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祖統紀 (No. 2035_ 志磐撰 ) in Vol. 49

[First] [Prev+100] [Prev]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賛曰。能仁寂默。成佛久遠。仁賢劫波。乘時
利見。一代施化。歸宗開顯。天人群生。咸開
宿願。所應度畢。示迹泥洹。不生不滅。常在
靈山。未來修學。盈滿世間。共期佛慧。爰獨
眞丹
佛祖統紀卷第四



佛祖統紀卷第五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西土二十四祖紀第二
  始祖摩訶迦葉尊者 二祖阿難陀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阿難
旁出
末田地尊者 
四祖優波毱多尊者 五祖提迦多尊者 
六祖彌遮迦尊者 七祖佛駄難提尊 
八祖佛陀密多尊者 九祖脇比丘尊者 
十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一祖馬鳴尊者 
十二祖迦毘摩羅尊者 十三祖龍樹尊者 
十四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五祖羅睺羅多
尊者 十六祖僧佉難提尊者 十七祖僧
佉耶舍尊者 十八祖鳩摩羅馱尊者 十
九祖闍夜多尊者 二十祖婆修槃馱尊者
 二十一祖摩拏羅尊者 二十二祖鶴勒
那尊者 二十三祖師子尊者
止觀論之辭曰。行人若聞付法藏。則識宗元。
付法藏人。始迦葉終師子。二十三人。末田地
與商那同時。取之則二十四人。諸師皆金
口所記事出
輔行
並是聖人能多利益按法藏經。
我滅度後。
有二十四尊者。出
現於世。流傳我法
輔行云。像末四依弘宣佛化
傳中既云並是聖人。故多是四依。亦可通
於三二。以初依屬凡。不得名聖也妙玄云。
五品六根
爲初依。十住爲二依。十行十向爲三依。十地等覺爲四
依。此約大乘論四依。若涅槃經云。有四種人能護正法爲
世所依。初依小乘内外凡。二依初果。三依二三果。四依
四果。此約小乘論四依。今言付法。乃是大乘。故輔行所
言。是大乘四依也。言傳中者。即付
法藏傳。一根名付法藏因縁經
今論祖承傳大
法。而毱多諸祖。云證小果者。準荊溪意。謂
四果是眞福田。化道易行。宜作此像。即是
四依爲四果像。是知金口諸師皆破無明位
在四依。内弘大法而外示小像。爲明付
法撰二十四祖紀
始祖摩訶迦葉尊者此云大飮光。古仙人身光隱蔽
餘光。遂以爲姓。此尊者是其後
裔。身亦光明。飮蔽餘光。佛弟子中。有十力迦葉
三迦葉等。於此同姓中最長故。標大字以簡之
名畢
鉢羅此菩提樹名。父母禱樹
神而生故。從樹立名
羅閲祇國人此云王舍
城。即摩
伽陀國
中城名
父迦毘羅此云頭面金色。蓋是
古者金光仙人之後
世稱大富
長者。十六大國無以爲隣。千倍勝瓶沙王
即頻婆裟羅王。
此云顏色端正
王有金犁千具。畏勝於王。
減一耕犁。但用九百九十九雙牛金犁。有
六十庫金粟。庫容三百四十斛。昔毘婆尸佛
入滅之後此云
勝觀
塔像金色少處闕壞時有貧
女。匃得金珠欲補像面。時迦葉爲鍛金師。
既爲補治。因共立誓願。我二人常爲夫婦。
身眞金色恒受勝樂。以是因縁。九十一劫生
天人中最後得生第七梵天初禪大梵。居六欲
上。正當第七
時摩伽陀國此云
不害
有婆羅門。巨富無量而無
子息。舍側有一樹神。常往乞子。歴年無應。
瞋忿曰。今更七日奉祀。若復無驗必當燒
樹。樹神愁怖即詣梵天。梵王天眼見一梵
天臨當命終勸其往生。滿足十月生一男
兒身眞金色。光明赫奕照四十里。身具三
十相文句。應是闕
白豪肉髻二相
相師占云。此兒宿福必當
出家。年至十五欲爲聘妻。兒語父母。能爲
我得紫金色女。我當納之。父母即召諸婆
羅門。鑄一金女。輿行村落高聲唱言。若有
女人見金神者。後出嫁時必得好婿。女聞
悉出。唯一女躯體金色。獨不肯出。諸女強將
共見金神。婆羅門見即爲聘得。夫婦二人了
無慾意。各住一房父母知已。毀除一房令
其同室。迦葉語曰。我若眠時汝當經行。汝若
眠息我當經行。夫婦節操。深厭世間啓求
出家。即舍家事深入山林。心念口言。諸
佛如來出家修道。我今亦當隨佛出家。即
著壞色納衣自剃須&MT05516;。空中天神而告之
曰。釋迦如來今與千二百五十阿羅漢。在王
舍城竹園中住。迦葉聞語即趣竹園。佛往逆
之。至跋耆聚落。値佛奉上寶衣。佛即授以
糞掃大衣。初聞増上戒定慧即得無漏。時
已百二十歳。其婦相續亦得阿羅漢果。迦葉
受乞食法行十二頭陀。至老不舍。常曰我
受佛衣。師想塔想。未曾頭枕。況以覆臥。如
此大衣大進我行。佛語之曰。汝年老根弊。
可舍乞食及受長衣。迦葉答曰。我當盡壽
行蘭若行此云寂靜處。十
二頭陀行之一
佛言善哉。若迦葉
行頭陀行在世者。我法久住。迦葉頭陀既
久。&MT05516;長衣弊。來詣佛所。諸比丘皆起慢心。
佛分半座令坐。迦葉不肯。佛即廣讃迦葉
功徳。與我不異。何故不坐。諸比丘聞爲之
心驚。佛復爲説本因。昔有文竭陀輔行云即
頂生王也
才絶倫。天帝欽其徳。遣千馬車造闕迎之。
天帝出候命王同坐。共相娯樂送王還宮。
昔迦葉以生死座命吾同坐。吾今成佛以
正法座報其往勳。迦葉共佛坐。時天人咸
謂佛師。即起嗚佛足云。佛是我師。我是
弟子云云。毘耶離城有長者維摩詰。方便示
疾饒益衆生。佛告大迦葉。汝行詣維摩詰
問疾。迦葉白言。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
者何。憶念我昔貧里行乞。維摩詰來謂我言。
以一食施一切。供養諸佛及衆賢聖。然後
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煩惱非離煩惱。非
入定意非起定意。非住世間非住涅槃。
其有施者。無大福無小福。不爲益不爲
損。是爲正入佛道。不依聲聞。迦葉。若如
是食。爲不空食人之施也。時我聞説是
語。即於一切菩薩深起敬心。不復勸人以
聲聞辟支佛行。是故不任詣彼問疾維摩
世尊。於法華會上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
佛如來時乃説之。時舍利弗於此法説領
解。世尊授記。未來作佛號曰華光。復告舍
利弗。今當復以譬喩更明此義。遂説長者
大宅歘然火起。長者方便誘諭諸子。以羊鹿
牛三車玩好之具。引之令出。然後等賜高
廣大白牛車。如來亦復如是。初説三乘引
導衆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脱之。時大迦
葉等四大聲聞於此領解。遂説窮子之譬。謂
如窮子捨父迯逝。五十餘年。後雖遇會志
意下劣。二十年中常令除糞。過是已後心
相體信。結會父子正領家業。自言我等昔來
但樂小法。世尊以方便力説如來智慧。今
我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吝惜。是故我
等説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
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於是世尊
復告迦葉。説藥草喩述成其解。而語之曰。
汝於未來當得成佛名曰光明法華經○
此通付法
告諸比丘。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已付囑迦
葉。當爲汝等作大依止涅槃經○此別付法○
阿難問經。我入涅槃
大迦葉當與比丘比丘尼
作大依止。如我無異
時大迦葉與五百弟子
在耆闍崛山。去拘尸城五十由旬。迦葉於
正受中心驚身顫。從定中出見地大動。即
知如來已入涅槃。即將弟子往拘尸城。至
佛棺所。如來大悲。爲迦葉故棺自然開。顯
出眞金紫磨堅固色身。迦葉哀哽。即以香水
灌洗。千氈纒身。棺門即閉。迦葉説偈。如來
復現雙足千輻輪相出於棺外。迦葉禮讃金
剛雙足還自入棺。從心胸中火涌棺外。漸
漸荼毘。經於七日。香樓乃盡涅槃後分○迦葉與
弟子向拘尸城。路
見梵志手執曼陀羅華。謂曰。世尊涅槃已經七日。一切
人天大設供養。吾從彼問得斯華來。出赴涅槃經
佛荼毘已始經七日。迦葉告五百阿羅漢。
令詣十方集諸羅漢。得八億八千。盡集雙
樹間聽受法言菩薩處
胎經
至中夏安居初十五
日。迦葉共千羅漢。在王舍城。結集三藏。闍
王日給千人飯食。足滿一夏
迦葉弘持
正法至二十年當周懿王
八年壬辰
以法藏付囑阿難。
先禮四塔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
槃四處。各建七寶塔
次禮八塔八國
王所
建舍
利塔
次入龍宮禮佛髭塔。次升天上禮佛
牙塔。去辭闍王。適値王寢。即往雞足山
其山三峰如仰
雞足即靈鷲山
取草敷座而發三願。一願此身
及所持衣鉢。倶不壞。待至慈氏下生。二願入
滅盡定已。三峯合一。三願阿難闍王若至。
願山暫開。時闍王夢屋梁折。王覺已悲歎。即
往雞足山見迦葉全身儼然在定。王發聲
哀哭。積諸香木欲闍維之。阿難爲言。迦
葉以定住身以待彌勒。不可得燒。王供養
已還歸本國。山合如故。至慈氏三會之後。
有無量憍慢衆生將登此山。慈氏彈指山峯
即開。迦葉以所持衣授與慈氏。致辭禮敬
畢。涌身虚空示諸神變。化火焚身乃入寂
付法藏經○梅溪集。荊公謂佛慧泉禪師曰。世尊拈
花出自何典。泉云藏經所不載。公曰頃在翰苑。偶
見大梵王問佛決疑經三卷。有云。梵王在靈山會上。以金
色波羅花。獻佛請佛説法。世尊登座。拈花示衆。人天百
萬。悉皆罔措。獨迦葉破顏微笑。世尊
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葉
  述曰。妙經言。世尊開顯大法迦葉領解。
此付法之通義也。涅槃經言。佛告諸比丘。
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已付囑迦葉。後分
云。迦葉至佛棺所説偈。佛現雙足。阿難
問經。佛將涅槃告迦葉言。當與四衆
作大依止。此等諸文皆在涅槃。即付法之
別義也。通則大衆皆獲領解。別則迦葉獨
任住持。今涅槃付囑正當別義。是以祖祖
相傳住持不斷也。有欲以法華領解爲
付法者。但得通意
二祖阿難陀尊者。佛叔父白飯王次子。以佛
成道二月八日生阿難陀。此云慶喜。
謂王心歡喜擧國欣慶
即調達
之弟也。面如淨滿月。眼若青蓮華。年八歳
從佛出家。得白四羯磨具足戒。多聞第一。
年三十一爲佛侍者。聞持法藏。至法華會
上。佛告阿難。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山
海慧自在通王。復告諸菩薩曰。我與阿難。
於空王佛所。同時發菩提心。阿難常樂多
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成菩提。而阿
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佛滅度
後。大迦葉結集法藏選千阿羅漢。令阿難
升師子座宣説諸經。迦葉垂入滅時。以最
勝法付囑阿難。而作是言。往古定光佛爲
沙門時。畜一沙彌常令誦經。若經少闕即
便訶責。時沙彌爲師乞食。若少稽留經不充
課。極爲其師之所訶罵。沙彌愁惱且行且
誦。時有長者問知其故。語沙彌言勿生
憂惱。從今已後常相供給。時此沙彌不復
行乞專心讀誦經常充足。時沙彌者即世尊
是。施食長者即阿難是。以斯福縁智慧深妙
總持多聞述曰。沙彌課經。宜得總持之益。長者供食。
亦擅多聞之功。信知世間造善造惡。隨所作
事。資成之者。必當均獲其
報。氣分所感。豈得免焉
阿難遊行宣化幾二十
年。嘗至竹林中即王舍城
外竹林寺
聞比丘誦偈。若人
生百歳。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時得
覩見之。阿難慘然曰。此非佛偈。當云。若人
生百歳。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
解了之。比丘向其師説。師曰。阿難老朽言
不可信。阿難後時聞彼比丘猶誦前偈。即
自思惟。今此比丘不受吾教。於世無益宜
入涅槃。即詣闍王適値其睡。王夢蓋莖
折。即便驚覺。門人告言。阿難入滅故來相
見。王發聲哭問何所在。答云。已向毘舍離
國。即嚴四兵象馬
車歩
追至恒河。阿難乘船在
河中流。王稽首白言。三界明燈願勿涅槃。
時雪山有五百仙人。觀見阿難將欲涅槃。
飛空而至求哀出家。即化恒河變成金地。
爲諸仙人説法。成阿羅漢。倶時入滅即末
田地
五百
仙人
阿難涌身虚空作十八變入風奮迅三
昧。分身四分。一分與釋提桓因。一分與娑
伽龍王。一分與毘舍離子。一分與阿闍世
王。四處各起寶塔供養舍利雜見法華。付
法藏。大論。文
句。
妙樂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王舍城長者也。過去世
爲商主。路見辟支佛身嬰重病。即爲求藥
治療。見其衣極弊惡奉妙氈衣。辟支佛言。
此商那衣或翻草衣。西域有九枝秀草。若
羅漢生。則此草生於淨地之上也
以此出
家成道。故當著此而入滅也。即飛空作十
八變。便取涅槃。商主悲哀。積諸香木闍維
舍利起塔供養。願我來世功徳威儀及以衣
服如今無異。由斯願力於五百世身中陰。
恒服此商那衣。最後身衣從胎倶出。隨身増
長。出家變爲法服。具戒變爲九條。因名商
那和修按西域記。梵衍那國。度雪山東有伽藍。藏
商那九條衣綘赤色。商那入滅。留此袈裟。
謂弟子曰。法盡之後。
方乃變壞。今已少損矣
如來昔遊摩突羅國見
樹林榮茂。告阿難曰。吾滅度後。當有比丘
商那和修於此山中起僧伽藍説法教化。
後商那入海大獲珍寶。往詣竹林設大施
會。聞佛世尊迦葉目連皆已滅度。即便嚴辨
爲般遮於瑟此云五
年大會
及造門樓。阿難告曰。汝
今已爲財施。復當作於法施。出家學道利
益衆生。商那答言。甚適我願。即度出家成
阿羅漢。乃往曼陀山。以慈三昧化二毒龍
子。營建禪室。復往罽賓國象白山中安座
入定。時弟子優波毱多有五百弟子。猶處
生死憍慢貢高。毱多即入三昧。觀此諸人
與己無縁。唯有吾師乃能化度。便至心念
商那和修。商那神力從空飛來。衣裳弊惡坐
毱多座。弟子咸瞋。是何弊人處我師座。以
白毱多。毱多至房頭面作禮。弟子念言。師
雖爲禮盛徳勝之。商那手指虚空。便下香
乳。如高山泉注。毱多不曉是何三昧商那
爲言。此是龍奮迅三昧。如是次第。五百三
昧都不了知。一一爲説。又語毱多。如來三
昧目連不識。目連三昧餘聲聞不識。吾師阿
難三昧我亦不知。今我三昧汝亦不知。我涅
槃後。七萬七千本生諸經。一萬阿毘曇藏。八
萬清淨毘尼。皆隨我滅。時諸弟子方自責
悔。商那復爲説法。皆得阿羅漢果。商那即
飛空作十八變。而入涅槃。毱多積諸香木
以火邪旬邪旬梵語也
即火化之意
收取舍利起塔供養

阿難
旁出
末田地尊者。雪山五百仙人之導首也。
阿難欲入涅槃至恒河中。其地大動。諸仙
知之。飛空而至。倶求出家。阿難即化河水
悉成金地。五百仙人倶得出家成阿羅漢
末田地。此翻爲中。
以諸仙在河中得戒也
時末田地欲先涅槃。阿難
囑云。佛記汝當於罽賓國建立佛法。阿難
涅槃後。末田地乃往罽賓。降伏惡龍住持
佛法。臨涅槃時涌身虚空作十八變。然後
入滅付法
藏經
四祖優波毱多尊者。摩突羅國人。容貎端正
聰慧辨才。商那初教繋念。若起惡心當下
黒石。生善念時當下白石。毱多如教攝念。
初黒偏多。次白黒等。至七日滿唯有白石。
商那即爲宣説四聖眞諦。應時逮得須陀洹
果。時城中有婬女名婆須密。聞毱多端麗。
遣人延召。毱多不許。有長者子共婬女
宿値賈客遠來大齎珍寶求女交通。女貪
其寶殺長者子埋置舍内。長者之家推求
至舍。掘地得之。具陳國王。即取婬女斬
截手足。劓其耳鼻棄於塚間。毱多往化至
婬女所。婆須密云。我以妙容相召不顧。今
既殘毀何用來爲。答言。我爲觀汝實相故
來。不爲欲也。汝本以色誑惑衆生。譬如畫
瓶盛滿臭穢。智者了之終不樂著。令應諦
觀此色無常衆苦積聚如癰如瘡。宜勤方
便而求解脱。婬女心開得法眼淨。命終生
天。毱多因觀諸法苦空無常。應時逮成阿
那含果。初見商那便求出家。商那問汝年
幾。答云十七。商那曰。汝身十七。性十七。毱
多曰。師髮已白。髮白耶。心白耶。商那知是
法器。即度出家受具戒已即得阿羅漢道。
商那謂曰。佛記汝在百年後坐禪第一大
化衆生。毱多受教集衆説法。魔王波旬化
作白象。七寶莊嚴。現爲女人端正奇麗。擧
會觀視無聽法心。毱多知魔所爲。以蛇狗
人三屍化作華鬘以加其頸。還見死屍蟲
蛆臭爛。盡其神力去之不能。涌身虚空
問諸天衆。梵王問曰。十力弟子所作神力
豈能解之。汝若歸依尊者。容可得解。波旬
乃往尊者所。五體投地求解三屍。尊者謂
言。汝於正法更莫嬈害。然後乃當爲汝解
之。魔言受教。尊者乃爲解去三屍。毱多毎
以不見佛爲恨。因問魔曰。汝曾見佛其相
如何。汝能現否。曰能。於大林前現一佛形。
相好奇特如紫金山。光照十方梵釋扈從。
毱多歡喜不覺致拜。魔即復形前接曰。我
是凡夫何當聖禮。至第四日魔更下來。以
大音聲普告一切。欲得富樂生人天中。欲
求涅槃第一安隱。不見如來大悲説法。悉
當往詣毱多尊者。聽受妙法至心修行。是
時城中男女皆共雲集。隨其所應説種種
法百千衆生得須陀洹。萬八千人成阿羅
漢。時阿恕迦王即阿
育王
聞尊者在憂陀山爲
衆説法。遣使白言。欲來問訊。尊者以處所
隘陋。躬自往詣至華氏城。爲王摩頂説偈。
指示如來往昔遊方行住之處。悉令起塔。
毱多化度衆生。夫婦倶得阿羅漢者。乃下
一籌。籌長四寸。滿一石室。室高丈六。縱廣
亦爾。神通化用與佛無異。但無三十二相。
擧世號爲無相好佛。化縁已畢。作十八變
而取滅度。以室中籌用爲邪旬。人民號泣。
共收舍利起塔供養付法
藏經
五祖提迦多尊者。摩突羅國人。初毱多化縁
將畢。往至其父長者家。問言。大聖何以獨
行。毱多答曰。我出家人無有給侍。若有人
者當見垂惠。長者答言。若後生子必相奉
給。後生男名提迦多。善學經論。往從索之。
將至僧坊度令出家。年滿二十爲受具戒。
初日斷見諦結得須陀洹。第一羯磨。薄婬
怒癡獲斯陀含。第二羯磨。欲界結盡得阿
那含第三羯磨。頓斷三界煩惱。建立梵行
成阿羅漢。三明遠照六通具足。遊歩隱顯自
在無礙。毱多告曰。我涅槃時至。以此法寶
持用付汝。汝當流布。後提迦多化度世間。
於中印度而取涅槃。天人悲感。收取舍利
起塔於班茶山中付法
藏經
六祖彌遮迦尊者。中印度人。八千仙人
導首。多聞博達有大辯才。往見提迦多曰。
我昔與師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教授仙
法。師遇大善知識修習佛道。自此殊途已
經六劫。彼仙記曰。汝後六劫當遇同學獲
證聖果。今日得遇非宿縁耶。提迦多。即爲
説法得證無漏。仙衆不信。提迦多爲現神
變。衆方信服倶得道果。提迦多。臨欲入滅
以法付囑。而告之曰。佛以正法付大迦葉。
如是展轉乃至於我。我今付汝宜當流布。
彌遮迦受教宣流正法。於諸衆生開涅槃
道。化縁已畢遂入涅槃。衆取舍利起塔供
付法
藏經
七祖佛陀難提尊者。北天竺人。慧解善説勝
服當世。初彌遮迦至其國。望雉堞上金色
祥雲。歎曰。此下必有大士可爲法嗣。乃往
尋之。果於闤闠中見佛陀難提。而謂之曰。
我師提迦多説。世尊昔遊北印度語阿難
曰。我滅後三百年。有一聖人名佛陀難提。
於此弘法。難提答曰。我思往劫甞献如來
寶座。彼因記我。當於賢劫釋迦法中宜
弘教法。今符師語。願求出家。纔聞説法即
得四果。彌遮迦臨欲入滅。即以正法付囑
流布。後時難提化縁將畢。遂入涅槃。衆取
舍利起塔供養付法
藏經
八祖佛陀密多尊者。提伽國人。徳力深固善
化群生。初難提行化至其國。見一家有白
光。謂其徒曰。此有聖人。有口不言。有足
不履。及至其舍。長者問其何來。難提即曰。
來求弟子。長者曰。我有一子。年五十歳。不
言不履。安能給侍。難提曰。眞吾弟子。密多
遽起禮拜。行七歩已口説偈曰。父母非我
親。誰是最親者。諸佛非我道。誰是最道者。
難提曰。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
道合。諸佛心即是。外道有相佛。與汝不相
似。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又謂之曰。
此子昔曾値佛悲願廣大。慮父母愛情難捨
故不履不言。長者遽捨出家即證道果流
布正法。時有國王宗事異學輕毀三寶。密
多將欲調伏。躬持赤旛於十二年在王前
行。王後問曰。斯是何人。答曰。我是智人善能
談論。王即宣令於正勝殿集諸婆羅門長者
居士。與一沙門共相議論。密多升座建無
方論。淺智之人一言即屈。其聰辨者再便辭
盡。王乃躬與密多以起言端。尋亦摧服。王
即回心爲佛弟子。時國中有尼乾毀謗正
法。善知算數尼乾此云
自餓外道
密多往化。就受數述。
尼乾常出惡聲罵辱於佛。密多謂曰。汝今
造罪必墮地獄。若不見信可算知之。尼乾
推算知墮地獄。白尊者言。我當云何得
免斯咎。密多告曰。如因地倒還從地起。汝
若歸佛此罪可滅。時尼乾即以五百偈。讃
歎如來改悔先罪。密多復告之曰。汝此善
業必生天上。若不見信可算知之。尼乾下
算。自見己身罪滅生天。便大歡喜。遂與五
百人倶共出家。密多化縁將畢遂入涅槃。
弟子爲奉全身起塔供養付法
藏經
九祖脇比丘尊者。中印度人。由於昔業在
母胎六十年。既生須&MT05516;倶白。厭惡五欲不
樂居家。其父携見密多曰。此子處胎六十
年。因號難生。曾遇相者。言是法器。願求出
家。受戒之日祥光燭座。感舍利三七顆。便
於座上得阿羅漢。精進苦行脇不至席。時
號脇比丘。有外道見師手放光明暗中
取經。即捨邪歸正獲證道迹。化縁將畢。
現十八變便入涅槃。衆取舍利建塔供養
付法
藏經
十祖富那夜奢尊者。華氏國人。智識深邃多
聞博記。初脇比丘至其國。止一樹下指其
地曰。此地若變金色。當有聖人至矣。言已
地果成金。既而夜奢果至。遂納爲弟子付
以法藏。以善方便化度衆生。所作已辦便
入涅槃。衆取舍利起塔供養付法
藏經
十一祖馬鳴尊者。東天竺桑岐多國婆羅門。
以刀貫杖銘曰。天下智士。能勝我者。截首
以謝。諸國之人莫有抗者。時富那夜奢於
閑林中坐。馬鳴大慢貢高計實有我。聞夜
奢説諸法空無我無人。往謂之曰。一切世間
言論我能破壞。此言若虚斬首以謝。夜奢曰。
佛法之中凡有二諦。若就世諦假名爲我。
第一義諦皆悉空寂。如是推求我何可得。馬
鳴知義不勝便欲斬首。夜奢曰。我法仁慈
不斬汝首。如來記汝。後六百年當傳法藏。
於是度令出家。内心猶有愧恨。時夜奢有
經在闇室。令馬鳴往取。白言室暗。夜奢以
五指放光。馬鳴心疑是幻。凡幻之法知之
則滅。而此光轉更熾盛。即便心服。勤苦修行
仰受付囑。於華氏城遊行教化。作妙技樂
名頼吒和羅。其音清雅宣説苦空無我之法。
時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時開悟出家爲道。時
華氏王恐國虚空。即便宣令勿令作樂。有
月氏國王氏音
攻華氏城。城中凡九億人。即
從索九億金錢。時華氏王。即以馬鳴一佛鉢
伈雞。各當三億。馬鳴智慧殊勝。佛鉢如
來功徳。慈心雞不飮蟲水。悉能摧滅怨敵。
月氏王大喜。回兵歸國。後安息國來伐月
氏。交戰獲勝殺安息人。凡有九億。有一羅
漢欲令王悔。即以神力示其地獄。王見
惶怖。時馬鳴即語王曰。王能聽我説法。當
令此罪不入地獄。王後欲征北海。群臣
怨王貪虐無道。因王病瘧以被鎭之。人
坐其上須臾氣絶。由聽馬鳴説法。生大海
中作千頭魚。劍輪回注斬截其首。續復生
頭次第更斬。須臾之間頭滿大海。時有羅
漢爲僧維那。王即告言。今此劍輪聞犍稚
音。即便停止苦痛小息。唯願大徳延令長久。
羅漢悲閔爲長打之。過七日已受苦便畢。
至今此寺相傳長打。馬鳴傳法已。即入龍
奮迅三昧。挺身虚空如日輪相。復還本位
以取涅槃。衆收舍利起塔供養付法藏經○摩
訶衍論過去
輪陀王有千白鳥。若鳥出聲王則増徳。如是諸鳥。若見白
馬則鳴。王遍求白馬不得。乃作言曰。若佛弟子。能令此
鳥鳴者。都破外道時菩薩神力現千白馬鳴千
白鳥。紹隆正法令不斷絶。是故世尊名曰馬鳴
十二祖迦毘摩羅尊者。華氏國人。爲外道師
有衆三千。以神力求嬈馬鳴。鳴曰。汝之神
力更能如何。摩羅曰。我化大海極爲小事。
鳴曰。汝能化性海否。問何謂性海。鳴曰。山
河大地依之建立。三昧六通由茲發現。摩羅
聞之即能信入。與三千衆同時悟道。受師
付囑宣布正法。於南天竺大興饒益。造無
我論足一百偈。此論至處魔外摧折。時西印
度有太子名雲自在。仰師道徳請入宮中
供養。摩羅曰。佛戒沙門不得親近王臣權
勢。太子曰。城北有一山窟可往居否。摩羅
即往趣之。路見大蟒。爲其説法授戒。其蟒
即隱。及至石窟。有素服老人出迎謝曰。我
昔爲僧持戒好靜。新學請益應答之際。多
起嗔心故報爲蟒。今居此已千載。適聞説
法已得脱苦。故此拜謝佛滅至此。方六百年。
此蟒應是迦葉末法時爲
僧。故
云千載
摩羅化縁已畢現通入滅。衆取舍利
起塔供養付法
藏經
十三祖龍樹尊者。南天竺國梵志之裔。始生
之日在於樹下。由入龍宮始得成道。故號
龍樹西域記。梵云那迦
閼樹。此翻龍猛
佛去世後七百年出。
天姿聰悟。在乳哺中聞諸梵志誦四韋陀
典。有四萬偈。偈各三十二字。皆達句義。弱
冠馳名獨歩諸國。天文地理星緯圖讖。及餘
道術無不綜練。嘗與契友三人議曰。世間
義理可以開神明發幽旨者。吾輩悉達之
矣。更以何方而自娯樂。復云。人生唯有追
求慾色爲至樂耳。乃倶往術家學隱身法。
師念曰。此四梵志才智高遠。今以術故屈辱
就我。若授其方則永見棄。乃各與青藥一
丸水磨塗眼形自當隱。龍樹聞香。便識此
藥有七十種。名字兩數皆如其方。師聞大
驚。即以其法具授四人。既得其藥翳身遊
行。相與入王後宮數月。美人懷妊者衆。王
問智臣。臣曰。若非鬼魅則是方術。可以細
土置諸門中。若是方術其跡當見。設是鬼
魅入必無迹。人可兵除鬼當呪滅。王用其
計。果四人足迹。乃令勇士揮歛空中。斬三
人首。近王七尺刀所不至。龍樹歛身依王
不能加害。始悟慾爲苦本。即自誓曰。若
免斯難當詣沙門受出家法。既得出宮
便入山至一佛塔。摩羅來訪。龍樹迎之曰。
深山孤寂。大徳至尊何枉神足。摩羅曰。我
非至尊來訪賢者耳。龍樹默念。此師得決
定性否。明道眼否。是大聖繼眞乘否。摩羅
曰。汝雖心語我已意知。但辦出家何慮吾
之不聖。龍樹悔謝即求出家。於九十日誦
通三藏。閻浮所有皆悉通達。辯才無礙。自謂
一切智人。欲從瞿曇門入。門神告曰。今汝
智慧。何異螢火齊於日月。以須彌山等亭
歴子。我觀仁者非一切智。云何欲從此門
而入。龍樹情屈心自念言。世界佛經雖妙句
義未盡。我當更敷演之開悟後學。復欲
立師教戒。更造衣服令少不同。欲除衆
情選擇良日。便欲成造。獨處靜室水精房
中。大龍菩薩愍其心念。即以神力。接入大
海宮殿。開七寶凾與諸方等經典。九十日
中通解甚多。龍曰。汝今閲經爲遍未耶。師
曰。汝經無量不可得盡。我今所讀。足過
閻浮十倍。龍曰。忉利天上諸經。復過此中
百千萬倍。師於宮中修行豁然通達。善解
一相深入無生法忍。龍知悟道送師出宮
輔行云。龍接入宮。
一夏但誦七佛經目
南天竺國王深染邪見師欲
化之。躬持赤幡在王前行經歴七載。王問
何人。答曰。我是一切智人。王曰。諸天今者何
所作爲。答曰。天今正與阿修羅戰。須臾空
中刀劍相繼而墜。修羅耳鼻從空而下。王始
驚悟稽首作禮。是時殿上萬婆羅門。歎其神
徳除髮出家。諸外道衆來共議論。一言便屈
降伏出家。有婆羅門善知呪術。白王求與
捔力。婆羅門化大池蓮華自坐其上。龍樹
化白象入池。鼻絞蓮華高擧擲地。婆羅門
傷背。白師悔過。因求出家。龍樹造大悲方
便論五千偈。大莊嚴論五千偈。大無畏論十
萬偈輔行云。大悲論明天文地理。作寶作藥。大莊嚴論。
明修一切功徳法門。大無畏論。明第一義。中觀論
者。是其一品○
即大智度論也
優波提舍論十萬偈。有小乘法
師。見師高明常懷忿嫉。師所作已辦問小
乘言。汝今樂我久住世否。答曰。仁者實不
願也。忽一日入月輪三昧。唯聞法音不見
形相。唯弟子提婆識之曰。師示佛性非聲
色也。龍樹乃付法提婆。復入閒室經日不
出。弟子破戸視之。見入三昧蝉蛻而去。
天竺諸國並爲立廟敬事如佛付法藏經。摩
訶摩耶經○智
者云。樹生生身。龍生法身。故名龍樹。孤山慈雲皆
稱龍樹爲十三代。凡即西土正統。不收末田地也
十四祖迦那提婆尊者。南天竺國婆羅門也。
國中有一天神。鍛金爲形立高六丈。號大
自在天。有求願者令現獲報。提婆入廟稽
首爲禮。天動眼努視。提婆語曰。夫爲神者
當以精靈偃服群類。而假金寶爲飾。勞
費民物。何其鄙哉。即登高梯鑿出其目。明
旦祠天化一肉形。其高數丈左眼枯涸。就
座告曰。善哉大士。供饌具足。汝之左眼宜
當垂給。提婆即以左手出眼與之。索之不
已出眼出於萬數。天神讃曰。善哉摩納。眞
上施也。提婆後詣龍樹。樹以滿鉢水置座
前。提婆即以一鉢投之。欣然契會。即剃髮
出家仰受付法。時南天竺王信用邪道。國
法出錢顧人宿衞。提婆應募。爲將荷戟前
驅。整肅部曲。王嘉其功。即召問之。答言。我
是智人善於言論。王即爲建論座。提婆即
立三義。一切聖中佛最殊勝。諸法之中佛法
無比。世間福田僧爲第一。八方論士能壞
斯語。我當斬首以謝。時諸外道辭理倶匱悉
求出家。有一外道。恥其師屈心結怨忿。提
婆於閒林造百論經。外道執刀窮之曰。汝
以空刀破我師義。我以鐵刀破汝之腹。五
藏出外命猶未絶。謂外道曰。汝可取吾衣
鉢急去。我弟子未得道者。必當相執。時弟
子來見發聲悲哭。奔追要路。提婆告曰。諸
法本空無我我所。無有能害亦無受者。誰
親誰怨。彼人所害害吾往報。非害吾也。
於是放身蝉蛻而去。衆收舍利起塔供養
付法
藏經
十五祖羅睺羅多尊者。迦毘羅國人。聰慧異
常。迦那提婆尊者至迦毘羅國。有長者淨
徳。園樹生耳如菌。唯長者與子羅睺羅多。
取而食之。取已隨生。自餘親屬皆不能見。
尊者知其宿因。遂至其家謂之曰。汝家昔
曾供養一比丘。以道眼未明虚沾信施故。
報爲木菌。唯汝與子。精誠供養故得享之。
又問長者年多少。曰七十九。尊者説偈曰。入
道不通理。覆身還信施。汝年八十一。此樹不
生耳。長者歎服。即令其子出家。尊者曰。昔
如來記此子。當第二五百年爲大教主。即
與剃&MT05516;仰受付囑。大弘正法。有婆羅門造
鬼名書十萬偈。甚爲難解。龍樹一聞便曉。
提婆再聞亦曉。羅睺聞提婆説亦得解了。
婆羅門大驚曰。沙門似若舊習。遂即信服。羅
睺化縁已畢遂取涅槃。衆收舍利起塔供
付法
藏經
十六祖僧佉難提尊者。室羅筏城寶莊嚴王
太子。生而能言常讀佛法。七歳厭俗。父王
毎止之。九歳羅睺至金水河指之曰。此去
五百里。有聖者名難提。佛記一千年後當
紹聖位。即領衆往見之。正値入定。三七日
方出。即求出家得道付法。羅睺一日手&T016254;
金鉢擧至梵天。取飯以餉大衆。衆忽厭惡。
羅睺曰。非我之咎乃汝自業。即命難提分
座同食。衆復訝之。羅睺曰。此難提即過去
娑羅王如來。愍物降迹。汝等亦莊嚴劫中已
至三果。但未證無漏耳。衆曰。我師神力斯
則可信。彼過去佛竊有疑焉。難提曰。如來
在日地平水美。滅八百年人無至信。不信
眞如唯愛神力。言訖手持疏璃瓶。漸展入
地至金剛輪際。取甘露水持至衆前。衆方
悔謝。有阿羅漢具諸功徳。難提以一偈試
之云。轉輪王種生。非佛非羅漢。不受後世
有。亦非辟支佛。羅漢不解。升天以問彌勒。
彌勒曰。世以泥團置輪成瓦。豈同諸聖
至後世乎。羅漢還以語之。難提曰。此必彌
勒爲汝説耳。化縁將畢。以右手攀樹而入
滅度。弟子欲移其屍堅不可動。大象負
之亦不能移。乃積香木爲樓。就樹闍維。
火焚身盡樹更蓊欝。衆取舍利建塔供養
付法
藏經
十七祖僧佉耶舍尊者。摩提國人。母夢大神
持鑑。因而有娠。七日而誕。難提行化至其
國。見一峯紫雲如蓋。領衆趣之。一童子
持圓鑑直造尊者前。尊者曰。汝手中當何
所表。童曰。諸佛大圓鏡。内外無瑕翳。兩人
同得見。心眼皆相似。父母聞子語。即舍出
家。他時聞風吹殿鈴。師問。鈴鳴風鳴耶。舍
曰。非風非鈴我心鳴耳。嘗遊海邊見七寶
宮殿。即往乞食説偈曰。飢爲第一病。行爲
第一苦。如是知法實。可得涅槃道。舍主迎
入就座。取鉢施食。耶舍見其家内有二餓
鬼。裸形飢虚鎖其身首。怪而問之。舍主答
曰。此鬼前世一是吾息。一是息婦。我昔布
施夫妻懷嗔。我數教誨不肯信受。因立誓
曰。如此罪業受惡報時。我當見汝。故致
斯報。復至一處堂閣嚴飾。衆僧經行鳴鍾
集食。食欲將訖變成膿血。便以鉢器相打
流血。而相謂曰。何爲惜食今受此苦。難提
前問。衆中答曰。我等迦葉佛時。同止一處。
客比丘來咸相嗔恚。藏惜飮食而不共分。
以故今此受斯苦報。如是周游大海。遍觀
五百地獄。即生怖畏方便求免。後時得阿
羅漢。見五百仙人林中修道。即往其處爲
宣三偈讃佛法僧。五百仙人倶得道迹。化
縁將畢便入涅槃。衆收舍利起塔供養付法
藏經
十八祖鳩摩羅駄尊者。月氏國婆羅門子。邪
舍至其國往扣其門。鳩摩曰。此舍無人。邪
舍曰答無者誰。鳩摩知是異人。遽開門延
接。耶舍謂之曰。佛記滅後千年。有大士出
月氏國紹隆正化。遂即出家仰承囑累。嘗
至一國人不受教。即語之曰。汝今可集
鐵馬萬騎在吾前過。鳩摩一見。人名馬色
衣服相貎。一一分別更無錯繆。於是擧國咸
皆信服。有長者子名闍夜多。來問師曰。我
父母崇信而縈疾失意。隣家屠殺而身健和
合。彼何幸而我何辜。師曰。以造業有先後
故論報有不定。或仁夭而暴壽。或逆吉而義
凶。夫仁與義今身之現行善也。夭與凶前世
之惡。今身之受報也。暴與逆今身之現行惡
也。壽與吉前世之善。今身之受報也。善惡因
果隨業受報。故先後不定也。闍夜多聞已
頓釋所疑。鳩摩曰。汝雖已信三業。而未明
業從惑生。惑因識有。識依不覺。不覺依心。
心本清淨。無生滅。無造作。無報應。無勝
負。寂寂然。靈靈然。汝若入此法門。當與諸
佛同矣。夜多領旨即發宿慧。鳩摩乃以爪
&MT01853;面門。如紅蓮初綻。放大光明。而入滅
度。衆取舍利起塔供養付法
藏經
十九祖闍夜多尊者。北天竺人。遊化世間最
稱善説。有比丘犯欲自悔。夜多語曰。能順
我語罪可消滅。即化火阬令投其中。比丘
念欲滅罪擧身投之。火成清流。夜多曰。汝
至誠悔過罪今已滅。即爲説法成阿羅漢。嘗
將弟子入尸羅城。慘然顰蹙小復前行。路
見一鳥欣然微笑。弟子白師。願説此縁。師
曰。我至城門見餓鬼子。言母生吾已入城
求食。滿五百年至今未反。我常飢虚不
能自濟。及吾入城果見彼母。前白我言。
吾入城來經五百年。始於今日獲一人唾。
欲持與子。門下大力鬼神慮其侵奪。願尊
者持我出城。我即持母出於城外。問彼生
來爲幾時耶。答云。我見此城七反成壞。深
歎生死受苦長遠。是以慘然。過去九十一劫。
毘婆尸佛在世教化我爲長者子。常念出家。
父母不從。強爲聘妻生一男子。年始六歳
復欲出家。父母教兒。汝父若欲作沙門者。
抱足啼泣。我以愛心不復出家。由彼兒故
九十一劫流轉生死。於五道中未曾得見。
今以道眼觀察。彼鳥乃我前世所生之子。愍
其嬰愚久處生死。是以故笑。尊者化縁已畢
即入涅槃。衆取舍利塔藏供養付法
藏經
二十祖婆修槃駄尊者。羅閲國人。姓毘舍佉。
母夢呑明暗二珠。覺而有孕。經七日。有一
羅漢。名曰賢衆。至其家。父光蓋設禮。賢衆
受之。母一出拜。賢衆避席曰。回禮法身大
士。謂光蓋曰。汝婦懷聖子。故吾避之。非
重女人也。又曰。汝婦當生二子。一名婆
修槃馱。二名芻尼此云野
鵲子
昔如來雪山修
道。芻尼巣於頂上。佛既成道。芻尼報爲那
提國王。佛記第二五百年生羅閲城毘舍佉
家。與聖同胞今無爽矣。後一月果生二子。
槃馱後遇闍夜多。出家之日感毘婆訶菩薩。
爲作羯磨。多聞善解普化群生。臨涅槃時
升空半由旬。復還就座而取滅度。衆收舍
利塔藏供養付法
藏經
二十一祖摩拏羅尊者。那提國王次子也。槃
馱行化至其國。謂自在王曰。佛記一千有神
力大士當紹聖位。即王次子也。王乃令其
家仰受付囑。於南天竺興大饒益。有三藏
夜奢功徳齊等。夜奢語曰。恒河以南二天竺
國。人多邪見。長老善解音聲之論。可於彼
土自在教化。若恒河以北三天竺人。可以易
化。我當於此利益衆生。尊者即如其語。至
二天竺。廣宣毘羅無我之論十二祖著
無我論
摧伏
一切異道邪見。後遊行至西印度。國王名得
度。因行路見一小塔衆不能擧。王召梵行
禪觀呪術三衆。以問所因。皆不能知。以問
尊者。對曰。此塔阿育王造。今出現者由王福
力。王曰。至聖難遇世樂非久。遂傳位太子
依師出家。七日之間得證四果。師謂得
度曰。汝居此國度人。吾當遊化異國。即
焚香囑之。其香成穗至月氏國。其王以問
大臣。是何祥異。有鶴勒那比丘曰。此是西印
度祖師將至。先降信香也。王曰。神力何如。
曰遠承佛記當闡大化。王與鶴勒那遙伸
禮拜。師既至。鶴勒那問曰。我止林間九年。
有弟子龍子。幼時聰慧。我於三世推窮莫
知其本。師曰。此子於第五劫中生妙喜國
婆羅門家。曾以旃檀施寺撞鐘。故受此報。
師化縁已畢即加趺入滅。王與弟子造塔以
奉全身付法
藏經
二十二祖鶴勒那尊者。月氏國人。年七歳。見
居民入廟祀神遽斥之曰。汝妄興災福
幻惑世人。歳費牲牢爲害甚矣。其廟與像
忽然摧倒。年三十八。始遇摩拏羅謂之曰。
汝昔有弟子五百。以福徳薄生於羽族。今
惑汝惠。故爲鶴衆相隨。勒那曰。以何方
便令彼解脱。摩拏羅爲説偈曰。心隨萬境
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
鶴衆聞偈飛鳴而去。勒那行化至中印度。
有王無畏海。清鶴勒那説法。忽見緋衣素
服二人。倶至禮拜。良久復沒。王問何人。師
曰。日月天子也。時師子比丘來聽法。師指
東北問曰。汝見此氣如何。師子曰。我見氣
如白虹貫天。復有黒氣横亘其中。師曰。
吾滅五十年。北天竺當有難起嬰在汝身。
遂密示其事。現十八變而入滅度衆取舍
利起塔供養付法
藏經
二十三祖師子尊者。中印土人。得法遊化至
罽賓國。有波利迦者。本習禪觀。有禪定知
見。執相捨相不語五衆。師子化之五衆皆
服。聲聞邇遐。外道摩目多部落遮二人。素
學幻術。乃盜爲僧形。潜入王宮婬犯妃后
且曰。不成則歸罪釋子。既而事敗。王大怒
曰。吾素重三寶。沙門何多辱我。即毀寺害
僧。自秉劍至尊者所。問曰。師得蘊空耶。
曰然。王曰。蘊既空當與我頭。曰身非我
有何吝於頭。王遂斬師首。白乳涌高數尺。
王臂尋墮。七日而亡。太子光首歎曰。我
父何故自取其禍。有象白山仙人。深明因
果。即爲廣説宿因。以尊者報體而建塔焉
付法
藏經
  述曰。佛所得宿命記未來成道。雖累億
劫。必能前知。豈今記祖止二十四。竊原
佛意當用二義。一者以師子遭命難。爲
傳持佛法之一厄。二者此後諸祖。雖有其
繼。恐非四依大聖之比。以故金口齊此
而言。非謂無繼祖也。世或謂師子遭難
不傳法者。癡人之言耳。吾宗謂祖承止
師子。而禪林加四人。於是競相是非連代
不息。試以大意決之。則無所爲礙。謂
師子雖遭命難。非無弟子可以傳法。特
不在金口預記之數耳。然則加以四人
至於達磨。而始爲東土之來。謂之二十
八人。斯亦何害禪人欲實其事。但言四
人相承。傳之達磨則可矣。今乃妄引禪
經之證。適足以自取其不實也。嵩明教
作定祖圖。謂禪經具載二十八祖。今檢
經但列九人。而名多不同。昉法師作止
訛以斥之宜矣
佛祖統紀卷第五



佛祖統紀卷第六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東土九祖第三之一
  高祖無畏論主龍樹尊者一相大禪師
二祖建立中觀北齊尊者圓悟大禪師
三祖圓證法華南岳尊者止觀大禪師
四祖天台智者法空寶覺靈慧大禪師
五祖結集宗教章安尊者總持大禪師
六祖傳持教觀法華尊者圓達大禪師
七祖傳持教觀天宮尊者全眞大禪師
八祖傳持教觀左溪尊者明覺大禪師
九祖天台記主荊溪尊者圓通大禪師
佛祖之道以心傳心。尚何俟於言説。至於
當機印可。則必資授受以爲傳道之儀。是
以金口祖承二十四聖。皆親承口訣。用顯心
傳之妙。然則通古今簡邪正。明境智辨宗
用。其可有遺於言説者也。自夫經論東
度教滿眞丹。此土諸師。閔世之不能領。乃
專業講説。用通此宗。而得其小者亡其大。
執其偏者遺其圓。以故心傳之妙終未有
以敷暢。道之將行篤生聖哲。北齊尊者。宿
禀自然不俟親承。冥悟龍樹即空即假即中
之旨。立爲心觀以授南岳。南岳修之以淨
六根。復以授諸智者。智者用之以悟法華。
乃復開拓鴻業以名一家。嘗作而言曰。傳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