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溪嵐拾葉集 (No. 2410_ 光宗撰 ) in Vol. 76

[First] [Prev+100] [Prev]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二種。一性得淸淨九識。如前所引。二修得淸
淨九識。如楞伽云。八識海證九識流淨。風
不能動。波朗不起。金剛三昧亦云。等覺三
智妙覺三身。於九識中皎然明淨。金剛頂疏
引理趣釋。大日如來淸淨八識。四智相應證
四智菩薩。如云盧遮那如來名遍照報身
佛。於色界發第四禪色究竟天。成等正覺。
爲諸菩薩現四種自證菩薩自覺聖智四智
菩薩。所謂金剛平等現等覺。以大菩薩金剛
堅固者。由如來淨阿頼耶於大圓鏡智相
應證得堅固無漏三摩地。能淨無始無明住
地。微細究義平等現等覺者。以大菩薩一義
利故者。第七無□與第八淨阿頼耶識
中無□種子能縁所縁平等。平等離能取所
取。故證得平等性智。流出其衆生愛樂
身。如衆色摩尼能作無邊有情義利法平等
性智。流出其衆生現等覺。以大菩薩自性
淸淨故者。由如來淸淨意識與妙觀察智
相應證得一得一切法本淸淨。於淸淨妙佛
國土。爲諸菩薩能轉無上法輪。一切業平
等現等覺。以大菩薩一切分別無分別性故
者。由如來無□五識與成所作智相應。現
三菩薩。化於淨妙國與及離染世界。任運無
功用無分別作佛事情事云云 略出經云。如
來五種智亦名法界性智云云 所謂如來淸
淨第九無垢識。與法界性智相應。會本深
淸淨法界云云 亦此修得九識發心以去。位
位分有性徳九識。在未發心云云 師云。眞
言密身成佛者。只是五相成身觀也。此外全
無成佛義。五相成身者。心中倶三十七尊也。
菩提心義云。故知。成三十七尊身皆名成
云云 問。今論中何不明迦留羅觀乎
迦樓羅觀。五相成佛
身。作佛以前空觀也
 義云。守護國界經云。此會
中有二種人。一者成就。二者未成就云云 爲
未成就者明迦留羅觀云事。爲未知諸法
皆空之旨者。直明月輪觀。者。可墮有相見。
故先現迦留羅觀。令知諸法皆空旨之後。
散月輪觀云取意 而今論上明勝義無性觀。
次現月輪觀故。別不明迦留羅觀也云云
前唐院御釋云。漸學大菩薩者。用迦留羅觀。
頓機不用迦留羅觀云。此外立頓中之漸
機給
  師云。漸學大乘者。從權教迴入眞言者
也。是依權教宿習必用空觀也。顯機一
同不用空觀云云 頓中之漸機者。異漸
次止觀機也。是圓頓行者助道對治機也
云云
問。金剛界意。薄地凡夫修五相身觀乎。若
修者見本經。現身證十地住如實際云云
此居等覺後身修之 若爾者縱雖凡夫
何不修之乎 答。菩提心義中擧四人修觀
七人修觀不同。其中有凡夫之事。不可疑
之。但至金剛頂經文者。是開本來覺體之
上者。凡夫當體因果共備之故。雖凡夫修
此觀之時。我身即十地之後身也體達シテ。可
修極果五相成身觀也 義決云。削地位階
漸立等妙頓旨云云 論云。其圓明則普賢身
也。亦是普賢心也云云 金剛頂經云。普賢法
身遍一切。能爲世間自在主。無始無修無生
滅。性相常住等究俱云云 移此文也云云
溪嵐拾葉集      天台沙門光宗

溪嵐拾葉集 菩提心論抄第七

  論云證有前後 私苗
問。眞言行者修行證入旨前後可云乎。若有
云者。眞言意教行證共本來有俱徳故。行證
俱時定全不可前後乎。若依之爾者。論云。
三世修行證有前後云云 答。如一邊難。不
可有修行證入前後。但至論文者。教時義
會云。在因地中雖有前後。至果海中會
成一體。是故未悟之者。見因謂異也。悟
之者了果知一云云 此釋以未達本來覺
體名未悟者。若達本來覺體之人。全無別
後。云也云云 菩提心義云。龍樹十識中第九
名一切一心識。謂一切有情本來各有所一
心。一心各有一切有情。第十名一心一心
識。謂一切有情本來共有一心一心分成一
切有情。一切有情還成一佛云云 教時義一
云。問。顯教云。普賢是一菩薩也。密教云。一
切如來大菩提心。普賢菩薩何實。答。俱密。
若約一切一心識。是昔發心修普賢行。今
號普賢。若約一心一心識。是一人發心修
普賢行。入普賢境。自然契會一切如來普賢
境界。無渡新舊自他差別。若從本所通達
門。亦一切如來大菩提心普賢菩薩如現。普
賢諸尊亦然。故菩提心論云。證有前後及達
悟也。無去來今云云 問。蓮花月輪解共通
凡聖乎。論云。凡人心如合蓮花。佛心心如
滿月云云 付之。蓮花解凡夫。以月輪可
解聖人乎 答。二俱可通凡聖。但至論
文者。蓮花者在生死之泥中。顯本性淸淨
義故。以之表胎藏理體。月輪照無明闇故。
以之表金剛界佛智。故解佛位許也。只是
一往分別。非盡理義也。依之五大院釋云
云云 一義云。影略互顯也。若具云者。可云
凡人蓮花。何心如開蓮花。凡人心如合
宿際月。佛心如滿月云云 菩提心義一云。
問。胎藏教中於凡夫心八分令觀八葉蓮
花。何故金剛頂中不明心。不令觀八分
爲八葉乎。答。中八葉蓮花。此中爲開自心
十六菩薩。只肉團令觀月輪。非不明心處
也。故論示云。凡夫心如含蓮花。佛心如滿
云云 此則心凡夫心義如合蓮花八分。若
發一念菩提心即名佛心。故觀此肉心形
如月輪云云 又云。問。菩提心論云。凡夫心
如含蓮花。佛心如滿月云云 若干栗駄八分
含蓮花。佛心非如開蓮花乎 答。凡夫八
分肉心如含蓮花。於此心處若見本心形
如月輪。是名佛。於此心月觀爲蓮花。名
爲妙法芬陀利也云云 教時義三云。問。初文
云。我見月心形如月輪。而彼文云。人心合
蓮。佛心如滿月 答。釋云。凡人胸有干栗
駄。心有一肉團。有八分。狀如蓮花。男仰女
釋。此八分以爲妙法八葉芬陀利花。金剛頂
宗觀此肉團以爲月輪。上釋八葉蓮花。又
論云。普賢文殊等如十四日。佛如十五日。
故此文云。人心如合蓮花。佛心如滿月云云
菩提心義四云。菩提心論云。凡夫心如合蓮
花。佛心如滿月。此心合蓮花亦有二義。一
男女心藏肉團八分如含蓮花。大日宗云。衆
生自性八辨具足。故是肉心亦有八分。今
云。第八識體之上有八識之相。肉心類一團
八分。二如金剛頂疏云。如來開覺心蓮花
開。今例言之。衆生迷覆如合蓮花。又疏引
心要云。夫修行者初發心信以表菩提心。
即大圓鏡智紇哩娜野心。是衆生肉心。安呼
字爲種子所變種子爲月輪。出月輪於
輪光明中。總五智金剛杵光明照徹。即爲
金剛薩埵。即普賢菩薩異名也云云 故約界
能亦是質多。祕藏&T047368;云。凡夫心含蓮花。聖人
心似開蓮花云云 問。今論中處處引大日
經文。爾者是龍猛菩薩依梵本引之也
答。依梵本引之。付之義決意者。龍猛傳金
剛界不傳台藏界 又海雲血脈傳胎藏
事云。薩埵傳達摩掬多 全以胎藏傳龍
猛之事不見乎 答。達摩掬多菩提心義龍
猛釋教時義龍智釋。仍龍猛龍智兩人間也。
而於塔外龍猛菩薩盛供合次第法之時。得
大日經。故今引之無相違也 問。眞言行
者破人法上執可云乎。論云。眞言行人既
破人法上執云云 付之眞言觀心行者。薄地
底下凡夫也。爭可破人法上執乎。若破云。
何次下或爲無始間隔釋乎 答。文意者
二乘得生空不得法空。故眞言行者直住
如來内證之時。即超越二乘之所證。有□
無明之義故。若約此意者。直□人法上執。
一分無明故。雖初心行者顯第九識之一
分乎云云 示云。眞言行者。無明事是也云云
眞言行者。無明事第五祕密之時云云
尋云。上執者何物乎 義云。天台破眞俗上
惑。悉之分齊也。只是人法上執者。障生空法
空惑也
問。論文云。惑爲無始間隔云云 其體何者
乎 義云。瑠璃經云。始無法起故名無始
云云 問。云間隔者。其體何物乎 答。起信
論云。不生不滅與和非一非異名阿利耶
云云 諸法差別性。即元初一心也云云
尋云。論云。如來一切智云云 其體如何 金
剛頂疏云。言眞實者。非者是隨喜誘引之
言。專是一切如來隨自意故云眞實也云云
以五輪三密名隨自意也云云 尋云。一切
智者何物乎 義云。義釋云。如實智者名一
切智云云 問。眞言行者雖見如來内證。爲
或所覆之時用修行可云乎。若不用云者。
論云。欲・求妙道修持次第等云云 是用修
タリ 若依之爾者。今教頓滿頓足教也。縱
雖不用修行。體達於本來圓滿之旨者。何
必可用修行云乎 答。今論文中於漸頓
二機。故今文是約頓機相也。次下若人求
佛惠。通達菩提心等文約頓機タリ 若爾者
無相違也 問。論文欲求妙道者發心 修持
次第修行 從凡入佛位。即此三摩地 能達
諸佛自性涅槃 悟諸佛法身證法界體性
大方
便也
 是約頓機發心修行菩提𣵀槃等五
位次第也 尋。成菩提文置三摩地言意如
何 義云。成菩提者。阿彌陀也。而攝眞言經
説阿彌陀定印。除散亂心云故。成菩提下
置三摩地言也 問。四種法身與三身同
異如何 答。大日經明三身。金剛頂經四種
法身云云 是開合不同也云云 四種名言出
瑜祇經。彼經云。薄伽梵金剛界遍照如來。以
五智所成四種法身云云 但正立四種法身
名事。出梵本入楞伽羅也。彼經云。自性及
受用變化菩薩等流佛徳三十六。皆同自性
身置以法界身總成三十七云云 不空心要
引之云云 師云。楞伽經梵本説眞言云云
問。眞言所立四種法身者。全同天台所立三
身中法身也。私云。常人天台所立中法身也
云也。一義云。四種法身全於法身理内。非
分別四身也。只是一大法界總體名法身。
於其中分別四種也。是一大法界者。本來覺
了如來也。付此自然覺了身分別四身也。是
則教時義第一卷。一佛一切佛一時一切時
云中。一佛一大法界總體。一切佛四種法身
也。若爾者。全非天台三身也。山王院釋云。
一大法界總體三極最極深深祕處云云 本經
大綱集以之名一大圓佛。前唐院釋云。自然
覺了云云 五大院一佛一切佛云云 是等釋
意。於自然覺了上分別四種法身。故全非
性非修。修性同時法身云也。天台意廢立
三身。猶是三身一體。終歸入一味平等理
也。眞言初一大法界談。於之廢立四身。故
入文少異也云云 尋云。於一大法界中立
四身方如何 答。教時義一云。眞如體性俱
四法身。是法性身諸佛同體。以四身互受
法樂。是自受用。諸佛本願爲諸愚惡菩薩。妙
現此四法身。是他受用也。諸佛大悲爲諸凡
地。處處妙現此四身。是變化身。變化身中
應諸雜類。是等流身也云云 妙云。四身互俱
故成十六尊也云云 尋云。天台立相即三
身俱體俱用三身。爾者二種三身俱同四種
法身也。ハタ異也 答。簡相即三身取俱
體俱用三身。同四種法身也。何者相即三
身。雖立三身終歸法身不變理。故不取
之。俱體俱用三身者。各具三身成隨縁別
身。故取之同四種法身云云 菩提心義三
云。問。如來内證寂發無言心思迴絶。何故今
云於内證境界説此法乎 答。今金剛頂
疏答此問云。如汝所説内證之境言慮絶。
何以故。非諸凡夫之境界故。又如來内證但
是寂靜無去等。即是顯教之所説也。彼教未
知如來内證甚深故。今此祕教其義不然。
寂照俱時寂故。法界寂照故。法界同散。散不
妨寂。寂不妨散。如來内證其義如是。問。
諸佛説法必爲利益他。今與内證眷屬説
法有何利益。彼疏亦答此問云。是即自受
法樂。轉輪王與内眷屬受大快樂。非是國
内萬民所知。乃至廣引瑜祇文云云 問。諸
大菩薩經論及諸宗□。皆云理法身無形相
不説法。唯智法身亦爲自受用身。此是自受
法樂之處。彼無凡機故不説法。但他受用
及變化身。能射機縁故有説法。而今四身
皆爲説法。即是楞伽經説三身。各説此義。
彼經中無相無形等。是法身説法之相。悲智
熏習等皆是報身説法之相。應世發言等是
應身説法之相。雖云三身皆説法。而言是法
身自受二身不説。故起言説是他受應身事。
故法相宗引此經文。以爲法不説之證云云
又天台云。若存三身法定不説。報通二義。
應化定説。若即三身俱説不俱説等云云 是亦
報三身門亦以他受變化説法。而爲法身自
受説法。而爲法身自受説法而爲他受變
化不説。今眞言宗爲如法相楞伽羅三身
説法。爲如天台即三身門三身俱説 答。
並非法相天台所斷。今眞言宗意云。四身互
俱四身。是故呼自性身則四身皆自性身。
呼受用身則四身皆受用身。呼變化身則
四身皆變化身。呼等流身則四身皆等流身。
何者眞如之理法界爲體。若自性身無餘身。
理即非廣博法界之理。受用之智受用法界。
若受用身無餘身。智即非廣博受用之智。變
化之用變化法界。若變化無餘身。用則非
廣博變化之用。等流之身事等流法界。若等
流身無餘身。事則非廣博等流之事。故不空
羂索經云。三身一體皆平等毘盧舍那自性
身。准而可云三身一體皆毘盧舍那受用身
變化身等流身等也。此與天台三身俱體俱
用大日云云已上肝要也。
尤可祕之
 尋云。何故簡相即
三身。取俱體俱用三身乎 義云。相即者。
寄一味平等法身理體。故修成不變眞如義
也。倶體倶用者。三身各別故成隨縁眞如。是
同眞言一大法界之上辨四種法身義故取
之也。隨縁眞如委之時。即倶體倶用倶隨縁
倶不變。寂照同時義成也云云 尋云。倶體倶
用三身者。全同四種法身也 義云。落居處
者全同也。然而入門少異也。顯教對九界之
迷機。從本垂迹後説三身法門。而眞言天台
所談。至極重上不待調機方便。直顯説之
故。理祕密同教門少格別也 問。諸經中説
三身相不同。皆取佛身立一身。何今取隨
類應同身立等流身乎 答。三身四身者開
合故。應化身攝等流身別不立之也。一義
云。眞言意立等流身事。超過顯教甚深事
也。立三身方照諸法能覺體也。サテ所覺
法即等流説也。是等流身雖離覺體。而備
三身者是理内三身云也。サテ修此三身化
等流衆生隨機三身也。此三身甚深。天台從
迷入悟云。故三身佛界等流衆生界也。故以
等流身不云佛界也。而眞言意。在内證
生佛本有知見。故三身佛界等流生界。暦暦
置而名一大法界法身。於一大法身中立
内證四身乎。故此四倶眞如名自性身。倶智
名自受用身。等成四四十六身也。是全非
隨類化現等流身。本來覺了等流身也。天台
意以三身爲佛身。不動九界方故猶不本
付内證也 尋云。大日經意但限三身也。
ハタ明四身也 答。兩種只是開合不同也。
大日經雖明三身。經意不可遮四身義也。
所以經云。又現普賢金剛執等像顏。於十方
界宣説眞言道句法。是等流身 然而只
攝成佛加持身。別不立等流身也。師云。金
剛頂經四身。大日經三身也云云 問。論云。
毘盧舍那經云。悉地從心生。如金剛頂
瑜伽經説。一切義成就菩薩。初座金剛座。
取證無上道云云 爾者引二經文事。有何
所以乎 答。上證得四種法身勸畢。引
悉地從心生文事。一切悉地從心生。故觀心
勸意也。所云心者。是一大法界理也。故此文
以理勸行者意也。次引一切義成就菩薩
事。引修行人。如此菩薩修勸也。次不起于
座等者。勸修行文也云云 皆約漸機也云云
  尋云。金剛座形如何 義云。以蓮花爲
金剛座也 問。論云。凡今之人若心決定。如
教修行等云云 爾者攝末代修行凡人云也。
ハタ指龍樹造論時代行者也。若指造論時
代云者。龍樹世世是正法時分也。若爾者。
於末代行者三摩地不可現前云也 答。
凡今人等者。縱時分雖何時分。只此眞言教
法徳過時分指也。只此徳此教者。不簡正
像末。三摩地現前故也。弘一云。若立正像
護持藏通云云 圓教猶不立正像末。況於
眞言乎。今教是超越三時日加持説也。今
不可正像末也。若又附小菩薩立正像末
意。此教專爲末代可云也。依之瑜祇經述
眞言深意。若末法世人長誦此眞言云云 一
字末法經中。爲末法衆生説是眞言事云。
我滅度後分布舍利。已當隱諸相好。變身
爲此呪云云 bhr@u@m字事也此文分布舍利畢。如
來變爲bhr@u@m字云也。當世眞言流布隨分也
云云 問。眞言意底下薄地凡夫。一座中叶
妙覺位乎。若不可者論文○若爾者一生入
妙覺猶以難定。何況一座中爭叶妙覺位
乎。東寺二義海惠僧都不可有。實賢僧正可
有也。山門無異義一座中叶妙覺位也。今
教談本來成覺旨故。聞此旨之時不立于
座。不運歩道叶妙覺位也。依之金剛頂疏
云。學此教者疾踐極楷云云 雜&T047368;智證
大師
 教
法多門。眞言密藏寔爲最 故能一念繋心
者。忽超三祇之遙。運刹那觀之者。卒階萬
徳本位云云 尋云。難云。此等釋猶義勢釋
也。如何。又經據證文如何 義云。五字陀羅
尼經偈。衆生性淨故。諸佛本誓力。以相應法
印。顯成諸聖身。即於一座中。便成最正覺。
若從此法者。應作如是信。或起於一念。
言我是凡夫。同謗三世佛法中結重罪云云
問。眞言行者雖不倶事萬行。倶觀菩提心
成佛乎。若成佛者。菩提心之上具足事萬行
成佛云事。通慢施設也。縱雖眞言行。何不
倶事行成佛云乎。若依之爾者。論云。若無
勢力廣増益住法。但觀菩提心云云 答。眞
言意雖不倶事六度。但以菩提心觀可成
佛也。凡今論文供合次第法精進修行序有
六門。其中第三觀行制戒門。其縁支分諸度
門。依菩提心一行倶之萬行即成佛印云
文也。依之金剛頂經疏應云顯教三無數劫
勤精進功。由此經力即身成佛云云 此釋意
於菩提心一行中具足事萬行云釋也 尋
云。菩提心具足事萬行云事。只倶事萬行
功能云也。ハタ實具一一事行體云也 義
云。實具事行體云也。假令結飮食印時。實
施飮食等也 問。論云。若修證出現則爲
一切導師云心。如何 義云。菩提心義二云。
是爲顯教者普賢門妙現之身。異時異處開
迹顯本云云 此文意三摩地妙觀成就。爲顯
教人開顯三摩地法門。故名導師云也。論
云。若歸本則是密嚴國土云云 義云。前爲一
切導師者外用也。今若歸本則是等内證也。
義釋云。密嚴佛國出過三界。非二菩薩所得
見聞云云 教時義三云。故密嚴經云。密嚴佛
與是大智慧。是大寂靜故。是寂光實報二
云云 菩提心義二云。密嚴者妙覺實超淨
云云 師云。教時義云。實報寂光二與云云
實修實證報土自受用居云也。如何 義云。
於寂光與立實報名也 問。論云。若人求
佛惠通達菩提心云云 如何 義云。上所
擧重重釋皆爲漸機也。今一偈文爲頓機
也。於此一文有二點。頓機連廢叶大覺云。
方修成始覺意也。若頓機中直速廢妙覺位
云云
始覺
  若人求ルニ
メテ
佛慧
通達セハ
スレハ
菩提心
本覺
父母所生ヲモテ

カニ

セル
大覺
ナリ
  血脈相承次第
 忠範─光宗
政春─玄隆─榮全─秀暹─榮昭 
相實靜然仙雲眞仙榮全秀暹 
隆禪
承教─惠鎭─光宗
 澄尋─傳信和尚 
慈勝僧正
忠雲
仲圓僧正
實眞僧正
忠雲僧正顯宗

  已上教相相承次第
問。山門大師先徳御釋義了簡方。如何 答。
梵僧讃歎曰。天台智者禪師。是震旦小釋迦。
開弘法花經。一念具三千。依正皆成佛。一
山家大師者。藥王菩薩應現天台大師再誕
也。靈山聽衆台蘇妙悟如來所世行如來事
五種法師。豈異人乎。所以梵僧嘆曰。智者是
分身小釋迦也云云 山家大師爲智者後身。
釋迦一代教法安我山。加之天台山靈寶草
結六十卷。散章疏等迄我山將來。根本御經
藏安置給也云云 顯密戒三學傳來。日域弘
通給畢。依之邃和尚嘆大師曰。日本三藏
者天台智者再誕也。一宗内三學持事者。我
宗限諸宗超過之徳行也。先山家大師御釋
義事。以顯宗爲正。一切義釋設給。傍密宗
義勢兼釋給也。故以山家奉號顯大師也。
次慈覺大師御釋義事。以密宗爲正。以顯
爲傍。一切釋義設給。事相教相兼釋給也。仍
奉號密大師也云云 次智證大師御釋義事。
諸釋義皆以顯密一致釋給。事相教相和覆
兼釋給。仍號顯密一致大師云云
  已上三大師御釋義。大綱以此趣可令
了簡也
次五大院釋義事。雖引顯經論文。以密宗
爲正。一切釋義設給ヘリ。於密宗又以事相
爲傍。以教相爲正給ヘリ。次兜率先徳釋義
事。以唯密意釋給。以事相爲正。以教相
爲傍釋給。次皇慶御釋事。唯事相眞言師。教
相無之也。然而觀行應理座者故。於内證
者教相倶朗也。然則御口決中。甚深無相玄
妙甚絶之義勢被載。甚深甚深。次三昧阿闍
梨御事。宗義相傳教相不傳也。故以唯事
相爲本給也云云 次法曼院御事。文相傳故。
以教相爲本也。博覽𥡴古明座也。仍當世
教相沙汰人人者。皆是法曼院餘流也云云
法曼院&T047368;云。移點經軌一千餘軸。不向聖
教時雖有之。不對聖教日無之耳云云 次
佛頂師事號穴
太流
 諸尊祕決大事等。當流有之。
其故大原僧都長宴三十年之間。毎日參池
上所傳受&T047368;之號四十帖決。并胎灌金□山
賀意風等長宴自筆祕抄。悉皆被渡于頼照
萬畢。諸尊祕決當流有之。世以知之云云
次慈鎭和尚御抄事。顯密相兼隨分祕抄等
&T047368;置。又云鬘論難了簡抄也。次飯室良快
僧正御抄事。此書者隨分顯字學匠故。祕決
集文云。見易隨分祕書也。岡崎邊被申和尚
御抄&MT02385;藉物也。飯室御抄者神妙也云云 次
&MT00242;抄事唯密教也。餘宗才覺無之。委細抄
物也云云
  是ヨリ六七行古書物ニテ破損文失仕候
問。山門疏灌頂有之乎 答。先山門流三種
一念灌頂有之云云 又惠心先徳付分論祕
釋有之云云 次東寺流ニハ灌頂甚深云云 又云。
付阿彌陀菩薩門大事有之。次三井流題下
灌頂祕決有之。以不動明王爲論主習之。
甚深甚深
溪嵐拾葉集      天台沙門光宗

kera@m拾葉集 普通廣釋見聞抄第一

粗云。於本覽眞和尚之覽字難思除。然
先任本抄寫之。後見可有斷簡歟。鑑眞
歟。尚可尋之。鎭増私云。鑑事不可及
不不審。轉寫之謂也。後生書寫人。皆皆可直
可直云云
山門東塔南谷 淨教房 眞如藏九十四

溪嵐拾葉集

  普通廣釋見聞 私苗
從云。此宗事ヲハ但以信心可聞之者也。根本
大師御誡在之故。學生式云。以信心聞
之。以嫉妬勿聞之云云 凡權教權門意者。
依一經一部經論立宗義。故得半教之意。
不知滿教由致也。是則有文有義。當人用
之分齊也云云 今宗者不爾。大師太蘇妙
。直達佛智内證也。得大綱者不暗細
目意也。無文有義。智人用之。義深可思

并序事
示云。爾雅云。序者東西垣也。在外表
可見故云云 又石壁沙門行靖釋云。序者緒
也。在外表如璽得緒。緒畫一璽之絲。玆
集得緒。畫一集之事。多云并序。將來之
矣。學者知之云云 私云。謂意者。序者表正
宗故。於此書之序表。絲括一部始終大
綱故也云云 文云。粤若彌勒菩薩説言。東方
有小國。其中有大乘種姓已上 示云。此言
是瑜伽論文也云云 人師釋此文云。東方有
小國。有三千餓鬼。學大乘教法也云云 相
傳云。三千餓鬼者。指我山三千學侶也云云
謂意者。凡餓鬼者欣求飮食相也。今我山
三千學侶者。欣求大乘法味故爾云也云云
不可得意實乘餓鬼トハ云云 沙門者
貧乏號不可苦歟云云 又大般若經第四百
分明説ケリ。見其説相。此般若經十方
流傳之由明ナリ。其上重又於東北方久可
傳播流布之由説ケリ。應知我國也云事。花嚴
經云。東方有小國。湖海中*在辨財天云云
五大院釋曰。江州靈島*在生身辨財天。叡
山佛法應繁昌。相州靈島在生身辨財天。
鎌倉佛法可繁昌也。又惠心先徳一乘要決
云。日本一州圓機純熟。朝野遠近皆歸一乘
也。此釋源依山家大師御釋。非惠心私釋
云云 文云。我日本國僉知成佛。豈非其
事也
求云。以何得知。東方小國日本一州云事。
甚不審也。如何 示云。佛法東漸以來。翻譯
三藏弘經薩埵雖多之。日本ヨリ外未云有大
乘流布國。以五大院釋云。天竺有外道
佛法。晨旦有導士諍佛法。我日本國信
佛法等云云 應知日本圓機純熟云云
求云。以何得知。日本一州僉知成佛之事。
如何 示云。我朝八宗九宗雖將來。皆成佛
信知セリ。故日本ニハ唯小乘行人總以無之
也。其故天台宗天下流布&MT06279;。十界皆成妙法
令流通故歟。甚深甚深從云。今我山大乘
戒説者。此純諸菩薩威儀圓頓一實戒相也。
故於受戒當位。經六即成佛。三身四土成
即座顯之也。是以梵網經ニハ乘生受佛戒
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位。眞是諸佛子也。
瓔珞經云。其受戒者入諸佛海也。下釋云。
諦信此語。是名成佛也。謂意者。不用覺悟
知見。不シテ假定惠修行。於受戒即座信心
成佛故也。凡信心者。信故證淨等云。疑
惑一分無之也。故於信心受戒即座頓斷
盡三惑。速登妙覺位也。仍我山六重結界&MT06279;
定六即階級也。今戒説者。即妙覺説也。心
性中臺常寂光土云是也。故經云。遊於四方
直至道場説。我&T047368;云。直道而歸生源可盡
ヘリ。又云。凡戒壇者非假相建立。我山是自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