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 (No. 1796_ 一行記 ) in Vol. 39

[First] [Prev+100] [Prev]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心。或求反報或希施果。以此因縁不能對治
希求之心。以不能治故。即不能絶貪愛之原。
以是因縁不能與内護摩而作因縁。今燒此
施正爲絶彼過失。而作觀對治。作無著慧因
而爲内護摩方便。故如此而作也。猶持此供
物而奉本尊。即知希求之心亦如此物無異。
一切如薪盡火滅。無可取者亦無方所。故能
與内護摩爲縁也。深行。作増益分中有増威。
如獻花時。先除垢穢已。即更増益威光。然後
供養。如是既爾護摩亦然。阿闍梨即作内護
摩。若淺行人即作外法。而究竟爲内法因也。
復次諸尊之別相本性須證知。謂佛菩薩二
乘天神上中下。觀察其形色等即可知也。修
行眞言復有種種差別。今料簡之。若世間人。
依彼自部之尊而修眞言之行。謂如大自在
天等。有無量種類各各不同。不可具載。經但
擧其一隅。以大自在爲端也。然彼等作法供
養之時。各各望得成就自部本尊之果。隨彼
性位差別不同。各懷希願求成彼果。心有限
量果等亦然。世間眞言等説量。世所知識諸
天自在福徳者。彼所説眞言。及與大力印。悉
皆現世果。故説量有少殊異者。謂是生滅法
無有堅住。謂當來世無也。説量者。佛説彼是
有限量法。如是説也。雖然。不同如來所説護
摩修行之法也。以世人但求順彼本天神等
果報而欲求證故。佛亦作出世護摩之法而對
治之。故有眞言行護摩之法也。然彼世人之
尊。若於彼法之中極究竟者。但得與彼本尊
爲類。不得過上。彼眞言及印亦爾。但隨彼尊
植福深淺勢力所堪。而説眞言手印本尊等。
隨彼勢力。但得成彼本尊之果。又但能成現
世之果獲世間成就。終不能成出世間果也。
善修如來眞言印等。則不如是。永不窮竭失
壞。此其異也。如牛蹄之涔。設令停水。隨故勢
力所極。即自涸竭。若人以此水置於大海之
中。即無竭盡之理。何以故。以與一切水性和
合一味故。不可盡也。修如來眞言行者亦如
是。乃至成佛以來。世世受此悉地之果終不
可盡。終乘此力而得菩提。何以故。己與一切
如來大海同一味故也。出世諸眞言。本初作
不生無作也。諸業生悉斷。離身口意三過而
成佛。出世間眞言本始不作生者。然彼世間
之尊自在獨角本云犀角
論云麟角
及佛聲聞衆菩薩等眞
言。我今説其量。天等所説眞言。皆是有作之
法。從彼尊生。出世眞言超越於三時。從縁而
生起。亦可用皆字也。可見非見果。從身語意
生。則不如是。非是如來自作亦非古昔諸佛
所作是。世間所稱説果能經一切。等正覺所
説眞言果逾劫數也。故當知此眞言印等。從
本際如來法性自爾。非有生作也。問若言無
作無有生者。今現見諸人爲求悉地之果。而
勤方便得成彼果。既有生有果。則有所作云
何不生耶。答是義不然。夫眞言之性及以手
印持誦之者。體同虚空。所生之果亦復如是。
由從眞言手印本尊三事平等因縁。能淨三障。
從此而生不思議果。是故此不思議果。其量
不可得。如彼眞言印等同虚空。當知此果亦
同虚空也。乃至聲聞縁覺及菩薩等所有眞
言。亦同彼量皆越三時。三時者謂過去未來
現在也。以離三時故。乘此悉地之果永無失
壞。究竟成於無上菩提也。果縁生起者。謂縁
眞言手印本尊等衆縁具故。而得成就。是故
此量。即是平等中道之實相也。果有二種。一
是可見法。謂現世而得成就。二者非可見法。
爲當來果報永無盡故世世受果。展轉勝進
以至成佛。然非表業非色非心法。不有不失
而不敗亡也。然由身口意業淨因縁。而得生
此無生無性也以上有多種答
更撿本問對之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十五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十六
 沙門一行阿闍梨記 
  祕密漫荼羅品第十一之餘
次答果數壽量幾時者。然世間之尊所有眞
言勢力。極上不過一劫。佛所説者則逾一劫
數。謂逾一劫復逾一劫。如此無量乃至成佛
也。是故世人所護悉地壽量及果。則有數限
不逾一劫。今則不失。壽量無盡過於一劫數
之量也。若事中釋者。但隨力能過若干劫。或
過無量劫壽量不盡。亦是過彼世天也。故云
超劫者。是通含不定之語也。剋實而談壽量。
出過劫數受報亦無限量也。次答三昧者。略
有多種。若諸佛及佛子。諸佛之大仙佛子衆
三昧。清淨離諸想。有想爲世間。二乘名離想
昧。若是世間瑜伽名有相三昧。此中三摩
是等義。地是慧義。以慧觀照如前三事皆
空。以三事體空平等合而爲一。是名三昧地
也。然佛與菩薩三昧。皆離想清淨。以此三
昧正觀三事。皆等更無分別離諸想故。本性
純白離諸染汚。故名清淨也。若有想者。謂
世間一切三昧。謂隨其果修行。望果修因有
所希望。極至四禪八定處不得過。故非清淨
也。聲聞縁覺雖得清淨。然未能一切清淨。以
於煩惱所知二障尚未遍知故。未純淨也。世
三昧又有二種。一者斷見。二者常見。若斷見
而無分別。常者有少分別也。從業得果者。有
成熟熟時。若得悉地者。於業自在得迴轉。須
受亦得不受亦得也。心無自性故。心性離因
果。云不者無也。於解脱相。業生生等諸虚空。
成就及熟時業得果。若悉地得。當業迴心之
無性故。果因亦離。業生解脱。生如虚空者。謂
世間有相三昧。猶有業望報而修故名成就。
得是成熟名悉地也。若以此世間空。而迴向
此心之無自性。體既無相等於虚空無際。故
得功徳亦廣也。迴此心之無自性者。心名質
多。質多者。猶如衆綵莊嚴積聚名爲質多。猶
綵所成故。即是無有自性。此即是因也。本
因既無自性。當知所生之果亦無自性。所以
者何。若因有生者果可有生。今既因尚待縁
而成無生無性。當知生不可得也。以因果皆
如是故。得解脱諸業也。或有説言。若如此者。
便是無因無果墮斷滅見者。此亦不然。但離
業生之性。既離業生即有法性之生。等於虚
空。虚空無邊故。當知所成功徳利衆生事。亦
無邊無盡。故非斷也。右以略説偈答金剛手
問了。更以長行説之。云復次者。由前已説之
事有所不盡。更續明之。故云復次也。諦聽者。
以此法轉深祕旨要故。重戒令諦聽也。此中
略説五事。謂印色尊位及住并三昧。印謂手
印契印也。改爲形相也。色。謂本尊形相分段
差別。置者謂方圓半月三角之類也。尊位謂
漫荼羅中所住方位各各處所也布置聖
者位次
住謂本
尊之像。非直綵畫。而由眞言及印等所引故。
來至本坐加威而住也。現威驗也。三昧謂隨
上中下分。寂忿悦等儀相也。請本尊如法。爲
印及形相。配置尊位。威驗現前住於三昧所趣
所住
處爲
所住處名爲趣。謂三昧趣也。要具明此
五縁方。所云五趣者。趣是別別之義。由此五
縁差別故云五也。由具此五故。世及出世間
所有漫荼羅皆能解了也。然此五事。乃是古
昔諸佛成最正覺。先佛成三菩提也諸佛
法也
法界
虚空行。法界虚空行者。由體同法界成如來
行故也。如是諸佛謂度無餘界有情本願故。
爲利樂安樂修眞言門諸菩薩故。演説之。故
令慇懃諦受也。金剛手言。如是世尊唯然願
聞者。是金剛手等十世界。及普賢等十世界
大衆。蒙佛告勅皆同聲白言。唯然世尊願樂
欲聞。故佛更説祕密漫荼羅法也。佛言有正
等覺漫荼羅。置祕密中密。無上大悲藏等名。
若無量等世出世漫荼羅同者。即是如來最
正覺究竟之説也。然此大悲藏生。前已説竟。
何故更説有何差別耶。然前雖説者是爲祕
密更。有祕中之祕。若不説此法者。即通達前
法亦不得成。故爲最祕要也。若解此者。一切
世間諸漫荼羅悉皆同用之。無所不入也。其
作法者。先作四方漫荼羅。其界唯用羯磨金
剛智印。周匝相連以爲其道。唯安所。其十字
中又作十字金剛印。印如前作之。但以十字
爲異耳。其十字金剛印。上作蓮華。仰而半敷。
令此十字如花之状也。其花上又安八葉之
花。即如前五佛四菩薩方位也。當以心想而
置九點。即是臺及八葉中各想一點也。此點
即是大空之證。此成正覺義也。於此八業及
中。當作方圓漫荼羅而畫本尊之像。佛方壇
菩薩圓也。此但是行人自爲已作。不令示
人。若作法時自在壇門而坐。自作灌頂等法。
然後得作一切法事也。此事尤祕。但心存作
之。不可形於翰墨也。又其臺上當想如上十二
字眞言王。令其字一一分別置於壇上也。更
問。連環置耶。以何爲次第耶。又云花中安子
者。謂畫蓮子。或十或過減無在。經云流出者。
謂人了解此祕密法。一切世出世壇皆於中
流出。隨義相應可解也。略有四種造祕之法。
謂事業即是從初至未縁壇。種
種事業所應作者也
謂本尊等
形顯分段
悉地
即所
成果
安置位即置本尊
方位也
了解此四法。即通一切
流出之法也
從此流出諸壇。皆依本教所
説也。佛子者告彼也。謂金剛也。又四菩薩者
普賢巽。文殊坤。慈氏乾。觀音艮。是其位也。
前縁起列衆中。或以除蓋障替觀音。或以除
一切惡趣替文殊。其義各異。課用一事亦得
也。此中用觀音爲正也
已上毘盧遮那漫荼羅竟
次初正覺者最初説也。明諸佛漫荼羅。即佛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作此佛部漫荼羅。作圓漫荼羅。其圓如月。中
白如貝色。此圓中先作白蓮花。花上盡三角。
此三角中作赤色。其中畫佛像也作何佛
更問
繞三
角以金剛圍之。如圖也。繞三角置點。點標也

其外輪作光。如却敵形也。圓外周匝安點
疑此點一一皆是本尊
之位。更問。或可置字
光普皆流出者。謂想光從
佛身中流出。漸次流布在三角外也。眞言主
謂本尊也。遍身有光流出。前大壇中亦有三
角印。與此用處不同。前者但是印。此中置佛
或置印。作法圓具於彼也
次蓮華部
  ○ 此語屬上件。世出世同畫者。此同
  亦可名有也。言世出世有
○─○無量漫荼羅欲令善聽也 □移在
│  上。當知此是最初悲生壇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作方漫荼羅内畫商佉。商佉上有蓮花。蓮花
上有金剛。金剛上又有蓮花。蓮花上置觀音
菩薩。或可安印或安字也。諸印上皆安種子
字。謂商佉金剛及花上也。其次院安大勢等。
周遍作光勿生疑慮也。以本種子巧安置之
而作種子也。等處當置七白吉祥。一一皆有
二使。此經但略説言之。自別有觀音部法中。
具載當別詳撿也
明妃資財主。是能自在
施與求者也。及大勢至等。如法作之也。作得
自在之尊。持標相印也。當殊妙作之。曰如法
作之。住三角中馬頭。合在可處用壇中畫之。
其餘諸尊。亦各有形色等別及方圓半月三
角等。合可用等。皆如廣本也。前所云須通五
事。謂形色契印本尊及位。即此事也。如畫
本尊。合作何色及形像等。各各有印。前者大
悲藏生是嘉會壇。今此中隨三部各各別有
也。如此中蓮花部壇。中胎是吉祥壇。以觀音
爲主。胎外留空地。空地外即是第二坐位。悉
置觀音部諸尊等。餘盡如作大壇中法。其空
處亦置十方佛。其第三坐位。亦置八部衆等。
准前可解也。三角中猶如日出之暉。謂日初
出赤黄色也。在明王側者。在大勢至側也。次
復若作馬頭漫荼羅者。當在三角中置之。在
外三重。其漫荼羅亦皆隨之作三角也。作此
時訶耶在中。即移觀音替居勢至之處。餘眷
屬皆圍遶之。餘皆迴互可以意得耳。次作第
二漫荼羅者。謂從蓮花部數之。蓮花爲初即
金剛爲第二部也。我正宣説之。謂善説也。非
前非後依次而説也。爲第二部也。其漫荼羅
四方作普以金剛。以三股者作界縁相接圍
之。圍中黄色。中安蓮花。花上有瓶。瓶白如
月色。或用金剛圍之。或用餘物圍之謂隨彼尊
之印。展
轉爲中心。亦
如其印圍之
彼瓶上有大風。謂半月形也。此
中如黒雲状如雨時雲靉
靆垂黒也
其下状如幡形。如大
風吹形勢流動。彼半月中如大猛火炎作三
角形。其三角亦以金剛圍之。三角中赤如日
初出色。其中置蓮。蓮極赤如劫災大火災色
謂殷深赤
或可赤黒
蓮上畫金剛謂或畫本尊形或
畫五股印或字也
其金剛流
出種種焔光。若畫形者。心上安種子字。謂吽
字也。若畫印者。想𤙖字誦而加持之也。印上
置字也。此是汝漫荼羅者。佛親對金剛手説
之。故告之是汝漫荼羅也。古昔諸佛皆説。我
亦如是説也。諸明王各依本。坐類形色者。謂
或金剛母及金剛針鎖之類。衆多金剛眷屬。
各依本尊形色差別。或畫形或作印或置種
子字也。各依其法次第相應。謂成就妙悉地
故安此。金剛手爲中台。諸部類爲第二院也。
此皆説中台也。轉作無量壇也。先道者安右
後道者安左。隨所開門以辦左右也。復次我
前説衆多金剛之別名也。自在謂於金剛得
自在。復次此説我金剛執自在者。如前大悲
藏大會中。毘盧之下不動降三世中間。畫諸
金剛者。皆未列名。今方列之。故云復次也。謂
虚空無垢金剛。金剛輪金剛牙。蘇喇多金剛
妙住也謂共
住安隱也
名稱金剛大分謂大者之分即是大
心衆生之體分也
剛利謂極迅
鋭之稱
此壇總以印爲之。寂然金剛寂靜
義如
涅槃
義也
大金剛
青金剛。蓮華金剛。廣眼金剛。
執妙金剛。金剛金剛慧以金剛
單爲名
無住戲論金剛。
虚空無邊遊歩金剛以上列名也各在處
在大壇中安之也
如是等
壇方圓等。依前順其色形亦如此也。依名作
次也。周而復始也。白黄赤黒等隨文次第。最
在前者白。次黄次赤次黒。次者又白。如是次
第也。及諸所不説者。准此例解。隨其本類形
色而作之也。此金剛有十佛刹塵數。前列衆
與此中互有出沒。或此有彼中無可知。又此
等金剛所持之印或三古或一古即針
此准前
次第。初作三股周而復始。或兩頭。此兩頭即
五股也。此印周匝作四廉状。如四金剛。其
中有一。状如五股而不開也。或鬘者。或持金
剛鬘也。此等金剛。各以其本名爲眞言。即此
名最上字爲種字也。次隨別字及通用。各於
心上置吽也。其手印。通用上五股金剛印
也。不動尊漫荼羅風火倶者。風謂半月火謂
三角。謂於半月壇中畫三角。畫三角中作不
動尊也。在泥哩底方者。故毘盧遮那之西南
方作也。或三世勝異者。謂在於風方。以此爲
殊。餘同不動也。三處以金剛圍之謂所
執印
三處
者。謂或作形或印或字也。然此不動尊漫荼
羅若別作者。不動在中毘盧在中院東方。餘
金剛眷屬周通圍遶也。次説佛母漫荼羅。前
布置漫荼羅形。先應知此謂金色。但列名未
辯尊形及印。今列之也。先説作漫荼羅。金色
四方。以金剛爲界圍之。此最上者尊形自上
者。謂自此當説也。謂此佛母漫荼羅。於諸壇
最爲上勝也。次於漫荼羅中作蓮花。黄色有
炎。蓮上作佛頂印 IMAGE 其印如佛頂髻形。
令頂高隆。傍畫兩眼形也。若作佛母形者。當
如天女像。心置種子字。或可但畫印即頂
髻也
但作字耳若佛頂爲中胎。諸佛眼等爲眷屬
圍遶也。佛恒自身火炎中住。種子布之。謂此
印於炎中住。中置種子即是也。捨三分位。謂
捨三座位而置佛眼。前説菩薩部中。普布種
子。謂於壇中遍布之也。未説者今更説之。凡
是諸菩薩。應須作漫荼羅。當作圓明之像令
極白淨。於中作十字臺。臺上大眞陀末尼。各
置標如承珠標。其頭皆置如意珠。殊有光炎
也。其本尊菩薩。於十字中心置之。諸餘菩薩。
在次院中次第而布。更外置八部也。極白是
寂靜色。當極令明淨寂然而住。此等菩薩皆能
施一切願也。次作釋師子漫荼羅即釋迦也諦
聽佛子也
當作金剛四方令普此金剛即是如上所説五輪中金
剛輪方壇也普者正四方之稱也
其壇黄色極令鮮好。於中畫金剛杵
杵上安
蓮花。蓮花黄色。花上置鉢。鉢四邊通有炎光。
若作佛形者。當畫釋迦佛持鉢。又以金剛圍
之。右邊置袈裟即僧
袈梨
左邊置錫杖也。次五
佛頂。其白繖佛頂。置座座上置印。且依本部。
如佛部一切方。或依事。息災圓等也。以繖爲

勝佛頂以刀圍普。若有説處即依文也。
光皆流出猶如燒鐵火炎也謂赤
炎光
最勝佛頂以
輪爲印。除障佛頂以鉤爲印
火聚佛頂畫佛
頂髻形大士者號
金剛也
會通大佛頂以金剛爲印也。
阿毘發生佛頂也。掲多佛頂是最勝尊義一
切超以蓮爲印
無量
音佛頂以珂貝謂商
佉也
色類應觀知謂如
前説
佛豪相
用如意珠爲印。此名印漫荼羅。此印法等。灌
頂成就物等用也。其息災等。則隨形色轉變。
非此所用也。成就皆以本尊在中觀色類。謂
白黄赤等也。佛眼當作佛頂髻形。兩邊置眼。
其佛頂黄色。以金剛圍之。無能勝明妃持蓮
謂空風指捻花。餘指申
之。捻花指向心前持也
若諸尊有印者。依文置
之。若無文取本部主印置之。唯種子字中也。
無能勝王作口印在黒蓮之上。謂畫作忿怒
口。其口雙牙上出者是也。此等諸位。若以釋
迦爲中。則佛頂等列之居次院。若隨一一本
尊中。取一爲漫荼羅主。即移釋迦在外。餘皆
可例解耳。更以次説淨居天印。經云淨境行
者。謂以禪定爲味以淨爲行耳。其印今次列
之。思惟手謂稍屈地水指向掌。餘三指散舒三奇
杖稍側頭。屈手向裏。以頭指指頬

施無畏。皆用左手右亦得也。妙好義也。
笑手謂迴思惟手當心
前令三指向上也
花手以風空捻花。而申三指。
其三指或仰掌舒之。或
竪舒
皆得
虚空掌謂側右手散
指而在空中
彼畫法則。謂依此法畫
之也。此等天或作笑或作思惟。或作與願等
皆得。次地神印。作寶瓶。圓白之中其瓶挿諸
寶穀花果等嚴之。以金剛圍之。請召火天印。
當側申右手。其風指第三節稍屈。又屈空指
上節向掌中。若先直而屈。是請召也。若先屈
而還展。是發遣也。當以諸大仙而圍遶之。謂
迦葉瞿曇仙等皆次畫之。並在火院之中。火
院即是三角壇。其中色赤名赤院也。其印如
前五通仙人説四圍陀印是也。此是梵行者
祕記。若誦圍陀者見此手印。知是何論何部
等也。瞿曇仙虚空中行欲有二渧汚下地生地
甘蔗日炙生二子爲釋王者是
末建
坐禪蟻作對遍身恐
損蟻復入定者是
竭伽仙山名約處
得名也
嚩私仙
云婆藪仙
人者也
&T027581;竭羅私是身汗液義也。此仙不從胎
生從汗液而生故得名也
方閻摩王當作風壇。壇中畫但荼印若印等此
壇一角向
身一角向外也
或隨彼便安置
王右邊畫死后。以鈴爲印。若畫
形即持之。左邊畫黒暗后。以幢爲印此幢也
梵云計都
亦旗也
大自在。忿怒作輸羅印。此輸羅也。大
自在子之后。作鑠底印。此鑠底也。大梵天明
妃作蓮印。謂未開蓮也 那羅延作輪印。七
母同用沒蘗羅印。此是也。倶吠離耶。作在毘
沙門方頂骨印。此顱骨。以笑手状持之謂屈
水地
指於掌中散舒餘三指如笑
手状以持頂骨如持鉢状
七母等眷屬。謂鷲狐及
婆栖鳥似鴟少黄土色觜亦黄是
鸇類也此鳥有祕身法也
此等並在風輪中。
圍遶七母等凡閻王部類皆
在風輪中也
若持花得此鳥等亦
持七母眞言也。此等各別自有持誦法。今入
此漫荼羅會故。爾皆悉以爲莊嚴。泥哩底方
當作大刀印。那羅延天作輪印
倶摩羅作鑠
底印大自在
之子
難陀龍兄弟作雲印雲中有電。復有
水形。倶在壇門

商羯羅三戟印。商羯羅后鉢致印 月天
作白瓶并有蓮。日天作車輅印在金輪中即是
正方

社耶毘社耶作弓印亦在金剛輪中
也弓傍須有箭
風天作風
幢印。妙音天作琵琶印。嚩嚕龍作羂索印。如
首。作圓漫荼羅。取本種子字圍之。大我即
告執金剛也。右此等略標印記。若廣作者具
如法中。謂彼類各自在眞言別行法也。以上
釋迦部類行法也。以下明菩薩漫荼羅此是大
壇第二
重諸菩
薩位也
文殊漫荼羅。正方以金剛圍之如前

作此中三角。三角中作青蓮花印。種子字
也。誦之想遍其中。眞言字於中安之非但於中
安之亦四
邊安
其三角内傍界邊。周匝作少青蓮。以
圍遶大青蓮華印也。所以作印。爲識此尊
法門義趣等故。各隨形色等觀之而識祕意
也。如法取種子字而種子之。即是安置此
字作種

彼中作是印如次作此。勤勇者即是文殊
也。謂青蓮種子等。如法次第作也。隨形色等
觀之識祕意也。光網童子作鉤印若作身
持鉤也
寶冠
童子持寶
爲印
無垢光童子持未開青
蓮華也
所説使者。此
是文殊部所説使者。持誦者如所相應。而知
彼印以法相應作者。謂以下童女也。智者即
自文殊也。亦可名具徳也。計設尼大刀
爲印
小計
設尼輸羅
爲印
雜色使者以杖
爲印
地慧以幢
爲印
招召使者
以鉤爲印以
上並如童女
諸奉教使者。普皆作小刀印如經中
及圖
此刀作鋸齒形。云小刀非正翻。右如上所作。
皆於方壇中作印以青蓮圍之也。以上是東
方文殊部類眷屬也。若文殊爲中胎。餘菩薩
爲第二重。八部爲第三重。他効此。南方除蓋
障菩薩。以如意珠爲印。亦作四方金剛輪。中
又作三角壇即名火
輪也
所説相當以如意寶也。盡
大精進者種子。所謂如意寶。當於三角中畫
如意珠。眷屬圍遶也。以下菩薩。皆是應當以
眷屬圍遶。當知彼印相今廣説眷屬也。此中
眷屬者。於彼中當作印畫之。如次第。即是如
法也。彼文有此字。指之如左也。除疑怪菩薩
即嬌
都也
其印金剛印。曰瓶
中作瓶。瓶上挿一
股金剛。半在瓶中也。無畏施菩薩作施無畏
如瑜伽中
釋迦印
除惡趣菩薩畫作發起手謂舒手仰
掌從下向
上擧
救意慧菩薩作悲手置心上謂水空相捻當
心餘令申散也
其捻指
向心
大慈悲起菩薩作執花印空風相捻如執花
形餘指申散而竪
悲念菩薩屈火指向心前
餘指皆申散
知者即道此菩薩名也。
除熱惱菩薩作與願手舒指仰掌向下流注甘露
水指等者等謂諸指也
思議具慧者菩薩作思惟手與如意輪菩薩手同
亦如前淨居天印也
具不思議慧。右皆作方壇置蓮華上也
此手印
等也
此皆除蓋障眷屬。餘義如文殊中説之。
北方地藏菩薩印。於大因陀羅輪也。金剛輪
中作寶。所謂在中先置座也。莊嚴地。地上畫
蓮。具種種色。花上作幢。幢頭安寶。不畫形
但畫幢也。若作此印者極上色者。此是形相
也。此説名最上形。是歎也。於諸印中最爲勝
上殊妙也。此菩薩有無量眷屬。今略説彼上
首者。如左寶作菩薩印。彼中畫印慇懃作之
也。三股金剛在於寶珠之上也。但於寶地之
上作印也。若畫形者。亦坐蓮如地藏法。寶掌
菩薩作一股金剛。安此金剛在寶上也。持地
菩薩作兩頭金剛安於寶上是也於一股中有五
股形如前印也
寶印手菩薩印。作五股金剛置寶上即是五佛
金剛也
堅意菩薩作十字金剛即羯磨
金剛也
右一切皆彼漫
荼羅中安置者。皆於方輪中作寶地。地上置
寶。寶上有印也
次西方虚空藏菩薩。即是文殊會中西方部
主也。作圓壇令明淨鮮白。坐白蓮上手持刀。
若不畫菩薩形者。但置刀。其刀極利如霜。又
如是。謂如是堅利也。又堅固。以種子字而圍
繞之也。智者以自種子而種子之。即是安本
種子也。次列眷屬上首菩薩。即畫彼印形如
教。謂皆依教如法作也。虚空無垢菩薩。亦
本圍之還以輪圍之也。此本即是自也。印作
即四技
刀輪也
置輪亦自圍之也。在風壇中。虚空
慧菩薩印。於風壇中置商佉即半月
壇也
清淨慧菩
薩。畫白蓮印在風壇中置。次行慧菩薩印。於
風輪中置商佉。商佉中挿青蓮華。安慧菩薩
印。風輪中畫花。花上置金剛也。凡此於大悲
藏大壇中文殊一會。凡四菩薩。隨以一菩薩
爲主。置於中壇。餘者各於第二院案方而列。
第三院置八部也。復次若是大悲中第二院
者。假令以觀音爲部主。其金剛部及佛頂等。
並依方位而列爲第二院。次應當知其第三
院置八部。即不須置文殊會菩薩也。若釋迦
會者。即如是上説
此説是定義也。此事更
問審不。祕密漫荼羅品竟
  入祕密漫荼羅品第十二
入祕密漫荼羅品者。謂諸佛身口意祕密之
藏。唯執金剛祕密 爾時世尊復説入祕密
壇法。祕密主乃能知之。故佛復告之也。然此
執金剛。即是毘盧遮那之所化身。爲欲發明
此深密之法故也。此法無能發問者。唯佛
佛相問乃可知耳。如金剛頂經分別積品下。
佛入三摩地已。從佛身中出字形印形本尊
之身。各從方方出施作佛事。所謂是大因縁
開佛知見。如是作已復入如來之身。爾時空
中出問法之聲。問佛一百八號。云何名佛。云
何名正遍知等。乃至問十六大菩薩及眞言
印等。如彼廣説。爾時佛即自嘆言。善哉善哉
能問斯事。乃至隨問而答。爾時大衆得未曾
有而作是念。今從佛身而問於佛。猶如幻事。
無作無生者而成佛事。今此執金剛亦如是。
從佛金剛慧印而生。復持如來金剛慧印能
有所問。而佛答之。恐人不信。若自問自説則
不足尊重。故以佛身而問佛身也。又所以名
執金剛號者。猶能持如來身密口密心密故。
名持金剛智印。爾時世尊又復宣説入祕密
漫荼羅法者。上已説金剛手祕密漫荼羅。而
未明入祕密之法。故次宣説也。持誦者遍學
祕密漫荼羅。眞言者應遍學謂一切處
須解也
古者祕密
壇。即智者是通達也。無所疑滯故名智者。智
者盡燒一切罪。弟子法如是者。持誦者即是
成就之人。謂阿闍梨也。應遍學者。然唯佛與
佛乃能遍知。遍學一切諸法。能具此徳乃可
爲師耳。今末代此人難得。云何得有傳法師
耶。然阿闍梨雖未得如佛。應遍了知此經宗
旨次第法用一一明了。及隨順此經所有諸
法縁。漫荼羅要者應善知之。應修瑜伽之行。
曉了衆生種種根性利鈍及有遮無遮。及本
尊之眞言身印之類。乃可傳法爲弟子。作入
祕密漫荼羅法也。所以然者。今此諸佛法要
甚深難解。共所守護不妄宣傳。久默斯要不
輒爾宣説。若末代人師。不能了知魔事及入
道方便次第。而妄教人。即無所差別差機誤
他。故須遍學也。所云智者。即見此遍學人是
也。能知應與不應與應入不應入如是種種。
故名智也。若不閑方便徒有所説。而不能令
他建立無上善根。速入一切如來之位。更招
極大障法自損損他。云何名智人耶。燒弟子
罪者。猶彼從無始來。具有無量無邊罪障。弟
子法如是者。謂如法入壇作法也。深厚之障
若不爲除。則身器不淨猶障有故。不合爲説
一切如來具足道。猶如聲聞人。有十三難等
不合爲授戒也。燒彼壽令不復生。燒除灰燼
者。今豈以世間之火而焚彼身。令命根不續
爲灰燼耶。今自有妙方便大慧之火。而焚彼
業煩惱身。使不復生也。一切衆生皆以業煩
惱蘊積相續。而得生長輪迴無絶故。名爲壽。
今即焚之令盡無餘也。業煩惱爲薪。方便智
爲火。以此因縁而得無餘。此薪既盡能治亦
遣也。所謂燒者即是字義。當以阿字爲弟子
身。使以阿字遍作其身也。次以此慧火之字。
焚彼菩提之性眞金之礦。令垢穢無餘。故以
羅字而焚阿字也。然既焚竟。豈如二乘斷滅
灰燼而不復生耶。不如是也。諸垢之薪已盡
更有妙生。所謂淨菩提也。眞實生也。此生即
是清淨之性。如來種子也。師以何方便令此
灰燼。復燒盡同於灰。彼等復更生也。以字燒
字者。謂想阿字同方壇。弟子在中。而以囉字
燒之。以燒故同爲一體也。身同阿字。而以囉
字。自燒一切煩惱罪除。乃至身亦除體同金
輪也。生妙牙也。謂生嚩字門也。當於心上觀
圓明。於圓中而安嚩字。從此嚩字而生水輪。
猶如白乳而以注之。以此方便復生淨菩提
心佛種子也。生此清淨之身。内外無垢如百
錬之金。而加瑩飾隨用成器也。當知火動之
時即與風倶。風輪者即是訶佉字義也。又嚩
字上加點。此點即是大空欠字門也。微妙法
水從空而注。以淨其心器。當知即具地水火
風空五字之義也。然此皆是如來祕密之義。
非徒如文而已當善思之。行者既得如是遍
淨無垢身。壽命還活悉皆無垢也。意生之。復
爲欲令堅固如是意生之身故。更有方便。猶
置十二字復得十二縁。謂十二支句也。此即
是前説。十二字眞言王。當用布滿其身也。初
有四字布於上分。謂從頂至額也。一字虚
空字也。頂上二字在耳。一字在*額也。次如
本性配生。從眼起好也。有四字在中分。謂二
肩上。及心上咽上也。次有四字在下。謂臍上
腰上一字在腿上一字在足下。然單足二皆
有之。今但於一足置之即管兩足也。當知此
十二處。即攝餘一一身分。如二耳字即攝二
目等也。如上所説之字。當取上眞言王。從初
字次第而布之耳。然作此方便有三等。一者
師自布。二者用作漫荼羅更問布字
云何起也
三者加弟
子身。此是瑜伽祕密加持也。如是作已即能
成於法器。故云作彼器也。如是作已。即是成
就三昧耶。所謂三昧耶者是等義。謂我等於
佛佛等於我。無二無二分究竟皆等也。阿闍
梨者等於佛。佛即等於弟子。此弟子非但等
於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亦等一切諸菩薩。亦
等一切聲聞縁覺。亦等一切世間天仙之衆。
若如是等於一切。即是毘盧遮那身也。故云
諸世間等同等同順。亦是法花皆與衆實相
不相違背。應作如是解等同諸佛也。無違背
義也。稱此三昧耶祕密漫荼羅中。入一切法
教中。自在諸漫荼羅。如是等我。若稱此三昧
耶祕密漫荼羅。入諸法教中諸壇得自在雖不
入亦
得自在
攝取也
如我等。持誦者謂我與彼行者不異合
爲一是名三昧耶也
亦然。
持誦者不異。三昧耶名説者。解是解了之義
解知之義。若解此入祕密漫荼羅方便。即是
遍入一切漫荼羅也。此弟子以同遍入一切
漫荼羅故。即業自在修行一切法門無有留
難也。佛以諸法究竟等。釋三昧耶名。故云三
昧耶名説也。如經初具有入大悲胎藏漫荼
羅等諸法。乃以此法爲要用之法。不於前説。
乃在此説之。若不解此。上來所作漫荼羅終
不得成也。所於迴互前後不相承躡者。豈佛
不有悋惜耶。但爲欲令入正法者應須依師
而學。猶如佛於聲聞經中呵賊住人。云得具
滿和上阿闍梨。如法受戒決修梵行。何故如
盜住也。今末代學人亦爾。不&MT05989;近善知識諮
承法要。而自師心欲望成就如來自在之業。
直爾披文。便欲作之望得成就。無有得理也。
非但自損。又欲求名利故而妄作人師。自既
違法。而欲更建立他無上善根。何有此理。由
此無有効。故更招謗法。破法之縁成無間之
業。何有無間業人。而能自利利他倶成妙果
耶。是故行是法者。&MT05989;求明師。一一諮受微旨
曉了明白。先自成立。堪能建立他人無上善
根。猶如聲聞法中。五法成就自成五分法身。
亦能成他五分法身。得離依止得在師位。爾
時乃可傳法利人。其或不然。愼勿妄操利器
自損其手也。故經云。差機説法爲人師冤。今
不善遍學持明瑜伽之藏。而欲隨他本縁而
授其法。亦猶是也。入漫荼羅有三昧耶偈。可
有十四五偈。即是與弟子受菩薩具戒。及教
授教誡要誓之言。此土未傳耳
次住祕密漫
荼羅品。前品説入祕密漫荼羅方便。所謂三
種加持也。謂以眞言加師之身及所入之壇。
并加弟子令住堅固。然後得安住於祕密藏
中。故次説住證之品也
  入祕密漫荼羅位品第十三
爾時大毘盧遮那世尊。彼時等至三昧地證。
未來衆生觀念從定住者。毘盧遮那義上已
釋之。今更釋。所謂毘盧遮那者日也。如世間
之日。能除一切暗冥。而生長一切萬物。成一
切衆生事業。今法身如來亦復如是。故以爲
喩也。然世間之日則有方分。則有照外則不
能照内。明在一邊即不及一邊。唯能照於晝
日而光不及夜。今如來日則不如是。遍照内
外無有方分晝夜之別。圓明常住。一切衆生
若得此日出時。則能生長一切如來善根。行
如來事。世間之日不可爲喩。但得其少分故
加以摩訶之名也。佛所以入此三昧者。佛住
畢竟無相寂滅之法。以大悲故住於三昧。令
一切大會及無量衆生。得見此大悲胎藏漫
荼羅莊嚴大會微妙之法。即是於無相中而
現有相。雖復有相。而從因縁生即不生義。同
於性淨之法。而令衆生各隨本縁。見種種色
聞種種聲獲種種法。各隨心器如法修行。有
如是大因縁故。又爲滿足金剛手所問之法。
令明白無餘故。而入三昧也。等至者三昧名
也。上云爾時。此復云彼時如來入于三昧者。
對前因縁次復有此事故。分別云彼時也
等至者。猶過去一切諸如來。皆乘此道至成
正覺。如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如來亦復如是。
皆從此道乘此方便而成正覺。故云等至也。
如三世佛至成正覺。我亦如是。如我今乘此
道而至道場。一切佛亦如是。佛佛皆等。本末
究竟悉等。故云等至也。又復如前所示大漫
荼羅方位之相。如佛所入三昧而示現者。若
阿闍梨住於定中而度弟子。亦當布此方位之
相。與彼無異。一一皆是入法界諸尊善知識
普門行法。若作此觀以加弟子。亦令得見如
是大會也。令内心所觀與外事所布。内外平
等無有差別。故名等至三昧也。佛入此三昧
故。令金剛手等諸大菩薩。皆得滿足所問之
疑。佛於三昧中所現之事。即是示其方位法
用。故入此三昧也。彼佛入三昧時。彼佛事等
如是。等者等同也。猶如手掌平正。所謂地平
者以三昧而言。即是得見淨國莊嚴其地平
正。無有瓦石諸山及沙礫等也。然此即是淨
菩提心之義。以信力故平其心地也。除去所
有阿頼耶之所。含藏沙礫株杌等類。唯除畢
竟平等淨菩提心體性之地。若能平淨此地。
即可成就大悲胎藏佛會莊嚴也。五寶間錯
者。謂金銀等五寶五色之寶而間錯其地也。
五行者即是白黄。五寶謂五色也。赤緑黒次
第也。白。間錯。是戒也。黄是信赤是進。緑是
定黒是慧也。上釋云初白次赤次黄。今以此
釋爲定前釋非也。從此已下一一莊嚴皆有
義釋。今此中未解。別處一一對其法門也。然
其處非但五寶間錯其地而莊嚴門標。而已。
又有門標。即是大悲胎藏之門標。令知所入
之門方位之相也。言標者。此標即是如上所
圖者。然有畫作者及立作者。畫作如所畫圖。
其立作標者。亦依此相而作也。其門有柱。柱
上横木。標知是門也。四方之門即是四念住。
標是四梵住也。涅庾呵是門。都囉亦是旗也。
即是標雜色者非但五方之色。更有種種雜
色也。此雜色幡其相廣長。而在門標之上。大
寶蓋。在上都覆之如壇法也。然此蓋者。此蓋
之量遍覆諸佛刹。故云大也。此標上又懸白
拂寶鐸以爲莊嚴。前是綵幡。幡有寶鐸及幡
拂之類。並懸寶幡而間錯之也。並種種雜好
綵之束。即叚束之是雜綵也。雜綵名衣懸垂
周布。私謂即是如文著雜色衣之義也。從第
一無相之法。而出生如是大悲藏生之相普
現色身。種種方便説無量法。是雜色義也。雜
色幡以來。皆在門標也。建謂立幡於標也。
八方隅建大摩尼幢。幢以摩尼作也。幢者謂
四方及四隅。各建摩尼妙寶如意之幢也。此
外復有八功徳水淨妙浴池。湛然清淨。復於
池中有無量水生禽鳥。嬉戲自在。出種種微
妙音悦可一切。又生種種時花。時謂六時之
花。各適時而現也。非但名花。又有種種寶樹
羅列也。八方分分布之。分即方也。五寶瓔珞
繼也。此八柱之上。周匝寶繩而相連繋。
此中云瓔者。梵音與前所云瓔珞有別状也。
謂垂如仰半月形。而垂下寶瓔周匝相接也。
其地細滑如綿絋衣樂受極觸樂者。如西方
有純綿之衣。如此地輪中之類。極柔滑。案
之則沒。擧身復平如舊其平也。極細最生樂
受也。又有無重樂器彌滿空中。在於空中不
鼓自鳴。其聲深妙令人樂聞歡喜快樂也。於
此布列莊嚴之地。復生無量隨諸菩薩福徳。
所感意生。之座及宮殿。從如來信解生。其座
羅列亦作三重。如上大悲藏生漫荼羅布列
次第也。然各隨菩薩淨妙功徳。五塵樂具而
生有種種差別。擧要言之。則有十世界微塵
數等。各各不同而布列其位也。此等皆在八
寶幢柱之内。並從如來信解力生。以如來本
願力故。於等至三昧中普門示現也。法界標。
標即從法界生。即是法界壇標幟也。標者此
中有性義。梵文語含也。標即是性也。法界體
性。本來常淨第一無相。還用法界而莊嚴之。
中有大蓮花王。此花即同法界。遍一切處自
性清淨也。當知彼中如來止住者。花既量同
法界。當知佛身亦復如是。此即中台八葉之
花也。然生大蓮華。如來住彼法界第一。隨意
解衆生喜悦。此第一是第一法界身。隨諸衆
生信解令得歡喜。極微細之意最難見之性。
故極微細也。此第一者。義謂當云性也。隨意
者。佛本願力爲度一切衆生故。普門示現。各
各隨彼所喜見身。應其機導利令得歡喜也。
彼如來諸支分無礙力。從十力信解生無量
色形莊嚴之身者。如來支分有無礙力無壞
力。以一切世間天仙及二乘聲聞菩薩等力尚
猶有礙。由有礙故。更有勝上力者。即能壞之。
今佛力無礙不可壞。由如金剛。故云無礙力
也。此無礙力從何生。當知從如來十種智力
生也。從佛身支分上中下。爲分三分流出種
種類形。乃至一一毛孔皆悉出種類。若干形
色各異。或方或圓三角半月。或青黄赤白黒。
寂心歡喜忿怒等形。其數無量。即是諸本尊
等。皆當坐於意生所感之坐也。今此十力復
從何生。謂從如來無量阿僧祇劫以來。修行
六度十度乃至百千萬不可説阿僧祇諸度萬
行。即此諸行功徳資長也。以功徳所資長。身
出現也。從法身而出現也。彼出現已。於諸世
界大會之中。諸謂十方也。然此非但現形而
已。復出種種妙音。演布不思議常寂祕密之
法眞言之行。普令一切皆得聞知也。此所生
菩薩各説種種。有音聲表作如此説。謂。偈也。
妙偈而嘆於佛。猶如下方踊出之會讃。大日
如來猶住三昧。此是三昧所現花臺中。毘盧
遮那世尊。於身分中示現此耳。從此法界
蓮花中。佛出種種形之時。又從佛身出種種
聲而演妙法。經云音聲者即語表也。此音演
偈略有二偈。初偈云 奇哉一切佛。方便不
思議。於無藏性中。以慧令爲藏 此偈歎佛
之意。見上示現不思議事故。歎佛之功徳甚
爲奇特也。歎一毘盧遮那。即是歎一切如來。
故云一切佛也。是故當知如來所現奇特之
相。即是如來大慧及方便中生。此不思議業
也。云何不思議耶。謂住無藏性而能作有藏
也。藏者梵云阿頼耶。此翻爲藏。或云宮室舍
宅之義。如世間舍宅。一切衆生各隨己分安
住其中。既有此窟宅。即有善惡含藏不能自
出。如來已離如是阿頼耶窟宅。故云無藏性
也。佛雖無一切藏。然以慧方便而有藏生。謂
於無相法中而示種種相。無妄想法中而出
種種音説。即以此藏令一切至於無藏也。次
偈若識無得者。法之諸法相獲無得。而獲得
諸佛導師。此意言。法性無得不可識。若有所
謂。無得是空義。若得此者即佛也。即是有
無藏。非是如來無師之慧。若可識即是心
所行處。非究竟勝義也。所以歎佛不思議者。
乃於無得不可得法而能得之。所謂上來境
界無相而相。令一切衆生。以無所得而得之
也。誰得此法。謂諸佛導師也。復次前偈云奇
哉者。梵音奇哉。即於初首而有阿聲。此偈已
表法竟也。此即是本不生義。能生一切諸法。
謂如來身所示種種形聲。皆從阿字而生也。
時出種種形竟。還入佛身支分。又復還入如
來不思議法身之中。各隨所生之處而入。故
經云。又復入如來祕法身不思議。此不思議
梵音阿眞底。亦有阿聲。意明從阿而出又從
阿而入也。此兩頭上下指兩阿字。明一切法
出入即同法界之體也。彼佛告執金剛祕密
主者。意明彼佛即毘盧遮那也。當更問。彼佛
者爲是三昧中所現之者。爲是本如來耶。當
是本如來也。從此以下。佛從等至三昧起已。
而告金剛手也。佛所以住三昧。而現如前種
種希有之相。謂地平如掌。乃至布列諸尊。及
八葉花等方位者。欲示執金剛等内心瑜伽
之境。以外況内而表於義也。是故今從定起
復説内心漫荼羅入祕密藏之法。而示執金
剛也。善男子諦聽心内心地中漫荼羅。彼祕
密主。身地即是法界自性。以眞言印加持之。
本性清淨故也。如前以大日加持。次即以羯
磨金剛薩埵。作加持而作事業也。如大本中。
有二十種勸令聽法之相。佛爲執金剛除一
切塵垢。及修行眞言行諸菩薩等法要未具。
不得疾成無上菩提。今復次説滿足前義令
法要圓滿。若不知解此。則前法皆未周悉。以
此因縁勸令諦持也。如是二十種因縁當廣
説。前所呈示。是三昧力故呈示外境。今則内
心觀之。以於行者自心之中而具佛會大海。
十方通同爲一佛土。唯自明了他所不見。故
名祕密漫荼羅也。猶如作外漫荼羅。先謂持
地。平我人衆生壽者。去沙礫株杌等事。次當
平治令悉堅牢平正。方可於中而建立之。今
此亦爾。欲於内心建大漫荼羅者。亦先須平
地去株杌等過。此云身地者。此語即含地水
火風也。云何治耶。謂先當建立瑜伽之座。瑜
伽座者。即是所持眞言之字。以加持之。取彼
所持眞言最初之字。即是眞言心也。其字當
去點等。但取本體。即是阿字。阿字是金剛
地也。所以如此者。猶如釋迦初成正覺時。
入金剛三昧而成正覺。除金剛地更無能勝
者。今此亦如是。爲欲建立内心毘盧遮那大
漫荼羅會故。若不先建金剛心地。則不能安
立也。阿字是金剛輪。爲欲昇金剛座故。先觀
阿字爲始。還以金剛而持金剛也。觀此字當
作方形。然此字形體亦方也。觀此字正方而
作金剛之色。遍滿行者内身。由如身之地大
無所不遍也。次作水三昧者。謂觀縛字處在
圓明。其色正白亦遍滿其身。然此字形亦圓
也。前觀阿字已遍一身。今復遍身。猶如水大
遍洽一身。與彼地大不相妨也。次觀囉字作
三角赤色。此字即作三角形状也。囉亦猶遍
一切處。猶如身中火大也。次觀訶字作側半
月之形。其色黒。彼字在中色又深黒。亦遍於
身猶如身中風大也。地水火風是外境。從外
内照。即是阿嚩羅訶字。以加其身也。此阿者
即是法界之性。以一切法本不生故。即同法
界也。以阿字故。餘水火風當知亦是法界清
淨之性。從因縁起而知本不生。以此一一眞
言之字加持而加持之。當知此字本性清淨
也。縁者謂因此得生也恐是故
字義
業金剛有情加
護。離一切塵有情壽者滿奴所生末那仙生
作者等株杌過患者。金剛有二種。一者智金
剛。二者業金剛。此梵云金剛羯磨。謂所作事
業也。以此金剛業而加持故。得淨除其地也。
離一切塵者。塵謂過患等也。欲平其地。先當
除去沙礫株杌等。所謂一切垢見也。次略説
其相。謂有情壽者等見。及滿奴所生者是一
類外道見。滿奴是我。言一切依我而生也。末
那仙生者。言一切從彼生也。亦是一類外道
等見也。即是垢障不平之性。亦以金剛作業。
除彼不平之過。去彼株杌方淨結此心地。而
建祕密大漫荼羅也 四角四門。西向門常開
出入門。傍安縁周匝者。如前所示外相中門
摽之類。及周匝八大寶柱。柱上懸寶瓔白拂
等種種莊嚴。令内心瑜伽亦與彼無異也。然
彼一一皆是内心法門。應更問其名義耳。於
中有從意生大蓮華王。八葉有莖蕊。周遍妙
彩畫。於中如來。一切人中尊也。超越中語意。
身心地登昇。心地至得。殊勝悦意果授者。謂
在此内心大平地莊嚴中。有大蓮華王座上
也。如上所現大花王。其體淨妙量同法界。今
此内心所觀猶如於彼。故名爲大花王也。其
花有莖有蕊。諸色間錯妙綵畫作。皆謂内心
觀作。如彼畫工。運布衆色作諸色像。雖衆縁
合無有自性。而相貎宛然也。此上有一切人中
尊。即是毘盧遮那也。此是行者自性無師智
大毘盧遮那佛。非從外來也。身語意超身語
意心地。得至淨心地。獲悦意殊勝果。超染汚
心地。得至淨心果地也。身心地登昇者。如一
切世人。未得身口意三平等。故不能入此心
地法門。如來悉離三業衆過。得三平等至於一
切諸佛地。謂得淨菩提心毘盧遮那如來悦心
地故。於一切中尊也。復次一切衆生同有此
性。如來祕藏具足無缺。而不能自信不自了
知耳。唯如來明了自證。而爲一切普皆覺之。
亦令同得此。故名一切衆生中尊也。悦意果
謂最後果。當知得是心地者。即是毘盧遮那
如來也。授與謂有人傳授。復自觀察修行而
得斯果。猶如人與。是實自悟不從他得也。如
上毘盧遮那在花臺上。以次八葉東方觀寶
幢佛。亦名寶星佛。南方開敷華王佛。因陀羅
亦是王義。若重言王不便。故存梵音也。北方
鼓音佛前置阿閦今
改爲此名也
西方阿彌陀佛。其四隅之
葉。東南普賢。東北觀自在西北彌勒。西南
文殊其花諸蕊中。置佛母諸波羅蜜三昧等。
佛母即虚空眼等也。此花葉下面。置諸持明
忿怒等。皆葉下。其花莖。即以執金剛祕密主
持之。以爲其莖也。復有無邊大海衆。即金剛
也。亦有種種供具花香之類。今略説之。下文
自有安布方便也。其花莖下。觀爲大海水。海
岸之外。爲成三昧耶故。須辦花等。爲欲與一
切入壇故心念花而令入也。地居天衆。各依
方觀布之。復次燈花以下偈也。意生謂從心
生花等。畫之慇懃者。謂彼持誦者布於身心。
猶如細畫也。此心漫荼羅之上。有佛在中。故
曰大我。大我者佛之別名也。自作謂自内觀
作之諦了分明也。然此祕密漫荼羅。爲師觀
弟子。深是法器誠心願求。爲而力不能具衆
縁如上廣作者。師得爲作此法度之。自餘當
須衆縁。不得用此也。然若弟子已得瑜伽。師
欲令入祕密佛會。亦作此也。囉字淨除者。先
已作阿字及囉字淨除了。亦如前法淨除弟子
也。即是如前方便。觀於囉字之火。而燒除彼
障法積業。令悉淨已。方復以甘露法水而灌
灑之。得於死灰之中而出道牙也。是故次授
彼暗字也。師當住瑜伽之座。觀阿字上加點。
置弟子其頂上十字縫中。當知此上有點。即
是甘露法水用灌其頂也。尋念如來者。謂師
將度弟子入祕密藏故。尋念三世佛所行方
便。欲令同證同護持之也。師既自住瑜伽之
座。以其身心而作佛海之會。唯獨自明了
所不見也。次授弟子花。令投師身上供養
内心之佛。而觀本縁。隨彼本縁而觀其法。若
本尊攝受花。於中彼師皆觀之不謬。而弟子
未得瑜伽者。但見在其身上耳也。其花投處。
大略心爲八葉之位。從臍至心爲金剛臺。臍
爲大海。從臍以下是地居諸尊位也。此者何
義。謂從諸佛大悲海而生金剛智。從金剛智
出生一切佛會也。於一切漫荼羅中。此最爲
上無與比也。自見已向彼説之。謂師是心中
所見墮處也。上文説持誦者觀其肉身。内心
八分作八葉作開敷。及囉字置目等。若行人
不如是修行成就。而能作此祕密度人。無得
理也。要當先自成就。堪住瑜伽師位。又爲阿
闍梨所許。方能辦此也。今此所作。雖是度人
方便。然行者若於此。自持誦觀照之時亦當
如法習之。用此灌頂之内而自灌灑。爲除一
切障速入佛會故也。前品名入祕密。今復云
入者。此入是證入之入。猶如人已入室宅。一
一明了細分別之。出入自在。家内所有悉皆
知之。不同初入門人也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十六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十七
 沙門一行阿闍梨記 
  祕密八印品第十四
爾時毘盧遮那世尊。觀察大衆會。告金剛手
言。彼祕密主。有祕密八印甚極祕密者。如來
前品中。説入住祕密漫荼羅法竟。時諸大會
復作此念。如是祕密甚爲難解之法。更有何
方便具足之相。速令眞言行者得成就耶。時
彼如來知衆所念。此祕密中爲更有甚密耶。
爲劑此耶。以不能測故。無能發問者。故佛不
待彼問。但無問而自説也。所謂有神驗者。若
行者或内或外。敷列彼本尊等漫荼羅座位
之時。以此八印及眞言本尊之所加持故。彼
諸尊等自然降赴道場。滿彼正行之願事也。
復於本尊位中。安置有神驗同。同謂等同本
尊威神也。竟乃去也。此是不思議感應之性。
猶如水火鏡中日月應之。尚不可思議。而況
如來不思議法界之感應也。此是阿闍梨所
行之印。不得輒爾而習。假令已入漫荼羅者。
亦不得於前輒爾而作。況餘人作耶。非直以
本眞言趣爲摽幟。趣謂如六趣等。此是眞言
趣。兼漫荼羅如本尊相應者。如本尊有如是
法。我亦有之故爲具也此如是一事以上同彼尊
也謂形色坐立喜亦爾
身住本尊形當如是知。知見如本尊位而得
悉地也。若行者依此八印眞言及漫荼羅。相
應而配住位。若能知此將近悉地。不久而得。
如本尊住者。前雖配祕密漫荼羅。若請本尊。
謂須作此法方乃可得也。若不作此則未圓
也。此經皆前後相成。共爲一事綺互其文。
行者甚須相照覽乃可知也。若行者持誦之
時。亦須作此法。謂請本尊及所欲願等。則得
速自建立也。其第一印者。作三補吒虚心合
掌。其二風地指直而開張。餘如舊即是也。此
是毘盧遮那如來大威徳生印。從此中如來
大威徳生。此是一切智智之明也。其漫荼羅
作三角形。於其四邊又有四三角圍遶之。故
曰周也IMAGE。其中當觀毘盧遮那世尊而在
其中也。其三角漫荼羅。當觀八葉華。華臺上
作三角漫荼羅也。即是前瑜伽座。作此三
角其尖向下。其色赤也。前云三角尖向上。
今向下者義用殊也。想佛在此中而作威光
印也。其眞言曰 ra@mra@h&MT00709;第二如前作
印。而雙屈二風指。以指二空指頭。合皆如
va嚩字之形。此是金剛不壞印。金剛者是
如來智。非從縁生不可破壞。故名金剛不壞
也。其漫荼羅形圓如va嚩字是波字
第五聲
以金剛圍
當是金剛
有炎光也
問其金剛。亦在漫荼羅四邊。如上
也。所謂嚩字者此漫荼羅正圓而白耳。亦在
花臺之上。其中有大日如來。以下皆効此也。
然此八印。持誦者隨取其一。隨事用之也。
其眞言。va@mva@h第三印如前作。即三補
吒合掌。其二水火指開張。其地風指先以開
張。作初割花形。此如來藏印。亦名蓮花藏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