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妙印鈔卷第二十九
 沙門阿寂紀 
  釋入曼荼羅具縁品第二之餘
第二從偈云下。明護持建立方便中。自爲十
一。初明第六夜加持。二明三歸依戒。三明懺
悔先罪。四明發菩提心。五明供養諸尊。六明
無礙智戒。七明授與齒木。八明授修多羅。九
明釋教誡偈。十明定請諸尊。十一明夢中所

初中。亦爲二。初釋持等一句。二從時下釋如
等一句
初中。至第六夜等者。上從驚發以來。下至攝
受弟子等。是第五日行事既已。今此護持建
立方便是第六日行事。故云爾也。皆澡浴清
淨者。夫於澡浴有二種。所謂内外也。依内浴
而淨内不淨。所謂貪瞋癡等是也。以外浴而
淨外垢。所謂身上污穢不淨等是也。然以内
浴能除内外不淨。而淨法身亦淨肉身淨三業
言可面
授之以外浴唯淨肉身不淨法身。如不思議疏
云。如法澡浴者。外浴必用香湯水也。或不浴
者。内浴達無身法可浴也云云於此内浴 亦
有淺深兩釋。若淺略者。以五衆和合假名身。
五衆離時何有身。若無身者亦澡浴何物乎。
故云達無身法可浴也。若深祕者。此身是本
來成就法界塔婆也。以自性清淨故無垢塵
可澡浴。如此通達名眞實之澡浴。故云達無
身法可浴也。如法之言有存此澡浴也。是故
彼頌文云。如虚空如蓮華不著水。心清淨超
於彼云云更
如此二種澡浴師弟相共如法清
淨。故云師及弟子皆澡浴清淨也。齎持供物
者。香花燈塗飮食衣服等諸供養之具也。如
瞿醯蘇悉地等廣説。當如法加持自身等者。
始從ra@m字等觀。終至普門法界身。於自身壇
上弟子三種。以平等無二觀想并彼印明等
致加持方便也。即如警發地神中釋云。然此
中地有三種。謂以囉字門淨除自心地弟子
心地及道場地。皆以阿字門加持之使成金
剛。具如上記云云其護弟子方便如下文等者。
指下文明曼荼羅所須次第中加持教授支
分。至下可詳之云云
二從時下。釋如等一句中。時阿闍梨等者。所
云次第法則者。指供養次第卷也。觀白檀等
者。指以前所説白檀曼荼羅八位也。諸尊者
彼八位諸尊也。與密印相應者。隨彼八位諸
尊次位。結彼彼印誦彼彼眞言令加持相應。
故云與密印相應持彼眞言也。瞿醯云者。彼
經召請品云。於日沒時澡浴清淨。著淨白衣。
及與弟子持諸供具。詣前所淨曼荼羅處。次
於中央以白檀塗香作圓曼荼羅。量十二指。
爲曼荼羅主座故。即以手按上誦彼眞言一
遍。一誦一按乃至七遍云云所言日沒者。指第
六日夕也。今云至第六夜。尤符合也云云
位亦爾者。於中胎作持誦。如此自餘七位亦
如此結誦彼彼印明。應一誦一案乃至七遍。
故云爾也
二從次當下。明三歸依中。諸弟子者指今應
度之人也。隨順者。隨彼上中下三種機根説
法教化之時。機法相順故不懷疑怪。不懷疑
怪故信任阿闍梨之言。堪受三歸依也。開謂
開發。能開發弟子昧心故。導謂引導。能引導
其弟子於曼荼羅海會故云云教彼三自歸依
者。華嚴淨行品云。自歸依佛。當願衆生。體解
大道。發無上竟。自歸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
藏。智惠如海。自歸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
衆。一切無礙蘇悉地云。起至誠心。盡形歸
命三寶。瞿醯云深信三寶云云 問。何故於
最初授三歸耶 答。簡異諸外道故云云 問。
今此應度人已備衆徳。自本深敬信三寶。何
故更授三歸乎 答。就之可有二義。一今此
應度人從外道等中來。直受阿闍梨教授故。
更授三歸戒也。二先已於顯教中雖受三歸
戒。重受祕密最上三歸戒。所謂授三歸印法
等也。故不思議疏釋歸依方便門云。此眞言
智外無妄。外無妄處即是眞言。自身若誦此
眞言。悟自眞故言歸依云云故今所言三歸依
者與顯教所授異也云云已上釋命彼三自歸
一句了云云
三從懺下。明懺悔先罪中。懺悔者。不思議疏
云。懺者此云請受也。悔者解也。言對諸佛菩
薩等請受解散於罪障也。復次有身云懺。有
心云悔。所謂身心發動慚愧懺悔先罪也。故
涅槃經云。心悔熱故遍體生瘡云云 問。以何
等義故依懺悔消滅先罪耶 答。夫懺悔有二
種。所謂事理懺悔是也。事懺悔者。如涅槃經
第十七阿闍世王懷慚愧云。我今病重。一切
良醫所不能治。何以故。我父法王如法治國
實無過咎。横加逆害。如魚處陸當有何樂。如
鹿在&T015955;初無歡心。如破戒者聞説罪過。是人
必墮地獄。我今如是。云何得安穩眠耶。耆婆
答言。善哉善哉 王雖作罪心生重悔。而懷慚
愧。大王諸佛世尊常説是言。有二白法能救
衆生。一慚二愧。慚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
作。慚者内自羞恥。愧者發露向人。慚者羞人。
愧者羞天。是名慚愧。無慚愧者不名爲人。名
爲畜生。善哉大王具有慚愧。大王且聽。巨聞
佛説。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諸惡。二者作已懺
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雖先作惡
復能發露。悔已慚愧。更不敢作。猶如濁水。
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爲清。亦如雲除月
則清明。作惡能悔亦復如是。王若懺悔懷慚
愧者。罪則除滅清淨如本。大王富有二種。一
者象馬種種畜。二者金銀種種珍寶。象馬雖
多不敵一珠。大王衆生亦爾。一者惡富。二者
善富。多作諸惡不如一善。臣聞佛説。修一善
心破百種惡。大王如少金剛能壞須彌。亦如
少火能燒一切。如少毒藥能害衆生。少善亦
爾。能破大惡。雖名少善其寶是大。何以故。破
大惡故云云已上耆婆爲大王説慚愧懺悔功
徳也。又云。阿闍世言。如我解佛所説義者。我
從昔來未曾觀是少事故多衆惡。造衆惡故
則有死畏三惡道畏。世尊自我招決造茲重
罪。父母王無事横加逆害。是母事設觀不觀
必定當墮阿鼻地獄。佛告大王。一切諸法性
相無常。無有決定。王云何言必定當墮阿鼻
地獄。王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無定相者。我
之殺罪亦應不定。若殺定者一切諸法則非
不定。佛言。大王。善哉善哉諸佛世尊説一切
法悉無定相。王復能知殺亦不定。是故當知
殺無定相。大王如汝所言。父王無事横加逆
害者。何者是父。但於假名衆生五陰妄生父
想。於十二入十八界中何者是父。若色是父
四陰應非。若四陰是父色亦應非。若色非色
合爲父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色與非色性無
合故。大王凡夫衆生於是色陰妄生父想。如
是色陰亦不可害。何以故。色有十種。是十種
中唯色一種可見可持可稱可量可牽可縛。
雖可見縛。其性不住。以不住故不可得見。不
可提持。不可稱量。不可牽縛。色相如是云何
可殺。若色是父可殺可害。獲罪報者餘九應
非。若九非者則應無罪。大王。色有三種。過
去未來現在。過去現在則不可害。何以故過
去過去故。現在念念滅故遮未來故。名之爲
殺。如是一色或有可殺或不可殺。有殺不殺。
色則不定。色若不定殺亦不定。殺不定故報
亦不定。云何説言定入地獄云云又云。大王
衆生狂惑凡有四種。一者貪狂。二者藥狂。三
者呪狂。四者本業縁狂。大王我弟子中有是
四狂。雖多作惡我終不記是人犯罪。是人所
作不至三惡。若還得心亦不言狂。王本貪國
興此逆害。貪狂心作云何得罪。大王如人醉
酒而害其母。既醒悟已心生悔恨。當知是業
亦不得報。王今貪醉非本心作。若非本心云
何得罪私謂以十喩一
一説殺之無性
爾時阿闍世王。如佛所説
觀色乃至觀識。作是觀已。即白佛言。我今
始知色是無常乃至識是無常。我本若能如
是觀者。則不作罪。世尊我見世間。從伊蘭子
生伊蘭樹。不見伊蘭生栴檀者。我今始見從
伊蘭子生旃檀樹。伊蘭子者我身是也。旃檀
樹者即是我心無根信也。無根者。我初不知
恭敬如來。不信法僧。是名無根佛言大王。善
哉善哉。我今知汝必能壞衆生惡心。世尊若
我審能破壞衆生諸惡心者。便我常在阿鼻
地獄。無量劫中爲諸衆生受大苦惱。不以爲
苦。爾時摩訶陀國無量人民悉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以如是等無量人民發大心
故。阿闍世王所有重罪即得微薄。王及夫人
後宮釆女悉皆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云云已上經文取要抄之。要攬人披本經。今此
經文中有事理二種懺悔。所謂初耆婆所示
者事懺悔也。復如來所説者理懺悔也。依如
此二種懺悔之力。轉決定應受無間業。住無
上大菩提心。故同經云。爾時佛告諸大衆言。
一切衆生爲阿耨菩提近因縁者無先善友。
何以故。阿闍世王若不隨順耆婆語者。來月
七日必定命終墮阿鼻地獄。是故近莫若善
云云五逆闍王既爾也。何況於餘類乎。是故
至心應懺悔無始已來罪障也。若依深祕義
者。以六大法界實相自然智照自身所具無
盡莊嚴藏時。從無始生死已來所起貪瞋癡
等諸煩惱罪障。皆悉覺知本來成就三部聖
衆三摩地法門時。諸尊萬徳外更無一物。更
無一物故煩惱罪障都盡身心清淨。如辰旦
摩尼珠内外明徹也。故不思議疏釋出罪方
便云。誦眞言同前。實相智自無罪。若執有罪。
此智能令解無罪。是故言出罪云云如此等事
理懺悔如法如説令慚愧懺悔故。煩惱罪垢
盡滅身器清淨也。故云既懺悔已身心乃至
眞正發心也。涅槃經云。雖先作惡。後能發露
悔已慚愧更不敢作。猶如濁水置之明珠。以
珠威力。水即爲清。亦如雲除月則清明云云
次祕密字懺悔法。具如蘇悉地并無畏禪要
等。顯乘懺悔法。具如涅槃普賢觀并南岳六
根懺悔法等云云
四從是下。明發菩提心中。皆如供養法中所
説者。供養次第法云。淨菩提心勝願寶。我今
起發濟群生。生苦等集所纒身。及與無知所
害身。救攝歸依令解脱。常當利益諸含識云云
私謂。此中初一句自證。後五句化他也。淨菩
提心者。指理智不二自性清淨心也。勝者大
智門。所謂勝義菩提心也。願者大悲門。所謂
行願菩提心也。寶者此大智大悲勝義行願
和融渉入爲淨菩提心如意寶。開發此如意
寶珠以利群迷。故云我今起發濟群生也。然
此群生蓋障雖多。不出煩惱所知二障。所謂
生苦等一句擧煩惱障。及與等一句擧所知障
也。救攝如此煩惱所知所纒害衆生。令歸自
性清淨本宮。令解脱四魔三障。故云救攝歸
依令解脱。如此常於三世以不壞化身利益
諸衆生界無時暫忘。故云常當利益諸含識
也。復次初一句中有自證化他。所謂勝者自
證之家自證也。願者自證之家化他。後五句
中亦有自證化他。所謂利者化他之家自證
也。益者化他之家化他也。能能可思之。又説
眞言云。唵菩提質多母怛播娜夜弭。是中増
加句言。菩提心離一切物。謂蘊界處能執所
執捨故。法無有我。自心平等本來不生。如大
空自性。如佛世尊及諸菩薩發菩提心乃至
菩提道場。我亦如是發菩提心云云同疏釋云。
我身佛身既無別。佛菩提智同我智。此眞言
令悟此法。能令知云發菩提。増加者能顯眞
言義加也。菩提心者自性清淨自覺也。心者
中實義也。故云離一切等也。蘊者五蘊也。界
者十八界也。處者十二處也。能執者妄心也。
所執者妄境也。捨離也。法無有我者離妄境
等也。自心平等者無妄想也。又自心者妄想
自心也。平等者妄想自心本不生也。是故云
能執所執乃至本來不生。如大空者。大惠日
輪中無生死晝夜別。自性者惠日即爲身。撥
妄不生令同眞性。故云如也云云如此經疏委
細説故。全讓彼云皆如供養法中所説也云云
五從次下。明供養諸尊中。又二。一明引牒。二
明隨釋
初中。應引牒奉塗香等二句文也
二明隨釋中。次當授塗香華等者。爲授三世
無礙智戒。先教弟子捧塗香華等令運心供
養也。即教可令運心遍想。於十方一切諸佛
及無盡法界微塵刹海重重帝網不可説不可
説曼荼羅海會之前。自身遍居一一佛前 讃
嘆供養如對目前。又於自法界中八葉九尊
乃至四重法界不可説不可説曼荼羅海會之
前。自讃嘆供養如對因前。故云教令運心供
養諸尊也
六從然下。明無礙智戒中。然後者。如上歸依
懺悔等是爲授此三世無礙智戒先方便也。
故云然後爲受等也。三世無障礙智戒者。指
佛性三昧耶戒也。以住三三平等法門故名
三世無障礙智戒也。此受菩薩戒法別有行
儀者。就此有二義。所謂一者指發菩提心三
昧耶戒儀。是金剛薩埵造也。二者指無畏禪
要也 問。若然者彼禪要云。今者且依金剛
頂經云云故知非今經受三世無障礙智戒之
法則如何 答。受方便學處品疏釋云。此經
十萬偈大本具有授此戒等方便。今未到此
土。然金剛頂中自有授法。與彼不殊當出之
云云然者且依金剛頂言尤符合今文故。今
別有行儀者遠指發菩提心三昧耶戒儀。近
指禪要也。但三昧耶戒儀直授三昧耶戒作
法故無羯磨儀軌。禪要兼明受菩薩戒羯磨
儀軌故。略作十一門分別。披文可見之。并爲
分別十種方便學處者。十善戒也。爲授佛性
三昧耶戒爲方便故云方便學處也。然此三
世等者。指三平等法門云三世無礙智戒也。
故釋云住三平等法門所以得名三世無障礙
戒也云云此三平等句法門阿闍梨存毒皷之
因繋珠之縁。普令聞於一切結縁者。故云
皆令預聞也。其四種根本者眞言家之重戒
也。所謂不捨正法。不捨離菩提心。不慳悋
法。不饒益衆生是也。及三昧耶者。所謂平等
本有薩埵戒也。又一偈等者。付之有兩義。一
指下三世無礙智戒戒相之梵語。是梵語者
一偈故。一指禪要所明四箇陀羅尼中一箇。
所謂開發本覺種智心陀羅尼。正説是發生
無漏戒種智眞言也。由誦此眞言得一切甚
深戒藏及一切種智。速證無上正等菩提。所
以者何。禪要中初説顯教所制之三聚淨戒。
復次後説四攝十重戒。而結云已上三聚淨
戒竟云云此意以四攝十重。猶屬先令饒益有情
戒之攝也。故結云已上三聚淨戒竟也。次説
諸佛内證無漏淨戒云。前雖受菩薩淨戒。今
須重受諸佛内證無漏清淨法戒。方可入禪
門。入禪門已要須此陀羅尼。陀羅尼者究竟
至極同於諸佛。乘法悟入一切智海。是名眞
法戒也。此法祕密不令輒聞。若欲聞者先受
一陀羅尼。曰o@msamayastv@a@m云云次説三箇陀羅
尼。所謂發菩提心陀羅尼。爲證入陀羅尼。入
菩薩行位陀羅尼。授此四箇眞言畢結云。已
上受無漏眞法戒竟云云初表云此陀羅尼者
究竟至極同於諸佛。乘法悟入一切智海。是
名眞法戒也。明知以此四箇陀羅尼爲甚深祕
藏無漏清淨眞法戒云云是故以此四箇戒爲
耳語戒也 問曰。若爾者何故云一偈耶 答。
此四箇陀羅尼皆各初表受一陀羅尼。故知
各可一偈。然今言總云一偈也 問。若爾者
彼品四重與今四箇陀羅尼。如何得意合耶
答。今禪要四箇陀羅尼與受方便學處品四
重戒。是同一也 問。若爾者何故云四重與
四箇陀羅尼同一耶 答。初普賢三摩耶是
不捨正法戒也。所以者何。以捨邪歸正爲十
方三世諸佛菩薩本誓。是即本有薩埵本誓
也。忘此本誓捨正法起邪見無惡不造。無惡
不造故犯諸佛三昧耶。不至本有薩埵極位。
故三摩耶與不捨正法同一也。次發菩提心
與不捨離菩提心同一事。自可知。次證入陀
羅尼與於一切慳悋同一也。所以然者。夫以
三平等祕句爲甚深戒藏。然深住不平等之
見作惡愛違順之思。是故於一切非但慳悋
財寶。乃至可キニ授不授。是則重罪也。故疏
傳機斷頭ナリ。傳非機斷頭ナリ云云故住三
平等。於一切諸法不見差別相。故持明禁戒
品云。常住於等引。修行戒當竟。同疏釋云。能
住如此眞實乃至等引。即是住佛戒也。又云。
觀五逆闡提與如來功徳等無有異不生増
減。何況餘耶。今於一切不慳悋。是又三平等
佛戒也。故是即同一也云云次入菩薩行位陀
羅尼與於一切衆生不作不饒益行。是亦同
一也。所以然者。説彼陀羅尼功能云。即證一
切潅頂曼荼羅。於諸祕密聽無障礙云云一切
潅頂者。授明阿闍梨位并三部五部各有潅
頂故云一切潅頂也。曼荼羅此名發生諸佛。
又云。哀愍無邊衆生界義也。是故今經説曼
荼羅名義云。佛言。此名發生諸佛曼荼羅極
無比味無過上味。是故説爲曼荼羅已上
説名
哀愍
無邊衆生界故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廣義
已上
説義
故知曼荼羅者是即名發生諸佛。發生諸
佛者。所謂大慈大悲是也。經云。佛心者大慈
悲是。又言其義者哀愍無邊衆生界義也。故
名義共以大慈大悲爲其體。然證一切潅頂
曼荼羅位者。令證入彼大慈大悲海故。於一
切衆生不作不饒益行也。是故同一也云云
次結四箇陀羅尼云已上受無漏眞法戒竟。
表四重戒云無爲戒蘊有四種根本罪云云
云無漏。此云無爲。無漏故無爲。無爲故無漏
也。自餘説戒皆是有爲有漏方便學處。而非
無漏無爲也。故授方便學處品云。隨順往昔
諸如來學處住有爲戒云云禪要云。前雖受菩
薩淨戒。今須重受諸佛内證無漏清淨法戒
明知自餘三聚淨戒等皆是有爲有漏戒。而
非内證無漏清淨法戒也云云問。若然者今
文其四種根本及三昧耶云云以普賢三昧耶
云不捨正法戒者。何故四種外云及三昧耶
乎 答。於三昧耶戒有廣中略三種之受持。
其廣者護持本薩埵本誓。下至堀地拔草。不
違背於彼三昧耶。何況於有情類本三昧耶
乎。爰以論云十方含識猶如己身。又大師三
摩耶戒私記此意也。次中者。三時四時六時
十二時等法則次第行法也。論所云修持次
第不闕法則是也。次略者三部三昧耶是也。
論云勝義行願三摩地爲戒乃至成佛無時暫
忘是也。故三昧耶戒廣故四重内雖有普賢
三昧耶。爲顯自餘三昧耶故云及三昧耶也
云云菩薩所以發心攝受方便等者。言所以攝
受如上三聚淨戒者。偏爲成就如來一切智
智圓滿三世無障智戒故方便學處也。故云
菩薩乃至無罣礙也。其本有住斯戒者等者。
有兩義。一義云。斯戒者是指方便學處也。言
未入眞言乘已前住如斯三聚淨戒。故云其
本有住斯戒者。依住此方便學處故。於眞言
乘初發心而受三世無礙智戒。故云乃至也。
故下受方便學處品疏云。先受此戒已住斯
學處。然後令開如來祕密之行。如此修行昇
進入諸法明道位時。自然得無量無邊不可
思議勢力。故云初見心明道乃至勢分也。以
此戒者。指佛性三昧耶戒所以然者。云親能
發生佛惠故。若方便學處戒不可云親也云云
一義云。其本有住斯戒者。指三世無礙智戒。
言本有而自住斯三世無礙智戒故。以此内薫
力故。初値潅頂阿闍梨現前受此戒。修行昇
進入法明道位。親能發得一切智智也。故云
其本有乃至親能發生佛惠也云云又對二乘
律儀有限量者。彼小乘戒藏限盡形壽。故云
爾也 問。今正是應授三昧耶時分。何故但
云應授彼三世等。而不説其戒相耶 答。所
難尤可然。但今眞言家一切皆悉可人法相
應也。故下文云上文但説受三世無障礙戒。
未顯其相。是故住無戲論金剛重開發問也。
復次世尊所以待問方説。且爲法門眷屬相
發明故云云問。若爾者下持明并學處品所
説戒何等人所受耶 答。是皆今具支潅頂
弟子所受戒也 問。若然者何故於此處不
説。而シテ説之耶 答。下文方便學處品疏
釋云。佛前説入曼荼羅時。爲弟子授戒。即合
説此戒法要。先受此戒已住斯學處。然後令
開如來祕密之行。此戒未造曼荼羅前即令
爲説也。佛前説人曼荼羅時。爲正説入曼荼
羅方便故。未及説之。故金剛手騰前事復問
云云故知彼品所説戒。亦是今具支潅頂者最
初所受方便學處也云云次持明禁戒品。此戒
之戒體并修行時分等。如來與金剛手爲未
來衆生問答決疑而説其因縁云云故彼品疏
釋云。時金剛手爲彼眞言行諸菩薩等。當有
持明禁戒之法。猶未説是因縁。是以次復以
偈問佛。故言諷誦也云云 問曰 三世無礙智
戒即是爲四重三昧耶也。將又爲別異如何
 答。三世無礙智戒者總名。四重三昧耶者
別號也 問何故作是説耶 答。受方便學
處品疏釋云。如前三世無障礙戒中。先令不
捨三寶。又令不捨菩提之心。此即菩薩眞四
重禁也云云明文在此。不可疑云云
七從次當下。明授齒木中。自爲五。初總明與
齒木。二明順方俗。三明深祕義。四明所用木。
五明結護作法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引牒應云 次當授齒木者。次當授與齒
木等云云
二明隨釋中。令諸弟子者指應度弟子也。因
即觀彼人等者。上中下三品成就相是成器
之相也。背身等。是非器之相也云云
二從所以下。明順方俗中。是順彼方俗者。指
天竺俗法也。印度國者。亦云月支。或云天竺。
皆是五天竺異名也。先遣其齒木者。俗方楊
枝也。餘文自可見
三從今阿下。明深祕義中。今阿闍梨者。指能
度之大阿闍梨也。我方當授汝佛性等者。指
兩部傳法潅頂云佛性醍醐極無過味也。已
教汝發菩提心者。指自宗初發菩提心也。淨
除三業宿障者。指九種住心之顯網也。以三
世無礙智等者。言以三世無礙智之牙。噬摧
九種顯網令歸入於法界胎藏表示也。故云
以三世乃至諸煩惱竟也。滌除身心過患等
者。發六大無礙菩提心故除身心過患也。依
發此菩提心故直信法信師。信法信師故隨
順師教誡。妄不説所傳法 是除口過也。故云
滌除身心乃至而妄宣傳也。明日等者。今此
三昧耶戒作法是第六日故。指正法事日故
云明日也。不死者a字第一命故。甘露者va@m
字甘露智水故。所謂a字頂上灑va@m字智水。
令發生曼荼羅聖衆。名曰潅頂。故云當貽汝
不死甘露皆令充足也。貽猶送也
四從彼當下。明所用木中。又二。一明引牒。二
隨隨釋
初中。引牒應云。若優曇鉢羅或阿説等者。彼
當取優曇鉢羅等云云
二從彼當下。明隨釋中。所言優曇鉢羅者。演
密云。烏曇跋羅。此云合歡云云是即當此土
眠木也。阿説他木者。演密云。阿説他樹者柳
也。梵語雜名云。白楊。阿殺拏二合云云
此等説者。此方楊柳也。端直嫞好等者。端直
而無疵節。嫞好而無虫食。故云端直嫞好者
也。不麁不細者。横量也。劑十二指量者竪長
也。此二木是過去佛菩提樹者。優曇阿説二
木也 問。若然過去諸佛皆悉以此二木爲菩
提樹耶 答。約大旨云爾。必不一定歟。是故
心地觀經出七佛菩提樹云。毘婆尸佛尸倶
陀樹。無量樹。畢鉢羅樹西域記言賢劫千
佛皆坐此樹下
尸棄
佛尸利沙樹。奔陀利樹。倶留孫佛無憂樹。尸
利沙樹陀羅尼集經
此云合歡
倶那含優曇演密此
云合歡
迦葉佛
婆陀樹。弱窶洛陀樹。釋迦佛畢鉢羅樹。菩提
樹。阿輪陀樹云云故知隨佛不定。不可一定
云云皆以枝末爲上者末也細
本也。下末者是木末麁方也。以香水潅洗
等者。瞿醯云。以香水洗已。於其木根頭。以
白線纒花。復以香塗。及燒香薫云云
五從當以下。明結護作法中。自爲二。初明結
護作淨。二明觀成不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引牒應云結護而作淨者云云
二明隨釋中。當以手等者。言如此削莊了。以
不動眞言加持之。遍數如文。瞿醯云。以手按
木持誦部心眞言。誦數多返或七返云云今不
動是佛部部心故云不動眞言也。師當取一
齒木等者。如此結護作淨了。取其木一奉獻
諸尊聖衆也。餘各各一一授弟子。弟子嚼之
也。故云既受戒乃至嚼之也
二從嚼已下。明觀成不中。嚼已令向所面之
方者。向東或向北等而擲之也。其作法有面
授。而驗其相者。成不成之相也。若嚼處向外
者。木本細削方也。故瞿醯云。嚼其小頭云云
向外是背自身内證向生死流轉外境。故云
悉地不成也。向身者。翻之可知。若遠擲却來
身等者。遠擲者是表化他無盡。却來身者表
自證非他。若首直竪等者。以嚼方爲首也。捨
心量之邊域而直入直滿於如來果徳。故云
成就更速也。首向下者。設雖不得上下成就。
以一念微薄菩提心勢力故。常生三善道中
不受三惡道生。法華云。不墮地獄餓鬼畜生。
涅槃經云。若有衆生一經耳者劫後七劫不
墮惡道云云彼佛性一乘聽聞功徳猶爾。何況
於眞言三密教主而信敬發菩薩三昧耶之人
耶。彼人入修羅宮得住壽多劫。菩提心勢力
念念増進無有退墮義。遂成佛道。故瞿醯云。
應知得入修羅宮成就。論云常在人天憶持
不忘。亦此等義也。何況於上中下成就之人
乎。餘文可見。餘如瞿醯中説者。彼經召請品
云。優曇婆木或阿修他木。取無疵者無虫食
而作齒木。量十二指。不麁不細。以香水洗已。
於其木根頭。以白線纒花。復以香塗及燒香
薫。以手按木持誦部心眞言。誦數多遍或七
遍。隨弟子數木數亦然。皆須一向根頭齊置。
嚼其小頭云云又擇弟子品云。次弟子與前辨
齒木。還面向東坐。而嚼齒木。嚼已勿碎。莫擲
左右側邊。直向前擲。其所嚼頭。或對向身。及
向上竪。應知得上成就。若嚼頭背身向東。應
知中成就。若向北者及餘方横墮。應知得世
間及出世間成就。若嚼頭著地直竪者。應知
得入修羅宮成就云云
八從次當下。明授修多羅中。自爲三。初明隨
文解釋。二明深祕。三明面授口言
初中。又三。初明表。二明隨釋。三明結
初表中。引牒應云。三結修多羅。次繋等持譬
者。次當作金剛線法云云
二從當擇下。明隨釋中。當擇上好細具縷者。
不可用蠶糸。麻糸可用之。香水洗之等者。以
香水如法清淨令洗淨也。令潔淨童女等者。
使未懷少人沐浴并授五戒可令縒也。是調
縷時事也。非總合也。瞿醯云。用童女合線
云云祕釋云。童女是三昧像也。可思之。右縒
合之者。謂左手爲下右手爲上。右手内レハ
右線也。右手外レハ左線也。但大師御糸并
當時世流布糸皆左線也。可勘之。合五色縷
等者。總合時事也。當用五如來眞言者。祕密
八印中五佛眞言是也。若又金剛線者可用
金剛界五智明也。成辨諸事者。不動眞言也。
造曼荼羅綖者。大壇所引線也。餘文自可見。
三結作金剛結等者。縒線了阿闍梨取之可
結成三古金剛形也。其結樣種種不同。具在
面授云云用繋左臂等者。阿闍梨先以辨事眞
言七遍加持了。繋自身左臂護自身。故云阿
闍梨乃至護持自身也。然後移授弟子教令
繋左臂。故云以一一爲諸弟子繋臂也
三從如是下。明結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

初中。引牒可云。如是受弟子遠離諸塵垢者。
如是等云云
二從如是下。明隨釋中。如是攝受弟子等者。
如上如法縒合如法作淨護持故離諸四魔三
障之難也。瞿醯云。如是受持第子無諸障難
云云其義如深祕中釋云云其金剛結法等者。
言其線一一造作一一加持作淨結護等皆悉
從師可面授之。妄不可談説也。故云其金剛
乃至面授之
二從復次下。明深祕中。綖者即是如來五智
者。白赤黄青黒五色是也。如次大日寶憧花
開無量皷音五佛色也。一一線中間不斷者
一一智常住不變義也。初後空無者前際後
際不可待義也。五色縒合者五智交通無礙
無障義。亦配五根五力可見。以此五法者。指
五智并五根等也。貫攝一切教門者。顯密一
切教門皆悉以五根爲身體。以五智爲壽命。
是故敢不散失者是貫攝之義也。菩提心中
五種善根者。五智五根等是也。繋持瑜伽之
臂者左臂也。左是定也。以五智圓滿修多羅
持三昧臂故定惠具足悲智方便成就。故出
生入死更不菩失菩提心行願也。故云能以
如來五智乃至善作金剛結也
三從阿下。明面授口決中。此夜者指第六日
夜。當減第七夜之半者。以第七日法事夜供
養半分。第六日夜可供養曼荼羅也。故云欲
此夜乃至第七夜之半也云云
九從又當下。明釋教誡偈中。自爲三。初明増
信説法。二明梵漢交擧。三明釋偈意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引牒可云。増發信心故乃至堅其意者。
又當觀等云云
二從又當下。明釋釋中。當觀彼情機者。觀察
應度弟子志願分齊。隨順彼願等。種種讃説
眞言祕密自身是佛之旨。令増進信心令堅
固菩提心也。故云又當觀乃至堅固其心云云
二從其所下。明梵漢交擧中。又二。一明引牒。
二明隨釋
初中。引牒可云。告如是偈言。汝獲無等利乃
至當得大乘生者。其所教誡二偈等云云
二從其所下。明隨釋中。阿梨沙者如上記。餘
文自可見
三從偈意下。明釋偈意中。汝者指應度人也。
從今者從授佛性戒已去也。既受無漏清淨
三平等戒故得無上無等利位同於大日。故
云便爲已獲乃至大我也。所謂大我者如來
最成正覺之自稱也。對魔醯首羅之小我故
云大我更問成就八自在我者。對彼天小自在
故云八自在我也。所謂超八葉有心之境界。
於周遍法界之三種世間諸法中得最自在故
云大我謂諸乃至摩訶薩埵也已上釋
初二句
一切諸
如來并乃至攝受於汝者。一切諸如來此教
菩薩衆皆已攝受汝等三句未會ニテ引之也。餘
文自可見。能成大事者明成就大智也。成辨
大事因縁者明成就大悲也。開示悟入如來
知見者開者發心。示者修行。悟者菩提。入者
涅槃。如次四點也。如來知見者中臺也。所謂
開示者大智門也。悟入者大悲也。復次開悟
自他大智也。示悟自他大悲也。此大智大悲
一體平等ナルハ如來知見。所謂中臺也。以含如
此等旨趣。會意云成辨於大事。故云故經中
會意言之也。次偈於明日者指第七日夜也。
入大悲曼荼羅等者。入佛三昧耶位也。生於
一切如來等者。法界生位也 縁業生者如上
品記云云得大空生者轉法輪位也
十從時阿下。明迎請諸尊中。自爲三。初明結
前生後句。二明至心迎請。三明指瞿醯
初中。如是教誡等者。以四點而教誡。以三三
昧耶而印持了。令應度弟子於曼荼羅外東
向一一次第而坐也。故云時阿闍梨乃至東
向而坐也
二從阿下。明至心迎請中。阿闍梨復當供養
者。如此令弟子宴坐已。言當如法修供養。以
極重慇懃之心可奉迎請曼荼羅諸尊也。其
文自可見
三從餘如下。明指瞿醯中。餘如瞿醯等者。彼
經召請品云。次應作召請法。一日已前。於
晨朝看日出。方著衣而記以心。布置諸尊座
位。依其本法所説。飮食如法淨潔意所愛樂。
自及弟子應喫其食。於日沒時澡浴清淨。著
淨白衣。及與弟子持諸供具。詣前所淨曼荼
羅處。次於中央以白壇塗香。作圓曼荼羅。量
十二指。爲曼荼羅主座故。即以手按上。誦彼
眞實一遍。一誦一按乃至七遍。次復心念及
稱名號。諸本尊等亦爲作如前香曼荼羅。各
以部心眞言奉請。加持諸香花乃至飮食。而
用供養。用部心眞言而作召請云云
妙印鈔卷第二十九



妙印鈔卷第三十
 沙門阿寂記 
  釋入曼荼羅具縁品第二之餘
十一從彼至下。明夢中所見中。自三。初總明
釋大意。二正明夢中所見。三明勸發行人」
初中。宣説金剛句者。四智心略佛讃四方讃
等也。復爲弟子廣説法要者。迎請供養等畢。
阿闍梨爲諸弟子廣説三密法門勸誘應度
人。然後令繋念菩提心可令安寢也。故云復
爲弟子乃至面向西寢也。晨起皆當白師者。
弟子早朝起而以善惡夢相白其師時。阿闍
梨明依經説觀察之。應知其弟子善惡性并
成就不成就等也。故云彼於夢中乃至不成
之相也。見諦之所見可見云云若未見諦者。夫
未見諦人宜依今法則可知其成不也。故云
若未見諦師乃至勿令虧失也
二從經云下。正明夢中所見中。經云夢中等
者。或於夢寢中等二句取意シテ引牒也。遇諸
慶善之事者。於諸僧住處聽聞深法等。瞿醯
云。或於僧所聞法云云掇猶取也。踐亦履也。
綺疏者絞絡義也。顯敞者昌兩反。高開貌也。
或見牸牛者辭利反。母牛也。當以上中下類
等者。於一一所見事各可有上中下表相。所
謂如僧住處者。微妙嚴淨授與祕密甚深明
法等爲上。或雖不清淨。微妙嚴淨而聽聞諸
法門等爲中。非嚴淨不聞法要。只見其僧住
處等爲下也。乃至或於空中有種種微妙之
好聲稱揚三寶常住功徳。或聞當得作佛之
聲等爲上。或雖有種種好聲。不稱嘆三寶功
徳無當得作佛等之告爲中。或只聞其好聲
無意樂吉祥等聲爲下也。如此各隨其表相。
委細以智心能能可分別也。故云當以上中
下類乃至宜應諦分別之也。若與如前等者。
引牒可云與此相違者當知非善夢者。若與
前善相相違等云云其文義自可見云云
三從所云下。明勸發行人中。自三。初明晨起
白師。二明分別善惡。三明勸發偈
初中。梵云謂之者。爲釋善住之義還擧梵語
而釋其義也。是即指應度弟子云善住戒者
等也云云弟子晨起白師等者。引牒可云晨起
白師已師説此句法勸發諸行人者。弟子晨
起等云云言其弟子於夢中如上善惡夢相一
一次第對其師語之。故云弟子晨起白師也。
若得善夢吉祥。以此勸發偈隨順其機根勸
發其信心可令離其疑惑也。故云弟子乃至
疑網也
二從時師下。明分別善惡中。又三。初明隨善
惡相勸發。二明不吉。三明吉祥
初中。爲斷彼疑網者。是即善惡二機共離疑
網也
二從若下。明不吉中。若觀等者。若所見夢相
悉以不吉者不可授傳法潅頂也。故云若觀
彼人乃至或生疑謗故也。或如瞿醯等者。彼
經分別吉祥品云。若見惡相應知不成就。故
應棄不善夢相。隨所見夢上中下品。獲得成
就准此應知。雖見是惡欲將入者。應以寂靜
眞言護摩牛蘇。經以百遍。即除災障便成清
淨。以憐愍故隨意將入云云如此説者以護摩
滅罪方便故可引入。既云隨意將入。明知以
此方便故可授與傳法也。若結縁者不可待護
摩方便也。故云爲作寂災乃至然後召入也」
三從若見下。明吉祥中若見種種殊勝等者。
如上所説吉祥相廣如瞿醯等説也。若得如
此等大吉祥夢者。其時師以法喩因縁等種
種讃嘆可令歡喜愛樂也。故云若見種種乃
至令得歡喜也
三從經中下。明勸發偈中。自分爲二初明梵
漢交擧。二明釋句義 初自可見
二從初半下。釋句義中。又分爲五。一明稱歎
密乘。二明歎發心功徳。三明菩提如實印。四
明究竟方便。五明結勸印持
初中。稱歎祕密乘者。指此祕密神通乘教也。
殊勝願者。勝謂勝義。願謂行願。此勝義行願
奇特殊異於餘教故云殊也。乘此祕密神通
殊異道。三世諸佛至於大菩提故云道。以是
義故云道殊勝願乃至勝願道也。大心義如
前等者。指住心品釋也
二從次一下。明歎發心功徳中。發菩提心者
指六大法界淨菩提心。必定法印者指彼印
更問自然智大龍者。譬如沙渇羅大龍。雖不
動其住所。而應念於六天及地上降種種雨
悉令充滿。今如來自覺之大龍亦爾也。不動
無相法界而於周遍法界以大悲va@m字智水灑
一切衆生心地悉令充滿。故云自然智大悲
也。世間敬如塔者。發此菩提心住此法印者
是一切世間大功徳聚也。故云世間敬如塔
也。下經文云。若有諸衆生知此法教者。世人
應供養猶如敬制底云云更
餘文自可見
三從次有下。明菩提如實印中。即是開佛知
見者。解此如實法印故頓開佛知見。所謂初
法明道位也。使得清淨者指此印自體。是即
本得而非始得故云清淨也。此處超越一切
執諍戲論。故云有無悉超越乃至非有非無
也。八葉猶居心量而不及。何況於二乘異生
心量哉。故云一切心量所不行處也。故名無
垢虚空金剛等者。無垢清淨義即蓮華部也。
虚空者常住不變義即佛部也。金剛者不壞
義即金剛部也。此印是三部總體普門全攝
故云爾也更問以心性甚深故者。直指一切衆
生自性清淨妙蓮不染質多大菩提之心性
更問此心性是兩部之本源諸佛之依持也。非
二乘凡夫之境界故云深。非一道極無之所
知故云甚深。十地猶居心量不窮其奧源故
云甚深奧也。非但心性如此耳。五蘊十二入
十八界三十七菩提分法六度四弘十力四無
畏十八不共法等一一諸法皆悉甚深奧。故
云當知陰界入乃至皆亦甚深也。以一切法
不出等者。如此等一切諸法一微塵計莫非
心實相。如是心實相佛獨覺了。故云以一切
法乃至乃能知之也。世智不能了者。釋未會
經也。治定經云難了。是爲嚴偈頌取意譯也。
是猶轉釋甚深奧義也。其義可見。無含藏者。
此心性雖諸法依持。非世間如情所謂之含
藏攝持。譬如虚空而含諸法也。譬如如意寶
玉而兩寶財。譬如大頗梨鏡而浮衆像。今此
心性亦爾也。無性無相而示現性相。無含無
藏而含藏諸法。故云難可了知等也。以如實
知蘊阿羅耶等者。以如此義故彼第八識所
含藏一一諸法本來無相而不生不滅也。所
a字無自性之體也。以無自性故離能執
所執能受所受。離能含所含能藏所藏。故云
以實知乃至亦無含藏也。以如此知蘊阿頼
耶本不生義故。離含藏而無相凝寂也。一切
心意識者如次八七六識是也。圓照如秋月
在空等者。非指月圓形。只是如月光明普照
離諸邊域而周遍於虚空。今此法界淨心亦
爾。離諸心意識而普遍於法界。明朗無礙越
於億千日月輪。故云爾時一切乃至離一切
妄想也。梵本云離一切等者。指未會經云爾
也。若具存梵本應言等者。是又指未會經也。
此兩句在右可見云云
四從次有下。明究竟方便中。所言二句者作
業妙無比常依於二諦等二句也。言成就此
自然智淨菩提心大龍。於普門法界現種種
所喜見身説種種所宜聞之法示諸觀照之
門。如此等妙業無時暫息。九種住心非能所
及。故云明此淨菩提心乃至一切業無比也。
次轉釋前句等者。所言前句者指有無悉超
越等一偈二句文也。所謂從有無至本無故
六句是離一切妄想虚空無垢大菩提心體
也。是即眞諦也。作業妙無比一句是大悲作
業成就之體。是即俗諦也。然如此眞俗兩諦
是諸佛菩薩常所依止也。無時暫離。譬如車
兩輪。猶似鳥兩翅。故云次轉釋乃至常依二
諦也。因如四味皆悉無常者。約轉深轉妙而
不留當位之邊且云無常。只是無自性義也。
非如彼顯乘所談之無常也。如醍醐是則爲
常者。五味終窮故色味無變作是故爲常。是
又無自性義也。非如情所謂之常也。故云此
心十縁生句觀之等也。此二句文等者。作業
業二句也。文約義豐。故云此二句文雖簡略
乃至貫通一部文義耳也
五從已略下。明結勸印持中。亦是重明等者。
前嘆發菩提心功徳中云。即以一切如來必
定法印。爲授大菩提記故云汝今能志求當
成就如來自然智大龍世間敬如塔。今末句
云汝當住斯道者。指前必定法印云斯道也。
是又同前義。故云重明授記之意也云云
第五從爾時下。明諸説無礙智戒中。自爲二。
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又分爲二。初正明請説戒。後從令諸下
明請戒由。此二自可見
二從上文下。明隨釋中。上文但説等者。指次
上應授彼三世無障礙智戒兩句文。彼但擧
名字未説其戒相。故云未顯其相乃至發問

第六從復次下。明世尊説戒中。自分爲三。初
明告勅。二明正説戒相。三明加持方便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引牒可云。佛告住無戲論執金剛等言
者。復次世尊等云云
二從復次下。明隨釋中。今此淨戒等者指三
世無礙智戒也。今此戒以三平等故離一切
執諍戲論故。與無戲論金剛三摩地相應也。
故上品釋住無戲論執金剛云。所謂住大空
惠謂觀縁起實相無生無滅不斷不常亦非去
來一異。是處諸戲論息法如涅槃。持如是智
印故得以爲名云云欲令人法相應者。三世無
障礙智戒者法也。住無戲論執金剛者人也。
此人法一徹而無二無別。故云相應也
二從阿闍下。明正説戒相中。又分爲三。初明
擧師傳旨。二明出梵語。三明釋句義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引牒可云。若族姓等住是戒者以身語
意乃至應如是學等者。阿闍梨復言等云云
二從阿下。明隨釋中。此中復者對前勸發偈
故云復。言此戒相亦是加持句者。前當耳語
之者。將指此戒也。餘文自可見
二從今具下。出梵本。事自可見
二從初句下。明句義中。又分爲二。初明誡聽。
二正明戒相
初中。佛子者。是未會經云矩羅補怛羅。是即
矩羅族義也。怛羅男子義也。於四姓者。刹利
婆羅門毘沙須陀也。此四姓外生非得戒之
人也。今於如來種族中生故以義爲族姓子。
此族姓子是從佛之身口意生故會意而云佛
子也。故云梵云矩羅是族義乃至佛子於義
爲著也
二從經云下。明戒相中。又分爲四。一明合一。
二明不作諸法。三明無作戒。四明應學義」
初中。亦分爲三。一明平等爲義。二明引小例
密。三明裂網義
初中。此戒者指此三世無障礙戒也。共縁共
成者。今此戒非但智但理所成。所謂大智爲
因大悲爲縁悲智共成而成戒相。故論云勝
義行願三摩地爲戒。今文云惠方便等之所
集成。彼此同一也云云若尸羅等者。常途顯教
戒名尸羅。是即唯清冷義而非三平等義故
也。佛言以身口意合爲一者。身等於語語等
於心。是故三業平等平等而周遍法界。如我
三業者衆生三業亦爾也。如衆生三業者諸
佛三業亦爾也。三三平等平等而三世常恒。
三世常恒故離過現未來相。所謂超越三時
如來之日是也。故云三世無障礙戒也。此中
三世者三業不平等故三世隔異。三業平等
故三世同際也云云
二從如佛下。明引小例密追可勘
三從復次下明裂網義中。統末歸本者。以境
智平等本心而爲本。以種種差別三業而爲
末。今行者住三平等戒故。攝種種差別之末
歸色心平等之本。復次本者本源。末者縁起
也。復次本者指心王毘盧遮那。末者指心數
眷屬。如此等本末諸法同一相也。所謂如來
解脱相也。如來解脱相故解脱無量見網。淨
除種種戲論。故云唯是一心乃至得名住無
戲論金剛印也云云
二從經云下。明不作諸法中。不作諸法者。得
三密平等實際故身口意業本來不生也。三
業不生故種種業亦不生。種種業不生故無
明煩惱不生也。無明煩惱不生故諸法自爾
而常住不動。常住不動故非諸佛菩薩之作。
又非天人修羅之造作。是即今三世無障礙
戒名住無爲戒也。故云不作諸法乃至而造
作諸法耶也
三從經云云何爲下。明無作戒中。自分爲二。
初正明持戒具足。二明梵本論意
初中。次明者。次上釋住無爲戒之體畢。然此
戒非但無爲無作。而明定惠具足悲智兼備。
故云次明持無作戒具足惠方便也。所云無
作戒者指上住無爲戒也。行者觀身等者大
智也。罄捨此身等者方便也。所謂觀達身不
可得故此身即周遍法界。此身周遍法界故
無取捨分別。即名爲捨此身。是即離能捨所
捨名爲捨此身也。用施一切如來者。此身遍
入法界一切如來身中故。此身與佛身無二
無別。無二無別故我身動止即諸佛動止也。
諸佛施爲即我身施爲也。是故行住坐臥四
威儀中所作皆悉佛行佛所作也。所謂發心
修行菩提涅槃欲觸愛慢等是也。如此種種
無量作業雖多。不出淨佛國土成就衆生之
二種也。故云莊嚴佛土成就衆生。此中莊嚴
佛土者大智門也。成就衆生者大悲門也。如
此等定惠具足者一切衆生色心實相。故三
世常恒無時暫息。譬如車兩輪。猶如鳥兩翅。
若闕一不到所詣。今此無作無爲戒亦如此。
智惠方便具足到a字本不生之清涼池。故
云行者觀身乃至法性自爾非所造作也云云
其能如是奉修等者。若如此以三平等戒故
無盡福河長流無窮渇之期。故云其能如是
乃至亦無窮竭也
二從阿闍梨言下。明梵本論意中。梵本論中
者。末度論故。阿闍梨不指其名故不知其名
也。此中解脱人者觀察無自性解脱有爲無
爲故。解脱法者所謂無自性法是也。解脱者
等者。通達無自性。是即如來也
四從若有眞言下。明應學義中。又分爲三。一
明經意。二明擧經合三明引小爲例
初中。不曉如是淨戒者。今不覺知此三世無
障礙三平等無爲戒者。住有相有縁之三密
雖修行次第法則。猶住造作遷流之行儀故。
不可名不作諸法無作戒故。故不能名菩提
薩埵。何以故。菩提者覺知之義。所謂覺知本
有無作三平等戒故名菩提薩埵。若不爾不
名菩提薩埵。故云若有眞言行人不曉乃至
云何得名菩提薩埵耶也
二從故經次云下。明擧經合中。族性子者。指
此教應學行者也
三從此中應下。明引小爲例中。此中應學等
者。今經云應如是學。是新譯之言也。而此應
學。舊譯名爲式叉迦羅尼故云爾也。猶如第
五篇戒等者。第五篇戒名習學戒。此第五篇
戒攝一百威儀行法故云爾也。大乘學者等
者。指眞言行者也。當知此戒等者。指此平等
三昧耶具足方便戒也。若能持此戒者頓無
量威儀具足。即時入普門法界故云爾也。茍
戒有虧等者。今於此眞言上乘所制三平等
戒少有所闕。無有成菩薩大行。以何故虧犯
諸佛同一平等本誓故故云大乘學者乃至無
有是處也
三從經云次於下。明加持方便中。又分爲三。
初明加持自身。二明加持淨瓶。三明授與誓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
經。自可見
二從即是下。是隨釋中。又分爲二。初約凡夫
師明義。二約見諦明義
初中。即是受戒之明日者。受三昧耶戒第六
日行事也。其明日者。及第七日之暮而作此
加持故云即是受戒之明日。謂第七日暮也。
作造曼荼羅等者。至第七日之夜正作授職
潅頂作法時也。皆當用金剛薩埵等者。夫大
阿闍梨隨其事縁可住二種三摩地。所謂大
日如來金剛薩埵是也。若欲作諸作務事業
時。當於自身中觀縛字。轉縛字成五胎金剛
杵。轉杵成金剛薩埵。然後手結薩埵印契口
誦其眞言加持自身故。頓成金剛薩埵堪能
作諸事業。故今阿闍梨欲作曼荼羅諸作務
事業故用金剛薩埵加持自身也。故云作造
曼荼羅乃至即是執金剛也。若又阿闍梨欲加
持弟子身及授印明等之時。當觀自身成大
日如來。然後授與弟子於明法等也更問是中
方便如下品經文等者。指轉字輪曼荼羅行
品也。即彼品云。爾時毘盧遮那世尊復決定
説大悲藏生曼荼羅王敷置聖天之位三昧神
通眞言行不思議法。彼阿闍梨先住阿字一
切智門。持修多羅稽首一切諸佛。乃至次作
金剛薩埵以執金剛加持自身。或以彼印或
以縛字。入於内心置曼荼羅。乃至亦當以是
方便作諸事業。復以大日加持自身。念廣法
界而布衆色云云同疏釋此文云。問曰。如前
以廣説敷置曼荼羅位。今何更説此有多義。
答此問云。欲更開發一類衆生故令前已聽
聞者倍得明了。故前雖説諸位地。然尚未普
周遍。今更説令無所闕之故前但説其名。由
多未説形状。然今更説令具足故云云故云是
中方便如下品經文也。又供養次第眞言事
業品云。爾時眞言行者隨其所應如法持誦
已。復當如前事業而自加持作金剛薩埵身。
思惟佛菩薩衆無量功徳。於無盡衆生界興
大悲心。隨其所有資具而修供養云云以是義
故云及供養次第中説也
二從若見下。約見諦明義中。住於金剛薩埵
心者。住普賢大菩提心。是即無等等大菩提
心也。故云爾也。以此祕密加持等者。以八葉
心蓮祕密甚深加持。於普門法界所作皆成
就。四魔三障無阻壞者。故云以此祕密加持
乃至無能阻壞之者也
二從次當下。明加持淨瓶中。次當如前運心
等者。指地神加持等云如前也。運心禮事如
上説之。故云次當如前運心爲大日如來作
禮也。從爲大日如來作禮至于皆應依供養
次第有四箇爛脱。依記可知先當取如法
淨瓶等者。言以金銀銅新瓦等。無令闕損之
處如法清淨作之也。瞿醯云。其器用金而作。
或銀熟銅寶及娑頗底迦。或白瑠璃。或用木
石商佉樹葉螺 及新瓦而作其器。勿令闕損
如法而作云云又蘇悉地云。取以金瓶或銀銅
等或新瓦瓶云云今亦如是。以如上寶及瓦瓶
等也云云汲清潔之水等者。言汲深谷絶澗流
水等清淨澄寂淨水。而以細密潅漉如法漉
之也。盛瓶不太増不太減。瞿醯云。如法而作
中盛香水云云蘇悉地云。盛滿香水云云置五
寶五穀等者。瞿醯云。五寶者謂瑚頗金銀商
佉或珠或寶。餘言一切寶者應知五寶云云
云。其五穀者謂胡麻小豆大麥小麥稻穀。餘
言一切穀者應知五穀云云又云。五藥者。謂僧
毘夜乞羅二合提婆娑訶提婆枳㗚
餘言一切藥者應知五藥云云蘇悉地
云。置於五寶。花葉菓香。五種穀子。種種塗
香或堅香云云又取種種香木衆妙菓枝等者。
瞿醯云。及置名花。繒綵纒頚。及纒花鬘。并著
花菓枝葉。亦著柑欗散花云云蘇悉地經云。以
新線帛繋其瓶。挿諸嚲樹枝或樹枝云云以是
義故云又取種種香木衆妙花菓枝挿中種種
莊嚴用鮮淨帛彩繋頚也。然後持誦降三世
等者。如此莊嚴瓶已。然後以不動或降三世
眞言加持此淨瓶也。此亦是成辨諸事眞言
等者。根本以不動爲成辨諸事故云亦是也
云云瞿醯云。以眞言寫垢乃至清淨。復以曼
荼羅主眞言持誦七遍安置内院云云以此義
故云然後持誦降三世乃至成辨諸事眞言也
云云皆應依供養次第辟除去垢者。言淨以ra
字。然後以不動降三世眞言而加持也。故云
皆應依供養次第乃至然後加持也。大凡眞
言遍數等者。言於眞言有大呪心呪心中心
呪等故。若誦其大呪若誦心呪心中心呪等
百返五百遍千遍等。隨其眞言大小可思察
也。故云大凡眞言乃至應以字計之也。如蘇
悉地中説等者。彼經云。用部主眞言。或用部
母眞言百八遍。然後潅其眞言主頂云云故云
如蘇悉地中説又彼中乃至或部母眞言加持
也。今此經中等者。今此大日經中通用不動
降三世。故云今此經中乃至加持其眞言也。
又兼廣略等者如右記之。故云又兼乃至令
至千遍也。既加持竟等者。如此莊嚴加持持
誦已。當安置壇門之外。以此瓶水灑所入弟
子令淨除宿業重障也。故云既加持竟乃至
得見曼荼羅也
三從又於別器下。明授與誓木中。又分爲三。
初明和香水并其功徳。二明闍梨口傳。三明
深祕義
初中。又於別器調和香水等者。彼門外淨瓶
之外別儲一之香水器。和以欝金龍腦等種
種妙香。持以ra@mva@m二字并辨事眞言。以此
香水授與應度弟子令飮之。是名爲金剛水。
以此祕密甚深加持力故。三業所犯衆罪悉
消滅。内外清淨堪能服諸佛内證之甘露法
味。故云又於別器調和香水乃至堪爲法器

二從阿闍梨言下。明闍梨口傳中。此即名爲
誓水等者。言猶如世俗同心與力令飮一味
神水。故云此即名爲誓水乃至衆聖前喰歃
也。此盟誓者契約義誓願義也。此香水等者。
今此香水義亦如此。使應度弟子心契誓堅
固護持諸佛本誓。令不退大菩提心也。故云
此香水自誓其心衆令不退大菩提願也
三從復次以下。明深祕義中。以無礙戒香者。
三世無礙智戒者即是三平等大智門也。縛
字門者毘盧遮那大悲va@m字門也。平等大智
與平等大悲以和合故理智究竟。以理智究
竟故行者心水澄淨而堪浮此理智究竟滿
月。所謂月是水精。是故飮香水者浮彼理智
和融覺月之意也。以是祕密甚深加持力故。
弟子必定可成無上大菩提。故云復次以無
礙戒香乃至則堪入祕密曼荼羅也
第五從爾時執金剛以偈問佛下。明造壇支
分中。自今爲五。一明圖畫諸位。二明薩埵説
偈。三明大衆勸發。四明薩埵發問。五明如來
答問
初中。又分爲三。一明結前生後句。二明薩埵
樂説。三明世尊答問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二從偈中先下。明薩埵樂説中。又分爲五。初
明讃嘆如來。二明問畫諸位時分。三明問普
集現瑞時。四明闍梨傳戒。五明結歸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校牒可云。種智説中尊者。先讃歎佛等
云云
二從先下。明隨釋中。先讃歎佛等者。言爲奉
問如是事於如來。先讃嘆世尊也。唯願一切
智者釋種智兩言。爲莊五含偈。呼一切爲種。
故云一切智也。説法中者釋説中之兩言也。
最第一者等者釋尊之一言也。説彼時分也
者。取下句之意而加釋上句也
二從此時下明問畫諸位時分中。又二。一明
校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校牒可云。願説彼時分者。此時分即
是初畫云云
二從此下。明隨釋中。此時分即是等者。言問
始從圖諸位畫諸尊。至于法事終時分之限量
也。故云此時分乃至時分限劑也
三從次云大衆下。明問普集現瑞時分中。又
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大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曼荼
羅現前。二明弟子現見
初中。謂大悲胎藏中等者。言今此四重法界
諸尊聖衆。於伺等時普皆來臨集會於道場。
不思議威驗耶奉問於如來也。故云
謂大悲胎藏中乃至示現威驗也
二從若弟子下。明應度弟子現見中。若弟子
諸根淨利等者。言若今應度弟子諸根清淨
利根者。於此第七夜授職潅頂時。面覩見
四重法界聖衆。當列在佛會。猶如靈山虚空
會座大衆皆見分身諸佛從地涌出菩薩。故
云若弟子乃至無有異也
四從當知下。明闍梨傳戒中。又二。一明交牒。
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曼荼羅闍梨慇懃持眞言
者。當知爾時即是曼荼羅阿闍梨等云云
二從當知下。明隨釋中。爾時即是等者。言如
此依聖衆現前故弟子親覩塵教聖衆時。阿
闍梨正傳三昧耶無作淨戒。而以慇懃誠實
之語勸誘弟子。成就自利利他行如來事也。
故云當知爾時乃至故云慇懃持眞言也
五説此偈已者。明結歸也云云
三從爾時下。明世尊答問中。自分爲四。一明
答圖畫時分。二明造立軌儀。三明絣定方位。
四明正畫諸尊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乃至曼荼羅者。疏擧末會經治定。
故可依治定經文也。自可見
二從謂於下。明隨釋中。又分爲六。一明定第
七夜始終時分。二約深祕明義。三約淺行明
義。四明安置供物處。五明闍梨口傳。六明示
有三種方便
初中。謂於此第七夜中等者。言於此夜中所
有法事皆悉修終。故云謂於乃至都畢也。明
相出者指晨朝也。初入夜分者指日沒也。於
其中間悉行事終也。故云是中從日沒乃至
使發遣竟也。然違此法則。或於日沒以前始
之。或於晨朝以後終之。則生障礙也故云若
違此法則乃至不吉祥也
二從然深下。約深祕明義中。正以道機嘉會
等者。言今於金剛手所問時有淺深義。淺略
時如右云云其深祕時者。以應度弟子嘉會時
而爲時。所謂於此授職潅頂之時。頓開發淨
菩提心。親覩見海會聖衆歡喜悦樂。故云正
以道機嘉會爲時也。或以加持方便者。以如
來日加持故。三世即一念。一念即三世。平等
平等故延促自在也。長短在縁無有日夜修
短之限量也。故云或以加持方便乃至無有
定限也
三從若淺下。約淺行明義中。若淺行等者。言
未見諦阿闍梨還依前第七夜法則時分可行
事也。故云若淺行乃至依於法則也。於晝日
分等者。於第七日之晝日先規畫其界域。以
白檀等草定尊位等。其後及日沒令備足香
花等也。故云於晝日分乃至皆令素辨也
四從瞿醯下。明安置供物處中。瞿醯云等者。
彼經第二摩訶曼荼羅品第七云。曼荼羅北
面一處 先以軍荼利眞言辟除諸難。置諸供
具。持誦而護及以灑淨云云今以白色規畫辨
事眞言者。彼文云先以軍荼利眞言故。軍荼
利眞言是寶部辨事眞言也。彼寶部故云爾
也。今以息災爲本故。取意云以白色規畫辨
事眞言。然者今所言辨事眞言者指不動若
降三世眞言也。所謂以白色之末書彼眞言
安彼處。然後以同印眞言可辟除結界也
五從阿闍下。明闍梨口傳中。若不能於一夜
等者。言如此圖畫等不能於一夜中而畫者。
從第五日以後漸漸作之無過也。故云阿闍
梨乃至於理無妨也
六從又別下。明示有三種方便中。又別有尊
形印字者。阿闍梨若不能畫尊形可畫三昧
耶形。三昧耶形猶不堪可書種子字。然是即
非如法。以尊形爲最也云云
三從經云傳下。明造立軌儀中。又自爲五。初
明結前生後。二明師弟澡浴。三明師資護持。
四明二種加持。五明運心頂禮
初中。又爲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
自可見
二從已知下。明隨釋中。已知時分者結前也。
即明等者生後句也
二從至日下。明師弟澡浴中。至日入時者謂
日沒時也。阿闍梨等者。師資共如法香湯沐
浴也。興大悲心者。師資同發大悲利益心。誓
度無盡法界衆生也。齎持供物等者。持一切
所有供養具往至道場也。先應一一具法加
持者。一一供具皆以ra@mva@m二字加持。復以辯
事眞言而去垢辟除也。如供養次第中説者。
増益守護清淨行品第二云。毎日先住於念
惠。依法寢息初起時。除諸無盡爲障者。是夜
放逸所生罪。慇懃還淨皆悔除。寂根具悲利
益心。誓度無盡衆生界。如法澡浴或不浴。應
令身口意清淨云云同品疏云。毎日先住於念
惠者。毎日者從受法當日初修乃至成佛。於
其中間三時不闕言毎日也。念惠者念師惠
也。依法寢息者。右脇而臥右手爲枕。左手長
&T038223;上押著即是也。初起時者。受法夜即其
後夜出明相時也。爲障者。生死流轉三毒煩
惱爲根本。悟三毒煩惱本不生即是除障也。
是夜者受法以前生死長夜也。放逸所生罪
者。根塵和合所生罪也。慇懃者如救頭燃依
法念誦也。寂根者悟根本不起也。具悲利益
心者。簡劣惠小乘顯大悲勇猛也。誓度者。衆
生界不盡我願不休也。如法澡浴者。外浴必
用香湯水也。或不浴者。内浴達無身法可浴
云云
三從次當下。明師資護持中。次當如法護持
自身等者。以ra@m字智火而焚滅罪垢。以五字
嚴身而莊嚴自身。以三種三昧耶印明護持
自身等也。故云如法護持自身也。呼所度弟
子等者。召呼應度弟子。又如前以ra@m字焚滅
弟子罪垢。以五字嚴彼身。以三種三昧耶加
持彼身。并灑香水在一處。依年戒而令座
著。故云呼所度弟子乃至皆令一處次第而
坐也。從次第而坐至于復次行者。有四箇爛
脱。依記可知
四從次觀自身下。明二種加持中。又分爲二。
初明以大日加持自身。二明以金薩加持自身」
初中。次觀自身等者。如此師弟共護持灑淨
已。次以大日加持自身。所謂以五字布自身。
於身中觀八葉蓮華臺。於此花臺觀a字。轉
成五輪妙塔。轉塔成大毘盧遮那佛。如此觀
察已。結大日印誦大日明。以此三密方便加
持故頓成毘盧遮那。爲應度弟子堪能畫作
曼荼羅。故云次觀自身作毘盧遮那乃至即
應以自身作毘盧遮那也
二從若作下。明以金薩加持自身中。若作縁
曼荼羅等者。欲作阿闍梨事業時以大日加
持自身。成大日而作阿闍梨事業既爾也。若
又欲作諸作務時以金剛薩埵加持自身也。
所謂莊嚴道場備香花燈明阿伽飮食等類是
也。欲作如此等作務時。轉a字成va@m。轉va@m
成五&T037992;。轉五&T037992;成金剛薩埵。然後以金薩印
誦彼眞言。以此三密方便故頓成金剛薩埵
之三密。而堪能法界曼荼羅諸作務事業。故
云若作縁曼荼羅乃至其加持方便也。如此
加持方便下文并供養次第中委明。故云如
下文供養法中説也
五從然後下。明運心頂禮中。又分爲二。初明
運心頂禮。二明頂戴五色線
初中。亦如上説者。指上驚發地神處也。彼處
悉記之故不列記也云云瞿醯云。先應歸命三
寶一切諸尊及與供養。然後拼繩云云
二從然後下。明頂戴五色線中。然後持五色
等者。如此以普遍之心運心頂禮已。以辯事
眞言加持五色繩。而向壇前頂戴之也。瞿醯
云。次於晨朝時。自應念誦著新淨衣。於曼荼
羅所用眞言。先須持誦。詣於彼處。先以辯事
眞言。持誦香水散灑。還以此眞言持誦五色
繩。得好瑞相方可合繩。其五色者謂白赤黄
青黒。如其繩色彩色亦然云云依此等義可受
持頂戴也云云
妙印鈔卷第三十
御本云元徳二年庚午十二月十二曰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