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金剛界次第生起/附、謹答金剛界疑問總來十條 (No. 2406_ 最圓撰 ) in Vol. 75

[First] [Prev] 809 810 811 81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406

金剛界次第生起

  夫以如來設教必有次第。諸經立品非
所以。如今且修眞言法。亦有次第。次
第之意豈生起。因私案之備持念要

房中護淨。觀念等法是則在前。爲妨障
事起明白不更釋之。入堂之後先淨地者。
地若不淨何得法驗。故先行之。縱雖地。
而身不淨何感佛徳。故次淨身。淨身之故
身成法器因次觀於遍虚空佛。佛皆住
界定。若不警覺者。恐不定起歟。*因次行
金剛起。諸尊隨之從定而起。故行四禮。四
禮雖是禮拜諸尊。而但似四佛。故次行
普禮。普禮已畢故。次發歸命言。雖歸命
而不懺悔。寧致威驗。故次懺淨。懺淨雖畢。
而不隨喜。恐功徳淺。故次隨喜。諸佛出世雖
利生。而衆生未盡。化縁漸滿。將涅槃
故。次勸請。令久住世。其懺悔等功徳無邊
故。次回向法界行者。若無廣大願者。二世
悉地必難成滿。故次發殊勝心。令一切行
者成就悉地。既發廣大誓。求大菩提。恐於
所修法障故。次結金剛眼印。金剛眼力
既淨供物。乃至結界。因次結金剛掌印。令
諸衆生圓滿十度。十度圓滿依結使故。
次結金剛縛。令結使縛。自他既斷結使
良堪無漏智故。次爲入無漏智。故先
心殿之門。既開心殿門故。次召智。既召
入無漏智。何令散去。故次閉心殿門。無漏
智既入我心。當我身變成普賢。故次結
普賢印。既成普賢菩薩故。次以大悲箭
破厭離菩提之心。雖普賢而慈悲之容儀
魔鬼難伏。故次結降三世忿怒印。既成忿怒
。能轉輪主故。次結蓮華三昧契。轉輪
主宰能破二乘厭離菩提之心故。次結法輪
。既摧二乘之心。今當求大菩提。故次
大慾印。志求菩提之法。必以成就衆生
故。次結大樂不空印。雖就衆生。而不
罪者。自他菩提猶有障礙。故次結召罪印
既召收自他罪。今當破其罪故。次結
摧罪印。雖衆罪。而決定業難轉。故次結
淨業障印。業障已滅。身器清淨。良能
提心戒故。次受戒三業已淨。戒法亦具足。
乃能定。故次結入定印。入定之力既感
諸佛故。次禮佛。既遇諸佛。豈無願求。故次
示所行法。佛隨其願所行處。行者淺
智猶不之。故次佛授徹心明徹心之力
心月而不分明。因重請佛佛復教之。
次有菩提心明。菩提心力雖心月輪。而
心蓮臺故。次示之令心堅固。此普周
法界八葉蓮華。還從促於行者成身量。成
剛蓮華。于時我身變成本尊故。次誦成本
尊明。既成佛已故。次五佛加持。加持已訖故。
次五佛授灌頂。灌頂已畢故。次授四佛鬘。四
佛之鬘既得具足。今當大誓甲冑故。次
被甲。行者成佛已竟。聖衆歡喜故。次拍掌。行
者雖成佛而亦有供佛之願。更成金剛薩
故。次結現智身印。依此印力普賢現前。
行者與普賢身一體無二故。次結見智身印
既見普賢。須入之故。次有四字明。普賢
既入我身。與我同體故。次更結普賢印。身
普賢故。次入月輪中。陳三昧耶印。爲
諸佛。既成普賢佛之事何無道場。故
次入定建立道場等。乃至觀置諸尊
念力諸尊既有影現故。次作輪壇。輪壇已
備故。次將啓請振鈴覺諸尊。諸尊既警
覺故。次正啓請諸尊。應請將壇裏故。次
門。開門已竟故。次重啓請令諸尊入壇。
諸尊已入壇故。次觀佛海會。佛德無量故。次
讃歎。讃歎已竟故。次誦四字明。彌以奉
諸尊既坐故。次拍掌令諸尊歡喜。諸尊既來
入故。次奉閼伽浴。奉浴已竟故。次獻座。
諸尊坐故。次握杵振鈴。護淨結界。諸尊既
坐故。今當習諸尊所作事業故。次入
磨會。一一結印誦明。三十七尊之外既有
賢劫十六菩薩。及二十天故。次置其位
習諸尊事業。已竟今當覺諸尊本誓故。
次入三昧耶會。結諸尊三昧耶印。警覺本
。已竟今當供故。次有大供養會。於
物中諸尊加持。故有諸尊印明。又供物莊嚴
種種不同故。有散華等種種印明未詳上來
供具恐不周匝故。次結普供印。供
已竟故。次讃詠。讃詠已竟故。次念誦。念
誦已畢故。次入定。而増法力。諸尊應請證
明良久。今當本宮故。次出定乃至復
供。奉供已竟故。次奉閼伽以充漱口。諸
尊既將還去故。次振鈴奉送。持念分限已
竟故。次解界佛既還去故。次禮拜乃誦奉送
。既有解界。解界恐魔事發故。次仰四佛
加持三昧耶。寶印亦堪身故。次結寶印
未詳被甲尤是護身之最故。次被甲持念功徳
無量故。次拍掌歡喜事竟將出堂故。次禮
佛四佛歸命等事始終豈異。故次修五悔。五
悔之中雖回向。而是總略故。復更別別回
云云
  以前生起事。須周撿大儀軌及經委細
之。而今臨要途左右。若泄到
者。恐多誹謗。必勿他云爾。寛平三
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比丘最圓記
金剛界次第生起
  延享二乙丑歳十月十四日遍照金剛實靈
挍閲

謹答金剛界疑問總來十條

第一問。出九會種子疑。其初問者。成身會
va@m鑁字種子之由何耶 答云。鑁字其
va嚩字也。爲金剛種子。所以然者。此字
自性離言説。不一切戲論所壞。金剛亦
復如是。自性堅固不萬物所壞故。號
金剛界矣。金剛者智慧之稱。仍名
也。大日世尊者智法身之佛故。以此字
種子。言語道斷故。缺利益衆生之願。更
十一摩多。空言説之理。證慈悲
之儀。仰麽字之重空。嚴第一之中道。濕
大悲鑁水之潤澤。生彼菩提樹王之萠芽。依
此義理。以此字種子
次三昧耶會以a@h惡字種子之意者。三
昧耶略有四種義。平等・本誓・除障・警覺也。
諸佛利益有情之願不於斯四。是一大事
之因縁盡以方便宗故。以方便字
。以是會意深意
次羯磨會以va@m鑁字種子者。於成身會
所觀之字門。現行自受法樂。故以彼字
此會種子
次大供養會以h@u@m吽字種子者。此會乘
羯磨威儀上求菩提下化衆生之作法。是則
供養承事爲宗。其一切供養雲海從此吽字
踊出。故廣大摩尼供養陀羅尼以此字
。此會用此字亦復如
次四印會一印會同以va@m鑁字種子。廣斂
寔異。度衆生之悲願咸皆同之。故不
別字
次金剛薩埵會所以用o@m唵字者。此字具
三身義。從此三身生無量無邊佛身。亦
無見頂相義。亦名本不生義。亦是如來毫
相功徳義。方今普賢金剛薩埵一切諸佛母。
一切衆生所有如來大我。莫普賢菩薩。故
此字種子
次降三世會以va@m鑁字種子。斷煩惱
也。乘極大慈悲之忿怒。出能斷金剛之智
故。以證金剛字種子
次降三世三昧耶會用a@h惡字者。忿怒之
本誓雖誠似異。伏斷之太術以方便
故。同用此字
第二問云。儀軌云蓮華部心念誦法云云
部心中擧蓮華意何耶 答云。三部心之心
儀軌題目云蓮華部心之心。其義不同。
彼顯三部各別弘誓之心也。此明説法斷疑
悉跢之心。抑三部中擧蓮華部此法題
者。胎藏界大日如來説法故。入其三摩
。金剛界妙觀察智説法故。入其三摩地。其
佛即蓮華部主故。擧蓮華以爲名。心者菩
提心。行者以菩提心本念誦法
第三問。四禮所云微塵數成四尊云云何物
微塵數耶 答云。識心之處有心王心
。心王佛者印大毘盧遮那。心數佛者四佛。
此四佛身各攝盡別方十佛刹微塵數諸佛
菩薩。一切奉教金剛使者等故云爾。煩惱即
菩提義也
第四問。辨供物時。入不動明王三摩地云云
其作法何耶。以彼眞言加持歟 答云。辨供
作法者。以髻離吉羅明王印契密語加持。成
辨備一切供養。而今入不動三摩地者。可
去垢之作法
第五問。磨瑩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見之五
分法身。塗香故云云五分法身塗香
而塗我身云事歟云云爲當以塗香五分
法身云事歟云云答云。自身本具此五分法
。而以塗香彼五分法身矣。意者塗香
是戒波羅蜜也。戒者即萬善之根本。所謂諸
惡莫作云云今者以戒香馥五分法身。蠲
除煩惱之臭氣。磨瑩自性之妙身
第六問。羯磨會三昧耶會以内供養前。
外四供養後。而何至供養時。以外四
供養前。其意何耶 答云。羯磨三昧耶兩
會自受法樂之處故。以嬉鬘歌舞内。以
香華燈塗外。大供養會他受法樂之處故。
香華燈塗内。以嬉鬘歌舞外。此界
餘寶山類準而可知矣
第七問。外四供養中有香華燈塗菩薩。并有
位所。何無閼伽飮食菩薩并位所。若有相攝
耶 答。自受用土無閼伽飮食之用。他受
用土此二物之用故。以六波羅蜜
供養會。攝六種供養。飮食攝壇。閼伽攝

第八問。供養會光菩薩種子。梵字漢字子註
相違。實正何耶 答云。此子註音甚難案。暫
梵字及師説誦。前人用魚力切之音
後人用魚育切之音。前説是口傳。後傳據
。隨宜用耳
第九問。不増不減立九會意何耶 答。相
九識歟。答尤好
第十問。五大尊何尊何佛。爲當有無何耶 
答云。毎會外金剛部天等界道之外有寶性
。蓮華門之地。其地四維安黒色忿怒三股
是彼尊等三昧耶形也。或畫羯磨體。艮不動
位。巽降三世位。坤軍荼利位。乾大威徳位。金
剛藥叉在會比月輪。故無位所
  已上略答既畢。少僧伏見來問旨。甚深難
思議。智津之底深。船師之跡廣。何應
於性海。慧日之光高。遍照之影垂。獨朗
禪林。當覺華於心樹。攀妙菓於佛地
者。少僧臨問欲答。如蚊虻之飮巨海。斟
意迴思。似鷦鷯之淩太虚。只伏託諸佛
之大慧。開示自心之少義。請垂照察。于
時應和三年十一月二日。最上乘末學沙
某甲
  遍照金剛實靈挍閲
寛政四年壬子之九月
  天台沙門實辯謹誌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09 810 811 81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