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十一從日天下。明日天中。又分爲二。一明正
日天。二明眷屬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日天金剛輪。表以輿輅像
云云
二從日天下。明隨釋。自可見
二從社下。明眷屬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

十二從風下。明風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
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風方風幢印云云
二從風天下。明隨釋。自可見
十三明妙音天中。牒經。隨釋。自可見云云
十四明水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自
可見云云
十五從大我下。明總結中。又二。一明牒經。二
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汝大我應知。乃至今已略宣
云云
二從大我下。明隨釋中。大我即告執金剛也
等者。佛指金剛手勅汝大我也。故云大我
即告執金剛也。具如法中者。指十萬頌廣本
也。已上説釋迦眷屬畢。故云以上釋迦部類
行法也
妙印鈔卷第六十四
  大日經奧疏妙印鈔八十卷。讃州善通寺宥範上人
記也。流本頗稀。罕人見之。去年書肆其中堂偶
携一本。來請購入。我宗聯合京都大學乃購求之。
永納其藏。而第五第六第十三第十四第三十五第
三十六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六十三第六十四合計
十卷缺焉。於是借大和豐山長谷寺藏本。使筆生
渡邊大梁寫之補其闕。栂尾祥雲。鈴木智辨。及
餘三人校合了
大正四年乙卯一月
 長谷寶秀記 



妙印鈔卷第六十五
 沙門阿寂紀 
  釋祕密曼荼羅品第十一之餘經第六
疏十六中
四從以下明菩薩下。明説第二重中。自四。一
明説文殊院。二明説除蓋障院。三明説地藏
院。四明説虚空藏院
初中。又三。一明説部主。二明説眷屬。三明三
重曼荼羅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佛子次諦聽乃至各如其次
云云
二從以下。明隨釋中。以下明菩薩曼荼羅者。
指以下第二重四院云爾也。此是大壇第二
重諸菩薩位也者。以如來隱語。説第三重釋
迦院爲第二。説第二重而置第三故。作此簡
別之釋也。文殊曼荼羅乃至作青蓮華印者。
釋經之四方乃至妙善青蓮華印第一偈二句
也。所謂黄色方壇。以三&T037992;金剛爲界。以十字
羯磨置中央。其上作三角。其中置青蓮華印
也。取即種子字也誦之想遍其中眞言字於
中安之者。經之智者曼殊音乃至嚴飾以青
蓮一偈三句文。未會別牒也。言於青蓮華臺
上。安布arapacana眞言。所謂中央安a。四
方安rapacana也。故云非但於中安之亦四邊
安之也。又經ニハ云本眞言圍之如法布種子而
以爲種子也。種子者即ma@m字也。其三角内傍
界道邊周匝等者。其三角傍作小青蓮華。令
圍遶前大青蓮華也。故云此三角乃至大青
蓮華印也。所以作印者。言今以此壇位等表
示。一一可觀察此尊福智圓滿之萬徳也。所
謂方壇者金剛不壞大菩提心也。故以金剛
爲界。可思之。其上三角者降伏四魔之義也。
其上青蓮大空無相大智印也。是即自性清
淨無染無著故云蓮華。遍周法界含藏諸法
故其色虚空色也。故以青蓮華爲印也。然此
智有無邊眷屬故。以小青蓮華令圍遶是即
此尊三昧耶身也。此上置眞言及種子。此即
法曼荼羅也。經云圖作勤勇衆是即尊形
也。此等法門義趣一一次第可識知之。故云
所以作印者乃至而識祕意也。如法取種子
字而種子之字者。所謂爲釋三形種子。而
一一次第如此重亦如法布種子而以爲種
子二句未會ニテ別牒スル也。安置此字者。取ma@m
爲種子也。彼中作是者。轉ma@m字成青蓮華也。
轉此青蓮華成文殊。故云圖作勤勇衆
云即是文殊也。故云如法取種子字乃
至隨形色等觀之識祕意也
二從光網下明説眷屬中。自爲十一。一明光
網。二明寶冠。三明無垢。四明説可識定惠相
應。五明計設尼。六明小計設尼。七明雜色使
者。八明質多羅。九明地惠。十明招使者。十
一明諸奉教者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光網爲鉤印云云
二從光下。明隨釋中。若作身持鉤者。作尊形
令持鉤也
二明寶冠中。又二。牒經。隨釋。准前可知也
三明無垢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自可

四從智者下。明説可識定惠相應中。又二。一
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妙音具大惠乃至各如其所
云云
二從智者下。明隨釋中。智者即自文殊也者。
釋妙音具大惠文也。所言妙音者即是文殊
也。亦云具徳。故云智者乃至具徳也。所説使
者等者。此文殊所統之眷屬使者也。然以上
三使者童男也。以下使者童女也。如此等男
女差別一一次第了知可相應也。故云所説
使者乃至以法相應作者謂以下童女也
五明計設尼中。又二。牒經。隨釋。自可見云云
六明小計設尼中。又二。牒經。隨釋。如文可見
云云
七明雜色使者中。又二。牒經。隨釋。自可見
云云
八明質多羅中。又二。牒經。隨釋。自可見云云
九明地惠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自可
云云
十明招召使者中。又二。牒經。隨釋。自可見。
已上六使者童女形也。故云以上並如童女

十一從諸下。明諸奉教者。又二。一明牒經。二
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所有乃至梨印云云
二從諸下。明隨釋中。諸奉教使者等者。於一
一童男女。各有一二三等奉教者。如此等諸
奉教者皆悉以小刀爲印。此刀作鋸
也。故云諸奉教乃至小刀非正翻也
三從右如下。明三重曼荼羅中。右如上所作
皆於方壇中等者。上來所説使者童子等。皆
於方壇上置其印也。所謂青蓮華也。文殊爲
中胎。以諸使者爲第二重。八部爲第三。故云
右如上乃至爲第三重也。他効此者。以下諸
院皆如此可作三重曼荼羅故云爾也
二從南方下。明説除蓋障院中。又三。一明説
部主。二明説眷屬。三明三重曼荼羅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復次南方印乃至翼從端嚴
云云
二從南方下。明隨釋中。亦作四方金剛輪中
等者。黄色金剛輪壇上置三角壇。全分如文
殊壇印。故云亦作乃至即名火輪也。所説相
當乃至畫大精進者種子者。經之大精進種
子乃至翼從端嚴衆一偈文。未會別牒也。謂
前三角壇中置如意珠。以如意珠令圍遶也。
以下菩薩等者。如除蓋障諸菩薩皆亦以眷
屬可圍遶也。故云所謂如意寶乃至眷屬圍
繞也
二從當知下。明説眷屬中。自九。一明別牒。二
明除疑怪。三明施無畏。四明除惡趣。五明救
意惠。六明大悲生。七明悲念。八明除一切熱
惱。九明不思議惠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當知彼印相乃至當作印畫之如次第
者。經之當知彼眷屬乃至我今廣宣説一偈。
未會別牒也
二從即是下。明隨釋中。彼文有此字者。彼文
者指未會之當知彼印之彼也。然梵
語中有此義故。次句云此中眷屬。治定
ニハ當知彼眷屬不説此之字。故云彼
文有此字也。指之如左者。言此中眷屬於彼
中當作者。指除疑怪以下菩薩也云云
二從除疑下。明除疑怪中。又二。一明牒經。二
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除疑以寶瓶。置一&T037992;金剛
云云
二從除疑怪下。明隨釋中。汨古反。所謂汨
瓶者。瓶中作瓶。其瓶上&T073325;&T037992;金剛也云云
三明施無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自
可見
四明除惡趣中。又二。牒經隨釋。自可見云云
五明救意惠中。又二。一牒經。二明隨釋。自可
云云
六明大悲生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自
可見云云
七明悲念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後明隨釋中。智者即噵此菩薩名者。此菩薩
亦名智者菩薩故云爾也。道猶謂也
八明除一切熱惱中。又二。牒經。隨釋。自可見」
九明不思議惠中。又二。一牒經。二明隨釋。自
可見
三明三重曼荼羅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

初中。交牒可云。皆住蓮華上。在曼荼羅中
云云
二從右皆下。明隨釋中。右皆作方壇等者。此
除蓋障院諸尊。皆方壇上置蓮華。其上置各
各種子。種子轉成各各三形。轉三形成各各
尊形。故云右皆方壇乃至謂畫此手印等也。
若作曼荼羅者。除蓋障爲中胎。諸菩薩爲第
二重。八部等爲第三重。故云此皆除蓋障眷
屬餘義如文殊中説之也
三從北方下。明説地藏院中。又三。一明説部
主。二明説眷屬。三明三重曼荼羅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北方地藏尊乃至密印之形
云云
二從北方下。明隨釋中。於大因陀羅輪也者。
如上黄色方壇。以金剛爲界。其上置大蓮華。
其上置如意寶幢。故云於大因陀羅輪也乃
至不畫形但畫幢也。若作此印極上色者。經
之是名爲最勝密印之形像文。未會別牒而
釋也。此尊曼荼羅殊衆寶莊嚴端嚴微妙。故
云若作此印者極上色者乃至最爲勝上殊
妙也。彼中畫印慇懃作之也者。經之復當慇
懃作&MT06279;未會ニテ別牒也。言以極重慇懃之心
可畫作之。是即如來最無上大悲萬徳成就
之體。故云爾也
二從此菩薩下。明説眷屬中。又六。一明別表。
二明寶作菩薩。三明説寶掌菩薩。四明持地
菩薩。五明説寶印菩薩。六明堅固意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上首諸眷屬乃至彼諸慕達
云云 此慕達羅者。此云印也。所謂諸菩薩
密印幖幟也
二從此菩薩下。明隨釋。自可見
二從寶作下。明寶作菩薩中。又二。一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中。寶作菩薩印者。亦云寶處。其義如密印
品所記也。三&T037992;金剛在於寶珠之上也者。今
此眷屬菩薩皆方壇上置寶蓮華。其蓮上置
如意珠。此上置各各三昧耶故。此菩薩以三
&T037992;金剛爲三昧耶。故云三&T037992;金剛在於寶珠
之上也乃至如地藏法也
三從寶掌下。明説寶掌菩薩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自可見
四從持地下。明持地菩薩中。又二。一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持地於寶上。二首金剛印
云云
二從持地下。明隨釋中。作兩頭金剛者。於獨
&T037992;兩方作五&T037992;形。是即非獨&T037992;又非五&T037992;。故
云作兩頭金剛乃至於一&T037992;中有五&T037992;形如
前印也。所言如前者。指寶掌一&T037992;金剛也
五明説寶印手中。又二。牒經。隨釋。自可見」
六明堅固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自
可見云云
三從右下。明三重曼茶羅中。又二。一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一切皆應住。彼曼荼羅中
云云
二從右下。明隨釋中。皆於方輪中者。如上
黄色金剛輪壇中置寶蓮華。其上置如意珠。
是即此院諸菩薩通法也。於此上。地藏置寶
幢。乃至堅固意作十字羯磨金剛等是也。若
作三重曼荼羅者。地藏爲中胎。諸菩薩爲次
院。八部爲第三也云云
四從次西方下。明説虚空藏中。又三。一明部
主。二明眷屬。三明三重曼荼羅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西方虚空藏乃至智者當安
云云
二從西方下。明隨釋中。作圓壇等者。圓壇上
置白蓮華。其上置刀。極利如氷霜。故云作圓
壇乃至又堅固也。智者乃至種子之者。經自
種子乃至安布未會ニテ引之也。即是安本
尊種子者。是即@i字也云云
二從次列下。明眷屬中。又六。一明別表。二明
虚空無垢。三明虚空惠四明清淨惠。五明行
惠。六明安住惠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及畫諸眷屬。印形如法教
云云
二從次列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二從虚下。明虚空無垢中。又二。一明牒經
明隨釋
初中。虚空無垢菩薩亦本乃至以輪圍之者。
經之虚空無垢尊乃至具足在風壇一偈文。
未會別牒也
二從此本下。明隨釋中。此本者指亦本之
本也。即是自也者。指治定本之輪像自圍
遶之自也。言以輪令圍遶己之本形之大輪
故云爾也。四&T037992;刀輪者。十字四&T037992;輪而端
如刀也。故云此本即是自也乃至置輪亦
自圍之也。在風輪中者。釋具足在風壇句也。
自可見云云
三明虚空惠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自
可見云云
四明清淨惠中。又二。牒經。隨釋。自可見云云
五明行惠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自可
云云
六明安住惠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自
可見云云
三從凡此下。明三重曼荼羅中。凡此於大悲
藏等者。言今此虚空藏院是文殊一會中西
方部主。故云凡此乃至一會也。凡四菩薩者。
文殊除障地藏虚空藏四菩薩也。如此四菩
薩相互爲主伴。故云凡四菩薩隨以一菩薩
爲主置於中壇也。餘者各於等者。虚空無垢
等菩薩爲第二重。八部爲第三也云云復次若
是大悲中第二院者。言八葉院爲第一故。以
觀音院等爲第二也。然如前第二院諸菩薩
互爲主伴。觀音院等第一院亦可有互爲主
伴各成三重曼荼羅。故云復次若是乃至即
不須置文殊會菩薩也。若釋迦會者。是即第
三院諸尊如上釋迦爲中胎。以佛眼毫相等
爲第二。八部等爲第三。更問即此意也。此事
更問不審等者。言如此等諸佛互爲主伴之
時。次第座位能能可詳之故云爾也云云
  已上釋祕密曼荼羅品竟
釋入祕密曼荼羅法品第十二經第五
疏十六
將釋當品。即開爲四。一明大綱。二明題目。三
明來意。四明入文判釋
初明大綱者。凡此品中説甚深究竟之法。開
最上祕密之壇。所謂以字燒字因字更生。并
十二眞言王布字觀等即是也。此事一宗宗
眼也。巨細如骨鈔更問此即當品大綱也
二釋品題者。入者能通爲義。即能覺之智心
也。祕密者神力難思爲義。夫如來内證自性
清淨之法句。雖非説可示於人。巧以如來難
思之神力。能説諸佛自證祕密。只是唯佛與
佛境界。非十地等覺之所知。故號爲祕密。曼
荼羅者如上釋。法者軌持軌則爲義。所謂當
品所説以字燒字因字更生等法。是十方三
世一切諸佛菩薩成等正覺之軌持軌則也。
依之今師并弟子及壇乘古佛成菩提之軌
持軌則故。速知見諸佛内證甚深不可思議
三平等地。而同古佛成菩提直道。故疏云然
此執金剛即是毘盧遮那之所化身爲欲發明
此深密之法故也。此法無能發問。唯佛與佛
相問乃可知耳云云是故此品名爲入祕密曼
荼羅法品也云云
三明來意者。上品中雖説上來諸品中未説
之祕密甚深曼荼羅。然而應證入此祕密壇
甚深祕密方便法則未説之。爰以疏云。爾時
世尊又復宣説玉フト入祕密曼荼羅法者。已説
祕密曼荼羅而未明入祕密之法故以宣
テ玉フ云云故次上品而此品來也云云
四從入祕下。明入文判釋中。大分爲八。一明
釋品題意。二明佛作金剛手能發問。三明當
品來意。四明持誦應遍學義。五明以字燒字。
六明説因字更生法。七明説十二支句布字。
八明説平等三昧耶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諸下。明隨釋中。謂諸佛身口意祕密
之藏等者。以三平等三昧耶爲諸佛身口意
祕密之藏。故經云。如是三昧耶。一切諸如
來。菩薩救世者。及佛聲聞衆。乃至諸世間。平
等不違逆。解此平等誓。祕密曼荼羅。入一切
法教諸壇得自在我身等同彼眞言者亦然。
以不相異故。説名三昧耶云云然覺了スル如此
等平等本誓之人中。唯金剛手能窮了其源
底。是故如來能告金剛手也故云謂諸佛身
口意祕密之藏唯執金剛祕密主乃能知之故
佛復告之也云云
二從爾時下。明佛作金剛手能發問中。又二。
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世尊復説入祕密壇法者。經之爾
時乃至法優陀那曰文。來會引之也
二從然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唯佛與佛相
問。二明引金剛頂證。三明例同金剛手
初中。然此執金剛即是等者。如此祕密甚深
法等無有能發問而發起深祕之者。如來示
意密之體作金剛手。奉發如上甚深法。而
令大衆發起深益也。故云然此執金剛乃至
唯佛與佛相問乃可知耳也
二明引金剛頂證中。彼品所説如疏引之。佛
者指毘盧遮那智法身如來也。爾時佛即自
歎言者。如此佛示現能問所問而能問能答。
故佛自作能讃之人言善哉善哉乃至隨問
而答也。依之大衆得未曾有。住如幻三昧而
作佛事。故云爾時大衆乃至而成佛事也
三從今此下。明例同金剛手中。今此執金剛
等者。若佛自問自答者。恐人不可信敬故。化
作金剛手而爲能問之人。以佛身而答之。故
云今此執金剛乃至以佛身而問佛身也
三從爾時下。明當品來意中。又二。一明重引
牒。二明隨釋
初文。自可見
二從上已下。明隨釋中。上已等者。但前爲釋
示現能問能答之人引之。今爲辨當品來
意引之也。故云上已説金剛手乃至故次宣
説也。經優陀那者。此云無問。是即無能問
故佛自示現金剛手之身而問。故示現佛
身答之。故云優陀那也云云
四從持誦下。明持誦者遍學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中。持誦者遍學祕密曼荼羅乃至智者盡
燒一切罪弟子法如是者等者。經之眞言遍
學者乃至燒盡一切罪一偈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持誦者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唯佛與
佛名遍學。二明末代師堪作法名遍學
初中。持誦者等者。初句中眞言遍學者是也。
餘文可見
二從今末代下。明末代師堪作法名遍學中。
又三。一明末代難得。二明分有遍學義。三明
應遍學所由
初文。自可見
二從然下。明分有遍學義中。然阿闍梨等者。
指未見諦師也。此人雖未見諦。普習學此經
宗旨淺略深祕祕中深祕祕祕中深祕等次第
法用。一一明了學之。故云然阿闍梨雖未得
乃至隨順此經所有諸法也。縁曼荼羅要者
等者。於擇地造壇等一一行事次第法則無誤。
故云縁曼荼羅要者應善知之。應修瑜伽之
行者。如世間成就品及悉地出現品等所説。
世間出世間種種瑜伽妙行一一次第通達之。
曉了衆生等者。能識知衆生根性通塞有遮
無遮及本尊身口意密上中下等悉地相。一
一次第通達無疑滯故。雖未見諦。分得遍學
之名。能堪爲弟子作入祕密曼荼羅之法。故
云曉了衆生乃至入祕密曼荼羅法也
三從所以下。明應遍學所由中。今此諸佛法
要等者。指當品所説甚深法要也。是即以諸
佛同一本誓故不妄宣説。故云今此諸佛法
要乃至不輒爾宣説也。若未法人師不了知
魔事因縁及避除結護等方便。又不解知修
習瑜伽入道因縁淺深重重方便法則。而妄
教人者自損損他失一大事因縁。還墮惡道。故
云若末代人師乃至即無所差別差機誤他
故須遍學也。所云智者等者。指智者之智也。
治定本ニハ云通達。即如云即智者是通達
也。所謂取要言之。眞言乘教一切法則次第
皆悉能遍學通達。故云智者。又云通達。又云
遍學。故云所云智者即是此遍學是也。能
知淺與深機與非機。故云能知應與乃至故
名智也。若不然者自損損他何名智者哉。故
云若不閑方便乃至云何名智人耶也。燒弟
子罪者。如此以遍學遍知故。以ra字智大。令
應度弟子無始罪障皆悉燒滅也。故云猶彼
從無始來具有無量無邊罪障深厚之障。若
不爲除乃至令爲授戒也。弟子法如是者。如
此令燒盡無始障垢已。於祕密壇中如法潅
頂也。故云謂如法入壇作法也
五從燒彼下。明以字燒字法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中。燒彼壽命乃至燒除灰燼者。經之壽命
悉焚滅。乃至謂以字燒字等一偈文。未會引
之也
二從今豈下。明隨釋中。今豈以世間之火等
者。經言壽命悉焚滅者。非謂以世間之火燒
此身根令絶命根。即以ra羅字之智火燒彼
業縛身。令絶斷煩惱業命根永無餘也。故云
今豈以世間之火乃至而焚彼業煩惱身使不
復生也。所以者何。夫六道生死一切衆生皆
悉依貪瞋癡等煩惱重障。造種種不清淨業。
依此業轉輪無窮流浪生死。是即煩惱業之
壽命無斷絶故。流轉業縛身亦無窮盡。是故
以如來祕密不思議極大善巧智火加持力。
焚滅彼煩惱業苦聚集身根。永令絶斷無明
妄想戲論之命根無餘。煩惱薪悉盡無餘故。
能燒智火隨亦止息。既能縁所縁不可得故
歸入本初不生之妙體。以歸本初不生故同
諸佛無有異。故云一切衆生皆以業煩惱乃
至此薪既盡能治亦遣也。以字燒字者等者。
經之謂以字燒字一句別牒也。是即經文爛
脱也。故如引牒可讀也。所謂先觀a字成
黄色方壇。以金剛爲界。以十字羯磨金剛敷
其中。其上置弟子身。從彼a字方壇出生ra
字。此字成猛焔。刹那梵滅其身。同於灰燼。是
a字微垢既燒盡故。能燒羅ra字亦還同
本初不生之a字金剛輪際。故云以字燒字
者乃至體同金剛輪也。所謂燒者即是字義
等者。ra羅字是塵垢不可得義也。以塵垢不
可得故同煩惱燒義。故云燒者即是字義也。
當以阿字爲弟子者。以弟子身本初不生故。
全體以弟子自身爲阿字。故云當以阿字乃
至遍作其身也。次以此惠火之字者。是即ra
羅字如來惠火之種子。以此惠火之字焚阿
字淨菩提心眞金之鑛垢。令自性清淨本覺
之體無塵無垢也。故云次以此惠火之字乃
至而焚阿字也
問曰。以字燒字者。以何字燒何字耶 答。以
ra字之智火。焚a字之微垢也 問曰。若然
a字是本初不生金剛不壞大菩提心之體
也。然此菩提心離能燒所燒之分微妙寂絶
也。何故以所生之ra字燒能生a字耶 答。
實如所難。於a字大菩提心之體者。以離生
滅去來之相故。非可被焚滅之法。雖然此菩
提心當與微垢倶ナリ也。故但燒此微垢。非燒
本初不生之體也。故疏云以此惠火之字焚
彼菩提之性眞金之鑛令垢穢無餘云云將以
譬之意可知其法體也。既云焚眞金之鑛。當
知非燒盡眞金之體。即燒眞金之鑛垢。令眞
金體而明淨也。今燒阿字亦如此。非燒其a
字大菩提心之體。即燒與此大菩提心倶之
微垢。令無垢清淨也。燒盡此微垢已。能燒之
智火亦隨止息。能燒所燒既止息故。唯在本
初不生a字大菩提心之體。猶如眞金鑛垢
皆燒盡已。唯在本性清淨之眞金也云云
問曰。若然者所言微垢者何物耶 答。如實
不知虚妄分別妄見是也 問。若然者所云不
知妄見者。爲セントヤ貪瞋癡等法體。爲當云何
 答不爾也 問何故然耶 答貪瞋癡等法
體是三部聖衆本來常住之心地也。離有垢無
垢本來清淨自性果徳也。雖然衆生如實不知
故。迷此法界常住之大貪瞋癡等之體。失彼
三部圓滿之寶。是故於平等法界中。起小貪
瞋癡等妄念。作種種業受種種苦輪轉無窮。
是只如實不知貪瞋癡之體性故也。若能如
實知貪瞋癡等自性清淨本不生際之時。貪
欲乍貪欲體自性清淨故。本來不生即顯佛
部衆徳。瞋恚乍瞋恚體自性清淨故。本來不
壞即備金剛部衆徳。愚癡乍愚癡體自性清
淨故。本來清淨持蓮花部衆徳。根本三毒
既顯本來果徳。枝末八萬豈不成曼荼羅具
徳耶。如此住如實大菩提心時。只有本初不
生之眞金體。無塵垢可焚滅。如是等義故唯
燒不知之微垢。不燒a字之體性也 問曰。
損貪瞋癡等體而爲所燒之法。有何不可耶 
答。背表徳之實義。失曼荼羅之法體故云云
問。若然者表徳實義如何 答。今宗表徳實
義者。不改三種世間性相。即爲自心本來萬
徳。不動貪瞋癡等體性。當爲四重法界曼荼。
當知其所燒塵垢者。只是虚妄不實之不知
妄情也。是故如實之智光照曜時。不知之暗
執自除。此名爲護摩實義。是名爲以字燒字
云云
問。若然者何故疏不言燒其微垢。而言以羅
字而焚阿字耶。若以a字爲所燒法者。a
是諸法之體也。此a字猶能被焚滅。何貪瞋
癡妄法之體而不燒盡耶 答。燒a字者。非
a字本不生之體。燒不知此a字本初不
生妙體之不知微垢也。既云本初不生。有何
所燒耶。若有所燒即是生滅之法也。生滅之
法豈諸法常住之體耶。貪瞋癡之體亦如此。
既云自性清淨有何所燒耶。若有所燒即是
不清淨之法也。豈名自性清淨妙蓮不染之
法耶。故疏云以此惠火之字焚彼菩提之性
眞金之鑛令垢穢無餘云云
問曰。疏云想阿字同方壇。弟子在其中。而以
ra字焚之云云然以阿闍梨ra字之智火。燒弟
子之a字歟。如何 答。不爾也。只是弟子心
中自本已來有ra字之智體。然爲不知妄見
之所隱沒不能顯照。是故阿闍梨縁彼弟子
本來ra字之智體。以阿闍梨本來ra字之智
光加之時。以不思議感應因縁故。開發
彼弟子自己本來智火。還焚滅自己本來a
字之上不知妄見。當知但以弟子ra字燒自
a字。全非心外之ra字也云云
疏云以燒故同爲一體。身同a云云然者
既云燒阿字。何還同阿字耶 答。如上但燒
阿字之微垢。不燒其法體也。既燒盡其微垢
已。能燒之ra字還歸a字之本體而不生不
可得也。故云同爲一體故。能燒所燒寂靜安
樂不生不滅。故云身同a字也。已上祕祕中
深祕護摩實義也
六從復燒下。明説因字更生法中。又二。一明
燒已不同二乘。二明依va@m字生佛牙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復燒盡同於灰彼等便更生也者。經之
同於灰燼已彼壽命還復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然既下。明隨釋中。然既焚竟豈如二乘
等者。既以ra字智火燒a字垢塵竟。然如前
既燒盡竟。不同二乘永寂。復生佛樹之牙。長
大悲之根。成方便之果實。故云燒既焚竟乃
至此生即是清淨之性如來種子也
二從師以下。明依va@m字加持生佛牙中。又二。
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因字而更生。一切壽及生。清
淨遍光垢云云
二從師以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以何方便
而生牙。二明正説其方便
初中。師以何方便令此灰燼生妙牙也者。言
既燒已後雖不可同二乘永寂沈空。然而未
知於此灰燒令生佛樹牙之深密方便。故云
師以何方便令此灰燼生妙牙也
二從謂生下。明正説其方便中。又二。一明va@m
字方便祕觀。二明五字門具足義
初中。謂生縛字門也等者。釋經之因字而更
生義也。所言因字者即是va@m字也。其觀想如
悉地出現品所説更問
二從當知下。明五字門具足義中。當知火動
之時等者。言以ra字燒a字已。然後以va@m
甘露水注灰燼令生佛樹牙時。a字體性
即地大也。智火ra字即火大也。此ra字智火
生時必與風倶ナレハ即風大也。燒已va字甘
之即水大也。va加圓點即大
空也。故云當知火動之時乃至即具地水火
風空五字之義也。然此皆是如來祕密之義
者。如此等以字燒字因字更生等。皆是如來
甚深祕密方便加持也。如文成&MT06279;而不
可謂以ra字燒a字生。當能決明
師可通佛意。故云然此皆是乃至當善思之

七從壽命還下。明説十二支句布字中。又二。
一明結前生後。二明正布十二字
初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壽命還活悉皆無垢也者。經之一切壽
及生。清淨遍無垢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行者既下。明隨釋中。行者既得如遍淨
無垢者。是即結前句也。復爲欲令堅固等者。
生後句也。如是意生之身等者。因字更生故。
還所生之自性清淨身也。是即從諸妄想因
業而不生。但從行者自心而生。故云意生之
身也。故更有方便者。此十二眞言王祕密方
便也
二從猶置下。明正布十二字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以十二支句。而作於彼器
云云
二從猶下。明隨釋中。猶置十二字等者。言先
既以以字燒字因字更生等祕密方便故還
生意生法界之身已。爲令此意生法界身堅
固常住故。復説此十二眞言王布字。故云猶
置十二字也。復得十二縁者。住心抄云今以
十二字成祕密眞言身。譬如以十二因縁成流
轉身也。無明爲縁行起。是過患十二因縁也。
菩提心眼爲縁行起。是祕密曼荼羅十二因
縁也云云即是前説十二字者。指祕密曼荼羅
品也。當用布滿其身也者。於身上中下分而
布滿故云爾也。初有四字者。@a@mkh@a@ma@ma@h四字
布頭分。故云初有四字乃至從眼起好也。次
有四字者。sa@msa@hha@mha@h四字布身中分。故云次
有四字乃至及心上咽上也。次有四字在下
者。ra@mra@hva@mva@h四字布身下分。故云次有四字
乃至一字在足下也。然單足二皆有之者。於
二髀各一va@m。於二足下復各布一va@h。故云
然單足二皆有之也。今但於一足等者。言今
言一字在髀上等者。都管&MT06279;二足而
云一足。故云今但於一足乃至兩足也。當
知此十二處等者。言以此十二字布如上十
二處故。此十二處皆悉攝盡身上中下一切
身分。故云當知此十二處乃至次第而布之
耳也云云
問。經云而作於彼器云云然者以何等方便瑜
伽。而成法器耶 答。疏云復爲欲令堅固如
是意生之身故更有方便。猶置十二字。即是
前説十二字眞言王云云是即祕密曼荼羅品
所説十二眞言王也
問。若然者上品既説之。今復説之有何等深
意耶 答。上品中説之。雖爲六大三密種
子。及明五種悉地相應句。未説甚深祕密三
平等之布字故。此品重明此布字。以成師弟
及壇三平等故。令前意生之身堅固常住也。
以此祕密布字方便而成法器也。故重説也
云云
問。若然者其布字次第作法云何 答。疏文
有二種布字。所謂一者以初@a@mkh@a@ma@ma@h四字
布頭分。以第十一點a@m布頂上。以第二第十
一點合成@a@m字布右耳。以第二第十一點合
kh@a@m字布左耳。以第十二點a@h字布額也。次
sa@msa@hha@mha@h四字而布身中分。所謂第十一
sa@m字布右肩。以第十二點sa@h字布左肩。以
第十一點ha@m字布心上。以第十二點ha@h字布
咽上。次以ra@mra@hva@mva@h四字布身下分。所謂以
第十一點ra@m字布齊。以第十二點ra@h字布腰。
以第十一點va@m字各布左右髀上。以第十二
va@h各布左右足。故疏云。初有四字布於上
分。乃至從初字次第而布之耳也云云二者以
@a@mkh@a@ma@ma@h四字如次布眼耳鼻舌。自餘八字
如前無異。故疏云。次如本自性配從眼起好
也。乃至次第而布之耳也
問。然者兩説傍正如何 答。以第二説爲正
歟。所以然者。疏自釋云。次如本自性配從眼
起好也云云若依小野厚造紙者。又有二説。一
説謂a@m頂火a@h額風@a@m左耳地kh@a@m右耳水sa@msa@h
ha@mha@hra@mra@hva@mva@h復一説謂a@m頂火
a@h額風@a@m左耳地kh@a@m右耳水sa@msa@hha@mha@hra@m
ra@hva@mva@h已上十二布字也。h@u@mra@mra@h
hraha@hra@mra@h已上三密種子。此七字攝十二
字也云云若依十二眞言王儀軌。左耳@a@m暗大
勤勇處大日如來右耳kh@a@m欠字佛眼佛母
a@m暗頂上釋迦如來a@h惡字額上遍知院
右肩sa@m糝字蓮花部聖衆左肩sa@h索金剛部
聖衆ha@m含胸上胎藏中臺九佛位咽上ha@h
郝字般若菩薩臍上ra@m濫字勝三世菩薩
腰上ra@h落字聖無動忿怒尊va@m鑁字右足上
千手千眼觀自在十一va@h縛左股上金剛藏王
菩薩十二
問。若然者此三所布字云何可得心合耶 
答。疏并厚造紙説師弟布字。儀軌説曼荼羅
布字。故無相違也云云
問儀軌并厚造紙中。三密外胸布h@u@m字。有何
等深意耶 答。是即於意生之身。具足四輪
成就三解脱門義也。故十二眞言儀軌云。h@u@m
吽諸法了義風大也。具四輪義。四輪者一金
剛界輪義。二降三世教令輪。三遍調法輪。四
一切義成就輪。佛部義引入義。鎭護義。上有
空點大空三昧耶。中有曩字無相解脱門義。
下有烏字無作解脱門義云云
八從然此下。明説平等三昧耶中。又二。一明
所平等人。二明稱平等得自在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如是三昧耶乃至平等不違
云云
二從然此下。明隨釋中。然作此方便有三等
者。言於如上布字祕觀有三平等。所謂先於
師上中下分作布字畢。次於曼荼羅作布字。
如十二眞言王儀軌。注更問布字云何起也
者。如彼軌可作之。是即更問之意也。上記之
故別不盡也。次於應度弟子身上中下作布
字如師也。故云然作此方便乃至即能成於
法器故云作彼器也。如是作已等者。言作如
此三所布字已。應住三平等三昧耶也。所謂
經所説諸佛菩薩二乘乃至世間三昧道皆悉
與師同等也。師亦同等弟子也。弟子亦同等
佛菩薩等天等也。諸佛菩薩師及弟子平等
平等互相無礙。故云如是作已即是成就乃
至等同諸佛也無違背義也
二從稱此下。明稱平等而得自在中。又二。一
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稱此三昧耶乃至自在諸曼荼羅如是
等我者。經之解此平等誓乃至説名三昧耶
二偈文。未會總牒也
二從若稱此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師弟同
入一切壇無留難。二明佛與行者同等。三明
以三平等爲要用法。四明迴互前後所由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若稱此三昧耶乃至諸壇得自在者。經
之解此平等誓乃至諸壇得自在一偈文。未
會別牒也
二從解是下。明隨釋中。解是解了義等者。言
若知解此三平等祕密布字妙方便者。遍入
三部五部等一切曼荼羅。作一切佛事。都以
無留難。如師者弟子亦遍入一切曼荼羅。自
在無礙修行無留難也。故云解是解了之義
乃至無有留難也。雖不入亦得自在攝取也
者。言雖未入祕密曼荼羅位。若解知此三平
等布字。於一切法自在得入無留難也
二從如我下。明佛與行者同等者。又二。一明
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如我等持誦者等者。經之我身等同彼
一句。未會別牒也
二從謂我下。明隨釋中。謂我者如來自稱也。
合爲一者。師佛弟子平等平等無二無別。是
即三昧耶義也
三從亦然下。明以三平等爲要用法中。又二。
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亦然持誦者不異三昧耶名説者。經之
眞言者乃至説名三昧耶三句文。未會引之

三從佛以下。明隨釋中。佛以諸法究竟等者。
言佛畢竟等於衆生。衆生畢竟等於佛。佛三
密與衆生三密。畢竟平等平等毫釐無隔。以
如是等義門故得名三昧耶。故云佛以諸法
究竟等乃至名説也。如經初等者。住心品云。
越三時如來之日加持故身語意平等句法門
云云疏釋此文云。如此時中佛説何法即是身
語意三平等句法門。言如來種種三業皆至
第一實際妙極之境。身等於語語等於心。猶
如大海遍一切處同一醎味。故云平等也。平
等法門則此經之大意也云云故云如經初具
有入大悲乃至爲要用之法。不於前説乃至
此説之者。從初品已來唯雖説平等名字。未
説其法體。即至此品説之。故云不於前説乃
至終不得成也
四從所以下。明迴互前後所由中。所以迴互
前後等者。言如此彼品中説其名字。此品中
説其法體。或品中説其眞言。或品中説其印。
或品中説其三摩地。如此於一處而不相連
説之。所以者何。是即爲對治慢法之者令不
成無間之業也。故眞言行者必先求明師依
師教面密修學而入正法應師也。故
云所以迴互前後不相承躡者。但爲欲令入
正法者應須依師而學。豈但佛有悋惜邪。猶
如佛於聲聞經中乃至先自成立堪能建立他
人無上善根也。如聲聞法中五法成就者。戒
定惠解脱解脱知見也。成就此五法已。當在
師位。餘文可見云云有三昧耶偈等者。是即傳
法之時阿闍梨要誓之言也。然此土未傳耳
等者。此時未整調渡。故云此土未傳耳也。禪
要并授菩提戒儀并授大潅頂軌等是也。具
問者即此意也云云
  已上釋入祕密曼荼羅法品竟
妙印抄卷第六十五
  元徳三年辛未四月三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六十六
 沙門阿寂紀 
  釋入祕密曼荼羅位品第十三經第五
疏第十六中
將釋當品。即開爲四。一明大意。二明釋品題。
三明來意。四明入文判釋
初明大意者。説内心祕密曼荼羅之位。顯示
彼薩埵身地即是法界自性。加之如金剛手
者。阿闍梨并應度弟子及壇地。皆是意生八
葉曼荼羅具體法身也。故經云善男子諦聽
内心曼荼羅祕密主彼身地即是法界自性
云云是即此品大綱也
二明釋品題者。入祕密曼荼羅者。問曰。所云
入者與前品之入。爲同爲異耶 答前是能
入祕密之入也。此是所入祕密證入之入也。
故疏云。前品名入祕密。今復云入者此入是
證入之入。猶如人已入家宅一一明了細分
別之。出入自在。家内所有悉皆知之。不同
初入門人也云云所言祕密曼荼羅者。疏云。
前所呈示是三昧力故外境私云指等
至三昧也
金剛
内心觀之。以於行者自心之中而具佛會大
海。十方通同爲一佛土。唯自明了他所不見。
故名祕密曼荼羅也。所言位者。是即住證之
義也。所謂住内心自性清淨祕密曼荼羅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