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祕藏寶鑰 (No. 2426_ 空海撰 ) in Vol. 77

[First] [Prev]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上。問若然者諸外道等所行皆是佛法歟。答。
此有二種一合。二違。合者契合如來所説
故。違者違乖佛説故。雖云元是佛説。然
無始時來展轉相承違失本旨。或隨自見
持牛狗等戒以求生天。如是之類並失本
意。問。若是佛説者宜直説佛乘等。何用説
天乘等。機根契當故。餘藥無益故。問。已聞
師及教。請示天數。天有三種謂欲・色・無
色界是。初欲界有六天。四王・忉利・夜摩・都
史・樂變化・他化自在是也。色界有十八。此
有四別四禪各別故。初禪有三。梵衆梵輔
大梵是。二禪有三少光・無量光・極光淨是。
三禪又三。少淨・無量淨・遍淨是也。第四禪
有九天。無雲・福生・廣果・無想・無煩・無熱・
善見・善現・色究竟是也。無色界有四。空無
邊・識無邊・無有處・非想非非想是也。此是
二十八種天去海遠近身量大小壽命長短
等。具如十住心論。恐繁不述
問。既聞天名數重請示彼行相。答。諸外道
等亦立三寶三學等名。梵天等爲覺寶。四
吠陀論等爲法寶。傳授修行者爲僧寶。十善
等爲戒。四禪那即定。此定由六行而得。六
行者言苦麁障淨妙離是。厭下界作苦麁障
想。欣上天作淨妙離觀。由此觀故展轉上
生。由他主空三昧空惠發生。由此三學得
上天妙樂。雖然道非究竟故不能出生死
得涅槃。上射非想還墜地獄。譬如箭射
虚空力盡即下。是故不可樂求。問。諸外
道同修三學生彼二界。證空三昧言亡慮
絶。何由不得斷煩惱證涅槃。觀著二邊
定帶二見故。問。同觀非有非無。何墮二
邊二見乎。繋屬他主不知因縁中道故。因
縁中道其意云何。觀因縁有故不墮斷邊。
觀自性空故不墜常見。觀有空即法界
即得中道正觀。由此中道正觀故早得涅
槃。外道邪見人不知此義。是故不得眞圓
寂。若聞此理即得羅漢。問。護戒生天有
幾種。生天有四種。一外道如前説。二二乘
亦生天上。三大乘菩薩必爲十天王故。四
應化諸佛菩薩化作天王故。具如十住心論
説。頌
外道發心願天樂 虔誠持戒覔歸依
    不知大覺圓滿者 豈悟梵天龍尊非
    六行修觀生無色 身心五熱徒自
    斷常空有願勝住 若遇世尊覺我
問。今此住心亦依何經論解説。答。大日經
菩提心論。彼經何説。彼經云。祕密主彼護戒
生天是第七受用種子。復次祕密主以此心
生死流轉。於善友所聞如是言此是天大
天與一切樂者。虔誠供養一切所願皆滿。
所謂自在天・梵天・那羅延天・商羯羅天・自
在天子・日天・月天・龍尊等。乃至或天仙・大
圍陀論師。各各應普供養。彼聞如是心
懷慶悦。慇重恭敬隨順修行。祕密主是名愚
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依第八嬰童心。又云。
復次殊勝行隨彼所説中殊勝住求解脱惠
生。謂常無常空。隨順如是説。祕密主非
彼知解空・非空常・斷。非有非無倶彼分別
無分別。云何分別空。不知諸空非彼能
知涅槃。是故應了知空離於斷常解云。外
道願出
要種種苦身心。斷常空有教如搆角
求乳。若知因縁空忽爾得解脱
又云。祕密主
世間因果及業若生若滅繋屬他主空三昧
生。是名世間三昧道。又云。若諸天世間眞
言法教道如是勤勇者爲利衆生故。龍猛
菩薩菩提心論云。諸外道等戀其身命或助
以藥物得仙宮住壽。或復生天以爲究竟。
眞言行人應觀彼等。業力若盡未離三界
煩惱尚存。宿殃未殄惡念旋起。當彼之時
沈淪苦海難可出離。當知。外道之法。亦
同幻夢陽焔也
祕藏寶鑰卷第上



祕藏寶鑰卷第中
第四唯蘊無我心
若夫鉛刀終無&T054893;耶之績。泥蛇豈有應龍
之能。燕石濫珠璞鼠名渉。名實相濫由來尚
矣。然則勝數諦名梵延佛號。長爪實相犢子
絶言。徒勞解脱之智未知涅槃之因。是故
大覺世尊説此羊車。拔出三途之極苦解
脱八苦之業縛。其爲教也。三藏廣張四諦
普觀。三十七品爲道助四向四果即人位。言
識唯六無七八。告成三生六十劫防非則
二百五十。修善即四念八背。半月説罪持
犯立顯。一夏隨意凡聖乍別。禿頭割衣鐵杖
鋼盂。行則安徐護虫。坐則低頭數息。斯則
之標儀。言殺言收即知淨之語。行雲迴
雪即死尸之想。斯乃心口之灰屑。塚間閉目
白骨在心。聚落分衞麁飯吐想。樹葉遮雨
誰願堊室。糞掃防風何必紈綺。生空三昧
知神我之幻影。無生盡智斷煩惱之後有
其通也則虧蔽日月顛覆天地。目徹三世
身現十八。石壁無礙虚空能飛。其徳也則
輪王頂接釋梵歸依。八部供承四衆欽仰。遂
乃厭五蘊之泡露惡三途之塗炭。欣等持
之清涼。廓同大虚湛然無爲。何其樂乎。尚
身智之灰滅。乘之爲趣大體如此存法故唯
蘊。遮人故無我。簡持爲義故唯。憂國公子
問玄關法師曰。今聞聲聞乘人及法。既知
道妙人天人超釋輪六通具足三明圓滿。人
天所仰福田是憑。理誠可然。所以前來聖
帝賢臣。廣建伽藍安置僧人。割萬戸而
鳴鐘開千頃而𣂰食。憑仰非他。只在鎭
押國家利濟黎元。然今所在僧尼。剃頭不
剃欲染衣不染心。戒定智慧乏於麟角。
非法濫行欝於龍鱗。日夜經營叩頭臣妾之
履。朝夕苞苴屈膝僕婕之足。釋風因茲陵
替。佛道由之毀廢。旱澇洊至疫癘年起。
天下版盪公私塗炭。職此之由也。不若一
切停度絶供。若有羅漢得道者屈身頂敬
傾國供給而已。師曰。善哉斯問多有利益。
宜子開伶倫之聰耳借顏子之敏心。諦聽
善思。且擧一二褰子之迷。夫蟭螟不見大
鵬之翼。蝘蜓何知難陀之鱗。蝸角不得衝
穹昊之頂。僬僥何能踐溟渤之底。生盲不
見日月聾騃不聞雷鼓。愚少之分蓋如此
乎。又夫物有善惡人殊賢愚。賢善者希愚
惡者多。騏麟鸞鳳禽獸之奇秀者也。摩尼金
剛金石之靈異者也。人之挺粹者賢聖。帝
之稱首者尭舜。后美文母。臣歎元凱。麟鳳一
見則天下大平。摩剛一目則萬物應聲。聖
君出世四海無爲。賢臣輔機一人垂拱。雖
然聖君希遇。千載一御。賢佐難得。五百一
執。摩尼空聞名。麟鳳誰見實。然則不見麟
鳳不可絶羽毛之族。不得如意不可抛
金玉之類。尭舜不再生天下之主何無。元凱
不更出率土之臣豈休。孔麟既摧好儒之輩
毎邦連袂。李牛已西求道之徒毎縣側肩。
代無扁華醫道何不斷。時絶羿養武術誰
可廢。師鍾感天絲綺義獻應仙龍管。其人
既往其術誰得。然猶所以彈指聒耳書札汗
目。並皆不得罷爲之猶賢。然則羅漢聖
果一生難得。是故鈍根六十劫利智則三生。
修練苦行乃證聖位。雖無向果之賢聖。其
道何絶哉。公子曰。賢聖難遇誠其然也。持
戒智慧何其未聞思。師曰。時有増減法有
正像。増劫之日人皆思十善。減劫之年家
好十惡。正法千年内持戒得道者多。像法千
載外護禁修徳者少。當今時是濁惡人根劣
鈍。依俙其道。髣髴其風。妙道難鑚輕毛隨
風。斯乃蒼天西傾群星何東。黄輿震裂草木
何靜。公子曰。若如還答時根所牽逆流猶
難。若然者五濁惡世定無持戒定慧人乎。師
曰。何爲必其然乎。夫雖圓蓋西轉日月
東流。南斗隨運北極不移。冬天盡殺松柏不
彫。陰氣凍水。潮酒不氷。紂民編戸可戮
然猶三人稱仁。堯戸比屋可封。然猶四凶
殛。火曰燒物布鼠遊中。水能溺人龍
鼈泳内。以此觀之。雖云有同者亦有不
和者。由此而言。時雖濁濫何無其人乎。
公子曰。既知有人其人安在乎。師曰。大方
無隅大音希聲。大白若辱大直若屈。大
成若缺大盈若冲。玄徳玄同非聖孰知。知
人之病古聖亦難。公子曰。和光同塵抑有
前聞。然猶山藏玉而草木茂。嶽收劍而光
彩衝。尋躅知形見煙悟火。有智有行何必
難知。師曰。物無心故現相。人含心故叵
辨。公子曰。既聞聖賢不易辨。然猶佛法
蠧國僧人蠶食。其益安在乎。師曰。有益無
益後更陳答。且擧大綱示道俗之損益。今
聞子問不思佛法流傳。只在憂國家之
損益。並忠臣義士誠可然也。夫所以建國
設職樹君御民。本非爲宰天下而供君
王屠海内而給臣佐。當以爲與天下之父
濟萬民之塗炭。然則御馬之法非鑣
策不能。馭人之道非教令不得。是故垂五
常之法導四海之人。五經三史示其正路。
金科玉條防其邪逸。若使主上行之則天下
無爲。黎下遵之則宇内無事。君臣父子之禮
有序。上和下睦之義無缺。然今誦詩者無
温惠淳和之心。讀禮者忘恭儉揖讓之志。懲
惡勸善春秋所宗。潔靜精微周易攸尊。擧
代披誦誰契孔丘之誡合周公之勸。能誦
能言鸚鵡能爲。言不行何異猩猩。又夫百工
代天九牧馭人。七道五畿之長三百六十之
守。縣縣令尉郷郷里正。家家父子門門百姓。
其數無量貴賎無邊。然猶行仁義者幾何。
修忠孝者幾許。愼守禮信者有幾。不犯
律令者幾人。並皆上下讀文不愼其行。貴
賎口是心行悉非。諺曰。&T016254;孝經打母頭。
蓋斯之謂也。不曾願自己乖越法教。還談
毀他人違犯經法。所謂蔽己臃脚發他腫
足者也。如公子所論天下所有百工令長
並皆乖法者多。率土所有元元忠孝希聞。
三教皆是一人之所弘傳。何以釋緇違犯吹
求瑕。儒素邪非含弘不糺。又夫諸寺
封戸不出一萬。僧尼啜粒不過一鉢。讀經
禮佛報國家之恩。觀念坐禪答四恩之徳。
然今俗素衣食。或食萬戸之侯或費千乘之
國。百里之宰三公職。尸坐溪壑碩鼠尾閭。
空食人祿徒受人官。八元之美五臣之徳。
伊尹負𣂰公望垂緘。張良三略陳平六奇。
如是之功如此之徳何以不聞。若責僧
尼之一鉢何不撿俗素之多費。於是公子忙
然無言喟然良久曰。俗官俸祿官位所當。加
以星出星入櫛風沐雨。日夜在公何以辭
讓。至如僧尼讀經禮佛。堂上宴坐任意
修行。何能諷一卷之般若禮一佛之名號。
報國家之鴻恩答四恩之廣徳乎。師曰。公
子之言雖似是。然未知妙。夫法名諸佛之
師。佛則傳法之人。一句妙法億劫難遇。一
佛名字憂曇非喩。是故雪童投身精進剥
皮。滿界財寶不如一句之法。恒沙身命不
比四句之偈。輪王爲床喜見燒身。良有以
也。稱一佛名號消無量重罪。讃一字眞言
獲無邊功徳。何况一鉢麁飯四種恩徳何以
不酬。公子曰。此言迂誕未足信受。吾師孔
李不曾吐言。若誦經爲功禮佛爲績。吾亦
誦五經三史之文禮周旦孔丘之像。與此
何別。又五經之文三藏之字。文字是同誦
持何異。師曰。公子之言乍聞似是。熟思天
殊。深義乍難信且以譬説之。夫勅詔官符
與臣下往來。文字是同功用太別。如勅書一
命則天下奉行。施賞施罰百姓喜懼。如來
經法亦復如是。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何人不
信。當知外書如百姓之文。佛經如天子
之勅。是故釋帝誦之摧修羅之軍。閻王跪
之禮受持之人。未有誦五經而消罪讀
三史而拔災。公子曰。釋迦辨而説功徳。孔
丘謙而不自伐。師曰。莫噵斯言。孔甫自
稱禮西方之聖。李老亦復吐吾師之談。大
聖不妄語謗即墮深坑。公子曰。作十惡五
逆者理可填地獄。謗人謗法何由可然。
師曰。子未聞療病之法乎。治身病必資
三法。一醫人。二方經。三妙藥。病人若敬
醫人信方藥至心服餌疾即除愈。病人若
罵醫人不信方藥不服妙藥病疾何由得
除。如來治衆生心病亦復如是。佛如醫
王教如方經理如妙藥。如理思惟猶如服
藥。依法服藥滅罪證果。然今重罪愚人謗
人謗法重罪何脱。法資人弘人待法昇。人
法一體不得別異。是故謗人則法毀法則
人。謗人謗法定墮阿鼻獄更無出期。世
人不知斯義任舌輒談不顧深害。寧可日
夜作十惡五逆。一言一語不合謗人法。行
殺盜者現得衣食之利。謗人法者於我何
益。公子曰。謹承示南而自今以後不敢違
犯。公子曰。既承不可謗人法。然未委人法
有幾種。爲當有深淺乎。師曰。大而論之
有二種。一顯教法。二密教法。顯教中又二。
言一乘三乘別故。一乘者如來他受用身從
十地至初地所現報身所説一乘法是也。
三乘者應化釋迦爲二乘及地前菩薩等所
説經是也。密教者自性法身大毘盧遮那如
來與自眷屬自受法樂故所説法是也。所
謂眞言乘者是也。如是諸經法契當其機
根並皆妙藥。隨其經教菩薩造論人師作
疏。末代弟子依斯經論讀誦修行。斯乃人
法差別也。淺深福罰如十住心論。公子曰。
今聞師説已知人法之別。然今造諸論疏
者皆破他立自。不成謗法耶。師曰。菩薩
用心皆以慈悲爲本以利他爲先。能住斯
心破淺執入深教利益尤廣。若挾名利心
執淺教破深法不免斯尤。公子曰。既蒙
提撕心霧忽消。然猶有心中未決者。何者
既承雖無得道者其道不可絶。具戒慧
者若辱若昧。然今見世間兆役者衆姧盜
者多。御代聖皇佐時賢臣。見斯獼猴不能
默忍。佛教王法相和如何。師曰。此有二種。
一悲門二智門。大悲之門開而無遮。大智
之門制而無開。制門如涅槃薩遮等經。悲門
如十輪等經。相和與奪坐贓斷而已。又人王
法律法帝禁戒事異義融。任法控馭利益甚
多。枉法隨心罪報極重。世人不知斯義。不
細王法不訪佛法。隨愛憎而浮沈任貴
賎而輕重。以此馭代後報何免。不可不
愼不可不愼。又公子先所談旱澇疫癘天
下版盪僧人之所招者。此亦不然。子未見
大道妄吐斯言。今當攬秦鏡臨子面。若
災由非法之僧尼者。尭代九年之水湯時七
載之旱。如是旱澇由誰僧而興。彼時無僧
何必由僧。夏運顛覆殷祚夷滅。周末絶廢
秦嗣旱亡。並皆禍起三女運隨天命。其日
無僧豈預佛法。夫災禍之興略有三種。一
時運。二天罰。三業感。時運者。所謂陽九百
六。尭水湯旱當之。是故聖帝出震見機逆
備。減劫五濁亦是。天罰者。由教令乖理天
即罰之。孝婦不雨之誅忠臣降霜之囚。如
是之類是也。業感者。惡業衆生同生惡時
業感故招如是災。如是之論具如歴代五行
志等。及守護國經王法正論經等。子不曾知
斯義。横吐狂言理不可當。師曰。有益無益
後當陳答者。夫無病則無藥有障則有教。
妙藥悲病而興佛法愍障而顯。是故聖人出
世必由慈悲。大慈與樂大悲拔苦。拔苦
與樂之本不如防源。防源之基非教不得。
疾有輕重藥則強弱。障有厚薄教則淺深。
増劫病輕輪王御人。減劫障厚如來垂教。五
濁惡世衆生疾重。三毒欝興八苦迫身。福
徳薄少貧病極多。斯即前世惡因之報感。遂
乃嗜味者殺生命而填腹。貪財者奪他物
而衣食。耽色飛蛾拂炎滅身。好酒猩猩瓫
邊被縛。如是邪見行不可勝計。此生作惡
業後當墜三途。三途之苦經劫難免。如
來慈父見此極苦説其因果。説惡因果拔
其極苦。示善因果授其極果。修其教者
略有二種。一出家二在家。出家者剃頭染
衣比丘比丘尼等是也。在家者戴冠絡纓優
婆塞優婆夷等是也。上達天子下及凡庶。
持五戒十善等歸依佛法者皆是也。言菩
薩者如是在家人持十善戒修六度行者
是也。出家發大心者亦是。斷惡故離苦修
善故得樂。下從人天上至佛果。皆是斷
惡修善之所感得。爲示斯兩趣。大聖設教。
佛教既存弘行在人。是故知法者出家傳
燈。仰道者入道改形。經云。若有國王父
母放人民男女等令出家入道所得功徳
無量無邊。有僧尼故佛法不絶佛法存故人
皆開眼。眼明而行正道。遊正路故至涅
槃。加以經法所在諸佛護念諸天守衞。如是
利益不可勝計。公子曰。知法弘道者利益
灼然。無法非經者何其滿國乎。師曰。大山
徳廣禽獸爭歸藥毒雜生。深海道大魚鼈集
泳龍鬼並住。寶珠之邊必有惡鬼圍遶寶藏
之側定有盜賊窺窬。美女不招好醜之男爭
逐。醫門不召疾病之人投歸。腥肉集蟻臭
屍聚蝿。聖王不言萬國競歸王。巨壑不思
千流各朝宗。富人不呼貧人集。智者默之
童朦聚。明鏡瑩淨妍蚩之像現之。清水澄
湛大小之相影之。大虚無心萬有容之。大
地無念百草出之。堯子不肖父聖。舜父欲
殺子孝。孔子門徒其數三千。達者則七十其
餘則不註。釋尊弟子無量無數。六群天授
善星比丘濫行極多。如來在日不得純善。何
況末代之裔乎。然猶如來慈悲三界爲父。賢
愚善惡何不喁喁。物理如是何足怪乎。雖
然變毒爲藥化鐵爲金。堯戸可封桀民可
誅。斯乃時運之所致皇風之所染。迦葉如
來明説所由。事見守護國經。文煩不抄要
覽者閲耳。頌
建立與無淨 雖深未斷煩
    空談内外我 輪轉生死樊
    大聖開羊乘 修觀得涅槃
    五停四念處 六十三生觀
    二百五十戒 持之離八難
    人空無漏火 滅智身心殫
    儻遇如來警 迴心菩薩
問。此心亦依何經論建立耶。答。大日經菩
提心論。彼經論何説。經云。謂如是解唯蘊
無我根境界淹留修行。又云。聲聞衆住有縁
地識生滅除二邊。極觀察智得不隨順修
行因。是名聲聞三昧道。又云。若聲聞所説
眞言一一句安布。菩提心論證文與下文心
雜擧。故不別抄。行相臨下可知
  第五拔業因種心
拔業因種心者。麟角之所證部行之所行。觀
因縁於十二厭生死乎四五見彼華葉覺
四相之無常。住此林落證三昧於無言。業
惱株杌猶此而拔。無明種子因之而斷。爪
犢遥望不近。建聲何得窺窬。游泳湛寂之
潭優遊無爲之宮。自然尸羅無授而具。無
師智慧自我而獲。三十七品不由他悟。蘊
處界善不待藍色。身通度人不用言語。大
非闕無方便不具。但自盡苦證得寂滅。故
經云。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生十二因縁。
又云。是中辟支佛復有小差別。謂三昧分
異淨除於業生。釋云。謂十二因縁者。守護國
經云。復次善男子。如來於一切靜慮解脱等
持等至伏滅煩惱生起因縁皆如實知。佛
云何知。謂知衆生煩惱生起以何因生以
何縁生。滅惑清淨何因能滅何縁能滅。此
中煩惱生因縁者謂不正思惟。以此爲其因
無明爲縁。無明爲因行爲縁。行爲因無明
爲因識爲縁。識爲因名色爲縁。名色爲因
六處爲縁。六處爲因觸爲縁。觸爲因受爲
縁。受爲因愛爲縁。愛爲因取爲縁。取爲
因有爲縁。有爲因生爲縁。生爲因老死爲
縁。煩惱爲因業爲縁。見爲因貪爲因。隨
眠煩惱爲因現行煩惱爲縁。此是煩惱生起
因縁。云何衆生滅諸煩惱所有因縁。有二
種因有二種縁。云何爲二。一者從他聞
種種隨順法聲。二者内心起於正念。復次有
二種因有二種縁。能令衆生清淨解脱。謂
奢摩他心一境故毘鉢舍那能善巧故。復次
有二種因有二種縁。不來智故。如來智故
復有二種因縁。微細觀察無生理故。近
解脱故。*復有二種因縁。具足行故。智慧
解脱現在前故。復有二種因縁。謂盡智故。無
生智故。復有二種因縁。隨順覺悟眞諦理
故隨順獲得眞諦智故。此是衆生除滅煩
惱清淨因縁。如來悉知。復次善男子煩惱因
縁無有數量。解脱因縁亦無有數量。或有
煩惱能與解脱以爲因縁觀實體故。或
有解脱能與煩惱以爲因縁生執著故。

縁覺鹿車無言説 部行麟角類不同
    因縁十二深觀念 修習百劫具神通
    拔業煩惱及種子 灰身滅智如虚空
    湛然久醉臥三昧 蒙警迴心一如宮
問。此住心亦依何經論説耶。答。大日經菩
提心論。彼經論何説。經云。縁覺拔業煩惱株
杌無明種子生十二因縁。離建立宗等。如
是湛寂一切外道所不能知。先佛宣説離
一切過。又云。縁覺深觀察因果住無言説
法不轉無言説。於一切法證極滅語言三
昧。是爲縁覺三昧道。又云。祕密主若住縁
覺聲聞所説眞言摧害於諸過。又云。聲聞
所説眞言一一句安布。是中辟支佛復有少
差別。謂三昧分異淨除於業生。龍猛菩薩菩
提心論云。又二乘之人聲聞執四諦法縁覺
執十二因縁。知四大五蘊畢竟磨滅。深起
厭離破衆生執。勤修本法剋證其果。趣
本涅槃已爲究竟。眞言行者當觀。二乘之
人雖破人執猶有法執。但淨意識不知
其他。久久成果位以灰身滅智趣其涅
槃。如太虚空湛然常寂。有定姓者難可
發生。要待劫限等滿方乃發生。若不定*姓
者無論劫限。遇縁便迴心向大。從化城
起以爲超三界。謂宿信佛故乃蒙諸佛菩
薩加持力而以方便遂發大心。乃從初十
信下遍歴諸位。經三無數劫難行苦行然
得成佛。既知聲聞縁覺智慧狹劣亦不可
樂。十住論云。若墮聲聞地及辟支佛地。若
爾者是大衰患。如助道法中説。若墮聲聞
地及辟支佛地。是名菩薩死。則失一切利。
若墮於地獄。不生如是畏。若墮二乘地。
即爲大怖畏。墮於地獄中。畢竟得至佛。
若墮二乘地。畢竟遮佛道。佛自於經中解
説如是事。如人貪壽者斬首則大畏。菩薩
亦如此。於聲聞地及辟支佛地。應生大
怖畏
祕藏寶鑰卷第中



祕藏寶鑰卷第下
  第六他縁大乘心
粤有大士法樹號他縁乘。越建爪而高昇
超聲縁而廣運二空三性洗自執塵四量四
濟他利行。思惟陀那深細專注幻焔似
心。於是芥城竭而還滿巨石磷而復生。三種
練磨策初心之欲退四弘願行仰後身之勝
果。築等持城安唯識將。征魔旬仗陣伐
煩惱賊帥。整八正軍士縛以同事繩。走六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