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從林而出。時扇帙略尋即思惟。何故沙門
是説乃便自悟。我立論言一切立論皆
報答。苾芻默然是我墮負深生&T049543;。告
弟子言吾所立論今已墮負可與汝等
還懺謝。弟子白言何名墮負。時扇帙略具爲
之。弟子報言。已對大衆勝而來。何須
復往懺謝取辱。其師報曰。我寧於智者邊
劣不愚者邊勝。即與弟子
林中。到尊者所禮雙足。作是言
尊者得勝。我已墮負尊者是師我是弟子。從
今以後請常教誨。如是默然於理得勝。況
彼問而不答。是故四種皆名爲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十五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十六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八
佛世尊訶諸弟子。稱言癡人乃至廣説。
問何故作此論。答欲疑者得決定故。謂
佛世尊愛恚永斷違順平等。拔諍論根
慢本。視諸珍寶猶如瓦礫。於一切法覺照
遺。無相似愛及恚慢等。諸煩惱習已永斷
故。非獨覺及諸聲聞。雖煩惱而有
。貪愛習者如尊者阿難。憐諸釋種瞋恚
習者如尊者畢陵伽筏蹉。語殑伽神
婢止流吾今欲渡。憍慢習者如尊者舍利
子棄擲醫藥。愚癡習者如尊者笈房鉢底。食
前咳氣食未銷後苦。而復更食。如
是等事其類甚多。世尊雖無煩惱餘習。而
或時有似愛等言。似愛言者如世尊説善來
苾芻。能善出家猶具禁戒。似恚言者如
尊説。汝是釋種婢子釋種是汝大家。似慢
言者如世尊説。我是如來應正等覺。成就十
四無畏。似癡言者如世尊説。大王今
者從何處來。告阿難言看天雨不。園中何
故高聲大聲。或有疑世尊已斷諸煩惱
。云何復有是等類似煩惱言。欲
疑得決定解故作斯論。釋其因縁此癡
言彼亦爾故。問何故佛説似愛等言。答護
化田益彼故。謂世尊説似愛言者。欲
天授所破苾芻身心安隱及除疑故。謂提
婆達多貪名利故破壞僧已。尊者舍利子
及大目乾連化使還來。彼諸苾芻深
。身心戰掉復生疑惑。我隨天授
戒耶。聞世尊説善來苾芻能善出家猶具
禁戒。*戰掉疑惑二事皆除。若佛爾時不
此語。彼懷愧惱血命終。又世尊説似恚
者。摧彼梵志憍慢故。謂彼梵志菴婆
瑟吒。不母卑而懷憍傲。障他出家
惡趣。由佛訶彼傲佷心摧。次第二身得
天上四聖諦。又彼補色羯羅
娑利梵志。得入佛法殊勝果。又世尊説
似慢言者。爲佛功徳者知已歸依
勝行故。又世尊説似癡言者。爲彼王
談論道故。爲解阿難睡悶心故。又欲
樂靜心故。佛説此等似煩惱言。皆爲有情
利樂故。今訶弟子稱言癡人。亦爲
後當説。問何縁獨覺及諸聲聞。雖斷
煩惱而有餘習佛不爾耶。答聲聞獨覺慧
猛利。雖斷煩惱而有餘習。如世常火雖
所燒而餘灰燼。佛慧猛利斷諸煩惱
餘習。如劫盡火隨所燒物餘灰燼
前所説種種因縁故作斯論
佛世尊訶諸弟子。稱言癡人此有何義
答是訶責語。謂佛世尊訶責弟子稱言
。如今親教及軌範師。若有近住依止弟子
諸過失便訶責言。汝爲愚癡不明不善
世尊亦爾。訶諸弟子稱言癡人。此中論文
總有二分。一者釋佛訶弟子。二者釋
彼因縁。前所擧文即是初分。如今親教及
軌範師。爲弟子所起過失。或如父母遮
防子過。有訶責皆爲饒益。無惡心
佛亦如是。謂佛所化略有四種。一宜讃嘆
二宜訶責。三宜捨置。四宜他。宜讃嘆
者。如佛讃嘆倶胝耳等。宜訶責者。如
責鄔陀夷等。宜捨置者。如無衣迦葉
波等。如佛告彼婆羅門。今非其時
汝。宜他者。如佛爲五苾芻正法
。爾時八萬諸天皆得聖道。佛爲頻毘
羅王説法。爾時亦有八萬諸天。及摩掲陀九
萬二千人皆得聖道。佛爲帝釋説法。爾時
亦有八萬諸天入聖道。佛爲羅怙羅
法。爾時亦有六萬諸天一時得道。諸如
是等其類甚多。是故世尊應訶責。而入
者必訶責之。有説。世尊大悲所逼故。常
覓利他方便。若不罵提婆達多汝是愚
癡食涕唾。則引無量愚癡衆生諸惡
。又復數數觸惱世尊。若不呰無比女
人。汝身穢惡不淨充滿。即彼欲心無
。故訶弟子稱言癡人。有説世尊所以訶
責諸弟子者。欲使善根者能種
。已種善根成熟者速能成熟。若已成
就未解脱者速得解脱。若不訶責此善
。故佛爲此稱言癡人。問言癡人者是何
義耶。爲癡生故説爲癡人。爲現行癡
説爲癡人。設爾何失。若從癡生故名癡人
者。亦從貪恚慢見等生。世尊何故唯言
。若現行癡故名爲癡人。契經不
羅漢亦名癡人。如契經説去癡人
前住。又世尊責鄔陀夷言。癡人無眼云何乃
上座苾芻甚深義。又餘煩惱亦有
。何故*唯説癡人餘。有作是説。從
生故名爲癡人。問若爾亦從貪恚慢見等
生世尊何故*唯言癡人。答癡遍行故。若佛
阿羅漢等以爲癡人。於物有益即亦
彼阿羅漢身亦癡生故。如契經説。無明
覆愛結所繋。愚夫感得有識之身智者
亦爾。阿羅漢等説爲智者。有餘師説。現行
癡故名爲癡人。問若爾契經不阿羅
漢亦名癡人。答且契經説遠去癡人
前住者。是誦者謬誦應是説。遠去苾芻
我前住。世尊臨般涅槃。尊者白淨
佛前住以扇扇佛。時有無量長壽諸天
詣佛所。嫌彼尊者當佛前住遮蔽我等
世尊而使我等失最後利。佛知彼意
便作是言。遠去苾芻我前住。又世尊責
鄔陀夷言。癡人無眼云何乃與上座苾芻
甚深義者。亦不相違鄔陀夷爾時未
阿羅漢果。或言異生或言有學。有餘師説。
阿羅漢等亦現行癡。不染無知猶未斷故。
問諸餘煩惱亦有現行。何故*唯説癡人
餘。答前已説言癡遍行故。隨起何地無明現
。則癡人名依彼而立。由此義故佛訶
稱言癡人
何故世尊訶諸弟子稱言癡人。答彼於
尊教誡教授。不隨義行隨順相續。此
下論文即第二分。釋佛訶彼癡人因縁。教
誡教授總顯佛語。能正行者名隨義行。彼諸
弟子不正行故名不隨義行。有説。如應
行者名隨義行。彼諸弟子不如應行故名
隨義行。不隨順者於佛聖教隨順修
功徳故。不相續者不長時流注相續修
故。問教誡教授有何差別。答遮無利益
故名教誡。與有利益故名教授。復次教
正念故名教誡。教正知故名教授。復次
有表故名教誡。令無表故名
。復次令奢摩他故名教誡。令毘鉢
舍那故名教授。復次令聖道故名教誡
聖果故名教授。復次令世間善法
故名教誡。令出世善法故名教授。是謂
教誡教授差別。復次彼於聖教愚癡事
空無果無出無味無勝利。違越佛教
諸學處受學。故佛訶彼稱言癡人
此中聖教意顯聖道。問彼云何於聖道
愚癡事耶。答彼不聖道成愚癡事。但
彼相續増長愚癡礙聖道。有説亦令
道成愚癡事。謂令成遠不得自在不現行故。
有説。爲愚癡佛説聖教。彼聞聖教
愚癡轉更増長。是故説彼於佛聖教
愚癡事。空者顯彼無聖道胎。如女身中不
懷孕。空無子故説名石女。彼亦如是。雖
佛教受聖道胎故。佛於彼身
士用果。虚棄功用故名爲空。無果者
等流及解脱果。無出者無士用果。復
次出者謂得彼於佛法無所得故説名
。無味者彼於佛法出家味寂靜味
聖道味寂滅味故名無味。無勝利
果名勝利。彼不果故無勝利。復次有
故名無勝利。譬如良醫諸有疾四方
藥。得已與之病者輕賤投之糞壤。彼有
二失。一者自疾不除愈。二者良醫功爲
虚棄。世尊亦爾。三無數劫修習百千難行苦
。爲諸有情聖法藥。得已爲説彼聞輕
賤不自服行用求名利。彼有二失。一者不
自煩惱病。二者令佛唐捐其功。違越佛
者違越世尊聖教理趣。於諸學處
受學者。不行法隨法行。復次彼於
愚癡事者。彼斷聖教相續故。
謂佛爲彼説無上法。若聞正行轉爲他説
他。復正行更爲餘説。如是展轉饒益無窮。
乃名如來聖教不絶。彼聞聖教正行
亦復不轉爲他説自既無益復不他。
聖教相續。由此説名愚癡
。空者自身非法器故。無果者令佛期
心無果故。謂佛欲衆生聞法脱生死
。彼聞法已不行離苦方便。是故令
佛期心無果。無出者彼不本出家時
所求勝事謂淨持戒。無味者無靜慮味。無勝
利者無無倒慧。違越佛教者謂不涅槃
佛爲衆生得涅槃樂正法教。彼不
故名違越。於諸學處受學者。佛所
施設種種學處不受學。有雖受學
恒修。如婆柁梨過雨四月方能受學。一坐食
法有雖恒修而不圓滿。倶名不能受學學
。由此因縁佛訶弟子稱言癡人
六因謂相應因乃至能作因。問何故作
。答爲無因惡因論故。謂諸外道或執
諸法無因而生。或復執不平等因。爲
彼意諸法生決定有因非不平等。有作
是説因縁非實有物譬喩者。爲
彼意示因縁。若性若相皆是實有。復
説者六因示四果。令其明了
掌内阿摩洛迦。謂以相應倶有二因
士用果。以同類遍行二因等流果。以
異熟因異熟果。以能作因増上果。由
此因縁故作斯論。然此六因非契經説。契經
但説四縁。性謂因縁性廣説乃至増上縁
性。今欲因分別縁故説此六因。問爲
縁縁攝因耶。答互相攝隨其事。謂前五
因是因縁能作因是餘三縁。有是説縁攝
因非因攝縁。謂前五因是因縁能作因。是
増上縁。等無間縁。及所縁縁非因所攝。復
説者六因亦是契經所説。謂増壹阿笈摩
増六中説。時經久遠其文隱沒。尊者迦多衍
尼子等。以願智力契經中説六因
集製造阿毘達磨。是故於此分別六因
曾聞増壹阿笈摩經。從一法増乃至百法
今*唯有一乃至十在餘皆隱沒。又於増一
乃至十中。亦多隱沒在者極少。曾聞尊者
商諾迦衣大阿羅漢。是尊者阿難陀同住弟
子。是大徳時縛迦親教授師。彼阿羅漢般涅
槃時。即於是日七萬七千本生經一萬阿
毘達磨論隱沒不現。一論師滅尚有爾所經
論隱沒。況從彼後迄至于今。若百若千諸
論師。滅經論隨沒數豈可知。故此六因是契
經説。有餘師説是六因。雖一經。次
第具説。然於諸經處處散説。謂契經説是
見爲根信證智相應。如是等經説相應
。又契經説。眼及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
故。觸倶起受想思是等經説倶有因。又
契經説。如是補特伽羅成就善法及不善法
善法隱沒惡法出現。有隨倶行善根未斷
未斷故。從此善根猶有餘善根
彼於當來清淨法。如是等經説同類因
又契經説。諸邪見者。所有身業語業意業。
諸有願求皆如所見。所有諸行皆是彼類如
是諸法皆悉能招非欣愛樂不可意果。如
等經説遍行因。又契經説無身語
意惡行受可愛異熟。有彼受不可
愛異熟。如是等經説異熟因。又契經説。二
因二縁能生正見。謂他音聲及内如理作意。
是等經説能作因。故此六因是佛所説。是
故尊者依經作
云何相應因乃至廣説。問何故作此論。答爲
他宗正理故。謂或有心心所法。前
後而生非一時起。如譬喩者。彼作是説。心
心所法依諸因縁前後而生。譬如商侶渉
嶮隘路。一一而度無二並行。心心所法亦復
是。衆經和合一一而生。所待衆縁各有
異故。阿毘達磨諸論師言。心心所法有別因
故。可衆縁和合有異有別因故。可
衆縁和合無異。謂心心所各各別。有生住異
滅和合而生。是故可和合有異。同依
同縁一境而得生故。可一切和合無
。是故一切心心所法。隨其所應倶時而
起。或復有執諸法各與自性相應非
。彼作是説相喜樂義是相應義。無法與
法共相喜樂。猶如自性與自性者。阿毘
達磨諸論師言。二事和合可相應。非
一物相應義。亦無自體喜樂自體。能縁
所縁有差別故。或復有執自性於自性
相應不相應。彼作是説要與他合方名
相應。自於自性他義故不相應。互相
喜樂是相應義。自於自性深喜樂故非
相應。阿毘達磨諸論師言。無自性憙
自性義如前説
或復有執。力任持義是相應義。彼作是説
法由彼法力任持生。此法與彼法相應。是
故心與心相應心力持心令生故。心所法
心相應。心力持彼令生故。心不
所法相應。非彼力持而得生故。心所法不
心所法相應。非互相持而得生故。阿毘
達磨諸論師言。心與心所心所與心。心所
皆展轉力持而得生故。更互相應一身二心
並起故。無相應義。爲此等種種異執
示正理故作斯論。云何相應因。答受與
受相應法相應因。受相應法與受爲
應因想思觸作意欲勝解念三摩地。慧與
相應法相應因。慧相應法與慧爲相應
。是謂相應因。問此中何故不心耶。答
是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説。或有説者
亦應心而不説者。應知此中是有餘説
六因義皆不盡故。若作盡理餘説者
是説。云何相應因。謂一切心心所法。
云何倶有因。謂一切有爲法。云何同類因。
謂一切過去現在法。云何遍行因。謂一切過
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倶有法。云何異
熟因。謂一切不善及善有漏法。云何能作因。
謂一切法。有是説設作是説亦不盡理
何位誰與誰爲因故。若説此中是有
餘説理爲勝。諸作論者略標少法
故。有餘師説。心已説此所説中。謂受
相應慧相應法亦攝心故。問何故不心之
自相。答平等相似是相應義。心勝如王是故
説。如他言
    第六増上王 染時染自取
    不染而有染 染者謂愚夫
復有説者。以三摩地。有説即心説三摩地
即已説心故不別説。問何故但説十大地
。爲相應因餘法耶。答是作論者意欲
爾故乃至廣説。有説應説而不説者當
此義有餘。有説若法一切界一切地一切趣。
一切生一切種一切心。可得者此中説之。
餘法不爾故此不説。問大地法是何義。答大
者謂心如是十法。是心起處大之地故名爲
大地。大地即法名大地法。有説心名爲
體用勝故。即大是地故名大地。是諸心所
所依處故。受等十法於諸大地。遍可得故
大地法。有説受等十法遍諸心品故名
大。心是彼地故名大地。受等即是大地
所有名大地法。問何故名心所。答是心所有
故。問何故心心所法展轉爲相應因。答展轉
因故。展轉力生故。展轉相引故。展轉相
養故。展轉相増故。展轉相依故。如二蘆束相
依而住。多繩相合能牽。多人連手能
大河。有爲諸法性羸劣故。展轉相依方辦
事業義。問受言汝若離想能納境耶。答言
能。餘心心所爲問亦爾。問相應因以
自性。答一切心心所法即攝三蘊一蘊
少分。一處一處少分七界一界少分。已説
自性所以今當説。問相應是何義。答等義是
相應義。問諸心所法或多或少。謂善心
不善心少。不善心多有覆無記心少。有覆無
記心多無覆無記心少。欲界心多色界心少。
色界心多無色界心少。有漏心多無漏心少。
云何等義是相應義。答依體等義説名爲
等若一心中二受一想可等。然一心
中一受一想餘亦如是。故説等義是相應義
復次等不相離是相應義。復次等不別異是
相應義。復次等運轉義是相應義。如車轉時
衆分皆轉共辦一事。如是心車於境轉時。
心所亦轉共成一事故名相應。復次等所作
義是相應義。如秋鴿等一時詣場一時食一
時起。非前非後心心所法亦復如是。一時趣
境一時受境一時捨境故名相應。復次等相
順義是相應義如人相順即名相應。心心所
法相順亦爾。復次等和合義是相應義。如
水乳合説名相應。心心所法和合亦爾。霧尊
者曰。四事等故説名相應。一時分等謂心
心所同一刹那而現行故。二所依等謂心心
所同依一根而現行故。三所縁等謂心心所。
同縁一境而現行故。四行相等謂心心所。同
一行相而現行故
復次五事等故説名相應。即前四事及物體
等。謂心心所各*唯一物。和合而起故名
。復次如束蘆義是相應義。如一一蘆不
獨立。要多共束方能得住。心心所法亦
復如是。要多相依方能行世。取果與果及
所縁。復次如合索義是相應義。如一一
縷不。多縷相合乃有牽用。心心
所法亦復如是。廣如前説。復次如連手
是相應義。如河漂急獨不渡。多人連
手乃能渡之。心心所法亦復如是。廣如
前説。復次如商侶義是相應義。如多商
人共爲伴侶能過險路。心心所法亦復如
是廣説如前。尊者世友作是説。相引生
義是相應義。問若爾眼識意識亦互相引
相應耶。答彼所依異若同所依互相引者乃
是相應。復次不相離義是相應義。問若爾四
大種亦不相離彼相應耶。答彼無所依。若
所依亦不相離乃是相應。復次有所縁
義是相應義。問若爾六識皆有所縁彼相應
耶。答彼所依異。若同所依有所縁者乃是
相應。復次同所縁義是相應義。問若爾五識
各與意識同一所縁應相應。又多眼識
相應。如多有情共觀初月等。答彼所
依異。若同所依同所縁者。乃是相應。復次常
和合義是相應義。問若爾壽煖識三亦常和
合彼相應耶。答不爾壽煖二法無所依故。
若有所依亦常和合乃是相應。復次恒倶生
義是相應義。問若爾四大種恒倶生彼相應
耶。答彼無所依若有所依。恒倶生者乃是
相應。復次倶生住滅是相應義。問若爾隨心
轉色隨心轉心。不相應行亦倶生住滅彼相
應耶。答彼無所依。若有所依倶生住滅乃
是相應。復次同一所依同一所縁。同一行相
轉義是相應義。問云何知然。答寧知然。
復次同作一事義是相應義。問若爾諸忍與
智同作一事彼相應耶。答彼不倶生。若
倶時生同作一事乃是相應。大徳説曰。同伴
侶義是相應義。識與心所互相容受倶時
而生。同取一境乃是相應。尊者妙音作
是説。所依所縁行相所作一切同義是相應
義。所以者何。諸有爲法性羸劣故。展轉力
持方能起作。曾不一大地法。獨起作
故。此相應因。定通三世士用果
云何倶有因乃至廣説。問相應倶有二因何
異。有説無異。一刹那受與想等法
故。是故於此應是説。若相應因即倶
有因。有倶有因相應因。謂不相應倶有
因是。如是説者二因有異。雖一法而義
別故。問若爾二因有何差別。答名即差別謂
相應因倶有因。復次爲伴侶義是相
應因。同一果義是倶有因。復次同一所依一
行相一所縁義是相應因。同一生一老一住
一滅一果一等流一異熟義是倶有因。復次
執杖義是相應因。如執杖已有所作
是倶有因。復次如連手義是相應因。如
手已渡暴河義是倶有因。復次相隨順義是
相應因。不相離義是倶有因。云何倶有因。答
心與心所法倶有因。心所法與心爲
有因。問何故前相應因中不心。今倶有
因中即説心耶。答平等義是相應因義。心
王是勝與心所法。等義不顯故不心。辦
一事義是倶有因義。心心所法辦事義同故
今説心。此中心者即一切心。心所法者亦一
切心所法。如其所應展轉爲倶有因。心與
隨心轉身業語業倶有因。隨心轉身業語
業者。謂靜慮律儀無漏律儀。問何故此中不
隨心轉身業語業。與心爲倶有因耶。
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説。有説。應
而不説者當知此義有餘。前説此中所説
因義皆不盡故。有説。此中初後廣説中間略
説。義准可知是故不説。有餘師説心於
心轉身語業能爲因。不其事
故。隨心轉身語業於心隨其事轉。不
因以是劣故。如王於臣能與爵祿
其事。臣於王隨其事轉。不
祿此亦如是。評曰。心與隨心轉身語業
轉爲倶有因。所以者何。同一果故辦一事
故。問若爾此中何故不説。答由前説三因

心與隨心轉。不相應行爲倶有因。隨心轉不
相應行與心爲倶有因。問何等隨心轉不相
應行。與心展轉爲因耶。答心心所法及隨心
轉身語業生老住無常與心展轉爲因。此中
説。心與自生老住無常倶有因。*唯自
生住與心爲倶有因。非老無常能増益
説名爲因。老與無常衰滅法故不名爲因。
説心與自生老住無常倶有因。自生
老住無常與心爲倶有因。皆互相助辦
故。有説心與心心所法及隨心轉身語
業。生老住無常倶有因。*唯心生老住無
常。與心爲倶有因餘生等。評曰。應
是説。心與心心所法及隨心轉身語業。生老
住無常展轉爲倶有因。云何知然品類足説。
云何心倶有因法。謂一切心所法道倶有戒
定倶有戒。及心彼諸法生老住無常。問若
爾品類足説復云何通。如説或有苦諦
有身見因。非有身見因。謂除
去現在見苦所斷隨眠。及彼相應苦諦。除
過去現在見集所斷遍行隨眠。及彼相應苦
。除未來有身見相應苦諦。除未來有身見
生老住無常。諸餘染汚苦諦。答品類足論應
是説。除過去現在見苦所斷隨眠。及彼
相應倶有等苦諦。除過去現在見集所斷遍
行隨眠。及彼相應倶有苦諦。除未來有身
見相應苦諦。除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法。
生老住無常諸餘染汚苦諦。應是説
説者。當知彼是有餘之説
復次倶生四大種展轉爲倶有因。是謂倶有
。此中有四大種體無偏増。彼作
是説地大種與三大種倶有因。三大種
地大種倶有因。乃至風大種亦爾。有
説令四大種體有偏増者。彼作是説。地
大種與四大種倶有因。四大種與地大
倶有因。所以者何。地大種有多體。於
中一與多爲倶有因。多與一爲倶有因故。
乃至風大種亦爾。評曰。應是説。四大種
體若有偏増若無偏増。地爲三倶有因
三爲地倶有因。所以者何。地不地生所
造色。以一切法不自性及同類體
故。乃至風大種亦爾。問未生四大種亦
是倶有因不。答亦是倶有因墮因義故。有因
相故。有説彼非倶有因。此中但説倶生。四
大種展轉爲倶有因故。評曰。應是説。生
未生四大種皆展轉爲倶有因。此中生言説
可生義。或生相合如品類足説。云何因所
生法。謂一切有爲法。如彼生言説生未生
此亦如是。問所造色爲倶有因不。答
一切有爲法。皆有生等相倶有因故。
問所造色與所造色倶有因不。答有爲
倶有因。如隨心轉所造色。問有對造色與
有對造色倶有因不答無。有説。亦有如
眼根等。有多極微倶生展轉爲倶有因。評
曰。彼不是説。如前説者好。所以者
何。同一果義是倶有因義。彼非同一果故。
然一切心皆有隨轉。諸心所法及生等相。
一切心皆有隨轉身語業色。隨心轉義總
十種。謂一起一住一滅一果一等流一異
熟。善則善不善則不善。無記則無記
一世中。一果者謂離繋果。一等流者謂等
流果。一異熟者謂異熟果。隨法別説此十多
少根蘊當説。問隨轉自性是何。答四蘊五
蘊。欲界無色界四蘊無隨轉色故。色界五蘊
隨轉色故。已説自性所以今當説。問何
故名隨轉。答相隨順義是隨轉義。相攝益義
是隨轉義。辦一事義是隨轉義。隨心轉法義
語心言汝所作事。我亦作之心心所法展轉
相望。由五事故説名隨轉。謂所依故所縁
故。行相故果故異熟故。心與隨心轉色心不
相應行。展轉相望由二事故説名隨轉。謂
果故異熟故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十六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十七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九
問身語業何等隨心轉。何等不心轉耶。
答色界戒及無漏戒隨心轉。欲界戒及餘身
語業不心轉。問何故欲界戒不心轉
耶。答欲界於彼隨心轉戒。非田非器乃至
廣説。復次欲界非定界修地離染地
故。無是道戒可隨轉。色界是定界是修
地是離染地故。有是道戒可隨轉。復次
欲界戒義。問欲界心言汝能爲我斷破戒及
起破戒煩惱不若能者我隨汝轉欲界心義
答欲界戒言我不能戒義言若不能我何爲
汝轉如人怖怨。問他人曰。汝能爲我作
救護不。若能者止汝汝而轉他。
答不能彼便語言汝若不能。我何爲依止
汝隨汝轉此亦如是。問色界善心一切皆有
隨轉戒不。答非一切有謂初靜慮有六善
隨轉戒。一善眼識。二善耳識。三善身
識。四死時善心。五起表善心。六聞所成慧相
應善心。第二第三第四靜慮有二善心
隨轉戒。謂死時善心及聞所成心。問何故
無色界無隨轉戒耶。答彼界於戒非田非
器乃至廣説。復次戒是色一分攝。彼界無
色故亦無戒。復次戒是大種所造。彼無大種
故亦無戒。問如無漏大種而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