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溪嵐拾葉集 (No. 2410_ 光宗撰 ) in Vol. 76

[First] [Prev+100] [Prev]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IMAGE阿也火 頭也三川守□故
一。額銘事
阿育王
石塔寺即之
高二丈六尺 水輪内納金塔三尺云云
&T047368;云。此石塔者最初重許見タリ。依寂照法師
告惠心先徳崛顯而成三重塔婆畢。我國
不思議日域奇特此事也了
已上任古老傳&T047368;縁起別有之
西明寺禪門時。彼石塔寺僧等。此寺石塔
者。阿育大王八萬四千基塔婆之内三基。日
本迅疾鬼設之其隨一也。令修治之由申
之。其時西明寺被仰云。彼阿育王石塔ニハ
水輪之中三尺金塔有之。其中佛舍利安
置之。然間此塔レハ。水輪有物。量知
塔中佛舍利有之歟縁起有之。可尋彼也
云云
一。阿育王塔相貌事
  横九尺云云
IMAGE
[IMAGE]
[IMAGE]
高三丈六尺許也云云
  水輪竪合歟

溪嵐拾葉集


  文保二年正月十一日於天台黒谷任師説
&T047368;之      天台沙門光宗&T047368;
建武五年三月二十日     辨勢
永享十一年六月十七日於江州姨綺山阿
彌陀寺西谷中學房爲弘通結縁令書寫畢
  玄覺
  文明八年六月十日於比叡山首楞嚴院飯
室谷千手房東向部屋書寫畢  英有
于時大永八年戊子 正月二十五日於同院
内安樂谷書寫畢     vajra覺眞
元祿十二年歳次己卯十月十六日以惠昭
等運兩藏本較之書之
  天台兜率溪雞頭院嚴覺洪道

溪嵐拾葉集

  第七卷感得事
鐵塔與金粟王塔同異事
達摩掬多事
教時義菩提心義不相違事
大日經序太子内率府曹泰
軍事清阿崔瞿
昔北天竺内有一小國。號&MT06279;爲勃嚕羅。其
國城有大石山。壁立千尋。懸崖萬丈。於
其腹有藏祕法窟。毎年七月即有衆聖
集中。復有數千獼猴。捧經出臍。既
髣髴見之。將昇無階。似觀雲鴈屬暴
嵐忽至吹一梵篋。下來。採樵人輒遂收得。觀
此奇特便即奉獻於王。王既受之得未曾
有。至其月暮有大猿來此經。斯頃未
還乃欲損身自害。王善巧方便。慇懃再
シテ云。經夾即還。但欲求寫。見王訶懇遂
&MT06279;通融。且爲向前受科三月即却取。王乃
令衆繕寫。及限却還。王唯父子相傳。其本
不流于外。近有中天大瑜伽阿闍梨。遠渉
山河求尋祕寶。時王覩闍梨有□異。欣然
傳授此經。以其旨趣幽玄卒難精覈。乃與
諸聖者霄繁摭要集爲二千五百頌。自法
輪東流滴珠畢備。此經字旨祕而未傳其致
也。理蘊於訶意絶文殊外。若不從師學
無得欲選其門。苟非其人制妄傳授未
經灌頂禁其輒聞。□有中天三藏。厥號善
無畏曰。開元丁巳歳。三藏乃持梵祕典杖錫
來儀。朝野翕咸從請益受。大禪師一行。以三
藏懷寶。遠來受詔禀。因請宣譯。沙門寶月。雅
妙梵言精。詣至三藏臨文議懼毎章三復。
然先代名賢傳譯者衆。或文花而意迮。或詞
拙而義微。意近則滯於常習。義微則玄旨
難懷。禪師存實去花。令質文體譯爲六卷。
又譯供養次第法一卷。重請三藏和上敷暢
厥義隨聞録撰。爲&T047368;釋十四卷。又三藏和
尚躬親粉繪午起聖衆樣圖一卷。兼地契及
手印圖一卷。都集曼荼羅圖一鋪。舍治部大
輔罪讀之教時義之毘盧遮那經序云。此天
竺之境有一小國名突希羅。其國石山半腹
有祕密經藏。一時風吹梵篋一本墜墮於地。
樵夫取之以上國王。國王歡喜與之達摩掬
多。達摩掬多得之。自披得旨。以授國王。我
善無畏三藏和上。忽得其法開成之。初來
於此地翻譯以兼七卷。一行筆受。和上決
乃作義釋。都有大日經七卷。義釋十卷。都
會曼荼羅一鋪云云
又云。彼大日經序。是俗人東宮學士所撰。諸
阿闍梨未許此序。有二失故。不用此序。
一違臨藏相承失。此胎藏教大日如來授金
剛手。金剛手授大那蘭陀寺達摩掬多。達
摩掬多授同寺善無畏。二違供養法疏失。
新羅國零妙寺不可思議撰供養法疏云。衆
云 私略之次下有之。今略引之。祕録云
大毘盧遮那經序一卷
胎藏相承云。金剛手付掬多。而此序云。北
天山腹爲吹落。故人多疑
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法疏二卷不可思
議行
義釋仁樂上本三。三藏於烏底那國報此供
養云。此疏空中示現金色。故人多疑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零妙寺不
可思議
昔在中天國王有四子者。其王臨命終之
時。王后請問大王。若崩以後何子當爲嗣
位。王即答云。小子可能繼位也。於是父王
崩後。大臣百寮皆悉來集&MT06279;請問遺制。王后即
答如王終言。是時王后及諸兄竝大臣等。奉
請小子將繼王位。小子答曰。我有誓願。
出家學道望濟群品。不堪繼位也。母后等
再三重請。如父王遺言。小子亦如前辭謝
母后等三請已後強令繼位。小子不敢違逆。
即王位之後。更亦思惟。我住此國不得出
家。我之阿姨隣國爲后。宜以投託必能出
。方便&MT06279;逃出本國赴其國。到ルニ
有鎭將問曰。汝何人也。小子即答曰。我是
中天竺之王也。鎭將曰。若是國主。何
來也。答曰。我本冀望出家學道。若久住本
國必不得出家。深冀出家學道禮拜。□遣
使聞奏。王后聞之使人來迎。小子見王后
&T050352;説志願。王后聞説悲泣流淚哀愍傷心。
良久曰。汝姓是刹帝利。淨飯王子孫。釋迦如
來遠從姪也。我聞釋迦捨太子位出城入
道乃成正覺。天下難捨唯棄寶位。汝同釋
迦。捨國王位發大誓願。必得成佛哉。今
日以後。隨百姓門持鉢乞食麁飯持齋。可
以悲傷矣。雖然大丈夫可。冀至心誓願無
可奈何。便許出家。爲請境内高徳法師爲
作弟子。出家學問。小子禀姓明惠。一聞便領
妙宗。二聞比知千百。雖學不多年所學悉
達。於是其法師辭&MT06279;曰。我之所解盡矣。
更無所以演説。吾聞其國賢聖大徳。宜到
彼所而學也。小子奉教禮謝而退。往至賢
師之所修學如前。乃至經歴五十餘國乃
至北天竺本云者如何 答。指南天鐵塔
金粟王塔下
同明別所
東曼荼羅抄云。有曼荼羅。今流布之。
諸尊座位多ナリ經説。自是一途ナリ
安公付&T047368;云。是天竺曼荼羅
私云。此釋今所流布スル無畏感見名付
圖曼荼羅歟。如安然釋者。此曼荼羅。即
龍樹感見爲。鐵塔毘盧遮那現其身及
曼荼羅也。都率口釋顯然也。故之安然
口釋。天竺ヘルハ南天也云事
問。若爾者世流布曼荼羅無畏感得トハ
何 答。掬多無畏授。外合感得トナルヘシ。次
七卷准知之。大原決云。師云。世流布曼荼
。昔善無畏三藏。藏經中大曼荼羅
密密也。顯露セハ義相違仙旨。若意者之且
兆也。仍祈請給。即空中現此大曼荼羅故。
云現圖曼荼羅也。佛隨宜爲無畏説之故
云隨宜云云 今此曼荼羅觀自在金剛手等
諸尊。多行安之處狹故也。如除蓋地藏院一
行等。皆可向大日云云
金剛頂經義決沙門智
&T047368;
 此經有百千頌廣本。
非此土人所聞。並是諸佛大菩薩等甚深祕
境界ナリ。且非聲聞縁覺及人天小智之
聞知。此地梵網經兩卷。從此經
淺略之行相云也。其廣相根未有堪。此
略瑜伽西國得灌頂説相付。而其廣本
且不傳之。其百千頌。後是大藏經中
略也。其大經阿闍梨云。經篋廣長如床。
厚四五尺ナリ。有無量頌。在南天竺界鐵塔之
。佛滅度後。百千間無人能開之。塔以
鐵扉鐵鎖而封閉之。其中天竺國佛法漸
衰時。大徳先誦持大毘盧遮那眞言得盧舍
那佛而現其身。而現多身於虚空中説
此法門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寫訖ラハ即滅。即
今毘盧遮那念誦法要一卷。是時此大徳持
誦成就。願開此塔。於七日中遶塔念誦。
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門乃開。塔内諸神
誦怒不令得入。唯見塔内香燈光明一丈
二丈。名花寶蓋滿中懸列。又聲聞讃此經
王時。大徳至心懺悔發大誓願。然後得入
此塔中。入已其塔尋閉。經於多日誦此經
王○便令出塔。塔門還閉如故。爾時書
寫所&T047368;持法有百千頌。此經名金剛頂經ト云テ
者。菩薩大藏塔内廣本絶世所無。塔内
燈光明等。至今不盡。此經百千頌本。此國
未有。此略本至此土者。於開元之初
剛菩薩阿闍梨云。我從西國發來度於南
海。其大船三千餘隻。一一皆五六百人。一
時同過大海行。至海中逢於大風。諸船
及人至皆漂沒。我所附船。且欲將沒。爾時
船主見欲沒船上諸物皆擲海中。當時
&MT06279;忘收經夾其百千頌。且擲海中。唯存略
本。爾時我發心念作除災法。大風便止。去船
周迴可一里餘。風水不動。船上諸人皆歸
於我。漸發來得至此岸。來到此國於開元
七年中。至於西京。一行禪師求我灌頂
&T069222;此異希有法門。乃令伊舍羅譯爲
漢文。一行等乃親自筆授。一依梵本次第
&MT06279;述其意不失。意義未圓。此以竊觀諸
修行者。雖有尋讀莫知所從。又淺智愚
識亦爲難入
誦經決云。師云。金剛智譯胎藏一卷□是
伊舍羅○所誦也。三藏即隨口誦譯之。即
是大日經第七卷同本異譯也云云 以此決案
之題同既一也。可云同
問。鐡塔與金粟王塔同異如何 師云。是
又同習也
問。鐵塔南天也。金粟王北天也。何一哉
師云。不北天歟之由見タリ。然而乾陀羅
城。無論北天也。金粟王塔シモ北天トシ不見
歟。能能可訪尋也 問。鐵塔與金粟塔一
云云 不思議疏其將又廣分源&MT06279;不能尋
遂供養次第求請。和上供養萬法。和上
受請於金粟王所造塔邊加被故。
故安然釋云。可謂受經掬多後得タリ。文殊
授念誦次第決然タリ
義決云。中天竺國佛法漸衰時。有大徳者。
誦持毘盧遮那眞言得毘盧遮那佛現
。及現多身於虚空中&MT06279;説此門及文字
章句次第。令寫之訖即滅シヌ。即今毘盧遮那
念誦法要一卷是ナリ
故安然御釋云。雖不具足印契觀念。能
被其念他。例如龍樹先持大日眞言
セシカ。大日示現&MT06279;眞身據持誦法。龍樹承之
持誦成就&MT06279;呪白芥子打開鐵塔。論ルニ初心法
則不具也。已被佛應。亦然者乾陀羅
&MT06279;&MT06279;。鐵塔&MT06279;眞言許先受
不及受經ニハ。若然者既各別塔哉 答。海
雲胎藏相承云。大日金剛手逢掬多云云 同
金剛界相承云云。大日普賢妙吉祥龍樹云云
故云龍樹所持大日經六卷受之歟。其供
養次第法未受之間。於塔外感得之。入塔
中受灌頂故付法傳云。龍猛入南天鐵塔
中親受金剛薩埵 苦如此存乾陀羅城。
授經事何謝之。若爾者兩塔猶可一ナリ歟。
同安然御釋龍樹不具印契觀念能致悉
云云 龍樹若先受經觀念可具足之。何
云不變觀念哉 答。雖有觀念。唯理觀念
不許之事。理具色支分聞滿念可許也。第七
卷未感得以前於。非事理具足觀念歟。仍
爾云歟
問。龍樹若先受經者。依何入鐵塔誦出兩
部云哉 答。色經卷傳ヘテ爲披人間云。先
所傳經者。若會金剛手以聲傳之歟。安
然御釋云。如佛在世金口演説。以聲爲經。
若佛去世紙墨傳持&MT06279;用色爲經云云 依此
經者。未入鐵塔已前ニハ。以聲傳之爲經
王授之入塔後ニハ以紙墨爲經傳人間。可
云歟
問。於金粟王塔邊感得念誦法要事見タリ
不思議疏。此疏大略見タリ 答。無畏感得。菩
提心義ニハ又引此疏云掬多感得。然和上
引同疏。或云無畏或云掬多。此相違如
何 師云。和上乍引同疏何有相違耶。先
菩提心義文無諍掬多感得タリ。付之案
之。件不思議疏序。無畏品。宣語不思議之
&T047368;也。故乾陀羅國王所謂憑和上者掬多歟。
無畏語和上者。是自非與小子。又師掬
多和上云也
問。掬多感得者非無畏感得。何可載不疏
耶 師云。相承繼掬多傳受セル非無□□□□
可説教時義之有相承次第也。掬多本
受於金剛手海雪
相承
 又於金粟王塔邊受文
殊故。掬多相承是繼也。此法授無畏也
問。不疏掬多授無畏之旨不見也 師云。
感得寫一本奏王者。掬多奉授王也。自
寫一本旨從掬多無畏傳受之。無畏自一
本寫取也。此序總&MT06279;無畏語也得意自者無
畏也。掬多和上ヘル
問。若爾者教時義引不疏云可謂受
掬多也後得文殊授金剛次第云云 此文
無諍無畏感得見タリ。授念誦次第可讀也。
言意者掬多先從金剛手所傳受。□先授
無畏。今又於塔邊掬多文殊授念誦次
。無畏又掬多授。如此得意。教時義菩提
心義。不可有相違歟
問。達磨掬多誰人耶 師云。分明難定之。
多分以龍智阿闍梨爲掬多。我山東寺令
如此而此義ナル難等有之。龍猛菩提心論
供養次第法引之。若勢力廣増益云云 於金
粟塔下掬多感得第七卷。掬多龍智龍猛阿
引此文耶是一 海雲金剛界大教王經。師資
相承付法次第&T047368;之。龍智阿闍梨
又經説百餘年○又以法付爲金剛智三藏阿
闍梨○三藏和上爲弘法杖錫五天來遊震
。時有中天竺國三藏○傳法東國。與金
剛智三藏出玄宋朝。同爲國師。知三藏金
剛智解金剛界法。遂爲於金剛智三藏請
傳金剛界五部法。時三藏金剛智云。中天
竺國無畏三藏。解大毘盧遮那教。欽言此
法甚深難遇。昔於南天竺國聞大毘盧
遮那胎藏名。遂遊五天訪求ルニ耶。是
今至大唐喜過此法。遂請無畏三藏求
授毘盧遮那大教。互爲師資 如今&T047368;
者。龍智阿闍梨不傳胎藏界歟。金剛智
リト大毘盧遮那名ノミ云云 我師龍智阿闍梨
ヘタラ胎藏者何有此語耶。若爾者掬多非
龍智是二 又如海雲&T047368;者。金剛手授掬多
云云 掬多若龍智云者。受金剛手事如何。
龍猛コソ受文殊ニモ可受金剛手ニモナリ龍智爭
受金剛薩埵哉是三 以前道理掬多非龍
智云ヘシニ有何失耶云云 答。與會次第云。
菩提心論引供養次第文。於金粟王塔
所感得文引之文歟。即龍樹欲開鐵塔
所感得引念誦法要之文是一 龍智不
傳胎藏云事。以海雲&T047368;密量セシ事髣髴乎
表制集四云。大廣智三藏和上之碑勅撿校千福
安國兩塔院
法花道場沙
門飛錫撰
 □□□□□府尋入長安以求出
要。見大弘教金剛三藏以爲眞吾師。至開
元二十九年。先師厭化入塔之後。有詔
令齎國信使師子國○其國有普賢阿闍
梨耶云者。位隣聖地徳爲時尊。從而問津
無展乃誠奉獻金具。吾所寶者心也。
非此寶也。尋即授以十八會金剛頂瑜伽
并毘盧遮那大悲胎藏五部灌頂眞言祕典經
論梵夾五百餘部。僉以爲得其所傳矣。十
住心論第十云。祕密莊嚴住心者。即是究意
覺亦同心也。源底如實證語自身之數量也。
所謂胎藏海會曼荼羅。金剛界會曼荼羅。金
剛頂曼荼羅是也。又云。今所傳眞言教法修
作答據大日經云。諸佛菩薩如是人所不
能離。即是大悲曼荼羅。一切眞言相智法
爾雖傳答初從大日尊下至青龍阿闍梨有
地葉大阿闍梨一部其法號曰摩訶毘盧遮
那。究竟大阿闍梨耶。金剛薩埵大阿闍梨耶。
龍猛菩薩大阿闍梨耶。龍智菩薩金剛三藏
大廣智三藏青龍寺惠果阿闍梨。如是大阿
闍梨等轉之而授文。依此等文。龍智阿闍
梨傳兩部經。若用海雲&T047368;意者。金剛智獨
於天竺不受胎藏界云也。龍智阿闍梨
對金剛手受法事。時代不可合云云 然而
上聖之習何不變乎。有機感應不可偏執
歟。是三。以此等意龍智即掬多云者何等
耶 師云。龍樹經開鐵塔感得念誦法要
給耶。何又龍智重識得之哉。頗言其經歟
龍智傳兩部事共具也。又金剛一界タト
文甚多。所謂貞元録表制集等也。不能委
載之。但此中於慈覺明跡者。可仰海雲
&T047368;也。俗人&T047368;録等。安然和尚不爲説爲歟。
例大日經序也。尚海雲金剛界相承&T047368;可思
之哉。上聖之習不可凡下下量。發機有感
事。此念珠爲詮也。但龍猛菩薩感&MT06279;供養次
打開鐵塔頌出兩部事教。以之此教
觀模。此龍猛胎藏教不傳持。龍智我感得&MT06279;
之授善無畏事失本懷。龍猛胎藏微人間
&MT06279;流布。龍智感得&MT06279;胎藏傳授流布スへシト云事
如何。能能可思之
問。掬多龍智者誰人耶 師云。難定。且
猛掬多可云歟。此義大略非常義。可厭
可厭。但東寺人也。立此義輩有也。由粗
傳聞之。我山覺大師印信胎藏相承之大日
金剛手達磨掬多善無畏掬多龍智トニハ
龍猛無之。何可爾哉。似忌深矣
問。若掬多即龍猛云者。無畏如何相承之
哉。時代不可合哉。掬多尚耳爲龍智歟
附法傳云。玄奘三藏行状云。南天竺磔迦國
菴羅林中。有一長命婆羅門。年七百餘歳。親
其可稱三十許。又貞元祿云。龍樹菩薩弟子
名龍智。年七百餘歳。今猶見在。在南天竺
國。傳授金剛頂經瑜伽經及毘盧遮那總持
陀羅尼法門五部灌頂諸佛祕密藏及諸大乘
經。掬多善無畏傳之。那蘭陀寺有達磨掬
多者。掌定門之祕論。佩如來之密印。顏
如三十許。其實ニハ八百歳也。玄奘三藏。昔
曾見之。畏投身拔足。奉爲本師一日
持食之。次旁有一僧。震旦人也。畏見其
見油餌尚溫。粟飯猶暖&MT01319;。愕イテ而歎&MT06279;
東國去&T069222;十萬餘里。是波朝熟而通也。掬
多曰。不言眞可學。而後乃授無畏總持
瑜伽三密教者。善無畏碑銘序云。那蘭陀寺
有達磨掬多ト云ヒト唐法護。顏如&MT06279;三十許已八
百年也○和上見本師鉢中非其國食。示
一禪僧。禪僧華人也。見油餌シラ尚溫。粟飯
餘暖。愕而歎曰。中國去此十萬八千里。是彼
朝熟而午時至。此何神速也。會中盡。唯
和上默然ナリ。本師密謂。和上曰。中國白馬寺
重閣新タニ成。吾適受供而返。汝能不言眞
學也。乃授以總持尊 已上附法傳與
無畏傳。長命次第同人タリ。掬多即龍智事
尚顯然歟 師云。掬多長命ナレハトテ。龍智也
事不可定量。其後海雲金剛頂經相承身法
&T047368;云。以此付爲龍猛菩薩。龍猛菩薩又雖
數百年。以法付屬龍智阿闍梨云。龍猛長
御ケリタリ。何必龍猛知短命。上聖事不
可事知歟。龍猛無畏時代不合事又難科
也。但長命龍智不空三藏會外タレハ。龍猛若長
ナラハ何不會之哉
問。無畏傳云。玄奘三藏昔曾人也云云 即掬
多玄奘タリ也。掬多龍智云玄奘不可見
之。𣵀槃疏云。六百年馬鳴出。七百年
智等云云 或書云。玄奘唐貞觀三年發向天
。同十九年歸唐。佛滅後千五百八十餘
年也云云 龍猛滅後七百歳出。有無量
縱八百歳題玄奘不可見之。玄奘佛滅後千
五百餘歳往天竺。爭可會之哉 師云。楞
伽經云。如來滅後八百年中。南天竺國中有
大徳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者。彼初
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如此經者。八百歳
出有爾玄奘ニモ何不會有哉 云勘之。出生義
云。同佛已降匝相付寄師子於毘盧遮那
如來方授。而初傳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得
之數百歳アテ。傳龍猛菩薩。龍猛菩薩受之又
數百年。傳龍智阿闍梨。又住持數百年アテ。傳
金剛智阿闍梨。金剛智阿闍梨。以悲願
將流演於中國。遂契瓶杖錫。開元七載不
自上京十四載達得其人。復以約傳不
空金剛阿闍梨 如此文者。金剛手龍猛龍
智皆數百年。龍樹長命之條自降矣
  于時貞永元年十二月上旬之比於嵯峨野
州問答決疑了 大槪得之可求法比丘相

寬元三年癸卯 七月二十二日於大原山本
菴宣出寫了即談識了
  宰圓&T047368;
  元祿十五年壬申六月六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雜&T047368;部 私苗
一。神明二間安置事
左 IMAGE 十一面如常
中 IMAGE 聖觀音如常
下 IMAGE 如意輪六臂
如常
已上安置相也云云
口云。神明降臨神詫曰。我本地者。以日
輪爲體也云云 娑婆示現之觀音者觀音故
也。是一。又云。極樂稱爲彌陀尊。娑婆示
現觀世音者。先徳問答&T047368;曰。娑婆示現觀音
者。如意輪也云云 謂意者心王無分別者。阿
彌陀也極樂 心數相用之六識者。如意輪娑婆
是故曰天。如意輪者。即今神明也。都表如
意輪事。深可思合之。又云。神明影響元
起者。防阿修羅難降臨ヘリ。今十一面觀
音。者。修羅道之能治也。賢瓶所治之相。深
可思合之。師物語云。此御本尊効驗無雙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