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溪嵐拾葉集 (No. 2410_ 光宗撰 ) in Vol. 00

[First] [Prev+100] [Prev]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410

溪嵐拾葉集并序

夫法身内證之春花焉。梵風吹而遠。舍
那外用之夜月矣。甘露映而高照。是以西天
破有之尊琢金言於八方。東漢虚無之客
玄訓於五千。誠ルニ教法流傳之源。在
文點書持之功者歟。於是予生邊土之幽
法林之荆棘。長薄地之陋質タリ
禪庭之羝羊。然而纔メテ因果之理聊辨
邪正之差。遂則卜&MT06279;山中之寂寥捨世上之
憒丙。獨交華頂之霞一紀也。三千之妙觀
猶暗。鎭結草繋之露幾日也。八萬之細行
惟缺タリ。悲哉時移事改兮白日漸。春往
兮黄壤既。以何爲無生之因。以何
度生之縁倩觀ルニ今時之云爲。志學
似牛毛。況成功立業哉。訪道者如麟角。
況窮玄探&MT05423;哉。師資自相承&MT01302;其器隔テテ
泥。名望雖似古其徳如天地。然則法命
既迫ンヤ今。學燈之纔セルカ若亡セルカ
クハ吾門資者。進歩於菩提場矣遊メヨ
於弘誓海焉。彼通藏達多之入石窟
也。以ナリ心性之闇迷ナルヲ也。得定比丘之沈
也。由惠眼之閉却也。矧暗證之禪師誦
文之法師。佛祖之所誡經論所嫌也。文武不
虧其國治。長短不&MT06279;捐其車成。蓋此謂者歟。
依之以行學三餘之隙内外一切之要
所謂中道圓融之譚。上乘眞實之藏。鵝珠死
後之譽。雞距夢中之才。膏腴隱入之治。枕嗽
石流之答。加之龜毛兎角之語。山猿海虬之
諍。都看目觸耳梗概録之。就中孤溪之幽
砌。無物&MT06279;而不。與フルニ嵐嘯三界之枯薨。
無時&MT06279;而不秋。拾葉吟。故名嵐溪拾葉集
不定赤軸不調黄卷。予者記サン&T069222;之終焉
爲期。資者録セン&T069222;之日夜不懈者。寂場長時
之華嚴述心佛衆生之一體。今拙庵常在之
葉集顯戒定惠解之一致。抑緘燕石詞
&T069222;在指掌。買周璞志疎。招&T069222;
迴踵。辱ラクハ無素意。只爲明窓之
。恐又有玄念。將欲備遍界之功。毀譽共
善因也。必入阿字門。視聽同良縁也。乃
泥洹道。嗚呼吾者半百之旅館也。定ナン
焉。書者萬葉之遺塵也。冀クハ至龍華矣。
于時文保二年戊午六月九日。於叡岳西堛
院黒谷慈眼房記之而已

山家記録有四分。所謂一顯二密三戒四記
云云又於四分記録各有灌頂。謂第一顯
部者。生智妙悟祕決也。第二密部者。都法灌
頂也。第三戒部者。鎭護授戒也。第四記録部
者。和光同塵利益國土灌頂也云云於第四
記有六科。故山家御釋曰。建六科篇章
辨一山儀事已上六科者。第一淨刹結界。
第二佛像安置。第三嚴神靈應。第四鎭護國
家。第五法住方軌。第六禪侶修行云云今又
建六箇篇目顯三字義門
第一顯部 觀心爲正
表相爲傍
第二密部 宗義爲本
事相爲傍
第三戒部 大綱爲本
綱目爲傍
第四記録部 大事爲本
淺略爲傍
第五醫療部 既効方
成現益
第六雜記部 和漢美言
道法哢胤
  第一顯部五
一止觀 觀心
二玄義 教相
三文句 教相
四義科 文料簡
五宗要 大事
  第二密部五
一宗義 眞言宗旨
三部大意
二教相 天台四教
加大日一教
三事相 曼荼界會
示現相貌
四現行 三部五部
行要次第
五雜 大師先徳
形儀要語
  第三戒部五
一佛寺 三寺不同
二佛上座 文殊頭盧
兩上座
三佛戒 大小兩戒
不同
四佛授戒 十師五師
不同
五雜 自他同異
先徳物語等
  第四記録部六
一淨刹結界章 七重結界
表事寂光
一佛像安置章 九院十六院
本尊等
三嚴神靈應章 吾山開闢時諸天
聖衆瑞應
四鎭護國家章 天子本命道場鎭護
祕密念誦等
五法住方軌章 三學靈場并
顯密軌則
六禪侶修行章 六條八條四條
學生式是也
  又三聖二師二十卷記録事
三寶住持集上下 山家御釋
三寶輔行記五卷 前唐院
顯密内證義上下 山王院
  已上三聖
四明安全義十卷 五大院
御遺告一卷 御廟
  已上二師
又就記録有六箇習事
一散在流章記 他流
引用之
二雜記 眞俗日記至于
未來際
三總目録 自他共
知之
四別目録 知名字
不知義
五祕目録 名義共
家不知之
六面受決 末後一言
唯授一人
  第五醫療
一既効方 當時相應
驗藥等
二加持法驗方 神呪
治業病
三胎息仙術方 調定氣息
治病得壽
  第六雜記部
一三才軌範
二古今芳談
右此集者抄大師四分之録爲愚老一期
之記。蓋是佛道之全體法門之精髓也。只
納于心腑留于門室。曾勿見異門異流之
人。爭可許偏執偏墜之輩哉。傳持之本所
深愼此旨。同學之朋友更存セヨ此掟。又受法
之仁書寫之族。若無讓付之器若有移門
志。且返本所且投火中耳。若背此旨令
違反者。顯密縁起釋迦遮那圓宗守護山王
諸天證明證覽。恐之愼之而已
  文保二年六月 日 沙門光宗遍照
貞和四歳初冬中澣於阿字息障院書此
  拾濱之學沙門吾宗示
  大永三年癸未卯月三日書之 亮政
  元祿十四年歳次辛已秋九月望以野之
下洲 本對于天台山淨教坊
  住持法印實觀
  十五年辛已夏四月二十七日重閲

溪嵐拾葉集縁起

夫眞言上乘教法傳來良□□□□□□□
者山家大師者從順曉和尚□□□□□□
隨慧果和上傳受之。前唐院者從八□□□
山王院者就一師和尚學之。然本朝
  □□□□□□師傳持而流行于今不
絶。爰覺大師曰□□□□□者不恥下問
云云然則谷阿闍梨者從□□□□□合行
其隨一也。仁海僧正者値一千□□□□相
傳是也。就中相實法印者兼備諸流而□□
之徳號榮西僧正者遍學諸方。而葉上流之
康樂寺慈胤法印云。不爲我師者無之不爲
無之云云看賢齊仲尼。遺訓在眼。依之
□□□□□□□始自天台流流終至東寺
□□□□□□□大小權實教法醫術工巧
之作業等大綱學相承次第列左耳
一。溪嵐所詮事
再興和尚時時示衆云。今度弘通者所詮三
箇條也。所謂戒法者持相爲本。顯宗者觀心
爲本。眞言者宗義爲本也云云
第一戒法者。南都戒者。最初鑑眞和尚傳來
而弘通于天下。而星霜頻移戒相似忘。然
中比解脱上人建於律學院令&MT01302;興戒學
及持相。爰思圓上人而爲鑑眞再誕。而戒
流傳于今不絶矣。次我山圓頓戒法者。
傳教覺大師傳來既久。而持相亦如忘。爰祖
師求道上人建長比企籠山。圓戒由致
令興行未及守持。而先師和尚徳治比致
籠山。云戒相致再興。是弘通本意也云云
家釋曰。爲我勿造佛勿寫經。唯興此戒
法者。我願滿足耳覺大師釋曰。蒿草纔立
條緒未成。藥石無驗而微風忽至。若有同
宗者遂此願言者死骨不朽
第二顯宗者。凡天台圓頓教行者。不似餘
宗餘行。爲教觀一致宗旨信法相資深義也。
然而我山風體以教門義道爲本。觀心修
行似忘。仍爲我門資者。三時行道二時坐
&MT06279;莫令廢忘矣
第三眞言者。事相現行書抄者。祖師先徳鈔
多端。而當代眞言師等。唯專現行一偏。於
祕密宗義以更暗之所歎者此一事也。爲我
法流者。心賓説毘盧之自證心馬於
舍那之覺路耳
因師物語云。徳治比靈山院寂仙上人關東
下向事有。公文所評定次談合云。眞言宗者
攘災祕術也。其護持大功也。律宗者戒行如
ナル可崇敬也。禪宗者坐禪工夫爲出離
大要也。而ルニ天台宗者八講請用許也。論義學
匠非爲護持非爲出離。總以無用宗也。爰
和尚歎&MT06279;曰。彼方天台學侶無之哉。又眞言學
者無之哉。先戒法。南都北京戒法者。依
馮小乘權宗故。不窮如來出世本懷者也。
爭及圓頓妙戒哉 次眞言宗事。自身即佛
宗旨。而建立心佛國唱成等正覺。以心傳
心之祕法也。豈攘災一偏哉。大方迷宗旨者
歟。次禪宗事。悟道得法置不論。然ルニ末代愚
鈍禪僧等。教法者不學故無智也。心地者未
開通故暗證也。道而無可論者也。可祕可
祕。夫天台圓頓教法者。三學倶傳妙法。即
身頓學直道也。所謂戒法者。於受戒即座
盡三惑六即成佛スト云云又定惠二法者。
天眞獨朗内證無作本覺佛也。前代未聞
義。諸宗所分絶也。所以出離生死者極天
台宗。即身成佛者在眞言宗哉。加之弘仁
皇帝建於我山爲本命道場。安置於旱
禁固シテ於魑魅。豈非攘災祕術哉。將
又持經擁護之神呪。是非除災方便哉。不
知子細難勢非所論スル者也矣。山家釋曰。
無相甚深教法者。攘災過於未萠。災&MT06279;而無
不除。樂レハ與。圓頓教行□□不可
者歟。抑此鈔所載者。顯宗者觀心大
綱也。密宗者宗義大事也。戒法者祕旨深奧
也。記録者末後一言也。以此等赴可令料
間者也而已
一。kera@m許可作法
先嚴淨道場
次禮佛 次五瓶若一瓶
次塗香 次著座
次啓白等
次灑水
次灌頂儀式
如常
次三摩耶戒
次胎藏傳法印
ava@mra@mha@mkha@m
五鈷印
  金剛傳法印
avirah@u@mkha@m
無所不至印
次蘇悉地傳法印
佛眼印明
次瑜祇密印
非内非外印va@m
次祕密印
無所不至a
次總許可印
文殊八字印明等
次教誡云
祕密教法使不斷絶矣
次迴向
願以此功徳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衆生
皆共成佛道
次禮佛起去
kera@m許可作法
  示云。許可以後可授目録也云云
一。支度事
壇一前 半疊一帖 燈臺二本 屛風一雙
  袈裟二帖 淨衣二具 佛供 燈明 佛
布施 儭施 調鉢等
  右所註如件
  文保三年正月十一日。於天台黒谷。任
師説記之畢
  天台沙門阿闍梨光宗記
一。天台流眞言事
山家大師御流金剛覺三藏
御流
  已上
三昧流門跡方
東陽方
 佛頂流小河方
房全方
 法曼院流靜然
方政

  已上谷三流
兜率流號横川流
  已上根本兩流
智泉流 聖行院流 蓮華院流 葉上流
  已上傍相傳
一。書寫流性空上人異相受記文殊
普賢
授與云云
一。東寺流眞言事
三寶院 理性院號中院流 金剛王院
  已上小野三流
御流御室法流 保壽院西院
  已上廣澤兩流
智證大師御流者。不出三井寺院故。弘通
不廣博也。然而祕事大事等大旨者。相承所
謂祕旨與淵奥等是也
  已上眞言宗云云
一。神明灌頂事
公慶僧都眞言院
灌頂事
 義源僧都嚴神靈
應章
 智圓僧都
神書二十七
帖准之
  已上
一。眞言宗依學師事
  公慶僧都 惠顗上人 傳信和尚
法圓上人 惠鎭上人 忠籟僧都
行遍阿闇 盛慶阿闍梨 義憲法印
義源僧都 承教法印 智圓律師
桓守座主僧正 性總阿闍梨 圓信禪師
守源禪師 寶月上人 圓快僧都
明觀上人 心性上人 豪覺阿闍梨
實眞僧正 仁宗上人 覺舜上人
俊増僧都 宣與註記 最顯立者
專鏡上人 宗遍大徳 尊曜僧都
尋快律師 融慶阿闍梨
  已上或授職或許可或教相或得鈔皆載
一。悉曇相承事
  公慶僧都 承覺二品親王 智圓律師
仁宗上人 澄譽大徳 澄惠闍梨
  已上大綱習之
一。天台宗依學師事
  傳信和尚 承教法師 嚴深僧都
辨深法印 惠鎭上人 玄慶阿闍梨
靜聖上人 承性上人 閑證上人
大鏡上人 眘乘阿闍梨 義憲法印
義源僧都 忠範僧都 拾圓大徳
慈救僧都 道存立者 空觀上人
明縁大徳 運盛立者 重朗僧都
能承律師 禪心聖人 頓寂上人
  已上
一。禪宗相者師事
  白雲禪師 巖松禪師 本覺禪師
山叟禪師 藏山禪師 白首座
凝然禪師 玄眞禪師 道顯禪師
事圓禪師 守源禪師 實智禪師
  已上或參學或五燈録等讀畢。諸方遍
參畢
一。華嚴宗依學事
  示觀上人凝然 禪明上人
  已上一宗大綱讀畢
一。三論宗依學事
  智通上人 玄通上人
  已上一宗本書等大旨讀畢
一。法相宗依學事
  義憲法印 智圓律師 義圓大徳
  已上大綱讀畢
一。倶舍宗依學事
  義憲法印 智通上人 唯圓上人
智圓律師
  已上大綱讀畢
一。淨土宗事
  性海上人 任心上人 靜觀上人
  已上大綱讀畢
一。醫方事
  行法聖 元一律師 清増聖
  已上
一。俗書事
  公慶僧都 眘乘阿闍梨 爾賛禪師
智圓禪師智乘大徳
  已上
一。歌道事
  爾賛禪師 義憲法印 義源僧都
慶盛阿闍梨
  已上
一。兵法事
  義憲法印 義源僧都 定宗法印
榮俊阿闍梨
  已上黄石公傳 神明相傳等
一。術法事
  公慶僧都 慶盛阿闍梨 觀慶阿闍梨
一。作業
  通 文 傳 依事林廣記 智乘大徳
  已上
一。土巧事
  傳信和尚 公慶僧都
  已上
一。算術事
  公慶僧都 性圓阿闍梨 事圓禪師
  已上大綱依學師等也云云
一。傳授門資事註文別
有之
授職灌頂仁一百餘人 傳法許可仁三百餘
人 一尊一法結縁仁五百餘人結縁衆一千
餘人
  已上
  右大概所㼼録如斯。祕密云。舌相言
語皆是眞言。身相擧動皆是密印。意相
思惟皆是密觀云云天台云。或從智識
或從經卷於名字中通達解了知一
切法皆是佛法云云然則順逆機縁皆
成知識。麁言軟語悉轉妙法。生生廣
演佛法世世普利群生而已
文保三年己未正月 日
  金剛光宗記
  于時暦應元年十一月四日。於江州
靈山寺。阿闍梨位光宗授金剛如圓畢」
嘉吉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以紹惠本奉
傳受畢
  猷秀生 年
五十七
  同三年癸亥三月二十六日。以猷秀阿
闍梨本書寫之訖 探題法印權大僧
都仙承金剛。同二十七日授點畢
同四年三月六日。以師自筆本書寫畢
  沙門隆海四十二歳
  萬治三年庚子六月。以葛川本書之
  舜興
  元祿十二年十月。哉生明書之
  天台兜率谷鷄頭院沙門嚴覺洪道

溪嵐拾葉集目録

一。顯部之内 九卷
  序目録 觀道用心合二卷
神明部合六卷
禪宗教家同異合二卷
禪與教事
一。密部之内
  佛部四卷合一
舍利法一卷
藥師法二卷
阿彌陀法一卷
同四卷合一
佛眼法一卷
金輪法一卷
尊勝法一卷
尊勝佛頂修瑜伽法一卷
菩薩法七卷合一
慈氏菩薩一卷
愛染王法一卷
求聞持法一卷
五祕密一卷
文殊法一卷
地藏法一卷
六觀音法一卷
經部四卷合一
法華法一卷
同大意觀智儀軌一卷
  同三種法華一卷
同祕決一卷
明王部四卷合一
不動鎭護國家祕法一卷
不動四種身口決部一卷
佛母愛染明王最勝眞言法一卷
青面金剛法一卷
天部七卷合一
辨財天本末二卷
多聞天祕決一卷
吒枳尼天祕決一卷
大黒天口決一卷
大黒天灌頂密印一卷
四天王合行法一卷
聖天祕決一卷
求子姙胎法一卷
眞言教相部一卷
眞言宗名目一卷三卷合一
東寺流眞言教相本書目録一卷
道具類聚鈔一卷
山門東寺血脈同異一卷此帖四
卷合一
諸家印信不同一卷
眞言血脈相承見聞一卷
眞言血脈此卷非
溪嵐乎
曼荼羅口決一卷此帖五
卷合一
東曼荼羅類聚抄一卷
胎藏界曼荼羅池上一卷
曼荼羅類聚抄帖決私一卷
五大院先徳事一卷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