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増一阿含經 (No. 0125_ 瞿曇僧伽提婆譯 ) in Vol. 02

[First] [Prev+100] [Prev]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増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
 東晋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苦樂品第二十
(一)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有四人出現於世。
云何爲四。或有人先苦而後樂。或有人先
樂而後苦。或有人先苦而後苦。或有人先
樂*而後樂。云何人先苦而後樂。或有一人
生卑賤家或殺人種或工師種。或邪道家生。
及餘貧匱之家。衣食不充。彼人便生彼家。
然復彼人無有邪見。彼便有此見。有施
有受者。有今世有後世。有沙門婆羅門。
有父有母。世有阿羅漢等受教者。亦有善
惡果報。若彼有極富之家。以知昔日施
之報不放逸報。彼若復見無衣食家者知此
人等不作施徳恒値貧賤。我今復値貧賤
無有衣食。皆由日不造福故。誑惑世
人行放逸法。縁此惡行之報。今値貧賤衣
食不充。若復見沙門婆羅門修善法者。便
向懺悔改往所作。若復所有之遺餘與人
等分。彼身壞命終生善處。若生人中多
財饒寶無所乏短。是謂此人先苦而後樂。
何等人先樂而後苦。於是或有一人生豪
族家或刹利種或長者種或大姓家。及諸富
貴之家衣食充足便生彼家。然彼人恒懷邪
見與邊見共相應。彼便有此見。無施無受
者。亦無今世後世之報。亦無父母。世無阿
羅漢。亦無有得證者。亦復無有善惡之報。
彼人有此邪見。若復見有富貴之家而作
是念。此人久有此財寶耳。男者久是男。女
者久是女。畜生者久是畜生。不好布施不
持戒律。若彼見沙門婆羅門奉持戒者起
瞋恚心。此人虚僞何處當有福報之應。彼
人身壞命終之後生地獄中。若得作人在
窮家生無有衣食。身體倮露衣食不充。
是謂此人先樂而後苦。何等人先苦*而後
苦。於是有人生貧賤家或殺人種或工師種
及諸下劣之家。無有衣食。而此人生彼家。
然復彼人身抱邪見與邊見共相應。彼人
便有此見。無施無有受者。亦無今世後世
善惡之報。亦無父母。世無阿羅漢。不好布
施不奉持戒。若復見沙門婆羅門。即興瞋
恚向賢聖人彼人見貧者。言久來有是。見
富者言久來有是。見父者昔者是父。見母
者昔者是母。彼若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若生
人中極爲貧賤衣食不充。是謂此人先苦
而後苦。彼云何人先樂而後樂。彼或有一人
生富貴家或刹利種或梵志種。或生國王
種。或長者種生。及諸饒財多寶家生。所生之
處無有乏短。彼人便生此家。然後彼人有
正見無有邪見。彼便有此見。有施有受
者。有今世後世。世有沙門婆羅門。亦有善
惡之報。有父有母。世有阿羅漢。彼人若復
見富貴之家饒財多寶者。便作是念。此人昔
日布施之所致。若復見貧賤之家。此人昔
者皆由不布施故。故我今可隨時布施。
莫後更生貧賤之家。然常好喜施惠於人。
彼人若見沙門道士者。隨時問訊可否之
宜。供給衣被飮食床臥具病痩醫藥。盡惠
施之。若復命終之後生善處天上。若人中
生富貴之家饒財多寶。是謂此人先樂*而
後樂。是時有一比丘。白世尊曰。我觀今世
衆生先苦而後樂。或有衆生於今世先樂
而後苦。或有衆生於今世先苦*而後苦。或
有衆生先樂*而後樂。爾時世尊告彼比丘。
有此因縁。使衆生之類先苦而後樂。亦復
有此衆生先樂而後苦。亦復有此衆生先
苦*而後苦。亦復有衆生先樂*而後。樂
比丘白佛。復以何因縁先樂而後苦。復
以何因縁先苦。而後樂。復以何因縁先
苦*而後苦。復以何因縁先樂*而後樂。世
尊告曰。比丘當知。若人壽百歳。正可十十
耳。若使壽終冬夏春秋。若復比丘。百歳之
中作諸功徳。百歳之中造諸惡業作諸邪
見。彼於異時或冬受樂夏受苦。若百歳之
中功徳具足未曾有短。若復在中百歳之
内。在諸邪見造不善行。先受其罪後受
其福。若復少時作福長時作罪。後生之時少
時受福長時受罪。若復少時作罪長復作
罪。彼人後生之時先苦*而後苦。若復於少
時作諸功徳分檀布施。彼於後生先樂
*而後樂。是謂比丘以此因縁先苦而後樂。
亦由此因縁先樂而後苦。亦由此因縁先
苦而後苦。亦由此因縁先樂而後樂比丘
白佛言。唯願世尊。若有衆生欲先樂而
後樂。當行布施求此先樂而後樂。世尊告
曰。如是比丘如汝所言。若有衆生欲成涅
槃及阿羅漢道乃至佛道。當於中行布施
作諸功徳。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
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二)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人出現於世。
云何爲四。或有人身樂心不樂。或有人心
樂身不樂。或有人心亦不樂身亦不樂。或
有人身亦樂心亦樂。彼何等人身樂心不樂。
於是作福凡夫人。於四事供養衣被飮食
床臥具病痩醫藥。無所短乏。但不免餓
鬼畜生地獄道。亦復不*免惡趣中。是謂此
人身樂心不樂。彼何等人心樂身不樂。所
謂阿羅漢不作功徳。於是四事供養之中。
不能自辦終不能得。但*免地獄餓鬼畜
生之道。猶如羅漢唯喩。比丘。是謂此人
心樂身不樂。彼何等人身亦不樂心亦不
樂。所謂凡夫之人不作功徳。不能得四事
供養衣被飮食*床臥具病痩醫藥恒不免
地獄餓鬼畜生道。是謂此人身亦不樂心亦
不樂。彼何等人身亦樂心亦樂。所謂作功
徳阿羅漢。四事供養無所短乏。衣被*飮食
床臥具病痩醫藥。復免地獄餓鬼畜生道。所
謂尸波羅比丘是。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
人。是故比丘。當求方便當如尸波羅比
丘。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
佛所説。歡喜奉行
(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當説四梵之福。
云何爲四。若有信善男子善女人。未曾起
偸婆處。於中能起偸婆者。是謂初梵之福
也。復次信善男子善女人補治故寺者。是
謂第二受梵之福也。復次*信善男子善女
人。和合聖衆者。是謂第三受梵之福復
次若多薩阿竭初轉法輪時。諸天世人勸請
轉法輪。是謂第四受梵之福。是謂四受梵
之福。爾時有異比丘白世尊言。梵天之福
竟爲多少。世尊告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吾今當説。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告曰。閻
浮里地東西七千由旬。南北二萬一千由旬
地形像車。其中衆生所有功徳。正可與一
輪王功徳等。瞿耶尼。縱廣三十二萬里地
形如半月。比丘當知。閻浮地人民。及一*輪
王之徳。比彼人者。與彼一人徳等。復次
比丘。弗于逮里地縱廣三十六萬里地形
方正。計閻浮里地及瞿耶尼二方之福。故
不如彼弗于逮一人之福。比丘當知。欝單
曰縱廣四十萬里地形如月滿。計三方人民
之福。故不如欝單曰一人之福。比丘當知。
計四天下人民之福。故不如四天王之徳。
計四天下人民之福及四天王。故不如三
十三天之福。計四天下及四天王三十三天。
故不如釋提桓因一人之福。計四天下及四
天王及三十三天及釋提桓因。故不如一豔
天之福。計四天下及四天王三十三天釋提
桓因及豔天。故不如一兜術天福。計從
四天下至兜術天之福。故不如一化自在
天之福。計從四天下至化自在天之福。故
不如一他化自在天之福。計從四天下至
他化自在天之福。故不如一梵天王之福。
比丘當知。此是梵天之福。若有善男子善女
人。求其福者。此是其量也。是故比丘。欲求
梵天福者。當求方便成其功徳。如是比
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
奉行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衆生之類有四種
食長養衆生。何等爲四。所謂摶食或大或
小。更樂食念食識食。是謂四食。彼云何名
爲摶食。彼*摶食者。如今人中所食諸入口
之物可食噉者。是謂名爲摶食。云何名
更樂食。所謂更樂食者。衣裳繖蓋雜香華熏
火。及香油與婦人集聚。諸餘身體所更樂
者。是謂*名爲更樂之食。彼云何名*爲念
食。諸意中所念想所思惟者。或以口説或
以體觸。及諸所持之法。是謂名爲念食。彼
云何爲識食。所念識者。意之所知梵天爲
首。乃至有想無想天。以識爲食。是謂*名
爲識食。是謂比丘有此四食。衆生之類以
此四食流轉生死。從今世至後世。是故諸
比丘。當共捨離此四食。如是諸比丘當作
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五)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辯。云何爲四。
所謂義辯法辯辭辯應辯。彼云何名爲義
辯。所謂義辯者。彼彼之所説。若天龍鬼神之
所説。皆能分別其義。是謂名爲義辯也。彼
云何名爲法辯。十二部經如來所説。所謂契
經祇夜本末偈因縁授決已説造頌生經方等
合集未曾有。及諸有爲法無爲法。有漏法無
漏法。諸法之實不可沮壞。所可總持者。
是謂名爲法辯。彼云何名爲辭辯。若前衆
生。長短之語男語女語。佛語。梵志天龍鬼神
之語。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彼之所説。隨彼
原與其説法。是謂名爲辭辯。彼云何名
爲應辯。當説法時。無有怯弱無有畏懼。
能和悦四部之衆。是謂名爲應辯。我今當
教勅汝。當如摩訶拘絺羅。所以然者拘絺
羅有此四辯。能與四部之衆廣分別説。如
我今日觀諸衆中。得四辯才無有出拘絺
若此四辯如來之所有。是故當求方
便成四辯才。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
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六)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事終不可思
惟。云何爲四。衆生不可思議。世界不可
思議。龍國不可思議。佛國境界不可思議。
所以然者。不由此處得至滅盡涅槃。云
何衆生不可思議。此衆生爲從何來爲從
去復從何起從此終
當從何生。如是衆生不可思議。云何世界
不可思議。諸有邪見之人。世界斷滅世界不
滅。世界有邊世界無邊。是命是身非命非
身。梵天之所造。諸大鬼神作此世界邪。爾
時世尊。便説此偈
    梵天造人民 世間鬼所造
    或能諸鬼作 此語誰當定
    欲恚之所纒 三者倶共等
    心不得自在 世俗有災變
如是比丘。世間不可思議。云何龍界不可
思議。云何此雨爲從龍口出耶。所以然
者。雨渧不從龍口出也。爲從眼耳鼻出
耶。此亦不可思議。所以然者。雨渧不從眼
耳鼻出。但龍意之所念。若念惡亦雨。若念
善亦雨。亦由行本而作此雨。所以然者。
今須彌山腹有天名曰大力。知衆生心之
所念亦能作雨。然雨不從彼天口出。眼耳
鼻出也。皆由彼天有神力故。而能作雨。
如是比丘。龍境界不可思議。云何佛國境界
不可思議。如來身者爲是父母所造耶。此亦
不可思議。所以然者。如來身者。清淨無穢
受諸天氣。爲是人所造耶。此亦不可思議。
所以然者。以過人行。如來身者爲是
身。此亦不可思議。所以然者。如來身者。不
可造作非諸天所及。如來壽爲短耶。此
亦不可思議。所以然者。如來有四神足。如
來爲長壽耶。此亦不可思議。所以然者。然
復如來故興世間周旋。與善權方便相應。
如來身者不可摸則。不可言長言短音
聲亦不可法則。如來梵音。如來智慧辯才
不可思議。非世間人民之所能及。如是佛
境界不可思議。如是比丘。有此四處不可
思議。非是常人之所思議。然此四事無善
根本。亦不由此得修梵行。不至休息之
處。乃至不到涅槃之處。但令人狂惑心意
錯亂起諸疑結。所以然者。比丘當知。過去
久遠。此舍衞城中有一凡人便作是念。我
今當思議世界。是時彼人出舍衞城在一
華池水側。結跏趺坐思惟世界。此世界云
何成云何敗。誰造此世界。此衆生類爲從
何來。爲從何出爲何時生。是時彼人思
議。此時便見池水中有四種兵出入。是
時彼人復作是念。我今狂惑心意錯亂。世間
無者我今見之。時彼人還入舍衞城。在里
巷之中作是説。諸賢當知。世界無者我今
見之。是時衆多人報彼人曰。云何世間無
者汝今見之。時此人報衆多人曰。我向者
作是思惟世界爲從何生。便出舍衞城在
華池側。作是思*議。世界爲從何來誰造
此世界。此衆生類從何而來爲誰所生。若
命終者當生何處我當思*議。此時便見
池水中有四種兵出入。世界無者我今見
之。是時衆多人報彼人曰。如汝實狂愚池
水之中那得四種兵。諸世界狂愚之中汝
爲上。是故比丘。我觀此義已故告汝
等耳。所以然者。此非善本功徳。不得修
梵行。亦復不得至涅槃處。然思*議此者。
則令人狂心意錯亂。然比丘當知。彼人實
見四種之兵。所以然者。昔日諸天與阿須
倫共鬪當共鬪時。諸天得勝阿須倫不
如。是時阿須倫便懷恐怖。化形極使小從
藕根孔中過。佛眼之所見非餘者所及。
是故諸比丘。當思*議四諦。所以然者。此
四諦者。有義有理得修梵行。行沙門法得
至涅槃。是故諸比丘。捨離此世界之法。當
求方便思*議四諦。知是諸比丘當作是
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七)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神足。云何爲
四。自在三昧行盡神足。心三昧行盡神足。精
進三昧行盡神足。誡三昧行盡神足。彼云何
爲自在三昧行盡神足。所謂諸有三昧自在
意所欲心所樂。使身體輕便。能隱形極細。
是謂第一神足。彼云何心三昧行盡神足。
所謂心所知法遍滿十方。石壁皆過無所罣
礙是謂名爲心三昧行盡神足。彼云何名
爲精進三昧行盡神足。所謂此三昧無有
惓。亦無所畏有勇猛意。是謂名爲精
進三昧行盡神足。彼云何名爲誡三昧行盡
神足。諸有三昧。知衆生心中所念。生時滅時
皆悉知之。有欲心無欲心。有瞋恚心無
瞋恚心。有愚癡心無愚癡心有疾心無疾
心。有亂心無亂心。有少心無少心。有大
心無大心。有量心無量心。有定心無定
心。有解脱心無解脱心。一切了知。是謂
名爲誡三昧行盡神足。如是比丘。有此四
神足。欲知一切衆生心中所念者。當修行
此四神足。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
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八)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愛起之法。若
比丘愛起時便起。云何爲四。比丘縁衣服
故便起愛。由乞食故便起愛。由床
故便起愛。由醫藥故比丘便起愛。是謂
比丘有此四起愛之法有所染著。其有比
丘著衣裳者。我不説此人。所以然者。彼
未得衣時。便起瞋恚。興想著念其有比丘
著是食者。我不説此人。所以然者。彼未
得乞食時便興瞋恚興想著念。其有比丘
著床座者。不説此人。所以然者。彼未
得床座時。便起瞋恚興想著念。其有比
丘著醫藥者。我不説此人。所以然者。彼
未得醫藥時。便興瞋恚起想著念。比丘當
知。我今當説衣裳二事亦當親近亦當不
親近。云何親近。云何不親近。若得衣裳。極
愛著衣者起不善法。此不可親近。若復得
衣裳起善法心不愛著。此可親近。若乞食
時起不善法。此不可親近。若乞食時起善
法。此可親近。若得床座時起不善法。此不
可親近。若得床座時起善法。亦可親近。
醫藥亦爾。是故諸比丘。當親近善法除去
惡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欲使檀越施
主獲其功徳。受福無窮得甘露滅爾時世
尊便説此偈
    衣裳用布施 飮食床臥具
    於中莫起愛 不生諸世界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九)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有四大河水從
阿耨達泉出。云何爲四。所謂恒伽・新頭・婆
叉・私陀。彼恒伽水牛頭口出向東流。新頭
南流師子口出。私陀西流象口中出。婆叉北
流從馬口中出。是時四大河水遶阿耨達
泉已。恒伽入東海。新頭入南海。婆叉入西
海。私陀入北海。爾時四大河入海已。無復
本名字但名爲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
爲四。刹利婆羅門長者居士種。於如來所
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無復本姓。
但言沙門釋迦子。所以然者。如來衆者其
猶大海。四諦其如四大河。除去結使入於
無畏涅槃城。是故諸比丘。諸有四姓剃除鬚
髮。以信堅固出家學道者。彼當滅本名字。
自稱釋迦弟子。所以然者。我今正是釋迦
子。從釋種中出家學道。比丘當知。欲論生
子之義者。當名沙門釋種子是。所以者何。
生皆由我生。從法起從法成。是故比丘。當
求方便得作釋種子。如是諸比丘當作
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一〇)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等心。云何
爲四。慈悲喜護。以何等故名爲梵堂。比丘
當知有梵大梵名千無與等者。無過上
者統千國界。是彼之堂故名爲梵堂。比丘。
此四梵堂所有力勢。能觀此千國界。是故名
爲梵堂。是故諸比丘。若有比丘欲度欲界
之天處無欲之地者。彼四部之衆當求方
便成此四梵堂。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増壹阿*含經卷第二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