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華嚴五教章不審 (No. 2343_ 實英撰 ) in Vol. 73

[First] [] []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五敎章上卷不審一
Not yet revised
  二日
一。華嚴一乘敎分&T047368;當章立題有五名
何爲正耶 答。先徳取捨雖一准。以
和本正也 &MT10769;云。宋朝四家以花嚴
一乘敎義分濟章名牒釋。何以和國現行本
正云耶 答。以花嚴一乘敎分&T047368;之名
正也。故賢首國師寄海東書云。花嚴探
&T047368;二十卷兩卷未成。一乘敎分&T047368;三卷等
又花嚴傳第五云。花嚴敎分&T047368;三卷
東書但云一乘敎分&T047368;。而略花嚴二字。花嚴
傳云花嚴敎分記。而略一乘二字。是卽隨時
略擧之也。其實影略互顯。則須雙題。故和
本豈非合章主自所立之正題哉。但餘
衆名者。亦是傳謬歟。或作者一時之假立歟
一。花嚴一乘法花・勝鬘等一乘歟。局
花嚴別敎一乘歟 答。可法花等一乘
也 &MT10769;云。旣云花嚴一乘。何可餘經耶。
何況下卷題花嚴經中一乘明知。局
嚴一乘也。如何 答。花嚴是爲一代諸敎之
根本法輪。故半滿權實無此根本流
大小遍圓無歸此根本一乘。故知。花
嚴一乘之言廣攝諸敎。無包盡。故探玄・
大疏共云爲本故者。正明此義也。是以指
事云。言一乘者。有其多義。一存三一0二
三一。三直顯一等但於&MT10769;者。指事云
圓敎故。攝方便之。通攝一代諸敎
所説一乘乃至二三四五無量乘也。以
本故等
一。義理分濟第九和本・唐本以何爲
耶 答。依和本義理分濟科爲第九。可
正也 &MT10769;云。本正否可義理順否。然上
卷能詮敎有三一不同事釋。中卷尤明三一
所詮差別。至下卷別義理分濟也。如
何 答。唐・和兩本中。和本審祥宗家面受相
承正本也。宋本會正亂以後二百年計。後宋
朝流傳本也。彼審祥面受比ヨリハ三百年
ハカリ後也。豈和本非正耶。サレハ淨源重
校序釋明證也。又若就法義等釋明證也。能
能思之。但於&MT10769;者。上卷專三外有一義釋
顯。殊三外有別義爲釋顯。於中卷別敎義
釋也。故順&MT06279;理歟 猶疑云。探玄大疏所詮
義理次第。相例如何 答。約乘門。約敎門
不同故。以彼不&MT10769;此也 猶疑云。鈔三
下云。然賢首義分濟第二卷廣明。釋分明。所
詮第二卷答。一義云。宋本次第爾者第
二二字アヤマレル歟云云此外四箇之會通

  三日
一。今將開釋迦佛今經敎主者釋迦歟 
答。爾也 &MT10769;云。釋迦是丈六卑少之化身也。
何爲今經敎主云耶。是以下文釋主異
謂此一乘要是盧舍那十身佛答。當段云
釋迦佛海印三昧但於&MT10769;者。今經意釋迦
卽非十身舍那之外。爲釋迦卽舍那。云
釋迦海印等也。何依釋迦海印。可
身佛
一。海印三昧今此海印三昧限別敎所依
歟 答。爾也 難云。見章起盡。付海印一
。開同別敎義。其同敎中擧三乘等。知通
諸敎所依答。清涼大師解釋中。事事無
礙海印炳現。若非別敎一乘此義
別敎云事分明也。但於&MT10769;者。若依該攝
。一切三乘等法本來一乘故皆依海印。今
章依此義邊歟。若分相門。限別敎

一。卽十佛自境界也解境行境中何耶 
答。一義云。以解境十佛本也 &MT10769;云。
行境十佛也。其故者。解境猶是前五
句中。法門不泯絶故。未果海行境去
前五句泯絶。全同果海。故今性海果分義。
第六句泯同果海義親。是故今十佛者。行境
ナルヘシ。解境是因分。行境是果分故也。サ
レハ大唐四家共行境十佛云云答。一義云。
解境十佛本也。從本今解境者。卽
前五句中解境。五句泯絶。解相空處
解行相融解。此位解者。性相離言。三世間圓
融身體。是云解境十佛也。是第六句行境上
立歸。圓融無礙解アリト爲言此解境是更
因分敎説義也。兩義中以此義
也。但於難者。伴一義
  四日
一。因分可説果分不可説因果二分説不
説義限別敎歟。通前四敎歟 答。可
也 &MT10769;云。至相大師釋十地論敎義二大
一乘三乘小乘敎義二大旣
因果二分也。知通三乘云事 答。凡前四敎
因中卽有。至果卽無云事。一乘所定也。何可
不可説果海耶。是以見章下文起盡。前
四敎中無因果二分但於難者。敎義
二大雖三乘。果分不可説義トハ可

一。緣起因分卽普賢境界也普賢一人
歟。廣通普機歟 答。限普賢一人也 難
云。緣起因分説相廣被普機。何可
賢一人耶。依之先徳釋此事。非普賢一人
廣通普機普賢境界答。凡今章至相
禀承實義述云事一章習也歟。然至相十玄
門中。普賢文珠相對問答普賢因分之義
時。雖復始起發。於妙惠圓滿於稱周。是
故隱於文珠獨言普賢旣 對文珠
賢境界。故尤可普賢一人也。但先徳廣
普機云難者。設廣雖普機。其源
普賢本。然者且不普賢之本
取普機歟。或又先徳不至相之釋
此釋歟
一。此二無二全體遍收越果分不可説
別可總依一心之法體耶 答。一義不
立也 難云。超越二分。別可所依一心
也。是以清涼大師釋云。普光明智超絶因果
通因果遙超二分義説。別可此界
也。今章釋云。依海印三昧。開因果二分。次
十地論文。釋二分義説了テ。釋此二無
二全體遍收其猶波水。豈非掌文理耶 
答。一義云。果分不可説者。卽是所依之一心
也。何超此一心。別可所依之一心耶。但
難者。學者異義也。且依一義
  五日
一。門外三車門外三車同所設之歟 答。
爾也 難云。二乘纔離分段之繋業
。菩薩永超二種生死。法旣 各別也。喩車豈
同處耶 答。妙經中但云門外三車
別處。丈六權智是牛車體之。解釋此意也。但
難者。始敎以三乘同見本。故約化身
牛車。化身斷惑證理二乘無異故置

一。誘引諸子小乘菩薩門外牛車攝之歟
 答。可攝也 難云。門外牛車在三身。共
以大乘佛果也。何以小乘菩薩牛車
耶。尤可羊鹿也 答。凡小乘菩薩有
人故。始敎化身一分感見。此我敎佛思。故
彼敎佛全牛車一分也。何不牛車哉。設
又雖實類。始敎三乘同見化身斷感證理
分濟。三祗百劫因行樹下成道義門敎門。説
相一向同。故牛車一分可之。何況無實
哉。但於難者。雖牛車。尤可大小
不同也。彼羊鹿雖愚法二乘。大小二乘
亂。例思之。又於一箇牛車。可始終頓
三類。准思
一。權實差別終頓二敎菩薩攝門外之三
歟 答。爾也 難云。清涼大師解釋中。終
敎已上是一乘也旣 是一乘也。尤可
白牛車也 答。一義云。宗家意當章探玄
記第一等。皆終頓二敎三乘敎故。攝門外三
但於難者。清涼心於法花以前實敎
會不會二義。若依實體。不皆屬法花
之釋者。可三車之義歟。又宗家心玄
記一處釋合終頓二敎。釋同敎一乘。爾者。
又以終頓二敎。可大白牛車之義歟。
宗家心對花嚴法花等純一乘。指餘敎
三乘。清涼依一性五性門始敎之三乘
終敎已上一乘。雖表裏
歟。但會解記師資相違云云
一。大白牛車宅内直可大白牛
歟 答。可有也 難云。見妙經文。於
界内三乘諸子。雖三車敎。未爲一乘
諸子。説大白牛車旨不見也。何可界内
直授義耶 答。於宅内一乘根機者。直
大白牛車也。但於難者。妙經之
大字説迴三入一之義。就義可界内直
授之義
  六日
一。復更索耶妙經何處説菩薩索車之
耶 答。以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之
一文。通爲依憑也 難云。有菩薩索車之
者。尤可領解受記。旣 無之。故知。無
菩薩索車之義答。當段下云。以此得知。
三車同索集成云。古有難云。若菩薩索菩
薩應領解。領解旣 無。故知。不索。文句答曰。
汝不聞。法説竟天龍四衆皆領解。其非
。謂是何耶但於難者
一。亦不可説界外索車但是二乘菩薩索
車者。局界外機歟 答。爾也 難云。旣 三
乘同索車。其三乘中菩薩定可地前。何
界内索車之義耶 答。當段云。指彼牛
只在門外乃至本所指車所住處而不
得故。復更索耶鈔釋同之。此等釋意局
界外索車但於難者。有二義中。且伴

  七日
一。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大白牛車
歟 答。爾也 難云。經旣 列三車了。願時
賜與何況當章下。以此得知。三車同索
豈非三車耶。云經文。云解釋。全所
大白牛也 答。方便品初略開權顯
實之時。彼三根之機共聽受之。其中身子卽
法説之佛惠。至譬喩品更請喩説之一
等。豈非一乘大白牛車耶。但於難者。
三果下劣之想。未一乘受決作
佛之義。直有一乘玄旨之。故無力重
三車。本意自索大白牛車爲言
一。此中三車約彼三乘等三車約所求之
歟 答。爾也 難云。三車旣 在門外。若
偏局所求果者。諸子自宅内何物
耶。若不敎理行之因乘。不
果。如何 答。當段云約所求果但於
者。乘通因果。三十七品斷見思惑。皆是因
乘。盡無生智皆名果乘。要因因乘惑盡。
方得果乘盡無生智。言車在門外
  尋云。所求果者。分果滿果中何耶 答。一
義云。以分滿兩果所求果也。一義
云。局分果。不滿果
一。以是元意所標趣故佛元意歟。約
機元意歟 答。一義云。機元意也 難云。義
苑云。以是元意所標趣者。如來標三乘。令
一實故也佛説三乘之本意。只是假
標擧。爲貪著深之衆生先知三界苦。速
出世不退益。終趣向一乘故也。如何 
答。折薪云。以是元意所標趣故者。初以
之得出。從昔已來標意。趣向自所求
。旣 不車。故求之也但於難者。集要
記云。易簡曰。彼三乘人元本標意趣向三乘
權果故。私議曰。諸記釋元意標趣皆同。唯
義苑異此。震旦先徳多約機元意也。
之可爲正歟。指事先徳釋佛元意也。但
標趣二字少異義苑也。而大意同也
  八日
一。二敎義差別敎義者。能詮之敎。所詮之
義歟 答。三乘敎義俱敎。一乘敎義俱義也
 難云。三乘有敎義。一乘有敎義。何三乘唯
敎。一乘唯義云耶 答。諸記異説也。且一義
云。凡三乘敎以方便虚説故。敎非實語。以
實語之所詮故。理行果亦非實義。故
知。能詮所詮敎理行果通爲敎。故法花論云。
經舍利弗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喩
言辭説諸法。如是等故。種種因緣者。所
謂三乘。彼三乘者。唯有名字章句言説。非
實義。以彼實義不可説但於難者。
手持一菓三菓子。唯有三言。無
言之所詮三菓。三乘亦爾。於一佛乘分別説
三。唯有三敎。無三敎之所詮三義。是故三
乘唯爲敎也。如開三菓方便。令一菓實
語實義。一乘亦爾。開三乘方便。詮示一乘
實敎義。是故一乘敎義望於三乘。唯爲
也。以敎義共爲三乘所詮故也
  尋云。以三乘敎。以一乘義者。卽
是同敎意也。何今別敎分相門中談此義
耶 答。折薪正答此問云。合則爲同。揀
則爲別。今以敎義揀。今非敎義爲
一。以佛敎門佛敎之言大乘歟 
答。爾也 難云。案妙經三因大意。唯可
小乘歟。方便品云。我始坐道場。三七日思
惟。小智樂少法。不自信作佛。思惟是事
已。卽趣波羅柰。爲五比丘是唯思
樂小乘之機。全不惟大乘機。此法説
之思惟也。又譬喩品云。復更思惟。唯有
。而復狹少。諸子幼稚未識○以
敎門三界苦卽此喩説之思惟。則局
小乘。不大乘。旣 兩品思惟唯局小乘。其
誘引所出之佛敎門。豈非但局二乘耶。況
上文云一門狹少。又云下劣小車。旣 局
。次下云以佛敎門。豈非上狹少之門
耶。准法譬二説之思惟。見文相連續之起
。無爭。以佛敎門之言但約二乘
答。引文不盡。妄致僞難。正見譬喩品
云。舍利弗若有衆生。内有智性。從佛世
。聞法信受○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如
彼諸子求羊車於火宅。若有衆生○皆
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旣 別擧三乘。各
從佛聞法出於火宅。卽下總結云以佛敎
。何以得知。以佛敎言但約二乘
。明知。總指三乘云事。但於兩品偏思
二乘小子等難者。凡妙經中。破權敎
二途。若約正歴事儀灰身滅智。沈小涅槃
大道。唯破二乘菩薩。莊嚴
論云。雖恒處地獄。不大菩提。若起自利
是大菩提障縱雖權大乘菩薩。亦深有
此信解。故望此大心意樂之時。非所嫌也。
但彼權乘菩薩。雖自分發心如此。而未
覺性遍滿之實理。故許實有入寂二乘。卽
此敎門權施不了。則可會之。此二途
中。妙經正明初義。故今章下文云法花
中正破小乘又云法花非小乘
兩品思惟專存此旨。小乘實滅旣 被破會。大
乘權敎隨亦被破。故探玄記云。深破二乘
卽是破三。是故破二破三。皆不相違
一。尋敎至義今至義者。指一乘歟 答。
爾也 難云。指事云。言尋敎至義者。界内
示敎得出爲此釋意。約三乘自宗。以
出世如何 答。折薪云。言尋敎至
義等者。尋牛車人之敎。至其本義。同
於二乘皆無得也次下引譬喩品云。舍
利弗若有衆生。内有智性。從佛世尊
信受。至于皆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文。卽爲
。更結釋云。此卽尋敎至義。同於二乘
大車此釋意。爲經文不簡之義
經現文。故云彼求牛人等也。所謂經文
正列三乘。各別令三車。同出門外之後。
長者更爲三人。平等賜一大車。次下云。以
佛敎門三界苦。如來爾時。令三乘人皆
如來滅度而滅度之云云是卽通指
同名佛敎門。指大白牛車如來滅度
旣 尋三車敎門之時。三人同求之。賜大車
實義之時。三人等得之。明知。彼求牛人尋
大乘敎門。更至一乘實義亦同二乘也。其
故者。以大乘極果無實體。全同二乘極果
實果故。云俱不得故也。爾者。以佛敎之
言豈但約二乘耶爲言但於指事釋者。違
總標之敎義言也。不依用
  九日
一。皆云非本所望非本所望之言但約
歟。通菩薩歟 答。可菩薩也 難
云。非本所望之言偏述身子等得作佛記。心
觀喜之旨。何可菩薩耶 答。當段下
云。亦不非本所望言但約二乘
釋分明也。但至三因聲聞領解之文者。實出
語領解之人雖是身子等。而其所領解
法理。卽是一因一果之妙義。故昔來別執
因三果權乘菩薩。於身子等受記之言下。共
始領解一因一果之成覺
一。聖言無失難破他之語歟 答。非
他之語。只成自義也 難云。一義云。是難
他之語也。謂若有人會云。縱雖經不
。非本所望之言爭通大乘耶。定知。唯是
二乘ナルベシト云者。何故經不簡哉。若無
由而不簡者。汝於聖言不盡理之失。若
言總意別者。正見經文。不總言三車願
。旣 云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三人別索。
是言別也。何云言總耶。故知。汝立義之者。
旁於聖言失也。如何 答。義苑云。聖
言無失者。因經不揀。通相論三。昔大爲權。
故無此釋。云非他之語。只
自義也。謂非本所望之言通相不
。亦通大乘者。聖敎通論三乘。故昔大亦
權。有何失耶。但於難者。伴一義
一。又云多諸○行眷屬也八部等異生衆
行眷屬歟 答。爾也 難云。凡天龍八部
之翼從不一乘不共之徳乃至小乘三
乘等中。亦可此義。今何爲一乘萬行不
共之翼從耶 答。探玄記第二卷説衆生世
間圓滿中云。異生衆中先辯金剛力士衆。以
佛近故先列也。表佛徳緣起不壞相故。
衆行所依如金剛際故。卽行眷屬。餘衆亦
然。由是故知無量天龍八部衆所翼從名
也。以一乘萬行之翼從故名行眷屬
指事中亦引彼釋而判。今章家意。當
乘基又釋也。但於難者。彼小乘等中雖
此義。而彼但以佛菩薩威神伏之。彼魔
外等悉令歸向。或又佛菩薩所化現之異生
衆也。全不一乘敎之法界家實徳所攝。謂
一乘開會大智現前。則魔外小乘所修之行
所求之果。悉成佛因佛行之眷屬
  十日
一。又彼三中牛車唯一等始敎大乘
歟。通終頓歟 答。可終頓也 難云。終
敎大乘者。説三大中。一心體上具備過恒
沙性功徳之相大。旣 具萬徳衆相。非一相方
便。總今云以彼宗明一相方便定知。不
終敎云事。如何 答。上云。此別敎一乘
別於彼三乘。旣 通中間三敎。今何局始敎
耶。定知。可終頓也。但於難者。終敎所説
三大者。只是事理無礙也。然今約事事無礙
以明主伴具足攝徳無盡。故彼相大等尚屬
一相方便
一。是故經云我有如是七寶大車等
義之證耶 答。證一乘無盡之敎義也 難
云。探玄記云。同敎一乘如法花鈔四
下云。以事理無礙宗内該法花・維摩經等
處處解釋悉明此旨。全不法花明
別敎一乘事事無礙法界之義今何引此一
。忽作誇節之釋耶 答。當段云此顯一
乘無盡敎義等意云。一卽一切。一切卽
一。事事圓融故云其數無量爲言但於難者。
引探玄記鈔釋約多分此釋也
一。以初二三地等爾者所寄之諸乘法外。
別有所顯之地體歟。所寄之諸乘卽是所顯
之地體歟 答。直取諸乘之法。卽爲地法之
歟 難云。諸乘是所寄能顯之法。卽五乘
人法不同也。十地是能寄所顯之法。唯菩薩
所證也。何直取彼諸乘。卽爲此十地法體
耶 答。探玄大疏共釋顯諸乘之義竟。
總結云。故以諸乘此地法明知。直取
所寄之諸乘。卽爲所顯之十地法云事。但於
難者。依圓經意二義。若約詮旨。則
能所旣 不同也。何取能顯之諸乘。直爲
顯之地法耶。又諸乘是所化之衆主。亦是能
入之機。十地是能化之菩薩。亦是所入之法
也。不混亂。但今別敎一乘意。能顯之外
更無所顯之法。故十玄義釋詫事門云。今
此一乘所詫之事相。彼所顯之道理更無
  十一日
一。八地以上寄一乘法八地以上卽是一
乘法門歟。寄彼八地等此一乘義歟 
答。寄八地等此一乘義也 難云。探玄
大疏共釋十地寄諸乘之義。云初二三地
世間人天乘。四五六地寄出世三乘。八地
已上出出世間是一乘法。鈔釋大疏文云。八
地已上旣 是一乘故不解釋者。
八地已上卽是一乘法體也。如何 答。凡寄
位門意。寄地位淺深諸乘不同之時。寄
八地已上任運無功用。顯一佛乘圓融自在
之許也。何云八地已上卽一乘法門耶。是以
當段云八地以上寄一乘法。不卽是一
也。但於鈔釋者。十地位相甚深甚深位
相難説。是故以能寄世出世間小乘三乘等
之差別。顯所寄一乘甚深甚深位相也。然八
地已上是所寄法門一乘甚深甚深。十地能
寄法體是一乘無礙敎法。故以一乘
之義。寄相自亡。是故於八地已上。更不
寄也。則約十地論之時。八地已上能
寄所寄共是一乘ナルカ故不寄也。今
章主意依梁攝論莊嚴等論之故。於所寄十
必非一乘法。只以自在無功用第八地
所寄。以一乘道能寄之故。寄乘義易
成。依此義今章云寄。清涼依十地論
寄也
一。梁攝論云二乘善名出世二乘者。大小
二乘歟 答。爾也 難云。檢彼論始末。雖
聲聞緣覺名二乘之文是多。未大小二
乘名二乘之文。是以彼論第十五明十義意
趣一乘中。本論云。聲聞緣覺俱趣一乘。釋
論解此文。云説二乘人同趣一乘此等並
是聲聞緣覺名二乘也。如何 答。當段云
彼云二乘名出世者。卽大小二乘也等
但於難者。二乘名廣故。聲聞緣覺名
之義。非之。諸經論所説梁攝論
始末。全如來難。但今章主所引論文。正就
寄顯門。以諸乘差別地位淺深之文也
  春季談義者。當年從五月八日。依維摩
執行竪者遂之間令延引畢。八月
沙汰之處。此一兩年以前法輪院
圓乘房得業。被一生不免之罪科之處
人駿府下向。以有緣于上
。可寺住之旨令訴訟。則深井坊澄
延得業・金藏院祐藝得業・福藏院頼賢。此
兩三人爲罪科之張本人間。令對決
本意旨。以伊豆般若院御前申調。從
大久保石見守兩三人之召文來畢。依
兩三人從六月下旬之末下向畢。然
七月二十一日石州無量壽陀訓秀得
兩人就法輪院罪科之儀。從上意
御尋子細在之間。急可下向
旨。折紙到來訖。依之自七月二十九日
出南都。則八月十二日駿府御城御
罷出。先御禮申處俱舍論大綱日月
行度之沙汰大乘法門八識九識之義。令
問給畢。其後無量壽院師公御前立廣
櫞迄出處寺社奉行南禪寺之傳。長老法
輪院之儀。可御尋一人可罷出
之由。被申畢。依之立還處直近所
召間。則法輪院者。一生不免之間。不
免除儀之間。寺法相立候樣之趣申上處
大御所曰。彼人者致於學問。剩彼僧寺
住無之者。三論之法門令斷絶之由申
間。免除可然之由被仰畢。重而予申云。三
論之法門者。無量壽院寺役被勤之間不
斷絶候。若法輪院於還住者。一生不免
之法度。此度相破之趣申上處然者
致旨被仰出畢。遂滿寺之本意
訖。則十月自二十日春季談義致沙汰
者也
  慶長十七年壬子十月晦日
  大法師實英六十


五敎章上卷不審二

  二日
一。信如來智慧者今此妙經文在纒本具
之果智歟。修習證得之義歟 答。修習證得
義也 難云。今所引文正明善男子等可信
自心本具如來智慧豈非果性
答。在纒之因具出纒之果智者。正是事事無
礙之義。故偏局圓經。不餘經之旨。可
兩祖解釋。探玄記十六云。謂佛果智與
衆生中因性本覺差別故。是故卽在纒之
因具出纒果法。以圓敎中因果無二。餘聖
敎中未斯義大疏九上云。非花嚴宗
斯理但信如來智慧者。是信當來
得也。妙經上文云修習是難得。故偏約
始覺修生也。如來智慧者。是無爲無漏。不
餘權大乘説有爲無漏也。委細可

一。示敎利喜示敎利喜四字者。通能化所
歟 答。爾也 難云。智論六十九説約
説之人如何 答。今文意。或四字共約
説之人意樂。或四字共約所被之機。又示敎
能説之人。利喜約所被之機。文相顯著
也。仍和漢釋家多存此義歟。但於難者。伴
一義
一。以法花中正破小乘破小乘歟 答。
爾也 難云。妙經大意雙會三乘入一乘
故當段上文云。是故大乘亦説迴也今何
正破小乘耶 答。當段但於難者。約
二乘。約敎亦會權敎大乘。故非相違

  三日
一。猶爲假名菩薩三乘敎菩薩望一乘法
假名歟 答。爾也 難云。此文意地前地
上相對校量。全非三一對論也。依之得一中
邊義鏡殘第五牒今章文。卽破云。不
。謬分權實。故先示正義。後庠邪宗。示
者。汝所引文是地前三賢菩薩非地上菩
。謂地前凡夫菩薩無量億那由他劫。雖
聞受持花嚴。而猶爲假名菩薩。不眞實菩
今此難破似其理。如何 答。當
段云。解云。此明三乘菩薩根未熟等
段之文相三乘菩薩爲假名。一乘菩薩爲
云事分明也。但於義鏡之難破者。不
言之事歟。凡當敎菩薩共受一敎。故縱雖
五位相望行證有淺深。而同信一道。同期
一果。故地前三賢菩薩亦應花嚴
也。何況法界品五十五云。彌勒告善財云。
無量菩薩於無數劫菩薩行。汝今一生皆
悉具得等若如彼難破者。應地前菩
薩無數劫修行地上菩薩一生皆得
一。當知是前法花經内餘深法中示敎利喜
者是也示敎利喜菩薩指同假名菩薩
歟 答。爾也 難云。當章上來所引譬喩品
門外牛車。是法花爾前菩薩也。囑累品餘深
法示敎利喜者。是佛滅後初心菩薩也。今性
起品無量億那由他劫菩薩者。卽久遠熏
行布敎之人也。三類大異也。何指同之耶 
答。當段但於難者。雖三類異。而同是三中
大乘故指令例知
一。此文意明花嚴是別敎一乘故不同彼也
 指何法不同彼耶 答。不彼瓔珞
經等所説之三乘權敎也 難云。一義云。簡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