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遮那業安立章 (No. 2416_ 仁空撰 ) in Vol. 77

[First] [Prev]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三種世間顯色形色是三昧耶曼也。三種世
間文字言音是法曼也。三種世間事業威儀
是羯磨曼也。一切凡夫三種世間四曼荼羅
是性得也。一切聖人三種世間四曼荼羅是修
徳也問。凡夫六大是業報所感。穢土顯形
是惡業所作。五天文字是世間筆迹。九界三
業是迷地威儀。而何今言皆從大日如來
出生。答。大日如來常是法界體性故。法界中
迷悟諸法大日爲體。故大圓覺經云。普賢。汝
當知。一切諸衆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又云。此圓覺性能同流轉。譬
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迴轉火雲
駃月運舟行岸移 又云。金剛頂經疏云。言
金剛者。是堅固利用二義。即喩名也。堅固以
譬實相不思議祕密之理常存不壞也。利用
以喩如來智用摧破惑障顯證極理。又極
理從本具摧破用。故云利用義智用自體
無有滅壞。故爲堅固義。又世間金剛有三
種義。一不可壞。二寶中之寶。三戰具中勝。即
顯極理具三種義也。不可壞者是實相中
道。過一切語言心行離諸過患不可變易。
故雲阿闍梨示云。金剛者堅固義。以表一切
如來法身堅固。不壞無生無滅無始無終堅
固常存不壞也。寶中之寶者是顯實相中道
具恒沙萬徳也。戰具中勝者即表第一義空
一切煩惱無敵對者。此三即是阿字三義。此
等三法非佛所作。及以非天人所作
  文安二年正月十六日申剋。於備州長船
信光寺客殿書寫畢。留贈後見共期佛
  惠
  金剛佛子惠篤
  天明三癸卯正月二十四日。以嵯峨二尊
院藏本寫

遮那業案立草

  永和二丙辰年一百代後圓
融院年號
  義釋第一始自毘盧遮那佛告持金剛祕密至言
善哉善哉執金剛善哉金剛手。終至
  故經復云祕密至諸法
無相謂虚空相也
問。眞言行者菩提心有退失義可云乎
答。此事雖難測。任解釋大旨者。不可有
退失歟可答申兩方。若如所答者。發心
通凡聖信解亙淺深。縱雖眞言教意。凡位
具縛發心何無退失義耶。例如云彼圓頓
行者觀解雖功深名字觀行位尚有退若
依之爾者。披解釋。云&MT06279;菩提心爲因句
婆若心堅固不動離業受生成眞性生萬
行功徳從此増長スト。如此所判者不可有
退轉被得。爾者兩方有疑
答。自元所答申所任釋義大旨也。夫菩提
心者識知自心實相安住如來内證也。縱
雖遇違順境界全不可論退墮義。是以或
云於内證所行得深信力薩婆若心堅固不
動或述初發時得入阿字門即從如來金剛
性生第當知此身一生運運増進更無退義。
但至凡位發心可有退轉云者。雖凡位
識内證境界。雖初心開極果智見。准常教
意不可令難之。次至圓頓行者例難者。
唯理祕密事理倶密可有與奪意故。菩提心
退不退義一向不可例同歟可答申
難云。於聖位初地淨菩提心者。縱雖存不
動不退義。至凡夫具縛白淨信心者豈無
歴縁對境妨耶。凡眞言教意雖削地位漸
階。鎭辨凡位聖位差異。雖示頓悟内證無
忘地前地上階級。若爾者雖發心功深尚
是初心信解也。妄心内催惡縁外來豈無退
三密觀解義耶。何況眞言止觀義理冥符法
花祕密無異。而圓頓行者從初雖修三諦
一心之妙觀成皆是佛法解了於名字觀行
位者尚有退失定也。眞言行者菩提心退
不退全不可異之。是以五大院先徳處處
約天台六即判眞言階位。所以一處釋中
釋。始自流轉凡夫終至佛果四身一一位
中具三十七尊。是故衆生一一所具三十七
尊亦常一體。是流轉凡夫三十七尊互相渉入
名爲理渉。理渉已同事渉亦同。若聞心中三
十七尊互渉入。是名字渉入也若信此理一
念觀行自他互具以去。是觀行渉入也。若發
似位三業清淨法界海會三十七尊皆現身
中。是相似渉入也等云云若眞言行者自初
心至後心終無退轉義者。只以眞言初心
可同彼相似分眞位。全不可論名字觀行
渉入也。但至雖凡位開發佛智故不可
有退失云者。彼宗又明佛果知見談性海
果分。雖然於底下凡夫薄地初心者。信解
微弱故退縁易起。觀行未成故道業易破。
若爾者眞言行者自初雖知佛果内證。具縛
發心爭無廢失義耶。就中同先徳所判中。
眞言行者所發菩提心者六識質多心也定。
若爾者第六識是縁起縁滅妄心也。旁全不
可有不動不退義者耶。但至處處釋義者。
住心品意菩提心爲因者。多指初地淨菩提
心也。故約聖位發心明菩提心功能也。或
又顯所求菩提體性時云金剛性生釋堅
固不動也。凡菩提心者名如實知自心。自心
實相自元金剛堅固體性故如此釋計也。然
凡位解了隨縁退失事不可遮也。次至
天台眞言事理不可例同云者。彼理祕密
教中只不明三密事業。以之爲差異也。判
次位高下論凡位階級。圓密宗旨全不可
有不同耶。既約圓位六即顯修徳淺深。
至退不退義何不依用之耶。爾者尚以不

答。菩提心者住諸佛自證三菩提也。全非
因位境界。發本有普賢大菩提心也。永異
厭求妄心故。雖未斷惑位同大覺。雖解
行淺功等佛果。以常情不可測之。准餘
教不可疑之。是以今解釋中或云衆生自
心即是一切智智如實了知名爲一切智者。
或云若如實自知即是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加之大師解釋或云金剛乘人從初發心覺
如來智乃至末後但證佛智或云若感
得如來智慧雖未斷惑依正二報隨解融通
乃至今依如來三密加持法界依正始顯現。
五大院先徳。悉多是菩提心之心也。一切衆
生自性淨心中本有普賢大菩提心。此心開
發名金剛薩埵故此宗意。住遮那佛位
開薩埵内證以之名菩提心也。豈唯許發
此心還可存廢失義耶。但至可有六即階
級云者。凡此宗意削地位之漸階立等妙
頓旨也。附順諸教雖開凡聖諸位皆是如
來内證功徳故。悉可金剛堅固體性也。例
如彼別圓二教同雖明五十二位別教十信
是退位圓教十信是不退。若爾者圓密二教
同雖立六即。圓初心猶退眞言初心即不退
事有何妨耶。是即雖云眞言止觀義理冥
符。聊可有與奪意也。是以菩提心義第二
云若與論之。圓教初心眞言凡夫同知如來
祕密境界。眞俗圓融萬法一如。同經五十二
位同得即身成佛。○若奪論之。圓教初心
唯知理觀不知事密。乃至初住唯證理佛
非曼荼羅。○又圓菩薩入初住時得佛灌
頂修三摩地○眞言初心已昇諸佛灌頂之
位。大日經云。一切如來從初發心乃至究竟
一切功徳云云故圓教初心雖超三教發心
未明金剛事業故。旦准餘教行位自退失
義云與。雖云於凡位開佛知見。此尚談
理觀境也。不可同事理倶密行相。是以令
出難先徳所判約六即位雖明修徳淺深。
既於位位論三十七尊互相渉入義。豈同
唯理祕密意耶。但至處處釋義約聖位論
不退義云者。既不分凡位聖位。何以偏約
聖位可意得耶。是以山王院大師。今菩提
心爲因者薄地發心也釋玉ヘリ。又指所發菩提
體性釋不動不退也云事不順釋義意。既
云一生運運増進更無退義。釋於内證所
行得深信力。於行者能發信解有堅固不
動力釋也。次至六識發心故隨縁可退轉
云者。六識九識發心事先徳異釋也。五大院
所判又偏不見約六識也。所以釋云。以第
六識質多菩提心於第九識于粟駄淨心處
求本有質多菩提心若夫於第九識眞如
理内論能求所求云者。縱雖質多菩提心。
偏不可屬妄心也。何況内證信解内薫諸
佛加持外資故。雖遇違順縁更不可有退
失義所存也。若爾者文理共有何失可答

猶難云。顯密二教分別自他門相承分。而大
師御釋以三乘教爲顯。於此眞言祕教中
且分別事理密計也。如義勢者。於一眞言
教中或初心有退失義或自初心不退可
申歟。但至別圓十信退不退有異云者。彼
權實顯密其意各別也。此同大圓教也。凡聖
階級斷伏分齋退不退相等二教更不可有
差異。若有不同云者。又違圓密一致所傳。
可同他門教相也。所出成五大院御釋ニハ
只以闕事密爲異計也。全付退不退義有
差異不判也
答。圓觀功能雖甚深。唯理闕事密故。於名
字觀行位尚有退失義云歟。是則不明三
密方便故。初心觀解劣弱堪忍難成故歟。或
又於圓位判退不退義事且附順諸教如
此利歟。若論圓人實證者。彼又自心不退
云意可有歟
問。三句大宗中方便爲究竟者自證化他中
何耶答。雖有所可思。可亙自證化他
歟可答申兩方。若如所答者。披解釋。
云方便爲究竟相。由内具方便故方便之業
即是利他如此釋。云方便者偏約化他利
物相被得若依之爾者。三句大宗者即是
發修證入相也。故第三方便爲究竟諸偏可
指菩提涅槃内證也。是以今釋云。萬行圓
極無可復増應物之權究竟盡能事釋者乎
答。自元云云可亙自證化他歟云事所任
一邊難勢也。方便爲究竟者。自行化他方便
究竟云意也。是則自行方便極故成大菩提。
化他方便究竟故證大涅槃也。但至即是利
他解釋者。彼且釋化他方便邊也。所以見
釋具文。即彼萬行所成一切智智之果總名
方便。由内具方便故。方便之業即是利他
萬行所成一切智智之果等者事行方便也。
方便之業即是利他者化他方便也。若爾者
有何失可答申
難云。方便之業即是利他釋了。出梵音本
説如從種子生果果還成種故以爲名也
此偏約化他見也。全以自行化他方便至
極不名方便也。果還爲種成方便利他之
處云方便見。如何
答。方便有二意歟。前後釋顯一意歟。上萬
行圓極無可復増等釋。方便者因行時自
行化他方便也。此方便至佛果究竟盡能
事處云方便爲究竟也。次下由内具方便
等釋。自内證果徳起應用利益衆生事業
三世不息方云方便歟。於佛果功徳終日
可有此二義也。故兩處釋各各顯一意意
得者不可相違也
問。以般若經中所明十八空三昧道品攝
此經三句大宗。攝何句可云答。任釋者
皆入大悲句中釋歟付之般若所説十八
空者專約蘊處界等觀色心不生也。三句
大宗中可攝菩提心爲因句也。是以先徳
所判中。以金剛頂三種菩提心對此經三
句以勝義菩提心爲菩提心爲因句見。彼
勝義觀者是空觀也。尤以般若所説空觀所
屬第一句也。爾者不明
答。法門判屬隨時不定也。以般若所説空
觀如所難屬菩提心爲因句意可有也。但
至今解釋者。菩提心爲因者是發心也。彼般
若經所明十八空等發心上修門相也。故且
屬大悲萬行句歟。次至三種菩提心判者。
相望無盡故彼文述一意歟。不可有相違
歟可答申
  文安元年八月二十三日。於備州和氣庄
大瀧山實相房書寫畢。留贈後見共期佛
慧矣
  金剛佛子慧篤
  天明二寅年六月二十二日於京北野天
神前乘願庵寫 嵯峨二尊院藏本




遮那業案立草

  康暦元年五月十四日於西山本坊爲當
年報恩會用意記之一百代後
圓融院
  義釋第一始自經云祕密主此菩薩淨菩提
心門名初法明道終至卷盡
問。大日經中眞言門菩薩淨菩提心門名初
法明道見。爾者所云法明道者凡位聖位中
何耶 答。此事雖難測。任眞言教大旨者。
約凡位發心歟可答申 兩方。若凡位云
者。披タルニ無畏義釋。釋&MT06279;此菩薩淨菩提心門名
初法明道文。若入此門即是初入一切如來
境界譬如彌勒開樓閣門内善財童子等
判。約斷無明位被得若依之爾云。法明
道者既是眞言門菩薩淨菩提心體也。何非
薄地發心相乎。是以見經文。菩薩住此修
學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蓋障三昧所云
除蓋障三昧者斷惑能治也見。若爾者入初
法明道後修學勤苦非云至斷惑證理位
耶。爾者兩方
答。自元所答申初法明道位凡位聖位階級
輒雖難定申。任眞言祕教大旨。可薄地發
心歟可存也。其旨顯一邊疑難。凡此宗意
者自凡位初心安住佛室開顯内證。以之
爲祕教不共所談。既眞言行者淨菩提心名
初法明道見。若以此法明道偏屬聖位者。
總於凡位者無發心修行義可云歟。但至
喩如彌勒開樓閣門等釋義者。且引彼顯
眞言行者菩提心功能也。非云正至斷無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