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仁王般若實相論卷第二 (No. 2744_ ) in Vol. 85

[First]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744 [cf. No. 245]
仁王般若實相論卷第二

十有三□□□□□□□□□□□□□□
□□□□衆明□□□□□□八修法供
□□□□□□□□□□□□□□□□ 般
若波□□□□□□□明仁王等觀報佛三
□□□供養行□□□□□□□□□至成
一花臺明諸王等觀法佛三寶修法供養行
□□□方佛諸天散花。經文所以而來。答曰
明諸王等修□行訖。更欲興願。是故總擧觀
行。無障無礙。遍覆大干。體眞□乃至如雲而
下。是以有此經文也。又解。歡喜無量者。明意
業供養。即散百萬億花至如雲而下。明身業
供養。三從願過去佛。至般若波羅蜜。明口業
供養。神通變化已下表三種世間。從一花入
無量花。乃至入芥子中*者。明同體淨土。是
正覺世間。二從一佛身入無量衆生身乃至
六道身者。是二十五有衆生世間。入地水火
風者。明國土世間。佛身不可思議者。結上正
覺世間。衆生不可思議者。結上二十五有衆
生世間。世界不可思議者。結上國土世間。爾
時十六大國王聞佛説十萬億偈般若波羅蜜
歡喜者。體悅相應故云歡喜。即散百萬億莖
花者。法。現在心成行。行有因義曰花。行用
非一稱散。故云即散百萬億花。於虛空中變
成一座者。顯無障礙行與虛空平等相應也。
十方諸佛共坐説般若者。明證敎二道。無二
爲共。坐爲證道。説爲敎道。故云共坐般若波
羅蜜。無量大衆共一坐者。雖居學地。體無二
也。金羅花散釋迦者。顯共因行。自體調柔雖
從縁用而性不改。故云持金羅花散釋迦牟
尼佛上。復散八萬四千般若波羅蜜花於虛
空中。變成白雲臺者。明性淸淨因行也。雷
吼花者。先際敎行□也。妙覺花者後際果行
□□□□□□于也。天人花者世間報行方
便行也。蓋中天人散恒河沙□□□□□前方
便雖同。世相皆眞實般若。故云而下所説般
若□□言□者。自體果實故云爲母。神通生
處者。雖是眞實而無相不相。自在無礙。故曰
神通生處。時佛爲王現五不思議者。彰如來
具足五忍行也。三種法身者。爲顯所修之道
除三障故顯也。五種不思議者。明因道無
礙也。三種身者明果道也。一花入無量花無
量花入一花者。自利無障礙行也。一佛土入
無量佛土。無量佛土入一佛土者。直明土體
無障礙。無量佛土入一毛孔土。一毛孔土入
無量毛孔土者。明廣大無障礙也。無量須彌
無量大海入一芥子中者。明大小無障礙故。
云無量須彌無量大海入芥子中。一佛身乃
至入地水火風身者。明正報也。佛身不思議
者。不捨生死行也。衆生身不可思議者。不捨
𣵀槃行也。世界不可思議者。法界無障礙行

受持品
問曰。散花供養融相平等。云何起行能流通
也。答曰。十三大士習觀發解。成就行徳。則
能流通。就此品中有三分。經文從初至開空
法道。明月光王發問。二從大牟尼言至受持
般若波羅蜜明。答其所問。三從時諸大衆
竟品。明諸悟人道。就發問中。有二句經文。
從爾時月光王。至各各説般若波羅蜜。明王
心中所念諸佛所行甚深妙事。二從白佛言。
至開空法道。正發問於口。爾時月光王心念
者。念前品中三種法身也。口言者。正顯實
相。先明所念。故云口言。見釋迦者。顯方便。
法身不捨世間而證𣵀槃。故言見釋迦牟尼。
現無量神力者。亦見千花臺上寶滿佛。是一
切佛化身主。不捨𣵀槃而奧集用也。見世
界上佛者。法界身也。白佛言即釋口言也。
如是般若不可説者。言語道斷故。言不可説。
不可解者。二乘莫𨶳。故言不可解。不可以議
議者。凡夫絕分。故云非識識。問曰般若眞性。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備云何許徳行。諸善界
子深解此如法。爲一切衆生。開發無相寂滅
妙道也。答曰。有十三大士。備眞觀法門。能
流通也。就答中有二句經文。第一略總擧法
師息行。勸興供養。二從善男子。至般若波羅
蜜。廣辨內護外護二種行意。但言十三者。
甄如來也。就第二分中。有二句經文。其法師
者。至淬無有異。明內護行徳。二從佛吿波斯
匿王。至受持般若波羅蜜。明外護行徳。就內
護行中有二句經文一離明十三法師行意
成就能解能説。二從善男子如是諸菩薩。至
等無有異。總擧十三法師備上行徳。勘能善
説。一一門中有二句。從初至是不定人。明方
便對治修入行。二從是定入者。至入僧伽陀
位。明成就行徳。習種法師初觀地水火風
空識者。觀六大不淨也。次觀十四根者。觀十
四根不淨也。唯是有相。不彰八無漏。常修
三界乃至不淨觀門。觀三界。有爲滓穢通名
不淨。故云不淨觀門。住在佛家者。相信心
中以眞如爲家。故云住在佛家。修六和敬者。
三業行慈同戒同見同。學業八萬四千般若
波羅蜜者。同修八萬四千行也。習種性者者
人創修入理智。微知身有性。故云習種性。入
生空位者。作人無我觀。不起五逆者。經云
父母是報恩田。羅漢和合僧佛是其福田。於
此二田不生逆害。故云不起立逆。不起六重
者。不犯四禁。不沽酒。不説四衆罪過。故云
不起六重。二十八輕者。依梵網經有四十八
輕。始從欲受國王位。轉輪王位。百官位。時。
應受菩薩戒。一切鬼神護王身護百官身。諸
佛歡喜。於和上阿闍利大同學。不起迎禮拜。
不如法供養七寶百味物而供給之。若不爾
者。犯輕垢罪。乃至皆以信心受戒者。若國王
太子百官四部弟子。自侍高貴。欲滅破佛法。
制我弟子。不聽出家行道。亦復不聽造立形
像佛塔經律。如是者犯輕垢罪。佛法經書
作返逆罪言非佛説。無有是處者。生不傍也。
能以一阿僧祇劫修伏忍者。明行之階劫也。
始入僧伽陀位者。此云習種性也。就性種中
有二句經文。從初至念念不去心。明對治方
便行。二從以二阿僧祇。至住波羅陀位。明成
就行徳。性種性者。白體能□己身中性。故云
種性。性者正因之理與佛果爲種。不從因生。
不爲物壞。故云言性種性。行十惡觀。滅十
顚倒者。四念處觀。除常樂我淨倒。慈悲施
惠觀。除貪瞋癡。作因縁觀。除斷常樂我患。
故云行十惠觀滅十顚倒及我人乃至修護空
觀。觀既成就。假相不起。故云無也。亦常行百
萬波羅蜜念念不去心者。發心興行徹其後
際。世二阿僧祇劫行正道法往波羅蜜陀位
者。魏言性種。故云波羅蜜陀位。道種性者能
與初爲道。故云道種性。觀一切法無生住滅
者。明三相空也。謂五受者。觀五受陰空也。從
三界乃至不可得故者。明三界二帝皆如也。
八第一義諦者。句所觀中。第一是第一
義帝。心心寂滅。生三界者不繫業未己。故云
受生三界也。業習果報者。繫業之餘也。順道
生者。實以願力故生。故云順道生。三阿僧祇
劫修行八萬億般若波羅蜜乃至住阿毘跋致
位者。證不退位也。就歡喜地中。有二句經文。
從初至一切淨土明對治方便行。二從常修
捨觀故。至常授與。七明成就熟行徳。溟次善
覺摩訶薩住平等忍者。明初地歡喜大士信
忍下品。故言住平等忍。修行四攝法。念念不
去心者。明此菩薩始登無生相眞證位中。行
四攝行。內外自他備一切徳行。故言修行四
攝念念不去心。入無相。捨滅三界貪煩惱者。
明捨攝眞行。縁相不染。故云入無相。捨滅三
界貪等煩惱。於第一義諦而不二者。明證平
等眞空也。攝衆生法性無爲者。除自體障礙。
顯眞實性也。縁理而滅乃至無相無爲者。除
智障。住初忍時。乃至非智縁滅無相無爲者。
除煩惱障也。無自他相無無相故者。爲明初
地。除此三障具三無爲也。無量方便皆現前
觀者。起下六種方便行也。實相方便者是實
智也。於第一義乃至不顚倒者。明實智行用
也。二從遍學至一切學。明遍學方便即是不
往道也。三迴向方便者。迴向薩若故云迴向
方便。四魔自在方便者。於非道而行佛道。而
不爲四魔所動。故經云行於非道而通達佛
道。即是證也。五一乘方便者。於不二相。通
達法界衆生。無諸罣礙。是故云一乘方便。六
變化方便者。以願力。自在處處現生。故云變
化方便。善男子結成六種方便。初覺觀智至
實智照。結上初句實智方便巧用不證者。結
上遍學方便。不次者結上迴向方便。不出者
結上魔自在方便。不倒者結上第六變化方
便。第五一乘方便相同故不別結也。譬如水
之與波不一不異者。與實智方便作喩也。入
此功徳藏門者。結上六種方便寂用行也。無
三界業習生乃至常修捨觀者。結上入無相。
捨滅三界貪煩惱登鳩摩羅位者。結上善覺
菩薩。以四大寶藏常授與人者。明菩薩常以
四攝化物。無求故。言四大寶藏常與授人。
結上四攝念念不去心。就離垢地中有二句
經文。從初至住中思中。明對治方便行。二
從以五阿僧祇劫。至化一切衆生。明成孰行
意。復次徳惠菩薩者。是離垢菩薩也。似四
無量心者。自修十善敎人行十善。四等是諸
善根本。故言用四無量心也。滅三界瞋等煩
惱者。十惡業中熟業在初業由或發。今欲顯
以不殺之業對治殺業。故云滅瞋等。煩惱住
中忍中者。信忍中品也。行一切功徳者。修
三業澄潔徳無不備。故行一切功徳。大慈觀
心。心常現在前者。結上四無量心也。入無
相闍陀波羅者。作無相達觀。證離垢地。故云
入無相闍陀波羅。就第三明地中。從初至得
三明一切功徳觀故。明對治方便行。二常以
六阿僧祇。至受持一切法。明成熟行徳。復
次明惠道入者。者明第三地菩薩廣博多學。
爲衆生説法。能作照明故。名明惠道入。常以
無相忍中行三明觀者。信忍上品智無分別。
於中起行故。言無相忍中也。善入八禪遊神
四等。五通無滯。朗鑒三世故。言行三明觀。
知三世法無來去今住處也。心心寂滅者。神
彌靜照踰明。故云心心寂滅。盡三界癡煩惱
者。無明闇心障智慧目故。三界癡煩惱得
三明一切功徳觀故者。闇相既息。眞明照顯。
衆徳純修。故言得三明一切功徳觀故。即還
成上明觀也。常以六阿僧祇劫。集無量明波
羅蜜者。徳行階劫故也。亦云修行時節入伽
羅陀位。無相行受持一切法者。還成上常以
無相忍中也。就第四地中。明二句經文。從
初至滅三界一切見。明對治方便行。二從亦
以七阿僧祇劫。至常不離心。明成就行徳。復
次爾炎聖覺達菩薩者。此四地大士順忍下
品。不施持戒多聞轉增。威徳熾盛。名爲炎地。
逆五見流者。四地大士。修道品等觀。不存
能解能入。諸見不起。故云逆五見流。集無
量功徳者。□道品行戒定惠備成無缺。故云
集無量功徳。住須陀洹位者。經云秦言觀明
炎地。常以天眼乃至身通觀者。五通義。如前
釋。滅三界一切見者。結上逆五見流。亦以七
阿僧祇劫者。結上集無量功徳行。五神通
乃至常不離心。結上五通就五弟地中。有二
句經文。從初至即入斯陀含位。明對治方便
行。二從復集行八阿僧祇劫。至不去心。明成
熟行徳。復次縁達菩薩於順道忍者。五地大
士順忍中品功徳力盛。一切諸魔不能俎壞。
故名難縁地。以四無畏者。用無畏智觀境。故
云以四無畏智觀。解那由他帝。內論者。經
云一者顯示正因果。二者顯示所作不懷不
作不來。故云內論。外道論者亦有二種一者
能屈他論。二者自申己義故云外道論。藥方
論者。有四種。一者顯示善知病。二者顯示病
因。三者顯示能除已起之病。四者顯示已除
之病。令不重起。故云藥方論。工巧論者。顯
示種種世業。如金鐵師木師等。及餘種種明
處。故云巧論。呪術論者。顯示巧便言辭。故
言呪術。我是一切智人者。如是菩薩。求五明
處。爲無上菩提大智衆具究竟滿。故名爲一
切智人。釋一切智無畏滅三界癡等煩惱。我
相已盡者。釋漏盡無畏智。地地中有所出。故
名出道者。名無漏出要道也。釋盡吿道無畏。
有所不出。故名障道者。名煩惱障也。釋障
道無畏逆三界疑。欲明五地菩薩煩惱微薄
也。修集無量功徳者。相微行備。能度障難。早
入難勝地。故云集無量巧徳入斯陀含位。復
行八阿僧祇劫中據行階劫也。行諸陀羅尼
門者。用總持行也。常行無畏觀不去心者。結
成上四無畏觀。已化岳。就第六地中有二句
經文。從初至一相無相而無二。明對治方便
行。二從證阿那含。至一切佛國土。明成熟行
徳。復次常現眞實往順忍中者。明六地大士
證順忍上品。故云住順忍中。現前地者。毘婆
沙云。障魔事。以菩薩道法皆現在前。故云
名現前地。作中道觀者。法界因縁。寂滅無
二。故云作中道觀。盡三界集因集業一切煩
惱者。因縁集故謂之有。非曰有是有。因縁散。
故謂之無。非曰有是無。無有無無故云盡三
界集因集業一切煩惱。故觀非有非無。一相
無相而不二者。非有有。非無無。故云非有
非無。亦無一相。無異相。故云一相無相。而無
二。證阿那含位者。秦言薄流現前地也。復以
九阿僧祇劫。集照明中道者。行之階劫。作十
種。照十二因縁觀。故云復以九阿僧祇劫集
照明中道故。樂力生一切佛國土者。現無現
量身。入諸佛土。敎化衆生。故言樂力生一切
佛國土故。復次玄達菩薩者。毘婆沙云。去三
界遠近法王位。故云玄達菩薩。十阿僧祇劫
中者。修道時曷亦可行之階劫也。修無生
法樂忍者。證無生忍下品故也。滅三界習因
業果者無障礙智。觀三界二習色身果報。盡
無遺餘。故云滅三界習因業果。故住最後身。
功用究竟。此身最終故云住後身中。無量
功行皆成就者。明此菩薩與無功用作其因
行。衆徳圓備。故云無量功行皆成就。盡智無
生智五分法身皆滿足者。功中用極也。住第
十地者。前三後七故云十地。羅漢者秦言過
三界遠行地也。常行三空門者。無有十相。名
爲無相。於二十五有不作願求。故云無願。無
二十五有故曰空也。門者體通無礙。名之爲
門。百千萬億三昧具足者。功徳聚林調直定
心。皆悉備滿也。弘化法藏者。功用已竟。無
相無爲。以眞法藏化利無窮。故言弘化法藏。
復次等覺者。三道中無學之如。故云等覺。住
無生忍中者。住無生忍中品也。心心寂滅者。
解脱相也。而無相者體寂滅也。無身身者。法
身相也。無知知般若相也。而用心乘於群
方之方者。聖智無智。萬品俱照。釋上無知知。
淡泊住於無住之住者。法身無像。殊形並應。
釋上無身身。在有常修空處空常萬化者。冥
擁無謬動與事會。釋上無相相。&T056900;照一切法
者聖心平等照無二也。知是處非處。乃至十
力觀者。十力義如前釋。而能住摩訶羅伽位
者。秦云變化生不動地。化一切國土衆生者。
以無功用心。如一切衆生形。故云化一切國
土衆生。千阿僧祇劫行十力法者。行之階
劫也。心心相應常入見佛三昧者。運運寂滅。
自然流入薩波若海。故云心心相應常入見
佛三昧。復次惠光神變者。明九地菩薩。其惠
轉明。調柔增上。故云惠光神變。住上上無
生忍者。是無生忍上品也。滅心心相者。心習
已盡。無明亦除。故言滅心心相。法眼見一切
法者。無法不見也。三眼者。總擧三眼。色者
明無明。見障外色也。空者惠眼鑒也。見者肉
眼障內也。以大願力者。佛藏變通藏。以一心
中一時行。故言以大願力。常生一切淨土者。
明嚴土化物也。萬阿僧祇劫集無量佛光三
昧昧。明行之階劫也。而能現百萬乃至諸佛
神力者。無量大千世界中。作佛形也。住婆
伽梵位者。秦言惠光妙善地。亦常入佛華
三昧者。結上三昧乃至諸佛神力也。就十地
中有三句經文。從初至而末能等無等者。明
法説。二從譬如有人。至無不斯了。明設喩。三
從住理盡三昧。至佛惠三昧。明合喩。就法説
中。有六子句經文。從初至金剛臺。明行相階
劫。證後學心。二從善男子。至不名爲見明照
理未周。三從所謂見者。至所知見覺。明佛見
理周盡。四從頂三昧。至不見不覺。釋上第
二見理未周。五從唯佛頓解不名爲信。釋成
第三見理周盡。第六從漸漸伏。至無等等。釋
成初句行之階劫。復次觀佛菩薩住寂滅忍
者。明佛及菩薩同用此忍也。從習忍至頂三
昧者。明三賢十聖也。皆名爲伏一切煩惱者。
明三賢菩薩伏而非斷。從初地至十地。亦伏
亦斷。唯佛頓斷也。而無而無想信者。是徵名
輕毛人也。滅一切煩惱無礙道也。生解脱智
也者。解脱道也。照第一義諦者。擧其境界。不
名爲見者。見理未周故不名爲見。所謂見者
是薩婆若者。明種智圓備見理周盡。是故
我從昔來。常説唯佛所知見覺者。結上薩若
婆也。惠離起滅者。明縁知也。以能無生滅者。
眞證智也。此心若滅者。除煩惱障累。無不
滅者。除智障也。入理盡金剛三昧同眞際等
法性者。行體固堅一相無相也。而未能等無
等等者。未能全同佛也。善男子如是諸菩薩
者。總擧。始從習種。終至法雲菩薩。非一也。
皆能一切十方諸如來國土中敎化衆生者。
明十三法師皆能隨力隨分敎化衆生。正説
者敎道淸淨也。正義者證道淸淨。受持讀誦
者。攝法修相。亦淸淨解達。實相者向明四
行理用相應也。結其實用。故云等無有異。就
外護行中。有六句經文。一從佛吿波斯匿王。
至解其義理。明以大法總付諸王。不委凡庶。
二大王吾今所化。至七難也。明勸諸王弘通
大法。光揚三法。能除七難。獲得七福徳。三從
大王。至事帝釋。明經理深重。説供養法用。勸
王受持。四從天王五今五眼。至七難火起。明
國王弘經咸得賢聖鎭國。七難不起。五從大
王若未來世。至而供養之。明佛使五大菩薩
護其國土。勸立形象而供養之。六明三寶可
遵應。別付囑十六國王。佛吿波斯匿王。我
當滅度後。法滅盡時者。明其時□事須□護
也。受持乃至皆由此般若波羅蜜者。明其利
益功能。大作佛事者。寂而常用故。言大作佛
事。是故付囑諸國王。乃至故不付囑者。明
道託時興非威不擧。宜憑外護。故付諸王。不
付四部衆也。汝當持讀誦解其義理者。正勸
諸王受持解説。故言受持讀誦解其義理。就
第二句中。有二子句經文。從初至帝王歡
喜。略總擧滅除諸難。以勸於時。二從云何爲
難。至爲七難也。廣明七難表以事勸。七難中
前二。天道失度。表現於上。次四。地議殊易。
事變於下。後之一難。人情暴亂。傷害於世。特
宜受持以消不詳。日月失度者。君臣不和。迭
相障閉。君無正化之力。臣無傳正之能。是以
應勤講説此經。爲一難也。二十八宿失度乃
至各各變現四方諸集所以暴亂者。良由正
敎不行於四方也。大火燒國已下。明民之失
行。同感此難。不得遍在君。臣。南方主禮。禮
以防姓。姓逸過度。火難起也。北方主智。智
能判疑。飮酒過度。水難起也。東方主仁。仁以
養生。殺害過度。風難起也。中央是出。出主於
信。忘語過度。木石燋然。五穀不登。地難起
也。西方是金。金主於義。取與不節。是以賊難
起也。此五其致浩博。且略擧其要。以對七難。
是明七要。欲令興護之者識達違順。中若
不實。外絕滋茂。是以就般若以彰七要。第三
句中有二子句經文。一從大王。至亦名龍寶
神王。明難般若利益功能。二從吿大王。至如
事帝釋。正明所修行法。菩薩一切衆生心識
之神本。七要者。初一明本實。下七就實彰行。
就七中。前四自科行。後三利他行。一切國王
之父母者。明方便妙惠。故云父母。亦名神符
者。明二智與敎道相稱。亦名壁鬼珠者。明
對治行也。如意珠者。欲明由對治故顯實證。
護國珠者攝伏行也。天地鏡者。示果過行也。
龍實寶神王利潤成就行也。幡等皆云九者
彰其因行也。七寶案以經置上者。明七方便
行必依敎也。若王時行常放其前者。明依敎
修行。前句辨法用。此明眞修。如此□異足一
百歩。是經常放千光明者。略擧十地。一地有
百。故云放千光明。令千里內七難不起罪過
不生者。明對治行也。若王住時作七寶帳者。
行成處彰住隨分行圓陰已之能。故曰帳也。
七寶高坐者。與法空相應。名爲坐。餘句類而
可知。如事父母。如事帝釋者。一供養行也。大
王我五眼明見三世乃至得爲帝王主者。明
佛五眼鑒達因果。善惡達順。應侍□世。方勘
制御綱。攝伏天下。特勸護持如經。得爲帝王
主。故是爲一切聖人。乃至作大利益者。明諸
仁王等。若修至徳之行。感聖在於國土。利潤
世間。如經作大利故。若王福盡時乃至七難
必起者。明諸國王行行求世禮。縱情放逸。不
順聖法。故災難必起也。大王若未來世乃至
而供養之者。明諸王等若能專心擁護三寶。
佛之威神令五忍菩薩演化護國。得大利益
如經受持三寶者。我使五大菩薩往護其國。
故大王五今三寶付囑汝等乃至受持般若波
羅蜜者。明如來應別付囑十六國王。觀令
受持流通行化無就第三分中。有六子句經
文。一明大衆阿須輪王厭世多難。願不受生。
二明十六國王棄國重位。遵修妙行。三明十
八梵天。修三乘同觀入定。發通散花供養。四
明其餘諸衆。既登聖果。深入禪定。用神通
花供養於佛。五明十干菩薩興大悲心。救濟
三世苦惱衆生。願令同證無邊三昧。六明復
有十億菩薩。行登窮學。證眞法性。成正覺果。
大衆聞佛説七可畏。身無爲竪者。明對治交
競。願不生彼國者。行願既立。捨本所居。是
以國事付弟出家者。後資於前。故名付弟。是
利他義也。更修縁進日出家修道四大四色
縁出相者。八勝處觀。觀心彰勝故云出相四
大四色。不用識空者。十一切入也。世忍初
地相者。伏忍五忍之初。故言初地相。第一義
諦九地相者。六地明般若波羅蜜爲第一義。
九地相者。前三是堅忍。從歡喜地。至現前。故
言九地相也。捨凡夫身者。捨忍伏。故言捨
凡夫身。入六地身者。七地身。是三界功用相
心之身。七地終心。故須捨之。如經捨七報身。
入八法身。八地至十地。八地九地皆有上
中下寂滅忍上下。故言入八法身。有解入八
法身者。八地以上。淸淨菩提無功用行。眞無
學道。故云入八法身。證一切行者。釋上入
義。般若波羅蜜者。顯究竟道是眞證法。十八
梵天阿須輪王得三乘觀同無生境者。明三
乘同觀空無生理也。如經得三乘觀同無生
境。復散花供養者。色界諸梵等。入深妙定。
發神通花供養也。初供養者。總列。革下九種
花。從入定以彰花名入空處。定通發智。以
不思議花。供養於佛。下八種花名。皆因定發
通。現不思議行義。故言三十七品花。而散佛
上。又解空花乃至三十七品花者。盡是伏
忍中九行。習性道種。一中有三爲九。及九百
億大菩薩衆者總擧十地。言九言億者。彰
因義未足。其餘一切證道迹果者。六地已還。
皆是方便行。未具足故。云道迹心空花。七
地行心樹下八地行下二花九地十地而散佛
者。因趣果也。及一切衆者行無不集。十千菩
薩者據位彰十。據行彰千。念來世衆生證覺
者。縁進成就。從妙覺三昧。至一切行三昧。皆
是十地以還訖伏忍。攝是因行。故與三昧之
稱。復有十億現成正覺者。始彰果徳
囑累品    釋秀許
就此品中。有五分經文。從初至化一切衆生。
説流通利益分。二從後五濁惡世。至將滅不
久。明滅法之相。三從大王怪亂五道。至正法
不久。擧七誡觀修。令識患捨離分。四從十六
大國王。至當如佛敎。明諸國王奉受持分。五
從爾時大衆竟經。明時大衆普持正法分。佛
吿波斯匿王我誡勅汝者。明如來誡勅月光
王弘護三寶也。吾滅度後八十年者。正法之
中。四百二十年後八十年也。八百年者。像
法之中。有一千年。後二百年。有法滅之相也。
八千年者。千五百後。亦有遺文。在外道典藉
中。猶有利益也。無三寶信男信女者。是千五
百年後也。付囑國王四部弟子者。事在正
像法中也。敎能顯理。名開空法道。又解。開空
法道者。性照圓旨。法無不通。故言開空法道。
修七賢行者。習種前七方便。是行善故。言修
七方便。十善行者。是集善根。衆生是正善。故
言行十善。後五濁惡世已下明法滅之相。五
濁世者。一劫濁。二煩惱濁。三見濁。四命濁。
五衆生濁。七衆八部祥共作制者。正是法滅
之相也。有七惡事者。一不聽出家行道。二不
得造立佛象塔形。三立統官制衆。四安藉紀
僧。五比丘地立白衣高坐。六放兵奴爲比丘。
七受別請法。問曰。佛在世時亦有兵奴出家。
何故後世放兵奴出家。以爲惡事。答曰。一
以不識根性。二爲飽煖而已無心求道。是以
滅法。故不聽也。知識比丘共爲一心親善者。
吉凶之時。迭相資助。同欣俗禮也。比丘爲作
意會者。專修世行。如似出家人。一生之中方
博乞求造立象塔。不遵戒定求福如來道法
者。相雖似善。特違佛意。都非吾法者。非如
來眞軌。第三明誡勸。初一明末世諸王恃已
威勢。失脚御於時。以滅正法。勸應順佛敎法。
弘顯三寶。二明下世之中四部弟子諸國王
等。以非法非律。横與三寶作其留難。勸應順
法光揚三寶。三明未來世中。四部弟子。諸小
國王郡官百辟。自徳佛法。非是外道。應修和
敬。莫相是非。四明人怪佛敎無正信。死入地
獄 餘報下劣。應遵重三寶。依法修行。五明
若以俗法禁制衆僧。是滅法之相。不應依俗
律治出家人。六明來世弟子自作罪洽破國
因縁非三寶也。七明諸比丘受求名利。向國
王王子説破法因縁。是故勸諸比丘。不應求
名利也。 一從爾時十六大國王聞佛七誡所
説。至當如佛敎。明諸仁王。聞佛誡勸。哀感
靈祇。震動大千。自廣受持順佛敎法。二從爾
時大衆。至是無佛世。明諸天受持。三從爾
時無量大衆。至般若波羅蜜。明大衆受持。又
解。五滅後八十八百八千者。擧未入者入。未
熟者熟。未解脱者令解脱。無佛法僧及信
男信女時者。將明法由人弘。故先列也。此經
三寶者。擧眞實三修。故云三寶付諸國王。四
部弟子者。欲令內外二修行也。爲三界衆
生者。利他行中起眞實縁集。五濁惡世訖於
王子者。總擧修相對法隨分不同也。自是高
貴滅破吾法者。未證謂證。是增上慢力人也。
作法制我弟子者。見世間之行隨情。已執
之爲是。不聽出家。行道者。見背俗專精。言非
出家道。接情以事唱言好人。而不聽造佛象
者。修法身行不成佛塔形者。亦無報身行。立
官制衆者。各起朋黨稱法主也。安蘇藉記僧
者。國已習者不明。不問是非。縁在勝位。故
云安藉記僧。比丘地立白衣高坐者。以出道
爲劣。世行爲高也。兵奴爲比丘者。以諭諂之
行出利方便也。受別請法者。非是和合有宗
行也。法滅不久者。非是眞修相。大王怪亂吾
道者。正明外護失宜也。大王法末世時。明
修相失宜皂白交雜。故言但有修相之名也。
作非法之行者。與修法相違也。横與法佛衆
僧作大非法者。唯有世法相永出家正軌。作
諸過罪者。對治道陰也。繫縛比丘如獄囚者。
雖復觀修。不就出離亦可竟局品限也。我滅
度即正明𣵀槃行也
仁王般若實相論卷第二
          比丘顯秀寫流
         通後代化化不絕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