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宗要柏原案立 (No. 2374_ 貞舜撰 ) in Vol. 74

[First] [Prev+100] [Prev]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宗要柏原案立卷第二

   一。 兼但對帶
 二。 爾前分身
 三。 爾前身土
 四。 後番五味
 五。 爾前久遠
 六。 説五時教
 七。 分身儀式
 八。 淨穢涅槃
 九。 二經勝劣
 十。 提謂經攝
 十一。倶知常住
 十二。惡人授記
 十三。五時證據


宗要柏原案立二

    一。兼但對帶
問。有何所以約五時釋兼但對帶差別耶」
答。華嚴圓教兼別教故名兼。阿含但三藏
故。方等四教並對呵讃。般若帶二乘益故。
名兼但對帶也可答申
付之凡法門名義。必依經論證據。然諸經
論中。全兼但對帶説無之。何況圓教兼餘
教事。不可限華嚴。乃至帶餘教得益事。
何限般若耶。爰以一處解釋中。乳教帶一
方便。生蘇帶三方便判。今何當知。華嚴兼。
三藏但。方等對。般若帶等判耶
云云兼但對帶判釋。任一家解釋定判處
也。所以華嚴圓教兼一別教。麁苑但三藏。方
等大小偏圓並對呵讃。般若不共般若帶共
般若益。法華無此義。是故華嚴兼。三藏但。
方等對。般若帶。此經無復兼但對帶判。但
至御難者。無文有義。一家判釋大綱也。次
兼但對帶互可通云事。若逗多種機。互通義
雖有之。約一機昇進。華嚴兼方等對等可
云也。次至帶一方便釋者。華嚴名兼。上一
釋作歟。仍無過
難云。兼但對帶判釋尚以難思。大方華嚴經
文。無兼説言。乃至般若帶義無之。一家臆
説。末學難信用者歟。隨四依論説。以前四
味兼但對帶分別事無之。其上以義言之。
於華嚴一味。兼但對帶四義可有之。謂不
交界内教。但説界外教是但也。又別圓相
對。是對也。依之籤一云。乳中即約圓別相
對以辨不字又純圓帶別。依之玄二云。
乳教帶一方便。生蘇帶三方便。熟蘇帶二方
便次阿含出世法兼戒善法。外道常樂我
淨。三藏苦空無常無我對破。又帶世間戒定
惠。次方等圓兼三教。明彈呵帶三方便。玄
二云。方等帶生蘇論妙以待麁。般若帶熟
蘇論妙以待麁籤云。二乘鈍根。於方等
中得生蘇益。帶此益故以論圓妙次般
若圓兼二教。但明洮汰。共不共般若待對。
若爾者。何必華嚴兼。三藏但。方等對。般若帶
可分別耶。依之梵網人師釋云。依天台意。
兼但對帶一往不通。再往論之亦可通也
次此經無復兼但對帯釋事難思。一經中兼
本迹兩門。又本迹相對明三身。説一圓故可
名但。例如阿含但三藏名但。何此經無復
等判耶。但逗衆機互可通。約一機始終不
可通云義勢事尚難思。今所難方等華嚴
名帶。方等般若名對兼等。皆二乘一機昇
進相。次乳教帶一方便釋會通未成。何以兼
上帶可心得耶。抑華嚴經説通教耶不。一
箇重事也。舊經四十六云。無量衆生。於三乘
中各得調伏新經云。諸法實相性常住
不變異。二乘亦皆得。而不名爲佛既有
三乘益。通教條勿論歟。次方等三藏事。籤三
云。鹿苑已成藏人。於其不復須藏故但説
此釋意。鹿苑已説三藏令證果。方等
不説三藏見如何。但一家釋中作十故釋
云云次般若經説三藏歟事。大品經云。分
折諸色至一極微仁王經四非常偈有
之。是等皆三藏相也。如何可會耶。次華嚴
別教兼一別故別教也。若爾者非第三別教
歟如何。籤十云。始從住前至登往來。全是
圓義。從第二往至第七住。文相次第。又
似別義既云似別。實非第三別教聞。
清涼師釋破天台時。迷其行布謂爲別教
釋如何。次華嚴別教有禀教機耶。止五云。
宣説菩薩暦劫修行。彼爲鈍根也。初發心
時便成正覺。所有依身不由他悟。彼是利
根也 義例云。處處文中。但云華嚴兼
於利鈍。利即圓教。鈍即別人有機見如
何。所詮華嚴兼方等對等事。經文見事有之。
尤可檢之。次涅槃經兼但對帶攝歟如何 
云云兼但對帶判釋事。玄一云。當知華嚴
兼。三藏但。方等對。般若帶。此經無復兼但
對帶佛本意在大。華嚴最初頓説。直雖
可説圓。小機未熟故。且欲隔小乘聞。是故
兼一別故教相出來。記三云。部中論主雖
是圓教。准五時意以別助圓是其兼別
相。阿含不交餘教。尤可名但。方等彈呵教
也。於此大小相對。偏圓相對有之。籤一云。
若以圓斥三。及以圓斥藏。即以圓融爲
融。或以三教斥藏。即以融通爲融
對此意也。般若雖大乘。不共般若上。帶共
般若小果。記二云。謂般若中通教二乘故。彼
部中通教眞中具大小。故名之爲含。大帶
於小故名爲狹法華超爾前八教一大圓
教故。此經無復兼但對帶云也。疏四云。無餘
乘者。無別教帶方便有餘之説。無二者。無
般若中之帶二。無三者。無方等中所對之三
山王院釋云。疏意以華嚴兼別。爲無
餘乘。以般若帶二。爲無若二。以方等對三。
爲無若三但無經論證云事。依義不依
語。非一家本意耶。四教義云。今一家解釋
佛法。處處約名作義。隨義立名。或有文
證。或無文證。若有文證故不應疑。無文
證者亦須得意次華嚴有兼但對帶義云
事。於五時作兼等。以義成之事不可遮
之。然約三乘一段機時。兼但對帶一通沙汰
計也。玄十云。此五味教。調熟一段漸機衆
華嚴時爲隔漸機聞別教兼説。阿含
爲漸機誘引説但小。方等爲漸機彈呵大
小偏圓待對。般若爲漸機洮汰共不共教相
出來。取夫兼但等互通。可約二乘機云御
難事。全不可然。先華嚴唯界外教。可名但
云事。是豈約二乘意耶。別圓相對云。圓帶
別云。皆是非二乘得益。餘教互通。非二乘
得分可準知云云次明曠大師釋事。一往不
通。再往亦通云一往義。實義可心得也。次
法華經。兼但對帶義可有之云事。全不可
然。二教傍正無之不云兼。萬法具足圓不
可號但。餘教待對無之又不帶小果。此經
無復兼但對帶尤有其故歟。次華嚴經説通
教歟事。一家不説之定。厚殖善根別圓頓
大機教故也。但十地立四果名擧三乘益
事。別教教門意歟。華嚴三十七云。一切聲聞
縁覺不聞此經名疏一云。華嚴云。此經
不入二乘人手次方等三藏事。四教義
擧十故。第一爲用爲國王等説之。第二爲
斥爲十大弟子説之云云但籤三文。約鹿苑
證果一類歟。不可遮方等新受小機。次般
若三藏事。能樹菩薩以般若爲摩訶衍。三
藏小乘不可有之。得果之後即有彈呵。彈
呵之後即有洮汰定。縱般若三十年内新受
小。得果スレハ彈呵教請取故。方等三藏非般若
三藏也。是即中間三味同事云事。學者隨分
一義也。但至般若經文者。以藏助通意可
會也。實非説三藏。次華嚴別教事。如一家
判釋者。第三別教可云也。但又似別義釋。經
文別教言無之。故且云似歟。然於彼經別
教。一代大綱令成事有之歟。次華嚴別教
有機耶事。一義意。華嚴別教爲隔二乘聞
也。然云非逗一機云也。但止五並義例等
文。機有見事。爲隔二乘聞所説教。餘人聞
之得益事有之歟。約別教正意。非逗機別
教云計也。例如爲彈呵洮汰説後三教時
有逗縁得益也。次華嚴兼等事。經文見事
有之歟云事。未及檢之。但無有餘乘若二
若三文可出之歟。疏受之釋。如上次涅槃
經事。先法華同味故。無兼等義可云歟。或
又付涅槃四教五味。兼等相可成意有之。
玄十云。涅槃猶帶三乘得道
    二。爾前分身
問。法華前教有分身説耶
答。爾前經ニハ分身説不可有之
就之凡分身者。凡證法身理。遍法界時。外
用應迹現十方義也。縱雖爾前經也。何無
此義耶。爰以華嚴經中。故能分身遍十方
明。瓔珞經文。釋迦牟尼分身百億演。如文
理者。於法華已前。有分身説被得
云云凡分身者。前證迹門顯實。後表本門
遠由。今經仲微也。爭帶權教可明此旨耶。
爰以宗師諸經無分身事釋。彼帶方便故時
中不顯説耳判。但至御難者。縱本爲法身
迹爲八相義有之。不云分身非相違。次至
華嚴瓔珞文者。只是化身分非實分身歟 
難云。法華已前無分身説云事難思。凡分
身者。内證法身月晴時。八相應用影浮機縁
萬水也。然諸水雖異。只是一月應用。彼彼
世界八相佛。皆是一佛分身談也。縱雖爾前
也。爭不許此義耶。依之華嚴經云。往昔
勤修多劫海能轉衆生深重障故。能分身
遍十方。悉現菩提樹王下又云。分身遍
滿十方刹。放淨光明照世間。一身示現無
量身。一切世界悉周遍。菩薩分身亦無量。供
養一切諸如來。神通變現勝無比。佛所行處
皆能住既佛菩薩共有分身申。香象大師
釋云。今明互爲主伴之義。此同法華分身
諸佛觀佛三昧經云。爾時五百分身諸佛
釋迦文瓔珞經云。釋迦牟尼佛分身百億
梵網經云。千華上佛。是吾化身。千百億釋迦。
是千釋迦化身央掘經云。過一恒土即有
一佛土。一方有十佛。十方即有百佛。彼佛
皆云是釋迦分身首楞嚴經云。上方有
土。名一燈明等。並釋迦分身籤二引之。
此等文理明。爾前有分身説云事。但今經分
身。證前起後仲微云事。凡諸經説相因縁不
同也。雖無證前起後義。歎佛外用時。何不
説分身散影旨耶。次彼帶方便故時中不顯
説耳釋事。分身有無。何必可依帶方便義
耶。大方記小久遠一實仲微。曾帶方便席不
可明之。教主佛。彼彼世界有利益云事
有何憚耶。次華嚴經等文。化身云事難思。
先指化身分身云事。更不可有之。其上慥
分身説。何曲現文可屬化身耶。何況今經
分身。名化身有之。經云。亦復供養諸來化
又云。若説此經則爲見我多寶如來及
諸化佛抑一切諸佛。釋尊分身也云。彌陀
阿閦等釋迦分身可云歟如何。若爾者。妙樂
大師。彌陀釋迦二佛。既殊宿昔縁。別化導
不同判。非分身見。如何可心得耶。若釋迦
分身可成者。他宗人師釋。並一經文見事有
之可出之。次今經時。黄金白銀分身來耶。
乃至界外土分身來耶。各各疑也。如何可申
耶。大方付分身相貌。重重約束有之。學者
一義。分身三重不同成事有之如何。次丹後
先徳。爾前有分身説被成事有之。其意如

云云分身者。今經時證前迹門起後本門
成一經仲微也。所以寶塔涌現時。一會衆望
開塔婆戸。但多寶有盡還集一處願。謂其
土教主諸分身集可開之云云是故三變土
田集分身佛。開塔婆戸。二佛並境智。成三
身即一化導畢。如此分身。爭爾前帶權席可
明之耶。依之法華論云。示現無量佛者。
示現彼此所作諸業無差別故記十云。此
相既同。各於其土利益亦爾既前三後一
所作同佛名分身。豈爾前可明此旨耶。又
記九云。成佛既久。化迹必多或分身既多。
當知成佛久矣。如荷積滿池之喩判。是正
本門遠由也見。但至難勢者。縱外用八相化
導雖無量也。不云分身者非相違。但爾前
諸經。似分身事多之。夫一家會通。疏八云。
大集明若干佛與欲。華嚴亦説十方若干佛。
同説華嚴。大品亦云千佛同説般若。皆不
云是釋迦分身。准今經者。應是分身。彼
帶方便故。時中不顯説耳華嚴若干佛。
大集與欲。般若千佛等。今經意ニテハ分身ナレ&MT01302;。彼
經當分ニテハ帶方便故。不説分身釋。以此諸
文可會也。記八云。但云十方互爲主伴。仍
不云伴是佛分身。但云眷屬而已籤一
云。不同華嚴云是眷屬。大集亦無分身之
言。般若但云聞者加説名字咸同互爲
主伴説。彼伴即分身不説釋。但華嚴等諸
經。有分身言云事。爾前今經大綱明。其上
可致會通也。所詮諸經非實分身。而有分
身言。只是指化身神通示現邊分身云。仍彼
華嚴經文。神通變現勝無比。佛所行處。皆
能住申。神通示現相分明也。又佛菩薩有分
身説事。還是神通示現證據。又臺上盧遮那。
化葉上千釋迦。葉上化葉中千百億。只是三
重本末化身。與分身名也。然臺上盧遮那。
同類分身不可明也。去主伴説。伴者眷屬
義。眷屬云不云分身釋也。依之記八云。彼
華嚴經。加四菩薩説菩薩因果。能加但是
迹佛主伴。故不假集佛。但云十方互爲
主伴。仍不云伴是佛分身。但云眷屬而已
籤十云。而覆其分身之説。但云主伴相
次探玄記文。他師釋也。不能依用
歟。但今經分身。與化身名云事。爾前化身
上立分身名。今經分身上立化身名也。其
體大異也可心得也。次觀佛三昧經瓔珞央
掘等。準華嚴可會通也。次諸經因縁不
同也。縱雖非爲證前起後。何不明之耶
云至者。如此本迹仲微甚深難思法門。爾前
不可明云事也。但依分身記小久遠不可
顯云事。證前方二乘成佛可顯。於起後邊
豈不顯久遠成佛耶。尤於帶權席者可祕
之者也。彼帶方便故時中不顯説耳釋。誠
有其故歟。次彌陀阿閦等。釋迦分身云事。
誠以難測。但一義心。皆分身可成也。誠證
華嚴經普賢讃佛偈。擧釋迦一體佛時。賢首
如來無量壽妙喜阿閦等出之見。演義鈔云。
賢首彌陀等。皆是本師分身但彌陀釋迦
二佛既殊釋。他師破也。他師信解品瓔珞長
者。約彌陀故。彌陀釋迦別佛也云破之。次
黄金白銀及界外土分身事。大旨皆來可存
也。次丹後先徳。爾前通釋事。其意難知。但
無作三身遠由云事。通爾前一意顯歟。次三
重分身事。不知其深義。何樣ニモ爾前迹門本
門大綱付。可成其不同歟。就中本門無作
顯本上。十界萬法皆分身相貌。可顯子細
有之云云
  三。爾前身土
問。諸部圓教。皆明三身即一四土不二道
理耶
答。學者義勢不同。任一義不可明之可答

就之凡如來説教。依機縁在無。縱雖爾前
也。能居三身。所居四土。不二相即旨可聞有
機。何不説之耶。爰以華嚴梵網三重本末
成道。宗師約三身相即義。淨名經足指案地
土。一家四土不二義非判屬耶
云云三身即一本門壽量仲微也。所居四
土不二同。是爾前不同明之。爰以妙楽大
師。若法華以前三佛離明隔偏小故釋。直觀
此土四土具足故此佛身即三身也&MT01302;判。但至
御難者。爾前説時未至。有可度機不可
云。次至三重本末者。且一往引證歟。或又
別爲一縁作如此説判。次至淨名四土
者。雖擧四土。非相即四土仍無失可答

難云。法華已前。三身即一四土不二義。不明
之云事尚難思。先三身即一事。唯佛與佛法
門也。縱弟子機雖未熟也。於果佛内證。三
身相即云可有何憚耶。依之諸部圓教法
門。其説相誠甚深也。就中梵網經華嚴結經
也。彼經所明三重本末者。顯本迹相即心
也。去疏九引之。證本地三身見。記九云。若
華嚴中十方臺葉互爲主伴。此梵網經唯一
臺葉故。天台戒疏判云。華臺華葉本迹之殊。
所以華臺華葉本迹定者。被縁雖別道理恒
同。所結既同。能結豈別被縁雖別道理恒
同故。本迹同一義顯然也。能結所結。華嚴梵
網無不同。本迹佛身體一見。又玄七云。或
言。道場以虚空爲座。一成一切成。毘盧遮
那遍一切處。舍那釋迦成亦遍一切處。三佛
具足無有缺減。三佛相即無有一異
樂受之。或言。道場以虚空爲座等。亦如花
嚴普賢觀花嚴三佛相即旨有之條分明
也。大乘經云。此即三身體無異相其外
大集大品中。明不思議佛身。皆是三身一體
心也。次四土不二事。若能居三身相即。所居
四土可不二云事。理在絶言也。仍梵網三重
本末相即。軈所居臺葉不二相聞。其上一家
所立四土癈立。源自淨名經足指案地土事
起。依身子梵王機見不同。四土説法出來。去
足指一土也。是豈非四土不二相耶。但若法
花已前三佛離明等釋事。既云隔偏小故。何
ニモ別教附傍方約歟。爾前爲一圓機不可
憚之。去爾前非不明圓三佛但與法華迹門
義同云釋有之。爾前明圓三佛云。圓三佛
豈非相即三身耶。抑云但與法化迹門義
同。迹門所説三身即一不許之歟。如何。但
本門。祕密三身事。疏九云。一身即三身名爲
祕。三身即一身名爲密。又昔所不説名爲
祕。唯佛自知名爲密此二重釋。妙樂以
兩義消釋時。亦可前釋通諸味釋。一身即三
身。三身即一身釋。可通爾前諸味見。如何
可會申耶。次就四土。法相宗並南山道宣
律師。同立四種土。與一家四種佛土同異
如何。又於今經。何時四種佛土相可顯耶。
次無作三身。通爾前迹門歟事。如何可申
耶。無作者圓教名也。爾前迹門圓教三身。豈
非無作法耶
云云法華已前機縁未熟。説教亦不顯實
義。能居三身陰相即説。所居四土絶不二機
見。所以説四土一如相即。顯二乘生所。三
身相即。教主顯本可成者也。若夫記小久遠
可顯者。尤可祕之者歟。去如來祕密三身。
昔所不説法云非耶。依之記九云。若法華
以前三佛離明隔偏小故。來至此經從劣辨
勝即三而一決一云。此四教主未開成別。
只是一身四見各異疏九云。發迹顯本三
如來者求異諸經次四土不二事。寶塔品
時。於虚空會上。十界衆生雜居。十界互具三
千一念談時。四土不二義可顯也。爾前豈可
明此旨耶。仍妙楽大師。直觀此土四土具
足故。此佛身即三身也但依機縁在無。可
有説教云事。若夫三身四土不二相即旨可
聞機純熟。即可説法華也。非爾前得分
也。次華嚴梵網三重相即事。玄七云。華臺名
報佛。華葉上名應佛。報應但是相關而已。不
得相即。此是別佛果成相也又云。梵網
經結成華嚴教。華臺爲本。華葉爲末。別爲
一縁作如此説既三重本末屬別佛果
成。豈可關三身即一耶。但引證本地三身
云事。一家引證取意不取文。引成論證本
地二如來。豈彼小乘論有本地二身可云
耶。次記九被縁雖別道理恒同釋事。華臺華
葉本迹定者方。彼經意也。道理恒同方。一家
意爾釋歟。非彼當分所談。次玄七本末釋事。
是一往指華嚴也。彼經當分。實不可明之。
次大乘理趣經文事。或一機説歟。將又祕密
後番説云也。次梵網三重本末。即四土不二
相也云事。全不可然。但是相關不得相即。
能居身非相即。所居又可然耶。但淨名經足
指案地事。一家以巧辨立四種佛土時。以
足指案地機見判之計也。彼經明四土不
二不可得意。依之名疏一云。諸佛利物差
別之相。無量無邊。今略爲四既付利物差
別相立四土異見。爭四土不二本説可云
耶。次方等般若諸經事。彼等經。更三身四土
相即不二相。全不撿及故。非難勢限。次迹
門所説三身。爾前可許之歟云事。此事學
者異端也。迹門三身爾前云。本門三身
超爾前迹門云義有之歟。但一義意。爾前
三佛離明&MT06279;隔異。迹門從劣辨勝二身相即。
本門顯本無作三身云云可思之。次祕密三
身。妙楽亦可前釋通諸味玉フ事。彼釋
ンカ心得レハ非相違歟。既於諸教中祕
之不傳結成。不可通爾前事顯然歟。次法
相四土事。法性土・自受用土・他受用土・變化
土是也。冥師四土。法性土・實報土・事淨土・
他淨土・大旨一家四土雖相似。其意大異
也。彼等當分隔異四土也。一家四土。不二上
四土也。直觀此土四土具足云云可思之。次
今經四土事。寳塔品時。十界衆生居寂光虚
空。是則四土不二本説也。次無作三身通爾
前耶事。通云義人有之歟。但一義永異
諸經三身。不可通云也。異文合文重重也。
尤可檢之
    四。後番五味
問。何名後番五味耶
答。爲前番機重説五味。是名後番五
味也可答申
就之凡依四十餘年調熟。成法華顯實時。
皆成佛道化導極。何此外重可説後番五
味耶。爰以見經文。化一切衆生皆令入佛
道宣。何況法華後雖説涅槃。更有四味方
便不云者耶
云云法華前番醍醐。涅槃後番醍醐也。是
故却後三月間説前四味。涅槃經爲第五味
成後番五味也。爰以披宗師所判。前番五
味外。復以涅槃爲後教五味判。但至御難
者。機性萬品不限前番五味歟。皆令入佛
道文。可約一段機縁。次法華後四味方便不
可有云至者。既經却後三月。何徒居説法
利生義無之耶
難云。前番五味外有後番五味云事難思。
本地眞因照機已來。乃至今日。調機調熟。其
後説開機顯實妙法。一段衆生令開佛知見
畢。其外何重可説後番五味耶。依之一代
聖教四依諸論。全論後番五味事無之。去
南三北七人師立五時時。雖擧法華涅槃。
後番五味不立之。其上一家解釋。法華後
有涅槃得道機云事雖談之。慥後番五味
不判也。依之玄十云。此五味教調熟一段漸
機衆生如身子等。大徳聲聞。於法華中得
受記&T040879;。見如來性成大果實。如秋收冬藏。
更無所作不生不生名大涅槃。即是前番。
從摩訶般若出妙法華。爲未熟者更論般
若入於涅槃。而見佛性即是後番又從般
若出大涅槃也縱後番云言雖有之。五
味不云也。但爲未熟者更論般若云有般
若洮汰見。去今佛熟前番人。以法華爲醍
醐。更熟後段人重將般若洮汰方入涅槃
唯限般若亙四味不見也。何況法華後重
可有五味者。其四味經卷何處有之耶。又
以何等爲華嚴思惟。乃至般若洮汰可云
耶。但大經從佛出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
出修多羅。從修多羅出方等。從方等出
般若。從般若出涅槃説云事。一家以此文
證前番五味見。而法華不悟機。於涅槃悟
故。從前番般若後番涅槃切續故。從般若
出涅槃義有之歟。別有後番五味不可得
心。抑一家釋中。付五味一一引文證事有
之。如何見耶。一一證據皆有疑。就中方等
陀羅尼經。先於王舍城授諸聲聞記。今復
於舍衞國祇陀林中復授聲聞記。乃至第二
第三授我等記文。後番方等證云事難思。
妙樂大師。今此法華是顯露記不同方等隱
密與記&MT06279;。方等隱密記定。爭後番方等可
屬耶。又第二第三云其相如何。次三井先徳。
付前番五味委細釋事有之。又楞嚴先徳。
付涅槃有三機相成。於其中後番五味相
可有之如何
云云凡如來説教化導亙三密四門利生
通五時八教。但不限一段五時。味味會會
念念皆不具四教五時云事無之。去爲一
段機雖説前番五味。未度衆生多之。有縁
機性不可盡期。仍爲佛性調機一段衆生。
説後番五味事有何失耶。依之玄十云。今
佛熟前番人以法華爲醍醐。更熟後段人重
將般若洮汰方入涅槃。復以涅槃爲後教
五味。譬如田家先種先熟先收。晩種後熟後
收。法華八千聲聞無量損生菩薩。即是前熟
菓實。於法華中收。更無所作。若五千自起
人天被移皆是後熟。涅槃中收。爲此義故。
故云從摩訶般若出大涅槃。即後番次第也
其外引像法決疑經蓮華藏世界乃至無
量義經摩訶般若華嚴海空文。證後番華嚴。
引涅槃經迦留陀夷因縁。證後番阿含。引
方等陀羅尼經第二第三授我等記文。證後
番方等。引大品須菩提畢定不畢定問。證後
番般若也。一家所判引證大旨如此。但至
四味調熟法華顯實スルニ事可足云難者。法
華外既有涅槃得道機。何又可遮後番五
味耶。南三北七不論此旨事。依所立義誤
也。五千聲聞等。皆是後熟。涅槃中收者定。其
根愚鈍也。無四味方便。爭輒於涅槃可得
道耶。但限般若洮汰。不通四味云難事。
從前番後番切續時。自般若至涅槃相
ンカ爲。重將般若云計也。以一例諸。自餘
四味又可有之也。取夫後番四味經何耶云
事。後番四味經前番四味。其義同之。是故別
不結集前番四味編入也。仍上所出諸文是
也。但華嚴思惟等事。縱雖一時一會。擬宜必
可有之云事。學者義勢有之。又前番時節
一向不經五千等類。阿含得果二蘇調機有
之事勿論也。次大經從般若出涅槃文。猶是
後番證據也。一家隨義轉用證前番時。從般
若出法華判計也。抑一家所引文證事上顯
畢。但方等陀羅尼經第二第三記事。玄十引
方等陀羅尼經云。先於王舍城授諸聲聞
記。今復於舍衞國祇陀林中。復授聲聞記。
昔於波羅柰授聲聞記。身子云。世尊不虚
所言眞實故。能第二第三授我等記籤十
云。即指王城授記同於法華舍衞國記。即指
方等在法華後第二第三云事對第一
也。一義意。第一法華授記也。第二後番鹿苑。
第三後番方等指也。次三井先徳釋事。十妙
義私記云。普賢經後至雙林時。總有三月。
彼三月間説後番五味。豈無説處次楞
嚴御釋事。五味義私記云。凡涅槃經中。於所
被機有三類。其三類者。一者經後番方等
般若至涅槃者。二者不經方等般若始至
涅槃會者。三者引將來鈍者爲令不起斷
滅見云云第一釋心内經後番前四味義可
顯之也。但第二釋。涅槃時始詣佛前者云。
是四教機釋。學者一義。此涅槃四教。軈可
成五味子細有之
    五。爾前久遠
問。久遠實成説。通法華已前耶
答。法華已前不可明久遠成道旨也可答

就之諸佛説教依機縁在無。設爾前也云。
有可度機何不明此旨耶。爰以寶積經中。
昔因陀幢成道我身是也宣。梵網經文。吾今
來此世界八千返明。如文理者。法華已前
明久遠旨見
云云不可明之云事。久遠實成一經根
源。顯本遠壽本門壽量仲微故也。爰以經文。
昔所未曾聞明。一家解釋ニハ發迹顯本三如來
者求異諸經判。但至御雖者。説時未至座。
有機熟人不可云。次寶積經文。文殊所説。
非如來顯本歟。梵網經。且擧機見不同歟」
難云。尚以難思。如來説教依機縁在無不
定也。縱雖爾前。既説圓教。圓教三世共談
常住旨。豈不明久遠寶成旨耶。去一代諸
經散在。久遠實成旨顯然也。依之華嚴經云。
或見釋迦成佛道已經不可思議劫。或見
今始爲菩薩十方利益諸群生梵網經
云。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爲此娑婆世界
主座金剛華光王座不思議境界經云。釋
迦如來現詫王宮釋種被敬。但爲成熟諸
衆生故。而實已於無量劫來成等正覺
寶積經云。於過去世無量無邊不可説劫中
有佛。號曰因陀幢王。出現於世。文殊師利
白佛言。世尊。昔時因陀幢王如來者。今即世
尊是也諸經説皆明久遠旨見。又章安一
處釋云。若別圓佛初受施時。如佛所言。我
從初成佛來。無量阿僧祇劫。久具智斷
但本疏文計。初成佛言幽玄ナル未師受之。
久具智斷者。如法華壽量所明久成之相也
若別圓佛云尚亙別教。何況圓教耶。但昔
所未曾聞文事。先約大旨歟。誠爲一會聞
説之事不可有之。本門終窮極談故也。然
圓教方爲一機説之事。爭可遮之耶。發迹
顯本三如來者求異諸經釋。其心是同。釋義
前後見。發迹顯本三身者。如來祕密三身也。
一身即三身名爲祕。三身即一身名爲密。又
昔所不説名爲祕。唯佛自知名爲密妙樂
受之有二重釋。第二重釋。亦可前釋通諸味
云。通爾前判。是即爾前圓教二分明久遠云
覺。如何可得意耶。次寶積經
會通事。設雖文殊説也。何非久成説耶。文
殊釋尊惠門菩薩也。豈久成説可闇耶。次梵
網經事。機見不同不見。其上根本大師。吾此
法華宗。久遠實成道釋迦牟尼佛實報土中
説。微塵劫中二垂迹而示現。大通智勝佛時。二
萬億佛時。燃燈佛之時。不輕菩薩時。八千返
出現。爲種種結縁實久遠相也見。如何可
會申耶。抑久遠實成法門。終窮極説云云
覺大師御釋中。法華爲破三乘近情。説久
遠事釋。悉檀隨宜説見。如何可得意耶。又
山王院大師。華嚴法華久成説。皆是戲論法
也釋。如何。次五大院釋中。天台判云。一代八
千機見不同釋。大師何處釋指耶。更不見
及事也如何
云云久遠成道説。本門終窮極説。諸經超
過法門也。迹門開三。尚諸經不明之。況於
本門長壽耶。仍補處彌勒。助番番化導。驚
地涌菩薩。成不識一人疑。略開近顯遠ニハ
所未曾聞。今皆當得聞宣玄九云。今經迹中
師弟因果。與衆經有同有異。本中師弟因
果。衆經所無疏九云。又法華之前。亦明
圓如來者。同是迹中所説耳。發迹顯本三如
來者。求異諸經妙樂大師釋云。遍尋法
華已前諸教。實無二乘作佛之文。及明如
來久成之説。故知竝由帶方便故經文
釋義一同爾前不可明之見。但至機性萬
品難者。若可聞本門機有之。可説不待
時本門也。夫實非爾前得分。次至華嚴經
者。經云。今成妙覺遍照尊以此説爲正
也。記九云。華嚴雖有久遠行因。但是今日
一番之因。尚未曾云中間一番之果。況有
中間數數成佛次至梵網經者。五大院
既機見不同會。但天台判釋事指何處耶難
思。但學者一義。天台梵網義記聖迹難思。
隨機異説云文檢事有之。但根本大師。實久
遠八千返釋云事。機見不同當體シテ實義
玉ヘル一意歟。次不思議境界經事。彼華嚴同
本異譯也。例華嚴可得意歟。顯法華義鈔
云。境界經及華嚴經。明中間果未説久遠
果。以大通三千塵點爲中間佛也次寶
積經會通如前。但文殊如來内證惠門。可
知久遠云事。雖惠門甚深。爭與如來可
齊耶。縱又雖知之。於爾前者。計機不可
申實説。又一義。平等意趣意會事有之歟。
次章安大師久具智斷釋事。彼報身智惠。未
來常住相釋也。次末師未來常住。又過去常
住云義可有之歟云意也。但擧別教事。證
道同圓意歟。大方過去常住取。如來久遠事。
何可有用意事也。依之記九云。然諸經中。
豈無三身。但爲兼帶及未明遠。是故此經
求異諸教。若不爾者。請驗諸經。何經明佛
久遠之本同此經耶但付求異諸教釋。祕
密三身亦可前釋通諸味スラン事尤難思。此
釋歴諸味。無祕密三身釋出斥之意料簡
事有之。是則非私義。根本大師御釋爾見
云云次覺大師御釋事。初標文云。彼經久遠
佛。只是此經毘盧遮那佛。不可異解釋。偖
次下。又彼經爲破三乘近情説遠壽事判。
一往似悉檀隨宜説歟。但付顯本十重不
同有之。破迹顯本一意存歟。然實不可異解
法體可得心也。次山王院御釋事。大方如
來祕密三身顯本。屬戲論法事太難思事
也。但見彼釋始終。八葉諸尊隨機取土。而
中臺不動本際。何佛新成。何佛久成等者。
皆是戲論新舊相對。報情對論戲論言説
也。止新舊不同諍。新舊不二無作本佛可仰
云意歟
    六。説五時教
問。十方三世諸佛説五時教次第。皆與釋
尊同耶
答。具説五時諸佛可同之可答申
就之凡應佛化儀。隨時宜説五時次第。何
必與釋尊同可云耶。爰以見經文。雲雷音
王佛。於菩提樹下。先説法華見。可知諸佛
五時。其次第不同也云事
云云三世諸佛五時次第可同之云事。所
以界内出世佛。必照機擬宜有之。又破有説
空。其上必可彈呵洮汰故。五時次第必同
之者也。爰以如三世諸佛説法之儀式。我今
亦如是宣。但至御難者。化儀不定不説五
時佛非難限。次雲雷音王佛。菩提樹下説
佛惠法華也。非第五時法華者非相違可
答申
難云。衆生根縁區。諸佛化導非一准。於説
五時佛。何一准如釋尊可次第耶。今日釋
尊。厚殖善根機縁現前。任機設日照高山化
導時。最初華嚴出來也。若大機不現前者。
對誰可設華嚴頓説耶。若又小機先純熟。
於菩提樹下軈可説三乘法也。須扇多多
寶等是也。又一實圓融機縁純熟。於菩提樹
下即可説法華也。是又自元法華出世本
懷也。佛本意在大化導可相叶者也。依之
雲雷音王佛菩提樹下法華。是其證據也。若
爾者。四教機並。先説方等。後三衍門機有ラハ
先可説共般若也。何一概華嚴阿含方等
可次第耶。大方付釋尊一代説教機見不
同也。解深密經。一代有空中三時説。他師五
時。般若方等次第。一佛説教尚如此。何況多
佛相望耶。但雲雷音王佛菩提樹下法華
法華云事。經云。今在七寶菩提樹下寶
座上坐。於一切世間天人衆中。廣説法華
既云廣説法華經。開會法華聞。依之
疏四云。小雲疏云。初三七日時。已是説法
華。下文宿王華智佛。在七寶菩提樹下。説
法華經。當知今佛在菩提樹亦説法華。而
鈍根衆生不堪。允同諸佛開三教化。後於
王城説一乘耳記四云。小雲疏意。衆生
機自未堪法華。不必居後。故引後文。彼佛
初成即説法華。以今例之。謂爲有據。亦如
方便品中。若但讃佛乘。而衆生不堪。方始
允同諸佛而施權化。故云後於王城
等所判分明也。菩提樹下。即説開會法華云
事。抑界内衆生。必可經五味云事。何深意
有之耶。不可依界内界外。可依機性不
同事也。就中玄三云。其未入者四味調熟。
皆於此經得入華臺。諸教之中。或住三味
二味一味。或全生者皆決麁令妙悉入華
籤云。通指四味名爲諸教。且如方等
般若。初證二乘名爲一味。若鹿苑已證得
彈斥益名爲二味。得洮汰益名爲三味○
此約横論不關竪入二味入三味入豈
可經五時耶如何。次三世諸佛擬宜。華嚴
必於寂滅道場説之歟。次三世諸佛第五
時。必可名法華歟。三世佛説皆名法華釋。
道理未聞如何。又法華必於靈山説之歟。
又靈山體何物耶
云云十方三世諸佛五時事。大方以今日
釋尊爲化導本。横十方竪三世可令例知
也。凡界内出世佛。必應同衆生鑒機擬宜
相有之。華嚴擬宜。尤始可有之。又界内衆
生。皆著有法塵。爲破之必可説空。阿含是
也。爲破此沈空。必可彈呵。此空有洮汰スレハ
般若也。如此其後顯中道實體故法華也。
依之經云。如三世諸佛説法之儀式。我今亦
如是序品時依白毫光照東方萬八千
土時。諸土佛五時。悉與釋尊同之。方便品
五佛道。同又以顯然也。疏九云。諸佛出五
濁。必先三後一先近後遠玄文第七。佛若
有久成始成。有發迹不發迹。亦應有開三
顯一不開三不顯一耶問。答之時。若菩薩聲
聞共爲僧者。則有開三顯一。若純菩薩爲
僧者。何須開顯耶釋。重問云。若不開二顯
一五佛章云何問。答之時。此是聲聞菩薩。共
爲僧出五濁世是等釋義悉説五時。佛
皆其次第可同見。但至機縁不同難者。説
五時程佛。皆其次第可同。化道不同佛。非
洮汰限。次雲雷音王菩提樹下法華事。會通
如前。但一家釋引雲法師釋事。疏四云。下
文宿王華智佛在七寶菩提樹下説法華經。
若推智者意。是則先在菩提樹下説於佛
慧。後在餘處説佛慧。例如今佛先説華嚴
後説法華記云。故知。彼佛在菩提樹初
説佛慧爲法華耳所詮指華嚴佛慧法
華云也。第五時法華。不可得意。但至廣説
言者。華嚴梵本十三世界微塵數本也。所説
法又九世相入法。廣説云也。次最初可説小
乘云事。最初雖説小乘。一向非可無擬
宜。又説小後有調機許。必五時可具足也。
但須扇多多寶不説五時非今所論。但多
寶佛説法華耶一箇沙汰也。若夫説法華
者。先漸後頓。必五時次第同之可云也。次
玄三或住三味二味一味事。妙樂既此約横
論不開竪入判。若夫非竪五時次第者。非
難限。次付今日釋尊説教。機見不同有之云
事。不可遮之。然五時次第不可亂之。但
解深密經有空中三時教次第事。既非五時
教相次第。不可屬違文。其上山家大師三
時之教攝義領解一了之聞義生機宜尚
闕三了。何領一代破給。何況般若方等次
第全不可共許事也。方等彈呵時。空有散
スルヲ洮汰&MT06279;顯但中心也。先説般若洮汰。既
成中道心地後再立還説方等。可勸有空
錯亂心耶。全不可然事也。其上北地師五
時。所誤多之。不能依用歟。次三世諸佛所
説第五時名法華耶事。玄一何但二萬億大
通智勝。及五佛章中三世佛説。皆名法華所
判分明也。十七種異名名法華上異名也。仍
章安大師。此妙法蓮華經。本地甚深之奧藏
也釋。山王院大師。阿字不生微妙體。即是衆
生内心法本來清淨如蓮華故。題妙法蓮華
仍妙法蓮華本有心蓮常住妙法也。三
世諸佛皆可同之。次三世諸佛。皆於靈山
可説法華云事。常住言可思之。不毀靈山
常寂嚴土尤甚深歟。仍靈山相貌沙汰時。依
報正報甚深習有之歟
    七。分身儀式
問。十方分身諸佛説法儀式。悉與釋尊同

答。始終應同佛説法儀式。皆與釋尊同可
答申
就之凡爲逗萬差機縁。彼彼世界分身散影
也。何悉説法儀式與釋尊同耶。爰以披龍
樹論判。黄金世界白銀世界教主。釋迦分身
見。彼佛説法儀式。豈與釋尊同可云耶
云云釋尊道同分身諸佛。説法儀式皆可
同云事。任一家大旨處也。所以寶塔品時
來集分身。悉與釋尊化導同故也。爰以法華
論中。示現無量佛者。示現彼此所作諸業無
差別故判。妙樂大師。此相既同。各於其土
利益亦爾釋。但至御難者。雖領彼彼世界。
既一佛分身也。其相異不可云。次至黄金
白銀佛儀式者。彼非始終應同化道同佛故
非相違
難云。十方分身佛説法。與釋尊同云事尚
以難思。凡釋尊一佛。十方世界分身散影
事。萬差機縁不漏。爲成利益。廣各各世界
成正覺也。若爾者。諸分身説法儀式。必一
物也難得心事也。先付釋尊化導。華嚴
七日不動寂場有之。二七日後趣鹿
苑見有。有傳記中。五十七日寂不説法トテ
五十七日思惟云。今經於三七日中思惟如
是事云云如此機見不同多之。何況十方
分身。各修淨土各化衆生。隨時宜施化
導。豈與釋尊無不同耶。爰以龍樹智論中。
三十三天經所説黄金白銀世界純聲聞純支
佛土。是釋迦分身也判。純聲聞等世
界説法儀式。豈釋尊同耶。仍宗師大論云。有
國土純聲聞僧。或國土純菩薩僧。或菩薩聲
聞共爲僧 或又同居土多開三顯一
字所顯。少分不開顯土有リト聞。但釋尊化導
同分身。化導不同分身可有云會通事。今算
題意。一切釋尊分身云分身。悉説教儀式同
歟。又不同佛有之歟云疑也。若夫化導不
同分身有之。自最初説法儀式不同也可答
也。最初ニハ答。又有化導不同佛成。自語相
違失可有之也。但法華論所作諸業無差別
故文事。此所作者。何所作云事難思處也。他
師人師法華論文。初權後實所作同故判。是
妙樂大師破彼釋云。此中分身本爲開塔。
塔表只是證於開顯。汝其不開徒云先權及
以後實。何益於此開妙意耶。故以所表不
得儡同此釋意。分身爲開塔婆也。非
爲前三後一所作同破。如何可得心耶。仍
山王院大師。示現十方三世諸佛同時發心。
修因感果作用唯一實相。更無差別故云示
現。彼此所作諸業無差別故判。非前三後一
所作同也。抑一切分身。皆寶塔品時來集也。
其中黄金白銀世界佛來否事。無覺束事也。
此事楞嚴先徳遣唐疑問也。宋土人師如何
判耶。次彼世界事。大論純聲聞純支佛土云。
然一經中。小菩薩乘及辟支佛乘。多諸聲聞
宣。經論相違如何可得意耶
云云十方分身雖不同。皆釋尊一佛所作
也。彼彼世界雖異。共一佛化導攝。故説法儀
式。皆與釋尊同可云也。仍今佛華嚴時。十
方分身皆説華嚴。乃至般若時。十方分身皆
般若説。但爾前當分座ニハ分身トハ不説。法華開
會後見之。皆是分身説法同相也。依之宗
師大集明若干佛與欲華嚴亦説十方若千佛
同説。華嚴大品亦云千佛同説。般若皆不云。
是釋迦分身。准今經者。應是分身彼帶方
便故時中不顯説耳又十方分身。多分穢
土出世。穢土先三七日思惟後破有法
王出現世間習故。説阿含破有法塵。方等
彈呵。般若洮汰。空假中圓滿。化導終極成時。
必説法華也。依之如三世諸佛説法之儀
式。我今亦如是疏十云。白毫吐耀始在
東方表七方便。初見一理。今本門既竟放
一切光照一切土。能令初因縁于等覺究竟
佛惠分身諸佛亦復如是本迹二門始終
今佛分身同之見。妙樂受之。分身等者。此
相既同。各於其土利益亦爾法華論云。
示現無量佛者。示現彼此所作諸業無差別
 任此等道理文釋。其儀式同所成申
也。但機性不同故。彼彼土分身有之云難至
者。彼彼機縁不同。皆穢土化導習。以五時
成一期化儀故非相違也。次黄金世界佛
事。大段先今分身佛説五時。佛説法
儀式同成也。不説五時佛於。儀式同異非
論限歟。然三乘根性感佛出世世界。必説五
時也。或純聲聞或純支佛。三乘即一乘等開
三顯一。更不可有之故非難限也。去寶塔
品時。來集分身。悉化導同佛也。純聲聞支佛
菩薩弟子無之。而來集分身。皆以一
菩薩以爲眷屬云。菩薩侍者トセリ。偖黄金白
銀。此來集内不入歟覺。然化導不同。乍不同
來云意可有之也。仍惠心唐決。一菩薩&MT06279;
來判。但妙樂大師破慈恩義事。凡一家意。
於分身多意有之。或爲證前迹門起後本
門。或爲開塔婆。是則盡還集一處本願
故也。而慈恩一偏爲前權後實計執故。破
後偏執如此釋也。次黄金白銀世界事。大論
純聲聞純支佛云。一經文ニハ多諸聲聞ケル
論相違事實難思處也。但一義意。少分三乘
共有云ヘトモ約多分純等云也。例如初成道時
純説圓頓判也。華嚴雖有別圓。純圓頓云
准例可得心也。所詮説五時程分身佛。必
其化儀同之可云也。抑付分身重重沙汰
有之。大旨爾前分身下顯畢。大師一處釋云。
三世益物不可稱計。遍滿法界無非分身
周遍法界内證慈悲相。以分身可沙汰
事也
    八。淨穢涅槃
問。淨穢土中一切諸佛。皆説涅槃經耶
答。三悉檀涅槃通淨穢土。對治無常涅槃經。
淨土不可説之可答申
就之凡應佛説教。必依機縁在無。縱淨土也
云。在可度機何不説涅槃經耶。爰以見大
經文。滿月如來淨土也云。爲瑠璃光菩薩
説涅槃經見。何偏不通淨土可云耶
云云對治無常涅槃。淨土不可有云事。
所以穢土。無常執心深&MT06279;悲本佛入滅時。爲
治此無常。如來常住無有變易説。淨土無常
執心無之。仍對治無常涅槃經不可有之。
爰以見大經文。云淨土相雖有是典。不
須演説申。但至御難者。既淨穢化導不同
也。不可一例者歟。次至滿月如來難者。章
安大師三悉檀涅槃判故。無相違歟
難云。尚以難思。應佛化儀不定也。縱穢土也
云。無可度機者不可説之。又雖淨土。聞
涅槃常住旨可得度機有之。何不説涅槃
經耶。其上淨土佛。八相化儀有之。八相中
入涅槃相有之許。必涅槃經説教可有也。依
之涅槃經云。東方有世界。名曰不動。其佛
號曰滿月光明。今爲瑠璃光菩薩宣説如
是大涅槃經意滿月如來不動國淨土ナレ&MT01302;
瑠璃光菩薩問難答説涅槃經見。又祇園圖
經云。縁覺十二因縁院中有大金鐘。吹風音
聞八里。迦葉佛時。毘沙門天所造。毎至四
月八日。鐘能誦迦葉佛涅槃經是祇園精
舎四十九院中。縁覺十二因縁鐘。迦葉佛時
所造鐘也。毎年迦葉入滅日。本佛所説涅槃
經聲見。迦葉佛淨土ナレ&MT01302;説涅槃經條勿
論也。若爾者。爭淨土不説涅槃經可定耶。
但三悉檀亙淨穢二土。對治悉檀。淨土無之
云義勢難思。淨土也下劣機有之。無常執心
何無之耶。凡無常者。元三藏小乘心也。淨土
説三藏事有之。隨無常執心可有之也。
依之妙樂大師。如安養界樹説苦空人開羅
漢。既不云願驗土非高 末師應知淨土亦
具四教。以藏助通所以。西方水鳥樹林。皆
説無常苦空等淨土有三藏者。對治無
常義必可有之也如何。但章安大師釋有之
云云出可被成義勢歟。縱章安釋也。不會
淨土三藏者。疑難旨難道者也。抑釋尊五百
應點昔實修實證成道。淨土歟穢土歟如何。
釋義久遠諸佛如燈明迦葉佛等。皆於法華
即入涅槃。義推本佛必是淨土淨機淨土
見。但經伽耶。城菩提樹下座説。穢土見。如何
可得意耶。次義推相如何。本朝大師判事
有之如何。次於涅槃經。三悉檀涅槃經。對
治無常涅槃經不同如何可分別耶
云云淨土佛對治無常涅槃經不説之云
事。先今日釋尊説涅槃經相可明也。二月
十五朝。依聲光告。五十二類人天大會集。如
來圓寂悲時。爲休大衆悲歎。一切衆生悉
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説。大衆無常悲
止。是名對治無常涅槃經也。是則穢土
儀式也。淨土無常執心無之。佛自元常住不
滅也知之故。對治無常涅槃經更無之也。依
之大經云。迦葉佛時。所有衆生貪欲微薄智
慧滋多。世界清淨一切衆生。悉知如來終不
畢竟入於涅槃常住不變。雖有是典不須
演説但至有可度機可説之云難者。
應佛化儀不定。淨穢二土相各別也。但滿月
如來事。章安大師釋云。問迦葉好世不説
此經。今佛惡世對治無常故説常經。滿月
如來亦出好世何以説之。問難皆與徳王同
耶。答常治無常其土應無○彼土雖無對治
之説。亦三悉説迦葉亦爾末師受之。亦三
悉説者。説於圓常有三悉之益。但不説戒
律對治以常機故。扶律説常耳章安釋
意。三悉檀有對治無常涅槃。淨土無之定。
次迦葉佛涅槃經事。大段祇園圖經。眞偽未
決經也。不能依用事也。縱又可用之云。
迦葉好世淨土也。入滅後復穢土畢。復穢後
隨世風儀唱無常聲歟。仍無相違事也。但
淨土説三藏故。無常執心可有之云事。大
方淨土三藏一箇重事也。難一決事也。縱雖
有三藏。如穢土無常執心深事不可有
之。所以淨土小乘ヲハ一家於小不住必還入
釋。即施即廢三藏。本佛圓寂發無常執
心事迄不可有之事也。若爾者。妙樂乃至
末師釋非相違。次本實成時。淨土穢土事。釋
義推本佛必是淨土淨機釋。但至娑婆
言者。先徳釋中。娑婆言通淨穢見故非相
違。次義推本佛事。常例燈明迦葉。設推量
釋云事歟云也。但此事前唐院大師引經文
約諸佛通願。義推相釋事有之云云次四悉
檀涅槃事。對治無常涅槃。如前成申。但三悉
檀涅槃。其體別非有之。只是不對治無常。
涅槃經三悉檀云。對無常機涅槃對治無常
云計也。四悉檀相貌。如常可得意歟
    九。二經勝劣
問。法華涅槃有何勝劣耶
答。兩經同異雖難思。法華勝涅槃可劣可
答申
就之凡法華涅槃。同醍醐味定。爭可辨勝
劣不同耶。何況若夫強論勝劣。一代説教從
淺入深故。涅槃勝可云也。爰以天親菩薩
論判中。法華爲煩惱所染。涅槃不爾判
云云二經同醍醐味事。一家判釋大綱也。
同味上強論勝劣。法華勝可云也。法華諸佛
出世本懷。治難治二乘故也。爰以大師。取
大陳殘黨譬。妙樂一家義意。謂二部同味。然
涅槃尚劣判。但至御難者。故味邊且置之。
從淺至深次第。且前番一途相。次至涅槃論
文者。涅槃得道一類。法華時未斷煩惱故。
約此一機時。煩惱所染云意判歟。仍無過」
難云。法華涅槃同味云事。一家判釋大綱也。
所以法華諸法實相。涅槃悉有佛性。其名雖
異其義同之。依之宗師釋云。涅槃稱爲醍
醐。此經名大王膳。故知。二經倶是醍醐
強論勝劣淺深時。涅槃勝可云也。大方一
代説教。從淺入深相也。法華涅槃次第。何
涅槃勝可云也。依之天親論判云。四諦教乃
至般若波羅蜜法華。亦名爲煩惱所汚。今
大涅槃理無流動無生無滅住無得失無
起滅。是故不爲煩惱所汚。阿含乃至般若
法花教力劣故。爲煩惱所染。涅槃不然見。
隨南三北七五時。皆法華萬善同歸上。立涅
槃雙林常住教見。仍南岳大師後身上宮王
太子。如光宅所立五時。法華上置涅槃常住
教見。但法華治難治二乘故。尚勝云事。涅
槃又治難治闡提。何劣也可云耶。凡闡提梵
語。此云信不具。極惡不善輩也。尤可難治。
二乘持戒清淨上。定惠二門修習。斷四住煩
惱證空理。五百寶所既及三百。豈難治可
云耶。仍大經中取三子三田三馬等譬。皆如
次菩薩二乘闡提譬。闡提尚不可治人非斥
耶。依之籤一云。如修多羅中。微細之義。我
先已爲諸菩薩説。淺近之義。爲聲聞説。世
間之義。爲闡提説。今雖無益。作後世因
而何聲聞難治也可云耶。次然涅槃尚劣釋
事。一往稱歎法華意歟。抑兩經體其相何物
耶。法華其智慧門等云明智。涅槃佛性常住
理談也。理智相望時。自智至理故。法華智
劣。涅槃理勝可云也。但付法華涅槃大綱。
一家一處釋中。十六同異判。一一出義勢可
被成者也。其中以純帶異同異判歟。若爾
者可有用意事也。玄九云。法華折伏破權
門理。涅槃攝受更許權門。各爲因縁存廢
有異涅槃ニハ四教甚深事有之也。
只是攝受門四教。更非權門。也如何。次拂迹
不拂迹事。大經云。我初成道。恒沙菩薩來問
是義章安大師。久遠初成釋。涅槃有過
去常釋。次二乘闡提難易事。殊可有沙汰
事也。偖涅槃經。二乘成佛不明歟如何。若明
其文如何。又法華有闡提成佛耶。其證據如
何。次付涅槃論文。五大院先徳設釋義事
有之。但此外蓮實坊和尚料簡給事有之。其
相如何
云云二部同味邊且置之。強論勝劣。法華
勝云事。任一家釋義大旨處也。法華唯以
一大事因縁故。出現於世云。出世本懷也。
涅槃經不爾。法華超過已今當三説。疏八
云。今初言已者。大品已上漸頓諸説也。今
者同一座席。謂無量義經也。當者謂涅槃
依之籤一云。一家義意。謂二部同味。
然涅槃尚劣。何者法華開權如已破大陳。
餘機至彼。如殘黨不難。故以法華爲大
收。涅槃爲捃拾此譬意。即二乘闡提
難易也。法華治難治二乘。如破大陳。涅
槃明闡提作佛。如殘黨不全。大收捃拾亦
如此。依之止六云。闡提有心猶可作佛。二
乘滅智心不可生。法華能治。復稱爲妙
闡提惡人。尚不滅六識心智。有智成佛事
可有之也。二乘心智都滅。六識智無之。凡
佛者覺者智者。以智成佛也。滅智二乘尤
難治者也。決六云。一者有心易治。無心難
治。難治能治。所以稱妙。二者法華已開功
非彼得。大陳既破。餘殘黨不難。雖同醍醐。
非無斯別。然復涅槃。偏被末代。帶方便説
故。復稍殊 法華名妙法事。其故實甚深
者歟。但至從淺至深難者。前番一段五味一
機昇進。相尤爾也。前番後番相望。彼此第五
時教論淺深難不可有之。又彼華嚴逗縁
方。別圓頓大法也。豈鹿苑淺可云耶。前番内
尚如此。況前後五時相望可論淺深耶。次
涅槃論事如前。又五大院釋云。夫煩惱者。應
在衆生。佛説經教有何煩惱。而有此言者。
彼論以法華以前教爲一船。以法華爲一
船。以涅槃爲一船○故後熟者。若至法華
未斷煩惱。亦約此人故。云法華爲煩惱
所汚 意不悟法華至涅槃人有之。約
此人法華煩惱所汚云也。全非法華劣也。
次南三北七五時事。玄文第十。一一破之。始
不可驚事也。就中北地師五時。除華嚴名
頓教。不足論別部經。是皆誤所致也。又前
番法華爲第四。涅槃爲第五。次第全不可
成者也。上宮王太子御釋。尤可仰信歟。然
爾時天台章疏未來本朝。以光宅疏爲本
作釋故。爾釋歟。是則世界悉檀一意。但二
乘闡提難易事。上沙汰畢。大陳殘黨譬。其
理極成。又大經不隔功由法華釋此意也。法
華開顯不成者。大經力豈可治闡提耶。次
大經三子三田三馬等譬事。法譬不可准。
明當時行相時。菩薩二乘劣。闡提二乘劣。
談一意非可無。去治之令成佛相沙汰時。
二乘難治可云也。妙樂大師如修多羅中微
細之義。我先已爲諸菩薩説。淺近之義。爲
聲聞説。世間之義。爲闡提説釋事。淺近之
義爲聲聞説指法華。世間之義爲闡提説
指涅槃歟。若爾者。何法華名淺近義。涅槃
可名世間法耶。尤難思釋義也。仍一義意。
皆是約爾前令料簡也。若爾者。全非法華
劣。次理智淺深事。一家。意以智成深義也。
法身非壽諸教常談理不珍何常住
也。智常住内證尤一切也。次純帶異事。玄十
云。涅槃猶帶三乘得道。此經純一無雜
折伏攝受二門事。雖云攝受。正權用三教以
爲蘇息邊有之。豈非其體劣耶。次過未常
住不同事。是又十六同異隨一也。但我初成
道文。久遠初成釋事。以法華意一往爾釋
歟。次涅槃經有二乘成佛耶事。經云。如法
華中八千聲聞見如來性涅槃二乘成佛
證。出法華二乘成佛也。次法華闡提事。妙
樂釋云。更起誹謗闡提之非。如善星調達
等也可思之。次涅槃論事。五大院釋如
云云尚此外明匠御料簡有之云云
    十。提謂經攝
問。提謂經五時中何教攝耶
答。此事五時攝屬不定也。若約時乳味所
攝。若約教分齊三藏所攝可答申
就之凡案彼經相。起寂場後故非華嚴攝。
得大乘法忍故。乖阿含唯小義。若爾者。大
小不定ナル方等部所攝可云也。爰以宗師所判
中。若如提謂波利。但聞五戒得不起法忍。
三百人得信忍。四天王得柔順忍判。既大
小得益有之。可知方等攝也云事
云云凡此經既成道二七日説。三七日未
滿時故。約時華嚴攝也。人天三藏初心ナレハ
含攝可云也。爰以一家乳中殺人&MT01302;釋。爲三
藏所攝故。不須爲五也判。但至御難者。
方等部具四教故。有彈呵故。二故可有
之。而彼經二意無之。不可云方等攝歟。
仍無過
難云。講答委細也云&MT01302;。提謂經攝屬。華嚴
阿含二義。共以無覺束者也。先華嚴所攝云
事難思。華嚴別圓頓大法門。提謂經人天五
戒十善也。其教相遙異也。又既動寂場趣
鹿苑中間所説經也。華嚴内難取者耶。次
阿含攝云事難思。佛爲提謂波利二人長者
説五戒十善法時。得大乘不起法忍益見。
爭阿含唯小攝屬可云耶。大方但觀諸經會
末得道即識所説共別之意&MT06279;。經末得益結
。其經大乘&MT01302;小乘&MT01302;知也。既彼經大乘
結成セハ阿含ニハ不可攝。依之玄文第十云。
初從波羅奈至泥洹夕。凡所説小乘法結
爲三法藏。從初生至雙樹。凡説大乘結爲
摩訶衍藏。鹿苑之前不預小乘攝。何者爾時
未有僧寶故不應用。提謂爲初教也
不預小乘攝云故。非阿含攝聞。所詮先如
難方等攝可云也。爰以見提謂經文。二百
人得初果。三百人得信忍。四天王得柔順
忍。二人長者得不起法忍見。既大小乘得益
有之。大小共部方等部覺。但乳中殺人釋
故。華嚴攝也云事難思。乳云必非華嚴。山
家釋云。約不定教提謂喩乳 不定教
釋故也。又北地師立五時時。初教者提
謂也。是非華嚴頓。又非阿含。別立初時人
天教見。抑華嚴阿含方等三義中何謂耶。問
者所存。方等義勝覺。記十云。教若唯小。顯露
終無結得大益。密得大益教不可傳
經既顯露擧大乘益。非唯小經聞。次提謂
經不起法忍不定教云云此不定者。顯露不
定歟。祕密不定歟。若顯露不定也云。玄十云。
初爲提謂説五戒法已有密悟無生忍者
祕密見。又籤十云。提謂猶屬顯露未假
祕密師師釋相違如何。次一家釋並五大
院等。成道二七日後。説提謂經判。而提謂
經云。我是金輪種。淨飯王太子成道過七日。
天人施我食成道七日後見。相違如何 
云云提謂經事攝屬不定也。先約時分華
嚴攝可云也。成道已後二七日時。起寂場
趣鹿苑中間。於元吉樹下。爲提謂波利二
人長者所説五戒十善法門是也。時分三七
日内。華嚴攝云也。依之玄十云。若如提謂
波利。但聞五戒得不起法忍。三百人得信
忍。四天王得柔順忍。皆服長樂之薬。佩長
生之符。住於戒中見諸佛母。即是乳中殺
人也 一家既屬乳中殺人。華嚴攝覺。又
約教味分齊者。人天戒善法門。三藏初心
可攝之故。阿含攝可云也。依之四教義一
云。問曰。提謂經説五戒明人天善。何意不
開爲五教義耶。答曰。三藏教明世間布施
持戒禪定。即是人天之教。並是正因縁所生
善法。此已爲三藏所攝故。不須爲五也
既爲三藏所攝判故。阿含所攝云事分明也。
但至起寂場後説。華嚴不可攝云難者。
雖趣鹿苑。華嚴方三七日見故。三七日内。
華嚴云無過。次有大乘益故非阿含云事。
大乘益方顯露不定邊也。非定教方有大乘
也。但至不預小乘攝釋者。是他師破釋也。
他師人天教有相教云。以提謂爲一時破
之時。鹿苑已前未有僧寶。小乘一時不可
立。只是阿含三藏始心可攝云意釋也。但方
具四教故有彈呵故故在之。而彼經
聲聞彈呵無之。四教並對不見之。以何可
屬方等耶。但大小乘益在之云事。經顯露
定教邊。只是戒善法門也。聞此戒善宿習開
發人。或得大益或得小益。只是不定教相
貌也。必方等不可取事也。但山家大師約
不定教提謂喩乳判事。彼釋云。汝不知三初
故。約説次第華嚴喩乳。約不定教提謂喩
乳。約轉法輪阿含喩乳。所望不同。何得相
麁食者。一家所立華嚴提謂兩處
自語相違スト難。破之時。三乳在之事釋。約乳
非華嚴。約不定非方等。不定遍前四味。提
謂時何無之耶。次他師五時中列之事。一家
所破也。非難限歟。次教若唯小顯露終無結
得大益故非小乘攝云事。彼定教得益方
也。非遮不定教也。次提謂不定顯歟密歟
事。顯露不定也。但已有密悟釋。約聲聞得
益歟。是先徳御釋意也云云次七日後云。二
七日已後判事。只是機見不同歟。不可和
會者也
    十一。倶知常住
問。涅槃經時四教機倶聞佛性耶
答。是四教機。倶可聞佛性也可答申
就之凡機縁分四種。教權理實不同也。爭四
教機同可聞佛性常住説耶。爰以見大經
文。凡夫四果支佛所見體異也見
云云凡大經一部説相。一會衆如來圓寂
悲時。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宣。四教倶在座聞
之。爰以解釋ニハ涅槃當四通入佛性判。但至
御難者。涅槃四教非常四教。乍聞常住理。
而四教果證成者也。次至大經文者。是於
一教内作五味不同歟。四教不同不可得
心。仍無過
難云。涅槃四教倶聞佛性圓常法云事難
思。凡教理智斷行位因果一雙法也。四教各
各教理智斷可有之機四教根縁乍受。教
佛性圓常聞法事。機教相違。於如來鑒機
スル過有之。爰以大經云。凡夫佛性如雜
血乳。須陀洹斯陀含佛性如淨乳。阿那含人
佛性如酪。阿羅漢人如生蘇。辟支佛菩薩如
熟蘇。如來佛性猶如醍醐 雖有佛性言。
四果支佛等。其佛性皆異也見。又像法決疑
經沙羅林四見。更倶知常住四教不聞者耶。
但涅槃經文。一會衆聞常住見事實爾也。然
大師一處釋云。經稱知者齊知已理眞諦無
四教各各理聞也。意同。佛性常住一
句。藏通界内空理名常住佛性思。別教
中事得意等也。全四教機。同知圓常佛性
不可得心者也。抑四教皆知常住者。不
證四教當分果前知圓常云事歟。四教證
果後可聞常住歟如何。若先常住次四教
果。只是於即座退大取小スルナルヘシ。若四教果
證後聞常住者。只是可開權顯實相。何四
教機ナカラ聞常住可云耶。抑涅槃經常住機者。
十仙外道等也。見經文陳如品中。十仙外道
得羅漢果畢。皆入滅見。小證已後證常住
不見如何。但妙樂一處釋云。權用三教以
爲蘇息。實不保權以爲究竟。元意知圓。是
故相即麁心若息還依頓觀此釋證小果
後歸常住見。經文釋義相違。如何可得心
耶。又先聞常住後證小果云者。此人證小
果時。先常住妙解廢歟如何。既云麁心若
息成麁心云。失常住解聞如何。次十仙外
道中。得記作佛者有之云云何耶。次涅槃法
華同醍醐味也。若爾者。大經開會説有之
耶。大師一處釋中。若法華後教不俟更開
妙樂受之言。法華後教者即涅槃也。禀方便
教咸知眞實。何須更開又摩訶止觀第
三云。故涅槃中得二乘道果。不隔圓常。因
是修學皆當作佛。即是從漸入圓。亦名開
漸顯頓意也釋義相違如何。次楞嚴先徳。
付涅槃經機三機相成。今倶知常住四教者。
三機中何耶。又其三機相如何
云云四教共可知常住云事。涅槃經大綱
也。先二月十五朝。依聲光告。人天大會五十
二類沙羅林群集。如來圓寂悲歎。佛爲息
之。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説。一會衆聞之息悲歎畢。既忘無常悲知
常住條勿論也。偖其後聖行品時。追分別衆
經四教法門説時。一會衆四教各各證果有
之可知。先常住法門。四教機共知之云事。
依之大經云。一切世間天人修羅。皆知如來
是常住法又云。是大衆中無有一人。謂
我必定入於涅槃決三云。彼經四教皆
知常住故。本意在圓。權用三教以爲蘇
息。實不保權以爲究竟。元意知圓。是故相
即麁心若息還依頓觀此釋能能可有料
簡事也。皆知常住上。權用三教證權果見。
去後還依頓觀。又歸常住也。又玄十云。問。
涅槃追説四。方等正開四。別教復有四。若
爲分別。答。涅槃當四通入佛性。別教次第後
見佛性。方等保證二不見佛性 是等經
文釋義分明故。倶知常住義成者也。但至
機教各別難者。凡法華大經意。四教自元一
念也。圓常信解上。又有四教不同事。更不
可苦。釋云。法華折伏破權門理。涅槃攝受
更許權門可思之。次至四果支佛等佛
性不同者。如前會。依之玄文第十引此經
文證通論五味見。只是以位高下對四果
支佛等。又對判五味意。次至齊知已理眞
諦無爲釋者。彼レハ大經若阿羅漢不知三寶
常住所有禁戒亦不具足文スル釋也。意約
昔如此云也。依之決三云。所以大經作此
説者。擧昔斥今涅槃時事不可得心。
決三云。涅槃經文意兼兩向在昔。即須知小
常在今。即須知妙常但像法決疑經沙羅
林四見事。有四教故擧四見計也。知常住
邊不可遮之。次知常住後證小果也。彼
經四教皆知常住故本意在圓釋分明也。又
麁心若息還依頓觀故。軈歸常住理也。雖
歸常住。涅槃攝受四教故。四教體不失事
也。偖得小果時。廢常住信解耶不事。涅槃
四教體外云人。常住解廢云也。但一義。
涅槃四教ヲハ體内權成故。不廢常住解可成
也。麁心若息文。於體内廢權邊可得心也。
次十仙外道。證小果後入滅見云事。大經四
十云。有一婆羅門。名曰弘廣。能發無上廣
大之心 餘人亦可例同也。其外須跋陀
ヲハ宿善深厚説。定還依頓觀義可有之歟。
次外道得記作佛事。大經云。弘廣婆羅門。於
賢劫中當得作佛次大經明開會歟事。
玄三云。涅槃聖行追分別衆經故。具説四種
四諦也。徳王品追泯衆經倶寂四種四諦也。
此追泯衆經云。即開會心也。但若法華後
教不俟更開釋事。大經雖不説開會。自可
被開顯。法華開會已後法故云心也。依之
大經不隔功由法華可思之。次涅槃三機
事。一經後番方等般若。涅槃會來者。二不
經方等般若。始涅槃來聞四教者。三偏被
末代四教等云云第二機涅槃四教正機可
得心也。仍無過
    十二。惡人授記
問。法華前教記惡人等耶
答。此事雖難計。且任一義。當分明惡人等
記可答申
就之凡惡趣女人授記。一實圓經仲微。邪正
一如旨。法華圓融極説也。四味兼帶席。爭可
明此旨耶。爰以宗師一處所判中。他經但
記菩薩不記二乘。但記善不記惡。但記
男不記女。但記人天不記畜。今經皆記
判。如文理者。法華已前諸經。無惡人等記
云事
云云惡人畜類等成佛分。爾前可明之云
事。方等經婆蘇得道鴿雀授記是也。爰以妙
樂大師。餘趣會實諸經。或有二乘全無
至御難者。諸法開會上惡畜成佛。雖可限
法華。法華已前。於圓教方分明之事有何
相違耶。次至一家釋者。可一往義。分許之
邊不可遮之
難云。法華已前。惡人授記可有之云事難
思。二乘闡提女人惡人。一類迷者也。四十餘
年未顯眞實後。於今經時。諸法實相開會
レテ所成惡人作佛也。爭爾前帯權筵可明
此旨耶。去今經時。迹門正宗三周聲聞得記
作佛&MT06279;後事成現成明證時。或龍畜作佛。或
調達授記等出來。又本門正宗畢顯流通勝
用時。邪見嚴王怱改邪歸正見。案經意。二
乘成佛筵所成一類惡人作佛也。爾前既不
許二乘作佛。爭可許惡逆記耶。依之宗師
釋云。他經但記菩薩不記二乘。但記善不
記惡。但記男不記女。但記人天不記畜。
今經皆記 妙樂大師五逆得記畜生成佛。
餘經所無其上龍女成佛ヲハ智積菩薩難
之。身子聲聞疑之。爾前若明此旨。何初驚
可擧此疑耶。但爾前分可明之云事。其相
如何。凡爾前二乘作佛旨分見。或斥奪記。或
祕密記等會。准之分惡人記見タリ&MT01302;。祕密不待
時等可料簡者也。或以法華眼見之。非實
惡人成佛也。名疏九云。菩薩於逆如是通達
具一切法。即是自行示行。此事即是化他示
有二種。一者示懺。如闍王未受惡果。而
求懺法令無數人發菩提心。二者不懺。如
調達乃至入大地獄。阿難隨目連往看。勸
令懺悔。調懺答言。我受此苦。如第三禪樂
○是故調達無數劫來。常共釋迦行菩薩
道。一行佛道。二行非道。更相啓發如法華
所明先權者調達見。非實惡人成佛。又
如法華云云不待時法華得益可云歟。妙樂
大師受之。調達開文經論具有既有開字。
爾前當分義不應悵事也。抑當分成佛云。其
形如何。大雲經云。提婆達多不可思議所
修行業同於如來報恩經同之。入大乘
論云。提婆達多是大賓伽羅菩薩。爲度衆
生起逆罪故。現作三逆堕於地獄
是當體全是益見。如何可會耶。次龍女事。今
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云云胎經魔梵釋女。
不捨身成佛也。今經捨身成佛。彼經即身成
佛也。更當分成佛不見也。抑爾前明惡人成
佛云者。種類相對二成佛共有之歟如何。記
七云。別教唯有種類之種而無相對
相對種釋。但文句第五。淨名經一切煩惱之
儔爲如來種文。並五無間皆生解脱相文引
之。此就相對論種 如何可得意耶。次
達多權者。法華仲微可申歟如何。若爾者爾
前有之如何
云云爾前惡人成佛事。誠以難思。大方一
實圓經仲微者歟。去爾前諸經散在。惡畜女
人成佛不知其數。是故分可明之意可有
之歟存處也。方等陀羅尼經云。爾時婆藪。
從地獄出。將九十二億諸罪人輩。尋光來
詣娑婆世界。十方亦然其外首楞嚴經。明
魔女正覺。阿含説鴿雀授記。海龍王經龍女
作佛。瓔珞經大樹緊那羅記&T040879;。普超經並平
等覺經闍王記&T040879;。胎經女人成佛。不遑羅縷。
乍見此等經文。豈一向爾前不明之可成
耶。是故分意可有之存也。是則如法華
當體全是。惡人成佛等。爾前爭可明之耶。
或展轉授記。轉重輕受等大綱付。可成其
義也。依之籤一云。餘趣會實諸經或有二乘
全無所斥偏二乘也。於餘趣者。分
可有之歟。妙樂釋云。諸大乘經唯除如來
久遠之祕及以記小成佛之言。調達開文經
論具有方等婆藪即其類也淨名經云。
以五逆身而得解脱名疏云。造逆實相
即是眞諦。如調達造逆入無間獄。如三禪
樂。常自寂滅。即大涅槃但至御難者。大
方惡人女人得記。今經仲微事不可遮之。
去爾前有圓教分明之許意。何無之耶。謂
一人出過意也。十界同時。惡即法界義。尤不
可明之。玄六云。諸餘經典非不明此權利
益。衆咸謂是實内實外實好實惡實逆實順
一向不明之不釋者也。唯圓教意。逆即是
順時。一分爾前圓ニモ意有之歟。次至疏七
不記惡等釋者。東春云。故知他經亦記女
人。今言不記者。無記龍女之文耳次智
積身子初疑之云事。爾前未聞當體全是
旨。爭今不驚耶。何況疏八云。四智積執別教
爲疑。五龍女明圓釋疑。六身子挍三藏權難。
七龍女以一實除疑彼等難。權小意也。不
可有相違。次爾前惡人等。約不待時約祕
密等可會之云事。餘趣會實諸經或有二
乘全無若爾者。不可例二乘歟。次名疏
文。權者釋云事。權必引實。豈非惡人成佛
義耶。次妙樂調達開文經論具有事。開會言
誠以法華意雖成之。一分惡人成佛有之
條無疑。還可謂答者潤色歟。次非當分義。
當體全是見云事。大雲經報恩經等。權者トハ
&MT01302;シモ當體全是トハ難申歟。入大乘論。滅後論
故。以法華意爾云歟。其上彼權者云計也。
次龍女變成男子事。具丈夫相事爾云歟。決
二云。見佛性理方名丈夫故。涅槃曰見佛
性者。雖是女人。亦名男子。男子即丈夫也
此意歟。次爾前明相待種歟事。一義不明
之云也。但宗師引淨名經事。一家引證常
習。必不可依別證。次達多權者。法華仲微
云事經文分明也。抑惠心先徳。取付今
經文。達多權者一文檢事有之。爾前經權者
云。其意尚淺。今經權者。釋迦提婆邪正一體
旨。立處可顯故。尤可甚深歟
    十三。五時證據
問。有何證據以華嚴爲初時。乃至以法華
涅槃爲第五時耶
答。任解釋引證。引方便品文證華嚴阿含
次第。引無量義經文證阿含方等般若次
第。乃至以信解品文證五時次第也
就之凡證據求經論事。爲散學者疑網也。
而方便品文。何華嚴阿含可屬耶。何況無量
義經文。般若華嚴次第。豈五時次第可證耶。
次信解品文。四大聲聞領解。爭可極果地内
證耶。爰以南三北七諸師。於阿含已下立
五時見爾者
云云任一家解釋引證處也。大師既靈山
聽衆。三五高覽無誤。所引文定有深意歟。
但至一一難勢者。先方便品。既云三七日
思惟。華嚴三七日擬宜相應。次無量義經摩
訶般若華嚴海空文。一家既初則般若。次則
法華。後則涅槃會通。次至聲聞領解者。四
大聲聞深得佛意故非相違可答申
難云。五時次第證據事。尚以難思。大方於
一代説教。人師判教區也。然除華嚴頓教。
於阿含已下。五時三時等廢立存也。依之南
三人師所立五時除華嚴。有相教・無相教・
褒貶抑揚教・萬善同歸教・雙林常住教次第。
一家獨於華嚴已下立五時。又合法華涅
槃可爲一時耶。於諸經論文。更證據無之
者也。取夫方便品文引證事。於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説。華嚴不見。鹿苑機
ルニモヤラン。佛性論云。化身佛五時説法
華嚴報身不取聞。三七日思惟。阿含所攝
可云也。次無量義經事。經云。初説四諦中
説十二因縁次説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
華嚴海空宣説菩薩歴劫修行般若次華
嚴有之。一家五時次第不相應者也。大段
方等般若前後事。南三五時。有相教・無相教・
抑揚教列。阿含般若方等次第。又解深密經
説三時教見。謂初時爲發趣聲聞乘者云。第
二時爲發大乘者等云。第三時普爲發趣一
切乘者等慈恩玄賛消之云。依此經文。
阿含經等爲第一時。大般若等爲第二時。華
嚴經等爲第三時阿含般若次第見。是則
爾勒菩薩無著世親等大論師相承事起。豈
不信用耶。隨心地觀經。列八塔中。淨飯王
宮生處塔・菩提樹下成佛塔・鹿野苑中法輪
塔・給狐獨園名稱塔・曲女城邊説法塔・耆闍
崛山中般若塔・菴羅園中維摩塔・沙羅林中
圓寂塔般若方等次第見。次信解品四大
聲聞領解事。五時相不分明。縱其義分
&MT01302;。迂迴道聲聞。爭如來内證利生門五時次
第可領解耶。但一家四大聲聞深得佛意。
探領一代五味之教釋。法相三論人師。四大
聲聞等。叶十信位定。豈得佛意可領解耶
如何。又玄文第一。引華嚴山照譬。是又高山
幽谷平地三。豈五時數量可相應耶。玄文第
十五味譬事。見大經文。從般若出涅槃
豈般若法華次第耶。其上上宮王太子。親南
岳後身。於阿含已下立五時見。一家學者。
誰不信用耶。但無量義經文。一家初則般
若。次即法華。後即涅槃釋云事。爭華嚴名言
般若法華涅槃可亙耶。難思事也。抑阿含方
等般若次第云云若爾者。阿含後般若前。別
方等時節可有之歟如何。若別有之云。法
界性論云。十二年中説三乘法。三十年中
説大品經。八年中説法華一乘。一日一夜
説涅槃方等時分別不擧之。如何可得
意耶。一家釋義。何定判耶。次法華涅槃二經
也。説相遙異也。爭合可爲一時耶
云云 一家五時次第事。華嚴阿含方等般
若上。法華涅槃同醍醐味故。五時次第分明
也。大師靈山聽衆。本地藥王内證。垂迹五品
觀行開覺三五高覽上。所設五時次第。仰可
取信也。必非可求經論誠證。然幸與修多
羅合時。一往引經論文歟。先方便品三七日
思惟後。亦應説三乘文。華嚴阿含次第分明
也。無量義經。初説四諦中説十二因縁次説
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海空文。阿含
方等般若次第分明也。但般若次列華嚴事。
一家會釋。玄十引法界性論鈍根菩薩三處
入法界初則般若次即法華後即涅槃文畢。
因般若入法界。即是華嚴海空。又華嚴時
節長。昔小機未入如聾如唖。今聞般若即
能得入。即是其義焉。又解。般若之後明華
嚴海空者。即是圓頓法華教也此華嚴海
法華云料簡時。彌五時次第分明也。又信
解品聲聞領解事。一追喚不來時。二誘喩還
來時。三入出無難時。四令知家業時。五付家
業時也。言異也&MT01302;五時相聞也。但聲聞智
果地内證不可領云事。宗師四大聲聞深得
佛意。探領一代五味之教初住智力。過
去所有皆憶念未來一切悉分別。更不可誤
事也。但法相三論人師。叶十信釋事。一家
所破也。不能會通歟。但他師五時。不取華
嚴云事。以擬宜益爲一代根源。豈可除華
嚴耶。取夫於三七日中思惟ケルハ阿含定
入歟。若爾者。鹿苑所攝也云事不可然。經
文三七日思惟後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鹿
苑趣見。別説時被得。次方等般若次第事。無
量義經文分明也。但解深密經阿含般若次第
事。山家大師破之云。三時之教攝義領解一
了之聞義生機宜尚闕三了何領一代
云。四依衆論不立三時。三時第二無指般
意彼經攝義生菩薩領解也。彼領解誤レリト
破給也。次心地觀經八塔次第事。是必非五
時次第。生老病死次第存歟。維摩經現疾相
故。現疾圓寂列歟。次玄文第一華嚴山照譬
事。高山幽谷平地。誠三處也云。高山爲華嚴。
幽谷爲阿含。於平地分三時。日初方等。已
刻末般若。午刻時分土圭測影不縮不盈譬
法華故。五時次第尤分明也。次玄文第十五
味譬事。是又五味轉變相。五時淺深相應。但
大經從般若出涅槃説事。是且後番五味
相。是前番借用時。從佛出十二部經。從十
二部經出修多羅。從修多羅出方等。從方
等出般若。從般若出法華釋。次上宮王太
子御釋事。彼天台章疏未度時。依光宅疏等
作釋義給。恐不能依用歟。次方等説時有
無事。大方寺門山門異義也。存一義旨無
説時可云歟。其旨法界性論文分明也。一家
釋。彈呵之時復云往昔驗知並在十二年前&MT01302;
釋。或彈阿應在十二年前&MT01302;判。是則方等彈
呵。阿含十二年内有之。又約後來者。般若
三十年内有之。別不許説時歟。但説時不
定也云。於五時次第者。必阿含方等般若
可生起道理有之。謂得果之後即有彈呵
云。必證果後彈呵。破空心生有念。如此
空有錯亂ヲハ般若洮汰&MT06279;有無一念心地成
也。所詮五時者。行者一念也。此一念。必四
教三觀圓備。必不次第上五時次第不可亂
事也。次法華涅槃一時事。一家義意。謂二
部同味不始今事也。雖事多法華詮智惠。
涅槃談理。理智自元不二。同味判釋尤甚
深也。他師意談理智各別旨。不知境智不
二義。二經爲別時也。尤可哀之云云



宗要柏原案立卷第三
   一。 四門實理
  二。 住上壽命
  三。 住上超次
  四。 三教初焔
  五。 入住時節
  六。 果頭無人
  七。 四教八相
  八。 三惑同斷
  九。 十二品斷
  十。 通圓相即
  十一。四教證據
  十二。三教地位
  十三。一生妙覺
  十四。地上空假
  十五。名別義通
  十六。三種四教
  十七。十地虎浪


宗要柏原案立 教相部

    一。四門實理
問。四教四門説。皆與實理相應耶
答。此事文義幽玄雖難思。四教四門。皆與
實理可相應也
付之教門權説時。四教共雖立四門。約行
人實證。三藏有門。獨與實理相應。乃至圓教
可限雙非一門也。爰以六祖所判中。藏多用
有。通多用空。別教多用亦空亦有。圓教多
用非空非有判。何況約界内界外二理時。
藏通空理相應。別圓中理相應可云耶 
云云四教四門皆與實理可相應云事。
任一家大旨處也。所以四門共爲入理方便
故也。爰以宗師。四門觀別。見眞諦同。如シト
城有四門會通不異判。但至御難者。雖有
無等言異。何不可違所詮理。若爾者。三藏
限有門不可云。次妙樂大師所判。以四門
對四教一往對判釋義歟。次藏通空理別圓
中理分別事。可一往對判一意。仍無過
難云。四教門理不同。能詮所詮不一准。大方
圓教意。雖談教理一體。前三教隨機方便。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