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溪嵐拾葉集 (No. 2410_ 光宗撰 ) in Vol. 00

[First] [Prev+100] [Prev]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妙吉祥 龍猛 龍智 金剛智 不空 惠果
金          惠則 元政 慈覺
示云。空中現眞身多身事。文殊所現タリ
故淨住寺相傳。兩部共塔外云也。是眞言
相承法界空也。若爾者。義決於塔内受金
剛界云ルハ。約他受用應化身爲一機。如此
示現也。非實相承意也。故以塔外爲相承
云云
尋云。達磨掬多羅者。誰人乎 示云。龍猛歟。
又一義云。龍智也。又云。達磨掬多者。此云
法護。悉地宮通號也

溪嵐拾葉集

尋云。何故最初標大阿闍梨云乎 示云。
顯教雖明内證法門。逗機情故。任所化
情領説。故必不要相傳也。而眞言ニハ
依所化情領。向自性所成眷屬。説内證自
受法樂教。故不聞師傳者。全不可知之。
眞言ニハ以相傳爲本也。依之爲顯相承
。標大阿大阿云也。義決云。此法法王
祕法也。亂不。可授人。必佛佛相付。若不
決明師。輒而被得毀法罪。墮惡道文 取意
故眞言法門以推量不可云事也云云
上根上智事
問。眞言所被限上根上智也。將亙三根
歟 答。今論文上根上智 付之此教
遍一切處自身成佛法也。依之五大院依義
云云 五種三昧開眞實相一生成佛 是
非逗衆機了。加之攝眞實經ニハ爲鈍根人。
從大智海中略出祕法。六波羅密經ニハ或復
有情造諸惡業。爲彼説諸陀羅尼藏 大
妙金剛經云。爲上中下三根衆生説眞言
此等文專爲下根見タリ。今何大根上智
乎 答。金剛頂經疏。於機出多種。一當
經所被機。次一切冷明機也。當經所被機
者。自性所生内眷屬也。一切冷明機者。廣
指凡夫具縛輩。是信本來成覺義類。皆
攝一切冷明機也。金疏下云。凡夫具縛尚
得得聞知 此意也。蘇悉地疏云。二立上
中下三根。以顯機秖屬中下二類。以眞言
機爲上根也。此釋意望顯機三機百劫修
。以眞言本來成覺機爲大根也。又於
眞言上根機分三根。又可有此義也。蘇悉
地經疏云。問答備縁方進。是爲中下。闕縁
而進。是爲上也 此於眞言分三根
釋也
尋云。上根者闕縁而進。中下機者備縁方
云意如何 一義云。上根人者不簡依
處善惡。不論時節好要。不待衆縁。故云
闕縁。中下者具勝縁修行。故云備縁也。一
義云。闕縁而進是爲上也云者。上根本來
成覺開發スル故不待修行縁也。一念
スル。即毘盧遮那極果位故。全不待修行
縁也。中上根必待修行縁。遮那妙位故。
云備縁方進也。一義云。直入頓機本來成
覺。悟發後不用修行方便也。但其菩薩界
常修常證報。如來常滿常顯。本覺佛上
其菩薩界ニテ用本來修行事可有之。是
非轉迷開悟之修行ニハ也。且是自受法樂
可云也。仍智證御釋云。如實知自心。即
是一切智地受不用修行 智證釋此文
分明也。大師御釋ニハ闕縁而進釋可出之
尋云。本來成覺用本來修行事如何
示云。覺大師釋云。頓中之漸 義釋云。不
行而行。不到而到 是本覺信解雖立
之。違縁發來スル。爲治妄縁立本覺自受
法樂行也。花嚴云。宗ニモ頓悟頓修本覺
修行
 漸悟
漸修○漸悟頓修頓悟漸修 深可思合之」
問。上根上智者其義各別也。將上根即上智
歟 示云。上根者五根信根也。義釋
菩提心爲同句。云菩提心者。白淨信心義
 是則眞言行者所發菩提心者。信心開
名初發菩提心也。眞言本來成覺旨
被九機縁故。凡夫情識ニハ不可解了故。
只發信心勸也。依之文殊儀軌云。此法爲
最上乘者説。根性下劣者疑惑&MT06279;不能信。衆
生性淨故即出一生中使成最正覺。若隨
此法者。應作如是信。或起一念。我
ナリト云。同謗成佛旨爲上根也。次上智者
於信心上發本覺智。本覺成佛解了ルヲ
名上智也。義釋一云。於内證心地得深信
力。薩般若心堅固離業受生。此釋一念信
心發。而其上解了。立ヌレハ離生死業縛身

有大度量勇銳無惑事 示云。大度量者。
指頂上上智也。勇銳無惑者。指上根也。
無惑者。無迷也。只是疑惑云也云云 一義。
無惑者。從見思麁惑至無品細惑迷無之
云也。何者眞言説如來内證塔界。明本來成
。故無一分迷云故也。五大院云。而此
會中都無具惑眷屬。弘法大師云。等覺難
見十地何伺。是始覺修成十地等覺者不
知本覺。故非境界云也 難云。若爾
者。於凡夫有何得益乎 示云。凡夫本來
内證眷屬故。一度解之者一念斷。立品微炎
超三祇意在之云云 一度行法皆超三祇
云云 金剛頂疏云。顯教三無數劫勤精進
由此經力即成就云云 依此釋故。眞言教
有無量動修行功能云。故經&MT01302;劫數云也
宜修佛乘事
尋云。今所謂佛乘者。與天台超八圓同異
如何 示云。天台超八對四味三教
之。故待麁論妙也。眞言一大圓云。陀梵士
外道法。乃至畋獵漁捕マテモ皆是本來
修行談。故是名一大圓也。大師釋云。若就
眞言而立教者。應云一大圓教。如來所演
無非眞祕密迹故 教時義云。雖眞如法
界無垂。而成眞如法界自心佛。名遍一切
自心成佛之教云云 是一時一佛一教談。故
取萬法總名一大圓融教也
尋云。本理大綱云。跨節三身超於八教。一
大圓教也云云 是以超八圓同眞言云ヘリ
如何 示云。與奪二義可有之也云云
問。眞意以師資相傳爲本。全不許自解
佛乘歟。ハタ許之歟 示云。有二意。於四
種法身中。若依法身自受用邊者。無師獨
佛。本來成覺如來故。不可有資師相承。
若依他受用應化身邊者。必用師資相傳
云云 難云。付法身自受用。既有自受法
説法。何不許師資相承乎。又内證眷
屬既聞法身受用説法。何無得益乎。若然
者。尤以師資相承可爲本 示云。内證
法者。他受用也。所化金剛薩埵也。是約九
方。故有自受用法樂得益。又有相承義
可云也。是菩薩界常修意也。若依法身自
受用邊者。能化所化倶本來成覺體。故無相
承義。又無得益歟
尋云。於内證他受用自受法樂義門如何。
又於教主有得益乎 示云。自受法樂花
香燈塗菩薩。各以自身供養毘盧舍那佛。
四佛又以嬉髣歌舞四菩薩。供養香花燈
四菩薩也。是名自受法樂也。又此等
儀式皆爲如來莊嚴故。令悅如來心云ヘル
以之可名如來得益云意有之歟。花嚴經
文云。令諸佛樂轉受増勝 是等皆増如
來莊嚴云意也 示云。眞言相承是法界宮
也。全非凡夫迷情思量分。以六識情爲中
道云事。是迷謂分限也。何九識置六識
可辨能發所發乎。眞言六識是本來倶
ニテ。全非迷情乎。故約九界邊者。常恒
法也。依此意可論相承也。轉迷開悟皆是
九界分拭也。若依佛界者。本來如來也。何
可論相承得 示云。止觀相承此意
也。約應身一段。此儀者二十三祖師資次第
相承也。是因位時事也。果滿之時無師獨悟
也。是本來如來故也云云
尋云。若爾者。眞言相承教主一向限他受
用身歟。又法身自受用ニハ無説法。所化無得
益可云也。如何 示云。法略宮説法四身
平等&MT06279;無差別ナレハ。以自受身自受法樂教主
云也。而爲金剛薩埵自受法樂説法云ヘルハ。此
ナルトテ。説方他受用身也。サテ先ニハ
知此事。今習此事金剛薩埵傳。受
菩薩界方也。若依法身自受用邊者。金剛
薩埵大日如來一徳ニテ。初無傳受義本來
ニテアリケリト云也 難云。若爾法身自受
ニモ。何不論相傳義乎。又可有得益
歟。如何 示云。法身自受用本來成覺也。
所化又大日一分具徳也。故傳受スレハ即成無
師獨悟。傳受スルカ非付屬流義門也。又大
日如來一徳一徳ニテ本來眷屬ナレハ。終日得益スレ&MT01302;
生界不滅。佛界不増也
擔心決定事 又云。擔決定故魔宮震動
十方諸佛皆悉證 常在人天受勝快樂
所生之處憶持不忘 師云。此文四徳。或
開人天爲五徳
尋云。誓心決定ヘルハ。於何位具此徳。如
何 一義云。唯天台宗者。名字位也。准餘
教者。順解脱分位也云云 一義云。擔心決定
者。大日經三三地品所明。初二三摩地
齊也。於擔心決定有淺深。若淺初三摩地。
若深第二三摩地也。義釋云。初三摩地釋云。
未能具有歡照之惠。但有求佛之心。而未
能了達自己身之本性行功徳。但有惠性。
能於生死之中。最初發心求佛果。此是初三
摩地耶也 釋第三摩地云。以得如眞智
故。能離無量分別妄見之網。善滅諸戲論。
安住眞實相中。然此實智即是菩提心也
天台名字位也。依此文者。名字不退云也
尋云。初二三摩地中。正可取何乎 示云。
祕祕。已上相傳義。大日經疏十一云。未得
法身地者。世世生處常在人中。天上得離
障。見佛聞法
尋云。魔宮震動意如何 示云。惠心別正法
念經釋云云云 云。魔集氏族故。有發大菩
提心者。歎此事。心嬈亂&MT06279;不見五境界。故
云魔震動也。蘇悉地疏一云。大菩提心
歸依處。若不サレハ安住大菩提心。一切所作
即爲ナル競倒。若得レハ安住スル&T069222;。世出世法堅固
不動&MT06279;。不爲魔之所嬈亂。故云歸依所
一*誓心決定魔動震動事 示云。此菩提心
功能也。過去現在因果經云。時第六天魔王
宮殿自然動搖。於是魔王心大懊惱&MT06279;。自念
言。沙門瞿曇今在樹下不動。久當成正
。此等心也。深祕實義擔心決定即自證極
位也。所謂淨菩提心白淨信心疏釋 此信定
即初地淨菩提心也。此初地是一切衆生
本有薩埵。普賢大菩提心。是實智自心開發
位也。顯得スルカ無始本初萬徳故云初地也。
此初發心位之外建立スル位地。皆是開顯スル
此位萬徳之教門也疏釋 故此擔心決定者。
即淨菩提心決定。初地故爲自證位。攝眞實
經守護經等。於月輪觀説五祕三昧。其
三昧名安住三昧。即今擔心決定也。月
輪觀淨菩提心觀故心月圓滿。是自證滿位
也。即眞言多只立十地。能出此生滿足地
波羅密等云是也。萬行接十度。故諸位只
十地也。又眞言地位皆對字門立之。對五
十字立五十位。對四十二位立四十二位。
對十二點立十二地等是也。而十地者a
@u十點也。十二字中a@h遍一切。故別不
立之。故唯十字也。又此十字是只aiu
eo五音長短爲十。合之只五點也。只
五輪成佛也。只五輪成佛也。此五轉只歸
a一字。即普賢門大日一印會是也。如來十
地功徳接在初地。爲自證頓説頓證位故。
今擔心決定即頓極證得也。次魔宮震動者。
降魔地也。自受用降魔成佛後已上 故四
魔所照自心名字。故雖倶時自證
煩惱菩提等歸スル自字。故云成佛從十方諸
佛皆悉證知者。五相後諸佛加持也。可見

  私云。菩薩實義成佛外迹可思之。是則正
後降魔習也云云
一。常在人天憶持不忘事 示云。於此
文有教門實義。教門邊者只歎發菩提心功
能也。疏十一云。第二法者。由具戒故常復
生於人天中。此謂未得法身地者。世世生
處常在人天中。天上得離障見佛聞。此即
大利也 以此等文。古聖發心以後。如説
修行以前功徳&MT06279;云。或灌頂也。二種傳法
結縁是也。今出結縁分功徳。住初二三昧
耶見。已入已離一切初心。常在人天功
能在云。或上十方諸佛皆悉證知爲自
證以今常在人天。爲化他天人師 又
一重深祕義。人者曼荼羅即台藏。台藏地曼
荼羅故。天者天曼陀羅即金界。金界月輪故
爲天曼陀羅云云 又重祕祕中祕。人天即
自本法身自性體。即抑菩薩報人天爲
法身當體故云常在也。次所生之處憶持
不忘者。自餘三惡赴自性成佛也。胎藏有
十界曼荼羅故。三要故法已體也。三惡
之果也。貪嗔癡法力般若解脱
點也。凡自宗自性身者。六道四性之中。螻
蟻蚊蛇之間。其發心證得身不改形相。即
爲自性身。此一身十界一切衆生。
生開之爲台藏四重法界圓壇云云 已上
東寺
問。勝義行願三摩地三門菩提心。今論初明
之歟。ハタ大日經等有之乎 示云。菩提心
義一云。行願者。兩部倶明五大願。十波羅
大日經大悲爲根句ナリ。金剛頂經三十七
尊十二神變中。十二神變ナリ。又云。利益安樂
無餘有情界勝義菩提心者。大日經如實知
自心ナリ。金剛界勝義空ナリ。三摩地菩提心者。大
日經大覺三摩地。大悲台藏發生三摩地。法
界台藏三摩地ナリ。金剛界阿波波那伽三摩
文 取意 聚集此等文意名三門菩提心

問。眞言上乘實義有修因向果義乎 天
台不可有修因成果義。但又不可遮有
。若有之者。此教果上内證所談。本有常
教法法也。同諸教常途施設。不可云
修因感果義。爰以義釋云。而實無覺無成
 或云。實ニハ無能入之人。無所入所 若
依之爾者。金輪祕甘要遮那眼目也。正云。諸
佛昔在因地。乃至成佛 爾者如何
  私云。東寺ニハ爲難事也
答。祕教如來内證所談也。爰以五大院
在内證説已因果歟。以此因果普樂法
 故知。因位無闕&T069222;滅失果上無極圓
也。只是因果共本有常住&MT06279;因果互備タリ。昔在
因地者。指常修常證邊。乃至成佛者。常滿
常顯。方是正三摩地菩提心意也。但勝義行
倶有同顯教意。故可有修因感果
也。然而是非教正意也。何者安住三摩地
菩提心之上妙用名勝義行願也。而一分
同顯教意有之。故從顯教分有修因感
果云也。約眞言意者。不可有之也。是本
來捨劣得勝。本來大悲方便故也。智證釋云。
若總論之。義家存淺略。甚深祕門在。師曰
云云 是明修行斷惑義之處&MT06279;屬淺略。本來
成覺在口傳云釋也
問。今論意如何斷戒法乎 進進勝義行願
三摩地爲戒 付之戒是遮惡持善防非止
惡門也。爰以七支無非小乘戒法。以身口
爲本。十重四十八大乘戒法。以意地爲
本。大小雖異同制義制誡門也。未見之處
也。以智惠慈悲等爲戒法云事 答。戒
有大小權實。五戒十善世間有漏戒。二百五
十戒小乘聲聞戒。十重四十八等者。圓頓大
乘耶也。天台正依法花。傍依梵網。佛性
常住金剛實耶是也。而祕教之戒者。天台圓
頓耶事理倶密。三密平等以菩提心
其戒體。開本來成覺知見處。防始覺修
成。是名戒也。於此戒有二種。一者有
爲戒。二者無爲戒也。有爲戒者。顯教常途諸
始覺修成。故其體非常住。本來成覺
立戒體。是時名無爲戒也。其戒相
日經一部説七種戒品。以之名三昧耶戒
也。行願勝義二門。通顯教之方如諸大乘
戒體行願繞益有情戒。勝義攝善法戒攝
律儀戒也。三摩耶一種今眞言本來成覺
體也
尋云。於本來成覺上立戒相事如何 示
云。本來成覺如來有防非止惡徳。是名持
。依之根本大師破南都義云。約分論
之者。螻蟻蚊蛇持戒。約究竟論之者。等覺
已還皆破戒也。究竟佛果持戒ケリ。是超於
三世分拭本來果徳。無始覺修成義處
持戒也。而天台圓頓戒本來成覺落居。三
世内ニテ修持之。本來成覺落居。故不及眞
言也云云
尋云。圓頓戒相如何 示云。於一念三千
寂照。二義者定惠也。於此定惠有
防非止惡義。是名圓頓戒也。故戒體一往
亙色心二法云也。剋體之時限心法
。色心二法。以一心爲總體故也云云
尋云。若爾者。不依作法受得發戒體耶。又
未知三諦三千妙理者。事相作法受得發
戒體乎 示云。小乘猶有十種得戒。況圓教
意觀三千境之時。何不發戒體耶。別解脱
戒一意也。又縱雖不知三千三諦理。作法
受得スル任運法爾道理故。發得スル戒體云云
示云。於大日總體。文珠取智惠一門。觀音
取大悲一門也。若爾者。取戒一門人何菩
薩耶云云 但種子阿字也。知a字不生旨
是持戒人也。若不知a字義。是名破戒
云云
有爲無爲戒事 義釋云。有爲戒者。此是修
行方便故云有爲戒也。然無爲戒者。即是本
性戒。是非修行。是修成對此有所行之方
便。故云有爲。然深觀即同無爲戒也以不
a字門故云云 又云。汝等當觀阿字義。
密祕教中而作佛事。若不即是住於放逸
云云 又云。受持三世無障礙戒智。於身口
意。奉獻如來諸有所作。隨此而轉。即是心
性菩提心 示云。無爲戒者。住何字不生
理處名無明戒也。是ヲハ名三世無礙智
平等戒也。是超過三世智上立戒故也。
又云。三摩耶戒ニハ殺盜婬妄等重重十惡
攝偸蘭遮。以始覺修成解了名重罪也
云云
  私云。殺生等重罪者。持有漏生身之體。
故屬輕垢也。始覺修成指自性本
來之佛體。故屬重罪也深可思之
尋云。三摩耶戒與圓頓戒同異如何 答。可
同。若同云者。祕教説七種戒品。故云戒
體。其旨甚深也。圓頓戒於三觀立戒名。借
梵網威儀爲戒相。故其儀遙異也。依之弘
三摩耶戒不同常途者。即指根本大師
所立也。若爾者。説戒智證決唐圓頓戒
摩耶戒セン一致之旨初如何 此此事自
門他門教相諍論也。自門教相意。唯理祕密
ニハ立事理倶密。故圓頓戒爲理祕密戒。故
中道爲戒體。祕教三摩耶戒事理倶密也。
於圓頓戒上付三密法體。立本來防非止
惡爲戒體。故名事理倶密戒。雖有事理不
同。於戒體者同云也。他門ニハ始終各別
故智證大師入唐時。宗叡僧正此事
朝可決之云云 而智證大師於唐朝。問此
事於法全阿闍梨答云。圓頓戒三摩耶戒是
一也 若爾者。弘法釋不足依用歟。宗叡
侘智證大師疑問云。叡山仁法師説戒詞云。
三摩耶戒者。前所傳菩薩戒是也云云 而高
野海僧都説戒詞云。菩薩戒與三摩耶戒不
同也。三摩耶戒不同常途云云 此事未
是非云云 法全阿闍梨答云。菩薩戒大通大
。三摩耶戒微細談戒相。不可異解。仁
法師義可爲正義云云 此釋意ルヲ大意
名圓頓戒。委細談名三摩耶戒。然而戒體
云也。依之山門戒壇圓頓三摩耶戒。其
體同故受圓頓戒。後別不受三摩耶戒
&MT01302;。傳受兩部大法也。東寺ニハ菩薩戒三摩耶
戒各別。故不立菩薩戒壇。云受南
都聲聞戒。傳習兩部大法灌頂之時。初受
三摩耶戒云也。而三井寺ニハ立頓圓戒壇云
者。爲根本大師門弟。兩處立戒壇者。可爲
破羯磨罪之由。山門勘申之。爰東寺菩薩戒
與三摩耶戒各別之由申之間。依之三井
ニハ可立三摩耶壇之由奏聞之處也。而智
證大師免圓頓戒三摩耶戒一云。故違此
決。故成破羯磨之罪云止止之了
尋云。顯教密教不同。顯教於三千三諦
門談之。眞言於三千法上。談三密四曼義
門故也。戒體又從此可不同歟。若於戒無
不同者。顯密二宗有雜亂失。若爾者。三井
義勢圓頓戒外立三摩耶戒。可何失乎 示
云。顯密二宗廢立誠如難勢。但不立天台
一念三千。直立三密四曼事。全無之。又不
立圓頓戒。直受三摩耶戒事。不可有之。
若各別傳受之者。如東寺義勢。全非智證
大師決答意耶。仍大網微細之不同。非別
體云也。若受圓頓戒。其上受三摩耶戒
之者。非所遮。凡根本大師戒體御本意。只
一乘三乘&MT06279;。三摩耶事不及諍論也。示
云。不空菩提論。同聽異聞&MT06279;。敬賢ヘルヲ
授菩提心戒及心地祕決云云 當時山門所
用寺家戒體也。是ニハ用三聚淨戒羯磨。戒相
十重禁也。不違妙樂十二門戒儀也。サテ
傳法灌頂之時。三摩耶戒ヲハ微細故持具也。
一行禪師聞書ヲハ名禪要云云
尋云。三摩耶戒與圓頓戒。戒相遙異也。仍同
耶 師云。戒相名言異&MT01302;。於戒體者全同也。
今同戒體事也
乃至成佛無時暫忌事
問。受三摩耶戒人。有退失廢忘義乎。若
有之者。今文ニハ無之云ヘリ。若爾者。初心凡夫
初入三摩耶之時受之。何無退失義耶。爰
陀羅尼集經説釋迦法擧退云。非
言行者相續修行時。乃至成佛マテモ&MT06279;不可
忌此三門。誓護スル意也。淺略義。一義云。實
無退失義。頓機置不論之。雖漸機也初發
心時免發此無作律儀。至成佛全不可退
失。圓頓戒一得永不失ニテ。猶不論退轉。況於
祕教乎。最初初發無作功徳。遍法界與如
無異。更不可有退轉義也云云
尋云。歷緣對境妄失三摩耶戒者。何無退
失義乎。抑無退失者其位何耶 示云。縱
廢三密行解。一念無作功徳發レハ無退失也。
但不退位者常在人天分齊也。又發菩提心
ニハ有憶持不妄徳。故世世不可廢三密
解。其證據義釋第六云。今此菩薩律義亦復
如是。雖最初心乃至四十二地階次不同。
然一時普遍法界發起無作善根。即故如來
更無増減之異。復次如初發心時。一切功徳
即與如來等。從此已後經無量阿僧祇。於
一念中恒殊進。深轉廣不可思儀。以此義
故名爲祕密中無作功徳也。但家家擧
摩耶事。一義云。不了本來成覺義。令被
淺略機歟。或未發菩提心者也云云
三摩耶事 義釋云。三摩耶者。即是不可
違越義也。略而言之。即是戒義也 又云。
三摩耶者。平等本誓除障加護義也 論云。
諸佛菩薩昔在因地○三摩地爲戒等云云
已上四
義也
示云。諸佛者上心王ナリ。菩薩者上
ナリ。昔者在因地指未發心位。勝義者大
ナリ。行願大悲ナリ。三摩地大定ナリ。以此三種
爲戒者。大師三摩耶戒序云。故菩提心論云。
諸佛如來以勝義行願三摩地爲戒。謂勝義
者空義。即a字義。行願則誓願義。則sa
義。三摩地者。五部祕密觀是也。是祕密觀門
能運載我身。我速到本尊位。即ya字義。如
此祕密義名三摩耶戒 已上祕法
  已上東寺義勢如此也。爲才覺載也云云
溪嵐拾葉集
  建武第五天戊巳五月七日。於江州姨綺屋
山爲弘通&T047368;之了
  天台沙門光宗&T047368;
  菩提心論第三不足重尋可寫者也

溪嵐拾葉集 附菩提心論第四

  勝義菩提心下 私苗
問。勝義無自性觀有幾淺深乎 答。付論
文大分別者。有二種不同。所謂相説旨陳
是也。始自謂凡夫執著。終于亦超十地菩
薩境界。是名相説段。次自又深知一切無自
。終至于爲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者。旨
陳段也云云
尋云。所謂相説旨陳不同意如何 答。相説
者。凡夫執著名聞利養資生。見凡夫
迷執厭之名相説也。次旨陳者。□□法
皆無自性。故於無自性法不可生執□□
。是名旨陳也。是則以人空&MT06279;名相。以
空觀名旨陳也云云
尋云。付相説旨陳二段有幾文段乎
答。於相説段或四段之不同有之。所以五
段者。一ニハ凡夫。二外道。三二乘。四六度菩薩。
五十地菩薩也。是菩提心義第三卷意也。或
有四段不同。菩提心義第一卷云。且依彼
論。厭棄凡夫外道二乘十地菩薩教劣云云
此釋不擧六度菩薩也。次旨陳段有二段。
一迷途無自性。二諸佛無自性也。合
法二空。六段或七段不同有之也云云
問。生法二空如何釋之 進云。空ルヲ
妄想名生空。觀諸法説法無自性名
法空云云取意 付之經論常途。空ルハ五陰
和合身名人空。空五陰實法名法空也。
今何空衆生妄想名人空。諸法説法無自
性名法空 答。菩提心義第三云。衆生妄
即五陰中想陰ナリ。想陰已空レハ四陰亦空。諸
法説法亦五陰ナリ。於識六塵説法具
如常釋云云
旨陳相説不同事 菩提心義三云。凡夫資
行三毒五欲○捨無自性故
問。勝義菩提心中有教觀二門乎 進云。菩
提心義第三云。正立教門タリ 付之。教門
者。説無自性。觀門者。行者正觀無自性
也。若爾者。説無自性之外。別不可
立教門。爾者如何 答。今論一向明觀門
故。行者正明觀無自性之相也。故此外
不可有教門。但至善提心義釋者。彼
引楞伽經文&MT06279;立教門也。仍今論文
之云ニハ
問。勝義無自性觀圓密佛果乎 若。通
云者。觀一切法無自性。析體觀門也。只是藏
通二教意&MT06279;。不可亙圓密佛果タリ。若依之
不通云者。諸佛慈悲從眞起用○萬徳斯
。妙用無窮 可知今論述密教故。可
通密教佛果ニモ云事 答。誠此事不審ナリ。然
而如一邊難。於勝義菩提有旨陳相説
段。相説者。前三教分齊也。旨陳明諸法自
。是則大日經十緣生空。即空即心
不思義三幻也。而五大院以之對斷四教
之時。不思儀圓教見給ヘリ。天台釋ニモ幻炎
之名通於偏圓云云 故不可限藏通。亙
可云也 難云。三摩地菩提心者。密教
正意故。於諸教中闕而不書勝義菩提心
者。捨劣得勝&MT06279;非菩提故。非密教菩提心
也。爾者擧無自性觀法。常途顯教分齊
也。若亙圓密者。眞言内證觀法皆無自性
可云歟。如何 答。三種菩提心密教
提心也。而前二種スル顯教方有之。第三
顯教分絶タリ。故行願菩提心者。此教大悲利
生也。勝義菩提心者。眞言意色心實相遍法
界故。離凡夫執著意有之。約此義者
無自性云也。但於無自性可有顯密不同。
一向限顯教不可云也。師云。權教無
自性云者。如幻等也。眞言天台意者。以萬
法攝一法無障礙。融通セル無定相故也。
彼彼諸法不離亂。而融通スルヲ無自性云也。菩
提心義第三云。同此中有幾空觀。天台文有
二番。一切法無自性。初是人空觀。後是法空
觀。人空觀觀凡夫外道二乘六度菩薩十地
菩薩。法空觀觀衆生妄想諸佛説法。此中
凡夫是屬愛衆生。樂人天果 又六趣是
流轉世間覺悟。是還滅出世云云 諸佛説法
五教不同云云(裏) 菩提心義二云。問。三種
菩提心於此五種地位中。幾地位人而發之
乎 答。若行願勝義菩提心相。五乘菩薩皆
同發之。准有淺深之異。若三摩地菩提心。
聲聞神通如來神通乘二乘。唯能發之前三
菩提不用。故心論云。是説三摩地法。於諸
教中闕而不書云云
問。勝義菩提心相説段厭患法也可云乎
答。文相厭患法タリ 付之厭患&MT06279;生死捨劣得
ルハ。權教權門意也。眞言行者。豈不用權教
權門乎 答。勝義菩提心本説歸甚深無
想理之旨。故是又共スル顯教意也。三摩地
菩提心一向眞實功徳本付也。而以三摩
地菩提心爲本意。其上述厭患執著生死
之相。故只是止觀簡非顯是意也
問。於無自性觀有顯密不同乎 答。天台
眞言無自性者。於法接諸法時。即法界
ニテ融通無礙ナル無定性故也。故以之名無
自性也。權意幻炎等名無自性也
問。厭患スル外道二乘等。實棄捨其法歟。
將如何 菩提心義云。但除其執。不除其
 教時者。意同之也云云 付之。眞言
不除其執情。不可捨其法。何今除其執
耶。如何 答。權教意除執情。又除其法
也。而實大意和須密多婬而梵行云。婬頓
體即離欲三昧ニテ。全執情ヲモ法體ヲモ不可除之
也。但至但除其執文者。其情即法界
知之處今初知之。故除昔不知之情
也。一義云。今文法花實大乘ニテ釋也。亦非
眞言意歟。菩提心義三云。問曰 答。論云。
云何無自性。謂凡夫外道二乘菩薩誠可厭
棄。意云。彼等皆是因縁和合。不衆生故體無
自性。彼執爲實。我厭其執。維摩經云。但除
其執。不除其法
問。眞言行者空スト佛果可云乎。若空云者。相
説段中擧諸乘。旨陳段下諸佛慈悲從眞
無自性スレ&MT01302;。未云空トハ佛果當體乎。
若依之爾者。觀一切法無自性云云 一切
其豈除佛果乎 答。相説段意凡夫執
著煩惱戲論ヨリ。有佛果眞實功徳八相成
スル。空スト其執情云也。旨陳段ニハ
法無自性&MT06279;。差佛果功徳處スト云。故必
不空佛果當體也。師云。今不空スルカ其執
故。異常空不空沙汰也。菩提心義第
一云。問。此中不可得空ヲハ爲撥無空 爲本
體空 爲佛性空 爲實法空 爲析法
 爲體法空 爲遍計空 爲勝義
 爲圓融空 爲一心空 答。無因
外道撥無。諸法。是名斷見外道 若
佛法中方廣道人讀大乘不生不滅等文。
ヘリ諸法空。名惡趣空 内法外道。若分別
スル一切法名爲佛性。是小乘過分空也 
若成實論ニハ破毘曇五陰實法空名小乘
 若部小乘觀析ルヲ實法以爲實空
名析法空 若諸部大乘觀法體即空。名
體法空 若法相宗於三性三無
。唯空遍計所執ルヲ空依圓二性名遍
計空 若三論宗門幻ルヲ實義。有爲無爲
所歸名勝義空 若花嚴宗一切諸法得
一無性爲圓虚空。若天台宗依中論云。因
縁所生法。我説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是中
道義。一切諸法即空即假即中名一心空。今
眞言披世者不可得空非前九種。唯同
天台
  師云。第十空雖同天台。是スル唯理祕
也。然而天台不可得空
事理倶不同云也
  已上勝義段
文云。眞言行人誠可厭患。誠可棄捨 疑
云。二重不同云何。師云。論文云。凡夫執
著名聞利養資生之具。務ルニ以安身。姿三毒
五欲云云 名聞起心品。故ニハ可厭患。利養
約財寶。故云可棄捨也
問。得仙宮住壽事爲藥力。ハタ依業力
歟。若業力者。論云。或助以藥物得仙宮住
壽。或復生天以爲究竟。眞言行人應觀彼
等。業力若盡&MT01302;未離三界 若依之爾者。次
下明觀門下。業力若盡未離三界 是
ルト業力タリ 答。得天仙報業力也。
此業力之上以藥助ルカ故。助以業力云也。仍
無相違也
問。二乘知何法。深スル厭離乎。論云。知
四大五陰畢竟磨滅。深起厭離。破衆生執。
勤修本法。剋説其果。趣本教以爲究竟
付之。今論二乘生空不得法空云
也。若爾者不可五陰畢竟磨滅乎 答。畢
竟磨滅者。必不可空五陰實法。只空五陰
和合體。故畢竟磨滅云也
問。今論意許二乘灰身滅智スト歟 論云。以
灰身滅智趣其𣵀槃云云 付之。灰身滅
乘談也。圓密意何灰身滅智云乎。依之楞
伽經中明界外迴心。今論次下明迴心
向大旨乎。一義云。難勢誠可然。但至テハ
捨分段身ルカ變易身故。且&MT06279;分段
灰身滅智云歟。一義云。今論文相説段
者。各各情謂行之。故今二乘
灰身滅智方也。次下如大虚空。湛然常寂
以下明厭患也。仍文不可然歟」
問。今論意明定性二乘成佛義乎 答。論
明之タリ 付之衆生根性&MT06279;有五性。法
&MT06279;成就上品無漏種子。是名菩提。成就
下品無漏種子。是名定性。而不定性者。一
スル三業種子故云成佛。無性種性者。畢
&MT06279;不出離。故名無性有性也。故瑜伽深密
。皆定性二乘不成佛タリ 今何相違
乎 答。教有權實故。瑜伽深密等權教ナルカ
五種各別。圓密實教故不許五
性。法花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文。智論
羅漢出三界具足佛道文。𣵀槃經凡有
心者悉皆當得阿耨菩提説。全今論
スル歟。若爾者權教方便ナレハ不可會之
也。而今ニハ雖有定性。不定性名言異ナル。法
相定性不定性歟。今論&MT06279;本來佛性理。然
而倶立定不定性。法宗ニハ本性住種姓
云。故其義遙異也。其故今論意宿生傍三
乘教名無性有情。三乘隨一縁結スルヲ名決
菩薩。生結縁三乘。故隨縁可レハ學其佛
名不定性也。以之即名客性。他宗ニハ
之名本性也 難云。法花唯有一乘
約不定性説之歟。依之他宗會唯有一乘
云。密意説云唯有一乘。非於一切有情
界中無有種種有情性等 天親攝論云。
不定種性。諸佛説一乘。瑜伽論ニハ一向
趣寂聲聞畢竟不能趣&T069222;大乘 莊嚴論云。
餘人善根𣵀槃時盡。菩薩善根不爾 此
諸論皆權教トハ不云乎 答。權實二
教各別也。今論三摩地菩提心明祕
密佛意。故勝義菩提心&T069222;皆成佛
道理置也。而ルニ&T069222;定不定性附權
教。雖立之終ニハ皆成佛道故。是約實教

問。今論意不定性人於界外迴心歟 答。
可通界内外。若界内外若通界内外云
者。若不定性者。不論劫限。遇縁便迴心向
 是生界外之後不待劫限發心タリ
若依之爾者。不定性人於界内迴心。何至
界外乎。爰以金剛仙論ニハ不定性人。法花迴
心定性二乘界外迴心 答。不定性迴心通
界外云事。如來滅後不定性二乘無如來教
力故。界内迴心甚難。故界外シテ可迴心也。
仍無相違也
問。二乘聖者越三界之後爲入化城。ハタ
如何。論云。若不定性者。無論劫限。遇縁便
迴心向大。從化城越爲以越三界云云 付
之。二乘三百由旬入化城。以之名越
三界。何今從化城越超三界云乎。一義云。
スル無餘之時心智不生。而從無餘
界出。顯スル心智生迴心スト之時。簡ハル超三
&T069222;故也。一義云。先入化城畢。其後從
化城起。趣變易宿所。故其中間&MT06279;我既
超三界。今又至ント寶所思也
問。今論立十信以前立次位歟。論云。從
初十信下遍歴諸位。經三無數劫難行苦
行。然&MT06279;得成佛云云 付之。十信以前無次
位云事。常途施設也。今何如此云乎。一義
云。廣韻ニハ下者後者也云無動寺南
圓坊義也
一義竪入時以發心爲主。以妙覺名下
位也林法印
義也
問。論中從初十信下遍歴諸位等云云 是即
別圓二教中何乎。若別教十信者。伏&MT01302;三界
見思タリ 而今以二乘無餘界迴心クト
タリ 可知別教非十信事。若依之爾者。
圓教十信何經三無數劫乎 答。既云經
三無數劫。故別教十信也。但至難者。二乘
未斷界外塵沙無明。故十信ニモ猶不伏
塵沙之義有之。故以假觀通&MT06279;經十信位。
可伏斷塵沙歟南林
房義
 難云。今論文二乘於
界外發大心事故。是可圓密所談ナル。次
雖別教意。以二乘斷惑不可云伏惑
トハ
問。論文又有衆生發大乘心 爾者大乘
中何教菩薩乎。若小乘菩薩者。雖云發大乘
小乘トハ不可云乎。依之弘法引此文。他
縁大乘 可云法相大乘菩薩云事。若依之
爾者。上擧聲聞縁覺畢。次列菩薩。文相起
文明也。小乘菩薩云事。爰以菩提心義第
三云。六度是三藏六度菩薩云云 次下論文ニハ
修六度萬行云云 既云六度菩薩。三藏菩
タリ 答。先徳異義不同也。五大院意此論
勝義段分七重。二乘文段攝三藏二乘。菩
薩文段ニハ攝三藏菩薩。亦超十地菩薩境界
ヲハ攝通別菩薩。旨陳文圓教ヘリ。若依此
義者。論文發大乘心ルハ對二乘。以三藏
菩薩名大乘也。弘法釋五大院所破也。一
義云。五大院釋兩所不同也。第一卷ニハ且依
彼論。凡夫外道二乘十地菩薩厭棄劣教
若依此釋者。今十地菩薩者。指又有衆生
發大乘心歟。然者通教十地可得心
也。次第三卷三藏六度菩薩釋ナリ。仍兩處釋
各依一義。論文難定。故設二釋歟。戒序云
弘法 他縁大乘覺心不生之二門身命。而行
布施許妻子。與他人經三阿僧祇行
度萬行。劫不高廣。難盡弱心。易退難進
云云
尋云。復發利益安樂無餘衆生界一切衆生
云云 無餘衆生外一切衆生者何物乎。義云。
無餘衆生者。總&MT06279;指九界。下一切衆生者。別&MT06279;
指一趣一一衆生也。一義云。無餘衆
生界所化衆生也。下一切衆生者。金剛薩埵
云云
尋云。瑜伽勝上法 何ナル指法乎。義云。指
三摩地菩提心歟。今勝義菩提心者。以無
自性故捨劣得勝&MT06279;。得勝義菩提。發利益スル
無餘有情之心。得行願菩提心。其上
摩地菩提心。即身成佛スル故超十地菩薩也。
即是一時得三種菩提心之相釋
問。復修瑜伽勝上法人。能凡入佛位意如
何。一義云。菩提心義作二釋。究竟佛地
佛地。初義菩提心義第一。問。其佛位者何
佛位乎。答。如難持誦者思惟而佛室。
以此行者住佛室名佛位也云云 取意 是
佛室名佛意也。次佛位者。究竟佛位
下之從凡入佛位者。即是三摩地ナリ。能
&MT06279;諸佛自性。悟&MT06279;諸佛法身。證法界體性智。
成毘盧舍那佛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縁
 依此文也
尋云。何佛室名佛位乎。義云。菩提心
ニハ即成毘盧舍那身也。而在二明王
名住佛室云云 所云二明王者。中台
在二明。即不動降三世也。是二明王
中間行者座&MT06279;。修行法故以之名佛室
尋云。何以之名佛室乎。義云。不動者智火
鉢。降三世風輪體也。座&MT06279;此風火中間&MT06279;
入我我入念誦スル全無成佛義。故以
之名クト佛室云釋也。是レハ即身成佛ナル貌也」
  私云。不動者。a字體是台理也。降三世
者。h@u@m字體即是金智也。此理智中間
行者。即是妙成就尊體也。以之即身成佛
云云 私云。火體a用也。風體
va@m用也。經云。大慈悲爲室云云 佛心
者大慈云云 以理智不二爲慈悲體也。
是則無作應體也。深可思之
問。眞言教意有一生入妙覺乎 答。論云。
從凡入佛位云云 私云。凡一住入妙覺事。
於顯宗雖難計。眞言教施非難義。談
即身成佛上者。一生入妙覺義非難義歟。
故一處釋云。五相成身觀&MT06279;妙覺成就
釋。所云妙覺者。五相成身第五普賢滿
月事也。是則名佛身圓滿文借顯宗。義
心也。所謂始覺智本極ルヲ名等覺。此智
スル名妙覺也。所以顯宗所談境智冥
ヘルハ。以本有妙智爲自受用智本。以無
始無終妙境名妙覺也。是以顯宗ニハ無始
色心云。密宗ニハ色心實相云是也。於是事相
灌頂有之。更可習之
問。論文亦超十地菩薩境界云云 爾者何教
十地乎 答。菩提心義云通別十地 此釋
眞言行者。頓超權教十地入佛位。於佛
位修行スルニ有漸頓機。故分別スル&T069222;初心後心
也若爾者今超十地者。權教云也
問。眞言教意直入中臺機有超入義乎。
若有之者。眞言心談本來成覺旨。不許
始覺修成旨。何必可有直入超入義乎。若
依之爾者。從凡入佛位者。亦超十地菩薩
境界云云 是可有超入義タリ 答。眞言意
不可有超入義。只是本來成覺旨信解スルヲ
入者也。必非超次位也。依之義釋中三云。
不動本所即是謂所云云
尋云。深知一切法 何初深知云乎。又前
以相説等云意何乎 答。義云。相説云者。是
生空即前三教也。旨陳者即法空即圓教也。
次前以相説者。今以旨陳云事。棄厭指前
三教。有二心。而相説就當時三祇六度等
行儀嫌之位也。是三祇六度等修行拙
也。次旨陳段擧理嫌迷途法意也。其故
無自性故嫌之云也
問。夫迷途之法從妄想生。乃至轉展成無
量無邊煩惱。輪迴六趣云云 諸法無相爲
虚空相○當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無生
心體自知○能轉法輪自他倶利 此一段
文何教教相乎 答。義云。行願勝義菩提心
顯密三教菩薩同修之。故別&MT06279;意不可
云。依之五大院前三菩薩唯有勝義行願
二心。不得三摩地云云 故眞言菩薩大悲
利物者。即行願菩提心也。又止除妄法時
即超義菩提心也。彼十縁生句觀即以無
自性空妄法心也。故今文廣亙顯密
二教菩提可云也。但弘法大師以今一段
。花嚴・天台・三論ヘル。既五大院所
破也。不可用之也。或又且以平文一往
對斷歟。非盡理之釋歟
尋云。妄相者其體何物乎。亦無明其體何物
乎。義云。妄想者元品無明也。所謂元品無明
我見也。依之止觀釋云順流。十心云。妄想
住競倒。競倒住身見。身見住我見。我見即
住無住所云云 弘決云昔從無住起我身。
此中所計非神我也。但是無始妄計假名
云云 此釋意我見即無住所ヘル非神我。但
是無始ヨリリニ自他彼此情念。此情念ヨリ
迷途也。是則法性。最初一
則平等法界發差別念。故此差
念即假我ナリト釋也。此釋即攝大乘論平等
覺菩薩爲無我輪惑所輪云云 此論文依也。
是顯密最極祕事也
問。迷途法從妄想生 爾者所云迷途
者。九界倶攝之乎 難云。若九界倶不攝云
者。等覺已還無明即發故。即從妄想生
云乎。若依之爾者。論文云乃至轉轉成無
量無邊煩惱。輪迴六趣云云 是六趣衆生
即指タリ 一義云。廣可接九界衆生也。次
下云。諸佛慈悲從眞起用。被攝衆生云
故。次上迷途ヘル何不亙九界乎。但至
輪迴六趣者。變易生死微細故。麁強ナル
段生死擧歟云云 師云。諸宗源底皆妄法
。本不生理本付。以之爲本意也。故
以諸大乘。勝義菩提心スル也。起
信論生滅門染淨二縁起。是則今論
迷途之法等者。染縁起也。諸佛慈悲從心
起用者。淨縁起也。故諸佛慈悲應用衆生
ヨリ也。若衆生病無クハ。全諸佛應用不
有云也。今論文法已應捨。金剛般若
。是禪宗教法可捨之云意
スル也。仍禪宗等諸法本來空寂。皆勝義
菩提心接也。一義云。限六趣。三乘ニハ
可亙也。仍者一乘雖不入。既是佛智
分也。全迷途トハ不可云也。依之今論ニハ
六趣迷途云也。故以二乘&MT06279;
諸佛慈悲從眞起用可攝也。依之次下
法已應捨自性無故ルハ。廣三乘法可
接之云也 難云。應&MT06279;病與藥。施諸法門
。何必三乘亙乎。諸佛慈悲從眞起用
ルハ。只是諸佛衆生利益スル時應用云也。
全施三乘乎。義云。法門廢立不同&MT06279;。而
或六凡四聖。或九權一實。二意有之。
ルニ四聖廢立スルカ。以四聖迷途
トハ不名也云云
問。眞言教意諸法無自性時空佛果可
云乎 師云。勝義菩提心如顯宗可云
也。眞言實義至三摩地中可釋之也。又
云。佛果空不空先徳諍論也。靜慮院者。空
云意道理可然。而都率不空之義不得意
也。而彼佛果ルニ。中道名上六通三乘妄法
&MT06279;空之不可云也。縱佛果雖有空假。只
是中道空假也。部主名中道上者不可
空之也云云 能能可案之
尋云。眞言教意如何。師云。眞言三諦者常
ニハ異也。空云只是無自性也。一微塵即遍
法界體。其體不失。諸法攝無性。無礙ナル
名空也。攝萬法無障礙ナル。□無自性故
也。爾本體云ルハ非也。假諦者雖無自
性。而攝&MT06279;萬法。一一法體不雜亂故名假
也。而空有平等相並名中道也。如此之時
先徳定如シト此得意給ヒツラメ。仍空非空。不
無相違事也。仍指歸云山王院 無相之
相鏡照性空無形之形。星烈心心云云 前唐
院云。以眞言名不空無凝教云云 是屬有
不障無。爲無障有 此意也
問。法花應病與藥法門可云乎。若攝
應病與藥法門云者 法花是諸佛内證法
門。唯一佛乘妙體也。何問權教對機説。應
病與藥法可云乎。若依之爾者。縱雖内證
功徳既對迷情説之。豈非應病與藥法門
乎。東寺義云。法花應病與藥法門也。故弘
法大師意。十住心。前九種住心ヲハ心外拂塵
云也。第十住心自庫寶藏授財云云 此
釋意九種住心不明如來内證境界。迷
密四曼法體故名隨他意説也。此花限
明五輪三密法體。豈非應病與藥法門乎。
依之止觀云。門猶是對治道觀門也。全非
ルニ法體乎。一義云。法花不談如來内證
功徳云歟。如何。縱雖不明三密法體。又
明三諦三千妙法。是豈非如來内證功徳
乎。謂意三諦三觀者。至果位者顯密法體。
三千者曼荼自體者乎。深可思之
問。論文法已應捨。自性無故 爾者此中
可攝三密法體乎。若攝者。眞言是自受法
法門ナル。何可攝應病與藥權法乎。若依
之爾者。勝義深般若是十縁生句也。十縁起
生句者。悉地宮行者見三密法體現顯ナルヲ
ルカ執著故爲破此執情。陽炎等也。
若爾者何不捨三密體乎。一義云。可有捨
之。三意三密是入理方便ナルカ故也。依之大
日經第七卷云。甚深無相教劣惠所者。不堪
爲應彼等。故兼存有相説云云 一義云。不
可捨之。三密法體本來圓滿具徳故。全。不
可捨之。但至十縁生句者。悉地成就之時。
三密顯現之時。行者執著故爲破彼執著
也。全非破法體也 因問云。要略念誦法
與供養次第法不同如何 示云。要略念誦
云。相無相甚深。小智不能故。依無相説相。
攝後二種人 供養法次第云。無相甚深教。
芬惠所不堪。爲應彼等故。兼存有相説
云云 師云。龍猛感見ヲハ名要略念誦法。善無
畏感見名供養次第法也。然而同梵異譯
習也
尋云。眞言三密教有相説可攝歟。如何
示云。付之種種習有之。所謂四重料簡有
之。第一義云。龍猛大士最初ニハ陰陽法術等
弘通時。付道士法有相擇地造壇等有
之。兼存有相説等云也。次今大日經王等
。皆是甚深無相教法也。故無相甚深
也。第二義云。大日經住心品如實知自心
菩提心者。是勝義皆空法門。故無相甚深法
説也。次具縁品以去有相擇地造壇者。兼芬
惠處有相三密法也。故兼存有相説云也
云云 第三義云。無相法身三密者。曾以非手
印摽示之儀相也。故自性本有之直以身□
也。故無相甚深云也。然而爲芬機者。無
相甚深法。即是修成顯得方便成故。有兼存
有相説云也。第四義云。凡祕密宗意者。無相
甚深之法上有相高習也。所以有相全相
也。無相全有相也。故相無相甚深説也。仍密
祕修極之重位ニハ。無印無明一切印一切
如也。解如重藥重病也。凡無相
甚深教力不及處。三密法能益之故。無相
甚深法眞言有相高云意也。爰以六波
羅蜜經云。戒定惠三藏力不及處。陀羅尼藏
能治之云云 此等意也。能能可思之者也。
私云。此等義勢者。聖光院僧正對&MT06279;先師和
被談之趣也。可祕藏可祕藏。穴賢穴
賢。一義云。甚深無相法者。四重心中第一第
之勝義皆空菩提心指也。次兼存有相説
者。第三之大三法羯之四曼菩提心眞言有
相義指也。故上厭求妄心與自性淨心之
菩提心者。甚深無明之心地觀法也。是則
金剛界智門也已上
心法
 次第四眞如法性菩提
心者。兩部不二色法心法合行法門也。故倶
隨縁倶不反意也。是則寂照一如菩提
指也已上理智不二
境智冥合也
 師顯密相對有相無相
不同。理智各別義勢高下沙汰スル
者。非密教宗之義也云云 上密終極
事相相無相合行印明等在之。一遍不
可執之者也。甚深之習事有之。口傳云云
已上岡崎僧正義也。三昧流習事祕藏云云
者本ヨリ無生&MT06279;心體自如事。菩提心義云。金
剛般若二周説法ヨリ。初周唯空一切菩薩。後
周ニハ亦空一切空菩薩。此中云何 答。此論
云。心體自如不見身。故知一切亦空菩薩自
身。師云。此釋意法已應捨等文空他意
也。下心體自如者自身云文也
不見身心住於寂滅○令無退失事 疑
云。此文引金剛頂經五相成身之前無識心
三摩地也。此三摩地者。直サハ五相成
。行者一向可生實有之思。故爲不令
生實有之思。先令歡寂滅寂空。其後
明五相成身觀。故漸學大乘説文也。
依之五大院以之或通教菩薩教。或別教意
釋給ヘリ。今何引之可明勝義甚深之義乎。
義云。引經論文事者。只是備用文言許也。
必不引用其義也。只是引寂滅平等言。釋
勝義無自性許也。必云漸學大乘義不可
得意也
問。圓教意妄法即覺法可云乎。若妄心即覺
者。論云。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
源空寂云云 是妄即覺タリ。若爾者圓教
者煩惱即菩提ヘリ。如何。一義云。不二門之
時者妄即覺&MT01302;。而二門之時者妄即覺トハ
云歟。一義云。不二門之時者不辨心妄
之不同。何可論趣不起相乎。而二門之時
者即辨眞如差別。故妄心即覺云也。妄若
息時心源空者。一向不云捨ヨリ妄心。只是生
佛平等付處云也
  私云。相對妙開會可思合之
問。論云。萬徳斯具。妙用無窮 爾者行位
乎。菩提心義一云。論勝義菩提心中。具有心
源空寂。萬徳斯備。所言萬徳是佛地萬徳。故
知。此勝義菩提心亦通初心究竟也。今淨菩
提心五種三昧中。第五佛地三昧名究竟意
發菩提心。故此淨菩提心亦通初心究竟。故
知。初住以上乃至佛地。皆具經論二義云云
問。第二云。菩提心論勝義菩提心文云。當知
一切法空。已悟法本無生。心體自如不見
身心。住於寂滅平等究竟眞實之智。令無
退失○萬徳斯備。妙用無窮云云 是眞言門
初心勝義菩提心功用云云
  私云。今文勝義菩提心初心タリ釋。
但此文ニテモ萬徳具足ナルヘシ初心極果
スト釋給可得意也師抄
師云。五大院二釋アリ。一大日經菩提心爲因
約初心。此論勝義菩提心約究竟。故心
源空寂文&MT06279;佛果滿徳斯窮云也。一者妄
心若超知而勿隨初心ナリ。妙用無窮後心也
云云
問。論文所以十方諸佛以勝義行願爲戒
云云 爾者亙三種菩提心乎。若不亙云者。
上總標文云。勝義行願三摩地爲戒 可知
亙三種云事。若依之爾者。今論文以勝義
行願爲戒。不亙三摩地菩提心釋乎
答。今文不亙三摩地菩提心歟。總標文
成三種菩提心。總標文故廣亙三門菩提
心爲戒云也。今文釋行願勝義畢。欲ント
三摩地菩提心之時。結前生後ナル擧行
願勝義也。行願勝義者。自行化他悲智二門
也。具此悲智二門。引發三摩地菩提心云
故。且擧行願勝義
尋云。所以十方諸佛云云 爾者指自性受用
歟。將限應化身歟。義云。弘法引此文
極無自性心。故是花嚴教主自受用身タリ
問。論文悲先惠爲主云云 爾者亙行願勝義
乎。若亙二種者。菩提心義引此文。借別行
十地明行願功用云云 若依之爾者。悲トハ
行願。惠是勝劣タリ 爰以惠心要文應是行
願勝義云云 答云。先徳異義ナリト。惠心御
釋叶ヘリ文理。但菩提義者今文爲先云。
行願爲面聞タレハ。如此釋
問。論文纔レハ如是心即得入初地云云
爾者今文從凡地入初心云歟。又指別教
地上歟。菩提心義二云。是眞門別借十地
行願功用云云 付之。今文悲智具足
之方便相應&MT06279;。從凡地入初地云事。在之分
明也。何別教地上云事 答。如難云云 但至
釋者。今悲先惠爲主。即得入初地文。并
次下文准花嚴經云。從初地乃至十地等
引合。故准下文地上云也
問。論文方便共相應云云 爾者三摩地菩提
心可云乎 菩提心義并惠心要文。行願勝
義云非三摩地云云 付之。論上悲先惠爲
主者。指行願勝義二門。下方便共相廣云ヘル
可三摩地菩提心タリ 依之大日經三句大
ヲハ。菩提爲因勝義。大悲爲根者行願。方便
爲究竟。著三摩地對斷スル也。是則三門菩提
心者。即三身菩提心也。三身菩提心全不可
相離故。今方便共相廣者。即方便爲究竟
也。如何 答。既是花嚴文也。以之不可説
三摩地菩提心。故但限行願勝義二門釋
也。但至難者。方便者只是修行甚深般若
之時。用心方便云也。即是前方便云意也。
菩提心義第二云。是眞言門借別十地明
行願功用云云 惠心菩提心論要文。花嚴無
量壽眞經等文。下注云。已上論所引經應是
行願勝義證云云
問。論云。如來無量身無礙智現前云云 爾者
其體何物乎。義釋云。一道者即礙一切無礙
人。具出生死直至道場道也。而其一者。此
是如聲聞道獨一法界故云一也
問。論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云云 爾者凡聖ニハ
耶。菩薩提心義云。是借圓教凡夫最
初發心明行願功用云云 付之披無量壽
經説。正是佛果タリ 何云最初發心乎
答。本經如難。但至解釋者。引合今文并
賣經南無純陀等故。位𣵀槃經文最
初發心云歟。只是大慈悲言可通凡聖故

尋云。賣經文何位乎。天台釋或云初住。或
云住前。云何 義云。如天台也云云
問。引賣經何文證行願菩提乎。論云。南
無純陀身雖人身ナリト。心同佛心云云 付之。
行願義不聞乎。如何 答。經云。頂禮佛
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爲比丘僧受我等
最後供養。爲度無量衆生故云云 既云度
衆生故證行願也云云
問。論文憐愍世間大醫王等云云 爾者行願
勝義中何乎。菩提心義二云。是借圓教初住
明行願功用云云 付之。今論既云。身及智
惠倶寂靜云ヨリ 上下二句行願勝義タリ 何一
向行願釋乎 答。上引賣經并無量壽觀文。
證行願勝義畢ルカ故。今文憐愍世間大醫王
等云。以之爲本。次下身及智惠倶寂靜云ヘリ
其倶徳タル故且行願見歟
問。無我法中有眞我云云 爾者眞我者。其體
何物乎。明曠梵網疏云。初云我今等者。常
樂我淨四徳義也云云 注云。無我法中有眞
我。謂報身如來智號。倶圓四徳究竟名淨滿
云云 師云。我者身見之外道。神我者。佛法眞
如法性諸法出生スルヲ得意神我云也。以
實義探之時者。分引智性自受用智品也。
此智本者即自他分別性也。是自他分別
ヨリ萬法也。無自他分別。不可云諸法
也。故一切有心者思慮分別スルハ。即自受
智品我一分也。眞言吾我不可得
以大日如來爲大我也。是自受用分別智
至極大日故云大我也。依之大經ニハ
樂我淨四徳ニハ。我我者覺ナリ云云 師云。智
證大師云。法花五千退座聲聞者。顯本有大
云云 大聖文殊之吾我不可得之ma@m字事。
深可思合之
問。發心畢竟二別分。如是二心シトス
自未&MT01302;得度先。是故我禮初發心
云云 疏云。若人自未得度。而得度人則度應
爾。若人自度能度。釋易入初發心住云云
尋云。二文何相違乎。師云。此賣經文山門
如顯宗沙汰云也。東寺義云。自行圓滿スル
只初地一位也。二地已去但化他行也。仍
自行化他一向前後也云云
問。論云。如大毘盧遮那經云。菩薩爲因。大
爲方便爲究竟意。如何 付之一論大
。以三句大宗即對三種菩提心。故引之
尤可置總標文段。何今置勝義文終乎。一
義引此文事者。只是行願勝義證據也。只
方便爲究竟者。行スル大悲方便之時用心ナルカ
故。今置此文段也。一義云。菩提心
因者勝義。大悲爲根者行願也。而方便爲
究竟者。亦勝義行願二種故引之證也。必
三句非對スルニ三門已上二義
不宜也
 一義云。三
門菩提心者。如次三句大宗也。又是三身菩
薩也。勝義報身。大悲應身。方便究竟法身
也。而報身上冥下契二義有。上契行願
應身。後冥三摩地法身。故今勝義下引三
句大宗爲證也此義
可也
 一義云。此文不可有
料簡。今勝義菩提心引三句大宗事
結成也。以勝義行願二種爲起下三摩
菩提心引之也。此義可然也
  已上勝義菩提心畢
溪嵐拾葉集     天台沙門光宗&T047368;
本云
  曆應二年巳卯五月九日。於江州靈山寺密
嚴庵。爲弘通以師抄&T047368;之。可除枝葉
&T047368;大綱耳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