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從臍以下爲第三世間天院。諸尊形色相好
各各差別宛然。其自身中而現對之。猶如親
入佛會也○今行人隨觀我即法界。法界
海會顯現自身。證有前後。體相一如。是故
行者作此觀已。此人即名爲佛也。一切行
願一念具足。一切所作同等諸佛。一切世間
敬如諸佛。若眞言者常觀行之。行住坐臥
與海會倶。地波羅蜜一生滿足。即以此身
遍滿法界。此是大綱。不能具説五十右至
五十四右
提心義第三云。若以十二眞言王字作最初
業。以字燒之。次以五字五輪一體和合遍
滿一身。内心海上有金剛手持蓮華藏。藏
上觀安中胎八葉第一第二重曼荼羅。海畔
觀安世天供具。次以百字布身四處。具三
十二相八十種好。是自灌頂法。即大日尊祕
祕中之深祕行相。世出世持誦品義釋云。上
來諸品所明非不祕密。然此中宗要乃祕密
中之祕密也。此品在祕密品祕中之祕後。故
成祕密中深祕也末之五左
至六右
  一 兩部自灌頂法
菩提心義第四云。問。大日宗祕中深祕法中。
其師先在壇門作自灌頂。又觀行者欲念
誦時。作自灌頂。並觀自身。五輪同體a
地爲身。中觀八葉海會。下有金剛持蓮華
莖。海畔觀諸天等及供具等。以爲自灌頂
法。今金剛頂何故不如此耶。答。此界亦同。
初以五字成地成身。次以五相成身。中
觀月輪。乃至一切諸佛三十七尊來入身中
成本尊身。五佛加持灌頂。名自灌頂法。故
此五灌頂法亦須胎藏而通用之末之
二十八左
  一 此與餘經所説灌頂差異
又云。問。楞伽經云。初地及等覺位。並得二
種住持力。一三昧住持力。二一切諸佛授與
灌頂住持力。又諸大乘五十二位中第十住
名灌頂住。與此中自他灌頂同異云何。答。
彼並通別教義。唯説他灌頂法。不知自灌
頂法。若圓教中初住以上本下迹高。現三身
佛。其中報身亦在尼吒灌頂受位。已入密
藏具二灌頂。若眞言門凡夫以上位位常得
自他灌頂云云○諸佛三密遍一切處。無記
化化有感自應。大日鈔記○以常途云法身
不説法利益之言。名爲不了義也。故知眞
凡夫以上修自灌頂之時。諸佛菩薩即處
即現亦授灌頂。但以盲愚未得覩見末之二
十八左
至三十
一右
大疏十一已下至第十六勘注首尾十八箇卷
頼寶法
印自鈔
自去正月迄于當月。漸書功了。老眼
難堪。令加助筆。是爲令法久住。祖師定垂
哀納。第十以前勘文可追加之者也。應永四
年丁丑九月二十三日。法印權大僧都賢寶
生年
六十五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四末畢
  此卷之中。頗補其闕。庶乎宗匠更訂正
之。但至如其位品内外二曼荼羅之解。則
有師承。勿處聊爾。欽哉。寶永第五季春
初二。慧光記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五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七卷釋經五祕
密八印品
次祕密八印品第十四。將釋此品亦有三
段。初來意者。演密鈔第九云。如來前已廣説
曼荼祕密入住之法。是諸大會復作是念。更
有何法速令眞言行者得成就耶。如來副
彼心念而爲説之。故此品來三十五右大疏鈔
般若寺第四云。今所以此品來者。先品既説。
前品即入祕密漫荼羅位品也。入祕密曼荼
羅位之法已時大衆更起疑。此既祕密甚深
難解之法。更有何方便具足之相。速令眞言
行者得成就耶。雖作此意。不敢發問。如
來知大衆心疑。即告金剛手。有八印云云。
意雖入住祕密曼荼羅中。若無感應性。本尊
不降赴。本尊不降赴故。悉地難得言也。故
疏云。若行者或内或外。敷列彼本尊等漫荼
羅座住之時。以此八印及眞言本尊之所加
持故。彼諸尊等自然降赴道場。滿彼正行願
事也云云。乃至竟乃去也已上私云。入祕密
曼荼羅位品具説祕密曼荼次位。今説其加
持眞言及印也。次得名者。密鈔第九云。經祕
密八印品者。前雖已説密印品。豈非祕密。
今復説此八種印名爲祕密。與前所説有
何差別。前彰祕密。但是泛明。此云祕密。即
是密中之密。祕密即八印也。又謂。此是阿闍
梨自心祕密曼荼羅所須之法。是入祕密漫
荼羅之八印。依主爲名三十五右私云。此鈔擧
其二義。一祕密即八印。八印是深密方便故。
二祕密之八印。祕密屬前品。八印指當品
也。問。三密方便無量。何唯説八印乎。答。祕
藏記云。以八葉之尊攝一切心主末之六右
四云。以刹塵方便開八葉壇三十一左仍今
擧此八印以顯一切印明也。又義云。上密
印品則雖説諸尊印。而未説八葉尊印明。
故別説之以補闕之。若爾。此品可密印品
之支流矣。師傳云。此經三十一品。總三品中
説二種曼荼羅。各説印明祕要。其説曼荼
羅三品者。具縁品説尊形轉字輪品説種子字
祕密曼荼羅品法位二品
亦屬此中
是也。然具縁及轉字
輪品所説群機嘉會曼荼羅。其能行祕要當
品説之。仍密印品只説第一重已下印明。未
説中胎八葉。而於此品別説八葉印明。是
中説曼荼羅。即開示一毘盧遮那具體法身
之義也。但中胎眞言餘品説之。甚有深意
哉。次文釋者。光云。此品牒經是未會文。讀者
得心而可解也
爾時毘盧遮那乃至無問而自説也者。此釋
爾時毘盧遮那世尊復觀諸大衆會○最爲祕
密也。私云。如牒經文而釋品承來也 彼
祕密主等者。十四本無彼字。十本云。告金
剛手言。佛子。有祕密八印等已上 前品者。
此指次上入祕密曼荼羅法及位兩品也
復作此念者。最珍鈔云。問。衆會作是念云
事。以何知乎。答。以如來無問自説知大衆
心念也。彼無所念者。佛何説此法乎 如
是祕等者。此指前品名祕密也。次下更有
甚密者。即指當品八印。如次爲依主・持業
兩釋之證也 甚爲難解者。十四本作甚深
難解十二之
四十七
十本云。甚希難有難解之法已上
 爲劑此耶者。劑限。意云。上祕密中更復
有深密乎。將又爲限此義勢乎。是兩邊也。
今此所問是容有釋。而非正發問也
所謂有神驗者乃至況餘人作耶者。此釋聖
天之位威神所同也。私云。此説八印功能

  一 爛脱
(一)無問而自説也(三)所謂有神驗○正行之願
事也(二)復於本尊位中○本尊威神也(四)竟乃
去也以下如文
私云。十四本云。以此八印及眞言本尊之所
加持故。以本尊之位中安置。甚有神驗同。
同謂等同也。本尊威神也。彼諸尊等自然降
赴道場。滿彼正行之願。事竟乃去也十二之
四十八
依此文者。以彼諸尊等十八字。可移次下
本尊威神也句下歟
光云。又有亂脱。詳之最好。即今出之以授
後裔
(一)無問而自説也(四)所謂有神驗者○正行之
願事也(三)復於本尊位中○本尊威神也(五)
乃去也○法界之感應也(二)此是阿闍梨○況
餘人作耶(六)非直以本眞言趣以下如文
或内或外者。二乘菩薩已上云内。内院衆故。
諸天八部等名外。外金剛部故。意云。通内外
諸聖衆天等用此八印。諸尊皆同等八葉尊
位。名降赴道場等威神也。今此八印者。大
日如來即體・一切諸尊總徳故。相應契當之
義尤義深也。上至諸佛下至六道。皆悉具
之八辨心蓮。而皆爲八葉同體之位也。菩提
心論云。諸尊皆同大毘盧遮那佛身已上可思
之。師傳云。内者行者内心布字曼荼羅也。外
者身外壇上圖畫曼荼羅也。意云。行者内心
及外地敷列尊位。則以此八印及眞言幷所
圖本尊之所加持故。牽彼諸尊威力。感動
行者自心功徳。成就所願事也 光云。向來
二義。初義其釋雖似深密。而非今意。況以
二乘爲内院衆。其證何在。後義所立最合
經疏。今私解曰。内謂内心。即觀作也。外謂外
境。即畫作也。敷列彼聖尊位之時。以此八
印及眞言以上身
語二密
本尊謂三昧即意密幷上
三密是即能加持也
之所加
或内或外二壇即是所加持也亦可八印及眞言爲能
加持本尊謂外壇所敷列聖尊是所加持次下段意蓋
如是
故。彼本尊等降赴道場而滿行者所願
之事。應知今此觀作内心觀作祕密圓壇爲所加持
即見向釋無問自説之意下
畫作二曼荼羅威神。等同毘盧遮那佛自證
法界圓壇也 經聖天等。最珍鈔云。擧天
等以顯佛菩薩也已上今謂。第一重已下諸
尊通名聖天之位也。聖衆及天等也已上
云。鈔主今謂最是可也。但消文句太似穿
鑿。凡曼荼羅會中聖衆皆言聖天。如彼法花
化城喩品中讃佛而曰聖主天中天。天是歎
美之辭也 同謂等同者。以八葉尊印明
爲能同。以第一重已下諸尊爲所同也。又
義云。以本尊爲能同。以行者爲所同也
已上光云。此二義辨例上或内或外可解
竟乃去也者。十四幷十本共作事竟乃去也
 猶如水火鏡中等者。第二十云。方諸向月
而水降。圓鏡向日而火生十二右方諸者是珠
之名也。圓鏡者亦玉之稱也。如次水火所成
之珠。故日月應之也 此是阿闍梨等者。此
八印是第五三昧耶阿闍梨灌頂之人所行。而
非第四三昧耶傳教灌頂已前之人所作也。
光云。今鈔主傳第五三昧耶心灌頂爲阿闍
梨位也。今謂。第四三昧耶傳教亦言傳法灌頂
以上爲阿闍梨位也瞿醯經下
意如此乎
何者。下文曰。若
弟子之位未得許可等。固不在言限五右
弟子之位者。第三三昧耶受明灌頂瞿醯經下
謂之傳法
亦謂成就
灌頂也
已下之人也。許可者。凡此語亘受明
傳法二位。而今指傳法阿闍梨位也。應知傳
教灌頂第四三昧耶以上之人行此八印也。
況又今文既言假令已入漫荼羅者尚不
得於前軌爾而作。是阿闍梨名通傳教乃至
受明灌頂之人。而第五見諦位也及第四法則位也
兩三昧耶之人通持之也。故爲彼未見諦法
則之人尚作此誡。即下經文誡言不應輒授
與人等之意也。若傳教未見諦之位一向不
行用之。何其言假令已入。亦言輒爾而作
乎。是知依法則亦得作此八印也 已入
曼荼羅者等者。指前四種三摩耶也 況餘
人作耶。十四本無作字
非直以本眞言趣乃至速自建立也者。此釋
自眞言道以爲幖幟○而得悉地也 非直
以本眞言趣等者。十四本云。非直以有本
尊眞言。亦有幖幟。以本眞言趣爲幖幟。趣
謂如六趣等。此是眞言趣周。謂周具義也。
非直眞言。兼漫荼羅如本尊相應者。如本
尊具如是徳。我亦有之。故爲具也十二之
四十八
本云。非直以有本尊眞言。亦有幖幟。以
自眞言道以爲幖幟。道謂如六道等。此是
眞言道圓。謂周具義也。非直眞言。兼漫荼
羅如本尊相應者。如本尊具如是徳。我
亦有之。故爲具也已上私云。上擧八印嘆
功徳畢。今約行者自身所發眞言讃其徳
也。大師釋云。開口發聲眞言滅罪大日經開
題二之二
云。凡開口音無非阿字已上是則明無相三
密本性眞言也。光云。上章別明其能加持八
印神驗。故釋文曰。以此八印及眞言本尊之
所加持故等也。此段別説其所加持行者性
徳。故釋文曰。如本尊有如是徳。我亦有
之。即治定經言自眞言道以爲幖幟之意
也耳。二本義釋其意亦爾。彼二本言非直
以有本尊眞言者。言非直依本尊等眞言
壇上所布聖天之位威神所同法界海會也
此指上章。而有能所二加持義謂中胎三密爲
能加持内外二
壇爲所
加持也
又望今段。共尚屬能加持位也。又十
四本言以本眞言趣爲標幟。及十本言以自
眞言道以爲標幟者。謂亦以行者自身本性
眞言而住其曼荼羅。則由此八印言本尊
所加持故。性具威徳與彼聖天神驗無異
也。此以今段其只配所加持位也。然乃今
疏以本眞言趣句上。及此是眞言趣句下。恐
有脱文。請後學者與治定經文及二本義釋
相照。而詳悉之 爲幖幟等者。異本云。爲
幖幟。以自眞言道。以爲幖幟已上印本無以
自眞言道等二句 趣謂如六趣等者。釋道
字也。六道六趣即譯語不同故。未會云眞
言趣。再治云眞言道也。最珍鈔云。六道差
別眞言道有種種徳已上今謂。直取六趣聲
響也。第六云。若約實義。六趣言音悉是
眞言二十三
取意
 兼曼荼羅等者。異本云。圓謂同
具義也。非直眞言。兼曼荼羅等已上印本闕
此二句。十本云。圓謂周具義也。非直眞言。
兼曼荼羅等已上十四本云。周謂周具義也。
非直眞言。兼曼荼羅等已上治定經云圖具
曼荼羅。具字即當此兼字歟。又圓・周・同三
字名異義同。共是衆生言音具足萬徳之義
也 故爲具也者。密鈔第九云。疏改爲具也
者。改者轉也。謂上漫荼幖幟所彰之徳一切
衆生等共有之。如是之徳無量無邊。即是
具種種徳義。今譯主但以具字顯之。故云
改爲具也三十五左苑公所覽之本恐是寫誤
故爲改乎 此如是一事以上等者。非只行
者與本尊眞言是同。身威儀・心所住亦是同
等也。故云形色坐立已上身密已上意密亦爾
也。喜者喜怒入定等心之所住也。兩本義釋
云。謂形色坐立喜怒憎愛爾現行十四
本同今疏
 自身住
本尊形等者牒經。前雖配已下隨釋也。此一
段牒經文句爛脱。比校治本而可成其意
已上光云。今私點亂脱曰
(一)而得悉地也(三)若行者依此八印○不久而
(二)如本尊住者(四)前雖配祕密漫荼羅以下
如文
前雖配祕密曼荼羅等者。釋當段大旨也。今
文正以行者安中臺義明矣。前悉地出現
品釋中。明以所欲成物安中位。以大日
如來置方隅之義是則以今經文其意明
故。得意釋之已上光云。若依亂脱。則若行者
依此以下隨釋也。前雖配下總是結釋上來
二段。謂初即釋前段内外二壇共以已成聖
者爲本尊義也。若行者持誦下是釋後段
未成行者自身住曼荼羅中位作本尊義。
兼説悉地出現品及成就悉地品等持誦成
就義也 若行者持誦等者。理趣釋經云。
或瑜伽師坐於中位三摩地中。如前布列即
誦十七字眞言上之十二今此持誦軌則即同
之也
光云。此下古存亂脱。即今出之
(一)速自建立也(三)其第一印者○以下皆効此
(二)然此八印○隨事用之也(四)其眞言以下
如文
其第一印者乃至ra@mra@h&MT00709;者。此釋云何八
印謂以智慧三昧手○莎訶也。三卷軌光云。此
指青龍

中云。寶幢日暉色。三角而具光。蓮合散地
五右二卷軌光云。此指
玄法儀軌
同之。瑜伽記智證云。
寶幢佛印。蓮華合掌。開散地風已上 三補
吒者。私云。虚心合掌梵語也。謂合掌開敷二
地二風也。軌云蓮合。二名互出之歟 大
威徳生者。東方寶幢佛之異名也。淨菩提心
自在度人無空過之義。以喩師子王。仍東方
佛名大威徳生。威徳者師子王義也 此是
一切智智者。第一云。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
末之
六左
亦是淨菩提心之異名也 其漫荼羅等
者。密鈔九云。疏其漫荼羅作三角形等者。令
如印而作也。謂印以虚心合掌竪地風四
輪。餘輪合而依舊。此印以空輪望餘四輪。
即當三角之一角也。名三角印。今漫荼羅
形亦同彼。其中間三角即當水火空輪。四邊
四箇三角即當地風四指。想佛在中而具
威光三十五左大疏鈔四云。疏云。想佛在其
中。而作威光印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已上私云。此圖般若寺御鈔載之。下皆準之
 故曰周也者。異本作故曰月也。密鈔九云。
言故曰月也者。此義語也。即是經云而具
光明耳三十六右今案。具字未再治本作周字
歟。彼鈔所覽本作月。恐寫誤乎 其中當觀
毘盧遮那等者。此五箇三角形圖即五佛座
歟。各具五智故。八印各安五佛也。中位毘
盧遮那即寶幢佛所具大日也。次文云。其中
有大日如來。以下皆効此也已上又云。此八
印皆毘盧遮那印也。如東方印則寶幢佛印。
亦是大日如來印。他効此也已上例如理趣
經八大菩薩曼荼羅。各中位圖大日尊。然此
大日名觀音。亦名普賢等即此義也 即是
前瑜伽座等者。第十六云。此圓中先作白蓮
華。華上畫三角。此三角中作赤色○前大
壇中亦有三角印。與此用處不同。前者但
是印。此中置佛或置印。作法圓具於彼也
五左持誦不同安然七云。前大壇者是前大悲嘉
會壇。唯用大壇。今用或別壇或大壇故。云
用處不同。前但印者是三角印二十二右。光云。安
公解用處不同恐
誤。此言三角印
不同即如釋文
東曼荼羅鈔覺超上云。私云。疏圖
也。具縁疏云其鋭向下。今此上向可詳已上
私云。前瑜伽座者。指第十六所釋。彼圖尖向
上故。又具縁品釋云。畫作一切遍知印。作
三角形。其鋭下向五之十
八右
故知具縁品釋與今
釋同。如彼祕密曼荼羅品圖與今殊。故云
爾也。光云。今案不爾。言即是前瑜伽座者。
正指三角曼荼羅體。然乃悉地出現品所説
ra@m字火輪壇也。經曰。智者如瑜伽。以此成
衆事三之 
十二右
第十二卷二左總出五字壇圖則
火輪壇向上。三角形也。故曰前云三角尖向
上也。此火輪壇即瑜伽座。如彼第十六卷所
出。是佛部曼荼羅。而非瑜伽座也。問。上下
表示如何。答。即是内證向上化他向下義用之
殊異歟 ra@mra@h者。此三角火輪種子也。大空
涅槃二點安之。則大空點自在成辨之義。涅
槃點事業圓滿之意也。凡東方身色如日暉
故。皆就火輪徳釋之也。又五色配五方之
時。東方赤色即其義也
第二如前作印乃至va@mva@h者。此釋即以此
印而屈風輪○莎訶也。三卷儀軌云。開敷淨
金色。嚩字金剛光。風輪屈在空中之五右二卷
軌同之。瑜伽記云。不改前印風空相捻合而
是也

如前作印等者。私云。最珍鈔云。問。如前作
印者。敷二地二風歟。答。一説云。二手合。風
輪屈在空。一説云。虚心合。二地開敷。屈風
安空頭已上 如縛字之形者。或本作令皆
va字之形。十本同之。高野中院本作令如
&MT01819;字之形。十四本十二之
四十九
同之。但作縛字本
最宜歟。此印vva@m字形。是圓形之中五輪塔形
也 金剛不壞印者。南方開敷華佛之異名
也。南方到金剛實際之位。故云金剛不壞
也 其漫荼羅形圓等者。大疏鈔四云。此曼
荼羅者圓白如滿月耳。疏以金剛遶之已上
雜鈔智證云。其曼荼羅如縛字形是彼字
第五聲
此正
圓而白耳。何取第五音。又正圓而白。如月
輪形否已上些些疑問云。文縛字第五音如
何。私問。縛字取第五音云文不見如何已上
私云。是波字第五聲者。異本繁多。般若寺鈔
作是婆字第五聲。十四本作su蘇字是娑字
第五聲
十本無此注。今謂。數本之中。御鈔爲正。自
餘恐是寫誤。謂彼寫誤波。波及娑寫誤婆
也。問。何必取第五聲。答。輪圓具足義以爲
此印正字故云爾歟。菩提心論云。總而言
之。具足成就第五噁字七右智證釋空輪點
亦此義也。又性靈集云。奇哉逸婀之徳。皇哉
五轉之鍐第六卷右。將軍良納言爲開府
儀同三司左僕射設大祥齋願文
a字口内
本音。故雖具乃至第五點。直呼之阿聲。va
字脣内末音。故雖無點畫。呼之鍐聲。故今
va字特取第五聲歟已上光云。或云。今此縛
字即五類聲第五句字。故云第五聲也 以
金剛圍之者。光云。謂以炎光三股金剛圍
圓輪四邊也 問其金剛等者。va@m上人持本作
同字。十四本無問字。持誦不同同之。十本
同今本。更考證本。但同字合義歟。謂以此
第二曼荼羅例同次上第一印曼荼羅之意
 亦在華臺之上等者。今此第二印曼荼羅。
亦中位安大日。皆是觀作。非正圖佛像也。
謂中央大日。四方四佛。四隅四菩薩。即是八
印各具之義也 隨取其一等者。謂持誦者
雖必不具八印。唯隨用其一印而亦無失。
是即各具八印故歟 va@mva@h者即眞言也。今
此第二印是南方開敷華佛印。然南方灌頂
方故。此尊亦名灌頂智。va字即水。以爲灌
頂。以此義故。此尊va字爲種子也。具第十
一及第十二點者。顯五點具足之義事業成
辦之意也
第三印如前作乃至sa@msa@h者。此釋復以初
印而散水輪火輪○莎訶也。三卷軌云。彌陀
眞金色。月輪波頭繞。開敷妙蓮花中之五右二卷
軌同之。瑜伽記云。大開六輪地空相合。此
八葉蓮印已上 即三補吒合掌等者。大疏鈔
云。但風指先以開張。作初割華形已上私云。
此八葉印也。但經疏文未分明乎。最珍鈔云。
問。經文散水輪云。散風輪相不見何。答。
文不委也。初印開風指故。其相自顯也。進
云釋云。其地風指先已開張云云。付之蓮華
印無開地指何。答。文不委也。初印地風指
開事。如初印可云。合地指也。以開風指
爲要。地風指先已開云也。難云。若爾。開風
指如前合地指可云也如何。答。實可然。文
言總略也已上今云。此鈔問答委細。御鈔但風
指先以開云云。是亦同最珍之意歟 此如
來藏印等者。西方無量壽佛之異名也。蓮華
部理也。在纒爲徳故云如來藏也 亦名蓮
華藏印者。是又異名也 漫荼羅如前等者。
大疏鈔四云。曼荼羅形與經同也。但疏以
四蓮圍之爲異耳。中亦觀大日如來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已上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中亦觀大日等者。或本此中亦觀等句上載
圓形圖。今本無之。兩本義釋亦無之。是曼
荼羅圖也。即於月輪四方。以蓮花繞之也
 sa@msa@h者。sa字諦義。諦即諦觀。以妙觀察智
邪正不謬故。以爲種子。觀音種子亦用sa
字。即此義也
第四印如前第三印乃至ha@mha@h者。此釋即
以此印屈二地輪入於掌中○莎訶也。三卷
儀軌云。皷音曼荼羅半月空點圍。雙地入滿
中之五右二卷軌同之。瑜伽記云。不改彌
陀。但開地輪倶屈。兩指背相著之。餘如彌
已上 如前第三印等者。私云。此印蓮華
合掌屈二小指。合背而入掌中也。最珍鈔
云。問。如第三印者。二水二火二風開歟。答。
如文者然。屈地入掌。餘如阿彌陀印也。
問。先虚心合掌如前印云歟。不可及開水
火風歟。答。師説準阿彌陀印。屈二地入掌
云也。各可開三指歟。一説云。合掌雙地入
月云云。一説云。不改前印。屈二地入月。
甲相合云云已上 佛音莊嚴印等者。天皷音
佛之異名也。大疏鈔四云。疏意同。但以是佛
音莊嚴印亦云内外莊嚴云云。十卷疏云。
IMAGE
[IMAGE]
[IMAGE]
[IMAGE]已上光云。此圖恐是寫誤。
[IMAGE]釋文已言而側。今謂
[IMAGE]
[IMAGE]
[IMAGE]
以點圍之者。最珍鈔云。何點乎。答。空點歟云
已上今此羯磨部具足衆色像。故形空輪
之義有之。第十四云。羯磨部遍入一切輪。
故無別壇七右今以空點圍之。其意同也
餘如前思之者。光云。此半月壇亦在蓮臺之
上。其半月中觀大日如來及四智四行等也
 ha@mha@h者即種子也。ha字一切音聲最末因
縁生聲字也。故北方感應道交種子用之也」
佛妙音莊嚴印云云已上御鈔 内外莊嚴者。
衣服瓔
珞等
相好光
明等
莊嚴等也。内身外色衆具故
云爾歟。光云。此内外解未痛快乎。今謂。此
天皷音佛印。故曰佛音莊嚴。即是法譬之異。
而言説法音也。或曰微妙聲佛陀羅尼集經及
觀佛三昧經
亦是也。又此尊主自利利他事業成滿之徳。
故曰萬徳莊嚴也。又此是二利事業只是内
證外用二徳。故曰内外莊嚴也。莊嚴謂具足
之義也 室宅衣服等者。高野中院本無車
乘二字。va@m上人幷法生房所持本無事處二
字。十四本同之 漫荼羅半月形等者。大疏
鈔四云。又疏云。半月形而側。以點圍之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第五如前三補吒合掌乃至a@ma@h者。此釋
復以定慧手作未開敷花合掌建立二虚空輪
而稍屈之○莎訶也。三卷軌云。普賢曼荼羅
滿月金剛遶。蓮華竪二空中之五右二卷軌
同之。瑜伽記云。蓮華合掌。並於二空。附風
輪前勾著内耳已上 三補吒合掌等者。私
云。是如入佛三昧耶印。即結寶瓶形也。最
珍鈔云。問。二空開張云事。經文不見。只立
二空云許也如何。答。立二空者。可開張
歟。不然者。無其詮。合掌立二掌事也已上
今殊建立者。可開立。瑜伽記文附風輪前
者。開立歟。自門傳只並舒二空開張之而
不付風輪也。如入佛三摩耶印也。問。從
佛支分生者何義。答。普賢菩薩之異名也。最
珍鈔云。八大法身印者。皆大日如來四智四
行功徳也。故普賢印即從佛支分生也已上
如此釋者。總即別名。今謂不然。支分生曼
荼羅者。謂如來自證即身成佛深義也。是即
一切衆生本有普賢大菩提心萬徳輪圓之義。
故以此尊特名支分生也。慈氏軌云。以心
置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此心發時便成
普現色身三昧耶身上之二十五可思之 其
曼荼羅如瓶等者。大疏鈔四云。如瓶形者。
意取瓶腹。即是形圓也。以四金剛圍云云
IMAGE
[IMAGE]
[IMAGE]
[IMAGE]已上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十卷義釋云。其曼荼羅如滿月形者。意取圓
形也。以四金剛圍之如前已上私云。如瓶
形者。經文出瓶與月。迦羅捨者。即瓶之梵
名也。經二云。次具迦羅奢。或六或十八具縁
蘇悉地經中云。或於蓮華上置滿迦羅賖
已上祕密決疑鈔云。迦羅奢瓶也已上此中
釋意。即取瓶腹圓形如滿月也 以四金剛
等者。以五股金剛四方圍之也。又此中可
觀五佛及八印。故曰餘如前也 a@ma@h
即眞言也a字是菩提心。故爲普賢菩薩種
子也。經當卷上文所説十二字眞言之中。
a@ma@h二字取餘十字。爲四佛及普賢菩
薩種子也
第六印如前乃至更勘梵本者。此釋即以此印
屈其火輪餘相如前○莎訶也。三卷儀軌云。
觀音頗梨色。彩虹金剛幡。準前屈火輪如鉤
相背
中之
五右
二卷軌同之。瑜伽記云。不改普賢。但屈
二火其背相著已上 如前等者。私云。此印
虚心合掌。二火合甲而入掌也 柱此中指
也。十四本云。相合也。而頭相柱。此中指也
十二之
五十右
十本同之 謂如第五印等者。十四本
曰。餘如舊即是也謂如第五也。
此是法住印也
其曼荼羅等
之五
十左
光云。若依義釋則讀亂脱曰
(一)餘依舊(三)謂如第五印(二)即是也(四)此是法
住印也以下如文
此是法住印者。觀音是法部尊故。云法住印
也 問。經云世尊陀羅尼印。今何異經而出
別名。將又法住印者即第七印之名。云何相
濫擧之。答。經・釋兩名互出之歟。又第七印
名法住者。彼文殊説法徳也。此觀音法部徳
也。仍此一名通二尊歟。例四智之時。妙觀
察智名轉法輪智。又四菩提之時。文殊爲大
悲演法也。問。世尊陀羅尼者其義何。答。世
尊是通號也。此示四菩薩皆處佛位之義
也。是以普賢名如來一切支分生。文殊名如
來法住。彌勒名世尊迅疾持。次陀羅尼者。以
慧爲體。是故西方智慧門觀音特名陀羅
尼。又陀羅尼翻爲總持。即慧性有憶持之
徳故也已上光云。一傳此讀亂脱。則以此是
法住印也六字移置次第七印其水風指頭
相合也句之下也。問。今四菩薩列次如何。
答。安然菩提心義有三次第。一普・文・觀・彌
常途二普・文・彌・觀實義三普・觀・文・彌亂脱。今
考無文
今亂脱次第也。東西南北對方列之。理趣經
八大菩薩中。初四尊同之。今疏次下亦有
普・文・彌・觀次第。又普・文・觀・彌常途因行證
入次第也 其漫荼羅等者。大疏鈔四云。此
法住印。乃至如虹形。有諸色間錯。猶如虹
之暈色也。其形如覆虹。其下平。上有金剛
之幡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私云。半月風輪。風輪西方金徳也。謂以五
大配五方之時。以風爲西也不空傳虹形者。
衆相具足義也。即虹色衆色具足故以爲喩
也。意顯示西方萬徳輪圓之義也 有蓮
有金剛等者。上來曼荼羅或以蓮圍之。或
以金剛圍之等也。今則通取彼蓮華金剛
等而聚集飾之也。些些疑問智證云。其形如
覆虹已下。其意如何。更問如何。莎訶此恐未
審更勘本。此句如何已上雜鈔一云。其形如覆
已下如何。有蓮金剛點等如何。今此以下云
何。更問如何。莎訶此恐未審更勘梵本。未審
與更問其同異如何。此恐云何。草本云。其
形如已下如何。有蓮已下如何。今此以下如
何。更問如何。莎訶此恐未審更勘梵本。此句
如何。又此八印各有別曼荼羅否。若爾。一
一垂示。觀音位次左右不同。諸印不次第。
垂決示已上記問八張云。其曼荼羅如虹色
更問者。文中明釋。亦如上祕密曼荼羅品中
釋彩虹色尊已上私云。更問者。西方具足諸
相。是以西方爲方便究竟之意也。中東南
北西次第。甚有深義。故今云更問歟已上
云。此鈔主義最有其意。總言實義。則自餘
尊皆亦如此具衆相耳。今就別論而明此
尊。謂如虹形。即具諸色。亦莊嚴之。即以蓮
及金剛點等。誠知是表西方方便究竟具諸
徳也。又理趣經得自性章言種種色心。即此
義也。須言更問而令後學詳之者乎 其
眞言曰bu等者。十四本云。其眞言曰。buddh@a
dh@ara@ni佛總持。此初字爲種
子。謂嚩字即無縛也
sm@r薩沒哩
ti念也val@a力也。羅
字引聲
dhanakari
作益也謂
益念力也
dhara#駄囉dharaya#
駄羅耶sarva上謂自持持我也。
下謂持他持一切也
bhagava
ti世尊也。呼本
尊也。歎徳也
@ak@aravati
謂具形
相者
samaye釋如上也sv@ah@a此恐
未審。
更勘梵本。十
二之五十左
私云。字引聲者。ri字點歟。謂雖短
點。而引聲呼之歟已上光云。此解不爾。義釋
已注末囉而曰力也囉字引聲是也。今依
義釋而點亂脱曰
(一)眞言曰(三)bu此初字○即無縛也(二)勃駄○
佛總持(四)薩沒哩○末羅(六)駄那迦哩(五)字引
(七)迦梨○持一也(九)此一切屬
上句也
(八)薩畔(十)
迦嚩低以下如文
私曰。此一切屬上句也者。一切言次下薩畔
句義也。今是一切句引上作釋故。薩畔句屬
上駄羅耶句。而可成其義之意也 釋如上
者。此指上入佛三摩耶釋第九卷也 此恐未
審者。此釋難思。問。無畏與一行共覽梵本。
何作此語。答。最珍鈔云。此眞言梵本無莎
訶句歟。仍他人勘之云歟。今謂。無畏所將
梵本進官之間。以無行請來本譯之一説
有之。若依此説。則無行本無莎訶句。故今
作此釋歟。問。如今釋者。注諸句句義中。
莎訶未審。是不詳莎訶句義歟。何其論句
有無。答。莎訶句義無畏已解之。第四灑淨眞言
云。末句云莎訶。是警覺義○以下諸眞言云
莎訶者。其義大同十九左若爾。豈云句義不
詳。故知是論句具闕也
第七印如前乃至莎訶者。此釋復以虚心合
掌開散火輪其地輪空輪和合相持○莎訶
也。三卷儀軌云。文殊欝金色。虚空雜色圍。青
蓮開火輪中之五右二卷軌同之。瑜伽記云。
文殊印蓮華合掌地在水下。以二水輪其頭
相持。火輪附水前一寸許不相著。空風相
捻合面已上 三補吒等者。私云。此印常用
上儀軌説。所謂虚心合掌開二火也。經及疏
説二地二空入掌内也。更可尋明師耳
上火者。印本作頭相合也。曼荼羅虚空形等。
十本同之。十四本云。頭相合也。二地也。上
火也現行印本十二之
五十一全同今疏
上火可訓之。即開立之
也。問。此印名何印也。答。經云法住印。是文
殊説法之徳。故云爾也 漫荼羅虚空形等
者。大疏鈔四云。但曼荼羅空形。方形作之。
乃至其邊各一點挾之。儀軌作小異也。略耳
已上私云。御鈔無圖。最珍鈔云。虚空無形。若
寄形者圓也。不可方形。何又此曼荼羅何
殊虚空形乎。答。如來一切智故空智也。實
無其形。寄方圓共無妨歟。圓天者妄情之
見也已上依此意者。今方形者且出一途。亦
可云圓形也。今謂不爾。方形者團形也。圓
半之上重置方半即作團形。是衆形具足之
義也 兩邊各一點者。點謂空點。即表虚空
輪之相也 眞言曰@a此是種子也等者。十
四本云。@a此是種子也。
此一字是行
veda一謂具一切智
也。謂已證之

vide二即以此所具之
慧能惠他人也
sv@ah@a十二之
五十一
本云。@a此是種子也。此一字是行。吠駄謂具
一切智也。謂已證智vide費提即以此所具之
慧能惠他人也已上
第八印合掌乃至莎訶者。此釋同前虚心合
掌以智慧三昧手互相加持而自旋轉○莎
訶也。三卷軌云。慈氏黄金色。虚空用青點。
金剛掌旋轉掌心相著
中之五右
二卷軌同之。瑜伽記云。
彌勒印金剛合掌左點右輪。各各三度。頂上
散之。又但心上旋轉此印已上 合掌等者。
私云。經言虚心合掌。疏言掌心相到。軌言
金剛掌。三説相違。凡八印多分皆虚心合掌。
爾乃此印尤可虚合。但如疏及軌是別義
歟。凡此印合掌先左膝上轉之時。右覆左仰。
次右膝上轉之時。左覆右仰也。是即如來速
疾神通之事業也已上光云。師傳意曰。此印先
作虚心合掌印母也而轉作金剛掌印相也
令掌心相到正成印
體也
只是一印也 漫荼羅同
前等者。大疏鈔四云。曼荼羅同前虚空。乃至
但改作青色等已上私云。御鈔無圖。但可
作團形歟。前雜色。此青色。青與雜共有衆
色具足之義。故虚空輪色或云雜色。或云青
色也。又青色微細具衆色。雜色麁顯備衆
色。故表彌勒菩薩因徳之中具衆相。文殊果
徳之位備萬像之意歟 白點者。最珍鈔
云。問。經用青點云。釋作青色。用白點云
何。答。經文不委細也。梵本如此歟。虚空青
色以白色空點圍繞也。如星歟 眞言曰此
gi字等者。十四本云。眞言曰。mah@ayoga
一此也字加三昧聲。是種子
也。瑜伽大瑜伽者諸佛瑜伽也
yogini二此
眞言
主住大瑜伽也。未得瑜伽
令得之。謂授與修行者願
yogezva説伐ri
瑜伽而得
自在也
kha@m平空也jar@i引生也。從空生也。
迦是作此生等於空
ke莎訶十二之
五十一
光云。今依義釋點亂脱曰
(一)眞言曰(四)gi字○是種子也(三)瑜伽謂諸
佛瑜伽也(二)摩訶(五)瑜祇○修行者願(七)
瑜伽而得自在也(六)瑜藝詵伐哩(八)
也○空生也(十)迦是作也○於空也(九)
(十一)復次第一以下如文
gi字也加三昧等者。演密鈔第九云。疏此ga
伽字加三昧等者。謂此ga伽字加三昧畫。乃
gi祇字。却是釋成下句瑜伽字義。不應此
句中置之三十六右瑜伽記云。慈氏明中。説之
一字不用入聲。準本音可讀之。如本國
如來梵中世字。但聚口喚之稍爲異耳似於
上聲。

私云。眞言句義曰。諸佛大瑜伽與行者
願。令得於自在。從空生作業。今言gi字也
加三昧等者。yugi二字中。取gi字爲種子
歟。yuga句中已無gi字。故密鈔云不應此句
中置之。但義釋言也字加三昧聲。是取yu
字。爾乃與今疏異。私案。gi字及也加三昧
聲。二字共用爲種子歟。又義云。gi字也者。
即出種子。此字i點云加三昧聲也。光云。
密鈔及鈔主又義。皆就寫誤之本穿鑿。gi
宜改作yu。義釋已言此也字加三昧聲。況
又今疏亦言也加三昧。也是ya對注也。加三
昧即加u點也。當知是ya字也
復次第一東方○次依用
四印也
者。記問八帳智證
云。當知此八印皆毘盧遮那印也者。八印皆
是大日如來一身上用也。無他家事。故不合
作別異之解耳已上大疏鈔四云。如東方印
則寶幢佛印。亦是大日如來印。他効此也。意
指根本云爾也。又疏文説八印處。皆想其
中有大日尊云云。故可云皆是本大日尊。
故總云大日尊印耳已上私云。初四佛東南
西北次第也。次四菩薩東南北西次第也。兩
箇建立竝擧之也。正方以四智果徳故。顯
了而各形一方也。隅角亦四行因徳故。微隱
而兼二方也 次依用等者。十四本云。依
次配四印十二之
五十二
意云。如次四佛皆可云
亦是大日也
  一 八印同爲大日印
覺超僧都東曼荼羅鈔上云。私云。經説八印
云寶幢等印。亦不云八葉印。案經及疏初
文似爲花臺大日印也。但疏末文云。復次
第一東方寶幢。乃至第八東北觀自在尊。知
此八印毘盧遮那印也。以東方印則寶幢佛
印。亦是大日如來印。他効此也已上第二十
云。然此八葉及中胎五佛四菩薩豈異身乎。
即一毘盧遮那耳二十六左第三云。毘盧遮那
本地常心即是花臺具體。四佛四菩薩醍醐
果徳。如衆實倶成十五左
  一 祕惜八印
智證胎藏瑜伽記云。又語話中曰。辯弘闍梨
未得八印。汴州門下不解用八印云云
已上
經中次誡阿闍梨乃至大獄之罪耶者。此釋
祕密主是名如來祕密印○而求法者也。大
疏鈔四云。經不應輒授與人云云。疏云。次
誡阿闍梨應授法。若未灌頂。一切不得示
也。經云。除已灌頂其性調柔精勤堅固
發殊勝願恭敬師長念恩徳者内外
清淨捨自身命而求法者云云。可見
疏文。皆有次。又者字成段了。此等具六種
徳人已得灌頂位。方應授與言也。若向未
灌頂人説此事者。師資共結無間罪已上
云。六徳七徳兩義已見。六字是寫誤歟。可
勘證本而已 若未灌頂等者。釋除已灌
頂句也 卒暴者。不柔軟之貎也 謂如法
華等者。即指提婆品因縁也 不得輒爾示
人等者。謂縱使雖已灌頂之人。如此勝徳
未具足者。輒爾不可授之也 在所遊方
者。謂於一切所遊歴方所。不可妄説也
若弟子之位等者。此指持明受明等灌頂之
位也 許可者。傳教灌頂之位已得師位。而
受弘通教法之命。故云許可也 不在言
限者。非所言之限也
六月者擧數也乃至身口意也者。大疏鈔四
云。疏云。六月者。淨六根故。三月者。爲淨
三業故。十卷疏云。此一段文屬後品云云。
意此六月三月等文應在後持明禁戒品中
言也已上記問八帳智證云。六月者擧數也。下
兩三行文合在下品。今以互迴置八印品
私云。十四本以六月者○身口意也七十
六字注書。而置次品或要心一月二月之下
也。彼十四本云。令他輕謗自招無間大獄之
罪耶次持明禁戒品第十五時金剛手爲彼修
眞言行諸菩薩等○謂行者持誦時或要心一
月二月六月者擧數也初六月不成更六
月作○云三月者爲淨身口意也
乃至年歳等
此事了時等十二之
五十二
即是爛脱。至下文處而可
悉之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五
  此卷之中。未詳惟多。予雖不似補其所
闕。而尚亦有不可形於翰墨之者。苦告
後生。就師禀承。寶永第五星紀戊子三
月七日。慧光誌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六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七卷之餘釋經五持
明禁戒品
次持明禁戒品第十五者。今釋此品亦有
三段。初來意者。演密鈔第九云。問。既屬持
明藏中所持之戒。何不於前受三昧耶戒處
説之。彼亦是持明藏所持戒故。答。彼三昧耶
戒是發心時所得之戒。今是成悉地時。六月
之内所持之戒。因事制之。是故別説。行者
由此能令悉地易得現前。故次祕密漫荼
羅品説之也三十六左。光云。言故次祕密漫荼羅品
説之者。此總言祕密漫荼羅品以下四
品。何者。彼入法・入位・
八印三品同是祕密故也
大疏鈔般若寺四云。經爾時
金剛手復以偈頌。請問大日世尊持明禁戒。
爲眞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故疏云。當
有持明禁戒之法。猶未説是因縁。是以次
復以偈問佛。故云諷誦也。意上佛已無問
自説八印。今行者速成就瑜伽悉地故。是
如來大悲方便也。故金剛手能知如來祕密
八印及大悲神通。爲諸修眞言行菩薩。問
持明禁戒之旨也。意成就瑜伽悉地。非但
祕密八印。亦能持禁戒當成就其悉地言也
已上次得名者。密鈔第九云。持明禁戒品者。
持明如解序中已釋之。言禁戒者。禁謂禁
制令不縱恣。戒即戒愼令不造非。戒者梵
語尸羅。此云清涼。如人身體壯熱塗以栴
檀即得清涼。尸羅亦爾。一切衆生法身爲
煩惱壯熱之之所惱害。若塗以尸羅栴檀即
獲清涼。此是本性所具之戒性自須持。今持
明戒梵語沒哩多。此譯云制。爲持明者方
便制之。是持明之禁戒。揀非持明。依主爲
三十六右私云。此密鈔意。持明者。持眞言行
人也。禁戒者。持明者所持禁戒也。或義云。持
明即禁戒也。謂六月持誦等之行有防非止
惡之義。故名禁戒。即經文云。隨所住法教
皆依明禁故是也。問。今品所説禁戒之體
如何。答。制門雖是不同。然其戒體即三密
和合淨菩提心也。六月持誦等儀式是沒栗
多也。而其戒體即尸羅也。猶如釋論始因果
熏本因果熏也。次文釋者。此中牒文皆是未
會。讀者得意
時金剛手乃至言諷誦也者。此釋爾時金剛
手復以偈頌請問○諸菩薩故也。私云。此即
取意直作釋也 故言諷誦者。釋復以偈頌
句也。偈者梵語。具云偈他。此翻云頌。頌是
與諷誦其義同。故云爾也。然則偈頌者。梵
漢竝擧。猶懺悔也。今此一段明當品來意

然戒西方音有二乃至故無大名也者。此別釋
持明禁戒句也。十四本義釋云。然戒西國音
有二種。一者z@ila此是修行戒也。
謂淨身故須行之
二者m@r
沒栗ta多。z@ila羅者戒有二。謂本性戒及制戒
也。謂性戒謂淨諸根。今沒
栗多謂成就故制之。如後服風等也。如律因事制
事也。今釋中或云禁戒。或云制戒。皆是沒多也
是長
時所持之戒。沒栗多是有時願之戒也十二之
五十二
私云。當段疏釋爛脱多端。然以十四卷義釋
文明之。麁注交參而純麁書。故文似是爛
脱。而實文相無違。但初尸羅二字可在一
者之下。又次尸羅之言義釋則在兩處。今疏
只其一處。是存略不同歟。十卷本亦麁書之。
故就今疏及十卷本古徳多讀爛脱
  一 爛脱
(一)西方音有二一者(三)此是修行戒○須行之
(二)尸羅二者沒栗多○故制之也(四)別後眼風
等也以下如文
又説
(一)有二一者(三)此是修行○須行之(二)尸羅
(四)二者沒栗多已下如文
又説妙説
(一)有二一者(六)此是修行戒○須行之(二)尸羅
二者沒栗多(四)尸羅(三)戒有二謂○制戒也
(五)性戒謂淨諸根(八)今沒栗多○皆是沒栗多
(七)是長時所持之戒(九)沒栗多是有時願之
戒以下如文
私云。爛脱異説已雖多端。依十四卷義釋
分別麁注是爲正義歟已上光云。今鈔所出
之外。又有二傳亂脱。然詳其義則無出妙
説之右者。故今棄置而不出之 大性戒等
者。十四本云。本性戒及制戒也十二之
五十二
大疏鈔
般若寺第四云。疏尸羅有二。謂本性戒及制戒
也。本性戒者。謂淨諸根。沒栗多是有時願
之戒。謂行者持誦時。或人一月乃至年歳等
云云。此事了時。此禁亦罷。故無大咎也已上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