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宋高僧傳 (No. 2061_ 賛寧等撰 ) in Vol. 50

[First] [Prev+100] [Prev]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86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法輪啓迪。多作沙門之形。設如異迹化成。
或作老叟之貌寒山
拾得
瘡痍可惡疥癘堪嫌。
或逆逜於恒流。或譸張於下類。伊皆難測。
孰曰易知。將逆取順之由。反權合道之意
耳。或曰。感通之説近怪乎。對曰。怪則怪矣。
在人倫之外也。苟近人情之怪。乃反常背
道之徒歟。此之怪也。非心所測。非口所
宣。能至其涯畔矣。令神仙鬼物皆怪者也。
仙則修錬成怪。鬼則自然爲怪。佛法中之怪
則異於是。何耶。動經生劫依正法而修。
致自然顯無漏果位中之運用也。知此怪正
怪也。在人情則謂之怪。在諸聖則謂之
通。感而遂通。故目篇也。故智論云。以禪定
力服智慧藥。得其力已遂化衆生。復置世
界於一毛。疑海水爲五味。故曰縁法察
境。唯寂乃照。始驗佛門龍象間代一生出而
攝諸不慚愧也矣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 大師
賜紫沙門賛寧等奉 勅撰 
  遺身篇第七正傳二十二人
附見二人
唐汾州僧藏傳
釋僧藏者。西河人也。弱齡拔俗氣茂神清。允
迪循良恪居下位。迨霑戒善密護根塵。見
仁祠必禮之。逢碩徳則盡禮。苟遇僧俗
施拜。乃俯僂而走。如迴避令長焉。若當衆
務也則同淨人。屈己猶臧獲焉。見他人故
衣則潜加澣濯。別事紐縫。至于炎暑乃脱
衣入草莽間。從蛟蚋&T044844;蛭唼齧蠆芥。血流
忍而汗洽。而恒念彌陀佛號。雖巧暦者不
能定算數矣。確志冥心未甞少缺。及預
知報盡謂瞻病者曰。山僧多幸得諸天人
次第來迎。藏又言吾瞑目聞往淨土聚諸
上善人散花方迴此耳。正當捨壽合掌念
佛。安然而終矣
唐漢東山光寺正壽傳慥禪
釋正壽者。不知何許人也。風儀峻整節概
高強。肩錫曳嚢宗師皆謁。然以因縁相扣
附麗有歸。於南塔慥禪師門。決開疑網。密
修資益。後壽杜默于隨部山寺。人皆不識。
時譙王重福者。中宗次子也。神龍初韋庶人
譛云。與張易之兄弟構成重潤之罪。遷均
刺史。密加防守不聽視事。韋后臨朝
添兵士捍衞。及韋氏被誅睿宗即位。轉集
州*刺史未行。然忽忽不樂。而歸心於慥禪
師。爲其造生藏塔。擧高七十尺。極爲宏壯。
于時慥師疾已危篤。譙王使問師後孰繼高
躅。慥曰。貧道有正壽在。王問。諸僧誰爲正
壽。或曰。和尚有弟子在山光迹韜晦。王遣
使召到。壽白慥師曰。喜王爲檀越。其塔已
成。某欲爲先試得否。慥曰。善爲否試。是時
壽攝衣合掌入塔歛容瞑目。結加趺坐便
即滅度。全身不散。時號爲試塔和尚。譙王
聞已歎嗟終日。曰弟子猶爾。乃別議改圖。
爲慥禪師營構焉
系曰。先人有奪人之心。壽公先其慥矣。夫
直往者必能逕來也。業累弗羇樊籠弗罩。
脱羇開罩生死自由。既然自由已躋果位
矣。俗諦觀之壽公出藍之青也矣。而能
心矯跡出其師之前。一日千里。其是之謂

唐五臺山善住閣院無染傳
釋無染者。不委氏族何許人也。從中條山
受業。講四分律涅槃經因明百法論。善者從
之。恒念華嚴經。至説諸菩薩住處東北方
金色世界。文殊菩薩與一萬聖衆。從昔已來
止住其中而演説法。或現老人。或爲童子。
近聞佛陀波利自西國來。不倦流沙無辭
雪嶺。而尋聖跡。高宗朝至臺山思量嶺。啓
告扣禮乃見老人。即文殊也。利雖云面接
未決心疑。令却往西國取經。詣金剛窟
入文殊境界。於今不迴。古徳既爾。吾豈無
縁乎。染乃從彼發跡遍訪名公。成遇禪宗
窮乎理性。或經法席探彼玄微。以貞元七
年到臺山善住閣院。時有僧智頵爲臺山
十寺都檢校守。僧長之初也。遂挂錫棲心誓
不出山。毎念文殊化境非凡者之可勝。豈
宜懈怠。冬即採薪供衆。夏即跣足登遊。春
秋不移二十餘禩。前後七十餘遍。遊歴諸臺
覩化現金橋寶塔鐘磬圓光莫窮其際。且
曰。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中有美樅乎。言更
有愈於諸瑞。吾得少未爲足也。最後於中
臺東忽見一寺。額號福生。内有梵僧數可
萬計。染從頭禮拜遞互慰勞。見文殊亦僧
也。語染曰。汝於此有縁。當須荷衆勿得
唐捐。有願無行而已。言訖化寺衆僧寂無
所覩。染歎而言曰。覩茲靈異豈可徒然。此
危脆身有何久固。乃遵言廣興供施。毎設
一百萬僧。乃然一指以爲記驗焉。漸及五
百萬數。遐邇委輸若海水之入歸塘焉。及
千萬供畢十指然盡。迨開成中白大衆曰。
吾於此山薄有因縁。七十二遍遊諸聖跡。
人所不到吾皆至止。又不出茲山已報
深願。幸莫大焉。奈何衰老今春秋七十四。
夏臘五十五。及存餘喘欲於中臺頂上焚
一炷香告辭十方如來一萬菩薩。或息我以
死。誰甘相代。況諸人等並是菩薩門人龍王
眷屬。蒔栽善種得住此山。夙夜精勤覊勒
三業。龍華三會共結要期。此時下山勿有
留難。合掌曰珍重而去。衆初不喩其意。皆
言早迴。染乃但携瓶錫惟爇名香。遂命季
氏趙華將蠟布兩端麁麻一束香汁一斗於
中臺頂。從旦至暮禮拜焚香。略無暫憩。都
不飮食。念佛虔誠聲無間斷。已至深更。趙
氏怪其所以。陟彼崔嵬見染不移舊止轉
更精專。染謂趙曰。吾有密願汝與吾助縁
不得相阻。爲取蠟布麻油將來纒裹吾身。
於夜半子時要然身供養諸佛。吾若得道
相度汝也。趙氏諫之苦勸不止。將布纒身
披麻灌油。從頂而煉。言曰。將吾灰骨當
須飄散。無使顯異。趙氏一從其命略無
移改。從頂而*煉至足方仆矣。趙氏歎曰。昔
聞藥王然身。今見上人。奇哉痛哉。後門人
收眞骨於梵仙山南起塔。至今在矣
唐成都府福感寺定蘭傳
釋定蘭。姓楊氏。成都人也。本闤闠間兇惡屠
沽類。天與厥性悔往前非。誓預六和化行
三蜀。當爾時也咸歸信焉。造伽藍一號聖
壽歟。其縁未發。乃藏於傭保中耳。而父母
早亡無資可以追往。毎遇諱辰蘭悲哭咽
絶。輒裸露入青城山。縱蚊蚋&T044844;蠅唼咋膚
體。且云。捨内財也用答劬勞。蜀中有黒白
蟆。形如粟。&T004261;人口及肉。而少見者。次則
*刺血寫經。後則*煉臂至于拔耳剜目餧
飼鷙鳥猛獸。既而行歩非扶導而觸物顛
躓。後有異人。掌&T016254;物若珠顆然。内空眥
中。斯須瞻矚如故。冥告曰。南天王還師眼
珠矣。遠近驚駭。常謂人曰。吾聞善戒經中
名爲無上施。吾願勤行速要上果矣。大中
三年。宣宗詔入内供養。仰其感應之故以
優禮奉之。弟子有縁恒執事左右。六年二
月中。又願焚然肩膊。帝累勸勉。年耆且務
久長修煉。蘭不奉詔。遂焚焉而絶。有縁表
請易名建塔。勅謚覺性也。塔號悟眞也。
蜀都止呼定蘭塔院。于今香火不絶云
唐福州黄蘗山建福寺鴻休傳景先
釋鴻休。不知何許人也。神宇標挺玄機斡
運。居閩黄蘗山寺。叢萃毳客。示教之外&MT05089;
然怡樂。恒言。宿債須償。償盡則何憂何懼。
物我倶逍遙矣。人皆不喩其旨。及廣明之際
巣寇充斥。休出寺外脱納衣於松下磬石之
上。言曰。誓不汚清淨之地。而安詳引頸待
刃。刃下無血。賊飜驚異羅拜懺悔焉。門弟
子景先闍維其屍。收舍利七顆。嚢而寶之。
有篤信者以菽粒如數易之。追之靡及。
遂往筮焉。占之曰。死生貴賤罔分吾卦。在
靡在之失寧失矣。孰知其然也。洎獲寘之
于塔。分之七粒緘于瑠璃器中。瑩然光色
時僧清豁著文作頌紀徳焉
唐鄂州巖頭院全豁傳
釋全豁。俗姓柯氏。泉州人也。少而挺秀。器度
宏遠而疎略。禮清源誼公爲師。往長安造
西明寺照公。與受滿足法。即於左街保壽
寺。聽尋經律決擇綱宗。垂成講導。振錫
南指。詣武陵徳山。藥病相應更無疑滯。後
居所隣洞庭。地曰臥龍。乃築室而投憩焉。
徒侶影隨。又居唐年山。山有石巖巉&T010322;。立
院號巖頭歟。凡所施用皆削繁總兀然而
坐任衆圍繞。曰汝何不思惟家中有多少
事。實於逆順之境證得超越之相者。豁値
光啓已來中原多事諸侯角立狂賊來剽掠。
衆皆迴避。豁惟晏如。賊責弗供饋。忿怒俾
揮刃之。曾無懼色。當光啓丁未歳夏四月
八日。門人權葬。葬後收焚之。獲舍利七七
粒。僖宗賜謚曰清嚴。塔號出塵。葬事檀越
田詠兄弟率財營構。南嶽釋玄泰撰碑頌
徳。提唱斗峻。時號巖頭法道。難其領會

系曰。休豁二師何臨難無苟免乎。通曰。凡
夫之難是菩薩之易。經生累捨。此烏悕哉。昔
安世高累累償債。去若拂塵業累纔輕。苦
依身盡換堅固之體耳。神仙或從刃殞者。
謂之劍解。況其正修證果之人。觀待道理
不以不令終爲恥也
唐呉郡嘉興法空王寺元慧傳
釋元慧。俗姓陸氏。晋平原内史機之裔孫也。
父丹文林郎雲騎尉溫州紏曹慧。即仲子也。
髫齡頴悟長而溫潤。畏作枯龜思爲痩雁。
以開成二年辭親。於法空王寺依清進
爲弟子。會昌元年往恒陽納戒法。方習毘
尼。入禮五臺。仍觀衆瑞。二年歸寧嘉禾居
建興寺。立志持三白法諷誦五部曼拏羅。
於臂上爇香炷。五年例遭澄汰權隱白衣。
大中初還入法門。至七年重建法空王寺。
又然香於臂供養報恩山佛牙。次往天台
山度石橋。利有攸往略無憂虞焉。咸通
中隨送佛中指骨舍利往鳳翔重眞寺。*煉
拇指。口誦法華經其指不踰月復生如
故。乾寧三年。偶云乖悆。九月二十八日歸
寂于尊勝院。報齡七十八。僧臘五十八。弟子
端肅等奉神座葬之呉會之間。謂爲三白
和尚焉。其禮拜誦持不勝其計。如別録

系曰。*煉大拇指火盡灰飛。如何於焦炭之
末。骨肉隨生不久如故。此與火中蓮華同
種而異態耳。何謂三白。通曰。事理二種。一
白飯白水白鹽事也。二身不遍觸。口誦眞
經。意不妄縁。此三明白非黒業也。故亨此
名歟
唐京兆菩提寺束草師傳
釋束草師者。無何而至京兆平康坊内菩提
寺。其爲人也。形不足而神俊。吟嘯自得罕
接時人。且不言名姓。常負束藁坐臥於
兩廊下。不樂住房舍。或云此頭陀行也。經
數年寺内綱任勸其住房。或有誚其狼藉。
曰爾厭我邪。世不堪戀何可長也。其夕遂
以束藁焚身。至明唯灰燼耳。且無遺骸。略
盡汚塗之臭。又無延燎驚咤之聲。計其少
藁不能焚此全軀。既無孑遺。然其起三昧
火而自焚也。衆皆稱歎民多觀禮焉。京邑信
士遂塑其灰爲僧形。置于佛殿偏傍。世號
束草師。禱祈多應焉
系曰。處胎經中菩薩禪定攝意入火界三昧。
愚惑衆生謂爲菩薩遭劫火燒是也。比丘實
未及此。無象此以惑人。如能用少芻&MT05090;
能焚巨骸。則可信矣。故書曰。民無胥譸張
爲幻。吁哉
唐南嶽蘭若行明傳
釋行明。俗姓魯。呉郡長洲人也。幼從師于本
部。後遊方問道。然其耿介軒昂嘯傲自放。
初歴五臺峨嵋禮金色銀二世界菩薩。皆
隨心應現。由此登天台陟羅浮。入衡嶽
遊梓潼。屬唐季湘之左右割裂。爭尋常
而未息。靡有寧歳。於是棲祝融峯下有
終焉之志。止七寶臺。與玄泰布納爲交契。
其性之好惡泰亦罔抗其輕重焉。甞謂道
友曰。吾不願隨僧崖焚之於木樓。不欲作
屈原葬之於魚腹。終誓投軀學薩埵太子
超多劫而成聖果。可不務乎。屢屢言之都
不之信。忽於林薄間委身虓虎前。爭競食
之。須臾肉盡。時泰公收其殘骼焚之而獲
舍利。乃擷華酌水爲文祭之。辭中明其勇
猛能捐内財。破慳法成檀度未捨已捨當
捨三輪頓空。取大果若俯拾芥焉
系曰。佛勅比丘施衆生食。二世順益感果
非輕。若其明公成大檀度遠慳貪也。成
大勇猛得無畏也。成三輪空無爲功徳也。
成難捨心淨佛土也一擲其軀其利博哉。
譬猶善賞者費少而勸多。其是之謂乎
晋太原永和三學院息塵傳
釋息塵。姓楊氏。并州人也。父遷貿有無營
利而已。其母氏甞夢人服裝偉麗稱寄宵
宿。便覺娠妊。生而有異童稚不群。毎聞鐘
唄之音凝神側耳。年方十二因夢金人瑰
奇之状。引之入精廬。明旦告白二親懇求
出家。未允之前泣而不食。父母憫其天然
情何厭塞。遂曲順之。即投草堂院從師誦
淨名經菩薩戒。達宵不寐。將周一祀。捨本
諷通。年當十七便聽習維摩講席。粗知大
義。及乎弱冠乃圓上品。執持律範曾無缺
然。年二十三文義斡通。於崇福寺宗感法師
勝集傳授。復學因明唯識不虧敷演。學徒
頴脱者數人。崇福寺辯才大師從式最爲高
足。於天祐二年。李氏奄有河東。武皇帝請
居大安寺淨土院。四事供養。專覽藏教修
錬上生業。設無遮大齋前後五會。塵甞以
身飼狼虎入山谷中。其獸近嗅而奔走。又
於林薄裸體以啖蚊虻。乃遊仙巖嶽寺養
道棲神。復看大藏經。匝設齋然一指伸
其報慶。彼寺有聖觀音菩薩像。長爥七燈
香華供獻。後被諸生就請下山。城内傳揚
大論。四序無輟。逐月設沐浴。臨河就沼投
飼水族。以己噠嚫旋贖羽毛。沈潜高明以
遂生性。或施牢獄人食。或賑惠貧乏。或捐
旛蓋於淨明金藏二塔。後唐長興二年衆請
於大安國寺後。建三學院一所。供待四方
聽衆。時又講華嚴新經。傳授於崇福寺繼暉
法師。由是三年不出院門。一字一禮華嚴
經。一遍字字禮大佛名經。共一百二十卷。復
煉一指。前後計然五指。時晋高祖潜躍晋
陽。最多欽重。洎乎龍飛塵毎入洛京朝覲
必延内殿。從容錫賚頗豐。帝賜紫服并懿
號。固讓方兪。塵聞鳳翔府法門寺有佛中指
骨節眞身。乃辭帝往岐陽瞻禮。覩其希奇。
又然一指。塵之雙手唯存二指耳。續於天
柱寺。就楚倫法師學倶舍論。方經數日。微
有疾生。至七月二十七日辰時枕肱而逝。
俗年六十三。臘四十四。平常唯衣大布不
蓄盈長。六時禮佛未曾少缺。隴坻之間聞
其示滅。黒白二衆具威儀送。焚之得舍利
數百粒弟子以靈骨歸于太原。晋祖勅葬
于晋水之西山。小塔至今存焉
系曰。塵師捐捨詎能愈其精進乎。脱落浮
榮豈能勝其義解乎。若然者不可以一名
名矣。厥猶瞻蔔華焉。色黄而矣。則眞金
謝其色。香芬而遠則牛頭愧其香。多名生
乎一體者。其塵公歟
晋天台山平田寺道育傳
釋道育。新羅國人也。本國姓氏未所詳練。
自唐景福壬子歳來遊于天台。遲迴而挂
錫於平田寺衆堂中。慈愛接物。然終不捨
島夷。言音。恒持一鉢受食。食訖略經行。而
常坐脇不著席。日中灑掃殿廊料理常住
得殘羨之食。雖色惡氣變收貯于器。齋時
自食與僧供湢浴煎茶。遇薪木中蠢蠢乃
置之遠地。護生偏切。所服皆大布納。其
重難荷。毎至夏首秋末。日昳乃裸露胸背
&T038223;腨云。飼蚊蚋虻蛭雜色蟲。螫齧至於血
流于地。如是行之四十餘載未甞少廢。凡
對晤賓客止云伊伊二字。殊不通華語。然
其會認人意且無差脱。頂髮垂白眉亦尨
焉。身出紺赤色舍利。有如珠顆。人或求之
隨意皆獲。至晋天福三年戊戌歳十月十日。
終于僧堂中。揣其年八十餘耳。寺僧&T072505;
山後焚之。灰中得舍利不可勝數。或有
得巨骨者。後唐清泰二年曾遊石梁。迴與
育同宿堂内。時春煦亦燒榾柮柴以自熏
灼。口中嘮嘮通夜不輟。或云。凡供養羅漢
大齋日育則不食。人或見迎羅漢。時問何
不去殿内受供。口云伊伊去。或云飼蟲。
時見群虎嗅之盤桓而去矣
晋江州廬山香積庵景超傳
釋景超。不知何許人也。素持戒範若護
浮嚢。性惟矢直言不面從。及乎遊方役足
選勝棲身。至于廬峯便有息行之意。惟誦
法華鞠爲恒務。九江之人且多景仰。甞禮
華嚴經一字拜之。計已二遍。乃燒一指爲
燈供養。慶禮經周矣。次禮法華經同前。
身膚内隱隱出舍利。磊落圓瑩。或有求者。坐
席行地拾之無算。天福中卒于庵中。今墳
塔在乎廬阜。遊者致禮嗟歎而已
系曰。言遺身者。必委棄全軀如薩埵王子
是歟。今以指爲燈以肱&T016254;炷。何預斯例。
莫過幸否。通曰。煉指斷肱是遺身之加行
也。況復像末尤成難事。其猶守少分之廉
隅入循吏傳同也
晋鳳翔府法門寺志通傳
釋志通。俗姓張氏。右扶風著姓家之子也。早
知遣世克務淨門。選禮名師登于上品。諸
方講肆遍略留心。後唐之季兵革相尋。自此
駕已東巡薄遊洛下。遇嚩日囉三藏行瑜
伽教法。通禮事之。乃欲陟天台羅浮。遂辭
三藏曰。吾此求翻譯。屬中原多事。子議南
征奈何路梗何。通曰。泛天塹其如我何。
三藏曰。苟去呉會間。可付之梵夾。或縁會
傳譯。通曰。已聞命矣。以天福四年己亥歳
天王錫命于呉越。遂附海艦達浙中。時文
穆王錢氏奉朝廷之故。具威儀樂部迎通
入府庭供養。於眞身塔寺安置。施賚豐腆。
通請往天台山。由是登赤城陟華頂。既而
於智者道場挂錫。因覽西方淨土靈瑞傳。
變行迴心願生彼土。生常不背西坐。山中
有招手石者。昔智顗夢其石上有僧臨海
上擧手相招召之状。顗入天台見其僧名
定光耳輪聳上過頂。亦不測之神僧也。乃
相見乃問顗曰。還記得相招致否。顗曰。唯
此石峻峙顧下無地。通登此投身願速生
淨土。奮軀而墮一大樹中。枝軟幹柔若有
人扶接焉。殊無少損。乃再叩榼投之。落
于巖下蒙茸草上。微有少傷。遲久蘇矣。衆
僧謂爲豺虎所啖。及見其猶殗殜然。舁就
本道場。初通去不白衆。遂分人各路尋覓。
至螺溪民村有巫者。言事多驗或就問焉。
神曰。伊僧在西南方。現有金鎧神扶衞不
死。我到彼。神氣盡矣。固難近也。皆符協神
言。後往越州法華山。默修淨業。將欲化去。
所止房地生白色物如傅粉焉。未幾坐禪
床而終。遷座闍維有五色煙覆于頂上。法
華川中咸聞異香焉
系曰。昔薄拘羅有五不死。今通公二不死。昔
法充投千仞香爐峯而不亡。通且同矣。得
非天龍負翼不損一毛乎。而能延彼連持
色心未斷者。何俾其増修淨土業耳
晋朔方靈武永福寺道舟傳
釋道舟。姓管氏。朔方迴樂人也。髫年聰雅
庠序有儀。雖誦詩書樂聞釋典。決志出
家于龍興寺孔雀王院。爰得戒珠漸圓心
月。吟哦唄讃嘹亮可聽。乃率信士造永興
寺。功成不宰。辭靈帥韓公洙入賀蘭山白
草谷。立要持念感枯泉重湧有靈蛇游泳
于中。遂陟法臺談講也。道俗蜂屯檀施山
積。讃唱音響可遏行雲。獷悍之人若鴟鴞
之革韻。乃*刺血晝大悲千手眼立像。屬
其亢陽則絶食瞑目。要期雨之通濟方議
充腸。中和二年聞關輔擾攘。乃於城南念定
院塔下。斷左肱焚之供養大悲像。願倒冒
干戈中原塞上早見弭兵。言畢迅雷風烈洪
澍焉。又嘗截左耳爲民祈雨。復斷食七日
請雪皆如其願。至于番洛無不祇畏。以
天福六年辛丑歳二月六日。其夜未央結加
趺坐。留累門人方畢而絶。享齡七十有八。
遺骸不散如入禪定遂加漆紵焉。建隆中
郭忠恕者。博覽群籍小學尤長。篆隷爲能
多事凌轢。因過投于北裔。詢舟前烈著碑
頌焉
漢洛京廣愛寺洪眞傳
釋洪眞。姓淳于氏。滑州酸棗人也。幼悟塵
勞決求出離。介然之性雲鶴相高。師授法
華經隨文生解。鎧甲精進伏其恚忿。或霑
檀施迴面捨旃。誦法華經約一萬部詣
朝門表乞焚全軀供養佛塔。帝命弗兪
時。政出多門。或譛云惑衆。或言不利國家。
下勅嚴阻。眞歎曰。善根殖淺魔障尤強。莫
余敢止。遂退廣愛寺罄捨衣盂作非時施。
願畢當年無疾坐滅。經數日顏貌如生。遷
就茶毘。唯舌根不壞益更鮮紅。時衆觀之
歎希有事。春秋五十二伊洛之問重之如

周錢塘報恩寺慧明傳
釋*慧明。俗姓蒋。錢塘人也。研覈三學漸入
精微。後登閩越殆至臨川。禮文益禪師深
符正理。悟先所宗不免生滅情見。後迴浙
隱天台白沙立草寮。有雪峯長慶之風。到
者皆崩角摧鋒。謂明爲魔説。漢乾祐中自
山出時。翠巖參公率諸禪伯。於僧主思憲
院定其臧否。明之口給無能挫衂。尋漢南國
王錢氏造大報恩寺。請以住持。假號圓通普
照禪師。然行玄沙正眼非明曷能致此。顯
徳中卒。時酷暑俾欲葬之。有弟子永安曰。
知師唯我也。請焚之得舍利五色。一皆圓
淨。初明*煉指爲燈。於天台供養。後相繼
燒三指而勤持課。脇疎袵席。時説法焉。性
且剛直言多忤物。是其所短也
周晋州慈雲寺普靜傳
釋普靜。姓茹氏。晋州洪洞人也。少出家于本
郡惠澄法師。暗誦諸經明持祕呪。思升白
品願剪青螺。既下方壇而循律檢。往禮
鳳翔法門寺眞身。乃於睢陽聽渉。赴龍興
寺講訓徒侶。若鱣鮪之宗蛟龍焉。又允琴
臺請轉梵輪。安而能遷復於陳蔡曹亳宿
泗。各隨縁奬導。迴於今東京揚化。善者從
之。晋天福癸卯歳。心之懷土還復故郷。遂
斷食發願。願捨千身速登正覺。至周顯
徳二年。遇請眞身入寺。遂陳状於州牧楊
君願焚軀供養。楊君允其意。乃往廣勝寺。
傾州民人。或獻之香果。或引以*旛華。或泣
涙相隨。或唄聲前導。至四月八日。眞身塔前
廣發大願曰。願焚千身。今千中之一也。徐
入柴庵自分火炬。時則煙飛慘色香靄愁
雲。擧衆歎嗟群黎悲泣享壽六十有九。弟子
等收合餘燼供養焉
宋衡陽大聖寺守賢傳
釋守賢。姓丘氏。泉州永春人也。少而聰達淵
懿沈厚。誓投吉祥院從師披剪焉。後遊學
栖雲門禪師道場明了心決。趨彼衡陽衆
推説法。納衣練若之人。若百州之會于朝夕
池矣。賢不衣繒纊布衣皮袴而已。度伏臘
必無更易。脇不著席。唯坐藤床瞑目通宵。
除有問者。隨其啓發雍容自持。乾徳中告
衆曰。吾有債願未酬心終不了。明日入南
窯山投身飼虎。弟子輩去尋見雙脛皮袴
纒且存耳。收闍維之得舍利無數。報齡七
十四。今小浮圖藏遺體焉
*宋天台山般若寺師蘊傳
釋師蘊。金華人也。厥性眞率不好封植。遇
事屬情有多訐直。梁龍徳中與徳韶禪師
結侶遐征。遊訪名師勝境。至於北代清涼
山冥心巡禮。後登蒼梧野陟祝融峯。然韶
師或隨或否。迴于浙來還棲息韶師法會。
其爲人也稠人廣衆往往滑稽。有好戲噱
者則狎之膠漆如也。故高達之者置之於度
外矣。唯韶師默而識之。謂人曰。蘊公癡狂
吾不測其邊際焉。因有疾求僧作懺悔文。
誦經及密呪。各論幾百藏爲度。方知其密
持之不懈。嘗謂道友曰。吾生無益於人欲
投宴坐峯不然石梁下。所願早預賢聖之
儔也。其道友多沮其計。以開寶六年七月
内無疾坐終。如入禪定。時炎蒸停屍二
七日。身無欹側竅無氣穢。及遷神座就
寺之東隅闍維。煨燼中收舍利外舌根不
壞。灰寒拾之如紅芙蕖色。柔軟可憐。或曰。
伊僧別無奇異。此物偶存。乃重燔爇其舌。
隨同火色。遲久還如蓮葉。遂議結小塔于
寺中緘藏。後有不信者。重燒鍛凡數十過
矣。蘊生不言姓氏年齒。人以貌取之。則年
八十餘矣
*宋杭州眞身寶塔寺紹巖傳
釋紹巖。俗姓劉。雍州人也。母張氏始娠夢寤
甚奇。及生也神姿瓌偉。至長也器度宏深。
七歳苦求出家於高安禪師。十八進具於懷
暉律師。凡百經書覽同溫習。自是遊諸方
聖跡。洎入呉會棲息天台四明山。與徳韶
禪師共決疑滯於臨川益公。遂於錢塘湖水
心寺挂錫。恒諷持法華經無晝夜。俄感陸
地庭間生蓮華。擧城人瞻矚。巖亟命搴而
蹂之。以建隆二年辛酉。經願云滿誓同藥
王。焚身以供養。時漢南國王錢氏。篤重歸
心苦留乃止。尋潜遁投身曹娥江。用飼魚
腹。會有漁者拯之。云有神人扶足求溺
弗可。衣敷水面而驚濤迅激。巖如坐寶臺。
然。水火二縁倶爲未濟。恒怏惋其懷。乃於
越法華山安置。續召於杭塔寺造上方淨
院以居之。開寶四年七月有疾不求藥石。
作偈累篇示門徒曰。吾誦經二萬部。決以
安養爲期。跏趺坐亡。享齡七十三。法臘五
十五。喪事官供茶毘于龍井山。獲舍利無
算。遺骨若玉瑩然。遂收合作石函寘于影
堂。大寧軍節度使贈太師孫承祐爲碑紀
述焉
*宋天台山文輦傳
釋文輦。永嘉郡平陽人也。邂逅求師受業于
金華。納具足律儀畢翹勤篤勵。三乘之學一
皆染漸。因往縉雲明昭禪師法會。不事繁
云。揚眴之間決了無滯。末遇天台山徳韶禪
翁唱宗一大師之道。輦復諦受無疑。不爲
異縁牽轉。故三十載隨韶師聽其進否。甞
謂人曰。悟入之縁猶蠖屈之於葉也。食黄
則身黄。食蒼則身蒼。其屈伸之状無變。吾
初見明昭乃若是。今學玄沙又如是。此所
謂殊塗而同歸。今更取佛言爲定量之。乃
覽大藏經三周遍。自是已來逍遙無滯。以
太平興國三年。忽自操其斧。言伐其檀。巧
結玲瓏重攅。若題湊焉。號曰浮圖。中開
戸入内趺坐。自持火炬。誓之曰。以此殘
喘焚之供養十方佛諸聖賢。言訖發焔亘
空。其煙五色旋轉氤氳。猶聞誦經之聲。須
臾始絶觀者號哭。灰寒收舍利不知顆數。
春秋八十四。初輦甞謂善建寺僧説。吾死已
無占伽藍可食之地。弗如自焚供養。望諸
賢此時聚柴𧂐下念佛助我往生。只此相
煩耳。今善建寺中累石爲小塔焉
系曰。小乘教以自殺犯重戒前諸方便罪。
是以無敢操炬就燎者。然自殺二例。一畏
殺。須結蘭吉。二願往生。強猛之心命終身
往。蘭吉可能作礙邪。復次大心一發百年闇
室一燈能破。何罪之有。是故行人無以小
道而拘大根者乎
宋臨淮普照王寺懷徳傳
釋懷徳。本江南人也。髫年離俗謹愿飾身。
誦通法華經得度。自爾雖登講肆終以誦
持爲專務。晩遊泗上禮僧伽塔像。屬今上
遣高品李神福齎*旙華上供。并感應舍利
至葬于新塔下基深窟中。徳遂誓焚軀供
養。先罄捨衣嚢供身之物。齋僧一中。然後
自衣紙服身纒油蠟。禮辭僧衆。手持雙燭
登柴𧂐中。發火誦經。觀者莫不揮涕。徳
至火熾熛高。其身聊側。猶微聞誦經之聲。
一城之人無不悲悼者。淘汰舍利甚多。乃
太平興國八年四月八日也。使臣回奏。上爲
之動容焉。論曰。界繋之牢不無我所。浮生
之命連在色身。皆自貴而輕他。悉己多而彼
少。而増靳固。但長慳貪。若驪龍之吝珠。
&MT03116;牛之愛尾。孔惜翠羽麝護香臍也。其
如儒氏彝倫孔門徽典。以己私之飢體曰
父母之髮膚。不敢毀傷恒知保愼。復有好
自標遇三年不見於門生。且事尊嚴一坐
不垂於堂廡。及乎心遊方外教脱域中。或
大善之克成。非小愆之能絆。許友以死殺
身成仁。漸契不拘將隣直道。至有黜禮
樂薄忠信去健羨飮淳和。乃有洗耳辭
榮抱石沈水。與儒則一倍相反。於釋則分
寸相隣佛乃爲物捐軀利生損命。與其不
拔脛毛爲利也。伏臘殊時。與其惜父母之
親體也。參辰各見如此乃驗教之深淺行之
是非。譬猶出泉貨而既多入息利而不少。
我世尊因地也。初唯減口次則脱身。車服
越共弊之心。象馬過借人之乘。輟食菜之
地判受封之成。用若拂塵捨猶脱屣。復次
唼膚待飫剜自副求。或指然一燈。或身均
百臠。救羸虚之虎。化長偉之魚。因超劫歸
彌勒之前。先成佛享釋迦之位。皆從旋習始
外財而終内財。及熟善根變難捨而成
易捨。夫輟外財外財難捨。難捨凡夫也。捐
内財内財易棄。易*棄菩薩也。須知三世
諸佛同讃此門。是眞實修。是第一施。豈不
見僧崖菩薩安詳陟於柴樓。大志道人慷愷
焚其腕骨。人皆難色。彼有易容。蓋累世之
曾爲。致今生之又捨。捨而復捨。估七寶以
非珍。空而又空。以三輪之絶軌。乘茲度
岸。是曰眞歸。得金剛堅固之身。留玉粒馱
都之應。今之録也。藏則當乎炎暑裸餧蚊
虻。壽則試其浮圖坐中圓寂。定蘭感天王
而還眼。鴻休拒大盜以償寃。明飼獸而破
慳。超然燈而燼指。加其舌根不壞身溺不
沈。入薪塔而。自焚露赤軀而受咋。以前諸
徳也。念業異熟爲所依趣。知身是幻幻體
何憑。悟質如漚漚形暫起。幻從心造假僞
相尋。漚散水澄浮沈互有。是故大聖幾生所
計。小乘潤生盡期。貴息苦依思除我倒。
非謂視同糠粃觀若塵炱。譬之寄習學於
茅廬附彎弧於土垜。爲選登雲之路。爲求
出塞之功。然後賜宅一區門羅八戟。方云
貴土始利封侯。以其乳哺之嚢轉得那羅
之器。亦復如是或曰。用斯聲教化我中華。
得非韓吏部所患非楊即墨而況加其佛
乎。攻乎異端斯害孔熾。對曰。正談仁義則
道徳相懸。正説苦空則忠信可薄。還借韓
之譬況。坐井窺天非天之咎。孔門大旨未
能知生焉能知死。莊子曰。勞我以生息我
以死。若觀鼓盆而歌似知不死焉。二教
曾不言人死神明不滅。隨其善惡業縁受
報。故有好醜。若由業因也。是用將麁易
細以弱商強。售莧陸之脆形。博華鬘之珍
服。既熏當種而起現行。生勝已生報強前
報。刳肉眼而招佛眼。割凡軀而貿金軀。
尼拘之子至微。蔭車之形不少。是爲眞語。
非謂食言。菩薩利他適足以學。或曰。夫行
然錬。善人則不疑。其有不善之人。慣甞刲
割。謂疼痛。爲詼諧。堪受凌遲。謂炙炮爲
戲劇。或㩭人而偶作。或誑世而強爲。此則
栽何善根。自求辛螫耳。對曰。雖則頑民喜
忍惡少耐傷。且經念以然燒。或淺誠而餧
飼。冥招善報。已種良因。以浮泛心得浮泛
報。昔有女子戲披袈裟。婆羅門醉著法服。
其縁會遇道果終成也。或曰。義淨傳譯重累
再三。今勿然煉。伊人親遊西域備熟方
宜。至乎教乘罔不詳究。不許毀傷何邪。
對曰。此專縛阿笈摩之教。安能沮壞摩訶衍
法耶。設或略捨内財決定當圓檀度。故莊
嚴論云。若能施自身命則爲希有。成菩薩
檀度也。將知四輪出世十善行時。有道則
堯下足淳民。奉孝則曾家生令子。我聖上
踐祚之四載。兩浙進阿育王盛釋迦佛舍
利塔。初於滋福殿供養。後迎入内道場。屢
現奇瑞。八年二月望詔於開寶寺樹木浮
圖僅登于尺。先藏是塔于深甃中。此日放
神光亘爥天壤。時黒白衆中有*煉頂指
者。有然香炷者。宣賜物有差。苟非大權菩
薩大福天王。安能激勸下民而捐身寶者
乎。直令此地螺髻見而珍寶成。還覺其時鷲
峯淨而土田變。范雲綴史紀數色之徴祥。王
劭編文書幾州之葬塔。隋分舍利。唐瘞眞
身。比乎我朝。田隴與鐵圍爭其疆畔耳。
此篇所載。成傳開宗。令能忍難忍之人
既亡若在。使捨身受身之者雖死猶生。圖
五芝於草木之前。列四瑞於鱗毛之表。詩曰。
儀刑文王。萬邦作式者也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四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 大師
賜紫沙門賛寧等奉 勅撰 
  讀誦篇第八之一正傳二十一人
附見三人
隋行堅傳
釋行堅者。未知何許人也。常修禪觀節操
惟嚴。偶事東遊路出泰山。日之夕矣。入嶽
廟謀之度宵。令曰。此無別舍。唯神廊廡下
可以然而來寄宿者必罹暴死之殃。吾師
籌之。堅曰。無苦。不得已從之。爲藉藁於
廡下。堅端坐誦經。可一更聞屋中環&MT00871;
聲。須臾神出。衣冠甚偉部從焜煌。向堅合
掌。堅曰。聞宿此者多死。豈檀越害之耶。神
曰。遇死者特至聞弟子聲而自死焉。非殺
之也。願師無慮。堅固延坐談説。如食頃間
因問之曰。世傳泰山治鬼。寧有之邪。神曰。
弟子薄福有之。豈欲見先亡乎。堅曰。有兩
同學僧已死。願得見之。神問其名曰一人
已生人間。一人在獄受對。不可喚來。師就
可見也。堅聞甚悦。因起出不遠而至一處
見獄火光焔甚熾。使者引堅入牆院中。遙
見一人。在火中號呼不能言語。形變不
可復識而血肉焦臭令人傷心。堅不忍歴
觀愍然求出。俄而在廟廡下。復與神坐如
故。問曰。欲救同學有得理邪神曰。可能
爲寫法華經。必應得免。既而將曙。神辭僧
入堂。旦而廟令視堅不死怪異之。堅去急
報前願。經寫裝畢齎而就廟宿。神出如初。
歡喜禮拜慰問來意。以事告之。神曰。弟子
知己師爲寫經。始書題目。彼已脱免今生
人間也。然此處不潔不宜安經。願師還送
入寺中。言訖天曉。辭決而去。則大業年中也。
堅居處不恒。莫知終畢
隋天台山法智傳
釋法智者。不詳何許人也髫年離俗應法
升壇。松直凌空玉堅絶汚。凡百講肆靡不
留神。晩歳以逕直之門莫如念佛。毎謂人
曰。我聞經言。犯一吉羅。歴一中劫入于地
獄。可信。又聞經説。一稱阿彌陀佛滅八十
億劫生死重罪。則未之信。人難云。何故生
大邪見。倶是佛言急須念佛。久則三昧現前。
乃於國清寺兜率臺上晝夜精勤念佛。忽預
辭道俗云。生西方去。令親識爲吾設齋
終日。於中夜無疾而化。時有金色光明來
迎。照數百里江上船中。謂言天曉。遲久方
明。始知智之往生矣
唐京兆禪定寺慧悟傳
釋慧悟。未詳氏族。隱太白山中持誦華嚴
經。服餌松木。忽於一時見一居士。來云。相
請居士騰身入空。令悟於衣襟中坐攝以
飛行至一道場。見五百異僧翔空而至。悟
奄就末行。居士語曰。師受持華嚴是佛境
界。何得於小聖下坐。遂却引於半千人之
上。齋訖居士曰。本所齋意在師一人。雖有
五百羅漢來食。皆臨時相請耳。齋訖遂送還
本處。有如夢覺。即高宗永徽年中也
唐京兆大慈恩寺明慧傳
釋明慧。不知何許人也。簡默恭己約志蠲
明。耐乎寒餒誓求大乘。精進之鎧介躬。睡
眠之魔退跡。是以初中後夜念誦經行。時玄
奘三藏在京兆北坊部玉華宮翻大般若經
畢。麟徳元年示滅。其夜子時慧旋遶佛堂。
忽見北方有白虹四道從北亘南横跨東
并直勢貫慈恩塔院歴歴分明。慧心怪焉。
即自念曰。昔如來滅度。白虹十二道。從西
貫于太微。於是有雙林之滅。今有此相將
非玉華法師有無常事邪。申旦向衆述其
所見。衆咸怪之。至九日凶問至京。正符所
見。慧彌増篤勵。老而無懈。未知終所
唐太原府崇福寺慧警傳
釋慧警。姓張氏。祁人也。少而聰悟襁褓能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86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