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是擬儀外迹以明修證之深淺耳 已下
防難也。意次上付菩提心畢竟無
。若菩提心畢竟無相ナラハ。明三劫六無畏
衆多心相事。相無相相違不審故。彼心
所離外迹深淺不同會通也。
皆是擬儀外迹等御釋此意也。付之。擬儀外
迹事。了簡不同也。一義ニハ外迹妄心。修證
深淺三劫六無畏證理義。意淨心
ナレ&MT01302;妄顯之故。指之釋擬儀外迹
也*一義云。外迹顯。修證深淺密取
義。意三劫六無畏次第階級皆寄顯被
修證義。一義ニハ常途心相眞言行者
相共皆擬儀外相所爲之事業。顯内心修證
之深淺意。此義尤符順釋段也」
上已明煙之相。可以比知火性。但知
垢盡處戲論不行。即是第六無畏依。更欲
何表示耶 以外相内心ラルル
六十心也。六十心釋段心法微細&MT06279;
識。但觀ルニ所爲事業。必有相彰于外
譬如煙之状貎。即火性以比知
彼釋也。付之彼六十心。先約
也。雖爾。此喩實ニハ染淨心得。故無
相違也△但知心垢等已下言總雖被
三劫六無畏。其中第六無畏三妄盡處
故。被心垢悉盡不戲論。無表示
心相義也。是正被釋成菩提心畢竟無相&MT06279;
擬儀外迹
大日經疏第三


大日經疏第三鈔卷第七十八
           三日

經云祕密主若眞言門○綜該諸地 當卷
所釋住心品經文六無畏十縁生句二段相
分中。上來六無畏御釋畢。以下被釋十
縁生句經文内。付初至綜該諸地
了簡。此一段文。初牒文屬當。後
作釋。作釋中初十喩觀。明行者旨要
次然統論住心品十句三分
。後此經十縁生句次所由。三節
分明也。凡此十縁生句。別&MT06279;眞言行者心垢
淨除觀門。總顯密二教一切佛法旨要也。
然間。當段ニハ如下文萬行方便中○留意思之
釋。大師性靈集第十。此是十喩修行者之
明鏡。求佛之人舟筏。一誦一スレハ
而含義。一スレハ沙軸以得當經
開題云。十縁妙句成心臺之明珠△一。十
縁生句觀通地前地上事。下包括始終綜該
諸地御釋分明也。付之十縁生句觀通
歟事
祕密主。若眞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深
察十縁生句當於眞言行通達作證
此眞言行者。依十縁生觀門。成就三密
。證得佛果義也。大師一處御釋祕藏
記云。如境界中見界會聖衆及餘一切
皆當十縁生句觀察。不信&MT06279;而信セヨ之。唯
心於本不生際。無所現
云。祕藏記。於十喩密嚴界會眼前時。觀
陽燄。其意如何。若思是至極意留著
又作慢心。譬如鏡時。見少影像停留
時。遂實鏡又云。疏末卷第五云。今
行者深觀十縁生句。了知三業畢竟不生
法性自爾&MT06279;常無動作。是名住無爲戒也○
若眞言行人。不是淨戒即雖口誦
身持密印。心住本尊三昧。具修次第
。供養諸尊。猶名造作諸法我人之
。云何得菩提薩埵此等意。住
縁生句時。成眞實眞言行體。可
果徳見。今經文以此意見。華嚴香象。非
眞體行不證心スル意。相似此意。乃至
中間言也
乃至如實遍知一切心相者 眞言行者。
十縁生句。凡聖十界心相了知也。下
云。若於一念心中明見○故曰如實遍知一
切心相
是略答前問中修行句也 此屬當九問中
第七及彼行修行句答説。誠此十縁生句
達眞言行觀門故。修行答説事分明
也。總修行答説廣之。故釋略答。第一卷
疏。如入大悲藏曼荼羅等。即是答
之上御釋當九問答説
十縁生句文修行答説事。一往
不審也。但上屬當約大分故。一一
意得也。若又十縁生句三密修行
無所得方便故。上不當修行句答説
意得歟 一。住心品三句悉説歟事 一。今
牒經文如實遍知一切心相然此
九問心相句答説覺。而當段
心相答説事如何。答。今心相
十縁生句所知心相也。九問
。行者諸心差別相故。義各別也。然間不
當彼心相答説
下文萬行方便中。無此十縁生句
除心垢是故當知最爲旨要 以下
釋作釋中。此初明十縁生句眞言行者
要事△下文萬行方便中者被第二品已
萬行方便也。上疏云。如下文入大悲藏
曼荼羅等即是答修行句△心垢者衆生
心也。依此染心留著故。十縁生句
觀相。淨除慢著義也。今疏第一卷謂
ヲハ衆生種種心垢。能翳如來淨眼
開明若以無分別。滅戲論。如
霧消除日輪顯照知彼
是故當知最爲旨要。眞言行者。特宜
之 凡眞言行者修萬行事爲果徳
也。然所修行非眞實者。不果徳。三
妙行。十縁生句無所得方便。可
大空。故以此十喩尤爲旨要。留思可
之釋也。今疏末卷十一云眞言行者。本
遣惑業解法界無生滅淨染
諸分別眞言之體。即是法界之體也。
若了知眞言之體。即同法界大空。自
能得無相三昧故。悉地現前。當
信解
然統論此品中摩訶般若中喩亦具含
 以下住心品所説十縁生句統論。辨
其淺深不同。此中。初明住心品十縁生句
後摩訶般若下大品般若△然統
論○略有三種此總表列數。付之或一義
云。此品中十縁生句者。當段所説十喩
三重釋成了簡。但統論此品中御釋
當段。故總住心品中取
三種宜也。付之見住心品説相。初劫
五喩。第二劫ニハ六喩。當段具説十喩。何
統論此品中十縁生句略有三種乎。答。三
劫共有十喩云事。今前後見。上
中十喩望前十喩之一義云。約言總
義。一義云。雖五喩六喩十喩説相不同也
ニハ三劫共可十喩。故付實義十縁生句
御釋義。三劫共具觀十喩歟事
一者以心沒蘊中治實法。故觀此十
縁生句。如前所説即空之幻是也 以下三
十縁生句次第釋成中。初明證寂然
界菩薩所觀十喩。此即空幻事於
。學摩訶衍菩薩人空湛寂。猶
五蘊實有。而以菩提心勢力。起五蘊
無性。以泡沫芭蕉陽炎幻等五喩
性空。此證寂然界菩薩即空幻也△
以心沒蘊中者此明所治。學摩訶衍人。雖
人我猶留蘊。故云心沒蘊中也。初劫
經文。彼出世間心住蘊中此意也△欲對
治實法故者。此能治。證寂然界菩薩爲
治五蘊實有故觀十喩義也。第二卷
然以菩提心勢力。自然他教也。
是慧隨。能於蘊等起其。修
離著方便。於五種譬喩。觀察無性空○行
者如是觀察時從無性門諸法即空
故名證寂然界此意也△如前所説即空
之幻是也如前者。指初劫。即空之幻者。空
五蘊觀相也
二者。以心沒法中治境界攀縁。故觀
此十縁生句。如前所説蘊阿頼耶即心之幻
是也 明第二即心之幻。分セハ能治所治
所治初劫證寂然界菩薩境界攀縁 能治
第二劫他縁乘萬法唯心觀解也△以心沒
法中者法證寂然界菩薩十縁生句法也。
法無畏法謂十縁生句之。意證
寂然界菩薩諸蘊唯心道理故。心外
五蘊。爲此五蘊實有。以五種
譬喩五蘊無性。此空觀單空&MT06279;眞實
此名偏眞也。第二劫已上大乘空觀
有空故名眞空。空假有故此名妙有
有空不二&MT06279;眞空。然間。望大乘眞實空觀
時。證寂然界菩薩觀心猶沒法中分齊也
△欲對治○已下明能治。於中境界攀縁
者所治法也。付之所治境界攀縁事。一
義云。境界者指空理。理所證境故云境界
攀縁者能觀心攀偏空義也。初劫釋云
偏眞。此意也。一義云。境界者。所縁境。即
五蘊法也。攀縁者簡無縁言也。意第二
無縁乘萬法唯心故。心外無縁法
初劫寂然界菩薩心外存法。縁彼法
空也。故云攀縁。若悟諸法唯心時。心外可
縁無法故。云欲對治境界攀縁也。一義云。
境界者。如前五蘊法也。拆破五蘊空也
故云攀縁。此意諸蘊唯心&MT06279;當相即翻空。心
外存五蘊。拆破覺空理。故云攀縁也△如
前所説阿頼耶如前所説者。指第二劫
縁乘。彼意。三界有爲。皆第八識
含藏スル種子ヨリ現行唯心法也。故云
蘊阿頼耶即心之幻是也。第二劫經文云。復
次祕密主。大乘行發無縁乘心法無我性。何
以故。如彼往昔如是修行者。觀察蘊阿頼耶
知自性。如幻陽炎影響旋火輪乾闥婆城
疏云。又無縁乘者。此至僧祇。始能觀察阿
陀那深細之識。解了三界唯心心外更無
法而可得者。乘此無縁心而行大菩提道
故名無縁乘此意也
三者。以心沒心實際中有爲無爲界
故觀此十縁生句。如前所説脱一切業
煩惱而業煩惱具依。即不思議之幻也 已
第三即不思議。當段説十
正當之。次下。今此中深修觀察者。即
是意明第三重之所治沒心實際位事。
古來異義區見。一義云。第二劫覺心不生
心也。是則第二劫覺自心本不生極理以所
トノ。明第三劫不思議幻。次上即心時。
初劫境界攀縁所離例心得也。心實
際者。指本不生言故。指第二劫覺心不
生心心實際也。演密鈔第四云。今此中
十喩。復爲對治前劫心沒實際。欲
爲無爲界故。觀此十喩。亦成戲論一義
云。沒心實際第三劫初心。指空性無境
也。其疏家御釋指空性無境心
實際。第三劫。行者得是微細
時。觀一切染淨諸法。乃至少分猶如隣虚
縁生。若從縁生即無自性。若
自性即是本不生。本不生即是心實際。
心實際亦復不可得又十地經文
行者初觀空性時。覺一切法皆入心之實
是等解釋分明也。凡第八住心沈空
心。故蒙驚覺開示。此尤沒心實際義也。依
此義者。能治十喩。可第九住心也。隨而
今所指解脱一切業煩惱等文。第九住心
説文也。一義云。於第八住心初後
故。以初心所治。以後心能治
義也△一。沒心實際住事。論義也△欲離
有爲無爲界○以下明能離。若以所治
實際第七住心ナラハ有爲無爲界
二劫分齊二劫猶有爲無爲隔歴分齊
也。其他縁乘有爲理無爲。有爲無
爲隔歴。覺心不生心有爲法實相即時無爲。
無爲相者即非有爲若所治第八住心
ナラハ初二劫離有爲無爲界。望
後位有爲非眞無爲離妄義可
之。故號一道無爲心。故實ニハ有爲無爲
也△如前所説○第三劫經文於業煩
惱具依疏云。行者解脱一切業煩惱○萬像
具依
摩訶般若中十喩亦具含三意 此因大品
般若十喩ニモ。示三重幻。摩訶般若十喩
&MT06279;。攝當經十喩御釋意趣トハ心得。若
セハ能攝所攝。所大品般若當經所
。今四心義極無自性心十縁
生句即攝華嚴般若種種不思議境界皆入其
意分明也。大品般若第一卷云。幻
水月虚空乾闥婆鏡中像
トノ十喩説之。仍十喩泡加
如化。下般若若中以泡以喩○意復殊也
又第四卷云。夢虚空地水火風
四種
今此中云深修觀察者即是意明第三重。且
行者瑜伽中自心感。佛心爲
應。感應因縁即是毘盧遮那現所喜見身
所宜聞法。然我心亦畢竟淨。佛心亦畢竟
淨。若望我心自。即佛心他。今此境
界爲自生耶。他生耶。共生。無因生耶。以
中論種種門之生不可得。而形聲宛然。即
是法界。論幻即幻。論法界即法界。論遍一
切處即遍一切處。論幻故名不可思議幻
也 已下經深修。此中。初對初二
深修。後復次言深修&MT06279;地上
所證轉深之△今此中○意明第三重
此即空即心即不思議三重中。今深修觀
十喩第三重ナル&T069222;也。是則對初二劫淺
。説深修也△且如行者已下明不思議
幻義。凡此十喩菩薩微妙觀門&MT06279;。觸縁對
境常行用所也。而今先付行者瑜伽中現
境界。明不思議。故云且。今釋相
地前行者之見。其故定中感見佛
。此地前行相也。初地已上去來睡悟皆
佛慧因縁故。必不瑜伽中
以自心爲感○所宜聞法此先明瑜伽中
加持感應。以自心能感。以佛心
能應縁感應因縁。感見所喜見
。聽聞所宜聞。此即因縁所生法也。大
師即身義御釋云。加持者表如來大悲與
信心。佛日之影現衆生心水加。行
心水能感佛日意也△感應因
縁○所宜聞法所顯境界。所喜見身
佛身。所宜聞法所説法也。付之所喜
見身事。一義云。能現毘盧遮那自性身。
所現所喜見身他受用已下三身也。*一義
云。於自性身利他故。所喜見身可
四身也。付之今疏第一卷神變加持
。示種種諸趣所喜見身種種性欲所
宜聞法。隨種種心行觀照門。彼釋具
三密。今御釋擧身語二密意密。總
所説境界具可三密。今不意密
一往不審也。付之一義云。自心爲感佛心爲
釋。彼佛身則意密故三密具足スト義。一
義云。佛身能應故必非所現三密隨一。然間
此御釋擧身語二密。義兼意密義。一義
云。以所宜聞法意密觀相。故彼所宜
聞法意密心得義。然我心亦畢竟
淨○爲他此爲四不生義先以心佛
別自他歟△今此境界○即是法界
自他共無因。明不生義。此不生義三諦中
空諦也。大師一處解釋中以四不生
スルニ此有 不可得。是則空△以中論種
種門觀之生不可得中觀論因縁品第一云。
諸法不自生。亦不化生。不共不無因。是
故知不生△今種種門者指此自他共無
四不生也△形聲宛然即是法界此雖
不生也。不有即空ナル明。是則色即是空
非色滅空意也。形聲者。上所擧所喜見身所
宜聞法也△即是法界者眞如法界即空理
也。法界言依所不定也。事法界有。理
法界時詮空。事理無礙法界時詮中也。其中
今指空理言也△論幻即幻○故名不思議
幻也以下約三諦相即不思議幻義
△論幻即幻者假諦也。意。依心佛因縁
現境界。論幻即假有義也△論法界即法界
者。法界眞如法界。即空諦也。幻有
之生不可得故。此法界也△論遍一切
處即遍一切處此明中道。是則中觀論
縁所生法。我説即是空。亦爲是假名。亦是中
道義意也△故名不思議幻也此三諦圓
&MT06279;一邊思議以明不思議幻義。今疏
末卷。當知一切法即相無相。即非相
。如彼三自不可思議。是故語言道斷也
又末卷第七云。今眞言門亦爾。以觀心
因以三密縁。普門海會現前&MT06279;謬故名
有。以種種門推求都不可得。是名爲空。
此有此空皆不法界。故説爲三諦
同而同。不異而異。一切方便乘人不

復次言深修者。謂得淨心已去從大悲生
乃至方便究竟。其間一一縁起皆當
十喩之。由所證轉深。故言深觀察
以下約所證轉深義深修議。於中初明
深修觀察。後且如四諦義下明不思議幻
。付明深修觀察正釋復次不同見。
正釋三劫相望對初二劫第三劫觀相
深修。復次初地已上漸次轉深
深修義。又此二段釋大分別スレハ地前地上
見。正釋地前行者故且如行者於瑜
伽中等釋。復次地上故今行者於一念
淨心中釋也△謂得淨心者初地菩提心爲
位也。顯密共初地名淨心地。起信論。入
淨心地淨影大乘義章云。歡喜地者。經中
亦名淨心地也○住此地時於眞如中
心清淨淨心地○又於三寶清淨
亦名淨心今經宗初地菩提
。故初地名淨心也△從大悲生根此三
句中大悲爲根句。則第二地ヨリ第七地至位
也。今疏末卷。前七地以來爲大悲萬行之所
含養。如胎藏此意也。付之大悲爲根
大悲即根義歟。又大悲生根義歟事古
異義也。今御釋從大悲生根。故大悲
能成體。萬行所成見。然間以此文大悲
根義證據。若大悲即根義大悲法根
喩故法大悲即喩スル心得也。
大悲生根可之△乃至方便究竟此指
八地已上。付方便究竟大師釋向上向下讀
文有異。約向上門時萬行方便爲スト究竟
得故方便則進趣方便也。若向下門
方便爲究竟故方便則利物方便相當△
其間一一縁起○此十地三句一一
起也。縁起者。自利利他一一縁起也△由所
證轉深○此逾廣逾深。作十轉開明意也。
釋以深修觀察故○漸次大乘生句
意也
且如四諦義。直示呵世界已有無量無
邊差別名。又況無盡法界中逗機方便何可
窮盡。今行者於一念淨心中達如是塵
沙四諦。空則畢竟不生。有則盡其性相。中則
擧體皆常。以三法無定相故名爲不思議
。如四諦者餘一切法門例耳。是故唯有
如來乃能窮此十喩其源底 已下明
不思議。且如四諦義等者。行者所觀
法有多種中且擧四諦之△直示娑呵
世界○差別名者。八十華嚴第十二四諦品
第八意也。彼經文。諸佛子。若聖諦。此娑婆
世界中或名罪痛。或名逼迫○此娑婆世界
諸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隨衆生
悉令調伏此經文意也△又況無盡法
界中○此指世界。此八十華嚴十二四
諦品第八文意也。彼經文云。諸佛子。此娑婆
世界言苦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
求根。或名不出離。或名繋縛○各有百億
萬種名。皆隨衆生心之所樂&MT06279;調伏
此意也△今行者於一念淨心中○此約
言行者三諦觀門候△一念淨心中者初
地淨菩提心也。然擧初地二地已上
意得。若又淨心義可二地已上歟。此上
地前行者瑜伽中所現境界言△通達
如是塵沙四諦塵沙者衆多義也。十卷義
釋云。塵沙十喩彼能觀十喩約。今約所觀
塵沙四諦タリ△空則畢竟不生○矣。
已下約三諦不思議。三諦圓融一
思議。故云不思議三諦也△空則畢
竟不生者約空觀。於苦集滅道等四諦
畢竟不生此空觀也△有則盡其性相者明
觀意。觀スルニ有盡性相皆有法ナル義也△中
則擧體皆常者此明中道。今以常住
道義。天台心常不動ナリ假立中名釋。此意也。
上以遍一切處義中。今以常住義之。
但其義可相通也△以三法無定相○
三諦倶時以定相義不思議幻
△如四諦等者此例スル餘法
此經所以次無垢菩提心即明十喩者包
括始終該諸地 此第六無畏次明
十喩△無垢菩提心者指第六無畏。上
即是眞言行者虚空無垢菩提心△包
括始終綜該諸地此御釋一義云。可
深修觀察復次已下義。此義ナラハ始者
初地。終者妙覺。諸地者第二地至第十地
意也。一義云。正釋復次二段
義。此正釋復次二段スト地前地上見。
故包括六無畏始終該十地諸地

大日經疏第三鈔



大日經疏第三鈔卷第七十九
           四日

既觸縁成觀○ 上來被・明十縁生句
終至綜該諸地了簡畢。以下就被別
釋經文ヨリ幻喩一段
。此一段文。初明大綱。後經云文別

既觸縁成觀不縷説。今且依釋論
大歸耳 此初總表明大綱△既觸縁成觀
不可縷説者此十縁生句。眞言行者觸縁對
境所成觀相故。具明難述義上釋如四諦
者餘一切法門例耳。且約四諦法則之。
明餘一切法門此意也△今且依釋
論○此依智論大綱義也。大歸者大
義也。十喩事。智度論第六卷釋之。付
之。一義云。此十喩。眞言行者觸縁所成觀
故。實具雖難述且依智論文大綱云解
釋意義。一義云。智論所説十喩。今經トハ
全同故大歸御釋義也
經云。云何爲十。謂如幻。陽焔。夢。影。乾闥婆
城。響。水月。浮泡。虚空華。旋火輪。乃至 以
下隨文別釋。於中。初牒文分明也。今此牒
十喩總表別説&MT06279;經文也△云何爲
者徴問也。謂如幻陽焔ヨリ旋火輪マテハ
十喩名字。智論第六卷云。解了諸法
幻。如焔。如水中月。如虚空。如響。如乾闥
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是十喩爲
解空法慧影疏云。名喩雖十。相對即
五。幻焔者内外相對也。水月虚空有無相對。
如響如城見聞相對。如夢如影寢覺相對。如
像如化合散相對當經影像鏡像
當。浮泡火輪如如化如影。下解釋
見。付之取喩事。經軌施設數量非一也。或
五喩金剛界
儀軌
或説七喩略出經或説八喩
法華
儀軌
或説九喩金剛薩
埵儀軌
或説十喩千手
儀軌
云何爲幻。謂如呪術藥力能造所造種種色
。惑自眼故見希有事。展轉相生往來十
。然彼非去非不去。何以故。本性淨故。如
是眞言幻。持誦成就能生一切者 此幻
別説經文也。云何爲幻者徴問也△呪術
藥力者幻事能作譬也△能造所造種種色
像者所作幻事也。此能造所造共付所作
幻事意得。其故下釋云示現能造所造
種種色像故△惑自眼故見希有事
惑眼目奇特幻事義也。付之於幻師
明知幻所作故。不迷惑。然被
惑自眼故事。尤不審也。付之疏鈔問。
既幻師諦知幻是不實物故。不更成疑。
若爾何經惑自眼故云云文極難也此不
會釋。演密鈔ニハ幻者化也。無而忽有之謂
也。先無形質因縁有名爲幻化。又幻者。
詐惑。以不實事眼目。故曰幻也
此惑人眼目云故。指見聞人各各自眼
タリ。或本ニハ目眼此時無相違。或一義云。於
幻師惑自眼故義可之取義。無智畫師
&MT06279;之。𣵀槃經二十二云。譬如幻師
大衆四兵而彼中有諸小兒
智慧。覩見之時悉以爲實。其
其虚誑以幻力故惑人眼目此見
自眼義潤色也△展轉相生往來十
幻所作。能生所生等義也。假令幻
所作伎樂人等出音聲等。此幻所作
能生所生也△然彼非去非不去已下顯
空無。非去往。非不去來。意幻所
事十方往來スト共。此虚誑故明
。去來往來其義同也。佛地論第四
云。而淨法界無去來等者。捨此就彼名去。
此就此名△何以故本性淨故
空無所由。幻事十方往來スト&MT01302;。本性空
故。實非往來云意也△如是眞言幻○
合説也。意藥術因縁。雖現種種幻事
本性空。依三密修行奇特不思議
。明本來不生悉地義
佛説藥力不思議。如人以藥力故昇空隱
形。履水蹈火。此事非諸論師等能建立因
其所由。亦非疑謂定應爾或
爾。過是籌度境界。唯親行此藥
持行用者乃證知耳。又如藥術因縁示現能
造所造種種色像。雖衆縁中一一諦求
都無生處。而亦五情所對明了現前。雖展轉
相生往來十方然亦非去非不去。是事亦
籌度思量之境 以下幻喩作釋也。於
中正釋又釋二段見。付之下簡區也一義
云。初スル合説也。其故初釋
明執持行用人。當合説中持誦者。又如藥
術因縁以下釋付譬説。經譬説此義同故
云云但此了簡思。今二段共此譬説
也。其上合説經文釋分明也。一義云。初
譬説經文大意。後經文消釋
義。譬説經文呪術藥力。述
大意故。先出藥力一邊云云一義云。初釋
經密意義。後經顯文消釋スト
義。此了簡尤符順スル也△佛説藥力不思議
是總表也△如人○蹈火者。正出不思議
。經文ニハ昇空隱形等事具雖出。見
トハ有故。付密意釋之也。付
之。經出呪術藥力二種。而今釋偏擧藥力
藥力呪術歟。然擧一示一ナルヘシ
又呪術。神變加持顯故。重不
之歟△此事非諸論師等此事者指
諸論師等者外道論師也。建立因量者。三
比量句也。意外道諸論師等。聰明
利根&MT06279;。以三事比量諸法藥力
思議者如此於合藥衆縁。以何因縁
勢力アリト云事。以言語所由。又又以
智力疑云意也△謂定應爾或不應爾
者。上句ヲハ建立因量。下句生疑句
見歟△過如是以籌度境界者出過應爾不
應爾等以籌度境界義也△唯親行此藥者
方合藥等也△執持行用者。正服食等也。
之。執持行用正不議藥力
。然證知釋事。以諦信如説行用スル時。其
衆縁和合有殊勝事事證知也。今末卷
人得如是。即能昇空或入火等。此但
衆縁合故決定&MT06279;不虚。非是不虚。非是諸人所
應籌度説其所以也○如世人得藥飛
此事汝尚勝能具解スルニ△又如藥術因縁
顯文正消釋。藥術。如次。經藥力呪
術也△示現○色像者當經能造所造種種
色像等△雖於衆縁中○以下明幻事空ナル
△雖於○都無生處者幻事能作藥術
中求之無生處義也△而亦五情所對明
了現前此惑自眼故見希有事經文意也。
五情者。眼耳鼻舌身五識也△明了現前者
五塵境也△雖展轉○十方者。經展轉相生
往來十方義也△然亦非去非不去者經
存非去非不去釋也△亦非籌度思量之境
者。此上。明幻事度量境界
釋論云。佛問徳女。譬如幻師幻作種種事
汝意云何。是幻所作内有不。答言。不也。
又問。外有不。内外有不。從先世今世。今
世至後世不。幻所作有生者滅者不。實有
一法是幻所作不。皆答言。不也。佛言。汝頗
聞幻所作伎樂不。答言。我亦見亦聞。佛
言。若幻空欺誑無實云何從幻能作伎樂。女
言。大徳。是幻相法爾。雖根本。而可聞見
佛言。無明亦如是。雖内有乃至無生滅
而無明因縁諸行生。若無明盡行亦盡。乃
至廣説 已下智論第六卷釋今
經譬。於中初ヨリマテ乃至廣説。智論文也△
佛問徳如等論文三重問答見初至
皆答言不也初重問答也。此初約内
。次約三世。次約生滅。後約能作所作
△譬如幻師○汝意云何總表也。幻師
能作幻人△幻作種種事。所作幻事也。於汝
意云何者此指徳女言也△是幻所作○内
外有不内外問答。此内外幻師
身内身外心得歟。付之初内外各別
後竝擧。單復明也△從先世○後世不
三世△幻所作有生者滅者不者約生滅
△實有一法○此約能作所作△皆答言不
也者示徳女答説。皆言。又問外有以下
&MT06279;言也△佛言○亦聞者此第
答也。即見聞有無問答△佛言若幻空○
是付聞幻所作。若幻事空&MT06279;非内外
三世生滅虚誑無實幻所作伎樂
見聞問也。付之。幻空指。指能作
歟。又所作幻事歟若能作幻人也
者。彼能作之故。不虚誑無
。若云所作幻事也者次釋從幻能作伎
。幻能作也見。仍兩方共難意得。但幻言。
處能所云不定故。今幻空者。指所作
。次從幻。指能作幻事見歟。若又於
所作幻事又有能作所作不同故。次從
幻能作所作幻事相違△女言大徳
已下徳女答也△大徳者指佛言也。幻
相法爾者。假有義也。意本源無實也
然五情所對明了現前見聞義也△佛言無
明亦如是○此佛合無明
也。智論本文ニハ無明亦如是。雖内有ニモ
外有内外有先世ヨリ今世今世至
後世。亦無實性生者滅者而無明
諸行生乃至衆苦聚集。如幻息レハ所作
亦息。無明亦爾。無明盡レハ行亦盡。乃至衆
苦聚集皆盡之。以無明能作
歟。又可所作幻事事。論議也○次
無明因縁諸行生依以無明能生故。
能作幻人覺。若依上譬説文者。付
所作幻事答内外有無等義故。無明
所作幻事覺。依之古來所論也△而無
明因縁諸行生者流轉十二因縁也△若無
明盡行亦盡者還滅十二因縁也
今此眞言門喩持誦者亦復如是 以下
釋。此合釋意趣持誦者取所現不思
也。具合之以幻師持誦者。以
術因縁三密修行。以所現希有
切奇特不思議。可意得
下文廣説者 指持誦成就品悉地出
現品等
三密修行。得一切奇特不思議事*者
 今疏末卷第十五。但猶眞言觀本尊及身
印等トノ&MT06279;而成悉地。由眞言故口業淨。觀
本尊故意業淨。印故身業淨。三事平等故。
自然不思議業此意也
一一縁中諦求畢竟離於四句 四句
他共無因四句也
法爾如是*者 依三密因縁。自然有不思
義也
淨心*者 淨菩提心畢竟不生
而自在神變宛然不謬*者 奇特不思議
用也
此事亦非諸大論師等聰辨利根者所能
*者 絶諸大論師等思議義也。付
譬説一具心得。可外道論師。若上
世間淺近故。指外道論師。今對眞言
行者所成悉地故。廣可内外論師
獨有方便具足。得悉地自證知耳
之一義云。三密方便具足悉地
一義云。五點方便具足義畢
大日經疏第三


大日經疏第三鈔卷第八十
           五日

經云復次祕密主陽焔性空等 十喩釋段
内。至第一幻了簡訖。以下就
陽焔如夢一段
。此一段文。初陽焔釋。後如夢釋。兩節分
明也
經云。復次祕密主。陽焔性空。彼依世人妄
成立。有談議。如是眞言相唯是假名
者 是初牒陽焔經文。大師一處解釋。祕
藏記中陽焔。於十喩觀密嚴界會
眼前○等又性靈集十喩詩云。遲遲春日
風光動。陽焔紛紛曠野飛。擧體空空&MT06279;
。狂兒迷渇遂忘歸。遠&MT06279;而似&MT01302;有近&MT06279;物。
走馬流川何レノニカ依。忘想ノ談&MT06279;假名ヨリ起。丈
美女滿城圍。謂男謂女是迷ヘル思。覺者
賢人トノ則非。五蘊皆空。眞實法。四魔
佛亦ナリ。瑜伽境界特奇異。法界炎光
相暉。莫慢莫欺是假物。大空三昧是吾
△陽焔性空者。依熱風塵三縁
炎水。實求其自性空故云性空△彼依
世人○成立有所談議者。指無智△如
是眞言相等者是合説也。般若寺疏鈔云。問。
爾者能喩幻法不實。所喩眞言爲實歟合文
偏如是眞言相唯是假名云云答。對偏執實
。如是説耳
釋論云等 已下釋也。釋中。初引智論。後
此經今經△釋論云等 是智論
第六卷文也。此引文有二段。各初譬説。後
法説也
日光風動塵故曠野中動如野馬。無智人
初見之爲水 是明陽焔無智人成
△以日光風動塵者今疏第二云。次
陽焔者。如日地氣日光之如
△曠野中動如野馬之以野馬。或爲
迷者。或爲所迷境二義見。爲能迷者
師解釋中。渇鹿野馬奔於塵郷是即與
鹿一具野馬能迷。若此義今論文ヲモ
キハ野馬無智トノ之爲水。
讀也。次爲所迷意。以野馬
也。當論ニハ動如野馬。又六十華嚴第七
云。譬如野馬水月形亦如幻夢鏡中像
第八云。如幻野馬水中月諸法無行經上
云。是想。皆憶想分別起。從妄中生。
空捲野馬焔又云。一切法無執無念。
野馬無水此文分明也。付之。野馬
遊絲名也。莊子云。其急如野馬之走
絲與陽焔。其體雖各別ナリト。相似如野
也。一義ニハ陽焔與遊絲其體同也。慧影疏
第一云。陽春之月日光動塵。西國名爲
陽焔此間ニハ野馬。無智見之。執言是水
而實非是陽焔與野馬其體同見。就
若同ナラハ言少。難得意。雖然。陽焔如野馬
故。釋如野馬心得也。大師詩云。擧
體空空&MT06279;所有。狂兒迷渇&MT06279;遂忘歸。遠&MT06279;
有近物。走馬流川何ニカ狂兒者
能迷無智人。走馬者。所迷野馬也
衆生亦爾。結使煩惱日光。動諸行塵邪憶念
。於生死曠野中轉。無智慧者謂一相爲
男一相爲女。復次若遠見之謂以爲水。近
則無水相。如是遠聖法者不無我及諸
法空。於陰界入性空法中人想等。若近
聖法則知諸法實相。是時虚誑種種妄想盡
除。此經意云。如世人遠望曠野。遠望之
徒見此炎炎之相強立假名。求其實事
不可得。故云妄想成立有所談議也 已下
合説也。付之智論正文ニハ男女相亦如是
是指所迷境焔水。隨而次一相爲男
一相爲女御引證衆生亦爾故。指
能迷無智。合上無智見。但依智論正
者。今所衆生男女意無相違
菩提心論中指人執衆生執。爾者。男女
相即人故云衆生相違也△結使煩惱日
光者。煩惱喩日光。煩惱結使事淨影
。七支者如雜心説。隨逐繋結。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