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理趣釋祕要鈔 (No. 2241_ 杲寶賢寶記 ) in Vol. 61

[First] [Prev]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明暦三年林鐘上旬加修復畢
          權少僧都改杲快了深





理趣釋經秘要鈔第六延文元年十月二
十七日。於東寺
 西院僧房
傳受之
  第二段毘盧遮
那章
文。時婆伽梵者。自此以下明第二段也。
文句云。第二明毘盧遮那章。大文爲二。初
正明理趣。次明心眞言。初中爲三。初標章。
次釋義。三嘆徳。初中爲二。先標能説主。次
從復説一切以下標所説法。下去諸章皆悉
准知也今時薄伽梵毘盧遮那如來者。標
能説教主也。薄伽梵者諸佛通號。毘盧遮那
者教主別稱也。釋薄伽梵之中如前所釋者。
指初段破魔成徳二釋也。毘盧遮那如來
者。正辨教主體。謂。云遍照報身佛是自受
用報身也。一傳云。初段金剛薩埵自性身。即
行者平等智身也。第二段毘盧遮那報身故。
云毘盧遮那如來名遍照報身佛也。第三段
變化身故。經自説釋迦牟尼如來也。一傳
云。初段能説大日爲自性身。是胎藏大日住
法界定印也。第二段大日爲報身。是金剛界
大日住智拳印也。於同大日上。初段大日
住金剛薩埵三摩地説十七清淨法門故。
爲胎藏因曼荼羅大日。第二段大日住果徳
三摩地説四智菩提故。爲金界果曼荼羅
大日也。第三段爲變化身之義同前傳。已
上二傳小異大同。強非相違説歟。相傳義
云。初段能説曼荼羅有九尊。第二段彼中台
大日説自三摩地。第三段以下八大菩薩各
説自三摩地。何初段大日與第二段大日可
云別身乎。依之初二段大日同@a@h字爲種
字住智拳印也。但初段普門大日。第二段
一門大日。以之爲別也。報身佛者。本有理
智至佛果位顯現成就故名報身。祕藏記
云斯理斯智因位未顯。理智具足覺道圓滿
故名佛部云云吽字義云。非因縁酬答之報
果。相應相對故名曰報也。斯即理智相應故
曰報等 云云可思之
於色界頂者。示毘盧遮那成道處也。若指
其時。初會最初也。今於此所以示之者。第
二段説道場所得自證自覺智故也。當經是
欲界頂説也。勿謂於色究竟天説四種聖
智矣
爲諸菩薩者。釋復説一切如來等文也。
有二義。一指當經會座菩薩。二指未來修
行菩薩也
説四種自證者。四種自證自覺聖智與四
智菩提其別如何。一義云。四種自覺聖智者
@a@h字也。下釋云。即此四字是毘盧遮那佛自
覺聖智四種智解脱也四智菩提者。長行
所説金剛平等等四智也。私案。云四種自覺
聖智者。經所説金剛平等等四種覺也。此四
種覺爲顯四智菩提釋説四智菩提也。説
四種自證自覺聖智者標也。説四智菩提者
釋也
問。經。寂靜法性現等覺出生般若理趣云云
其意如何 答。依無其釋雖難知之。勘
處處文案其義。第二段説從内心證得四
智出生四佛之相。下釋云。此四字是毘盧
遮那佛自覺聖智四種智解脱。外現四大轉
輪王菩薩云云正説四出生之段。金剛平等
現等覺者所生佛身。以大菩提金剛堅固故
者能生大圓鏡智也。後三亦復如是。出生義
云。由大圓鏡智厥有金剛平等現等覺身。
則塔中方之東阿閦如來。由平等性智厥有
義平等現等覺身。則塔中方之南寶生如來
也。由妙觀察智厥有法平等現等覺身。則
塔中方之西阿彌陀如來也。由成所作智厥
有業平等現等覺身。則塔中方之北不空成
就如來也文 或云四佛或云四菩薩。
相違至下可悉之
此釋既以
金剛義法業四種平等現等覺爲佛身名。其
能出爲大圓鏡智等四智。聖位經意。又從内
證四智出生四佛尊形至下此四字是毘盧遮
那等文處可引之
若不金剛平等現等覺明所出生以大菩提
金剛堅固故明能出生者。豈結一段經文
云若有聞此四出生法乎。然則寂靜法性者
指内心證得四智聖位經三十七尊通内證智通
名三摩地。三摩地定故。云寂
靜法性
從此四種現等覺身出生故。云寂靜
法性現等覺出生也 問。初金剛平等與後
金剛堅固其體同歟。若云同者。出生義金剛
平等屬所生大圓鏡智爲能生。能所既別
也。何云同乎。若云異者。倶云金剛倶云
義利。何有不同乎 答。金剛平等現等覺者
所出生名也。所以所出生立金剛平等名
者。從能生立其號。是故金剛平等與金剛
堅固體一也。兩難倶無相違。後後准知之」
文。所謂金剛平等者。解釋髣髴。先直釋經
文。金剛平等現等覺者。示出生佛身。是阿
閦如來也。以大菩提金剛堅固故者。指能出
生智。是大圓鏡智也。此義依出生義致料
簡。後後准而可知。金剛者五&T037992;也。平等者
周遍法界義也。現等覺者。理趣分疏云。現等
覺者。現謂顯現。現前明了親證之義。等者遍
義。覺謂照義。此意即顯無分別智明了親能
遍照法性。現等覺體即無分別智准此釋
者。金剛平等之現等覺也。或又金剛平等ヨリ
スル等覺可訓之。現字與疏意異。學者可
思之
以大菩提者。大圓鏡智四智倶名菩提故
云大菩提。此智堅固破煩惱如金剛故云
金剛堅固也。菩提心論大圓鏡智亦名金剛
智。即此意也。總意云。金剛平等現等覺身以
内證得金剛堅固智故外出生其身也。爲
言 已上釋經文了
次釋中由如來下。釋以大菩提金剛堅固故
句。能淨無始下。釋金剛平等現等覺句。淨
無始無明阿閦佛作能故。從能釋身也。後
後皆逆次釋之可知之
由如來淨阿頼耶者。若依法相宗意者。阿
頼耶心王。大圓鏡智心所。若爾者。可云由
如來大圓鏡智於淨阿頼耶相應。此文似相
翻。會之有二義。一此宗意。以智爲心王以
識爲心所。即身義云。心王者法界體性智
等。心數者多一識云云不可例同法相矣。
二唯識論第十云。又有漏位智劣識強。無漏
位中智強識劣。爲勸有情依智捨識故説
轉八識而得此四智因位識強故云智
相應之。果位智強故云識相應之。若爾者。
當段釋強不可違相宗意
能淨無始無明者。阿閦佛由大圓鏡智現
其身故。以彼智力能淨無始無明也。釋論
第四釋解脱道位云大圓鏡智分明現前。同
第五云。發解脱道無明頓斷云云依此等文。
大圓鏡智解脱道初念發之。所斷煩惱是根
本無明也
文。義平等現等覺者寶生佛也
以大菩提一義利故者。平等性智也。義者寶
珠也。釋云。由如衆色摩尼能作無邊有情義
云云可知之
一義利者。法性眞如一味平等故施種種義
利。南方以tr@a@h字爲種子。是以眞如爲寶珠
體故也。或又於所化衆生無惡愛別能施
利益。故云一義利也
第七無漏者。釋以大菩提一義利故句。唯
識論第十云。平等性智相應心品。有義但縁
第八淨識。如染第七縁藏識故當段同
此釋。第七縁第八識體并無漏種子。今且擧
種子顯識體歟。然則第七爲能縁第八爲
所縁。此能縁所縁平等平等離能取所取。故
云平等性智也。法位無量壽經疏云。平等性
智轉七識依得。良由智如境境如智平等
不可分別絶於稱説即此意也 問。於
餘三智釋識智相應。若爾者可云第七識
與平等性智相應。何第七望第八作釋乎
答。文雖不云之。第七識相應平等性智之
義不待言。第七無漏末那縁第八識。相應
性智又隨縁第八識。識智相應倶行倶轉。擧
第七末那自知有相應智。不可勞料簡

流出隨其者。釋義平等現等覺句。唯識論
第十云。平等智品現他受用身淨土相云云
他受用身應十地菩薩故云隨其衆生愛樂
身。若依起信論釋論等説者。應地前地上
菩薩現其身也
文。法平等現等覺者。阿彌陀佛也
以大菩提自性清淨故者。妙觀察智也。法者
蓮花也。下得自性段云。若具慚愧不爲一
切不善。即具一切無漏善法。是故蓮花部亦
名法部無漏善法者。此智觀一切法如幻
如夢無有自性。此智若成者。一切妄染不
能作染猶如蓮花自性清淨。故名蓮花部。
亦號法部也
由如來者。釋以大菩提自性清淨故句
於淨妙者。釋法平等現等覺句。下釋云。得
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者○此佛名無量壽。若
於淨妙佛國土現成佛身是他受用身也」
爲諸菩薩能轉無上法輪者。唯識論第十釋
妙觀察智云。於大衆會能現無邊作用差
別。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斷一切疑令諸有
情皆獲利樂
文。一切業平等現等覺者。不空成就佛也。業
者羯磨也。以大菩提一切分別無分別性故
者。成所作智也。由如來者。釋以大菩提等
句。現三業化者。釋一切業等句
於淨妙國土者。化身通淨穢二土。梵網古
迹云。經周匝千花上復現千釋迦。述曰。第二
淨土化身。傳説。此身應地前機。有説。唯四
善方生淨土。理未必然○經一花百億國一
國一釋迦。述曰。第三穢土化身。言一國者
一須彌界。以世界別南州現故此中淨土
者非他受用土。他受用土臺上故。今淨土者
指葉上。穢土者葉中也。當段釋准之可知

任運無功用者。釋無分別性句。作佛事有情
者。釋一切分別句。此智起分別行二事。佛
事者仕佛供佛之事也。有情事者利樂有情
事也。五祕密經云。於無邊如來廣作佛事
及作衆生利益云云即此義也。雖作此兩
事。任運無功用無造作分別故。云一切分
別無分別性也。凡轉識得智義。莊嚴論唯識
論佛地論等委説之。今金剛義法業者如次
&T037992;寶珠蓮花羯磨。以之爲四智體。常途經
論曾所不談也。祕旨深察而已
文。金剛手若有聞此者。以下嘆經功能也。
文句云。從若有聞此以下第三嘆徳。就中
爲二。先明行相。次從設使現行以下正明
功報。就中又二。先明超惡趣。次從速能剋
證以下明登覺位也。初中又三。先正明
超惡趣。次乃至以去明時節。次文可見
佛告金剛手菩薩者。釋金剛手三字 若未
者。釋若有聞此等文 猶豫者疑心也。
天台補注第六從義云。猶豫之心○按尸子
曰。五尺犬爲猶。説文云。隴西謂犬子爲猶。
吾以爲。人將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
又來迎候。如此往還至于終日。斯乃猶豫之
所以爲未定也
則現世惡報者。釋設使現行等文。疾證無
上菩提者。釋乃至當坐以下文也。現世惡
報者。順現業所感。及來生者順生順後所感
也。四業中順現順生順後三爲定業。順不定
爲不定業。是故今約三業云能轉定業也」
文。時婆伽梵者。七卷經云。是時世尊大毘
盧遮那佛説此心地法門已。復作智拳現
大咲容説諸法平等心明曰阿引。云云
此句可以意解不釋者 初段釋云。爲欲重顯
明此義故者。所謂顯明大智印標幟首載五
佛寶冠云云今准此釋。當段毘盧遮那大智
印標幟故云欲重顯明等也。准初段以意
可解也
智拳印者。此有二傳。一常智拳印也。時處軌
説智拳印云。現證大菩提故名覺勝印。若
修此瑜伽。設現造無量極重諸罪障。必能
超惡趣則疾證菩提其印相同軌云。智
拳印所謂中小名握拇頭指柱大背。金剛拳
乃成。右握左頭指一節面當心。是名智拳
蓮花部心軌略出攝眞實經等皆以此
印爲大日印。宗叡請來曼荼羅圖像同之。
二如來拳印名智拳印。大樂軌説金剛薩埵
寶冠五佛中大日云。毘盧遮那如來白色二
拳舒左大指。以右拳握初分當心前
埵部諸軌皆同之。又大師御傳云。大日如來
説智拳印。左右手作金剛拳以右拳掌捉
左大母指當胸中間
希奇於事者。希者希有義。奇者奇哉義。事者
現微咲相持智拳印經事表相故云事也。
希奇ナルカナテスト可訓之。或又所現事希有
奇特故云希奇於事。希奇&MT01302;於事可訓之

表修行者者。時處軌云。三密纔相應。自身
同本尊能遍入佛智成佛猶不難云云三密
中印智拳印也。是故引爲證。結誦此印言。
雖具結使煩惱直同大日。希奇之甚也
應受一切世間者。時處軌説發菩提心功
能云。等同一切佛超勝衆魔羅。不能爲
障礙。應受諸世間廣大之供養今依印
明功能同佛故。堪受一切供養矣
應受一切如來者。同軌説智拳印適結此
印時○諸佛皆隨喜。菩薩咸敬奉。天龍人非
人攝伏而歸命
   二十九日
@a@h者。以下釋噁字也。開者成a
@aa@ma@h四字。合者成@a@h一字也。大日經第三
云。南麼○阿阿暗噁正等覺心疏第十一
釋云。此四字是此一部經中正宗體也。一切
祕藏皆從此生。即是毘盧遮那佛心也
日經開爲四字。此經合爲一字。開合雖異
以之爲佛之心。彼經云正等覺心。此經云
自性平等心言異意同矣
問。金剛界大日va@m字爲種子 胎藏界大日@a@h
字爲種子。而今金剛界大日種子出@a@h似相
違。如何 答。一傳云。表兩部不二。印智拳
印。表金剛界。眞言@a@h字。表胎藏界。是故云
兩部不二也 一傳云。金剛界羯磨會大日
va@m字爲種子。三摩耶會大日@a@h字爲種子。何
偏以@a@h字爲胎藏大日種子乎。下釋云。即
誦毘盧遮那佛眞言。vajra曰囉二合tatu
@a@h引入聲
呼。文
vajratatu者。此翻金剛界。若
爾者金剛界用@a@h字之義不足可疑矣
 法務口傳。vajradhatu者金剛界也。@a@h者胎
 藏界也。故兩部不二明也。初段大日胎也。
 以@a@h爲種子。今加vajradhatu句。可知表
 金意也見尊
海抄
具含四字者。此字三字合成。所謂a@aa@h
也。大空點無之。何云具含四字乎。雖難思
處處出第五字云惡字。菩提心論云。總而
言之具足成就第五惡字是方便善巧智圓
滿義也又疏第二十云。次即入中惡長聲
是方便也云云胎藏中台種子第五字也。是
又無空點但小野僧正自筆漫荼羅
@a@h字爲中台種子
然則處處文
皆不加空點而爲四字具足字。今推其義。
空無相故無形爲誌。無聲爲聲。喩如百馬
九十九馬有文一馬以無文爲文。以五字
布身分之時有二説。一説至髮際爲風輪。
髮際已上爲空輪 一説至頭頂爲風輪。頭
通虚空爲空輪。若用@a@h字者同前説。若用
@a@h字者同後説也
a阿字菩提心義者。疏第十二云。復阿字
開口聲也。若無阿聲即不能開口。口若不
開者。一切字皆無。是故爲一切字之種子。
當知一切萬行亦如是。以阿字門而爲種
子。若離阿字亦不成也同第二十云。初
阿字在東方。如梵音阿字即有動首之義。
以順世間法諸方中東爲上故喩菩提心最
是萬行之初也。是名曰寶憧佛當段釋依
此等文可得其意矣
@a者。疏第二十云。次即是阿字。
是行也。若但有菩提心而不具修萬行。終
不成果。與前四菩薩義不殊。其佛即是花
開敷也即此意也
四智印者。修行方便有大三法羯四智印。觀
其尊形大智
或結三昧耶印三昧耶
智印
或結羯
磨印羯磨
智印
誦眞言法智
此修行是同於本尊
超入佛地之方便故云速疾方便。行此法之
時福智資糧頓積聚故。云由集福徳智惠資
糧也
證成無上者。第三空點爲成菩提字。南方
修行爲彼作正因故也
第三字極長者。疏第二十云。次即暗字三
菩提也。以萬行故成正等覺。其佛名阿彌
陀。即西方也可思之
極長高聲者。菩提心論注暗字爲短聲。今
云極長。似相違。但今極長高聲者。空點吐
聲故。高上爲聲勢。是故云極長高聲。非短
長分別長聲也或又智廣傳暗爲短聲義淨
傳爲長聲。論與釋各依一傳歟
由證無邊者。明成菩提相有二。初内證
功徳。後摧伏四種下外相功徳也。初中明四
智。一無邊智者約横。周遍法界無有邊際
故。二解脱者解脱智。約竪。能解結縛能脱
生死故。三三摩地者三摩地智與定相應離
散亂故。四陀羅尼門者陀羅尼智。一文中
持無盡義故。後中三。一降魔。二灌頂。三轉
法輪。如文配知矣
   三十日
問。摧伏四魔者東方金剛部徳。法王灌頂者
南方寶部徳也。今何於西方作此釋乎
答。諸佛成道時必有降魔之徳灌頂之法。是
故於西方出之。彼東方降魔南方灌頂者。
皆是因位功徳也。祕藏記釋東方菩提心徳
云。圓鏡智最初菩提心調伏煩惱怨敵
提心爲因之義不待言。又上釋南方受灌
頂云。持明等乃至傳受印可等灌頂階位以
此爲初因云云摧魔・灌頂其言雖同。因果
二位不可亂之。或又此宗意。因果之相逆
順次第圓融相即重重無盡故。因無不滿之
疵果有輪圓之美。隨所向之處互具圓渉。
是故釋一字門中各攝衆徳。在西方降魔
者金剛部徳。灌頂者寶部徳。如云西方餘
方亦如是。大日經第三説a@aa@ma@h四字
云。隨取彼一心以心置於心疏第十一
釋云。如上眞言四字隨取一字作之皆得
也。作此成果當得出世之果又云。初字
即同第二。第二字即同第三平等無差別
可思之
第四a@h惡字者。疏第十云。噁涅槃種子也。傍
有二點皆急
呼之。是訶聲也。是除遣之義。
遣諸垢是入涅槃也。文
依此釋者。二點遣
諸垢之表示也。如多法云彼彼一一等 若
依當段釋者。擬斷煩惱所知二障安二點

煩惱所知者。唯識論第一云。煩惱障者。謂
執遍計所執實我薩迦耶見而爲上首。百二
十八根本煩惱及彼等流諸隨煩惱。此皆擾
惱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煩惱障。所知障
者。謂執遍計所執實法薩迦耶見而爲上
首。見・疑・無明・愛・恚慢等。覆所知境無顛倒
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
四種圓寂者。唯識論第十云。涅槃義別略
有四種。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相
眞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
妙功徳。無生無滅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
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
分別尋思路絶名言道斷。唯眞聖者自内所
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二有餘依涅槃。謂
即眞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
障永寂。故名涅槃。三無餘依涅槃。謂即眞
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餘依亦滅。衆苦永寂
故名涅槃。四無住處涅槃。謂即眞如出所知
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
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
槃。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無學容有前
三。唯我世尊可言具四
問依唯識論者。異生唯具初一二乘無學
具前三佛獨具四。當段釋前三通異生者。
前三廣通異生 不限初一。第四唯佛獨證
者。佛限第四不通前三。似相違如何
答。言雖似違而實不違。謂今通者前三皆
非通異生。對第四限唯佛云通。謂前三
非唯佛有亦通異生聲聞縁覺也。就通有
異。異生初一。二乘通三。是故不違唯識論
意也。異乘者。異異生。乘二乘也
此四字者。聖位經云。然受用身有二種。一
自受用。二他受用。毘盧遮那於内心證
自受用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
成所作智。外令十地滿足菩薩他受用故。從
四智中流出四佛。各住本方坐本座
云。毘盧遮那佛於内心證得五峯金剛菩提
心三摩地。自受用故。從五峯金剛菩提心三
摩地智中流出金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淨一切衆生大菩提心還來收一聚。爲令
一切菩薩受用三摩地智故。成金剛波羅蜜
形住毘盧遮那如來前月輪文 此文説金剛波
羅蜜。寶波羅蜜
摩尼。法波羅蜜蓮花。業波羅蜜羯
磨。次第説之。恐文繁略之
准此等文。此四
字是毘盧遮那佛等者。内心證得自受用四
智也
外現四大轉輪王者。外現四菩薩他受用身
也。是則種子三昧耶形爲自受用。尊形爲他
受用異常途自他受用分別。轉輪王者。四菩
薩各有轉法輪主宰之徳故云轉輪王也」
第一金剛薩埵者。下所出之形像同四方
四親近初一菩薩。若依出生義者。金義法業
直爲四佛其文如上引若依文句釋者。四
波羅蜜也。彼釋云。此中則有四句。即是如
次配釋中方四智四波羅蜜。謂大圓鏡智金
剛波羅蜜・平等性智寶波羅蜜・妙觀察智法
波羅蜜・成所作智羯磨波羅蜜也都部要
目釋四波。此四曼荼羅表毘盧遮那佛内四
智菩薩依當段釋者。四方四親近初一
也。金剛界四印會五尊大日爲中臺。薩寶法
業爲眷屬。同今説。然四佛四波四菩薩種三
皆同并得四智名。諸文雖似相違剋體者
是一也。凡此宗意云佛一切皆佛。云菩薩
一切皆菩薩也。大師釋云。心也。法門也。佛
也。菩薩也。凡殊餘乘如斯云云是故不同
常途教佛菩薩殊因果之域。或以四佛爲
大日眷屬。或以四菩薩爲大日眷屬。處處
建立無有妨礙。守一途莫局執矣
   十一月朔日
文。修行者應建立者。明曼荼羅安布相」
中央毘盧遮那者。四卷略出經第三云 想
毘盧遮那尊於壇中央結跏趺坐。有大威
徳。色如白鵝。形如淨月。一切相好皆悉圓
滿。頭具寶冠垂髮以繪綵輕妙天衣繞腰
披絏而爲上服。一切明呪以爲其體。能作
無量神變三摩地軌同之
背月輪者。月輪形相有三説。一如圓珠。横
竪平等形也。略出經形如淨月者。住如圓
珠之月輪中故歟  二如側立圓鏡。今釋
此意也。金剛薩埵軌云。坐於滿月中背倚
於月輪云云又此證也。三如仰圓鏡。金剛
王軌云。身處淨月輪。如敷明鏡座云云
其證也
師子座者。略出經説五如來座之中。大日如
來座爲師子座。淺深釋如大日經疏第一

身如月殿者佛身色比月色也。胎藏界大日
表理不變故金色也。金剛界大日表智清
淨故白色也。或又兩部互通二色。疏釋五
色中。白色爲大日色。爾者胎藏大日又可
白色。金剛智念誦結護説金色大日。東寺
講堂大日亦同之。爾者金界大日又可金色

問。此大日爲四面尊歟。如何 答。四面大
日源出略出經。彼經第一云。又想四面毘盧
遮那佛。以諸如來眞實所得三身。及以如上
所説一切如來師子之座而坐義訣云。四
面毘盧遮那者。釋曰。所謂鍐字輪中法身如
來。四面圓滿向四方作三昧相也無盡莊
嚴藏次第云。大毘盧遮那如來頂在五智寶
冠○其身四面二臂而大智拳住心禪林
寺第二傳密記圓城寺八卷次第皆同之。而
現圖中有一面者。八卷次第第三云。大日
有四面故。略出經并三摩地法等且就金剛
面多作法也云云西曼荼羅故。且東面爲本。
唯圖一面也。實可有四面也。或云。非四
方各有面。如來有不思議徳故。一面而同
時向四方。以義説四面。是故四面一面不
相違也。理趣分疏云。言前後者。以方爲首
故有前後。各見世尊在其前坐爲其説法。
既無背面。寧有前後云云准可知之
毘盧遮那佛前者。以下明四方四菩薩形
像也。金剛薩埵形像如常説。半跏而坐者。
略出經第一云。或結如來坐全結
跏也
或結大菩薩
半結
跏文
是故今四菩薩通用半跏坐也。釋虚
空藏菩薩中。左手持金剛寶者。求聞持儀
軌云。左手執白蓮花微作紅色。於花臺上
有如意寶珠。吠琉璃黄光發焔。右手復作
與諸願印。五指垂下現掌向外。是與諸願
印相或圖虚空藏菩薩竪臂仰掌。是施無
畏印相也。若常施無畏印名施願之本説有
之歟。常施願名施無畏之本説有之。准之
施無畏又可名施願歟。依之或圖如此作
之歟
一。施願名施無畏本説事
玄奘所譯十一面神呪心經云。左手執紅蓮
花・軍持。展右臂以掛數珠。及作施無畏

 私云。此經展右臂作施無畏云云是常與
 願印也。長谷觀音像亦如是。而不空所譯
 十一面軌上云。四臂。右邊第一手把念珠。
 第二手施無畏揚掌。左第一手持蓮花。第
 二手執軍持云云與玄奘所譯經同本異
 譯也。眞言宗以不空譯爲龜鏡。爾者玄
 奘譯猶未詳。可尋決之
 肝要抄云。問云。已上與願施無畏二契名
 號雖各別。印形互相通如何。答。二印名雖
 二心是一。與願之時有無畏之義。無畏之
 時有與願之義。故名言雖殊印相相通。依
 之十一面經義疏云。施無畏手者修行求
 願必得所願。故表施無畏手也。謂福慧
 二寶能施一切破貧窮困故爲施無畏
 手也云云 已上肝
要抄
 寶樓閣經中云。畫摩尼金剛菩薩○有十
 六臂○左一手施無畏。謂仰展五指如
 低云云千光眼經云。若欲離怖畏者。當
 修施無畏法。其除怖觀自在菩薩○舒右
 手垂五指現掌云云馬頭受壇法云。右臂
 垂下五指皆申施無畏手云云千光眼經云。
 與願觀自在者。左手當心持摩尼○右手
 與願契屈臂向上云云 已上肝要妙
勘載之。
 釋觀自在中。左手持蓮花者。宗叡請來
 曼荼羅。左手持蓮花。右手開五指。揚臂
 掌向外。是云開敷勢也
金剛羯磨菩薩者。亦名虚空庫菩薩。主供養
事業。旋舞是供養表示也。天竺法作舞爲供
養。此菩薩順世法以作旋舞勢。旋舞已作
金剛合掌安頂上。頂上是空輪在處故。以
印安此處。是從虚空庫中出現種種供養
具奉獻無量諸佛之表示也。金剛合掌印
名一切供養最勝出生印。金輪軌云。結一切
供養最勝出生印○故名虚空庫云云可思

内四隅安者。明八供養四攝菩薩。如文
毘盧遮那佛者。明十七尊流出次第。謂從
毘盧遮那佛法界體性智流出四智菩薩。成
等正覺者法界體性智。開之成四智。故云
由四種瑜伽三摩地也。從四菩薩流出内
四供故。云從金剛薩埵等也。從内四供流
出外四供故。云又從四内供養等也
又從四大菩薩者。有二義。一義云。從香
花燈塗依次流出鉤索鎖鈴。四大菩薩者
指外四供。禮懺經八供四攝皆云菩薩摩訶
薩。故外四供云四大菩薩也。一義云。薩寶
法業云四大菩薩。出生義云。從一切如來體
性海四智之中而生金剛鉤索鎖鈴等四攝
菩薩焉可知之
四種曼荼羅者。明如上曼荼羅通四種也」
若修瑜伽者者。明修行軌則也。住於中位
者。有二義。一謂觀曼荼羅有二種。一本尊
曼荼羅。二自身曼荼羅。今約自身曼荼羅
云住於中位。謂自身住於中位十六尊前後
左右圍繞。祕藏記云。諸佛萬徳圓滿眷屬圍
繞。吾亦萬徳圓滿眷屬圍繞云云欲行本尊
法之時。先觀自身曼荼如護摩擧身觀。五
祕密軌云。於瑜伽者行住坐臥常以四眷屬
而自圍繞又云。前想金剛薩埵智身。如自
身觀以四印圍繞是故作自觀時。自身
居中位云住於中位也。二謂。下降三世教
令輪品云。於中齊輪中。移出金剛手菩薩
自居其内。想自身作降三世云云此文直
住本尊曼荼羅中位。故云住於中位也
以四字明者。召請已成本尊并眷屬令
遍入自身中也。誦四出生法者。召入尊
於自身已誦上金剛平等現等覺四出生文。
運心觀。我即成大日尊身。成法界體性智。
開此智成四智。從此四智各放光明。謂大
圓鏡智金剛光。平等性智寶光。妙觀察智法
光。成所作智業光。各周遍法界還來收一
聚。所謂五&T037992;寶珠蓮花羯磨也。此四種三昧
耶形變成四菩薩。住大日前右後左也。如
是觀已復始觀之故云周而復始也。若能
如是觀。念念能滅宿業。現生證初地。後十
六生成毘盧遮那身。還能於淨穢土中唱
報化成道也
已上毘盧遮那理趣會品者。總結也
  已上第二毘盧舍那段了
理趣釋抄第六

 延文元年丙申十一月一日於東寺西院僧
 房傳受之即口筆抄之了
         金剛資賢寶生二十四
 明暦三年丁酉林鐘上旬於觀智院修覆了
        改杲快權少僧都了深












































理趣釋經秘要鈔第七延文元年十
一月二日
   第三段金剛
手章
文。時調伏難調者。從此以下説第三段。
凡自第三段至第六段者。初段能説曼荼
羅八大菩薩中正方四菩薩三摩地説之也。
是故當段説金剛手三摩地。金剛手有正法
教令二輪。當段專説教令輪三摩地。教令輪
教降三世也
問。第四段釋云。得自性清淨如來者是觀自
在王如來異名。則此佛名無量壽。若於淨
妙國土現成佛身。住雜染五濁世界則爲
觀自在菩薩第五段釋云。一切三界主如
來者寶生佛也。寶生變化則虚空藏菩薩是
第六段釋云。一切如來智印如來者不
空成就之異名也是則第四段西方無量壽。
第五段南方寶生。第六段北方不空成就也。
爾者第三段東方金剛手故可云阿閦如來。
何云釋迦乎 答。此事誠難思。今案之。釋
迦阿閦同體故。阿閦寄釋迦立此稱歟。大
日經北方釋迦名不動佛。當段經東方阿閦
號釋迦牟尼。加之台藏曼荼羅釋迦居東
方。大日經云。東方初門中畫釋迦牟尼云云
是釋尊爲三乘六道能化主。化彼等令發
菩提心故居初門中。入佛道發菩提心爲
初門故也。疏第六云。世尊俯同六趣爲初
門眷屬開發淨菩提心則此意也。又梵
網經下云。從初現蓮花藏世界東方來。入
天宮中説魔授化經。已下南閻浮提迦夷羅
國。母名摩耶父字白淨。吾名悉達。七歳
出家。三十成道。號吾爲釋迦牟尼佛
花藏世界東方者即是台藏曼荼羅東門也。
金剛頂經義決釋四禮之中。東方一切佛皆
通名阿閦佛。釋迦豈異人乎。即是阿閦也。疏
第四釋東方寶幢如來發菩提心義云。於菩
提樹下。降伏四魔軍衆故以爲名也菩提
樹下者。以釋尊成道化儀即假爲寶幢如
來。是故今所云釋迦者即是阿閦也。而直
不云阿閦所以云釋迦者。初段法身。第二
段報身。第三段變化身。爲顯三身次第也。
時處軌云。印頂成成所作智證佛變化身
能調難調者可知之 問。就説金剛手
三摩地約教令輪説降三世。其意如何
答。金剛手正法輪三摩地在初段委説之。
故第三段唯説教令輪三摩地也
於閻浮提者。指成道處。聖位經云。如來變
化身於閻浮提摩竭陀國菩提道場成等正
云云二教論註此文云。明釋迦如來説法
及得益云云可知之
五濁末法者。示出世時也。阿彌陀經云。釋
迦牟尼佛能爲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
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
中得阿耨○菩提阿彌陀經義疏元照云。
五濁亦云五滓。又言惡者。謂能具造十惡
業故。劫者。梵云劫波。此翻時分。下之四
濁聚在此時。從減劫人壽二萬穢時即入
劫濁。見者。身見・邊・邪見・戒取・見取五利使
也。煩惱者。貪・瞋・癡・慢・疑五鈍使也。衆生
者。攬陰爲人假名衆生。命者。刹那生滅
摧年促壽
 觀經疏第二云。言劫濁者。然劫者實非
 是濁。當劫滅時諸惡加増也。言衆生
 濁者。劫若初成衆生純善。劫若末時衆生
 十惡彌盛也。言見濁者。自身衆惡總變
 爲善。他上無非見爲不是也。言煩惱
 濁者。當今劫末衆生惡性難親。隨對六
 根貪瞋競起也。言命濁者。由前見・惱
 二濁多行殺害無慈恩養。既行斷命之
 苦因欲受長年之果者何由可得也。然
 濁者體非是善。今略指五濁義竟
末法者非正像末三時中末法。總指五濁時
云末法也。所以出現此時者。最勝王經第
一云。彼釋迦牟尼佛於五濁世出現之時。人
壽百年。禀性下劣。善根微薄。復無信解。此
諸衆多有我見・衆生・壽者・養育・邪見・我我
所見・斷常見等。爲欲利益此諸異生及諸
外道如是等類令生正解速得成就無上
菩提
九十五種異類外道者。異解不同故云異類
外道。九十五種分別如別抄
八相成道者。八相有兩説。如別抄
現生釋迦族者。釋迦二字釋迦譜道宣撰
一卷書
云。
但明佛姓自分五別。一曰瞿曇。二曰甘
蔗。三曰釋迦。四曰舍夷。五曰日種。言瞿
曇者。如十二遊經云。昔者菩薩阿僧祇劫初
爲國王。父母早喪。讓位求道。師姓瞿曇。因
從氏焉。唐言瞿曇者星名也。如此張氏。因
星立姓故。涅槃經云。稱瞿曇姓。自古相傳
言。瞿曇者此云泥土也。但是譯人取語輕
重。今問梵僧。言瞿荼者泥土也。求曇者
星名也。故知因星得姓。定非泥土。言甘
蔗者。即如彼經。菩薩往於甘蔗園中遊止
修道。因園命氏又名甘蔗。故佛所行讃
云。甘蔗之苗裔者是也。于時菩薩於園念
道。以宿業故爲賊所得貫在木上。流血
于地。大仙瞿曇天眼清淨。菩薩絶嗣後佛無
由。從山飛來哀斂死屍。取土中血以泥
團之著兩器中。還返所止。以神呪力滿足
十月。左變爲男右變爲女。瞿曇仙氏遂復
興焉。言舍夷者。如四分律云。佛舍夷種。亦
云舍夷國。未審此名。言釋迦者。長阿含
云。過去有王名曰懿摩即第十輪王去
菩薩身一百世
擯斥
四子第四子名莊嚴
即白淨王所承
令遠出國。奉王命已
到北雪山住直林中。彌沙塞律云。居雪山
北四方遐矌菜果滋茂。頓駕數年。歸徳如
巿。欝爲強國。父思往召。辭過不還。父王
三歎。我子有能。因名釋種○若准別傳。彼
土有樹名曰釋迦。根幹茂盛。善相者云。必
出國主。因移四子立國命氏未詳。雖非經
教即附異聞
言日種者。曇無徳律云。父姓名爲日也
未詳其
縁文
釋尊姓氏源興劫初民主王。從民主
王至善思王。二十三王父子繼業不絶。從
善思以來有十族轉輪聖王。第十鼓摩王。
有百轉輪聖王。釋尊所承在此中。就中有
五姓別。瞿曇甘蔗舍夷日種其縁不具。僧祐
釋迦譜第一十卷書云。釋迦賢劫初姓瞿曇。縁
譜第二出十二
遊經
昔阿僧祇劫時有菩薩爲國
王。其父母早喪。讓國與弟捨行求道。遙見
一婆羅門。姓曰瞿曇。因從學道。婆羅門言。
當解王衣如吾所服受瞿曇姓。於是菩
薩體瞿曇姓。入於深山食果飮水坐禪念
道。菩薩乞食遂還國界。擧國吏民無能識
者。謂爲小瞿曇菩薩。於城外甘蔗園中以
爲精舍佛所行讃經云甘蔗之苗裔。釋迦無勝王淨財
徳純備故名曰淨飯王。案。淨飯遠祖乃是瞿
曇之後身。以其前世居甘
蔗園故稱甘蔗之苗裔也
於中獨坐時。五百大
賊劫取官物。路由菩薩廬邊。明日捕賊。蹤
迹在菩薩舍下。因收菩薩。前後劫盜法以
木貫身立爲大標。血流於地。是大瞿曇以
天眼見之便以神足飛來。問曰。子有何罪
酷乃爾乎。卿無子。當何係嗣。菩薩答言。命
在須臾。何陳子孫。王使左右弩射殺之。大
瞿曇悲哀涕泣下棺斂之。取土中餘血以
泥團之持著山中還其精舍。左血著左器
中。其右亦然。大瞿曇言。是道士。若其至
誠。天神當使血化爲人。却後十月左即成
男右即成女。於是便姓瞿曇氏。一名舍夷
舍夷外國貴
姓之號也
仁賢劫來始爲當寶如來。釋迦越
案。小瞿曇血化爲人。乃是宿世之事也。至賢劫中當
寶如來出世時。瞿曇神識始生此世界爲王耳。釋迦越
此王號也。竊謂。當寶如來即是賢劫七佛
之一名。但譯梵爲寶故與七佛名異耳
壽五百
萬歳長阿含云。拘樓孫佛時人壽四萬歳。拘那含佛時
人壽三萬歳。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歳。今稱釋迦
越王壽五百萬歳。設使在拘樓孫世。比於
人壽則過百倍也。准例而求如似爲殊文
覺苑演
密抄第二云。瞿曇梵語。具足應云喬答摩。
此云日炙種。准五分律云○大茅草王○
命乃隨終。有兩滴血墮在地上。生二甘蔗。
因日炙。開一生童男一生童女。男名善
生。女名善賢。人貴其種共標刹帝利名
依此釋。甘蔗日種外無瞿曇別姓。但瞿曇翻
日炙未詳。南山問梵僧爲星名。尤足可
信。舍夷者。依僧祐譜外國貴姓之號也云云
必非氏族之別稱。南山爲五別之一。猶難一
定歟。次釋迦氏者。南山譜四子名字等不具。
僧祐釋迦譜第一云。乃往過去有王名懿摩
樓炭經云一摩。曇無徳律云懿師摩。彌沙塞律云欝
摩。一・懿・欝此三音相近。以音而推竊謂。懿摩是正。但
鼓懿字相似故。
傳寫謬爲鼓也
王有四子。一名面光。二名寫
食。三名路指。四名莊嚴案。彌沙塞四子名與
此各異。莊嚴是白
淨王所
承也
其王四子少有所犯。王擯出國到雪
山邊。住直樹林中。其四子母及諸家屬皆
追念之。即共集議詣懿摩王所白言。大王
當知。我與四子別久。欲往看視。王即告
曰。欲往隨意。時母眷屬聞王聽已即詣雪
山至直樹林到四子所。時諸母等各爲其
婚。後懿摩王聞其四子生子端正。王即歡喜
而發此言。此眞釋子。能自存在。因此名釋
釋義齊言能。瑞應本起亦云釋迦爲能。
其解是同。此四子並因能命氏也文
彌沙塞四
子者。一照目。二聰目。三調伏象。四尼樓。尼
樓是白飯所承也。欝摩王第一夫人有子名
曰長生。頑薄醜陋所賤衆人。夫人嫉四子
聰明神武有大威徳白王擯出。如是縁起
僧祐譜引彌沙塞文具明之。論其繼氏懿
摩王子烏婆羅。其子涙婆羅。其子尼求羅。其
子師子頬。其子淨飯王。其子悉達菩薩出祐
譜。宣
譜名字
小異
從釋迦六世祖爲釋氏初。烏婆羅是
也。長阿含莊嚴彌沙塞尼樓是同人歟。本記
等不分明矣
 已上雖似因論。以披本文之次所書
 載之也
  三日
牟尼者者。釋牟尼二字。阿彌陀經義疏
云。釋迦翻能仁。即大慈垂應。牟尼翻寂
默。妙智冥眞。合此爲佛。即三身備理趣
分疏云。釋迦者能義。牟尼者寂默義。能調衆
惡離諸諠動。諠動之法謂生死法。故名能
寂默。如來之相依此調伏一切惡法能寂如
來之相説此法門也
 盂蘭盆疏新記云。具云釋迦牟尼。此翻能
 仁寂默。以寂默故不住生死即法身也。
 以能仁故不住涅槃即報應也
文殊問經下説釋迦牟尼義。追可考之
問。釋迦牟尼者佛之稱也。非氏族釋迦。何
云釋迦氏乎 答。僧祐釋迦譜第一云。祐仰
惟。錠光授記表號釋迦。玄符冥契。故託化
釋種。名兆於未形之前。迹孚於既生之後。
照灼人天聯綿曠劫。其爲源也邃矣乎
 仁王經疏下末云。言釋迦者擧其姓氏。
 言牟尼者此云寂默。煩惱諠諍永寂默故
 云云
 華嚴音義上云。釋迦牟尼釋迦此云能也。牟
尼寂默也。言其三業
離於諠
雜云云
 新譯華嚴音義下云。釋迦牟尼釋迦能也。種
族望稱也。釋
音作鑠呼。迦字作告俄反呼。牟
尼此云寂默也。徳行之號云云
文。於須彌頂者。十住心論第三云。忉利天
者此云三十三天。倶舍論云。去海八萬踰繕
那。三十三天住須彌盧頂
金剛寶峯樓閣者。壽命陀羅尼念誦法金剛
云。我今依金剛頂瑜伽經。毘盧舍那報身
於色界頂第四禪成等正覺。即下須彌頂
金剛寶樓閣。盡虚空遍法界一切如來皆悉
雲集前後圍繞。異口同音惟願世尊轉微妙
甚深祕密四種輪。所謂金剛界輪・降三世教
令輪・遍調伏法輪・一切義利成就輪不空
所譯壽命陀羅尼經同之。金剛界輪金剛輪
大曼荼羅。降三世寶輪三昧耶曼荼羅。遍調
伏法輪法曼荼羅。一切義成就輪羯磨輪羯
磨曼荼羅也。要目云。瑜伽部曼荼羅有四。一
金剛界。二降三世。三遍調伏。四一切義成就。
此四曼荼羅表毘盧舍那佛内四智菩薩
内四智菩薩者。金寶法葉也。如次配金降遍
一四輪也
問。降三世東方教令輪也。何以之爲寶部
乎。五祕密經云。降三世曼荼羅即同金剛界。
蓮花部遍調伏曼荼羅。依此例之。寶部一
切義成就此釋攝四輪爲三。金剛界降三
世合爲大曼荼羅。故云即同金剛界。遍調
伏爲蓮花部。法曼荼羅也。一切義成就爲寶
部。三昧耶曼荼羅也。羯磨通三種故不別立
之。當段釋降三世爲寶輪。義成爲業輪。相違
如何 答。下轉法輪段金剛平等攝金剛界。
義平等攝降三世。法平等攝遍調伏。業平等
攝一切義成就。故降三爲寶部。義成爲業
部。降三世教令輪品同之。隨披指歸文。於
降三世品説寶部虚空藏法。是則諸不祥以
三毒爲基。降三世降之故所有福徳無不
顯現。是故以降三世品爲寶部。但至五祕
密經者。配屬無盡。以異門不可疑異門。
金剛頂經開題。大・羯・法・三如次配四輪。當
段釋大・三・法・羯如次配之。五祕密軌如所
疑。義門無盡。不可局執耳
其四輪皆攝在者。仁王念誦軌云。然是五
菩薩依二種輪現身有異。一者法輪現眞
實身。所修行願報得身故。二者教令輪示威
怒身。由起大悲現威猛故菩提心義第
五云。又仁王瑜伽中及仁王良賁師疏引不
空三藏所持金剛頂瑜伽經云。五方五佛各
現二種身。一正法輪身。二教令輪身依此
等文。菩薩身云正法輪。忿怒身云教令輪。
當段釋意正法輪通佛菩薩歟。檜尾口決
云。凡一切如來有教令輪・正法輪。是二種
攝如來聖教也。説諸忿怒尊形體及其法
是教勅輪。自餘正法輪也即此意也。又就
攝在二攝有二意。一四輪各有正法・教令
二輪。二降三世輪爲教令輪。餘三輪爲正法
輪也
   四日
即彼毘盧舍那者。大日如來説初會四大
品已前所出
四輪也
降於閻浮現釋迦身八相作佛
度諸外道也。以何知者。十八會指歸説初
會已釋云。次後示現釋迦牟尼佛降於閻
浮提變化身八相成道。皆是普賢菩薩幻化
三十卷教王經第三十説初會已云。爾時
世尊現成正覺。其未久間。以一切如來身
語心金剛於一切如來身自開覺已。從須
彌山頂詣菩提場。到已即於菩提樹下隨
順世間轉其化事是其證也
問。十八會指歸普賢菩薩幻化者。安然教時
諍論云。其十八會第一會了。普賢菩薩受毘
盧舍那教勅。下南閻浮提示八相成道。名
曰釋迦牟尼如來。住世八十年。説法五十
載。赴縁契機作方便説爾若釋迦是普賢
菩薩所現也。而當段文云毘盧舍那所現。似
相違如何 答。三十卷教王經同當段釋。毘
盧舍那直現釋迦身。至指歸普賢菩薩者。
大日直名普賢菩薩亦名普賢法身。教王經
第一。當經能説教主云大持金剛菩薩摩訶
薩。驚菩薩號不可謂非大日。大日經疏云。
是故如來亦名一切金剛菩薩云云可思之。
教是諍論釋不足依用矣
即於須彌頂者。彼所現釋迦於須彌頂現
降三世身降伏魔醯首羅。彼降三世所入瑜
伽三摩地於第六他化自在天説之。其瑜伽
三摩地者五種無戲論智也。以須彌頂非
爲當經説處也
問。若爾者。四輪中降三世輪外釋迦所現降
三世更於須彌頂現降魔相歟如何 答。
爾也。第二降三世品大日所現降三世也。壽
命念誦法云。毘盧舍那佛受諸如來請已欲
轉法輪時。即入三摩地觀見魔醯首羅天
等。剛強難化執著邪見非我寂靜大悲之
身堪任調伏。於時世尊人忿怒三摩地從
胸臆間五峯金剛菩提心流出四面八臂威
儀熾盛赫奕難見降三世金剛菩薩身 十八
曾指
歸云金剛手菩薩所現。是又
毘盧舍那云金剛手菩薩也
當段降三世釋迦所
現也。其故從第三段至第六段者。大日如
來入能現佛三摩地説所現菩薩三摩地。而
當段能説佛名釋迦牟尼。以知彼佛所現。然
則第二品降三世釋迦未出世之前也。當段
降三世釋迦出世後也。不可混之。或又
當段降三世即第二品降三世也。其故者今
云釋迦者即阿閦也。第二品大日如來入阿
閦三摩地還現降三世身。當段須云時薄
伽梵阿閦如來。而如前云。爲取變化身義。
阿閦寄彼佛云釋迦牟尼如來。實是阿閦也。
此義意云。釋迦出世初會終也。當段所説
初會第二品降魔三摩地也。第六會在後説
之。故第二品降魔寄初會終釋迦顯之也
由貪瞋癡者。一義云。一切煩惱三毒爲本。
故指三毒云一切雜染。是則諸煩惱攝三
毒。其故當段説降三世三摩地。疏第十云。所
謂三世者名貪瞋癡。降此三毒名降三世
可知之。一義云。貪瞋癡及一切雜染也。其
故當段説五種無戲論。慾瞋癡一切法般若
波羅蜜也。擧前四種所離云貪瞋癡一切雜
染。一切雜染者一切法也。離貪瞋癡及一切
雜染故。般若最勝爲第五無戲論。般若波羅
蜜非所離。故唯擧四妄不別出之也
熏習藏識者。一切雜染種子含攝頼耶藏
中。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從無始已
來輪轉無窮也。降三世阿閦教令輪故能斷
第八識種子皆悉令清淨。五祕密軌云。欲
金剛持金剛弓箭射阿頼耶識中一切有漏
種子成大圓鏡智降三世弓箭又可有此
能。又此尊威光熾盛如劫火。以此火燒彼
種。金剛薩埵軌云。次應住勝三世忿怒金
剛三摩地。立印四面八臂。威徳赫奕光明熾
盛如劫災火。○阿頼耶識中所有雜染種子
以此金剛智火焚燒悉盡一切外障不能
爲障難即此意也
示現左右脚者。下文云。左踏魔醯首羅右
踏烏摩魔醯首羅者。此翻大自在。烏魔妃
翻名未詳。智證難義云。烏摩妃本迹并漢語
云云又大自在天是根本無明現形也
 翻梵語集第七云。憂摩摩可
此云大
狂云云
 云。烏摩勒伽此云大殺
行云云
依此等文。烏摩此
 翻大。若爾者。烏摩妃者大妃云意歟。魔
 醯首羅云大天。烏摩云大妃。尤似有便。
 又烏摩后事淄洲最勝疏有其釋。披可見
 之
疏第九云。大自在天三千世界之主。即是衆
生自心。所謂無始無明住地。於諸惡中而
得自在可知之。又降三世極深密門云。
即起平身立。擧右足左旋接彼傲慢者大
自在欲王。撲至於地已。定ヲモテ按於彼頂。慧ヲモテ
踐彼王妃乳房上。摧彼我慢故以足加於
又疏第九云。以左足踏其頂半月中。
右足踏其妃首半月上凡降三世降魔相
十八會指歸三十卷教王經具説之。如別抄
文。由入慾無戲論性者。釋所謂慾無戲論性
等文也
問。經一切法平等最勝出生般若理趣者意
如何 答。理趣分云。攝受一切法平等性甚
深理趣普勝法門同疏云。攝受一切法平
等性者。謂攝一切染淨因果皆入平等性法
界中。由此故能勝衆惡。由此法門名普
勝法准此釋。一切法者染淨因果等諸法
也。是等諸法皆入平等法界故云一切法平
等。若入平等理。出生衆惡伏從功能故云
最勝出生。疏第十云。佛境者所謂諸法實
相。從此實相而生故號爲降三世也
依此義者。一切法平等ヨリ最勝出生スト可訓
之。寂勝者降三世名也。此尊亦名勝三世。
千手軌云。次結三世勝菩薩印○此即三世
勝聖者三摩地觀也云云可知之 問。貪瞋
癡等云無戲論之意如何 答。此有淺略深
祕二意。初淺略者。般若菩薩軌云。貪性知
無貪即入貪性空。瞋性知無瞋即入瞋性
空。癡性知無癡即入癡性空。如是於諸
惑觀察實相理。有此智慧者由空無分別。
如蓮花處水不著諸罪咎 次深祕者。疏
第十云。如佛常教以慈對治於瞋。以無
貪治貪。以正見治邪見。今乃以大忿瞋
而除忿瞋。以大貪除一切貪。斯即最難解
難信。故言怪哉也
五種無戲論智者。以下明曼荼羅安布次
第。五種無戲論即是降三世五智也
檜尾口決云。問。四菩薩與四無戲論相配
如何耶。無戲論有五。慾・瞋・癡・一切法・般
若。以初四如次配薩・王・愛・喜。第五般若
即降三世尊也初慾無戲論者東方金剛薩
埵也。初段釋金剛薩埵云大樂大貪染云云
東方菩提心方故樂欲無上菩提。是故以配
也。瞋無戲論者南方金剛王也。南方火方也。
瞋恚如火故。癡無戲論者西方金剛愛也。癡
愛哀物故。一切法無戲論者。北方喜菩薩也。
一切法者境界也。廣通有爲無爲諸法。一切
諸法爲三毒被縛故成妄境界。三毒無戲
論故一切法又無戲論。於此無戲論徳究竟
故歡喜適悦云喜菩薩也。般若波羅蜜多無
戲論者中方降三世菩薩也。般若者總體備
前四智徳。智度論云。智及智處倶名般若
云云三毒無戲論故成智般若。一切法無戲
論故成智處般若。智處者境也
或傳云。准下得自性并五祕密段 初慾無
戲瞋無戲論二句爲金剛薩埵。乃至般若波
羅蜜多無戲論爲喜菩薩。中央降三世不説
之。例如第二段説四出生不説法界智。前
傳爲宜矣
中央安降三世者。宗叡曼荼羅中央降三世
如常。四方菩薩非忿怒形。當段四菩薩皆
云忿怒。其形像不詳。内四隅安四内供
養。是又彼圖非忿怒形。嬉薩埵右。舞左。鬘
善哉右。歌左也。外四隅安四外供養。彼圖
安三昧耶形。當段安忿怒尊形。次四門安
四箇三摩耶形。智證難義云。東弓箭。南劍。西
輪。北三股。義理如何云云古來未決其所
由。宗叡曼荼羅四門常鉤索鎖鈴圖之。鉤邊
三股叉。索邊弓箭。鎖邊劍。鈴邊輪畫之。二
箇三形並畫意如何。又弓箭等方違釋經意
如何
 檜尾口決云。唯大日如來置前右後左。餘
 佛菩薩皆在前右左後是口
決耳
今是降三世尊
 壇所以置前右左後也初薩王愛喜
爲言云云
第二段
 毘盧遮那曼荼羅前右後左次第也。當段
 以下皆前右左後次第也
文。修行者欲降伏者。以下明修行軌則

三界九地煩惱者。三界九地分別如常。煩
惱即怨敵也。九地煩惱有見修二惑。總名煩
惱。魔醯首羅表見惑。烏摩妃表修惑。見惑
易斷故以左足只一度蹈之。修惑難斷故
擧右足表數度蹈之義也。諸天者天魔第
六天魔等也。頻那夜迦者。二十天中有五
種頻那夜迦。又蘇磨呼經説四部頻那夜迦。
是即二十天中傘蓋等四種也。可見憬瑟儀
軌。大自在天法則儀軌法説五種頻那夜迦。
中央聖天四荷葉座安蘇磨呼四種。頻那夜
迦者此翻障礙。見義淨摩瑜利壇法矣
 檜尾口決云。觀念。謂以角壇在降三世
 菩薩眷屬。以前人召入壇五種無戲論皆
 忿怒形沓前人胸破滅其煩惱身心。其前
 人本處本身上雨諸器杖摧破
及惡人者。人衆中惡類也
自身作降三世者。行者身觀降三世尊形
也。謂我心中有hu@m字變爲五&T037992;杵。五&T037992;
變成降三世身。觀之然後結誦降三世印
明。三密相應故自身即同本尊。如是觀作
已身前觀本尊。對彼作字道觀。誦一字明
觀尊形大智印。觀三形三摩耶智印。一字
明法智印。降伏立相羯磨智印。觀心相應故
云與四印相應也
相應入實相者。觀吽字義理。其義如初段
釋。故云同前也
 檜尾口決云。金剛部種子通長h@u@m字。外金
 剛部種子通短hu@m字也云云疏第六云。va
 剛部菩薩種子。h@u@m金剛部明王種子也
此忿怒者。此尊金剛部而兼寶部。七卷理
趣經説第三段。云。爾時金剛手菩薩現微咲
相。引諸天等入曼荼羅令住三昧。以寶
部法授與灌頂。復以金剛部法授其灌頂。
令盡衆生界作大饒益事安外金剛中
可知之。阿毘遮盧迦者此翻調伏
廣如瑜伽者。或云。指初會第二品經云云
但十八會中處處説降魔法。不可限第二
品。今廣瑜伽者指第六會廣本經也
   五日
文。是故釋迦牟尼佛者。以下明經功能

害三界一切有情者。釋設害三界一切有
情等二句。是故害三界等者釋不墮惡趣句。
爲調伏等者。釋爲調伏故句。故得速證等
者。釋疾證無上正等菩提句
是故如來等者總結也。此一段當經與理趣
分其意聊異也。理趣分云。若有得聞如是
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信解受持讀誦修
習。假使殺害三界所攝一切有情。而不由
斯墮於地獄傍生鬼界。以能調伏一切煩
惱及煩惱惡業等故。常生善趣。受勝妙
樂。修諸菩薩摩訶薩行疾證無上正等菩
同疏云。以經威力能調衆惡故。是殺
罪並得消除。由悟法性起斯勝行故。此大
罪不招惡果。以經威力善能調伏一切煩
惱及隨煩惱惡業等故。設有是罪不招惡
此意云。若有人所牽煩惱發起惡業
設害三界有情。若受持此般若衆罪速得
消滅。其故者。理趣分註云。殺一有情必墮
地獄。十惡之中殺生第一。呪乎害若干有
情。總云三界其量無邊也。凡夫賢聖皆在
此中。以何勝利忽滅此罪。然般若意罪性
本來畢竟空寂。三世之中都無彼相。非内
非外亦非中間。一入此理萬像皆空。所作
之罪何處得留即此意也。當經亦直臨經
文見之同彼疏并註意。而依釋還案經意
異彼釋。謂此經設害三界等者密意説也。若
有人與般若理趣相應。滅三界輪廻因。云
設害三界一切有情。滅輪廻因故云不墮惡
趣。説其所因云爲調伏故。意云。害三界有
情者。調伏三毒故不墮惡趣。又調伏三
毒故疾證無上菩提。爲調伏故句望上者
成不墮惡趣所因。臨下者成疾證菩提所
由。顯雖似作殺業不墮惡趣。密不然。害
衆生三毒云設害三界一切有情。是故結云
密意説也。慈覺蘇悉地疏第一云。問。阿毘
遮魯迦法滅却一切鬼神惡人諸毒龍等。若
爾者豈無殺罪哉。答。今引一行和尚説解
釋此趣。彼釋云。如説噉食義者。謂令諸
忿怒等呑滅一切毘那也迦之類。果如所言
諸佛則有殺衆生罪。今此宗明義。所謂毘
那也迦即是一切能爲障者。此障皆從妄想
心生。若能噉食如是重障便心目開明。當
知是名眞忿怒者。以此佉字門噉食一切
衆生障。則是如來所使行如來事。義意准知。
又問。自噉食己妄想重障令毘那也迦等滅
却。是且可爾。爲他修此法滅却爲他毘
那也迦等。此義云何。答。眞言勝力爲十方一
切有情爲障者尚能除滅。何呪少分爲他毘
那也迦豈不得滅却。問。何故眞言有如是
力。答。眞言是即諸佛菩薩肝心要誓。無數劫
中爲諸有情難行苦行所修萬行法要總在
眞言祕密句之内。是故念此眞言修此法
時除滅自他一切怨敵諸毘那也迦等
段釋准此文可知之。降三世降魔醯實至
死地。雖然是非殺業。故不墮惡趣。非唯
魔醯。設殺害三界有情不墮惡趣。以何
故。爲調伏彼等三毒煩惱故也
問。云重罪業障依此經功力滅者誠可嘆
經勝能。滅衆生三毒者修善業得善果。何
云經功力哉 答。基師等不知祕旨而作
釋。誠如所疑。當段説降三世三摩地。三世
者三界也又三毒也。疏第九云。所謂三世
者。世名貪嗔癡。降此三毒名降三世。又由
過去貪故今受此貪報之身。後生貪業受
未來報。三毒皆爾。名爲降三世也。復次三
世者名爲三界。謂毘盧遮那如來始從有頂
迄至下地○次第而下以能降伏三世界
主故名降三世明王也今降三界衆生三
毒者。即是釋降三世三摩地。不知此意徒
釋滅罪功能者。恐失經宗者歟。檜尾口決
云。理趣經降三世曼荼羅段云。若有聞此理
趣受持讀誦設害三界一切有情不墮惡趣等
者斷三界無明。不實殺衆生。意云。三有
根本是三界無明也。是故云斷三界無明。是
故云不墮惡趣等也○若由此理趣殺害
無量衆生無罪也。偏誦此經殺衆生而無
罪者是愚癡。及破如來教也即此意也。疏
第十釋死王眞言云。此眞言沒㗚底也二合
吠此即死義也。死是殺義。斷其根本名之
爲殺。由本意願我斷一切衆生命根。命
根即是無始無明諸煩惱也。一切衆生斷彼
令盡無有餘。即是殺也。此明於死法門
而得自在。即佛所現化非眞殺一切衆
生也殺害密義以此釋可解之。但所
以云設者。經文自本似帶兩意。文顯相
説般若理趣重罪消滅勝益。例初段設作
重罪設字可知之。理趣分疏釋成此義。
誠非無謂。而就害三界有情句太有深意。
故釋云如來密意説。謂衆生以三毒爲因
輪迴三界。故三毒煩惱是輪迴命根也。且
如降三世尊。佛果大圓鏡智能斷滅三毒
根本故現降伏摩醯首羅。妄業命根於此
永息。法身壽命爲此増長。而當段説此
尊三摩地。行者若與五無戲論般若理趣相
應時。設於三界所有一切衆生雖令調伏。
可不墮惡趣。教化難化有情焚滅業壽種
子殺害妄想命根増長金剛壽命令證入
無上道果故也。猶如降三世尊調伏魔醯
之因縁。義釋惡馬調御喩意可知之。然則
説害三界有情。如來爲示降三世尊大忿瞋
三摩地法門也。忿怒調伏故云設害。非實
殺生命。詞寄淺近妙示深旨。故云密意
説也。疏云。如佛常教。以慈對治瞋。今則
以大忿瞋除忿瞋云云是豈非當經當段不
思議乎。降三世眞言毘三摩地曳句職而此由

文。時金剛手者。明欲重顯明相也
三世所謂者。疏第九云。三界之衆有魔醯
首羅者。即是三千世界之主云云同第十云。
以能降伏三世界主故名降三世明王也
准此等釋可知之。由此印者。降三世大印
如常
問。降三世形像如何 答。降三世極深密門
云。降三世瑜伽。二羽印當心。慧手持五
&T037992;。怒臂如下擬。次箭劍直執。定上五&T037992;
鉤。次弓。次執索。皆直引臂持。四面正青
色。右黄。左緑色。後紅。咸忿怒。自在天王
妃爲座如前説台藏現圖持明院降三世
像左右持物與之有異。比挍可知之。又瑜
祇疏下云。八大明王中有兩臂降三世。非金
剛四面八臂云云可知之
以蓮花面微咲者。表敬愛慈悲徳
而怒頻眉者。表降伏智慧徳
住内心者。慈悲徳
外示現者。智慧徳也。悲智相扶攝伏相成
是此尊表示也
四種眼者。都部要目云。又瑜伽中四種眼歡
喜眼敬愛
熾盛眼鉤召忿怒眼降伏心殺
害煩惱
慈眼
息怨
敵文
三十卷教王經第七説第三忿怒眼云。
又復顰眉破壞相。刹那能現忿怒勢。此名
遍持忿怒視。乃至三世尚降伏
利牙出現者。牙徳金剛藥叉主之。下摧魔
怨品云。以金剛藥叉形持金剛牙恐怖一
切如來是故降三世利牙又金剛藥叉三摩
地也。降三世大印忿怒拳是金剛叉牙印
也。二尊相通可知之
住降伏立相者。此尊羯磨印也
折屈右膝者。如前云斷見修二惑之表
示也。或又右斷所知障之表示。左斷煩惱
障之表示。所知難斷。煩惱易斷。准見修
可知之
左踏魔醯等者。如上明。但左右有異説。千
手軌金剛薩埵軌大日經疏極深密門等同
當段説。而降三世儀軌云。右足下踏大自在
魔王。左足下踏魔婦人云云是即王表煩惱
障妃表所知障。煩惱障礙理所知障礙智
故。以右智斷所知障以左理斷煩惱障。
是當段意也。又男天形智故以右足踏之。
女天主定故以在足踏之。是降三世軌意
也。法門表示非一。勿是非矣
其修行者者。以下重明修行軌則。前雖明
之。餘義未盡故更示之也
如前大智印誦一字明者。指上自身作降三
世瑜伽大智印與四智印相應誦一字明文

如前人名者。指上諸天毘那耶迦及惡人
也。彼人名字置左足下。就之有二樣。一書
怨家姓名置本尊左足下。或行者左足。降三
世儀軌云。若欲頓滅惡人。爐中安惡人姓
名形以惡心誦呪百八遍。以砂打惡人燒
之則死准之可知之。二呼思彼人名字
觀在本尊左足下或行者
左足
自住曼荼羅者。以下行者自居壇中央。眷
屬十六尊如前明
如本教者。指降三世本部經軌也
由此修行者。明修行功徳也
此一品者。行降三世法總別重重隨事
有種種軌則。此一品通用諸事故云通修」
餘皆備諸廣本者。一一行用在廣本中。廣本
者指初會降三世品。若理趣經廣本歟
一。降三世法總別行儀事
教時義第四云。又金剛頂十八會中降三世
教令輪法曼荼羅三十七尊皆入降三世三
摩地悉持降三世印。今有別行降三世極祕
密儀軌。以吽迦羅金剛爲主。是金剛薩埵
降三世法。又有觀世音降三世儀軌。是金
剛法降三世法。如是可有三十七儀軌
瑜祇經疏下云。遜婆明王五部吽迦羅○一
十七内外火法○金剛頂十八會初教王會四
大品中第二降三世會有六曼荼羅。所謂大
三法羯各具三十七。皆持三世印。一印十
三。四印十七。今文四印加持。東方四尊入
吽迦羅。是四印曼荼羅十七尊法。先以東
方入名爲最初吽迦羅者。可作五部吽迦
羅之法。東方是最初故又云。此遜婆法先
以十五尊成金剛薩埵。五中隨一。次成吽
迦羅之身。即是金剛部薩埵忿怒三昧以入
三十七尊之業。皆修降三世法。其三十七尊
皆以金剛薩埵三昧耶印爲根本印。各入
降三世印。故金剛頂降三世教中觀自在法
以金剛薩埵三昧耶印爲觀自在根本印。次
用觀音三昧印業印。三十七准之
問。經吽迦羅心者其意如何 答。極深密門
云。普賢金剛手爲降伏一切現吽迦羅身
云云又云。吽迦羅金剛作如是相好云云
者恐怖義。此尊種子也。迦羅者此翻黒。降
三世軌云。四面八臂極黒大威怒形相云云
恐怖衆生之黒色金剛故云吽迦羅金剛。此
尊心眞言故云吽迦羅心也。瑜祇經疏下云。
吽者是種子字即降伏義。迦羅此云黒暗。如
仁王云。摩訶迦羅大黒天神。故迦羅翻云黒
暗。大日經疏魔訶迦羅天云大暗夜天。又翻
迦羅云時也。此吽迦羅名勝三世亦名月
黶尊也。金剛頂經呼降三世名大黒也。黒
是降伏色。隨色爲名可思之
   已上第三段了

 明暦三丁酉五月下旬於觀智院令修覆畢
            改杲快權少僧都了深



理趣釋經秘要鈔第八延文元年十一月六
日。於東寺西院
 傳受
  第四段觀自
在章
  第五段虚空
藏章
文。時婆伽梵者。明教主。當段大日如來
住阿彌陀三摩地説觀音法也
問。第三段東方。第四段次可明南方。何越
南方説西方乎 答。爲明三部次第也。第
二段大日佛部。第三段金剛手金剛部故。上
云忿怒吽字金剛部攝。第四段觀自在蓮花
部故。下云是故蓮花部亦名法部也。更加
第五第六二段成五部。寶部自證故先説
之。羯磨部化他故後説之。第五第六次第職
而此意也
觀自在王如來者阿彌陀也。聖位經云。不動
如來寶生如來觀自在王如來不空成就如來
云云觀自在者通主伴。觀音亦名觀自在。菩
薩是伴也。阿彌陀主故名觀自在王。羯磨
會阿彌陀眞言。路計濕嚩羅囉惹訖哩入云云
路計濕嚩羅此翻觀自在。囉惹此翻王。可
思之
若於淨妙者。明佛菩薩在處也
問。如觀經者。觀音在淨土。如最勝王經
者。彌陀居穢土。今何分佛菩薩爲二土乎
 答。二尊同雖在淨穢土。從本住處分之
爲二土。彌陀他受用故可住淨刹。觀音觀
世音聲令得解脱故可住娑婆。依此義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