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華嚴五教章不審 (No. 2343_ 實英撰 ) in Vol. 73

[First] [Prev+100] [Prev]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爲一年也。總非指年説也云云
一。以此等敎當知三乘小乘敎等自下總
結也。爾者唯結第二時處俱異歟 答。雙
結二門也。自初至或前後故者。別結第二
時處俱異門也。次是一乘法下。雙結同時異
處異時異處之兩門也 難云。次上所引妙
經四分等。並唯明成道最初説小乘云事。
何通云三乘耶 答。當段云以此等敎當知
三乘小乘敎並非第二七日説等但於難
者。上總引六敎。未必別標三乘小乘。多分
最初説小乘之證文也。但其中或大乘敎
説小乘事。如法花等。或小乘敎説小乘事。
或亦可有大乘經説大乘事。隨機異聞法應
爾故。今通結云以此等敎。當知三乘等也
  元和二年丙辰三月十一日爲春季談義任
古抄不審書集訖不可有定量後學可被糺
其謬矣
 權大僧都實英露命
六十四
 


五敎章上卷不審六

  二日 決擇前後意第七
一。決擇前後意上章敎起前後前後今章
前後トハ同歟相替歟 答。可相替也 難云。
今章前後上章前後更不可有差別。今章
本意。上章前後決擇論之替目計也。前後
義更無不同也如何 答。今章前後者。是一
代前後也。上章敎起前後前後者。最初頓説
前説後説スル也。是故前後義各別ナルヘシ。
但於難者。自元兩義也。伴一義故非相違
  尋云。上章一乘三乘前後差別如何 答。
上章心一乘是唯前無後義也。三乘是亦
前亦後義也 猶尋云。三乘亦前亦後者。
諸經相望&MT06279;一代&MT06279;互亦前亦後義在之歟
 答。不爾。三乘第二七日所説。是亦前義
也。第二七日以後所説三乘。是亦後義也。
諸經相望互非作前後也
一。如諸小乘諸部執不信大乘者是也
二十部小乘歟 答。爾也 難云。今明如來
在世一代之化儀始終聞小之義也。如何出
滅後諸部異執證之耶 答。當段 但於難
者。如來滅後小乘異執紛紛。更不信大乘
在世始終聞小顯也。旣 置如字可
思之
一。三或有衆生○堪入終敎卽便定者
終敎根機歟 答。爾也 難云。第三時三乘
敎也。五性各別敎也。何云終敎根機耶 
答。當段云堪入終敎但於難者。不空
終敎也。非相違
  疑云。縱不空方終敎義ルトモ是聞
三乘各別セシ者也。何始敎ヨリ進入終敎根
深密第三時終敎根機セン耶 答。
三乘各別執ストモ不空カタツラハ可當
終敎也。況又此不空菩薩中不空義
ツレテ。三品各別方都不取。一向不空義
ハカリヲ信スル類アラハ。終敎根機云事何
失カアラン耶
  三日
一。初三十二菩薩及文殊等文殊不二
十二菩薩外歟 答。三十二内也 難云。當
段云三十二菩薩及文殊等置及字三
十二外云事分明也如何 答。撿維摩經文。
始自法自在菩薩。終至樂實菩薩三十一菩
薩也。合文殊三十二也。但於難者。總三十
二内ナレトモ&MT06279;又及文殊云事。文殊不二法菩薩
不二法門中ニハ最上ナルカ故。又此超絶文殊擧也。
爾者只總別二タヒ擧也。是常義也。有學者云。三
十二外也。誠人體云時。三十二ニハ文殊ヲハテハ
數不足。然諸菩薩中。一人菩薩二段不二
説故。法一キリテ三十二云ヘキ也
一。六或有衆生等今此十門。依淺深次
第歟 答。爾也 難云。第六又還云三乘。
非成淺耶 答。第一至第五者。是淺深次
第也。又第六至第十者。是又淺深次第也。
若初始終聞小第六始終聞三スレハ第一淺。
第六是深也。是故十門皆淺深次第也。但於
難者。淺深有二重不同故非相違
一。卽説三乘敎法通始終頓三敎歟。局
始敎歟 答。通始終頓三敎也 難云。始
終頓三敎者。爲三機各別説之。各受一敎
互不知餘。然如今釋。可有三機同見佛從
初雙説三敎之機如何 答。今十門中。
第一始終聞小。是小乘定性也。第九第十兩
門。始終聞一。是一乘定性也。今此第六門。
始終聞三。亦三乘定性也。於中或可有始
終聞始敎之機。或可有始終聞終敎之機。
頓敎亦爾。以此三類同是三乘敎故。合爲
一門。何必可難有見佛雙説三敎之機
耶。其餘六門。並約此世根不定者。如文可
知。但於難者。今釋始終聞三出故。不知
一乘分也
一。如上密迹力十經及大品經始終聞三
證文歟 答。爾也 難云。今此二經。只第二
七日三乘ハカリ也。何トテ涅槃マテ三乘
可云耶 答。今旣 始終聞三證據
引用也。但於難者。成道初時花嚴也。彼
説三乘見。爾此機ニハ一代悉三乘可見故。
初擧也。非相違
  四日
一。五或有衆生見佛從初得道乃至涅槃不
説一字今此不説一字義。頓敎中意歟。通
始終二敎歟 答。頓敎中義也 難云。鈔三
上云。有云。佛無色聲。總有五義。一遮過顯
徳。二眞俗二諦。三傳古非作。四悲願所成。五
本質影像○明非緘口名不説耳。餘門可
要不可限頓敎。傳古非作等義。大乘
已上何宗不可遮之。故隨義可配屬□ 
答。當段云五或有衆生於此世中頓悟機熟
卽便定者等始終聞頓機故。頓敎義也。況
鈔三上云。若楞伽經兼出所以故。第三云○
大惠白佛言。世尊如來應正等覺。何因説言
不説是佛説。佛告大慧。我因二法故作是
説。云何二法。謂緣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
法等今此緣自得法及法住法者。是寂莫
無言門建立也。然鈔所引不説五義。不出
緣自本住トノ兩門釋故。二門旣頓敎故。知是
五義共頓敎意也。但於難者。少分不可遮
通餘敎也
一。七或有衆生○堪進同敎一乘者此同敎
一乘者。根本正乘名一乘歟。方便乘上立
一乘名歟 答。根本正乘名一乘也 難
云。見當段文。自所得之三乘法。從一乘無
盡敎起。爲彼一乘作方便故。此方便乘上
立一乘名。更不見直指所入根本正乘名
一乘歟如何 答。當門一乘之體。晨旦先徳。
殆及異釋歟。且義苑云。本末無礙門也。卽
ト云ヨリ至阿含施設。謂初擧照山王之極説。
明非本無以垂末也。是故ト云フヨリ至如會三歸
一等。謂後顯歸大海之異流。明非末無以
歸本故。本末交映與奪相資。方爲攝生之善
巧矣此釋尤符順和本章意。旣 上云一乘
無盡敎等。次下云如花嚴經等。以此等義
爲當門一乘之體。明知。直指根本正乘。名
爲一乘也。但於難者。伴一義也
  五日
一。如花嚴經同敎中説者是指末會攝比
丘會歟。廣指花嚴經中同敎義歟 答。廣
指花嚴經中同敎説也 難云。一義意限末
會攝比丘會也。何廣指花嚴經中同敎義耶
 答。廣指花嚴經中同敎説也。其故當段
云皆之一乘無盡敎起等者。當依本起末
門。卽今經佛日初出先照高山大機。乃至邪
定衆生等等文。是文順歟。今章云是故
諸有所修皆迴向一乘者。卽指末會攝比丘
會也。是卽攝末歸本義也。是故廣依本起末
攝末歸本義&MT06279;スト可心得歟。但於難者。自
元雖有二義。廣指花嚴經中同敎説義
爲正義也
一。八或有衆生於三乘法根不定故等
此第八門意。爲別敎一乘歟。同敎門之所談
歟 答。一義云。七同敎八別敎也 難云。今
明從三入一之旨。尤是同敎門之所談也。是
以引證之時。如會三歸一等孔目章云。同
敎者。經云。會三歸一。故知。同也況宋本
章云如法花經同敎説者是豈爲別敎之
證耶 答。此事學者異義。不一准。且一義
云。第七云進同敎一乘。今第八云進入別敎
一乘。旣 各別標之。何強混亂耶。若是同敎
者。與第七門有何異耶。但於難者。一義云。
七八兩門俱是同敎也。但由機有利鈍。分
爲兩門云。或一義云。七八兩門。共是從三
入一之一類機。全非利鈍之二機也。但第七
約能入之門。顯從三入一之相故。云進同
敎一乘。第八約所入之法。顯從三入一之
相故。云進入別敎一乘。是則就一類捨權
入實之機。約能入門所入法分爲兩門。何
爲利鈍之二機耶。例如第九第十約因門
與果海分爲兩門云云如此異義雖非一
准。且伴一義計也
一。如會三歸一等上迴三入一會三歸一
相替歟 答。爾也 難云。餘處迴三會三
同敎義取也。如何 答。迴三上第七出
之。會三今第八出之。故又迴三者。三權一
實之義。會三者。三卽一義也。可有差異也。
但於難者。迴三同敎。會三別敎云。迴三乘
邊執メテ一乘正理入也。會云。三體オサヘ
テ。三卽一云也。餘處會三歸一
云。機ツクル也。其法アツクレハ。所
ナル所別敎云也。仍同敎門下。別敎義顯也。
今會三歸一ヲハ本末不異別敎攝也云云
  六日
一。九或有衆生此世具有普賢機者○於初
時第二七日等今此普賢機者。唯以初時
第二七日爲自所聞之説時歟。更通一代
五十年行布差別之時歟 答。唯以初時
第二七日爲自所聞之説時也 難云。見上
來諸門之建立。各各諸機。並從初得道乃
至涅槃。一代五十箇年。悉見自所聞之説
時。更不見説餘法也。今普賢機所見例亦
可爾。何必云並於初時等耶 答。今章意。
從初成道乃至涅槃。並於初時第二七日。
悉令説盡之。明知。普賢機。唯以第二七日
爲自所聞根本法輪之説時。更□五十年長
遠之時云事。是以探玄記云。一乘本敎要在
初時第二七日。更無異説是故從初成
道乃至入涅槃。並於初時第二七日海印定
中自在説盡者。卽此意也。但於難者。然上來
諸門者。隨逐機宜。施設末敎方經五十年
故。或前或後經歴多時。隨自根所堪見説
時亦不定也。故知。説時總有三種。一常恒
説時。遍前後際。二根本法輪説時。唯局初
時。三逐機末敎説時。遍通前後也
一。本來不見説三乘小乘等法直往□敎
之機。聞如來隨宜之説敎歟 答。不聞也 
難云。上根下根ルヘシ不見等云
耶 答。當段云本來不見三乘小乘等法
但於難者。先是自分前ナル三乘等不見事
云也。若他劣機感見機ニヨセテ見時。
非不知也。約上能兼下之義爭不見
耶。但不謂實義故同不見也
一。此約普賢敎分齊普賢敎者。能詮之聲
名句文名普賢敎歟。又證入果海不可名
普賢門歟 答。非能詮之名句文名敎也。
又證入果海亦普賢門攝也 難云。一乘義
因分名爲普賢門。證果海名爲十佛自
境界。今亦但指見聞解行名普賢敎分。何
云三生並是普賢門攝耶。是以義苑釋第十
門云。前門約見聞解行二生。此約證入生
故分二門之別。是以解行則見因門緣起。證
入則覩果海難思此釋尤符順一乘義
釋者歟 答。復古云。此約普賢敎分等。普
賢門中。若但約敎證以分二分。則敎分中
有見聞解行。入證分齊爲證分。孔目曰。此
約敎分説。又曰。此據證説。或開三分。所謂
見聞分解行分入證分。或名三位。或名三
生。孔目曰。當是圓敎證分已去。又云。在圓敎
位中見聞處説。又曰。普賢解行分敎義是也。
三分並是普賢門攝。今文約敎證二分爲九
十兩門故。敎分中見聞及解行處説也
地品有説大義大。今至相大師改名敎大義
大。或名敎分證分。故知。非能詮之名句文
名敎也。又證入果海。亦普賢門攝但於難
者。復古意。第十門但是約緣形對果而非
究竟自在果故。云普賢門攝也。不可有相

  七日
一。見聞及解行處見聞位一切佛法並於
初時第二七日等云中可入耶 答。爾也
難云。解行生ヨリ如來説法聞クハトノ機ナレハ
尤第二七日融前後際劫説法會可見。
見聞生多分滅後遺法像形等ヲミルホト
ノ劣機也。何則見如來從初成道乃至涅槃
一切佛法並於初時等云中入ルヘキ耶 
答。當段云見聞及解行處但於難者。一
義云。見聞生滅後也。然見聞位云事
カルヘシ。其故善財童子解行生菩薩也。
解行ナレトモ。而十信猶見聞位
分也。初住ヨリ解行位ナル善財文殊知識
信位也。今彼信位&MT06279;見聞位云也。非見聞
生。彼善財又在世ナルカ故。則見如來云無失
云云
一。解行滿已證入果海爾者約緣形對果
歟。究竟自在果歟 答。約緣形對果也 難
云。當段旣 云證入果海。又下云果海難思不
可説不可説等。豈非究竟自在果耶 答。復
古云。十普賢入證分。此卽一乘根性定權成
此門。衆生解行滿足證入果海。則知。非是
寂滅圓極自在果也。又云卽見上諸敎等
者。當知此中果海。卽是發心品。初發心時所
得果耳。亦不思議品所顯之果。此中説者。卽
顯果海不可説也。此文云不可説不可説
者。乃是具徳難思出於數法耳。非言果分
玄絶不可説。是故結云此□一乘入證分濟
處。旣言就此處説顯非果海明矣但於
難者。今此十門。並明如來隨機授法之儀式
故。今第十門。亦述所化衆生因位窮滿。證
入果海卽知見前九門化儀之行相故。約
緣形對果也
一。卽是圓明無盡果海今約三生成道分
別歟 答。爾也 難云。三生成道非自宗正
如何 答。當段云見聞及解行處。或云
解行滿已證入果海約三生成道云事分
明也。但於難者。三生成道非自宗正位云。
別義相也。其證果海外ニハ果分不可説無之也
  八日
一。論云此法勝故在初時及勝處説今此
勝處者。局他化天歟。通菩提場等歟 答。
可通菩提場等也 難云。此法勝十地
法證位ナルカ故。地前&MT06279;勝也。勝處他化自
在天也。表所證眞理非自作故。寄他化顯
也。何可通菩提場等耶 答。十地論云在
於初時及勝處説。初時旣 取□本經初始成
正覺之文。勝處豈不苞含初會菩提場耶。
何況論自釋云此處宮殿等勝是名處勝
上云此處宮殿。唯擧他化一處而云等者
非内等。豈非等取其外菩提場等耶。故望
一代經時處等校量也。若望七處八會。花嚴
一經ニ勝劣出來ルヘシ。但於難者。正雖他化
天也。隨義轉用令通七處故非相違也
一。二者處異今經説處花藏世界歟 答。
爾也 難云。經正明説處云佛在摩竭提國
寂滅道場等此外七處八會。並在娑婆閻
浮州内。今何云以花藏爲説處云耶 答。
當段云二者處異謂此一乘要在蓮華藏世
界海中等又折云言要在花藏中衆寶菩
提樹下者。以説此經時。花藏六種震動。又
第十三重卽此娑婆故也但於難者。上寂
滅道場始成正覺之處。重轉釋スル時。其地金
釋故。知此寂滅道場。卽花藏之中未刹也。
無相違
一。卽攝七處八會等今經説處限欲界人
中天上歟 答。爾也 難云。花嚴一乘佛敎
最上也。色界淨居天等所&MT06279;何不説耶。サレ
バ李長者。第三禪&MT06279;シトテ説等覺法立十處
十會。經來不盡釋如何 答。今經説處。限
欲界人中三處天上四處云事常途談旨也。
但於難者。上二界是難地非修行身故不在
彼。修行之身。要是欲界他化最極。寄顯法
勝云云色界アマリ快樂勝レタルハ。難受
化故爲難處。又淨居天那含人生處ナル故非
機也。總説花嚴處皆勝處ナルヘシ凡佛法在處
欲界也。欲界ニモ人間勝レタリ人中ニモ南州殊道
タリ。苦樂相雜故云云仍摩伽陀國寂滅道
ニテ始成正覺給也。仍此處トモトモスル

  九日
一。是故不動道樹遍昇六天六天俱今經
説處歟 答。六天悉非説處也 難云。當段
云遍昇六天等者是此義也答。六天中ニ
四王樂變化天トヲ。除故。六天悉非説處也。但
於當段釋者。言總意別也
一。具十八種圓滿十八圓滿淨土者。在三
界外歟。與三界不卽不離歟 答。界外土
也 難云。迴向品疏釋方所圓滿云。一自受
用周遍法界。於三界處不卽不離今何
判三界外耶 答。當段云在三界外受用土
解釋分明也。但於難者。依佛地經。十
八圓滿。唯約他受用説。難所擧迴向品疏
釋。釋因圓滿。約自他受用變化等三身釋
之。亦是約今經宗非彼佛地經意故無相
違也
一。此依三乘終敎及一乘同敎佛地經十
八圓滿淨土者。通終敎同敎歟 答。爾也
難云。法花經中説卽染歸淨之旨。漸同花
嚴指菩提樹下卽爲蓮花藏界十佛境界
故。名之同敎。而佛地經在三界外受用土
云云旣 染淨隔歴。何爲同敎所説之卽染
歸淨義耶。尤限終敎不可通同敎也 
答。當段云此依三乘終敎及一乘四敎
云。此義通三乘一乘故。約二敎以顯終敎
可知。及一乘同敎者。如下以佛地經化身
具實報切徳爲卽權歸實故。屬同敎攝。彼
約身此約土。旣 身是釋迦令居化土。而經
顯十八圓滿。卽化土以顯執土。卽化顯報
故屬同敎攝也但至在三界外受用土中
之釋者。且約終敎釋之。是經正意故。同敎
是義含故非相違
  十日
一。謂此一乘經首唯列普賢等菩薩花嚴
經會座可有聲聞衆耶 答。唯列菩薩云云
難云。十地品云。其餘樂小法者。聞是甚深
難思議事。或生疑怪云云寧非有二乘衆
耶 答。當段云謂此一乘經首唯列普賢等
○大小二衆等解釋分明也。但於十地品
文者。章主玄第十釋此事。云餘處後時小
衆爲餘。非是會中有此小衆。又是地前不定
種性。不能一向修菩薩道故云樂小也
准此解釋可會之歟
一。是故乃至佛等諸位在信等位中以十
信爲位歟 答。爲位也 難云。終敎已上。
以信不爲位。何以十信爲位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方便正位時。十信十住
便行故不云位。然而不分方便正位。廣名
位時云位無失也
一。彼有三佛此有十佛三乘敎中可説十
佛耶 答。無十佛也 難云。勝天王經説十
佛如何 答。當段云彼有三種此有十佛
但於難者。准孔目第三卷。瓔珞經十諦同敎
義。花嚴十諦別敎義云云知三乘敎中。縱雖
有十佛十諦之名義。非無盡圓融圓敎之
義也
  十一日
一。十者事異等圓經中施設法門時。正
以事相顯法門施設歟。ハタ總&MT06279;無礙圓融
事ナレハ圓敎事異三藏云事歟 答。義勢
雖非一准。一義云。入法界中品本會中有
三種現相。答海會之疑問也。是則受覺賢
三藏口傳。法業法師卽釋此三重也。又請
佛陀三藏之口決。光統律師釋此三種緣起。
清涼引之釋云云難云。如章現文者。隨有
舍林等皆是法門者。其舍林等。卽是行卽是
位。或敎或義故。云皆是法門者也。如彼詫
事顯法及諸法顯義等。例准可知。然如配
釋者。毫光示益分中。衆海頓證之行位。是
謂或是行等。普賢開發之言敎。是謂或敎義
等。卽非謂舍林等事物。卽是行位卽亦敎
義。何指此等爲事異耶。明知。此釋全失章
主意者也如何 答。一義云。事異之言雖
廣。而別就法界品所説以明其事異。而本
末二會意少別也。若約本會。則義苑云隨有
舍林等者。謂花香雲林。卽法界之法門。刹土
衆生本十身之正體。所以逝多林重閣忽然
廣博。三種莊嚴園林重閣虚空也。以此三種
之現相。答彼會海之疑問。豈非法門耶。故
云皆是。或是行位者。令彼海會頓證法界
故。或敎義等者。普賢文殊。依此開發故。而
不壞其事者。壞相而作非不思議故但於
難者。伴一義也 一義云。復古云。如善財
隨處遇貪嗔癡等。皆得法門。遇山入山法
界。遇水入水法界等。皆卽事卽眞也
義云。折薪云。十者事異。卽託事顯法生解門。
并諸法顯義體之意也託事門者。尋十玄
義自可知之。顯義體者。探玄記第一云。第
五能詮敎體者。通論敎體。從淺至深略有
十門○第三遍該諸法門者。謂一切諸法。悉
爲敎體。此亦二種。一有爲法。二無爲法。以無
不能令生開覺故。如下文花鬘寶地香樹
雲閣法界法門無非佛事。如勝音菩薩及所
坐蓮花。卽通人法敎義行位因果理事。總能
發生勝解行故。並爲敎體。准思可知
義云。事異者。一乘則此目前舍林等境。卽是
稱性緣起事事圓融。卽入無礙之事故。卽此
事相。正爲理量無礙甚深觀知之境故。云
皆是法門等也。三乘不爾。卽此舍林等差別
事相。爲遍計心所緣故。必照卽空卽如等
時。方成觀境故云爾也。未必別約託事顯
法等義門。只是總約事事無礙對辨三乘
也。卽末文通伏難。云若以神通不思議力
等。是亦總就事事無礙。約徳相業用簡別
三一不同。其意分明也
一。非是彼法自性如是諸法自體云法自
性歟 答。爾也 難云。法自性ヘハ法爾自
道理也。自然ヘハ外道自性諦フニスル也。
外道自性諦一切諸法皆冥性以爲體。仍
自體アレハコソ一ナレトテ。自
性常住計ヲナス也。今義同之也如何 答。
諸法自體法自性云也。一多廣□□シテ。大
小融通スル法爾自然道理□法自性如是ナルヲハ
三乘不知。只神通力等暫現スル也。依之
云非是彼法自性如是也。但於難者。佛法
因緣徳用如此ナルヘキヲ法爾自然云也。非謂有
自體也
  春季談義五敎章上卷六箇年仁令結願訖
元和三年丁巳三月十一日
  總讀師法印權大僧都實英

五敎章下卷不審一心識章

  二日
一。華嚴經中○義卷下當章題名與上
中題□□差別歟 答。一義云。廣略雖
別。共不相違也。□□□上中二卷宗明一
乘故。名一乘敎分記。下卷廣談五敎故。
五敎分濟云也。何云廣略不同耶。況前八門
化儀化法不同ナレトモ法門皆約能詮敎明之。今
中下九十兩門約所詮法義釋五敎不同
也。加之判勝不。若隨多上中二卷共
□□□一乘敎分記。尤可云勝。又卷文含
□□故。又諸造書人最初爲好故。或書初好
終謬故也。如何 答。指事云。上中卷云花
嚴。謂花嚴經中也○廣略雖別共不相違
 但於難者任一義斗也 尋云。於一部
釋如此題名有不同事。他師釋有其證據
歟 答。善導和尚觀經疏題名。或云觀經玄
義分。□□觀經定善義。或云觀經散善義。
□於一部之釋如此不同也。今亦可准此
例也 尋云。上中云記。下卷云義。其意如
何 答。義記兩字所以甚深ナルヲ以爲義也。此
所以甚深之義通義記兩字。故上中云記。下
卷云義。是同義ナルヘシ。是以起信疏具云
義記也
一。略擧十門義差別故○差別非一上下
共□□□□□卽云差別亦云非一歟 答。
爾也。難云。上云義差別者。五敎所詮之義
差別也。下云差別者。五義能詮之教差別
也。非一者是指十門不同也。謂五敎差別
非唯一種。或約心識顯五敎差別。或約佛
種性顯五敎差別等。擧十門故云非一
也。謂顯差別非唯一門爲言故知依此二義
文點可異歟。或文點雖同而意不同歟。如何
 答□□□復古云差別者。所詮義中各
有五門。□□□□□緣起一心具五義
門。由此得知彼□□法五類不同。故云顯
彼非一意云。上下共指五敎不同卽云
差別亦云非一也。但於難者。上約所詮義
下約能詮敎而皆通指五敎也 □□□□
顯彼能詮差別非一文。余如別説□□如
此意顯能詮差別事。如余孔目等説爲言
是五敎爲所詮義也古章點
如此
如何 答。尋
云。顯彼能詮差別非一此文差別卽等

  三日
一。第一心識差別者今心識者局第八
識歟。將通八識歟 答。雖學者異義。且任
一義可通八識也。難云。見當段起盡。始
敎中云於阿賴耶但得一分生滅之義。終敎
中述於此阿賴耶得理事通融二分義。不釋
轉識差別。何況旣 標所依心識。釋異熟報識
爲諸法依。所依言尤可第八識。如何 答。
□□專依憑至相大師。而彼問答上卷中
□□識差別。約始敎廣出三能變。加之當
章引深密經建立心意識文知可通八識
也。但於難者約本識一分具分之義專分
二敎之別斗也。何況若心識之言限第八
者。小乘六識豈不漏標言耶。次所依言又
可通八識也。五敎共以心識爲諸法之本
也 尚難云。當章下文。約法約機結束五
□□意識時。唯就賴耶顯五義差別。□一
章上下未見一處而約七轉釋諸敎差別之
文。何云通八識耶 答。小乘但以六識爲
所依心。以義分心意識者。本由不知賴耶
之實義故。約攝義從名門釋其差別云爾。
非謂於阿賴耶但得其名以爲所依心識
也。次於一章前後□無釋轉識之文云難
者。小乘段但有六識等之解釋。始敎段引用
深密經中云不見熏習ナリ。義苑折薪集成
等同釋能熏七轉也。終敎段引起信論不生
不滅與生滅等文。彼疏釋生滅之言廣攝無
明七識。豈謂無擧轉識之文哉 所依心
識通八識歟 局第八歟事。文理分左右
輒難決之。且任一義斗也。纂釋委細也。可
見之
一。如小乘論俱有六識今此六識者。通指
眼等六識歟。別指第六意識歟 答。雖云
六識但是一意識也 難云。旣 云六識。豈體
性唯一乎。況薩婆多宗談色心諸法各有異
體。乃至過去之法尚執有實體。況前□□
獨何無實體哉。若但以第六爲體以前五
爲用者。全同大乘中諸識體一之義。就中起
信論明五意中。説意識云。隨事攀緣分別
六塵名爲意識亦名分離識同疏釋
云。名意識者。此論就一意識義故不別出
五識。但説意識分別六塵。亦名分離者。分
於六根別取六塵。故云分離也圓覺略
抄之□□全同今論判。豈是小乘之意哉 
□□□第四卷頌云。心意識體一長行
□□文有二師説。第二師云。故心意識
三名所詮義雖有異而體是一演義抄
第八下云。唯識第五云。云何應知此第七識
離眼等識有別自體。釋曰。以小乘謂此俱
是第六入過去故。故爲此問復古記用
此抄意正釋今章文。云。□説心意識名。體
卽第六。小論卽毘曇俱舍也是卽始自
四依論判至高 祖并先徳之解釋。小乘敎雖
立六識。剋論其實體。則但是第六識云事
分明也。但於難者是非一歟ハタ差別與
非一於義可有不同歟 答。差別者五敎
不同云也。非一者今十門釋也。是故差
非一義卽可不同歟。若爾者今文□如
上點可讀也 問答□引折薪復古。可見

一。餘如別説指心識等之十門外法門
歟。爲當章之外指別書藉云余歟 答。章
之外指別書籍云余歟 難云。余者。心識
等之十門外法門也。若指別□□者。如
余別説可云。不可云余如別説□□□□
有□□余如別説答。指事云。言□□
別説者。指嚴法師問答等也。彼建五十要問
答顯一乘義故但於難者。余者心識等之
十門外法門也。別説者指問答。婆娑雜心等
論藏中。或約三世或約三科施設分心意
識時。皆通六識事不及異論。總小乘中
六識體一異各別也。薩婆多六識體別。成實
六識體一也。雖然婆娑復次之中六識體一
義有之歟。且約一異之通相一意識釋歟。
若一異別論之時隨其部計可得意也 尋
云。如小乘論今此小乘者。通二十部歟
 答。不通二十部也。依諸祖定判檢小乘
部計。全不一准。何必通以六識爲所依耶。
所謂犢子部以補特伽羅爲染淨因。薩婆多
以未來藏爲雜染清淨所依等也。明知今
以六識爲所依之義。未必通二十部也
一。義分心意識心意識三廣亙六識歟。
限第六識歟 答。亙六識上分之也 難
云。前五識上何有思量集起義耶。何況清涼
大師釋云。小乘謂未來名心乃至體卽第六
云云如何 答。集起思量二義前五識中雖非
如第六識明了對五識境思量其相。又集
起業因等故。非無其義分也。故折薪三云。
但有六識。於此六識義分心意識也
但於難者。在未來集起於過去依止義故。
亙六識可有心意識也。清涼釋者。第六識
其本故歟 尋云。薩婆多意。未來名心等義
如何 答。薩婆多意。未來藏ヨリ諸法故。未
名心也。過去名意者。意者所依
義。過去所依&MT06279;也。所依者。過去謝滅スルニ
被引現在スル故。如云開導依。現在識
者。現取境義歟 尋云。過去名意者。意者
限所依義歟。若有思量義者。於過去思量
義如何 答。依依止之義也
  四日
一。如小論説小乘敎意。於第七識名義
俱得之義可有歟 答。第七識名義不可
得之也 難云。旣 於第八識得其名。於
第七識者。人我之根本故。小乘尤可得其
名義也。故唯識第五云。又大乘經處處別説
有第七識。○解脱經中亦別説有此第七
識。如彼頌言。染汚意恒時諸惑俱生滅。若
解脱諸惑。非曾非當有。彼經自釋此頌義
言。有染汚意。從無始來與四煩惱恒俱生
滅等述記五末云。論解脱經中至非曾
非當有。述曰。此大小乘通許之經。○然四阿
ニハ不攝零落之經諸部皆有○其此頌文長
行自解○此經大小共信。十八部共許如何
 答。當段云。但有六識明知第七識名
義不可得之也。但於難者。述記以下卽續
云。諸部解別。上座部等許。卽染第六諸惑許
並生。別有細心。是第六意恒現行故○大衆
部等解。如常施食受クト云バ樂。非謂一□□有
名恒。○薩婆多等非四惑同時俱。此則前後
有俱常施食等。今大乘云。卽是我第七識
意云。大衆部薩婆多等云。時時相續名
恒時也。如例云常施食常受樂。未必謂
常恒不斷相續也。就中薩婆多執四惑不俱
起故。約前後有俱也。總皆不許第七識
也。燈第五委釋。可見之
一。於阿賴耶識但得其名有部意。四種頼
耶以能執藏之貪愛爲體歟。以所執藏之
法爲體歟 答。以所執藏之法爲體也 
難云。述記釋云。四種體是貪云云豈非以
能執藏之貪愛爲體耶。如何 答。述記四本
云。起愛所著之處必阿賴耶○四名如論。是
貪總別三世境故。無性云。愛是總句。餘三
現在過去未來如其次第三世別説。□□恒
時極希願故申樂欣喜。是故總名阿賴耶也
同述記云。彼部計云。執餘蘊等。但是貪
所著處卽名阿賴耶故此等釋以蘊等
之所愛著之法體名阿賴耶也。如攝論唯
識等也。但四體是貪者。且釋能愛著體。非
釋阿賴耶之體歟 尋云。小乘所得賴耶
立識名歟 答。不可名識。□論中於小乘
阿賴耶出三義。五陰我見樂受相應貪也。不
出識也 問。若爾者。無性攝論等説阿賴耶
識如何 答。以大乘心云爾也 問。愛阿
賴耶等如何可訓耶 答。愛阿賴耶等
訓歟。唯識論。是貪總別三世境故云。故知
賴耶者境也 尋云。愛樂欣喜能貪之心者。
小乘意。於第六識上分之歟。亙六識歟 
□愛樂欣喜者能貪心賴耶者所執著境也 
尋云。貪總別之事樂欣喜現過未スル所由
如何 答。就字訓義有歟
一。如增一經説增一阿含經説四種頼
耶歟 答。爾也 難云。現流布經全無此
文如何 答。當段釋分明也。但於難者。梁
攝論無性攝論四種阿賴耶證據指增一經
故。章主依論説也。梵本有之歟 尚難云。
檢增一經説。但貪愛心上所立愛樂欣喜四
種賴耶也。何以彼經文小乘中説阿賴耶
識可云耶 答。章主御意自元小乘中不
説第八識故。云但得其名。第八執藏之義
於三世之貪上立其名。卽是愛樂欣喜阿賴
耶也。小乘不得阿賴耶之實義故。纔説其
名終引大乘爲方便也
  五日
一。從業等種辨體而生等者習氣義有
三有支熏習者。述記云。有謂三有。支者因義
分義。卽三有因生善惡趣差別因也。通前
六識皆有此熏但於難者。依業感當
果有名有支故。且擧有支歟
一。異熟報識異熟有義勢。何義
爲正耶 答。一義云。異類熟故云異熟也。
因是善惡果是無記故以之可爲正義也 
難云。於異熟無記因是善惡果是無記之理
有疑。因果相順之法。必可同性。何以善惡
業種爲因感無記果耶 答。一義云。異熟
者。異時熟故云異熟也 難云。若爾者。等流
果豈非異時熟耶。是以此義亂等流之過在
之。一義云。異處熟故云異熟也 難云。種
今擧有支習氣今業種子也。正依業
感當果有名有支也
我執名
言等歟 答爾也 難云。親辨自果因緣正
名言種也。又論文三熏習初名言熏習也。云
道理云文便尤擧名言可等餘二熏習。何
今釋云從業等種辨體而生耶 答。唯識論
中。由諸業習氣。二取習氣俱。前異熟旣 盡。復
生餘異熟長行釋此頌出四復次。一福等
三業。二三熏習。三十二因緣。四二種生死也。
四義共釋業習氣與二取習氣。謂福等三業
業習氣。色心心所等種子二取習氣。又十二
因緣者惑業苦三道也。業習氣。惑苦之種卽
二取習氣也。次二種生死者。漏無漏二業爲
因卽業習氣。煩惱所知二障爲緣卽二取習
氣也。故四義共以業種名言種等爲生死相
續之因緣也。爾者從業等種辨體而生者。不
可限三熏習。可通論四義也。判空依他

□□□□□有二門。相成就當於始門。理
成□□□□□□□□□者。卽第三時所建立
之法□□□□□□□爲始門。其上更云
終門卽空□□□□□□識及百法等之法
相豈非直空□□□□□但於難者。付此
依他無性有體空□□□□□□二寺諍也。
若依他體不見□□□□□ヤムヘシ。自
性等過アルヘキ也□□□□□今内外者。
何物云内外耶。□□□□□□者如理智。於
外者如量智也□□□□云。内卽所熏故
不見藏住。外卽能熏故不見熏習。旣 内外
俱不見故。無攝藏義。故不見阿賴耶。旣 無
攝藏之種子。則無能攝之果識。故不見阿
賴耶識等一義云。集成云。於内外若爾
者。豈從人感人總報之類無異熟果可云
耶。乃至從初禪生初禪等。准之可心得
之也。一義云。變異總報果生故云異熟也。
難云。若爾者。一切種子生果之時無變異
耶。諸法種スル事必變異&MT06279;スル故。亂餘果
變異過在之。一義云。異類熟故云異熟也。
因是善惡果是無記故也已上諸義中以之
爲正義也。述記二末云。言異熟者。或異時
而熟。或變易而熟。或異類而熟。或異熟因所
招名異熟果但於難者。因是善惡果是
無記是皆增上緣種子云異熟識也。
名言種ヨリスル等流果也。果シク
ナルカ故。是以述記二末云。此異熟因增上緣種
尋云。尚因是善惡果是無記委意如何 答。
異熟無記心心所能生因緣種有二類。一親
因緣種。是卽無記現行法所留自習氣之性
也。其性卽無記。親辨無記之果。二疎因緣
種。卽善惡業種也。業種者。業者造作之義也。
是第六相應思心所造作善惡業熏自思種。
此種子業勢力強勝故。能有助他無記劣種
之力。彼羸劣無記法親因緣種子其力羸劣故
無自生現行之力。故蒙彼業種勢力生自
無記現行故。此無記現行正親因縁種雖無
記種子。力劣故隱不論。談勝助緣業種名
無記能生因。故名因是善惡果是無記
之法。雖然實能生種子是自無記習氣種子

一。異熟報識爲諸法依始敎大乘意。以
生滅一分異熟報識爲諸法所依歟 答。爾
也 難云。今此異熟報識者。自七轉之業種
生其體但得生滅一分。若爾者。何以彼異
熟識可云爲諸法所依耶。是□終敎已上
敎心取彼異熟報識不爲所依如何 
答。當段云。異熟報識爲諸法依但於難
者。□□□□□法所依有二種依。卽持種
依迷□□□□□卽無眞如隨緣眞妄依持
之義故。□□□異熟識之中立諸法所依。
性相二宗心別也。何以隨緣義可難之耶
非相違也 問。付第八識有阿賴耶阿陀
那等之諸名。何故擧異熟爲諸法依耶 
答。阿賴耶名不通八地已上二乘無學等位。
異熟名通菩薩金剛心二乘無餘以前。阿陀
那名通具縛乃至佛果。故取中擧異熟名
也。又異熟者。第八識果相故。對上辨體而
生也
  六日
一。方便漸漸引向眞理今此眞理者。指
終敎之眞理歟。始敎空理歟 答。終敎之眞
理也 難云。旣 云熏等悉皆卽空。悉皆卽空
之言豈非指始敎之空理耶。加之次下引
經文結釋之云不令如言而取故會歸眞
也。無諍會八識之事相歸始敎之眞理
是以復古記中。此約初敎故云漸漸引向眞
乃至但云悉皆卽空如何 答。章文
旣 方便漸漸引向眞理云云知八識法相説
卽空事。爲引入終敎眞理也。若只於始敎
内直會事歸理。何可有漸漸之義耶。故義
苑記釋下故説熏等悉皆卽空云。密符眞性
者。定知是終敎眞性也云云又折薪記釋下
結文云。解云下正令彼捨執而玄通之。此
令相宗趣後。不是朋於空宗。○由八識無
性歸眞。是趣後敎眞實義旣 云不是朋
於空宗。又云是趣後敎眞實義。明知令趣向
終敎眞理也。但於難者。章文云悉皆卽空。會
歸眞也者。此等解釋自本於始敎内八識之
事相卽空之義釋也。如此卽空釋事。爲引
入終敎之眞理故。漸漸引向等釋給也。先徳
又釋述此意歟 猶難云。引深密經成立
熏等卽空義。是經豈非當敎誠文耶。其上
引此文畢。不令如言而取故會歸眞也
知今諸釋趣當敎中會眞理之義成立也。是
以孔目中於始敎内相成就理成就トノ二義
釋セリ。今理成就者。是當敎終門也。今熏等
卽空義豈非此等義耶 答。引向眞理言。上
漸漸言以照之。遙指終敎義歟。但今所引深
密經文有二意。若依顯相。熏等卽空義説。
是當敎終門建立也。孔目中理成就云。就
顯相熏等卽空義スルヲ云也。若如來祕密意
趣約探云之者。説熏等卽空本意。遠終敎
甚深眞理ヲモワヘテ説之也。是故若約意
趣者。不可關當敎之分。今章方便漸漸&T069222;
者。約如來祕密善巧者。遠超越當敎之分
故。漸漸等説也。就顯相説熏等卽空義者。
當敎之内終門也。理成就者。依此門所論
也。但理成就云約如來密義説之者。以終
敎眞理所歸所成就眞理可云也
一義云。今總標云引向眞理者。雙含始敎
空理及終敎眞理。次下結文云會歸眞者。別
指始敎眞空。故光顯抄上卷云。宗家立四宗
時。般若已居第二。空小乘有。深密亦在第
三建立依他法相。若深密不説眞空者。何
引向終敎不空眞空理耶。是故章云。方便
漸漸引向眞理故。説熏等悉皆卽空云云
所言眞理者。卽含深密所説眞空終敎不空
法門トヲ也。不令如言而取故。會歸眞也之
結句指當經空理。方便漸漸引向眞理之標
文欲及終敎不空妙義等
一。故説熏等悉皆卽空今熏等卽空者。
與深密第二時般若經所説之卽空同歟異
歟 答。可不同也 難云。凡依他卽空者。
卽三無性中生無性之義也。唯識論第九云。
依次依他立生無性。此如幻事詫衆緣生
無。如妄執縱説無性非性全無旣 唯
無妄執之實法非謂衆緣所生之依他性全
無。明知但空所執不空依他。是卽深密第
二時所説之空外至第三時更空依他不
可云也。今何云熏等卽空。卽外者。主山曰。
内身根識。外境六塵等何如理如量云
内外耶 答。一義云。指事云。於如理智所觀
眞如境内境○此説不安。違上釋故但於
難者伴一義也
  七日
一。不見阿賴耶等不見等處可通如理
如量之二智境界歟 答。梁論意可通也 
難云。解深密經意。以法住智之所建立非
祕密云云不通如量智之境答。梁論
云。諸佛如來如理如量。由此義記諸菩薩
能通達意識心祕密義但於難者。如量
智有緣事緣理之二能。故知梁論約緣理深
密約緣事故非相違
一。不見阿陀那識深密經所引阿陀那識
者八識中何耶 答。第八識也 難云。梁論
第一云。不見本識及阿陀那識佛性論
第三云。如無上依經中説。阿難。於無生無
滅法中心意及識決定不生故。釋曰。心者卽
六識心。意者阿陀那識。識者阿梨耶識。於
此三中不得生故。此中若無三識。則無分
眞諦三藏意。第七末那名阿陀那歟。
故或云本識及阿陀那。或云意者阿陀那。仍
嘉祥寶窟下云。攝論第七識名阿陀那。此云
無解識准此等經論并人師解釋。第七
識名阿陀那非第八云事分明也。如何 
答。大疏云。阿陀那者此云執持。執持種子
及色根。此名通一切位花嚴深密攝論
唯識等之諸經論並云阿陀那是第八識也。
但於難者。如此異説非一准。今任常途之
所説斗也
一。建立一切心意識祕密善巧祕密者。
不了密意之義歟。甚深祕密義歟 答。甚深
祕密之義也 難云。深密瑜伽等心。以八識
三性之建立爲第三時了義之説。以畢竟皆
空之義爲第二時三無性門未了之敎事。相
宗一家定判也。是以唯識論中。述因果同時
恒轉如流之義了。嘆謂此正理深妙離言。解
深密經文。長行説不見之義重頌述阿陀那
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暴流。以八識種種現
因果相依之建立甚深正理定。何以業等熏
習定不了。皆空義可嘆甚深祕密耶 答。
正深密瑜伽等中以外不見之義或名勝義
善巧菩薩。或云祕密善巧菩薩。云眞菩薩。
若所解之義不了者。能覺菩薩何勝義眞實
菩薩耶。加之瑜伽論中。異熟生滅等義爲愚
癡無智説云云愚智無智之所解豈甚深耶。
但於難者。深密等中建立諸法有二義邊。
一異熟生滅等義俗諦門建立。引迴心二乘
爲令知八識五熏之因果也。瑜伽論愚智
無智者。二乘等也。二攝相歸性勝義眞實門。
因果能所熏等皆卽空離言也。此則菩薩證
智境界也。故云勝義菩薩等。以此卽空無性
眞俗相依之建立故。説建立心意識祕密善
巧也。又經論中深妙甚深等者。嘆此眞俗相
依之八識。全非異熟生滅之分。故經文祕密
善巧者。無諍甚深祕密之義也。但章之結釋
文。生滅等相皆是密意者。指異熟因果卽云
不了密意也。不可混亂
  八日
一。論云不生不滅與生滅今生滅者。通
三細六麁歟。限七轉識歟 答。廣通三細
六麁也 難云。起信義記中。依楞伽經生
滅者七轉識也&MT06279;不取三細如何 答。
以生不生和合名阿梨耶。三細旣賴耶三分
也。爾者生滅者專可取三細也。但於難者。
起信疏釋。先初約根本三細生滅釋不一不
異之義了。依楞伽經以七識染法爲生滅
等已下。就麁顯之七轉識釋不一不異之
義。是則七轉熏如來藏成三細梨耶。故七
轉亦不離阿賴耶之義釋也 一義云。擧
麁分七識攝最細無是也 私云。建立義
門之時。三細六麁次第生起。若剋體之時。
七識生滅卽梨耶生滅也。七識生滅與眞如
不生滅和合爲梨耶體。若離二分無梨耶
自體也。但起信論義門建立之時。生滅分麁
細。細爲根本無明麁爲七識合麁細。爲生
滅一分也。楞伽經不分生滅麁細故。唯
立七識不云根本無明。然而彼經根本無
明分七識之中不別開之可心得也。差別
之時楞伽經中以七識爲相生滅。以無明
爲流住生滅也。自本終敎心八識一也。七
轉識卽本識差別功能更無別自體。故自根
本無明至枝末七識。皆取爲本識生滅。十
重唯識中以末歸本門云。謂七轉識皆是本
識差別。功能無別體故故知所有生滅
皆本識生滅也。卽本識以二分爲體也
一。以許眞如隨熏和合成此本識終敎大
乘心可有眞如受熏之義歟 答。爾也 難
云。唯識論中。能熏所熏各有四義。其所熏第
三能識第一正遮眞如熏習之義。縱雖終敎。
能所熏云何可成耶 答。當段云。以許眞如
隨熏等但於難者。自元法相宗揀眞如
受熏之義。今法性宗亦七識等爲能熏以八
識爲所熏。其第八中以如來藏隨緣成立含
有生滅不生滅義故。熏第八卽熏眞如故
無相違
一。不同前敎業等生故終敎大乘意。可
許從業等種辨生異熟報識之義歟 
答。可許之也 難云。當段云以許眞如隨
熏和合成此本識等。終敎但明眞妄和合辨
體而生。不可許業等所生之義若終敎
亦許此義者。何云不同前敎耶。又始終二
敎差異如何 答。起信別記元曉云。問。如瑜
伽論等説。阿賴耶識是異熟識一向生滅。何
以故此論乃説此識俱含二義。答。各有所
述。不相違背。何者此微細心略有二義。若
其爲業煩惱所感義邊辨無令有。一向生
滅。若論根本無明所動義邊。熏靜令動。動
靜一體。彼新論等依深密經爲除是一是
常之見約業煩惱所感義門故。説此識一
向生滅心心數法差別而轉。今此論者依楞
伽經爲治眞俗別體之執就其無明所動
義門故。説不生滅與生滅和合不異。然此
無明所動之相亦卽爲彼業惑所感故。二意
雖異識體無二也此釋分明也。但於難
者。起信論所説無明熏習有根本枝末二種
熏習。以深有兼識之能故。起信雙明二義。
以識不兼深故。瑜伽等唯明爲業煩惱所
感義邊。卽當枝末無明熏習之一義也。起
信約終敎瑜伽約始敎也。意云。不同前
敎業等生故者。相傳ニテハ終敎意依業等種
賴耶生スル非遮也。然而不同者。今如來藏
隨緣義ニモ通。始敎但業等種所生局。故以通
屈云不同也
  九日
一。爲無始惡習所熏名爲識藏無始惡習
者。根本無明歟 答。爾也 難云。復古云。如
來藏卽所熏也。惡習能熏七轉識也如何 
答。義苑云。無始惡習所熏者。根本無明也
 但於難者。義苑釋可依用也。自根本無
明始無染法故。無始之言相叶也
一。又云如來藏受苦樂與因俱若生若滅
今此因者。根本無明歟。枝末無明歟 答。因
者。轉識無明。是執妄無明也 難云。本識能
生無明是迷眞無明也。此根本無明眞如和
合非一非異名本識。枝末不可爲本識之
能生因。若爾者與因俱若生若滅云因。何云
七識無明耶 答。根本無明眞如和合成本
識。然此位唯一迷眞微細生滅。更不論三界
趣生別故。微細生滅位受三界苦報。直受
果義無之。是則習熏無明本識相應義也。
然依轉識資熏無明力。隨善惡資熏或感
人天苦報。或感地獄餓鬼等苦果也。如此
於三界若生若滅報感事依執妄無明力
也。依此道理今章與因俱若生若滅云因者。
卽七識無明爲因也。直非成本識能生因。
只本識微細果報上加資熏力彼資熏爲能
生感三界果報也。但於難者。自元引證文
意趣各別故非相違
一。約終敎釋爲第一義眞心也三界虚妄
唯一心轉者。十地論主意。第一義眞心如理
虚融平等不二故云一心歟。眞妄和合染淨
不二故名一心歟 答。第一義眞心名不
二也 難云。正見論文大有二段。初推末
歸本門云。一切三界唯心轉故若偏依
此門。旣推末歸本故且可云眞心。但依第
二本末依持門者。卽云此是二諦差別等。明
知眞妄和合染淨不二故名一心章主
何偏判云眞心耶 答。當段云。釋爲第一義
眞心也但於難者。雖二門異。而同以第
一義眞心爲能作。故強不可爲相違
  十日
一。又如達摩經頌達摩經者指一部經
歟。通指大乘經歟 答。通可指諸大乘經
也 難云。唯識述記第一列論所依之六
經云。爰引六經。所謂花嚴・深密・如來出現
功徳莊嚴・阿毘達摩・楞伽・密嚴旣 是六
經之隨一。何通可指諸大乘經耶 答。演
義鈔八下云。攝論第二云。初且説所知依。卽
阿賴耶。世尊。何處説阿賴耶識名阿賴耶。
謂薄伽梵於阿那達摩大乘經中説。釋曰。此
乃通指大乘經爲對法經耳但於難
者。一義云。雖阿毘達摩經指一經。今所説
道理廣通諸大乘經故。通指スト大乘經心得
無相違也 尚難云。了義燈中釋攝論
事。阿毘達摩經攝大乘品スル云事
爾者別有一經名阿毘達摩經可云耶 

一。及第九地説第九地説十心歟 答。
爾也 難云。折薪云。然説十雖表無盡。但
是一心差別十相非是十種心。次明一心十
徳。始是一心十相之義且如晋經十地品中。
二地有十種直心。三地有十種深心。五地
有十種心平等心。恐九字誤爾今章欲
顯圓敎心識無盡相卽之義。廣指圓經説十
心之文中。初離世間品者。是説緣慮心體
分爲十種之旨後性起品者。雖於心
體不分十種。而但明一心具十法也。然其
中間所指第九地説者。案文相起盡。須如
離世間品所説體性各別之十心也。但彼地
中説一心十相未見心體分十種之文。然
第二地三地等正有説十心之文。故知九字
誤也 尚意云。第九地所説。但是一心十相
者。彼十心中初莊飾世心者。通擧八識。第二
速轉已下轉釋是心上行相等。非是心體各
別故云爾也。故探玄記第十四云。初言莊
飾世心者。以八識心能莊世也。故知只是
一心上差別十相非是十種心也 答。當段
云。及第九地説何況五十要問答上云。
又説十心欲顯無盡。故如第九地説
列祖一同之定判也。何云九字誤耶。但於
難者。先徳釋者。用否可隨宜也
一。若約同敎卽攝前諸敎所明心識爾者
同敎中可攝別敎歟 答。一義云。攝前四
敎不攝第五。以同敎是能攝故也 難云。
一義云。通攝第五同敎云云准注同敎問
答。若依易簡記立三種同敎中。是名法界
本末融會同。若依會解記立四種同敎中。
名全收諸敎同者是也。故會解記第八云。同
敎名義總有四説。一若敎章中謂同敎一乘
者。要一乘三乘和合不異。若唯三乘名三乘
敎。唯一乘卽別敎。具三一名同敎也
今第五圓敎中。前釋別敎後釋同敎中。云
攝前諸敎等故。通攝第五圓敎也。如何 
答。一義云。唯攝前四敎不攝第五。以圓敎
是能攝故。卽當段上標攝前諸敎等下徴
釋所以云。是此方便故等云云前諸敎者。
以並是此第五同敎之方便故。從此圓敎
而治故。旣 云是此方便從此而流。豈非指
第五圓敎云此耶。爾者上云攝前諸敎。定
知偏但攝前四敎也。但於難者。伴一義也。
一義云。今同別二敎者。於圓敎中分之故。
是此從此言總圓敎云此也。是故今圓敎ヨリ&MT06279;
頓敎已下諸敎指也。同敎ヨリ&MT06279;別敎マテヲ
云前也云云
  十一日
一。由此甚深緣起一心今甚深緣起者。
上法界緣起歟 答。爾也 難云。折薪云。此
五義門同一緣起故曰緣起。一心具五義門。
以一心要具五義攝機亦足。卽闕一義則
攝機不足。故同一緣起此記意約所具
五義同一緣起故。能具之心名甚深緣起一
心也。章下總結文云。五義相融唯一心轉也
明知今總標云甚深緣起者。是亦五義
相融同一緣起也。如何 答。義苑云。稱性大
緣起心融萬有故。五義以齊彰。逐機宜而
&MT06279;意云。總該萬有之一心稱性融通
故云甚深緣起一心也。旣 融萬有故具五
義。隨機攝化爲言復古云。卽緣起理實一
法界心也意亦同之。是卽上云性海圓
明法界緣起者是也。若以五義爲緣起義。
甚深緣起義卽狹若以法界緣起甚深緣起
心得レハ卽廣博也。以此義可爲正義也。但
於難者。約一義也
一。一攝義從名門攝第八義阿賴耶等
名從第六識談云事歟 答。爾也 難云。小
乘意。以六識三毒爲所依心識。以四種阿
賴耶爲所依心識事不談之。何釋所依心
識體云攝義從名門耶 答。小乘總不知
賴耶義故。以名爲所依心識也。依之上於
阿賴耶識但得其名但於難者。小乘爲
所依事。望大乘已去義。以四種賴耶爲小
乘心識云也。若依小乘當敎分者。以六識
三毒爲所依故。當敎意以賴耶爲所依心
識義不知。實云之者。爲所依也。當敎意
不知故。談賴耶名斗也。譬愚法小乘實ニハ
七識惑ヲハスレトモ不知故如思不斷也
  右一册破損之間加修復者也
  寶歴八年五月十五日
  上生院晋懷



五敎章下卷不審二種性章

  二日
一。第二明種性差別者指佛乘種性歟。
廣明三乘大乘種性歟 答。標章云。二明
佛種性難云。今見章文。小乘敎段廣明
六種性。始敎中具成立五性不同。何偏局佛
乘哉。況自下諸章中廣明三乘行位時分。又
述三乘斷惑等不同。明知今云種性。廣可
通諸乘種性也 答。初總列中云二明佛
種性。全不可通余乘種性是以當章下
文偏約佛性顯諸敎差別。所謂終敎段云
若小乘中但佛一人有佛性○始敎中説多
人有性○終敎一切衆生皆當作佛何況
問云何種性約就諸敎差別不同。卽答之時
立約法約機二門。偏約佛性釋之。若廣通
諸乘種性者。何故小乘云隨執非有哉。以
彼小乘正有六種建立故。不可云一切皆
無唯除一人。又云隨事虧盈如始敎説。其亦
不可爾。如前心識章。此亦有異義。且一義
云。當章就佛乘簡別五敎差別。凡當卷十
門不出理行果三法。謂初二門是理法。次五
門是行法。後三六是果法也。其理法者。千
聖不易之大道。五乘同歸之實理也。故今就
其理法以論諸敎權實得失。若實不得則
言非有。故名隨執非有門。若實末窮則有
虧盈。故立隨事虧盈門。但此等皆由結緣
異暫趣異路。故下諸章爲彼一往假説行
位時分等。然無有一人永留自乘涅槃。逐迴
心向大必當證三身之滿果故。第七立二乘
迴心門者正此意也。良由天眞法理都無
二途故得爾也。是卽當卷十門建立之意也。
此義許爾者。今章所明種性唯論佛乘者
亦何疑哉。但於小乘段列釋六種性等之
難者。此是爲顯二乘人於佛菩薩性全迷
不知故於異乘虚相隨情安立也。故章擧
六種性已。次下卽云雖於此中説佛一人等。
又終敎段云。若小乘等等文如
上引
又章終立約
法約機二門。其意尤明者乎 難云。約三乘
之覺性云佛種性故。其佛種性之言更不
可限菩薩乘也。或又設雖標佛種。約勝
擧其名言。終非謂不明餘性也。當段中廣
論種性不同。豈但限菩薩乘耶 答。始敎
段立五性不同。若以無種性之人入種性
差別之標言者。無性有何覺性名佛種性
哉。是知佛種性之言通非指覺性正標菩
薩乘也。若不爾者。無種性之人還可成難
義也 難云。約多分云佛種性也。無種性
其中只一故。或又種性言廣種類義等ニモ可通
也。如何 答
一。若依小乘種性有六小乘敎意於何
位立六種性耶 答。通諸位可立六種
性也 難云。俱舍論二十五卷云。論曰。於
契經中説。阿羅漢由種性異故有六種
 小乘六種性約應果立也。何通諸位云
耶 答。光記二十五云。婆娑第七云。順解脱
分亦有六種。謂退種性乃至不動種性
寶師云。一切衆生法爾身中具六種性
論文解釋分明也。但於難者。小乘意但有修
得無性得故。雖通凡聖而無學爲本。可
通諸位也 尋云。今此六種性皆通本來
與練根之二類歟 答。退法一種唯是本來
得也。餘五種者通二類也 問。其種性者何
法爲體耶 答。小乘論藏不見定判。但探
義意。以信等五根可爲體歟云云
一。謂退思護等退必退乃至不動定不動
歟 答。可有不退類也 難云。於退法種
性有不退之類。如何以之名退法耶。又
於思護住昇之類必可有退機。如何以之
不名退法耶 答。退法者。設有不退之類。
遇少緣可退意アリ。是故獨得退名也。後
四種性設遇勝緣不可退意アリ。然雖不
退有退意。故如得退法名。設退スルトモ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