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寶積經 (No. 0310_ 菩提流志譯 ) in Vol. 11

[First] [Prev+100] [Prev]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無住無攀縁 智者定如是
    能以利智刀 斷除諸見縛
    觀察法界性 無割亦無傷
    若人眞覺了 一切法如實
    應時利衆生 乃名爲菩薩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三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四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善住意天子會第三十六之三破菩薩相
品第六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説。菩薩
摩訶薩初發心者。以何義故名初發心。佛告
文殊師利。若有菩薩。等觀三界一切想生。
如是得言最初發心。文殊師利。是名菩薩初
發心也。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如我所解
佛説義者。若有菩薩。貪欲心生是初發心。
瞋恚心生是初發心。愚癡心生是初發心。世
尊。所説將無謂是爲初發心。爾時善住意天
子問文殊師利言。大士。若諸菩薩。起貪恚癡
名初發心者。所有一切具縛凡夫。皆即名爲
發心菩薩。所以者何。彼諸凡夫從昔至今。常
發如是貪恚癡等三毒心故。文殊師利語善
住意言。天子。汝言一切凡夫從昔已來常能
發是三毒心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一切凡夫
心力羸劣。不能發起是貪恚癡。唯有諸佛世
尊。一切阿羅漢辟支佛。不退轉地諸菩薩等。
乃能發是貪恚癡耳。是故凡夫不能得發。善
住意言。大士。仁今何故作如斯説。令此會
衆不識不知陷諸疑網。深可怖畏
爾時文殊師利語善住意言。天子。於意云何。
如彼飛鳥往來空中。彼鳥足跡在虚空中。有
發行乎無發行也。善住意言。非無發行。文殊
師利言。如是如是。天子。以是義故。我作此
説。若有能發貪欲恚癡。唯彼諸佛聲聞縁覺
不退菩薩。乃能發耳。天子當知。無有依處是
名爲發。無有取著是名爲發。既無依處。又無
取著。是即無句斯謂爲發。是無分別句斯謂
爲發。是不可生句斯謂爲發。是不實句斯謂
爲發。是非物句斯謂爲發。是不來句斯謂爲
發。是不去句斯謂爲發。是無生句斯謂爲發。
是無攀縁句斯謂爲發。是無證句斯謂爲發。
是不諍句斯謂爲發。是不思句斯謂爲發。是
不壞句斯謂爲發。是無言句斯謂爲發。是不
破句斯謂爲發。是無字句斯謂爲發。是無執
句斯謂爲發。是無住句斯謂爲發。是不取句
斯謂爲發。是不捨句斯謂爲發。是不拔句斯
謂爲發。天子當知。是爲菩薩初發心也。天
子。發心菩薩。若於如是一切諸法。不愛著。不
思想。不見不知。不聞不識。不取不捨。不生不
滅。是則名爲眞發心也。天子。是菩薩摩訶薩。
若能依止如是法界。如是平等。如是實際。如
是方便。則彼貪欲瞋恚愚癡等發。又若決能
如是依止。則彼眼耳及意等發。則彼色取乃
至識取等發。如是則一切諸見發。無明有愛
發。乃至十二因縁有分發五欲衆事發。愛著
三界發。我見發。我所見發。我見爲根本。六十
二見發。佛想發。法想發。僧想發。自想發。他
想發。地想發。水想發。火想發。風想發。空想
發。識想發。四顛倒發。四識住發。五蓋發。八
邪發。九惱發。十惡業道發。天子當知。我今擧
要言之。一切分別。一切分別處。一切語言。一
切諸相。一切進趣。一切希求。一切取著。一切
思想。一切意念。一切障礙。菩薩皆當發。汝應
如實知。天子。以是義故。汝今若能於此諸法。
不愛著不思想者。是則名爲眞實發也。爾時
世尊讃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汝
今乃能爲諸菩薩。具宣如是初發心義。文殊
師利。汝於往昔。已曾供養無量無邊過恒沙
數諸佛世尊。能説斯耳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今此文殊師
利。所説菩薩最初發心。及獲無生法忍。先後
二事平等無差耶。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
汝所説。舍利弗。昔然燈世尊。授我記言摩那
婆。汝於未來過阿僧祇劫。當得成佛號釋迦
牟尼如來應供正遍覺。舍利弗。我於彼時。亦
不離此心得無生忍。如是舍利弗。汝當知彼
一切菩薩初發心義。如文殊師利所言。無有
異也。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
所説義者。皆是初發何以故。如世尊説。一切
初發皆是不發。其不發者。即是菩薩最初發
心。説是法時。二萬三千菩薩。證無生忍。五千
比丘於諸法中漏盡解脱。六十億諸天子。遠
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尊者大迦葉白佛言。世尊。今此文殊師
利。乃更爲斯能作難作。宣説如是甚深法門。
令諸衆生多所利益。文殊師利謂迦葉言。大
徳迦葉。我實不爲難作之事。所以者何。一切
諸法皆無所作。亦復無有已作今作當作。唯
大迦葉。我於諸法。非作不作。其義亦爾。又大
迦葉。我於衆生。無有度脱。亦無繋縛。所以
者何。一切諸法無所有故。迦葉云何於世尊
前。發如是言能作難作。又大迦葉。我無所
作。愼勿言我能作難作。又大迦葉。我實不作。
非獨我不作。如來亦不作。辟支佛亦不作。阿
羅漢亦不作。又大迦葉有何等人。能作難作。
若欲正言能作難作。但彼一切嬰兒凡夫。如
斯説者是名善説。所以者何。如諸如來。皆悉
無有已得今得當得。乃至一切聲聞辟支佛。
亦無所得。唯彼凡夫一切皆得。時大迦葉。復
白文殊師利言。大士。一切諸佛不得何等。文
殊師利言。一切諸佛不得我。不得福伽羅。不
得衆生。不得壽命。不得士夫。不得斷。不得
常。不得諸陰。不得諸入。不得諸界。不得諸名
色。不得欲界。不得色界。不得無色界。不得分
別。不得思惟。不得念處。不得因生。不得顛
倒。不得貪恚癡。不得此世。不得彼世。不得
我。不得我所。乃至不得一切諸法。大徳迦葉。
如是一切諸法次第不得。亦復不失。不縛不
解。不取不捨。不近不遠。是故迦葉。應當覺
了如是法門。若諸佛世尊皆不得者。則彼等
非法無聞。凡夫一切斯得。是故凡夫能作難
作。非諸佛作。非辟支佛作。非阿羅漢作。是乃
名爲凡夫作也。迦葉復問作何等也。文殊師
利言。作斷作常。作染著作依止。作憶念作取
捨乃至作彼一切戲論。分別隨順高下等事。
是故大徳迦葉。如是諸法。諸佛世尊。皆無
所作。無有已作今作當作。唯彼凡夫能作難

爾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所言無生忍
者。云何名爲無生忍也。世尊。復以何義。而更
名爲法無生忍。菩薩云何得斯忍法。佛告文
殊師利言。實無有人於生法中得無生忍。所
言得者。但有語言名字。何以故。以無生法不
可得故。離攀縁故。不得法忍。得無所得無得
無失。是故言得無生法忍。復次文殊師利。彼
無生法忍者。所謂一切法無生如是忍故。一
切法無來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去如是忍故。
一切法無我如是忍故。一切法無主如是忍
故。一切法無取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捨如是
忍故。一切法無所有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實
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等如是忍故。一切法無
等等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比如是忍故。一切
法無染如虚空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破壞如
是忍故。一切法無斷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垢
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淨如是忍故。一切法空
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相如是忍故。一切法無
願如是忍故。一切法離貪恚癡如是忍故。一
切法如如如是忍故。一切法法性如是忍故。
一切法實際如是忍故。如是一切法。無分別。
無相應。無憶念。無戲論。無思惟。無作無力。
羸劣虚誑。如幻如夢。如響如影。如鏡像如芭
蕉。如聚沫如水泡。如是忍故。所可忍者。亦無
可忍。非法非非法。但以名字説斯法耳。然彼
名字亦不可得。本性自離如是言忍。信解樂
入。無惑無疑。無驚無怖。無動無沒。遍滿身
已。正受而行。不得其身。亦無住處。文殊師
利。是爲菩薩摩訶薩於諸法中得無生忍。乃
至不行一切想故
爾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所謂忍者。云
何爲忍。乃至不爲境界所壞。故名爲忍。時彼
善住意天子。問文殊師利言。大士何等不爲
境界所壞。文殊師利言。天子。所謂眼何法壞
眼。謂彼善色惡色是能壞眼如色壞眼。彼聲
壞耳。乃至法壞意亦如是。天子。若菩薩眼見
色。不取相不耽好。不分別不思惟。不愛不
厭。知本性空。無有念想。不爲衆色之所傷敗。
乃至意法亦如是。天子。若其六情。無著無縛
無壞無傷。如是菩薩住於法忍住法忍故。於
一切法無所分別。無生不生。無漏不漏。無善
不善。無爲不爲。不念世法及出世法。不分別
不思惟。是則名爲無生法忍。説此法時。有六
萬三千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
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善住意天子。復白文殊師利言。大士云
何。菩薩摩訶薩發起勝行。超越轉増入諸地
也。文殊師利言。天子。誰於其間能發勝行。而
言諸地有超轉者。善住意言。大士。仁豈不
知諸菩薩等所行殊勝彼彼轉増。乃至超越
能滿十地乎。文殊師利語善住意言。不然天
子。我聞佛説一切諸法猶如幻化。汝不信耶。
善住意言。大士。世尊誠言誰敢不信。文殊師
利言。天子。如彼幻人及幻。豈有勝行超越轉
入。乃至具足十地耶。善住意言。不也大士。文
殊師利言。如是天子。若使幻人及幻能有超
行轉入者。則吾等亦當如是超越轉入。何以
故。如世尊説。一切諸法皆如幻化故無轉入。
天子。是故若説諸地有轉入者。即非轉入。我
亦不言地有轉入。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無轉
入故。是故法於法中不得轉入。所謂色於受
中不得轉入。受於色中不得轉入。想於行中
不退轉入。行於想中不得轉入。識於色中不
得轉入。色於識中不得轉入。天子。如是乃至
於一切法。皆應如是作四句説
又眼不於耳中轉入。耳不於眼中轉入。鼻不
於舌中轉入。舌不於鼻中轉入。身不於意中
轉入。意不於身中轉入。所以者何。一切諸法。
其性各異。行自境界。頑癡無知。無有覺識。亦
如草木牆壁瓦石。如鏡中像。如幻如化。不可
證觸。一相無相。以是義故。一切諸法無有超
轉。不出不入。無去無來。天子當知。若諸菩
薩。如是解知彼一切法無超轉者。不復更有
諸地分別。亦無入道。無有捨地。亦無退轉。於
彼菩提超轉之中。無有失滅。何以故。若人見
彼陰界諸入是眞實者。彼無超轉。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性本淨故。天子。是名菩薩超越道
地。天子。譬如幻師化作十重輩輿宮閣。即
令化人居處其内。天子。於意云何。彼人宮閣
有定所不。善住意言。無也大士。文殊師利言。
如是如是。天子。見菩薩地有超轉者。其事
若此
  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一
爾時善住意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言。大士。或
時有人至大士所求出家者。大士爾時當云何
答。云何爲説出家度法。云何授戒及教持戒。
文殊師利言。天子。若其有人來至我所求出
家者。我當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今不
應發出家心。汝若不發出家心者。我當教汝
眞出家法。所以者何。天子若求出家。則求欲
界。亦求色界。求無色界。復求世間五欲之樂。
及求未來果報諸事。若善男子有所求者。彼
不證法。不證法故彼則見心。是故天子。若無
所取。彼爲證法。以證法故則不見心。不見心
故則不出家。不出家故則無出家心。無出家
心故彼則不發。以不發故則無有生。以無生
故彼則盡苦。以盡苦故則畢竟盡。畢竟盡故
彼則無盡。以無盡故則不可盡。不可盡者。則
是虚空。天子。我時於彼善男子所。作如是教。
復次天子。若復有人。來詣我所求出家者。我
復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今莫發出家
之心。所以者何。彼心無生不可得發。汝莫爲
異而保此心。復次天子。若更有人。來詣我所
求出家者。我復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
今若不斷除鬚髮。如是汝則眞實出家
爾時善住意天子。復白文殊師利言。大士。以
何義故作如斯説。文殊師利言。天子。世尊説
法無所斷除。善住意復問言。何等不斷亦復
不除。文殊師利言。天子色法不斷亦不除。受
想行識。不斷亦不除。天子。若復有人作如
是念。我除鬚髮乃爲出家。當知彼人則住我
相。住我相故則不見平等。又見我故則見衆
生。見衆生故則見鬚髮。見鬚髮故生剃除想。
天子。彼若不見有我相者。則不見他相。無他
相故則無我慢。無我慢故則無吾我。無吾我
故則無分別。無分別故則無動搖。無動搖故
則無戲論。無戲論故則無取捨。無取捨故無
作不作。無斷不斷。無離無合。無減無増。無
集無散。無思無念。無説無言。如是則名安住
眞實。善住意言。大士。實義云何。文殊師利
言。天子。所言實者即是虚空。如是虚空得名
爲實。無起無盡。無減無増。以是故言虚空爲
實。性空爲實。如如爲實。法界爲實。實際爲
實。如是實者。則亦不實。何以故。以彼實中不
可得故。名爲不實
爾時文殊師利語善住意言。天子。若復有人。
來詣我所求出家者。我當教彼如是言曰。諸
善男子。汝今若能不取著彼袈裟衣者。吾則
以汝爲眞出家。善住意言。大士。以何義故復
如斯説。文殊師利言。天子。諸佛世尊無有取
法。凡所宣説不爲取著。善住意言。不取何
等。文殊師利言。天子。謂不取色若常無常。乃
至不取識若常無常。不取眼若常無常。乃至
不取意若常無常。不取色乃至不取法。不取
貪欲不取瞋恚。不取愚癡不取顛倒。天子。如
是乃至一切諸法。皆悉不取而亦不捨。不合
不離。天子。若取袈裟。當知彼即大有見相。天
子。是故我説不以取著袈裟。而得清淨及得
解脱。所以者何。天子。諸佛世尊。大菩提處無
有袈裟。善住意言。大士。何法是袈裟。文殊
師利言。天子。汝問何法爲袈裟者。貪欲是袈
裟。瞋恚是袈裟。愚癡是袈裟因是袈裟。諸見
是袈裟。名色是袈裟。妄想是袈裟。執著是袈
裟。取相是袈裟。語言是袈裟。如是乃至戲論
一切諸法。皆是袈裟。若知諸法無善不善。無
思無念。是名無袈裟。若無袈裟則無所有。若
無所有則無垢濁。若無垢濁則無障礙。無障
礙故亦無有作。是謂思量。善住意言。大士。
所言思量思量者。以何義故名曰思量。文殊
師利言。天子。彼思量者。於法平等無有増減。
無作不作故言思量。天子。若能於法不作増
減。如世尊説。不應復起想念分別故言思量。
善住意言。何等名爲不作増減。文殊師利言。
天子。過於平等。過平等已。法不可得。所謂
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彼法
非如。無増減作。無吾我作。無有人作。無衆生
作。無壽命作。無有斷作。無有常作。無有分別
陰入界作。無有分別佛法僧作。亦無有念是
持戒作。是破戒作。是煩惱作。是清淨作。是得
果作。是須陀洹作。是斯陀含作。是阿那含作。
是阿羅漢作。是辟支佛作。乃至此是空作。是
無相作。是無願作。是明解脱作。是離欲作。
如是天子。此皆爲彼無聞凡夫。思量分別説
斯法耳。汝應當知。此是最下癡人。求欲得法
妄想取著。是故如來爲斷彼著。而演説是思
量分別作不作事
於是善住意天子讃文殊師利言。善哉大士。
快説如是甚深法門。爾時世尊亦復讃可文
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汝今乃能作
如是説。爾時文殊師利復語善住意言。天子。
若復有人來詣我所求出家者。我當教彼作
如是言。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受具戒。如是
則名眞出家也。善住意言。大士。以何義故。作
如是語。文殊師利言。天子。如世尊説。唯有二
種受具戒法。何等爲二。一受正平等戒。二受
邪不等戒。是中何者邪不等戒。謂墮我見墮
人見墮衆生見。墮壽命見墮士夫見。墮斷見
墮常見。墮邪見墮憍慢。墮貪欲墮瞋恚墮愚
癡。墮欲界墮色界墮無色界。墮取著分別。天
子。是爲略説。墮於一切不善法中。墮逐惡
知識。妄取一切法。墮不知出要解脱之處。天
子當知。是名受邪不等戒也。天子。是處何者
是受正平等戒。謂空是平等。無相是平等。無
願是平等。天子。若能如是入三解脱門。如
實覺知。不分別不思念。於一切法無有退轉。
天子。是名受正平等戒也。復次天子。若貪欲
發。若瞋恚發。若愚癡發。若愛無明發。我見
發。我見爲根本。六十二見發。三邪行發四顛
倒發。乃至八邪九惱十不善業道等發。故名
受正戒也。天子。譬如一切種子草木樹林。
皆依大地而得生長。其地平等無心念作。如
是天子。若佛法中正受戒故。具足成就。天子。
譬如一切草木種子。依大地住而得増長。天
子。當應如是具受正戒。所以者何。住於戒故
道法増長。如彼種子戒亦復然。又如種子増
長得名成就。如是住於戒故。所有一切助菩
提分法。出生増長得名成就。天子。是爲過去
未來現在諸佛世尊一切聲聞受正戒也。所
謂入彼三解脱門一切戲論語言滅處。天子
當知。若能如是受具戒者。是名受正非不正
也。爾時文殊師利復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
我今更於如是出家如是受具。如是教曰。諸
善男子。汝今若能不持禁戒。如是則爲眞實
持也。善住意言。大士。以何義故作如斯説。文
殊師利言。天子。一切諸法悉無所取。故無可
持。云何此戒而獨有持。天子。戒若可持則
持三界。天子。於汝意者以何爲戒。善住意言。
大士。若能具足波羅提木叉者。是名爲戒。文
殊師利言。天子。云何名爲波羅提木叉。善住
意言。大士。所謂持身及以口意三業具足。是
則名爲波羅提木叉也。文殊師利言。天子。
於意云何。今是現前。何處有是身業可作。如
是過去未來亦無有作。彼皆無作。無有像貌
可得言有。或青或黄或赤或白及頗梨色耶。
善住意言。不也大士。文殊師利言。天子。彼名
何等云何而説。善住意言。彼名無爲實不可
説。如是乃至意作亦然。文殊師利言。天子。於
意云何。彼無爲者可作有爲乎。善住意言。不
也大士。文殊師利言。天子。以是義故我如斯
説。彼若不持名眞持戒。天子。若言増上戒學。
増上心學増上慧學者。爲學實際。當如是知。
無所持故言増上戒學。無所知故言増上心
學。無所見故言増上慧學。如是心不分別故。
不憶念故。不生殊異故。名最上心學。如心學
戒慧亦爾。天子。若不得心則不念戒。若不念
戒則不思慧。若不思慧。則無復起一切疑惑。
既無疑惑則不持戒。若不持戒。是則名爲眞
持戒也。天子當知。彼持戒者則無所欲。無所
欲故則無退還。無退還故彼則清淨。彼清淨
故則得解脱。彼解脱故則得精進。彼精進故
則無有漏。彼無漏故則住正行。住正行故則
無像貌。無像貌故即是虚空。何以故。以彼虚
空無形相故。是故天子。若有人能如是學者。
則爲不學。彼無學故則爲眞學。於何處學謂
無處學。云何無處。謂空平等。天子若能正住
空平等者。是則名爲眞住戒學
爾時文殊師利復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若
人能作如是出家如是受具。我復教彼如是
言曰。諸善男子。汝今若能受彼一切三千大
千世界篤信檀越供養衆具。而能於中不起
分別不念報恩。是乃名爲清淨持戒。善住意
言。大士。以何義故作如斯説。文殊師利言。天
子。所謂若人取彼施者受者財物三事故。是
爲報恩。又若見彼是爲報恩。若思惟彼是爲
報恩。若分別彼是爲報恩。天子。若不見彼不
取彼。不思惟彼不分別彼者。有何可報。何以
故。以從本來畢竟清淨。如是報故。天子彼若
取若見。若思惟若分別及念報者。是謂凡夫。
非阿羅漢。所以者何。是諸凡夫。於一切時常
行取著。思量分別此受彼與。彼垢此淨。以是
分別故有報恩。云何報恩。謂諸凡夫。於生
死有取後生身。是故於彼欲行報恩。天子。諸
阿羅漢不受後有。畢竟不見。不思量不分別。
無有此彼。更不受身。當於何處而報恩也。天
子。若受彼施當行三淨然後乃受。何謂三淨。
一不見己身即無施者。二不見他人即無受
者。三不見財物即無施事。天子。如是三淨則
畢竟淨。如斯淨已復何用報。天子。以是義故
我如是説若受三千大千世界篤信檀越一
切衆具。不分別不念報者。是名世間眞勝福
田。是眞出家。是淨持戒
爾時文殊師利復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我
與彼人如是出家。如是戒已。當復教言。諸善
男子。汝今若能不行阿蘭拏。不在聚落。不處
近不住遠。不獨坐不衆居。不多言不杜默。不
乞食不受請。不事糞掃衣不受他衣鉢。不多
貪不少欲。不多求不知足。不樹下不露地。
不服腐爛藥不受肉與蘇。善男子。汝若能於
一切頭陀不起分別。如是行者。則名具足行
頭陀也。何以故。若以憶念分別行者。即是我
慢心見諸相。天子。若如是行則如是念。我受
糞掃衣。我行乞食。我住樹下。我坐露地。我行
阿蘭拏。我服腐爛藥。我少欲。我知足。我行頭
陀。天子。若正行者不生如是念。所以者何。爲
彼無有一切分別故。彼於爾時尚不見我。況
當計有頭陀功徳。若見有者無有是處。天子。
是故若有如是行頭陀。不憶念不分別。我則
説爲眞頭陀也。何以故。天子若斯人者。拂去
貪欲拂去瞋恚。拂去愚癡。拂去三界。拂去五
陰拂去十二入拂去十八界。如是我説爲眞
頭陀。何以故。以彼頭陀。不取不捨。不思不
念。不修不行。非法非非法。是故我説眞頭陀

爾時文殊師利復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我
與彼人如是出家。如是行已。當復教言。諸善
男子。汝今若能不觀四聖諦。不修四念處。不
修四正勤。不修四如意足。不修五根。不修五
力。不修七覺分。不修八聖道。不修三十七助
菩提法。莫證三解脱門。何以故。天子。彼聖諦
者入無生相。不可念知不可修證。所以者何。
彼無生中云何言證。天子。是故我言夫念處
者。非念非思。一切諸法故言念處。天子。若比
丘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不住無色界。故言比
丘。不住四念處。思修四念處。云何思修如
彼。不思不修故言思修。如是次第。乃至三十
七種助菩提法。應如是知。天子。若彼禪行比
丘。於一切法悉無所得。無所得故不思念。不
分別。不修不證。何以故。天子。彼諸法但有
名。如三十七助菩提法。彼雖有名而不可得。
唯以分別因縁故生。一相無相。以如是名故
如是説。其説亦無。故彼雖復名字證知。終不
可得。是則名爲如實覺知三十七種助菩提
法。時彼善住意天子。復白文殊師利言。大士。
所言禪行比丘。何等名爲禪行比丘耶。文殊
師利言。天子。若彼比丘。於一切法但取一行。
極隨順者。所謂無生。是爲禪行。又復無有少
法可取。是爲禪行。又不取何法。所謂不取此
世彼世。不取三界。乃至不取一切諸法。如是
平等。是爲禪行。天子。如禪行者。乃至無有一
法相應。無合無散。是爲禪行
爾時彼會大衆。多有無量百千衆生。咸有疑
心。今此文殊師利。所説如是。云何得與聖説
相應。所以者何。世尊恒説。若人能入三解脱
門。名爲涅槃又如佛説。若有修行三十七種
助菩提法。便證涅槃。然而今者。文殊師利。
更如是説不應修。是助菩提行。亦莫入彼三
解脱門。將非文殊師利虚妄説耶。於是文殊
師利知諸比丘及以衆會咸皆有疑。即語尊
者舍利弗言大徳。汝於今者。最可證信世尊
記。汝智慧第一。大徳。汝於何時證離欲法。
旦當證法時。豈不見四諦耶。舍利弗言不也。
豈不修三十七助菩提分法耶。曰不也。豈不
入三解脱門耶。曰不也。大士。我於爾時乃至
無有一法可見可除可修可證可選擇者。所
以者何。一切諸法。無爲無生無言是空。若是
空者。有何可證。説此法時。衆中有三萬比丘。
於法漏盡心得解脱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四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五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善住意天子會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
品第七之二
爾時善住意天子讃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
大士。仁今眞是聰辯利智。快説如斯甚深空
忍。文殊師利言。天子。我非如是聰辯利智。夫
利智者。則是一切嬰兒凡夫。何以故。天子。一
切凡夫是名利智。何等利智。所謂地獄利智。
畜生利智。餓鬼利智。閻摩利智。乃至三界一
切利智。如是取著相應得言利智。所以者何。
不知生死煩惱先際故。天子。是故彼諸凡夫。
著貪欲利。著瞋恚利。著愚癡利。乃至與彼諸
見名色取著相應故言利智。非謂諸佛世尊
及聲聞縁覺得忍菩薩。有斯利智。是乃名爲
一切凡夫取相利智也。於是善住意天子復問
文殊師利言。大士。仁今所説欲顯智耶。文殊
師利言不也。善住意言。欲隨行耶。文殊師利
言不也。善住意言。欲隨句耶。文殊師利言。如
是如是。天子。我由字句。善住意言。大士。仁
今何故如斯説耶。文殊師利言。天子。若諸菩
薩。於一字一句初不移動。然彼字句義門處
所。近遠淺深皆如實知。謂知空處。知無相處。
知無願處。知遠離處。知無所有處。知無生處。
知如如處。而於其間。無受無作。無解無知。是
故得言唯字句耳。爾時世尊讃文殊師利言。
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汝今已得陀羅尼故。乃
能如是分別説也。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
實不得彼陀羅尼。何以故。世尊。若有得是陀
羅尼者。斯則名爲愚癡凡夫。非佛世尊及諸
菩薩得陀羅尼。所以者何。世尊。彼諸凡夫癡
衆生等。有取著故得陀羅尼。取著何等。所謂
取著我故得陀羅尼。取著人故得陀羅尼。取
著壽命故得陀羅尼。取著丈夫故得陀羅尼。
取著斷滅故得陀羅尼。取著常恒故得陀羅
尼。取著貪欲故得陀羅尼。取著瞋恚故得陀
羅尼。取著愚癡故得陀羅尼。取著無明故得
陀羅尼。取著有愛故得陀羅尼。取著身見故
得陀羅尼。取著五陰故得陀羅尼。取著十二
入故得陀羅尼。取著十八界故得陀羅尼。取
著憶念故得陀羅尼。取著分別故得陀羅尼。
取著六十二見故得陀羅尼。如是乃至。取著
一切諸行故得陀羅尼。是故凡夫得陀羅尼。
所以者何。若法爲彼愚癡取著。是則凡夫所
得。非謂佛得。非聲聞得。非辟支佛得。非菩薩
得。以是義故。唯彼凡夫得陀羅尼。何以故。
彼諸凡夫。以愚癡故言有取得。非佛世尊及
菩薩等
爾時善住意天子。復白文殊師利言。大士。仁
若不得陀羅尼者。將無墮彼頑鈍位乎。文殊
師利言。如是天子。我眞頑鈍。何以故。夫頑
鈍者。謂無所知。我所行處不可知故。是故
一切諸佛世尊及諸聲聞縁覺菩薩。皆墮頑
鈍。非諸凡夫。所以者何。一切凡夫在於數中。
諸餘智人盡入頑鈍。如須陀洹障礙行故。貪
欲心行尚墮數中。何況愚癡諸凡夫等而非
數也。天子。是故得言我爲頑鈍。我實不得彼
陀羅尼。何以故。乃至一法我無所得故。説是
法時。彼大衆中有五百比丘。聞此法門不能
信受。生大恐怖起誹謗心。發惡心已棄捨而
去。即自見身墮大地獄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文殊師利言。大士。仁今
且住。勿説如此甚深經典。所以者何。今此會
中五百比丘聞此法門。不能信受生大怖畏
起誹謗心。即自見身已處地獄。文殊師利語
舍利弗言。舍利弗。汝今不當妄起分別。何以
故。乃至無有一法墮地獄者。所以者何。一切
諸法無所生故。汝今云何忽發斯言。令我休
止勿宣是法。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止
我見。依止人見。依衆生見。依壽者見。依諸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