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宗地玄文本論 (No. 1669_ 馬鳴眞諦譯 ) in Vol. 32

[First] [Prev]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二百七十五位故。是名爲三。如是諸位一一
一一一一。乃至無量無量無量無量無量無
量。乃至廣説故
大宗地玄文本論卷第



大宗地玄文本論卷第
  馬鳴菩薩造
  *眞諦三藏譯
  大海部藏道路大決擇分第七
如是已説獨一山王摩訶山王大決擇分。次當
説大海部藏道路大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大海部藏中 總有十種法
    謂五種非空 及五種無常
論曰 此大海部藏道路分中。建立幾法爲部
藏量。所謂建立十種法體。以爲大海部藏分
故。摩訶衍地修多羅中。作如是説。倶倶海藏
履道分中。唯有十法無有餘法。乃至廣説故。
如偈大海部藏中總有十種法故。以何義故
有十應知。五種非空五種無常。各差別故。如
偈謂五種非空及五種無常故。彼十種法。其
名字相當如何耶。偈曰
    離礙及有實 性火并今光
    兼深里出興 地藏大龍王
    如是五種名 非空不共稱
    起持變壞品 與大力無明
    如是五種名 無常不共稱
    各有第一一 以請氣力故
    立門實本攝 如法應觀察
論曰。云何名爲五種非空。決定住法。一者離
礙非空決定住法。二者有實非空決定住法。
三者性火非空決定住法。四者今光非空決
定住法。五者深里出興決定住法。是名爲五。
如偈離礙及有實性火并今光兼深里出興地
藏大龍王故。如是五名。五種非空決定住法。
不共異轉差別名字。如偈如是五種名非空
不共稱故云何名爲五種無常虚假轉法。一者
動起無常虚假轉法。二者止持無常虚假轉
法。三者易變無常虚假轉法。四者散壞無常
虚假轉法。五者大力無常虚假轉法。是名爲
五。如偈起持變壞品與大力無明故。如是五
名。五種無常虚假轉法。不共異轉差別名字。
如偈如是五種名無常不共稱故。深里大力
如是二法。氣力立門非取實體。應審觀察。如
偈各有第一一以請氣力故立門實本攝如法
應觀察故。如是已説建立名字不同門。次當
説所詮義理差別門。如是五種非空決定住
法。各有幾數所謂各各有二種故。云何名爲
二種離礙。一者守身離礙。二者變轉離礙。言
守身離礙者。無障礙身常恒決定不失壞故。
言變轉離礙者。建立萬有令自在故。是名爲
二。云何名爲二種有實。一者守身有實。二者
變轉有實。言守身有實者。常平等身常恒決
定不失壞故。言變轉有實者。建立差別令安
住故。是名爲二。云何名爲二種性火。一者守
身性火。二者變轉性火。言守身性火者。明徳
藏身常恒決定不失壞故。言變轉性火者 塵
累倶轉隨順成故。是名爲二。云何名爲二種
今光 一者守身今光。二者變轉今光言守身
今光者。始炎炎身決定常恒不失壞故。言變
轉今光者。隨順流轉無所礙故。是名爲二。云
何名爲二種深里。一者守身深里。二者變轉
深里。言守身深里者。離絶中身常恒決定不
失壞故。言變轉深里者。諸無爲中得自在故。
是名爲二。如前所説。五種無常業用差別 各
各如何。所謂如次出生一切無量無邊大過
患海。皆無餘故。住持一切無量無邊大過患
海。皆無餘故。變易一切無量無邊大功徳海。
皆無餘故。壞滅一切無量無邊大功徳海。皆
無餘故。覆障非徳非患中身自在。皆無餘故。
如是五法。自體及品各各差別。應審觀察如
是已説所詮義理差別門。次當説依位決定
安立門。如前所説。五十一種眞金剛位。遍幾
處耶。偈曰
    如是五十一 遍於五種處
    大聰明行者 能善決擇知
論曰。如前所説五十一位。遍離礙等五種處
中。無所不至無所不通。以此義故。大金剛位
有五應知。如偈如是五十一遍於五種處故。
如是位地利根能知。非鈍者境所以者何。極
甚深故。極利了故。極祕密故。如偈大聰明行
者能善決擇知故。亦復處二故位亦二應知。
是故具集有十而已。然今所説是變非身。
別建立位總幾數有。字身差別其相云何 偈

    別建立位數 總有十種焉
    漸次及盡餘 不動與倶滅
    一空一有位 智智斷智地
    相値兼撥立 邊邊轉一會
    具足此十位 門界量圓滿
論曰。別建立位總有十種。云何爲十。一者一
向無超漸次位。二者遍究竟盡不盡位。三者
一切中際不動位。四者雙立諸法倶滅位。五
者若一空當一有位。六者能斷所斷悉智位。
七者熏力相對相値位。八者隨除障處立位
位。九者眞妄得邊有無位。十者諸法一種一
會位。是名爲十。如偈別建立位數總有十種
焉。漸次及盡餘不動與倶滅。一空一有位智
智斷智地。相値兼撥立邊邊轉一會故。隨有
一別建立彼總。必當具足一切別位。方得建
立大總位耶。必當具別總得成故。如偈具足
此十位門界量圓滿故。如是十種別相之位
遍於幾處。遍五處故。所謂轉攝五種處中。各
具五十一金剛位。經過諸位亦有十種別相
位故。大總相位總有幾數。遍幾處耶偈曰
    總位有三種 謂上中下故
    唯遍五種處 非餘位應知
論曰。大性總地根本體位。總有三種。云何爲
三。一者趣高上上轉去位。二者自然安住中
中位。三者向焉下下轉去位。是名爲三。如偈
總位有三種。謂上中下故故如是三總隨別
有有。唯遍轉五非所餘位。應審觀察。如偈唯
遍五種處非餘位應知故。如是已説依位決
定安立門。次當説依位法數具闕門。如前所
説。十種本法守轉二種。金剛位中爲盡不盡。
謂若守位中。唯具徳五無所餘五。若轉位中。
十法具足無所闕失。以此義故。總別二門有
無亦了。如是已説依位法數具闕門。次當説
徳患對量現宗門。其相云何。偈曰
    起性止及今 變空壞并實
    力龍如次對 有似而取多
論曰。治障照覆對量形相。如其次第動起無
常。性火住法止持無常。今光住法易變無常。
離礙住法散壞無常。有實住法大力無常。出
興龍王以之爲量。如偈起性止及今變空壞
并實力龍如次對故。如是對量。一向轉耶。倶
量轉耶。倶量應知。如偈有似而取多故。如是
已説徳患對量現宗門。次當説隨次別釋廣
説門。且離礙門安布形相現示云何。主伴治
障當如何耶。偈曰
    離礙身體中 有五十一位
    五十一位中 有三種總相
    三種總相中 有十種別相
    初五十一中 一一皆各各
    具足十本數 最初主後伴
    次初主後伴 如次應觀察
論曰。就離礙中。有五十一種金剛位。就此位
中。有三種根本總相位。就此總中。有十種分
離別相位。如偈離礙身體中有五十一位五
十一位中有三種總相。三種總相中有十種
別相故。金剛諸位一一位中皆具本數。如偈
初五十一中一一皆各各具足十本數故。主
伴各二。云何二主。一者主主二者伴主。云何
二伴。一者伴伴。二者主伴。言主主者。是離礙
故。言伴主者。第二轉故。言伴伴者。除五本法
餘眷屬故。言主伴者。除其離礙餘四法故。如
偈最初主後伴次初主後伴如次應觀察故。
三種總相金剛位中。云何安立。謂初信心以
爲其始。後&MT04864;陀地以爲其終。次第漸轉。是故
建立趣高上上轉去位。後&MT04864;陀地以爲其始。
第一信心以爲其終。次第漸轉。是故建立向
焉下下轉去位。上下二門位位各各離邊中
道決定安立。是故建立自然安住中中位。以
此義故十種別相唯有上下不有中焉。且依
上門建立十位。形相云何。偈曰
    信五事已經 至後後位故
    一事究竟故 一味中轉故
    治障一滅故 治障不倶故
    以智斷智故 上下相照故
    本無今有故 治障自辨故
    無別一轉故 如次應觀察
論曰。依趣高上上轉去門見十別位形相如
何。謂以五種非空住法。對治五種虚假轉法。
如其次第無有超過。漸漸轉故。建立一向無
超漸次位。如偈信五事已經至後後位故。故
以五事治五事隨其所應一究竟故建立
究竟盡不盡位。如偈一事究竟故。故以五事
治五事。不増不減不大不小一味平等中道
實相故。建立一切中際不動位。如偈一味中
轉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隨障滅時其智慧體
則便滅故。建立雙立諸法倶滅位。如偈治障
一滅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起無障障起無
治。不能親近不能倶行不能及達故。建立若
一空當一有位。如偈治障不倶故。故以五事
治五事。治勝氣力變一切障爲治眷屬。亦以
勝力斷眷屬故。建立能斷所斷悉智位。如偈
以智斷智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隨其所應上
位下位互相照達。隨其所應斷除障故。建立
熏力相對相値位。如偈上下相照故。故以五
事治五。事隨所斷障虚妄無本。安立位地亦
無本故。建立隨除障處立位位。如偈本無今
有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皆明淨障皆闇冥。
彼治斷事悉已成辨。此障覆用悉已具足故。
建立眞妄得邊有無位。如偈治障自辨故。故
以五事治五事。治障二法無二無別一味平
等一體一性一業一用故。建立諸法一種一
會位。如偈無別一轉故。故如是諸位如偈釋
説。專心觀察其理分明本趣具現。如偈如次
應觀察故。是名爲依離礙門安立諸位總別
現示上上差別。次依下門建立十門。形相云
何。偈曰
    如前説十義 隨應當如如
    壞得體歸空 漸次第轉故
論曰。依向焉下下轉去門。見十別位。形相如
何。謂如前所説十種義中。隨其所應順順如
如。壞其得體歸空本存故。如偈如前説十義
隨應當如如壞得體歸空故。如是諸位爲一
時轉。前後轉耶。以前後轉非一時故。如偈漸
次第轉故。故於餘諸法如是如是。隨隨如如
説示造作。應審觀察其別轉相。是本存故是
本主故。皆悉各各如是二轉。一時前後有二
義故。云何爲二。一者建立轉。前後定故。二者
本性轉。無前後故。是名爲二。如前所説種種
諸門。同名異物。住思應觀
  深里出興地藏大龍王大決擇分第八
如是已説大海部藏道路大決擇分。次當説
深里出興地藏大龍王大決擇分。其相云何。
偈曰
    地藏龍王中 總有二種義
    所謂徳藏義 并及患藏義
論曰。就深里出興地藏大龍王體中。則有二
義。云何爲二。一者功徳本藏義。二者過患本
藏義。言功徳本藏義者。此大龍王爲四非空
根本藏故。言過患本藏義者。此大龍王爲四
無常根本藏故。如偈地藏龍王中總有二種
義。所謂徳藏義并及患藏義故。具二藏義地
藏龍王居住何處。其里幾量長短大小等諸
形相。當如何耶。偈曰
    處唵婆尸尼 里五十一量
    長一千由旬 頭有婆多提
    則出四種水 尾有舍伽必
    則出四種風 色如玻瓈珠
論曰。今此偈中爲明何義。爲欲現示擧事現
理開演本法大海故。此大龍王居於何處。謂
居唵婆尸尼中故。如偈處唵婆尸尼故。出水
入地去隔幾量。謂從水底向地下入。五十一
由旬之量故。如偈里五十一量故。彼大龍王
身長幾量。一千由旬無増減故。如偈長一千
由旬故。彼大龍王於其頭上。有清白毫名曰
婆多提。從此毫端出四種水。云何爲四。一者
中空水。其出水塵。空以爲内有以爲外。而出
生故。二者方等水。其出水塵四角量等無
差違故。三者常熟水。其出水塵。於一切處
於一切時。常恒煖故。四者耀明水。其出水塵。
光明清白常恒今故。是名爲四。如偈頭有婆
多提則出四種水故。亦彼龍王於其尾末。有
一毛&MT04865;名曰舍伽。必從此毛末。出四種風。
云何爲四。一者發塵風。此風起時經多中間。
發起無量無邊塵故。二者持塵風。此風出時。
止住諸塵令安住故。三者變珍風。此風出時
經多中間。變諸金玉作砂石故。四者壞珍風。
此風出時經多中間。壞滅金玉作無有故。是
名爲四。如偈尾有舍伽必則出四種風故。彼
龍身色譬如玻瓈無有定色。如偈色如玻瓈
珠故。處唵婆尸尼者。喩本性王無住本處。里
五十一量者。喩眞金位定數量品。長一千由
旬者。喩本性王具千種徳。頭有婆多提者。
喩本性王於諸淨品有作方便。則出四種水
者。喩四非空。尾有舍伽必者。喩本性王於諸
染品有作業用。則出四種風者。喩四無常色。
如玻瓈珠者。喩本性王染淨不攝。如其次第
應審思擇。復次住處大海水底相去中間。喩
五十一種金剛位已具。出現至大海時。喩雜
類趣。息海浪時喩起善心時。常起浪時喩惡
心興時。亦復住心應審觀察。本行上地一味
平等妙法無邊業用具足大海寶輪妙嚴王子
修多羅中。作如是説。生四道法不四道攝離
絶中心。生四輪法不四輪攝離絶中心。而立
名字。説大力無明者。隨所生法建立名故。乃
至廣説故
大宗地玄文本論卷第



大宗地玄文本論卷第
  馬鳴菩薩造
  *眞諦三藏譯
  深里出興地藏大龍王道路大決擇分
第九
如是已説深里出興地藏大龍王大決擇分。
次當説深里出興地藏大龍王道路大決擇
分。其相云何。偈曰
    龍王道路中 總有二十法
    謂二本藏中 各有十法故
論曰。就深里出興地藏大龍王道路中。總有
二十中自在法。所以者何。功徳過患二種藏
中各有十故。如偈龍王道路中總有二十法。
謂二本藏中各有十法故。故彼二十法。名字
形相當如何耶。偈曰
    功徳本藏十 常壞倶及非
    自他倶并非 無礙兼一全
    過患本藏十 如一違無有
    對利融上下 如次應觀察
    如是二十法 一一皆各各
    圓滿廣大故 與本存等量
論曰。就功徳本藏之體中。則有十法。能攝一
切無量功徳。云何爲十。一者本體自性決定
常住不生不滅遠離流轉功徳品。二者本體
自性常恒移轉是生是滅流轉倶行功徳品。
三者決定常住常恒無常一時倶轉無前後違
功徳品。四者出常無常二事不攝自體本性
離脱亡行功徳品。五者十種自自攝一切法
無有所餘獨一無二一種一行功徳品。六者
無體無性從因縁起亦有亦無隨應變轉功徳
品。七者無餘究竟倶轉倶行不相捨離功徳
品。八者非自非他絶離有名住於非非自性
決定功徳品。九者於一切法隨應無礙自體
自性法爾道理性造如是功徳品。十者五根
一一根五塵一一塵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功徳
品。是名爲十。如偈功徳本藏十常壞倶及非
自他倶并非無礙兼一全故。就過患本藏之
體中。亦有十法。能攝一切無量過患。云何爲
十。一者於一切法隨順如如如作逆事過患
品。二者造作諸法同一業用一作逆事過患
品。三者治道起時無有定體違作逆事過患
品。四者染淨諸法皆無所有無作逆事過患
品。五者一切諸法皆總有有有作逆事過患
品。六者隨治同量如如現前對作逆事過患
品。七者由治道力自類増益利作逆事過患
品。八者由治道息發起自用融作逆事過患
品。九者待上轉者方得起用上作逆事過患
品。十者以隱藏時方得起用下作逆事過患
品。是名爲十如其次第住思止心專心觀察
其理故明。如偈過患本藏十如一違無有對
利融上下如次應觀察故。如是二十法。與彼
本方等無差別。是故有二十種本藏。無相違
過。所以者何。其本藏中如是道理自然常有。
不從本藏長建立故。何故處處皆存品字。如
前所説二十種法。各各有百眷屬類故。是故
言品。例前應了。如偈如是二十法一一如皆各
各圓滿廣大故與本存等量故。如是已説建
立名字門。次當説所詮義理門。且治及障對
量差別。當如何耶。偈曰
    如是二十法 一一皆各各
    一徳治諸過 諸過障一徳
    無有定次第 而數品類等
    無失對量過 如理應觀察
    如説本存法 説品類亦爾
論曰。如前所説二十種法。一一各各一徳治
一切障。一切障障一徳。無別對量。如偈如是
二十法一一皆各各一徳治諸過。諸過障一
徳無有定次第故。若如是説。今此門中對量
軌則混成雜亂。雖無別對量而有總對量。是
故無失。如偈而數品類等無失對量過如理
應觀察故。如本品爾例前應了。如偈如説本
存法説品類亦爾故。如是已説治障對量差
別門。次當説安立金剛位地門。其相云何。偈

    此本法門中 亦有金剛位
    依位有三門 謂上中下門
論曰。就此本法門中。亦有五十一金剛位。如
上所説二十種法。依位安立。云何安立。謂諸
位中皆具二十。無有前後一時轉故。然則此
中有三種門。云何爲三。一者一向上轉門。二
者一向下轉門。三者一向中轉門。是名爲三。
如是三門各各一一位中具足倶轉。不待初
後際故。如説本法品類亦爾。以此小門廣大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