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也 幷絡膊者。嘉會壇五云。八以華鬘交
絡兩肩已上前華鬘首加之。準前供養文。言
以華鬘冠飾其身上。可知之。今華鬘絡兩
肩。爾乃可獻二種華鬘歟。天台流灌頂道
具加絡膊。依此文也。或又以前華鬘至此
可絡肩歟已上光云。絡歴各切。増韻聯絡也
小補
入藥
膊伯各切。青博肩也同上髆
字下
 鈔主意以鬘
絡肩也。今案。烏樞瑟摩經下成就物中所出
神線類乎。彼曰。天竺淨行以緤線循環合爲
繩。麁如三指。名神線。絡膊二十
四右
繋金剛線
者。嘉會壇五云。九繋金剛線腰線
已上
如悉地供
養中説者。蘇悉地儀軌下云。次説臂釧之法。
於其臂釧中。穿一活兒子等珠。以部母眞
言手印持誦香華。而用供養。及香水灑。還
以此部母眞言手印請來。加持釧上。復以
部母眞言手印。次第供養。乃至持誦千遍。以
捺婆草作環。置左右無名指。用部心眞
言。如前作法成就。乃至持誦千遍。各依本
部。次第應知。其腰線法令童子搓合。以倶
遜婆染此云紅
藍華
或欝金染。如前作法成就。乃
至持誦千遍。於念誦時護摩時及以睡時。繋
於腰間。能止失精明本中
之十四
涅槃經云。在臂上
者名之爲釧。在指上者名之爲環北本四十
之二右
嘉會壇五幷具支第九。此次明施濕衣法。嘉
會壇五云。施濕衣法次於壇内置下小床。
以儭其濕已上具支第九同之已上光云。如
上已辨。具支嘉會二主師弟相承謬解。蓋是
未禀其吾毘盧眞言正統之所致也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二十八
  此卷之中頗加今解。此誌其師傳。以貽
後學耳。寶永第二仲秋之念慧光記
又此卷所解本疏有亂脱曰 (一)伊舍尼
方名解脱(三)經云中央○幖幟也(二)復次深
祕釋者○四奉教者也(四)復次四寶所成瓶
者以下如文
此外尚讀亂脱。今詳文旨未佳。故不出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二十九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八卷之餘釋經二
具縁品
又阿闍梨先用囉字乃至如此傳授也者。以
下明授道具作法。金錍明鏡等偈第九卷委
釋之。然今於此作釋。則當段明作法次第。
故先釋段而示之耳。問。胎藏界授五股杵
法無之耶。答。嘉會壇第五金箄前出此作法。
文云無畏儀軌云。觀羽持五智。授與彼雙
手。諸佛金剛灌頂儀隨三部
可改句
汝已如法灌頂竟
爲成如來體性故汝應受此金剛杵。略出經
中誦此偈已有眞言已上具支灌頂第九同
之。無畏儀軌者。指攝大儀軌。彼軌中卷文
也 法輪法螺眞言者。下品光云。下品者指經
第四密印品也
之。如嘉會壇第五引之。奇特佛頂經不空譯
上。説灌頂内作法中云。阿闍梨自令弟子
灌頂。吹螺撃鼓。作諸音聲。如國王受灌
二十左法螺者。名稱普聞表示也。撃鼓常途
作法中未見之
阿闍梨次當乃至傳法螺偈也者。此明傘蓋
行道法。瞿醯下云。阿闍梨自手執其傘。令
彼弟子繞曼荼羅。繞三匝已七右此作法當
經幷略出經不出之。偏依瞿醯説也 阿
闍梨當誦等者。指傘蓋行道讃也 吉慶吉
祥極吉祥者。今私推之。依下釋者。吉慶
讃約應身成道。讃歎受者徳也。然乃吉祥
約報身成道。極吉祥約自受用正覺欽。但
以法報二身則非此界所見。且擧應身爲
例。而令讃歎。故下文唯出吉慶一種也。些
些疑文云。此土有吉慶讃。無吉祥讃。又吉
慶讃聲調如何。或用歡喜聲。或用佗傺之聲
少似憂
愁之音
今用何調已上光云。大原四十帖曰。慈
覺大師傳吉慶讃是歡喜聲也。東寺傳哀歎
聲是也十五之
三十右
 或可誦等者。嘉會壇第五云。
覺大師口傳九偈文是也已上九偈讃與當卷
所出讃大異。但彼初段與當卷第四段意大
同歟。大原四十帖第十五云。師曰。吉慶九偈
之讃謂之九頭龍讃也。九偈充九頭三十右
子細可尋之。大師請來梵字吉慶讃當彼九
偈讃歟。自門通途所用。梵讃九偈之中初三
段也。又具支灌頂第十。注略出經吉慶漢語
四段讃云。私撿大日經義釋。具有嚩駟羅
阿避庾經十一偈讃。此文彼中四偈之者也
可知之
  一 吉慶讃異本
八家總録云。大吉慶讃二卷二本連云
一卷仁
梵字吉
慶讃一卷梵字吉慶伽陀九首一本梵唐
兩字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吉慶伽陀讃
一本仁大日經義釋引縛駟羅阿毘庾經及
略出經。同用灌頂法 下之十六左
復至西門等者。瞿醯經下云。至西門前即數
禮拜。其傘隨身來去蓋頭七右 二龍廂衞
處者。經上文云。及二大龍王難陀跋難陀對
處廂曲中。通門之大護一之二
十四
第五釋云。於
通門第二重廂曲之中置二龍王。右曰難陀。
左曰跋難陀二十
八右
具支灌頂第九云。次至第三
西門難陀跋難廂衞已上疏所云第二重者。實
是第三重也。如云次往第二院。又阿闍梨所
傳曼荼羅圖。通門北遜那守門者。南優婆遜
那守門者也。蘇悉地經下明本三
之十六
以遜那優婆
遜那爲第三院守門者。以難陀跋難陀爲
第二院守門者。準此説者。今所云二龍者。
遜那等歟。上文釋投華在處云。遜那優婆遜
那二龍王守衞之處八左 又其證也 即當爲
説等者。即在西門授四重禁。是又雖第九
卷釋之。今於此豫示其次第也 瞿醯云
等者。嘉會壇第五云。瞿醯云。其阿闍梨啓請
諸尊。作如是言。我某甲與某甲灌頂畢已。
今付屬諸尊。令持明藏師云。令持明藏者。是
隨得三部阿闍梨者是也。
今傳法者先已受持明藏。
故今可云令傳明藏也
 作是語已。應放其傘。
令彼起立對曼荼羅前師啓之間令弟子
長跪。故今令起立
次爲
説三昧耶戒。汝今已成曼荼羅持明阿闍梨
師云。持明阿闍梨者。是三部持明阿闍梨者也。今
傳法者。先已成就持明阿闍梨。故可云傳法阿闍梨
佛菩薩及眞言主一切天神已共知汝。若見
有人堪爲法器。怜愍彼故。當與作曼荼
羅教令持誦○然撿上文云○汝已於祕密藏中隨順
修學。具足明了堪能教授於他○傳持
流布。故順此文耳。但是可爲傳法者説之。若持明
者可除堪能教授於他幷傳持流布之句 已上
光云。
此註文言師云。即指安然具支灌頂第九文
也。問。玄靜闍梨所釋頗似有謂。但瞿醯文
説持明阿闍梨。而言與作曼荼羅。何釋持
明者除之乎。答。此有二意。一順靜師釋而
可通之。謂初擧持明者。次文可云諸佛菩
薩及眞言主一切天神已共知汝於祕密藏中
隨順修學。後擧傳法者。前文或可云令傳
明藏。或可云成就傳法阿闍梨。前後影略
互顯兩意也。二違彼師釋亦可成義。當時
行用傳法灌頂之時。唱云令持明藏。師傳尤
叶經説。何前後文被二類乎。凡持明言有
二。一受持明藏。是約學法。二傳持明藏。是
約傳法。今瞿醯持明者。是傳持流布之義故。
前後文非相違。得名無盡。庶勿守株。問。瞿
醯文言爲説三昧耶戒者。是何戒乎。答。嘉
會壇五云。彼經云爲説三昧耶戒者。即是汝
今等教誡文也。非是指此經四重也已上
此釋者。即表爲説三昧耶戒。而説其戒。云
汝今已成就等也 然此經中等者。嘉會壇
第五云。而今案文意。義釋禮拜之次示説戒
言。引瞿醯是爲開示彼經有啓請詞。幷以
彼經教誡文而準此經者法螺偈是也已上
意云。彼偈吹無上法螺。以開示衆生之表
示也。啓請教誡雖不説之。更無闕失過也
 如西方世人乃至正法尊重也者。以下對
世間灌頂明正法灌頂也。明世間灌頂中。
四大海水及境内一切河水。幷隨其大小列
次陪奉者。隨人所統領是各別。故作此釋。
大師護摩口決云。凡天竺國王及輪王幷州
縣之主宰。受職位則移酌取所部山河之
水。坐所管之地圖上。聽説先代聖帝惡王
治亂之事。幷誓發盟言灌頂。然後臨子其
已上可思之 今此法王子等者。四卷楞
伽第二云。至法雲地住大蓮華微妙宮殿
坐大蓮華寶師子座。同類菩薩摩訶眷屬
圍繞。衆寶瓔珞莊嚴其身。如黄金瞻匐日月
光明。諸最勝子從十方來。就大蓮華宮殿
座上。而灌其頂。譬如自在轉輪聖王及天帝
釋太子灌頂。是名菩薩手灌頂神力十三右
法王遺訓者。合説古哲先王法。即是四重禁
戒等也
  一 輪王灌頂
第十五云。譬如世間刹利之種。謂欲紹其
繼嗣令王種不斷。故爲其嫡子而作灌頂。
取四大海水。以四寶瓶盛之種種嚴飾。又
嚴飾子身衆物咸備。又飾大象。於象背上
持瓶。令太子坐於壇中。所統畢集。於象牙
上寫水。令流注太子之頂。灌此水已大聲
三唱。汝等當知。太子已受位竟。自今以後
所有教勅皆當奉行十八左八十華嚴第三十
九云。佛子如轉輪聖王所生太子。母是正后
身相具足。其轉輪王令此太子坐白象寶妙
金之座。張大網慢。建大幢旛。然香散華。
奏諸音樂。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内。王執此
瓶。灌太子頂。是時即名受王職位。隨在灌
頂刹劉王數。即能具足行十善道。亦得名爲
轉輪聖王六右仁王疏法衡鈔遇榮第四云。正
法念説。輪王受職之時。皆於白月十五日齋
沐陞殿。父以白牛右角。盛四大海水。取一
切種子。安在角中。灌王子頂。於正灌時。東
方忽有金輪寶現。具足千輻。出妙光明來
應導王。如是名爲金輪王受職位。又餘三輪
王受職亦同三十右此文幷華嚴文意。父王授
灌頂。私云。當段釋與第十五釋大同。當段
則不必局輪王灌頂。廣通西方世人州縣主
宰等受職歟。以圍陀梵士爲授與師。以象
寶爲座。從象牙上令流注水。彼華嚴經幷
正法念經。別説轉輪王受職法。然以白象寶
爲太子座也。隨求經下云。五天竺國法。若
授官榮皆以繒帛繋首灌頂。然後授職之
七右第十五文言嚴飾子身者。謂繒帛等也。
或云。弘決一云。草名象牙一之
七十
當段釋指此
草云象牙也已上光云。今疏家釋只是象牙
而非華也
  一 象牙華
涅槃經第八如來性
起品
云。譬如虚空震雷起雲。
一切象牙上皆生華。若無雷震華則不生亦
無名字十四左同疏第九云。虚空譬今教。象
牙譬佛性。冶城素法師解。別有象牙華。要
聞雷別生華。無雷華則不生。若從來諸師
相傳。此是眞象牙。若震雷時牙上則有華文
現也。經中明優鉢羅分陀利象。當是遂
此華名之。爲牙上華文似優鉢羅華。名優
鉢羅象。又似分陀利華。名分陀利象也已上
私云。舊譯仁王經下云。臺中大衆持雷吼華。
散釋迦牟尼佛及諸大衆四右此中雷吼華
者。是當象牙華歟。又新譯仁王經下云。持
曼陀羅華。散釋迦牟尼佛及諸衆會四右
中曼荼羅華則當舊經雷吼華也。青龍疏云。
曼荼羅者。此云適意華。見者心悦即天華也
下一之
二十二右
法華義疏嘉祥第二云。曼陀羅華者。河
西道朗云。天華名也。中國亦有之。其色似
赤而黄。如青而紫。如緑而紅三十
三右
吉慶阿沙偈乃至儞也合汝今日
也十一偈
者。此出
吉慶讃也 嚩馹囉阿避庾經者。未渡經也
已上光云。此十一偈中古以來只傳漢字。未
見梵本。然吾故和上試出梵字。故今編入
以貽後葉
lak@smi吉相也dhara持也ka@mcana金也parma山也t@abha
光也striloka三世也n@atha導也stri三也mara垢也pra
he@na除也buddho佛也vibuddh@a@m開敷也moja水生也光
buja
pattra葉也netr@u眼也tama@mgala@m是彼慶也光云
ma@mgara@m乎下同
hetakara@m饒益也prathamu@m最初也prajan@a@m諸衆
生也
tenupadi@s@ta彼所宣
説也
pravara勝法也stvaka@mpya不動也
khyata宣説也striloke三世也nara人也deva天也pu
jya應供
養也
dharmo法也za@mma殊勝也 光云ca@m
ma
zanti寂也ka
ra能作也prajana@m諸衆
生也
loke世間也ddhit@iya@m第二也
zubha善也ma@mgala@mta@m嘉慶也
sadharma正法也yugti相應也zr@uti聞也ma@mgal@a喜慶
phya富也su@mgh@a衆也tra人也dev@a天也sura非天也
na@hk@si@nya應供者hri愧也zr@i吉祥也gu@na功徳也phya富也
pravara@m殊勝也ga@n@nana@m衆也loke世間也t@rt@iya@m
三也zubha善也ma@mgala@mta@m嘉慶也
ye@hma@mgala@m如彼慶也yetha
也然乃yethnpa@m
tu@sitadeva昇兜率
天也
vi
m@ana宮也garbha藏也nasi亦如也dih@a此也vatara
下也tujagatu於衆
生也
het@aya利益也soindra與帝釋
光云sai
indra
sura天也pa ri mo+R ta sya圍繞者tath@agatasya
如來也tama@mgala@m彼慶也bhavatu得也zanti寂也ka
ra@m作也tv@adya汝今
日也
ye@hma@mgala@m如彼
慶也
pura宮城也va@hre勝也kapira古云
迦毘
hvayeca名也divai天也mah@a大也tamavi徳也ra
bhi@s@tuta歎也vandidtisya敬禮也@as@i亦如也naci
ntya不思
議也
kuzalasya善者tath@agatasya如來也tama@m
gala@m彼慶也bhavatu得也zantikara@m寂作也tv@adya
今日也
ye@hma@mgala@m如彼
慶也
kesalayu華枝
條也
jvala光也pu@spa華也
nade嚴飾也ra@mmeca悦樂也la@mmi@ni園名也光云ra@mmi
@ni乎此言解脱處
v@ane園也maho無量也deva天也ju@s@tai所居也natha
sya導師也ja@mmani誕生也vabhuva時也bhavantakasya
有盡者tama@mgala@m彼慶也bhavatu得也zantikara@m
作也tvadya汝今
日也
ye@hma@mgala@m如彼
慶也
vividha種種也du@hkha苦也nazana
ya除滅也tu@s@tya喜悦也tapuvanna苦行
處也
mabhi趣也pra
jatu往也lvaratya中夜也 光
rvaratya
@as@i亦如也sure
衆也parim@rtasya圍遶者nama禮也sk@rtasya作者ta
ma@mgala@m彼慶也bhavatu得也zantikara@m寂作也tv@adya
汝今日也
ye@hma@mgala@m如彼
慶也
bhujaga龍也raja王也namask@rta
sya作禮者nadya河也sta@tai岸也parim@rtasya圍遶者
heca@sapantya鳥行
列也
zantirtha寂義也madbhuta@m奇也ma
bhu得也ubhava有也sudanasya斷除也tama@mgala@m
彼慶也bhavatu得也zantikara@m寂作也tv@adya汝今
日也
ye@hma@mgala@m如彼
慶也
bhagavato世尊也sr@uma樹也raja
王也mule根下也 光
suri
maitri慈心也balena力也vi
jite降伏
彼也
maho無量也m@ara魔也p@ak@su黨也nana
種也parakara異類也mabhava有也dbhuvi遍人
間也
zaba
leca至天也 光云
ca@mbaleca
tama@mgala@m彼慶也bhavatu得也
zantikara@m寂作也tv@adya汝今日也
yetmo@mgala@m如彼
慶也
pravadatuvara上妙也dharma法也
cakre輪也var@anasi古曰波
羅奈
sthita住也vata於也su
gatasya善逝者zastu導師也arta@hdbh@uta@m希奇也dbh@uvi
人間也vadbh@u時也bhavantakasya有盡者tama@mgala@m
慶也bhavatu得也zantikara@m寂作也tv@adya汝今
日也
yetmo@mgala@m如彼
慶也
hetakara@m作利
益也
paramu@m第一也pa
vitra@m吉義也pu@nya福也kriya利也kari@na饒益也ma
rya聖也jana衆也viju@s@ti@m稱讃
嘆也
kiricchna@h遍也jagana
説也bhagava@m世尊也munizakya能寂syiha師子也ta
ma@mgala@m彼慶也bhavatu得也zantikara@m寂作也tv@adya
汝今
日也
  一 十一偈分別
密鈔第六云。有十一偈。前三偈歸依三寶。
次七偈八相成道。然於八中而合涅槃。如
下疏指。後一偈總結三歸四十
七右
疏鈔第二云。
第一偈讃具足好相之徳。第二讃所説法深
奧。第三讃應供福田僧以上
三寶
第四讃在天降
天利益之徳。第五讃在胎中徳。第六讃誕
生盡後邊身之徳。第七讃越城修身處之行。
第八讃受乳沐浴徳。第九讃樹下成道徳。
第十讃住苑説法徳。第十一讃三寶之徳及
釋迦如來本行之徳云云。今入灌頂行者亦
如此等衆徳皆備。得等其慶言也現本中之
三十三
私云。十一偈中初三偈如次讃佛法僧三寶。
次八偈讃如來八相。今此八相異常途説相。
謂一在天下天相。二託胎相。三出胎相。四
出家相。五樂行相。六降魔相。七轉法輪相。八
涅槃相。如次自第四至第十一之八偈。配
而可知
持吉祥衆徳乃至大體同耳者。光云。此釋第
一偈也 具相金山光者。佛本行經宋沙門
寶雲譯
三云。 觀菩薩身如瑩金山種種珍寶以爲
嚴飾○圓光如輪。在其中央。晃晃如日。五
綵絳色如今折除世間厚冥。如是不久佛日
當出十一右心地觀經一云。破有法王甚奇特。
光明照耀如金山。爲度衆生出世間。能然
法炬破昏暗已上 三世之導師者。第十云。
所謂三世者。世名貪瞋癡。降此三毒名降
三世○復次三世者。名爲三界○以能降
伏三世界主。故名降三世十九右私云。次句除
滅於三垢者。降三毒義也。或又三垢者。麁細
極三妄執歟 開敷正覺眼者。要略念誦經
云。開敷妙覺光明眼。脩廣猶若青蓮葉已上
華嚴經音義慧苑云。優鉢羅華具云尼羅烏鉢
羅。尼羅者。此云青。烏鉢羅華號也。其葉狹
長。近下小圓。向上漸尖。佛眼似之。經多爲
一之
九左
注維摩經第一云。目淨脩廣。如青蓮
○肇曰。天竺有青蓮華。其葉脩而廣。青白分
明有大人目相。故以爲喩也十七大原四十
帖云。佛眼如青蓮者。有二説。青蓮葉細故。
又眼目淨若青蓮十五之
三十四
 猶如水生葉者。智
論第九云。陸地生華須曼提爲第一。水中生
華青蓮華爲第一七左水生葉者。今之所取
青蓮葉也
及彼所宣説乃至第二善也者。光云。此釋第
二偈也 以下例然者。以下諸偈有作寂
言皆例然也
正妙法相應乃至第三善慶也者。光云。此解
第三偈也 滿句者。漢語頌云正妙法相應。
正妙竝擧爲滿一句五字也 與瑜伽稍別
者。瑜伽局定。欲吃多通定散歟。光云。此下
有亂。次偈釋文之中二十
九右
言修羅即是乃至
天者即解今偈人天修羅等句也 與阿羅
訶不同者。第一云。次阿羅訶是應受供養義。
以有如是功徳故。應受天人最上供養。故
以爲名也一本之
二十九右
謂阿羅漢應供是約所供。
今應供即約能供也
如在兜率陀乃至同彼慶也者。光云。此解第
四偈也 如在兜率等者。明在天下天相。但
依因果經等云。菩薩功行滿足位登十地。
在一生補處。近一切種智。必生兜率天。爲
諸天説一生補處之行。亦於十方國土現
種種身。爲諸衆生隨宜説法。然期運將至
欲下生作佛。即觀五事。一者觀諸衆生熟
與不熟。二者觀時至與未至。三者觀諸國
土何國處中。四者觀諸種族何族貴盛。五者
觀過去因縁誰最眞正應爲父母。又欲下
生時現五種相。一者菩薩眼見瞬動。二者
頭上華萎。三者衣受塵垢。四者腋下汗出。五
者不樂本座。然諸天見此相。毛孔血流如
雨。自相謂言。菩薩不久而捨我等。菩薩告
諸天言。善男子當知。諸行皆悉無常。我今
不久捨此天宮。生閻浮提。于時諸天聞此
語已。悲號涕泣。心大憂惱一之九
取意
 兜率天者。
法衡鈔第三云。覩史多天者。此云知足天。由
彼天衆於五塵境不極貪著。知欲樂足故
三之
十五
問。何故一生補處菩薩必住都率陀天
耶。答。智論第四云。佛常居中道故。都率天
於六天及梵之中上三下三。於彼天下生
中國。中夜降神。中夜出迦毘羅婆國。行中
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道爲人説法。
中夜入無餘涅槃。好中法故十八左 梵音云
蘖喇婆等者。第十四云。法界藏者。此藏梵音
云倶舍。是鞘義也。猶如世間之刀在於鞘
中。此藏亦爾。故以義翻也○示現如來平等
壯嚴藏。此是胎藏之藏也○此中藏者。梵音
名掲訶。即流出無盡莊嚴。奮迅示現不可
窮竭。猶如大寶之藏十四又第十六云。藏者
梵云阿頼耶。此翻爲藏。或云。宮室舍宅之
二十
四左
菩提心義第一云。問。此中藏字梵音掲
訶者。於藏若有種耶。答。祕密品云。大日如
來入於法界倶舍。義釋云。法界藏者。此藏梵
音名倶舍。是鞘義。如世間刀在於鞘中。以
義翻也。此中云法界藏者。是如來所出之
處謂一切如來處在其中矣。具縁品亦云。
廣大法界加持。即於是時住法界胎藏三昧。
義釋亦云。聖胎倶舍。祕密品義釋云。如來平
等莊嚴藏者。此是胎藏之藏。具縁品云。天宮
藏時慶。義釋云。此藏字梵音名蘖喇婆。是中
心之藏。中胎藏之藏。與比吒迦倶舍等其義
各殊。入祕密位品義釋云。梵音阿梨耶。此云
藏也。有云。藏室宮舍之義。具縁品義釋云。
阿梨耶是室義。又律中云曇無徳部。此云法
藏部。故知中胎藏之藏云蘖&T005753;婆。鞘藏之藏
云倶舍。流出之藏云掲訶。法藏之藏云無
徳藏舍之藏云阿梨耶。此吒迦者。可勘正
末之
十九
 如華嚴等經廣説者。八十華嚴五十
離世
間品
云。佛子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天。有十
種所作業。何等爲十。所謂爲欲界諸天子
説厭離法。言一切自在皆是無常。一切快樂
悉當衰謝。勸彼諸天發菩提心。是爲第一
所作業。爲色界諸天説入出諸禪解脱三
昧。若於其中而生愛著。因愛復起身見邪
見無明等者。則爲其説如實智慧。若於一
切色非色起顛倒想。以爲清淨。爲説不淨
皆是無常。勸其令發菩提之心。是爲第二
所作業。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天入三昧。名
光明莊嚴。身放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隨衆生心以種種音而爲説法。衆生聞已
信心清淨。命終生兜率天中。勸其令發
菩提之心。是爲第三所作業。菩薩摩訶薩在
兜率天。以無障礙眼普見十方兜率天中一
切菩薩。彼諸菩薩皆亦見此。互相見已論説
妙法。謂降神母胎。初生出家往詣道場。具
大莊嚴。而復示現往昔已來所行之行。以彼
行故成此大智。所有功徳不離本處。而能
示現如是等事。是爲第四所作業。菩薩摩訶
薩住兜率天。十方一切兜率天宮諸菩薩衆。
皆悉來集恭敬圍繞。爾時菩薩摩訶薩欲令
彼諸菩薩皆滿其願生歡喜故。隨彼菩薩
所應住地所行所斷所修所證。演説法門。彼
諸菩薩聞説法已。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各
還本土所住宮殿。是爲第五所作業。菩薩摩
訶薩住兜率天時。欲界主天魔波旬爲欲
壞亂菩薩業故。眷屬圍繞詣菩薩所。爾時
菩薩爲摧伏魔軍故。住金剛道所攝般若
波羅蜜方便善巧智慧門。以柔軟麁獷二種
語。而爲説法。令魔波旬不得其便。魔見菩
薩自在威力。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爲第六所作業。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天。知
欲界諸天子不樂聞法。爾時菩薩出大音
聲遍告之言。今日菩薩當於宮中現希有
事。若欲見者宜速往詣。時諸天子聞是語
已。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皆來集會。爾時菩薩
見諸天衆皆來集已。爲現宮中諸希有事。
彼諸天子曾未見聞既得見。已皆大歡喜。其
心醉沒。又於樂中出聲告言。諸仁者一切
諸行皆悉無常。一切諸行皆悉是苦。一切諸
法皆悉無我。涅槃寂滅。又復告言。汝等皆應
修菩薩行皆當圓滿一切智智。彼諸天子
聞此法音。憂歎咨嗟。而生厭離。靡不皆發
菩提之心。是爲第七所作業。菩薩摩訶薩住
兜率宮。不捨本處。悉能往詣十方無量一
切佛所。見諸如來。親近禮拜。恭敬聽法。爾
時諸佛欲令菩薩獲得最上灌頂法故。爲
説菩薩地名一切神通。以一念相應慧。具
足一切最勝功徳。入一切智智位。是爲第八
所作業。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宮。爲欲供養
諸如來故。以大神力興起種種諸供養具。
名殊勝可樂。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供
養諸佛。彼世界中無量衆生見此供養。皆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爲第九所作業。
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天。出無量無邊如幻如
影法門。周遍十方一切世界。示現種種色種
種相種種形體種種威儀種種事業種種方便
種種譬喩種種言説。隨衆生心皆令歡喜。
是爲第十所作業。佛子是爲菩薩摩訶薩住
兜率天十種所作業。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
能於後下生人間。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
天將下生時。現十種事。何等爲十。佛子菩
薩摩訶薩於兜率天下生之時。從於足下
放大光明。名安樂莊嚴。普照三千大千世
界一切惡趣。諸難衆生觸斯光者。莫不皆
得離苦安樂。得安樂已。悉知將有奇特大
人出興于世。是爲第一所示現事。佛子菩
薩摩訶薩於兜率天下生之時。從於眉間白
毫相中放大光明。名曰覺悟。普照三千大
千世界。照彼宿世一切同行諸菩薩身。彼諸
菩薩蒙光照已。咸知菩薩將欲下生。各各
出興無量供具。詣菩薩所而爲供養。是爲
第二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
將下生時。於右掌中放大光明。名清淨境
界。悉能嚴淨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其中若有
已得無漏諸辟支佛。覺斯光者。即捨壽命
若不覺者。光明力故徙置他方餘世界中。一
切諸魔及諸外道有見衆生皆亦徒置他方
世界。唯除諸佛神力所持應化衆生。是爲
第三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
將下生時。從其兩膝放大光明。名清淨莊
嚴。普照一切諸天宮殿。下從護世上至淨
居靡不周遍。彼諸天等咸知菩薩於兜率
天將欲下生。倶懷戀慕悲歎憂惱。各持種
種華鬘衣服塗香末香旛蓋伎樂。詣菩薩所
恭敬供養。隨逐下生。乃至涅槃。是爲第四
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在兜率天將
下生時。於滿字金剛莊嚴心藏中放大光
明。名無能勝幢。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金剛力
士。時有百億金剛力士。皆悉來集隨逐侍衞。
始於下生乃至涅槃。是爲第五所示現事。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將下生時。從
其身上一切毛孔放大光明。名分別衆生。
普照一切大千世界。遍觸一切諸菩薩身。復
觸一切諸天世人。諸菩薩等咸作是念。我
應住此供養如來教化衆生。是爲第六所
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將下
生時。從大摩尼寶藏殿中放大光明。名善
住觀察。照此菩薩當生之處所託王宮。其光
照已。諸餘菩薩皆共隨逐。下閻浮提。若於
其家若其聚落若其城邑。而現受生。爲欲
教化諸衆生故。是爲第七所示現事。佛子
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臨下生時。從天宮
殿及大樓閣諸莊嚴中放大光明名一切宮
殿清淨莊嚴。照所生母腹。光明照已。令菩
薩母安穩快樂具足成就一切功徳。其母腹
中自然而有廣大樓閣。大摩尼寶而爲莊嚴。
爲欲安處菩薩身故。是爲第八所示現事。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臨下生時。從兩
足下放大光明。名爲善住。若諸天子及諸
梵天。其命將終。蒙光照觸皆得住壽供養
菩薩。從初下生乃至涅槃。是爲第九所示
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臨下生
時。從隨好中放大光明。名曰眼莊嚴示現
菩薩種種諸業。時諸人天或見菩薩住兜率
天。或見入胎。或見初生。或見出家。或見成
道。或見降魔。或見轉法輪。或見入涅槃。
是爲第十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身
於座。於宮殿於樓閣中。放如是等百萬阿
僧祇光明。悉現種種諸菩薩業現是業已。
具足一切功徳法故。從兜率天下生人間
十八至
二十二
 立世等論者。貞元入藏録下云。立世
阿毘曇論十卷陳眞諦譯一袟。題云。立世阿
毘曇藏。或云。十五卷亦名天地記經已上
世阿毘曇論陳天竺三
藏眞諦譯
卷第五云。天非天鬪戰
品第十八云云初右此品中説帝釋與阿脩羅
鬪戰之相。天者帝釋。非天者阿脩羅也。故同
論第六云何品
第二十
 云 又非天故名阿脩羅三右
可知之 故互文耳者。今説下天。偈云如
去。次説託胎。偈云善來。是約義便而互文
耳。謂下天約去彼之時。故用如去名。託胎
約來此之時。故云如來也。或又上對註云
如來。今偈文云如去者。前後互顯。故云互
文耳歟已上光云。初義爲好。請詳下釋 若
人於祕密藏等者。守護經第八云。受佛灌頂。
即於此生得菩薩分。一生當證無上菩提
六右瞿醯經下云。不久出離生死苦海。當得
無上菩提之果。及其灌頂者具如是等無量
功徳十三右
如在迦毘羅乃至得同彼慶也者。光云。此釋
第五偈也 如在迦毘羅等者。初四句説天
稱禮相。次二句明與無量菩薩來。此中自
攝入胎住胎之二相也 先明入胎相者。
佛本行集經云。爾時菩薩冬分過已。至最勝
春初之時。一切樹木諸華開敷。正取鬼宿星
合之時。爲彼諸天説法要。悉令歡喜。爾時
菩薩於夜下生。當欲降神入胎時。彼摩耶
夫人當其夜。白淨飯王言。大王當知。我從
今夜欲受八禁清淨齋戒。所謂不殺生・不
偸盜・不婬妷・不妄語・不飮酒・不兩舌・不惡
口・不無義語。時淨飯王即報夫人言。心所
愛樂隨意而行。我今亦捨國之位隨汝所
行。菩薩正念從都率下。託淨飯王第一大
妃摩耶夫人右脇而住。是時大妃於睡中。夢
見六牙白象乘空而下入於右脇。夫人覺
已。明旦即向淨飯王言。大王當知。我於昨
夜作如是夢。此夢瑞相誰占夢師能爲我
解。時淨飯王喚八婆羅門大占夢師。八婆羅
門等來聞王語已説偈言。若母人夢見白
象入右脇。彼母所生子三界無極尊。夫人所
夢其相甚善。大王今者當自慶幸。夫人所産
必生聖子。彼於後時必成佛道。名聞遠至。
時淨飯王聞諸占師説。心大歡喜。多以財施
七之初
略鈔
 問。釋迦託生刹利淨飯家。所由如
何。答。智論云。佛生二種姓中。若刹利若婆
羅門。刹利種勢力大故。婆羅門種智慧大故。
隨時所貴佛於中生五十之十
二取意
遺教論住法記
元照述云。西竺有四種姓。攝一切姓。一刹帝
謂君
王種
二婆羅門謂淨行
志道種
三毘舍謂商
賈種
四首陀謂農
田種
釋迦是刹帝利中一姓。故云復示等。諸佛出
世善巧利物。若土清淨人尚徳行。卽於婆
羅門姓中生。若土穢濁人尚威勢。卽在刹
帝利姓中生。今釋迦出於濁世。示生貴族
使群物畏敬。率皆從化故十一左毘舍首陀二
族卑姓非上尊之所託。故毘婆尸尸棄毘舍
婆三佛生刹利種。拘樓孫拘那含迦葉三佛
受婆羅門種。釋迦出剛強之世故。託刹利
種以振威。彌勒生善順之時故。居婆羅門
種而標徳。三世諸佛亦復如是矣。次明住
胎相者。智論第五十云。菩薩母得如幻三昧
力故。令腹廣大。無量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菩
薩及天龍鬼神。皆得入出胎中。有宮殿臺
觀。先莊嚴床座。懸繒旛蓋。散華燒香。皆是
菩薩福徳業因縁所感。然後菩薩來下處之
十二右菩薩處胎經云。爾時世尊卽以神足。母
摩耶身中坐臥經行。敷大高座。縱廣八千由
旬。金銀梯陛天繒天蓋。懸處虚空。作倡妓
樂不可稱計。復以神足東方去此娑婆世
界萬八千土菩薩大士皆來雲集。南西北方
四維亦爾。復有下方六十二億刹土諸神通
菩薩。亦來大會。上方七十二億空界菩薩。亦
來雲集入胎中一之
二左
當段經雖正説住胎。兼
含入胎意故。上來入住二胎之文略勘之耳
 迦毘羅者。翻譯名義集第三云。迦毘羅皤
窣都。迦毘羅此云黄色。皤窣都此云所依處
上古有仙。曰黄頭。依此修道。西域記云。劫
比羅伐窣堵。舊曰迦毘羅衞訛也。或名迦
維衞。或名迦夷。此云赤澤。或名婆兜釋翅
搜。此云能仁住處。音訛也。竺法蘭對漢明
云。迦毘羅衞者大千之中也十一右 梵本如
彼等者。曳懵蘖㘕翻如彼慶。彼句中含時義
故云勝宮城慶時。此釋須在前偈。而今疏
主隨便釋耳已上光云。今案此釋。現行和訓
未快。宜改梵本如彼慶中即含時義 此
是菩薩等者。釋如在迦毘羅等二句也 亦
如華嚴等者。八十華嚴第五十九離世
間品
云。佛子
菩薩摩訶薩。示現處胎有十種事。何等爲
十。佛子菩薩摩訶薩。爲欲成就小心劣解
諸衆生故。不欲令彼起如是念。今此菩薩
示現處胎。是爲第一事。菩薩摩訶薩爲成
熟父母及諸眷屬宿世同行衆生善根。示現
處胎。何以故。彼皆應以見於處胎成熟所
有諸善根故。是爲第二事。菩薩摩訶薩入
母胎時。正念正知無有迷惑。住母胎已。心
恒正念亦無錯亂。是爲第三事。菩薩摩訶薩
在母胎中。常演説法。十方世界諸大菩薩釋
梵四王。皆來集會。悉令獲得無量神力無邊
智慧。菩薩處胎成就如是辯才勝用。是爲
第四事。菩薩摩訶薩在母胎中。集大衆會。
以本願力教化一切諸菩薩衆。是爲第五
事。菩薩摩訶薩於人中成佛。應具人間最
勝受生。以此示現處於母胎。是爲第六事。
菩薩摩訶薩在母胎中。三千大千世界衆生
悉見菩薩。如明鏡中見其面像。爾時大心
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
羅伽人非人等。皆詣菩薩恭敬供養。是爲
第七事。菩薩摩訶薩在母胎中。他方世界一
切最後生菩薩在母胎者。皆來共會。説大
集法門。名廣大智慧藏。是爲第八事。菩薩
摩訶薩在母胎時。入離垢藏三昧。以三昧
力於母胎中現大宮殿。種種嚴飾悉皆妙
好。兜率天宮不可爲比。而令母身安穩無
患。是爲第九事。菩薩摩訶薩住母胎時。以
大威力興供養具。名開大福徳離垢藏。普
遍十方一切世界。供養一切諸佛如來。彼諸
如來咸爲演説無邊菩薩住處法界藏。是爲
第十事。佛子是爲菩薩摩訶薩示現處胎十
種事。若諸菩薩了達此法。則能示現甚微細
趣。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甚微細趣。何等
爲十。所謂在母胎中。示現初發菩提心乃
至灌頂地。在母胎中。示現住兜率天。在母
胎中。示現初生。在母胎中。示現童子地。在
母胎中。示現處王宮。在母胎中。示現出家。
在母胎中。示現苦行往詣道場成等正覺。
在母胎中。示現轉法輪。在母胎中。示現般
涅槃。在母胎中。示現大微細。謂一切菩薩
行一切如來自在神力無量差別門。佛子是
爲菩薩摩訶薩在母胎中十種微細趣。若諸
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微細
初二 乃至十方等者。釋猶若不思議句
也 對前偈等者。釋如實善來者句也 如
菩薩等者。還釋諸大威徳天等二句。所以前
後作釋者。爲連次下汝今亦於等文也
如在華園慶乃至得同彼慶也者。光云。此釋
第六偈也 梵云枳娑攞瑜者。初句華園者。
梵云枳娑攞瑜。是林樹兼條帶葉而有華
之總名也。故上註云華枝條也。次句光華
者。正約華體。是名補澁波。華鬘散華等華
名補澁波。於彼華園中。此光華嚴飾。華園
光華總別不同。故以梵語甄別之也。梵語
雜名云。華pu@spa
補澁波二合
kezara
計捨羅
vade
嚩泥
udya
烏儞也
 na 
二合 曩又阿羅麌已上
菩薩初誕生時等者。因果
經云。菩薩處胎滿十月。身諸支節及以相好
皆悉具足。夫人憶入園遊觀。王勅後宮端相
婇女八萬四千。以用侍摩耶夫人。又擇取
八萬四千端正童女。齎持香華。往藍毘尼
園。王又勅諸群臣百官夫人。皆悉侍從於
是。夫人乘寶輿。與諸官屬及婇女。前後導
從往藍毘尼園。爾時復有天龍八部。亦皆隨
從充滿虚空。十月滿足。於四月八日日初出
時。夫人見後園。中有一大樹。名曰無憂華。
色香鮮枝葉分布。極爲茂盛。即擧右手欲
牽摘之。菩薩漸漸從右脇而出。太子生時
樹下亦生七寶七莖蓮華。大如車輪。菩薩即
墮蓮華上。無扶持者。自行七歩。擧其右手
而師子吼云。我於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勝。
無量生死於今盡矣。説是語已時。四天王
即以天繒接太子身。置寶机上。釋提桓因
手執寶蓋。大梵天王又持白拂。侍立左右
難陀龍王於虚空中吐清淨水修行本起經云。
龍王兄弟左雨
温水右雨冷泉
上之十左
一温一冷。灌太子身。黄金色三
十二相。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之
十五
至十六
略鈔
八十華嚴第五十九離世
間品
云。佛子菩薩
摩訶薩有十種生。何等爲十。所謂遠離愚
癡。正念正知生。放大光明網。普照三千大
千世界生。住最後有更不受後身生。不生
不起生。知三界如幻生。於十方世界普現
身生。證一切智智身生。放一切佛光明。普
覺悟一切衆生身生。入大智觀察三昧身
生。佛子菩薩生時。振動一切佛刹。解脱一
切衆生。除滅一切惡道。映蔽一切諸魔。無量
菩薩皆來集會。佛子是爲菩薩摩訶薩十種
生。爲調伏衆生故如是示現三右 啉微尼
者。翻梵語集第九云。嵐毘尼園亦云依彌尼。
此云斷亦云盡已上光云。此本乎經音義一
十左亦曰解脱處 又有無量等者。知論第
三十三云。法性生身者。有無量無數阿僧祇
一生補處菩薩侍從。所以者何。如不思義解
脱經説。佛欲生時。八萬四千一生補處菩薩
在前導。菩薩從後而生。譬如陰雲籠月四右
如滅除在家乃至得如彼慶也者。光云。此解
第七偈也 如滅除在家等者。本起經云。諸
天皆言。太子當去。恐作稽留。急去遠此大
火之聚。爾時太子思如是已。至於後夜。淨
居天王及欲界諸天充滿虚空。即共同聲白
太子言。内外眷屬皆悉眠臥。今者正是出家
之時。爾時太子即自往至車匿所。以天力
故車匿自覺而語之言。汝可爲我牽犍陟
來。爾時車匿聞此語已。擧身戰怖。心懷猶
豫。一者不欲違太子令。二者畏王勅旨嚴
峻。思惟良久流涙而言。大王慈勅如是。又
今非遊觀時。又非降怨敵之日。云何於此
夜之中而忽索馬。欲何所之。太子復語車
匿言。我今欲爲一切衆生降伏煩惱結賊
故。汝今不應違我此意。爾時車匿擧聲號
泣。欲令耶輸陀羅及諸卷屬皆悉覺知太子
當去。以天神力眠臥如故。車匿牽馬而來。
太子徐前而語車匿及以犍陟。一切恩愛會
當別離。世間之事易可果遂。出家因縁甚
難成就。車匿聞已。默然無言。於是犍陟不
復噴鳴。爾時太子見明星出。放身光明。徹
照十方。師子吼言。過去諸佛出家之法我今
亦然。於是諸天捧馬足。幷接車匿。釋提桓
因執蓋隨從。天即便令王北門自然而開。不
使有聲。車匿重悲門閉下&T055819;。誰當開者。時
諸鬼神阿須倫等自然開門。太子於是從門
而出。虚空諸天歌讃隨從。至於天曉所行
道路已三踰闍那。時諸天衆既從太子至此
處。已所爲事畢忽然不現。太子次行彼跋伽
仙人苦行林中。即便下馬撫背而言。所難
爲事汝作已畢。又語。車匿唯汝一人獨能隨
我。甚爲希有。我今既已至閑靜處。汝便可
與犍陟倶還宮也。車匿聞此語已。悲號啼
泣。迷悶躄地。不能自勝。於是犍陟既聞被
遣。屈膝舐足。涙落如雨。我今云何而捨太
子獨還宮乎。太子答言。世間之法獨生獨
死。豈復有伴。吾今爲欲滅諸苦使故來
至此。諸苦斷時。然後當與一切衆生而作
伴侶已上 光云。今考修行本起經幷
瑞應本起經。未見此文。疑是轉引
佛本行集經
云。太子脱寶冠。與車匿報大王。而説偈言。
假使恩愛久共處。時至會必有別離。見此無
常須臾間。是故我今求解脱○又説偈言。
我若不捨此重擔越度諸苦達本源。未
證解脱坐道場。終不虚爾還相見○爾時
太子從車匿索取摩尼雜飾莊嚴七寶鞄刀。
自以右手執於刀。從鞘拔出。即以左手
攬捉紺青優鉢羅色螺髻之髪。右手自持利
刀割取。以左手&T016254;擲置空中。時天帝釋以
希有心生大歡喜。捧太子髻。不令墮地。
以天妙衣承受接取。爾時諸天以彼勝上天
諸供具。而供養之準觀佛三昧經。太子髮長一丈
二尺五寸 一之十三左意
爾時淨居諸天大衆。去於太子不近不遠。
有一華鬘。名須曼那。其須曼那華下化作
一淨髮人。執利剃刀。太子語淨髮師。汝能
爲我淨髮以不。其淨髮師報太子言。甚能。
即以利刀剃太子髮依南山感應記者。一切凡聖
不見菩薩頂。故太子自剃之
已上時天帝釋生希有心。所落之髮不令一
毛墜墮於地。一一悉以天衣盛之。將向三
十三天而供養十八之初至
十一略鈔
 苦行處梵云者。
謂怛布嚩嚢。是苦行處梵語也上具出之。故
今唯云梵云不出其詞也。如向引本起經
言。太子出宮次行彼跋伽仙人苦行林中。今
言苦行處者。指此處歟。非釋迦六年苦行
處。彼處伽闍山苦行林尼連禪
河側
也。又八大靈塔
名號經法賢譯云。二十九載出王宮。六年雪山
修苦行二右 循身處者。謂不淨觀名循身
觀。蓋作此觀之處故。云循身處歟 如華
嚴等廣説者。八十華嚴第五十九云。佛子菩
薩摩訶薩。以十事故示現出家。何等爲十。
所謂爲厭居家故。示現出家。爲著家衆生
令捨離故。示現出家。爲隨順信樂聖人道
故。示現出家。爲宣揚讃歎出家功徳故。示
現出家。爲顯永離二邊見故。示現出家。爲
令衆生離欲樂我樂故。示現出家。爲先
現出三界相故。示現出家。爲現自在不
屬他故。示現出家。爲顯當得如來十力無
畏法故。示現出家。最後菩薩法應爾故。示
現出家。是爲十。菩薩以此調伏衆生。佛子
菩薩摩訶薩。爲十種事故示行苦行。何等
爲十。所謂爲成就劣解衆生故。示行苦
行。爲拔邪見衆生故。示行苦行。爲不信
業報衆生令見業報故。示行苦行。爲隨
順雜染世界法應爾故。示行苦行。示能忍
劬勞勤修道故。示行苦行。爲令衆生樂
求法故。示行苦行。爲著欲樂我樂衆生
故。示行苦行。爲顯菩薩起行殊勝乃至最
後生猶不捨勤精進故。示行苦行。爲諸天
世人諸根未熟待時成熟故。示行苦行。是
爲十。菩薩以此方便調伏一切衆生五左
槃經二十一云。與諸師學書算計射御圖讖
伎藝處在深宮。六萬婇女娯樂受樂。出城
遊觀。至迦毘羅園。道見老人乃至沙門法服
而行。還至官中。見諸婇女。状貎猶如枯骨。
所有宮殿塚墓無異。厭惡出家。夜半踰城。
至欝陀伽阿邏羅等大仙人所。聞説識處及
非想非無想處。既聞是已諦觀。是處是非常
苦不淨無我。捨至樹下。具修苦行。滿足六
六左同第二十七云。盛年捨欲如棄涕唾。
不爲世樂之所迷惑。出家修道。樂於閑寂。
爲破邪見六年苦行二十
九右
 優曇華等者。佛
本行經第三云。甚難値遇優曇鉢華。如華
難遇。佛亦甚難十一左 初與無明等者。第三
云。一生補處菩薩擇去心中無明父母極細
之垢。亦名治地十七右然今初與無明父母
別。往初法明道之處。頗似前後相違會之。
第三約淺略十地。當段約深祕十地。故二文
雖異。其位等同也。或又今所云無明者。約
十二因縁中無明。此無明煩惱是生死根本。
故云無明父母。非指第三妄執也
大日經演奧鈔第二十九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三十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挍閲
疏第九卷釋經二
具縁品
又如彼龍王乃至得同彼慶也者。光云。此釋
第八偈也 又如彼龍王等者。以下明樂行
相也 已到苦行等者。因果經云。爾時大子
調伏阿羅邏迦蘭二仙人已。即便前進迦闍
山苦行林中。是憍陳如等五人所止住處。即
於尼連禪河側。靜坐思惟。觀衆生根宜。應
六年苦行而以度之。思惟是已。便修苦行。
於是諸天奉獻麻米。太子爲求正道故。淨
心守戒。日食一麻一米。設有乞者亦以施
之。爾時憍陳如等五人。既見太子端坐思惟
修於苦行。或日食一麻。或日食一米。或復
二日乃至七日食一麻米。時憍陳如等亦修
苦行。供奉太子不離其側○爾時太子心
自念言。我今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
麻米。身形消痩有若枯木。修於苦行垂滿
六年。不得解脱。故知非道。不如昔在閻
浮樹下。所思惟法。離欲寂靜。是最眞正。今
我若復以此羸身而取道者。彼諸外道當
言。自餓是般涅槃因。我今雖復節節有那
羅延力。亦不以此而取道果。我當受食然
後成道。作是念已。即從座起至尼連禪河。
入水洗浴。洗浴既畢。身體羸瘠不能自出。
天神來下爲案樹枝。得攀出池。時彼林外
有一牧牛女人。名難陀波羅。時淨居天來下
勸言。太子今者在於林中。汝可供養。女人
聞已心大歡喜。于時地中自然而生千葉蓮
華。上有乳糜。女人見此生奇特心。自取乳
糜。至太子所。頭面禮足。而以奉上。太子即
便受彼女施。而呪願之。今所施食欲令食
者得充氣力。當使施家得色得力得捨得
喜。安樂無病終保年壽智慧具足。太子即
復作如是言。我爲成熟一切衆生故受此
食。呪願訖已。即受食之。身體光悦。氣力充
足。堪受菩提。爾時五人既見此事。驚而怪
之。謂爲退轉。各還所住三之八
至十一
法華義疏
嘉祥第四云。五人退不還國。畏淨飯王誅
之。進不給侍太子。謂佛無道。故頓止鹿
林。毘婆娑云。三人計苦行得道。二人計受
樂得道。二人見佛苦行。便謂佛無道。故往
鹿園。三人三年供養佛。後見佛食乳糜。復
謂佛受樂故無道。亦捨佛往鹿園○言五
人者。一陳如。二十力迦葉。三頞鞞。四跋提。
五摩男拘利四十右涅槃經第二云。善男子如
來之身已於無量阿僧祇劫不受飮食。爲
諸聲聞説。言先受難陀難陀波羅二牧牛女
所奉乳糜。然後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實不食南本二
之三右
同第二十一云。捨至樹下。
且修苦行。滿足六年。知是苦行不能得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復到阿利跋
提河中洗浴。受牧牛女所奉乳糜。受已轉
至菩提樹下北本二十
一之六
付法藏因縁經一云。捨
至樹下。六年苦行便知是苦不能得道。爾
時復到阿利跋提河中洗浴。爾時有二牧牛
女人。欲祠神。故以千頭牛搆取其乳。飮五
百頭。如是展轉乃至一牛。即取其乳煮用
作糜。涌高九尺。不棄一渧。有婆羅門問
言。姊妹汝煮此糜欲上何人。女即答曰。持
祠樹神。婆羅門言。何有神祇能受斯食。唯
有食者成一切智。乃能受汝若斯之供。於
是女人便奉菩薩。即爲納受。而用食之。然
後方詣菩提樹下。破魔波旬。成最正覺。於
波羅捺爲五比丘初轉法輪十右問。苦行
無義利者。何故經六年乎。答。智論第三十
四云。或有菩薩。於惡世邪見衆生中。爲除
衆生邪見故。自行勤苦甚難之行。如釋迦
文佛。於漚樓頻螺樹林中。食一麻一米。諸
外道言。我等先師雖修苦行。不能如是六
年勤苦十一左謂外道等或以苦行計爲眞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