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No. 0261_ 般若譯 ) in Vol. 08

[First] [Prev]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示。爾時*薄伽梵。告慈氏菩薩摩訶薩言。善
男子不可以少因縁譬喩而得宣説。慈氏當
知譬如東方有殑伽沙等世界。南西北方四
維上下亦復如是。如是十方殑伽沙數世界。
合爲一海滿中海水。如是十方殑伽沙數世
界。滿中有情一一有情。各持一毛取大海水。
滴於餘處。至滿一劫。是海有竭。彼諸有情尚
未窮盡。善男子如是有情。遍於十方殑伽沙
數世界。菩薩於彼一一有情起大慈心。善男
子於意云何。如是慈心有邊際不。慈氏菩薩
白佛言。世尊假使虚空尚可測量。此大慈心
不可窮盡」佛告慈氏若菩薩摩訶薩。聞是慈
心無邊無盡不驚怖者。當知是人亦得如是
慈心無盡。其慈心者能護自他。滅除一切諍
訟諸惡。能覆有情所有過失。令諸衆生三業
調善。常得安樂離諸怨怖。多瞋恨者令其慈
忍。息諸戰陣刀兵等苦。悉能救護一切有情。
離諸欺誑名聞十方。釋梵四王恭敬供養。慈
心瓔珞以自莊嚴。爲諸有情解脱導首。能令
二乘迴心向大。積集一切菩提資糧。不爲世
福之所屈伏。恒以相好莊嚴其身。能除一切
諸根殘缺。捨離八難得生人天。行八聖道涅
槃正路。菩薩修慈不貪五欲。但於有情起平
等心。行布施時心無分別。護淨尸羅救犯禁
者。示安忍力令離瞋恚。所行精進皆順正法。
住三摩地慈救一切。發大智慧出離世間。煩
惱菩提無有二相。無縁大慈降魔軍衆。而能
安樂一切有情。此生來生常不捨離。行住坐
臥恒勸修持。我慢銷除離諸放逸。又慈心者
慚愧衣服淨戒塗香。能斷世間煩惱習氣。饒
益有情施一切樂。聲聞慈心唯求自利。菩薩
大慈救護一切
復次慈氏慈有三種。一衆生縁慈。二法縁慈。
三無縁慈。云何衆生縁慈。若初發心遍觀有
情起大慈心。云何法縁慈。若修行時。觀一
切法。名法縁慈。云何無縁慈。得無生忍。無
有二相名無縁慈。慈氏當知此即菩薩摩訶
薩。住眞法界大慈心也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八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九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靜慮波羅蜜多品第九之餘
佛告慈氏。菩薩摩訶薩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應當修習大悲無量爲此大悲。於諸善業而
爲導首。譬如命根於出入息而爲其先。輪王
七寶輪寶爲先。大乘萬行大悲爲先。譬如長
者唯有一子。父母鍾念徹於骨髓。菩薩大悲
亦復如是。於諸有情住於極愛一子之地。云
何大悲大名麼賀。麼者名我。我以大悲利
樂有情故名大悲。又賀者名性。自性大悲能
濟有情。不由他教故名大悲。又娑嚩者名屬
已分。一切有情我應救護故名大悲。又迦者
名護。不令他人得其便故名爲大悲。又此大
悲者能作方便。成辦一切助菩提故。又此大
悲能悟。無師自然智故。又此大悲能除一切
自心熱惱。隨順有情爲饒益故
復次慈氏。此大悲心有五十種。云何大悲無
諂諛故。云何大悲身口相應故。云何大悲無
虚誑故。云何大悲住實際故。云何大悲不退
轉故。云何大悲了本覺故。云何大悲無詐
僞故。云何大悲自性清淨故。云何大悲行質
直故。云何大悲住正性故。云何大悲求佛身
故。云何大悲求佛壽故。云何大悲不起一切
過故。云何大悲護有情故。云何大悲所度有
情無有量故。云何大悲同虚空故。云何大悲
不捨貧窮諸衆生故。云何大悲拔諸苦故。云
何大悲自性不動荷負一切故。云何大悲行
清淨行不誑自他故。云何大悲能作自利諸
善業故。云何大悲普與樂故。云何大悲不生
疲倦故。云何大悲能除重擔示勝義故。云何
大悲堅持施忍精勤行故。云何大悲能忍下
劣所輕慢故。云何大悲不懷一切宿&T013641;恨故。
云何大悲作無上醫故。云何大悲以大乘慧
攝下劣乘等無二故。云何大悲善覆自徳讃
他善故。云何大悲能與無漏眞法樂故。云何
大悲能捨所愛心無悋故。云何大悲爲諸有
情心無悔故。云何大悲善持淨戒護毀禁故。
云何大悲能忍己苦令諸有情得佛樂故。云
何大悲成就有情住法身故。云何大悲不惜
自身捨支節故。云何大悲樂修功徳不求報
故。云何大悲能調有情修靜慮故。云何大悲
了三界空不染著故。云何大悲積集善根離
不善故。云何大悲能滿一切有情所求願故。
云何大悲不捨普願住無爲故。云何大悲捨
有爲法故。云何大悲慳貪有情令行捨故。云
何大悲能令有情住佛戒故。云何大悲多瞋
有情令住忍故。云何大悲懈怠有情令精進
故。云何大悲散亂有情令住定故。云何大悲
愚癡有情令智慧故。佛告慈氏如是大悲。能
令自他一切善根皆得成就。是則名爲大悲
無量
復次慈氏菩薩摩訶薩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云何修習大喜無量。所謂憶念一切佛法愛
樂恭敬。不住生死不壞喜心。除諸邪見離五
欲蓋。能安有情住眞實際。恒求如來三十二
相八十種好。聽聞正法順第一義恒樂修行
達於彼岸。圓滿具足喜慶心生。譬如世間大
節會日。一切親族善友集會。勝妙五欲歡娯
喜悦。菩薩亦爾起大神變遊戲之時。八部龍
天四衆雲集。戒定智慧解脱知見。悦樂其心
是名大喜。又此喜者於諸有情無損害心。勤
求一切諸佛妙法。已得未得心無暫捨。於大
乘法心恒正解。於二乘法不生取著。捨離慳
悋増長檀那。見乞者來心樂惠施。於他持戒
生淨信心。見毀禁人極懷憐愍。於己尸羅清
淨圓滿。離三惡怖迴向法身。設有毀罵安忍
受之。於軌範師奉順言教。頂戴尊重勤而行
之。於諸有情善言含㗛遠離嚬慼先意問
誶。住眞寂定無諂無誑。不麁不曲常讃人
善。不説他過樂與衆同。行六和敬作大法師。
開示涅槃顯眞實相。於尊重所起父母想。等
視衆生猶如一子。於親教師尊重如佛。於修
行者猶海導師。諸波羅蜜如無價寶。於説法
人如如意珠。無漏法林自在遊戲。教授我者
深自慶喜。聞説過非如醫示病。聞説正法如
病獲藥是名爲喜。了苦無常無我不淨。隨順
涅槃常樂我淨。一相一味故名爲喜。又大喜
者體眞勝義性無生滅。不沈不擧無去無來。
常爾一心名眞喜悦。又大喜者如聞善言身
心適悦。安住不動猶若須彌。又大喜者明了
因果無迷謬故。又大喜者如地不動爲所依
故。又大喜者如威徳人無能敵故。又大喜者
如勝義諦不毀壞故。又大喜者如佛法僧功
徳圓滿求無厭故。慈氏當知此即名爲菩薩
摩訶薩大喜無量
復次慈氏菩薩摩訶薩。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云何修習大捨無量。菩薩摩訶薩修捨無量。
總有三種云何爲三。一者煩惱捨二者護自
他捨三者時非時捨。云何名爲煩惱捨。若遇
恭敬心不高擧。設遇輕慢不鄙卑賤。得利不
喜失利不憂。毀罵不瞋讃亦無喜。稱揚不欣
聞譏不恚。遭苦難時觀空無我。悦樂事至
觀無常。於所愛境心無貪著。設見嫌恨亦不
生瞋。於怨於親持戒破戒其心平等。作善作
惡若愛若憎都無二相。聞善惡言正不正法
亦復如是。於諸有情其心平等。於身命財不
生慳悋。是則名爲煩惱大捨。云何名爲護自
他捨。菩薩摩訶薩若有人來節節支解。菩薩
於彼無瞋恨心。如是菩薩於身語中。未甞變
易是名爲捨。復次乞叉二合
上聲
多者。是名雙義
及瘡痕義。謂眼及色如有二人於菩薩所。一
人打罵一則香塗。菩薩觀之等心無二。瘡痕
義者菩薩觀之。第一義中誰爲打者誰爲塗
者。不見損益亦無彼我。不害自他是名爲捨。
眼根色境雙義既然。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
法。寂滅平等亦復如是。於毀讃者及我六根。
第一義中無傷無害故名爲捨。設被傷害亦
不損他是名爲捨。或護自他倶無傷損是名
爲捨。於利非利常爾一心。無害自他故名爲
捨。常自覺察護他人心。離於諍訟亦名爲捨。
復深觀察無有是非是名爲捨。如是名爲護
自他捨。云何名爲時非時捨。若諸有情不受
教誨非法器者。菩薩不瞋名非時捨。於聲聞
人觀四聖諦。獲苦法忍趣羅漢果。菩薩不障
名非時捨。行布施時且止持戒。修淨戒時且
止於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亦復如是名非
時捨。若於諸法應成就事決定應作。精進勇
猛長時無倦。無暇無退不辭勞苦。乃至事畢
方可故捨是名時捨。如是名爲時非時捨。如
是修習慈悲喜捨。但名靜慮不得名爲波羅
蜜多
爾時慈氏白佛言。世尊如是修習靜慮爲因。
悉能具足神通智慧。云何名爲神通智慧。爾
時*薄伽梵告慈氏言。善男子是神通者。能
以通力見極微色是名神通。以淨法眼知色
性空。亦不取著是名智慧。復次聞諸世間極
微小聲是名神通。於諸音聲悟無言説。離諸
譬喩是名智慧。復次能知一切有情心行是
名神通。了諸有情妄心非心是名智慧。復次
於過未際悉皆憶念是名神通。了佛土空是
名智慧。復次了知根性差別之相是名神通
了勝義空是名智慧。復次能知諸法是名神
通了俗如幻是名智慧。復次力能超彼釋梵
四王是名神通。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是名智
慧。慈氏當知如是名爲菩薩摩訶薩修眞靜
慮。得不思議神通果報
復次慈氏。一切衆生恒爲無量煩惱擾亂其
心。菩薩摩訶薩得眞三昧。隨彼有情煩惱品
類。現如是等諸三昧門令其解脱。菩薩摩訶
勤加精進住是三昧。令諸有情安住如是
平等法中。所謂得心平等行平等相應平等。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悉皆平等。即
一切法普皆平等。是名法性三昧
復次慈氏此三昧平等即菩提平等菩提平等
即一切有情平等。一切有情平等即一切法
平等。得如是平等法已。是名住眞三昧
復次慈氏此菩提平等即虚空平等。虚空平
等即一切有情平等。一切有情平等即一切
法平等。得如是平等法已。是則名爲住眞三

復次慈氏一切世間性平等即清淨性平等。
清淨性平等即一切有情平等。一切有情平
等即一切法平等。得此一切法平等是則名
爲住眞三昧
復次慈氏若知自心平等即知一切有情心平
等。是則名爲住眞三昧
復次慈氏若諸有情能於我身。作於饒益及
不饒益。我於彼等心如大地。普皆平等其心
不動。所以者何由住是三昧平等性故。以住
三昧無散亂語無率爾語。了達諸法解第一
義。善知時節隨順而説八風不動菩薩能住
如是平等法性。不捨三昧不離世間自在無
礙。是名菩薩摩訶薩方便智慧靜慮波羅蜜

復次慈氏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出世方便
智慧若菩薩修靜慮時。於諸有情起慈悲心
名爲方便。觀法寂滅是名智慧。復次修靜慮
時歸依於佛是名方便。了無取著是名智慧。
求一切法是名方便。了法性空是名智慧。觀
佛色身是名方便。觀佛身空是名智慧。觀
佛梵音是名方便。了無言説是名智慧。若正
觀時是名方便。觀照亦空是名智慧。拔濟有
情是名方便。了衆生空是名智慧。知衆生根
是名方便。根性亦空是名智慧。觀佛土淨是
名方便。了佛土空是名智慧。得佛菩提是名
方便。了本寂滅是名智慧。請轉法輪是名方
便。法無轉相是名智慧。觀七覺支是名方便。
了眞本覺是名智慧。菩薩摩訶薩如是相應
修習靜慮波羅蜜多。一切天魔不得其便。即
能成就無上菩提
爾時*薄伽梵説此靜慮波羅蜜多時。會中三
萬二千菩薩得日燈三昧。此日燈三昧亦名
一莊嚴三昧。云何名爲日燈三昧。如日出時
一切燈燭星月無復光明。菩薩得此三昧者
亦復如是。有學無學聲聞獨覺。諸有情智映
蔽不現。是故名爲日燈三昧。復次云何名一
莊嚴三昧。所言一者即是無生。無生者即是
法空。又一者名遍一切處。譬如油麻油遍麻
中。無生法者亦復如是。體遍一切是名一
莊嚴三昧。此一莊嚴亦名一増長三昧。一者
即婀。婀即法界所謂契經。令法界現前法界
現前已。所有諸法神通増長明了現前。是故
名爲一増長三昧。此一増長亦名一法界三
昧。所言一者即是法界。法界亦空。以定力故
其空現前。是名一法界莊嚴三昧。此一法界
亦名一空三昧。所言一者猶如虚空。一切萬
物生長空中。菩薩眞空現在前時。信等善法
悉皆増長。是故名爲一空三昧
復次慈氏菩薩摩訶薩住此靜慮波羅蜜多
時。能入倶胝那庾多百千三昧。今爲汝説
分名字。所謂電光三昧月光三昧。善増長三
昧毗盧遮那三昧。増長不思議三昧如如光
照三昧。無垢三昧海徳三昧。能自在轉一切
法輪三昧。成就禁戒三昧。無憂三昧堅固三
昧。蘇迷盧三昧法炬三昧。法勇三昧轉法智
自在三昧。散積聚法三昧持一切法三昧。持
白法三昧知他心三昧。莊嚴寶幢三昧滅煩
惱三昧。壞四魔三昧發起十力三昧。無著三
昧斷縛著三昧。燈手三昧聞施名三昧。持地
三昧安住心三昧。須彌燈三昧摧伏怨敵三
昧。智炬三昧發生智三昧。教授三昧自在轉
無邊法門三昧。令心堪任三昧知勝妙善三
昧。震日月音三昧無所行三昧。壞魔三昧無
種種想三昧。善調伏心三昧釋師子三昧。念
佛三昧念法三昧。念僧三昧不退轉三昧。不
眴三昧最勝無我三昧。似空處三昧常覺悟
三昧。除煩惱縁三昧如虚空三昧。入功能三
昧念慧覺三昧。無盡辯三昧大悲聲三昧。現
眞諦三昧不毀壞三昧。善行三昧有情歡喜
三昧知愛樂三昧生愛樂三昧。勝慈三昧性
靜三昧。大悲三昧大善三昧。無所捨著三昧
法義三昧。法悲三昧慧炬三昧。智海三昧無
動三昧。善調伏身三昧解脱智自在三昧。金
剛幢三昧勝蓮花道場三昧。離世間法三昧
勝智三昧。佛觀行三昧威光三昧。威焔三昧
與解脱智三昧。佛身莊嚴三昧光明普遍三
昧。刹土遍淨三昧入有情性三昧。滿一切願
三昧順菩提路三昧。波羅蜜莊嚴三昧寶髻
三昧。覺花三昧與解脱果三昧。甘露音三昧
無滯三昧。疾風行三昧寶冠三昧。截海流三
昧金剛峯三昧。大神通三昧。出生義三昧。
見無邊佛三昧憶持一切所聞三昧。與刹那
智三昧清淨無邊功徳三昧。如是無量倶胝
三昧。若諸菩薩摩訶薩得是三昧者。是則名
爲靜慮波羅蜜多。時*薄伽梵説此靜慮波羅
蜜多時。會中七十八那庾多人天。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三萬二千菩薩證無生法

  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之一
爾時*薄伽梵。處於種種摩尼寶王師子座上。
現種種相。純以菩薩摩訶薩衆而共圍遶。時
慈氏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
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聖世尊。已爲利
益安樂諸菩薩故。説靜慮波羅蜜多。唯願世
尊爲諸菩薩。説般若波羅蜜多。又此般若波
羅蜜多復有幾種。修何方便而能得之。唯願
如來分別解説
爾時*薄伽梵。告慈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
子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説。
若諸菩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乃至靜慮波
羅蜜多。皆從般若波羅蜜多。本母所生而爲
根本。譬如眼等五根發生五識。能取五塵皆
有作用。如是一一皆以識心而爲根本。若離
其心無所成辦。菩薩摩訶薩修前五種波羅
蜜多。恒以智慧而爲其母。若離智慧無所剋
獲。亦如有情身有命根能有所作。命根謝已
無復堪任。修行諸度若無智慧亦復如是。譬
如國境無有智臣。陰陽失序一切人民皆不
安樂。法王國土若無智慧亦復如是。修行布
施乃至靜慮波羅蜜多皆不成就。解脱涅槃
終不能得。亦如商主入海採寶。要得船師方
達寶所隨意而取。菩薩亦爾於生死海。以五
波羅蜜多而爲舟。舡載功徳寶要因般若波
羅蜜多。無上舡*師至於彼岸。爾時。*薄伽梵
而説頌言
    智慧爲根本 能生善法
    佛果大菩提 無非智所作
    如人遭苦難 智者能救護
    愚者造諸惡 如石投深水
    若無眞智慧 多聞妄分別
    斯人不解義 如器安知味
    所謂長老相 不必在耆年
    雖少有智慧 是爲眞長老
    如世有徳人     正直無邪曲
    不能辯邪正 寧知理是非
    正智聞深法 智與理相應
    隨順於大乘 是名眞智者
    於得失無著     憂喜不能動
    安住如須彌 是名眞智者
    恭敬不生喜 輕慢無瞋恚
    智慧如大海 是名眞智者
    不説他人過 亦不稱己徳
    智照無自他 當獲大名稱
    勇猛勤精進 遠離一切相
    我慢悉皆除 是名眞智者
    常當正觀察 不見他人過
    深信善惡報 是名眞智
    智者在衆中 不説自功徳
    若人所稱讃 愧心無取著
    成就諸功徳 虚己常謙下
    如果樹繁熟 枝條自胝屈
    福智生豪族 雖貴無憍慢
    愚者自矜高 智者應觀察
    智慧爲善伴 遠離惡知識
    斷滅諸煩惱 自然得解脱
    樂將護惡人 亦當常遠離
    崇重於賢善 是名眞智慧
    菩薩多悲智 損惱猶慈愍
    如斫栴檀樹 流香普芬馥
    不念他人惡 常思其善事
    智慧離分別 人中最第一
    智者住空寂 被毀心無惱
    諸惡不能燒 如火煖大海
    大悲離分別 見惡常憐愍
    如日放光明 不棄旃荼舍
    智人雖小過 爲益應同住
    如入瞻蔔林 自然皆蒙熏
    正智離分別 如日無私照
    亦如清涼月 能淨諸雲翳
    智者多慈悲 常濟於貧乏
    見乞不輕賤 應生歡喜心
    如樹初生長 日夜無休息
    智者樂修行 増長亦如是
    智者遇大怨 慈悲猶不捨
    如折蓮花莖 藕絲恒不斷
    生死如毒樹 悟即法身果
    生死與涅槃 本性皆平等
    淨慧賢聖行 大悲常利物
    不擇於怨親 恒離於分別
    耆年多智慧 淨戒悉圓滿
    親近如是人 速成安樂行
    智慧無垢人 三業恒清淨
    應親近是人 尊重過父母
    無智難親近 能壞善人心
    如火燒枯木 應當常遠離
    供給於惡人 欲益反招損
    如人飼猛獸 無不傷害者
    供養智慧人 小善獲多福
    如人飮甘露 求得安隱樂
佛告慈氏菩薩摩訶薩。此般若波羅蜜多。皆
從善友開正法生。邪見之人是智慧怨。汝等
應當親近善友遠惡知識。此般若波羅蜜多
非唯出生一切善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
從此生。當知此經即是一切諸佛之母
復次慈氏。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時有二種智。
一者小智二者大智。小智施者爲求人天二
乘解脱。如是施者但名布施。不得名爲波羅
蜜多。大智施者心無所得。無所得故得佛菩
提。如是施者名檀波羅蜜。以是故知檀波羅
蜜從智慧生。尸波羅蜜亦有二種。一者小智
二者大智。小智持戒怖三惡道。求生人天二
乘解脱。如是持戒心不清淨。不得名爲尸波
羅蜜。大智持戒普爲利樂一切有情。不住於相
而無所得趣大菩提。如是持戒是則名爲尸
波羅蜜。以是故知戒波羅蜜從智慧生。忍辱
波羅蜜多亦從般若波羅蜜多生。一切有情
本智如日。無明覆蔽忍光不現。修安忍者除
斷無明。聖智現前佛日斯照。譬如國邑無有
智臣。識用不均人民流散。設有智者亦當迴
避。無忍慧者亦復如是。又此智慧如明眼人。
遙見毒虵即便遠避。有智慧眼避瞋恚蛇亦
復如是。無慧眼者謂於過去。無量劫中修行
諸善。無安忍力及智慧眼。一念瞋火燒滅無
餘。如乾草積飈火入中焚燒皆盡。智慧之人
有安忍力。設遇惡人打罵訶責。正智安忍能
調伏之。譬如香象既已調伏。臨陣驅策能破
敵軍。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無相忍不起
瞋恚。無縁大悲廣度一切。以是當知安忍波羅
蜜從般若波羅蜜生。精進波羅蜜亦從般若
波羅蜜多而得發生。何以故若無般若波羅
蜜多。一切所作皆不成就。大菩提果無邊法
門。安住最勝巧便大智。周遍觀察要精進力。
方能圓滿六波羅蜜。以是當知精進波羅蜜。
皆從般若波羅蜜生。禪波羅蜜亦從般若波
羅蜜生。所以者何意業微細難可測量。身口
所作則易除滅。妄心所起難可制伏。如風飄
火猛焔可制。如海濤波亦可息之。唯有妄心
甚難調伏。何以故無始無明迷心性故。譬
如世間多思覺者。妄起尋求而伺察之。如是
妄想設入定門心猶取著。無智慧故經百千
劫。終不能得三昧現前。亦如愚人妄執諸見。
或執我常或執我斷見不清淨。云何能得三
昧現前有智慧人觀察二事。一者見其自身。多
有疾病苦樂等事。皆由先世妄想顛倒。造作
諸業而今受之。若無癡愛何有病耶。身本自
空因縁幻有。無造無作誰受苦耶。二者復應重
更觀察雖無我相。所作福業皆不唐捐。當願
法界一切有情。無盡𦿁徳滌令清淨。悉得成
就六波羅蜜。戒定智慧以爲莊嚴。以是故知
一切萬行。皆以般若波羅蜜而爲其母。猶如
大地皆依虚空而得安立。而彼虚空無有所
依。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以是故知禪波羅
蜜智慧爲母。非唯五度從智慧生。一切世間
福徳名聞人天果報。乃至出世無漏善根。皆
以智慧而爲生處。猶如大地皆依虚空而得
安立一切衆生執我取相有五怖畏。一不活畏
常積資財恐不活故。二惡趣畏造不善業恐
墮三塗恒怖畏故。三者死畏。愛惜身命恐喪
失故。四者惡名畏。恒作諸惡以自覆藏。恐
人聞知常怖畏故。五者大衆威徳畏。於大衆
中所發言詞懷怖畏故。菩薩摩訶薩智慧觀
察具證二空。能益自他無不活畏。除斷邪行
具淨尸羅。必至涅槃無惡趣畏。深入縁起了
本無生則無死畏。住無相理身心寂靜。無自
他相離惡名畏。成就微妙四無礙辯。處衆無
畏猶師子王。是故名爲無大衆畏
復次慈氏一切衆生根性差別。慳貪者令惠
施。瞋恚者令慈忍。我慢者令謙下。愚癡者得
智慧。開示涅槃顯眞實相無量功徳。皆從般
若波羅蜜生。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天龍八部
咸皆讃歎。尊重恭敬猶如父母譬如慈母唯
有一子。鞠育誨示漸漸成長令得尊貴。菩薩
亦爾憐愛有情等如一子。般若甘露而爲法
食。五波羅蜜爲大資糧。十方四無所畏十八
不共法。諸妙功徳莊嚴法身。成就無上法王
之位
復次慈氏有十種事能障智燈。掩蔽光明不
能顯了。増長癡闇無所覺知。一者懶惰。於
世事業皆不成就。豈能修行出世妙善。二者
近惡知識。造諸惡業増長無明。三者耽著睡
眠。身心昏昧不能修習無上菩提。四者聽聞
大乘尋復忘失。五者樂習世間一切技藝。不
知如幻而生執著。六者我慢覆藏雖遇善友。
不能諮問無上正法。七者於大乘教微妙深
理不能解悟。我慢自高便生退屈。八者恥己
愚昧不能親近有智之人。九者攻乎異端詐
謂知見。有所論難皆渉邪徒。十者於最上乘
不生信樂。設有所聞師心邪解。由是十事障
礙大乘。正法不聞淪溺生死。離此干事有
十勝法。便能悟入無上菩提。一者精勤樂習
禪定。二者親近善友聽聞正法。三者損減睡
眠恒自覺悟。四者於大乘法所聞不忘。五者
順世事業常觀如幻無所著故。六者無所藏
隱決衆疑故。七者不輕己身勤修行故。八者
常樂法施興大會故。九者恒自謙下不誑衆
生故。十者不自師心深入佛慧故。菩薩摩訶
薩以此十事具足圓滿六波羅蜜。成就法身
清淨解脱
復次慈氏菩薩摩訶薩此般若波羅蜜多。不
與十六種法而爲相應。一者不與十二因縁
相應。所謂無明乃至老死。二者不與無明滅
乃至老死滅而爲相應。菩薩摩訶薩離分別
心無二相故。三者不與身見邊見乃至六十
二見而爲相應。四者不與世間八風相應。所
謂利養稱讃譏毀苦樂衰損等事而爲相應。
五者不與隨煩惱等忿恨相應。六者不與我
慢増上慢等相應。七者不與根本貪瞋癡等
而爲相應八者不與煩惱魔死魔等而爲相
應。九者不與我相人相。作者受者養育士夫。
補特伽羅意生儒童。業障報障煩惱等障而
爲相應。十者不與妄念分別見聞覺知而爲
相應。十一者不與四顛倒法而爲相應。無常
計常常計無常。無樂計樂樂計無樂。無我計
我我計無我。不淨計淨淨計不淨。如是妄計
名顛倒法。有情心行乃至諸塵勞門而爲相
應。十二者不與慳悋犯戒瞋恚懈怠散亂愚
癡而爲相應。亦不與有相行施持戒忍辱精
進禪定智慧相應。十三者不與不善等法。性
遮罪有漏有爲而爲相應。亦不分別世出
世善法。無漏無漏而爲相應。十四者不與
二十二根相應。所謂眼耳鼻舌身根相應。亦
不與苦樂憂喜捨受相應。亦不與男女等根
意根命根。信等五根三無漏根而爲相應。十
五者不與三界五趣。種種有情而爲相應。亦
不分別大乘小乘。佛法僧寶差別之相而爲
相應。十六者不分別眞諦俗諦有爲無爲。有
智無智有識無識。作意無作意有體性無體
性。有相無相心意差別而爲相應。慈氏當知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無染無著離諸分別。平
等清淨一相一味。不與如是差別等法而爲
相應
復次慈氏菩薩摩訶薩善巧方便。行深般若
波羅蜜多時。住奢摩他毘鉢舍那。住身寂靜
了因縁法如幻如化順勝義諦離有離無。非
斷非常隨順因果。無我人相眞實不動不壞
威儀住三解脱門而不取證。無動無靜是如
來禪。遊戲神通深入實際。不住生死不入涅
槃。不盡有爲不住無爲。雖觀無相不捨大悲。
雖住三界而恒出離。知眞無染而不修證。離
於戲論常樂宣説
復次慈氏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應於善友聽聞正法。具足八十四種勝上之
心。方能發生般若波羅蜜多微妙勝慧。所謂
住眞實相最極微妙相。般若相應相善知識
相。離憍慢相恭敬相。右遶相無量相。善言
相至誠相。善作意相無亂相。無定相妙寶相。
妙藥相除病相。法器相示導相。入智慧相聞
法無厭相。増長捨相善調象馬相。敬事多聞
相樂聞深法相。觀身寂滅相清淨適悦相。聞
法無倦相聞義相。聞法相隨説修行相。爲他
説法相聞所未聞相。聞神通相不求餘乘相。
樂聞般若相樂聞菩薩藏相。樂聞善巧方便
相四攝法相。聞梵行相念正定相。能生善巧
無生相大慈悲心相。縁起相無常相。苦相空
相。無我相不淨相。寂靜相空相。無相相無
願相。無不善行相勝義諦相。不壞相自在
相。護自心相不捨精進相。思惟妙法相對治
煩惱相。宗重正法相對治邪見相。獲聖財相
除斷貧窮相。智者稱讃相智人極喜相。智者
所樂相崇重賢善相。見諦相觀蘊過失相。有
爲過患相依法相。依義相依智相。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相。不作諸惡相自利益相。
利益他相善作業相。無熱惱相勝行相。獲一
切諸佛法門相。慈氏當知聽法之人。具足如
是勝妙之心。能善聽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知一切法無我無人本來清淨。生死涅槃平
等無二。復次菩薩摩訶薩。觀於眼等五根。苦
等受男女意命。能起煩惱生死根本。信等
五根三無漏根。能捨煩惱是涅槃因。知煩惱
性從本以來。不生不滅性相常住。如是修習
是名般若波羅蜜多
復次慈氏菩薩摩訶薩所修勝行。與智慧相
應及不相應。無有分別二智平等。不捨衆生
恒起大悲。普覆一切清淨不動。如是修習是
則名爲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慈氏此般若波羅蜜多句義不可思
議。是相應句如理句。如量句佛語句。了縁句
無礙句。無滅句大捨句。不動句一切不動句。
無依止句平等句。無難句無高下句。實際句
不變易句。無著句無住句。無所住句對治
句。寂靜句極寂靜句。遍寂靜句無戲論句。無
起句即眞句。不缺句無餘句。無際句無對治
句。最勝句眞實句。如如句絶言句。不別異句
無彼此句。三世平等句無三世句。不住五蘊
句不住六界句。不住十二處句。不住十八
界句。依法句依義句。依智句依了義句。如是
句義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
可思議。離言説故眞勝義故。不可思議故無
因喩故。無比量故無有上故。自利利他故大
希有故。唯佛與佛能證能説餘無測知。何以
故般若波羅蜜多無性無相無比無喩。唯佛
如來方能究盡
復次慈氏此般若波羅蜜多。非即蘊處界。無
依無止不生不滅。不内不外不在中間。是故
般若波羅蜜多不可思議。爾時慈氏菩薩聞
是般若波羅蜜多。歡喜踊躍以偈讃曰
    大雄世尊智無量 十力無畏眞解脱
    神通廣大無邊際 一切無能測量者
    昔曾侍覲無量佛 獲得甚深微妙智
    難行苦行恒沙劫 是故能成調御師
    佛證自然一切智 住眞寂滅難思議
    唯佛如來自證知 能現無邊佛境界
    法性眞常離二邊 寂滅無爲出三有
    煩惱業苦悉皆除 法身清淨眞解脱
    菩提道場成正覺 唯有諸佛能證知
    清淨湛然無去來 無相無行無説示
    涅槃無比無能喩 凡夫二乘莫能測
    等覺菩薩不能知 唯佛世尊獨明了
    佛會一切聲聞衆 逮得己利如來讃
    漏盡皆住最後身 此等不知佛境界
    一切辟支佛利智 遍滿十方如稻麻
    百千萬劫共思惟 不能測知佛智慧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九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之餘
佛告慈氏。菩薩摩訶薩有七種事。能得如是
不可思議無盡法門。謂因無盡有情界無盡
大悲無盡妙用無盡法門無盡。壞生死魔故
智無盡故。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無行無相無
生無滅。菩薩於一切法應如是知。佛説是甚
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會中有一外道名微末
底。即從座起而白佛言。世尊佛説一切諸法
本來不生自性清淨此義不然。自在天常。而
是一切萬物父母。能生諸法能造能作安立
世間。復有説云神我能生一切諸法。然此
我者住於心中猶如拇指。復有説云一切諸
法從和合生。云何今者乃説無生。爾時*薄伽
梵告微末底。汝所問者隨汝意答。斷汝疑心
應當諦聽。如汝所説自在天常。能生一切所
生萬物。應同一性悉亦是常。若謂所生前後
變易非常住者。理亦不然。用不離體應是常
住。體不離用應非常故。自在常者生應常生。
云何有時或生不生。既不常生云何是常。以
是義故同彼所生定是無常。所生既多亦非
是一。若是一者應無差別。萬類區分如何是
一。又自在天能生一切無有慈悲。若有慈悲
應令有情。悉生人天常受快樂。云何令諸有
情受於八苦。生三惡趣受種種苦。若有慈悲
云何自生自立自害。能自在天是一是常。所
生一切應無變易。云何異類生滅無常。五趣
之中受玆不淨。譬如見果即知其因。當知自
非常非一。若言妙好是自在作。麁鄙不善
畢舍遮爲。如是之言亦不應理。善由自在惡
由舍遮。善惡相違何名自在。又諸有情作惡
人多修善者少。即畢舍遮鬼勝自在天。又諸
有情所作善事。自在處分。所作諸惡。鬼所教
者。汝諸弟子恒作是言。爲善生天惡墮地獄。
若生天墮獄由造善惡。云何言彼自在作耶。
譬如國王使人宣令賜財授職。但言王賜終
不言是宣教命人。又如國王使人斷命。但言
王殺不言魁膾。是即造善歸自在天。若造諸
惡畢舍遮受。有情何故受苦樂耶。以是當知
大自在天。決定不能造作一切。若言一者有
情何故。能生無量善惡心耶。以是故知亦非
是一。若言一切由自在天。即應純善何有惡
耶。如人有時於多人所。作諸惡事即是惡人。
若衆生惡由自在者。世間咸謂地獄罪人自
作惡業。汝獨云何推自在耶。又如有人謗他
作惡得無量罪。汝謗自在獲罪亦然
復次微末底自在造作過失如前。神我過失
倍過於彼。若我是常能造作者。此身去住應
得自由無人能害。云何號哭而懼死耶。若我
是常應能憶念。過去造業受諸苦報。故於今
生不應造惡。又我常者即應自在。捨於衰老
恒受少壯。如脱故衣更著新好。云何而有老
病死耶。以是當知我非作者
復次微末底我觀諸法。亦非和合因縁所生。
所以者何因無生性。因若有生不應待縁。縁
無生性亦復如是。若説因縁我能和合此亦
不然。如二盲人各別行住不能見色。設令同
住不見亦然。當知神我和合因縁亦不能生。
若能生者應是無常。有作用故。如所生果定
是無常。以是當知離所生外無別能生。或説
五大極微是常能生諸法。此亦不然。猶如水
米和合成酒飮即令醉。如是醉力不從外來。
非水中出亦非米出。水米和合轉變而生。一
切諸法無有作者。亦無有我而爲因縁。所以
者何大地虚空。水火風界當知亦爾。豈無情
物生有情耶。一切諸法假有實無。非自在天
亦非神我。非和合因縁五大能生。是故當知
一切諸法。本性不生從縁幻有。無來無去非
斷非常。清淨湛然是眞平等。爾時*薄伽梵
而説偈言
    一切有爲法 如訖闥婆城
    衆生妄心取 雖現非實有
    諸法非因生 亦非無因生
    虚妄分別有 是故説唯心
    無明妄想見 而是色相因
    藏識爲所依 隨縁現衆像
    如人目有瞖 妄見空中花
    習氣擾濁心 從是三有現
    眼識依頼耶 能見種種色
    譬如鏡中像 分別不在外
    所見皆自心 非常亦非斷
    頼耶識所變 能現於世間
    法性皆平等 一切法所依
    藏識恒不斷 末那計爲我
    集起説爲心 思量性名意
    了別義爲識 是故説唯心
    心外諸境界 妄見毛輪花
    所執實皆無 咸是識心變
    色具色功能 皆依頼耶識
    凡愚妄分別 謂是眞實有
    睡眠與昏醉 行住及坐臥
    作業及士用 皆依藏識起
    有情器世間 非由自在作
    亦非神我造 非世性微塵
    如木中火性 雖有未能燒
    因燧方火生 由此破諸闇
    展轉互爲因 頼耶爲依止
    諸識從彼生 能起漏無漏
    如海遇風縁 起種種波浪
    現前作用轉 無有間斷時
    藏識海亦然 境界風所動
    恒起諸識浪 無間斷亦然
    如酪未鑽搖 其酥人不見
    施功既不已 醍醐方可得
    頼耶妄熏習 隱覆如來藏
    修習純熟時 正智方明了
    諸識隨縁轉 不見本覺心
    自覺智現前 眞性常不動
    猶如金在礦 處石不堪用
    銷練得眞金 作衆莊嚴具
    頼耶性清淨 妄識所熏習
    圓鏡智相應 如日出雲翳
    若有修空者 順空而取空
    觀空與色殊 不名眞觀者
    觀色即是空 色空不可得
    此即勝義空 是眞解脱者
    客塵無自性 無明妄分別
    實相非有無 衆生虚妄見
    猶如日月明 流光能普照
    如來清淨藏 具足諸功徳
    眞妄互相熏 猶如二象鬪
    弱者去無迴 妄盡無來去
    蓮花性無染 出水離淤泥
    菡&T077308;開敷時 見者皆歡喜
    如來無垢識 永斷諸習氣
    清淨智圓明 賢聖所歸趣
    猶如最勝寶 無復諸瑕翳
    輪王爲寶冠 常置於頂上
    如來清淨藏 永離諸分別
    體具恒沙徳 諸佛之法身
    住眞無漏界 清淨解脱身
    寂滅等虚空 法性無來去
    佛現三界中 不生亦不滅
    此界及他方 湛然常不動
    平等眞法界 佛與衆生如
    非斷亦非常 大悲恒不盡
    諸佛法性身 本覺自然智
    是眞勝義諦 唯佛方證知
    自性體無生 牟尼本寂靜
    流轉諸三有 畢竟歸依處
    法無來去相 三世常寂然
    住眞三昧者 見彼法界身
    清淨不思議 恒沙衆徳備
    此即無漏界 諸佛之所依
    佛具三種身 體相用平等
    甚深廣大性 勝義無差別
    無漏無變易 遠離一切相
    煩惱及所知 本性恒清淨
    無垢無染著 是眞調御師
    性淨即涅槃 亦是法身佛
    體備恒沙徳 無垢不思議
    六度常圓滿 此即薩婆若
    廣大無邊際 永斷於思想
    斷習成菩提 具恒沙功徳
    於諸法自在 普現諸色像
    大悲清淨果 常利一切衆
    無漏無分別 願力皆圓滿
    猶如摩尼珠 隨色皆能現
    譬如工畫師 能畫種種相
    所現諸境界 皆是識心變
    衆生諸性欲 如來悉能知
    法身恒不動 願力隨縁現
    示現兜率天 降神乘白象
    生處於王宮 出家修苦行
    即詣菩提樹 降伏諸魔怨
    成佛轉法輪 或現涅槃相
    示現有生滅 眞身恒不動
    鈍根樂小法 方便説涅槃
    眞如法界中 無有涅槃相
    大悲樂饒益 引導於衆生
    猶如大商主 誘進諸愚
    菩薩廣大心 咸令入涅槃
爾時微末底聞佛説已。身心適悦歡喜無量。
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
妙伽他而讃佛曰
    墮在生死河 邪見所纒縛
    迦毘微野娑 迦那仙外道
    凡愚被昏弊 邪見由是生
    十力善逝尊 慧日朗明照
    或聞那羅延 自在天等教
    増長於貪著 令心發狂亂
    正見破諸暗 是眞如來教
    我當至心聽 歸依大聖尊
    大梵身四臂 四面蓮花生
    演説四違陀 増長於邪見
    唯佛薄伽梵 慧日大聖尊
    能破我等疑 眞實歸依處
時微末底讃歎佛已。而白佛言大聖世尊。我
於今者得大善利。蒙佛慧日正智光明。邪見
疑心一切都盡。我今歸依大聖世尊。復白佛
言世尊。我今所以名微末底。爲求異道心轉
疑惑。今於佛前獲正法眼。滅疑惑心名蘇
末底。我及弟子同於今日。歸佛法僧修行大
乘。願無退轉所得善利。迴施有情皆向佛道。
爾時*薄伽梵爲微末底説是法時。會中無量
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六十二那
庾多菩薩證無生法忍
復次慈氏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應修八法云何爲八。所謂蘊善巧處善巧。界
善巧諦善巧。縁起善巧三世善巧。一切乘善巧一
切法善巧。云何蘊善巧謂觀色蘊猶如聚沫。
愚人見之謂是白&T073554;。入水而取其沫散滅不
可撮摩。菩薩摩訶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了色
性空。猶如聚沫。以是因縁名正知見。復觀受
蘊如水上泡。速起速滅刹那不住。菩薩摩訶
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了受性空猶如水泡。
以是因縁名正知見。復觀想蘊猶如陽焔。如
人熱渇遠見陽焔謂之爲水。馳走尋覓近之
則無。菩薩摩訶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了
性空。以是因縁名正知見。復觀行蘊猶如芭
蕉。中無有堅。剥之不已竟無所得。菩薩摩訶
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知行性空。以是因縁
名正知見。復觀識蘊猶如幻化。如世幻師幻
作金銀珍寶眞珠瓔珞。求其實體了不可得。
菩薩摩訶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了識性空
猶如幻化。以是因縁名正知見。作是觀已於
諸有情。起大悲心興拔濟意。如是觀察名蘊
善巧。復觀五蘊猶如幻夢。皆從妄想顛倒心
生。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命。非養育非士夫
非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以善巧方
便了蘊性空。猶如夢想都不可得。是名菩薩
摩訶薩蘊善巧智。復次菩薩摩訶薩。觀蘊如
響無我無人。乃至無作者受者。如是蘊性如
空谷響屬諸因縁。如實了知等無二相。是則
名爲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復次觀蘊如影。
從業縁現無我無人。乃至受者。如是影性了
不可得等無二相。是名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
復次觀蘊如鏡中像。無我無人乃至受者。如
是鏡像非内非外。了不可得平等無二。是名
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復次觀蘊從縁而有
如幻如化。無我無人乃至受者以善巧智如
實了知等無二相。是名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
復次觀蘊是變壞相。無常苦空無我不淨。性
本空寂非壞非不壞。如實了知名蘊善巧智」
復次云何名爲處善巧。謂觀眼處耳鼻舌身
意處内法皆空。次觀色處聲香味觸法處外
法亦空。以正智慧觀第一義。非内非外名正
知見。是則名爲處善巧智。復有處善巧。所謂
了眼耳鼻舌身意處皆悉是空。亦無見聞覺
知之相名法處智。復有了法處智。了色聲香
味觸法處自性空寂。非眼耳鼻舌身意處境
界相。名了法處智。復有處善巧。謂眼處耳鼻
舌身意處。法性空寂無我我所。色處聲香味
觸法處法性皆空無我我所。非相應非不相
應。非善法非不善法。不増不減無有二相本
來空寂。是名菩薩摩訶薩處善巧智。復有處
善巧智。眼處色處本來清淨無染無著。眼處
堅固寂然常住。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
法性本清淨無染無著。乃至意根堅固寂然
常住不變。是名菩薩處善巧智。復次云何名
爲處善巧。所謂聖人處非凡夫處。能生聖道
是名爲處。凡夫邪行生於惡道名爲非處。菩
薩摩訶薩住八聖道起大悲心。令諸有情入
正定聚。是則名爲處善巧智
復次云何名爲菩薩界善巧智。謂觀眼界色
界眼識界無我亦不屬我。亦非眼界色界眼
識爲縁而起。乃至意界法界無我。亦不繋屬
於我。乃至意識界無我。亦非意識爲縁而起。
如是菩薩以正智慧觀第一義。知十八界性
即是空無我無人。法界平等清淨不動。是名
菩薩摩訶薩界善巧智。復有界善巧。所謂了
法界智。了知地水火風界性是空。堅濕暖動
皆不可得。同眞際等法性。是名菩薩摩訶薩
了法界智。復有了法界智。了眼界乃至意界
性空。色界乃至法界性空。眼識界乃至意識
界性空。亦無見聞覺知分別之相。是則名爲
了法界智
復次云何名爲諦善巧。所謂四諦苦集滅道。
觀此五蘊苦苦行苦壞苦名苦聖諦智。了知
無明増長五蘊名集諦智。不起貪欲滅盡諸
苦名滅諦智。爲此滅故修八聖道名道諦智。
是名菩薩摩訶薩諦善巧智。復有諦善巧。所
謂知苦無生名苦諦智。知集不起名集諦智。
了本不生今則無滅名滅諦智。於不二相修
中道觀名道諦智。是則名爲諦善巧智。復次
菩薩摩訶薩了知苦受空無自性。能觀正智
亦復皆空。名苦中苦智。觀集縁起從縁幻有。
能觀正智亦皆是空。名集中集智。知貪愛滅
既本性空。正智現前清淨平等名滅中滅智。
知出苦道了不可得。正智觀察自性皆空名
道中道智。如是正智離諸分別。是名菩薩摩
訶薩諦善巧智。復次能知生苦體即無生。名
苦中眞智。知生集起集無和合。名集中眞智。
知生本無即無有滅。名滅中眞智。知出苦道
離有離無。是名道中眞智。菩薩摩訶薩如實
了知名諦善巧。復有諦善巧。所謂三諦世俗
諦勝義諦實相諦。世俗諦者謂一切世間。語
言文字見聞覺知。勝義諦者謂心行處滅無
復文字。離於一切見聞覺知。實相諦者所謂
一切相即無相。如是無相即是實相。菩薩摩
訶薩於俗不染觀眞不住一相平等。是則名爲
菩薩摩訶薩諦善巧智。復有二諦所謂世諦
眞諦。世諦者所謂一切世間色心等法。如實
而見稱實而知。眞諦者謂二空理。清淨湛然
究竟寂滅。化之不厭知眞無取。無法可得。是
名菩薩摩訶薩諦善巧智。復有一諦謂即眞
如清淨法界無生無滅非斷非常。遠離二邊
究竟安樂。於生無生心無二相。是名菩薩摩
訶薩諦善巧智。復次云何名縁起善巧。菩薩
摩訶薩觀察縁起流轉不斷。無明縁行行縁
識。識縁名色名色縁六入。六入縁觸觸縁受。
受縁愛愛縁取。取縁有有縁生。生縁老死憂
悲苦惱。菩薩以正智慧。如實了知縁起無性。
無生無滅法性現前。無心無作無主無攝。是
名菩薩摩訶薩縁起善巧智。復次所有善因
不善因。動因不動因。生死因涅槃因。如此因
等皆如實知。所有衆生利根鈍根如是根性。
如是因如是縁如是果報。如是本末皆如實
知。隨其因縁生善修集而無所失是名菩薩
摩訶薩縁起善巧智。復次妄想滅則無明滅。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
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
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愁歎苦憂惱滅。菩
薩摩訶薩以正智慧。了知縁起無生無滅無
主無攝。是名縁起善巧智。復次慈氏一切
因縁。皆假和合無有自性。不從我人衆生壽
命而得生長。爲是有情説如是法。無量無邊
無有窮盡。如實了知是名縁起善巧智。復次
菩薩摩訶薩了知一切縁生之法。無生無滅
無盡之相。此無盡相即菩提相。是名菩薩摩
訶薩縁起善巧智。復次云何三世善巧。謂念
過去所有善法如實修行。不善之法常當遠
離。如實知已悉皆迴施一切有情。是名菩薩
摩訶薩過去善巧智。復念未來所有善根菩
提資糧。皆悉迴向一切智智。是名菩薩摩訶
薩未來善巧智。復次現在所有正念相應善
法。不起邪念相應不善。是名菩薩摩訶薩現
在善巧智。復次觀於過去皆悉是空。現在未
來亦復皆空。三世平等住第一義是眞解脱。
復觀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福徳智慧生
隨喜心。是名菩薩摩訶薩三世善巧智。復觀
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住。三世善法所
修勝行。悉願迴向無上菩提。現在善法刹那
不住。而恒發起菩提之心。是名菩薩摩訶薩
三世善巧智。復次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
不住。如是生滅念念不住心常覺悟。是名菩
薩摩訶薩三世善巧智。復次菩薩不思議自
在神通。能憶過去所種善根。現在所修諸
善。未來覺心當願圓滿。願皆迴向無上菩提。
是名菩薩三世善巧智。復次爲欲成就諸有
情故。憶念過去所有善根一切有情。隨彼彼
根依願成就。所有供養未來諸佛一切有情。
隨彼彼根當來成就。所有現在一切有情神
通説法。種種教化隨根成*就。如是三世利益
自他。圓滿菩提勝妙之行。是名菩薩三世善
巧智
復次云何名三乘善巧。謂聲聞乘獨覺乘菩
薩乘。依此三乘而求出離。云何菩薩摩訶薩
於聲聞乘善巧智慧。遇佛出世聞四諦法。因
聲悟理生正見故是名聲聞。修淨戒故圓滿
戒身。得禪定故圓滿定身。見諦理故得智慧
解脱解脱知見身。是名菩薩摩訶薩。於聲聞
乘得善巧智。復有聲聞乘善巧。於三界中生
疲倦想。於有爲法深觀無常。見一切法悉皆
無我。涅槃寂靜歡喜愛樂。復觀五蘊如怨賊。
觀諸界如毒蛇。觀内六處如空聚。常願出
離樂於涅槃起依怙想。是名菩薩摩訶薩於
聲聞乘而得善巧。復次云何菩薩摩訶薩於
獨覺乘善巧。謂厭諸有爲樂於出離。少欲知
足。離諸戲論樂居閑寂。於諸因縁自然覺悟。
諸法無常而得解脱。是名菩薩摩訶薩於獨
覺乘善巧智。復次云何菩薩摩訶薩。於大乘
法而得善巧。大乘功徳無量無邊。悉令有情
咸皆悟入彼最上乘無有障礙。無生無滅得
大智慧。積集一切福徳善根。一切有情所受
用故。成就諸波羅蜜。令諸心行善調伏故。増
長無上大菩提故。有大威力詣菩提樹坐於
道場。觀衆生根大悲不捨。無障無礙普於一
切悉皆憐愍等如一子。能越一切惡道諸怖
畏故。能令一切佛法皆現前故。摧伏外道諸魔
怨故。建立菩提勝法幢故。能除斷常諸結使
故。得佛如來無礙智故。豐益佛法諸珍寶故。
隨根利益無錯失故。養育有情大悲成故。十
力無畏不共佛法相好功徳瓔珞莊嚴無過失
故。如是所有一切善巧。是名菩薩摩訶薩大
乘善巧智。復次一切諸佛之所乘故。具足七
法佛爲大乘。如轉輪王具足七寶。云何爲七。
所謂大觀察故大隨順故。大智慧故大精進
故。大方便故大證悟故大事業故。大觀察者
菩薩摩訶薩。親近善友聽聞正法。於一刹那
悟一切法實相現前。大隨順者菩薩摩訶薩。
成就大智大定大悲利益自他故。大智慧者
菩薩摩訶薩。見眞實相我法皆空。大精進者
菩薩摩訶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大悲萬行能
成辦故。大方便者菩薩摩訶薩。得平等忍不
住生死不證涅槃。大證悟者菩薩摩訶薩。證
力無畏不共佛法。無量無邊大功徳故。大事
業者菩薩摩訶薩。於生死中得大菩提。成就
圓滿恒沙萬億佛事業故。具足如是七種勝
法而爲法王。是名菩薩摩訶薩大乘善巧智」
復次云何一切法善巧。謂有爲無爲。菩薩於
此二法巧便最勝。於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
清淨増長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薩有
爲善巧智。菩薩於身口意具三無作。清淨平
等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薩無爲善巧
智。復有善巧。謂菩薩摩訶薩於布施持戒乃
至靜慮。増長修習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是名
菩薩有爲善巧智。復以般若波羅蜜多。離一
切相修諸波羅蜜多。&T072608;向無上正等菩提。是
名菩薩摩訶薩無爲善巧智。復有善巧以方
便智。行四攝法攝取衆生。是名菩薩摩訶薩
有爲善巧智。復有善巧住第一義。雖攝衆生
而無取著迴向菩提。是名菩薩無爲善巧智。
復有善巧。了知煩惱増長生死。菩提分法斷
絶生死。是名菩薩有爲善巧智。復次知空無
相無願三解脱門。能於無上正等菩提。決定
平等無二無別無有退轉。是名菩薩無爲善巧
智。復*次有爲善巧。行於三界不著三界。是
名菩薩有爲善巧智。了知三界性皆是空。如
幻如化而不取著。是名菩薩無爲善巧智。復
次如是了知法性清淨無相無名。具一切智
名爲實智。爲度衆生假名方便。如是分別是
名權智。菩薩摩訶薩於此八法。二智自在名
爲般若波羅蜜多。復次悉能了知一切法性
名爲智慧。所有觀察善不善法名爲方便。隨
順解脱離諸分別。聖智現前名爲般若波羅
蜜多。復能如是善巧分別諸見結使。以奢摩
他毘鉢舍那。如是拔除是名方便。而能圓滿
無上大願是名智慧。除彼熱惱使得清涼是
名方便。能解煩惱性不可得是名智慧。除身
心苦得輕安樂是名方便。遊法園苑得念總
持。理智現前是名智慧。與諸有情作依止處
是名方便。能依所依無住無著是名智慧。獲
三十七菩提分法是名方便。應常離念而與
實相智慧相應。得大法樂是名智慧。復能生
長五波羅蜜是名方便。隨所樂乘同歸佛慧。
自性照明是名智慧。能度一切生死瀑流是
名方便。實無衆生得滅度者是名智慧。建立
正行是名方便。見本性空是名智慧。除客煩
惱是名方便。善能覺悟智性無染是名智慧。
行無所行是名方便。悟於法空是名智慧。不
著三界是名方便。令諸菩薩了第一義是名
智慧。攝諸衆生行於萬善是名方便。一切賢
聖同一法界是名智慧。隨其根性除妄分別是
名方便。見本清淨寂滅無生是名智慧。能起
方便斷滅癡闇是名方便。深入禪定不住禪
定是名智慧。誘導二乘是名方便。除斷法執
入佛知見是名智慧。隨衆生根令生勝解是
名方便。了根性空是名智慧。超妄境界是名
方便。示勝義諦是名智慧。權説四諦是名方
便。於諸修行了不可得是名智慧。勤求功徳
悲願無盡是名方便。了應非眞不來不去。法
界平等是名智慧。隨縁普示教化一切是名
方便。了煩惱性本來解脱是名智慧。了知結
使虚妄分別是名方便。了衆生心本來寂靜
是名智慧。勸令修斷隨眠習氣是名方便。一
切衆生心行差別。八萬四千諸塵勞門即佛
慧門是名智慧。聲聞縁覺善巧勸修。漸入佛
道是名方便。菩薩修行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般若波羅
蜜多。佛説此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時。會中三
十二倶胝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七十萬
八千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會
大衆各以種種妙花寶幢幡蓋諸莊嚴具瞻蔔
花香。供養般若波羅蜜多。散於如來及慈氏
菩薩摩訶薩等諸菩薩上。一切諸天於虚空
中作天妓樂。種種歌頌讃歎如來。於無量劫
成就菩提無邊功徳。爾時佛告一切大衆慈
氏菩薩摩訶薩。汝等能問甚深般若波羅蜜
多。大乘功徳無盡法門不可思議。彼諸會衆
聞是經者。亦當圓滿如是功徳。若聞是經生
信解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説。如是等人利益
無量不可思議。亦非譬喩算數之所能及。爾
時*薄伽梵解絡掖衣。授與慈氏而作是言。善
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問此甚深般若波羅蜜
多一切十方諸佛如來悉皆隨喜。時慈氏菩薩
受佛衣已。頂戴尊敬而作是言。此衣即是如
來眞身制底一切天龍人非人等皆應作禮。右
遶恭敬種種供養。爾時大衆忽見無量雜花。
寶鬘幡蓋從十方來。住佛頂上在虚空中。須
臾之間遍覆大會。慈氏菩薩大衆之上。又於
幡蓋供養具中。出大音聲讃言善哉善哉。慈
氏菩薩摩訶薩快問斯義我等深心隨喜供養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等花鬘幡蓋。從
何而來出是音聲讃歎隨喜。爾時*薄伽梵告
舍利弗言。善男子此慈氏菩薩。於過去世行
菩薩行。度脱無量百千萬億諸衆生等。于今
有住菩薩不退地者。或在聲聞獨覺人天之
中。彼諸衆生以宿因縁於十方界。各以種種
寶花鬘蓋。供養般若波羅蜜多經及佛如來。
讃歎慈氏如是功徳有是音聲。説此語已一
切衆會。於慈氏菩薩摩訶薩所。深生尊重咸
作是言。我等今日得大善利。得見是人親近
供養。於如來所得聞是經。世尊此諸衆生得
聞佛名。及慈氏菩薩摩訶薩名。尚得無量無
邊功徳。何況親於佛前得聞是經信解受持」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
一劫中種種布施金銀瑠璃。珊瑚瑪瑙眞珠
摩尼。頭目髓腦無所悋惜。護持禁戒安忍精
進修諸禪定。若聞此經一四句偈。我説此人
成就大乘般若波羅蜜多。而此功徳勝前功
徳。若離此法諸波羅蜜悉不成就。舍利弗以
是因縁。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典信解受
持思惟修習。我説是人速能成就無上菩提。
當知是人則爲已得諸佛如來菩提法印。舍
利弗若有菩薩。説此經時應發是願。我今應
當諷誦此經廣爲人説。能生此念即名圓滿
檀波羅蜜。何以故一切施中法施最勝。若持
此經守護法身。即是圓滿戒波羅蜜。順無生
忍亦即名爲忍波羅蜜。如理不懈此即名爲
精進波羅蜜。安住寂滅此即名爲靜慮波羅
蜜。得自然慧不由他悟。是即名爲般若波羅
蜜。舍利弗若復有人。受持此經四句偈等。速
能圓滿無上菩提。若諸菩薩持此法要讀誦
書寫或持經卷。所在之處則爲有佛。當知是
人已得如來一切法藏若有受持此經典者。形
雖差別而菩提心無有二相。何以故舍利弗
此經則是不退菩提實相法印。以是當知若
諸菩薩隨順此經。當知是人得不退轉無上
菩提。若諸菩薩隨順此經。當知則是隨順一
切佛法。爾時護世四天大王及諸眷屬。悉皆
合掌尊重恭敬。一心正念而白佛言。世尊我
等四王。今爲如來作護正法衆。若善男子善
女人。持此經者即是法師。我當承事供養恭
敬如佛無異。何以故一切諸佛及大乘法。皆
從此經出故。爾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我雖
從佛得聞餘經。未曾得聞如是甚深最勝經
典。我今堪任與諸天衆。隨此經典所在國土
城邑聚落。山林樹下空閑之處。有受持讀誦
書寫解説。我等諸天爲作聽衆。以是經故。令
彼國王后妃眷屬。色力増盛永無憂患。大臣
卿相一切人民及説法師。我等常當共作擁
護令無衰患。令諸國界陰陽順序無諸愆失。
一切怨敵無能侵害。稼穡成熟人民安樂。増
彼法師色力辯才自在無礙。又令法師處大
衆中。得大無畏如師子王廣爲他説
爾時*薄伽梵告天帝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
於此經及説法師。如是擁護令無衰患。汝今
當知若護法師則是護法。若護法者則護國
土及一切衆生。爾時索訶世界主大梵天王。
白佛言世尊我與梵衆天等。捨禪定樂隨此
經典及説法師所在之處。我當往彼爲現四
相。令彼法師知我等來。云何爲四一者
大光明二者聞有異香。三者令彼法師辯才
無礙。四者令諸聽衆專念一心。以此四相知
我在會。聽聞正法爲作擁護。爾時魔王波旬。
白佛言世尊佛説此經。令我宮殿皆無光色。
震動不安力勢衰損。所以者何以諸菩薩摩
訶薩聽此經故。若此經典在在處處。有善男
子善女人等。受持此經乃至一偈一句。一經
於耳信解受持。當知此人已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記當紹佛位。爾時魔王波旬白佛
言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以受持是經令我
眷屬威徳勢力悉皆摧滅。若有人受持讀誦
書寫解説此經典者。所在之處我等誓願常
作擁護。不起一念障礙之心
爾*時薄伽梵告舍利弗。汝當於未來世。受持
讀誦流布此經。爲令正法得久住故。舍利弗
言唯然世尊我當受持。復告阿難言。汝當受
持讀誦流布此經。阿難陀言唯然世尊我當
受持我等雖能奉行不得如諸菩薩廣宣流布」
佛告阿難勿憂此經不能流布。無量菩薩摩
訶薩。盡在此會悉願傳通會中有六十倶胝
菩薩摩訶薩。爲欲護持此經典故。從座而起
白佛言。大聖世尊我等誓當於十方界流通
此經。此索訶世界自有慈氏。宣布是經不令
斷絶。若佛滅後後五百歳。有諸衆生於此經
典。暫得聽聞一經於耳。當知此人佛所記別。
受持此經一偈一句。當知皆是慈氏菩薩摩
訶薩威神之所建立。爾時*薄伽梵告諸菩薩
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今於我所護持此
經。當於無量殑伽沙佛所亦護是經。時慈氏
菩薩摩訶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大聖世尊
問此經。觸犯如來。今於佛前至誠懺悔。
*唯願慈悲哀恕我過。及諸菩薩亦當受我如
是悔過
佛告慈氏汝於是經。得深理趣般若波羅蜜
多。於大乘法無有疑惑。於身口意無有誤失。
一切諸佛共印可汝。我亦如是汝所説法如
我無異。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時薄*伽梵告阿難言。此經是
過去現在未來菩薩摩訶薩大乘理趣。亦爲
一切衆生眼目。亦爲諸佛本母。所以此經名
大乘菩薩理趣六波羅蜜多無量無邊無盡義
經。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佛説是經已。具壽阿難陀等諸大聲聞。慈氏
菩薩摩訶薩等諸大菩薩。一切世間天龍藥
叉阿蘇羅健闥婆迦嚕羅緊捺羅摩怙洛迦人
非人等。及不眴世界無盡藏菩薩摩訶薩等。
一切大衆聞佛所説。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