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 (No. 2157_ 圓照撰 ) in Vol. 55

[First] [Prev+100] [Prev]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再思文無重覽。今覩佛書頓出情外。當理致
鉤深別有情要。於是齎牒入房請一比丘略爲
解釋。遂深悟因果妙達三世。始知佛教宏曠
俗書所不能及。乃棄捨世榮出家精苦。誦大
小乘經及諸部毘尼。常貴遊化不樂專守。以
文帝黄初三年壬寅來至洛陽。于時魏景雖
有佛法。而道風訛替亦有衆僧未禀歸戒。止
以剃落爲殊俗耳。設彼齋懺事同祠祀。迦羅
既至大行佛法。諸僧請出毘尼。迦羅以律藏
曲制文言繋廣。佛教未昌必不承用。遂以齊
王芳嘉平二年庚午。於洛陽白馬寺出僧祇
戒心。直備朝夕。於是更集梵僧立羯磨受戒。
東夏戒律始自乎。此迦羅後不知所終
郁伽長者所問經一卷或二卷第三譯一名郁伽羅
越問菩薩行經嘉平四年出
  見竺道祖魏録今編
入寶積即第十九會是
無量壽經二卷第四譯見竺道祖晋世雜録
及寶唱録與世高出者小異
四分雜羯磨一卷題云曇無徳律部雜羯
磨以結戒場爲首新附
  右三部四卷其本並在
沙門康僧鎧印度人也。廣學群經義暢幽旨。
以*嘉平四年壬申。於洛陽白馬寺譯郁伽長
者經等三部。高僧傳中云譯四部不具顯名。
竺道祖魏晋録僧祐寶唱梁代録等。及長房
道宣靖邁三録。並云二部。餘二既不顯名。校
閲未見。今更得一部餘欠一經。撿亦未獲
曇無徳羯磨一卷題云羯磨一卷出曇無徳律以
結大界爲首見竺道祖魏録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曇無諦。亦云曇諦。魏云法實。安息國
人。善學律藏妙達幽微。以高貴郷公正元元
年甲戌屆于洛陽。於白馬寺譯曇無徳羯磨
一部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第五出與漢世支讖等所
出及寶積無量壽會並本
  同異見竺道祖晋
世雜録及僧祐録
又須頼經一卷一名無又字祐録作叉初
出見竺道祖及僧祐録
菩薩修行經一卷一名長者威陀所問菩薩修行經一
名長者修行經第二出見始興寶唱
  
除災患經一卷初出與除恐災患
經同本見僧祐録
首楞嚴經二卷第五出漢世支讖等所出本同文
異見竺道祖晋世雜録及僧祐録
  右五部七卷其本並闕
沙門白延西域人也。才名蓋世深解踰倫。以
高貴郷公甘露三年戊寅。遊化洛陽止白馬
寺。出無量清淨等經五部。長房等録又有平
等覺經一卷。亦云白延所出。今以此經即
清淨平等覺經。但名有廣略故不復存也
羅摩伽經三卷見竺道祖寶唱法上靈祐等四録
見華嚴經入法界品小分初出
大般涅槃經二卷第二出略大本前數品爲
三卷見竺道祖魏録
  右二部五卷其本並闕
沙門安法賢西域人。藝業克深慧解尤峻。振
錫遊邦自遠而至。譯羅摩伽等經二部。群録
並云魏世。不辨何帝之年。今依編于末又別
録亦。載諸侯譯經總於呉録後列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二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三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總集群經録上之三
呉孫氏前都武昌後都建業
從孫權謚太祖
文皇帝
黄武元年壬寅至孫皓無謚
天紀四年庚子。凡經四主五十九年
緇素五人。所出經等并及失譯。總一百八十
九部四百一十七卷於中六十一部九十二卷見在一
百二十八部三百二十五卷闕本
呉 沙門維祇難二部六
卷經集
沙門竺律炎四部六
卷經集
優婆塞支謙八十八部一百
十八卷經律集
沙門康僧會七部二十
卷經集
沙門支彊梁接一部六
卷經
魏呉兩代諸失譯經八十七部二
百六十一卷
阿差末菩薩經四卷初出與西晋法護阿差末及無
盡意經等同本見呉別二録
法句經二卷初出亦云法句集尊者法護撰與律炎支
謙共出謙製序見僧祐録呉録云五卷未詳
  右二部六卷。法句經二卷見在。阿差末四
卷闕本
沙門維祇難。呉云障礙。本印度人世奉異道
以火祠爲上。時有天竺沙門。習學小乘多行
道術經遠行逼暮欲寄難家。既奉異道猜忌
釋子。乃處之門外露地而宿。沙門夜密加呪
術。令難家所事之火欻然變滅。於是擧家共
出。啓請沙門入室供養。沙門還以呪術變火
令生。難既覩沙門神力勝已。即於佛法大生
信樂。乃捨本所事出家爲道。依此沙門以爲
和上。受學三藏妙善四含。遊化諸國莫不皆
奉。與同伴竺律炎發自西域因到江右。孫權
黄武三年甲辰。於武昌郡共律炎出阿差末
等經二部。而祇難及炎既未善方音。翻梵之
際頗有不盡。志存義本辭近朴質
摩登伽經三卷見法上録與支謙共出與
頭諫經等同本或二卷第四譯
三摩竭經一卷初出見始興録與忿怒檀王經同本異
出一名須摩提女經一名難國王一名
  怒和檀王經與支越共
出非是全典從大經出
佛醫經一卷或佛醫王經
見寶唱録
梵志經一卷見始
興録
  右四部六卷前三部五卷見在
後一部一卷闕本
沙門竺律炎。中印度人也。解行清勵内外博
通。與維祇難同遊呉境。維祇卒後。以孫權黄
龍二年庚戌。於揚都譯摩登伽等經四部。其
名群録不同。或云將炎。或云持炎。云律炎。未
詳孰是。故備列之
大明度無極經四卷第二出或六卷亦直云大明度經
與道行小品等同本見竺道祖魏
  呉録及僧
祐等録
阿彌陀經二卷内題云佛説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
樓佛檀過度人等道經第三出亦名無
  量壽見竺道祖僧祐
録與世高等譯小異
菩薩本業經一卷亦直名本業經亦名淨行品經是華
嚴經淨行品異譯見僧祐録長房中
  本業之外別載
淨行品者誤也
維摩詰經二卷維摩詰説不思法門之稱一名佛法普
入道門三昧經第二出或三卷見竺道
  祖僧祐二録與
漢佛調等小異
慧印三昧經一卷亦直云慧印經一名寶因慧印三昧
經初出與如來智印經同本道祖
  僧祐
二録
九色鹿經一卷出六度集異
譯見法上録
老女人經一卷安公云出阿毘曇呉録直云老女
經或云老母經初出見僧祐録
犢子經一卷見法上録初出與
乳光佛經等同本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縁經一卷見長房録第
三出與唐譯
  縁起聖道經
本同
了本生死經一卷安公云出生經祐按五卷生經無此
名見僧祐録與稻芋經同本異出謙
  自注并製序云
漢末出謙注
龍施女經一卷初出與龍施菩薩本起經同
本祐云別録所載安録無
八吉祥神呪經一卷初出或無神字或云吉祥經與八
陽神呪經等同本房云見古録
無量門微密持經一卷亦直云微密持經一名成道
降魔得一切智經初出與出
  生無量門同本見僧
叡二秦録及僧祐録
華積陀羅尼神呪經一卷見寶唱録或無神字與
花聚陀羅尼等同本
持句神呪經一卷初出見長房録與陀隣尼鉢
經等同本亦云陀羅尼句
私訶三昧經一卷第二出或云私訶亦一名菩薩道樹
亦名道樹三昧見安支敏度僧祐
  等三録祐云此經
即是菩薩道樹
菩薩生地經一卷一名差摩竭經初出見
竺道祖呉録及僧祐録
孛經一卷亦云孛抄經祐云今孛經一卷即
此是第二出見僧祐録及別録
月明菩薩經一卷或加三昧字一名月明童子經
一名月明童男經見僧祐録
三品弟子經一卷一名弟子學有三
輩經見長房録
法律三昧經一卷亦直云法律經第
三出見長房録
梵志阿&T075586;經一卷一名阿&T075586;納經安録直云阿拔
經亦名佛聞梵志阿&T075586;經出長阿
  含第十三卷
異譯見房録
梵網六十二見經一卷一名梵網經房云見別録
出長阿含第十四卷異譯
七知經一卷或作七智見長房録出
中阿含第一卷異譯
釋摩男本祐録無本字一名五陰因事經安録云出
中阿含第二十五異譯見竺道祖呉
諸法本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
八異譯見長房録
弊魔試目連經一卷一名魔嬈亂經房云見舊録
出中阿含第三十卷異譯
頼吒和羅經一卷或云羅漢頼吒和羅經與後漢支曜
出者少異出中阿含第三十一異譯
  祐云別録所載
安公録中無
梵摩喩經一卷或作渝字見道祖僧祐二録
出中阿含第三十一異譯
齋經一卷一名持齋經見別録及僧祐
録出中阿含第五十五異譯
須摩提女經一卷出増一阿含第二十
二異譯見長房録
不自守意經一卷或無意字或云自守亦不自守經出
雜阿含第十一卷異譯見長房録
五母子經一卷見長房録初出與
沙彌羅經同本
太子瑞應本起經二卷黄武年譯第四出亦云太子
本起瑞應亦直云瑞應本起
  與孟詳出者小異陳郡謝鏘呉郡張洗等
筆受魏東阿植詳定見始興僧祐二録
龍王兄弟經一卷一名難龍王經或無王字一
名降龍王經初出見長房録
長者音悦經一卷一名長者音悦不蘭迦葉經亦
直云音悦經初出見長房録
七女經一卷亦云七女本經安公云出
阿毘曇初出見僧祐録
八師經一卷見竺道祖呉録
及僧祐録初出
萍沙王五願經一卷或作瓶字一名弗沙迦王經見長
房録初出安公録云出中阿含檢
  
義足經二卷見竺道祖呉録及僧祐寶
唱二録初出有一十六經
須摩提長者經二卷一名會諸佛前亦名如來
所説示現衆生見長房録
阿難四事經一卷見僧祐録
及別録
未生怨經一卷見長
房録
四願經一卷見竺道祖呉
録及僧祐録
黒氏梵志經一卷房録云
見別録
&T026278;經一卷見長
房録
孫多耶致經一卷或云梵志孫多耶致經見長
房録安公云出中阿含撿無
戒銷災經一卷亦云戒銷伏
災經見舊録
撰集百縁經十卷見内
典録
菩薩本縁經三卷亦云菩薩本縁集經或二卷或四卷
天竺沙門僧伽斯耶撰見長房録
惟日雜難經一卷見長
房録
摩訶般若波羅蜜呪經一卷或無摩訶字
見寶唱録
法鏡經二卷或一卷第二出祐云見別録安録中無又長
房録更有郁伽長者經二卷亦云支謙譯
  即是此經
不合重載
阿闍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一卷初出見
長房録
阿差末菩薩經四卷見呉録第二出與維
祗難所譯本同文異
小阿差末經二卷見別録及僧祐録加
小字與次前經應非同本
大般泥洹經二卷第三出此略本序分哀歎品爲二
卷後三紙異見竺道祖呉録安云出
  長阿含祐云長
阿含與此異
佛以三車喚經一卷見長房録云出法華
應出第二卷譬喩品
不莊校女經一卷初出見
寶唱録
須頼經一卷或云須頼菩薩經第三出與白延等
出者同本見竺道祖呉録及僧祐録
菩薩修行經一卷初出見
寶唱録
演道俗業經一卷初出見舊録
或無業字
方等首楞嚴經二卷黄武年譯第二出與後漢支讖等
出者同本見竺道祖呉録安録中
  無祐云無方等
字云見別録
惟明二十偈經一卷出或無經
字見僧祐録
法滅盡經一卷初出或云法沒盡或云空
寂菩薩所問經見長房録
七佛神呪經一卷一本無經字
見長房録
摩訶精進經一卷亦云大精進
經見長房録
十二門大方等經一卷安録無祐
云見別録
佛從上所行三十偈經一卷或無經字
見僧祐録
四十二章經一卷第二出與摩騰譯者小異文
義無正辭句可觀見別録
禪祕要經四卷或無經字初出
見呉別二録
堅意經一卷或云堅心經第
二出見長房録
勸進學道經一卷一本無勸字初
出見長房録
恒水戒經一卷或無戒字第
二出見舊録
九漏經一卷房云見
別録
悔過法經一卷或無法字一名向十方
禮拜悔過文見僧祐録
賢者徳經一卷見僧
祐録
梵志結淨經一卷見長
房録
阿質國王經一卷見長
房録
惟婁王師子潼譬喩經一卷一本無譬喩
字見長房録
藍達王經一卷一云目連功徳經亦云目
連因縁功徳經見呉録
百喩經一卷見長
房録
五陰事經一卷見長
房録
魔化作比丘經一卷見長
房録
優多羅母經一卷一本無母字
見僧祐録
人民求願經一卷見長
房録
修行方便經二卷亦云修行方便
禪經見呉録
法句經二卷第二出亦云法句集
見別録及僧祐録
  右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惟日雜*難經上
五十一部六十九
卷見在摩訶般若呪下三
十七部四十九卷闕本
優婆塞支謙字恭明。一名越。大月支人也。
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
善中郎將。越年七歳騎竹馬戲於隣家。爲狗
所囓脛骨傷碎。隣人欲殺狗取肝傅瘡。越曰。
天生此物爲人守吠。若不往君舍狗終不見
囓。此則失在於我不關於狗。若殺之得瘥尚
不可爲。況於我無益而空招大罪。且畜生無
知豈可理責。由是隣人感其言至遂不復殺。
十歳學漢書。十三學婆羅門書。並得精妙。兼
通六國語音。初桓靈世支讖譯出法典。有支
亮字紀明。資學讖謙。又受業於*亮。博覽經
籍莫不究練。世間藝術多所綜習。其爲人細
長黒痩。眼多白睛黄。時人爲之語曰。支郎
支郎眼中黄。形體雖細是智嚢。其本奉大法
精練經旨。獻帝之末漢室大亂。與郷人數十
共奔於呉。初發日唯有一被。有一客隨之。大
寒無被越呼共眠。夜將半客奪其被而去。明
旦同侶問被所在。越曰。昨夜爲客所奪。同侶
咸言何不相告。答曰。我若告發卿等必以劫
罪罪之。豈宜以一被而殺一人乎。遠近聞者
莫不歎服。後呉主孫權聞其博學有才慧即
召見之。因問經中深隱之義。越應機釋難無
疑不析。權大悦拜爲博士。使補導東宮。甚加
寵秩。越以大教。雖行而經多梵文莫有解者。
既善華戎之語。乃收集衆本譯爲呉言。從權
黄武二年癸卯至*亮建興二年癸酉三十餘
載。譯大明度等經八十八部。曲得聖義辭旨
文雅。又依無量壽中本起經。製讃菩薩連句
梵唄三契。注了本生死經。皆行於世。後太子
登位。遂隱於穹隘山不交世務。從竺法蘭道
人更練五戒。凡所遊從皆沙門而已。後卒於
山中。春秋六十。呉主孫*亮與衆僧書曰。支
恭明不救所疾。其業履沖素始終可高。爲之
惻愴不能已。其爲時所惜如此。謙所出經部
卷多少諸説不定。其僧祐三藏記唯載三十
六部。祐録謙傳云出三十七經。慧皎高僧傳
乃有四十九經。長房録中便載一百二十九
部。今以房録所載多是別生。或異名重載。今
隨次刪之如後所述
鹿子經與西晋竺法護所
出鹿母經文同
申日經亦與法護所出
月光童子經同
出家功徳經今有三本一是秦譯附於秦録
二從賢愚抄出今附別生録中
金剛清淨經亦云金剛三昧本性
清淨不滅不壞經
  後漢失譯録中復載。詳文非是支謙所出。
今移附秦録
大慈無減經
寶女問三十二相經
魔女聞佛説法得男身經無減等三
並出大集經
寶海梵志成就大悲經出悲
華經
普廣菩薩經即別行隨願往生
經是出灌頂經
摩調王經出六度
集經
佛爲訶到曠野鬼説法經或云訶利
出中阿含
枯樹經或上加
大字
鷹鷂獦經
鴟鳥事經枯樹等三經並
出増一阿含
色無常經
諸漏盡經或無
漏字
雪山無獼猴經或作無猨猴
或無無字
無母子經
不淨觀經
三種馬經
四種良馬經
壽命促經
河中草龜經
國王成就五法久存於世經
佛爲外道須深説離欲經色無常等十一
經並出雜阿含
是我所經
梵志經上二經並
出生經
桀貪王經出義
足經
外道仙尼説度梵志經上二經
小乘抄
瞎鱉經
梵志問佛世間増減經
三魚失水經
甘露道經
降千梵志經
梵志子死稻敗經
護口意經
梵士問佛師經
法施勝經
水上泡經瞎鱉等十經
並出出曜經
修行慈經出修行
道地經
度脱狗子經出雜
譬喩
  右大慈無減經等。三十八部三十八卷。長
房等録並云謙譯。今按隋代二本衆經録
及新括。出別生抄經等。此等並從諸經抄
出。不足爲翻譯之數。今存實録故刪之
六度集經八卷或九卷或云六度無極經或無極集或
云雜無極經見竺道祖呉録僧祐録
舊雜譬喩經二卷内典有舊字房録中無亦云雜譬喩
集經或無集字見高僧傳及長房録
呉品經五卷祐録無經字云凡有十品第三出
房云即是小品般若出僧祐録
菩薩淨行經二卷是大集寶髻品異譯或直云淨
律經赤烏年出見竺道祖呉録
權方便經一卷與順權方便經等同本
初出見呉録及別録記
菩薩二百五十法經一卷或二卷以此賛大僧二百
五十戒示皓者是見高僧
  傳及長
房録
坐禪經一卷見長
房録
  右七部二十卷六度等二部十卷見在
呉品等五部十卷闕本
沙門康僧會。其先康居國人。世居印度。其父
因商賈移于交阯。會年十餘歳二親並亡。以
至性奉孝服畢出家勵行甚峻。爲人弘雅有
識量。篤志好學明解三藏博覽六經。天圖
地緯多所綜渉。辯於樞機兼善文翰。時孫權
稱制江左。而佛教未行。先有優婆塞支謙宣
譯經典。既初染大法風化未全。僧會欲使道
振江左興立圖寺。及杖錫東遊。以呉赤烏十
年初達建業。營立茅茨設像行道。時呉國以
初見沙門。覩形未及其道疑爲矯異。有司奏
曰。有胡人入境自稱沙門。容服非恒事應撿
察權曰。吾聞漢明夢神號稱爲佛。彼之所事
豈其遺風耶。即召會詰問。有何靈驗。會曰。如
來遷世忽逾千載。遺骨舍利神曜無方。昔阿
育王起塔乃八萬四千。夫塔寺之興所以表
遺化也。權以爲誇誕。乃謂會曰。若能得舍
利者當爲造塔。如其虚妄國有常刑。會請期
七日。乃謂其屬曰。法之興廢在此一擧。今不
至誠後將何及。共潔齋靖室以銅瓶加几燒
香禮請。七日期畢寂然無應。求申二七亦復
如之。權曰。此寔欺誑將欲加罪。更請三七。權
又特聽。會謂法屬曰。宣尼有言。文王既沒文
不在茲乎。法雲應降。而吾等無感何假王憲。
當以誓死爲期耳。三七日暮猶無所見莫不
震懼。既入五更忽聞瓶中鎗然有聲。會自往
視果獲舍利。明旦呈權擧朝集觀。五色光焔
照輝瓶上。權自手執瓶寫于銅盤。舍利所衝
盤即破碎。權肅然驚起曰。希有之瑞也。會進
爲言曰。舍利威神豈直光相而已。乃劫燒之
火不能焚。金剛之杵不能碎。權命令試之。會
更誓曰。法雲方被蒼生仰澤。願更垂神迹以
廣示威靈乃置舍利於鐵砧上使力者撃之。
於是砧鎚倶陷舍利無損。權大嗟服即爲建
塔。以始有佛寺故號建初寺。因名其地爲佛
陀里。由是江左大法遂興。至孫皓即政。法令
苛虐廢棄淫祀。乃及佛寺並欲毀壞。皓曰。此
由何而興。若其義教眞正與聖典相應者。當
存奉其道。如其無實皆悉焚之。諸臣僉曰。佛
之威力不同餘神。康會感瑞大皇創寺。今若
輕毀恐貽後悔。皓遣張昱詣寺詰會。昱雅有
才辯難問縱横。會應機騁詞。文理鋒出自旦
至夕。昱不能屈。既退。會送于門。時寺側有淫
祀者。昱曰。玄化既孚。此輩何故近而不革。會
曰。震霆破山聾者不聞非音之細。苟在理通
則萬里懸應。如其阻塞則肝膽楚越。昱還歎
會才明非臣所測。願天鑒察之。皓大集朝賢
以馬車迎會。會就坐問曰。佛教所明善惡應
報何者是耶。對曰。夫明主以孝慈訓世則赤
烏翔而老人見。仁徳育物則醴泉涌而嘉
出。善既有瑞惡亦如之。故爲惡於隱鬼得而
誅之。爲惡於顯人得而誅之。易稱積善餘慶。
詩詠求福不回。雖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
訓。皓曰。若然則周孔已明何用佛教。會曰。
周孔所言略示近迹。至於釋教則備極幽微。
故行惡則有地獄長苦。修善則有天宮永樂。
擧茲以明勸沮不亦大哉。皓當時無以折其
言。皓雖聞正法而昏暴之性不勝其虐。後使
宿衞兵入後宮治園。於地得一金像高數尺
呈皓。皓使著不淨處。至四月八日以穢汁灌
之。共諸群臣笑以爲樂。俄爾之間擧身大腫
陰處尤痛叫呼徹天。太史占言。犯大神所爲。
即祷祝諸廟而苦痛彌劇。婇女先有奉法者。
因問訊云。陛下就佛圖中求福不。皓擧頭問
曰。佛神大邪。婇女云。佛爲大聖天神所尊。皓
爲心悟其語意故。婇女即迎像置殿上。香湯
洗數十過燒香懺悔。皓叩頭于枕自陳罪状。
頃痛間。遣使至寺問訊諸道人請會説法。
會即隨入皓具問罪福之由。會爲敷析詞甚
精要。皓先有才解欣然大悦。因求看沙門戒。
會以戒文祕禁不可輕宣。乃取本業百二十
五願。分爲二百五十事。行住坐臥皆願衆生。
皓見慈願廣普益増善意。即就會受五戒旬
日疾瘳。乃於會所住更加修飾。號爲天子寺。
宣示宗室莫不必奉。會在呉朝亟説正法。以
皓性兇麁不及妙義。唯叙報應近事以開其
心。至呉天紀四年三月皓降晋。九月會遘疾
而終。是歳晋武太康元年也。至晋成咸和
中。蘇峻作亂焚會所建塔。司空何充復更修
造。平西將軍趙誘世不奉法徹蔑三寶。入此
寺謂諸道人曰。久聞此塔屡放光明。虚誕不
經所未能信。若必自覩所不論耳。言竟塔即
出五色光照曜堂刹。誘肅然毛竪。由此信敬
於寺東更立大塔。遠由大聖神感。近亦康會
之力。故圖寫厥像傳之于今。孫綽爲之賛曰。
會公蕭瑟寔惟令質。心無近累情有餘逸。厲
此幽夜振彼尤黜。超然遠詣卓矣高出。會權
大元元年辛未。於所創建初寺譯六度等經
七部。並妙得經體文義允正。又傳泥洹唄聲。
清靡哀*亮一代摸式。又長房等録。更有阿難
念彌經鏡面王經察微王經梵皇王經。上之
四經雖云會譯。然並出六度集中。不合爲正
譯之數。今載別録中。復有法鏡經注解二卷
道樹經注解一卷安般經注解一卷。已上三
經會兼製序。三經會雖注解本非僧所翻。故
亦不爲會譯之數。兼前七部今並刪之
法華三昧經六卷一本有正字初出與法護正法華等
同本見竺道祖魏録亦見始興録
  右一部六卷本闕
沙門支彊梁接。呉云正無畏。西域人。以孫
*亮五鳳二年乙亥。於交州譯法華三昧經
沙門竺道馨筆受。長房内典二録編於曹魏
之代。今依交州及始興記判入呉録
不思議功徳諸佛所護念經二卷界經録或
云不思議功徳
  或直云
功徳經
七佛父母姓字經一卷舊録云七佛姓字經出増
一阿含第四十五異譯
雜阿含經一卷見舊録出雜
阿含中異譯
阿毘曇甘露味論二卷或無論字亦云甘露味阿毘
曇或云甘露味經尊者瞿沙
  造已上見
在已下闕
蜀普曜經八卷似是蜀土
無端底持經一卷舊録云無端底
總持經第二出
蜀首楞嚴經一卷見舊録釋蜀土
所出第三
後出首楞嚴經二卷見舊録云有
十偈第四出
阿惟越致轉經十八卷見舊録
摩訶乘經十四卷或云摩
訶衍
摩訶衍優婆提舍經五卷祐云摩
訶乘
三昧王經五卷
梵王請問經五卷
佛從兜率降中陰經四卷出王宗
四天王經四卷疑一部
四本
魔王請問經四卷
釋提桓因所問經三卷
大梵天王請轉法輪經三卷
法華光瑞菩薩現壽經三卷今疑抄正
法華經
普賢菩薩答難二千經三卷今疑抄
度世品
梵天王請佛千首經二卷又大梵天王
卷似此
菩薩常行經一卷見舊録
螢火六度經一卷舊録有明度經一卷
一名螢火明度經
内禪波羅蜜一卷見舊録
六波羅蜜經一卷見舊録
大總持神呪一經見舊録云
總持呪經
阿惟越致菩薩戒經一卷舊録無
菩薩字
雜數經二十卷見舊録
那先譬喩經四卷見舊録
長者子誓經一卷見舊録
第二出
太子試藝本起經二卷
深斷連經二卷
摩訶目揵連與佛捔能經一卷見舊録
阿難得道經一卷見舊録
阿難般泥洹經一卷見舊録
阿那律念復生經一卷見舊録
沙門分衞見怪異經一卷見舊録
弟子本行經一卷見舊録高僧傳
云白法祖譯
爲壽盡天子説法經一卷舊録云
盡天子經
魔試佛經一卷見舊録
阿須倫問八事經一卷見舊録云阿須
倫所問八事經
摩竭王經一卷舊録云摩
竭國王經
薩波達王經一卷見舊録祐録云
薩和達王經
年少王經二卷見舊録
是光太子經一卷見舊録
長者難提經一卷見舊録
女利行經一卷見舊録
四婦因經一卷見舊録
須多羅經一卷舊録云須多
羅入胎經
墮迦經一卷見舊録晋言堅強既曰晋
言合編晋録或作愼字
盤達龍王經一卷見舊録
米自供養經一卷舊録無
養字
行牧食牛經一卷見舊録或
作放字
墮釋迦牧牛經一卷見舊録
作墮字
法嚴經一卷見舊録疑即是
等入法嚴經
譬四經一卷見舊録
止寺中經一卷見舊録
安般行道經一卷見舊録
解慧微妙經一卷見舊録
失道得道經一卷見舊録
心情心識經一卷見舊録
云有注
撿意向正經一卷見舊録
道徳果證經一卷見舊録
父子因縁經一卷見舊録
小觀世樓炭經一卷見舊録
大四諦經一卷見舊録
五方便經一卷見舊録
五惟越羅名解説經一卷見舊録
五陰經一卷見舊録
中五濁世經一卷見舊録
大七車經一卷見舊録
八正邪經一卷見舊録祐云
八正八邪經
八總持經一卷見舊録
八輩經一卷見舊録
大十二因縁經一卷見舊録
拾八難經一卷見舊録
五十二章經一卷見舊録別有孝
明四十二章經
百八愛經一卷見舊録似抄
五蓋疑結經
小安般舟三昧經一卷見舊録
禪數經一卷見舊録
郡生偈經一卷見舊録
大戒經一卷見舊録
衣服制經一卷見舊録
沙彌離威儀經一卷見舊録
道本五戒經一卷見舊録
威儀經一卷見舊録法經
中無經字
雜譬喩經八十卷見舊録
  已上八十七部僧祐録
右八十七部二百六十一卷不思議等四部六
卷見在蜀普耀等
八十三部三百
五十五卷闕本
長房等録魏呉失譯。總有一百一十部一百
九十一卷云。並是古舊二譯諸經。今結附此
以彰遠年無所依據。今以餘二十三部三十
卷。或翻譯有源。或別名異號。或大部流出。或
疑僞非眞。今並刪除庶免繁雜。略述如左
不退轉經四卷北凉失譯中有此中復載故如是重
僧祐録云安公涼士異經今存凉録
  此中
除之
小本起經二卷後漢支
曜譯
四輩經或云四輩弟子經亦云四輩學
録西晋竺法護譯
建慧三昧經一名文殊師利問菩薩十
事行經單卷月燈經異名
禪行&MT01490;意經亦云禪行撿意經阿
難律八念經異名
濡首菩薩經二卷即濡首菩薩清淨分
衞經是名但略耳
度無極譬經三卷或四卷出
大品經
尸呵遍王經或作
尼字
太子法慧經或作惠字尸呵等
二經出六度集經
淫人曳踵行經出義
足經
人詐名爲道經
貧女聽經。蛇齧命終經亦云貧女聽經蛇
齧命終生天經
國王癡夫人經
賣智慧經
初受道經
學經福經學福共
是一經
八部僧行名經
化譬經亦云化喩經人詐名
等八經並出雜譬喩
五百波羅門問有無經五百梵志
經異名
薩和菩薩經亦云國王薩
和菩薩
慧定普遍神通菩薩經亦云慧定普遍國
土神通菩薩經
貧女人經亦云貧女
難陀經
阿秋那經亦云阿秋那三昧經五百婆
羅門等五經並在疑僞録
  西晋司馬氏都洛陽亦云
北晋
起武帝太始元年乙酉。至愍帝建興四年景
子。凡經四帝五十二年。緇素一十二人。所出
經戒集等及新舊集失譯諸經。總三百三十
三部合五百九十卷。於中一百五十六部三
百二十一卷見在。一百七十部二百六十九
卷闕本
  西晋沙門竺法護一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
四卷經戒集
沙門彊梁婁至一部一卷集
沙門安法欽五部一十六卷經集
沙門無羅叉一部三十卷經
優婆塞竺叔蘭二部五卷經
沙門白法祖一十六部一十八卷經
沙門釋法立四部一十二卷經集
沙門釋法炬四十部五十卷經律
清信士聶承遠二部三卷經
清信士聶道眞二十四部三十六卷經律
沙門支法度四部五卷經
沙門若羅嚴一部一卷經
新舊諸失譯經五十八部五十九卷三部三
五十三部
五十六卷
光讃般若波羅蜜經十五卷初出或十卷與大般若
第二會及放光大品並
  同本亦云光讃摩訶般若經凡二十七品太康
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見安録及僧祐録
密迹金剛力士經七卷或五卷或四卷或八卷太康
元年十月八日出亦直云密
  迹經見支敏度竺道祖及僧祐
三録今編入寶積當第三會
菩薩説夢經二卷見法上録今編入寶積當第四會改
名淨居天子會法上録云護公所出
  詳文乃非且
依上録爲定
寶髻菩薩所問經二卷一名菩薩淨行經舊録直云
寶髻經是別譯大集寶髻品
  大熙元年七月十四日出見道眞
僧祐二録今入寶積當四十七會
普明品經一卷初出亦云普門經與寶積文殊普會
等同本太康八年正月十一日出見聶
  道眞録及
僧祐録
胞胎經一卷舊録云胞胎受身經太康二年八月一日出
初出與寶積處胎會同本見聶道眞録及僧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二卷或直云嚴淨佛土經
亦直云佛土嚴淨經
  太熙元年譯初出與寶積文殊授記
會同本見竺道祖晋世雜録及僧祐録
郁伽羅越問菩薩行經二卷或云郁伽長者經即
大郁伽經或二卷第
  四出與安玄法鏡及寶積郁伽長
者會同本見道安敏度僧祐三録
幻士仁賢經一卷云仁賢幻士經初出與寶積授
幻師記會同本見聶道眞録及僧祐
  
須摩提經一卷初出亦直云須摩經亦云須摩提菩薩
經與寶積妙慧會等同本見聶道
  竺道祖僧
祐等三録
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一卷第二出亦云阿
貰女經亦
  云阿述達女經建武元年譯見眞敏祐等三録祐序三
録別存無憂施經祐録更載阿闍*貰經二倶誤也
離垢施女經一卷初出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出與寶
積無垢施會等同本見道眞僧祐二
  録内典録中更載無垢施應辯經
者誤也彼道眞譯如後所
如幻三昧經*二卷第二出或三卷或四卷與寶積
善住意會等同本見僧祐録
太子刷護經一卷初出見法上録與寶積
阿闍世王子會等同本
慧上菩薩問太善權經*二卷第二出或一卷太康
六年六月十七日出
  或云太善權經或云慧上菩薩經或云善權方
便經或云善權方便所度無極見眞祐二録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一卷初出太安二年五月十
一日譯或無所問二字
  亦云彌勒本願經一名彌勒難經與寶積彌勒
所問會等同本見道眞道祖僧祐三録
阿差末經七卷題云晋曰無盡意或四卷或五卷出大
集第三譯元壽元年十二月一日出
  或加菩薩字見眞祐二録祐房
二録重載無盡意經四卷誤也
大哀經八卷舊録云如來大哀經元康元年七月七日出
八月二日訖有二十八品別譯或六卷
  或七卷見竺道祖晋世雜録及僧祐録
寶女所問經三卷太康八年四月二十日出是大集
寶女品異譯或四卷亦直云寶女
  經或云寶女問慧經亦云寶
女三昧經見道眞僧祐二録
無言童子經二卷或云無言菩薩經是大集無言品異
譯或一卷見聶道眞録及僧祐録
菩薩十住行道品一卷是華嚴十住品異譯見隋沙
門法經録祐房二録直云菩
  薩十住即
此道品是
漸備一切智徳經五卷一名十住又名大慧光三昧
或十卷元康七年十一月
  十一日出是華嚴十地品異
譯見聶道眞及僧祐二録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二卷一名普賢菩薩定意或
直云等目菩薩經或三
  卷是新華嚴十定品異譯
舊經無此品見僧祐録
如來興顯經四卷一名興顯如幻經元康元年十二月
二十五日出是華嚴經如來性起品
  及十忍異譯見聶
道眞及僧祐二録
度世品經六卷或云度世經或五卷元康元年四月十
三日出是華嚴離世間品異譯見聶道
  眞僧祐
二録
方等般泥洹經二卷初出與隋譯四童子同本或無般
三卷或云大般泥洹經太始
  五年七月二十三日
出見道眞僧祐録
普曜經八卷一名方等本起安公云出方等部永嘉二年
五月於天水寺出第二譯與唐譯方廣莊嚴
  經等同本沙門康珠白法
祖等筆受見古眞祐三録
正法華經十卷或云方等正法花或七卷二十七品太
康七年八月十日出第三譯清信士張
  仲正聶承遠等筆受見眞祐二録曇邃誦之且遍遂感
神請九十日畢施白馬一疋羊五口絹九十六疋
大方等頂王經一卷初出安公云出方等部亦直云頂
王經一名維摩詰子問經亦云善
  思童子經凡四名見
支敏度録及僧祐録
佛昇忉利天爲母説法經二卷初出或三卷亦云
佛昇忉利天品與
  道神且經等同本太始
年出見聶道眞及僧祐録
阿惟越致遮經三卷初出或四卷或云阿惟致經太康
五年十月十四日於燉煌出與不
  退轉經廣博嚴淨經同
本異譯見眞祐二録
等集衆徳三昧經三卷初出舊録云等集衆徳經或
直云等集經與集一切福徳
  經等同本或二卷見
聶眞録及僧祐録
持心梵天經四卷一名莊嚴佛法又名等御諸法凡十
七品或六卷初出或加所問二字或
  直云持心經太康七年三月十日
出聶承遠筆受見舊眞祐三録
持人菩薩經四卷出持人菩薩所問陰種諸入以
了道慧經初出或三卷與持世經同
  本異出
僧祐録
濟諸方等學經一卷天竺薩和鞞月僧加或無學
字竺法首筆受初出與方廣總
  持經同本見竺道
祖録及僧祐録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三卷初出或無現字與方廣
寶篋經同本太始六年
  十月出或二卷亦直云*寶藏經見僧祐
長房録中別載寶藏經二卷誤之甚也
無極寶三昧經一卷初出或云無極寶經與*寶如來
三昧經同本永嘉元年三月三
  日出見別録聶
道眞僧祐二録
普越三昧經三卷第二出或四卷一名阿闍世王品太
康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出或無三
  昧字或上加文殊師利安録云
更出阿闍世王經見祖祐二録
無所希望經一卷第二出或作悕字一名象歩經與象
腋經等同本見聶道眞録及僧祐録
大淨法門經一卷題云大淨法門品上金光首女所
問傅首童眞所開化經初出與大莊
  嚴法門經等同本建興元年十二月
二十六日出見聶道眞及僧祐二録
順權方便經二卷一名轉女身菩薩經或作惟權舊録
云順權女經亦云隨權女經第二出
  或一卷見眞僧祐二録祐房
二録別存隨權女經誤也
太子沐魄經第三出六度集第四卷異
譯或作暮魄見僧祐録
月光童子經一卷初出一名月明童子經或名申日經
與徳護長者經等同本見僧祐録
乳光佛經一卷第二出亦名乳光經與犢子
經等同本異出見僧祐録
無垢賢女經一卷第二出或名胎藏經與轉女身經等
同本見聶道眞録祐房二録載胎藏
  經即此無垢
賢女經是
決定總經一卷初出或云決總持經亦云決定總
持經與謗佛經同本見僧祐録
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一卷亦云獨證自誓三昧經
或云如來自誓三昧經
  第二出與漢安世高自誓
三昧經同本見僧祐録
龍施菩薩本起經一卷舊録云龍施本經或云龍
經第二出與龍施女經同本
  見僧
祐録
八陽神呪經一卷亦直云八陽經第二出與八
吉祥呪經等同本見長房録
盂蘭盆經一卷亦直云盂蘭經與報恩
奉盆經同本見房録
四不可得經一卷第二出聶道眞
正度僧祐等三録
梵女首意經一卷初出一名首意
女經見僧祐録
寶網經一卷初出亦云*寶網
子經見聶道僧二録
菩薩行五十縁身經一卷初出舊録云菩薩像身
五十事經亦云五十縁身
  行經見竺道祖
録及僧祐録
須眞天子經三卷初出或二卷或加所問二字亦云問
四事經太始二年十一月八日於長
  安青門外白馬寺出安文惠等僧聶承遠等
筆受至十二月三十日訖見道祖僧祐二録
海龍王經四卷初出或三卷太康六年七月
十日出見聶道眞及僧祐録
諸佛要集經二卷天竺曰佛陀僧祇提亦直
云要集經初出見僧祐録
賢劫經十三卷題云&T075586;陀劫三昧經晋曰賢劫定意
永康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出趙文
  龍筆受初出或十七卷或十卷見道眞
祐二録房録別存&T075586;陀劫三昧經誤也
弘道廣顯三昧經四卷一名阿耨達龍王所問決諸
狐疑清淨品亦名入金剛問
  定意經凡十二品或二卷永嘉二年十二月
出見眞祐二録内典中別載阿耨達經誤也
心明經一卷一名心明女梵志婦
飯汁施經見祐録
滅十方冥經一卷光熙元年八月十四日出或云十
方滅冥經見聶道眞録及僧祐録
鹿母經一卷又別有鹿子經一卷
與此全同見僧祐録
魔逆經一卷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於洛陽城西白馬
寺出聶道眞筆受見僧祐録及經後記
徳光太子經一卷或云頼吒和羅所問光徳太子經太
始六年九月三日出見竺道祖録及
  僧祐
般泥洹後灌臘經一卷或云般泥洹後四輩灌臘
經亦直云灌臘經見房録
四輩經一卷或云四輩弟子經亦云
四輩學經見法上録
當來變經一卷或云當來變識經
見道眞僧祐二録
過去佛分衞經一卷舊録云過去世佛
分衞經見僧祐録
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初出又直云淨律經太康十
年四月八日於白馬寺出
  遇西域寂志誦出經本後尚有數品其
人忘但宣憶者道眞筆受見祖祐二録
文殊悔過經一卷初出或加師利字亦云文
殊五體悔過經見僧祐録
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
卷異譯見房録
受歳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
三卷異譯見房録
樂想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
六卷異譯見房録
尊上經一卷出中阿含第四十
三卷異譯見房録
應法經一卷亦出中阿含第四
十五異譯見房録
鴦崛摩經一卷或作魔字或云指髻經或云指鬘經出
増一阿含第三十一異譯見眞祐二録
力士移山經一卷亦直云移山經見僧祐録出
増一阿含第三十六異譯
四未曾有法經一卷或無法字亦云四未有經見長房
録亦出増一阿含第三十六異譯
聖法印經一卷天竺名阿遮曇摩文圖出雜阿含第三
或無法字亦云慧印經元康四年十二
  月二十日於醴泉郡竺
法首筆受見眞祐唱三録
舍頭諫經一卷題云舍頭諫晋曰太子二十八宿經一
名虎耳經與摩登伽經等同本第五出
  與漢世高者少異見道
安録祐云虎耳意經
所欲致患經一卷初出太安三年正月譯
見道眞王宗僧祐三録
瑠璃王經一卷第二出或作琉
離見僧祐録
生經五卷初出或四卷太康六年正月十九日
出有云有五十五經見眞録及祐録
分別經一卷舊云與阿難分別經等
同本者非也見房録
五百弟子自説本起經一卷大安二年五月譯或
云佛五百弟子自説
  本起舊五百弟子自説本來經亦
云五百弟子本起經見眞祐二録
大迦葉本經一卷或云迦葉本
經見祐録
四自侵經一卷安公云阿毘
曇見僧祐録
身觀經一卷云出雜阿含
撿無見房録
修行道地經六卷初卷題云揄遮後彌經晋曰修
行道地太康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出或七卷二十七品第三出
亦直云修行經見祐唱二録
法觀經一卷見房録已上
見在已下闕
新道行經一卷亦云小品或七卷祐云更出小品太始
八年譯第四出與舊道行等同本房云
  更載小品七卷誤也見房祐
二録藏中者非此本先闕
仁王般若經一卷或二卷三十一紙初
出房云見晋世雜録
無量壽經二卷一名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永嘉二年正
月二十一日出第六譯與漢世高支讖
  等所出本同文異
見竺祖録及祐録
菩薩藏經三卷初出見
房録
般舟三昧經二卷安云更出般舟三昧
經第五出見祐録
菩薩十地經一卷亦云大方廣經亦直云
十地經初出見祐録
薩芸芬陀利經六卷太始元年譯見道祖晋世雜録第
出録云薩曇芸者恐誤祐録
  
維摩詰所説法門經一卷太安二年四月一日譯第
四出見聶道眞録直云維
  摩詰經祐録又有那維摩詰經祐云
意謂先出維摩繁重護*那出逸偈
閑居經十卷與悲花經同本異
譯初出見祐録
更出阿闍世王經二卷第四出見祐録若准安録但
有更出阿闍世主王經無普
  超三昧祐房二録雙載二
經既梵本同不合載出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四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總集群經録上之四
彌勒成佛經一卷初出一名彌勒當來下生經太安
二年出見聶道眞録及僧祐録
  一十七紙
十二因縁經一卷第四出亦云貝多樹下
思惟十二因縁見祐録
温室洗浴衆僧經一卷第二出亦直云温
室見眞祐二録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