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増一阿含經 (No. 0125_ 瞿曇僧伽提婆譯 ) in Vol. 02

[First] [Prev+100] [Prev]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恭敬所斷。彼云何漏親近所斷。於是比丘。持
心受衣不興榮飾。但欲支其形體。欲除
寒熱。欲令風雨不加其身。又覆形體不
令外露。又持心隨時乞食。不起染著之
心。但欲趣支形體。使故痛得差新者不
生。守護衆行無所觸犯。長夜安隱而修梵
行久存於世。復持心意親近床*座。亦不
著榮華服飾。但欲除飢寒風雨蚊虻之類。
趣支其形得行道法。又復持心親近醫
藥。不生染著之心。於彼醫藥但欲使疾病
除愈故。身體得安隱。設不親近者則生有
漏之患。若親近則無有漏之患。是謂此漏親
近所斷。彼云何有漏遠離所斷。於是比丘。
除去亂想猶如惡象駱駝牛馬虎狼狗蛇蚖
深坑危岸棘峻崖濕泥。皆當遠離之。
莫與惡知識從事。亦復不與惡人相近。
能熟思惟不去心首。設不將護者則生有
漏。設擁護者則不生有漏。是謂有漏遠離
所斷。彼云何有漏娯樂所斷。於是比丘。生
欲想而不捨離。設起瞋恚想亦不捨離。設
復起疾想亦不捨離。設不捨離者則生有
漏。能捨離者便能不起有漏。是謂此漏
娯樂所斷。云何有漏威儀所斷。於此比丘。
若眼見色不起色想。亦不起染汚之心
具足眼根。亦無缺漏而護眼根。若耳聞
聲。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意知法。都
不起染汚之心。亦不起想著而護意根。若
不攝其威儀則生有漏。若攝其威儀者則
無有漏之患。是謂此漏威儀所斷。彼何等有
漏思惟所斷。於是比丘。修念覺意依無欲
依無汚。依滅盡而求出要。修法覺意精進
覺意喜覺意猗覺意定覺意護覺意。依無欲
依無汚依滅盡而求出要。若不修此者則
生有漏之患。設能修者則不生有漏之患。
是謂此漏思惟所斷。若復比丘。於比丘中
諸所有漏。見斷者便見斷之。恭敬斷者便
恭敬斷之。親近斷者親近斷之。遠離斷者
遠離斷之。威儀斷者威儀斷之。思惟斷者
思惟斷之。是謂比丘具足一切威儀能斷
結。去愛度於四流漸漸越苦。是謂比
丘除有漏之法。諸佛世尊常所施行慈念
一切有形之類今已施行。汝等常樂閑居樹
下。勤加精進勿有懈怠。今不勤加者後悔
無益。此是我之訓教。爾時比丘聞佛所
説。歡喜奉行
増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四



増壹阿含經卷第三十
 東晋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七日品之
(七)聞如是。一時佛在阿踰闍江水邊。與大
比丘衆五百人倶。時大均頭。在閑靜之處
而作是念。頗有此義恒益功徳。爲無此
理。是時均頭即從座起往至世尊所。頭面
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均頭白佛言。世尊。向
者在閑靜之處而作是念。頗有此理所行
衆事得益功徳耶。我今問世尊。唯願説之。
世尊告曰。可得増益功徳。均頭白佛言。
云何得増益功徳。世尊告曰。増益有七事。
其福不可稱量。亦復無人能算計此者。云
何爲七。於是族姓子若族姓女。未曾起僧
伽藍處。於中興立者此福不可計。復次均
頭。若善男子善女人能持床座。施彼僧伽
藍者及與比丘僧。是謂均頭第二之福不
可稱計。復次均頭。若善男子善女人以食
施彼比丘僧。是謂均頭第三之福不可稱
計。復次均頭。若善男子善女人以遮雨衣
給施比丘僧者。是謂均頭。第四功徳其福
不可量。復次均頭。若族姓子女若以藥
施比丘僧者。是謂第五之福不可稱計。
復次均頭。若善男子善女人曠野作好井者。
是謂均頭。第六之功徳也不可稱計。復
次均頭。善男子善女人近道作舍。使當來過
去得止宿者。是謂均頭。第七功徳不可稱
計。是謂均頭。七功徳之法其福不可量。
若行若坐正使命終其福隨後如影隨形。
其徳不可稱*計。言當有爾許之福。亦如
大海水不可升斗量之。言當有爾許之
水。此七功徳亦復如是。其福不可稱限。是
故均頭。善男子善女人當求方便成辦七
功徳。如是均頭。當作是學。爾時均頭聞佛
所説。歡喜奉行
(八)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修行死想
思惟死想。時彼座上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我常修行思惟死想。世尊告曰。汝云何思惟
修行死想。比丘白佛言。思惟死想時意欲
存七日思惟七覺意。於如來法中多所饒
益死後無恨。如是世尊。我思惟死想。世尊
告曰。止止比丘。此非行死想之行。此名爲
放逸之法。復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能堪
任修行死想。世尊告曰。汝云何修行思惟死
想。比丘白佛言。我今作是念。意欲存在六
日。思惟如來正法已便取命終。此則有
増益。如是思惟死想。世尊告曰。止止
比丘。汝亦是放逸之法。非思惟死想也。復
有比丘白佛言。欲存在五日。或言四日或
言三日二日一日者。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止止比丘。此亦是放逸之法。非爲思惟死
想。爾時復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能堪
忍修行死想。比丘白佛言。我到時著衣持
鉢入舍衞城乞食已。還出舍衞城歸所
在。入靜室中思惟七覺意而取命終。此則
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此亦非思惟修行死
想。汝等諸比丘所説者皆是放逸之行。非是
修行死想之法。是時世尊重告比丘。其能
婆迦利比丘者。此則名爲思惟死想。彼
比丘者善能思惟死想。厭患此身惡露不淨。
若比丘思惟死想。繋意在前心不移動。念
出入息往還之數。於其中間思惟七覺意。
則於如來法多所饒益。所以然者。一切
諸行皆空皆寂。起者滅者皆是幻化無有眞
實。是故比丘。當於出入息中思惟死想。便
脱生老病死愁憂苦惱。如是比丘當知作
如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九)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波斯匿王即勅群臣。速嚴寶羽之
車。吾欲往世尊所禮拜問訊。是時大王即
出城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
如來與無央數之衆圍遶説法。是時七尼
健子復有七裸形人。復有七黒梵志。復有
七裸形婆羅門。去世尊不遠而過。是時波
斯匿王見此諸人去世尊不遠而過。即白
佛言。觀此諸人經過不住。皆是少欲知足
無有家業。今此世間阿羅漢者。此人最爲上
首。所以然者。於衆人中極爲苦行不貪
利養。世尊告曰。大王。竟未識眞人羅漢。
不以裸形露體名爲阿羅漢。大王當知。此
皆非眞實之行。當念觀察久遠來變又復
當觀可親知親可近知近。所以然者。過
去久遠世時有七梵志。在一處學。年極衰弊。
以草爲衣裳食以菓蓏。起諸邪見各生此
念。我等持此苦行之法。使後作大國王。或
求釋梵四天王。爾時有阿私陀天師。是諸婆
羅門祖父。知彼梵志心中所念。即從梵天上
沒來至七婆羅門所。是時阿私陀天師去天
服飾。作婆羅門形在露地經行。是時七梵
志遙見阿私陀經行。各懷瞋恚而作是語。
此是何等著欲之人。在我等梵行人前行。
今當呪灰滅之。是七梵志。即手掬水灑彼
梵志呪曰。汝今速爲灰土。然婆羅門遂懷
瞋恚。天師顏色倍更端政。所以然者慈能
滅瞋。是時七梵志便作是念。我等將不爲
禁戒退轉乎。我等正起瞋恚。彼人便自端
*政。爾時七人與天師便説此偈
    爲天乾沓和 羅刹鬼神乎
    是時名何等 我等欲知之
是時阿私陀師即時報偈曰
    非天乾沓和 非鬼羅刹神
    天師阿私陀 今我身是也
我今知汝心中所念。故從梵天上來下耳。
梵天去此極爲玄遠。彼帝釋身亦復如是。
轉輪聖王亦不可得。不可以此苦行作
釋梵四天王。是時天師阿私陀便説此偈
    心内若干念 外服而麁
    但勤修正見 遠離於惡道
    心戒清淨行 口行亦復然
    遠離於惡念 必當生天上
是時七梵志白天師曰。審是天師乎。報曰是
也。但今梵志。不以裸形得生天上。未必
修此苦行得生梵天之處。又非露暴形體
作若干苦行得生彼處。能攝心意使不
移動。便生天上。不可以卿等所習得生
彼處。大王。觀察此義不以裸形名爲阿羅
漢。其凡夫之人欲知眞人者。此事不
然復眞人能分別所習凡夫之行。又復凡
夫之人不能知凡夫之行。眞人便能知凡
夫之行。但大王知之。當方便知久遠已來
非適今也。當以觀之。如是大王。當以方
便學之。爾時波斯匿王白世尊言。如來所
説甚爲快哉。非世人所能曉了。然國事
多欲還所止。佛告王曰。王宜知*時。爾時
王即從坐起。禮世尊足便退而去。爾時波
斯匿王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一〇)聞如是。一時佛在釋翅迦毘羅衞國
尼拘屡園。與大比丘衆五百人倶。爾時世尊
食後從尼拘屡園。往至毘羅耶致聚中在
一樹下坐。是時執杖釋種。出迦毘羅越至
世尊所。在前默然而住。爾時執杖釋種問世
尊言。沙門作何勅教爲何等論。世尊告曰。
梵志當知。我之所論非天龍鬼神所能及
也。亦非著世復非住世。我之所論正謂斯
耳。是時執杖釋種儼頭嘆吒已。便退而去。爾
時如來即從座起還詣所止。爾時世尊告諸
比丘。向者在彼園中坐有執杖釋種。來至
我所而問我言。沙門爲作何等論。吾報之
曰。我之所論非天世人所能及也。亦
著世復非住世。我之所論正謂斯耳。是時
執杖釋種聞此語已便退而去。爾時有一
比丘白世尊言。云何亦不著世復非住
世。世尊告曰。如我所論者都不著世。
今於欲而得解脱。斷於釋種狐疑無有衆
想。我之所論者正謂此耳。世尊作此語已
即起入室。是時諸比丘各相謂言。世尊向所
論者略説其義。誰能堪任廣説此義乎。是
時諸比丘自相謂言。世尊恒嘆譽尊者大迦
栴延。今唯有迦*栴延能説此義耳。是時
衆多比丘語迦*栴延曰。向者如來略説其
義。唯願尊者當廣演説之。事事分別使
諸人得解。迦*栴延報曰。猶如聚落有人
出於彼村。欲求眞實之物。彼若見大樹便
斫殺。取其枝葉而捨之去。然今汝等亦
復如是。捨如來已來從枝求實。然彼如來
皆觀見之靡不周遍。照明世間爲天人導。
如來者是法之眞主。汝等亦當有此時節。自
然當遇如來説此義時。諸比丘對曰。如來
雖是法之眞主廣演其義。然尊者爲世尊記
堪任廣説其義。迦*栴延報曰。汝等諦聽善
思念之。吾當演説分別其義。諸比丘對曰。
甚善。是時諸比丘即受其教。迦*栴延告曰。
今如來所言我之所論。非天龍鬼神之所
能及。亦非著世。復非住世。然我於彼而
得解脱。斷諸狐疑無復猶豫。如今衆生之
徒。好喜鬪訟起諸亂想。又如來言。我不於
中起染著心。此是貪欲使瞋恚邪見欲世
間使憍慢使疑使無明使。或遇刀杖苦痛之
報與人鬪訟。起若干不善之行。起諸亂想
興不善行。若眼見色而起識想。三事相因
便有更樂。以有更樂便有痛。*以有痛
便有所覺。*以有覺便有想。*以有想便
稱量之。起若干種想著之念。耳聞聲。鼻嗅
香。舌嘗味。身更細滑。意知法。而起識想。
三事相因便有更樂。*以有更樂便有痛。*
以有痛便覺。以有*覺便有想。*以有
想便稱量之。於中起若干種想著之念。
是貪欲*之使瞋恚使邪見使憍慢使欲世間
使癡使疑使。皆起刀杖之變興若干種*之
變。不可稱計。若有人作是説。亦無眼亦無
色而有更樂。此事不然。設復言無更樂有
痛者。此亦不然。設言無痛而有想著者。
此事不然。設復有人言無耳無聲無鼻無
香無舌無味無身無細滑無意無法而言
有識者終無此理也。設言無識而有更
樂者。此事不然。設無更樂而言有痛者。
此事不然。設言無痛而有想著者。此事不
然。若復人言有眼有色於中起識。此是
必然。若言耳聲鼻香舌味身細滑意法於中
起識者。此事必然。諸賢當知。由此因縁。世
尊説曰。我之所論天及世人魔若魔天不能
及者。亦不著世復不住世。然我於欲而得
解脱。斷於狐疑無復猶豫。世尊因此縁略
説其義耳。汝等心不解者。更至如來所
重問此義。設如來有所説者好念奉持。是
時衆多比丘聞迦*栴延所説。亦不言善復
不言非。即從座起而去。自相謂言。我等當
持此義往問如來。設世尊有所説者。當奉
行之。是時衆多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
在一面坐。爾時衆多比丘。以此縁本具白
世尊。爾時如來告比丘曰。迦*栴延比丘。聰
明辯才廣演其義。設汝等至吾所問此
義。我亦當以此與汝説之。爾時阿難在如
來後。是時阿難白佛言。此經義理極爲甚
深。猶如有人行路而遇甘露取而食之。
極爲香美食無厭足。此亦如是。其善男子
善女人所至到處。聞此法而無厭足。重
白世尊。此經名何等當云何奉行。佛告阿
難。此經名曰甘露法味當念奉行。爾時阿難
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増壹阿*含經莫畏品第四十
(一)聞如是。一時佛在釋翅迦毘羅衞尼拘
屡園中。是時摩呵男釋往至世尊所。頭面
禮足在一面坐。爾時摩呵男釋白世尊言。
躬從如來受此言教。諸有善男子善女人。
斷三結使。成須陀洹名不退轉必成道果。
更不求諸外道異學。亦復不觀察餘人所
説。設當爾者此事不然。我若見暴牛馬駱
駝。即時恐懼衣毛皆竪。復作是念。設我今日
懷此恐懼。當取命終者爲生何處。世尊
告摩呵男。勿起恐畏之心。設當取命終不
墮三惡趣。所以然者。今有三消滅之義。云
何爲三。如有著於婬欲而起惱亂。復起
害心向他人。已無此欲則不起殺害之心。
於現法中不起苦惱。諸有惡不善法欲自
害己。設無此者則無擾亂便無愁憂。是
謂摩呵男。此三義諸惡不善法便墮在下。諸
善之法便在於上。亦如酥瓶在水中壞。是
時瓦石便沈在下。*酥便浮在上。此亦如
是。諸惡不善之法便在於下。諸善之法便
浮在上。摩呵男。當知我昔日未成佛道。在
優留毘六年勤苦不美味。身體羸痩
如似百年之人。皆由不食之所致。若我欲
起時便自墮地。時我復作是念。設我於中
命終者當生何處。時我復作是念我今命
終者必不生惡道中。然復義趣不可從樂
至樂。要當由苦然復至樂。我爾時復遊
在仙人窟中。爾時有多尼揵子在彼學道。
是時尼揵子。擧手指日曝體學道。或復
有蹲而學道。我爾時往至彼所語尼揵子。
汝等。何故離坐擧手翹足乎。彼尼揵子曰。
瞿曇。當知昔我先師作不善行。今所以苦
者欲滅其罪。今雖露形體有慚辱分。亦
*有消滅此事。瞿曇。當知行盡苦亦盡。苦盡
行亦盡。苦行*已盡便至涅槃。我爾時復語
尼揵子曰。此事不然。亦無由行盡苦亦
盡。亦不由苦盡。行亦盡得至涅槃。但
苦行盡得至涅槃者。此事然矣。但不可從
樂至樂。尼揵子曰。頻毘娑羅王從樂至
樂。有何苦哉。我爾時復語尼揵子曰。頻
*毘娑羅王樂何如我樂。尼揵子報我言。頻
毘娑羅王樂勝汝樂也。我爾時復語尼揵
子曰。頻*毘娑羅王。能使我七日七夜結跏
趺坐形體不移動乎。正使六五四三
乃至一日結跏趺坐乎。尼揵子報曰。不也
瞿曇。世尊告曰。我能堪任結跏趺坐形不移
動。云何尼揵子。誰者爲樂。頻毘娑羅王樂
耶。爲我樂耶。尼揵子曰。瞿曇沙門樂。如
是摩呵男。當作此方便知。不可從樂至
樂。要當從苦至樂。猶如摩呵男。大村左
右有大池水。縱横一由旬水滿其中。若復
有人來取彼一渧水。云何摩呵男。水何者
爲多。一*渧水多。爲池水多乎。摩呵男曰。池
水多。非一*渧水多也。世尊告曰。此亦如是
賢聖弟子。諸苦已盡永無復有。餘存在者如
一*渧水耳。如我衆中最下道者。不過七
死七生而盡苦際。若復勇猛精進便爲
家即得道跡。爾時世尊重與摩呵男説微
妙之法。彼聞法已即從座起而去。爾時摩呵
男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二)聞如是。一時尊者那伽波羅在鹿野
城中。是時有一婆羅門年垂朽邁。昔與尊
者那伽婆羅少小舊疑。是時婆羅門往至
那伽*婆羅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爾時梵
志語那伽*婆羅曰。汝今於樂之中最爲
快樂。那伽*婆羅曰。汝觀何等義而作是説
於樂之中最爲快樂。婆羅門報曰。我頻七日
中七男兒死。皆勇猛高才智慧難及。近六日
之中。十二作使人無常。能堪作使無有懈
怠。近五日*已來。四兄弟無常。多諸妓術
無事不閑。近四日*已來父母命終。年向
百歳捨我去世。近三日*已來二婦復死。顏
貎端政世之希有。又復家中有八窖珍寶。
昨日求之而不知處。如我今日遭此苦惱
不可稱計。然尊者。今日永離彼患無復愁
憂。正以道法而自娯樂。我觀此義已故
作是説。於樂之中最爲快樂。是時尊者那
伽*婆羅告彼梵志曰。汝何爲不作方便
使彼爾許之人而不命終乎。梵志對曰。我亦
多作方便。欲令不死又不失財。亦復隨
時布施作諸功徳。祠祀諸天供養諸長老
梵志。擁護諸神誦諸咒術。亦能瞻視星
宿。亦復能和合藥草。亦以甘饌飮食施彼
窮厄。如此之比不可稱也。然復不能濟彼
命根。是時尊者那伽*婆羅便説此偈
    藥草諸呪術 衣被飮食具
    雖施而無益 猶抱身苦行
    正使祭神祠 香花及沐浴
    計挍此原本 無能療治者
    假使施諸物 精進持梵行
    計挍此原本 無能療治者
是時梵志問曰。當行何法使無此苦惱之
患。是時尊者那伽*婆羅便説此偈
    恩愛無明本 興諸苦惱患
    彼滅而無餘 便無復有苦
是時彼梵志正聞語已。即時便説此偈
    雖老不極老 所行如弟子
    願聽出家學 使得離此災
是時尊者那伽*婆羅。即授彼三衣使出家
學。又告之曰。汝今比丘。當觀此身從頭至
足。此髮毛爪齒爲從何來。形體皮宍骨
髓腸胃悉從何來。設從此去當至何所。是
故比丘。勿多憂念世間苦惱。又當觀此毛
孔之中。求方便成四諦。是時尊者那伽*婆
羅便説此偈
    除想勿多憂 不久成法眼
    無常行如電 不遇此大幸
    一一觀毛孔 生者滅者原
    無常行如電 施心向涅槃
是時彼長老比丘。受如是言教。在閑靜之
處思惟此業。所以然族姓子。剃除鬚髮
以信堅固。出家學道者。欲修無上梵行。生
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
如實知之。是時彼比丘便成阿羅漢。是時
有天。是彼比丘舊知識。見彼比丘成阿羅
漢已。便往至那伽*婆羅所在虚空中。而
説此偈
    以得具足戒 在彼閑靜處
    得道心無著 除諸原惡本
是時彼天復以天華散尊者上即於空中
沒不現。爾時彼比丘及天聞尊者那伽*
婆羅所説。歡喜奉行
(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七處之善又
察四法。於此現法之中名爲上人。云何比
丘。觀七處之善。於是比丘。以慈心遍滿一
二方三方四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盡
於世間以慈心遍滿其中。悲喜護心空無
相願。亦復如是。諸根具足飮食自量恒自覺
悟。如是比丘觀七處。云何比丘。察四處之
法。於是比丘。内自觀身除去愁憂身意止。
外復觀身身意止。内外觀身身意止。内自
觀痛痛意止。外自觀痛痛意止。内外觀痛
痛意止。内觀心心意止。外觀心心意止。内
外觀心心意止。除去愁憂無復苦患。内觀
法法意止。外觀法法意止。内外觀法法意
止。如是比丘。觀四法之善。若復比丘。
是七處善及察四法。於此現法中爲上
人。是故比丘。當求方便辦七處之善及
觀四法。如是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釋翅迦毘羅越城尼拘
屡園。與大比丘衆五百人倶。是時衆多比
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
衆多比丘白世尊言。我等欲詣北方遊化。
世尊告曰。宜知是時。世尊復告比丘曰
汝等。爲辭舍利弗比丘乎。諸比丘對曰。不
也世尊。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往辭舍
利弗比丘。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恒與諸
梵行人教誡其法。説法無厭足。爾時世尊
與諸比丘。説微妙之法。諸比丘聞法已即
從座起。禮世尊足遶佛三匝便退而去。爾
時舍利弗在釋翅神寺中遊。爾時衆多比丘
往至舍利弗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是時
衆多比丘白舍利弗言。我等欲詣北方人
間遊化今*以辭世尊。舍利弗言。卿等。當
知北方人民沙門婆羅門。皆悉聰明智慧難
及。復有人民憙來相試若當來問卿。諸
賢師。作何等論。設當作是問者。欲云何報
之。諸比丘報曰。設當有人來問者。我當
以此義報之。色者無常。其無常者即是苦
也。苦者無我無我者空。以空無我彼空。
如是智者之所觀也。痛想行識亦復無常苦
空無我。其實空者彼無我空。如是智者之所
學也。此五盛陰皆空皆寂。因縁合會皆歸於
磨滅不得久住。八種之道將從有七。我師
所説正謂此耳。若刹利婆羅門人民之類。來
問我義者。我等當以此義報之。是時舍利
弗語衆多比丘曰。汝等。堅持心意勿爲輕
擧。是時舍利弗。具足與諸比丘説微妙
法。即從座起而去。是時衆多比丘去不遠。
舍利弗告比丘。當云何行八種*之道及七
種*之法。是時衆多比丘白舍利弗言。我等
乃從遠來欲聞其義。唯願説之。舍利弗報
曰。汝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今當説。是
時*比丘而受其教。舍利弗告曰。若一心念
正見者。念覺意不亂也。等治者。念一心一
切諸法。法覺意也。等語者。身意精進。精進覺
意也。等業者。一切諸法得生。喜覺意也。等
命者。知足於賢聖之財。悉捨家財安其形
體。猗覺意也。等方便者。得賢聖四諦。盡除
去諸結。定覺意也。等念者。觀四意止身無
牢固。皆空無我。護覺意也。等三昧者。不獲
者獲。不度者度。不得證者使得證也。設當
有人來問此義。云何修八種道及七法。汝
等當如是報之。所以然者。八種道及七
法。其有比丘修此者。有漏心便得解脱。
我今重告汝其有比丘。修行思惟八種道
及七法者。彼比丘便成二果而無狐疑。
阿羅漢。且捨此事若不能多。一日之
中行此八種道及七法者。其福不可稱計。
得阿那含若阿羅漢。是故諸賢。當求方便」
行此八種道及七法者。於取道無有狐疑」
爾時諸比丘聞舍利弗所説。歡喜奉行
(五)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語迦葉曰。汝今年已朽邁
無少壯*之意。宜可受諸長者衣裳及其飮
食。大迦葉白佛言。我不堪任受彼衣食。今
此納衣隨時乞食快樂無比所以然者。將來
當有比丘。形體柔軟心貪好衣食。便於禪
退轉。不復能行苦業。又當作是語。過去佛
時諸比丘等。亦受人請受人衣食。我等何
爲不法古時聖人乎。坐貪著衣食故便當
捨服爲白衣。使諸聖賢無復威神。四部
之衆漸漸減少。聖衆已減少如來神寺復當
毀壞。如來神寺*已毀壞故經法復當
落。是時衆生無復精光。以無精光壽命遂
短。是時彼衆生命終已皆墮三惡趣。猶如
今日衆生之類。爲福多者皆生天上。當來
之世爲罪多者盡入地獄。世尊告曰。善哉善
哉。迦葉多所饒益。爲世人民作良友福
田。迦葉。當知吾般涅槃後千歳餘。當有比
丘於禪退轉。不復行頭陀之法。亦無乞
食著補納衣。貪受長者請其衣食。亦復
不在樹下閑居之處。好喜莊飾房舍。亦不
用大小便爲藥。但著餘藥草極甘美者。或
於其中貪著財貨。悋惜房舍恒共鬪諍。
爾時檀越施主。篤信佛法好喜惠施不惜
財物。是時檀越施主。命終之後盡生天上。比
丘懈怠者。死入地獄中。如是迦葉。一切諸行
皆悉無常不得久保。又迦葉。當知將來之
世當有比丘剃鬚髮而習家業。左抱男
右抱女。又執箏簫在街巷乞食。爾時檀越
施主受福無窮。況復今日至誠乞食者。如是
迦葉。一切行無常不可久停。迦葉。當知將
來之世。若有沙門比丘當捨八種道及七種
*之法。如我今日於三阿僧祇劫所集法寶。
將來諸比丘以爲歌曲。在衆人中乞食以自
濟命。然後檀越施主。飯彼比丘衆猶獲
其福。況復今日而不得其福乎。我今持此
法付授迦葉及阿難比丘。所以然者。吾今
老以向八十。然如來不久當取滅度。今
持法寶付囑二人。善念誦持使不斷絶流
布世間。其有遏絶聖人言教者。便爲墮邊
際。是故今日囑累汝經法無令脱失。是時
大迦葉及阿難即從座起。長跪叉手白世尊
言。以何等故。以此經法付授二人。不囑
累餘人乎。又復如來衆中。神通第一不可
稱計。然不囑累。世尊告迦葉曰。我於天上
人中終不見此人。能受持此法寶。如迦葉
阿難之比。然聲聞中亦復不出二人上者。
過去諸佛亦復有此二人受持經法。如今
迦葉阿難比丘之比極爲殊妙。所以然者。
過去諸佛頭陀行比丘。法存則存法沒則沒。
然我今日迦葉比丘留住在世。彌勒佛出世
然後取滅度。由此因縁。今迦葉比丘。勝過
去時比丘之衆。又阿難比丘。云何得勝過
去侍者。過去時諸佛侍者。聞他所説然後乃
解。然今日阿難比丘。如來未發語便解。如
不復語是皆悉知之。由此因縁。阿難比
丘。勝過去時諸佛侍者。是故迦葉阿難。吾今
付授汝。囑累汝此法寶無令缺減。爾時世
尊便説偈言
    一切行無常 起者必有滅
    無生則無死 此滅最爲樂
是時大迦葉及阿難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増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五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