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唯識論同學鈔 (No. 2263_ 良算抄 ) in Vol. 66

[First] [Prev+100] [Prev]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論第一卷同學鈔第六目次

  歸
今論歸敬限身業歟
由語離過
然是虛妄
雖總言
本釋二師證文
此論所依
世親雖是
佛聖弟
雖報恩經
僧法佛次第
善逝善說妙三身
稽首無上良福田
變化唯是
無等妙法眞聖衆
諸會眞淨究竟理
亦僧寶攝
無唯敬法
法門句義及次第
般若燈論歸敬頌
歸命大智海
敬禮無邊際二方
無唯敬別
唯語業禮
諸論不說
若直所慚
若無漏者正智所
名等詮所轉
多緣諦理
語業界地
上地不造
是佛菩薩之所化作
中陰經大小問題
我卽安慧
世他*世爲利益菩薩可有
初果雖除常我二倒二方
諸法從緣生
皆獨覺

論第一卷同學鈔第六

  歸敬
今論歸敬*限身業歟
問。今論歸敬頌。唯爲身業。爲當如何
兩方
私云。稽首言ニハ所示者。身業禮也。以
地。名稽首故。若依理釋之者。可
也。起慇淨心殊勝業。申誠歸仰敬
之異名也。故顯ニハ身業。意顯三業也。
疏二釋此意也。更非相違處處可
  由語離過
問。本疏中。以三業禮。爲三輪因云云爾者何
釋之耶 答。撲揚大師。釋此事身語
三業。如次神變記心敎誡輪之因也
 付之以身業禮。爲神變輪因。其理可
爾。餘二因果。似符順。以他人心。名
記心輪。可意業其因。以誡有情
敎誡輪。尤可語業*之果耶。是以起
之時。他心通意業化。敎誡輪語業
云云其因果何非此耶
答。疑難之趣。卽撲揚問難也。正答&MT06279;之。由
語離過。發スルニ言誠諦ナリ。令他於自信。識
故得通果。善悟他心。意業澄淸息
善。故所招果。得漏盡通。由斯發語。敎
誡有情。斷惡生善。因果相。故無失。
又知他心。不於語。敎ニハ於物
故三輪化三業如次。非語業因卽語爲
果。意業亦然云云 歸敬章幷三輪章。明述
。大師釋。亦源依十地論說。仍無失歟
私云。又知他心已下。遮化用難也。起化用
之時。神變。敎誡。記心。如次可三業。於
因果者。依義相順爲言
演祕問。三輪如次神境他心漏盡トノ
次樂トノ。語意二業因何不
  然是虛妄
問。以遍計所執。可唯識性耶 答。爾也
之遍計所執。體性都無之法。何云
耶。況唯者。簡持義。簡去遍計所執。持
依圓也。若以遍計所執。名唯識者。簡





何物。持取何法耶。況五重觀門之時。初
虛存實觀中。以遍計所執。遣都無體用畢。
若名唯識者。五重中。何攝之耶
答。遍計所執。虛妄識所執也。故名唯識。依
之撲揚大師。遍計所執。體性雖無。然是虛
妄識之所執。亦名唯識云云情有理無
。不虛妄識。故名唯識也。但至ト云
之難者。於遍計所執。遣心外ルヲ。内心
離持取スル也。五重唯識中。遣虛存實唯識
攝也。遣心外所執。存内心之物
也。故遍計所執。亦初重唯識也
  雖總言斷
問。本疏中。釋本頌唯識性言。二者勝義卽圓
成實云云 爾者今此圓成者。爲常無常門圓
將如何 答。祕中有二釋。一云常無常
門圓成。二云漏無漏門圓成云云之二釋
俱不明。先付初釋。披本疏前後。思依圓
廢立。依他唯識者。所斷淸淨云云 旣云一者
世俗卽依他起。限染分依他。述二者勝義
卽圓成實。定可淨分依他。若不爾者。何初
世俗所斷淸淨耶。付次釋。今唯識性
&T069222;二相對。任第九卷文。而下論文。皆於
無常門之。知。今所明亦是非漏無漏門
云事。依之下卷樞要中。此中實性。唯取
。但有常無常門。不漏無漏門者。無
漏有爲。非實性云云 爾者二釋共有疑如

答。初釋意云。圓成實者。常無常門圓成也。所
以上世俗者。含染淨依他也。但指彼所
斷淸淨者。且顯染分之邊也。非
也。雖總言斷。意斷染者者。此意也。次釋
意云。今本疏中指依他所斷淸淨。故知。
不可斷淨分依他。名圓成云事。但疏云
釋准下第九卷初唯識性解者。於唯識性
二種廢立。准下第九卷爲言 非全同
凡今本頌ニハ但云唯識性。未實性。故亦漏
無漏門也。下云實性。故限常無常門圓成
也。或無漏法皆名圓成其斷於前亦無
失矣者。此意也
  本釋二師證文
問。本疏中。引中邊論云。稽首造此論善逝
體所生。及敎我等云云 爾者爲
。引此文耶 進云。准現文。敬本釋二
之證也 付之論本師是佛也。以
釋論師。而中邊論善逝體所生者。慈
氏。及敎我等師者。無著也。俱是釋論師也。何
證耶
答。引此文者。爲唯敬人非法之義也。
中邊論旣既唯敬慈氏無著。准之今論敬本釋
二師爲言彼論歸敬頌敬如來也。

  此論所依
問。疏引雜集論云。此論所依及能起故云云
爾者爲本釋二師之證文將如何 兩
方。若言本釋二師證文者。論所依。謂卽
三寶。能起者。無著。覺師子等也。論文旣
三寶。何爲唯人非法證文云云
彼論次上文。擧三寶再造論之人。下云
此論所依及能起故者。卽上三寶及造
二師也。是以撲揚大師。論所依者。謂卽三
寶。無著。覺師子。名能起者。如次造彼對法
本釋云云之要中以對法論三寶
之文耶。對法抄第一所依者三寶云云
撲揚釋也。若依之如此者。疏中證本釋二
之中引此文。知。其證文也
答。引雜集論。敬本釋二師之所以也。是以
中邊論。證二師之義畢。問何故但
敬本釋二師。答如來是作者。論所依故。弟
子是述者。起此論故。成ントシテ此義。引瑜伽雜
二文。其中雜集雖是兼法寶之文。有
本釋二師之所故。引此文也。是以見
全文*云。此論所依及能起故。佛薄伽梵。
諸法所依。一切敎起。所依處故。佛聖弟子。
法隨學。無倒依止。而造論故云云
法寶之邊違文。敬佛敬僧之所以。成レリ此義

  世親雖是
問。以世親菩薩。可分淸淨耶 答。攝也
之夫尋世親菩薩者。位居四善根。未
聖性離生。行積一僧祇無漏眞
。何名分淨者
答。世親菩薩。位居明得。道隣極喜。亦
於三乘。乃遍遊於諸。伏除能取所取
*之倒執。作尋思。如實觀門。信解唯識唯心
之道理。知依他圓成*之自相。分有所得。何
分淨者耶。是以本疏中。世親雖是地前
菩薩。於唯識性。決定信解。雖眞。亦隨
修學。分有所得。名分淨者云云
  佛聖弟子
問。本疏中。引對法論云。佛聖弟子。依法隨
云云 爾者可凡聖耶 答。祕云。聖之
弟子。名聖弟子云云旣云佛聖弟
。何通凡聖耶。依大師餘處。此讃
凡。前言聖故云云 如何
答。本疏中。引佛聖弟子。依法隨學。無倒依
止。而造論故之對法說畢。世親雖是地前菩
薩於唯識性。決定信解。雖眞。亦隨
修學。分有所得。名分淨者云云 意云。佛聖
弟子等文。攝前凡夫見タリ 雖眞。
聖弟子修學。何聖之弟子之故。不ラム
弟子。故撲揚大師釋。得彼論意也。但於
法抄者。釋敬禮如是等一頌。彼抄有二釋
一云一乘三寶勝非劣。二云三乘
亦有力皆敬故也。此中此讃非凡之釋
一乘三寶釋内。故知。三乘三寶力皆
スト之釋。亦許敬聖弟子之凡僧也。故今疏
幷演祕意。付三乘三寶之釋。作此釋
  雖報恩經
問。報恩經心付三寶。且可法佛僧次
耶 進云。疏*云。不許法在佛前所說云云
之披經現文。以法爲佛師ケリ。旣存
師資義。豈非法佛僧次第哉。依之大
餘處中。報恩經中亦說法前。佛寶次說。
後說僧寶
答。正見彼經文。法是佛師。而法レハ
ロマラ。所謂道人弘マル。是故以佛在
云云師資義門。遂不此次第。故疏
經所成取之義。云不許法在佛前所說
遂不許。顯師資次第故。云亦說法前
佛寶次說也。各有所存。互不相違
疏云。何故論初三寶不次。答。師資相因ヲ以
ナリ。顯相因ヲ以ハナリ。故與
常說三寶次第。義各不同。所望異故。雖
恩經不法在佛先說。今以師資之義
亦無過失云云
  報恩經第六優婆□品第八云。佛以法爲師。從
來法是佛母。故依法住*問曰。佛若以法爲師者。
三寶中。何不如法爲初。答。法雖是佛師。而法
佛不弘。所謂道由人弘。是故以佛在初等云云
 已上裏書
  僧法佛次第
問。有人意。依修行次第。列僧法佛。爾者撲
揚大師。可之耶 答。不之也 付
三寶次第。隨ヘシ義門宜。而依修行次第者。何
僧法佛前後耶。彼身子至馬勝之處
三諦偈。後來詣佛前是豈非僧法佛次
耶。依之大師餘處。列僧法佛次第如何」
答。凡破他師。非一准也。或雖道理。破
敎文。或雖敎文。難道理。而有人
此義。雖其理。更無敎文。凡三寶次
第。尤可敎文也。雖敎文。由道理
其義。雖宗家常習。其別事也。三寶次第
尤可
  善逝善說妙三身
問。顯揚論中。善逝善說妙三身。無畏無流
證敎法云云 爾者今此歸敬頌。爲三乘三
。將如何 進云。疏中一乘三寶
之三身中化身。唯二乘佛寶也。旣佛
セリ三身。何限一乘佛寶耶。依之大師
餘處變化唯是二乘佛如何
答。旣說&MT06279;僧寶上乘眞實牟尼子云云僧寶旣
一乘。此之所見佛寶。定可一乘。但
變化身者。變化唯是二乘佛寶者。付
乘同見身之。四善根能化是大乘佛寶也。
顯揚指之云妙三身。故限一乘佛寶也。或
  餘本云 至變化身者。是言總別也。意可其中大
乘佛寶也。若爾者今旣不變化身。故變化唯是二
乘佛寶餘處解釋不相違
  稽首無上良福田
問。佛地論云。稽首無上良福田。三身二諦一
乘衆云云 爾者可敬三乘三寶
  問答如上。此僧寶
  變化唯是
問。付三寶配立。且爲加行位菩薩現變
化身。爲大乘佛寶。將如何 答 兩方。
若不大乘佛寶者。旣爲菩薩現*之身
也。何非大乘佛寶耶。依之顯揚論中。明
乘三寶。廣以三身。共爲大乘佛寶。佛地論ニハ
大乘佛寶。兼變化身。以爲其體爰知。以
四善根位菩薩所見佛見。爲大乘佛寶也。
若依之如スト此者。大師餘處變化唯是二乘
佛寶云云如何
有云。四善根能化ヲハ二乘佛寶也。地前菩
薩。非大乘僧寶。能化何攝彼佛寶耶。爲&MT06279;
大乘僧現之佛。攝大乘佛寶故。故章
云。爲彼僧現是彼佛故云云 然四善根菩
薩中。有聖果迴心*之類。彼類未大乘見
故。雖大乘僧寶。旣證二乘聖果故。二
乘理和具也。所化中旣有二乘僧寶故。
能化二乘佛寶也。故變化身。設三乘同
見佛ニマレ。設四善根能化ニマレ。皆是二乘佛寶也。
三乘同見佛。取之無
問。直往人此佛。何偏寄迂迴邊之耶
答。直往人三乘僧寶。迂迴類二乘僧寶
也。故從此僧寶。云二乘佛寶也。若如此難
者。三乘同見佛。大乘之。何偏寄二乘
耶。善逝善說妙三身者。言總意別也
答。葉上佛非三乘同見身。唯四善根菩薩
知見也攝大乘佛寶不二乘佛寶
之身量廣大。其土純淨處也。旣非一大千
界化身。何二乘佛寶耶。雖變化
。變&T069222;淨土地上菩薩也。如然由
十地菩薩淨土。論說化土。有其淨
也。淄洲大師解釋中。以四善根能化。屬
他受用身。則異葉中化佛故也。故隨十地
報佛土。攝大乘佛寶之時。變化唯是二
乘佛寶釋。全非相違。不十地能化之小
化身等談也
  無等妙法眞聖衆
問。攝大乘論中。稽首大覺諸如來。無等妙
法眞聖衆云云 爾者爲三乘三寶爲當
如何 進云。本疏中スト一乘三寶 付
之旣云諸如來。廣亙三身佛。亦述眞聖衆
更無簡別言。定知。通三乘三寶云事。依
大師餘處別簡別故通三乘
答。釋攝大乘論歸敬頌。總有二意。今本疏ニハ
一乘三寶。義林章ニハ三乘三寶。各
其意者。疏意云。旣云無等妙法。云
聖衆。可一乘三寶。諸難。三世受用十
方報身。俱爲ヲ以一乘佛寶也。凡攝大乘論。釋
阿毘達磨一品。尤可一乘三寶也。章意
云。旣云意包二乘佛寶。眞聖衆言。何
聖果之二乘耶。例セハ對法論敬禮如
是大覺尊。無等妙法眞聖衆之文&MT06279;

  問。攝大乘論歸敬頌云。稽首大覺諸如來。
無等妙法眞聖衆云云 通敬三乘三寶歟。
將敬一乘三寶歟 兩方。若三乘三寶者。
今論是阿毘達磨攝大乘經中攝大乘品力
請加可一乘三寶。況見頌文。不
乘三寶。大覺如來者。可大乘經論敎。至
無等妙法。亦是偏大乘敎法也。述眞聖衆
此豈非大乘菩薩僧乎。大乘敎中指三乘
三寶。如是禮讃乎。依之疏中。引歸一乘
三寶顯揚佛地等文畢。攝大乘等處處皆
云云 若依之如此者。況云諸如來其言
廣可三乘三寶中依之三寶章中。攝
論亦言首大覺諸如來。無等妙法眞聖
。無簡別故。故通三乘云云
  諸會眞淨究竟理
問。付三寶之義。且引何文。敬三乘三
耶 答。疏引對法論云。諸會眞淨究竟
乃至 敬禮如是大覺尊。無等妙法眞聖衆
云云之此文明カニスト一乘三寶 例
攝大乘論如何
答。於對法頌。可二釋。依之對法抄上
下。俱作二釋今准彼案スルニ。疏ニモ又有二釋
歟。攝大乘等字。等取對法。是對法抄
釋也。依此釋意。諸會諸字。不下敬禮
歟。後釋意。對法文三乘三寶*之證
諸會諸字。貫通下敬禮也。諸三寶トモルヲハ
皆敬禮之。故引具初句諸會也。攝大乘
論。亦有二意。如上抄之。世親攝論ニハ旣通
三乘之。知。於テモ無性世親
釋可有歟
  亦僧寶攝
問。大乘意。以喩獨覺。三寶中。何レニ
耶 答。僧寶攝也 付之以三人以上和
。名僧寶。而尋角獨覺者。作世無二
佛之思。多類無竝。旣闕和合之義。何攝
耶。依之天親論主。以麟角法寶云云
如何
答。正見ルニ本疏文。麟角善根。僧種類ナルカ故。許
彼種類多獨覺。同時故。故麟角者
亦僧寶攝云云意麟角多類竝出之義
部行*之種類ナルカ故。名僧寶也。況麟角獨覺。
無漏正見。約理無乖諍。雖事和。旣
理和。豈非僧寶耶。天親釋者。若是倶舍
論說歟。旣付大乘尋。出彼備難勢
之條。頗似決擇之
三寶章云
  無唯敬法
問。付歸敬三寶。有諸經論異說。且唯
法。非*之敎可有耶 答。樞要云。
無唯敬法云云之旣有唯敬佛。偏敬
之文。何無唯敬法之說耶。依之有師引
界無差別論ルヲ首菩提心。能爲勝方
便。得生老死病苦依過失。證セリ唯敬
之義如何
答。先歸敬者。憑佛等加護。爲就其事
也。何不人。唯敬法*耶。但至法界無差
別論者。竝敬法佛也。後二句佛也。
中彼論提雲般若譯也。旣大師已後人也。
大師所覽。何爲難耶大師永淳二年十一月
十三日入滅。法界無差
別論天授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之。時代相隔數十餘年也
難云於今論歸敬頌。有唯法非人釋言 
者今論卽證據也如何 答其釋非正義也。
何唯見本疏邪正。加此難
  法門句義及次第
問。付諸論歸敬頌。且唯敬。不
文如何 進云。金剛般若論云。法門句
義及次第トヲハ世間不解離明惠。大智通達敎
我等。歸命無量功德身云云之旣云
大智通達。述無量功德身。何非佛寶耶。
餘師敬禮三云云
答。法門句義及次第等者。佛所說般若文義
等。則讃法寶也。大智通達敎我等者。慈氏廣
智慧。通達般若文義。敎世親等也。
僧寶也。是以無著言。智者所說敎及
義。聞已轉爲我等云云 慈氏旣具諸功
。何不爾耶。或歸命無量功德身者。人
法合&MT06279;身。功德積集セルヲ身故也。上擧
畢。終句ニハ&MT06279;之耳
  義賓常騰敎我等者。無著者恐由緖
天親般若論釋慈氏頌故也
  般若燈論歸敬頌
問。付諸經論中說歸敬。且唯敬自性身。非
餘二身者。引何論文耶。要云。般若燈論初
歸敬頌*云云之見般若燈論文。本釋二
論中。俱有歸敬頌。然淸辨釋論歸敬頌
初。龍樹歸敬頌是後也。旣云初歸敬頌
淸辨歸敬頌ナル。若爾見彼頌文云巧說眞
實法。於言語境界。善安立文字。是故稽首
禮*云云 巧說眞實法*之言。明應化二身
善安立文字*之說。更非自性身。何以此文
唯法身之證文
答。應化說法。非眞說法。以法身說。名眞說
。卽般若論應化非眞佛亦非說法者者。
此意也。般若燈論巧說眞實法。定可
身說。推ルニ應化名句文說法。何不安立
名句文耶。深得此意。爲法身*之文

  私云。彼論第一卷二歸敬文。初云。普
斷諸分別。滅一切戲論。能除有情。巧
說眞實法。於言語境界。善安立文字。破
惡惠妄心。是故稽首禮者。釋論主淸辨
薩敬禮龍樹也。依之釋云。我師
聖者。如自所證乃至 爲諸惡邪惠網
云云 次指如偈言。不滅亦不起。不斷亦
不常。非一非種種。不來亦不去。緣起戲
恩。說者善滅故。禮彼婆伽婆。諸說中
最上云云 此本論主龍樹敬佛也。則
八不法身也。經云法身體遍諸衆
。萬德凝然性常住。不生不滅無去來。不
一不異非斷常云云 龍樹頌尤此意也。依
之義賓。常騰。皆引此文。知。指龍樹歸敬
。云般若燈論初歸敬頌也。但初
此文。故云爾也。若不爾者。引歸命
大智海*之文。楞伽初云云 豈楞伽經
二類頌耶。就中淸辨頌。歸敬本論主
佛也。何爲法身證*耶此義可
存*也
  歸命大智海
問。楞伽經中。歸命大智海毘盧舍那佛云云
爾者三身中。敬何身耶 答。樞要中。唯敬
法身云云之旣云大智海。可受用
。況楚ニハ毘盧舍那。此光明遍照。智
法界。身應大機故。得此名也。依之見
餘經說。或云毘盧舍那大智海面門劔光無
不見。或毘盧舍那具嚴好坐蓮花藏師子
。准此等文。可ナル報身佛如何
答。佛土義林中。引瓔珞經說。配スト&MT06279;三身
梵漢毘盧舍那佛是法身。盧舍那佛是受
用身。釋迦牟尼佛是化云云今此釋
旣云毘盧舍那定可法身。但至疑難者。
撲揚釋。梵ニハ盧舍。此翻光明遍照
云云 顯幽抄一本同之。此釋順瓔珞經。尤
指南也。凡於光明二釋。智光明
光明也。法身ニハ此二種也。故知。於
自受用。二光明俱具。於他受用。唯具身光
ノミヲ。二身&MT06279;光明遍照也。若爾者法
藏釋。不依信者歟。次於花嚴說。翻譯三
藏。不法報差異。謬置其詞也。但云
智海者。法身智之性也。何不
。是以智度論ニハ智及智處俱名般若。瑜
伽論タリ菩提菩提斷。俱名爲菩提。准
知。或大智之詞。雖智品。指&MT06279;其所證
海也。大智之海大智海
  敬禮無邊際二方
問。發菩提心論中。敬禮無邊際。去來現在
云云 爾者三身中。敬何身耶 答。樞要
中。唯敬受用身云云之披彼論文
去來現在佛。定可ナル三世唱覺化身
タル救世大悲尊。唯可ナル對機說法*之身
況地持論敬禮過去未來世。現在一切佛世
尊*之文ヲハスト報化云云此可爾耶
答以歸敬頌。相配三身。依義門宜。任文相
。今文ニハ等空不動智。讃如來大智。演
救世大悲尊。敬世尊大悲。尤當自受
唯敬佛之實智悲故之釋。存此意也。雖
受用佛。十方諸佛三世覺。何不去來
現在佛。又救世根本也。何不救世耶。爰
知。擧用顯體也。法花經我常在此娑婆
世界。說法敎化。是自受用也。例ルニ爾。次
地持論。不實智悲。異菩提心論說。亦
一切三世佛故。通報化二身也。菩
提心論限擧實智悲故。爲唯敬報身*之

要云。有唯敬受用餘二發菩提心論是
唯敬佛之實智悲故○有報佛法身
古地持云。敬禮過去未來世。現在一切佛世
云云
上文云。發菩提心論云。敬禮無邊際。去來現
在佛。等空不動智。救世大悲尊云云
問。古地持論中。敬禮過去未來世。現在一切
佛世尊云云爾者三身中。敬何身耶 答。准 
上問答。可沙汰*也
  無唯敬別體
問。唯敬別體三寶。非同體*之敎文可有耶
答。要云。無唯敬別體同體及唯敬
住持三寶ノミ云云之旣出唯敬同體
三寶之文。何無唯敬別體三寶之文耶。是
以佛地論ニハ稽首無上良福田。三身二諦一
乘衆。四分戒本ニハ稽首禮諸佛及法比丘
。此等文豈非唯敬別體三寶*之文耶。
之漢土人師。引此二文。爲セリ唯敬別體三
之文。加之本疏中。釋今論歸敬頌。此中
但敬體三寶云云
答。本疏中。釋今論歸敬頌。初釋但敬スト
別體三寶。後釋兼敬スト同體三寶。其中後
涅槃經等說。盡理釋之。又樞要中。無
唯敬別體之文云云 爰知。疏二釋。疎相。盡
二釋也。仍可第二釋意也。凡敬
別體三寶之時必兼同體三寶也。必攝
法性眞如故。疏云。論文雖滿分二淨。意
所證。同體三寶皆常住ナルカ云云 所以佛
地論等必兼同體也。但四分律是小乘律
也。故彼唯限別體三寶也。樞要大乘
之。仍彼律文相違
  唯語業禮
問。了義燈中。付三業歸依不同。且唯語
&MT06279;身意二業之義ヲハ何文之耶
燈云。無垢稱頌中說。是偏取語業云云
 付之以一頌*之所明。思三業*之歸依
我稽首大沙門云云 旣云稽首。豈非
耶。今論云稽首。倶舍述稽首。皆身業禮
也。無垢稱文。何非此耶
答。燈有。顯揚據此。偏是語業*云云
一本。捨此本耶。但依進之本。正
ルニ彼經文。寶性長者。先禮如來。却坐
。以語業讃云。久積無邊淸淨業。獲得廣
大勝名聞。故*我稽首大沙門。開道希夷寂
云云 旣以語業佛。燈文何有疑殆
是以見義林章文。初雖身禮。後但以言。故
語敬。非身意攝云云 稽首之言。雖是身
。以身業之相。由語業讃故。爲語業
*之文
  歸敬章擧三業俱禮之文。出顯揚我今至
誠先讃禮*之文此或本云。顯揚據
者。非正本歟。就中燈釋歸敬義林

  諸論不說
問。付諸敎三業歸依。且可唯說
顯相歸依之文耶 燈云。諸論不說*云云
之意業殊勝。何無ラムヤ
安養是佛者唯不顯相之歸依耶
況有唯說身業偏說語業*之文。此何不
爾耶。依之法花經ニハ。以深心念佛須菩
空觀スト云云
答。雖三業中意業殊勝。他人不其事業
故。無唯說意業歸依之文也。是以燈云
不顯相。唯取意業。内發慇誠。雖是極
。他人不了。諸論不說。ニハ唯意
ニシテ身語。但標他知必形色聲
但歸伽陀之中無此文也。非經論
中。無意業敬禮之文。法花等說。何成相違
*失
  若直取慚
問。要集意以慚心所。爲歸依體云云 淄洲
大師。何破之耶 燈云。若直取ラハ慚。慚
ナリ。豈五相應。亦是歸敬ナラン云云之設
慚心所。廣通&MT01302;六識。五識相應慚不
&T069222;三寶。偏以第六相應慚。可歸依體。彼
心所。雖六識。不五識相應思數ヲハ
彼相例スルニ其義可サル
答。要集意。慚心所重賢善故。爲歸依
。若如ナラハ此義。五識相應慚。亦崇重賢
歸依體。但至思心所例難。以三業
歸依體故。不五識相應思ヲハ也。道證
崇重行相。以慚爲歸依體故。五識
其行相何不其體耶。若云不取行相
何別之能破。此意也。燈云○若直取慚。慚
五識俱。豈五相應スル亦是歸敬ナランヤ。說ニハ慚行相
スル賢善。五識別緣三寶。若云
取。行相何別。故正三業歸依。不
思雖五識。業非ニハ何妨カアラン。慚
トモ唯在ト云フヲハ意。何者。論スルニハ業體。自簡
擇訖。無ヲ以&MT06279;歸敬慚爲體者云云
  尋云。論辨業體自簡擇訖者。何論文耶」
答。今論出律儀不律儀三業。唯云
意識相應思。瑜伽論スルニ意識十五種
共業。出セリ發業體。不五識相應思
事。瑜伽唯識說分明也。故正義意。慚是歸
因也。非直爲體。婆沙論慚爲
者。談因之邊
  若無漏者正智所攝
問。無漏身語二業相名等五法中ニハソヤ
答。燈中正智所攝*云云之夫法門相攝。
義道順。於實業體。可正智所攝。於
假身語。尤可相也。若攝正智。假實遙
異。緣慮質礙相替レル。何論ンヤ相攝。是以見
論文。相通漏無漏云云 旣通無漏。何不
於身語業
答。本論瑜伽中。說五法二所文異。今燈
文。依七十七卷說也。彼卷ニハ唯有漏&MT06279;
色心云云 故無漏身語。不假實。倶
正智所攝也。如佛色心等道諦攝故也。
之下論中。無漏心等離戲論故但總名正
智不說能所詮云云今燈依此等說。若無漏ナラ
者。正智爲體。若色若心。俱名智故云云
七十二卷中。相種。一唯有漏。二唯
無漏*云云此意者。假身語業ヲハ相攝

  名等詮所轉
問。大乘意。以名等。可假語業耶 答。
名也 付之長等依色。旣名假身
。名等聲。蓋名假語業耶。若夫長等
内心故。名ト云身業者。見燈上文。由名句
等表詮内心云云彼可語業耶。況
撲揚大師。有處化人離質語。名語業
 准此可爾耶
答。疑難卽義燈問難也。出其答文。遮相例
。長等表於心。故得身業。名等詮所
轉。不語業云云 長短屈申&MT06279;
心善惡。故名身業。名等所詮義所。直無
心善惡之義故。不語業也。是則名
屈曲之故。望聲頗疎。詮所
轉者卽此意也。故不聲而爲語業。不
長等也。但由名句等表詮内心者。攝ヘテ
實。且云爾也。非直表心善惡也。次化
人語。尙是聲ナルカ故。何非語業。名等
故。彼此不等無
有云。名等詮所轉者。聲。且依
此土所餘佛土等ニハ亦依光明妙香等。立
故。詮所不定ナリ。故不直語業
燈二云。長等相形待。依色卽不離。名等
卽形重假ナル故卽離タリ。以屈曲假聲之
上。假立名等是重ナルカ故。不長等云云
  多緣諦理
問。二乘無漏後得智。可身語歸依
答。燈作二釋。以歸依之釋正*
 付之有漏狹劣。猶作歸依。無漏心勝タル
歸依。況八聖道支。通三乘無漏者。
定也。而正思推支。語業之因。正語業
命。語*業之體ナリ。若無漏無語業者。正思*推
其果。正語業命其體。依之對法論
中二乘無漏後得智。起名句文云云
二乘無漏。旣緣佛身土。聞佛說法。何不
身語歸依
答。二乘無漏後得智。深觀察諦理。無別緣
事相之能。作用狹劣&MT06279;身語歸依。所
以作事相歸依之時。必出有漏心也。是以
ルニ義燈文。三乘眞智。總不歸依。二乘後智。
多緣諦理。無別功能。不起身語等業
勝用故。此解爲正*云云 但至正思惟支
。二乘無漏心有正語等。非所發
身語業也。是防語業之現行無漏
ナルヲ語等也。シモ身語也。
正思惟支所發語言名正語支者。付
義蘊見
此意歟
正思惟支正語等。離邪語
之因故云語也。或正思惟支。通根本
。豈其位起語言耶。故知。正思惟支。爲
言因者。不シモ同時語言歟。若依
義。無漏定中。有正語等者。由。出
定以後。能發正語。故因無表。立
語等名倶舍頌疏第十四意
也。此義可
次至佛身土
ト云敎法之難者。先身土變不變。大師處
處作二釋。而佛土義林章ニハ。以變之義
正義若爾疑難更不來歟。設依スト云
者。歸依慇重心故。二乘無漏ニハ
。任運緣&T069222;身土。更非遮。聽法義可
之。況敎法順諦理。故反之也。聞法之時。聞
諦理聲。此爲增上緣。卽緣諦理故。異見佛
之時。無ニハ此緣也。對法論文ニハ立名句
名句文。何爲疑難。況後得智言
廣。何無漏。以後得類ナルヲ。以有漏心
後得委細
  問。無垢稱經疏第三。三乘無漏後得智不
緣身土或緣二釋述了此釋爲好云云 此釋
見ヘタリ 今云前釋爲善。此釋爲
好之或本歟准章釋前釋爲善可正也已上
裏書
  語業界地
問。付有漏三業。分別界地之義。且二禪
以上。語業爲當如何耶 答。燈有
二釋。一云。限欲界初禪。二云。通五地
之二釋共不明。先付初釋。身業意業。旣
五地。語業何闕而無耶。何況四禪
梵王。俱來佛邊。受別解脫戒。若自地クハ
語業。可借1起下地心。豈以無記心。方得戒
耶。付次釋。因位ニハ語言必假尋伺。上地
尋伺。何發語業。彼金剛心菩薩
。尙依尋伺力。況於餘類耶。是以見ルニ
。尋伺於語是遍行攝云云之大師處處
定判。淄洲餘處解釋。皆限欲界初禪云云

答義燈二釋。互有文理。邪正難知。仍共
其意也。二邊疑難。各可二釋*之
文理。也。夫初釋意。等覺以還。必依尋伺
*之力。方起語言。二禪已上無尋伺。豈起
語言哉。雖心所。微細&MT06279;而無
之力。是以見ルニ義燈餘處。麁思能發語。
ナル發。在テハ佛卽得任運云云
但四靜慮王得戒事。雖第二釋爲スト其證。初
之。又處處述トモ初釋。未釋之
尤可奇。倩案其事。不會釋歟。凡經
ニハ聽受事歟。得戒作法。必正威儀而
師前。表宣所欲。正受戒スル也。而此經中。
地獄等衆生。受菩薩戒之相。爰知。說
受之義也。是以經上下。皆說聽受之旨
故經云。聽佛誦一切佛大乘戒云云表無表章
等可
 或菩薩戒意業本故歟。乞戒前。
自受戒。審慮思遠加行。決定思
加行。是則共上地善心也。今此審決二思。俱
次在師前。正威儀&MT06279;身業 表宣所
語業 動發勝思卽借起心。卽無記心也。
各熏種子也。至第三羯磨畢。羯磨師告受
云。如是事。告ヤト之時能持ツト云語卽乞
戒之時所熏種子。所生現行也。後念所
意業。審慮決定二思所熏種子ヨリ生思也。
此時意業思。種上無表戒也。菩薩戒
意業本。故燈云。旣菩薩戒具防三業。勝
於二乘。盡未來際云云 故無戒品無記之

問。若爾論何云謂此ニオイテ或依勝身語。善
思種增長位
答。論通三業故云爾也。若論菩薩不共
者。不身語。意業思種ニモ之也猶可
次釋意。以四靜慮梵王得戒事。爲其證據
尋伺於語是遍行攝者。就他論之。何爲
哉。說法之時。必觀察機根。故假尋伺。非
語言之時。一切依尋伺也。處釋
釋意二釋之中可
初釋
燈云
  上地不造
問。上地可下地業耶 答。燈云。上地不
下地業故*云云之無聞苾芻。第四
中有&MT06279;。起謗滅邪見。生地獄。此豈
上地&MT06279;下地業*耶。依之大師餘處。以
此成上地&MT06279;下地之業如何
答。上地不下地業故者。常時也。謗
滅等時。造スル下地業。是少分也。或造上下
地俱善業ヲハ也。下地不共善業ヲハ

周記
今云。不善業也。造不善業ヲハ也。謗滅
是惡業也。何
  是佛菩薩之所化作
問。有大乘經中。十八梵王。來於佛邊。受
薩戒云云 爾者爲實類。*當爲如何 兩
方。若實類ナリトイハハ者。五淨居天衆。皆定性那
類也。不佛邊菩薩戒之義
佛所得戒之義。爰知。佛菩薩示
淨居天。來菩薩戒云事。依之撲揚大
師。是佛菩薩之所化作云云 若依之如ナラハ
者。見ルニ大師餘處所釋。上十八梵王俱
ト云菩薩戒之義畢此依實身云云如何
答。釋十八梵王來佛邊。受菩薩戒之義
人師先德異義且依撲揚大師
。十八梵王之中。五淨居天衆。佛菩薩所化
也。其旨如疑難。是佛菩薩之所ヨリ化作スル
於佛邊。受菩薩戒。非實淨居之釋。此意
也。但此依實身者。未疑難之趣。若實
者。實類心被歟。若爾頗不
也。正披諸藏章全文。十八梵天。諸神王
等。倶悟解。皆悉受菩薩戒知。
調伏亦被シム二界五趣之。此依實身。無
色界中。無耳識。不故。故知。但被
二界五趣有情實身云云則是對&MT06279;無色界
色身。欲色二界ヲハ設實類マレ設權化マレ。皆
實身也。更非論義
  答。梵王來佛邊菩薩戒。必實身也。
戒品身。必實身也。若化身者。爭
未來際哉。是以淄洲大師。義燈餘處
梵王來下依身實身トミタリ。況若通セハ化身
亦通無色界。可菩薩界。何限欲色二
哉。故見諸藏章解釋。十八梵王諸神王
等。俱能悟解。皆悉受持菩薩戒法。故知。
調伏亦被二界五趣之中。此依實身。無色
界中。無耳識。不敎故。故知。但被
二界五趣有情實身云云 但至五淨居天
者。實不來也。但云十八梵王者。言總意
別也。如六群比丘來。設雖一人來
六群來也。又如□議起也。善珠釋。
或淨居天。是權化也。此依實身者。付
之。故周記云。是佛菩薩之所化作
於佛邊。受菩薩戒。非實淨居云云
五淨居。有十八梵王之配立也。此
十八梵王者。付彼論之歟
  中陰經大小問題
問。中陰經乘歟
七卷
  我卽安慧
問。今論歸敬頌我今釋彼說*云云 爾者我
者。指誰人*耶 疏云。我卽安慧自指
云云之總&MT06279;セハ釋家。可十大論
。獨擧正義。可護法一人。又依造論
者。可親勝火辨ナル。指釋。有何別
耶。依之見ルニ疏上文。今論歸敬頌。護法
菩薩。歸敬福田云云 如何
答。疑難可爾。但宗前敬叙分中。安
初。故ヘテ初師。云安慧
  此世他世不爲利益菩薩可有耶
問。付本論菩薩種類。且此世*他世不
利益之菩薩可有耶 答。此*世他*世
利益菩薩不有也 進云。本論中
云云之上求菩提。下化有情。名
。若有。何其稱
答。不此類也。其旨如難。但至
。於菩薩行。有應修。應斷。應斷行。於
二世タリ利他。所以云爾也。全非論義
祕云
  初果雖除常我二倒二方
問。初果聖者。常樂我淨四顚倒。俱
云耶 答。進云。燈云。初果雖常我二
。修惑未除。緣外塵境。猶起後二云云
見道。觀苦諦四行相之時。依
苦空行相。何樂淨二倒*耶。況大師
餘處常我見修。中二唯見斷云云
所釋。定可樂淨二倒也。加之淨倒ヲハ
&MT06279;。樂倒戒取&MT06279;。而見戒共見所斷也。
豈初果聖者。不*耶
問。付四顚倒。且樂淨二倒。可見修二
耶 兩方。若通二斷者。伽抄第三云。且
四見倒。常我見修。中二唯見斷。
想心二倒。隨云云此所釋。唯見
斷也。若依義燈者。唯修惑 金剛仙
四云。明前二人我常二倒。未
樂淨二倒。故スル&T069222;煩惱云云此等
唯修惑也。若唯見唯修トイハハ者。樞要中。釋&MT06279;
顚倒自性。皆以貪爲體*云云知。通
修二斷云事
私云。案スルニ四顚倒大小二乘。其義各異。
小乘。亦有異義。有部十二皆見斷也。
經部テハ四倒。是見斷ナリ。餘想心二倒。
見修。分別部四倒中。常我二倒。是
見斷。餘二倒想心各四倒トハ見修
天親論主意。依
。可
 大乘四倒皆通見修二
。依之要中。我倒薩伽耶見體。常
邊見一分邊見有斷常等。故
常爲一分
 淨
見取體。樂倒戒取體。貪
樂淨云云 常我二倒身邊二見
故。通見修二斷也。樂淨二倒。見戒二取及
貪。爲體。二取*之邊見斷。貪見修
也。伽抄常我見修。樂淨唯見斷者。不
體之邊ヲハ。付見戒。爲之邊
爾也。還知。貪體者。通見修也。於
者引眞諦三藏增明記
意也
 卽同分別
也。金剛仙論。亦此意也
文云。薩伽耶見。是無我我倒。邊見一
分。是無常常倒。見取是不淨淨倒。戒取是
於苦樂倒。貪通二種。通淨樂倒云云
伽抄三云。見取是不淨淨倒。戒取是於苦樂
倒者。隨其所應。緣見緣戒及相應法爲
故。是二取不爾。便成邪見。所攝想見心
三。通四種。四無別體。且於四見倒中。常
トハ見修。中二唯見斷。想心二倒
云云
此釋樂淨之體見戒二取。不也。
中二唯見斷*者。尤可爾也
同十三云。然據理論之。在家乍可
見倒。出家貪倒。邪貪我見
天解脫。若作此釋。想倒見修斷。以
心見二倒依故。見倒唯見道。出家
道起故。若心倒在家出家所起故。通
見修斷。又唯見斷。分別所起故ニト云云
此文二義。初經部意也。後有部
意也。上大乘也。但未也。
樞要。爲大乘實理
  諸法從緣生
問。舍利弗尊者。聞誰人幾偈。初初果
*耶 答。進云。燈云。如舍利弗。聞阿悅耆
半偈義。於半偈。解千種。卽得
云云之阿悅耆。爲舍利弗說一
頌也。所謂諸法從緣生。如來說是因。此法因
緣盡。是大沙門云云 何云
答。於三諦。或非一。或半偈ト云三諦
或一偈ト云之。今勘智度論第十八卷
諸法從緣生。是法緣及盡。我師大聖主。
是義如是說云云四句。上二句中。說
三諦盡。故
智度論第十一卷三句三諦
  皆獨覺姓
問。舍利弗。目連等。皆獨覺種姓歟 燈云。
皆獨覺性*云云之尋舍利弗目連
ハハ昔行者大乘人。スレハ今果聲聞人可
唯具菩薩聲聞種姓。何獨覺種姓
*耶。是以法花論中。出退菩提聲聞。舍利弗
目連等也云云聲聞。何云獨覺種姓耶」
答。舍利弗等。具獨覺種姓云事。出タリ宗家
處處定判。退ルニ契經。說クニ舍利弗目連
。具獨覺種姓
是以義燈ニハ
利弗。目連。迦葉等類。皆獨覺姓。由見佛故。
方作聲聞。玄賛ニハタリ大迦葉。若不佛。
獨覺。由佛故。今作聲聞。宗輪部
執疏。見道章等。皆有此意。任ルニ所釋。若不ンハ
者。可獨覺果。由タテマツルニ釋迦。得
聲聞果
法華經云。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
云云
十八梵王
初禪三天 梵衆天 梵補天 大梵天
第二禪三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極光淨天
第三禪三天 少淨天 無景淨天 遍淨天
第四禪八天 無雲天 福生天 廣果天
  以下五五淨居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現天
善見天 色究竟大 大自在天
第十地菩薩
論第一卷同學鈔第六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