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寶册鈔 (No. 2453_ 杲寶杲寶補 ) in Vol. 77

[First] [Prev]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或有疏鈔作者名。今依基疏
般若心經義一卷智關撰
同經要決義一卷
同經注二卷一卷淨
覺師撰
同經疏一卷献誠法
師撰
  已上四部靈巖圓行録載
同經幽賛二卷基撰
同經略賛一卷同上
同經疏一卷圓測撰
同經疏一卷孤山智
圓撰
同經疏一卷靖邁撰
同經疏一卷唐藏撰
智證請來
同疏連珠記玉峯沙門
師會述
同經顯幽記二卷智曇|
同科文一卷同上
同經註一卷中天竺
提婆
同經註一卷文鑒|
同經註一卷忠國師|
同經註一卷武敏|
同經註一卷無待|
同經註一卷法雲|
同經十六會一卷
同經序注經一卷
同經頌一卷已上三部
記者
同經疏詒謀抄釋智
圓疏
同經疏一卷或述義日
本智光
同經疏集一卷叡山
圓仁
同經料簡一卷同上依
法藏疏
同經開題智證
同經幽賛記二卷善珠
或六卷
幽賛解節記六卷山田寺
護命撰
同經疏集鈔一卷沙門
嘉遁集
同經略釋一卷眞興撰

  見此寶册而視賢寶師之祕鍵聞書。從來
疑惑粲然。加繕修之後世
延享四丁卯歳夷則二十二日
眞言一宗勸學院僧 正賢賀降年
六十四

寶册鈔第七

菩提心論造者事
當論兩部通局事
三種菩提心本説事
同名異論事
  付
菩提心義造者事

寳册鈔第七

  菩提心論造者事
眞言疑目云。菩提心論云。大毘盧遮那經供
養次第法云。若無勢力廣増益住法。但觀
菩提心。今疑。論是龍猛所説也。次第法者無
畏所感也。而何昔論引後書文。或宗人曰。此
論可僞。所以者何。經疏即重書也。天竺論何
云云又論首云大阿闍梨。是爲誰。或
大日。或云薩埵。此言不定。若指佛薩埵
以稱大阿闍梨者。龍樹佛後久時之人也。
何處受之
私云。今驚此疑當論造者。龍樹眞論雖
孤疑。聊擧古徳異説重所其眞

雜抄第七智證云。不空三藏菩提心論
義釋裏書云。興善三藏菩提心論
雜問雜記云。菩提心論。愚按。貞元拾遺緑
不空三藏集。此言甚好。大阿闍梨之言不
佛菩薩
些些疑問云。菩提心論或云龍樹造或云
興善故三藏集。此未決解。私謂。後義爲正。
此義如何
私云。依此等文。寺門所傳爲不空造
二教論上云。此論者龍樹大聖所造千部論
中密藏肝心論也
菩提心義第一安然云。問。古徳有云。有
云。菩提心論不空集也。故非龍樹説。此
言用否。答。論云龍猛菩薩造不空奉詔譯。而
不空集者無憑。叵
私云。依此等文。東寺山門相傳定龍樹造
問。智證大師以貞元拾遺録證據。彼録
不空三藏集故也。又阿闍梨言不
菩薩。若龍猛造者。或大日或金薩指之可
阿闍梨。已不佛菩薩。豈安此言乎。
爾者如何 答。大師親受青龍口訣以定
樹所造。智證縱雖法全口授。比高祖
對論。何況於此一篇者。或云愚按或云
私謂。恐可言。抑貞元拾遺録者指
何文處乎。相尋彼門葉古來未云云今私
之。智證請來目録云。貞元釋教目録一
貞元録第二十云。就別録中更分爲七。
有譯有本録第一。有譯無本録第二。支流別
行録第三。刪略繁重録第四。補闕拾遺録第
五。疑惑再祥録第六。僞妄亂眞録第七
此中補闕拾遺録貞元拾遺録歟 同録
第二十七云。別録中補闕拾遺録第五○金
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一
卷。代宋朝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譯。新編入
貞元目録此中已云不空譯更不不空
。智證釋已違本文。謬失之至智者察之。
依之菩提心義云。言不空集者無憑叵
凡以當論不空譯。諸家目録一同。所謂
貞元録第一云。肅宗代宗朝三藏大廣智不
空譯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論一卷。已上並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同録第二十二有譯有本録中大乘集義論七十
八部三百六十五卷三十五帙
云。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論一卷亦名瑜伽總持教門説
菩提心觀行修持義
大興善寺三藏沙
門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同録第二十九入藏録上云。金剛頂瑜
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一卷
瑜伽總持教門説菩
提心顴行修持義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
廣智不空奉詔譯 文
八家總録
安然云。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論一卷亦名瑜伽總持教門説菩
提心觀行修持義不空譯
和漢諸
家目録大概如此。智證請來本同不空譯
何猥以譯者造者乎。非違文於
他家。智證些些疑問云。理趣釋何誰造之。
三藏奉詔譯。明知非造者已於理趣釋
者云三藏奉詔譯故釋造者。當論又云
奉詔譯。何彼云非造者此云造者是一
智證進官録云。金剛頂三藐三菩提心論一
不空云云又大日經指歸智證云。龍猛菩提
心論云。惟眞言法中○於諸經中闕而不
已上
不空集正義者。何云龍猛菩
提心論乎。量知於智證意此事未決定歟。
何輒判傍正是二 次大阿闍梨言不
佛菩薩者。是又不爾。金剛頂經云。當
大金剛阿闍梨位法性大日之身又大日
經疏第三云。如金剛薩埵是名阿闍梨。復
次毘盧遮那是名阿闍梨此文不
毛擧。智證釋依憑有何處
問。上所引眞言疑目意大日經供養次第法
善無畏三藏於金粟王塔下始祈感之。爭先
代造論中可後代所感文乎。此疑尤應
理歟。又論中引載大日經疏。若龍樹眞論
者。豈引一行疏乎。參差之甚也如何 答。
先引供養法文者。此有數料簡。一義云。龍
猛菩薩入鐵塔内傳十萬偈大經也浩廣
持。故傳法聖者略成七軸經卷。都部要
目大本十萬偈略本七卷者即此意也。大本
經已龍樹誦傳也。自大本出略經定可
塔内相承。但就傳法聖者二傳。一龍
猛。二龍智。若依初傳者。龍猛自引第七卷
。若依後傳者。引大本供養次第法
第七卷同文。必不第七卷
。成七卷者龍智所作故也。次善無畏感
得者。此有許不許兩傳。如上注。所詮今論
所引非彼無畏感得經。是鐵塔誦傳經文也
此義傳法院上人
胎藏界沙汰意也
已上一義畢
又一義云。龍猛菩薩於鐵塔外相傳
誦法要者第七卷也。今論所引此經文也
云云以引大日經疏。菩提心義第一云。問。若
爾菩提心論亦云准毘盧遮那經疏○豈非
不空引一行記乎。答。彼是後人引彼疏文
入論中。而有論本是書長行者寫生誤
教時義第三安然云。或目録云。菩提心論不空
集也。有人因判不空撰也 大阿闍梨云論
初先云大阿闍梨云是龍樹指我所承我所
承即妙吉祥。今文殊是也。故不空譯梵文
自所撰也。注引大日經疏。是後人加
然温古本此開示悟入之釋出。於無所
不至眞言處有人不見而言疏無。迷哉迷哉。
此等釋不空三藏翻譯後有人注入疏文
於論中也。二大經要義第三實範云。私檢
師碑文。貞元録等。一行開元十五年長逝。春
秋四十五。不空神龍元年誕迹。明知當禪師
行年二十三三藏誕生也。法第三藏譯此論
日注入先哲禪師疏文寧可怪乎之料
簡不空三藏自被加疏説濟暹僧都菩提
心論私記第三
亦載
不空菩提心義大師御
請來
載大日經疏
。准例可
菩提心論翻譯年紀事
  秀句上云。大唐至徳二年日本國天平
寶字元年
竺三藏阿目法拔日羅二合金剛頂瑜伽
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云云
  私云。至徳二年事可考本文也。貞元録文
代宋朝不空三藏譯所云至徳二年。至徳
者是蕭宗朝也。秀句釋尚可本據
  菩提心論兩部分別事
問。當論屬金剛頂部歟將通兩部歟如何
 答。古來學者料簡不同也。各有所據。令
其依憑
大政官府治部省
  應度眞言宗年分僧三人事
一金剛頂瑜伽經業一人
  應金剛頂瑜伽經所説諸尊法之中一
尊義軌及龍猛菩薩所造菩提心論一卷金
剛頂十八會指歸一卷。可兼暗書・誦梵字
大隨求陀羅尼。又可四種曼荼義
一大毘盧遮那成佛經業一人
  應大毘盧遮那經所説諸尊法之中一
尊儀軌及大毘盧遮那經住心品疏五卷
兼可書・誦梵字大佛頂陀羅尼。又可
即身成佛義
  承和二年正月二十二日
太政官符
  應度眞言宗年分者三人事
一金剛頂業一人
  應十八道一尊儀軌及守護國界主陀
羅尼經一部十卷
一。胎藏業一人
  應學十八道一尊儀軌及六波羅蜜經一
部十卷
右二人業應兼學三十七尊禮懺經一卷金
剛頂菩提心論一卷釋摩訶衍論一部十卷

  承和二年正月二十三日
八家總録云
金剛界部第三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
一卷亦名瑜伽總持教門説菩提心觀行修持義
不空譯・海・仁・珍・叡・貞元新入目録・圓覺
釋摩訶衍論十卷龍樹○云云
私云。承和官符兩通内。二十二日官符以
金剛頂業。二十三日官符爲兩部兼
。又安然總録意以菩提心論釋摩訶衍兩
同列金剛界部。然大師三業十帖義意以
此兩論問題胎藏業義。仍兩部攝屬學者
料簡似一定。今謂。一論總題金剛頂瑜伽
云云内文相所持在三種菩提心。其本據出
剛頂勝初瑜伽等所説次下
勘載
二十二日符
文屬金剛頂業。而斯故也然發菩提心爲
家大宗兩部大經同以爲專要。依之論中多
證大日經文。胎藏業人亦以可兼學。故二
十三日符文以此論兩業通學。改安祕謂
胎藏部例如三十七尊禮懺文雖金剛頂
別出兩業兼學。胎藏十條義亦以可
也。自餘潤色其篇多端。具如別抄
  三種菩提心本文
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吉祥勝初
教王瑜伽經

修行者先應是心。我當安樂利益
無餘界。爲就此心故應以自性成就
眞言隨意誦之○由纔發是心眞言故。
一切障一切安樂悦意○以觀一切
法無自性即名已修菩提心。乃住普賢大
菩提心。觀由如滿月潔白分明。又想月輪上
涌成五股跋折羅光明瑩徹。其跋折羅乃變
金剛薩埵
金剛頂勝初瑜伽經中略出大樂金剛薩埵念
誦儀軌不空
    瑜伽修習者 願興利樂心
    十方盡無餘 一切衆生界
    眞言性成就 隨意稱誦之
    由纔發此心 滅除一切障
    獲安樂悦意 超彼衆魔羅
    即同諸如來 世天皆供養
    知法無自性 達勝義菩提
    思惟已體中 普賢心若
    身相歸空寂 湧現跋折羅
    五股潔白輝 變同薩埵貎
一字頂輪王儀軌云
    端身定友節 左手仰趺上
    仰右手左 即發大悲心
    拔濟利安樂 盡無餘有情
    以此性成就 菩提心密言
    隨意念誦之 發菩提勝心
    婀由適誦密言 發菩提心
    摧滅諸罪障 獲諸悦意樂
    等同一切佛 超勝衆魔羅
    不障礙 應諸世間
    廣大之供養 復次應
    根塵識諸法 自性本皆空
    又思伽他義 一切如虚空
    虚空亦無相 諸法相應故
    舒遍於一切 誦此四句偈
    所覩彼彼境 皆照空亦空
    由解空體 自徹見本心
    皎潔如滿月 離純取所取
    自性光明成 菩提體堅固○
  同名異論事
貞元録第二十二云
大乘集義論七十八部三百六十五卷三十五
帙○
發菩提心論二卷或云發菩
提心經
姚秦三藏鳩摩羅
什譯單本
  右此發菩提心論大周録中經論二録倶
其名。今以菩薩所造論論録但存
一本。或云天親菩薩所造亦云彌勒菩薩
所説。未熟是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
一卷亦名瑜伽總持教門説菩提心觀行修持義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貞元
新入目録已上貞
録文
貞元入藏録云
發菩提心論二卷羅什或云發菩提心經亦云
經論二十八紙 云云
宋朝目録云
廣釋菩提心論四卷蓮花戒菩薩造。西天竺三
藏傳法大師施護奉詔譯
私云。此論第二卷引用大日經所説菩提心
爲因等三句。經文可密部論也。釋相專
悲智三摩地三種菩提心
  菩提心義造者事
大宋高僧傳第五云。唐京師興善寺潜眞傳

又述。菩提心義發菩提心戒各一卷。三聚淨
戒及十善法戒共一卷
兼承不空祕教入曼拏羅登灌頂壇受成佛印
顯密二教皆聞搏贍關内河東代歴四朝闡揚
妙旨
總録云。菩提心義一卷海運 云云
安然菩提心義第一云。菩提心義無造主名
而古徳皆云不空造者有疑也。問。疑何。答。
文中唯引華嚴維摩虚空藏菩提心經本業
仁王經等起信顯揚論等顯教菩提心。非
眞言菩提心。又引長耳三藏説。亦非眞言三
藏説。唯一處引大日經疏故有疑也。問。既
毘盧遮那經疏。何言眞言義乎答。大
日經義釋亦名義記。是一行記。何以不空三
藏引爲證乎○問。菩提心義末有古徳注云。
高野大僧正進官入唐學法目録中云不空
也。今謂。恐是彼不空集耳此語用否。
答。縱令不空集。可祕藏文。何故唯集
教經論。故難用也云云
  手草上云。不空三藏釋云。菩提與心不
二。此乃釋名門中説。故云。同異法不
妨難。問。爾何故不空云求覺之心名
菩提心耶。答。彼假立能所門意。今一體相
通門意。故不相違
  此書作者或云安然云云然菩提心義文
不空三藏釋云云此事安公記歟。
實正
私云。大師進官録所載以菩提心義不空
所譯。雖然安云所疑誠非謂歟。今加
。見大宋高僧傳不空三藏弟子潜眞和尚
撰菩提義云云恐指此本歟。潜眞受三藏指
授所記故且不空譯經一段列載歟。例如
制集中所出不空三藏三朝所翻經軌目録
例良賁法師仁王經疏
長耳三藏者。法衝抄註之。披可
  右菩提心義造者事私追加之了
  釋賢寶記之
  果寶師抄賢寶師追加。彼此寶册也。自
此抄者誰知一論之眞僞哉。後覽開
。遂修補傳于後世
延享四丁卯歳夷則念二僧正賢賀春秋
六十四

寶册鈔第八

釋摩訶衍論眞僞事
三船難
傳教難
安然釋
  付
起信論眞僞事

寶册鈔第八

  釋摩訶衍論眞僞事
三船眞人送戒明和尚状云
釋摩訶衍論十卷馬鳴菩薩本論
龍樹菩薩釋論
一昨使至。垂示從唐新來セル釋摩訶衍論。聞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