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資行鈔 (No. 2248_ 照遠撰 ) in Vol. 62

[First] [Prev+100] [Prev]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資行抄事鈔中三之分本也
自始至第三十三別衆食戒

記。但因財事有無云云 九十中雖有財則非
其體。全非如過量坐具量無過。自色三衣則
著用之執故。戒疏三上之由具三義。得入三
十。何者爲三。一屬己之財。二財在生過。三捨
還用得。故九十之中二十七戒。雖因財色。不
具三義。何者是邪因食。十四因財。十三爲
擧其相○財中有八闕。第三縁如覆過。三白
衣兜羅牙筒尼壇覆瘡衣等捨竟過在故
記。釋翅痩國云云 痩字律中搜字也
ルニ
ルニ
シカサ
マサラサ
抄。不妄語戒一云云 謂戒疏中以數犯者置
第一也。婬漏失長衣等類可知之。又有師。三
毒中貪初也。故以貪所生戒爲初也云云 爰
知五篇之初戒者。皆約數犯置之也 問。第
一戒實可然。第二以後戒。約何置之哉 答。
或約數犯。或約縁起。可有二意歟
抄。妄業熏積云云 從無始妄語業熏習故。數
作妄語故。名妄業。又義云。妄業言廣。未必唯
妄語。自無始妄種熏習故。令作妄語。故名妄

記。六識講造爲能熏云云 問。前七識皆能熏
也。何前六識計出哉 答。第七識雖能熏。無
記種子熏也。不熏業種子。故今有記業種子
云故。不入第七也 問。前五識能熏樣如何
 前五識自體劣。雖然依第六識強勝隨轉
此。前五識熏業種也
記。上二句明惑熏云云 謂識種之言雖廣。今
且指煩惱種子云識種歟
抄。不思反流之始。但願畢世之終云云於此
文會正簡正意。以受戒時爲反流之始。即會
正記云。初受時便期反生之流。作如實語故。
師告云。今是眞識時實語時等。今反不思。却
以妄言爲畢世所行。安可得乎又云。虚妄
之業熏成種子。讃在藏識。既非是一故。曰尤
簡正記云。今謂。初受戒日則誓斷一切
惡。今是志識時實語時。皆是反流之初。今
不思量。順其業種。恒事妄語。願必終形也。抄
批等意聊不同也。彼記云。謂生死本源之始。
始自眞如。但由妄起乖眞。不知返本。今若
斷妄修眞。越出三界。逆反生死之流。會歸眞
如之本始。故曰也。如須陀洹人名逆生死流
又云。言但願畢世之終者。謂處世已來恒
事妄語。未思改革。願畢其生。故言畢世也
記。以勸修云云 問。抄中勸修意如何耶 答。
事無  セント 明
トシテヘシ
記。一者事行抑制則能伏業云云 問。於業化
業制業在之。豈以制教事行懺悔不滅制業
哉 答。今此云業即化業也。故云爾 使
内想心
記。律云若不見不聞等云云 律云。見者眼識
能見。聞者耳識能聞。觸者三識能觸。鼻識
舌識身識。法者意識能識。不見者除眼識餘
五識是。不聞者除耳識餘五識是。不觸者除
三識餘眼識耳識是。不知者除意識餘五識
是。若不見不聞不觸不知。彼如是言我見聞
知。知而妄語波逸提。若不見不聞不觸不知。
是中見想聞觸想知想。彼便言我不見不聞
不知。知而妄語者波逸提。若不見不聞不觸
不知。意中生疑。彼作是言。我無有疑。便言我
見我聞我觸我知。知而妄語者波逸提
抄。三違想説云云 此三四二縁非前後。必同
時也。三是語業邊。四即内心也。雖出語業。有
不成妄語罪也。故有第四縁。必成妄罪也
記。餘句例作應云二是妄語等云云 餘記意
聊如今記作樣。即抄批云。相暦作四句者立
三。一是妄語非兩舌惡口。二是兩舌非妄語
惡口。三是惡口非妄語兩舌。四倶是也
正記意同之也
記。妄語四句齊有兩舌惡口初句都無中二
各一云云 四句中妄語皆有。此四句中第一
句惡口兩舌都無之爲言 錦綺交錯成文 
綺側
記。戲掉壞心云云 掉是掉擧也。若掉擧起壞
行宗
云。一向徒事雜談幷詠歌等無用事

記。通皆小罪云云 問。既有別犯。何成論就
口四過不作離合耶 答。實付口四過各各
雖可作句。且三戒作句。綺語名通故。其上
又妄語等三戒戒名列之。故付之且作句。綺
語二百五十戒中不列之。故略也
記。如後口綺云云 下身口綺戒。口作綺語。
不可言而言。可言不言。身又可來不來。可座
起等也。依之僧作羯磨制止之。違其制故犯
身口綺戒也。正非口綺犯也
抄。於十業道一時作二三四等云云 此於業
罪作之。九十戒中教他同犯戒。有十二。今妄
語兩舌二戒彼中不見故
記。下約邪見癡心顯相且云貪嗔不得一時
云云 此不云貪嗔癡不得一時。抄但云貪瞋
不得一時會釋也。謂癡不倶起既下云謂無
業道顯其相故。今且出貪瞋二。不得一時爲言
實三心一時不倶起也 問。三心業起不同
時者。何故唯識論六卷云。此十煩惱誰幾相
應。貪與瞋疑定不倶。愛憎二境必不同故○
癡與九種皆定相應。諸怨生必由癡故爾者
癡貪瞋不相離起見。何云不同時哉 答。唯
識論惑門事也。故癡云通。今業門也。業者造
作義。此思心所所所也。爾者一思處。三心業
同時不起也
又義云。通途與貪相應癡非十業歟。故此邊
不云此也 問。五見等與貪相應見。即唯識
論第六云。於五見境皆可愛故。貪與五見相
應無失。邪見誹謗惡事好相如次説若爾者
此見十業道癡。云何云貪不相應哉
記。三心業必無教他云云 問。上自作教人同
時成業極至於八云云 三心中一心通自作
教人如何 答。有義云。上自同時作八教
人。所教人同時作八。故云極至於八等。今云
必無教他等。能教人不得罪邊。云必無教他。
能教人雖不得罪。不妨所教人作八事云云 
此義聊難思。一義云。自作教人同時成業極
至於八者。自遣他人共成八。教人者。遣他人
爲我令作。且云教人也。抄云。六處遣使。自爲
二事故。是以云極至八人也。自作八事。教他
人非謂令作八事也。是以抄批云。於此八事
中若約自作。故得有八。若論令他。唯得爲
六。以婬癡業必是自爲。由適暢在已。不可令
他爲我婬也。撥無因果元出自心。餘殺盜妄
能所同犯
抄。自爲二事云云 問。三心倶無教他業見。
何無教他業出婬癡二不出貪瞋哉 答。既
上云貪嗔不得一時。無教他義見。故且出癡
一歟 問。大乘意。十惡倶自作教他同共成
同犯見。爾善生是大乘經也。何相違哉 答。
善生經實雖大乘經。一往出小乘隨他意義
云爾歟。二謂無業道
記。此約根本云云 根本十惡業也。故云根本

記。四分象力五分沙蘭云云 抄批云。案五分
云。舍衞城有法師比丘。今記云勸戒佛在釋翅
痩國象力
比丘
云云
 問抄批相違如何。一義云。舍衞城者象
力所住國也。釋翅痩者此戒初制國也。無相
違也。一義云。五分四分部別異異歟 名沙
四分名
象力也
抄。僧中妄語罪重有羅漢前云云 抄批云。羅
漢局聖。復數限於百。僧中凡聖數則無邊。故
可知也。又羅漢聖人雖對作妄語。義難信受。
凡僧受誑生信不疑。故重也。案智論中佛説
妄語有十罪。一口氣臭○十者若出爲人常
彼誹謗 問。僧中四人已上。百羅漢四人
已上也。何僧中犯重哉 答。有云。諸記釋不
見也。大抄記云。對一人羅漢前妄語。對二人
羅漢前如此。對三人妄語。乃至四人。如此次
第百羅漢前妄語也。百羅漢集前非謂妄語
云云 私云。今記釋同大抄記歟。發者。注
云四人已上凡聖僧故。又一義云。百羅漢者
白衣羅漢也。爾者無相違也。可尋歟 一切
是非莫自稱爲是
記。若於堅信比丘前云云 簡正記云。前言堅
信。謂是内凡已去得四不壞信故。堅法者。謂
得無漏法。若忍初心已去。此法堅固。難可破
壞。故名堅法則顯所説所論從他傳者。
逃此過不内省
記。見聞知是根云云 問。四分是分通大乘宗
故。云塵境非根境知識了義也。何今見聞知
云根哉 答。實了知雖依識。今影略互顯出
根境識三也。是以先見聞知時。望所依根云
根。觸即是塵者。且約境云爾也。能觸根識。
所觸塵。今所觸之邊一往云塵。觸者鼻識舌
識身識者。此又能觸邊云識。是釋分通大乘
識了塵境義也。如是顯略互顯。出根境識之
三故。何無相違也
記。觸中含三云云 眼耳意三不至境名離中
持。故不云觸歟 問。若爾者何下四十三戒
云。根境識三和合生觸。如見色生喜樂等
此六倶有觸見。如何 答。實三和生觸通六
根六識。今且但以至境不至境分合中。知離
中知觸不觸。邊邊不同。故不相違也。鼻舌身
之三至境故。名合中智。故云觸也。是以抄批
云。就見聞觸知中。約對五塵而論者。見聞對
色塵也。觸者即香味觸三也。謂鼻舌身倶名
觸也。三根唯了別近境同名爲觸 問。舌身
觸境事容可示。鼻聞香時。阿曾觸境 答。要
假息風引其香氣到其鼻根。若鼻時。息風不
能行。不能引香故。亦不聞。明知鼻根是其
觸也。若眼耳唯了遠境。若物未觸眼。眼則不
能見。故論具五縁能見。謂肉眼因色因空因
明因識名爲見。耳亦如是。唯聞外聲。耳中
之聲則不聞也。故心論頌云。二境不近受等
也。長行釋云。三界不近受者。眼識耳識不近
境界。如逼眼色不見故。耳亦如此。逼則不聞
意識者。遠近境界悉受。餘一向近受者。鼻舌
身識要遠境界
記。合成八境云云 行宗記云。八妄如何取別
 答。前四以有爲無。後四以無爲有。心語相
反故識妄語八境見聞等四不見聞等四。
十二望六境如上。故十二也
記。行心中見諸惡像等云云 戒疏云。定行心
中見諸惡像。言見好相同記云。定謂禪定。
行即事亂謂定散之間見諸相。思度説善
惡也。異上見云不見。又不夢見也
記。前是於六塵中行妄之相云云 問。六塵中
意根行妄與行心行妄同異如何。又六塵中。
身觸妄語與行心所觸異。何不同哉 答。行
四上云。問。前段意根行妄與後行心何別。
答。約根則有無相反。在行則心語互違。故不
同也私云。約根一向局有無相反。在行
於有中心語相反
記。律據中時有心四並根罪云云 律第十一
卷云。本作是念。我當妄語。妄語時自知妄語。
妄語己知是妄語。故妄語波逸提。本作是念。
我當妄語。妄語時。自知是妄語。妄語竟不
自憶作妄語。故妄語波逸提。本不作是念。我
當妄語。妄語時。知是妄語。妄語竟知是妄語。
故妄語波逸提。本不作妄語意。妄語時知是
妄語。妄語已。不憶是妄語。故妄語波逸提
此律文意。出根本之提罪。不出前後之吉
羅。故云四並提罪
記。抄約義斷前後得吉云云 今抄云前後知
是妄語吉羅。今四句中律文雖不見吉羅言。
抄主以餘處律文義準。今前後方便定吉羅
也。所以爾者。今注以律中本作是念正妄語
時不憶得吉等文。注戒引律文也。即彼注戒
本注云。若本作妄語念。及妄語時。不憶是妄
語者吉羅。若前後不憶。正妄語時知者波逸
爰知今注云得吉。正妄語時不憶無罪
故。前方便吉也。以此等之義。今抄釋吉羅也。
設又律文分明雖無得吉之言。注戒本等祖
師以義加之得意無苦歟。又有ルカ正妄
語不憶吉得意談歟
記。同異不定云云 一義云。同者光起方便廣
中最初吉遠方便同也。此取重縁已去也。是
以持犯篇以三方便同前方便。彼云。通三方
便望後根本名爲前彼不出罪同義也 問。
若云同。初時不憶無吉時。又可無遠方便等。
又無方便罪可成果罪哉 答。次異者。遠方
便等以後念念方便吉遠方便吉異歟。或後
前起不開方便者。或可釋也。唯述各別義也。
不開方便者遠方便者。欲作妄語即時欲出
口。是遠方便也。前方便者。非即時出而其事
欲作妄語。此前方便也。非如心念作凡思之。
於事雖作妄語。約心望其相各別也。一義云。
同異不定者總句也。或復下異義也。若準戒
疏下同義也
抄。若問不問云云 簡正記云。不論前人來
問不來問。但誑他即犯
記。異本音者轉其言相意令不解云云 師云。
替語言物前人令不解故云爾也。是以簡正
記云。異本音者。音聲也。異本所説聲如本。是
漢子詐胡音。或作新羅等語。意欲惑他令前
人不解。皆成妄語也 問。妄語罪待前知
觸犯。何前人不解犯哉 答。此必不定犯分
齊。只釋妄語之相計歟。委如次下記。問答私
一義云。異本意者。本直可言正語而妄語。故
云異本意。轉正語言相爲妄語故。今不觸者。
不令正解令妄解故。云令不解。一向非謂不
令妄語也。頌疏十六云。若所詮者未解言義。
雜穢語攝。非誑業道文此文妄語時所對
人未解言義釋也
抄。若言不大見聞云云 人問見聞不。曾實見
髣髴見。言大不見聞。故云犯也。私云。任記釋
者。於分明見聞事。如云髣髴見聞。犯云歟。若
破相説
抄。無覆藏説云云 一義云。悔罪時。見罪無
自性邊。云不見不聞等云云 一義云。悔罪
時。悔三世罪過。未罪過今不見悔之。云不見
不聞等也云云
記。楚夏別語云云 楚者邊國。夏者中國也 
反語 隱竊語
記。止取聞知云云 問。顛倒語・大聲不了語・
隱竊語等。豈有聞知義哉。大聲不了者。會正
云。大聲出言不分清濁。但有所説。意欲令他
不了。皆犯爾者聞知義難思。如何 答
記。十誦兩舌戒云云云 彼律第九十三云。比
丘往語陶師子比丘言。彼説陶師種用出家
受戒。爲彼是誰耶。答曰。某作。某作是誰。答。
曰。其相若彼解者。波逸提。不解者。突吉羅。
解已更説。波逸提突吉羅 多論釋云第六
解已更説。波逸提突吉羅。解者應言。聞已更
説。若聞者。波逸提。不聞。突吉羅 問。今問
答尚不審也。妄語者必前人知解時犯。異音
豈成妄語哉 答
記。虚則妄語實則教云云 此釋僧祇令看指
甲意也。直妄語也。亦不可示去處。故云兩皆
不得也 遂ツテ畜生ルヤナヤト
記。看指甲者彼正作指云云 勘彼律。小妄
語下無之。然疑惱戒下在之。即彼律第十四
卷云。若屠家畜生走問比丘見不。比丘不得
妄語。復不得示處。應言看指甲。看指甲胡音
與不
見同
ナリ
此文分明甲字也。爾者僧祇有異本
故。記家御所覽本作押字歟。又彼律第十卷
觀軍戒下云。若比丘於林野中群賊劫村。已
從比丘邊。後逐賊人尋賊至比丘處。問比丘
見賊不。比丘不得妄語。復不得語處。得語
言看押此文押字也。今記文指此文歟。飾
宗記疑惱戒下。引此文云。看指甲者。胡音與
不見同。又三藏云。獵師逐鹿入寺。問苾芻見
不。應設方便觀空觀爪。答獵師曰。納婆虚空
鉢奢見也我也即是我見虚空義。或云諾
爪甲
鉢奢弭也。太虚詮無義。欲令獵解而
歸。爪甲亦爾
記。子注云。胡音與不見同云云子注僧祇子
注也。小注云子注也。胡音與不見同者。看指
甲胡音。今與不見同也爲言爾者僧祇意。可
看指。若音義指歸意。可指甲
記。古記云非謂答云不見云云 會正記意。即
彼記云指甲者。彼律第十四卷中。正作指甲。
仍自注釋云。胡音與不見同。今謂。方便接引
令彼屠者眼在不見也。非謂答他云不見。故
注云。應方便引接等。集義與指歸一解。指甲
者脚跡也。令自看取獸之蹤迹耳。若然則從
梵解義。指歸云僧祇之注。後人妄加。此亦無
 令シテ彼看ルニサラ
記。注云方便等云云 此指鈔注。律文此注不
見歟
記。然彼正作等云云 此已下。今記破古記文
也。正作應云。明是答詞者。指僧祇也
記。若準注意云云 破僧祇注也。非指今抄注
歟。準上善生經。妄語故智云。今記意同指歸
義歟。無破文故。記指歸云云云 此六十家内
招州賛寧律師選行事抄。云音義也。都合三
卷書也
記。又斥僧祇注文云云 此僧祇胡音與不見
同之注文也。未詳孰是
抄。又輕惱比丘云云 問。檢彼戒。以六事使
疑惱比丘。犯彼戒也。其六事者。一生時。二年
歳。三受戒。四羯磨。五六聚。六稱聖法云云
以何爲惱耶 答。部別不同歟。又義云。一眼
等者。是百遮所攝。云受戒不成歟 問。云下
姓人。何非輕惱 答。惱輕歟 問。云下姓人。
何不犯罵戒耶 答
鈔。瞎眼人云云 一眼人也。一眼者。天生
之一眼也。瞎眼者。又一眼也。字書云一眼合
也。故今語一眼云瞎眼。故犯疑惱戒。不犯妄
語戒也
  罵戒第二
記。六群毀罵斷事人云云 問。律云。六群比
丘斷諍事種類罵比丘。比丘慚愧。失前後不
得語注戒本云。六群於斷事人前罵彼
注云。六群毀罵斷事人云云 爾者三文似相
違。如何 答。濟抄云。律文斷諍事。即能斷比
丘之事也。罵比丘者。即彼斷諍比丘也。注
戒本斷諍人前者。即指顯對罵也。罵彼者。彼
所對面前之能諍人也。故無相違也云云 私
云。爾者律文六群比丘者。所罵人是能斷諍
比丘也。非謂六群即比丘歟。一義云。如律
文。六群爲斷淨人餘比丘也。其故注戒本云。
六群於人前罵彼今記云。六群毀罵斷事
云云 如此文讀時者。三所無相違。其一樣
也 辱ハツカシム
抄。一人生國中皆共作因縁云云 問。國中
者。指何國哉 答。欲界生類皆共變故。且指
欲界云國中歟。倶舍云。欲界欲界同。乃至上
亦爾故簡正記云。如唯識論共業所感外
器不同四句料簡。一共中共。謂一切並同阿
頼耶識共變。此器世間共受用故。二共中不
共。謂人與畜生等次共變故名共。受用不同。
復是不共。如魚水爲舍宅。諸天見水瑠璃宮。
地獄鬼見水變成猛火。人見清冷水。是不共
也。三不共中共。男女身根種子各變。是名不
共。而摩觸細滑受用。則爲共也。四不共中不
共。女人五根各種故。名不共。於五根中利鈍
明暗各各不同。又是不共。今文中云共作因
縁者。四句之中盡初句也 泥旱
記。人壽八萬歳時云云 減劫八萬歳也。非増
八萬歳也 力 金千兩 金 毀
呰故
記。注劫初未有三惡道云云 劫壞時。三惡道
衆生。皆依人教修定。生第四禪。或遷他三千
云云 成劫二十劫中初一劫成器世間。次
十九劫成有情世間。自上漸至下。無間地獄
一有情生時。爲成劫究竟也。故初無三惡道。
自人天生三惡道故。云宿習近。戒疏云。今多
從三惡道來。所以不語云云 問。若爾者。當
時自人天來畜生可語哉 答。劫初多分自人
天來生。故云爾。劫末多分不然。設少分雖然。
又世及末世故不語歟
抄。傳他語爲他語云云 一義云。受約束。彼
人罵詞少無爽罵之。爲傳他語也。是以伽論
第二九三云。傳他毀呰語。突吉羅雖受約束。
不傳罵詞自發罵語。且又爲他罵也。又義云。
傳他語者。如遣使令罵也。爲罵者受他語罵
之也。傳・爲並輕
記。上二是瞋云云 問。惡性詎僧違諫中惡性
釋癡。今何云瞋哉 答。違僧命邊且云癡歟。
但能能可致料簡也
記。次一即貪云云 問。唯識論。釋嫉妬行相
云。瞋一分爲體。離瞋無別嫉相用故爾者
何釋貪哉 答。可勘之。又同論釋諂之行相
云。此亦貪癡一分爲體。離二無別諂相用故
此全不見貪歟。但其隨一故。一往云貪歟
抄。四分惡法種類毀訾云云 簡正記云。惡法
簡善法也。種謂種姓。不同類者。於上種中各
有其類也。毀呰者。正行罵也
記。若據餘五依實亦同云云 六中除犯過五
也 鍜窋又有
當音
記。乃至五百結云云 首疏云。相傳云。九十
八使分爲五品。幷根本十使或加十纒爲五
百也飾宗記同之。九十八使者倶舍十九
出之。謂三界見惑合八十八。又三界修惑合
十也。則彼頌云。破見苦等十七八。四謂如次
具離三。二見見疑色無色。除瞋餘等如欲説
濟抄云。三者除三見。謂身・邊・戒取也。二見
者。身・邊也。見疑者。五見・疑也。十纒者。倶舍
第二十一云。纒八無慚愧・嫉・慳幷悔・眠及掉
擧・惛沈。或十。加忿・覆九十八分五者。先九
十之初五者。五九四十五。故成四百五十。後
八者。五八四十故。合前成四百九十。其上加
十故。成五百也修惑十即根本十使。入前九十八中
故。更加十者。十纒尤可宜歟 云云
此等釋義。尚五百結之義未分明。可勘之
 誣謗
抄。若盲若禿瞎人云云 盲兩目。瞎一目盲
也。禿チヽウカシラ也。有云。禿訓禿。此訓今
罵相不可有之也。其上記云三病。カフロハ
非病相故。依之此カタクナト訓也。此
形也 問。爾者何此云病哉 答。見惡形ヲモ
無苦見。既盲云病。見惡形同可病云云
跛躄アシナヘ
抄。汝是阿練若云云 抄批云。心疏問云。善
法是好。罵者是惡。如何結罪。答。以罵者心欲
相屠割。徴見小失便張廣大。汝是練若。如何
猶著離著無學尚攝瓶衣故。以徴縁潜相扇
作也。過情非重故。結亦輕
記。此中罵己云云 問。己者指何哉 答。己
者指所對人也。抄云餘比丘即是也。對彼父
母師僧等直被罵人云己。對能罵之人又所
對人云餘比丘也。是以簡正記云。毀餘比丘
及父母者。父母得提。以親生色身對比丘毀
之。受辱同於己故。結提也。和上闍梨能生法
身由如父母。但爲種姓業相於己不同。降之
一階。但約業同師道友種性更疎故。但吉也
鈔。和尚闍梨是偸蘭云云 是下品偸蘭也。自
提罪尚輕故
記。注史兵姓云云 武土也 伎兒云云
術師也。又云。伶人也
記。中罵己及父母背蘭云云 問。上罵己唯重
云云 爾者何今中罵時。一不減云蘭。下罵時
云吉哉 答。一義云。記罵己唯重罵他。三階
親疎者。唯上品中別三階非對中下也
鈔。並遞減一等云云 問。同友三品倶一品
吉羅也。何云減一等哉 答。一義云。於吉分
輕重二品故。云減一等歟。此會正記見 問。
若二品。何云減一等哉。於三品有減一等義。
如何耶 答。悉雖不減。大途減故。云爾歟。自
本於吉不分三品故。又義云。減一等者。上罵
時。具波逸提・偸蘭・吉三罪。中罵時。偸蘭・吉
二罪。下罵時。皆一品吉羅也。故云減一等也
 問。遞之言如何 答。中品下品重重減之
云遞。非普通之互義也
記。和尚同友並吉云云 問。和尚同友同吉
無差別耶 答。和尚等重吉。同友輕吉也。於
父母和尚雖無差別。此以重輕之吉可分配
歟。下罵時雖云一切皆吉。以輕重可分其差
別歟
記。息諍中二云云 初金藏文。先明起諍之
由。必非息諍。次律文。佛不擧迦葉擧過擧非
人等擧過。故是正息諍也。倶是息諍攝也
記。闡陀宿業爲長者奴曾打婆羅門從人呵
之不止云云 此闡陀比丘過去事也。彼第七
十三云。波羅奈國有一長者。有奴字阿摩由。
爲性兇惡。爾時長者與諸婆羅門子遊戲園
林。諸從人輩皆在園門外住。時阿摩由在
薗門外。打諸從人。時諸從人被打者各告其
主。時諸婆羅門子盡出呵之。時阿摩由不
受其語。答諸婆羅門子言。不隨汝語我大家。
來呵者當受其語。遂打不止。即來告阿摩由
主。主得天眼覺是鬪處下有銀伏藏。其地凶
故便其鬪耳。即往呵之。時奴即佛告諸比丘。
爾時長者是異人乎。即我身是。爾時阿摩由
者今闡提是已上惡
性戒文
簡正記云。唯祇文惡性
戒明。闡提過去曾爲長者奴。名曰阿摩。由打
他婆羅門從人。諸婆羅門語令莫打。打故不
止。乃告摩由。摩由主得天眼。觀見鬪處地
下有金藏。令人堀之。果得其金。又彼律云。王
殿前有金藏。人在上立即云。我欲索王女。怪
遣別處立。即不敢言。復來舊處。仍前之語。遂
堀之亦獲金也
記。注有云賤人居貴地云云 會正云。地有金
藏故。使其鬪。以卑賤者處在貴處。則不安也
濟抄云。今記家於伏藏上人鬪諍事者。法
爾使然。謂莫測其故。而此有人。釋其故也。可
爲異議也云云
記。悵然不樂云云 歎貌也。問。悵然不樂者。
指迦葉歟。將指城人歟耶 答。迦葉事也。即
律云。迦葉入城乞食○諸居士遙見便避入
里巷○迦葉見此事。便問一人○諸比丘作
私房乞求繁多故。諸人逃避。時迦葉聞此語
已。悵然不樂故知悵然者迦葉事也。神往
白告。竟不言迦葉口過
抄。但擧非人等餘類不擧迦葉以護人心故
云云 簡正記引本律第十三戒中云○迦葉
以事白佛云。令汝今夜於家外宿去。其夜復
有非人來白佛。比丘伐樹。傷於我子支體。我
以信心不敢加割害。願佛知之。佛明旦集僧
可造房。比丘直云。昨夜非人來白。不云迦葉。
以護造房。比丘云。心恐恨迦葉擧他之過。因
茲毀呰迦葉。若擧罪人。必不敢毀。聖人尚
護人心。凡夫比丘而相毀等効マナフ難
自欺時事ソヒ相言
  兩舌戒第三
抄。一是比丘云云 見本律文。分明是不明比
丘。唯列十衆。十誦伽論多論分明出比丘。尼
等四衆突吉羅也云云 有人云。本律文不局
比丘。故依餘律論立犯縁也云云 飾宗記等
云。十誦等一律二論與本宗別也云云 私云。
設雖本律意。今且約提罪之本犯出比丘歟
 問。今比丘者兩方倶比丘歟。若一人有比
丘可成兩舌耶 答。二倶比丘可成犯也。兩
舌境必二人。何云比丘擧一人得意耶
記。ルナリ云云 是斥舊譯也。今云唐譯
玄奘等譯也
抄。二説鄙惡事云云 簡正記云。即除糞種唖
聾之類等是 賣香上人人 シノツキ
ノコキリ
記。謂太白太黒云云 彼本文更有太赤太
黄 ハタケ カサアヲイカサ
記。今引後四結文云云 今抄引無有上中下
法之言。雖假彼四結之文。意此無有上中下
言通收七種也。罵戒時。依上中下雖有犯輕
重。此兩舌戒無論品類上中下。欲令他離向
己。皆一品犯墮罪也。故云爾也是一以簡正
記云。祇中七種罵法。上三則有上中下品。至
於犯罪亦有昇降。今斯兩舌傳他之罵。不論
上中下法。但作分離向己之心。不同前人離
不離倶一品提受無蘭吉之降也
抄。不傳彼此語○一切吉云云 問。既兩邊説
令離。何犯吉哉 答。如諫人。彼人不可信。汝
不可値遇。如此兩邊説令離。記今但自構云
是也。此雖令離。鬪諍義希。故吉罪
記。後引多論彰異云云 異課異相也。非謂部
別等。即重犯及鬪相等上本律僧祇等中不
出之故
記。如一説未離再三説故云云是釋更説之文
之由也。是則重重結也。十誦等意。於下篇所
重犯故。但勘彼論文。無説已更説之語。唯有
前所引之聞已更説之文。疑是此文歟。玄義
無違故。多論第六六三云。解已更説。波逸提
突吉羅。解者應言聞已更説。若聞者波逸提。
不聞突吉羅
記。前列多相云云 即次下所引之。汝是多食
戲咲等是也 問。上文云。今但自構。何此云
傳向比丘。豈非相違耶 答。上自但構此正
傳。他自本吉。含多種。何可一相字 問。若爾
者。此何降成輕罪之吉哉 答。罵事輕故也。
勘彼論文第六云。除此八事八除者。彼一種姓二
妓術三作四犯五宿
六相七煩
惱八罵也
更以餘事者云。汝是多眠多食人戲
咲人。用出家受戒   突吉羅。若言汝
欺誑人多情詐人。如是傳向比丘者。聞則突
吉羅。不聞亦突吉羅。若不傳彼此語倶邊説
令離散者突吉羅故知依所説事輕重。罪有
差別也 問。如上説三十二相貌等尚得提。
而此事何得輕吉耶 答。可知是離別之不
同也
抄。和尚同師親友於僧塔廟作無義利云云 
問。和尚直謀惡事破之歟。將爲和尚等他人
謀惡事破之歟。如何 答。有云。准上破僧戒
不犯等。有他人爲和尚同友等謀惡事破之
云云私云。今抄記釋和尚同師等直於僧塔
庿等作無義利事見。能能可致料簡也。庿者
與廟同字也 俗愚無識
抄。於僧塔庿云云 和本僧下有房字
  共女人宿戒第四
記注。彼裸身來嬈云云 律云。那律昇虚空放
光明。即婬女慚愧。其時種種説法。即證初果
抄。注中有隔者準論不合云云 抄批云。准多
論幷見論也。下文自出。謂一大堂内四周有
障。中間更別施小房。雖有隔別故犯。由同一
大堂四相周故
抄。前敞無壁云云 三方有壁。一方無壁也 
長行房
記。中遮心云云 問。比丘住中遮。女住四
方屋。或亦反之犯哉否哉 答。有云。中遮・屋
内即別處也。不可犯歟云云私云。可犯也。同
一室内別不開門故。隨今一室隨一出之也 
亞臥 斜倚ナヽメニヨル 敧臥
抄注。準僧祇大母畜生亦犯墮云云 彼本文
列鵝鷄等也
抄。比丘晝日臥女人立云云夜分倶臥。今戒
也。夜分比丘與女互坐臥時無伴。犯屏坐戒。
一人若立。吉羅也。晝日比丘與女倶臥。犯屏
坐也。若互坐。亦同罪也。於無伴判之。一人立
時。突吉羅也已上戒
疏意也
問。並坐戒倶坐時犯見。
何通倶臥或互坐臥哉 答。戒疏意爾見歟。
可尋之。又今宿戒不論申手不申手皆犯也。
自本約室内故
抄。尚淫惱云云問。羅漢無惑障。何云淫惱
哉 答。羅漢非謂起淫惱心。是女人以淫心
來嬈故。放光登空形相似惱羅漢。故且云被
淫惱也。如熟飮食人之所欲。女人欲男亦爾」
抄。餘凡何須拒抗云云 問。抄文面。羅漢尚
被淫惱。況餘凡夫何能拒抗此淫惱爲言見。
而何記釋云拒抗謂特違聖制哉 答。實此
記釋難得意。可尋也
鈔。多論善見等云云 多論第八卷三十七戒
也。善見第十五百也。同宿三夜文也。非今戒
也。但不分明歟
鈔。若都集堂云云 會正云。都集即容多人集
處○以堂同在。房是別堂總。猶是一房所攝
 ミナ 不
抄。同障内云云 堂中有諸小房云云 如當
時室房。謂房各別者。部屋也。堂同故者。公處
也。次一戸者。約室戸也
記。舊云彼間作屋云云 會云。幷部即幷州爲
言。部者猶屬部之類。謂幷汾等州造屋。先周
匝打牆已。於上平鋪散木樹稍。以土覆上。並
不起棟。中間開溝洩水。十間五間。同一戸出
入。曰平房
記。或十間五間不隔同一門云云 十間五間
非謂無隔。門處無隔。同一門也爲言
抄。乃至高一肘半云云 擧一肘一尺八寸。叙
一肘二尺也。一肘半若叙肘三尺。擧肘二尺
七寸也 問。下云齊肩腋。是二尺寸高。何今
云高一肘半哉 答。師云下。肩腋是坐タケ
也。故一肘半可等同也。又毘尼計要引僧祇
明分齊。膝腋云云 而膝是立量。腋坐量也
云云
鈔。餘石女小女等云云 僧祇等意小女亦犯
也。今律意不同之飾宗記
意也
抄。有明不睡云云 簡正記云。有明者。雖有
多人。不可闇坐。若有燈明。復不睡不犯。若
臥。不睡亦犯秉燭トモシヒヲトル
抄。若佛生日云云 瑞應經意。四月八日佛
生。二月八日成。八月八日轉法輪。二月十五
日涅槃已上僧像篇
已上説區區如彼
抄。不得用疏物云云 スタレホノスキ物也。
本文幷和本疏字作疎字也
抄。高齊肩腋云云 此如以前明。坐人肩腋分
齊也 
抄。若無屋者乃至如前作云云 若無別房別
隔之屋。如前施障隔爲言
抄。注以衣服被云云 和本無服字也
抄。隔出至舍前簷云云 問。於當世行事無
之。云何耶 答。有傳云。當世屋相出戸外。直
即露地。故門戸隔出無過。今前有廊。屋兩頭
有障。雖出門外猶屋中故。云至舍前簷也爲言
 相當抵ツク
抄注。不但簾床云云簡正記云。此謂防人
故來恐有以簾幕等圍曉於床。謂言不犯。故
注簡之會正云。注不但簾床言。不獨以簾
幕圍障於床四邊今記釋不了也。但云末句
遮濫云云
起上句不齊故指坐云起。尤可宜也
抄注。準如諸部男子自伴云云 簡正記云。諸
部男子自伴者即下。引五分有知男子自伴
不睡也 近親患者
記。準此有伴亦不許臥云云 是准五分。還決
僧祇之許互臥。而尚不許倶臥也。或僧祇許
互臥。五分有伴之上猶不許互臥。是應部別
不同爲言
記。言此室者總前九種云云 問。此内不覆不
障露地何云室哉 答。雖不覆不障。或五柱
擬室故。且云室也。自本九種非正室故 問。
此非室九句中。或少覆不障或少障不覆之
句。何不出哉 答。智云。初覆爲顯作三句。次
三句障爲頭作之。後三句障覆相對作之。故
合作九句。此外不云無作句也。允師云。本律
中只出九句。故餘不出也。定賓疏下云。二盡
障半覆律本有此
句者錯也
抄。若病臥云云 問。上近親患者。此病見。而
彼自伴不臥之時開不犯。今何直開之哉 
答。彼母姉妹等患也。故輒不開。此自病也。故
開之歟
  未受具人同室宿戒第五
記。後於拘睒彌開二三宿云云 依羅云因縁
開三宿見即僧祇
十七出
戒疏四上云。後在拘睒彌國
羅睺遂開三宿行宗四上云。故律餘律因佛
判戒已。諸比丘言當遣羅云出。時羅云無屋
住往厠上宿。佛知之往厠所問已便云。愚癡
比丘無有慈心。乃驅小兒出。況是佛子。不護
我意耶
疏。二三四縁同前戒云云 戒疏云。二室相
成。三同宿。四知同。五過三夜犯
記。戒本廣解宿限不同不可和會云云 問。何
故一律戒本廣解相違終不和會耶 答。今
抄。廣解犯順古師準他部。第三夜明相出時
吉第四夜初犯提得意故。戒本犯第三夜初
夜犯。廣解犯第四夜初夜犯。宿限大不同
也。故云不可和會也。今師正義意終非不和
會。即戒疏云云 注中三夜明相未出應起避
去。順戒本犯。不去便墮。母論解云。無去處加
坐至明。第四宿時。律論倶明自他定離
釋分明廣解犯第三夜明相時犯墮見。但云
順戒本犯。戒本犯初夜。廣解犯明相。初夜明
相雖替。同第三夜分故。且云順戒本。是以
行宗記云。三夜明相不去墮者。若準戒文。初
夜即犯。然此猶在第三夜分故。云順戒本也。
抄文依古。第四夜犯三夜不去。但結吉羅
爰知廣解文得意。戒疏・事抄不同也 問。今
戒疏意。戒本廣解如何可知會耶 答。行宗
記云。今準明之。謂戒本十誦至第三夜初夜
犯者。即本制也。廣解善見明相犯者。謂前
無去處開盡夜分。此有三判。一疏順戒本不
去犯墮。二抄準他部不去但吉。三母論加坐
都無有犯。至第四宿一切無開故。云自作定
離。律論倶明者。律如注。論即母論此即一
律始終不可相違。故設會釋。戒本約本制云
初夜犯。廣解約無去處云第三之明相犯也
 問。善見意第三明相未出不避者。亦不
犯見。何彼行宗記云廣解善見明相犯哉 
答。此言下三判總標故。不分提吉不同。凡先
標明相犯。付此犯疏順戒本故犯墮。抄準他
部犯吉。母論加坐故一向無犯。故今云明犯
洹墮吉也。善見非無吉羅故。云明相犯無失。
但善見犯。戒疏意必第三明相犯墮不得意
歟 問。今抄順吉故。第四夜犯提得意。何今
抄第五犯縁。云過三夜犯哉 答。此過三夜
第四夜犯可得意歟。所以爾者。下僧祇云過
三夜犯。記釋過三夜者。即第四夜初故 問
正義意。戒本廣解同第三夜之内初後犯得
意。何今戒縁起。云因羅睺遂開三夜哉。毘
尼教依縁起戒本廣解三處可治定。縁起既
開三夜。戒本廣解尤第四夜初犯可得意。何
不爾哉 答。羅睺羅縁實開三夜。因之制戒
時。正制過二夜至三夜者波逸提歟。或約無
去處邊。且云三宿歟。羅云無所住處故。宿佛
厠故。準無去處開三宿可得意歟。以此等道
理案。疏抄義各別也。而今抄且順古義。宿限
大各別得意。是故今記云不可和會。戒疏宿
限不差別故。遂行宗記會釋之也。爾者何無
相違也。今記不可會者。約抄四夜解釋也
記。此別廣解故至四夜云云 今抄順古義。廣
解犯至第四夜犯提得意之由釋也。戒疏意。
第三夜明相犯提也 問。戒疏意。廣解犯第
三明相時犯得意。何律文廣解云至第四宿。
若自去若使彼去哉 答。此廣解意。第三夜
若無去處。開初夜乃至後夜犯。必明相出時
應避。不去犯提。第四夜又初夜犯提故。云至
第四宿等。又第三明相出時去不犯提。第四
夜必自初夜成犯。故云至第四宿。至第四宿
都無開法故也
記。有緩急云云 第三夜初夜犯急。第四夜初
夜犯緩也
記。見母論及僧祇則同廣解云云 不立第三
夜初夜犯邊且云同廣解。至明相犯聊不同
歟。謂抄所存。若見可同廣解。雖然當母論
僧祇意可不同歟。母論一向第三夜無犯。僧
祇五同母論也。故第四夜犯。僧祇抄意
ニハ可同也。爰知今約大途云同歟。但檢母
論。出二種。二夜相應法等云云此同今戒本。
三夜相應法同今廣解也。下文引三夜相應
法。今記釋隨彼也 准ヘテ定奪
抄。若注初夜即坐等云云 第四夜初夜縱雖
坐。明相時離之故。云不成開。恐謂人第四初
夜即坐必明出時令不離。是以云不成開也
 問。第三夜開坐不得罪。如何第四夜不開
耶 答。簡正記云。開不重開云云 今記主意
不分明歟。若初夜即坐者不成開。及至將明
非謂護明相○不臥用
抄。轉長罪無二夜開云云 問。僧祇立第四夜
犯故。開三夜制第四夜。爾者何不云無三夜
開云無二夜開哉 答。其由記釋云第三夜
將入犯位不爲開故。入犯位者可有小吉等
故。云爾歟 問。第四夜犯者。第三夜坐者開
之歟。將必不見第三夜坐者歟 答 疊犯
抄。開縁同上云云 抄批云。謂如前共女人同
宿戒中開通文也。九種室相不成不犯。乃至
命梵等難開也
  與未具人同誦戒六
記注。六群與俗誦經云云 抄批云。祇云。波
羅門嫌言。而此中喡喡似童子。在學堂中學
誦聲。亦後不知何者是師誰是弟子。彼人見
已不生信心。所以佛制不許同誦
記。師資位別云云 問。云師資邊者。不限未
受具人。於具戒師資亦可犯哉 答。有云。與
具戒人同誦而學。犯吉羅也。多論第六云。若
以同句教具戒人。突吉羅
記。四依實義不在音聲云云 習學本意。爲顯
義理。若同誦。抄前心不明義理故制之也
抄。字句味云云 字誦名字。句謂章句。味即
是文。新云名句文。舊云字句味抄批云。賓
云。梵言便膳那。此云文也。古翻爲味者。其義
失也。西國呼文呼扇壞。呼男女根並名便
膳那。謂文爲依能顯名句。扇能顯風。鹽能顯
味。男女二根顯其報別。由名相濫遂譯爲味。
此是鹽義。非關文也。譯既有失。解者亦非
又云。濟云字者。非紙上字。此是書也。非是字
體。要從口出聲曰字。字即文也。或有一字成
名。如言水言火是也。二有二字成名。言大覺
是也。亦有三字四字五字爲名。此皆不定。但
善得物體即曰名也。言句者亦多少不定。如
言諸行無常。則四字爲句。若五言偈七言偈
即五字七句爲句。亦有九字爲句。極多用八
十字爲句又定名句文體。二宗不同也。是
以抄批云。二宗計異。薩婆多宗計。名句文
別有自性。不用聲爲體性。成宗計。此名句文
無別自性。但是言辭屈曲。有所表彰。無別體
性。還用聲爲體。此約攝假從實也。謂聲是實
名句等是假。謂名句等無自性故曰假也。薩
婆多假實別論故。執名句文別有自性。用爲
教體也 問。見律本文。以抄批前。爲非句
義非句味非字義。以同誦爲句義等。意云。若
抄前不顯義故名非句義。若同誦義顯故名
句義等見。爾者如何 答。可勘之
記。三種不同隨一成就云云 此舊家意聊不
同新家意歟。新家意文。別有分齊不見故。同
一偈一句隨一可成就歟。爾者下引十誦。一
品一段一章犯云云相違如何哉 答。四分通
漫引十誦被決上者。此句義一品一章犯。句
味字味各各一品一章犯故。云隨一成犯。非
謂但一偈一句犯歟。同誦偈也。文盡見義抄

記。同誦阿字云云 彼本人阿羅婆遮那云云
抄。四齊聲同誦云云 問。雖非師資傳授之
時。凡制同誦歟。如何 答。必約師資傳授之
時下釋見。其尚二人通利開之歟。然而如當
世勤。具未具通利而同誦無失歟。但抄批意。
此尚禁見。即彼記云。礪引祇云。今時維那打
靜云。一切誦堂中有沙彌與比丘。同聲合誦
一偈。是犯罪。若準此義。今禮佛時。與未具者
同聲唱南無某佛。悉是犯也。故祇十三云。若
僧中唱説偈時。不得同説一偈得同時。各各
別説餘偈文。爾者進退難思。如何乎。可尋之。
但今縁記釋。云謂授法時故。分明局授法之
時見。能能可料簡也
記。抄前合誦云云 就今戒律中有二樣。抄前
合誦也。抄前者。有師云眼。弟子云眼無常。同
誦者。如常可知也 問。今所制同誦歟。將制
抄前歟。如何 答
抄。若書授云云 書授口合誦犯不誦唯聞書
之。雖同時無罪也。是以抄批云。若書授者。謂
比丘口誦。沙彌隨誦。後即書亦犯 己誦
他書
抄。若自撰集云云 有云。自撰集解釋之分。
可許之也。唯引經論處。同誦可犯也云云
抄。此律但云同誦不簡文句多少云云 問。本
律明句義乃至眼無常等。豈非於分乎 答。
律非明結犯分齊。欲句義非句義等也。又有
云。欲至一章一段畢即犯。若欲至一句一偈
一句一偈畢犯。隨要期分齊犯也云云
抄。多論若二人倶經利云云 師資倶既先學
知故。云經利也
抄。若比丘無處受法云云 多論第六八云
無處受法。乃至得從沙彌尼受法。但求好持
人作伴證明今抄云。但求
戒重人證明伴可訓也
抄。但不得稱闍梨云云 白衣沙彌尼等。設雖
受法。不可稱闍梨也
記。開從下受法則通同誦云云 從下座受法
時。雖同誦不犯歟。既云通同誦歟。學有先後。
故開從受
抄。但消息云云 雖從學トハ。不可承恭敬故。但
云消息也。簡正記云。消息不失威儀者。謂但
自消息莫失僧儀即得也。記上下亂師資
義倒。故有本衆。未可從他云云上位・下位受
法時。上下之位亂。師資之義顛倒。故有本衆。
可從本衆上位爲言
記。白衣高座可恕云云 付之一義云。白衣
高座ナルコト恕。無知比丘行列シテ殊無慚色。白
高座コトハ能教人故。高座可恕。無知比丘其
下座行列。是可漸也。又一義云。白衣高座
無知。比丘行列殊無慚色。是白衣高
無知故恕。比丘下座行列スル是可

  説麁罪戒第七
抄。則破法身云云 犯者法身也。又云。説者
法身。依説他麁罪犯戒破自法身也。此二義
見抄批。上義順今記也。簡正記亦以同也。即
彼記云。謂破塔壞像但能自損。不能損他。他
猶於塔敬而獲福。説他麁罪。自壞壞他。令
一切人於此彼諸比丘傳持正法即不信受。
以不信受法故。豈不同壞法身
抄。不同前比丘有罪無罪皆墮云云 問。下犯
縁二犯初二篇罪云云闕犯縁不可犯墮。何今
云有罪無罪皆墮哉 答。上多論文是部別
不同歟。若爾者不同物引證哉 答。且爲顯
説麁罪過重。因引此有罪等文歟 問。有罪
可然。無罪可謗罪。何此戒犯哉 答。諸犯無
釋。大抄記無罪ナレトモ。有罪説。今無罪云。約其
實無罪云也。正説時。於無罪有罪思説也。謗
罪・無罪無罪謗也
抄。一是比丘及尼云云 五分第六。説尼罪吉
罪也云云 爾者部別不同歟
抄。三知犯云云 此第三縁説他麁罪知犯。此
罪也。故立縁也 汎爾
抄。説僧汎爾小小罪過皆墮云云 尼衆別行
篇記釋。八敬中尼説比丘過失吉也今此
文幷記釋等不審也。部別歟。又五分第六。尼
説比丘重罪提云云
抄。若已作法人問者。倒問彼言云云 抄批
意。指犯者云已作法人。即抄批云。立謂有比
丘犯麁犯已。衆僧白四擯出竟。俗人具知。若
有問比丘。不得即答。應却問檀越。何處聞。彼
若云我於其處聞。比丘方答曰。我亦某處聞
此釋竟已作法者。擯出法也。今記云有法
開答。有法擯出法。開答云我亦某處聞。此
答也可得意歟。此義意。已作法ヲハ可訓。簡
正記意。差人説羯磨法得意。即彼記云。若已
作法人問者。謂已作羯磨法差人説也 問。
作法正法應説。何故倒問 答。夫得説者。須
是被差之人有法在身即得。今非被差。不合
檀説。故須倒問。故云亦某處聞也此釋意。
已作法者。總作差人作法而倒問比丘。非被。
差比丘。列作法座餘比丘見故。直不答倒
スル也。此義意。已作法人問ハハ可訓也
抄。比丘云亦其處聞云云 是彼第十四卷文
也。彼正文云。我亦如是處聞巳上明知比丘指
處云我亦聞也
抄。此人犯僧殘云云 僧殘行人在下座故。即
僧祇十四云。優婆夷即投飯食器擲地去入
房掩戸而説偈如今
爰知此人者指上人。爾
者已作法人者。被僧殘行之法人歟
抄。有訶云云云 抄批云。十誦有訶云者。有
人言。此是女呵也。女言佛法中有如是癡人
等也
抄。若説上二篇云云 問。以偸蘭罪説之。攝
ニカ 答。偸蘭有三品差別。以上品攝麁罪。
則提罪也。中下可吉。若爾者。見篇聚篇立戒
分威儀分二。以上中品蘭攝戒分爲重謂出血
破僧初
篇近方便。乃至
初篇次方便等也
以下品爲威儀分謂用髮毛
等類也
豈非
相違哉 答。分別戒分威儀分時。實雖爾。判
麁罪時。唯取上品蘭故中一篇聚引明了論翻
偸蘭爲麁罪。出初篇近・破法輪等。明知麁罪
局上品者。賓律師等釋。出於血等上蘭。又
除僧羯磨縁起身子所告罪即破輪業上蘭
也 私云。若依十誦。以三品蘭罪同謗非當
戒提罪歟。其故者。飾宗記云。不同十律者。
彼無正文。然十律五十一云。若謗出血壞僧。
並得偸蘭。準彼文中二逆既與謗戒不同。故
知二逆非麁罪攝。故多論第六云。若説出血
壞僧及一切蘭。突吉羅多論釋十故
已上彼文也
抄。自説己罪云云 問。設雖己麁罪。壞法身
可同。何輕哉 答。簡正記云。自説己罪輕者
以希小也
抄。若説名字云云 簡正記云。説名字者。謂
於衆中説某比丘犯某罪。種姓者李比丘等。
衣服者著卓陀色衣比丘也。房舍者從東第
一房等。相貌者眼口面黒比丘犯也
記。初不知者及第三縁謂迷教也云云 未作
斷學意欲學教。至此戒都作麁惡説。不知犯
此戒説他麁罪。故不犯提也。若起斷學見迷
教。可有本罪・不學・無知罪也
  實得道戒第八
記注。以前大妄語縁集僧呵責云云 問。與彼
大妄同時制之歟。將後時重集制之乎 答。
被律本文。云誠婆裘園比丘言。汝等癡人眞
實猶不得。向人説呪不實。世尊以無數方便
加責已。制此戒云云故知一時制兩戒也。是以
行宗記之戒縁所叙無別犯人。即大妄縁別
立此教
記。此據初果已上是戒所制云云 問。此戒爲
護大妄語。大妄語中未局證果之天人來供養
等。是大妄語也。依之行宗云。此戒局初果已
去證眞上人。内凡已還無非大妄今戒何必
限證果哉 答。既文云得道。明知得道初果
發無漏之智以爲得道故也。是以云局初果。
大妄語實廣雖通五停心已上。今且以初果
已上一邊爲妄語深防也。但十誦多論等意
云。得四禪四無色定等。亦犯今戒也。未局
初果見。此部別不同歟 問。若初果已上。何
開縁云得通哉 答。是非修得通故。是以律
云。若自言業報。不言是修得 問。若修得
通。若犯今戒。何故賓頭盧現神通犯吉哉 
答。此事抄批一箇問答也。即彼記云。問。大妄
語戒。口説已得及身現相。皆犯大重。今此戒
中實得聖道口説即提。賓頭盧現其神通。何
爲但吉。答。口説有濫渉故。得波逸提。現通無
濫渉故。結賓頭吉。又助一解。現通開爲利。如
有時生信故。有神通輪爲益。全無罪無益。故
得吉。賓頭取體即同無益。故聖結吉。口説對
俗本末開故。説得提罪如此釋。設雖修得
通。口説犯提。身現可吉歟
抄。一制不犯用制何爲云云 問。第四果證人
實不犯罪。初二果以故心犯性。第三以故心
犯遮。爾者何初果已上云一制不犯 答。實
聖者少分雖有犯戒。多分無犯戒義。故望多
分云一制不犯。又付當戒時。大人功徳覆藏
諸惡發露。故云一制不犯歟
抄。即知是凡爲護大妄云云 聖人制之。是故
聖不犯戒。云實得道。知是凡夫也。凡夫皆無
實得道義。若無實得道云得者。知是大妄。故
云遮凡也。豈是非要哉
記。若不制者世人無識謂爲實證云云 不制
此實得道戒。凡夫云證初果等時。世人無識
謂實證。故依制此戒聖人不犯制。云證初果
凡夫也。凡夫亦無實證。爾者是大妄語也人
知之故。爲要也
  與女人説法過恨戒第九
記注。在姑前與兒婦耳語説法云云 爲兒婦
姑也。婦是爲姑。兒者今云姑者子也
抄。不得更増一句云云 一句者。云色無我云
眼無常三字已上爲一句也。此五句六句云
五六語也 問。五六句之分許廣説。不許其
外増一句歟。將五句六句之義不増一句歟。
如何 答。一義云。五句六句之分廣雖説之
無苦歟。定賓。五六句分説廣可許之云云
疏末云。如五蘊爲五科。六根爲六科。廣釋五
六科。並未是犯抄批云。若分別五陰六根
子細説云云解釋其義亦得。但不得出五六
之外別明餘義也若爾者善見第十五云。一
句經文五句義疏合成六句。不犯。若過夜。波
提罪此文意。一眼無常下不可多説見タリ
何 答。有云。彼見論文如説一眼無常。就釋
此眼根説餘五根。此眼者云彼隨一也等。不
遮眼根下曲細爲言或云。今五分四分等意。必
非如善見歟。爾者部別可得意歟。又有傳。任
善見論意於一語下明彼義時。不得過也云云
 問。成實意云。識想受等此三非業疏。入行
心方成別因云云而四分成宗同計部也。既
業疏三下云。成論所辨正通四分曇無徳宗
爾者何相連今四分文云色受想行識哉 
答。今四分云色受想等。且非欲云起心次第。
故云色受等。正云起心次第者。尤如成實也
 目對女人鮮能自攝。欲情内動強授忘勞。
故雖聖法不許多及
記。強授忘勞云云 對女説法不知身勞故。云
爾也
抄。僧祇中説六句云云 濟抄云。僧祇律十三
云。五六語者。有二種長句短句。長句者一切
惡莫作。短句者眼無常 使速ニ盡ト云モ

抄。正シク使シメ僧集ツメ若多女トモ云云 使字誤歟。
多論第六七上云。正便衆僧集會。若有女人若
多若少本文便字見 正使トモ僧集若多ナリトモ
記。小石等女云云 撿彼論第六。若石女若小
女未堪任作婬欲者。突吉羅今以不犯提邊
云非犯也
抄。若爲尼説得云云 僧祇第十三。在家出家
倶犯 今如何許尼哉 答。有云。是部別
異也。又云。見祇文。唯云出家。不云比丘尼。
是沙彌尼式叉等歟爲言
抄。若母姊妹等云云 問。女人不簡親非親非
伴證。何必簡親哉 答。母姊妹等所重人故。
可作伴。人可思故。殊簡云遮疑也 問。彼本
文。若減七歳等明所對女人見。何今記尺
云簡伴哉 答。有云。當段大都明伴科也。故
一往釋之歟
抄。餘如大疏云云 問。鈔大疏者首律師大疏
思召。而記戒疏得意歟。相違如何 答。記家
御時宋朝大疏亡故。記家不御覽故。戒疏得
意給歟
科云。中下重釋前四云云 見第四縁。何不云
第哉
記注。此難戒本云云 難戒本除有智男子文
也。倶不説犯
抄。授五戒及法等云云 問。設不請。得授五
八戒及説八正道哉 答。一義云。得授也。若
爾者。今記云何釋若無ト云下他請哉 答。見本
律縁。依他請比丘不説之。佛問畢許之。今記
依前縁他請釋。若無下他請見不犯。全不云
他請直許之。又難云。八聖道如何許之。義云。
上記釋。詳律後縁。且擧陰入云云知一具法
門過五六亦説之。非一具法門。不許之歟云云
此義聊
不審也
又義云。此律意。非他請者授戒等一向
不開之。即今抄文云前請應答廣説授五戒
等故。十誦五分等許受戒也。彼不明八聖道

  堀地戒第十
螻蟻 蝝飛
記。合是大字云云 可書麁文字也
記注。此未見律文云云 律十二云。地者已堀
地未堀地。若已堀地。經四月被雨漬還如本
此今抄所引文同也。全以四月與雨漬不
爲一事故。斥未見律文也 用 鉏鑺耒コスキ
カ スキ
ヲ以ヲ以ヲ以掐扴傷
抄。地上然火云云 問。犯後戒何可犯此戒耶
 答。若作露地然火意樂可犯後戒 答。作
掘地意樂。當犯此戒故。此出也 類 手ヲ以
耕之
記。使人不教先犯此罪云云 不作淨語。先犯
吉。彼人堀地時。正犯提也。簡正記云。若不教
言看是等者失法。得吉。若彼隨語而堀。得提
古點 頽牆土 蟻封土聚 地 

抄。乃至沒膝吉羅云云 今此不明泥塗深淺
分齊。明堀分齊。泥塗分淺非此分歟
記。已下無犯云云膊等分也。即堀分淺也
抄。畫地作摸云云 彼第十六云。若比丘作師
匠欲新起佛圖僧房。畫地作摸像處所。不犯。
餘比丘畫者。犯罪此文意。汎爾比丘不作
之。工匠比丘作之歟。故僧祇第十九云。若營
事比丘欲作摸拭。當畫板木塼上此意分明
也 問。上修佛講堂尚不許之犯罪見。何今
云除爲等哉 答。罪福倶感感福一邊。且云
除爲塔寺也。以感罪邊記又云未可從寛也
云云或部別不同歟 地作相  塔

鈔。蜀本多論云云以前八卷關中本第九一
卷蜀本多論也。首律師見多論釋九十戒至
六十八戒。未即闕少。遇西蜀僧寶玄律師。大
業二年十二月獲之。本即八卷。今合於蜀本
一卷有九卷也。今藏録即有九卷。關中者長
安城也。簡正記云。蜀本多論者。准大周經目
録中。先有八卷。失譯。釋九十不盡。至六十八
戒。後即闕也。首律疑文不盡。常廣求訪。後値
蜀僧字寶玄到京。首疏借問云。不委蜀中多
論有幾卷。彼云。有九卷。其第九卷從壞生戒
釋直至未文。首律師懇求令歸御後抄出取
附來。後經一年方附到。因茲號爲蜀國多論。
首律師自製序。具叙因由 地無云フ
抄。四月及八月云云 一義云。四月八月也。
殊雨時故。一義云。自四月至八月。故云及也
 地相連著潤勢相掩日炙乾燥風
侵濕
鈔。傷草犯墮傷土吉羅云云 問。生草程ナラハ
何犯吉耶 答。實生草程土可犯提。今吉者。
屋上牆上土。非如通途生地。且遇縁生草許
也。故吉羅歟 作齋スル
抄。僧祇若轉石云云 僧祇轉石文無之。即彼
十九二十
云。若牽曳木欲使破地。越毘尼。若
傷如蚊脚。波夜提。或驅牛馬欲使破地。亦如
是。若欲使地平故經行。行時越毘尼罪。傷
如蚊脚。波夜提○若土塊一人不勝破者。波
逸提。破減一人重。無罪今抄得字
付上可訓
若比丘房内
毀損。成功越毘尼罪今抄打杙房
壁損成功越
若先有
故孔。無罪
抄。云云 爲平地投物也 按塔 土塊
一人シテ破者。抄土塊一人不勝者。簡正
記云。謂一人擔不起
抄。減一人サハ者得云云一人堪ルニキハ
得破爲言  問此土塊者。倶可生草地分罪輕
重有無歟。將付死土云爾歟。如何 答 
房壁
記。四明重生地等云云 謂於已堀地明之故。
被雨已下還亦成生地。故云重生地
抄。畫土未際云云 地際雨不及處也 問。其
分齊如何 答。有云。八尺底也。又有傳云。既
記云重生地等。知此未際已堀地也。謂上分
雨霑處不可堀也。下即雨不及處名未際。非
爲言謂不蒙雨霑地底上堀ラセテ掘無
犯也。彼本文云未土也。即彼文云。若比丘外
被雨地傷如蚊脚。波夜提。若欲畫地。越毘尼。
傷如蚊脚。波夜提。盡未土。無罪○今抄云
未際也
テン
ウルヲウ
抄。若撤故屋使淨人爲之云云 彼本云。若泥
露朽故房舍欲撤時。不得自撤。當使淨人
爰知撤上泥分使淨人也
抄。若壞壁使人却泥後自得摘云云 此地上
爲壁。如今牆其上塗泥也。故記釋
云地上疊累爲壁如今土牆。此釋今若壞壁
土文也。必非釋上故屋歟。仍此上泥使淨人
令却。然後其下摶得自摘也。是以本文云。若
欲壞壁時。當使淨人却泥。然後自得摘摶。至
基際。使淨人摘。爲壁不泥者。以被雨使淨人
摘雨三行。然後自摘。至地際後使淨人摘
抄。若已曾被雨使淨人等云云 此泥既以前
雖却之。疊摶被。雨上摶二三行使淨人却。
後自摘之也。爰知此摶者。未燒摶疊累爲
壁歟。而被雨亦返本土故。使淨人令却之
歟。者即是ツラト云義也。戸綱此地俗
語者。云二三重語也 井涜汪水  
攪濁 扴傷
抄。以雨水能生地故云云 汪水等生浮草等
故且云地也。此抄主御釋也。非祇文。即抄
批云。井池涜汪水新雨等者。景云。此擧露處
井等經雨初取。應犯提罪。以雨能生地故。然
律無文。但得小罪 問。是新雨後水。堀
地壞生中望何邊耶 答。堀地也。云生地故。
若爾者何非提耶 答。非女正地生物故。非
提罪爲言又義云。雨後水上必生草也。人眼不
見故。是壞生罪也。不久固故。罪吉也爲言
云。此義不審也。雖縱生草。非肉眼所見。豈制
罪也 私云。犯提罪歟。彼本文云。若水涜若
屋流水道新雨後。比丘不得自抒。若大小行
用水時平摩地。波夜提此提言被上見。而
抄批釋不審也
抄。大小便時水手摩地云云 本文云。若大小
行用水時手摩地。波夜提
抄。若鉼器物木甎瓦等云云 以瓶器物等置
地。後値雨取之。連續地故制也
抄。若死生被雨云云 問。此段第十段也。爾
者第四段明重生地。何異耶 答。上畫地作
字時事也。此段明自取土故。不同歟
記。四分火難上開壞生云云 問。鈔云作坑塹
斷。豈非堀地哉。何云若下開堀地耶 答。記
指鈔今若作已下開堀地云云爾者無相違」
鈔。除之云云 火也。逆除中間草
 以土樸也 迎前野火
記。文列三相云云 一火燒。二沙地。三石上
土。此三相也。若野火已下非三相也
抄。若地有沙云云 是彼問詞。彼第十五卷具
文云。若地有沙石。云何知可得抒已上
問也
以水淘
之。四分沙一分土無犯等已下答詞也
鈔。若石上厚四寸燥土云云 見本文。雖四寸
燥土被雨經四月。不得取之云云 
重故
抄。若把火燒手擲地不犯云云 問。如論文
者。命難時堀地開可云哉。若爾者抄持犯篇。
命梵二難時。於下三篇遮戒。開不開釋。抄
云。就遮戒中。或是遮惡。或是輕。以輕遮重。
若不開者。文上可知記云。不開反上者。或
雖遮惡而事重故。如堀壞畜捉敗貿背別云云
此釋意縱雖命梵難。不開堀壞等戒見。如何
 答
鈔。多論使僧尼云云彼第六壞生戒文也。壞
地戒中全無此文也
鈔。若三衆不爲三寶云云 問。沙彌等自本尊
料可有作堀地拔草哉 答。既三寶縁開之。
何可簡自三寶哉。爰知可開也。又義云。不
許於三寶。有自三寶他三寶故。不許自己三
寶縁歟。所以爾者。受自三寶縁有自他故。即
五四云。一三寶境界縁。僧祇中爲塔事。四
分中佛法僧事。五分亦爾。準此若爲大寺諸
處縁者開之。若自受他雇畫造像寫經及自
經宮佛像或爲俗人縱爲僧家佛事非法乞
求。並是邪命破戒。不成得罪 問。記云。初
明如法故開。大寺簡非自己諸處者。通自三
寶。若自下列示作法則有四別。初受雇及下
爲已。或下爲塔。縱下爲僧。並下通結四種
準之私己三寶不可開歟 私云。此但非法
邪命故不開見。如法ナラハ爲自本尊何不開之

抄。以水澆地剉草&MT02518;使成泥云云 有傳云。
先以水澆地後以草布上成泥。直非&T050527;地也
爲言 斬キテ
抄。僧祇露處地得自堀云云 抄批云。景云。
此擧露處明内爲言若是明外際簷下則犯。以
非露處攝故。而明内得自堀者。以露處土不
能生草種故也 私云。雖覆處地生草。爾
者何輒得堀之之釋不審
記。疏引古解云等云云 飾宗記第六卷云。雖
屋内地。猶生草所。成堀地罪。若不生草死土
不犯取意此義似云今古解 私云。此義聊有
其謂。今師能破意還不審也。能能可料簡之
也 籬倒   快正  兒壤
抄。若來往經行云云 若除經行處土 

  壞生種戒第十一
記。壞音怪損也云云 怪物怪怪也。漢音云
。呉音云。依之北京云生戒。是漢音也。
而南部讀壞生戒事不審也。呉音可讀
戒。故字書云。壞胡怪
有云。ケエ音相通故
召胡反之。故南都云壞也。諸經論多分此
字讀壞故。而還北京此戒計漢音讀不審也。
又漢音倶可讀壞生戒。何漢音呉音取合可
讀壞生戒。更難思
抄。具縁如上云云 簡正記云。一生草木。二
生草相。三自壞使人。四不知淨語。五傷便犯
 草木
抄注。恐無知者濫用云云 簡正記云。恐無濫
行者。破古也。初有古師云。鬼神村者。即今神
廟是也。次有古師云。次戒縁研神樹應廟屋。
但約極大樹。是非人所依。即名村也。若小
小草木及諸種子之類。壞即不犯。今簡濫故。
引諸部通解。不繆也。初引十誦既云諸虫爲
舍。則何簡大小。次引僧祇壞種子破鬼村。亦
何段大樹及與厝窟。注文相同明鏡者。引上
二律和合釋通。相状如鏡鑒照分曉。不須妄
執也
抄。十誦云村者蚊蟁蛟蝶云云 問。既云鬼
神村。何云畜生舍哉 答。望縁起且云鬼村。
實廣可通一切歟 古協
抄。律中五種村云云 五分第六出四種無覆
羅種。今子子種名子實。枝名莖種。十誦有五
種。有云自落。謂今覆羅歟。多論同之。善見第
十五云五種。不出名也
抄注。此言雜種云云 是覆羅之漢語也。故行
宗記云。覆羅梵語。翻爲雜種巳上 問。何故
名雜種耶 答。假根中節生故云雜歟 
 蘿蔔 蘆葦    
記注。若假節生者名覆羅種云云問。如何以
覆羅種攝根種耶 答。依根節二生故。攝根
種中云假節生也。根種種手本薑芋等也。覆
羅種假根與節故是雜種也
記注。假節生名節種如 云云 問。以
節種如何攝枝種哉 答。如藕根正藕外有
葛根。正藕是枝也。此藕節正生藕故。攝枝云
節種歟 問。假枝與節二種生。是亦雜種也。
何不名覆羅種哉 答。雖似枝義。正生物事。
自節生次節爲本。殊名節種也。上覆羅種時。
根節同生物義故。名覆羅種歟 問。此節種
與根種中蘆葦等節種不同。如何倶根倶節
種故 答。蘆葦根生上蘆故。云根種節種也。
藕自藕枝生故。出節種枝種也。若云蓮。實可
云根種節種。今直藕生藕故。不云根也
記。雜四種外總收一切云云 問。今雜種既上
根種被攝。何云離四種哉 答。律文出五種
時。覆羅種離四種根節雜生故云爾。今記文。
彼五種合三種時事也。爾者不可相違也
芹菜勒蓼タテ
抄。      火ヲ以云云
抄批云。打杙樹上隨杙多少。一一提羅
抄。半乾半生云云 謂生分半物也。如一本木
一方乾朽一方生葉花。如是非半乾生也
萎乾ケル 根種種 中破 蘭香
抄。却牙目云云 簡正記云。牙目者在
土。芽出土曰目
抄。心種者蘿勒蓼云云 問。心義如何 答。
簡正記云。如根種中要根要節合始成種故。
謂此種爲心種也 &MT03312;モム 相錯 胡
胡國ノマメ也 豌豆エン
トウ
 粟黍 十二薑句
此已下梵語也 闍豉 婆羅陀莠子子 
脂那 倶陀婆 裹核 棗杏 火淨シテ
抄注。謂生熟二棗合核云云 抄批云。未乾曰
生。今時乾棗曰熟。皆火淨得合核食ハタヘ
 蓽茇 桑堪 梨柰ナシ味 辛 而 香
林檎而少 ウワ
カワ
 耶子ヒサコ
ウリ
 胡桃 石榴 
檜果 香揉 白色也雖同物
以色爲別也
 麁糠皮故
ソカウノ
カワナリ
ウヘト
 松柏子 ヨモ
 菱豆ヒシ
記。恐謂葉隔不成火淨云云 問。今鈔下二
藥篇云。僧祇多果同器。一果作淨。餘者通
得。若別器者。一一別淨。茸蔍著葉。莖莖淨スヘシ
無者合束淨準此蒿草之類子
果散落無淨法 文
同記云。蒿草無
淨法者。疏云。如一盤生菜相種和雜。縱火觸
相種猶非淨。相種相隔又相通例。餘蒿草有
隔非淨理須一一
火觸 文
此文分明隔葉不成淨法見。
爾者今文相違如何耶 答。今此文雖隔葉。
微塵許著子成淨。以有葉少著恐謂不成淨。
故準檜角有葉子決之。又一義云。四藥篇別
ナルヲ以不淨。此一枝故雖隔葉成淨。無相違也
云云
鈔。乃至盡來恒言舂去云云 本文云。令淨人
火淨至倉穀盡。比丘恒言舂去淨後此米盡
言舂。無過也 死犯提 生衣  
 若日曝  知乾得自剥除 苔蘚 
蒸潤生
記。毛謂蒸潤生云云 熟時之温氣生也
抄。雨後擧木越云云 問。上堀地戒中引僧祇
文。在塼瓦等露地經雨取之波逸提。今云擧
木越。若堀地罪。云何不同耶 答。一義云。非
堀地罪。是壞生方便越。墮是本罪。雨後者。雨
後興草等著木可傷故也爲言私云。其故者。記
云。與下不犯相違。故注和會故當戒不犯
文壞生開故。知非堀地墮也。然者無相違也。
但注云著草土云云若又有。損土心歟。堀地
提罪不妨兼犯歟。又堀地方便越也。不出堀
地墮罪爲言不知著草土繋草
抄。夏中行畏失道云云 問。非夏中時如何 
答。有云。彼本文在練若處夏中云。雖然普通
時可通歟。彼本文。草與草結制之私云草
乾故
以餘
物結於草也云云私云。今記意。限夏中見。云
有時限故。偏言之故。夏有時限者。夏中歸時
限在之故約之。餘時無時限故不許之歟 
滑 倒  挽斷 浮萍ヒヤク
ウキクサ
鈔。牛馬行處云云 彼本文。有行處亦
許之云云
抄。若已衰黄斷者越云云 未乾故斷吉也。
者一向生相也 浮萍者越 朝薗
 地蕈クサヒラ
抄。若須華果攀枝下云云 十五云。若須花
菓得攀樹枝下。便淨人取。不犯。不得令枝折。
若樹高淨人不及。比丘得淨人取。不犯
石木ヲ以。上口  不
合下應加言字助
抄。注靜縁心淨云云 作淨語無犯戒縁故。云
靜縁。無犯戒故。又心淨也
抄。十誦一時壞五種子云云 十誦意。一種中
雖有多數。不約彼數。只望種邊得罪也。四分
意。一種中多數。隨彼數得多罪。故罪數自十
誦多也。是以抄批云。此律一業壞多種。隨多
數結者立。謂上十誦隨壞一種得一提。盡壞
五種得五提。四分則不然。隨壞一種。隨數多
少結。不同十誦。此律。如比丘將一把豆一時
煮。隨數多少一一提。十誦律。通得一罪問。
若爾者。記釋云此律約業。業是能作比丘身
業也。豈約境得罪耶 答。雖似約境。毎種内
數被破損。皆是業也。即一時以一刀壞多果。
豈各各被破損。無業之義。爾者約業之釋無
相違者也。多論意。一時壞五種得一提。與十
誦不同也
抄。取前事上方結云云 十四六三云。若自截。
若使人截○截種生竟曰不止。得一波逸提。
若中問息已更截隨息○波逸提
抄。若五生種等云云 一切草木皆攝五生種。
此槐櫰等離地時非五生種。爲簡柳榴等離
地猶五生種内也。抄批云。謂如前柳槐等。柳
是楊柳。榴是石榴。此二生種雖以離地猶生
故。就地離地倶提。若下槐櫰之屬但就地壞
犯。離地已去壞則無罪。若猶有生相。但可犯
     櫰音壞此櫰上戸&MT02519;
反。下音懷。搜上胡灰反。下胡乖反
記。但除枝種餘離地云云 問。子子種離地。
猶有生種。何但云除枝種哉 答。再往時實
可爾。今且云除枝種也。委細可云除子子種
枝種也云云又義云。子子種生草木莖等非
又生義。故唯除枝種也。既云非五生種。故子
子種生物得意也。爰知非謂自五種不生。但
自不成能生種故云爾歟
抄。已萎者得云云 不萎雖無提有吉。故今無
吉邊云也
記。文列三判云云 謂非五生種槐櫰等已離
地而萎者。一向可無罪是一次此槐櫰等雖萎
而尚連地付根。可提罪也是二次雖離地未萎
者。可得吉羅也是三 籬障墼石 以
披遮令
抄。若除經行地土云云 會正云。以比丘數行
非成生地。慈恩云。西域地濕疊塼爲道。於中
往來如布之經。故曰經行 之以

記。因損苔草故云云 問。若損苔草者。豈壞
生不犯哉 答
  身口綺戒第十二
問。今此口綺戒性遮之間何哉 答。戒疏九
十總料簡。三十戒六十戒遮見。然今戒者
性戒内攝見。當段成論引證綺語文尤爾見。
但事抄持犯篇釋遮戒見。其故者。抄云。就遮
戒中。或是遮惡。或是事輕。或以輕遮重
記云。言事輕者三十中離衣奪衣
九十中餘語云云
此釋分明遮戒
見。二釋相違。追可勘也
記注。餘比丘問以餘事答云云 此餘語白也。
又作曰。制者觸惱白也。準之身綺・口綺白二
度作之也 問。當戒白已後犯對僧異語惱
僧時犯歟。將對別人犯歟 答。一義云。既本
律異語縁起云。闡陀比丘犯罪。諸比丘問言。
汝自知犯罪不耶。即以餘事報諸比丘云諸
比丘。明別人也。又抄上座喚來不來者吉者。
記。此約別人以論云云此未白以前故吉也。
設雖別人白以後尤可提故也。一義云重公
衆僧犯也。凡本律惱僧縁起。爾時尊者闡陀
比丘衆僧與制。不得作餘語。後便觸惱衆僧。
喚來不來等既云觸惱衆僧。明知對衆僧犯
也。異語縁起云諸比丘。指衆僧云諸比丘。有
何過哉。戒疏出此戒制意云。雖過不至重。惱
衆不輕事。須衆僧作法訶制云云既云惱衆。
豈非衆僧哉。次又上座喚不來吉云云記分
別云。此約別人以論。對別人不犯提條無疑
者歟。何此未白以前事得意哉。既律文云。若
未白前。喚來不來。不喚來便來。應起不起。不
應起便起。應語不語。不應語語。一切盡突吉
羅。若白竟作如是語。盡波逸提。若上座喚來
不來。突吉羅於白已後判犯重輕條無疑者

鈔。四縁云云 戒疏立五縁。四如法召問。五
更違便犯云云爾鈔略云四縁也
記。二戒同制云云 問。準此可別犯哉 答。
智云。準縁起可別犯云云若爾者。何犯縁云
一自作身口倚哉。此可同犯見如何 答。智
二戒一制故。一縁立之。若別犯之時。二縁分
之。戒疏四上云。意僧祇離爲二戒也
抄。三爲僧單白訶止云云 本律意單白也。十
誦律白二羯磨也。薩婆多論名憶識羯磨。亦
名不隨問答惱他戒也
記。律文續云爲論何理爲語我爲誰是誰犯
云云 律云。爲論何理爲我説。爲餘人説。
不見此罪。女是語突吉羅今記所引少不同

記注。此語屬身綺云云 問。此語也。何不屬
口綺哉 答。戒本云異語惱僧。異語應問異
シテ答也。應語不語等不應問答。但是惱僧也。
故云與上不同也。雖同語。依異語・惱僧。配屬
口綺・身綺也。戒疏四上云。文列語爲表身乖
同記云。文下簡濫。以身綺中云不應語
而語等故
記。下指如前即結罪相云云 即前口綺中云
作白已語者墮。指此結罪文
鈔。成論語雖是實語云云 問。三相中第三言
無本相是妄語也。是以行宗四上云。無本者
不稽實也云云爾者何云實語哉 答。言總意
別也。且指上二云實語。畏成問僧 己疾 
ヘノ參錯與和合スシテ
抄。非法無利羯磨云云 媒嫁淨人等羯磨及
廣通七非也
抄。非法事便語云云 化非法事語彼人令止
也。約非向非法明語不語
  嫌罵知事戒第十三
記注。與僧殘二謗同時云云 二謗戒同時謗
知事故制之也
抄。一是羯磨所著云云 是字誤也。戒疏作是
字。是以戒疏云。一是羯磨所差云云又字書
中都是字無之。但有晟是改變
明也
字也
抄。六前人知聞云云 問。此戒見聞各別犯。
何但云聞知斗哉 答。一義云。知即見也。故
戒疏云。六見聞互知云云又義云。犯縁且約罵
列之也。於嫌列之者。又可云前人見知也
記。五分通單白云云 見彼第六卷。明通白四
通單白。今如何擧通單白不言白四耶 答。
有云。記釋依鈔文相云通單白。一往釋也。實
不妨通白四。彼本文云。若僧白羯磨白二白
四所差人而誣説語語波逸提故記。餘人即
佐助者云云 彼知事不自但佐助也 作
誣説 アサムク ヤトウ
抄。正拜人云云 會正云。即正被羯磨差補
者。猶世之拜官抄批云。景云。被僧白二差
者。名正拜人。如俗官受職之類致拜也。賓云。
祇文詺差爲拜也。蓋是譯家取意故言拜人
爰知所差人致拜故云爾歟
抄。倩人更倩人云云 上倩人尚問正拜。故許
倩人。此所倩人同犯也。故記云。由彼自倩
即問正人也。但下倩人雖同犯。同正拜義少
疎遠故。不許又倩人也
抄。因説歟魚有百頭云云 抄批云。案祇律
云。佛在跋祇國人間遊行。與諸比丘衆至一
故河邊。見捕魚人。捉大網沈石浮瓠順水而
上。邊各三百五十人叫喚牽網向岸。爾時衆
魚皆墮網中。有一大魚有百頭。百頭各異。世
尊見之便喚其字。即應世尊。世尊問言。汝母
在何處。答云。圊厠中作蟲。此大魚迦葉佛時
作三藏比丘。惡口故受雜類頭報。母受其利
養故作厠中蟲。佛説此縁時。五百人即止網
業出家修道得羅漢果。又智論云。如經中説。
有一鬼頭似覩頭。極臭蟲從口出。身有金色
光明。是鬼宿世作比丘。惡口罵詈客比丘。而
身持戒故身有光明。口有惡言故。臭蟲從口
  
記。呼名即應佛問云云 彼云唯呼字。不出名
也。圊厠僧厠
 即
記。受雜類頭報云云 彼昔罵人時。云如兎頭
狗頭等故。今有兎頭狗頭等也
記。母愛其利養云云 母愛子説法等布施利
養物等也 毀讀
記。三罵詞云云 問。以不愛等語只人罵。
可犯罵戒哉 答。一義云。攝結使等句可犯
也。一義云允師
罵口差知事吉也。準此可吉
也 四前非知事
抄。實有其事云云 抄批云。謂實有愛恚癡等
  露敷僧物戒十四
問。當戒露處次戒覆處。何以可定哉。先覆處
者。上以與女人宿室相可名覆處。如何 答。
一義云。以與女人室相可爲覆處也。其故者。
以十五戒記云。屏則開於二夜屏是房
室 文
解釋
分明者歟。但上可勘
鈔。四方僧床敷云云 抄批云。此戒局臥具
等。若薦蓆等敷在露地。但得輕罪
記。僧物有三云云 已捨與僧物迴重云。與米
擬未云與物今戒第一犯也
鈔。六出門便犯云云 十誦第十意。出門過四
十九歩。波逸提。五分約界云云
鈔。白衣入寺應借僧臥具受用云云 問。道俗
篇引律云。白衣同僧床臥具半身軌云云
即俗人禁制之見。何今許之 答。彼本律是
五分部別不同也。故不可和會也。又義云。五
分借白衣。此白衣惡人。若可損寺。故借
也。是以彼五分云。白衣來入僧坊索僧臥具
欲露地敷。諸比丘不與。便大機嫌。如此白
佛。佛言聽本律意。通途白衣人也。故不
可借云也。爾者何約邊邊無相違歟 問。五
分意。雖不自敷亦使人敷不擧犯見。爾者
犯縁第四闕如何可犯耶 答。犯縁且約本
律立之。故望當律即不犯也。闕犯縁故。五分
必不然歟。俗犯者。恐損失故
鈔。在邊或禪若眠云云 簡正記云。僧臥具不
得禪眠。恐雨來不覺得吉也飾宗記云。祇十
四云。捨離二十五肘提非是出行二
十二十肘也
此文意。五
分其制尤急也
鈔。手觸不擧云云 手觸床。僧用義分故。不
擧犯也。簡正記云。既曾經手觸即共自敷不
ラシム捨去スト知捨去ラハ亂草シテ
鈔。若春月敷床云云 簡正記云。春月者即四
月有雨月也今記不同歟。若即時ヘシ。便
雨中疾及時還ラハ
記。又疑便字寫倒云云 此鈔便字寫倒也。雖
然今先如抄連下可續也
抄。若方便還悔云云 問。記云方便如文所列
云云若如前方便。何可悔哉。其上本文。不作
方便則悔見。即律十二卷云。若比丘不作如
是方便而行。初出門波逸提。若一足在門外。
一足在門内。欲去而不去還悔。一切突吉羅
爾者如何耶 答。抄若方便還悔方便非
上捨去方便。此方便罪方便也。而記云正罪
方便如文所列者。正罪即初出門墮之究竟
罪也。方便謂欲出門。前方理吉罪也。此見文
故。云如文所列也。不壞坐具者應往
記。二人不前不後也謂同臘者
 云云
問。行宗云。
但不收者。謂不前不後。同時捨去非相擬待
故。各一罪云云而彼云同時捨去。此云同臘。
相違如何 答。此不前不後同臘者而同時
捨去得意也。彼文同時捨去同臘者得意。是
影略互顯意歟。爾者無相違者也
踞床シリヲカクル
ユカナリ
  摘開
  覆處敷僧物戒十五
鈔。覆處敷僧物戒十五縁云云 問。戒疏立六
縁不同如何 答。此犯縁略歟。戒疏。第二縁
立知是縁也 問。戒疏第四立已受用縁。爾
今云自使人敷。不云受用。如何 答。一義云。
此如戒疏盡理可云已受用。今略故不云爾
歟。戒疏覆處敷僧物。戒置已受用言。露地敷
僧物。不置受用言。故知已受用言唯局覆處
也。所以爾者。露處風雨浸損之義大。故設
雖自不受用。見人敷不擧自敷不擧犯也。必
不待受用也。故前戒不置受用言。此戒必房
室敷物犯故。損失義不失也。故必受用已後
犯也。是以立犯縁也。一義云。二戒倶受用上
不擧犯也。既前戒引僧祇。比丘禮拜手觸不
擧者墮者。記云手觸即同受用故犯云云 明
知前戒受用上犯也。五分等白衣入寺敷僧
臥具等不擧犯者。此部別義也。必不同本部
歟。但重公之五分本文。不使人敷下有以坐
著字。故知此受用犯也。今抄略故。二戒齊不
置受用言。法礪懷素等盡理故。二戒齊置已
受用言。戒疏且置後戒兼前戒也
抄。五戒出界云云 五分第六意。若不期還出
界至地了時墮云云 此部別義歟。有云。若
大界雖廣遠。應約界分。若自然界。約六相
爲言
記。露則兩相緩急云云 問。於覆處有緩急
開。所以爾者。決去時語舊住比丘等縁。方便
故緩也。因命梵等難決去時。不作前方便。是
急開也。暫去時第三明相未出。若自至坊中
等。緩開也。水陸道斷命梵等難不歸故不犯。
此急開也。爾者何屏無緩急兩相哉 答。開
縁異者。露有緩急開。無二夜開。屏有二夜開。
故一往以有此不同。云開縁異也。屏亦非謂
無緩急開歟 牢擧セシメヨトテ 離 

記注。緩則如上方便急謂勢命梵等云云 問。
行宗記。緩即囑付等。急即雨中還云云相違
如何 答。雨中還自本通緩急。對囑付自彼
急也。對勢力命梵等。自彼緩也。故行宗記囑
付與雨中還相對作緩急。今記總四禪次第
方便與命梵難等相對作緩急。是邊邊相也。
強不可相違歟
抄。持枕褥臥具置裏云云 置床上也。床非
有。内以麁物覆上。以其中間爲裏也 衣架
裏云秋玉レシ甚切
首薦眠具又之賃切
  強敷戒第十六
記。至無住處云云 行宗記云。無住者明元僧
寺寄止俗舎 問。此戒既犯在俗舍。何犯
縁中不立哉 答。第一縁云他先借得安止
已定。此則非僧房。若僧房。借得文不可也 
   轉側シテタリ
抄。地敷臥氈云云 常敷地物也。臥氈者羊毛
作之。唯以賤毛作之
抄。然火滅火云云 此然火非燈火歟。彼本文
第十一卷。此外別云然燈滅燈等故
抄。若語已住先與開云云 會云。語已住者。
即白先住人也。開間間即分兩記共一物
見。今記ニモ云。次五並以若字分之云云知今若
語已住先與開聞一物被。若爾者。律云不犯
者。先不知若語已住若先與開聞此分明二
物見。如何耶 答。今記細分之可如本文歟」
鈔。我自語主云云 此主者在家之俗人歟。又
義云。客來僧中衆主歟
  牽他出僧房戒十七
抄。出僧房云云 會云。房者釋名云房旁也。
在堂兩傍故 掃洒
抄。一人出多戸多墮云云 一人牽出又入房。
又牽出等也
記。多人出多房云云 見律文。皆戸字也。今
記文房字誤。多人出多房。玄義不得意
記注。好將出也云云謂吉物戸外出也
 呵叱喜 劓眠
抄。五分若降伏第十云云 見彼第六。牽無慚
愧人令出。無罪云云 
汗カン
鈔。將不喜人來欲令自出云云 彼人不喜人
將來令彼自去。記云所怨嫌者。爲彼人所怨
嫌人歟。記云出亦吉。釋出之出也。彼自出故
 聲 後人同俗處不簡
他舍故記以此九人云云 戒見儀命四羯磨
人三擧三人滅擯應滅擯二人合九人也
  坐脱脚床戒十八
脚脱シテ比丘身血仰カン
記。脚入&T038223;云云脚入床&T038223;吼出上。坐此床時
床墮著下脚脱床上落下重也。故利之。記將
脱不久者。行宗云。將脱者。謂脚動搖故入於
&T038223;
記。廣解唯臥犯云云 律十二十三也
廣 解
云。脱脚
床者。脚入&T038223;。比丘在重閣上坐脱脚床。若坐
若臥。隨脇著床波逸提準之御所説異也。
多論中若比丘如此坐脱脚床波逸提。外更
兼壞威儀吉羅取意此比欲上床先押之。即遁
此吉也
記。錠脚云云 ロクロカマヘニシテ引也 
徐專反。圓轆轤
也。轉軸裁器也
律文旋字也
記。直脚云云 有云床&T073319;與床脚一木也。以
別木非作脚云云曲脚脚曲不脱落也
記。床云云 爲濕氣箱サシテ置也。故
雖脱有所承
記注。釘鈕云云 行宗記云。細腰者即紐鎖
 女九反
卯鼻也
カスカイ安細腰。圓悟上人
御義カスカヒヲカクル也
記。若重屋板覆厚覆云云 律云。若彼重屋上
有板覆。若列木作華覆。若重厚覆。若板床
若脱床。脚坐無犯準此厚覆上有若字。依
之注戒本云。若重屋板覆列木作革覆若厚
等者指列木作華等歟。然行宗記云。重
屋板覆此句總標。列花別顯。兩相即反。戒文
薄覆故不犯也此釋違律文歟
記注。以板藉云云 有云。脚以板作之。故訓
シキイス私云。以板藉
  用蟲水戒第十九
慈惻イタム
ナケク
抄。若蟲酪漿云云 此蟲字令蒙下清酪漿漬
麥漿。或有蟲之蟲字令蒙上也。漬麥醋有蟲
以澆泥草
記。互投皆墮云云 以有蟲者澆泥草。是投義
也。又以草土擲中故云互投云也 問。初若
以草土文今若以草土不同如何 答。上但
蟲水今蟲漿也。故不同歟
記。爲約蟲死等云云 問。十誦第十一云。墮
蟲死一一波逸提此文意。見墮蟲死。如何
 答。蟲死邊殺畜生戒。依用水死故。今用蟲
水戒云。墮蟲死歟。又義部別不同歟
抄五。分墮用蟲云云 和本云水蟲云云
抄。魚蟲一一提云云 此戒用蟲水戒也。豈依
魚等成犯耶 答。會正記云。説文云。裸毛羽
鱗介之總稱也。今局水中故云蟲水此文
意。蟲者生物總稱也。必不限少蟲歟
鈔。細猶如微塵云云 天眼所見也 由延 
マウ
ヤマカヽ
抄。十分之一云云簡正記云。十分之一者。大
徳引俗書云。陸地蟲極細不過焦蟟蟲。向蚊
子眼庚中爲窠。水中極細莫越醯雞蟲。若非
天眼莫之能見也。百千萬由延者。亦引儒辨。
陸地大莫過騏麟。水中大不越鯨魚。俗説云。
騏麟聞而日月蝕。鯨魚死而彗星現。又經中。
目連令弟子觀往業曾作大魚。骨似七金山
高等
抄。三重漉云云 一義云。一度重三重故。云
三重也。又義云。以三重之分糸織一重故云。
三重也也。又義云。三度漉云三重也。此簡
正記意也。即彼記注云。大徳云。上言三重漉
者。經三度漉。有云三重絹作漉嚢即得厚緻
者非也一義師仰云。僧祇本文。初以一重
漉漉蟲。猶有第二度以二重。猶有第三度以
三重應漉。猶有應去處見。即彼律十五三三
云。若比丘營房舍温室者須水。若池若河若
井漉取滿器。看無蟲然後用。故若蟲者當重
嚢。漉諦觀之。若有蟲者至三重。若故有蟲
尚受作井 賓疏云。若故有蟲應二重漉。
若故有蟲應三重。若故有應移去此皆重漉
見。蟲取 器中粟
抄。或先無今有云云 問。先有蟲水後見之時。
無蟲者得用無過耶 答。見本文雖聽之。望
行事有濫。不如不用云云又義云。本文開之。
有何妨耶。彼本文云第四
蟲生無常。或先無今
有。或今有後無。是故比丘日日諦觀。無蟲便
全文 文
抄。不知有蟲等云云 一義云。不知有蟲一向
作無蟲想。故一縁得意也。一義云。不知有蟲
者本迷。自本都不知有蟲作無蟲想者轉迷
也。本雖知有蟲。望時作無蟲想也。義又云。不
知者由來不知水蟲人也。作想者忽爾忌故
生無蟲想。非由來不知也也 洒ソヽク
記。初開迷想云云 由來不知迷也。忽生想
也。二倶想差。故云心不當境
  覆屋過三節戒第二十
記。不看房成有受用義云云 問。此初義意如
何耶 答。准首疏。看覆不聽。況自覆耶取意
凡首疏有二解。初解分明同今次解也。次解
看覆不覆。況自覆耶私料簡同
今初解也
記。若約縁起云云 律云。起大房覆有餘草。
後更重覆故有餘草。第三覆重覆不止。屋便
摧破此文分明三重也。多論云。此是三十
中大房用三萬錢。作成即崩。施主生惱
記。若據律文即約苫草以分節段云云 縁
起云三重不出物體故。據律文出苫草物體
也 摧サイ
クツル
 苫失廉反
記。縱横皆犯云云 律云。覆者有二種。縱覆
横覆西天葺屋相不能委細知。是以行宗
記云。未詳西土覆屋之相。不可定約依之
自古來無分明傅。但一義云。以屋長邊縱。以
廣邊爲横。此縱横之間雖何樣葺。及三重皆
犯也。云三行云三節皆三重事也。行者一ツラノ
義也。及三重故云三行。三節亦以同也。是以
行宗記云。三節者或三重。如世茆庵。或云三
行。如蓋瓦屋會正記云。節者重也首礪
二疏引見伽二論幷五分律。以三重爲三節。
又賓疏云。三節者三重也依此等之義。記
云應取縱横三行即爲三節也。所詮此指縱
横之三重云三行三節也。又義云。約葺物瓦
板草以分縱横。當時土木瓦等皆縱葺也。以
板等横葺皆横也云云此覆樣雖横竪。三行
三節三重得意同前義也
記。五分草瓦等云云 第六十八
作大房。從
平地疊留窓戸處。極令堅牢。再三重覆。若過
波逸提。若至第四重若草若瓦若板覆。一一
草瓦皆波逸提
記。不去見聞處云云 此第三犯縁自覆時不
可有也
記。三節未竟若去非過云云 此時未看過故
云非過。戒本云齊二三節此意也。看竟即過
者。看三節竟即過義也。看過故。戒本云若
過者此意也。即同今三節竟也。謂見成三節
過也。三重覆竟更覆之。非爲スルモ過也。故記
云此據看過非三節過也
  輒教尼戒二十一
記注。六群次往説世論云云 問。此既被差次
往。豈爲輒教縁起哉 答。此雖口差。非羯磨
差。不簡堪不堪故。以彼事制此戒也。所詮六
群依次而往トモ。説世論故。簡堪能不被差不可
徃制也。又義云。僧次般陀則行。其次六群往
故。以此爲縁起。尚後以羯磨不被差。不可往
制也。即注戒本云。佛令差往僧次。般陀往彼
説法。六群次往自説世論 
記。律云非教授日説八敬吉云云 是非教授
日説八敬故吉。而先引八敬一以義説法可
具也。下云文中互列故。非教授日説法吉也。
僧不差與説法墮者。教授日與不差故提也。
此又應具説八教。教授日而不被差説八敬
提也 日非
記。古師執文等云云 古師八敬唯局日非此
日非説八敬故吉羅也。説法局日正不被差
説法故提罪也得意 問。八敬説法差降樣
如何 答。開宗記云第四
意於説法八敬有罪
差降 問。説法與八敬何結罪不同耶 答。
説法義寛邪正難分故。何結罪不同耶 答。
説法義寛邪正難分故犯提罪。八敬文定無
義寛故生患義微。所以吉羅云云
記。謂日非説敬二吉等云云 問。此二吉二提
望何邊結哉 答。一義云。日非一吉。説敬一
吉。不差一提。説法一提云云付此義有難。依
不差ニシテ説法可犯罪。不差説法トニ各立一提不
可爾也。又云。月非説敬説法差不差倶得吉
羅。不及異論。此二吉二提者。是日不差往説
八敬。一者若非日不差往説八敬同吉也。又
是日・日非不差ニシテ説法並提罪也。故二提也。
今記文且影略出之歟。已上古義意也
抄。説法八敬倶墮云云 問。説法八敬各得一
提歟。將合得一提歟。如何 答。得一提也。記
云二亦倶提故
抄。僧祇前三云云 教授日前三日也。注在經
説戒日十五後三日者。此對布薩日云後三
日。上前三日同日也。後二日者教授日後二
日也。十四十五布薩日也
記注。白月十九日至二十八等云云 問。十九
日至二十八日。此黒月也。何云白月哉。是以
行宗記云。黒白兩半各有十日得往。白半初
四至十三。黒半十九至二十八云云與今相
違。如何 答。此記云白月十九至二十八。白
月説戒後十九至二十八日云也。又黒月説
戒後初四至十三得意也。既上注云黒月説
戒即初一初二初三故
記。十徳如説戒篇云云 一具持戒行。二多
聞。三誦二部戒本利。四決斷無疑。五善説法。
六族姓出家。七顏貌端正。八堪爲尼説法令
尼歡喜。九非爲佛出家被三法衣而犯重法。
十二十夏若過已上在本
律十二
  至日暮戒二十二
記注。難陀云云 此縁起難陀多論第七云。難
陀者更有難陀。非佛弟難陀
記。本在僧寺因過方制等云云 行宗記引善
見論云。初爲女人鈍根故。盡聽往僧寺教授。
人譏故次開五人往。猶譏始僧往尼寺等 
問。約此文。輒教尼戒至日暮之次可制也。至
尼寺之後次六群行見故。爾者二戒前後倒。
如何 答。此事古來未決論也。雖然有一義
云。二百五十。戒必不縁起次第故。今依數犯
云次第如是列歟。爾者有何相違哉 問。若
爾者。次第縁起日暮前輒教後得意。差教授
就往尼寺輒往故。制差教授。何以前日暮縁
起有差往教授哉 答。日暮戒縁起。難陀被
差非白二差。初開時以僧次差故。無相違歟。
但列次結集者。約數犯次第前後不次列之
也 問。付此義不明。若云非白二差。犯縁是
僧差非白二差歟 答。最前縁起雖非白二
差。輒教尼戒已後白二差也。故犯縁制以後
白二差也。是以記云。初縁以不差者但犯前
云云此義猶不審也。日暮戒戒本爲僧差
教授廣解。云衆僧中差白二羯磨。故非僧次
差見。何云爾哉 答。此結集者旦約輒教尼
後制案之歟。二又義云。日暮戒以白二隨令
差之。但未簡具徳。其後依縁起令往尼寺。初
僧次差而依六群縁簡具徳羯磨差之云云
此義亦不明不簡具徳。白二差輒教尼寺説
法故。律文且出往尼寺一邊也。必云可往尼
寺制日暮戒初見。所以爾者。律文云。自今已
去。衆僧中差教授比丘尼人。白二羯磨當差
云云此後六群界外羯磨被差故。其後簡具
徳。又制白二差也。此倶輒教尼戒初在之見。
何以前日戒在之耶。三又義云。日暮戒僧次
羯磨差往雖無之。後輒尼戒差往結集者。引
上安前日暮戒也。因日暮之縁終有制往尼
寺。幷差往制也。四一義重公云。日暮前輒教
後見。善見意也。爾者此部別不同也。此律必
非如彼論歟。此意二戒倶於僧寺制之故。輒
教尼戒初日暮戒後也。兩戒之縁云次往説。
又云差往教授。非謂往尼寺也。只於僧寺講
堂等尼衆教誡處令往也。是以日暮戒自輒
教後故。有羯磨差也云云 問。付之又不審
也。輒教尼戒縁起云僧寺犯。何故律文云。爾
時尊者般陀。明日清旦著衣持鉢。入舍衞城
乞食。已還入僧伽藍中整衣服。將一比丘往
詣王薗中比丘尼所。爾時諸比丘尼遙見尊
者般陀來。各前往迎。有拂拭衣服者投鉢
敷坐具者。有辨淨水洗足器者○六群比丘
夜過已明旦○往謂王薗至比丘尼安居所就
坐而坐云云此往尼寺見。何云僧寺説法耶 
答。本僧寺説法又往尼一戒已後制也。已前
必可往尼者不制也一義云仙公日暮先輒
教後義。如初義但已前日暮有羯磨差事。必
日暮時羯磨不被差云不可説法。制無之。不
被差云不可説法制。輒教尼戒初制之。故知
以前日暮戒有羯磨差法也 問。以前戒既
有差法。何後戒輒教尼戒初僧次口差哉。
答 有以羯磨法差時。又有口差事。有何過
哉。如知事以羯磨有差時。又有口差。唯羯
磨差非謂無口差。故此亦爾也。如日暮戒以
羯磨差之。其後又輒教尼戒初又口差。必教
誡尼人以羯磨可被差。不被差説法犯。制未
見故必云可被差。制輒教尼戒初制故也 
問。以白二云可差制。輒教尼戒時六群因口
差説世事。故制羯磨差。六群又界外自差。又
説世事故。重人簡具徳制可羯磨差也。此以
前日暮戒抑因何縁制羯磨差哉 答。差人
法雖無縁起何無之耶。輒教尼戒自今已後
云可白二差。簡口差必云可羯磨差許也 
遷延
抄。若船渡處云云 會正云。船濟即船濟度
謂寄船津也
記。若取後制應非開也云云 問。行宗記云。
尼寺中者。處無非故。因人請者罵倒。令作因
請人云云爾者今釋相違如何耶 答。勵疏
云。以二義會之。謂若差來雖尼寺犯。日暮今
不差。依大會説法故。凡犯今戒。城外別處作
教授堂。於中猶暮。如縁起是也。故尼寺不犯
此記意。於差來人云若取後制應非開也。
於尼寺僧至暮説法。招議可同故。行宗記於
不被差人云處無非故也。因大會説法至暮
故。尼寺中與因人請一物得意。此記意尼寺
中若因人請別得意。故約邊之也 因人請
値説便聽嫉忌
  譏教尼人戒二十三
鈔。誦經受經云云 此誦經等上犯吉羅云云
若譏爲供養令誦經等皆可吉羅。而今實爲
供養令誦經不犯。明知是開吉羅。非開墮罪
不犯。如是開小罪不犯。其例極多。不可作
爲言
  與非親尼衣戒二十四
記注。乞食比丘尼數請不受後得衣與尼云云
 今被請比丘得可分衣與能請尼。彼尼以
前請不得故。因受衣嫌責也。是以注戒本云。
乞食比丘威儀具足。尼見生善。數請比丘不
受。後僧分衣便以衣與尼。尼輒受之。彼嫌責
尼數數向人説制此戒
記。準浣衣戒下二斷輕云云 沙彌尼式叉尼。
是云下二也。浣衣下二衆罪輕。故准彼決今
與衣也
記。文中不明尺寸云云 付律文釋也。多論第
三三云。比丘與比丘尼應量衣盋波逸提
准此約應量衣也。又云。應量提。不應量吉
三十中取尼衣戒云犯縁云應量衣僧祇
云。鉢及小物無犯問。與衣服衣一品也。何
不約應量云於過咎大小倶提哉 答。佛意
難知。何必以取尼衣難此戒乎。何況彼戒小
物一向非無罪也。望無墮故云不犯也。有小
罪見 問。與鉢乃至鍵&MT00004;等其罪何耶 答。
見多論第七。與鉢犯墮。雖然僧祇幷此律不
約鉢。唯限衣類歟。凡多論應量犯提。不應皆
吉。與今不同也 問。與食等物有罪過哉 
答。多論云。不應量衣鉢鍵&MT00004;七㨋一切器物
衣紐乃至一尺二尺一鉢食乃至一餅一果皆
突吉羅。除打犍推衆次第與食不犯云云
抄。領受便犯云云 多論以使與吉也。乃至以
一衣與二尼吉。有二比丘共以一衣與一尼
云云
抄。若與塔佛僧云云尼家佛塔也。所以爾者。
抄批釋下戒佛塔云尼家。准彼此尼家也
記。下與三寶云云 律下文出之故云下也。即
律云。貿易者。以衣易衣易非衣○下至藥草
一斤不犯者。與親里相貿易。與塔與佛僧無
抄批云。律中除貿易者立。謂律許五衆
貿易。唯制不與俗人交貿也 縷線イト
  與非親尼作衣戒二十五
抄。三隨作犯云云 問。與尼自作衣歟。又與
尼衣令作衣歟 答。爲尼自作犯也。縁起既
爲尼作大衣截作媱像故制之也。若爾者記
引疏文云第三自送遣作者。此尼令作見。如
何耶 答。此自送遣作也。意云。自送遣自
作云義也。是以多論中遣使作吉也云云 又
義云。戒疏任縁置犯縁也。彼尼自衣財送遣
僧令作也。是以律縁起云。爾時有比丘尼。欲
作僧伽梨以作衣。故來至僧伽藍中語尊者
迦留陀夷大徳。我持此衣財欲作僧伽梨。願
尊者爲我作○迦留報言。可。爾時比丘尼授
衣與之而去行宗記云。犯縁前三屬所對
云云
抄。若復披著云云 著字律作看字。爾者云披
看義歟。爰知今著字誤歟 キル 牽挽熨
治摩捫 角頭方 正
抄。安牒若云云 問。上云。縫一針皆墮。今
云。安牒。若縁吉羅。安縁豈不作一針一縫
哉 答。不縫以前縁牒等樣比之見也。非縫
著歟 問。此約何衣哉 答。若望縁起大衣
也。然犯縁無之。故知通一切衣歟
記。方便但輕云云 行宗記云。刀針正作。熨
等助成。故云方便 
  獨與尼屏露坐戒二十六
鈔。一是比丘尼云云 一是比丘尼者。據當律
明犯縁也。若據五分多論。尼三衆同犯譏染
不殊俗女不犯
抄。二無第三人云云 飾宗等意依多論文以
白衣男爲第三人。不許餘人。簡正記意亦同
也。此等今記意不同歟
抄。莫令彼疑作非法云云 問。益食尼生疑
歟。將坐尼疑之歟 答。坐尼生疑也。簡正記
云。我欲起者。比丘共尼坐恐犯觸。坐前尼益
食去時應吉。坐尼言佛不聽我與尼同坐。我
今欲起者。先作如是方便。若不先告直爾便
起。坐尼心疑。將謂比丘起作非法故。云莫令
彼疑作非法也
抄。若有知人非盲聾云云 律云。若有知人有
二。不盲不聾不聾不盲注戒又知字也。今
抄文同也。此義可人非盲聾
  與尼期行戒二十七
抄。二言許共行云云 問。不期同道。犯何罪
哉 答。多論第七云。若不期必使ヘシ語聲不相
聞。若相聞突吉羅
抄。四同一道云云 見十誦第十一幷多論開
宗記等。於道有水陸二道。皆是與尼同行道。
若爾與同船戒何異哉 答。開宗記釋云。乘
異船共期皆屬今戒。同船墮後戒取意結罪
分齊水陸倶同
抄。五度界犯等云云 多論等空野五百弓即
二里也云云與今記不同也
記。除偶相値云云 行宗記云。若不期而偶
共道。當使相去語言不相聞處。若相聞者吉。
若彼相期互不許者。若相聞語聲者吉。文中
不離聞處總上兩句皆有吉罪。但不犯提故
簡除也
抄。若大伴行疑恐怖處云云 行宗記云。佑客
男伴無難亦開。疑怖難縁無伴亦許
記注。前戒開通僧多尼少不犯云云 勘鈔幷
律文。但於犯云一比丘一尼。又不犯處云比
丘有伴云云今取意前與尼屏露坐戒。尼無
律比丘有伴不犯。故准彼僧多尼女不犯爲言
分明非出不犯也
鈔。得安隱云云 問。尼安隱歟。僧安隱歟。如
何 答。有云。僧安隱也。私云。尼安隱歟。記
云必須前詣。故尼衆前立令行也 負衣過
險徑 分出四五
記。準疏俗女亦犯云云 戒疏中。俗女有二
釋。一釋云。必有船公爲第三人。故不須制。一
釋云。亦可尼女同制。倶犯提罪。如律房法中。
時與俗女同船。佛言。除直渡。故知不直渡者
是犯不疑。此戒略也
抄。船師失濟上下云云 抄批云。謂風驚浪急
吹船上下不犯也
記注。但開過岸非謂遠途云云 一義云。是遮
上下水語也。故律云。恒河直渡聽一義云。
語似付直渡簡遠近云云
記。往彼岸不安隱云云謂彼岸不往付風被
吹返等也。故云却返上下也。但律云。若往彼
岸得安隱者。此安隱往著時事 問。此戒
不犯中。律列不期爲不犯。今何不列之哉 
答。今記略之歟
  食尼歎食戒二十九
勸請調達
記注。是龍中龍云云 調達王種故。律云。比
丘尼言調達。是龍中龍。如是言頃舍利弗目
連已至比丘尼已語居士言。龍中之龍已至。
尼士即言。汝者言下賤人。今云何言龍中
之龍耶。自今以去勿復來往我家 尼三衆
スルニ
抄。四咽咽墮云云 北京讀得意此不
可然。讀故。南都讀。是有其
謂也
記。略擧初後三種云云 律中所列中。今抄擧
初後也。非十二頭陀中初後也。律云。教化者
阿練若乞食著糞掃衣○樹下坐常坐隨坐持
三衣○
鈔。僧祇除舊檀越云云 問。是舊檀越。若爲
尼檀越歟。將爲僧檀越歟 答。此事古來不
審也。此彼第十五文也。而見本文。前後明尼
檀越也。依之抄批云。檢祇中。此約尼之舊檀
若爾者。今記釋云。此明元是舊識。非因
彼歎云云豈非僧檀越哉 答。此記釋准彼
本文得意。元是舊識者。尼舊識檀越欲請僧。
即施主自不知僧。令我觀舊尼。請僧不依尼
歎請僧也。除尼舊越令尼使請爲言
抄。下食已唱等供云云食謂云食事
也 有唱供時歎始。下食時歎。初作食時歎。
作食辨已歎。有請時歎
記。此五並以更有至墮等文該之云云 今擧
五種皆令該更有等言。抄且出下食唱等供
二物也
記。今擧二種故云乃至云云 下食唱等供二
種 問。上不出一種。對何云乃至哉 答。初
引此文許。實上出一種。今同僧祇文上引故
雖別事。對上文且云乃至也
鈔。若言多與好食平等與云云 問。此言尼衆
言歟。將優婆夷之言歟。如何 答。彼本文意
施主之言。非尼衆言也。若爾者。此文何故引
哉 答。有由也。彼本文云。比丘尼語優婆夷
言。更有比丘來○優婆夷言。當多與麨飯飮
食平等與。不名讃歎云云尼前有言故。施主
言多與等。故引釋成讃歎成否爲言
記。恐別乞失時云云 謂過牛時可失食故。開
貿食也
鈔。若比丘座垢穢不淨不喜者。比座人食不
淨故。今人不喜也
記。許字連上讀指物多少之詞云云 鈔文可
讀某甲比丘許。許者指數多少也。非許義歟
鈔。若言某甲尊者可常乞食云云 抄批云。作
二釋。初釋意常乞食得意。如今記釋。乞食得
意也。即抄批云。謂尼語檀越言。彼某甲比丘
常乞食作此歎者。得食不犯。以食之行是僧
常行非是歎徳故不犯也。不同頭陀是勝行
故。若稱十二頭陀則成歎徳。自疑云。乞食是
頭陀中一數。何故歎頭陀是犯。歎乞食非犯。
故此解有妨。策云准祇文云。謂某甲尊者可
音器食。謂尼語檀越言。可常乞與某甲
比丘食。如是説者非犯。以不歎徳故。此解極
當文 問。今記意云同彼初義。彼誰如何
可救哉 答。云可常乞食故。非如頭陀常乞
食歟。少云稀義也。云稀常乞食意也
鈔。五分若先不知臨食時言好與比丘食云云
 五分第七九三云。有一家五百比丘合其
家。比丘尼作是語言。與諸比丘食。莫使失時
○白佛。佛以此事集比丘。告諸比丘。若比丘
尼先不讃歎臨時作此語。好與諸比丘食。比
丘食此食犯波逸提者。無有是處。從今是戒
應如是説。若比丘知比丘尼讃歎因縁得食
食。除檀越先發心。作波逸提 乞食與
  與女人期同行戒三十
姑具犯同尼行戒
抄。以無學爲教奧尚被打幾死。謂阿那律被
打下道入火光三昧。彼夫知聖。出定時懺悔。
那律爲説法。歎喜去云云
記。準律文不開伴援云云 不犯中伴事不見
也。遭誣毀 譏責
鈔。村内一界行云云 準與尼同行。空地十誦
二里也。本律十里也。抄批云。若無聚落。空地
一拘盧舍提。道者有二種。水陸道也。據此今
時同船定犯 問。一界之分齊如何耶
答 足彰過深
抄。須往安隱云云 一義云。付女又義云。付
比丘得意不共期。因病等縁。至彼可得安隱
也。苦誡來蒙開縁不期及難
  施一食處過受戒三十一
記。疏作非親居士云云 戒疏作非親居士依
十誦多論。彼分明以非親爲犯親里人爲不
犯。本律無分親非親
鈔。三重過受云云 問。多夜宿過不食。宿餘
處過受食。此二得何罪哉 答。多論第七卷
判云。宿不食吉羅。不宿食提罪取意
抄。律中開病云云 多論云。病者。乃至從一
聚落來身傷破。乃至竹葉所傷。皆名爲病
増劇者劇病也
抄。一宿受食病遇受食云云 此記意。二開
見。律中無若字。只一縁見。
記。多人共留云云 檀那多人共許留置也。次
一日留也。律云。今日受此人食。明日乃受彼
人食故云多日也 
記。若兒女姉妹等云云此檀越兒女姉妹也。
比丘兒女等皆是親里。不及論也
  展轉食戒三十二
總一明判云背請戒
記注。濃粥云云 律云。酥油胡麻乳淨水薑椒
蓽鉢之作種種粥
記注。不能多食云云 未制足食故也 樂師
云云樂人也
記。四律三名無非重食云云 四律即由五十
祇也。四分戒本云。展轉食者波逸提今戒
名出四分也。礪疏第五未釋云受前請。已復
受後請互背彼此稱爲展轉云云十誦云。若
比丘數數食者波逸提。數數者食已更食 
五分同之。爰知此等文於前後諸家倶食云
展轉數數也 問。付之不明。戒疏四上釋此
戒名。諸部各異。四分展前家食就後家故名
同記云。總引諸部。本宗獨異。祇律兩名
並約縁起重食爲言此等釋四分展轉名言
不約重食見。爾者何云四律之名無非重食
哉 答。今家意。今戒於兩家雖不食。背前請
至後家犯。故云總一明判。戒名云展轉食。且
約縁起云爾。二縁起皆於兩家食。故云展轉
食也。實背前家雖不食。付後家食。可犯今戒

記。墮俗取解等云云 行宗記云。自昔相傳
於義易顯故云墮俗等問。何不依律而從俗
者。答。若依律名。攝相不盡。如背前向後。更
往前家。可如諸律。若直背前亦成正犯。則非
展轉處處等義。但云背請。理無不收云云
俗中有如此事。皆名背故云從俗也
記。三前不正後正等云云 問。第二句前正後
非正。既犯吉罪。此第三句何無犯罪哉 答。
礪疏云。此句犯吉云云第四倶不正句礪疏
犯吉云云飾宗記云犯提云云而今記一向無
輕重罪見。此不審也。可尋之
抄。向異主受正食云云 問。背前請食自食或
僧食。得何罪哉 答。疏云。犯吉。施主生惱微
故。五分云。若食常食食別房食無犯云云謂提
無之
歟取
意也
 問。一向不食有罪耶 答。未詳
抄。請有二種云云 抄批云。若准律中開其別
請。梵網經仁王經及請福田經悉皆不許受
別請也
抄。飯麨乾飯云云 古義云。麨ワリ。乾飯
大ホシイ。允師云。麨以麥ワテホシイニス
ル者也 稠粥 凝漲
記。不存廢教云云 律列五種。今不存廢教魚
肉也
抄。不成字云云 師云。縱雖成字稠粥。一旦
成字見許也。非謂始終見
抄。大同四分云云 簡正記云。大同四分者。
彼不白請家提。四分不白同請人得提。故云
大同也云云 不白食前食後至他家。下四十
二戒委細非同。故云大也 我家ニシテセヨ 不
一坐食令
抄。不堪一坐食云云 律云。病者不堪一坐
食。好食令足 不病食
抄。施衣時者十二月中云云 問。一月五月間
通開五利。不論施衣有無許背請。爾者何云
十二月中哉 答。一月五月雖通開之時。五
利開依不依。任行者意樂。必不依無過。爾者
雖一月五月之時。不依五利開依施衣開機
可有之故。云十二月中也 問。刪定戒本有
作衣時。今何不明耶 答。作衣時施衣時中
兼可明之。故今任律文唯出施衣時。故戒疏
尺云。作衣時月可以兼明記釋云。前施衣
時中可收作衣。故曰可以兼明。是以刪定戒
本加作衣也。作衣時者。於一月五月中有作
衣意樂。下至馬齒一縫製造時聽背請。設雖
一月五月。不作衣時。不開之也 問。作衣時。
十二月之間。雖何時。下至作一縫。可名作衣
時。何必局一月五月中哉 答。凡一月五月
開五利。可作衣時分故。今作衣時局一月五
月中歟 問。見下戒有五分衣時。一月五月
中衣作不作何時通聽之。今戒云何耶 答。
五分本文第七於數數戒分明引衣時令通時
内。知今戒可有五分衣時也
抄。餘者施人言云云 捨請事。今鈔受戒篇六
念段委細有之。通對有心念二法。引十誦律
因匿王請依阿難起也 若不者
記。準前六念開心念捨云云 此文互成開事
釋也。不成捨故可得罪。開心念捨也。心念捨
者漫指一人。但自離過不必人往也
抄。漸漸食至日中云云 問。三家倶食之否 
答。十誦第十二云。第一第二家皆不能飽。應
受第三等云云明知皆食也 問。若爾聽足
食否 答。本律今戒出病相云。不能一生
食好食令足足食戒亦
於同之
故知不犯足也爲言但能
能可尋也
抄注。謂粥餅不正食云云 於餅正不正。南北
兩京異義也。北京以當世餅爲不正食。如今
注文。云粥餅不正。故南都義。於餅有三種。當
世流布名餻餅。以爲正食。戒疏。羔令糜爛物
爲餻糜。判正食。正當今餅。是以戒疏三下七日
藥戒下
云。世中有人用餻糜等。非是飯攝。如粥於
釜書成字者即是正。準此以求可以例矣。又
用餻餅相同飯例。此是細末。磨下正所收
同記云。初出濫。餻糜謂以飯爲餻羔令糜爛
者。如下準決。粥分稠薄。文出善見。此同稠
粥。義歸正收。次科初示非。餻餅即粉餻麺餅
之類故又當段出不正餅粉餅也。以粉爲
之。細末糜食攝。故不正也。下記云足食戒釋不
正食云。米麥二皆謂磨作餅 私云。盜持
下二云。米粉餻糜並歸不正。細末所収
ヲロソカナリ
抄。或無請云云 行宗記云。無請不犯者。此
非開縁。律文虚列。如前長夜不得衣日亦名
不犯之類是正而少不足
抄。或食已更得食等云云 會正記云。食前家
食已更受餘家
  別衆食戒三十三
記注。提婆教人害佛等云云 問。此戒縁起因
提婆見。爾者當戒制與破僧戒制光後如何
 答。行宗記云。提婆別食爲謀破僧。破僧後。
當戒前也
記注。乃與五人別乞云云 謂主伴合五也。即
律文云。時與五比丘義云乞食三聞陀羅達
多賽駄達物婆離邊留羅提捨云云
記。應云衆別云云 戒疏云。取本意故云別衆
云云同記云。取本意。有調達本縁別正衆
故。所別亦衆也取意開宗記云。第四意衆而別
他。彼文以衆別他名爲別衆記非不通衆
云云抄批云。私云。所別之處或一人二人乃至
百千人。不論多少故。曰豈可非衆
抄。但明別請不論不集云云於今別不集即犯
集即不犯。而當律中不明此之由。但云請三
人食不得別衆等故。云但明別請不論不集
也。但律中集不集之由分明不見也。即律十
六上云。時優婆塞作此念言。此諸比丘自恣
已。於迦提月中作衣。我今宜與衆僧作念。何
以故。恐比丘不能得食疲苦。彼來至僧伽藍
中白請比丘言。願諸尊明日受我等請食。諸
比丘報言。但請三人食。我等不得別衆食
上義簡正記等爾見。即彼記云。不論不集者。
既言但請三人。明知界内更有多人。但不滿
心食處不成衆。即不犯。都不論集與不集也
抄批意聊不同歟。即彼記云。文中所列四
分與多論宗不同。謂四分別請別乞。但使食
處成衆。不問界中有人無人。可別但別。乞等
體是別衆。若僧次請來體非別衆。但由遮客
變成別請。多准多論意。直約界内有人不集。
即是別衆。無問僧次別請乞。但界有人即是
別他。界若無人則不犯。四分據食處成衆。多
論約界有人未食。但明別請不論不集者。五
謂若別請別乞。不問界内有人無人集與不
集。但食處成四皆犯。若僧次來請約界有人
遮不許集方犯。界若無人不犯濟。問夫言別
者。約有所別。若別乞請既不約界有人無人。
從何辨別。答。別請別。乞約其本界人之人故
言別也 問。依此文。本律意。一月五月幷
作衣時。必不許別衆歟 答。此文初未開別
衆食時文也。後遂以作衣縁開別衆食。而下
諸開初皆如今。云但請三人等也。一月五月
之開縁本部不見。依五分意歟
記。皆用此言對之。如抄所引云云 謂施主請
僧時如是答也。抄文云。爲攝難調人云云 
問。當段文律何處文 答。飾宗記意。引破僧
戒文云云濟抄意。以爲攝難調爲判戒十利
云云而未見釋歟。不審也。於此文段有二
義。讀樣即異也。一義云。爲メニメンカ難調人
ツカラ別衆。此義意自結等者。如來自結別
衆食戒明之云自結等。又義云。爲字從請別
衆反讀之。此義意。難調提婆也。同上義也。自
結等者。是提婆徒衆自結別衆作別衆食。此
料簡順飾宗記釋。彼云。恐彼調人故。自結別
衆以惱衆僧
記注。本宗上有此二云云 謂有別請別乞。僧
次請多論出之
抄。若依多論云云界内僧不集別食事明之
也。此則不出別請別乞。故以別請別乞之邊
云亦明也。對望集不集之邊。非謂互明也
記。亦上二種等云云 此就多論中以不集之
邊云上二種也
抄。一有施主云云疏云。一有施主簡僧食自
食無別衆也僧食無別衆也
落在盜戒別
鈔。善比丘等云云 不犯重犯下四篇亦成別
衆也取意行宗云。五善比丘即不重犯人下
云唯除惡戒。抄云別衆唯據清淨一色。又云
犯下四篇亦成別衆法食罪。異簡境大同
抄。多論施主云云 第七十二云。若有檀越請
四人已上。在僧布薩界内。食應布薩處請次
一人。若送一分食若不請一人不送一分食
者波夜提。若二處亦如是。若各至布薩處僧
中取一人若送一分食則清淨。自處不須展
轉取人送食也。隨何處不請僧中一人不送
一分食者波夜提。設請一人送一分食外有
異所比丘來若遮乃至不與一食波夜提。若
聚落界内雖無僧界。設二檀越請四人已上
於二處食。應打揵稚。二處互請一人。若送
食一分。若更有異比丘。應如法入乃至一人。
若不互請及送食。亦波夜提。若聚落界内先
衆僧有檀越請四人已上。應打揵稚。若不打
揵稚。設知此中乃至有一比丘不來食者。得
別衆食罪。若疑有比丘而便食者突吉羅
界内二處者。布薩處外有二處也。謂必二處
別施主。從各二所送請布薩處。若同施主從
一處請送之。同味故爲言 問。云何如此一施
主從一處作之哉 答。下明食一處二。今同
彼故無相違也
記。即知法者所居云云 謂知法者。於布薩等
事無疑可行之故。爰知此人住處爲兩處。皆
成所依故。是總處也 問。三處人倶智解齊
等如何 答。若齊等。其中上座可秉羯磨等
以彼爲布薩處歟。或可智解不同。豈無少差
別耶 問。如下俗舍有異比丘更來。互可作
之哉 答。此送布薩處。與下兩處互送請不
同也
抄。應打揵稚等云云 問。打稚互請互送。此
三必皆可作之哉 答。昔人要具三。今作隨
一也。是以抄批云。昔人取文立義稍急。要具
三法。謂打揵搥。法通也。送一分食。食通也。
互請一人。人通也。今不同之。隨作一事則免
別衆。以鳴鐘本爲集僧。既鳴表情通也。何須
更請人首疏云。於三事中但作一事即得也
簡正記云。請一人。表情同。或送一分食。表
味同
抄。更有異比丘等云云 謂兩家或請或送如
教定畢。後有比丘來也 問。友家必滿衆互
請互送耶 答。各滿衆時作互請等。若一家
滿衆。一家不滿衆者。從滿家送不滿字許也。
從不滿衆滿家ヘハ不送也。非能別四人故。不依
所別衆滿也 問。各衆滿上。一家入比丘。一
家不入。可互送哉 答。不入家ヨリ送於入家。
從入家者不入家ヘハ不能送之。以更來比丘恐
成所別。送不入家何爲。故記云。以後來者復
成別故云云 抄或先僧次後成別請云云 問。
假令僧界内二處僧既僧次請之。爾者設雖
不請布薩處一人。何可成別請耶 答。今僧
次請者。非謂布薩處僧次第請。有施主他寺
僧僧次請。於此處二處設供。故名僧次請。雖
然別布薩處僧不請故。名別請也 問。僧次
別衆者。必成別衆時成別請。無別請儀不可
成別衆故。若爾者。別請別衆。都可不僧次之
別衆食。如何 答。實正成別食之罪雖成
別請。今且約前方便分僧次別請別乞之三
相也 問。先僧次請後轉成別請。必有別衆
耶 答。於此有二。一必成別請有別衆罪。謂
如請僧次四人。後有客來遮不入之。忽成別
請。亦有別衆罪也是一二雖成別請不成別衆。
如請僧次三人已下。後有客來遮不入之。忽
成別請。能別衆不滿故。即不成別衆罪是一
相也
鈔。若不遮雖先別請後成僧次云云 問。別請
轉成僧次。亦可有別衆哉 答。有成別衆也。
謂先指名別請三人。後有一比丘來不遮請
之。忽成僧次。先三人今一比丘合成衆滿。而
一界内聚落
有異處請僧。即不打稚食或不
互請互送。即成別衆罪也。此云別變成僧而
有別衆也。若一聚落界無異處請僧。無此義
也。委細義有下。見彼也
抄。善見四句云云 十六三三云。別衆食有二
種。一者請。二乞○云何從乞得罪者有四。乞
食比丘或坐或立見憂婆塞。語憂婆塞言。與
我等四人飯。或一一人乞言。與我飯。亦如是
我倶去或各去。一時受食。得是名從乞得罪
今鈔同乞者。一時乞也。別乞者。前後別別
乞也。各不相知者。四人各不相知也。設一時
雖乞一家食不相知也。但受食同。故云犯。云
同時受食。非謂同時受食。同時云受食意也。
云四人同乞。能別人一主受食シテ也。
故云四人。非謂能所合四人。且能別人四人
乞食別他樣出也
記。且引初句等云云 彼論四句初句有二句。
一一向同乞同食同去・同乞・同受・犯。二二別
二同別法・別乞・同受・同食・犯。此二句合爲
初句。一向同句犯相易知故合明之。下記委
有之。可知彼也
抄。多論若四人等云云 第七十三
云。若四人
各自乞食於一處食。亦無罪 問。此多論
文順善見歟。將同四分歟。如何 答。善見同
一施主雖異處食亦犯。本律食主食處同即
犯也。今多論同見論。記云反明同乞異處成
別故。但此異處者。同界異處歟。若別界異處。
何成別衆哉 問。多論意。一人乞食。或出自
食分餘三人令食。共食處成四人成能別否
 答。見多論第七云。若四人中一人出食三
人無食。共一處食波逸提礪疏第五末引今
多論文釋云。餘三人犯提。食主無犯。以自食
食也
抄。以非一家故云云 非論文。祖師釋也。設
各各家乞食。此食四人一處食別同界餘人。
何不名別衆食哉 答。私云。別衆食者。四人
食一味食別餘僧時犯。今各各家食故。不四
人同味。何有過哉。不同上善見於同一主作
同乞別乞歟
抄。一切僧得遮食不清淨罪云云 問。此時只
得遮食不清淨吉罪不得別衆罪歟。如何 
答。本部意可有別衆罪歟。既抄批云。四分
別請別乞但使食處成衆。不同界中有人無
人可別故若依多論等意。不可犯別衆歟。
即抄批云。准多論意。直約界内有人不集。即
是別衆。無論僧次別請別乞。但界有人。即是
別他。界若無人則不犯界内無人者
抄。若準此言未假界内不集云云簡正記云。若
準此言等。有謂准界内無人亦犯之言也。未
假界内不集者。謂若作遮意。未假界内不集
方犯。設使盡集亦犯
記。僧次若集則無有過云云 問。設雖僧次。
施主僧次四人請與良。而此四人與布薩處
僧同坐。四人同味食食不與餘僧。餘者何無
集犯耶 答。此事實難思。能能可勘之
記。別乞準同等云云 有云。四人於同一施主
之處行乞食畢。在衆僧列坐之中。唯四人食
不與餘僧。雖集一處犯乞食別衆。如上同坐
異味別請集犯故。云別乞準同也。抄不問道
云云礪疏五末云。善見論一解限俗。不犯
沙門施食以同法云沙門解之。多論通道俗
云云 取意
記。又有見將異味在衆獨敢便言別疏食云云
 別衆食相以有施主與衆滿故。名別衆食。
今此必不有施主又不滿衆。爾者何名別衆
食故斥名教天卒クト
記。施主別請僧次四人云云 一寺僧次第請
時。當次第人四人別請也。而是非別請也。又
別僧非別衆食能別所別別僧。但僧次中施
主別請也。凡於僧次請有二樣。即抄批云。但
僧次有二。若言僧次請者。如常可知。若復言
請次第上坐若于人。亦是僧次所攝。以人不
定故 憲章 以人或言口等
抄。甄簡異故云云 會正云。甄別也
抄。以羅漢法請人不稱名字猶名別請云云
抄批引善生經云。如我一時告鹿子母。雖復
請佛及五百羅漢。猶故不得名請僧福田。若
能僧中施一似像極惡比丘。猶得無量福徳
異報
記。請一似像極惡比丘云云 問。抄中二云。
五分。非法求施。施非法求。二倶犯罪又云。
若知前人無業而施與者。能施所施二倶爲
施所墮此等文。施惡比丘能施還墮獄見。
又上文準犯小罪即爲所簡等云云爾者相違
如何 答。諸經論文云能所倶墮。能施人知
彼犯戒。而施故云墮。又爲護法事重也。今
云得無量果報。能施約不知破戒。或又爲存
俗信也。是以抄中二云。十輪經説據不知犯
者。並須恭敬。又涅槃經窮經極教不用。亦得
以護法故。小小非要同記云。所以涅槃護
法事重十輪。爲取俗信故云小小今準犯等
文。自行方云也
鈔。不能無遮應打犍稚衆僧集已云云本文意。
打犍稚唱云六十臘入等見。今衆僧集已言
不審也。但打犍稚衆僧集界中。立高處食處
唱六十臘入等歟。又六十臘入若多若小。但
其内一人六十臘入之餘六十臘ヲハ之見。
即抄批云。案多論第七卷云。若有檀越。或作
九十日長食者。若能一切無遮大善。不能無
遮。初作食日應打犍槌。唱言六十臘者入。若
有六十臘者若多若小但令一人入即是清
淨。若無六十臘者。次唱五十臘者入。若更無。
次唱下至沙彌。沙彌一人入。亦是清淨。若都
無者。亦名清淨
抄。勸化比丘云云 抄批云。文中云勸化比丘
者。言似倒也。謂同師比丘勸化施主也云云
此釋。今抄文勸化施主比丘可得意歟
抄。唯僧房臥具云云 食長時共用。以先唱相
續用之。房即九十日後令唱之。今依夏房。夏
中分房屬己義定故。夏竟時必唱之也。簡正
記云。此謂施主於僧寺中別請別院而供養
者故。有此文。若在俗家。則無比事加之
抄。不者得罪云云 問。房臥具不作此作法
者。可犯何罪耶 答
抄。堂舍不容次第出云云 抄批云。謂處所迮
狹。縱出無通。以食味是同開不犯也
鈔。二處倶施食布薩處無過云云 於同一界
總集處院名布薩處。別小院云不布薩處也。
是云二處僧祇。布薩界同雖召一界内。布薩
處一界内總處也。於此二處各有施主設食。
非一施主施二處爲言此僧犯墮者。簡正記云。
此僧犯別衆罪
鈔。若施主別請僧次云云 簡正記云。前來且
約一界二處僧祇以論。今或有施主。外請僧
次四人。入僧布薩處此謂人從外來
食在當界也
或將食入界
別請比丘者此謂食從外來
僧在當界也
約此二處正食之時。
界内有僧不集。倶犯別衆應布薩處請僧次
一人
記注。或分二請在文非便云云 問云。何非便
耶 答。以別諸僧次之抄文分二請得意者。
次下或恃已下明別請相。二段明之尤非便
爲言
抄。置上坐云云 此謂路等遠。或三由句
爲界。若送食者。食時已過。可先留一分食指
心擬送。且置上座頭。表知此食屬彼。已定後
僧中食時可先取此分食。次第行之。心指此
食作彼所有。今取行者義同平易。是方便開
免罪
鈔。若有異比丘云云 此已下有三若字。皆論
所別也 二 假令
鈔。假令一處欲如法者應悉知聚落比
丘有無云云 此一檀越聚落内一處請四人
已上僧令食時事也
鈔。遮不聽入即成別衆云云 問。今明互轉應
云成別請。何云成別衆哉 答。雖應云成別
請。成別衆必成別請故。云成別衆兼別請也
 問。成別衆必成別請。都成無僧次別衆。如
何 答。凡僧次別請之二請望施主。別衆成
否約食處僧。實施主本他寺僧僧次雖請來
此處。於此處遮餘僧。僧次還成別請也。此可
無僧次別衆。是以記云。並從後斷倶失本名
也。若施主自本他處僧ヲモ僧次請上。此處僧ヲモ
スル意樂。猶可僧次請歟。雖然食處之僧
遮餘處之僧成別衆。故可有僧次別衆也。今
且不出此義邊歟
鈔。善見別乞四句云云 抄批云。善見別乞四
句者。此皆約一主爲言○案見論。約別請
別乞各有四句。應合兩箇四句。今抄合明
也。景云。此四句有三墮。皆約受時結墮不同。
四分食方犯也彼善見論本文云。別衆食
有二種。一者請。二者乞。云何成別衆食。有一
優婆塞往至四比丘所。正食請比丘。願大徳
受之。是名請。成別衆食。一時受請。或明日
後日一時受一處食。成別衆食。四人倶得罪。
一時受請已。各去至檀越家已。一時受食。還
各處食得罪。如故法師曰。何以故。一時受食
故。一時受請各去各受食不得罪。別請別去
至檀越家一時受得罪。是名受請得罪。云何
從乞得罪者有四。乞食比丘或坐或立見優
婆塞。優婆塞言。與我等四人飯。或一一人
乞言。與我飯。亦如是或倶去或各去。一時受
食。是名從乞得罪彼論於乞無作四句文。
但於請有如此四不同。抄家准彼。於乞自作
之也。有作圖云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問。云別云各。有何差別耶 答。同義也。
不一分也
抄。或四人一時乞等云云 簡正記云。或四人
一時乞者。謂四比丘一時往乞共見一檀越
語云。與我四人飯。檀越即許。或別別乞各
不相知者。謂四比丘前後往倶就一檀越別
乞。與我一人飯。如是四人各不知是一檀越。
而同一主一時往受食犯者。通釋上二句也
抄。二各各去一時受各處食云云 簡正記云。
謂四比丘共乞。檀越許之。四人遂各各去檀
越家已。一時受食還歸各食
抄注。四分律中不犯墮云云 抄批云。謂四分
約食處成衆。是犯見論則受處成衆。是犯故
抄。四或別乞別去等云云 問。第一句中二別
二同第四句二別二同有何差別哉 答。此
疑古來難義也。未聞正否。但簡正記問答云。
外難初句中別別乞。一時往受食犯。第四句
將亦是別別乞。一時受食犯。若爲取異初句
便在施主家而食。第四句將還別處四人同
食也又義云。第一句標或同或別含二句
故。第四唯或別句故。故第一通。第四句局也
爲言
記。二別二同四種皆備云云 上三句或略去
隱乞。四事不備。今此第四句乞去受食。四種
皆備也爲言
抄。設後食時無人亦犯墮云云 正界内不集
時雖犯。今約遮心故雖無人同犯也 問。上
遮食不清淨罪云得吉。何今云無人犯墮耶 
答。上得吉非別衆食邊。界内無人有遮心。不
作唱法作法二法故。約此邊犯吉也。此正別
衆食邊故。犯墮非不作相等犯。同界内食家
外眼前有僧遮不許入界内故。此別衆食邊
故犯墮也問。別衆食犯者。於同界内有ルヲ
善比丘遮也。犯罪是以犯縁第五。知界内有
善比丘未食不集云云今既食時界内無人。何
可云別衆犯哉 答。既前食時界中有僧遮
出故。當其別心設食時。彼人出界外。又六十
三歩外界外出。界内雖無人。以前有遮心故
犯也。此犯別衆犯也。上遮食不清淨吉。必界
中有ルヲ人非遮出故。非別衆犯。今抄。請家已
門外有比丘者。此先僧在界内門外事也。不
許入界内者。此已前僧遮出界外不令住界
内云不許入界内也。六十三歩同之。彼遮出
在六十三歩外也。自初非謂在界外在六十
三歩外也。是以鈔批云。乃名別請別衆不名
僧次別衆者。謂先難僧次請來。今遮外客失
僧和之義。乃變爲別請別衆也。門外客僧
由被遮外客失僧和之義。乃變爲別請別衆
也。門外客僧由被遮故。縱出自然六十三歩
外。亦得別衆食罪。由前遮客壞故。僧次變
成別請。別別請滿四。體是別衆。不論界内
有人無人皆犯。不同僧次要界内有人不集
始犯也。既僧次別衆別界不集。今此客僧出
六十三歩外故。不名僧次別衆。但由食處衆
僧心局。乃名別請別衆也戒疏云。自餘別
請別衆別乞衆。不問界内有僧無僧。但食所
成衆故犯私云。同記云。言無僧犯者。由先
遮他。及至食時遠去亦犯
抄。即座上一比丘覆鉢不食云云 彼論第十
六云。請四人。有一解律比丘。欲倶食畏犯
罪。即作方便。檀越行食時覆鉢不受。檀越問
言。何以故不受。答云。但與三人食。我欲呪
願。三比丘食後便受食不犯彼論意雖同時
不食。同時受食犯別。即今不食者。不受云不
食。非同時受而不食爲言
記。善見四分大同云云 問。善見受時成衆時
犯。四分食處成衆時犯。爾者大不同也。何云
大同耶 答。善見不成衆。二三人受持不犯。
四分不成衆。二三人食時不犯。故此邊同也。
故云爾歟。非謂成犯處同歟
抄。一狂心云云 不憶不來不及論。常憶常來
即應成別。今狂者或來不來得羯磨狂人也」
鈔。若施主食各取食分等云云 抄批云。言施
主食不犯者。謂非一時受前後受取。雖與諸
比丘同處食。由成是已食也。又不更受益所
得屬己也。若一時受同處食是犯 乞 
カラスルニノカ
記。兩文互現云云 多論約異家異時故。別處
勿論。設雖共一處成衆不犯也。本律約一家
一時故。食處成衆時即犯也。故云不相違也
問。多論意。一家食一時受而異處食時不犯
歟。將可云犯耶 答。不分明。但今云不相違。
同四分見。爾者如四分食處不成衆不犯也」
抄。更有餘比丘二衆倶犯云云 餘比丘在異
處而不通食味故也。二衆倶犯者。謂約兩處
衆滿也。若一處衆不滿。不滿處不得罪。非
能別故爲言
鈔。如ナルニ僧盡未僧食云云 準記文。盡下
可集字。又和本有之
抄。僧中一口食等云云 謂必先食僧中食也。
所以爾者。若一口食別食。一咽結墮。益食無
用也
抄注。此謂露地須申手内云云 釋今第三句
處一之義也。有難云。多論意。申手外犯。何云
申手内哉云云此不取入事也。此非謂能別
人處一是能別所別處一也
記。準論二里云云 攝僧量五里也。今依十誦
多論意云二里也
記。家即村舍亦屬聚界云云 謂二種聚落之
中可分別所攝得意云云簡正記。家者六十三
歩即不分也
記。滅擯財法雖亡然體猶存云云 戒體猶存
也。除餘僧施者。僧體穢故。僧得施並僧次請
等不得也。僧次云取淨。故而餘戒體存故。猶
沾常住食分故。云尚沾食分也。但抄批釋異
之也。即彼記云。若不與僧食即不同也。不
與沙彌及狂癡人食犯盜。不與滅擯比丘食
不犯。由犯重過殯棄衆外體非僧故別狂癡
及沙彌無犯
抄。四分諸律並云別請別乞故犯云云 抄批
云。准四分。別請別乞體是別衆。不問界内有
人無人。若僧次無有別衆。雖界内有人不集
不犯。今准多論。雖是僧次請來。若界内有人
不集則犯。無人則不犯五種足四不情足四
 主人見少臨
記。轉別成僧云云 善見意。自本僧次請無別
衆食過故云爾歟 脚跟劈ヤフル
タカヽリ
ヒヒ
普激
 ヤフル 一人
記。作衣延久等云云 當律作衣時也。謂一月
五月中唯作衣時聽之。下至一縫一針。多論
第七。應不應量皆聽之。補要記五。應量釋六
八寸已上衣也。衣不造時雖一月五月中不
聽之歟
記。衣時通等云云 此一月五月中也。不論造
不造之時皆聽也。此五分衣時也。下引他部
中有之
鈔。道船二行等云云 多論第七云。若即日行
即日道中食。若到所至處食無犯。十誦第十
三云。若比丘昨日來今日食者波逸提。明日
行今日食波逸提。即日行極少由延若往若
來若別衆食不犯船行又同故不引之也」
抄。六大集衆云云 此大衆十誦多論意以八
人已上爲大衆。四分但言食足四人長一人
爲患。不明其分齊見。抄批云。案十誦。極少乃
至八人四舊比丘。四客比丘共集。以是因縁
故。今聚落中諸居士不能供給諸比丘飮食
故開也。若減八人集時別衆食波逸提。若八
人若過八人集時不犯。四分但言足四人長
一人爲患 間。畢竟四分大衆如何可得意
耶 答。簡正記準尼律幷戒疏等大衆者。
謂四人若過也此難得意。若以四人若過爲
大衆。別衆何時以四人若過成其犯。爾者イ
ツモ大衆開縁可無成其犯哉。私一義云。彼
文且釋凡僧者四人若四人若過等之大衆
歟。今大衆者。此處大衆集及飢饉。難得乞食
程儉時。定大衆時。既今鈔注云此謂儉時。此
儉時必非世間飢饉時。依大衆集儉時也。故
抄批云。以大衆集時飮食難得。名之爲儉。故
開別衆。食豐時不開也爰人不難得乞食。
爲豐時非所開之分。所詮及儉程大衆時爲言
但本律中不見儉時之文。祖師釋歟。其所依
善見明文判儉時故。又薩婆多論中其義見」
鈔。食足長一人爲患云云此不釋大衆開樣。
先釋本犯反顯開也。故記云。此以本犯反釋
開意也。此文意抄批云。立謂一人爲四人之
患。乃至一人爲百人之患也。如東家。四人或
百人供養有限。西家有一人爲東家四百人之
患。令此百人得別衆食罪。謂西家一人也
此今鈔主意也。此外又有別義。即抄批云。
戒疏依古師有二解。初有人言。謂食處四中
一。添成衆故。非謂外人由是三不隨意食
也。乃至百人長一人爲患者。應云長九十七
人爲患。祖云。長名義同故云一也。如和先
等六十頭陀同名一供養也。此古師意。謂先
有三人非犯。由一人足成四故犯。故曰爲患
也○二有人言○謂八人已上各爲大衆。食
無倍供。又是難得開別無犯。七人已下名爲
小衆。食雖得容有兼濟故亦不開。是以律文
將開大衆集時不犯。反解小衆。是犯故言食
四人長一人爲患。以不開故。由此一人令他
得罪。名之爲患
抄注。豐時則有等云云 會正云。豐時則有
者。時豐之時則有別衆之患。以可分送故犯。
儉歳反之故開由食處成衆。西家一人本是
別患
鈔。今京輦設供毎有不依疏僧闐闛門首請
家拒閉云云 簡正記云。京者天子所都之處。
訓大也。輦者帝王所乘之寶車。謂不能擧其
上尊也。但指所乘之物。如云階下。亦指所坐
陛之下等。今此亦是也抄批云。説文云。挽
引車曰輦。古者卿大夫亦乘輦。自漢已來唯
獨天子乘也不依疏僧者。謂文之疏。有名
僧被請。非被請僧名不依疏僧也。又義云。如
今記釋云非請者。謂請状不被書付名僧
閉門不入也。門首門也
記注。王者都處云云 問。中二記云。左憑翻。
右扶風。中京非輔長安云云此京兆能輔長
安都處見。何今直指京兆云王者都處耶 
答 英達鄙俗。望ラクハ諸行者見聞 

鈔。語住本寺取食云云 抄批云。雖今往本
寺。彼僧遂語而去。然今家内之僧獨得別衆
食罪 妹有
抄。在此沙門釋子外諸出家者云云 善見論
意有二解。或内法沙門。或外道沙門也。多論
唯限外道。本律亦外道也。匿王妹子名迦羅。
又名迦留。抄批云。四分父不了。如五分中。瓶
沙王弟名曰迦留。事一種外道。而年年普請
九十六種沙門作一大會。聞釋子沙門不受
別衆食。而力不能□及衆偈。以是○白佛。佛
因遂聽○ 問。出家名言可通外道歟 答」
鈔。又準論中僧次不犯云云 論者指善見論
也。彼論出五種足曰不犯。初二轉別爲僧次
故云開也。抄批釋不同也。彼云準請僧中僧
次不犯者。即是多論也。私云。戒疏四上衣僧
二開五分多論記云。衣僧即後二種。衣時
出五分。僧次出多論
記。疏問律明作衣已是開限云云 問。上問
答此問答有何不同又重出哉 答。上問答
理未盡故重出問答盡理也
記。據本受意等云云 謂一人通受衣時。一人
局受依衣時要期是也。受開法本意差異也。
但此依四分料簡也。餘部不同歟。抄批云。解
云。四分但約迦提。一月五月作衣時開別衆
餘。餘月雖作衣不開別食也。五分。十二月
中隨作衣時。下至用一線一縫時。皆開別衆
私云。行宗四五云。義抄又云。九中作衣
之時唯在時中。不通非時。餘七通時非時
今解釋者。抄批云。五分十二月中等釋相違
如何 答 以氈 正使ルニ將來法垂滅盡 
挍抱
記。若於十六具未足爲多云云十六雖具
足。此十六功徳對施僧功徳不爲多。還十
六功徳少也云意也歟 漫請シテ紡續 據クニ
俗恐忽慢僧徒自招狂墜 
鈔。律明開縁僧次一種問。本律開縁無
僧次。何云爾哉 答。律云明開縁。病等諸縁
也。云僧次一種難異部開。開縁九種總判故。
且先云僧次一種。是以行宗記四上云。衣時
出五分。僧次出多論 問。上多論文僧次
來但使同界不集。又名別衆云云雖僧次請不
集犯別衆。何云開縁哉 答。上名論僧次別
請。施主雖僧次請人界内僧。不集故犯別衆。
今僧次開縁者。施主非僧次。能別衆人界内
僧僧次請作作相時。云開縁也。是以行宗四上
云。僧次開者。不簡名行作相無遮。及先別請
食時通召。縱界有僧亦無別過云云此難得意。
凡請言イツモ約施主。僧非我食。何必云請

抄注。若病若行等縁○自身是開益他犯別
云云抄批云。問。上言病人足四不ト云成犯
。今此病人足他。那使他犯者 答。病縁不
同。前引以狂癡故名病。由體非僧數。今此者
小小病耳。故文云。下至脚跟躃故。不同前病
 問。於前八縁中前五可爾。後三大衆
集等縁何彼無令犯別衆。即行宗記自注云。
大衆集開義亦該衆今在六中。未詳所以。學
者尋之如何得意耶 答。有一義云。今
注言總意別也。正指前五。不被後三也
記注。顯八縁其相可解云云 謂除僧次一種
其餘八種但益自云云
記。無上九中前六等云云 問。一月五月施衣
縁可有此義。謂三人不依衣時。一人依衣時
入。不依三人中。一人可白。餘總三也。故且約
多分不須入歟
記。若據大衆亦是通衆等云云 問。此會釋尚
以不盡理。凡論大衆時。開者定約儉時。素非
開限。何論之哉 答。實爾也。但今記料簡者。
雖非儉時。大衆集相且同開縁也。其相者。定
賓疏云。夏末禮覲之時。諸方來集等云云
於此縁有時更儉察儉非儉。若於非儉者若
已四人已上者。分可作二部謂各二
人等
然後一人
可白出。恐成別衆而犯罪故。彼食已餘二人
又白入方可食等故也。此事尚難思。能能可
勘之
記。指前本異九種云云 本律七種他部二縁
故。合九種也


資行鈔

  取歸婦賈客食戒三十四
鈔。取歸婦賈客戒云云 南山意局歸婦賈客
糧米見タリ。犯縁云。是上二縁故。定賓斥南
山局。戒名云取行人糧過三鉢戒。不局歸婦
賈客二人。通一切行人也 問。此等糧米外
餘米施。可有過三鉢犯哉 答。師云不犯也。
無經時不遠義故。就糧米施比丘。又營糧米
故經時。餘米施後又必不營故 問。縁起及
結戒何重列兩與三耶 答。望中下鉢故云
爾歟
記。前三人不犯後一人犯者云云 問。何前三
爾不犯後一人犯哉 答。戒疏四上云。若四人
過三鉢。前三人不犯。後一人犯。以前語云。己
持三鉢來。汝莫持來。過在後
  足食戒三十五
鈔。足食戒云云 師云。於此戒。古師取飽足。
今師取境足。就此境足。以何程不知爲定。然
與一日食分可足爲境足。四五分計食分歟。
於此境足一口ヲモ名足也。設又雖五正食。
境不足雖食不名足。不足不遮後食故。既律
文云知遮。若食少遮後食分。若一口若多口。
皆不名犯。遮分限者。後一口食分依前食可
食。而終一口被遮不食。云成遮也
記注。佛在舍衞説一食云云 行宗記四上云。
戒縁中分二。初段注文少暗。疑是脱字。今依
律示。凡有節。初説一食法即一
摶食
二由比丘形枯
燥聽一坐食上二正不正
通有犯足
三猶枯燥故故聽一坐
食五正食此亦一坐頭陀但
開。非正不犯
四病比丘不堪一坐
猶枯燥聽數數食此開餘時得食。非正及正。不足故
云數數。註文至聽字來括上諸開。
聽下合有
數數食字
五開瞻病食病人殘上二並無餘食法。對
注可見。文字合在瞻
病者
六比丘以所擧食與餘人。從此始開餘食
法食擧謂
藏擧
七比丘以所餘食與餘人亦聽作餘
食法食此二對注
又開一句
今記注文亦拾處處注之故不
隣次 得便食之
記注。又因者病人開餘食法云云 問。餘食法
因看病人不開之。何云爾哉 答。自本今注
拾處處注之也。具可云因看病人開食病人
殘因比丘所擧食與餘人開與食與餘人開與
食法也。今拾處處影略互顯文也 問。不
制足食前可開與食法哉 答。爾也。已前佛
説。一坐食後爲病者雖開食。病人殘作與
食法。後舍衞國中有一比丘。貪餐不知足
食不足食。不知識餘食不餘食。得便食故。
此時初足食セハ犯也。必已前不妨有餘食法

抄。五縁一知是飯云云 問。今出兩五犯縁。
以何爲本 答。師云。初正犯縁也。次是本律
廣解文。顯犯足相。而無一二字。今祖師加之。
必非犯縁歟。
抄注。低頭取與後分離床云云 食中間欲與
食人。後分低頭故尻離床。故離坐也
記。由坐通地物不犯故云云坐地與物不離地
物不犯也爲言 曳身 天雨アラハ上持蓋合
覆處ニ 舁 擡大才反
動振也
船築岸
波ニ若在乘上乘坂下
鈔。四不復受益云云 抄批云。立謂食境堪飽
足故不受
抄注。少一口已云云 殘一口也。但少一口
抄。開麨漿云云 簡正記云。謂麨漿以非純正
開飮記意麨漿ヲハ正食得意。釋隨方所宜歟。
而漿豈正食哉。今記釋聊難思
鈔。五似食云云 問。此十誦似食可犯足體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