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過二乘。生蘇譬於越菩薩乘。熟蘇譬於越權
佛乘也。然後醍醐生譬於淨菩提心生也
四從行者下。明法明道功徳中。行者最初等
者。指初法明道位云最初也。此位正開出
淨菩提心如意寶。故云開發金剛寶藏等
也。得除蓋障三昧故云離四業生也。曼荼
本佛此時初生現。故云佛樹牙生也。初地
以去此牙任運増廣。速至大牟尼位。故云
生廣大功徳也
五從若知下。明結釋中。若知自心等者。自
心者指華臺八徳。有如是印者指彼自然自
證最祕密印。此印者是此心相貌也。故云喩
心相貌也。喩猶覺也。甚深甚深更問
妙印抄卷第十一
  建武四年
卯月二十一日
 金剛佛子明金之 



妙印鈔卷第十二
 沙門阿寂紀 
  釋入眞言門住心品第一之餘經一
疏一
四從次有下。明答菩提相中。又二。一明別
牒。二明隨釋 初別牒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又六。一明定所答體。二明相似
譬。三明合譬。四明無量智成就。五明心佛
現前。六明總結
初中。次有一偈半等者。答金剛手之問復以
云何相知發菩提心之第二問也。故云次有
一偈半略答菩提心相貌也
二從以世下。明少分相似譬中。以世間更無
有等者。從虚空外更無少分相似應相喩之
物。故取少分相似云無量如虚空也
三從心相下。明合譬。自可見
四從爾時下。明無量智成就中。爾時行人等
者。本有之境云寂。本有之智云光。以境智冥
合故無量知見自然開發也
五從此智下。明心佛現前中。此智成就等
者。指上境智不二之妙智也。此妙智生時自
心本佛現前也
六從佛已下。明總結中。又三。一正明結釋。二
明信力堅固因縁。三明暗證迷執
初中。佛已略記等者。言指彼菩提生之印云
心實相印也。彼印有虚空之義。復有不染
清淨義。復有常住不動義。復有境智不二義。
復有無量智成就之徳。有正等覺顯現義。如
此諸句皆是彼印功能也。故云佛已略説如
是心實相印也若行者與此相應等者。行者
若與此自然自證花臺之佛徳相應 必具堅
固信力。不壞常住如金剛也云云
二從然此下。明信力堅固因縁中。然此信力
等者。言今得此大信力。依眞言門供養行法
所成就也 問。今供養行修行者。答上之及
彼行修行句耶 答。今不爾。欲示此大信力
生因縁故。如此信力者依供養行修行而初
發心&MT06279;如此信力生スト也。非答彼句也。答&T069222;
彼句者。上既指下文入大悲藏曼荼羅等者

三從或有下。明暗證迷執中。又六。一正明擧
其迷執。二明四性迄得觀無由。三明以方
便即易得。四明引中論證。五明破迷妄六明
擧譬顯巧拙
初中。或有説言等者。指彼暗證禪師。此則
不知祕密内證即事而眞之妙體故。爲如情
所謂之説。是即大非也。故云但觀心性乃至
此説非也
二從如次下。明四性叵得觀無由中。如以四
種不生等者。以自他共無因四性叵得之觀。
而百千萬年之間雖觀彼鑛石中金性。不用
方便終不能得之。故云如以四種不生乃至
無由可得也
三從行人下。明以方便即易得中。行者亦復
如是等者。指眞言行者。三種祕密方便者。身
密印口眞言心觀念是也。以如此三密方便
供養修行故。速消融三妄執鑛石之垢滓。即
獲得無垢清淨之大菩提心也
四從龍樹下。明引中論證中。龍樹阿闍梨等
者。彼中觀論云。因縁所生法。我説即是空。亦
名爲假名。亦是中道義云云是即以諸法因縁
生故即空也。以諸法因縁生故即假有也。以
諸法因縁生故中道實相也云云
五從而汝下。明破彼迷情中。而汝謂龜毛等
者。言汝不達因縁生法即空假中。而於彼因
縁生之法外。以龜毛兎角情有理無之變化
所執謂爲無生。是故未出斷常二見。故云墮
在失處也
六從又如下。明擧譬顯巧拙中。又四。一明拙
喩。二明巧喩。三明結歸。四明誡未得謂得
初中。又如世人等者。言如世人欲顯鑛石
中之眞金色。多日之間種種練冶及百練。
然後謂爲妙性窮極。即無住壽長遠等功能

二從若五下。明巧喩中。若五通仙人等者。言
以諸藥呪術之力故。即能化木石等之類忽
爲金寶等。非啻忽化而爲寶。亦服食之即住
壽多劫神變無方也
三從當知下。明結歸中。當知眞金性中等
者。言眞金中雖有如是力用。世人不知祕密
方便故不能得之。是合彼暗證禪師等。故云
眞金中乃至不能得耳也。眞言行者用祕密
方便故。速得成神變不可思議妙業。故云淨
菩提心乃至不思議業也
四從故不下。明誡未得謂得中。故不應未得
等者。如彼世人以百練之眞金窮極。不望
住壽長遠等妙用。彼暗證禪師等亦如是。纔
以無爲無作之空觀之一分而爲終窮究竟。
不知祕密不思議方便故。不得成祕密甚深
如來内證神變加持不思議業用也。故云故
不應未得乃至爲極果也云云
五從經云下。明答心續生中。自四。一明違理
心。二明順世心。三明違世心。四明答心諸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
可見
二從以下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定其所
答。二是最初生起由。三明隨文作釋
初中。以下答心者。自此以後答金剛手第三
次第心續生句也
二從欲明下。明最初生起由中。欲明淨心最
初等者。言金剛手問言大勤勇幾何次第心
續生故。欲説淨心最初生起之因縁由來故。
先最初説凡夫違理之心也。所言違理者違
背眞諦之理故云爾也
三從無始下。明隨文作釋中。自二十八。一
釋無始生死。二釋凡夫名義。三明虚妄所
由。四明時外道許。五明地等變化。六明瑜
伽我。七明建立不建立。八明自在天。九明
流出。十釋時。十一釋尊貴。十二明自然。十
三明内我。十四明人量。十五明遍嚴。十六
明壽者。十七明補特伽羅。十八明識。十九
明阿羅耶。二十明知者見者。二十一明能執
所執。二十二明内知外知。二十三明社怛
梵。二十四明意生。二十五明魔納婆。二十
六明常定生。二十七明聲非聲。二十八明結
釋矣
初中。無始生死者智度云者。大論第三十一
云。無始空者。世間若衆生若法皆無有始。
如今世從前生因縁有。前生復從前世有。如
是展轉無有衆生始。法亦如是。何以故。若
先生後死則不從死故生。生亦無死。若先死
後有生則無因無縁。亦不生而有死。以是故
一切法則無有始。如經中説佛語諸比丘。
衆生無有始。無明覆愛所繋往來生死始不
可得。破是無始法故爲無始空云云彼論委悉
問答往復。恐繁不鈔云云
二從愚童下。明愚童凡夫名義中。愚童義如
前説等者。指前三種薩埵中愚童薩埵義也。
凡夫者正譯應云異生者。謂依無明造業依業
往來。六趣不得自在。色相形像各各不同。故
云異生也。故云謂由無明乃至故曰異生也。
大圓覺經云。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
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
著五欲。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
覺性云云又大論云。是凡夫人離無明邪見
不能有所觀以如此等義故云凡夫也云云
如十六知見等者。大論第三十五云。問曰。
如我乃至知者見者。爲是一事爲各異。答
曰。皆是一我。但以隨事爲異。於五衆中我
我所心起故名爲我。五衆和合中主故名爲
衆生。命神成就故名爲壽者命者。能起衆
事如父母生子名爲生者。乳哺衣食因縁得
長是名養育。五衆十二入十八界等諸法因
縁是衆法有數故名衆數。行人法故名爲人。
手足能有所作名爲作者。力能役他故名使
作者。能造後世罪福業故名能起者。令他起
後者罪福業故名使起者。後身受罪福果報
故名受者。令他受苦樂是名使受者。目覩色
名爲見者。五識知名爲知者。略説則十六。廣
説則無量。隨事起名云云
三從次釋下。明虚妄所由中。又三。一明正釋
虚妄由。二明能治觀。三明不觀而祖習
初中。次釋虚妄分別所由等者。先表其虚妄
分別所由而擧經文分釋也
二從若彼下。明能治觀中。若觀察等者。擧能
治觀以勸正眼之所見也
三從然彼下。明不觀祖習中。然彼不自觀
者。言彼愚不能如此觀察。而隨前境種種我
見。自劫初以來祖習。而各唯謂此&T069222;ナリ
眞實也
四從經云下。明時外道計中。又二。一擧計。二
明破
初中。經云復計有時者。謂一切萬物待時而
生待時而熟云云又一人計。時是不變因。實有
法。微細故不可見等云云
二明破中。亦以不觀等者。言三世相推無一
念住時。何其常住法耶
五從經云下。明地等變化中。又二。一擧計。二
明破
初中。經云地等者。指水火風空故云等也
二明破中。以不觀地之自性等者。言地極微
合成從衆縁生。衆縁離時有地法耶。餘水火
風空亦爾也
六從經云下。明瑜伽我中。又二。一擧計。二
明破 初中。經云瑜伽我等者。彼惡執空
者。計此内心相應之理爲眞我也
二從不觀下。明破中。不觀心自性者。以觀心
無性無住等爲對治也
七從經云下。明建立不建立中。二。一擧二種
計。二明破
初中。經云建立淨等者是中有二種計者。所
謂建立淨不建立無淨也
二從由不下明破中。由不觀我等者。以觀因
縁生法皆無自性爲對治也
八從經云下。明自在天中。自二。一明牒經。二
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一下。明隨釋中。四。一擧自在。二破自
在。三擧流出。四擧時
初中。謂一類外道計者。彼外道計自在天能
生萬物也
二破自在中。破文。自可見
三擧流出中。計流出者。言前建立宗如從心
建立出一切法。今此中流出者。如從手功流
出一切法也。譬文自可見云云
四擧時中。次云時者。言前時外道宗計。唯
計時法。此計有時自在作之。有時自在天不
作之。故與前少異也云云
  已上釋疏一卷竟
九從經云下。明尊貴中。二。一擧計。二明破
 初中。而有輔相者。有諸眷屬受其教令行
之。故云而有輔相等也
二明破中。此宗計等者。此尊貴言遍五大
處。故引諸師之破爲證也。所言論師者指小
乘論師也
十從經云下。明自然中。自二。一擧計。二明破
 初中經云自然者謂一類者。此外道計是
斷見所攝也
二明破中。有師難云者指小乘論師也
十一從經云下。明内我中。自二。一擧計。二明
破 初中。經云内我等者。其計自可見
二破中。難者云者指小乘師難也。至校量中
者。指大論校量品也
十二從經云下。明人量中。自二。一擧計。二破
 初中經云人者。其宗計可見
二破中。大論云者。引論爲證而破之也
十三從經云下。明遍嚴中。自二。一擧計。二破
 初中。經云遍嚴者。其宗計可見。與自在
天計少異者。今宗計者計神我造諸法而遍
嚴。彼自在天外道計者。計自在天能造諸
法。故異也
二明破中。二。一明引中論破自在。二明疏主
破遍嚴
初中。如中論破者。問上既有此計此破。何故
又重云耶 答。彼論破自在天時破自在。何
不全作樂人全作苦人。而有苦者樂者。既從
愛憎生。故不自在故。以彼爲破遍嚴不能造
一切也。又重出彼自在計并破文也云云
二明疏主破遍嚴中。今遍嚴等者。破意可見
云云
十四從經云下。明壽者中。二。一擧計。二破
 初中。經云若壽者。其宗計可見
二破中。難者云者指小乘難也
十五從經云下。明補特伽羅中。三。一擧宗
計。二破宗計。三破兩部計
初中。經云補特伽羅者。此云數取趣。有數取
趣者皆是一我者。言於三世數數取趣。只是
一我能作也。故計此神我三世實有而常住
也。但隨事異名者。計雖一我隨其所作名異

二破宗計中。識神若常者。破文明鏡。自可

三破兩部計中。如佛法中者。彼兩部云三世
實有法體恒有故。同此補特伽羅外道之計。
故失佛三種法印也。所謂諸法無常法印有
爲。諸法無我法印通有爲無爲。涅槃寂靜法
印局無爲也。西方諸菩薩者。無著天親馬鳴
龍樹等諸大菩薩是也
十六從經云下。明識中。自二。一擧計。二明
破 初中。經云若識者。問曰。今宗云識遍
五大。有何不同耶 答。今於無自性上談六
大無礙。彼不知無性而於有自性上説此義。
故大異也
二明破中。二。一破獨不見知。二破此死生
彼 初中。此亦不然者。言破識若遍一切處
常住。何故獨不見聞覺知。而由根塵和合有
識生。故知汝識無用也
二從又若下。破此死生彼中。又若識神等
者。重責識常何故此死生彼也
十七從經云下。明阿羅耶中。二。一擧計。二
明佛弟子偏執
初中。經云阿頼耶者。言有阿頼耶能持此身
含藏萬物也
二從不同下。明佛弟子偏執中。不同佛法中
者。然者云何不同耶 答。佛法中阿頼耶者。
於第八識中執持含藏唯識唯心之萬法故。
名爲阿頼耶。然此唯識唯心之體。無性無住
無有分別執著。若雖爲佛弟子。不觀自心無
自性而亦同我見也 問。何故破佛法中人不
破外道耶 答。破上達之佛法人。自外道
被破也
十八從經云下。明知見者中。又三。一並擧兩
計。二並引論明義。三擧難者義破見者 初
自可見
二從智度下。明引論義。其文自可見
三從難者下。擧難者義破見者中。難者云。汝
言能見是我自餘能聞能觸能知者非我否。
若皆六根共是我者。不互相知故。一不可作
五。五亦不可作一。故一切知義不成。若云
有非我者。是又一切智義不成。進退破責
也。一者六根中隨一也。然六者言總也
十九從經云下。明能執所執中。二。一擧兩宗
計。二破
初中。經云能執者。能所相翻成二計。其義
可見
二明破中。然内外諸法皆無自性。此中執尚
不可得。何況其中有我耶
二十從經云下。明内知外知中。經之内知外
知者。是又内外相翻成二宗。所謂内知外
知也。此二人外道佛法中六識邪推&MT06279;スル也。
所謂内知外道意識之方。外知外道
前五識也。破文闕タリ。即破&MT06279;應云眼等皆
從衆縁生皆無自性也。豈其中何有ヤト我耶」
二十一從經云下。明社怛梵中。經云社怛梵
等者。言此外道宗相同於知者外道之計。雖
然非彼知者外道伴類故。別擧之也。破文
闕。以彼知者破文可思之
二十二從經云下。明意生中。二。一擧梵名宗
計。二明翻譯誤
初中。經云若摩奴闍者。是則經云意生者。且
約先譯如此譯。然今摩奴闍正義。故疏云摩
奴闍也。此外道宗計有人生者生人。所謂人
即從人生者。上之人者所生之人也。下之人
者能生之人也
二明翻譯誤中。唐三藏云意者。言唐三藏翻
之爲意生誤也。所以然者。意生梵語未那闍
也。人生梵語未奴闍也。那與奴聲轉義異。故
スル云云
二十三從經云下。有摩納婆中。三。一擧計。二
依智度明義。三明唐三藏誤 初自可見
二從智度下。依智度明義中。智度亦云者。指
大論第十二卷文也。乃至譬如像骨等者。言
計我如物𢵍形。此我即成人體而成人身也。
以是故受身之時。如此𢵍形之物。先在前
受也云云
三從唐三下。明唐三藏誤中。唐三藏等者。言
彼三藏此摩納婆翻爲儒童。即誤也。儒童
梵語即摩拏婆也。是故納與拏。又聲轉義
別。故誤也云云此二名者意生與儒童也。菩
提闍梨者指智覺三藏歟
二十四從經云下。明常定生中。經云常定生
等者。其宗計可見。破文闕。應破云。諸法皆
悉從因縁生。從縁生法去來生滅。豈此中有
我而常住不壞耶
二十五從經云下。明聲非聲中。二。一擧聲外
道計。二擧非聲計
初中。自二。一擧聲顯者計。二明聲生者計」
初中。經云聲非聲等者。於聲論外道。亦分
別爲二計。所謂聲顯者聲生者是也。聲顯者
計。聲體自本雖有之。待縁顯之。其體性常
云云
二從若聲下。明聲生者計中。若聲生者。此
聲已生後顯了而常住云云
二從非聲下。擧非聲計中。非聲等者。與前
計有異者。此外道計聲是遍常。猶如虚空無
所有。無有其體性。以是故撥無善惡一切因
果也。已上三計破文闕。應破云。聲經七處
有聲生。既衆縁和合。衆縁和合故無自性。豈
常住遍常耶。不觀我自性故生如此等妄計
云云
二十六從經云下。明結釋中。自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經中下。明隨釋中。三。一明略廣不定。二
明擧四禪爲例三明久遠相承
初中。經中略擧三十事者。問見經文有二十
九。依之見大師御釋亦有二十九。然今云略
擧三十事。相違云何 答。經現文雖有二十九。
疏於聲外道内。分爲二計。所謂聲顯者聲生
者也。故釋云彼中復自分異計云云故成三十
事也。大師任經現文有御配當。故不相違也
問。地等變化分別可爲五。何故唯爲一計乎
 答。所計雖別。伴儻一故。合爲一計也。例
如第一時外道雖有二計。一類故合爲一也
云云
二從如人下。明擧四禪爲例中。如人坐得四
禪者。佛在世有比丘。坐禪而發得四禪定。謂
之爲得阿羅漢。然此比丘死滅剋。中有色相
顯現時。此比丘念言。如佛所説者阿羅漢無
有中有云云然今中有形状顯現。故謗言佛説
虚言也云云依此謗佛之罪即墮地獄。時諸弟
子佛奉問此比丘之生所。佛答言。即墮地獄
云云時諸弟子疑言。此比丘戒定惠明朗。以
何故墮地獄耶。佛告言。謗佛之罪深重故
墮地獄。戒定惠未障地獄云云復有一人。纔
得初禪定而謂成佛スト。如梵王之請轉
法輪。如此等未得謂得未證謂證。皆是我
分相應也云云
三從皆由下。明久遠相承中。皆由不觀等
者。各各指所宗奉自在那羅延毘紐等。以云
大師薄伽梵等也。善修瑜伽等者。以我分相
應爲瑜伽也。如此等好語皆是先佛教法ナリ。其
義分皆滅亡シテ。纔其言&T069222;レル故。有如此等好
語也。順理解脱者。彼所邪推分別以我分
相應等順理解脱云云
問曰。此住心大綱云何 答。十住心論云。異
生羝羊心者。此則凡夫不知善惡之迷心。愚
者不信因果之妄執。我我所執常懷胸臆。虚
妄分別鎭蘊心意。逐陽焔而湯愛。拂花燭而
燒身。既同羝羊之思婬草。還似姟童之愛水
月。不曾觀我自性。何能知法實諦。違教違
理從此而生。從冥入冥相續不斷。比循迴於
車輪。均無端於環玉。昏夜長遠金雞何響。雲
霧靉靆日月誰搴。來途無始歸舍幾日。不覺
火宅之八苦。寧信罪報之三途。遂乃嗜滋味
乎水陸。耽花色乎乾坤。放鷹催犬斷填腹之
禽命。走馬彎弓殺快舌之獸身。涸澤竭鱗族
傾薮斃羽毛。合團以爲樂多獲以爲功。不顧
解網之仁。豈行泣事之悲。荒婬無度晝夜
只樂。或抄掠他財物姦犯人妻妾。四種口過
三種心非。誹謗人法播植闡提。無時不作無
日不行。不忠不考無義無慈。五常不能羅
綱。三乘不得牢篭。祖習邪師依憑邪教。不
曾求出要一向營眼前。如是衆生名曰愚童
羝羊云云
問曰。眞言教説此住心。經論文證云何
答。住心抄云。問第一異生羝羊心者。經論何
云爾。答。經云祕密主無始生死愚童凡夫。執
著於我名我有分別無量我分。祕密主。若彼
不觀我之自性則我我所生。餘復計有時地
等變化瑜伽我建立淨不建立無淨。祕密主。
如是等我分。自昔來分別相應希求順理解
脱。祕密主。愚童凡夫類猶如羝羊。菩提心
論云。謂凡夫執著名聞利養資生之具。務以
安身。恣行三毒五欲。眞言行人誠可厭患
可棄捨云云若自在天。若流出及時。若尊貴
若自然。若邪知者見者。能執所執。内知外
知。社怛梵。意生儒童。常定生聲非聲云云
師御釋同之。已上廣釋異生羝羊心畢
二從已上下。明順世八心中。自二。一明愚
童持齋。二明嬰童無畏
初中。又六。一明初種子。二明牙種。三明疱
種。四明葉種。五明敷花。六明成果
初中。二。一明疏結前生後。二明隨釋
初中。已上皆是破壞者。結上三十事違理之
心。違背世出世間因果道理故云爾也。次初
明最初順理之心者。謂前是一向行惡行不
修微小善。違背世出世間因果之心也。今從
此一念齋施之種子。漸有一分隨順因果之
理。自此漸漸進修終趣佛道之基本之心也。
於退者無有是處。自是以前無善可説故云
最初順理之心也。所謂順理八心也。故云順
即是世間八心也。經云祕密主乃至猶如羝
羊者。擧結前句。或時有一法想生者。擧生
後句也。所謂持齋ヨリ以後者八心内之文段
也。然疏ニハ結前生後并初種子之説文一具
引牒也。故從疏之羝羊是畜生中性最下
劣于。至マテノ自有念生四行餘之文。猶是釋結
前生後句也 問若然者何故大師祕密主愚
童凡夫類或時有一法想生者。引證愚童持
齊心給耶 答。此則爲結前生後雖引此
句。非全文也。故異生羝羊段引證此文也。
此則結前句上文ナリ。生後句ナリ。故
隨義轉用&MT06279;兩向給也。我今節食以下
釋順世八心中初種子心也。順西方語法
者。天竺以羝羊爲最下劣畜生。但念水草及
婬欲事。全無餘所知故。以之譬愚童凡夫唯
存念斷常二見之邪見。都以不識一切善惡
因果。故云順西方語法等也
二明隨釋中。自三。一明種子發生由。二明思
少分利。三明歡喜修習
初中。問後時欻然者有何因縁而生此念耶
 答自性清淨心内動。大悲光明外助。故忽
然生一念也。是即無自性故群羊發齋施。愚
童思因果。法爾天然之理。既云欻然。何待因
縁耶。是以寶鑰云。群羊無自性。愚童亦不愚。
是故本覺内薫佛光外射。欻爾節食數數檀那
云云又聖位經云。從無見頂相流出無量佛頂
法身。雲集空中以成法會。光明遍覆如塔相
輪。十地滿足莫能覩見。冥加有情身心罪障
悉令殄滅無能知者。雖不能知冥息諸苦而
生善趣云云以如是義故欻然生持齋之心也
云云我今節食持齋等者。我者指愚童凡夫。所
言節食者。一揣食者。經中亦名節量食。一
受便止名一揣食。節儉少食名節量食云云
節食者是也。持齋者。大論第十三云。問曰。何
以故六齋日受八戒修福徳。答曰。是日惡鬼
逐人欲奪人命。疾病凶衰令不吉。是故劫初
聖人教人持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是時齋
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爲齋。後佛出生
教語之言。汝當一日一夜如諸佛持八戒過
中不食。是功徳將人至涅槃云云故知持齋名
自劫初有之云云然猶未是佛法中八關戒者。
唯是持齋節食。未受佛法中八齋戒也。故論
云。是時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爲齋
云云
二後彼由下。明思少分利中。彼由節食自戒
者。對人不受故云自戒也。依此節食雖未知
應得何等功徳。只纔覺知縁務減少。以一日
飮食分宛二日故。不生馳求勞苦也
三從爾時下。明歡喜修習中。爾時即生等
者。依生不著之心不生馳求故。安穩而得歡
喜。數數常修習之。故云即生少分乃至有修
習之也。即是最初等者。識知依飮食不著
之少因得歡喜安穩之少果。故云微識善惡
因果也。此心近爲牙疱等八心成種子。遠爲
淨菩提心成種子。故云故名種子心也
二從經云下。明牙種中。二。一明牒經。二明
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二。一撰所施日與境。二明轉生
歡喜
初中。此六齋日者。前所引大論十三文是
也。但論言聖人。今言仙人。彼既劫初也。故
此時無佛法。然非佛弟子聖人。仍云五通仙
人。名爲聖人也云云又免鬼神災横等者。大
論同卷。問曰。何以故諸惡鬼輩以此六日惱
害於人。答曰。天地本起經説。劫初成時有
異梵天王子。諸鬼神父。修梵志苦行。滿天
上十二歳。於此六日割肉出血以著火中。以
是故諸惡鬼神於此六日輒有勢力。問曰。諸
鬼神父何以於此六日割身肉以著火中。答
曰。諸神中魔醯首羅神最大第一。爲諸神主
云云如此等委悉彼論問答往復。故云如彼廣
説也云云由見止息貪求者。如上節食持齋
故。貪求止息内心安樂。依之彌求増長故。撰
六齋日修習施與。故云由見上息乃至與六
親也。六親者父母祖父祖母兄弟也
二從自念下。明轉生歡喜中。自念我無守護
之憂等者。言捨財物故無守護之思。行孝慈
故得愛敬之利。以如此等義故轉生歡喜。善
心彌増進。猶如從種子生萠牙也
三從經云下。明疱種中。自二。一明牒經。二明
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二明隨釋中。二。一明無貪惠捨。二明善萠倍

初中。謂欲成此守齋等者。言前施與六親。猶
是貪愛之施與也。故今除彼六親。施與非親
識人。故云謂欲成乃至功徳利益故也
二從爾時下。明善萠倍増中。爾時善萠等
者。言修如此平等施與功徳故施善彌倍増
也。故云爾時善萠乃至故名疱種也
四從經云下。明葉種中。自二。一明牒經。二明
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撰所施境。二明惠性
漸開
初中。謂已能習行惠捨等者。言依前平等惠
捨功徳故。猶能撰器量高徳所施而供養之。
故云謂已能習行乃至而供養之也
二從即是下。明惠性漸開中。即是惠性等
者。依如此甄擇所施之境故。惠性彌増長。是
即應値善知識先表也。故云即是惠性乃至
由漸也
五從經云下。明敷花中。自二。一明牒經。二明
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自三。一明見利他益。二明與伎
樂人。三明與尊宿
初中。謂惠性漸開等者。言惠性次第増長彌
撰利益之境也
二從以伎下。明與伎樂人中。以伎樂人等
者。所謂伎樂人等使見聞大衆歡喜悦樂。以
是義故賞其功行故與之也。如此類衆多等
者。若於此土論之。所謂令人猿樂呪師田
樂。如此等衆類甚多也。故云類衆多。是以
云等也
三從尊宿下。明與尊宿中。尊宿耆舊等者。言
智行高尚故云尊。經宿年而多所見聞故云
宿。仍云尊宿也。耆舊者。年臘舊長徳行高大。
殊秀故世所師範。是即國寶世燈也。專敬遵
專應供養恭敬所施之境也。故大論第十二
云。有時閻浮提不知禮敬耆舊有徳。以言化
之未可得度。是時菩薩自變其身作迦頻闍
羅鳥。是鳥有二親友。一者大象二者獼猴。共
在必鉢羅樹下住。自相問言。我等不知誰應
爲大。象言。我昔見此樹在此腹下。今大如
是。以此推之我應爲長。猴言。我曾蹲地手
挽樹頭。以此推之我應爲長。鳥言。我於必
鉢羅林中食此樹果。子隨糞出此樹得生。以
是推之我應最大。鳥復説言。先生宿舊禮應
供養。即時大象背負獼猴。鳥在猴上。周遊
而行。一切禽獸見而問之。何以如此。答曰。以
此恭敬供養長老。禽獸受化皆行禮敬。不侵
民田不害物命。衆人疑怪一切禽獸不復爲
害。獵師入林見象負獼猴復載鳥行敬化物
物皆修善。傳告國人。人各慶曰。時將太平鳥
獸而仁。人亦効之皆行禮敬。自古及今流萬
世。當知是爲法身菩薩云云以如是義故歡喜
而施與之也云云
六從經云下。明成果中。自二。一明牒經。二明
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親愛尊行。二明得聞
法利。三明結釋
初中。謂所習醇熟等者。言非直供養尊宿之
人。而復以親愛尊重之心。而恭敬合掌而施
與尊行之人也。故云謂所習醇熟乃至施與
尊行之人也
二從又由下。明得聞法利中。又由前施因縁
等者。言依如上歡喜施與因縁故。聞彼尊行
人等説離苦得樂等法。而知彼人内懷殊勝
徳行。謂出離欲等之人也。以是義故狎習觀
附而供養之也
三從望初下。明經釋中。望初種子等者。言望
最初種子心故云成果。是即未醇熟圓滿之
果也。所以然者未受用。又未成後後種
云云
問。此住心大綱如何 答。十住心論云。愚童
持齋心者。即是人趣善心之萠兆。凡夫歸源
之濫觴。萬劫寂種遇春雷而甲圻。一念善幾
沐時雨而吐牙。發歡喜乎節食。行檀施乎
親疎。少欲之想始生。知足之心稍發。見高
徳而尊重。具伎樂而供養。知過必改見賢思
齊。初信因果漸諾罪福。孝于親親竭忠國
主。不及之善生探湯之惡休。内外三歸依此
而發。人天十善因是修行。疱葉花菓受用無
畏殊勝決定。如是十地相續而生。羝羊冬樹
乍披春苑之錦花。異生石田忽結秋畝之茷
實。人天十地於此初開。三乘位次相續而發
云云
問説此住心經論證文如何 答住心抄云。
問第二愚童持齋住心其經證文何。答經云。
祕密主愚童凡夫類猶如羝羊。或時有一法
想生。所謂持齋。彼思惟此少分。發起歡喜
數數修習。祕密主。是初種子善業發生。復
以此爲因。於六齋日施與父母男女親戚。是
第二牙種。復以此施授與親識者。是第三疱
種。復以此施與器量高徳者。是第四葉種。復
以此施歡喜授與伎樂人等。及獻尊宿。是第
五敷花。復以此施發親愛心而供養之。是第
六成果云云大師御釋同之云云已上明第二愚
童持齋心畢
二從復次下。明嬰童無畏心中。自二。一明受
用種子。二明無畏依
初中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

二明隨釋中。亦三。一明結前生後句。二明
受用其實。三明一種成百千果 初結前生
後。可見
二從我當下。明受用其實中。二。一明護戒
住。二明護戒功徳
初中。我當捨之護戒而住者。依親愛供養之
功聞聞法得利之力。惠性忽開發。故知三業
不善皆悉衰惱因縁故。捨所有財寶等。護世
善之十善戒等而住也
二從由護下。明護戒功徳中。又二。一明得現
世利。二明得後世利
初中。由護戒故現世等者。言由護戒故現世
無中夭横死等諸災難。有名稱普聞徳也
二從命終下。明得後世利中。命終而得生
者。依護戒賢善功徳故生天上也。得生天果
報者。譬如種子生長。果成而受用其果
實也
三從又云下。明一種成百千果中。又二。一明
自一種生多果。二明展轉不可勝數
初中。又云從一種子等者。言從受用種子之
一。而成百千果實。故云從一種子而成百千
果實也
二從是一下。明展轉不可勝數中。是一一果
實復生者。言從此百千一一果。復生無量阿
僧企果實。故云是一一果實乃至用種子也
云云
二從經云下。明無畏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
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二從已知下。明隨釋中。自爲九。一明結前
生後。二明聞生天法。三明聞佛法。四明問
答決疑。五明所歸依人。六明所歸依法。七
明決定心。八明殊勝心。九明問答決疑
初中。已知尊行之人乃至漸識因果者。結前
生後句是也云云
二從今復下。明聞生天法中。今復聞善知識
等者。非佛法中善知識。指圍陀梵志云善知
識。故云雖未聞佛法也。然知此諸天等者。
如此等大天等。依セルニ加此等善行而識
知得此善報也。又漸信等者。於此大天等
中。復甄別&MT06279;最勝。而依行其殊勝。故
云又漸信解甄列勝田也
三從復聞下。明聞佛法中。復聞佛法殊妙等
者。復自然聞佛法殊勝善行。必能信受。故
云復聞佛法乃至歸依信受也。如是此無畏
依中勝上信受之心。是世間三心中爲最頂。
故云故爲世間最上心也
四從問曰下。明問答決疑中。二。一明問。二
明答 初中。問曰前説自在天等者。問意謂
前三十心中皆是云邪見邪計。何今復云歸
依此等天。有何意耶
二明答中。答意謂前是天等不識依十善修
因而感此勝果。只横計一切諸法皆是自在
天等所造。今不然。由善根醇熟故。生死流
轉中求自在天自在等無畏依。而依行彼天
行因。欲成彼果。故大別也
五從商羯下。明所歸依人中。二。一明大天與
龍衆。二明五通神仙
初中商羯羅是等者。此云骨鎖。疏第五云。商
羯羅天。此是魔醯首羅。於一世界有大勢。非
三千世界主云云大論第十三云。諸神中摩醯
首羅神最大第一云云花嚴經第八云。摩醯首
羅智自在。大海龍王降雨時。悉能分別數其
滴。於一念中皆明了黒天者大黒神也。梵
音嚕捺羅等者。疏第五云。更有嚕捺羅。即
是商羯羅忿怒身。從事立名云云
問。如此諸天神寺。何等名諸天。何名地居
耶 答。疏第七云。或地居天説。謂龍鳥修
羅之類云云然者今所説龍尊閻魔後迦樓羅
子天天仙等。是等地居天也。自餘皆諸天也
云云
問總天有幾種耶 答。天有四種。如涅槃經
第二十云。有四種天。一者世間天。二者生
天。三者淨天。四者義天。世間天者如諸國
王。生天者從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
淨天者從須陀洹至辟支佛。義天者十住菩
薩摩訶薩等。能善解諸法義故云云又有三
種天。如大論第五云。有三種天。一假號。二
生。三清淨。轉輪聖王餘大王等。是名假號
天。從四天王天乃至有頂生處。是爲生天。諸
佛法身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是名清淨天云云
二從五通下。明五通神仙中。五通者。如意天
眼天耳他心宿命也
六從圍陀下。明所歸依法中。自三。一明所持
法。二明能持人。三明世間三寶
初中。圍陀是梵王等者。又云波陀也。韋陀
者四種明論者。百論疏上云。一荷力波陀
明解
脱法
二治受波陀明善
道法
三三摩波陀明欲愛法
婚嫁之事
四阿
闥波陀明善術算
數等法
二從大圍下。明能持人中。師是受持彼經
者。指彼四韋陀典而云經也。開示厭下欣上
觀等。故云開示出欲之行也
三從於彼下。明世間三寶中。於彼部類之中
等者。指彼韋陀論師等部類也。能説梵王如
佛寶。所説韋陀如法寶。傳持人如僧寶也。是
第八生死凡夫無畏依者。彼天上果報猶是
不出離流轉生死。故云生死流轉。且遮四惡
趣畏故云無畏依也云云
妙印鈔卷第十二
  元徳二年
潤六月十四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 
  建武四年
卯月二十八日
 金剛佛子明金剛之 



妙印鈔第十三
 沙門阿寂紀 
  釋入眞言門住心品第一之餘經一
疏二
七從經云下。明殊勝決定二心中。自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即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結前生後
句。二明二心離分相
初中。又二。一明第八中有殊勝心。二明釋三
寶境
初中。謂即此第八等者。明從無畏依中出生
殊勝心。諸薄伽梵者。指梵王自在乃至韋陀
論師等也
二從後遂下。明釋三寶境中。後遂生心者。以
恭敬供養如是等諸薄伽梵之力故。此世間
三寶中何者最勝。我應隨順修行。以此善
根故隨彼所説法中得殊勝住。生求解脱智

從然以下。明二心離分相中。又二。一明二心
離分由。二明説二心對明
初中。又四。一明未知縁起法。二明求解脱
智。三明空法作證。四明凡有十心
初中。然以未知縁起法者。未知佛法中縁起
自性空故。觀空時隨斷見。觀不空時隨常
見。但此等法隨順修行。故云然以縁乃至而
勤修學也
二從此中下明求解脱智中。此中復有二種
者。於如上法隨順修行中有二種。一者求解
脱智生名殊勝心。於此殊勝心復有二種。所
謂一者聞世間三寶雖歸依供養。不値佛法
之善縁故還流斷常之法。二者修此齋施時。
自善根力故値佛法善知識。受彼讃嘆勸誘
隨順修行名眞實殊勝也
三從已於下。明空法作證中。已於空法作證
者。謂知見常無常空。還隨順彼斷滅空而修
行故。沈惡趣空中作證。名決定心也。故云已
於空法作證名決定心也
四從若離下。明凡有十心中。若離分等者。如
是殊勝決定二心并先八心故而成十心也。故
云若離分乃至凡有十心也
二從世尊下。明二心對明中。又二。一明不知
斷常。二明觀縁起空
初中。自爲五。一明不識斷常。二明正因縁
空。三明分別上亦作分別。四明空離分別。五
明不遇縁墮斷常
初中。世尊欲對明出世間等者。言所以彼斷
滅空與縁起無性空對明者。爲令離斷滅空
知識正因縁之空。故云世尊欲對乃至未解
正因縁故也
二從然佛下。明正因縁空中。然佛法中等
者。知假有故離斷見知自然性空故離常見
也。故云以知因縁有故乃至不墮斷常也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