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那等置方隅也。欲明此義。故云更問歟
私云。兩个更問者初更問文殊・觀音釋迦。
此三重各成三壇意令更問也。大壇三重
各具三重壇。是各具三部深義有之故也
此説是定義者。即如上明。文殊爲中。四菩
薩爲第二。又觀音爲中。金剛及佛頂爲第
二。又釋迦爲中。佛頂爲第二。總八部爲第
三。是治定説也。後更問令更問都會壇之
義歟
應永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誂頼玄闍梨寫功
了。予自比校。老眼難及故大概令校合。定
多誤歟。追披本文勘文等可令糺矣。法印
權大僧都賢寶生歳
六十五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三
  此卷之内未決維多。故爲後學叼揮鉛
刀。所期一割之用以解千歳之惑。且又至
如持地章點亂脱。自謂。辱有冥助。庶乎
深行阿闍梨耶遊刃於此而更正之。寶永
戊子仲春之吉。慧光識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四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六卷之餘釋經五入祕密法
品及入祕密位品
入祕密漫荼羅品第十二者。將釋此品則
有來意釋名・入文解釋三段。初來意者。下
文云。上已説金剛手祕密曼荼羅。而未明
入祕密之法。故次宣説也十五左御鈔般若寺
三云。疏云。上已説金剛手○次宣説也以上
品來
意也
已上
密鈔第九云。上品佛已答金剛手問祕
密曼荼竟而未明入祕密之法。今騰前説
故此品來三十右次釋名幷大意者。演密鈔第九
云。經入祕密曼荼羅法品者。入謂達解。祕
密曼荼羅如上已釋。法者軌持。謂阿闍梨達
解此曼荼祕密軌持之義。則能遍於一切壇
法而得自在。故下經云解此三昧耶祕密曼
荼羅入諸法教中諸壇得自在。又謂。阿闍梨
引受法弟子越入此曼荼羅。以字門教法
燒除彼業壽之命。令得金剛法性芽生。具
此二義故云入祕密曼荼羅法也。作釋可
三十右疏牒未會品號。故無法字。而奧牒
文存法字也已上釋名又下文曰。如經初具
有入大悲胎藏曼荼羅等諸法。乃以此法
爲要用之法。不於前説。乃在此説之十八左
私云。此法者。十二字眞言王布字。師弟子及
壇地三平等法。及以字燒字内homa妙行等。
此是品大意也。次入文解釋者。
入祕密漫荼羅乃至故次宣説也者。此釋爾
時世尊○優陀那曰也。十四義釋第十二云。
入祕密曼荼羅品者。謂諸佛身語意祕密之
藏。唯執金剛祕密主乃能知之。故佛復告之
也等二十八左私云。當品經初雖無佛告金剛
手祕密主句。上來諸品皆有告祕密主之文。
例知當品亦梵本中具其勢歟。 最珍鈔云。
問。此品初無執金剛之問。優陀那者。即無問
自説也如何。答。釋云。上已答金剛手祕密曼
荼羅。而未明入祕密法。故次宣説也金剛
手問者。上品文也。今品之時無重問。故云
優陀那歟。而源依上品問故答執金剛問
云也。又上文意。則今言優陀那者。是總攝
義。而非無問自説歟已上 祕密爾時等十
三字。義釋無之。或讀爛脱曰
(一)入祕密曼荼羅品者(三)謂諸佛○執金剛
(二)爾時世尊○祕密壇法(四)祕密主已下如

執金剛祕密之祕密二字。異本無之。可勘
證本 爾時世尊等者。此牒經文而作釋
也 如金剛頂經等者。密鈔九云。疏問佛一
百八號等者。謂金剛手等十六菩薩共有一
百八種之名。結歸果體但名如來之一百八
名。金剛頂大教王經云。金剛勇・大心○彼亦
獲如是等三十左金剛頂大教王經第二大曼荼
羅廣大
儀軌品
之二
云。爾時婆伽梵一切如來復作集會。
令金剛界大曼荼羅加持故○以此一百八
讃而請。金剛勇・大心・金剛諸如來・普賢・金
剛初。我禮金剛手○金剛合・威嚴・金剛能
縛・解金剛拳・勝誓。我禮金剛拳。若有持此
名百八寂靜讃金剛名灌頂。彼亦獲如是
金剛頂略出經第四讃誦一百八金剛菩
薩異名品第三十三
云。爾
時世尊告言。持誦修瑜伽者念誦畢已。晨・中・
午後・初・夜半・五更。皆須讃誦此一百八異
名。時時皆不得闕。若能常誦持。所求果願
速得成就。而誦讃曰。我今欲禮諸如來普賢
金剛尊上首○已上菩提心義第五云。凡兩部
諸尊金剛密號具有別卷。是祕密故此中不
出。若金剛頂百八名讃十六菩薩各有。或六
或七或八。足爲百八名云云。若六卷本加
有一百八十名號。此則三十七尊各有百八
及百八十。是報身佛迹出天上。且隨天法多
分百名若化身佛迹在人中。迹隨人法多分
十號末之
二十七
些些疑問云。入祕密曼荼羅品釋
云。 如金剛頂分別積品中。佛入三摩地已上
此品未見所在已上雜鈔一云。此分別積
品經未曾見。有垂示已上私云。金剛頂經中。
雖有説百八名讃文。而未勘分別積品之
品號。是翻譯不同歟。今文意曰。薩埵如來直
問直答。是從佛身生而問佛。唯佛與佛境
界。故以此法證入祕密法佛境界也已上
云。今言金剛頂經分別積品者。此引大本
不可穿鑿 字形印形等者。身・口・意三密
之身也。即如今經三無盡莊嚴藏也 
時世尊又復等者。御鈔三云。以上品來意也
已上私云。是釋二品由來也。疑云。爾時等經
文上既擧之。何再唱之。答。上爲作釋總牒
之。今欲釋來意別牒之也
持誦者遍學乃至爲授戒也者。此釋眞言遍
學者○燒盡一切罪四句也。十四義釋第十二
云。持誦者遍學祕密曼荼羅智者。眞言者應
遍學謂一切處
須解也
智者祕密壇即智是
通達也
無所疑滯
故名智者。智者盡燒一切罪弟子法如是持
誦者。○乃可爲師二十九私云。持誦者遍學
等二句即當治定眞言遍學者通達祕密壇
二句也 眞言者應遍學等者。述上二句意
也 謂一切處須解者。即述遍學意也 古
者祕密壇者。義釋作智者
  一 爛脱
(一)持誦者遍學○謂一切處
須解也
(三)古者祕密壇○故
名智者(五)智者盡燒○法如是者(一)持誦者即
是○故須遍學也(四)所云智者○云何名智人
(七)燒弟子罪者○無邊罪障(六)弟子法如是
者○作法也(八)深厚之障以下如文
私云。爛脱順文。眞言遍學者等四句意也
弟子法如是者。應云如法是弟子歟。次下
文云。如法入壇作法也已上 然阿遮梨等
者。私云。是釋法則阿遮梨相也。如具縁品
經及疏第三二十右已釋之 此經宗旨者。謂
内證深旨也 次第法用者。謂造壇法則也
隨順此經等者。餘經中種種方便隨順此經
造曼荼羅軌則及所要事等義也。所謂戒律
作法及鎭壇事業等亦是也 縁曼荼羅要
者。十四本作縁漫荼羅所要。謂藥種香藥差
別等也 有遮無遮者。私云。述七遮難等有
無也 所云智者等者。私云。釋通通達祕
密壇句也。智者與通達。是一梵語而義翻
歟 云何名智人耶等者。十四本云。云何名
智人耶。弟子法如是者。謂如法入壇作法也
燒弟子罪者十二之
三十右
十本云。云何名達人耶
如法爲弟子燒盡一切罪者。謂令如法入壇
作法也。由彼無始曠劫積集塵勞。或具無量
深厚之障。若不爲除則身器不淨已上 燒
弟子罪者等者。私云。已下稱如法爲弟子等
二句。就亂脱可悉之 十三難等者。私
云。略頌云。邊尼賊破黄。殺父母羅漢。破法僧
佛血。非人畜二形已上謂邊罪汚尼賊住
破内外道黄門殺父殺母殺阿羅漢
破法輪僧出佛身血非人十一畜生十二
十三
燒彼壽令不復生乃至無垢也意生之者。此
釋壽命悉焚滅○清淨遍無垢八句也 燒
彼壽等者。即當治定本壽命悉焚滅等三句
也。私云。是説内homa實義也。第一卷所云
除業壽種得至虚空無垢大菩提心 一本之
二十一

之意也。謂以a字爲所燒薪。以ra字爲
能燒火也。即是以羅字字義而燒阿字字
相也。最珍鈔云。問。經文以字燒字爾者
以何字燒何字耶。答。釋云。以囉字焚阿
字也就之。阿字本不生不可得自性清淨
也。何以羅字焚燒耶。答。阿字者。菩提心佛
種子也。以此爲弟子身。其身有煩惱罪垢。
以囉字慧火燒錬之除垢染。阿字菩提心體
顯現也已上 次以此慧火之字等者。十四義
釋十二云。次以ra囉字而加其上。囉字者
即是大慧之火也。即以此慧火之字等三十左
然既焚竟等者。釋彼壽命還復句也
  一 爛脱
(一)然既焚竟○不如是也(三)諸垢之薪○如來
種子也(二)師以何方便○復更生也(四)以字燒
字者以下如文私云此是爛
脱不甘心矣
光云。又有亂脱。即今出之
(一)能治亦遣也(三)所謂燒者○今此灰燼復
(五)燒盡同於灰彼等復更生也(二)以字燒字者
○體同金輪也(四)生妙牙也(六)謂生嚩字門也
以下如文
又有亂脱
(一)令此灰燼復(三)燒盡同於灰○體同金輪也
(二)生妙牙也(四)謂生嚩字門也以下如文
令此灰燼等者。十四義釋云。令此灰燼復生
妙芽也。燒燼同於灰。彼等復更生也 以字
燒字者等者。釋謂以字燒字等二句也。私
云。壽命還復生下五字。嚴身生起釋也。a
金剛輪爲所依。以ra@m字燒之令純一金剛
體。此中生淨身。即是va@m字門也。此身内外清
淨無垢。即是ra字也。火動中必有風大。又va@m
字上空點即是大空欠字門也。空水不二義。
即團圓一際義也。空輪雖遍在四輪。而與
水大無礙義特相迫近。故云之也 生此清
淨之身等者。釋一切壽及生等二句也 如
百錬之金等者。文次第曰。金喩文十七右
又縛字上加點等者。密鈔第九云。疏又嚩字
上加點等者。此嚩字應是佉字。於上加點。
即是大空欠平聲字門也三十一左微妙法水等
者。密鈔九云。微妙法水等者。謂前嚩字之法
水灌注弟子心圓明時。若不得欠字之空。
即有隔礙。由欠字虚空不礙故。即嚩字之
水得流至弟子心圓明上。令心器清淨堪
任淨法耳同上 當知即具地水等者。祕藏記
云。五大者也。阿字是本不生理種子。落種子
於地輪。則待水土縁始芽。是故有水輪。雖
有水土縁。必待日輪暖氣得具莖葉。是故
上有日輪雖有水土日輪縁。必待解脱風
得具足生長。是故有風輪。縱雖有水土日
風。而皆悉堅實。何能生物。是故最上有虚
空輪。所謂五字嚴身也上之七左
復爲欲令堅固乃至次第而布之耳者。此釋
以十二支句而作於彼器二句也 更有方
便等者。即釋以十二支句句也。文次第曰。
明布十二字文十七右次上品所説暗欠暗
惡等十二句眞言也 復得十二縁等者。御
般若寺云。從縁明起者。是十二因縁中最初
縁也。令以十二字成祕密眞言身。譬如以
十二因縁。成流轉身言也。無明爲縁行起。
是過患十二因縁也。菩提心明爲縁起行。是
密曼荼羅十二因縁耳已上 一字虚空字也
等者。義釋十二云。一字頂上虚空字輪也。二
字在耳。一字在項也三十一左光云。此有亂
脱曰
(一)一字(三)虚空字也(二)頂上(四)二字以下如

次如本性配生從眼起好也者。御鈔三云。次
如本性配生。從明起妙也○或本先從眼
起好也已上義釋十二云。如本自性配。先從
眼起好也三十二右密鈔九云。疏初有四字布
於上分等者。謂以十二支句眞言之王用布
弟子遍身支分。令成法器堅完也。初一暗
字置頂上。次以欠暗二字置二耳上。以惡
字置於項上。言先從眼起也者。若次第時。
即以欠暗先置眼上。今置耳上者。互相攝
也。言次有四字在中分者。謂以糝索置二
肩上。含字心上。鸖字咽上也。言次有四字在
下者。謂臍上嚂字。腰上&MT00709;字。腿上鍐字。足
下嚩字等也三十一左私云。從眼起好者。眼耳
互用之也。今雖用兩耳。而又用兩眼甚好
也。次下文曰。如二耳字即攝二目等也已上
眼東方第八識。耳北方前五識。八與五行解
同故。互用之義有之也。最珍鈔云。左耳@a@m
大勤勇
大日一
右耳kh@a@m佛眼二頂上a@m釋迦三額上a@h遍知
印四右肩上sa@m蓮花部五左肩上sa@h金剛部六胸上
ha@m胎藏中胎九
佛位也七
咽上ha@h般若八臍上ra@m勝三世九
ra@h聖無動十右足va@m千手十一左股上va@h金剛藏
十二
又云。青龍軌云。吽㘕&MT00709;身眞言訶羅二合語眞
&MT00709;意眞言。
中之六右
私云。已上布字違疏釋歟。不
審不審已上光云。建立護摩軌一左所出全同
今疏。十二眞言王軌説即如最珍鈔。然乃本
存二説。學者不可是非 然單足二皆有之
等者。義釋第十二云。然髀足皆有二。今但
於一足置之。即管兩足也三十二右
然作此方便乃至無違背義也者。此釋如是
三昧耶○平等不違逆六句也。私云。自下就
如上布字觀釋三三平等義也。但如是作已
即能成於法器等三句。可移置上次第而布
之耳句之下歟。又義云。然作此方便等釋非
釋如是三昧耶已下文。猶釋上以十二支句
等二句也。如是作已即是成就已下正釋如
是三昧耶等文也 有三等等者。釋如是三
昧耶句也 二者用作曼荼羅等者。謂於四
重聖衆同作此布字觀也 更問布字等者。
記問八帳智證云。更問布字云何起者。亦如十
二字眞言中記已上密鈔九云。疏更問布字云
何起者。此中更問者有深意也。非是有疑
耳。謂曼荼上布此十二字時。中院當上分。
第二院當中分。第三院當下分。又若依本起
末則收中及下。若攝末歸本則身迹之本。
故令更問。此即瑜伽祕密之加持也三十二右
所謂三昧耶者等者。文次第曰。釋三昧耶義
十七右 此弟子非但等者。釋一切語如來
等句也 經及佛聲聞衆者。辟支佛云及佛。
非無上世尊也 故云諸世間等者。此未會
文。即當乃至諸世間等二句也。十四本云。
故云諸佛世間等同順。亦是法花皆與實相
不相違背義也十二之 
三十二左
十本云。一切諸如來
乃至平等不違逆。亦是法花皆與實相不相
違背義也已上光云。此有亂脱即依 
十四本
(一)不相違背(三)應作如是○無違背(二)義也
(四)稱此三昧耶以下如文
應作如是解等者。總結上意也 無違背義
也五字。十四本無之
稱此三昧耶乃至此土未傳耳具問者。此釋解
此平等誓○説名三昧耶八句也 稱此三
昧耶等者。十四本作此解三昧耶祕密曼荼
羅中入一切法教中等十二之
三十二左
私云。稱此三
昧耶○如是等我者。此未會文。即當治定本
解此平等誓等四句也
  一 爛脱
(一)若稱此三昧耶○得自在(三)雖不入亦得
自在攝取也
○三
昧耶名説者(二)解是解了之義○無有留難也
(四)佛以諸法究竟等已下如文
如我等持誦者等者。牒未會文。即我身等同
彼等四句也。我者是如來自稱歟。持誦者即
行人也 如經初具有入大悲胎藏等者。私
云。當品所説入曼荼羅法者。以字燒字法。
幷十二支句布字三三平等是也。即最初説
入曼荼羅具縁支分處。尤可説此法 然爲
令學者求師傳。迴互前後而説之也 所
以迴互前後等者。密鈔第九云。疏所以迴互
前後等者。謂有疑云。如經初曼荼具縁品。
已有趣入之法軌。今此復明要用之説。則
與前説文勢隔闊。義味玄殊。何不相續説
之令人易見。而作此綺互不相承躡莫
佛有悋惜耶。故下爲釋云。但爲欲令入正
法者應須依師而學等三十二左私云。豈佛
不有悋惜耶者。依密鈔意則通妨也。既佛
似有悋惜之失。故通之云但爲欲令入正
法者等也。又十四義釋云。豈佛有所悋惜
哉等三十三右依此文者。直釋而非通妨。最
珍鈔云。問。迴互前後不相承躡等文意何。答。
亂前後不禀承者誡之也。非佛悋惜也
已上 猶如佛於聲聞經中等者。私云。是指
律法説也。受具足戒之後滿十夏云和
上。滿五夏云阿闍梨。但非明律者尚不
能成十師也 賊住者。謂盜聽布薩也
如聲聞法中五法成就等者。律宗新學名句
中卷云。受戒多歳不知五法。盡形依止十誦
一者不知犯。二者不知不犯。三者不知
輕。四者不知重。五者不誦廣戒十四右。十
誦二十一之
十三
又云。五分法身。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
五解脱知見十八右四分律云。五夏不誦戒羯
磨。盡形不得離依止已上十誦律云。不誦
廣戒通利。盡形依止已上毘尼母論云。不誦
戒人若故不誦。先誦後忘。根鈍誦不得。此
三人不得離依止光云。本論二・九左。但
今文行事鈔師資篇所引
 
云差機説法等者。私云。未知何經。更尋之
 可有十四五偈者。文次第曰。釋入曼荼羅
三昧耶偈未傳此土文十七右最珍鈔云。問。
其十四五偈不傳此土者。爭知其文意乎。
答。善無畏於天竺見之。令語一行歟已上
次住祕密漫荼羅品乃至住證之品也者。十
四本云。此土未傳耳。次住祕密曼荼羅品第
十三前品。説入祕密曼荼羅方便。所謂三
種加持也○次説住證之品也。爾時毘盧遮
那世尊等三十四右
  一 爛脱
(一)此土未傳耳具問(三)次住祕密漫荼羅品○
次説住證之品也(二)入祕密ma@n@dala位品第十
(四)爾時大毘盧遮那已下如文
前品説入祕密等者。私云。三種加持者。謂師
資及曼荼羅壇是也
入祕密漫荼羅位品第十三者。將解此品
亦有三段。初來意者。次上文云。前品説入
祕密曼荼羅方便。所謂三種加持也○然後
得安住於祕密藏中。故次説住證之品也
已上密鈔第九云。經入祕密曼荼羅位者。上品
説。阿闍梨達解祕密曼荼行法。與此中而
爲方便。由達解故方能正入光云以上
正申來意
今此入
字。疏是住字。入住言別義同。又亦是影互。
若約闍梨。即當證入證住。若依弟子。即當
安住趣入之義。漫荼羅義如前。位者位處。上
之入字即是能入。位是所入。此之位處乃是
意生八葉大蓮華王。東方寶幢如來乃至東
北方觀自在菩薩及下方持明忿怒等一切
諸位。此等諸位是所入。阿闍梨之智而爲能
入。故云入祕密曼荼羅位品也。作釋思之
光云。以上釋名。
以下重結來意
又前品已具明方便。今説其果。
亦騰前起故此品來三十二左御鈔般若寺第三
云。疏云。前品説入祕密十二因縁耳。疏云。
前品説入祕密曼荼羅方便。所謂三種加持
也。謂以眞言加持師之身所入之壇。幷加
弟子令堅固。然後安住於祕密藏中。故次
説住證之品也已上又云。疏入曼荼ra品與
入曼荼ra位品中間更有住曼荼ra品十三
文。是可無文也。何者。撿經品次第。無其
文故也已上次得名者。御鈔三云。問。前入・此
入有何差別耶。答。疏云。前此能入。此是入
解。譬如人能入寶藏中。雖入未識其細細
寶物。後方漸漸能知種種寶物。隨心受用及
施與他人。今此二入之義亦然。前品由三種
加持故能入祕密曼荼羅中。雖然未識其
祕密曼荼羅此何物。以何爲曼荼ra其上位
地圖畫次第如何。故今此品明曼荼體是心
地。心地清淨故三重界道莊嚴具足。自佛三
昧法爾具足也已上私云。入者住證之義也。
曼荼羅者三重壇也。位者佛・菩薩・二乘・八部
等各各位地也。又密鈔釋如次上引。最珍鈔
云。問。釋牒住祕密。住祕密亦何。答。約所住
牒住歟已上次文釋者。光云。此品牒經多是
未會。讀者可知
爾時大毘盧遮那乃至三昧名也者。此釋爾時
大日世尊○住於定中也 毘盧遮那義等
者。即指第一卷也。但圓明常住者。此一句
是第三光無生滅義也。尋云。何在此品必
釋毘盧遮那名字乎。答。當品爲説曼荼羅
本位。如來入等至三昧而現四身相。是則
遍一切處作大照明義也。應知大日與等
至其意符合。爲顯此義。專在斯處釋大日
之稱也。聲字義中引今經文而釋四種法
身通名大日之義。可思之 佛所以入此三
昧者等者。私云。佛入無所王至妙定不淨
佛國土成就衆生之事也 畢竟無相寂滅
之法者。即是自證三菩提也。次下經文所云
法界幖幟大蓮華王出現。如來法界性身安
住其中是也 以大悲故等者。是即加持三
昧也。次下經文所云時彼如來一切支分無
障礙力等是也。此則自性法身法爾法然身
土。幷受用已下隨縁顯現身土也。而實四身
竝具法爾隨縁二義。是故定中所現無相法
身法爾加持體也。故次文云。從因縁生。即
不生義。同於性淨之法。若依此義者。無相
者遮情也。有相者表徳也 又爲滿足金剛
手等者。若淺略者。則令覩條末而喩宗本
也。若深祕者。則種種形聲悉是本地内證之
境界。故云爾也 等至者三昧名也者。別本
作三昧之名也。文次第曰。釋等至名文十七
是出別名。而非三昧翻爲等至之義也。
今等至者。不簡瓦石草木悉法身三密故
立此名也。又今疏約三世無改轉之義而
作釋也
上云爾時此復云乃至佛會莊嚴也者。此釋
即時諸佛國土地平如掌也。密鈔九云。疏上
云爾時等。上云者指上祕密曼荼羅品也。謂
從彼品至下八印品。倶是廣前字輪品中
祕密之義。依彼初起之時。名爲彼時。疏依
梵本作此説耳。故次下經云。時彼如來一
切支分無障礙力。乃至生無量形色莊嚴之
相等。以此證之。今經云爾時。即當疏指彼
時。故云更問三十三右記問八帳智證云。等至
三昧義更問者。下句分明已上私云。密鈔意。
上云爾時者。指上第十一祕密曼荼羅品也。
此復云彼時者。即指當品初文。再治本爾時
世尊等。仍疏依梵本作釋也。次更問者。即
梵本與譯經不同。爲令決之云更問也。智
證釋意。更問者此指等至三昧義歟。此等義
勢皆不契疏意歟。就爛脱可取義。如下

  一 爛脱
(一)等至者三昧之名也(三)上云爾時○云彼時
更問(二)等至者猶過去○猶如手掌平正
(四)所謂地平者已下如文
光云。又傳第一第三二科如前
(二)等至者猶過去○故名等至三昧也(四)佛入
此三昧故以下如文
私云。讀此爛脱可消今文。上來釋爾時大
日世尊○住於定中之文畢。此中委釋等至
名字及佛入此三昧之所由也。彼佛入三昧
已下釋即時諸佛國土等文。但彼佛入三昧
○手掌平正者牒經此中。等者等同也五字。譯
者注解。故十四本注書之
 上云爾時者。指次上爾時大日等文也
此復云彼時者。指今即時諸佛等文也。蓋彼
時與即時梵語同歟 更問者。上明佛身衆
徳遍一切處之義。今復點諸佛國土以成法
界曼荼羅。故云次復有此事也。斯即佛從
平等心地開發無盡莊嚴大曼荼羅已。還用
開發一切國土沙礫荊棘無盡莊嚴大曼荼
羅。故即事而眞深義只有此中。仍云更問
也 等至者猶過去等者。御鈔三云。等至者。
三世諸佛道同處住同故已上又云。令内所觀
與外事所布内外互等無有差別。名等至
三昧也已上私云。一段釋義不出此二義也
 又復如前等者。此約阿遮梨傳法度人方
便。而釋等至名也。若依此釋。則末世弘通
儀式皆是等至三昧所作也。最珍鈔云。問。經
文唯説如來示現。全不説阿闍梨示現何。
答。經文觀未來世諸衆生故住於定中。如來
滅後師如佛示現可安布之意顯也等已上
 彼佛入三昧時等者。十四本云。彼佛入
三昧時。彼佛土等等者如
等同也
平正等十二之
三十六右
本云。佛入三昧即時諸佛國地平如掌者。手
掌平正等已上私云。此當治定本諸佛國土地
平如掌也。但等者等同也五字。譯者注解而
非經文也 以三昧而言等者。此國土莊嚴
外事等。約内心三昧相應之義作釋也 然
此即是淨菩提心等者。御鈔三云。如維摩經
云。但除其病不除其法也。問。爾何般若經
法尚應捨。答。其爲破所執乘空性理爾云
已上私云。當段經文雖無除去沙礫等義。
次下内心曼荼羅段説淨除一切塵垢○株杌
過患。即約此意而作釋也 阿頼耶之所含
藏等者。除一切業種所生過患之意也 唯
除畢竟平等淨菩提心等者。除此菩提心體
性之地。而自餘一切垢等皆除去之。是即
平等之義也。如第四卷三左以下治地文廣釋

五寶間錯者乃至前釋非也者。此釋五寶間
錯一句也。十四本云。五寶間錯者。謂金銀等
五寶。五寶謂五色之寶而間錯其地。五色者
即是白黄赤緑黒次第也。間錯是界也。白是
信。黄是進。赤是念。緑是定。黒是慧也十二之 
三十六右
私云。疏文爛脱。以義釋可見之曰
(一)金銀等五寶(三)五色之寶○即是白黄(二)
寶謂五色也(四)赤縁黒已下如文
五行者。異本作五色者 是戒也。異本作
是界也。是借音歟。又界即戒義歟已上光云。
今依義釋。則第四科赤緑黒以下尚有亂脱。
故續之曰
(六)(五)間錯是戒也(八)(七)是信(十)義釋此下
有是念二
(九)是進(士)緑是定以下如文
黄是信等者。文次第曰。以五色對五根文
十七左 上釋云初白次赤等者。御鈔三云。疏
上釋云。初白次赤○前釋非也。意可列白黄
赤緑黒。何者。配五根故也。即白信。黄精進
赤念。緑定。黒慧也已上三部曼荼羅裏書智證
云。位品釋云。五行者即是白黄赤緑黒次第
也。五寶謂五色也。白間錯是戒品也。黄是
信。赤是進。緑是定。黒是慧也。上釋云初白
次赤次黄。今以此釋爲定。前釋非也。吾今
依此文爲定趣爾徴詰。咎在爾處。問。若爾。
唯有四根闕念根。義相違多少。答。凡修行
門以戒爲初。此爲大綱。若無戒品。定惠難
成。故今引文正爲行門以戒爲綱。牽發五
根。此義倣之。若疑念根無所屬者。當知
信根攝得念根。念在信中。其義可知。問。何
故諸文多爲五根。答。彼諸文者約開爲五。
今意云。爲四添戒爲五人行者入修行門。
初受三世無礙智戒。後灌頂。可知爲説四
根本禁。當知此門以戒爲首。以戒爲勝。若
失此義。法無可寄。混失教旨。問。若以戒
爲首及脚者。初後有戒。今爲六行。及以六
色印。答。以始顯終。更不可疑。問。此義尚
然若爾。經文釋文有多少説。皆爲徒設。答。
彼亦非無來由。爲防慢法。多用散漫之説。
故今依此位品及曼荼羅圖樣作此決釋。得
意有人不合煩言大中十年四月二
十四日記。已上
私云。疏釋
文字爛脱。然智證大師就此脱本作種種料
簡。不契十卷義釋。恐是謬釋。凡今釋意。白・
黄・赤・緑・黒次第配信・進・念・定・慧五根。以
此爲定。而上來白赤・黄・青黒次第爲非
也。問。上釋者指何文乎。答。第六卷十三左云。
白赤黄青黒○取意十四右云。或有説言白
黄赤青黒。此約受染淺深有容有上之義
今此中指初一説云上釋歟。問。列色之
法依義不同。所謂受染次第白黄赤青黒也
出第六草木滋潤次第白黄青赤黒也五大虚空藏
色出金剛頂
胎藏五佛色白赤黄青黒 出第五・三左
及第六・十三
 又
略出經云。初下白色。次赤色。次黄緑。皆在
内院。其外院以黒爲之三之四右而今何只取
一説非餘説乎。答。義門多途。各據一邊。何
必遮之者乎。但今爲成立其五根配屬之一
義作此釋也。例如雖言北方阿閦佛經誤。
而於北方入涅槃徳釋成不動義也
從此已下一一莊嚴乃至皆在門標也者。此
釋懸大寶蓋○而校飾之也 從此以下一
一莊嚴等者。十四本云。從此下一一莊嚴皆
有義釋。今此中未解等十二之 
三十六左
私云。皆有
義釋者。謂一一幖幟皆有其義。可以釋耳。
而非指義釋也
  一 爛脱
(一)一一對其法門也(三)然其處非但○門標之
(二)大寶蓋在上○故云大也(四)此標上又懸
白拂以下如文
我云。經云懸大寶蓋莊嚴門標。故須先釋
寶蓋。次釋門標。仍有此爛脱也 言標者
此標等者。私云。標者門左右所立幢旗也
如上所圖者。指第六卷十六右彼委釋之也
然有畫作等者。彩畫及造作二圖有之也
四方之門即是四念住者。身・受・心・法四觀是
開通佛法之徑路。故云門也 標是四梵住
者。光云。智度論第三曰。慈・悲・喜・捨四無量
心故名梵住一左是即四梵住也。涅槃經名
曰四梵行。彼曰。復有梵行。謂慈・悲・喜・捨
南本十四
之五右
凡度門中。以四無量爲其幖幟。故
今大悲胎藏門標亦爲四梵住也 涅庾呵
是門等者。文次第曰。併出門與旗梵語文
十七左御鈔三云。若合者。涅庾呵都羅是門標
已上私云。兩種梵語是門與標之梵名也
雜色者等者。釋衆色流蘇等二句也 更有
種種雜色等者。寶積經六十二云。一一軒蓋
皆懸七寶旒蘇鈴帶十右又云。莊嚴頭冠種
種旒蘇六十二之
十六右
旒蘇者房也。私云。以此綵幡
嚴飾門及蓋也。旒蘇者幡房也。今經本作
流字謬歟。更可考證本也 大寶蓋等者。
釋懸大寶蓋等二句也 此標上又懸白拂
等者。私云。釋寶鈴白拂等四句也 前是綵
幡等者。十四義釋云。前是綵幡。今是寶鐸及
幡竝懸寶幢而間錯之也十二之 
三十七右
意云。次
上雜色標者。幢旗所懸之綵幡也。今此寶鈴
等者。亦是幡類。以飾寶幡幡上莊嚴也。幡
拂之類者。經言白拂。是又幡種類。故云幡
拂歟
  一 爛脱
(一)而間錯之也(三)竝種種○是雜綵也(二)
綵名衣懸垂周布(四)私謂即是如文已下如

光云。若依義釋。又有亂脱
(一)並種種(三)雜好綵之束○是雜綵也(二)雜綵
名衣懸垂周布(四)私謂即是以下如文
雜綵名衣等者。即當治定本名衣幡珮綺絢
垂布也 私謂即是如文等者。御鈔三云。第
一卷同聞衆中。有被雜色衣執金剛文。準之
可思已上密鈔云。今此所彰即是著雜色衣
金剛義。當長噁字也九之三十三私云。兩本義
釋竝作即是如前。般若寺御鈔又就如前本
引第一卷文歟 雜色幡以來等者。結上意
也。謂此幡等皆門標嚴飾也
建謂立幡於標也乃至歡喜快樂也者。此釋
於八方隅建摩尼幢○人所樂聞也
  一 爛脱
(一)皆在門標也(三)建謂立幡於標也(二)八方隅
建○摩尼作也(四)幢者謂四方以下如文
建謂立幡等者。釋於八方隅等也 幢者謂
四方等者。十四本云。幢者。謂於柱上始有
層臺之柱也。四方及四隅各建摩尼妙寶如
意之幢也十二之 
三十七右
十本同之。今疏文言雖
闕。其意同之。即是釋幢之相状也。私云。曼
荼羅四角相對立幢。幢懸幡也。其圖又如
上卷也 復有八功徳水等者。釋八功徳水
芬馥盈滿等也。密鈔第九云。疏八功徳水者。
如常即一甘。二冷。三軟。四輕。五清淨。六不
臭。七飮時不損喉。八飮已不傷腹也三十三
 淨妙浴池等者。釋種種浴池也 復於池
中等者。釋無量衆鳥等也 又生種種時花
等者。釋時華雜樹等也 六時之華等者。密
鈔第九云。疏六時之華者。西域一年六時各
兩月。謂十一月後半・正月前半名爲春時。二
從此後至三月前半名爲熱時。三從此後
至五月前半名爲雨時。四從此後至七月
前半名爲秋時。五從此後至九月前半名
爲雪時。六從此後至十一月前半名爲寒
時。又諸説或不同。此依清涼鈔。謂彼土時
華適時而發。故曰六時之華也三十四右 
方分分布之等者。釋八方<#0546_5/>各繋等也。此讀
爛脱云
(一)寶樹羅列也(三)八方分分○即方也(二)五寶
瓔珞繩繋也(四)此八柱之上以下如文
與前所云等者。此指次上五寶間錯等句也。
上常寶玉羅網等瓔珞也。此別有形即如仰
半月状而垂下也。十本云。與前所云瓔珞
有少別 IMAGE謂垂如仰半月形等已上 其
地細滑等者。即當治定本其地柔軟等四句
也 如此地輪中等者。異本無輪字也。兩本
義釋共無輪中二字也 復平如舊等者。十
四本義釋云。復平如舊。其觸極細最生樂
受也三十七左十本同之。今疏平也二字恐傳
寫謬。可勘證本 又有無量樂器等者。釋
無量樂器等四句也
於此布列莊嚴乃至普門示現也者。此釋無
量菩薩○願力所生也。私云。此段可有爛
脱曰
(一)歡喜快樂也(三)於此布列莊嚴之地(二)
生無量○如來信解生(四)其座羅列已下如

光云。故和
上不用此亂
問。於同一座及宮殿等。而有菩薩
隨福所感與如來信解願力所生二義乎。
答。若約別徳。則有菩薩隨福所感之義。若
約總體。是如來信解所生之義也。譬如世間
依報此雖各各所領。總而言之。國王一人福
力所感。準而思之。問。意生之座者何義乎。
答。菩薩意所樂所生之座及宮殿等也 如
上大悲藏等者。此指具縁品三重壇等也
此等皆在等者。此約總標徳釋成如來信解
力之所生也。聲字義意此段明隨縁顯現

法界標標即法界生乃至令得歡喜也者。
此釋法界標幟大蓮華王○令得歡喜也。私
云。上來説第一重已下三重壇畢。自下説
中胎八葉華藏也。凡四重壇皆雖等至三昧
所生隨縁顯現之體。而於此華臺則説法爾
所起之義也。例如始覺滿位還同本覺。此
中一一功徳悉述法爾法然之相。是故聲字
義中引此文明法佛法爾身土也 此中有
性義者。謂幖幟義中既示蓮華。蓮華自性清
淨之體也。仍標字勢含本來常淨之意也
光云。此解叵甘心乎。何者。疏言本來常
淨。是明性徳。豈其性義。今言此中有性義
等。則標梵語含性義也。凡言標是近相也。
言性即近體也。只是一法之本未耳。當知
標性語勢相兼。況乎言法界標幟者。標幟即
法界也。故曰標即是性也
  一 爛脱
(一)還用法界而莊嚴之(三)中有大蓮華王○中
胎八葉之華也然(二)生大蓮華○衆生喜悦此
(四)第一是第一法界身(八)隨諸衆生信解令得
歡喜(六)極微細之意最難見之性故(五)極微細
(七)此第一者○云性也(九)隨意者佛本願力
以下如文光云。又傳第二科終此字置第四
科始。第三科終然字置第二科始
私云。此中第二科總牒經文。第三科已下一
一別牒而作釋也。但第一句再治本無之。法
界性身句含之歟。第八科重牒釋上經文也
 佛本願力等者。法界性身周遍法界之利
益也。大師釋云。不變之變遍刹塵應物性靈
集第
八。爲弟子僧眞體設亡妹七
七齋。幷奉入傳燈料田願文
即此義也
彼如來諸支分乃至所感之座也者。此釋時
彼如來一切支分○莊嚴之相也。私云。已下
明法界身毘盧遮那以有無礙力故能現
報・應化・等流三身也。當段即報身之相也。即
聲字義中引此文明報佛身土也 如來支
分有無礙力等者。謂無礙即無壞義。釋成之
已上光云。今謂。如來支分有無礙・無壞二
力。而無礙故無壞義也應知此二力只是表
無礙遮詮無壞之異耳 二乘者。謂大・小二
乘也。故次云聲聞菩薩等也。但十四本十二之
三十九
無聲聞二字也 十種智力者。即處非處等
十力也。合十力以成此無礙力也 爲分
三分者。兩本義釋共作分爲三分。謂以佛
身三分現三重壇。如第三卷釋也 寂心
等者。此六字如次息障・増益・調伏・本尊等
之状貎也
今此十力復從何生乃至而出現也者。此釋無
數百千倶胝○即時出現也。私云。此説變化
身之相也。但聲字義中。以即時出現句證
等流身。是暫現速隱之義故。今疏不爾。直屬
變化身也。各據一義。並不相違也。蓋於應
身可有等流身義。即三乘六道無量應身
之故也。問。當段無礙力十力萬行其體何物
乎。答。如次法・報・應三身功徳也。疑云。見釋
文意。萬行生十力。十力生無礙力也。爾者。
何以所生爲法身。以能生爲應身乎。答。
今從生者。是解了次第也。謂見未解本云
生。譬如見煙知火。由煙火生也
  一 爛脱
(一)即此諸行功徳資長也(三)以功徳所資長身
出現也(二)從法身而出現也(四)彼出現已以下
如文
私云。今此爛脱依十四本。但文字次第不審
多之。義釋云。即此諸行功徳資長法身而出
現也。以功徳所資長。身出現也。彼出現已
十二之
三十九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四本畢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四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六卷之餘釋經五入
祕密位品
彼出現已於諸世界乃至略有二偈者。此釋
彼出現已○而説偈言也。私云。彼出現已等
三句牒經。諸謂十方已下隨釋也 此所生
菩薩等者。此所現佛身。上云無量菩薩隨福
所感等是也。十四本云。此所生菩薩各説種
種妙偈嘆於佛。有音聲表作如此説。謂偈
也。猶如下方涌出之會等十二之
三十九
十本同今
疏也 猶如下方踊出等者。謂法花從地涌
出品因縁。即如彼經第五廣説也 大日如
來猶住三昧等者。私云。等至三昧之身安住
大蓮華臺中。流出種種色身。從此佛身又
出聲説法。説法聲者即次下二偈也
初偈云奇哉乃至至於無藏也者。此釋諸佛甚
奇特○含藏説諸法也。私云。初二句直歎佛
徳。後二句述其所由也 方便者。治定本
作權智也。經無阿頼耶者。阿頼耶即藏義
也。是衆生業報總體也。果報分限悉含藏之。
而一切善・惡・無記等事。造作其分齊令不
得自在也。今佛既成就無限量法界了。
還能作一切有分限事。故云爾也 佛雖
無等者。御鈔三云。問。既上句云無藏性。然
何下句含説諸法。答。疏云。佛雖無一切藏。
然以慧方便而有藏生。意云。猶無藏性之
中。以慧方便説種種諸法言也已上
次偈若識無得者乃至諸佛導師也者。此釋
若解無所得○得諸佛導師也。十四本云。次
偈若識無得者。諸法無住之相彼無得而獲。
得諸佛之導師十二之
四十左
十本云。次偈若解無
所得。諸法之相彼無得而得諸佛之導師
私云。此偈歎無所得之法界也。意云。上
直述權智不思議今還明實智不思議。例
如成佛外迹之次説菩提實義也 法之諸
法相者。此諸法之與法相歟。意擧色心二
法也。大師釋云。諸法者心法。法相者色法
即身義文 若有所謂。中院本作若有所爲。十
四本云。法性無得不可思議也。無得是空之
義也。若得是者即佛也。若有所得。即是有
妄有藏等十二之
四十左
十本同之。光云。今依義
釋則有亂脱曰
(一)不可識(三)若有所謂(二)無得是空義○即佛
(四)即是有妄以下如文
有妄有藏者。謂有妄即有阿頼耶業報之分
限也 乃於無得不可得法。兩本義釋共
作乃於此無得不可識法
復次前偈云奇哉者乃至法界之體也者。此
釋説如是音聲已○不思議法身也。私云。説
如是等文意。則以方便二偈音聲。還入如來
自證法界。故還於上二偈約字義門作深
祕釋。而以結歸自證之法體也 梵音奇哉
等者。義淨千字文云。奇哉ap@urva
已上此偈各隨所出之處指能生之處也
梵音阿眞底。十四本作梵云aci@mti
十二之
四十一
文次第曰。出不思議之梵語文十七左
此兩頭上下者。偈首奇哉・終不思議法身。此
二梵音頭皆有阿聲也
彼佛告執金剛祕密主乃至而示執金剛也者。
此釋爾時世尊復告執金剛祕密主言也。私
云。已上入等至三昧示現心外加持曼荼羅。
自下佛從三昧出已。還住自證本地境界。
宣説心内本地曼荼羅。處處釋中本地身加
持身者是也。凡今言内心曼荼羅者。是即事
而眞之謂也。謂色相莊嚴等具足之身周遍
一切法界也。最珍鈔三井眞
圓記
云。年來思之。胎
藏曼荼羅建立有二意。一謂大悲曼荼羅者。
是可觀須彌山等九山八海也。此密嚴海會
同居宛然故也。不離穢土即觀寂光故也。
二者祕密曼荼羅品意。祕密壇者。不觀須彌
等只觀大海。大海中有金剛蓮華華臺上胎
藏曼荼羅也。今所行用儀軌不觀妙高山
等。此即祕密壇意也。今準此經文幷釋意。此
義必定。幸甚幸甚已上此釋契理。但縱雖觀
須彌山等。又可有此二義。義決釋可見之
 當更問彼佛者等者。私云。經文言爾時
世尊。本地加持之中何乎。可問之也。問。
此答説未分明。其意如何可分別乎。答。最
珍鈔云。問。更問意何。三昧所現者即本如來
所現也。何各別問之乎。答。文次第。三昧所
現之身復告執金剛歟。聞故驚之本如來復
告也釋給歟已上此意。今佛者本地如來。非
三昧所現歟。私義云。本地加持者。雖似二
身是別而實一佛更無二體。故此加持三昧
之身。若約法體難思之義。即是本地身也。今
爲顯此深旨。將説内心本地曼荼羅。即以
三昧所住之身告之。故作此更問也。本迹
共不思議。加持不二之深理也。故唯有問而
無答也。處處更問多此義也 從此以下等
者。上來既顯本迹不二之意了。已下約本
迹各殊之意。是從迹而起歸于本地也。又
義云。從此已下文答上更問也。意曰。本佛
非迹佛也。問。今言以外況内者。毘盧遮那
一身支分曼荼羅云内。外相示現曼荼羅名
外。而非必是内證外用歟。答。内心觀作曼
荼羅者。即淨菩提心周遍法界故。是名遍
一切處毘盧遮那本地法身。而非無色無形
心中功徳也。次下文云。今則内心觀之。以
於行者自心之中而具佛會大海。十方通同
爲一佛土。唯自明了。他所不見。故名祕密
曼荼羅也已上思之
善男子諦聽乃至祕密大漫荼羅也者。此釋
善男子諦聽内心○株杌過患也。私云。欲
建立内心曼荼羅故。先説加持法。是即當
受者加持歟。此有二種。一大日加持。二金
剛薩埵加持。其義見于文矣 彼祕密主等
彼字可移祕密主下也。何者。善男子諦聽
○清淨故也是牒文。如前已下即隨釋也
  一 爛脱
(一)本性清淨故也(三)如前以大日○而作事業
(二)如大本中○株杌過患者(四)金剛有二種
已下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即今出之
(一)漫荼羅(三)(二)祕密主(四)身地即是○清淨
故也(六)如前以大日○而作事業也(五)如大本
中○當廣説(七)前所呈示以下如文
如前以大日等者。光云。此指轉字輪品經第
三之
十八疏十二
之二十六
也 如大本中等者。私云。二十種
勸等者。即述令諦聽之意也 則前法皆
未周悉者。次上三昧所現外曼荼羅云前法
也。言若不解此内證祕密壇。則前外曼荼羅
猶不周備也 以於行者自心等者。文次第
曰。自心具佛大海同爲一佛土文十七左
猶如作外曼荼羅等者。謂假外曼荼羅擇治
名相。以述内心祕密壇治地也。亦是即事而
眞。故指外事。即印成自心遍法界體性也。
故作此釋。則非簡去外事。唯取心性功徳
也。依之次下金剛薩埵加持中。廣説株杌過
患之相。深思之
光云。古來此存亂脱。而今出之
(一)先謂持地平(三)我人衆生壽者(二)去沙礫株
杌等事○亦先須平地去(五)株杌(四)(六)過此
云身地者以下如文
平我人等者。若約内觀則除我人等見。若
約外事則去株杌等物。而此二義皆屬外
曼荼羅軌則也 今此亦爾等者。即内外不
二色心一際擇地也。可深思之已上光云。十
四本云。先須治地。平去沙礫株杌等事
我人衆
生壽者
次當平地等十二之
四十二
若依此釋。則上平我
人等文正釋外曼荼羅。故次上文言猶如作
外漫荼羅也。然不離内觀故。注曰我人衆
生壽者也。又下今此亦爾等文正明内曼荼
羅。故即言欲於内心等也。然不離外事。故
次下文曰地水火風是外境等也。又今私詳
經文。則言内心漫荼羅。而言彼身地。應知
内觀外境二曼荼羅者。只是地水火風空
内心六大毘盧遮那法界身心也。豈其本
地祕密内證加持示現外用相離者哉。然乃若
無内觀偏取事相。即同有執。若捨外事偏
著觀心。即同空見。庶後學者研究斯趣。而
後弘通吾眞言宗教也更詳 此語即含等者。
經言身地。則雖先擧地大。而此地大兼存
五大。是五輪成身之意也。問。今此經文未
明此意。何以作此釋乎。答。大本有此意
歟。蓋a字具四字義。理在絶言。而今既云
身地。此地字可亘四大也。或又五輪成身一
部大宗。故諸品多説之。今内心本地曼荼羅
建立尤可作此釋也 謂先當建立等者。文
次第曰。明瑜伽座文十七左 所持眞言者。a
virah@u@mkha@m明也 其字當云點者。或本作其
字當去點。今本云字寫謬。可勘證本。去點
者。謂除涅槃點等。直取avarahakha字體
也 以金剛而持者。能持金剛a字明也。所
持金剛瑜伽座也 遍滿行者内身等者。va@m
上人五字略頌云。我即avirah@u@mkha@m如次臍・
腹・心・額・頂。腰下a字本不生。金色方形。佛
心地。臍輪vi字離言説。白色圓形。大悲水。心
ra字無染著。赤色三角。大智火。額上h@u@m
離因業。黒色半月。大力風。頂上kha@m字等虚空。
雜色團形。大空輪。重重相累無隔別。如如一
體不雜亂。高下大小本不二。彼此横竪輪圓
已上五輪九字祕釋va@m云。a字金剛地觀金
剛座處。va@m字金剛水觀心蓮華臺。ra@m字金剛
火大成日輪觀。ha@m字金剛慧風作月輪觀kha@m
字金剛定空造大空觀遊歩大空位而成
身祕密。是則無生甘露之珍漿。醍醐佛性之
妙藥密嚴諸祕釋六
之二十一右
私云。此於内身既觀五大
色形。故一切法界有情・非情。皆是自身所具
五大周遍建立之體也 由如身之地大者。
以世間易解之地爲喩。令知法性難解之
地也。然即事而眞故。世間地大之外不可
有法性之地大也。餘水火風亦同之也
地水火風等者。謂世間所有四大。若約法
性見之。則全體是本不生離言語等義趣也。
故云即是阿嚩羅訶字也 縁者謂等者。經
文言本性清淨故。此故字梵語具縁與故二
義歟。縁謂縁由。故謂所以。仍縁・故二字義
相通也。今約梵語帶縁義故。釋成而注曰
恐是故字義也。兩本義釋竝亦同今疏也
業金剛有情等者。私云。業金剛○過患是牒
文。即當治定本羯磨金剛○株杌過患。金剛
有下是隨釋可見上爛脱。又上作毘盧遮那
加持。今作金剛薩埵加持也。以大日・金剛
薩埵二尊作加持。見于上文 金剛有二
種等者。文次第曰。明二種金剛文十七左
金剛薩埵有本有・修生二徳。喩之金剛寶堅
固・利用二義。然今作弟子加持。是利用義也
 略説其相等者。即出上垢見之體也
有情當我人 壽者如文 滿奴當意生。滿
奴梵語。此曰人生。即意生也 未那仙生當
儒童。具如第二卷勘注也
四角四門乃至更問其名義耳者。此釋方壇
四門西向通達周旋界道也。私云。上來明治
地相了。已下釋建立壇門也。八大寶幢及
寶網瓔珞等相。準上可知。彼約外相加持
義釋之。此據内心本地徳云之。然即事而
眞故。約種種事相可釋此義也 應更問
其名義等者。記問八帳云。然彼一一皆是内
心法門應更問其名義耳者。如具縁品中釋
門標中。裏書云。此十佛刹亦出華嚴經。言
十佛刹者。令數番義。今且約通該門。以十
方佛刹爲十佛刹土。中胎法身變作十方刹
土諸佛。諸佛道同更無異路。故説此内證法
門之時。各領十佛刹微塵定慧眷屬。來會
印機。若具足論。十方佛刹各具十刹。無有
障礙。故約一一佛各具十刹眷屬圍繞。一
切方便總歸實理此義可尋上具縁品初十方
諸佛入自身中之義耳已上
些些
疑問智證云。位品釋云。然彼一一皆是内心法
門。應更問其名義耳已上文此四角四門乃
至周匝八柱等。約内心門。其法門名義如何
已上雜鈔不用同作云。四角四門乃至及周匝
八大寶柱。然彼一一皆是内心法門。應更問
其名義耳此更問名義如何已上。雜鈔第
一草本全同
云。記問八帳意答説讓具縁品歟。今兩三釋
又只有問無答也。意曰。門標八柱等一一莊
嚴。皆於内心種種毛髮及身肉等中。約其功
能相而當辨名義。此義令更問之也。若一
一答。約身支節可配曼荼羅依正例如約
一身上中下開三重壇。以五藏神所在配
五佛身等也。僻見鈔等支分生釋可見之
也勸修寺傳云。内心法門者。自身觀即是也。
宗大事也
於中有從意生乃至不從他得也者。此釋内
現意生八葉八蓮花王○殊勝悦意之果也。
私云。於中有○果授者牒文。謂在此下隨釋。
蓮華即干栗駄心也。其中如來是質多圓明
智徳也
光云。此段古存亂脱。即今出之
(一)周遍妙彩畫(三)於中如來○悦意果授者
(二)謂在此内心○相貎宛然也(四)此上有以下
如文
超越身語意身心地等者。十四本云。一切人
中尊高。身語意心地登昇心地得至等
十二之
四十四
十本云。一切人中尊特。身語意地至於
心地逮得等已上次下釋云。如來悉離三業
衆過得三平等。至於一切諸佛地已上 
衆縁合等者。第一云。如行者本尊三昧中。
説有顯形男女等相及普門示現六趣之身。
恐諸行人不了心因縁生。故於寶王眞性
而生戲論等末之九右思之 此是行者自性
等者。大師釋云。一切衆生自心中金剛胎藏
曼荼羅。遠離因果法然具已上
光云。古來此存亂脱。而今出之
(一)身語意超(三)身語意心地○淨心果地也
(二)身心地登昇者(四)如一切世人以下如文」
於一切中尊也者。釋一切世間最尊特身義
也。常教之中。以尊特身稱他受用。是則不
立法身色相端嚴。故尊特義但限報身。今
祕密宗四身共帶色形。故以其能生本體身
名尊特也。 故今云於一切中尊也 復次
一切衆生等者。此釋尊特義中。上來約自
證徳。自下約化他徳也。又義云。上約修生
顯得之邊。下據本有平等之義也 授與
謂有人傳授等者。釋逮得殊勝悦意之果也。
上牒文言殊勝悦意果授也
如上毘盧遮那乃至謂從心生花等者。此釋
於彼東方寶幢如來○皆以獻之也。私云。此
説八葉及蘂中葉下功徳也 次八葉東方
等者。釋於彼東方○慈氏菩薩也 若重言
王等者。密鈔第九云。疏若重言王等者。若依
梵本。謂鶏蘇囉惹。此云華開敷王。若云雞
蘇囉印捺囉二合亦是華開敷王。爲前句中
併有二囉字。故疏云。若重言王。則音勢
不便故存梵音。梵音因陀羅。正譯爲主。或
云尊。所以釋提桓因譯爲天主也三十四左
云。此釋意。梵本有兩箇梵語。故今所釋未
再治本曰開敷華王因捺羅佛歟。今治定經
除此一句只云開敷華王如來也 北方鼓
音佛等者。第四云。於北方觀不動佛○此
是如來涅槃智。是故義云不動。非其本名
也。本名當云鼓音如來二十一左又第二十
云。北方阿閦者經誤也。此是瑜伽義。與此
不相應。以鼓音佛爲定三十一左
東南普賢等者。十四本云。東南普賢。東北觀
自在。西南文殊。西北彌勒也十二之
四十五
十本同
之。長宴口決云。普・觀・文・彌是爲初行
人所爛脱
又普・
文觀・彌普通義也普・文・彌・觀是實義也。
四之十一左
諸説不
同記法三第一云。鈔記云。西北方彌勒○入祕
密品云。西北慈氏現圖東北慈氏鈔記云。東北
觀音八印品等東北觀音現圖西北觀音弘法大
師請來曼荼羅圖位○西北觀音。東北慈氏。
是二尊位與本所説異現本二之
二十七
 私云。普・文・
觀・彌是東・南・西・北次第。然乃普・文・彌・觀是
東・南・北・西次第歟。方角移轉亦隨義可定
也 其華諸蘂中等者。釋一切蘂中○三昧
眷屬也已上光云。此即大悲藏大壇第一重遍
知院位也 此華葉下面等者。釋下列持明
諸忿怒衆也。私云。持明忿怒等者。第一重持
明院不動勝三世等也 其花莖等者。釋持
金剛主○無盡大海也已上 光云。今此經文
即以執金剛手而直爲其蓮莖。此與經第一
住心品以菩薩身爲師子座。及第三轉字輪
品金剛蓮華座五股杵上有蓮
花臺以爲座也
其意同也。所謂後
地即以前地爲基之義。故今臺上大日以
金剛手爲其座蓮莖也
  一 爛脱
(一)以爲其莖也(三)復有無邊○金剛也(七)亦有
種種○安布方便也(二)其華莖下觀爲大海水
(四)海岸之外(六)爲成三昧耶○而令入也(五)
居天衆○觀布之(八)復次燈華已下如文
光云。又傳亂脱曰
(一)即金剛也(四)亦有種種○安布方便也(二)
花莖下○海岸之外(五)爲成三昧耶故須辦花
(七)爲欲與一切○而令入也(三)地居天衆各
依方觀布之(六)復次燈花以下偈也(八)意生謂
以下如文今詳。此亂勝于
上鈔主所出者
復有無邊大海衆等者。密鈔第九云。疏無
邊大海衆即金剛者。謂一切地居天等其數
無量環遶之者。皆屬金剛部收。故云即
金剛也三十四左私云。此師意以今大海衆即
爲地居天也。但疏文不爾。地居天下別擧
之。故知非地居也。是地底天類歟 海岸
之外者。釋一切地居天等其數無量也 爲
成三昧耶故等者。釋爾時行者爲成三昧耶
故○一切皆以獻之也 心念華而令入也
者。密鈔第九云。疏心念華而令入者。謂引
弟子入壇。令其專注在菩提心華。是標義。
表此華等從意而生。故云意生香華等三十
四左
私云。經文亦有爛脱
(一)爾時行者爲成三昧耶故(三)應以意生○塗
(二)種種肴膳○優陀那曰(四)眞言者誠諦已
下如文
私云應以意生等二句屬長行又偈頌二義。
文勢有之。仍初屬長行作釋了。復重釋屬
偈頌之意。故云復次歟
畫之殷懃者乃至初入門人也者。此釋優陀
那曰○應與三昧耶也 經優陀那者 此翻
爲集施。集施者偈頌名也。聚集多義而施
與衆生故云爾也 畫之殷懃者等者。釋眞
言者誠諦等二句也。慇懃即誠諦也。謂行者
觀則以種種供養具等布列一身。猶如彼綵
畫也 此心漫荼羅等者。釋自身爲大我句
也 然此祕密曼荼羅等者。私云。但作此觀
行而不假支分。是爲誠心求法其力不及
者也。自餘行人當廣用具縁支分也。若又
師弟共得深入瑜伽境界而還作此觀行。
是即見諦深行位也。廣如第十五卷三種灌
頂中已釋之 囉字淨除者等者。釋囉字淨
諸垢句也。私云。已下經疏文句頗不相順。
以意可解。或義此讀爛脱下出然而未必甘
心。更詳悉之
  一 爛脱
(一)諦了分明也(六)然此祕密漫荼羅○不得用
此也(五)然若弟子○亦作此也(二)囉字淨除者
○而出道牙也(九)是故次授彼暗字也(三)師當
住瑜伽之座觀(十)阿字上加點○用灌其頂也
(八)尋念如來者○同護持之也(四)師既自住○
所不見也(十二)次授弟子花○一切佛會也
(十四)於一切漫荼羅中○無與比也(十)自見已
○所見墮處也(七)上文説持誦者○如法習之
(十一)用此灌頂○速入佛會故也(十五)前品名入
祕密已下如文
先己作阿字等者。光云。己即自己也。謂阿
闍梨先自作淨除等法了。亦淨除弟子也
 觀於囉字之火等者。御鈔三云。問。以ra@m
字燒除弟子自心不善業垢。何字更令生
道牙耶。答。疏云。復以甘露法水而灌灑之。
得於死灰之中而出道牙也。問。其甘露法
水字者何。答。即疏云。師當住瑜伽之座○
灌其頂也已上此觀阿字上加點置弟子頂
上十字縫中。當知此上有點即是甘露法水
也。然乃更生道牙是a@m字也 師當住瑜伽
等者。釋安住瑜伽座等四句也 次授弟子
花等者。釋智者傳妙華等二句也 而觀本
縁等者。光云。謂弟子本縁性欲也。華於中彼
等者。十四本云。若本尊攝受華。中於彼等
光云。現行印本十二之四十六。頗
異今所引文。而詳其義。最是佳矣
 私云。中當也
其花投處等者。釋爲説内所見等二句也
而生金剛智等者。光云。此金剛智約法則五
股金剛也。約人是金剛薩埵也。上經文所言
持金剛主菩薩以爲其莖是也 出生一切
佛會者。光云。即是蓮華胎藏界會也。上經文
所言内現意生八葉大蓮華王等是也 於
一切漫荼羅中等者。釋此最上壇故等二句
也 自見已向彼説之等者。密鈔第九云。疏自
見已向彼説之者。謂弟子擲華在師身上。師
自見華之所墮之位即告弟子。汝所投華
在某佛某菩薩金剛等。弟子知已。然後隨本
尊爲作灌頂等。是故經末云。此最上壇故應
與三昧耶三十五右 上文説持誦者等者。經
第一具縁品説白
檀曼荼羅
云。持誦者思惟而住於佛室
十五左又云。内心妙白蓮胎藏正均等二十左
第三成就悉
地品
云。念彼蓮華處。八葉鬚蘂敷。花
臺阿字門。焔鬘皆妙好○次於其首上頂會
交際中。標以大空點而思惟闇字○囉字
爲眼界。輝燭猶明燈十五左經第三轉字輪曼
荼羅行品
云。心置無生句。胸表無垢字○住白蓮華
臺。等同於仁者二十二左 然行者等者。此行
者所受弟子乎如何。教時義第三云。問。次其
胎藏三摩地法云何。答。是亦祕密之中最祕
密也。故大日經云。祕中最祕密也○若阿闍
梨爲人造曼荼羅之時。若自持誦之時。先
住佛室作自灌頂。以字燒字而成其器。五
輪同體以爲自身。則觀心處以作圓明。圓
明上觀于栗駄心。以爲妙法芬陀利花。八葉
蓮臺鬚蘂具足。當以十二眞言王字而布
臺。亦以空點安布九處。白蓮臺上而布種
子。變爲大日如來之身。結加趺坐入法界
定。即有一切有情色心實相本有之佛。次八
葉各布種子。變爲四佛四菩薩身。同入三
昧形色不同○行者觀心蓮上九位種子尊
形已竟。次於頂上十字之處觀一暗字。名
百光王。即以百字而爲眷屬。放百光輪而
照身外。今布頂上。此有二義。一者頂上暗
字是菩提心之種子而令増長菩提種子。二
者心上阿字是發菩提之字。今示頂上暗字
之果而令勸發其菩提行。爾時行者觀心蓮
臺八葉作中胎竟。其身即是曼荼羅海會。
從頂至心爲第一院。從心至臍爲第二院。
從臍以下爲第三世間天院。諸尊形色相好
各各差別宛然。其自身中而現對之。猶如親
入佛會也○今行人隨觀我即法界。法界
海會顯現自身。證有前後。體相一如。是故
行者作此觀已。此人即名爲佛也。一切行
願一念具足。一切所作同等諸佛。一切世間
敬如諸佛。若眞言者常觀行之。行住坐臥
與海會倶。地波羅蜜一生滿足。即以此身
遍滿法界。此是大綱。不能具説五十右至
五十四右
提心義第三云。若以十二眞言王字作最初
業。以字燒之。次以五字五輪一體和合遍
滿一身。内心海上有金剛手持蓮華藏。藏
上觀安中胎八葉第一第二重曼荼羅。海畔
觀安世天供具。次以百字布身四處。具三
十二相八十種好。是自灌頂法。即大日尊祕
祕中之深祕行相。世出世持誦品義釋云。上
來諸品所明非不祕密。然此中宗要乃祕密
中之祕密也。此品在祕密品祕中之祕後。故
成祕密中深祕也末之五左
至六右
  一 兩部自灌頂法
菩提心義第四云。問。大日宗祕中深祕法中。
其師先在壇門作自灌頂。又觀行者欲念
誦時。作自灌頂。並觀自身。五輪同體a
地爲身。中觀八葉海會。下有金剛持蓮華
莖。海畔觀諸天等及供具等。以爲自灌頂
法。今金剛頂何故不如此耶。答。此界亦同。
初以五字成地成身。次以五相成身。中
觀月輪。乃至一切諸佛三十七尊來入身中
成本尊身。五佛加持灌頂。名自灌頂法。故
此五灌頂法亦須胎藏而通用之末之
二十八左
  一 此與餘經所説灌頂差異
又云。問。楞伽經云。初地及等覺位。並得二
種住持力。一三昧住持力。二一切諸佛授與
灌頂住持力。又諸大乘五十二位中第十住
名灌頂住。與此中自他灌頂同異云何。答。
彼並通別教義。唯説他灌頂法。不知自灌
頂法。若圓教中初住以上本下迹高。現三身
佛。其中報身亦在尼吒灌頂受位。已入密
藏具二灌頂。若眞言門凡夫以上位位常得
自他灌頂云云○諸佛三密遍一切處。無記
化化有感自應。大日鈔記○以常途云法身
不説法利益之言。名爲不了義也。故知眞
凡夫以上修自灌頂之時。諸佛菩薩即處
即現亦授灌頂。但以盲愚未得覩見末之二
十八左
至三十
一右
大疏十一已下至第十六勘注首尾十八箇卷
頼寶法
印自鈔
自去正月迄于當月。漸書功了。老眼
難堪。令加助筆。是爲令法久住。祖師定垂
哀納。第十以前勘文可追加之者也。應永四
年丁丑九月二十三日。法印權大僧都賢寶
生年
六十五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四末畢
  此卷之中。頗補其闕。庶乎宗匠更訂正
之。但至如其位品内外二曼荼羅之解。則
有師承。勿處聊爾。欽哉。寶永第五季春
初二。慧光記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五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七卷釋經五祕
密八印品
次祕密八印品第十四。將釋此品亦有三
段。初來意者。演密鈔第九云。如來前已廣説
曼荼祕密入住之法。是諸大會復作是念。更
有何法速令眞言行者得成就耶。如來副
彼心念而爲説之。故此品來三十五右大疏鈔
般若寺第四云。今所以此品來者。先品既説。
前品即入祕密漫荼羅位品也。入祕密曼荼
羅位之法已時大衆更起疑。此既祕密甚深
難解之法。更有何方便具足之相。速令眞言
行者得成就耶。雖作此意。不敢發問。如
來知大衆心疑。即告金剛手。有八印云云。
意雖入住祕密曼荼羅中。若無感應性。本尊
不降赴。本尊不降赴故。悉地難得言也。故
疏云。若行者或内或外。敷列彼本尊等漫荼
羅座住之時。以此八印及眞言本尊之所加
持故。彼諸尊等自然降赴道場。滿彼正行願
事也云云。乃至竟乃去也已上私云。入祕密
曼荼羅位品具説祕密曼荼次位。今説其加
持眞言及印也。次得名者。密鈔第九云。經祕
密八印品者。前雖已説密印品。豈非祕密。
今復説此八種印名爲祕密。與前所説有
何差別。前彰祕密。但是泛明。此云祕密。即
是密中之密。祕密即八印也。又謂。此是阿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