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寶册鈔 (No. 2453_ 杲寶杲寶補 ) in Vol. 77

[First] [Prev]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儼温古再治者其本據如何。是又所不見序
文也。非無不審。或人云云慈覺付傳記云。
談言於智儼温古再治此書可尋
見本文也
安然菩
提心義云。智儼治温古再治若爾者於智
儼温古再治者。強生疑無其益歟。於三藏
再治者曾不可許之
  義釋多加人言事
尋云。智儼温古再治之時多加人言者何文
言乎 答。菩提心義第一安然云。問。大日經
義釋云十四卷本文。二
十卷本無之
阿闍梨於烏仗曩國撰
出供養次第法取意
文也
略有五分。與第七卷供
養法同。而何故此菩提心論引彼毘盧遮那
經供養次第法文耶。答。菩提心論云。大毘盧
遮那經供養次第法云○純淨法也○而彼
第七卷供養法疏云。和上毱多於金粟王塔下
感得文殊現金色字於虚空中授供養法
以授無畏云云故知無畏在烏仗曩國出
彼所出時人不了云三藏撰出。此義釋本
三藏説一行記。智儼治温古再治。故本記外
多加人言。故知菩提心論所引供養次第法
者天竺本見彼文。非引三藏在烏仗曩所
造文也安然釋如此。私勘之十四卷義釋
第十密印
云。如來腰印○此印經疏及圖互皆差別。
經言直舒水輪餘亦
立之。疏説餘並内叉唯申水。圖即二水合竪餘皆内
縛。今此三本不同。宜問傳大法人。方知定趣水指也
又云。如來藏印○此印亦經疏有異○圖
與經同又云。結大海印○若依此疏説。
作印不成。經圖二本亦皆差別○此之三説
未知孰是又云。作大護印○此印經與
疏及圖互
皆不
同文
此等文所注後人詞無異論歟。或云。
宜問傳大法人。或云此之三説未知孰是。
非無畏一行直語顯然也。而間智證請來十
卷義釋脱此注釋改爲裏書。若祖師直説者
何輒改之耶。山門覺超僧都胎藏三密抄引
此等文毎段疑之。尤有謂者歟
  疏釋盡經幽旨否事
問。眞言宗義云。一行禪師以天台義爲誠
證。既違其義。寧可依憑乎云云又智證大師
三部曼荼云。義家分別淺深兩釋。若總論
之。攝於淺略甚深祕門説在師口云云
此等釋疏家釋義猶祕經奧旨不載文籍
歟。如何 答。眞言問答云。疏師得旨既説
經意。若不信疏師言不可得經論意若
信經論不可棄疏師言云云彼宗義誰人
所記乎。或説。大師御作云云恐非無疑。三部
曼荼釋是示久習眞明行意相傳授之義也。
是約別途義門歟。猶可細擇之
  科章直釋兩例事
法花義疏第一嘉祥云。問。尋天竺之與震旦
者。著筆之與口傳敷經講論者不出二
種。一者科章門。二者直解釋。如天親解涅
槃有七分龍樹釋般若無章門。蓋是天竺
論師開不開之二類也。河西製涅槃疏開爲
五門。道融講新法花類爲九轍。至如集解
淨名之説撰注法花之文。但析其玄微又不
豫科起盡。蓋是震旦諸師開不開兩義也。今
所釋者其義云何。答。夫適化無方。陶誘非
一。考聖心以息患爲主。統教意以開道
爲宗。若因開以取悟。則聖教爲之開。若
由合而受道。則聖教爲之合。如其雨曉並
爲甘露。必也雙迷倶成毒藥。若然者豈可
偏守一逕以應壅九達者哉

  貞和六年二月二十八日於東寺西院僧
房書功了。後日以疏談義之次勘文等書
加之了
  大法師賢寶
  延享第四龍集丁卯夷則二十二日遂修補
備後覽焉
  跋陀羅係怛縛降 年
六十四

寶册鈔第十

兩部大經結集者事
  付
祕藏記五藏結集文料簡事
第五陀羅尼藏兩部大經攝不攝事
祕藏記釋守護國界經指六度經事
徳一未決事

寶册鈔第十

  兩部大經爲金剛手結集歟事
眞言疑目云。釋迦一代經首如是皆阿難我
者擧世常言也。而今眞言家云。大日經等如
是我聞是金剛薩埵如是我聞云云説聽之人
心不肯信。依何經論立此我義。若經論中
無證文。祖師口傳宗義意何乎又云。顯教
經等結集如常。今眞言教於顯教中共爲
集別爲結集。若共集者阿難如是即更無
疑。若別結者何處誰人焉
私云。就此疑聊擧祖祖判釋以顯家之所
存而已
大日經開題云。問。何人如是指言。答。有三
種釋。初vajrasatva之詞也。次vairocana親之
指言也。三dharma爾有無人増減。mayazr@uta
金剛薩埵。釋云。離傳聞出工言。我金剛薩
埵親從大日尊聞也。復次廣眼尊親指自證
境表如實智説言如是我聞覺知○
私云。此中作三重釋。一dharma爾有。二大日如
來言。三金剛薩埵言也。此三重三大之功徳
三身之三昧也。初dharma爾有者。一字一文遍
法界無始無終我心分故。一一聲字皆帶理
趣。法然而有無人造作。是體大理法身功徳
也。次大日我聞者。大日世尊發如實智慧能
見聞如是法然理趣説言如是我聞。是相大
智法身功徳也。後薩埵我聞者。大日如來内
見聞法然理趣故外必有契機之功能。是
故爲金剛手能説此内證境。薩埵結集之
唱如是我聞。是則用大他受用身功徳也。凡
教名祕密教人名祕密主。是故以祕密主
爲祕密教結集者。人法相應此教深旨也。例
如疏第五釋住無戲論執金剛云所以特告
此尊欲令人法相應流傳有寄也。准可思
之矣
尋云。三義中且就金剛薩埵結集之義如疑
目擧疑。依何經論立此義乎 答。兩部大
經以金剛手爲對告衆。爲未來弟子令付
屬祕密教其證也
疏第一云。我觀一切天人沙門婆羅門乃至
淺行諸菩薩無能於世尊前發如是問者。
所以者何。以此三句義中悉攝一切佛法祕
密神力甚深之事。復歎言善哉金剛手汝能
問吾如是義也。以如來善哉言音所加持
故。爾時金剛手無量功徳倍増。復明於所受
法終無漏失。次即誡言汝當諦聽極善作意
吾今説之。亦爲未來弟子明此囑耳。深心
受法之儀式也一切天人沙門婆羅門等
中金剛手獨問甚深之事於如來。如來又勅
未來付囑於薩埵。已於所受法無漏失。結
集流傳當其仁者也是一
又同疏第一云。金剛手祕密主者○即是如
來身語意密。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乃至彌勒
菩薩等猶於如是祕密神通力所不及。祕
中最祕。所謂心密主故。曰祕密主。能持此
印故云執金剛也於三祕密教者補處大
士猶所不知也。阿難等聲聞衆更非其境
界。諸菩薩中金剛手獨受祕密主稱。結集傳
持偏此菩薩力也是二
又同第三云。乃至於解三密人中最爲上
首。如金剛薩埵。是名阿闍梨如來所説教
爲將來流通結集之日。解三密之人中爲
上首。金剛薩埵閣之誰人結集乎是三
又同疏第一釋菩提心爲因句云。菩提心即
是白淨信心義也。釋論又云。佛法大海信爲
能入釋論者智論第一釋五成就中信成
就句如是我聞文也。引此文合菩提心句。菩
提心者金剛薩埵三摩地法門也。然則經初
安如是我聞言。是則薩埵内證也。非金剛
手者誰稱此言乎是四
又理趣釋經云。如是者所謂結集之時所指
是經也。我聞者蓋表親從佛聞也此意如
是我聞者遮傳聞顯親聞之言也。而阿難
不親聞大日之説。謂釋尊傳大日説更令
聞阿難。金剛薩埵獨對大日直問直答。大
師得此意引釋經文云我金剛薩埵是五
理明鏡也。不可不信矣
教王經疏第一慈覺云。問。今於此經稱我
聞者。是爲誰我。若云阿難我者。今經是諸
如來祕密一乘非諸三乘等類境界。如何得
稱阿難之我。若云非阿難我者。是爲誰
我耶答。佛於六波羅蜜經中收攝法寶以
爲五分。一素怛覽。二毘奈耶。三阿毘達磨。
四般若波羅蜜。五陀羅尼門。而擧五人以滅
後傳教者。謂阿難鄥婆離迦多衍那曼殊室利
金剛手。如次今各受持一藏。若依此義。應
云金剛手之我聞也。若依結集伴者義通
阿難。故智論第一百云。佛滅度後文殊尸梨
彌勒諸大菩薩亦將阿難集此摩訶衍。故義
亦通又云。問探經首尾但列菩薩不渉
聲聞。何爲亦通阿難之我。答。經在極略。而
列菩薩猶尚不多。何況聲聞。雖不列名於
海會中有聲聞衆。阿難何獨無。故金剛頂
經云。其金剛阿闍梨應思惟外壇中舍利弗
等無量比丘來詣者。是故立義亦通也。亦云
不通阿難但在金剛手。亦無碩失。是轉教
主故也
私云。初文意以金剛手阿難爲結集主伴。
後文中存兩釋。正釋如前亦釋。意唯金剛手
結集也。此釋同東寺傳歟
曼荼羅問答慈覺云。於法界宮説大日經。唯
有菩薩無聲聞衆。誰人聞持結集流傳人
間耶。答。猶如常説阿難開持文殊結集諮
問。若爾經中只列金剛及菩薩衆不列聲
聞一人。何因名爲阿難聞持耶。答。經文略
擧上首故云十佛微塵衆。明知阿難在中
列耳。又諮。十佛微塵數衆者。只是普賢執金
剛等眷屬非聲聞衆。答。曼荼羅中阿難有
之。故知可有也。又諮。如來從本垂迹三重
曼荼羅。隨機隨時示現不具。然則阿難在
第二重釋迦眷屬之中。何由聞持大日所説。
答。所言從初重現第二重院從第二重現
第三重者。此只言説次第。但於實義三重
一時靡不具足凡此曼荼羅衆内能知外外
能知内。彼此融通知見平等。加之阿難至此
教時悟與大菩薩齊。故能堪聞持也云云 文
慈覺問
法全答
私云。此釋似偏爲阿難結集。亦且就結集
伴作此釋歟。與教王經疏其意不可違
歟。可思之
教時義第二安然云。問。傳法菩薩誰耶。答。若
約結集主者是金剛手。若結集伴者亦通阿
難也
又云。問。若約顯教應云總聞。若於祕密
教何立此義。答。金剛頂疏答此問云。涅槃
經云。阿難具足八種不思議。其第八云。悉能
了知佛祕密法。若爾阿難亦知祕密教○金
剛頂經云。其金剛阿闍梨應思惟外壇中舍
利弗等無量比丘來詣者云云又大日經云。東
方初門中畫釋迦牟尼聲聞縁覺衆等也云云
天竺曼荼羅列阿難等一切聲聞及旋檀香
等縁覺衆也。故知阿難亦從大日如來總
聞祕教
又云。問。若約阿難有多種耶。答。金剛頂疏
云。正法念經明三阿難。阿難陀。此云歡喜。
持小乘藏。阿難跋陀。此云歡喜賢。持雜藏。
阿難婆伽。此云歡喜海。持佛藏。阿含經有
典藏阿難持菩薩藏。蓋指一人具四徳矣。
集法傳云。有三阿難。一阿難。此云慶喜。持
聲聞藏。二阿難跋陀。此云喜賢。持獨覺藏。
三阿難伽羅。此云喜海。持菩薩藏。三名雖
異但一人矣。金剛仙論闍王懺悔經亦不異
云云又云。問。阿難是在釋迦得道夜生
侍佛二十五年。未侍佛時二十五年應是不
聞。何云總聞。答。疏答此問云。撿諸文有四
義。故聞始終教也一本願力故。過去作長
者供養誦經沙彌今得總持。智論云。阿難
世世立願在釋迦佛弟子多聞第一。二佛
加持力故。報恩經云。阿難求四願。所未聞
經願佛重説。佛今密爲説也。或云。佛入世俗
心令阿難知。胎經云。從金棺出重爲阿
難現入胎之相。諸經皆聞也。三三昧力故。
金剛花經云。阿難得法性自在王三昧悉
能憶故。或云。阿難得佛覺三昧力自能聞
也。四聞法力故。法花云。阿難得授記等事。
即憶本願故先佛法皆如今也。觀佛三昧海
經云。阿難見佛説菩薩行即憶過去九十億
佛所説故。阿難受持一切佛教也。問。若爾
阿難唯可總聞釋迦一代一切教法。何聞大
日如來一切時説。答。若約大悲胎藏曼荼羅
義。四重海會皆是遍法界身金剛界身。故以
遍法界阿難之耳普聞法界大日之説。例如
釋迦託摩耶胎。今如法界一切法身菩薩集
會猶雲籠月。託胎出胎云云
教時諍論安然云。六波羅蜜經云。修多羅藏阿
難陀受持。毘奈耶藏憂婆離受持。阿毘曇藏
富樓那受持。大般若藏文殊師利菩薩受持。
陀羅尼藏執金剛手菩薩受持。金剛頂經補
決中云。執金剛手結集法藏安置南天鐵塔
中也。准而可云顯教密藏結集亦異教時諍
同之
私云。安然釋同教王疏。教時義文主伴雖
異。祕密結集通金薩與阿難。教時諍論文顯
教偏阿難結集密教偏爲金剛手結集歟。釋
顯教密藏結集亦異故也
大日經疏抄智證云。如是我聞者。約已開門
爲阿難我。若爾阿難非大日侍者。何稱我
聞。阿闍梨云。約法界通開義無其妨難
又云。此經我聞或言金剛薩埵之我聞非阿
難之我者。此説未詳。私謂。毘盧遮那對於
聲聞何言非阿難我乎。今亦明文。佛心經
下卷有毘盧遮那對告阿難之文。煩故不具
引。既對告之文。何故非阿難之我耶但世
學者
未見此文守枺
費見而已 文
菩提場經義釋第一智證云。佛心經云。爾時大
日告阿難言云云今此祕教海多聞持。祕密
主爲對揚雖有聲聞意在引入祕密之藏。
故不可以眞言經我聞偏爲金剛薩埵之
佛心經下云。爾時阿難處大衆中㦫然憂愁。
於其中間諸有經律一切法藏倶・然掩閉○
爾時毘盧遮那如來復於身分更開異色無
量威徳大端嚴光○告諸佛言。聖衆此光難
知。此威光難測。唯有大聖與我力等○爾
時阿難於其悶中心有少省。強自意持即
問盧遮那言。世尊。其此光者唯説諸佛耶。
佛言。善男子。唯佛能知。雖有菩薩未同佛
見○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薩猶故不
知。一切衆生云何得解此理。佛言。汝我此
親承第七佛釋迦牟尼。次當宣説一切衆生
自然得了○爾時阿難即聞釋迦牟尼佛言。
世尊。此事云何○爾時如來告阿難言。我今
示現如是神力。汝等遞相告語。愼勿驚怖
○此通光遍十方界有大威徳三明六通
具八解脱。如法修者直至佛身更無異身。
何以故。以諸佛心同時證故。以諸如來同
印可故。我盧遮那者是佛母。常於此中自
住持故。所有願求自印可故○等文
私云。智證大師釋與慈覺疏同歟。謂金剛手
爲大日尊對揚稱我聞置而不論之。若約
法界開通門阿難亦在大日説會可聞持
衆。不可偏云金剛薩埵我聞爲言古來學者
料簡云。智證釋不許金剛手結集偏存阿
難結集義云云此料簡無謂。違菩提場經義
釋故也
尋云。大師唯以金剛手爲結集者。他師通
阿難有何意乎 答。東寺所傳顯教釋迦説
教密教大日説。二佛侍者別故。釋迦教阿難
結集之。大日教金剛手結集之。他門意顯密
二教共釋迦説故。阿難已總聞一代教。兩部
大經又可爲彼結集也。自他門所傳差異
依教主通別也
尋云。且就東寺所傳不審非一。先阿難金
剛號云集法金剛。是則主經教結集徳故
也。既法爾主經集三昧。顯密雖異離阿難
誰可結集之耶是一
又兩部曼荼羅中有聲聞衆。一曼荼羅聖衆
皆是法身之一徳入法界之門也。十住心論
第五云。若有衆生從此法門應得度者即
便誦持此眞言法得入法界胎藏。亦是法
佛一體萬徳之一。不知此義深可哀愍。胎
藏曼荼羅所以置聲聞縁覺。良有深意
云法佛一體。阿難豈隔聞於法身説乎是二
又釋尊入滅時阿難問四事於如來。演密抄
二云。又佛臨般涅槃時侍者請曰。一切經首
置何言。佛勅阿難。當置如是我聞。故大衍
經阿難請問四事。一佛滅度後諸比丘等以
誰爲師。二依何處住。三惡性比丘如何調
伏。四一切經首當置何言。佛告阿難。我滅
度後以波羅提木叉爲汝大師。依四念處
住。惡性比丘梵壇治之。梵法點然不應打
罵。但點擯故。一切經首當置如是我聞等
阿難受如來勅諸經初安如是我聞言。而兩
部大經初又置此言。無違佛勅。阿難不結
集之者。又誰人乎。依之覺苑師引大衍經
文以合大日經如是我聞言。阿難結集義無
疑者歟是三
智度論第二云。爾時長老阿泥盧豆語阿
難。汝守佛法藏人○汝當問佛。佛涅槃後
我曹云何行道。誰當作師。惡口車匿云何共
住。佛經初首作何等語。如是種種未來事應
問佛。阿難聞是事悶心小醒。得念道力助
於佛末後臥床邊以此事問。佛告阿難
我三阿僧祇劫所集法寶藏是藏初應作
是説。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方某國土某處
林。何以故。過去諸佛經初皆稱是語未來諸
佛經初亦稱是語現在諸佛末後涅槃時亦
教稱是語。今我般涅槃後經初亦應稱如
是我聞一時。是故當知是佛所説非佛自言
如是我聞。佛一切智人自然無師故。不應
言我聞。若佛自説如是我聞有所不知者
可有此難。阿難問佛佛教是語。是弟子所
言如是我聞我無有咎
又涅槃經阿難知祕密法云云眞言密教豈
非阿難所知乎。又處處於阿難出三種。不
可局小乘。准知祕密教定可知之。若許知
義。何不結集之乎是四
又智度論第一百卷説諸大乘經結集相云。
佛滅度後文殊尸利彌勒諸大菩薩亦將阿
難集是摩訶衍慈覺弘法兩大師引此文
合六度經。若爾者祕密結集又通阿難之義
無諍者也是五此等條條如何可會通之耶
  法衡抄第二云。地持論説。文殊菩薩將
阿難陀於二鐵圍山間結集大乘經。聲
聞不知是故此言菩薩衆
答。如前云釋迦大日二佛各別故。阿難爲
釋尊侍者結集顯教。金薩爲大日侍者結
集密教。此義匪啻大師判釋。他家解釋同此
意。所謂如前引。慈覺大師釋不通阿難但
在金剛手。安然判顯教密藏結集亦異即此
意也。今就疑難一一設會通者。先阿難云
集法金剛者。且約釋迦教。例如舍利弗名
般若金剛。此且於聲聞衆中智慧第一故立
此名。雖然文殊等主般若菩薩別有之。約
釋迦遺法雖立集法金剛名。於密教者別
而金剛手結集也。何可云怪乎。次曼荼羅中
有阿難者。此難未得其意。曼荼羅有二種。
説會曼荼羅與所説曼荼羅也。而所説曼荼
羅中雖有迦葉阿難等。正無説經會座有
阿難之文者。爭可稱兩部大經同聞衆乎。
若爲同聞衆結集之者。何衆成就中不列
之耶。縱於自餘衆者雖略之。至結集傳
持之人者尤可列之。縱雖不列之在經
中可讃其徳。又佛可對告此人。而兩部大
經中雖一處不擧阿難。爭輒可云結集流
傳人乎。智證大師引佛心經爲對告阿難
證。彼經説未分明。縱至佛心經雖對告阿
難。兩部大經無此事者難成證文。凡見彼
經文説相髣髴。旁不足爲證。先毘盧遮那
名字通三身聲字義
在之
此經毘盧遮那必難定
法身。縱雖爲法身佛於悶心之中聞毘盧
遮那説。如夢中有見聞之事。非普通聽法
之儀。何況依毘盧遮那告遇釋迦聞法。是
還阿難直不聽受毘盧遮那説之證也。次阿
難依佛勅安如是我聞言者。此文忘源擧
疑。謂如是我聞句次第相承有五重。一自性
法身dharma爾有無人造作意也。二自受用身
大日如來親指言也。三普賢薩埵他受用身
受大日説安之。四釋迦變化身爲普賢菩
薩應迹受阿難問唱此言。五阿難結集諸
經之時依釋尊教經初置此言。阿難是可
等流身。然則釋尊唱如是我聞言其源起理
佛智佛内證。是故兩部大經所安如是我聞
句流在釋迦教中。而如疑難者。依釋迦教
勅兩部大經中安此言云云此難恐顚倒之
至也。次阿難知祕密教者。祕密有重重。望
外道經書小乘名祕密。大小三一相望重重
也。何以云知祕密兩部大經可定阿難結
集耶。涅槃經中多於三點法身般
若解脱
法門立祕
密稱。阿難知祕密者指彼法門歟。次智度
論文約釋迦教作釋。而慈覺弘法兩大師
引合六度經。兩祖釋有所同有所異。慈覺
兩部雜部諸經悉釋迦説故引智論文合六
度經第五陀羅尼藏密教又通阿難結集之
義成之。大師兩部大經法身説故唯金剛手
結集雜部眞言經釋迦説故又通阿難結集。
而六度第五藏正釋迦所説雜部眞言故且
引智論文合之。然則於雜部眞言經者兩
大師御意是同。至兩部大經者兩祖御意別
也。是故云有所同有所異也
  祕藏記五藏結集文料簡事
尋云。大師一處釋料簡之趣猶未分明。彼釋
云。結集修多羅藏阿難毘尼耶藏優波離阿鞞達
迦旋延般若文殊祕密藏普賢是守護國界經
所説。又顯教中説云佛滅度後普賢文殊菩
薩率阿難於鐵圍山間結集諸經。是則總。
守護國界經所説別耳重加委細料簡者。
定決文首尾歟如何
  涅槃經第十説付法相云。我今背疾。擧體
皆痛。我今欲臥。如彼小兒及常患者。汝等
文殊當爲四部廣説大法。今以此法付
屬於汝。乃至迦葉阿難等來當屬付如是
正法。爾時如來説是語已爲欲調伏諸
衆生故。現身有疾右脇而臥如彼病人」
答。先總別者。私案之有二義一義云。六度
經説五藏各別結集傳持之人。而顯教意鐵
圍諸經智論鐵圍結集爲摩訶衍
藏故。當第四第五二藏也
云。三聖普賢。文
殊。阿難
同結集故。兩説忽以相違。今爲會此相違
作總別釋。謂六度經約結集主第一阿難乃
至第四文殊第五普賢各別擧其人故云別。
顯教説主伴並標故。明諸大乘結集總擧三
聖故云總。總別隨宜非相違説也爲言
一義云。率阿難於鐵圍山文勢唯於阿難作
總別釋歟。謂六度經以修多羅爲阿難結
集。顯教説阿難又結集諸大乘。會比相違
阿難別主修多羅總結集諸經也爲言已上
二義雖異第五藏者非兩部大經。釋尊所説
雜部眞言經也。然則阿難祕密結集者猶雜
部經也。何以此文爲兩部大經阿難結集之
證耶
或料簡云。總別料簡如初義。但第五藏通兩
部雜部。但總狹。唯局釋迦説故。別廣。通釋
迦大日二教故。仍於別中第四藏并第五藏
中雜部眞言經通阿難結集第五藏中大日
所説兩部大經唯金剛手結集不通阿難。是
故云總狹別廣也。此義不宜歟
  第五陀羅尼藏兩部大經攝不攝事
尋云。六度經所立陀羅尼藏攝在法身所説
陀羅尼門否將如何 答。慈覺安然等意可
許攝在。顯密二教共一佛説故也。悉曇藏第
一云。四承大日者。大日如來在尼吒天現
成正覺説金剛十八會經中。有金剛頂經
釋字母品説五十字。又於一時在法界宮
智處城中説大日經。諸尊來集生曼荼羅。
亦有釋字輪品等廣説眞言種子字義。六波
羅密經云。阿難受持修多羅藏憂波離受持
毘奈耶藏。迦葉受持阿毘曇藏。文殊師利受
持般若波羅密多藏。執金剛手受持陀羅尼
故知執金剛手祖承大日受持傳世云云
第五藏攝大日所説陀羅尼之義此釋分明
也。但高祖大師御意限雜部不通兩部歟。
其故十住心論第十云。密教者大毘盧遮那
十萬頌金剛頂瑜伽十萬頌經是也。顯教者
他受用應化佛釋迦如來所説五乘五藏等經
是也三摩耶戒序云。七宗五藏以爲顯教
此等釋五藏外出兩部大經見 是一次祕
藏記意總別分齊不可差違。總已釋迦所説
經也。別何可通大日記乎。而或義作寛狹
料簡。太不足信用是二次大日經開題釋薩
埵結集義引其證擧釋經文不出六度經。
彼經第五藏若通兩部者。如慈覺教王經
疏引此文可成結集義。而大師御意第五
藏不通兩部故不引之。其意量而可知
尋云。五藏限釋迦説不通大日説者。經文
有其證耶 答。彼經第一云。復次慈氏云何
名爲第三法寶。所謂過去無量殑伽沙諸佛世
尊所説正法。我今亦當作如是説。所謂八萬
四千諸妙法蘊。調伏純熟有縁衆生。而令阿
難陀等諸大弟子一聞於耳皆悉憶持。攝爲
五分○復次慈氏。我滅度後令阿難陀受持
所説素怛纜藏○其金剛手菩薩受持所説
甚深微妙諸總持門此文意第三法寶通
過去佛并釋迦説。所謂過去下明過去佛教。
我今下示釋迦説教。超悟疏釋云。我今者釋
迦也云云而令阿難陀等諸大弟子令受持
彼釋迦所説妙法藏攝爲五分。以説五分
相畢終説傳教人。我滅度後令阿難等云云
是則釋迦滅度後令五人弟子受持五藏法
門。初云我今亦當後云我滅度後。兩處我
字同指釋迦。若爾者五藏法門偏約釋迦教。
誰通大日説可云耶
難云。承和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官符云。大僧
都傳燈大法師位空|奏曰。空|聞。如來出
世爲利衆生。利生之要説法爲本。法有五
種藏。一修多羅藏。二毘那耶藏。三阿毘達摩
藏。四鉢羅孃藏。翻云智惠。五曼荼羅翻云
眞言。如是五藏譬如牛五味乳酪生蘇熟蘇
醍醐如次配之。隨衆生機縁分爲五味。四
味之法不能消極重罪。眞言醍醐能除一
切重障早得證法身安樂。如是等五味之教
中四味之教皆是先代聖帝賢臣建立十三
大寺度年分十二人廣入田園利稻充講
説經論料各令分業習學。是故從昔迄今
人法欝興師資不絶。然今醍醐一宗人法新
起流傳年淺。獨漏天恩。後學無憑。謹案太
政官去弘仁十四年十一月十日符。稱右大
臣宣奉勅。眞言宗僧五十人自今以後令住
東寺。其宗學者一依大毘盧遮那金剛頂等
三百餘卷經蘇悉地蘇婆呼根本部等一百七
十餘卷律金剛頂菩提心摩訶衍等十一卷
依此文第五陀羅尼藏攝兩部大經
又案十住心論第一二教論下卷等引五藏
分別經文爲二教對辨誠證。可知陀羅藏中
攝法身所説密教。爾者大師御意又偏不限
釋迦所説雜部眞言經歟如何 答。於第五
陀羅尼藏可有剋正相攝二意。若依剋正
門者。釋迦所説眞言經非大日所説兩部經。
若依相攝門者。兩部大經又可攝第五陀
羅尼藏。仍十住心論第十釋約剋正門意。第
一釋并二教論官符文等且據攝屬門意也。
凡定法門分齊專依剋正門。是故以第五
藏不攝兩部大經之義可爲正。攝屬門別
途配立也。爾者不可成相違文者歟
  以六度經云守護國界經事
尋云。祕藏記引六度經五藏分別文云守護
國界經。其意如何 答。一義云。大師思食渉
守護經被遊之歟。御貴|云。菩提實數珠
是大唐帝皇給勅矣。即思勅曰。仁以此爲朕
代莫永忘。朕初謂公留將師。而今遙還東。
惟道理也。欲待後記朕年既超半也。願一
期之後必逢佛惠者。加以賞賜算算。以先
日誤注大師惠果之所給也已自曰誤。准
而可思也
一義云。六波羅蜜經第二有陀羅尼護國品。
是一經總體也。從彼品立此名。以護國品
所以爲一經總體。彼品中六度菩薩各説一
眞言。六度體性只在此眞言。彼經第二陀羅
尼護
國品
第二
云。爾時六波羅蜜多菩薩具足威儀而
於佛前各各自説陀羅尼祕密文句。第一布
施波羅蜜多菩薩説眞言曰。南謨薄伽伐諦
合一怛哩二合瑟拏二合摩訶撥㝹迷
吽 索蘇各
反五
中間
略之
第六智惠波羅蜜多菩薩説
眞言曰。南謨薄伽伐諦曳二合掲諦掲諦
羅掲諦波羅僧掲諦 冒地莎訶時六波
羅蜜多菩薩等皆白佛言。大聖世尊。我等亦
爲擁護持是經者説此陀羅尼祕密文句。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乃至一頌一
句。我等供養恭敬尊重讃嘆如佛無異
思之
尋云。護國品中雖説陀羅尼未云一經總
體。依何立此義乎 答。此經立五藏判法
門淺深之時。以陀羅尼藏爲第一以喩醍
醐味。此事一經大意故。以六度眞言云此
經總體也
  徳一未決事
尋云。徳一未決云。大毘盧遮那經初云如是
我聞。今疑此經釋迦如來滅度後八百年時
毘盧遮那自對普賢執金剛手等而説。爾時
阿難迦葉等久已滅度。誰言我聞。若言龍樹
菩薩結集者不爾。後從毘盧遮那口傳普
賢從普賢口傳龍樹。如何龍樹稱我聞。若
言普賢我聞者不爾。普賢菩薩非二乘凡
夫肉眼所能見。如何交雜人間結集此疑
如何可決之乎 答。此疑太不應理。如來
滅後八百年者龍樹開塔祕教流布之時也。
全非説時。何云滅後八百年説乎。次普賢
非凡夫二乘肉眼所見者。如觀普賢經及十
願文者。修大乘者一日乃至三七日得見
普賢云云何云非凡夫所見。又釋尊出世之
時普賢菩薩同侍從。豈不交雜人間耶。何
況祕教結集全非人間。所謂以鐵塔爲其
處。龍樹開塔後始云宣布人間。以知塔内非
人間。是則如來所住法界塔婆也。交雜人間
疑習顯教結集不知祕教深旨故也
  右爲備自廢忘令荒草未及再治。更不
可有外見而已
貞和三年五月五日 權少僧都杲寶記之
右全部十卷者日玉師抄記賢寶師註加等
可知。後葉置座右披閲者文理明鏡學問
増進矣。舊損尤甚。覺惠即應勵志補綴繕
修周備。後世勿容易。爲開題供養全篇
繙閲。可貴可悦
  延享四丁卯歳夷則晦日
  定額僧貫首僧正賢賀俗壽六十四
法夏五十五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