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心置於心○復次行者以常修習相應故。不
思議法界之標幟。轉更現前。能觀自身。即是
本尊身。觀本尊身。即是自心。如是不二而
二。二而不二○故云乃至本所尊自身像皆
現也。劑此已前名爲影像成就。猶屬未等
引地。次從第二正覺已下。方入等引地。能
於觀行心中。見佛眞實加持身故○今此經
宗。以行者淨心爲因。如來淨心爲縁。從於
心因縁生。故名自見心佛。如是見時。不離
本不生句。故名眞實加持身。不同散心人
等心外見佛。又不同初學觀人但得影像
成就也三十八左
至四十左
密鈔八云。此中者。指此悉地
品中名爲此中。今爲此品正説二種悉地
之事故指此品。其實通指此經故云此中
十五左又云。言非三摩呬多地者。非者不也。
三摩呬多譯云等引。等引是定義。定是所依。
名之爲地同上私云。二種三摩地差別。大概
見于此文私謂者。此一行禪師之辭也
世間未到地定者。謂有漏四禪定等未至地也
隨取彼一心乃至非等引地也者。此即總牒。
亦已會文。大疏鈔三云。疏云。初觀本尊。得
明了現已。於四字中。隨取其一置本尊心
上云云。或自身爲本尊。而置心字於心上。
故云以心置心等也云云。凡二義也已上義釋
八云。梵本此二心字。皆是紇哩乃野心。非喞
多心也○以此如鏡之心。觀此圓明三十
九右私云。能置心即四字中肝心也光云。此解未
快。疏云於四
字中等。四字皆是肝心。豈爲四字中
肝心者乎。宜改言眞言中肝心者也
所置心。又本
尊心處心也。然乃倶是干栗駄心也。今此一
段經釋相配之。則言初觀本尊等者。釋經
隨取彼一心以心置於心二句。如是觀時等
者。釋經證於極淨句一句。如是觀淨等者。
釋經無垢安不動句。不分別一切等者。釋經
不分別如鏡句。所謂極微等者。釋經現前甚
微細句。如是唯住等者。釋經若彼常觀察修
習而相應乃至本所尊自身像皆現四句也
經中云與心相應也者。此當已會修習而相
應句。然約未會經云與心等也 所謂極
微等者。義釋八云。本尊心上。復有圓明種
子。倍復明淨。又甚微小。故云不分別。如鏡
現前甚微細也。所以然者。爲表心種子
三十九右又云。復次所以從小至大攝大
歸小者。欲令行者心自在故。由彼心力
卷舒無礙。漸能以一微塵包含無量法界。
以無量世界内一微塵中。若深祕釋者。此
是般若經中諸佛微細慧。以出過一切心量。
不可示人。然亦自在心加持。無所不見。
是故義云微細。非細小之謂也同左光云。種
子微細義更問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三十七
  此卷之中頗補所闕。是皆記師傳以貽
后生耳。寶永第三七月既望慧光誌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三十八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一卷之餘釋經三悉
地出現品
次第二正覺句乃至即一心義也者。此中牒
經是治定文。義釋八云。次從第二正等覺以
下方入等引地。能於觀行心中見佛眞實
加持身故等四十右大疏鈔三云。影像成就。初
觀本尊。次觀本尊心上觀圓明淨鏡。鏡中
有此字。一心觀此字。觀字已得見本尊眞
實之相○名影像成就云云是亦非等
引地云云
以上是
第一正覺句此句但
觀本尊
今第二句觀多佛。故疏云。
初觀本尊。今但觀佛。所以爾者。一切尊形
皆是見法身門故云云已上 次第二正覺句
等者私云。上言於正等覺心是第一正覺句
也。故今云第二等也 初觀本尊等者。若據
疏抄。則初但觀一本尊。今廣觀衆多佛也。
或義云。上但觀菩提心。然乃初觀本尊者。是
菩提心體也。今正觀羯磨形。然彼本尊形色
性類皆不出阿字門。故云見法身門也。是
出世初月中攝前世間成就。即此三月地前
所立三句之分齊也初月之中初觀種子。次
觀尊形也。義釋八云。初種子心亦名祕密
觀門。三摩呬多地。對法華經。即六根清淨
位人。約涅槃經。即是池珠影現時也。從此以
後漸運巧方便安徐入水。是觀色像身時
轉解法門身。當知正覺句者。即對此經初品
明菩提心相。正等覺顯現之義。以明珠在
掌故名爲顯現。非但遙觀見之也四十一右
密鈔八云。次第配者。初十住心即當初月。次
十行位當第二月。十迴向位是第三月。於斯
位中分四加行。前煖・頂位屬於他月。忍・世
第一屬於滿月。於頂位中捨於法愛名捨
利養。然後滿月中得悉地已則到初地。故
曰此中有兩月等。若地上論三月者。謂初
地名初一月。即是菩提心十八右私云。問下
文云。初一月菩提心。次月觀佛形像名正
等覺句。第三住眞言離一切相名三月。亦
名三洛叉十九右此意觀佛爲第二月。今經
文云第二正覺句正當第二月。 何故云初
月乎。答。經文已結云是爲最初月。又云
次於第二月等。明知於初月内初觀種子
次觀尊形也。故義釋八云。若用此品第二
正覺句望前品所明。第二諸佛勝句也四十
二右彼已於初月中見佛。是亦可然。但至
下文。初月雖已見佛。而猶觀理趣故屬菩
提心。於第二月正修事行。即對本覺供養
香華。故爲見佛位歟
  光云。今此問答恐其未得經疏奧旨。余
雖不敏。頗有所傳。記其概略以貽後

爾時薄伽梵十四右至作攝意念誦十六左
則將明出世三月持誦法要。而先總示
持誦大方。即當科言攝意持誦。例如世
間四種念誦第一意支。然此攝意文有三
節。初至此亦是非等引地也十六左經爾時
薄伽梵至自身
像皆現但今正取後十
三句初七句廣通三節
此明第一正等覺句。謂
初觀本尊。閉目開目明了現已此如前品初重
字聲及句二重
轉爲本尊然如前品但求有爲
願者則至作成就位皆攝此中
次以佛心字安本
尊心上而見本尊眞實之相。或於自身
亦復如是。後自圓明上見本尊。本尊心
中復見自身。互相照見無有障礙此如前
品第三
重出
入息
以上名爲影像成就。皆屬種子此如前
品深行
字聲及
句初重
猶是未等引地也。但釋文中兼説等
引地相謂如言於此觀中常自覺故乃至
實如也十五右又言若以得如是事故乃至
等至相也十五左是也。次第二正覺句者至
無量光圍繞十六左經文同之但釋文
有亂脱今且指其牒文
此明第二
正等覺句。謂如向所觀而復深廣。案義
八之四
十一右
是名相成就。皆屬覺形此如前品
深行轉本
尊第
二重
從是即等引地也。離妄執分別至作攝
意念誦十六左經文同之亦釋文有亂脱今且指其牒
文但今正取初二句後二句通三月也
此明第三正等覺句。謂無二亦除無有中
邊差別之見。萬法平等此如前品深行
出入息第三重
此是三
節若約淺行。悉攝初月世間三月即
在出世初月
更經二
月而成就之。故下釋云。劑此名見菩提
之心。爲初成佛種子也十七左若就深行。
三句即是三月持誦。故下釋云。初一月菩
提心。次月觀佛形像名正覺句。第三住
眞言離一切相十九右應知今疏判此三月
爲地前者即其深行此如台宗
圓人也
爲地上者亦
其淺行此亦如
別人也
且又前品言淺深者。是一門
普門或亦世間希
望出世求願
之別也。當品論深淺者。即
竪證横入之異也。冀後學者細心研究」
  一 爛脱
(一)深邃住三昧者(三)又此鏡中○是名眞見佛
(五)如是見時○一心誦之(七)此是一向○如
流水不斷也(九)所云洛叉○十萬遍耳(八)一月
誦者○具説行法也(二)第二句觀○即是眞見
佛也(四)見佛已○成佛種子也(十)此亦名爲○
更問菩提
心行相
(六)次云攝意者○即一心義也(十一)
於第二月○棄捨諸利養者(十三)以文解之○
須捨此利養也(十五)彼時行者○而得自在
(十四)時彼於瑜伽○安樂諸群生(十六)即是發決
定○而念誦也(十八)以我功徳○如是大悲之
願也(十七)傍生相噉食○無量勝福(十二)他月捨
利養○皆得成就也(十九)及餘無量門已下如
已上
光云。此亂脱外更有二師相傳。然故和上則
以今傳爲佳。私云。今此一段經釋相配之。
則經云。於鏡漫荼羅大蓮華王座深邃住三
第一科釋云。第二句觀○即是眞見佛也第二
又此鏡中○而坐之也第三科尚是
釋上經文
經云。總持
髮髻冠圍繞無量光離妄執分別本寂如虚空
於彼中思惟作攝意念誦一月修等引持滿一
洛叉惣牒是尚
第三科内
釋云。於中作如是觀是名眞見
佛也尚第三
科内
見佛已○成佛種子也第四科略釋惣
持髮髻冠等四
如是見時○一心誦之第五科釋於此
中思惟等二句
次云攝
意者○即一心義也第六科別釋作
攝意念誦一句
此是一向○
如流水不斷也第七科尚
是釋上句
一月誦者○具説行法
第八科釋一月
修等引一句
所云洛叉○十萬遍耳第九科釋
持滿一落
叉一
經云。是爲最初月等二月引牒釋云。此亦名
爲○菩提心行
相第十科
經云。次於第二月等六句惣牒釋云。
如前世間行中○大作佛事也第十一科釋次於
第二月等四句
又他月者○更問。尚第十一科。
釋又復於他月一句
棄捨諸利養者
是尚第十一科内釋
捨棄諸利養一句
他月捨利養○皆得成就也
二科尚
釋上句
以文解之○須捨此利養也第十三科同
是釋上句
云。時彼於瑜伽等四句第
十四科
釋云。彼時行者○得
自在第十五科此
釋上二句
即是發決定○無有餘也第十
六科
此釋下
二句
經云。樂欲成如來等二句釋云。謂如來
○當速成也尚第十
六科
經云。或滿足一切等四句
云。如是無有○而念誦也尚是第十
六科内
經云。傍生
相噉食等八句惣牒釋云。以我所生無量勝福
十七科以我功徳○如是大悲之願也第十八科
經云。及餘無量門等二句惣牒釋云。此等悲願
第十九科已下如文
於鏡曼荼羅等者。義釋八云。偈云於鏡曼荼
羅者。謂如先觀自身作本尊三昧耶身竟。
又觀心處圓明。清淨微妙。喩如圓鏡。鏡中
有八葉大蓮華王。鮮白嚴好鬢蘂具足。如前
於華臺上有種子字。轉此種子色聲義趣。
即見大日如來眞實加持身。如在甚深窟中。
住於三昧首戴髮冠。通身普放無量光明。
相好莊嚴不可窮盡四十左又云。鏡曼荼羅
是淨菩提心也。諸法不能動義。大蓮華王座
是妙法胎藏。不染汚常住義。深邃而住即是
深入無際義。總持髮髻冠即是萬徳圓滿義。
若就淺略明義。但云持髻冠。此持字即具
陀羅尼聲。謂上窮萬徳之頂畢竟同歸。譬
如攬結衆髮戴之在首。故譯者欲兼淺祕
二釋故具云總持也。次云圍遶無量光。即
是初品偈中無量智成就義。故涅槃經云。夫
光明者名爲智慧。如瑠璃光菩薩中事廣説。
次云離妄執分別。是初品偈中越百六十心
義。本寂如虚空。是初品偈中本來寂無相義
四十一左又云。以上文菩提心印撿之節節相對。
故知此中第二深祕釋。正以淨菩提心爲悉
地之種子也。 若用此品第二正覺句望前
品所明。第二諸佛勝句也。已是一重深祕也。
更約學觀分證言之。又是一重深祕。入一
一地各有種子心及三月持誦之義。轉復深
祕。隨行者心量淺深。皆可作諸成就。故此
不空悉地其義無邊也四十二右私云。案義釋
意。經文總持髮髻冠等一一句義。皆約住心
品中菩提心相貎偈釋之。此中言第二正覺
句者。正爲淨菩提心之體也。是對前世間
成就品所説。即諸佛勝句也次對本尊供香
華等。是第二月行也。更有第三證位總成三
月持誦也。最珍鈔云。覺觀者。開覺之觀云歟。
非尋伺之義也。分證者。約淺深之位各取
其證位爲第三月也。地地各有三月持誦
已上 於彼中思惟等者。私云。以下説攝
意念誦一月二月他月之相也。攝意者。此三
摩呬多義。今三月持誦皆是等引地之所行
故也 於中作如是觀者。此於上心鏡深窟
中。而觀總持髮髻冠等佛像歟 如是見時
等者。此釋於彼中思惟作攝意念誦二句也
所云落叉等者。即釋持滿一落叉句也。
下文云。又彼説云本尊・種子・及圓明爲三
也。字在圓明中。圓在本尊心上。觀一成時
三皆自成。一縁於此三境。故名三洛叉二十
九右私云。於佛心中觀月輪。月輪上置種
子。是三洛叉幖幟。故今作此釋也。文次第
云。落叉十萬文十一左 一月誦者等者。此釋
一月修等引句也。 文次第云。一月誦入初
地文十一左私云 入於初地者。三月持誦有
二建立。一三月皆爲地前。第三月滿方入初
地。下文云。又他月者。此中有兩月行即到
初地十八右一三月皆爲地上。第一月滿即入
初地。即此文是光云此等皆約竪差別門也若就横平
等門則以三密平等圓明爲三月也
上品三月又有如此二義。但前品專明地前
有相三種。當品正示地上祕密三種也光云此
地前地
上分別約
教道門也
至下尚可悉之 前云三句等者。指
上住心品也 有窟状等者。謂鏡體明徹幽遠
玄深之義也 此佛心上等者。此即明上三
種輪圓之義也 微小者。謂初觀之明圓明
之體甚是微小。今準前第一句中現前甚微
細而釋。故云微小。又云現前也 又見己
身等者。此還觀自身而與本尊互相渉入
也。如上第一句中自身像皆現也 成佛
種子者。第一月成就之相也 此亦名爲等
者。經云是爲最初月持眞言法則。是引牒也
 是入信地者。謂信解地即初地也 更問
菩提心等者。智證更問云。第十一中洛叉音左
句中更問行相者。凡身口意純一清淨名一
洛叉。又初得身淨亦喚一洛叉。乃至意淨
喚三洛叉。今此句中前觀。身前去一肘許
有八葉蓮華。一肘上有月輪上有阿字。此
一切諸法本不生義。此觀純熟。彼蓮與我共
爲一體。一體之上亦有月輪。輪中有尊阿
字。此阿字尊心月輪中亦有我身。互以相影
無有分別。此見心之相也已上 決云攝意
等者。義釋八云。次云攝意者。從一至一十
亦是一等四十二右私云。上來從息障品下。今
疏與義釋多分不同。而自此攝意釋以下。
二本大同 從一至一十等者。此出眞言遍
數謂隨行者信根差別。或有誦一a一遍
即見圓明體。或有十遍而見其理。乃至一千
一萬亦爾。皆不出一數故。或速或遲悉是
以一成功。此名言一洛叉。縱雖至千萬遍。
而其體是一更無別法也。問。何必以一釋
攝意之言乎。答。攝意是一境一心之義也。凡
此攝意念誦。是四種念誦中第四意念誦法
則也光云此意支中亦分
四念其第四命息也
一月一洛叉皆是一之義
也。攝意亦名攝心於一境故一之義也。前品
以出入息念作先持法。今品以攝意念誦
修先承事。此二念誦配世・出世。見于第二
十卷光云世出世持誦品釋
兼本尊三昧品釋明之
次於第二月乃至大作佛事也者。光云。總牒。
即已會文。但又復於他月等二句。同文故來
也 次於第二月等者。私云。是明第二月法
則也。蓋第一月修成等引故。云一月修等
引。即是自證也。第二月用香華等設無作
供養利益諸衆生。即是利他也。第三月於
二利功徳生無着之心。所願皆成故。還迴
向自他也。問。證位菩薩豈用香華等乎。答。
一一諸塵皆實相。法界曼荼羅有八供菩薩。
何是爲疑。最珍鈔云。問。與前世間品行塗
香等異之方何。答。世間行雖觀遍法界。其
事相未現得等引。今即其心清淨。如實遍
滿法界作種種利益也已上又云。問。最初月
仍不説香華等乎。答。今説次第。一月修等
引等者。先修成等引爲最初月。次於第二
月奉塗香華等也已上又云。問。最初月作世
間行乎。答。不然。於修等引位論一月多
月也。前世間行者未入等引也已上 如華
嚴等者。密鈔八云。疏如華嚴迴向等者。彼云。
菩薩摩訶薩常以種種名華布施。所謂微妙
香華・種種色華・無量奇妙華等。供養一切現
在諸佛及佛滅後所有塔廟。或供説法之人
比丘僧寶一切菩薩。乃至及餘一切貧窮孤
露。布施之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願一切衆生皆得諸佛三昧之華。悉能開敷
一切諸法。願一切衆生皆得如佛。見者歡喜
心無厭足。願一切衆生所見順陿。心無動
亂。願一切衆生具行廣大清淨之業。乃至願
一切衆生入大寶洲見善知識具足成就
一切善根。是爲菩薩摩訶薩布施華時善根
迴向。爲令衆生皆得清淨無礙智故。香燈
等供如彼廣説十七右私云。此引八十華嚴
第二十五卷迴向品文也。凡迴向品。八十經
自第二十三卷至第三十三卷。六十經自
第十五至第二十三也
又他月者乃至捨此利養也者。以下是明第
三月。即釋又復於他月等二句也 又他月
等者。密鈔八云。此與經文似不相符。經云。
第二正覺句。 於鏡曼荼羅一月修等引持
滿一洛叉。是爲最初月持眞言法則。次於
第二月奉塗香華等而以作饒益種種衆
生類。又復於他月捨棄諸利養等。準此經
文。指第三月名爲他月。即初・次・他如是
次第。今疏云。此中有兩月行即到初地也。
更問者蓋有深旨也。兩月謂是他月・滿月名
爲兩月。行者捨諸利養。至十五日爲滿月。此
月是入證之時。對之稱他。恐人難解故令
更問。又此有密釋。即是令捨法愛也。此行
者大種善根。不應於中而生取著。若生法
愛則爲稽留不速入正位。令於他月而除
捨之。謂行者從初發起大菩提心欲趣十
地。從師受得眞言法則。依於三月而作持
誦次第配者。初十住心即當初月。次十行位
當第二月。十迴向位是第三月。於斯位中
分四加行。前煖・頂位屬於他月。忍・世第一
屬於滿月。於頂位中。捨於法愛名捨利養。
然後滿月中得悉地已則到初地。故曰此
中有兩月等。若地上論三月者。謂初地名
初一月。即是菩提心。此心若無大悲方便不
得増發。猶如池蓮不得日光。終不開敷。
故上疏八之十
二右
云月喩菩提心。行者入初住
地時。此心極圓淨。故名第一月。從此以後。
用月喩之心起大悲萬行。供養三寶廣植
善根。乃至入不動地名爲一月。從無動地
已後。復以月喩之心起無量方便。智業正
順迴向如來悉地名爲他月。至金剛道名
爲滿月。次到如來地也。若依一一地亦具
三月如第二疏。準傍三心説之。理亦無爽
十七左
十八右
私云。鈔意他月者指第三月。但此中
有兩月。謂他月・滿月。前半月離法愛位云
他月。至十五日云滿月也。問。今文不云
滿月之義。何作此釋乎。答。下經文云。行人
於滿月次入作持誦已上又下釋云。於白月
十五日作持誦法。即是滿月也二十左又云。
誦此三洛叉已至白月十五日爲滿月二十
九右依此等文即云爾耳。或云。疏異本云。此
中有滿兩月行。若據此本。他月者此總指
第三月。對初二稱他也。至此第三月令
極滿前兩月之行。故云有滿兩月行也。更
問者。今此三月持誦即是三密圓滿三點方
便。而到初地位萬徳輪圓也。今謂。作滿兩
月行本聊有深義。三月持誦之時初二兩月
約竪次第而建立之。至第三月而復具存
竪横之義。私顯此義即云他月。而不云
第三月也。若約竪次第門。即是第三一月。
謂對前二月有相。至第三月無相極位。如
住心品極無自性心也也。若約横平等門。即是
直修直滿別途一月。謂不對餘法。亦建立
初心即極一箇月。兼備前兩月行。是一念之
a字具三大遠劫之義也。問。今此初心即極
一月指何月乎。答。凡相望之則有三意。一
云。最初發心直修直滿。即當初劫。故儀軌
云頓集一大阿僧祇等也。二云。對前二月。
至第三月之時直昇不二極處。即當第三
劫也。三云。簡三重行。始至横平等位。即是
當第四分。對竪三之横一云第四也。但今
立第二義兼餘二徳。云滿兩月行也。雖無
滿字。此義可成。光云。經言他月。或有如是
重重深意。今疏言此中有兩月行。則非如
此。故和上云。今此一段經文中。有第二月
及他月兩月行也。當知第二月段總牒而有
又復於他月等二句。蓋顯此意也已 捨於
八法等者。密鈔八云。捨於八法等者。謂利衰
毀譽稱譏苦樂或違世順世八心。此等應捨。
若深釋者。離法愛也。若生法愛。則稽留行
人不速入正位故十九右私云。以文解之者。
則順常途。隨文作釋也。若作祕意者。則就
祕密。離文取義也。謂萬徳輪圓無所得心。
即是無相菩提心也。次下文云。第三住眞言
離一切相十九右此報等者。文點可讀此報
無盡不現得無量法門功徳之寶
彼時行者乃至便無有餘也者。此中牒文是
治定經。即釋時彼於瑜伽等四句也。或云。
經文時彼於瑜伽已下二行半十句總説三句
功能。時彼於瑜伽等二句。是菩提心爲因也。
願一切無障等二句。是大悲爲根本也。樂欲
成如來等六句。是方便爲究竟。故云彼妙方
便等也。於中初二句向上方便。後四句向下
方便也 理攝而起者。義釋八云。稱理而起
四十三右
樂欲成如來乃至無量勝福者。此中牒經亦
治定文。私云。已下方便究竟句也 傍生相
噉食等者。私云。以下擧所化三惡趣。而示
眞言持誦之功力也。即是第三月迴向自他
之意也
他月捨利養乃至皆得成就也者。私云。是猶
上第三月釋也 内外者。情・非情等諸資生
之具也 然外事等者。上以我所有情・非情
云内外。 今外事者不受他人之施也 捨
此利養等者。雖捨施物而不捨衆生也。是
則損亡益物之實義也。
及餘無量門乃至亦名三洛叉者。此中牒文
是未會經。私云。上言以我功徳故者如文。
今言及餘無量門者。此中含如來法界二
句也 不可初一月等者。義釋八云。此等悲
願有無量種不可具言。初一月二月亦須
如是發願四十四右具言二字恐脱落歟。更勘
證本。初一月二月等者。如上三句圓滿及三
力具足等義門。非但於第三月具足而已。
初月・二月亦如是發願也。謂三月持誦功徳
各各具之。横竪無邊際故也 但初二月等
者。且約竪差別門而判其淺深也 眞言
行者已下。總結成上意也 初月菩提心等
者。即正以三月爲三洛叉也
又廣大加持乃至相接次也者。此中牒經即
已會文。私云。又廣大加持等者。釋發廣大悲
願等四句也 由三句者。此三力加持句。
非因根究竟三句也 今欲行等者。釋想念
於一切等二句也 故經云以我功徳力等
者。文次第云。明三力文十一左義釋八云。一
以我功徳力故。二者周遍法界故。三如來神
力故四十四左私云。法界力者。除如來與我
身。餘一切衆生善根云法界力也 此句是
一切等者。密鈔八云。疏此是一切眞言心者。
謂獻華即以華眞言。香以香眞言等。今三
力與香華等眞言爲心。故云是一切眞言
心也十九左私云。此句者。即以我功徳力等三
力偈。雖誦本眞言。必加用此偈也 以心
念加之者。作運心供養也 如華即以眞言
者。如即若也。華香眞言即具縁品終所説五
供眞言也 若不用等者。意云。若雖不用
華香等五供眞言。通用此虚空藏轉明妃眞
言即成就也 後明妃者。次下所説轉明妃
眞言也。光云。鈔云如即若也。此解未快。
如即只是如似之義。謂今此三力偈是香華
等一切眞言心也。是故隨取華等。以三力
偈加之。亦如華以華言香以香言加之。
故今修供養法。先以五供印明作理供養。
次奉香華等器作事供養。後誦三力句偈
更作運心供養而住三平等也 與虚空
等力等者。私云。言如上三力和合如理行體
與下眞言相應故。次説眞言也。今時行用
普供養眞言後必誦三力偈。即此意也
爾時如來復説乃至自在成也者。此中牒經
是未會文。即當已會經於是薄伽梵即於爾
時説○善願皆亦成就已上私云。經・釋相配
之。則言如虚空不可破壞等者。是釋經於是
薄伽梵等也。謂隨以一華等者。是釋經持此
三轉等也 施所欲。義釋九作隨所欲一右
轉順明等者。義釋九云。轉明者。轉是能生之
義也同上 凡聖皆供養等者。義釋九云。遍一
切佛反凡聖皆獻已一右密抄第八云。疏凡聖
皆等獻者。問。佛及聖人可以言獻。云何凡
夫亦言獻耶。又下文中。云上獻一切聖衆下
施一切有情。如人以物度與尊上故得稱
獻。若與下類故名爲施。何故此言凡聖皆
獻。答。行者以華供養之時。運自一心普
周法界。名之爲遍。觀一切凡夫。不見凡夫
之相。即同諸佛。是故凡字於聖字上置之。
蓋有以也。又一言。其凡夫而内外不同。謂
就内凡則言上獻。若約外凡則言下施。故
不相違也十九左光云。凡謂六凡。聖謂三乘。
即竝上一切佛是十界平等運心供養也
初敬禮一切如來等者。義釋九云。nama@hsarva
tath@agatebhy@avizv@amukhebh@a@hsarvathakha@mudgatespha
rahema@mrvarvanaka@msv@ah@a一左私云。初敬禮等者。
歸命句句義也。義釋九。劍字下有娑婆訶字。
今略之也 等一切法空等者。義釋九。云
於一切法空中一左密鈔八云。疏於一切法空
等者。大空也。謂即欠字。是一切智所證理
故。言遍一切虚空者。即是遍伽伽那之十
方虚空也。故云於一切等二十右而生此物
者。所獻香華等諸供養物也 無不遍法界
者。義釋九作令遍法界一左
  一 爛脱
(一)持此三轉者(三)謂隨以一華○無不隨心也
(二)若誦此三遍隨所念彼亦成就也(四)凡所獻
華等已下如文
凡所獻華等者。文次第云。明三力所加之
功文十一左大疏鈔三云。先誦三力復誦眞
已上私云。凡所獻至自在成也。義釋九
注書之 謂悲華等者。義釋九作謂以一華
等。更可勘證本也
言行人於滿月乃至得成就也者。經文以下
十二頌偈之中。此釋初二頌半。即自下明持
誦處竝曼荼羅也。但義釋牒未會文。今疏則
牒已會經也。而今經・釋相配之。則言先供
養等者。是釋行人於滿月等二句也。隨上
中下事等者。是釋山峯牛欄中等四句也。自
餘可見
  光云。此段至次段半。則有師傳亂脱。此
本與上段亂一具。然以此鈔則未出之。
而今記之以貽後生又有一
傳更詳
(一)即是滿月也 (三)隨上中下事○作之
(二)於山峯等造漫荼羅(五)初第一重○相連
結爲異耳(四)言一切金剛色○四方面也
(六)云一門○金剛結相應(九)金剛結者○金
剛結義也(七)安一門幷縁○爲外縁也(十)相應
者○下成門向南也(八)其界金剛○金剛義
(十一)門門二守護以下如文
言行人於滿月等者。義釋九云次滿月作成
就者等二右 因前相者。義釋九無此三字
也。問。滿月者指第三月圓滿位乎。答爾。疑
云。三月持誦者。此九句之間也。若爾。九旬滿
日即第三月之晦夜也。何今指十五日云即
是滿月乎。答。安然菩提心義云。天竺之法黒
前白後也一末之
二十九左
仍云滿月即是十五日也。
問。今三月行滿已。然後造此曼荼羅耶。答
爾。凡前世間成就品三月持誦是地前行也。
當品三月即地上行也。今此建立曼荼羅是
佛地事業也。總此三箇建立即是五十二位
之所作也光云此等地前地上分別皆約
教道如台宗所判別人地位也
但於此中。
則凡夫地所行皆是如來地所行也。或又重
重相望。則有自證化他之義也。問。世間成
就品義釋云。行者滿二月已。當於黒白月
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日月蝕日等。或但於
白分之内。澡浴清淨著新潔衣。誦扇底迦眞
言而作祈請等八之十三今案此意。於三月
中。滿初二兩月了。至第三月不必滿白黒
分修行。而於要樞之日作成就之事也。然
今釋意。第三月中先於前半修無著行。至
後半十五日滿月作成就也。兩所釋文相違
如何。答。未詳其意。更可尋之。但愚案云。總
定大都。則於九句之中而滿其修行也。是
故至第三月雖前半後半之中明修行相。
已於初二兩月加行成滿之故。第三月中行
相不是一準。隨事延促。若有相應日時。則
自在可作成就之事也。光云。今此鈔意且
就淺略。若約深密。則三月持誦者是三祕密
身成就也。第四卷云。如言三月持誦。乃是
性淨圓明中三轉方便。豈可但作九旬解耶
十五右是也況案今釋。則得菩提心爲第一
月。成菩提行爲第二月。證菩提果爲第三
月。而不論月數也 上中下事者。如次息
災・増益・降伏三種法成就之相也 牛樠欄
者。二本義釋共作牛欄 四衢者。新華嚴音
義上云。四衢道爾雅曰。一達謂之道路。二達
謂之岐旁。三達謂之劇旁。四達謂之衢。五
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七達謂之劇驂。八
達謂之崇期。九達謂之逵。然以路多四達。
凡語故多用也十三左 天室者。如第四卷鈔
勘 於山峯等造曼荼羅者。光云。此引牒
已上私云。此曼荼羅三重階道等儀式。同
具縁品所説。但倍以金剛結。此其異也 其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其金剛相周匝如此。悉皆黄色。是金剛色也
二右私云。周匝如此者。謂四方通畫此形也
此有三事等者。密鈔云。淨同金剛等者。謂
色・體・名無不淨妙。故云淨同金剛也。又
解。言名同金剛也者。結上二事也。下言淨
同金剛。即第三事也。故疏於此下結云以
此三事同於金剛等二十右私云。此示界道所
畫金剛相似眞實金剛寶也。色名字
云三事也。又義。色體即爲二事。名只是結
文也。若準義釋。則以其金剛等十二字可
置次上端妙也之下歟 言彼中諸障等者。
此釋倍畫金剛之所以也 無有能破等
者。此即金剛三事最勝。其初二句不可破壞。
次句寶中之上。後句戰具中勝。其意可解。無
能過者者。無轍義也
經云四方相周匝乃至金剛同也者。此釋四
方相周匝以下三頌半。即正明曼荼羅相也。
但今疏牒治定經。義釋牒未會文也 四方
所方神者。即八方天也 在後者。義釋九作
於後 有説等者。此指轉字輪品及祕密品
等也。今未説故云此中未分別也 總同
前例者。即指具縁品也 言一切金剛色等
者。義釋九云。所畫金剛周匝爲界。盡此皆
令清淨無過作之。無過謂圓整端妙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相周匝等者。義釋九云。四方角者。此有二
義等二右私云。義釋與疏大同 二義者。今
案。就經四方相周匝句存二義。初義意云。
壇已四方作故。今此三股金剛亦宜四方作
之。是三股杵股股相連周匝壇四方也。後義
意云。三股交違作羯磨形。股股相連周匝
之也。或云。三股頭向四方故。云正當四方
面也已上光云。此鈔主解二義齟齬。初意。此
作方壇故金剛杵亦作方形。即是三股羯磨
杵也。後意。此以羯磨金剛周匝壇四方。而
其杵頭正向四方也。若依現行義釋圖。則後
義意。以三股杵周匝壇四方故云亦正當
等也。但義釋圖恐是後人之所加乎 一門
及通道者。此四方各開一門故下云門門二
守護也。通道者。謂安外縁空地一一界分
如上説也 股股相連者。十字金剛股股鉤
鎖面在壇四方也 上成就門向東等者。私
云。此明壇開通門方域隨事異也。謂増益
爲上。息災敬愛爲中。降伏爲下也。問。若準
以佛蓮金爲上中下。則息災可爲上。而今
何増益爲上哉。答。増益是蓮華部。然胎藏界
蓮華部理爲面。故爲上也或又寶部内證以
爲自宗之旨。故經云増長自身佛。最珍鈔云。
問。齒木向方。東方上成就。西方中。南方下。
北方不成就也。今何北方爲中成就乎。答
云云已上光云。今此問答竝所引鈔。未得經
疏大旨。増益爲上等説。典據何乎。且又胎藏
蓮華部理爲面等意。是兩部門。非今三品三
部門義。況乎最珍引齒木所向方義。即是
今三品三事之意也。胡爲其以瑜伽義問難
此文耶。其未獲經疏意可知。今明正意。
第四卷明三時曰。食前可作息災。暮間可
作増益。夜可作降伏事也。入漫荼羅灌頂
與息災相應故云食前七右又第十卷釋三
品成就相出現時曰。日出爲上。夜半爲中。
初夜爲下三十三左準此等文。則今言上成就
門向東者。是息災也。中成向北及西者。是増
益也。下成門向南者。是降伏也。然此三品若
麁論之。則如次配佛・蓮・金三部也。若細
論之。則三部各有息災・増益・降伏三品三
事也。此是建立大有深旨。且言上成就門
向東之意。則上成就是息災。佛部以大日爲
主。此事與食前日出時相應。故門向東方
門謂能
入門也
當知行者初發淨菩提心之位。心中
本有大日出現。即是開上成就門而向東
方也 門門二守護等者。私云。即門門安此
二守護者也 上所説者。是普通品所説二
守護門者也 威光難視者。不可越異名也
一一相爲印者。此二守門者各以威儀之相
爲印也。義釋九云。皆竪指爲印三右又義云。
如上曼荼羅畫諸尊印形。而其印在密印品
也 二倶赤白者。經云朱目舊怒形。然乃白
字是寫誤目字乎。但義釋九作赤白。是其
身色乎。更考證本 慇懃畫隅角等者。義釋
九云。角置zula羅幷焔。即是獨股金剛。但
有角處皆置之也有焔
IMAGE
[IMAGE]
[IMAGE]
三右私云。輸羅者。獨股杵梵名歟 十字羯
磨金剛等者。義釋九云。於曼荼羅最中。置
      IMAGE
十字羯磨金剛[IMAGE]令正四方
      [IMAGE]

正當四
方面也
於彼上作大蓮八葉竝蘂在金剛
上作也
此即
同於金剛之座。故言金剛同也三右 私云。
故言金剛同者。指上嚴淨同金剛句歟。或十
卷義釋作金剛固。若爾。是堅固不壞之義歟」
當結金剛手金剛之慧印○通用也者。光云。
此釋當結金剛手以下一頌半。即明護持壇
處淨成就物法也。但今疏牒治定文。義釋
牒未會經法已上義釋九云。結金剛印。即是
結金剛手五股印等三右大疏抄三云。此取
道場觀所耳已上私云。義釋文言與疏大同
少異。此説安置衆具時事業也 金剛三
昧慧者。義釋九云。金剛智者。金剛印也三右
  一 爛脱
(一)言稽首一切佛者(四)隨彼處○作淨也(二)
作禮時○爲一切衆生故(五)成此藥物○利一
切衆生也(三)應護持是處及淨諸藥物者(六)
具有多法已下如文
私云。或説爛脱五智房
點本
(一)言稽首一切佛者(三)隨彼處○作淨也(二)
作禮時○及淨諸藥物者(四)然具有多法已下
如文
  光云。更有師傳亂脱。文義倶其有便。故
今記之以授後學又有一
傳更詳
(一)言稽首一切佛者(六)隨彼處○作淨也
(二)當作禮時如上所説(四)廣大悲願(二)數數
堅誓願○不爲已(五)乃爲一切衆生故○及
淨諸藥物者(七)然具有多法以下如文
此中未具當更問也等者。智證更問云。凡取
藥時須解法用者。凡欲取藥。先須加持
自我三業。不爲主藥鬼神惱害。臨採時亦
如是。作護作淨及以洗等。心加護自身及
物。不令鬼神惱亂汚穢。此軌多見悉地法
中及他法則已上 或可蘇悉地等者。密鈔第
八云。疏或可蘇悉地等者。彼云。所成就物毎
日三時。以香薫之。以香水洒。以眞言加
備。又以眼觀視其物。以吉祥環安置於指
揮按其物。以牛黄水或白芥子洒散其上。
加諸供具奉獻彼物。若白月成者。取十五
日。若黒月成者。取十四日。皆用部母眞言。
復重加諸香華鬘等物供養。以香塗手安
置茅環按所成物。畢夜持誦。於夜三時誦
百八遍。如斯光顯速得成就等。又説取物
之法。於黒白二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日
月蝕時・地動時日。於其午前而取其物。於
念誦時得境界已。然後應當而取諸物。或
所説須物隨於方處所有是物者 而就貨
買不酬價直而取諸物所取諸物各依本
性上中下品。取上好者。如法得已。應加精
勇作成就法等二十右
於此夜持誦乃至無爲之果也者。光云者。此
釋於此夜持誦以下四頌半。即明持誦成就
之相也。但今疏牒已會經。義釋牒未會文
已上義釋第九云。作淨已彼持論時。亦有初
中上成相等三左私云。此與疏大同少異也
於此夜者。第三月十五日夜滿月之時也
  一 爛脱又有兩
傳更詳
(一)清淨無障礙者(三)而有下中上之成相(二)
得無障成就者(四)上成有三○得焔等也(六)
得成已(五)眞言者自取遊歩於大空者(七)或食
塗點等○眞佛子也(九)世界上行即是履世界
行也(十二)物成已○乃至取也(八)言行於世界
○大佛事也(十一)其供養藥亦有方法謂獻也
(十)經云具徳吉祥者○當更問之(十三)眞言所
成物以下如文
又説五智房(一)是名眞佛子也(三)世界上行即
是履世界行也(二)物成已○種種色身者(六)
爲諸衆生作大佛事也(五)其供養藥亦有方法
謂獻也(四)經云具徳○供養者(七)得成就已以
下如文
下中上之成相者。顯密圓通成佛心要&MT01678;
下云。依法成已而置壇中。如法誦呪。若得
火焔出時。或手執。或塗身。或乘之與助
伴知識飛騰虚空。或有人見成就者。或成
就者見彼人等。總得騰空遊諸世界。供養
諸佛菩薩。皆壽命一劫獲初地百法明門。若
煙出時。依前用之得諸仙中爲王住壽萬
萬歳。若煖氣出時。得一切人天敬愛。所
求如意。此是上中下三品成就相也若火光出
上品煙出
中品煖氣出下品也又云若火光現得一切呪神常來擁護
八部之衆皆常恭敬一切神呪用之皆得最勝靈驗若煙相
現隨所去處而無障難所求遂心若焔氣現
得一切諸人竝鬼神等同心敬愛 十一左
 上成有三
等者。此釋或於中夜分以下一頌四句也
或食塗點等者。謂以所成藥物。或自食之。
或塗其身等也 從一至一者。謂從一佛
國至一佛國也 住壽大威徳等者。菩提場
所説一字頂輪王經不空四云。於荷葉上置
牛黄或雄黄。結跏趺坐護身。加持藥念誦。
乃至三相成就。若煖相現。一切衆生皆得調
伏歸敬。烟相現。安怛但那成就。若光相現。取
身上塗。身如初日暉。年二八相。髮卷旋如
&T045006;。紺青色。無量持明仙圍遶。即成大持明
仙。住壽一大劫十四右 世界上行等者。此飛
行自在之義也 爲五分等者。義釋九云。取
之爲五分。師及先成就仙助伴己身
及佛也佛物隨彼所生。於三寶處用等
密鈔八云。疏皆用金剛自護等者。以此段
初金剛慧印而護之也二十一右私云。金剛印
者。以五股印加自身本尊及藥物等也
護者。加持義也 先成就仙者。眞言已成就
之諸徳等也 其物隨彼所生等者。義釋所
謂佛物。所生者此三寶所居之處也 若有
仙來取等者。其所成就物。若有先成就悉地
持明古仙行人來取之。當與之。若古仙不
來取即爲二分。一與助伴。一自用之也
掌之者。即收之也 縁彼所生者。是師所在
處也 刀等不分等者。謂以運心布施之
也。總意云。五分之内。佛物即於伽藍等中
施之。師分若師存生。則設在他方。待來可
與之若師不存。則於彼有縁處。而充施行
等善事也。古仙分仙來即可與之不來分
二。行者及助伴可受用之 從初至未者。
此始終皆用五股印作事業也 當更問之
等者。智證更問云。佛及師伴。三人各分其大
體事亦如悉地。凡不可分者莫分折之。
如刀輪等。可以意得已上私云。依上爛脱。
則今佛及師等具可云五人也。若依五智
房點。則上五人是未成就不自在位之分配
也。今三人是已成就自在上之分施也 眞
言所成物等者。私云。如此藥等有煖等相。
即是悉地出現之相。雖然猶是有相之事。故
云有分別也 以分別藥物等者。私云。依
有分別而入無分別也 無染之果者。義釋
九作無漏之果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三十八
  此卷之中。頗加今解以辨舊説。且補所
闕。如其三月持誦法則。是即心自證心方
術。希後學者留意思擇。維時寶永第三歳
次丙戌初秋之晦。慧光識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三十九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一卷之餘釋經三悉
地出現品
祕密主一切世界乃至令得義利也者。光云。
祕密主一切世界等此總牒。但二處方便波
羅蜜多之多字。經本所無也已上義釋第九文
全同之。私云。自下説建立道場及藥物等深
旨也 作諸眷屬等者。密鈔八云。此眷屬
字。經是表字。言別義同二十一右
  一 爛脱又有三
傳。更詳
(一)遍法界者(三)謂無爲之果○不可思議(二)
在未來○同以此入也(四)雖復設此○成無爲
(六)展轉相應者○相應也(五)還從無爲生有
爲爲表也(八)故現十世界○之果是也(七)以此
方便○義利也(九)令得見法安樂住以下如文
私云。經・釋相配之。則經云祕密主一切世
界諸現在等如來應正等覺。釋云。謂無爲之果
等。經云彼如來知一切分別本性空。釋云。雖
復設此等也。義釋牒彼如是等。經云以方便
波羅蜜力故。釋云。是故一切三世等。經云而
於無爲等。釋云。本性無所爲等。十四卷義釋。
而於無爲至有爲爲表也。八十一字注書之。
又次下。故現十世界。之故字無之
令得見法安樂住乃至微妙速疾也者。光云。
令得見法安樂住等。即總牒也已上私云。經・
釋相配之。則經云令得見法安樂住發歡喜
心。釋云。謂諸如來等。經云或得長壽五欲嬉
戲而自娯樂。釋云。謂得無數劫等。經云爲佛
世尊而作供養釋云。又能供養等。經云證如
是句一切世人所不能信。釋云。此事無方便
者等。經云如來見此義利故以歡喜心説此
菩薩眞言行道次第法則。釋云。然諸佛等。經
云何以故於無量劫勤求修諸苦行所不能
得而眞言門行道諸菩薩即於此生而獲得
之。釋云。如餘菩薩等 令得見法者。了知本
不生。見佛法前相。故云爾也。密鈔第八云。
疏見法安樂等者。見謂證得。法謂正等覺心
悉地之法。行者以此悉地之法而自娯樂故。
名見法安樂住。發歡喜心者。即是行者初證
歡喜地也。故唯識云。初獲聖性乃至生大
喜故等。又下疏云。見法謂證得也。住者謂自
見已復授諸衆生等。由見此事。自他倶獲
無上法利故等二十一右 或得長壽等者。上
來出世地上之益也。自下世間地前之益也。
又住安樂行及得長壽。皆是初地上行相也。
即無量壽佛之内證。寶生尊之法樂等也 無
方便者者。光云。謂無慧方便之人也 言此
中佛有等者。光云。十四卷義釋云。然此中佛
有祕密之意。無方便故不能解了六右
下同今疏也 心自在説爲長壽等者。文次
第云。心自在爲長壽。又爲法壽之命文十二
又云。明法門五欲樂文同上光云。言此中
佛有以下。作深祕釋。故和上言。此中長壽五
欲者。皆是初地已上得益。故約隱語而作
祕説。非世間成就有相悉地也。謂如來壽量
云長壽。四無量心及菩提心云五欲也。今
此五欲者。即三昧耶四重禁也。慈・悲・喜利衆
生行也。捨心不慳悋也。菩提心有不捨正法
及不離菩提心也 見此利義者。光云。利
義二字顛倒。宜改作義利也 如餘菩薩
者。光云。總指顯乘菩薩。別言權門行者也
 不異於等者。光云。所作種種有相之事。不
異不思議法界也
復次祕密主眞言門乃至亦得成矣者。以下
明所成就物也。義釋九云。次明所成藥物。
謂如上先一月一洛叉。次二月持誦已作曼
荼羅等六左私云。一月者初月也。次二月者
次二箇月歟已上光云。且先一落叉者。初一月
菩提心。次二月等者。次月觀佛形像名正
覺句。更三落叉方成者。第三住眞言離一
切相也。然未分明言第一月乃至第三月
者。以是由其機根利鈍而有悉地遲速故
也。況復如言三月。豈其九旬義乎更問 計
都者幢也 朅伽者刀也 安膳那者。新華
嚴音義云。安膳那藥膳時戰反。其葉色似青
黛。可以合和眼藥。然今所明自據別法也
四之十三一切經音義二十三云。安膳那藥。舊
言安禪那。此云眼藥也二十六私云。是龍
腦歟 盧遮那等者。光云。故和上言。盧遮那
此云眼。即眼藥也已上蘇悉地經下成諸物
相品
云。
若欲成就眞陀摩尼者。法驗成已。當作金
臺。量長一肘。或用銀作。莊嚴精細。臺頭置
摩尼珠。其珠用紅頗梨光淨無翳。或好水精
如法圓飾○若欲成就刀法者。取好鑌刀。
量長兩肘。以小指齊闊四指。無諸瑕病。其
色紺青。如枿施鳥翎○若欲成就牛黄法
者。當取黄牛牛黄爲上○若欲成就素嚕
二合多安膳那藥者。如蚯蟮糞者上好○若
欲成就木屐法者。取室唎鉢㗚尼木作木
屐。上安置其蓋。若欲成就傘蓋法者。當
以孔雀尾作。以新端竹而作其莖○明本三
之十至

彼經有拔折羅鳥獸等種種法。更往見之。
慈氏儀軌善無畏下云。其所成物者衆多無數。
不可具陳。今省略之。𨁟&MT04409;二合者。或金・
銀・熟銅・賓鐵・白檀木・紫檀木等五金鑄。或
五股・四股・三股・二股・獨股等。臨時取本尊
授記如上等物。如法加持念誦。三相具現。即
得成執金剛菩薩。往慈氏宮得見本尊
與摩頂授記○若求如意莽尼珠法者。取
頗梨・馬腦・水精等珠極明淨妙者。加持念誦
滿三落叉。三相具現。即得如意悉地法。滿
十方世界雨諸七寶。施與衆生供養一切
諸佛菩薩。隨意自在成就也○如是等悉地
之法無量無數。不可具陳著。藥物之數亦不
可具陳。臨時可知。其藥物者。一朱砂。二牛
黄。三雄黄。四龍腦。五水銀。上件藥等皆具
三種悉地。若得火焔現飛空自在者。得駄
羅尼仙證入五地菩薩之位。若得煙者。隱
形仙中爲王。若煖者。得世間一切所求善事
無不隨意。多聞辯才他心通眼無所不通
二十四至
二十六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云。觀自在儀軌
經・文殊師利儀軌經・一字頂輪等十餘本經
皆説。眞言行人求成就時用四種物。一者
刀劍・弓箭・鉞斧・鉤輪・杵鏡。或數珠・瓶鉢・袈
娑等僧家所用種種之物。二者雄黄・雌黄・牛
黄等種種藥物。三者取河岸上土。和泥作
師子象馬牛駝。或雞鵝孔雀金翅鳥等。種種
禽獸之形。四者或塑畫彫刻種種佛菩薩明
王等形像。隨心所樂科作一事。依法成已
而置壇中。如法誦呪。若得火焔出時。或手
執。或塗身。或乘之與助伴知識飛騰虚空。
或有人見成就者。或成就者見彼人等。總
得騰空遊諸世界。供養諸佛菩薩。皆壽命
一劫。獲初地百法明門。若煙出時。依前用
之得諸仙中爲王。住壽萬萬歳。若煖氣出
時。得一切人天敬愛。所求如意。此是上中
下三品成就相也下之十一 以所欲成物置
等者。密鈔八云。疏云以大日如來置方隅更
問者。謂此所成就物通於三部。若佛部成就
物。大日如來祇在本位。若所成就物屬金剛
部或蓮華部。其大日如來即移置方隅。何以
故。以彼所成之物隨部而爲主故。蘇悉地
云。若欲成就酥等諸物。作曼荼羅。其量四
肘。四面安置諸印。乃至外院置八方天神。
次於中胎置所持部主印。所成就物隨於
本法所説置於其中。安其部主中胎上。其
物東西置本所持印及護摩鑪等。今疏云更
問者。謂已作曼荼羅。大日如來已在中胎。
所成就物屬於餘部。即合移大日置於方
隅。故令更問二十一左智證更問云。以物置
中。以大日置方隅者。以所成藥安置壇
心。以佛置隅及邊側等已上私云。今更問者。
此標深旨。謂中胎諸尊遮那邊葉之意歟已上
光云。不二義述曰。但以等者。正明成就物安
置相。故云置中。中者中胎。八葉花臺心王。
大日所住之所。以大等者。爲置成就物。以
中胎心王安方隅也。隅者四角。其意。四方
四角中。以便宜空所可安置世尊也。就此
法有委細師口。一替座位。如今義。二於大
日前安置之。三中胎塔婆中安之。塔婆大
日三昧耶。故於佛心中安之也。四無替座。
謂此藥物等其數無盡而難定量。雖何物令
安之無妨。即此安置物在中胎。其體大日
故。別無替座之義。但今疏家釋此中一途
也。是順世法令成就物賞翫意樂也。故大
日移他位此義也。今云更問指此師口也
二十之
三十一
上來諸解皆是未得疏家本旨。何者。
如彼演密引蘇悉地所説。則約諸尊世間有
相成就之意。然今所釋則就大日出世無相
成就之義。豈其只霄壤之隔哉。次更問解不
足論乎。次鈔主解。雖討深趣。未得其實。
次淨不二陳説四義。初義泥文。後三義者頗
得其趣。未契疏説。故云今疏家釋此中一
途等。豈其然哉。別有深旨故注更問 幢
以竹爲莖等者。已下別釋經文。 光云。層形
者仰月形也 鑌音賓。鑌鐵爲刀甚利正字通
 逆水而上更問者。更問云安膳那者。此隱形
藥。此問不作。未得分明已上私云。或云。膳
那龍腦也。上品龍腦即逆水面上也已上
云。不二義述曰。注中更問者。以之可知祕
意也。輕者易通大空。神通乘得便。重者處
地下之凡位。三毒重障難治故。逆水者。凡夫
出本源。隨生死之流。流轉無窮故。是名順
流。若有上根。從縁背流派尋源。是云逆。
但順逆差別唯於一水令上下。源流不同唯
於一圓va@m字智水令順逆也。師口甚深也。
可思知之二十之
三十三
 又金剛杵等無量物等
者。私云。上引蘇悉地經所説種種物也 又
有畫作鳥獸等者。記問八張智證云。以藥塗
履。及以畫作鳥獸種種形相。隨意更用。其
意可見已上 或以法加童男等者。此加持
他人以爲驅使也 西方有一人等者。此
擧其證也。顯密圓通成佛心要云。西方有
一人得上品成就。引五百人昇空。如此方
淮南王藥。就雞犬舐鼎皆得昇空。故昔人
云。淮南成道犬吠雲中。王喬得仙釼飛天
上。藥力尚爾。況佛不思議呪耶。神變疏云。
如人手執仙方未曾和合服用。却謗白日
昇空者以爲虚談。全成不可。又大教王等
諸陀羅尼經説。或令人追龍女爲妻。降藥
叉爲奴。執羂索入修羅宮。呪死屍令開
伏藏。或説成於聖藥。或説勅於財寶等云
云。顯教之中此事罕聞。故先徳云。三乘教外
別有持明是也下之十二 彼持誦時等者。光
云。謂彼行者先持誦時。於瑜伽中或於夢
中。本尊指示所成就物。上引慈氏軌云。臨
時取本尊授記如上等物是也 或可運心
等者。光云。上來正明事法所成就物。今此即
示其難畫作所成就物觀心而作之也
經云祕密主乃至即成就也者。光云。此明作
成就人徳也已上義釋九云。經云。一切世人
所不能信彼人得之。謂作成就人也。不能
可信希奇之事。皆能得之也。故云善男女
方便具。欲求之物但以自心自在唯如是
得成就也七左私云。唯心自在者。唯簡持爲
義。簡去持故也
祕密主諸樂欲乃至如是信解也者。私云。上
來明藥力等成就之相。自下説離因縁法然
之義也 自在喜等者。謂自在天喜悦故與
悉地。即是外道之見也。十四卷義釋。若如是
自在喜故已下二十四字注書之。凡義釋當
段皆不牒經文也。釋文全同今疏 因空
因因既空者。義釋作因空因既空 不思
議界也者。義釋麁書之 譬如有人夢中
等者。文次第云。夢中修行而淨佛土。無明心
中有因果萬行文十二右大疏抄三云。疏即
引二喩。一夢中行六度。二暗室之中有寶
藏也已上一義。譬如有人等。即遮情之義。又
如暗室等。是表徳之義也。光云。不二義述委
解此章。往撿 次爾時金剛手乃至法成就
也者。光云。以下明佛心成就法則中。金剛手
請問也 如上所説一字者。此指上等正覺
眞言中a字也。自此已後還就上正等覺心
明。而問無相悉地成就之行相也 能生四
字者。@aa@ma@h@a@h四字皆從a生故也。或又雖
@aa@ma@h三字。而今約言總云四字也。問。
今所發問旨趣如何。答。問意言。法界不害。
不可分析。依何行門而作成就。又義云。今
金剛手直問成就之行體也。不害法界等之
義者。兼歎眞言功能也 諸見此法等者。光
云。此明見諦之相 此中者。即佛心修行也
 深得法喜等者。此初地益。此位行者觀見
三種世間。皆吾色心三密。歴縁對境。而無
一物非自身也 何以故等者。光云。此明
不壞之所由也 此悉地等者。今此四字佛
心修行即是能觀。不思議界即是所觀。雖立
能所。實絶能所。故云都無所妨。何者。以其
能所唯是一法界故。故云何以故等 是故
無量佛等者。文次第云。不増不減文十二右
世尊告執金剛乃至法花説也者。以下明如
來告勅也 諦聽者聞慧也 善思者思慧
也 念之者修慧也 祕釋如上等者。指具
縁品及世間成就品等也 遍於内外身分
等者。密鈔八云。疏遍於内外身分者。内謂身
内。外謂身外。身内者。即下經云。復次於嚩
字。行者依瑜伽。解作業儀式。利益衆生故。
心水湛盈滿。潔白猶雪乳。悉遍諸毛孔流
注極清淨。從此内充溢。遍滿於大地等。身
外者。經云。上身囉字門。嚩字臍輪中。乃至囉
字爲下身。訶字爲幖幟等。故云遍於内外
身分也二十二右私云。内身者正根身支。外身
者扶根四塵等歟已上光云。或可内謂自身。外
謂本尊。如上十六葉三月持誦釋也 又彼説
云本尊等者。文次第云。釋三洛叉名文十二右
私云。彼説云者。指上三月持誦釋也 觀一
成時三皆自成等者。密鈔八云。疏觀一成時
等者。謂此本尊種子圓明。即三而一。即一而
三。不相妨礙。是故一成三皆成就。即得名
爲三落叉也二十二左光云。此三密互具義。此
言平等三密。亦言無相三密也
  一 爛脱
(一)落叉是見義也(三)誦此三洛叉已○爲滿月
(二)依文誦三落叉竟○供養者(四)此謂白月已
下如文
白月十五日者。私云。此第三月十五日也。菩
提場經第四云。神通月白分。三時澡洗。三時
換衣。依儀軌三時發露懺悔。隨喜勸請發
願回向。時別誦一千八遍。乃至月圓滿夜。
一日一夜不食。別取苾芻毘奈耶所説應量。
修造鉢袈裟錫杖。隨取一事一千三波多護
摩。於像前廣大種種供養。取所成就物置
於壇中。護其物念誦。乃至出光。若是袈裟
及僧伽梨衣即被。鉢及錫杖即手持。便即飛
騰虚空。成就持明仙。遊往餘佛刹土。能作
大變化。住壽一大劫十四左。神通月者。正五
九月。是名三長齋月也
又云。
於神通月白分。於八日或十四日作三波多
護摩加持劍。於像前廣大供養坐於茅薦。
其劍以右手而持念誦。乃至空中出聲作
是言成就矣。然後其像放光。其光照曜行
者○即飛騰虚空。成大持明仙十五右 
説如前可知者。謂此字即a字。如前可知
已上光云。不二義述曰。祕説等者。今此字
四徳成就毘盧遮那之佛心也。與法界無二
無別。此義既前明故。云如前可知二十一
之九右
可此注總言次於滿月以下一章。謂如上
八右三月持誦章。盡其所有即作祕釋等。故
云祕説如前可知 作此法時乃至普賢等
者。文次第云。現身悉地文十二右私云。不可
定準者。菩薩金剛性類無盡。故不可定量
也。如此諸尊之中。若隨一尊現前。則可知
成就之相也 祕説可以心得者。密鈔八云。
若祕説時。普賢等即眞言字句也。行者瑜伽
中觀此眞言之句。須得齊現。若隨有所闕。
未爲成就。即知有障。若總現前分別顯著。
則知成就。亦知無障。故云祕説等二十二左
 如上説之者。此指具縁品也
  一 爛脱
(一)祕説可以心得(三)如是本尊等(二)即應當等
(四)此即香花已下如文
私云。此爛脱無用歟。直讀取義而可
光云。即時得不妄以下文。更有師傳亂脱。即
今出之以授後生
(一)即時得不妄菩提心三昧(三)行者以得三昧
(二)又以如是身心等(四)謂即以此輕安以下
如文
輕安謂垢障除等者。倶舍頌疏第四云。輕安
者。輕謂輕利。安謂安適。於善法中有所堪
忍。名心堪忍性四左私云。輕安者。善心所隨
一也 五根清淨也者。約身也 六根品者。
此指法花第六法師功徳品也 即得隨生
等者。文次第云。意生身文十二右密鈔八云。疏
謂意生之身者。謂隨心意而生。非同變易
意生之身也二十三右私云。隨生者。隨心示
之所生之分身也。意生亦同義也 若置於
耳等者。上説身根淨。今説耳根淨。乃至廣
説六根清淨也 如法華説者。亦指法師功
徳品也
經云以阿字門乃至煩惱及隨也者。光云。以
下明阿字數息觀及功徳也。但牒經中能持
誦之誦字。經本所無也已上文次第云。以阿
字爲出入氣文十二右 不生不滅門者。光
云。不二義述曰。夫出入息者。出息故生即爲
死。入息故死即爲生。故分段生死皆有息
風。出入息之運動是生死之能。息風不斷故
持一期之運。息風斷絶是名大滅。一出入息
之間。小乘六十五刹那生滅。大乘經九百生
滅。然此生死即阿字故悟不生不滅也。謂出
息出身中歸大空。故云不滅也。入息引大
空入身中爲事運動。是生也。此生即其性
空而不生也。今即息風之生死證不生不滅
實相。即事而眞其義二十一之
十一左
字及句幷本尊
者。va@m上人釋菩提心義。引當段文注釋云。
字者a字也。句謂圓明也。本尊謂實相之身
即大日也 若如自在者等者。義釋作若如
自作者等九之十二 一物之毒者。義釋作一
藥物之毒同上 願囉惹等等者。密鈔八云。
梵云囉闍。此名王也。等者等於臣庶也二十
二右 自身想持商佉等者。光云。此釋經授
與鉢頭摩華自持商佉而互相觀即生歡喜
也。故和上言。ha字作彼身者。因縁之法終
歸本不生故。是他敬愛自a字本
不生也
也。za@gkha
者。佛之權智説法之標開導之義。padma蓮花也
者。彼心本淨又大悲愛憐之徳也 祕説者
若欲等者。文次第曰。祕説阿字文十二右大疏
鈔三云。私思。想自身作a字者。a字是諸
法本不生亦無垢清淨菩提心也。又想心作
ha字者。可得其果只只可得哉。心有蓮
華手在商伽者。本不生心即a字門。蓮花
者表a字心無垢義。兼示因縁合會出現不
思議。手者萬事方便用。商佉亦是佛權智説
法之用。總思。我身心本來不生無垢清淨。彼
身心亦如是。能所既平等。平等故無礙礙。無
礙礙故一切増益。一切息災。一切降伏此祕密
之中極
祕密耳
已上
私云。最珍鈔云。問。想訶字作彼身云
心何。答。訶字因不可得故有歸伏義歟已上
謂上煩惱及隨也等者。密鈔八云。疏謂上煩
惱等者。謂諸微細煩惱名上煩惱。故起信鈔
云。勝品名上。以恒行故。陵上名上。惱十
地上人故。對於下乘非煩惱故。此是最難
伏處。今以阿訶之字而能伏之。或上所説
三毒煩惱也二十三右私云。十四本幷七本無
及隨二字。十本同今疏也
佛又告金剛手乃至此義正也者。光云。以下
明六大無礙法性也。但牒經中佛又告。當
經本爾時毘盧遮那世尊復觀一切大會告執
金剛祕密主言也
  一 爛脱
(一)謂上煩惱及隨也(三)佛又告○不可備言也
(三)四界攝持○一切施與也(十)等引神通○
等至也(二)時毘盧遮那佛○親一切與者(四)
是戲也○佛亦如是(八)然非四界故云成壞也
(七)廣大成壞○不異法界故也(六)猶所作不實
○皆作此舞也(九)親一切與○此義正也
私云。第一科上商佉等文之釋也。第二科總
牒爾時已下經文。但語略引之也。第三科初
別牒爾時毘盧遮那○業戲行舞之文。但未
會文也。從佛心業已下是隨釋也。第四科釋
第三科所牒經文也。第五科別牒廣演品類
乃至無量衆生之文也。第六科釋汝當諦聽
已下文也。第七科釋廣大成壞一句也。第
八科重釋上句也。第九科釋一切親證句
也。又第五科次言等引神通等者。此至下
段可釋之也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而今出之以貽後裔
(一)謂上煩惱及隨也(三)佛又告金剛手○故云
廣大
(五)亦見三乘○而令滿足(四)即是能現○不
可見事也(六)乃至願求○一切施與也(十七)
引神通○非等至也(二)時毘盧遮那佛○已如上解
(七)金剛手○隨縁生滅(九)此興廢隨縁○故云
成壞也(八)廣大成壞(十)此成即是○此義正也
(十二)言先作眞實相者○眞實相也(十一)如是次
第住者○阿字也(十三)經云如先○觀阿字(十五)
令作深黄色○令人悦意(十四)在於自己○即
是廣也(十六)於字外○三摩呬多地故(十八)若觀
如是○金剛句眞言義(二十)此五字○請佛廣
(十九)本經有三千五百偈説此五字義也
佛又告金剛手等者。私云。如來意者識大也。
四界者四大也。等虚空者空大也。謂識大具
五大以爲其體。而普現色身也。故次下云。
然非四界之色所作。隨佛心意而生三十一左
 又見謂世間等者。十四卷本無又字。十卷
本同今。而二本共非注文也 亦見三乘
者。十卷本無見字。是釋經出生一切聲聞等
文也 三摩呬多是等引義等者。唯識論述
記第六本上云。雜集論中遮有漏五識能入
三摩呬多等引之定。不遮三摩地等持定
也。謂等持通定散。但專注境義。等引唯定
心作意專注。故言等引者。一引等故名等
引。謂身心中所有分位安和之性平等之時。
名之爲等。此由定力故。此位生引生等。故
名爲等引。二等所引故名等引。謂在定位
身心平等。由前加行入定之時。定勢力制
伏沈掉。名之爲等。此等引生在定分位。此
在定位定數。從前加行得名。名爲等引。等
能引故。其等持者。平等持心等。但於境轉。
名爲等持。故通定・散。其等至者亦有二義。
一云。至等謂在定定數勢力令身心等有安
和相。至此等位名爲等至。二言。等至由前
加行伏沈掉等能力。至此安和分位。名爲
等至。此與等引大義少同。梵云三摩呬多。
此云等引。三摩地。此云等持。三摩鉢底。此
云等至二十五右 時毘盧遮等者。私云。已
如上解者。指第一卷金剛手祕密主釋歟
親一切與者等者。密鈔八云。經云一切親
證者。約自利果徳也。疏云親與者。利他行
徳也。經・疏影互上下數有二十三右 言先作
眞實相乃至作大饒益也者。以下釋行者如次
第等頌文也
  一 爛脱
(一)此義正也(三)言先作○眞實相也(二)如是次
第住○阿字也(四)經云如先正思念已下如

阿字自已作等者。私云。此章牒未會文而
釋。今掲治定經文而示。則經云阿字爲自
體。今云阿字自已作。釋云謂觀阿字等。經
云幷置大空點。今云幷點作廣。釋云即是
字上等。經云端嚴遍金色。今云一切黄極悦
意。釋云令作深黄等。經云四角金剛標。今
同。釋云於字外作等。經云於彼中思念一切
處尊佛。今云中思念持誦諸佛一切處光字
也。釋云於中置等。經云是諸正等覺説自眞
實相。今云此等一切佛自實相説。釋云當知
如是等也 於字外作四角金剛等者。私云。
四角金剛者。以三股金剛四方横作標欄之
形。而於其中安a字也 此即菩提心中
等者。文次第云。心中所見實相佛文十二右
鈔八云。疏此即菩提心等者。謂行者轉此阿
字作本尊之形。此即行者菩提心中所見實
相之佛。實相之佛者。即是法界不思議縁起
之佛。不同其餘妄想心數中之所見者。故
云此即菩提心等二十三左作此成就者等者。
此釋修行不疑慮自眞實相生當得爲世間
一切衆利樂四句也
經云謂廣大希有乃至而成佛乎者。以下釋
具廣大希有等一十四句也。此章亦牒未會
經。今掲已會文。而經・釋相配之。則經云具
廣大希有住於如幻句。釋云猶如幻人等。經
云無始時宿植無智諸有迫行者成等引一
切皆消除。釋云若能如是等。經云若觀於彼
心無上菩提心持眞言業故於淨非淨果應理
常無染。釋云謂觀行者等。經云如蓮出淤
泥。釋云譬如蓮花等。經云何況於自體得成
人中尊。釋云如是行者等也 若觀如是
實相離苦。此句上移上文云等引神通等令
起○非等至也三十二左二十六字而可讀之
  一 爛脱又有一
傳更詳
(一)即是無上大菩提心(三)若住斯觀○皆不能
染也(二)經云當業○之業也(四)此果皆不能汚
已下如文
復次時毘盧遮那乃至缺者大空也者。以下
説五字祕密也。牒經亦是未會文也。義釋第
九云。住佛此定而説金剛句眞言。nama@hsa
mantabuddh@ana@m。阿a+uH去引virah@u@mkha@m
此五字即是降四魔眞言句也十五右私云。降
伏四魔金剛部也。解脱六趣蓮花部也。滿足
一切智智佛部也已上光云。不二義述具釋降
伏四魔金剛戲三昧名往見 阿是行等者。
密鈔八云。疏阿是行等者。此阿字經中注云。
去急呼。將欲次第顯之。先彰其具體。所謂
去聲急呼之A+uH阿字也。言所謂本不生行也
者。即去聲@a阿字也。言傍二點是淨除義
者。即前去聲阿字傍置二點。即涅槃點也。
言以此義至一切苦者。謂以此去聲三昧
能降伏四魔。以傍涅槃點除一切苦。即是
去聲急呼阿字之義也二十三左私云。就此眞
言有異説。御筆本云avirah@u@mkha@m。惠果御
av@irah@u@mkha@m已上梵字胎藏軌云a+uH vi ra hUM khaM
kha@m已上攝大軌云阿尾羅吽欠三之四左聖觀音
軌云惡尾羅吽欠三左金剛頂經云a+uH vI
rah@u@mkha@mhr@i@ha@h光云。此即瑜伽經金剛吉祥
大成就品大悲胎藏八字言
味是縛義
等者。私云。十本義釋作加上長畫。十四本
作加上三昧長畫。是以@i點加va字上成
v@i形也。最珍鈔云。@i點者災禍不可得也。縛
災禍即無縛也。問。何不用言説字用縛字
已上 光云。鈔有問無答。今私答之曰。此
五字門號滿足一切智智。即大日如來祕明。
而五字悉是種子字也。故viva@m其義惟同。
然此va@m字或用縛ba。或用言説va。而究其
意。則如四妄言説。是生死繋縛之根本。故淨
名説文字性離即是解脱。當知言説即縛。況
今以阿字門釋降伏四魔名。以味字門釋
解脱六趣名。疏家巧釋經宗深旨。留意思之
 訶義如上等者。十四本云。吽義如上已説
十五左私云。訶字義第七卷釋之乎。吽字
義第十卷聖觀音眞言下釋之也 佉義上
亦有解處者。又指第七卷等虚空不可得釋
也 而三解脱者。義釋作而得三解脱十五左
  一 爛脱
(一)而三解脱(三)而住大空(二)欠者大空也(四)
説此眞言已下如文
佛説此眞言時乃至説此五字義也者。以下
明念誦方軌也。牒經亦是未會文也 開敷
眼等者。此指上文四處流出下開敷眼釋也
 一切一切智等者。十四本云。一切一切智
即諸一切智者。所謂諸如來也十五左十本云。
一切一切智者也。所謂諸如來也已上私云。此
釋經一切薩婆若句也已上光云。故和上言。
上一切所知。下一切能知。能・所共無量故。再
云一切一切智也
  一 爛脱
(一)一切智者所謂諸如來也(四)一切即於此中
○一切願也(二)言財富一切諸佛○聲聞害者
(五)此歎聲聞之徳○種種神通者(三)財富即是
○眞言之門(六)上從諸佛下及聲聞已下如

私云。第一科注文。第二科未會經文。一切諸
佛菩薩治本云此
諸佛菩薩
財富救世者治本云救
世諸庫藏
此一切佛
治本云由
是一切佛
菩薩救世者治本同之縁覺治本云及
與因縁覺
聲聞
治本云聲
聞害煩惱
第三科即解釋上所牒之文。治定
經云此諸佛菩薩救世諸庫藏。釋云財富即
是等也。第四科重釋救世諸庫藏。一切謂諸
義也。故經云救世諸庫藏。釋云一切即於此
中等也。第五科此釋上四句終句。經云由
是一切佛菩薩救世者及與因縁覺聲聞害煩
惱。釋云此歎聲聞等也。第六科釋能遍所
行地等二句也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即今出之以授後生
又有一
傳更詳
(一)能滿一切願也(三)言財富一切諸佛○起種
種神通者(二)財富即是○眞言之門(四)上從諸
佛已下如文
一切即於此中梵音等者。義釋第九云。一
切財富也。此梵音云意云。無所不具也。是府
庫義也十六右 此歎聲聞之徳等者。私云。最
珍鈔云。問。文列佛菩薩縁覺聲聞。何釋此
歎聲聞之徳乎。答。經自勝至劣次第列之。
釋約其終歎聲聞徳云歟。擧劣顯勝已上
如偈云尋地山林等者。倶舍論第十八光記
云。過去有佛號曰底沙○忘下一足。瞻仰
尊顏目不暫捨。經七晝夜。以一伽陀讃彼
佛曰。天・地・此界・多聞室。逝宮・天處・十方
無。丈夫牛王大沙門。尋地・山・林遍無等。如
是讃已便越九劫。於慈氏前得無上覺○
解讃頌云。天地總擧。謂天上地中。此界謂
此三千大千世界。多聞室謂毘沙門天宮。此
天敬信名流十方。故曰多聞。逝宮謂梵王宮
○天處謂除多聞室及逝宮。所餘天處。十方
無謂不但此三千大千世界中無。餘十方世
界中亦無。遍求無等。乃至云丈夫牛王大沙
門。我今尋地尋山尋林。遍無與我世尊等
二十右至
二十一右
 言彼得無上智等者。治定經云。
彼得無上智。正覺無上智。是故願廣説。此教
諸方便。私云。非但神通等釋上二句也。先讃
已後等釋下二句也
  一 爛脱
(一)五字次第廣説也(三)及布想等○名爲教也
(二)請自説此○演説之也(四)若佛廣説此法已
下如文
私云。第二科治定經云是故願廣説此教諸
方便。釋云請自説此等也。第三科經云及
與布想等種種衆事業。今出未會文而釋云
所不言此更等也。第四科經云諸志求大乘
無上眞言行見法安住者當得歡喜住。亦引
未會文而釋云若已見者等也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即爲後學今出之耳
(一)重言之也(三)先讃已後請○次第廣説也
(六)及布想等○廣爲宣説也(五)種種門中○名
爲教也(二)請自説此○演説之也(四)若佛廣説
此法(七)諸行大乘○請佛廣説(八)三摩醯多已
下如文
本經有三千五百偈等者。文次第云。本經
有三千五百偈字義文十二右義釋文全同
之。私云。此有二義。一云。今此七軸梵本即
有三千餘頌。雖是説此五字義也。一云。三
千五百者。非指今略經之梵本。直指大本。
謂十萬偈之中有三千五百頌。具説此五字
義。今略而翻傳耳
三摩醯多正譯乃至金輪中觀故也。光云。以
下明五字成就法則中。先釋阿字門也。但
此章牒經亦是未會之文也 三摩醯多等
者。文次第云。三摩醯多文十二右私云。經云
説如是偈已大日世尊言普皆應諦聽一心住
等引。然今正釋一心住等引句也
  一 爛脱
(一)住一心境而聽也(四)欲作此金剛○能勝致
此也(二)于時大金剛○加持下身者(五)爲欲説
阿字○字第一(三)加持者今爲○皆作純金剛
(七)此有内外○方標欄者也(六)名大因陀羅
○名金剛輪也(八)於此座中已下如文
私云。第二科當已會經大金剛地際等二句
也。第三科即釋上所牒文也。第四科釋爲
説此法故等二句。即可引牒之也。第五科
當已會經最勝阿字句一句。即釋之也。第六
科即釋大因陀羅輪一句也。第七科此釋當
知内外等二句也。第八科當已會經中思惟
一切説名瑜伽座二句。此是修行等以下即
隨釋也
又説爛脱
(一)于時大金剛○作純金剛也(三)此有内外○
方標欄者也(二)名大因陀羅○名金剛輪也(四)
於此座中已下如文
如佛初欲成道時等者。密鈔八云。疏如佛初
欲成道等者。按西域記。菩提樹垣正中金剛
座。昔賢劫初成與大地倶起。據三千大千世
界之中。下極金輪。上侵地際。金剛所成。周
百餘歩。賢劫千佛座之而入金剛定。故曰金
剛座。爲證聖道所亦曰道場。大地震動獨
無傾搖。是故如來將證正覺。歴此四隅。地
皆傾動。後至此處。安靜不傾。若不以金剛
爲座。則無地堪發金剛之定。今欲降魔成
道。必居於此。故賢劫千佛皆就此焉。今即
同彼。故曰如佛初欲成道等二十四右私云。
從地盡地際者。義釋第九云。于時大金剛爲
地際從地盡
地際也
地際加持下身。爲欲説阿字
意云。此
字最勝也
第一加持者等十七右今疏文字少有
相違。更可考之 此有内外等者。私云。最
珍鈔云。問。地輪自身臍以下歟。又可取依
報國土歟。答。此有内外云云。内自身下分。
外即金剛壇也已上 方標欄者者。謂以三股
金剛四方圍遶之也 大因陀羅者等者。第
二十云。梵名摩訶因陀羅○又則金剛輪別
名也四右文次第云。金剛中極剛者。破金剛
十二左私云。如此紫磨金色等者。義釋九作
如紫磨金色十七左 右初釋阿字爲座等
者。此結釋無點a字義也 次説長聲等者。
即釋行點@a字義也 此是阿等者。當已會
經阿字第一命。義釋第九云。次説長聲之阿
字。此字是第一命根也。以能治諸事故云
命也十七左 此是能攝召句等者。此釋是爲
引攝句一句也。義釋第九云。此是能攝召句
也。若想此字。能攝召一切内外之法。攝召
長聲即是行也。若觸阿引字。即一切佛行。故
云攝召十七左文次第云。釋攝召義文十二左
私云。若據此釋。則宜讀爛脱
(一)若想此字能(三)攝召長阿○云攝召也(二)
召一切内外之法(四)攝召是攝令屬已已下
如文 滿足一切之行者。義釋九作一切之
十八右 次説暗字等者。即釋常安大空點
能攝授諸果二句也。私云。已上説a@aa@m
三字也。問。何不説第四a@h字乎。答。今布字
觀就上a@hv@irah@u@mkha@m五字眞言一一作之。然
是於第一a字中。開a@aa@m三字。以成四
字具足之義。誠甚深祕傳。可思之 皆能滅
除。義釋作皆能攝除 亦悉能除。義釋作
亦悉能攝 又能除者。義釋作又能攝者
即能救之。義釋作即能攝之 若持誦者等
者。此釋行者於一月等四句。即説六月成就
法也 金剛惠印者。五股印也 四合堅固
等者。大疏鈔三云。次四合堅固云云。是四住
地也。何者。上已擧無明一故也已上光云。故
和上言。四合者。若譬説者。此四方也。若法説
者。即四住地也。或迷四a之迷心也 得不
動堅固等者。經云得不動堅固天修羅莫壞。
釋云謂天人等也。經云乃至隨自意増益事
成就。釋云凡一切増益事等也。經云行者
一切常曼荼羅中作金色光明身上持髮髻冠
正覺住三昧名大金剛句。釋云若欲作此増
益法時等也 以髻爲冠此即是大因陀羅等
者。私云。最珍鈔云。問。以髻爲冠大因陀羅
云意何。答。得菩提之相即堅固之義也已上
經云金剛蓮華等者。以下釋金剛蓮華刀素
鵞及金地眞陀末尼寶是等衆器物四句也。
私云。諸所成就之物皆於此金剛輪而作之
也 而加持等者。義釋第九云。置於壇中
而復依法求上中下成就十九右 亦如上説
者。此指上文二十二左初夜煗生等事也 但
以自在等者。義釋第九云。但以自想作佛
十九右是直於自身作佛頂觀歟 蓮華
者等者。義釋第九云。若欲成就蓮華者。
以金作八葉蓮花十九右 刀者等者。義釋
作刀劔者 若成即以乘此者。義釋作若成
乘之 於成就外財等者。義釋作若成就外
財之中 謂於金輪中觀者。即釋觀大因
陀羅等二句也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三十九
  此卷之中頗補所闕。是謀令法久住而
已。寶永第三初冬五蓂。慧光記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