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宋高僧傳 (No. 2061_ 賛寧等撰 ) in Vol. 50

[First] [Prev+100] [Prev]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等分面徴搜。各塗搆集。如見一家之好。且
無諸國之殊。所以成十科者易同拾取。其
正傳五百三十三人。附見一百三十人。矧復
逐科盡處。象史論以攄辭。因事言時。爲
傳家之系斷。厥號*有宋高僧傳焉。庶幾乎
銅馬爲式選千里之駿駒。竹編見書實六和
之年表。觀之者務進。悟之者思齊。皆登三
藐之山。悉入薩云之海。永資聖暦倶助皇
明。齊愛日之炳光。應嵩山之呼壽云爾。時
端拱元年乾明節。臣僧賛寧等謹上


  譯經篇第一 變梵成華。通凡入聖。
法輪斯轉。諸佛所師
義解篇第二尋文見義。得意忘言。
三慧克全。二依當轉
習禪篇第三修至無念。善惡都亡。亡
其所亡。常住安樂
明律篇第四嚴而少恩。正而急護。嬰
守三業。同彼金湯
護法篇第五家有良吏。守藏何虞。法
有名師。外禦其侮
感通篇第六逆於常理。感而遂通。化
于世間。觀之難測
遺身篇第七難捨易捐。施中第一。以
穢漏體。迴金剛身
讀誦篇第八十種法師。此爲高大。染
枸櫞花。果時瓤赤
興福篇第九爲己爲他。福生罪滅。有
爲之善。其利博哉
雜科聲徳十統攝諸科。同歸高尚。唱
導之匠。光顯佛乘









宋高僧傳卷第一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 大師
賜紫沙門賛寧等奉 勅撰 
  譯經篇第一之一正傳三人
附見一人
唐京兆大薦福寺義淨傳
釋義淨。字文明。姓張氏。范陽人也。髫齓之時
辭親落髮。遍詢名匠廣探群籍。内外閑習
今古博通。年十有五便萌其志。欲遊西域。
仰法顯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風。加以勤無
棄時手不釋卷。弱冠登具。愈堅貞志。咸亨
二年年三十有七。方遂發足。初至番禺得
同志數十人。及將登舶餘皆退罷。淨奮勵
孤行備歴艱險。所至之境皆洞言音。凡遇
酋長倶加禮重。鷲峯雞足咸遂周遊。鹿苑
祇林並皆瞻矚。諸有聖迹畢得追尋。經二十
五年歴三十餘國。以天后證聖元年乙未仲
夏還至河洛。得梵本經律論近四百部。合
五十萬頌。金剛座眞容一鋪。舍利三百粒。天
后親迎于上東門外。諸寺緇伍具幡蓋歌樂
前導。勅於佛授記寺安置焉。初與于闐三
藏實叉難陀飜華嚴經。久視之後乃自專譯。
起庚子歳至長安癸卯。於福先寺及雍京西
明寺。譯金光明最勝王。能斷金剛般若。彌勒
成佛。一字呪王。莊嚴王陀羅尼。長爪梵志等
經。根本一切有部毘柰耶。尼陀那目得迦。百
一羯磨攝等。掌中取因假設。六門教授等論。
及龍樹勸誡頌。凡二十部。北印度沙門阿儞
眞那證梵文義。沙門波崙復禮慧表智積等
筆受證文。沙門法寶法藏徳感勝莊神英仁
亮大儀慈訓等證義。成均太學助教許觀監
護。繕寫進呈。天后製聖教序令標經首。
曁和帝神龍元年乙巳。於東洛内道場。譯
孔雀王經。又於大福先寺出勝光天子香王
菩薩呪一切莊嚴王經四部。沙門盤度讀梵
文。沙門玄傘筆受。沙門大儀證文。沙門勝莊
利貞證義。兵部侍郎崔湜給事中廬粲潤文
正字。祕書監駙馬都尉楊愼交監護。帝深崇
釋典。特抽叡思製大唐龍興三藏聖教序。
又御洛陽西門宣示群官新飜之經。二年淨
隨駕歸雍京。置飜經院於大薦福寺居之。
三年詔入内。與同飜經沙門九旬坐夏。帝
以昔居房部幽厄無歸。祈念藥師遂蒙降
祉。荷茲往澤重闡鴻猷。因命法徒更重傳
譯於大佛光殿。二卷成文曰藥師瑠璃光佛
本願功徳經。帝御法筵手自筆受。睿宗
隆元年庚戌。於大薦福寺出浴像功徳經
毘柰耶雜事二衆戒經唯識寶生所縁釋等二
十部。吐火羅沙門達磨末磨。中印度沙門拔
弩證梵義。罽賓沙門達磨難陀證梵文。居士
東印度首領伊舍羅證梵本。沙門慧積居士
中印度李釋迦度頗多語梵本。沙門文綱慧
沼利貞勝莊愛同思恒證義。玄傘智積筆受。
居士東印度瞿曇金剛迦濕彌羅國王子阿順
證譯。修文館大學士李嶠。兵部尚書韋嗣立
中書侍郎趙彦昭。吏部侍郎盧藏用兵部侍
郎張説中書舍人李又二十餘人。次文潤色。
左僕射韋巨源右僕射蘇瓌監護。祕書大監嗣
虢王邕同監護。景雲二年辛亥。復於大薦福
寺譯稱讃如來功徳神呪等經。太常卿薛崇
嗣監護。自天后久視迄睿宗景雲。都飜
出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又別撰大唐西域
求法高僧傳南海寄歸内法傳別説罪要行法
受用三法水要法護命放生軌儀凡五部九
卷。又出説一切有部跋窣堵。即諸律中犍度
跋渠之類。蓋梵音有楚夏耳。約七十八卷。
淨雖遍飜三藏。而偏攻律部。譯綴之暇。曲
授學徒。凡所行事皆尚急護。漉嚢滌穢特
異常倫。學侶傳行遍于京洛。美哉。亦遺法
之盛事也。先天二年卒。春秋七十九。法臘五
十九。葬事官供。所出跋窣堵唯存眞本未
暇覆疏。而逼泥曰。然其傳度經律與奘
師抗衡。比其著述淨多文。性傳密呪最
盡其妙。二三合聲爾時方曉矣。今塔在洛京
龍門北之高岡焉
系曰。譯之言易也。謂以所有易所無也。譬
諸枳橘焉。由易土而殖。橘化爲枳。枳橘之
呼雖殊。而辛芳&T073004;葉無異。又如西域尼拘
律陀樹。即東夏之楊柳。名雖不同樹體是
一。自漢至今皇宋。飜譯之人多矣。晋魏之
際。唯西竺人來止稱尼拘耳。此方參譯之
士。因西僧指楊柳。始體言意。其後東僧往
彼。識尼拘是東夏之柳。兩土方言一時洞了
焉。唯西唯東。二類之人未爲盡善。東僧往
西學盡梵書。解盡佛意始可稱善。傳譯
者。宋齊已還不無去彼迴者。若入境觀風
必聞其政者。奘師法師爲得其實。此二師
者兩全通達。其猶見璽文知是天子之書
可信也。周禮象胥氏。通夷狄之言。淨之才
智。可謂釋門之象胥也歟
唐洛陽廣福寺金剛智傳
釋跋日羅菩提。華言金剛智。南印度摩頼耶
國人也。華言光明。其國境近觀音宮殿補陀
落伽山。父婆羅門善五明論。爲建支王師。
智生數歳日誦萬言。目覽心傳終身無忘。
年十六開悟佛理。不樂習尼揵子諸論。乃
削染出家。蓋宿植之力也。後隨師往中印
度那爛陀寺。學修多羅阿毘達磨等。洎登
戒法遍聽十八部律。又詣西印度學小乘
諸論及瑜伽三密陀羅尼門。十餘年全通三
藏。次復遊師子國登楞伽山。東行佛誓裸
人等二十餘國。聞脂那佛法崇盛。泛舶而
來。以多難故累歳方至。開元己未歳達于
廣府。勅迎就慈恩寺。尋徙薦福寺。所住之
刹必建大曼拏羅灌頂道場度於四衆。大智
大慧二禪師。不空三藏。皆行弟子之禮焉。
後隨駕洛陽。其年自正月不雨迨于五月。
嶽瀆靈祠禱之無應。乃詔智結壇祈請。於
是用不空鉤依菩薩法。在所住處起壇。深
四肘。躬繪七倶胝菩薩像。立期以開光明
日定隨雨焉。帝使一行禪師謹密候之。
至第七日炎氣爞爞天無浮翳。午後方開
眉眼。即時西北風生。飛瓦拔樹崩雲泄雨。
遠近驚駭。而結壇之地穿穴其屋。洪注道
場。質明京城士庶皆云。智獲一龍穿屋飛
去。求觀其處日千萬人。斯乃壇法之神驗
也。于時帝留心玄牝。未重空門。所司希旨
奏。外國蕃僧遣令歸國。行有日矣。侍者聞
智。智曰。吾是梵僧且非蕃胡。不干明勅吾
終不去。數日忽乘傳將之雁門奉辭。帝大
驚。下手詔留住。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
鍾其愛。久疾不救。移臥於咸宜外館。閉目
不語已經旬朔。有勅令智授之戒法。此乃
料其必終。故有是命。智詣彼擇取宮中七
歳二女子。以緋繒纒其面目臥於地。使牛
仙童寫勅一紙焚於他所。智以密語呪之。
二女冥然誦得不遺一字。智入三摩地以
不思議力令二女持勅詣琰摩王。食頃間
王令公主亡保母劉氏護送公主魂隨二
女至。於是公主起坐開目言語如常。帝聞
之不俟仗衞。馳騎往于外館。公主奏曰。冥
數難移。今王遣迴略覲聖顏而已。可半日
間然後長逝。自爾帝方加歸仰焉。武貴妃
寵異六宮。薦施寶玩。智勸貴妃急造金剛
壽命菩薩像。又勸河東郡王於毘盧遮那塔
中繪像。謂門人曰。此二人者壽非久矣。
經數月皆如其言。凡先覺多此類也。智理
無不通事無不驗。經論戒律祕呪餘書。隨
問剖陳如鐘虡受。有登其門者。智一覿
其面永不忘焉。至於語默興居凝然不改。
喜怒逆順無有異容。瞻禮者莫知津涯自
然率服矣。自開元七年始屆番禺。漸來神
甸。廣敷密藏。建曼拏羅依法製成。皆感靈
瑞。沙門一行欽尚斯教。數就諮詢。智一一指
授曾無遺隱。一行自立壇灌頂。遵受斯法。
既知利物請譯流通。十一年奉勅於資聖
寺飜出瑜伽念誦法二卷七倶胝陀羅尼二
卷。東印度婆羅門大首領直中書伊舍羅譯
語。嵩岳沙門溫古筆受。十八年於大薦福寺
又出曼殊室利五字心陀羅尼觀自在瑜伽
法要各一卷。沙門智藏譯語。一行筆受刪綴
成文。復觀舊隨求本中有闕章句。加之滿
足。智所譯總持印契凡至皆驗。祕密流行爲
其最也。兩京禀學濟度殊多。在家出家傳之
相繼。二十年壬申八月既望。於洛陽廣福寺
命門人曰。白月圓時吾當去矣。遂禮毘盧
遮那佛。旋繞七匝。退歸本院焚香發願。頂
戴梵夾。并新譯教法付囑訖。寂然而化。壽七
十一。臘五十一。其年十一月七日。葬於龍門
南伊川之右。建塔旌表。傳教弟子不空奏擧。
勅謚國師之號。灌頂弟子中書侍郎杜鴻漸。
素所歸奉。述碑紀徳焉
系曰。五部曼拏羅法。攝取鬼物必附麗童
男處女。去疾除祆也絶易。近世之人用是
圖身口之利。乃寡徴驗。率爲時所慢。吁正
法醨薄一至於此
唐京兆大興善寺不空傳慧朗
釋不空。梵名阿目佉跋折羅。華言不空金剛。
止行二字略也。本北天竺婆羅門族。幼失所
天。隨叔父觀光東國。年十五師事金剛智
三藏。初導以梵本悉曇章及聲明論。浹旬已
通徹矣。師大異之。與受菩薩戒。引入金剛
界大曼荼羅。驗以擲花。知後大興教法。洎
登具戒善解一切有部。諳異國書語。師之
飜經常令共譯。凡學聲明論。一紀之功六月
而畢。誦文殊普賢行願。一年之限再夕而終。
其敏利皆此類也。欲求學新瑜伽五部三密
法。渉于三載。師未教詔。空擬迴天竺。師夢
京城諸寺佛菩薩像皆東行。寐寤乃知空是
眞法器。遂允所求。授與五部灌頂護摩阿
闍梨法及毘盧遮那經蘇悉地軌則等。盡傳
付之。厥後師往洛陽。隨侍之際遇其示滅。
即開元二十年矣。影堂既成。追謚已畢。曾奉
遺旨令往五天并師子國。遂議遐征。初至
南海郡。採訪使劉巨隣懇請灌頂。乃於法性
寺相次度人百千萬衆。空自對本尊祈請
旬日。感文殊現身。及將登舟。採訪使召
誡番禺界蕃客大首領伊習賓等曰。今三藏
往南天竺師子國。宜約束船主好將三藏
并弟子含光慧𧦬等三七人國信等達彼無
令疎失。二十九年十二月。附崑崙舶離南
海。至訶陵國界遇大黒風。衆商惶怖各作
本國法。禳之無驗。皆膜拜求哀。乞加救
護。慧&T047562;等亦慟哭。空曰。吾今有法。汝等勿
憂。遂右手執五股菩提心杵。左手持般若
佛母經夾。作法誦大隨求一遍。即時風偃
海澄。又遇大鯨出水。噴浪若山。甚於前
患。衆商甘心委命。空同前作法。令慧&T047562;
娑竭龍王經。逡巡衆難倶息。既達師子國。王
遣使迎之。將入城歩騎羽衞駢羅衢路。王
見空禮足。請住宮中七日供養。日以黄金
斛滿盛香水。王爲空躬自洗浴。次太子后
妃輔佐。如王之禮焉。空始見普賢阿闍梨。
遂奉獻金寶錦繍之屬。請開十八會金剛頂
瑜伽法門毘盧遮那大悲胎藏建立壇法。并
許含光慧&T047562;等。同受五部灌頂。空自爾學
無常師。廣求密藏。及諸經論五百餘部。本
三昧耶。諸尊密印儀形色像壇法幖幟。文義
性相無不盡源。一日王作調象戲。人皆登
高望之無敢近者。空口誦手印作於慈定。
當衢而立。狂象數頭頓皆踢跌。擧國奇之。
次遊五印度境。屢彰瑞應。至天寶五載還
京。進師子國王尸羅迷伽表。及金寶瓔珞般
若梵夾雜珠白&T073554;等。奉勅權止鴻臚續詔入
内立壇爲帝灌頂。後移居淨影寺。是歳終
夏愆陽。詔令祈雨。制曰。時不得&T049271;雨不得
暴。空奏立孔雀王壇。未盡三日雨已浹洽。
帝大悦。自持寶箱賜紫袈裟一副。親爲披
擐。仍賜絹二百匹。後因一日大風卒起。詔
禳止。請銀缾一枚作法加持。須臾戢
靜。忽因池鵝誤觸缾傾。其風又作急暴過
前。勅令再止。隨止隨効。帝乃賜號曰智藏
焉。天寶八載許迴本國。乘驛騎五匹至南
海郡。有勅再留十二載。勅令赴河隴。節度
使哥舒翰所請。十三載至武威住開元寺。
節度使洎賓從皆願受灌頂。士庶數千人咸
登道場。弟子含光等亦受五部法。別爲功
徳使開府李元琮受法。并授金剛界大曼荼
羅。是日道場地震。空曰。群心之至也。十五載
詔還京住大興善寺。至徳初鑾駕在靈武鳳
翔。空常密奉表起居。肅宗亦密遣使者求
祕密法。洎收京反正之日。事如所料。乾元
中帝請入内。建道場護摩法。爲帝受轉輪
王位七寶灌頂。上元末帝不豫。空以大隨求
眞言祓除至七過。翼日乃瘳。帝愈加殊禮
焉。空表請入山。李輔國宣勅令於終南山
智炬寺修功徳。念誦之夕感大樂薩埵舒
毫發光以相證驗位隣悉地。空曰。衆生未
度吾安自度耶。肅宗厭代。代宗即位。恩渥
彌厚。譯密嚴仁王二經畢。帝爲序焉。頒行
之日慶雲俄現。擧朝表賀。永泰元年十一月
一日。制授特進試鴻臚卿。加號大廣智三
藏。大暦三年於興善寺立道場。勅賜錦繍
褥十二領繍羅幡三十二首。又賜道場僧二
七日齋糧。勅近侍大臣諸禁軍使。並入灌
頂。四年冬。空奏天下食堂中置文殊菩薩
爲上座。制許之。此蓋慊憍陳如是小乘教
中始度故也。五年夏有詔。請空往五臺山
修功徳。于時彗星出焉。法事告終星亦隨
沒。秋空至自五臺。帝以師子&T060524;并御鞍轡
遣中使出城迎入。賜沿道供帳。六年十月
二日。帝誕節進所譯之經。表云。爰自幼年
承事先師三藏十有四載。禀受瑜伽法門。
復遊五印度。求所未授者并諸經論。計五
百餘部。天寶五載却至上都。上皇詔入内立
灌頂道場。所齎梵經盡許飜度。肅宗於内
立護摩及灌頂法。累奉二聖。令鳩聚先代
外國梵文。或絛索脱落者修。未譯者譯。陛下
恭遵遺旨。再使飜傳利濟群品。起于天寶
迄今大暦六年凡一百二十餘卷。七十七部。
并目録。及筆受等僧俗名字。兼略出念誦儀
軌寫畢遇誕節。謹具進上。勅付中外並編
入一切經目録中。李憲誠宣勅賜空錦綵絹
八百匹。同翻經十大徳。各賜三十匹。沙門潜
眞表謝。僧俗弟子賜物有差。又以京師春
夏不雨。詔空祈請。如三日内雨。是和尚法
力。三日已往而霈然者。非法力也。空受勅
立壇。至第二日大雨云足。帝賜紫羅衣并
雜綵百匹。弟子衣七副。設千僧齋。以報功
也。空進表。請造文殊閣。勅允奏。貴妃韓王
華陽公主同成之。捨内庫錢約三千萬計。
復翻&T008862;路荼王經。宣賜相繼旁午道路。至
九年自春抵夏。宣揚妙法誡勗門人。毎語
及普賢願行出生無邊法門經。勸令誦持。再
三歎息。其先受法者偏令屬意觀菩提心本
尊大印。直詮阿字了法不生證大覺身。若
指諸掌重重囑累。一夜命弟子趙遷持筆
硯來。吾略出涅槃茶毘儀軌以貽後代。
使準此送終。遷稽首三請。幸乞慈悲久住。
不然衆生何所依乎。空笑而已。俄而示疾。
上表告辭。勅使勞問賜醫藥。加開府儀同三
司。封肅國公。食邑三千戸。固讓不兪。空甚
不悦。且曰。聖衆儼如舒手相慰。白月圓滿
吾當逝矣。奈何臨終更竊名位。乃以五股
金剛鈴杵先師所傳者并銀盤子菩提子水
精數珠。留別附中使李憲誠進。六月十五日。
香水澡沐東首倚臥。北面瞻望闕庭。以大印
身定中而寂。享年七十。僧臘五十。弟子慧朗
次紹灌頂之位。餘知法者數人。帝聞輟視
朝三日。賜絹布雜物錢四十萬。造塔錢二百
餘萬。勅功徳使李元琮知護喪事。空未終
前諸僧夢。千仞寶臺摧。文殊新閣頽。金剛
杵飛上天。又興善寺後池無故而涸。林竹生
實庭花變萎。七月六日*茶毘。帝詔高品劉
僊鶴。就寺置祭。贈司空。謚曰大辯廣正智
三藏。火滅收舍利數百粒。八十粒進内。其頂
骨不然。中有舍利一顆。半隱半現。勅於本
院別起塔焉。空之行化利物居多。於總持
門最彰殊勝。測其忍位莫定高卑。始者玄
宗尤推重焉。嘗因歳旱。勅空祈雨。空曰。過
某日可禱之。或強得之其暴可怪。勅請本
師金剛智設壇。果風雨不止。坊市有漂溺
者。樹木有拔仆者。遽詔空止之。空於寺庭
中揑泥媼五六。溜水作梵言罵之。有頃
開霽矣。玄宗召術士羅公遠。與空捔法。同
在便殿。空時時反手掻背。羅曰。借尊師
如意。時殿上有華石。空揮如意撃碎於其
前。羅再三取如意不得。帝欲起取。空曰三
郎勿起。此影耳。乃擧手示羅。如意復完然
在手。又北邙山有巨蛇。樵采者往往見之。
矯首若丘陵。夜常承吸露氣。見空人語曰。
弟子惡報。和尚如何見度。毎欲飜河水陷
洛陽城以快所懷也。空爲其受歸戒説因
果且曰。汝以瞋心故受。今那復恚恨乎。吾
力何及。當思吾言此身必捨矣。後樵子見
蛇死&T023311;下。臭聞數里。空凡應詔祈雨無他
軌則。但設一繍座。手簸旋數寸木神子。念
呪擲之。當其自立於座上。已伺其吻角。牙
出目瞬則雨至矣。又天寶中西蕃大石康三
國帥兵圍西涼府。詔空入。帝御于道場。空
秉香罏誦仁王密語二七遍。帝見神兵可
五百員在于殿庭。驚問空。空曰。毘沙門天
王子領兵救安西。請急設食發遣。四月二
十日果奏云。二月十一日。城東北三十許里。
雲霧間見神兵長偉。鼓角諠鳴山地崩震。蕃
部驚潰。彼營壘中有鼠金色。咋弓弩弦皆
絶。城北門樓有光明天王。怒視蕃帥大奔。
帝覽奏謝空。因勅諸道城樓置天王像。此
其始也。空既終三朝所賜墨制一皆進納。
生榮死哀。西域傳法僧至此今古少類矣。
嗣其法位慧朗師也。御史大夫嚴郢爲碑。
徐浩書之樹於本院焉
系曰。傳教令輪者。東夏以金剛智爲始祖。
不空爲二祖。慧朗爲三祖。已下宗承所損
益可知也。自後岐分派別。咸曰。傳瑜伽大
教。多則多矣。而少驗者何。亦猶羽嘉生應
龍。應龍生鳳皇。凰皇已降生庶鳥矣。欲無
變革。其可得乎
宋高僧傳卷第一










宋高僧傳卷第二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 大師
賜紫沙門賛寧等奉 勅撰 
  譯經篇第一之二正傳十五人
附見八人
唐洛京聖善寺善無畏傳達摩
掬多
釋善無畏。本中印度人也。釋迦如來季父甘露
飯王之後。梵名戍婆掲羅僧訶。華言淨師子。
義翻爲善無畏。一云輸波迦羅。此名無畏。
亦義翻也。其先自中天竺。因國難分王烏
荼。父曰佛手王。以畏生有神姿宿齎徳藝
故歴試焉。十歳統戎。十三嗣位。得軍民之
情。昆弟嫉能稱兵構亂。鬩牆斯甚。薄伐臨
戎。流矢及身掉輪傷頂。天倫既敗軍法宜
誅。大義滅親忍而曲赦。乃抆涙白母。及告
群臣曰。向者親征恩已斷矣。今欲讓國全
其義焉。因致位於兄固求入道。母哀許之。
密與傳國寶珠。猶諸侯之分器也。南至海
濱。遇殊勝招提得法華三昧。聚沙爲塔。僅
一萬所。黒蛇傷指。而無退息。復寄身商船
往遊諸國。密修禪誦口放白光。無風三日
舟行萬里。屬商人遇盜危於併命。畏恤其
徒侶默諷眞言。七倶胝尊全現身相。群盜
果爲他寇所殲。寇乃露罪歸依指蹤夷險。
尋越窮荒。又逾毒水纔至中天竺境。即遇
其王。王之夫人乃畏之女兄也。因問捨位之
由。稱歎不足。是日携手同歸。慈雲布陰一
境丕變。畏風儀爽俊聰叡超群。解究五乘
道該三學。總持禪觀妙達其源。藝術伎能悉
聞精練。初詣那爛陀寺。此云施無厭也。像
法之泉源衆聖之會府。畏乃捨傳國寶珠瑩
于大像之額。晝如月魄夜若曦輪焉。寺有
達摩掬多者。掌定門之祕鑰。佩如來之密
印。顏如四十許。其實八百歳也。玄奘三藏昔
曾見之。畏投身接足。奉爲本師。一日侍食
之次。旁有一僧。震旦人也。畏現其鉢中
見油餌尚溫粟飯猶暖。愕而歎曰。東國去此
十萬餘里。是彼朝熟而返也。掬多曰。汝能不
言眞可學焉。後乃授畏總持瑜伽三密教
也。龍神圍遶森在目前。其諸印契一時頓受。
即日灌頂爲人天師。稱曰三藏。夫三藏之義
者。則内爲戒定慧。外爲經律論。以陀羅尼。
總攝之也。陀羅尼者。是菩提速疾之輪。解
脱吉祥之海。三世諸佛生於此門。慧照所傳
一燈而已。根殊性異燈亦無邊。由是有百億
釋迦微塵三昧。菩薩以綱總攝於諸定。頓
升階位隣於大覺。此其旨也。于時畏周行
大荒遍禮聖迹。不憚艱險。凡所履處皆三
返焉。又入雞足山爲迦葉剃頭。受觀音摩
頂。甞結夏於靈鷲。有猛獸前導。深入山穴。
穴明如晝見牟尼像。左右侍者如生焉。時
中印度大旱。請畏求雨。俄見觀音在日輪
中手執軍持注水於地。時衆欣感得未曾
有。復鍛金如貝葉寫大般若經。鎔中金
爲窣覩波。等佛身量焉。母以畏遊方日久。
謂爲已歿。旦夕泣涙而喪其明。洎附信問
安。朗然如故。五天之境自佛滅後外道崢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