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日經疏第二末鈔卷第六十二
          上半七日

經言知自性者即是知三界唯心也 上來
觀察蘊阿頼耶經文釋終了簡畢。已下
知自性經文引證莊嚴論文内。至
得眞實義也一段了簡。此一段
文初ニハ知自性經文釋。後如幻陽炎等經文
釋。兩節分明也
言。三界唯心也 此知自性
經文相連。今知自性。知第八識自
覺。意。第八識藏色心種子
故。諸法皆唯心變作也。故釋即是三界
唯心也也。付之此三界唯心義。華嚴經
界唯心同也。華嚴經第三十七第六
文云。了達三界心有。十二因縁亦復
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滅者生死盡
第五十四云。菩薩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
知其心無量無邊 法相慈恩大師。
此華嚴經第二捨濫留純唯識。十
住心論第六云。慈恩法師唯識義云○二遮
濫留純識○由境有濫捨不唯。心體
ナリ唯識。厚嚴經云。心意識
皆非自性。故我説一切唯識&MT06279;餘。
華嚴等説三界唯心 此意三界唯心
境留心説唯識見故。五重唯識第二
唯識也。當段解釋意。三界諸法皆第
所變&MT06279;外可縁境義明故。尤捨濫留
純義見。一義云。三界唯心義。廣可五重
唯識。其故。今三界唯心觀門遣遍計虚境
依圓實法觀相也。故第一遣虚存實唯識
有道理分明也。又眞如是唯識之實性故。
第五遣相攝性唯識義可之。但以華嚴
三界唯心慈恩等證第二心境對
○且一往義也實彼經三界唯心義。可
淺深重重義理。故實可五重
如幻陽焔 是如幻陽焔影響旋火輪
乾闥婆城。於中。初ヨリ故以爲名總明
譬意
幻陽焔影響旋火輪乾闥婆城六喩。皆是
雙辨有無。明蘊阿頼耶別縁起義。與前劫
上五喩觀無性空復有殊矣 是正辨
六喩所顯△皆是雙辨有無是今六喩。
并辨有無義。明邊有邊空。付
。一義云。三性相望&MT06279;有無義。有
者依圓二法。是二智境界故云有。無者遍
計所執也。體用都無故云無。下然阿頼耶有
三義等&MT06279;三性。尤此意也。一義云。
偏約依他有無。第八識是依他
故。依他非有似有二義有無意也。非有
義。似有義也。次下明蘊阿頼耶別縁
御釋。尤約依他見。一義云。三性共可
也取義△明蘊阿頼耶別縁起義
蘊阿頼耶者蘊五蘊。此五蘊色心阿頼
耶爲所依故。云蘊阿頼耶。即依主
歟。別縁起者一義云。異性宗眞如縁起
別縁起義。一義云。第八識中。任
諸法各別種子。自是生現行故。云別縁起
也。一義云性宗。第八識眞妄和合
。是即事理通融具分識也。法相宗
滅一分縁起。故云別縁起。此意通別待對
見。意。性宗事理通融也。相宗&MT06279;生滅
事法縁起。故云別也。香象五教章下云。
若依始教。於阿頼耶但得一分生滅之義。
眞理能融通。但説凝然不諸法
故就縁起生滅立頼耶。從業等
&MT06279;而生異熟法識。爲諸法○若
終教。於此頼耶理事通融二分。故
論云。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ナルヲ
阿頼耶識。以眞如隨熏和合成本識
業等ヨリ△與前劫上五喩
○後有殊矣此被辨初劫證寂然界菩薩
五喩觀相第二劫無縁乘心六喩觀相トノ
也。付之。今御釋初二劫觀相各別
。其各別相不分明。但得展轉。今
六喩有無阿頼耶縁起見。故今他縁
六喩觀。有無不二中道妙理也。初劫證
寂然界菩薩單空觀相故彼此各別也
意也。演密鈔云。謂前劫中有通教
。從無性門諸法即空。此則體法空。今
則不爾。了法縁生故幻有。知縁無生故眞
空。此則自性不可得故。云前無性空
復有殊矣以行者初劫修觀行時乃
至須離有離無道觀法無性此意也。或一
義。今初二劫簡別御釋意。坼空體法難解
トノ不同義。下御釋前劫五喩有泡沫芭
蕉○故不論也此意也云云但此義。實可
。其故。第二劫體法難解空者離有離無
中道也。初劫單空觀相者。即坼空觀也。非
各別意趣
阿頼耶義云含歳。正翻爲室。謂諸蘊於
生。於此中滅。即是諸蘊巣窟。故以爲
 是阿頼耶異名△阿頼耶義云含藏
正翻爲室是初阿頼耶梵語。義翻正翻
分別。今疏末卷云。藏者梵云阿頼耶。此翻爲
藏。或云宮室。舍宅之義也。如世間舍宅
切衆生各隨己分住其中。既有此窟宅
即有善惡含藏自出 二種翻名當
同。所詮第八識。五蘊色心所依所住
故。宮室正翻。此所依所住ニハ含藏
故以藏爲義翻見。付其法相意。阿頼耶
スレハ藏能藏所藏執藏義也。能藏者。含藏諸
法種子義也。所藏者所熏習義也。執藏者第
七識恒時執藏義也。今三義中先能藏見。
雖然義&MT06279;所藏執藏道理有也△謂諸蘊
於此中已下釋也。付之。此釋先正翻
釋成見。即是諸蘊巣窟結成。尤此意也。
但義&MT06279;含藏ヲモ意也。付其諸蘊於
頼耶識中生滅事。一義云。約種子義。其
第八識含藏色心五蘊種子
現行。又現行熏種子此生滅也。解深
密經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暴流説。
此意也。一義云。不種子現行ヲモ
意也。意色心諸法皆以第八識所依體
故於此中生滅云也。必第八識含藏
種子
然阿頼耶有三種義。一者分別義。二者因縁
義。三者眞實義 已下別釋譬觀相。於
初擧阿頼耶三義。如大乘莊嚴論
見△然阿頼耶三種義等是表阿頼耶
三義。此三義如次遍計依圓三性也。付
遍計所執分別一往難意。其故
者能分別妄心。即能迷依他也。何所執
分別乎。答。一義云。約所分別也。是
所執故。一義云。遍計所執體用都無故。能
妄心實我實法トスルニハ實體。故能分別
妄心擧顯所執也。一義云。安惠等能執
所執共皆爲遍計所執。爾者無相違也△二
者因縁義此依他也。唯識論依他衆縁
而得起故。因縁所生依他也。付之心
四縁生。四縁者因縁等無間縁所縁縁
増上縁也。色法二縁生。即因縁増上縁
二縁也△三者眞實義者。此指圓成實性。入
道章圓成實性云。圓滿體周遍義成。即
成就非生滅義。實乃眞實非虚謬義。唯一眞
如具此三義。名圓成實一於三性
無漏門三性常無常門三性。常無常門時取
常住者圓成實性。無常者皆爲依他。故
眞如ヲノミ圓成實性也。漏無漏門三性時無
漏者ヲハ皆爲圓成。仍理智二法圓成
實性。故不眞如四智菩薩ヲモ圓成實
也。一。阿頼耶第八識。即有爲法本源。即
依他法也。阿頼耶三義中出所執圓成トヲ
乎。答。圓成實性第八識之性也。遍計所執
是又虚妄識之所取ナルヲ之也。唯識論
九三性共説唯識性。准可意也
大乘莊嚴論 已下引證論文。彼
蘊阿頼耶義。今經觀蘊阿頼耶知
自性如幻等符順故引之見。下釋云。彼
論明觀察蘊阿頼耶了知自性如幻最與此經
符會故具出 一。大乘莊嚴論事。法相
六經十一部論所依。莊嚴論十一部論
隨一也。開元録云。大乘莊嚴經論十三卷。或
十五卷。三藏婆羅頗迦羅密多羅譯貞元
録云。大乘莊嚴經論十三卷。或十五卷。無著
菩薩造 一。此論本頌彌勒菩薩造。釋
著菩薩所造也。十三卷十五卷調卷不同也。
又馬鳴菩薩所造大乘莊嚴經論。是羅什
也今所引非彼 一。此論通申別申事。莊
嚴論第一云。釋曰莊嚴大乘經論誰能莊嚴。
答。義智能莊嚴。問。義智云何莊嚴。答。開
語義唯識述記第四本云。莊嚴論文彌勒
所釋。長行釋者世親所爲。舊人不知。總謂
親作。謬也。此論名正可大乘經論諸莊嚴
。故前云大乘莊嚴經論者非也。無有大乘
莊嚴經故意。總&MT06279;嚴大乘經見。仍
通申論意也。別&MT06279;大乘莊嚴經經有
彼經。仍正可莊嚴大乘經論。大
乘莊嚴經論謬也スト見。一。依述記
&MT06279;一切莊嚴經論。雖然餘論
皆有別目莊嚴論也。一今御引證
此論第四卷述求品第十二文也。彼
法求縁求作意求眞實求能知智求染汚及清
六段有之。今第四求眞實文也。
總此論十三卷二十四品有之一。求眞實事。
三性云乎。答。論應知三性倶眞實
三性事明也。問。上擧頼耶三義時圓
成實性ヲノミ眞實。何今三性共云眞實乎。
答。眞實義隨義不定也。不一邊。問。圓成
實性眞實誠可爾。何遍計所執等可
眞實乎。答。下應知三性倶眞實。演
密鈔二義。付彼文了簡
以離二及迷依 已下正出論文。於中初三
總釋。次次偈云如彼無體故下約二諦
釋。後又偈云彼事無體故下約修行轉昇

離二及迷依無説無戲論故。應知三性倶
眞實。所云離二者謂分別性眞實。由能取
所取畢竟無故。迷依者謂依他性眞實。由
此起諸分別故。無説無戲論者謂眞實性
眞實。由自性無戲論故。次説求眞實譬喩
偈云。如彼起幻師。譬説虚分別。如彼諸幻
。譬説二種迷。釋曰。如幻師依呪術力
木石等以爲迷因。如是虚分別依他性亦
爾。起種種分別顛倒因。又如幻像金等
種種相貎顯現。如是所起分別性亦爾。能取
所取故二迷恒時顯現 此三性總釋也。於
中初ヨリ由自性無戲論故マテハ法説。後次説
求眞實譬喩譬説也。初中牒文。應知
作釋。作釋中遍計依圓三段各別見。本文ニハ
離二及迷依。無説無戲論。三應及二淨。二淨
三譬仍有四句。今表初二句。後二
之。此意二句前三性眞實
法譬重釋故。非故略之歟。又本文
字後字無之。今義引故。本文
文字加減有之。先付本文別三性。離二
所執。迷依依他。無説無戲論圓成也。下
見△應知三性倶眞實等已下釋也。論文ニハ
本文頌釋長行也。今皆長行之。又論
ニハ釋曰離二及迷依無説無戲論者此中應
知三性倶是眞實釋曰言無之。又重牒
文無之。付之或一義ニハ全略本頌。釋
御引證義事在之。雖然本頌二段
スル&T069222;宜也 一。三性共眞實ナル事。演密鈔云。
此三倶是眞實有二義。一者三性各別論
。二者三性無礙論眞實。且者遍計
眞實是分別故。依他性眞實是因縁故。
圓成性眞實是眞實故。下疏云。如可得
故。通達世諦。第二無礙義者遍計依他皆
圓成而爲體故。下疏云。知彼無體故得
第一義。又華嚴抄云。情有即理無。縁生
即無性皆是眞實也此意三性無礙義遍
理無。依他無性。即圓成妙理故。皆眞實
釋。其意分明也。三性各別眞實義遍計
取所取分別即眞實也。依他衆縁所生義眞
實也。圓成虚妄義故眞實義見△所
云離二者乃至畢竟無故此釋離二
。所云二字疏家之。論文ニハ之△謂分
別眞實者明遍計所執眞實△由能取所
取畢竟無故能取所取頌文二△畢竟
無故。當也。付之能取所取是能縁所
縁。能取所取義也。爾者當能遍計所遍計
能遍計所遍計依他。何今爲遍計
所執乎。答。能取所取言依處依他遍計不
同也。多分所執。今又爾也。付之或法相
學者云。依他能取所取ニハ心中現。遍計
能取所取ヲハ當情現。依他時此能取所
見相二分。遍計見相二分。唯可
能取所取也。一。此事猶委細可交合
迷依者等此頌文迷依二字釋。演密鈔三
云。謂依他性與迷分別所依故。故名
。由能起諸分別依他法遍計
所執迷分別スル所依故云迷依也。問。於
依他染淨二分。倶成迷依云乎。答。爾
也。難云。染分依他所依事無相違。淨
依他何迷依乎。答。圓成實性猶以名
迷悟依。況依他。但染分直因。淨分及
圓成成八識展轉義也△無説無戲論等
此圓成實性釋也。圓成體妙離言故云
。本來清淨故云無戲論也。一。今圓成
實性限眞理歟。又通智歟事。下彼事
無體故得入第一義第一義諦中道也。仍
眞理見。又論法説法界與世間未曾
有小異法性與諸法無差別故法界法
倶眞如異名也。此等理見。又下
釋。如是轉依故即得眞實義轉依言約
提𣵀槃二轉故通理智見。又指依他
妄分別。是染分依他見。仍淨分依他
歟△次説求眞實譬喩偈○二迷恒時顯
&MT06279;法説譬説△如彼幻師○
二種迷是表本頌本文全同也。初二句
法説迷依譬也。後二句離二譬也。
之前法説ニハ通明三性。今譬説ニハ何闕
圓成乎。答。於依他法實執遍計也。觀
無性依他也。故別不圓成也 一求眞
譬喩分別事△如彼起幻師譬説虚
分別是依他譬也。起幻師者所作遍計
所執也。能作幻師依他也。虚分別者。依他
虚妄分別也。唯識論。然諸聖教虚妄分別是
依他起△如彼諸幻事譬説二種迷此二
遍計△幻事者是幻所作事。即所執
也△二種迷者遍計能取所取也 一。三
邊邊事△釋曰如幻師等 是
也。於中初ヨリ爲顛倒因マテハ二句
全文ニハニハ牒文有之。又釋譬如幻師
字無之是不同也△如幻師乃至
以爲迷因是釋一句。付之譬幻師呪術
變木石等三種。是法樣如何。答。是雖
異義且存一義。幻師能作人。即能遍計
也。呪術依他衆縁也。木石金等所遍
境也。是倶依他也。此上執木石金等
所執也。如此可分別也△以爲迷因者幻
木石金等實有迷心
迷因也△如是虚分○爲顛倒因此合
法。即第二譬説虚分別見也△又如幻
二句釋也。是即釋遍計△又
如幻像○相貎顯現者。頌如彼幻事一句
也。即幻事者幻像金等即實事幻。是所執也
△金等者等言等取木石等。上木石等
依他譬也。彼木石金等實有所執木石
現也。仍木石金等三重。一所執
木石。二依他變現木石。三ニハ本體圓成
石也。或一義ニハ木石等是能變木石。即圓
成也。此木石金等スレハ是依他也。彼木石金
金等スレハ所執也云云△如是所起分別
性等譬説二種迷一句釋也△所起
者。依他&MT06279;起故。望依他所起
分別性者遍計所執性也。所執分別
上△能取所取故二迷恒時顯現是遍
能取所取二迷
次偈云。如彼無體故。得第一義。如彼可
故。通達世諦實 此一段二諦
計依他。於中如彼無體故乃至通達世諦實
者是表本頌。此頌文依他非有遍計
トヲ指。倶云無體。依他似有遍計情有トヲ
可得也。彼遍計依他無體實有實
。證入圓成實性第一義諦。遍計依他
得也觀時離達世諦意也
此中意言。如彼幻者幻事實體。此譬
依他分別二相亦無實體。由此道理即得
達第一義諦。又如幻者幻事體亦可得。
此譬虚妄分別亦爾。由此道理即得
世諦之實 已下釋也。於中初第一義諦
テハ。釋二句。論餘文ニハ釋曰如彼無體
故得入第一義者如彼謂幻者幻事等仍釋
牒文謂字有之。今除之。又此中意言
四字疏家之也。幻者者依他。幻事者遍
計也。無有實體者遍計理無依他非有也。
或一義云。幻者幻事者幻者能作擧。必
所用ニハ幻事也。於幻事假實トノ
不同以譬依他遍計也。仍幻者幻事文點
讀也。又疏家異本ニハ幻者二字無也。是
事今所用ナル故。略出幻者二字也△此譬依
他分別二相依他名。分別所執
△由此道理即得通達第一義諦者依他
遍計理無トヲ時明入圓成實性
又如幻者幻事乃至世諦之實
釋。本文ニハ如彼可得故通達世諦實者可
得。謂幻者幻事體亦可得等牒文可得
三字脱。疏ニハ。覺菀師所覽ニハ
體亦不可得見。仍彼師剩。文交
スヘシ△體亦可得者依他似有遍計情有
△此譬虚妄分別等ニハ依他分別故依
變計トノ義相見。今云虚妄分別偏擧
見。其故唯識論虚妄分別是依他起釋。
又云。謂能遍計虚妄分別又引中邊論云。
虚妄分別有此等皆依他虚妄分別。爾
者擧依他遍計意歟。一義云。虚
分別各別義虚妄依他分別遍計
簡△即得通達世諦之實遍計依他共名
事。四重二諦時遍計ヲハ世間世俗諦。依
ヲハ道理世俗諦。一義云。今先擧依他
妄分別故。世諦之實先付依他意也」
又偈云。彼事無體故即得眞實境。如是轉依
故即得眞實義。釋云。若人了彼幻事無體
即得木等實境。若諸菩薩了彼二迷無體
轉依時即得眞實性義也 已下約修行
證得之。於中彼事無體故乃至即得
眞實義本頌△彼事無體者上幻事
故即遍計所執當。是即遍計無體&MT06279;。契
妙理義也△如是轉依故即得眞實義
是法。付之轉依者。煩惱不知二障
&MT06279;得菩提𣵀槃二徳義也。爾性是
依他也。譬遍計也。相違如何。答。一義云。
法譬影略也。一義云。於幻事トノ不同有
故。譬可依他遍計。又轉依義依他遍計
共可轉捨也。一義云。法譬共先約
也△釋云若人等已下釋也。於中至マテハ
即得木等實境二句△即得木等
實境者譬圓成實性 一。木等實境事。若諸
菩薩等是釋二句。諸菩薩者大乘菩
薩也。得轉依事可初地已上△二迷者遍
能取所取二迷也。上二迷恒時顯現
意也。成一義云。依他遍計二性二迷云云
此義非也
大日經疏第二


大日經疏第二末鈔卷第六十三
          上半八日

又偈云是事彼處有等 上來莊嚴論内。
即得眞實性義也先度了簡畢。已下至
觀顯現故一段了簡。此一段
遍計所執。次此幻即譬諸蘊
依他。後彼偈又云能取所取生起
。三節分明也
又偈云。是事彼處有。彼有體亦無。有體無有
故。是故説是幻。此偈。明幻事有而非有。何
以故。有謂幻像事彼處顯現故。非有謂彼實
體不可得故。如是有體與無體二。由
故説彼是幻 此一段明所執相。於
初表本頌。後此偈明幻事下釋也。先頌文
意指上幻事是事。上幻事遍計所
故。今所執見。付之△是事彼
處有者遍計所執幻事迷情義也。是
情有△彼有體亦無者明所執體用
都無。是即理無義也△有體無有故トハ
理無。意所執理無法故。情有理無
ニハナル義也。或一義ニハ此頌文。遍計
有理無依他非有似有トヲ并明スト義。於
幻事者假トノ不同有故。依他遍計二性約&MT06279;
意無相違也。或此頌偏依他非有似
義如此雖異義不同ナリト先依一義
所執情有理無意也。今意以
所執故△此偈明幻事有而非有
釋也。於中是初總釋一頌。幻事者所
執也。有而非有者情有理無義也。本文
曰。是事彼處有非有體亦無者。此顯幻事有
而非有等△何以故○彼實體不可得故
已下別釋中初二句。△有謂幻像
事彼處顯現故者此釋總表。即頌
一句釋也△幻像事者遍計所執也△彼處
顯現者當情現義也△非有謂彼實體不可
得故此釋第二△非有者頌非有體亦
義也△謂非實體不可得故ニハ
體顯現スレ&MT01302;レハ實體都無ナル故。云實體不
可得也△如是有體與無體無二 此頌
釋也。意一種遍計所執情有理無ナル
故。有體無體無二也釋也△由此義故説彼
是幻此第四釋也
又偈云。無體非無體。非無體即體。無體體無
二。是故説是幻。此偈明幻事非有而有。何
以故。非有謂彼幻事無體。由無實體故。而
有謂幻事非無體。由像顯現故。如是無體
有體二。由此義故。説彼是幻 此
一段論文遍計所執。次上論文
不同也。上偈&MT06279;情有理無有而非
今偈約無情有非有而有也。
或一義ニハ一段論文上依他變計二性
并説スト義。或一義ニハ全文ニハ是事彼處有
論文上迷因無體故。無迷自在行。倒因無
體故。無倒自在轉頌文。并長行。彼論
次上是事彼所有等文并無體非無
體等論釋相連スル故。上來二段論文偏
非有似有。此幻事事不審
也。上以幻者幻事依他遍計二性故。
幻事所執見。但於幻事トノ二種
故今假事意譬依他見歟。雖
論文ヲハ先約所執意宜歟。此
迷因無體故等論文相連元依他
所執起故。彼依他相連&MT06279;被明所執
事非相違也△無體非無體等無體者理
無也。非無體者理無ナレ&MT01302;又當顯現義也△
非無體即體者理無法。即情有ナル明△
無體體無二者理無情有無二ナル義也△是故
説是幻者幻事擧也△此偈明○説彼是
釋也。本文釋曰無體非無體非無體
即體者此顯幻事非有而有等仍釋曰
并有牒文今脱之。又今偈明二字論文ニハ
之△此偈明幻事非有而有總釋也
△何以故乃至由像顯現故二句
釋。即明遍計所執理無情有也△非有
○由無實體故無體二字。△
而有○由像顯現故 是非無體非無體
即體八字スト見△如是無體而有體 此
二句。本文ニハ無體體無二是故説是幻
者如是無體與有體等牒文
此幻即譬諸蘊。是故當知 付此文古來
學者料簡區&MT06279;必定。一義云。此幻即譬
諸蘊六字莊嚴論。是則疏家加句
也。意上來論文遍計所執幻。今ニハ
幻爲阿頼耶非有似有
此幻即譬諸蘊。引證莊嚴論也。具此經
即可阿頼耶也。總&MT06279;三性共
阿頼耶三義&MT01319;。幻意專依他本。故如
釋也義。但此義難意。上來如大乘莊
嚴論求眞實偈中已下皆論文也。文言存略
小異。無疏家。仍此義難
意。一義云。此幻即譬諸蘊意也。意
遍計所執云釋也。此時今云
變計所執諸蘊也。非依他五蘊云云
明鈔義也。此義實ニハ得意。五蘊先色心依
所執諸蘊事其義不相應。其
上上結成疏家加句ナル。爾者如
前義不審也。若又下表意。是故當知
虚空分別等論釋依他非有似有スト見。非
所執。仍進退思。一義云。此幻即譬諸蘊
六字。此又論意也。論本文云。偈曰説有二
種光而無二光體是故説色等有體即無體。
釋曰。説有二種光而無二光體者此顯虚妄
分別有而非有等所詮此一段意。以
五蘊非有似有故。取意此幻即譬諸
スル也。頌文是故諸色等云色五蘊
。等受想行識。仍五蘊ナル事明也。凡當段
引證本文二頌。二頌引證也。仍
二頌&MT06279;一處此幻即譬諸蘊也。
難云。以幻譬或譬遍計。或依他故。今
依他時此幻即譬諸蘊起盡クナラハ
遍計時不此幻即譬遍計乎。答。此
難一往爾也。但今略頌文意表也。上
トヲ共引證故。當段異也。其上。遍計二頌
共云是幻。今二頌ニハ。故表此幻即譬
諸蘊也仍。此義正歟
是故當知。虚妄分別有而非有 已下釋也。
中是故當知四字疏家増加句也。不
本頌意表故。釋初被是故當知
也。此外論文言有小異。論ニハ釋曰。又
頌文。今之。又論ニハ二光。今云二影
是不同也。虚妄分別有而非有者。是總釋也。
是則頌説有二種光等總釋也
何以故。彼二影顯現而實體不可得故 是
説有二種光而無二光體二句。二影者
依他見相二分可得意也
故説色等有體即是無體 是是故説色
等有體即無體二句
復次虚妄分別非有而有。何以故。彼二都無
實體。然有影顯現故。故説色等無體與
無二。是無體非無體。非無體即
體。是故説色等。無體體無二四句也。於
虚妄分別非有而有總釋。何以故別釋
也。此中彼二都無實體者頌無體二字釋也
△然有影顯現故者非無體非無體即體
也△故説色等無體者頌二句釋也
此有無不二能遮建立誹謗及趣小乘寂
。所以然者。由無體無體故不
安立。由有體世諦故不誹謗。又
彼二無別故不體入小涅槃 此
一段取意文也。意有無不二ナルニ
夫二乘偏有偏空過失明也。論全文云。
問。體與無體一向定説。而令
差別乎。偈曰。有無。無
謗。退大趣小滅。遮彼亦如其。釋&MT06279;曰。如
次第。一爲有邊。二爲無邊。三爲
小乘寂滅。是故不一向定説△由
此有無不二者依他法非有似有ナル故。非
有偏空。有無不二義也△能遮建立誹謗及
小乘寂滅此所遮遣三種。是則本
云一爲有邊二爲無邊三爲
小乘寂滅三種也△建立者有也。是
則以也。論文云。問。云何遮有邊
答。有邊無。此明體知無體
立有誹謗云無也。是以有遮無也。
論文云。問。云何遮無邊。答。無遮謗
有體世諦故不謗無
演密鈔第三 今建立誹謗二種建立不
建立二種外道。是明スト外道小乘二類
義歟。但今論文必シモ建立不建立二種
意。總&MT06279;有無二見見△及趣
小乘寂滅者以有無不二。遮趣寂二乘
也。二乘智慧狹劣&MT06279;有無不二不知故。厭
實有。無餘灰炭爲所期故遮之也。論
云。問。云何遮&T069222;小乘寂滅。答。退大趣
小滅彼亦如是。此明別故。
退入小涅槃△所以然者等
別釋也。如次有空二見。并遮小乘趣寂
待對三節分明也
彼偈又云。幻像及取幻。迷故説二。如
彼二。而有二可得。骨像及取骨。觀故亦
二。無二而説二。可得亦如是 已下
譬幻能取所取生起。於中初表頌文
前偈意云下釋也。初頌文中始一頌譬説。
一頌法。論ニハ二頌各別牒釋。今二頌
一具。釋一具引證也。付之此論文ルニ
意了簡不同也。一義云。明色識爲迷因。識
識爲迷體。色識因無故識識體亦無
色識爲迷因者所迷色心境也。識識爲迷
體者能迷心也。色識因無故等所迷
無故能迷ナル。是則依他能迷
所迷ナル故。次彼所明幻像及取幻等文。依他
能執所執スト意也。但此幻像
言。并能取所取名目少シキ意。其故上來
論文幻像及能取所取ヲハ所執。然於
&MT06279;依他事前後相違。但於幻像
トノ不同有故無相違。又於能取所取
元依他遍計依所。不定故無相違也。
一義云。此論文偏説遍計所執也。幻像
及能取所取名言所執ナル事明也。後骨鎖
相二乘觀相故。共是遍計所執也。一義
云。今二頌其義各別也。初幻像及取幻等
一頌所執能取所取明。後骨鎖觀
大乘菩薩依他如幻觀相ナル故。是依他
能觀所觀也。仍所執能取所取喩。顯
依他能觀所觀意也
前偈意云。迷人於幻像及取幻迷故。説
能取所取二事。彼二雖無而二可得。由
迷顯現故 最初一頌釋也。本文ニハ釋曰。幻
像及取幻迷故説有二者迷人於幻像及取幻
二頌一所牒釋故。釋前後
置也△幻像者幻所作像即所取境也△
即幻者彼幻像能取心也。是下
取所取二事也△彼二雖無而二可得
二者能取所取二事也。若所執能取所取
意。理無故云。情有可得
也。若依他二事ナラハ非有故云二。似有
可得意也
後偈意云。觀行人亦爾。於骨像及取骨
觀故説能觀所觀二事。彼二雖無而二
亦可得。由觀顯現故 此骨像及取骨
一頌釋也。觀行人者骨鎖スル行者也。大
小分別事如上△骨像者所觀骨鎖也△取
骨者縁骨鎖能觀心也△由觀故説有
能觀所觀二事是依行人觀相
二觀△彼二雖無等者。能觀所觀
無性。依行者觀心能執所執二相
顯現スル&T069222;
大日經疏第二


大日經疏第二末鈔卷第六十四
         上半九日

問曰如是觀已 上來莊嚴論内至由觀
顯現故了簡畢。已下問曰如是觀已
縁乘心乃名眞入法空悟唯識性
一段了簡。此一段文。初明&MT06279;
如幻觀相。例陽炎等五喩。次前劫五喩
泡沫芭蕉三種。後行者解
諸蘊唯心無縁乘行相。三節分明也」
問曰。如是觀已。何法爲所治。故彼復説
云。應知所治體。謂彼法迷相。如是體無
體。有非有如幻。應知能治體。念處等諸法。
是體無相。如幻亦如是。前偈意。云何所
治體即是迷法相。迷法相者。謂如是如是體
故。然如是體可説爲有。由虚妄分別故亦
非有。由能取所取二體與非體別故。
是有亦如幻。無亦如幻。故説此相如幻
後偈意云。能治體即是諸法。謂佛所説念處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