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吼鈔 (No. 2323_ 基辨撰 ) in Vol. 71

[First] [Prev+100] [Prev]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或立一時二時。悉無誠文。臆談浪説。故不
依信。此餘有人立時教判誠文。悉不
取。今但示其例。故今云總是
大乘法苑義林章獅子吼鈔卷一
  安永第五丙申歲。於皇都京極善長寺。有
義林章之企。爲其講資。自前年
都興福寺菩提院方妙光院。以愚見解説
之次。不拙智。草草任義解發。書&T047368;

  囘向四恩法界海 囘向無上大菩提
  法相大乘沙門釋基大同房
生五十歲
  同第十歲。於東武淺草安部川町延命
。講此義林章。自前年校正了釋基
花判天明第七歲三月下旬。於皇都京極
善長寺。復有此講演之砌。自十月
南都興福院妙光院。重校正之了 基
六十九歲
  講筵發起衆。東都縁山衆二十人。京都
禪林寺衆十二人。東西兩派衆十人。東
福寺衆兩三人


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吼鈔卷
第二古説非
時利差別
  南都西京藥師寺傳
法相宗沙門基辨撰
[章]叙其非者大乘者也 鈔曰。自下叙
中。第二叙其非。此中有七文。初標牒。二
一時教。三破古徳二時。四破唐流支頓
漸二時。五破曇無讖半滿二時。六破劉虬五
。七結古説非。今即初・二也 且如第一等
三句別牒。菩提流支等者周&T047368;曰。菩提流支
唯立一時教。所引教文有五種別。一譬如
天鼓。此攝論文談其本一名爲一時。二如
華嚴・維摩教説一名爲一時。自説
一音故。三無量義經據相無異名一時。四
法華經約一乘故名爲一時。五優婆塞經證
理是一名爲一時。此據正義是釋
是流支作此言也。彼但言一時不説差
。故有異也云々今云。若由流支説。周&T047368;
穩。流支意雖五箇證似別。皆是約
來邊則是一也。此一具圓一與一刹那
一時也。差別但在能感邊故。成立但衆生
感於一切時一切法。故周釋所
穿鑿矣 若廢事談理等者。二但破一時
。非覺愛所立之理。廢事者。廢機器
差別一向不論也。理談者。但談所證理也。
若不直往漸入等機器差別。而但談所證
所説理則此是一相一味圓一眞如故。應
所説一刹那音圓一義一時教。復於
説教一會必有大小機。則應所説
時教。然既有唯頓唯大唯小唯漸故。以
類得解圓音義。有時成。如一會大小等
機具時。有時不成。如一會唯大唯小機集
。故立一時教名全不成。若唯被大等
下。三擧&MT10769;五個
例證
此第一證。周&T047368;曰。如
勝鬘説。有四機不同。如何説唯被於大
答。爲菩薩四機而行化利。非
彼經也。權實准知云々今云。此釋尤
好。或但被小如遺教經者。此第二例證。問。
大周目錄。此經乃是大乘所收。今何唯小。
答。夫論大小對機理。今遺教中唯明
。但對聲聞。如何得大乘。故此章爲正。
或初有大等者。此第三證也。至入法界品
聲聞。故其已前諸會唯被大機。説舍利
弗等如聾盲故。云初有大無小。初有小無大
等者。第四例證。此以理證&MT10769;也。如文自知。
或有諸經等者。第五例&MT10769;。此意言。見一切經
教之説相。有全分大。有全分小。有多分大
多分小。如何云一時耶。言唯一時等者。
四結非。謂如是教示相隨機爲異。然今覺
愛立名云一時教。深是猛亂孟浪。莊子齊物
論字。唐陵徳明
音注云。孟浪一音漫
爛。猶率略
豈無一會頓等者。此亦結非
文。周&T047368;曰。此意&MT10769;云。既有一會頓發三乘
一會漸入大乘。發心既復不同。總名一時
哉。今云。尤好。如華嚴・深密・法華等。皆是
一會頓發三乘之心。如下具辨。又如般若・
法華・深密等。此中既有一會漸入大乘者
然覺愛何必定以一刹那一圓音義一時
若唯被大等。嘉祥法華義疏云。諸大乘經有
。一但菩薩衆。無聲聞衆。如華嚴七會。二有
聲聞衆。無菩薩衆。如金剛般若。三具二衆。如法華
第四俱無二衆。如金光明經。如智論云大乘具
二衆。是四句中第三句也。問。何故大乘經中列大小二
哉。答。智論云。欲二乘義故。意云。明小乘方便
説。大乘究竟也。問。何故必小乘教無菩薩衆耶。答。智
論四云。聲聞乘狹小。不摩訶衍。譬如恒沙不
大海。以其狹小。故。云云。今
云。此説與今釋會同也
説破云。金光明・
及解深密・瑜伽論等。皆説三時。今但言一。
便違理教。由是覺愛所立義不依今以
彼意設救云。所説聖教有大小殊。然深密
等説三時別。皆約衆生悟解不同。非佛本教
大小別。是則説一會中對三種機。亦有
大小漸頓等異。未必前後アテツ方説三時。若隨
機感教非三。我立一時但約如來。隨
本願力常説圓音。設一會中。唯被大機。或
唯被小。皆由聞者根欲有異。廢機以辨。教
仍一時。故我所立實無乖返。又問彼云。實
理無餘乘。可教唯一。既有五乘別。經應
唯一時。又理・行・果既自不同。如何説教
獨唯有一耶。彼答云。諸乘差別由機感故。
機辨教。實應分教。今廢談立一時教
故。與五乘相違。即隨機・理行・果有殊。
本教能詮何有差別。故立一時。又問彼云。
諸佛言教本欲機。機行既自有殊。何故教
唯説一。答。此由諸佛意樂殊勝。欲所化
最上乘故。機雖復不同。本教體乃一也。
又問彼云。雖所化機不同隨勝意樂唯説
一時。亦可。雖所化機差別。隨勝唯應現
。答。現身令他見。隨機有化身。若爾。説
法亦令他聞。機教非一。由是今解。諸佛之
身唯有眞報。隨機見異。説化身。依本言
之。皆無差別此解因
勝軍等説
理非破至下。當
知。然諸教許二身。以教例身。豈得
唯一。故如深密實有三時。説一時言。依
也。何云別意。謂且如法華無量義。化
定性教無差。究竟同歸一佛乘故。二乘
既是一乘方便。依此密意教無差。彼經
自説爲三乘。前後漸頓人各異故。第一
二三等文。極理分明。至下三時自廣辨釋。
彼依華嚴・維摩等一時教。然此等文讃
佛力。非説教唯一。謂佛一時ニヲイテ不共法
ヲ以テ唯現一身但説一教。令諸衆生見聞各
。非一切ニヲイテ時・身・教唯一故。佛處處經中。
説言有情故現種種身説種種法。皆爲
證也。教既在機。然以佛邊徳用名爲一時
不應道理。已上破覺愛一時教此以開發
[章]第二古徳者後當叙非 鈔曰。三破此方
古徳立頓漸二時。古徳者。總取舊譯家中
頓漸二時教。其中宋道場寺慧觀爲
首。取隋淨影寺慧遠等。如第一卷已明。然
今此次文云定説五時所説之經爲漸教者
故。專取慧觀以爲所破。諸立頓漸二時師。
皆攝慧觀所立已。嘉祥義疏曰。五時本慧觀
師説。末有開善光宅等説云云 説有頓漸
等者。總破定判諸經頓漸也 且如華
嚴經等者明一經判或漸或頓
之由。華嚴經者。舊經四十五三丁右新經六十
三丁右列名歎徳者。歎聲聞眞實功徳。如來
普爲現大莊嚴 又舍利弗等者。舊經四十
二十二丁右新經六十一十七丁右文。彼云。又
文殊師利從大會起。與諸大衆化南方
舍利弗與六千弟子。從自房出至文殊所
文殊師利相好莊嚴。一切皆發無上道心
文殊師利爲説十法十幻
十如
皆得無礙淨眼三
。周&T047368;釋曰。問。此華嚴會。其舍利弗已發
大心。何故乃言法華會亦發大心耶。答。有
三解。舍利弗之中。有是聲聞。有是菩薩。華
嚴會乃是菩薩舍利弗。非聲聞也。一云。華
嚴會中化舍利弗。非實聲聞也。一云。華嚴
會舍利弗即是法華會者。在華嚴會但發
無上道心。至法華會方始趣向。故無
也。今依後解正。若依第一解。既是菩薩。
華嚴即是唯頓。以義爲例。如何破他哉。今
云。此三解中。第一解是實類菩薩舍利弗。第
二解是應化聲聞。然如初解。舍利弗菩薩非
聲聞攝。然經中無證文。故&MT10769;信用。如第二
。經中有證不思議境界經第一會
異譯
説復有
無量千倍菩薩。現聲聞形亦來會座云云
又盧遮那品晋經
第三
説。十方菩薩雲集。毛孔出
光。一一光中出塵數菩薩。塵數衆生令
聲聞獨覺地云云是等文。法華玄讃中。
華嚴經初説舍利弗是應化等云云此賢
首品中有一舍利弗。是名應化鏡水鈔
取意
嚴經中應化聲聞。在前七會。如何今以第八
會舍利弗應化耶。故第二解亦不成。
後解爲好。云實類聲聞故。況入法界品在
塵苑四諦教後而説故實類聲聞自明。由
知。以華嚴一經定判是唯頓教。不
 楞伽經中等者。四卷經第一初丁十卷經
一初丁七卷經初丁意言。是雖唯大乘教被
。聲聞在座故。可此楞伽。望
是頓。望聲聞是漸。何定判一經得云
頓唯漸 法鼓經等者。經下卷十丁文。同
長者窮子喩故。雖唯一乘説。是漸教
也。此等諸教非首末悉皆被大根。可言通
漸教。然何一經定判云唯頓耶。爲何今擧
楞伽法華等&MT10769;耶。謂慧觀等所立。前
華嚴・楞伽・大雲・法鼓等爲頓故 勝鬘經
説等者。周&T047368;曰。此論文中。既引勝鬘云。引
攝一類姓者。明知勝鬘非是頓教。問。前破
覺愛。即言勝鬘唯被大。然今復引攝論。云
勝鬘是漸教。豈非前後矛楯耶。答。前據
鬘會無聲聞。今據一乘而能可漸機
不定性。亦不相違云云今云。此釋尤妙 三
種意生身者。勝鬘述&T047368;下曰。有三種意生身
謂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阿羅漢喩
。辟支佛若色界。大力菩薩猶無色界。成
唯識名大自在菩薩。謂八地已上皆得相土
二自在故。名爲自在。問。何故楞伽經云。前
五地名三摩跋提業藥意生身。六・七二地名
覺法自在意生身。八・九・十地名種類意生
。然今經即言羅漢等三耶。答。此經據
三業不定者。但言羅漢辟支佛。以前三果迴
心受變易不定故。菩薩之中唯據頓悟大
悲増者。要八地已上方受變易身。其楞伽經
唯據頓悟。不二乘漸悟。唯論大智増上・
悲増上者云云攝大乘者。無性十十五丁
 非爲頓教等者。結破。古徳以華嚴・楞伽・
大雲・法鼓・勝鬘・梵網等名爲頓教。今如
言。華嚴經等雖首末悉皆非大根大
。名爲頓教。此約多分説。然古徳定判爲
頓經。不道理 定説五時等者。擧慧觀
所立漸教略破。五時者。如第一卷叙 後當
非。以次所擧劉虬五時例斥破也。謂如
法華經。分別功徳品云。佛説如來壽量品
時。八世界微塵衆生發菩提心。如是等文。
處處非一。如何定判名爲漸。華嚴等經通
頓漸。何定判名爲頓耶。是故古徳立
判一經。爲大錯謬也。若約機理
頓漸。全無相違。周&T047368;曰。定説五時至
當叙非者。上來且破説。破漸教
義意相似。故指後破五時。雖
。次第義意如劉虬。依之可云云今云。
此釋未穩。今此所言五時之言。不其由
劉虬。智周法師未慧觀於漸教中
五時歟。今云後當叙非。破斥推後。指
劉虬。此有所由。謂劉虬五時亦本自
觀五時而起故。破斥與劉虬同破
[章]第三又菩亦不可取 鈔曰。四破唐菩
提流支二時。以佛能頓等者。如來自在一時
頓説一切法盡。名爲頓故。今云能頓。此是
説爲頓。三乘之人漸次修學爲漸者。以
行爲漸。楞伽經意。非所説所聞之教
漸教。約能説頓。約能修漸。故此
等所説不依用。非約教時者。意言。此楞
伽經非判教時利故。以此經證立
時教。亦不取用
[章]又第四依以明半滿 鈔曰。五破曇無
讖立半滿二時教。破意言。經説半滿。約
聞乘所明之理不盡名爲半字。約大乘經典
所明之理盡名爲滿字。非逗機直往
頓名滿。亦非逗機迂囘漸名半。故
半滿之經説時教理 不定依
逗機等者。周&T047368;曰。問。經中自云聲聞人
而説半字。爲菩薩人而爲滿字。何故今言
不定依逗機等耶。答。正遮爲機。不
云云今云。此答不然。讀涅槃經如來
性品
字者九部經典。毘伽羅論者大乘經典。今引
此義菩薩乘而説滿字之名。必非
經全文。又經説。汝今應半字善解滿字
是半滿之言是所解所明之理。非
。故周&T047368;答不經意。然開發中以彼師
返破云。不然。若不機有盡不盡。所以
者如何。正由機。詮・行有異。彼經方説
半滿。故經説云諸聲聞乘半字。又
正義云。然此半滿勝鬘説爲有作無作
四諦。瑜伽説爲安立非安立諦。此皆據義立
名。皆不理。然隨己情説故。今總撥爲
非。開發具説。此本意略擧。全無相違
[章]第五劉虬故未名轉法輪 鈔曰。此下
六破劉虬五時教。此中有四。初標牒。二破
第一時。三破第二時。四結非。今即初・二
也。今者且依等下。二破第一時。謂劉虬在
晋菩提流支在後魏。後劉虬既五十年。故
後立一時教。既不之。則吾所立不成。仍
斥破。今家亦用此破斥而破。問。慧觀與
劉虬。出世年代前後如何。答。劉虬東晋末人。
慧觀南朝宋人。出世同時併立五時
慧觀爲
提謂經等
者。彼立第一時所據。今破云唯人天
然此經有兩本。一提謂經一卷。二提謂波利經二卷。初
言經。梁僧祐出三藏&T047368;四・五十六丁・左。失譯雜經錄
云。提謂經一卷。未其本。今闕此經。云云。又唐佛
&T047368;寺明佺等撰武周刊定衆經目錄第十二・十八丁右。
大小乘闕本經目云。提謂經一卷。云云。又開元錄五・十五
丁左。貞元錄八・十四丁左。總括群經錄。擧宋代中。亦
提謂經一卷。乃至卷末云。右三百七部。三百四十
卷。唯初九部九卷有本。餘並闕本。後所言二卷經本。僧
祐出三藏&T047368;五・七十左。疑經僞撰雜錄三云。提謂波利經
二卷・舊別有提謂經一卷。右一部宋孝武時。北國比丘
曇無靖撰。又費長房開皇三寶錄九・十二丁云。提謂波利
經二卷。見出三藏&T047368;。右一部合二卷。宋孝武世。元魏沙
門釋曇靖於北臺撰。見其文云。東方太山。漢言代嶽
陰陽交代故云代嶽。於魏世出。唯應魏言。乃曰
漢言。不時代。一之妄也。太山即此方言。乃以
之。兩語相翻。不梵魏。二之妄也。其例甚多。
具述。備在兩卷經文。舊錄別載提謂經一
。與諸經語同。但靜加足五方五行。用石糅金。
成疑耳。今以一卷成者定。云云。已上三寶錄。
又道宣大唐内典錄十下五丁右。歷代所出疑僞經論錄第
八云。提謂波利經二卷。宋武時北國曇靖撰。又開元錄
六・十一丁右。貞元錄二十八・十丁左。僞妄亂眞錄七云。
提謂波利經二卷。宋武時。北國比丘曇靖撰。舊別有
謂經一卷。與此眞僞全別。有人由此等諸錄考曰。諸家
判云提謂經明人天教。恐在彼二卷僞經者。依
台等諸家處處所引之文。多以彼經所説五方五嶽五常
五行等法。配對五戒。是非一卷眞經處必矣。若如
一卷眞經。梁僧祐錄已下。並爲失譯闕本。云何亦依
卷眞者耶。然如晋時劉虬及元魏流支等。或親檢一卷
眞者。亦不量矣。基辨評曰。有人所云雖
理。意味未決。大凡闕本者。云全無。例如集量論
失譯闕本處處引用。多分缺。少分缺。共名爲闕。
。如何云缺本全無僞經耶。又三寶
錄中。云舊錄別載有提謂經一卷。與諸經語同。費長
房云何以全無本諸經語同耶。雖全備
少分有本炳然。勿闕本必云用僞經
得四大本淨等者。周&T047368;曰。不五蘊我。
名爲我淨。問。若是爾。五蘊本淨者。不
我。應無我。答。五蘊唯内。四大通
外。不於執我故。所以不説云無我。雖
此解。然檢彼疏及經文。云無我。亦無云云
今云。本淨者有二義。一者證得本來自性
淸淨涅槃。云得本淨。得者悟入也。二者於
四大五塵等。悟入本來無自性。發得無漏
也 吾我本淨者。現本作五戒。草寫誤
也。淸涼華嚴疏鈔玄談曰。謂彼經文云五百
賈人得受五戒乃至六塵本淨五根本淨。今云。
此亦不爾。開發作吾我古本
亦然
周&T047368;曰。准覺愛
章句。作吾我而自釋云云今云。四大五陰六
塵是別。吾我是總。吾我本淨是即無我。約
而云。開發及覺愛覽本作吾我。以是爲
正。問。懺悔罪已。如何云本淨耶。答。菩
薩戒序曰。衆當一心善聽。有罪者發露。無
罪者默然。默然故當知。諸大徳淸淨。堪
優婆塞優婆夷菩薩戒云云是故提謂長者。亦
悔彼五逆等罪已。自得四大五陰六塵淸
。此淸淨故。吾我自淸淨。何故懺悔得
不。謂懺悔是慧。經言。衆罪如霜露。慧日
能消除云云又言。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
云云又言。盡受得戒。皆名第一淸淨者 
得不起法忍者。明提謂得果。不謂無也。起謂
生也。即無生法忍云證初地。柔順忍者。調
柔云柔。隨順云柔順忍者何位哉。
四加行位歟
滅三界苦
等者。周&T047368;曰。提謂既得不起法忍。受變易
。更不三界分段苦果之身。又無生忍通
初地及八地。今提謂者應是八地。所
者。以&T047368;故。是此章家作此釋云云
云。此釋尤好。今引此提謂經&MT10769;意。既説
謂長者得無生法忍。何但云世間因果之
耶。是&MT10769;之意也 又普曜經等者。經第七
六丁文。周&T047368;曰。謂齊等五百賈人俱得&T047368;
齊得成佛。名曰齊成。施佛麨密成佛
故。問。五百賈人得初果時。佛皆授&T047368;而得
成佛。明法華已前有聲聞&T047368;。如何得
法華會時方與聲聞而授&T047368;耶。答。此中
總也。但言&T047368;。不五百中無&T047368;
復無等言。亦不違也 今云。此答尤不盡。
&T047368;是十二分教之一。佛必由十二分教
法。授&T047368;教豈局法華會耶。他家古師引
此經密成。云齊成誤。有云。凡酬因感
果如影隨形。説施麨蜜之徳與佛號
故。宜密成。若云齊成。則似所由 
此等今妄説。不取用。云何但言等下。叙
流支破。雖作此破等下。今家評古破。流支
普曜經&MT10769;意言。既於第二七日。提謂等
&T047368;作佛。如何云此經但第一時世
間教耶。周&T047368;曰。言覺愛雖此破。劉虬義
&MT10769;知。既以法輪故。由未分明
下。乃是助覺愛叙語。未所觀諦。未
麁苑四諦輪已來。三乘各各自縁四諦
名爲轉法輪也。即鹿苑中轉四諦輪
已後。方始三乘同觀四諦。此時初名轉法
也。今云。周&T047368;釋誤矣。章云義亦&MT10769;。非
劉虬義。指覺愛&MT10769;破義意也。又由未分明
下。助覺愛。甚不是也。正叙覺愛&MT10769;劉虬
&MT10769;知之由。雖&MT10769;知。一往應此破
故先擧此。由秋篠増明&T047368;曰。問。深密會
普被一切故。是第三時。則四諦教時。亦
普被一切。何故不普爲一切乘第三時
耶。答。智度論六十九云。諸佛事有二種。一
祕密轉。二顯示轉云云凡判教時顯示轉
深密經普者。約顯示轉故第三攝。初時
者。約祕密轉故初時攝。各顯一途。故不
。由此義。劉虬反破云。我立五時。約顯示
。非祕密轉。提謂波利等五百賈人。皆利根
頓機也。聞世間教。則入出世位。説此經時。
諸乘聖道者。是約密轉。云初時唯人
天教。者。約顯示轉。云出世善根器。是
凡相顯輪也。又大品經中亦説。佛在
鹿苑四諦輪。無量衆生發菩提心。無量菩
薩得無生忍。住於初地乃至十地。皆是密轉。
顯示轉。是故我立五時。全無相違已上増
明取意
 
今云。由此二轉劉虬應&MT10769;流支故。章主
流支破。云雖作此破義亦&MT10769;。云由未
分明等者。祕密轉故。不轉法輪。至五比
法輪方轉。是即顯示轉。三乘同觀四諦
故。秋篠曰。此中言分明。顯示異名也。是故
覺愛斥破義意&MT10769;辨。問。若爾。章主云何破
劉虬五時耶。答。次下結文總破云。然此所立
理可然。既無教文。未云云
章主破意也
[章]次第二時説法同也 鈔曰。下三破
二時。此中有三文。初牒劉虬第二時説。二
覺愛破。三覺愛結破斥。今即初・二也。十二
年中等者。牒劉虬所立。周&T047368;曰。問。雖
。即深密第一時教。何故今破耶。答。深密
不生性。初正説有。兼亦説彼非有非空
於空教。今此即擧總判爲有故爲不可
文應云云覺愛破云等下。擧流支破
六箇&MT10769;。是亦不爾四字總破。成道五年等
者。第一&MT10769;。謂成道已第五年説般若。何云
十二年唯説有教耶。又第七年等者。第二&MT10769;
也。謂云八菩薩。明五蘊本空。何云十二
年唯説有説耶。又第九年等者。第三&MT10769;&MT10769;
前可知。又提謂等者。第四&MT10769;。如前已辨
此亦十二年内。故作&MT10769;。又摩訶般若等者。
第五&MT10769;。摩訶般若經亦名大品經。全三十卷。
羅什譯也。秋篠義鏡一曰。勘大品經新舊兩
。俱無此説。然智論六十五無作行品。釋
第二轉法輪處有此文也。恐現傳經脱
云云他家書。五教章上二十丁中。亦引
此文大品經云。又三論玄中。引大品經
第十九云。諸天子歎曰。我於閻浮第二法
輪轉。龍樹釋云。鹿苑已轉小輪。今復轉
法輪云云嘉祥所覽經論同秋篠。賢首所言
章主。若爾。經本有異本唐道綽引梁曇鸞
往生論註
今亦此類歟。
古所不
開發中引此文。云大般若第六
分説。今撿現流經 又成道竟等下。第
&MT10769;也 第二七日等者。此叙初七日不説
法義&MT10769;劉虬十二年唯説有教成道已第
二七日説華嚴經。諸論疏家通所説也。就成
道已初七日説法。或不説法之義。有二家
。一由賢首説。探玄&T047368;九丁云。菩提流支
云。華嚴八會中。前之五會是佛成道初七日
説。第六會後是第二七日説。以十地經初云
第二七日賢首難此説云。此等所判恐不文。
初七日定不説法。十地論云。何故
初七日説。思惟行因縁行故。既言思惟。明知非
。設有救言只不十地。非餘法者。則不
思惟也。下論又釋。爲已法樂
是故不説。故知。初七定非説耳。云云
然淄洲慧
日論中。擧此流支説有大乘論説。同學
鈔中。擧此説金剛仙論所説也。有釋云。
金剛仙論者。菩提流支所造云云是則可
菩提流支立初七日説法之人也。二由
慈恩家説。金剛般若賛述中。有云金剛仙所
造般若論十一卷等。是南地異人造。非眞聖
之文。若由是。金剛仙。人名。非論名也。
古來云金剛仙論菩提流支造。恐妄説也。又
永超傳燈目錄曰。金剛般若經金剛仙論又云
&T047368;十卷金剛仙造。天親弟子。
菩提流支譯。云云
若由此義。則雖
金剛仙論中有初七日有説法之説。是非
菩提流支説。又以今此所明菩提流支破斥
之文。自爲成初七日有説法之義。非菩提
流支之説。問云。何自爲成非流支之説耶。
答。若云初七日有説法之義。菩提流支之
。則今此文何故不成道已初七日。説
華嚴前五會。而云第二七日説十地經耶。
&MT10769;劉虬意。云初七日説前五會。與第二
七日説。無其別故。周&T047368;中雖其別。是一
往理。非理言。若爾。於他家初七日有
説法義流支説。別人菩提流支。非後魏
流支歟。可此所言菩提流支。非初七
日説法也。由是次所設三七日不説。六
七日不説等義&MT10769;。亦可成流支&MT10769;。有
何所由。不初七説法自所立&MT10769;。而以
自所立不説義&MT10769;耶。故今此所言流
支。非賢首所云流支也 且如法華經等下。
三七日不説法等義&MT10769;劉虬説。即成道
竟下。正叙&MT10769;也。且字不穩作只亦衍。應
別本。如法華者。方便品文也。問。常思惟
者。思惟何事耶。答。古有四説。一初七日思
惟佛智微妙。二七日思惟衆生鈍根。三七日
惟不妙慧鈍根。二初七日欲
ヲ以一乘。無機即止。二七日思惟欲ヲ以
一乘。無機即止。三七日欲宿世因縁ヲ以
一乘。無機即止。以下・中・上三機悟
得故。三七日也。三初七日以勸門
大乘得。二七日誡門ヲ以大乘得。三
七日誡勸合説不得。四此是隨從世法。即世
界悉檀也。世人思惟凡有二種 一觀物思
惟。二經行思惟。今隨從世法。亦作此二也。
三七日亦隨世法故。此中第一説未
誰解。第二・三是天台用之。第四嘉祥義。今
章主由嘉祥。今更加一解。思惟者正思惟也。
初七日思惟者。由佛地經。如來懸圓鏡智
淨法界。論曰。何故安處大圓鏡智
法界。爲無量無數衆生觀染淨故。何故
彼。爲淨捨諸染故。大圓鏡智方便
善巧觀修習故。證得此智依縁法界。相續無
動。雖作意分別戲論。而相續轉爲増上
。令諸有情隨求願。安立長養成熟無
量善根種子。得世間樂出世解脱。此由如來
大圓鏡智化生用。爲諸有情説法要
染淨淨捨染。即是利樂有情根本
云云是應知。初七日思惟者。顯淨法界
。無作意無戲論無分別。故十地論説
自受法樂。又説愛敬也。或處
不説法。又第二七日思惟者。彰平等性智
圓滿成就顯現。佛地經雖十平等法性圓
滿成就。文煩廣故。今擧一相以釋。經曰。一
切衆生敬受所説平等法性圓滿成故。論曰。
如來雖戲論分別。由悲願力是示
所化有情自勝解力如是變異。謂自心外聞
佛音聲。如來所出一切語言稱機宜故。諸
人天等皆無違逆。故名敬受。又曰。如來雖
無戲論位。由平等智増上力故。大圓鏡
智相應淨識。現瑠璃等微妙色身。令諸有情
善根成熟。自心變似是身相。謂自心外
如來身云云故十地論説衆生於
來所愛敬。又成唯識十説。他受用身
亦依自土。謂平等智大慈悲力ヲ以昔所
利他無漏純淨佛土因縁成熟。隨十地
薩所宜爲身土初地菩薩見百葉世界化
。即百箇三千大千世界也
第三七日思惟者。彰觀察智助成事智
。佛地論中雖十種因此智徳。恐
煩慮今擧一二。經曰。如是如來妙觀察智。
世及出世衰盛因果。聲聞・獨覺・菩薩圓證。無
餘觀察妙飾間列云云又曰。如是觀察智上。
無邊因果。五趣三界差別。具足顯現云云
曰。如是如來妙觀察智。助平等智増上
。擊發鏡智相應淨識。現受用身種種衆會
威徳熾盛。雨大法雨。爲令地上諸大菩薩
大法樂。亦助如來成所作智増上縁
發鏡智相應淨識。現變化身種種衆會威
徳熾盛。雨正法雨。爲令地前所化有情受
用法樂云云如上佛地經論。應此三
七日思惟。謂四智雖同時現。彰處大圓
鏡智功徳。云初七日思惟。云不説法。云
受法樂。又云愛敬。又彰平等性
智圓滿成就顯現。云第二七日思惟。復云
二七日説十地法門。此彰他受用身土
故。爲地上薩埵種種衆會威徳熾盛。雨大法
等。故華嚴會無聲聞衆等。自應知。又彰
妙觀察智助成作智隨類身。爲未登地
説法斷疑。云第三七日思惟。復云鹿苑
初轉法輪。云般若會第二法輪
也。思惟者正思惟也。瑜伽等説如來説法住
正思惟尋故。佛説法體是正思惟。由
初七日思惟。云不説法。亦云説法。俱有
。謂安處圓鏡智。宣説法要利樂有情之根
本故。云自受法樂。亦云説法。亦云思惟。意
同。又第二七日已後。對機説法皆正思惟故。
三七日中常思惟也 即成道竟下。正叙
&MT10769;也。法華云三七日不説法。是住文取
而論也。彌沙塞律云等者明七日不説義。五
分律第十五二十八丁三昧七日者。入定七日。
十地經云等者。論第一文也。不説法者。即入
定七日。此亦七日不説義也。顯示自受下。
十地論主文。引是釋不説法也。増愛敬故
者。法華義疏四三十五丁云。顯示自受大法
故。顯己法樂。爲衆生於如來所
長愛敬心故。復捨是法樂。悲愍衆生。爲
法故。此即初七日不説。第二七日方始説
云云今云。此説任文而釋。深意趣如前釋
 然律及薩婆多等下。明六七日不説法義
律者四分律三十一受戒犍度文也。薩婆多
傳者。梁僧祐撰。一部五卷。其第一卷文也 
即四十二日下。正叙&MT10769;也。十二由經等下。
一年不説義。此經全一卷。東晋迦留陀
迦譯。明藏云十二遊經。或云十二由遊經
又云十二由延經 嘉祥幷今章主。俱處處
十二由經。應本經。經十二年方等者。
嘉祥法華義疏七六丁第二年方度五人
則一年不説。由是知。今章作十寫誤。撿
華玄賛。云十二由經成道後第二年方度
。故第爲是。智度論云等者。論三十四
十二丁文也。五十七日者法華玄賛四云。智度
論説。五十箇七日不説法云云有人解云等
者。嘉祥法華義疏四三十五丁云。或是可五十
箇七日。計近一年。與十二由經相應云云
嘉祥會智論與十二由經。今章主亦朋
。玄賛開發兩書云五十箇七日
[章]如是經傳何得一準 鈔曰。破第二時
中。第三覺愛結破斥 經傳者。律亦爲傳。
二十部傳説故 何得以己胸臆等者。正是
今家&MT10769;劉虬五時。設雖理。無誠證文。以
己胸談五時。其第二時中云十二年唯説
有教。道理不成。違成道後不説法日
故 又若前後等下。立理破。十二年間唯
有教。則應如彼説。既有機器千
集會上。何得一準説有教
[章]今依古説立教不同 鈔曰。破劉虬中。
第四結非 古説者。指覺愛破。但破初二
自餘三時破斥推覺愛別傳。何故不破自
耶。答。有二意。一破自餘三時初二
故。以己胸臆時教故。既機器千品。何得
一準。故不別破。二覺愛破亦&MT10769;解。恐
煩廣別擧
[章]此即別破所説時也 鈔曰。叙其非中。
第七總結古説非 此者。總指上來所
別破一時二時五時等立教不同 然此所
立已下。以今家意總破諸師。云一時二時
五時所立。雖理。皆已無誠證教文。耻
依據。並者一時二時五時今同一指也。
違解深密等者。叙今家所立必有誠證。違
此證文則古説皆非。今總結已
[章]上來總是叙古説也 鈔曰。叙古説中。
大文第四結成 上來下。結其非。總並
前科結。此中總是二字。總料簡章之總言也。
前已釋
[章]述今文中後略示教 鈔曰。自下五門
第二時利差別中。第二述今文。此中大分
四。初分科。二述今文。三略示教。四結
此師授。今即初也 述今文者。今謂今家。即
護法宗所立也。文者證據教文也。前段終文
古説非。云理可。然既無教文。未
依據。古説以文證臆談判爲妄謬。由
今家時利差別。以佛所説依據故。今擧
示其證文。云述今文。述言凡斯所叙彰
是師傳非自作。下結文云今依師授略叙
古今時利差別是也。近代他家學者。此一段
文不證文教判文別明。以
深密文。是爲三時教判。專辨是非。浪作
。以次下正示教判。不是則以三時
一代教判。而作無用長談。皆是爲
章主還爲仇讐。今家學者辨此差別
三時也。章主作斯科文。擧深密・金光明等
三時。示述今文。不述文略一代
教判
但由佛説三時名而立今家別義。一代
教判即辨時利差別。今所言科。章主別存
意趣。我得冥感此正傳。我門學者愼勿

[章]述今文者所執性已 鈔曰。此下二述
今文。此中有七。初標牒。二擧深密・瑜伽三
時説證。三擧金光明經。四擧涅槃經。五
瑜伽釋。六示此等證三時教。七結
成。第二擧深密・瑜伽中有七。初牒經名。二
佛説三無性。三勝義生領解。四世尊讃
歎。五定三時教機優劣。六説持經福利。七
得益。今即初標牒。及擧深密・瑜伽中初・
二科也。深密經者。無自性品也第一卷者。一
字寫誤。應二也。世尊廣爲下。二示
勝義生菩薩三無性。深密經文甚長。
今但取要引是。由彼經。則初勝義生菩薩
問三無性義。次世尊讃起問。勅聽許説
然後正答。答有長行及頌。初請問意云。世尊
處處經説蘊界處等種種諸法。生滅染淨。知
斷證修。後時復説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
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前後二説豈
相違。佛爲此問。説答三種無自性性
今云爲勝義生。彰請問 依遍計所執
等者遍計所執相無性性即是依他。悟解計
所執本來都無已。其處即一切法依他縁生
義宛然顯現。是故於此同處一法生無
性・勝義無性之二無性也。成唯識論第九曰。
謂後二性雖體非無。而有愚夫於彼増益。
妄執實有我法自性。此即名爲遍計所執
此執故。佛世尊於有及無總説無性
云云疏釋曰。然由有情於依他起自性及圓
成實自性上。増益遍計所執自性故。我立
三種無自性性乃至廣説。故依三性有體無體
總密意説三種無性。三種無性非後二
。但無計所執云云相無性者。經曰。善男
子。云何諸法相無自性性。謂諸法遍計所執
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爲相。非自性
安立相。是故説名相無自性性云云 依
性依他起上等者。略擧生無自性性
經文云何諸法生無自性性。謂諸法依他
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妙力故有。非自然
是故説名生無自性性云云此約彼所迷
執處言故。言後立依他生無自性及勝
義無性。無性唯是遍計無相。是收無性義
弘景等亦
作此釋
神泰云。若於依他起上。觀無遍計
増益。即是遍計無相性。亦是依他無生
性。亦於圓成實性上。觀亦無遍計所執性
亦爾。是遍計所執無相性。亦是圓成實無性
性 依此文依他性圓成實性上。無遍計
所執性故三無性。遍計所執無自體故説
無性性。依他圓成無他遍計所執體故説
云云今按。神泰所釋大乘基法師常途所
談。如三十疏。弘景等亦同釋。即成唯識論
意。是此釋三藏相傳。門人等皆同釋不異解
也。<#0504_1/>今解。生者。依他縁生一切諸法。無自性
性者。即遍計所執本來都無義。生言表有。無
自性言遮有執。即生言遮有執。無自性言
縁生有。生之無自性。依主得上表
下遮
生即
無自性。持業釋上表。下亦
表故也
及即依此等下。略
勝義無性。經曰。云何諸法勝義無
自性性。謂諸法由生無自性性故。説名
自性性。即縁生法。亦名勝義無自性性。何以
故。於諸法中。若是淸淨所縁境界。我顯
以爲勝義無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淸淨
所縁境界。是故亦説名爲勝義無自性性。復
諸法圓成實相。亦名勝義無自性性。何以
故。一切諸法法無我性名爲勝義。亦得
無自性性。是一切法勝義諦故。無自性性
之所顯故。由此因縁名爲勝義無自性性
云云今云。釋此經文二意。一者依他縁生
諸法名勝義。是即四重勝義。四重世俗。有漏
無漏二種依他。皆得勝義無性。是即勝義
遍計故。名勝義無性。問。何故二種依他
名爲勝義。答。經文有二義別。一者依他縁
生法本性非所執法。是即淨智所縁境界。此
遍計義名勝義。此勝義即無自性性。二
者依他起法一縁起法ヲイヘハ圓成實。今
勝義即圓成實。於二種依他法其法與
圓成相別。即應無故。勝義之無自性。又
勝義即無處。是依他起。二釋並得。又勝義言
有分別離言境。無自性性者遮離言
一法縁生法。而於一縁生法。此遮與
表同一時處。非即非離。二者圓成實境名
。是一切法廢詮談旨非境界處。名爲勝義
經云一切法勝義諦故。是即悟入本來計執
都無顯之處。故經云無自性性所顯。今
此文云及即者。釋依他勝義。彰同時同處
非即非離義也。及者合集義彰相違三性各
別相今合集而論。於一法上三性相各別
詮縁故云及。即者不離義。論生無性性
處。即計執都無故。是相無性性。此處即勝義
無性性。此及與即同一時處非即非離。又依
此者。此言指依他起生無性。依者所依託義。
第七依於聲。前文云依他起之上。言於聲故
能差別義。一分勝義等者。一分謂如前已釋
勝義言含依他・圓成。今説依他勝義故言
一分。以圓成實勝義一分。准此應
周&T047368;
依圓成實上等者。釋圓成實勝義。圓
乘實性無自性所顯故。云圓成實上無遍計
所執故也。又説一分等者。取圓成實勝義
一分也。説三種無性等者。結佛説已。經
曰。然由有情於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宗自性
。増益遍計所執自性故。我立三種無自性
。由遍計所執自性相云云問。深密經中。
勝義生請問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
自性涅槃所有密意。世尊答此密意已故。復
次勝義生説法譬解此密意。文長如經。
然此章但説三種無性皆依所執性。不
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而次説
此密意譬況。佛説與領解意似齟齬。何故
如經不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所有密意耶。答。經文云。勝義生當知。我
相無自性性。密意説言一切諸法無生無
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何以故。若法自性
都無所有。則無生。若無生。則無
滅。若無生無滅。則本來寂靜。若本來
寂靜。則自性涅槃。於中都無少分所有。更
其般涅槃故。我依相無自性性。密
意説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
涅槃。善男子。我亦依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
自性性。密意説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
寂靜自性涅槃。何以故。法無我性所顯勝義
無自性性。於常常時恒恒時。諸法法性
住無爲。一切雜染不相應故。於常常時
恒恒時。諸法法性安位故無爲 由無爲
故無生無滅。一切雜染不相應故。本來寂靜
自性涅槃。是故我依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
自性性。密意説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
寂靜自性涅槃云云今尋思此經旨。云一切
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之言。句
是一。依相無自性性。與勝義無自性
之二密意。同時處具。復即云一切法言。
是依他生無自性性。故於一言句上。三無性
相同具。故今章中。云三種無性皆依
。不一切法無生滅業。文存略故。又次
擧譬況。領解一切法無生滅等密意
故。略擧佛説。但説三無性。影略互顯。意義

[章]勝義生菩諸譬喩已 鈔曰。三明勝義
生領解 深生領解者。經曰。爾時勝義生白
佛言。世尊。諸佛如來密意語言。甚奇希有。
乃至微妙最微妙。甚深最甚深。&MT10769;通達最&MT10769;
達。如是我今領解世尊所説義者。乃至廣説
 廣説世間等者。經中廣説解三世性性
已。次擧世間譬況領解相 毘濕縛藥
者。經曰。世尊。譬如毘濕縛藥。一切散藥仙
藥方中。皆應安處倫云。初擧毘濕縛藥。一切散
藥仙藥方中皆安處者此藥平
穩調和。諸藥一切丸散皆安一味。此間無此名。故
梵語。又解。梵言毘濕縛。唐云有功能。於諸藥中
而置於此。有
故。周&T047368;
是世尊。依此諸法皆無自
。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自性性ト云
了義言教遍於一切不了義經皆應安處
前爲初學大乘菩薩。總説諸法皆無自性本來辨
他圓成是有。名不了義。今領解唯遍計所執是無。餘二
性有。是眞了義。將此有無了義道理。解釋前説不了義
。即知。佛説無自性義。即非一切諸法皆無故。云
一切不了義
皆應安處
雜菜畫地者。經曰。世尊。如彩畫
地遍於一切彩畫事業皆同一味。或青或黃
或赤或白。復能顯發彩畫事業倫云。二擧
。如
。先必地遍諸彩色。由此*彩
復能顯發彩畫。事業相貌分明
是世尊。
此諸法皆無自性。廣説乃至。自性涅槃無
自性性ト云了義言教遍於一切不了義經
同一味。復能顯發彼諸經中所不了義倫云。
法中空不空理了義。言教顯不了義經
於諸法皆無性者。唯據遍計所執
熟蘇者。經
云。世尊。譬如一切成熟珍差諸餅果内。投
之熟蘇更生勝味此譬可解。
羞者品也
是世尊。依
此諸法皆無自性。廣説乃至自性涅槃無自性
ト云了義言教於一切不了義經。生勝歡
合譬自可虚空等者。經曰。世尊。譬如虚空遍
一切處皆同一味。不一切所作事業已上譬
是世尊。依此諸法皆無自性。廣説乃至。自
性涅槃無自性性ト云了義言教遍於一切不了
義經。皆同一味。不障一切聲聞・獨覺・及諸大
乘所修事業注云。具説三性空不空義。帶有説
了義。遍於一切不了義經。唯明空
處分別解釋。不一切中道作業。如
滿一切色處。不一切所作別業
勝義生説
此譬已佛讃歎
[章]世尊讃歎善解所依 鈔曰。四佛讃歎。經
文曰。爾時世尊歎勝義生曰。善哉善哉。善
男子。汝今乃能善解如來所説甚深密意言
。復於此義善作譬喩。所謂世間毘濕縛
藥雜彩畫地熟蘇虚空。勝義生。如是如是。
更無異。如是如是。汝應受持云云
[章]勝義生菩安息處所 鈔曰。五定三時
教機優劣。此經辨持經功徳中。先定三時
教機。初於一時者。説第一時機。今問。此文
初字。次第二時置昔字。後第三時置
。此初・昔・今三字。是年月前後次第。分明
知。然了義燈七本中云。經辨三時。非
前後。但以類相從。有爲第一。空爲第二。俱
第三云云若燈家意。則唯義類從名爲
三時。非前後。若非前後。則何哉此經
文置初・昔・今三字耶。答。同學抄等中。雖
&MT10769;。不答文。我宗立三時教判趣。
但在&MT10769;。故爲人於此答劬勞
答文。是示三藏相傳實義耳。於
。近代他家講學猥辨。以燈家妄説
我爲汝等三時教實義焉。謂釋
此深密文二義。一者約漸次機不定性
文取義。二者約得益邊一切
諸機
深取意趣。有
是二意。二意之中。初義約此經多分機
説。後義約此經少分機立。今家次文亦判
頓漸別定教。但約衆生機器及理。燈家亦
漸悟教三時。若對頓悟三時
。又云是前後定判爲三時別。並約
所説義類相從。總有二義。一約前後。二約
義類今謂。章主與燈家所言別。至
意趣全無相違。至下具辨。今此經文乍見
前後文。云初・昔・今故。此是經多分約
定性漸次機説故。然膠執此初・昔・今字。此
經文但云前後是正説。約義類説是妄
。則此經得益文。何故擧頓悟人耶。既説
六百千衆生發菩提心。聲聞亦得聲聞益故。
若約衆生發無上菩提心。則此經雖初・
昔・今。但是頓悟無年月前後。全與華嚴
同。若約聲聞益。則雖昔今。但是
初時教。故今云初昔今。多分雖漸次
不定性機前後。一分約偏圓機。此經
或初一時。或第三時。不前後説。蒙聲聞
邊。是初時教。蒙大心益邊。是第三時。若
如來邊。則説時雖一。約衆生機器邊。則
初時・二時・第三時必同一處有。是故此初・
昔・今言。有前後義類二之意。又今
家意。但以此經文三時名目證也。此
深密經文。任文非我宗三時教判。如
下文云。由此誠證。若以偏圓機宜漸次
但三時。此中偏者。偏機偏教。定性蒙有教
機及蒙空教益機。圓者。定性蒙中道教
機・教。機宜者。偏機圓機。漸次者。有・空・中
次第蒙益。簡偏機圓機不次第益。如
是教導次第不次第機。其教示説但三時事
已足。故云教但三時。由是應知。此深密文
三時名目之證。由此名言。我宗三時教
判意。此三時言攝一切偏機圓機漸次機盡。
故但約次第前後三時教判。既立
。云今文。而引深密三時文等已。次云
略示教而以華嚴第三時。義類相從。至
下具辨。燈家以經三時但約義類。云
前後。取經得益邊。由我宗立三時教判。不
文取義。深取意趣也。問。若約前後
初昔今。其義可知。若約義類得益邊。初・昔・
今。第二・第三名。云何解耶。答。深密經約
漸次機。第三時教。雖然約深密會上
聲聞得益。則是初一時教。此機初被
故。約六百千衆生發無上菩提心。則不
年月前後。第三時教。與華嚴同。此機與
漸次第三時得益齊故。又解。第一時説有。
但約法體何物有之義。但
獨一之義名初一時。又名第二時。第者居
也。居二名第二。二者如何。謂空但一無
空義。必空有物空名也。故由空・有二
。有此空教時故。空教時名第二。又名
三時。説中道時。由空・有中故。如一・
則無三數。今亦復爾。無空・有二則無
。非有非空是中道故。名中時。時者説
聽究竟時。非前後也。由是華嚴經不
年月前後第三時。於深密會頓悟衆
生。亦不年月前後第三時也。合
前後前後之二種三時今家第三
。是即三藏相傳説也。我宗學者愼勿
 在婆羅痆斯等者。舊云波羅奈訛也中印
度境
仙人墮處者。舊名仙人住處景云。此
又名
人輪處。今云墮處者。以昔在王將諸綵女
園遊。有五仙空中欲度。見已墮落。故云
仙人墮處。具如新婆沙百八十三説。施鹿林
因縁。如西域&T047368;七・智論十六・玄賛等。唯爲
發趣等者。弘景云。爲二乘。偏説四諦安
立諦有。是諸教執諍安息處。此即隱密爲説
依他圓成二性是有。恐空見。而不爲説
遍計所執性空。名不了義云云唯者。守千曰。
正所被唯爲聲聞。實兼諸乘皆獲
云云今詳曰。此釋甚有理。謂佛以一音
四諦。據衆生機器所聞觀各異。聲聞
三科四諦。縁覺寄縁起四諦。菩薩
三性三無性四諦。故一四諦教必有
三乘益也。轉正法輪者。此就顯示轉
爲聲聞等。云實有三乘益。兼明祕密輪也。
上已明。大般若曰。世尊初於波羅奈
四諦法輪時。無量衆生發聲聞心聲聞
。無量衆生地發獨覺心。無量衆生發起無上
正等覺心。證於初地二地三地。乃至一生當
菩提云云玄賛中。章主評此云故知鹿
苑創轉三乘通行法輪。故以守千正。雖
是甚奇等者。上人四帖抄云。未聞法故云
云云問。次第二・三時亦云甚奇希有。與
今此云何異耶。答。自次第二・三時教
見。則雖&MT10769;甚奇希有。從一切世間天人
等説見。則甚奇希有。故次云一切世間等
又第二時云更。第三時云第一。而以論教機
優劣。自可知已。有上有容者。周&T047368;曰。更有
過故。名爲有上。而義有餘理尚未盡。名云
有容云云是諸諍論等者。守千云。對常義
是希奇。不法空。由實性。教義未
足。猶招諍論。又上人云。諸法非有非空。一
向説有故。尚招空諍論。諍論猶未去。安
足興諍。爲盡期。故云安足處所云云
尊在昔等下。明第二時教。在者於聲。唯爲發
趣等者。第二時中爲初發趣大乘諸菩薩
衆。破其有執。説大般若諸法空。即是隱
密爲説計所執自性本無。恐増有見。未
依他圓成二性是有。名未了義。是説
故。大乘教也。守千云。亦依正被唯爲
。實具三乘。又云。趣者令發起也。今言。佛
一音空。三乘隨機所聞所觀各異。謂
定性二乘雖聞法空。但觀人無我。如正量
部舍利弗毘曇論第十九非問分
道品
心經幽賛中
云。或復我執依法執生。但觀法空。我隨空
故。又大品經第三勸學品説。欲學聲聞地。亦
當應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如
説行。今云。此是共般若。約二乘空慧説。又
大般若第一會百二十九。説廣果天以下已發
菩提心者。尊重般若觀禮讀誦合掌而去。今
詳。生五淨居二類。一者於廣果天已下
囘心生五淨居。變易身受佛位。此約不定
。二者於廣果天已下已不囘心。至五淨
囘心理此是約定性人三十論疏云。若
淨居。必不
上。亦不囘心。取涅槃近。躭
寂心堅。化必難得故無囘者
爾此定性説恒來
尊重般若所觀禮讀誦。若無所益。不
。故定性聲聞亦聞般若必得利益。自可
知已。又不定性二乘。今此説趣大乘者是
也。問。其趣大人爲是誰耶。答。守千云
菩提。今云。般若會上對告聲聞。皆是趣大乘
者也。又法華信解品説。四大聲聞自述所得
云。我等長夜修習空法。無生無滅無
大無漏無爲。於佛智慧貪者。得
三界苦惱之患。住最後身有餘涅槃云云
此即不定性二乘趣大乘者。聞般若空教
解得益之證也。又頓菩薩乘者得益者。大品
經二十二説。二乘得空有分有量。諸佛菩薩
分無量。又云。須菩提所行空行。欲
菩薩空行。百分不一。如毛孔之空比
方空。又涅槃經二十七説。聲聞之人但見
不空。智者見空及不空。空者一切
生死。不空者大涅槃。見一切空不空
中道。中道者名爲佛性云云今云。依
此等意。幽賛中説。空言有二。一者三無性
空。二者法性空。初蒙不定性。次被菩薩性
也。問。何故置唯言耶。若小乘雖我空。未
法空故。爲彼機知法空。設第二時
故云唯也。或觀第三時教。爲諸乘
法空教。故法空教唯爲大乘説也 依一
切法等者。由經文二意。一者約遍計所
解。二者就圓成實解。二意之中。今此第
二時所説無生無滅等。約遍計所執説。謂
其遍計都無體故無生。若無性則
滅。由生滅即本來寂靜。寂靜之義即
涅槃相似。名爲涅槃。非滅諦涅槃
景・泰
二師
以隱密相等者。問。第二時中。云皆無
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第三時
中亦同無別。何故第二時云隱密相轉。第三
時云顯了相轉。爲此差別耶。答。神泰云。初
聲聞四諦法輪。第二時爲起唯一性
空大乘。説諸法無自性性。然不三性
三無性分別故。名隱密相轉。但言一切皆
。不依他圓成爲有。如大品等是其教
也。於今第三時。爲趣一切大乘。以
明了説三性三無性正法輪。更無有上
華嚴等是其教也。以橫計法無。因縁
及圓成法爲有故云云三性三無性
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與三性
三無性之別。爲隱密顯了別。第二時約遍計
所執本來寂靜等。第三時約圓實亦名
無生無滅等。所謂無自性空與法性空之別
而已 雖更甚奇者。上人云更云猶云亦。
是第二時之説也。自第一時教見。則其希
有奇妙未聞。非同日論。故置更言。雖然是
對機説。隱密轉故。非顯了相。爲未了義。故
猶也 是諸諍論等者。守千云。總相以密
一切諸法體義俱無。以顯本當涅槃自性
有教更奇。不依圓。理亦未明。
猶招諍論。是安足處。彼時者第二時所轉也。
 亦是有上等者亦初時有上等。更有三性
三無性教彰法性空。更有受三性三無性
法性。故有容受 世尊於今第三時等
下。説第三時教。普爲發趣一切乘者。泰云。
第二教中不三乘得益故。但説大乘。第
三教中辨不定性三乘成佛故云一切。景
云。説遍計所執空。即此義當初發趣大
。具説三性空有義。是即當彼爲
學菩薩正法輪了義説也。故言普爲
趣一切乘眞了義云云今云。雖
解有異。辨五種性及辨三乘得益。非久學
菩薩則不辨。故二解意全無相違 依
一切法等者。一切法謂依他縁生諸法。此縁
生法皆生無自性。於此縁生法起計所執
亦相無性。此相無自性所顯處。即圓成實勝
義無自性。故云一切法皆無自性 無生無
滅等者。經曰。善男子。我依法無我性所
勝義無自性性。密意説言一切諸法無生無
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何以故。法無我性所
顯勝義無自性性。於常常時恒恒時。諸
法法性安住無爲。一切雜染不相應故。於
常常恒恒時。諸法法性安住故無爲。由無爲
故。無生無滅。一切雜染不相應故。本來寂
靜自性涅槃。是故我依法無我所顯勝義無
自性性。 密意説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等
景云。不無我即爲圓成實體。圓成實體乃是眞如。
然由無我門入故。從入門説云無我。名爲勝義
眞如是諸法勝義諦體。由性無性門之所顯故説
。名爲無性倫云。欲眞如之體法無我性亦名
勝義。由所辨之三種。種種無
性之所顯故。名無自性性
問。何故第二時但
自性涅槃。此第三時云自性涅槃無自性
。加増無自性性耶。答。第二時約遍計所
無生滅等。此無生滅乃至自性涅槃即
無自性性。第三時約圓成實無生滅乃
至自性涅槃。故彰此自性涅槃是無性性所
。今加増言自性涅槃無自性性。自性
涅槃之無自性性故。第二時教約三無性空
一切法皆空。第三時約法性空本來寂
靜等。謂一切法者。依他縁起一一別相。縁起
本性者同一時處離言境故。無自性
。故云無自性性。如是縁起離言境故。生
處即滅。滅處即生。如何ントナレハ種子生現行。現
行熏種子。三法展轉因果同時。如束蘆互相
。故云無生無滅。如是縁起離言境故。離
一切障常恒顯現。故云本來寂靜。亦云
性涅槃。雖言辭是一。以三性三無性
此寂靜涅槃。與但以三無性此寂靜
涅槃。此爲第二・三時別。於離言法性境
別。由是道理故。若第二時中不
無自性性。則以寂靜涅槃非空義
非有之義遂不彰。欲非有非空中道。加
無自性性言也。幽賛云。慈尊説。有爲無爲。
之爲有。我及我所。稱之爲無。非
空法皆空有。觀此聖意。空有無乖。法離
。何空何有。對有空有空假説有空
後諸學徒隨文起執。己之所解謂中宗
他之所知將爲謬説云云今言。輓近講學大
乘之輩。皆以隨文起執。不十玄縁起亦
外執。百界千如亦爲妄執。猥隨語言
優劣大乘。是余常所惡者。如大莊嚴
論説。大乘任文不義。又對法論十二十丁
説。復次何縁一分有情。於方廣分廣大甚深
勝解。而不出離耶。由深安住自
見取故。常堅執著如言義故。深安住自見
者。更不進求了義經故。常堅執著如
言義者。恒堅對執不了義經故。如一切
法畢竟無自性言故。便撥一切諸法性相皆
所有。如是於餘不了義經堅執言義
亦爾。是故雖大乘。而不出離。以大乘
經由種種意故。如薄伽梵於大法鏡經
。若諸菩薩隨言取義。不正理
擇法故。便生二十八不正見云云今時稱
大乘之徒。讀此對法論文。應余常所
已。問。如上來既明。以三性三無性
中道第三時教。他家所&MT10769;如何通耶。
嘉祥十二門論疏下本曰。理明曾有三性
何有三無性。故正道非三非不三。非性非
性。即設問言。無著菩薩依經立三無性
云何破耶。答。此是一往對三性故言無性
已。三性既無。無性即無。講者不論意
破也。又論主明無性者。明性。非
無性。講人乃明無有性而有於無
。不論意。問。攝論何處有此文耶。答。
論有一句語。一切諸法以無所得本。可
細尋已上嘉
祥疏文
此疏意破三性三無性。似
我宗。如何通耶。答。嘉祥疏意非我宗。却
成我宗。此以空明離言中道也。又我宗以
有明中道。中道無二中道。離言無二離言
故其旨一致也。謂我宗三性若云實有。則此
遍計取執性。非三性。若云遍計所執性是都
。則是依他縁生法。其縁起性本來同時處
現故。即圓成實性。若擧一縁起性法體。非
計執性。縁起性故。非一縁起性。圓成實故。
復非圓實。已擧一法今論故。如是推徴。三
性都不可得離言説相。亦是觀三無性
相無性。都無云相無性故。無相無性
。亦非生無性。實有生無性。則應所執
。體是都無。都無實生無性故。無生無
。勝義無性亦復爾。如是推求。何物是
三無性。都不可得。故無三亦無性亦無
何言體。強名爲離言。亦名中道。此是
無性空廢詮旨。攝論云無所得
本。以廢詮境無所得。與我宗全無
違。但以縁起有廢詮異已 以顯了
相等者。以非有・非空・中道法輪故。非
機。談法性故。云顯了相。問。如是顯了
輪。何故云普爲一切乘耶。答。第三時教談
廢詮中道故。盡法性論。由是談般涅槃法
不般涅槃法性無二故。説五性化儀同無
二。於此處三乘證益故。云普爲一切
若非久學大乘菩薩。如何得此性無二
五性性無二者。名發趣一切乘人也 
無上無容等者。上人云。今第三時教無
是法。故云無上也。初・二時教未滿故有
容。第三時教圓滿故無容也。有説有。無説
無。於一法上有無同時具足。心言倶絶無
諍論。故云非諸諍論安足處所云云
[章]爾時世尊不及一 鈔曰。六明今經
福利。比此所説了義等者。經曰。於此如來
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
性涅槃説甚深了義言教。聞已信解書寫
云云鄔波尼殺曇分者。倫云。是數之最極處
云云周&T047368;曰。相傳云因縁也。或云。因果之數
名也。亦不及一者。以了義言教功徳。鄔波
尼殺曇分。令最極分量。比不了義教功
徳之一。此一不彼最極分量
[章]説此經時無生法忍 鈔曰。七辨
。倫&T047368;曰。三藏曰。辨得利三乘利。遂
釋論兩解。一解。一音演説隨類各解。如
維摩經説。一解所見雖異。所聞義同。此明
同聞一教説人異故。大小三乘各得其果
地持云所見雖異。所聞義同。此亦如是。
一教。而聲聞解人空理。菩薩解二空
故。經云三百千聲聞遠塵離垢等意在
云云周&T047368;釋曰。問。此與次前得法眼淨
何別耶。答。亦有別。得法眼淨者。乃於
初果即得。今云永盡諸漏者。此約阿羅
漢果。故有不同云云今云。此得益文。於
我家教判。義類相從無定判教之證據
也。六百千衆生等者。頓悟第三時得益也。三
百千聲聞一百五十千聲聞等者。定姓初時
得益也。七十五千等者。漸悟菩薩第三時益
也。此皆於此一經會三時倶具。如下辨
[章]金光明經謂轉照持 鈔曰。述今文中。
第三以金光明經證也。此經有兩譯本
一名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唐三藏義淨奉制
譯。有全十卷三十一品。二名金光明經又云
合部
金光
明經
開皇十
七年
大興善寺沙門寶貴道安
神足
北天
健駄
羅國
三藏闍那崛多此云
志徳
合入。有全八卷
二十四品。釋彥琮作序云。金光明見有
。一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爲四卷。有
八品。二周天竺三藏耶舍崛多譯爲五卷。有
二十二品。三梁三藏眞諦譯増加四品。今合
入爲八卷二十四品。名合部金光明經。今
金光明最勝王經。第三滅業障品第
五初丁下
云。若
有衆生由業障故造諸罪者。應晝夜六時
一心專念口自説言。歸命頂禮現前十方一
切諸佛已得阿耨菩提。轉妙法輪
法輪大法雨云云又合部金・光明經第
二卷業障滅品
第五十三丁上
云。歸命頂禮一切諸佛世
尊現在十方世界已得阿耨菩提。轉
法輪法輪大法雨云云此兩
本中。章主以合部本。義淨所譯今章制述後
故。然淄洲最勝王經疏云三末三丁云。又釋。初
三準深密經。是三時教。此中持應後以
文言便持在照前云云此是會不次第。轉照
持者。無垢稱賛曰。金光明經中説轉・照・持
三種法輪。世尊初説三乘同行四諦有教。名
轉法輪。以十二行相獨得轉名。第二時説大
乘獨行空理之教。照破有故名照法輪。第
三時説遣所執空二性有。三乘之人皆
修持。名持法輪云云法華玄賛亦同云。金
光明經亦説三法輪。謂轉・照・持。轉四諦法
空照有。非有非空。可任持云云今云。
非有非
空離言中道。何取何捨。故今云
任持也。周&T047368;玄賛
今云。以此經轉・
照・持三法輪三時教。義意同故。以是非
我家教判。此亦立三時名之誠證也。然
賢首華嚴五教章云。依大唐三藏玄奘法
。依深密經・金光明經・及瑜伽論三種
。即三法輪是也。一名轉法輪。謂於初時
鹿苑中。轉四諦法輪。即小乘法。二名照法
。謂於中時大乘内密意説言諸法空
等。三名持法輪。謂於後時大乘中。顯了
意説三性及眞如不空理等。此三法輪中。但
小乘及三乘中始・終二教。不別教一
。何以故。華嚴經在初時説。非是小乘故。
彼持法輪後時説。非是華嚴。故是不
華嚴法門云云今詳曰。賢首法師爲強華嚴
別教一乘此判也。賢首所言非必大
唐三藏所立意。今家師傳以密三時名目
得益邊別意趣。作一家判。金光明經・
涅槃經等。亦與深密三時同意趣故。同擧爲
證。以金光明及涅槃等所説。令深密三
旨。而以爲三時名目證別旨趣。如
次下具辨也。然彼章以三法輪名
種教。此非今家所立。由時。立教是今家意。
時名己胸臆一箇名。作
。非今家所關預。今章中已云時利別
而破一時教及五時教。爲誠證。今由
時證經。以此名目。次下作一家判今家所
明也。賢首以三法輪之名立教名。於
其名。以初時中時後時名釋名助。不
正立教名用時言。是非今家師傳意。又
云。華嚴經在初時説。非是小乘。是故不
華嚴法門云云今云。賢首不今家師傳實
是説。謂以深密所説三時。但任
義。則應華嚴法門。然如次下
。今家由深密三時名別旨趣判教。則
我家三時教判攝華嚴法門及一切經
。問。若爾。以賢首説妄説耶。答。
爾。於賢首所判五教。非是妄説。若以
此説唐三藏所傳教判。則此是大妄説
也。問。何故云賢首家五教妄説
耶。答。賢首判教別作一家意趣。專爲
教一乘之所判。欲華嚴別教乘。以
法輪唐三藏立判。云華嚴法門也。
問。何故賢首判教。立別教一乘判教
耶。答。先有慧思禪師・智者禪師。立藏・
通・別・圓四教。云攝一代東流教文。而華
嚴經爲別教攝。若不賢首判。但以天台
判教而爲別教。則釋迦海印三昧一乘。盡
十世古今主伴無窮自在教義。遂以不彰。
圓兼一別。爲華嚴之至極。復南岳天台
云圓教。被漸機之圓教。云會三歸一也。
今此華嚴圓教。被頓機之圓教。不會不
歸。海印定中炳現自在之圓教也。可
頓大圓一乘也。而雖圓一乘二體
縁起因分有是二。由是五教判初。云
海印一乘教義二之中。初立別教一乘
此賢首教判所由起也。以華嚴別教故。
唐三藏以華嚴第三時。而云
華嚴。則例&MT10769;即起。故不華嚴也。問。
若爾。何故不三時教。云三法輪是耶。
答。以三時教名&MT10769;唐三藏所傳。則今家返
&MT10769;云。汝所立五教云誠證可據。但出
己胸臆。如&MT10769;一時五時等焉。復云今家所
立非汝所言。自立華嚴第三時義。故不
三時教。云三法輪。以除華嚴別教一
已。持法輪言。取三乘人可修持釋故。
漸機義。自不華嚴經別教乘之便
尤好。故就三法輪判。由是應知。爲賢首所
立便・宜。判唐三藏所傳。非今家所關預。於
賢首家是正説也。於今家所傳必如ト云賢首
言者妄説
[章]涅槃經説所説義同 鈔曰。四擧涅槃
。經第二壽命品之文也。經文最長。今由
意引之。經言。初有醫師。教人服乳。
純服乳。國人多死。後有明醫。説乳爲
毒。教並令斷。國人並差。後王有疾。問
宜。醫更藥方乳和藥。王嗔問彼。汝
先所説。乳爲毒藥。何故今者令藥服。醫
王言。前爲純服。國人多死。常純服之故
説爲毒。恐斷總令之。案實理者。
有病宜服。有病不宜。王今此病宜藥服
正所可。佛言。我法亦復如云云我初令
皆服乳者。喩初説有。次教總斷乳者。喩
一切皆空。後教有應者。況後説非有非
。法華玄賛一云。法華亦云。我等内滅自謂
足。唯了此事更無餘事。初時教也。我等
淨佛國土教化衆生。都無欣樂。第二時教
也。佛亦如是。現希有事。知小者。以
便力調伏其心。乃教大智。我等今日得
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第三時教也。即
金光明・解深密等三時教云云與解深
密等者。以涅槃經深密今云。前金光明
文。云亦説三
。亦深密三時故不別云
義同。涅槃無之故別示
[章]瑜伽釋中義意無別 鈔曰。五瑜伽釋。
三時少異等者。瑜伽釋中説造論因在世
三時。滅後三時。故云少異義意無別瑜伽釋
曰。諸有情等無始時來。於法實相無知僻執。
二種業三苦果。如來隨機爲説實相
諸法如是非空。諸法如是非有。既
諸法非有非空。遠離無知疑惑僻執。隨
姓別處中行。永滅諸障寂滅樂。佛涅
槃後魔事糺紛部執競興多生有見。龍猛菩
薩採集大乘遣相空教中論等。究暢眞
宗除彼有執。聖提婆等諸大論師造百論
闡大義。由是衆生復起空見。無著菩
薩位登初地。證法光定大神通。請大慈
瑜伽論。顯揚中道破空有執云云
[章]由此誠證非一非五 鈔曰。六示
等證三時教判。由者。第三囀能作具聲。
謂由深密・金光明・涅槃等誠證三時之名。今
能作具。而今家所立三時教判意趣自成。
又由者。第四轉爲聲。謂爲助經説三時
今家不文取。彰深意趣以別作所判也。
又由者。第七轉依聲。謂三時名本在機別。經
文在不定姓。意存定姓。今家所判定姓爲
本。意存不定。依託此等在不定性説三時
。立今家判三時也。此三意中。任應取
 若以偏圓等下。略叙今家所判大意也。以
者。第五轉。與故字同。如三十疏。云如來説
教。機有三品不同。教遂三時亦異。故三時教
即三品機。三品機器遍轉三個教時故。是所
因聲也。偏圓機宜等者。若具作文。應
機圓機及偏圓漸次。又機宜言通上下。一偏
圓機宜謂定姓者。二機宜漸次。謂不定姓者。
今應四句。一者偏機非圓機。謂定姓被
有教機。及被空教機。二者圓機非偏機。謂
定姓被中道教機。三者偏機亦圓機。謂不定
姓初偏後趣圓者。今此所云漸次第四非句
教時論。由深密經中就漸次機宜
三時之名今家判頓・漸・定・不定機器
三時教。故今云若以偏圓乃至教但三時
也。非一非五者。結一時五時無誠證
同日論
[章]上來總是述今文也 鈔曰。七結成。總是
者。以何云總耶。謂今家以一切機教判爲
三時之證文。今此述已。故彰但約一不
定姓機教判之證故。云總是
[章]略示教者中道教故 鈔曰。自下述
中。第三略示教。此即今家總攝一切
正爲教判。云略者總略也。以一切但爲
三故云總略也。此科文中有六段別。初
標牒。二總略爲三時。三明三時教
。四由此所爲中道教是第三時。五
今家教判。六與古説對叙結成。今即
初・二也 四阿笈摩等者。舊四阿含也。瑜
伽八十五二丁右説。契經者謂四阿笈摩。一
者雜阿笈摩。二者中阿笈摩三者長阿笈摩。
四者増一阿笈摩乃至
廣説
是四種師弟展轉傳
來于今。由此道理説名阿摩。是名事契
。於十二分教中。除方廣分餘名聲聞相
應契經。即方廣分名大乘相應契經云云 
&T047368;釋云。阿笈摩者。此名爲傳。不云阿含名
淨教也。云云。淨影等翻云淨教。唐三藏門人皆翻云
傳。如是教。前佛後佛展轉傳説無異。故名爲
傳。云云。三十論疏四本三十五丁。賢首亦用
今云四阿笈摩等者。指聲聞相應契經。故
初時教也。等言等一切説有經。如遺教
經等此聲聞契經總密説有。不有者有
其何性。是即隱密不了義經也 諸説空教等
者。無垢賛及玄賛云大般若等。以大般若
諸説空經上首故。擧般若取無垢稱・
思益等一分説空處。及所餘一切説空教多
分少分。今章文指如來一代説空對機教。多
分少分悉取云諸説空經等。二十論疏云
大般若。擧上首少分。此章指一切説
空多分少分故。云諸不等。依此四阿笈
等言。多分少分悉等。自可知已 以隱密言
等者。明空教第二。不第三。謂
總密説空。不空者亦空何性。云隱密言
總説等 華嚴深密唯識教等者。天垢稱賛
即華嚴深密法華楞伽厚嚴勝鬘等是
華玄賛云華嚴經等爲第三時。二十論疏云。
後於七處八會方説三界唯心。雙離有空
中道教。即是華嚴・解深密等云云今云。華
嚴多分被頓機中道第三時教。深密多分被
漸機。如次下明。唯識教者。楞伽・厚嚴・阿毘
達摩・如來出現功徳莊嚴説唯識處。皆是
中道教。今總取云唯識教也。等者等
法華・勝鬘・如來藏・涅槃爲首。其餘多分少
分説離言中道 以顯了言等者。明
嚴・深密爲第三時教之所由也。顯了言者。
顯了説有有依他圓成。亦顯了説空空
執性 説三無性等者。問。第二時云總説諸
法無自性。今此第三時云三無性。其差別如
何。答。不三唯云無自性。但是説空。若
三無性。則是三性三無性故。説即依此三
性立彼三無性故。離三性有。非別有三無
性空。非三性有。三無性故。非三無性空。依
三有性三無性故。此即非有非空離
言相中道教也。是顯了説法相故。云説三
無性。示離言説也 非空非有等者。示
言説。且擧一縁生法空現一縁起相故。
亦非有。火處即水。水處即火等故。非
亦非水故。是即離言中道相。故云非有
非空中道教也。問。華嚴經初成道已二七日
説。何故今云第三時耶。答。今家教判意。雖
深密等三時名三時教。全不深密
。亦非依。深密多分約不定姓漸機。以
年月前後時三時名。少分約定姓頓機及
偏機。不年月前後。説爲三時。今家總
多分少分三時取判一切教。被頓機教。華
嚴多分説同。故今少分蒙頓機華嚴經
第三時也。問。第三時言。已以次第
三時。何故以華嚴經三時中第三耶。答。
今家意。三時教名但在機器于教示。云
如來設教有機三品不同。教遂三時亦異。復
機乃有三時前後。亦無三時前
。故三時名是機器熟名。今且約頓機被
心教辨。則於華嚴前七會。地上薩埵由
聞本願縁。盧遮那如來心上。唯心文義相
現。此名爲下教體
下具辨
其文義教爲増上縁
地上薩埵心上觀察
智心
亦唯心文義相顯現。如
唯心文義是有爲初。雖有縁起有故。本來
計執相。是空爲第二。此有與空於唯心
文義上同時處現。故即非有非空離言。是
中道爲第三。被頓機三時故。三時次第亦
頓一時顯現。由是無垢稱賛中。云三雙遮
有空執。並説有空宗。即華嚴・深密・法華・楞
伽・厚嚴・勝鬘等是。又二十論疏。云雙離
中道。既云雙遮離 説。明知。頓一
時有空具。其一時有空具處。即契中道
空之教也。是爲第三時今家所言時者。是識
變時。非心外實有時。次第亦是識變。一二三
數亦識變現。必以妄情異解。但於
當可推求。如玄賛釋。時謂但是聽者根
熟感佛爲説。説者慈悲ヲ以機爲談。説聽事
訖。總爲一時。又聽者根器或鈍。於一刹那
猶未解。非刹那時。是前後時。又根器或
利。由能説者得陀羅尼。説一字義一切皆
了。或能聽者得ルヲ以淨耳意。聞一字時一切能
解。此是一念説聽究竟爲時。今所言華嚴爲
第三時。於一刹那三時具足。約其第三時
華嚴第三。其實非第三。非
。即不年月前後三時之中第三時。説
者是圓滿盧遮那。聽者地上薩埵。能得陀羅
尼與無漏耳意之所縁起。非凡智所測。問。
玄賛及三十論疏及此章下文云。准今新經
頓教大乘但是一時。與一大機不小起
散被一唯云云又云。約頓教門三時等。
爾今云一念三時具足如何。答。云頓但一
。頓漸相對釋故。今云頓一念三時具。是
三時。非三時。今約三時
三時。玄賛等約三時頓唯
一時。次第及數亦於一念上。心變次第
及數之相。被頓大機三時故。三時亦頓一
刹那具。其一念上第三時處爲中道教。故
華嚴第三時教。又深密少分被頓機
前後第三時。亦與此同。蒙漸機
月前後三時亦心變現。如常可解。又他家
學者有教前後。前爲劣。後爲勝之病
此執病如膏病。粗至不可治。若執前教
劣。則華嚴經初成道已第二七日演説。
何不此經于鹿苑之説。復若執
説教爲勝。則涅槃經後有遺教經。亦有
訶摩耶經大衍經。亦名
母子相見經
此二經在最後。判
小經。豈爲是勝于法華・涅槃。具辨如
能顯中邊慧日論中。今家判教勝劣。據所説
義類。不必拘説時前後。故説中道教不
前後。名第三時。聲聞相應經是四阿笈摩故。
前後是初時教。如遺教經等諸説
教名第二時亦爾。二十論疏中。云七處
八會後亦同是解。了義燈中。採此等所
傳義深密三時。云約義類。然近世他家
講學。不師傳。亦不唯心義。猥作
。以義類相從説謬。可瞽論已上
[章]由諸異生不求大位 鈔曰。此下三明
三時所爲。此中有三。初明有教所爲。二
空教所爲。三明中道教所爲。今即初也。
漸機三時而明。由者。若約人則是第
六屬聲。所化能化繋屬故。復若約法第七
依聲。依託人我妄執四諦教法起故。又第四
爲聲。雖佛非本懷。順助一分計執對治
四諦輪 諸異生趣者。異生有二義。一者別
異爲異。謂聖唯生人天趣。此通五趣故。二
者變異名異。此轉變趣邪見等故。生謂生
數。異聖人之生類名爲異生。趣者類也。異
生趣類多故云趣也。無始者。無性攝論一十一
曰。無始時者初際無故云云又勝鬘述&T047368;
曰無始者顯無本際。是常趣義也云云今云。
無始言必彰無終。云本來法爾如是 迷執
有我等者。我是常一主宰義。於生死往來
常一主宰者也。愛河者。表出期
河。癡海者。表&MT10769;出云海。已上叙所爲
 佛初説四諦等者。明漸機初時教。問。
何故聽四諦教人我執。唯有其法耶。答。
大凡外道等執實有我作受一切。世尊爲
諸法蘊・處・界三無漏因果。非實我有。彼
染淨因果三科法門。雖人我。執法是
 彼聞法有等者。法謂三世實有法體恒
有。證人我空者。證一切諸法三世實有法體
恒有已。則悟達人空無我觀
[章]佛爲方便何所斷捨 鈔曰。二明空教
所爲 破除有執者。法有執也 須菩提等
等者。周&T047368;曰。問。聞大般若既已囘心。何故
華云會三歸一。善現自言菩薩法
希樂。答。今云囘心。因般若
。不趣大大已囘趣。窮子
偈中。須菩提等。我自思惟欲出少分方便
云云何所造修者。造惡修善。斷捨者。斷
善也
[章]佛爲除此信解修學 鈔曰。三明中道
教所爲。此者法空執 唯識三性等者。等
無性 勝義生等者。擧所被人。上須菩提等
亦相同也
[章]遍計所執二種現故 鈔曰。此下第四就
所爲。明中道教是第三時。此中有四。初
三性中道。二約執詮中道。三約
迷悟示。四示中道教是第三時教。今即初科
也 遍計取執無者。二十疏云。説能執心
遍計。遍計所取名爲所執。此是無法也。
識作所縁縁云云頌説遍計所執
自性無所有故。本來都無。故云無也 知法
我倶遣等者。明遍計無觀相。法我者。我
法二執。倶遣者。悟達計執本來都無。則我法
二執倶自遣去。即遣虛觀故云知也 依他
圓成有者。頌説依他起自性分別縁所生。圓
成實於彼常遠離前性。有者縁生有。依他是
縁生法。圓實是於依他自顯現故。今云有。
若説爲無。便是邪見。撥於有性。故照眞俗雙
存者。明圓依有觀相。眞俗者。圓依雙存。
非即非離。聖凡二境。涅槃經十三聖行品説。出
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義諦。世人知者。名爲
世諦云云眞者圓實。俗者依他。謂於依他
圓實離言。起計執而迷謬。是名凡夫
又於依他圓實離言。智力自在而變現。
是名聖人。如是凡聖二境縁起生故。今云
。彰都無。是即存實觀。故云照也。遣虚
存實即唯識觀。合爲一重觀。是相承義。
謂悟達計執本來都無。則謂存依圓實。如
下具明 無無所無等者。明計執無。謂今
計執無。本來自性無故云無。無更可
故云無所無 有有所有等者。明依圓
。謂今云依圓有。已有縁起有物故云有。
更可有者故云有所有 言有而有等
者。此下明遣虚存實合是一重觀。謂雖
依圓有。而其有亦可無。執依他・圓成實
。則是亦遍計所執。都無境。成唯識説。若
唯識亦是法執。頌説。現前立少物。謂是
唯識性。以有所得故。非實住唯識云云故今
遍計所執眞俗無故 言無而無等下。二
無亦有。謂雖計執本來都無。而其無
亦可有。當妄情現我法執相。是心變故。
二十論疏云。但是凡夫起能執心當情顯
現。名凡夫境。非境故即是所縁縁。但
所縁縁。當情現故。無體性故。
此執心能遍計。體是有法。所變影像
體亦有法。名所遍計。遍計所取當情所現。情
有理無。説爲所執。遍計性成。此唯凡夫所作
之境。名非聖境云云是云當情我法二種
現故
[章]令除所執諸離執皆存 鈔曰。二約
中道。謂菩薩大悲心種種方便ヲ以廣分
別説。識相令知遣厭斷。即依他起ト云テ
二執故。令除諸取ト云也 我法成無者。
實有固執。則我法執本來都無。自成
解了。此云成無 離執寄詮等者。悟達本
來都無已。則一切法有無心言路絶。是法眞
理即爾顯現。故不詮。則何眞何俗之有。
故今云眞俗有。皆是依詮談旨。故云寄詮稱
 妄詮我法等者護法正義ヲ以辨釋。妄説者。
凡法性是離言故。不言詮&MT10769;其相
妄者妄分別。即有漏尋伺。自尋伺言故。
今云妄詮。非無者。當情現我法相。此相非
無。非不無者。約我法法體。則本來自性無
故。云無 當情似有者。釋非無。據體
無故者。釋非不無。上來釋妄詮我法已。次下
妄詮眞俗 妄詮眞俗等者。從虚妄分別
尋伺言詮。以妄詮依圓。依圓體有
離言法體故。依圓法體性離言故。云
非有。又可。眞俗非妄。是縁起故。縁起即法
性故。不妄詮。云非有。妄詮從妄分別
故 非稱妄情者。釋非有 體非無故者。眞
俗體縁起故非無。非無故云非不有 我法
無故等者。略結遣存。倶是執者。我法倶當情
現。則可有。倶是固執。都無故云皆遣也。
本來無處。自皆遣也 眞俗有故下明
。眞俗本來縁起有故。於諸眞俗固執
已。悟本來都無。則眞俗自存
[章]由此應言破此執空 鈔曰。三約迷悟
示 迷情四句等者。固執有無分別。云
情句。周&T047368;釋云。迷情四句者。一言有者。増
益謗遍計無。増説習有。二言無者。損減謗
依圓有。減説執無。三亦有亦無者。相違妨
有。不一法雙説有無。猶如水火。不
故。四非有非無者。成戲論謗。准第三
云云今云。立實物有。如勝論大有
。立實物無。亦如勝論無説句義。又立
有亦無。如離繋子。又立非有非無。如邪命
外道。如成唯識第一卷具破。四句倶非 悟
情四句等者。周&T047368;釋云。言無者約遍計説。
有者據圓依。言亦有亦無者合説第四句
准可云云瑜伽論攝決擇分説。又有性者。
立有義能持有義。若無性者。安立無義
能持無義。故皆名法。由彼意識於有性義
若由此義。而得安立。即以此義識了別
云云是應知。大乘所説有無。謂識生時似
彼相現。如是有無因果同時。理趣顯然。遠
離二邊會中道。謂且擧一縁生法觀察。
計執相本來無。如是悟達同一時處。依他縁
生相本來具足。如是縁起。水處即火。火處即
水等故。一切同一時處縁起。如是於一法
觀察。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同一時處顯
現。有無心言路絶。而本來凝然。是名悟情四
。是即法性故。云四句皆是 説境我法空
等者。下。釋悟情四句。境我法言。心外實境。
唯識外境無。是即破法體恒有執
 説心眞俗等者。心眞俗等者言。心所變
境。如唯識識性識相。識性識相不
心故。是縁起有。是即破一切撥無執。説
識三性。一言教破有破空。而亦有空宛然具
備。是即悟情四句
[章]諸偏見者第三時也 鈔曰。四示中道
教是第三時。諸偏見者等。欲非空非有
中道教是第三時。先擧偏見者聞有即快
心爲初。聞空即快心爲後。示此初後
即法爾相。聞有快心是無智者。聞空快
邪智者。故有爲初。空爲其次 今言非空非
有等者。正示中道教是第三時。謂如華嚴・
深密等。非空非有中道教。雖前後漸次
法爾道理力故。即頓一時説非有非空教。自
初有執・次空執。不前後次第。宛然照
破初有次空宣説中道教故。即名第三
也。第謂居也。譬如印文讀時雖前後。印
紙同時。破執雖前後。悟入與破執同一
時處。如明來暗去。是爲今家師傳。由
故。二十疏中云後於七處八會方説
界唯心。雙遮有空中道教。華嚴・解深密

[章]約理及機漸悟之人 鈔曰。五明頓漸
別定教。示今家所判。此中有三科。一
漸機三時。二約頓機三時。三示
別定教 約理及機等者。自下初約
三時文也。約機自可知。約理之理
言有二意。一者所詮道理。二者所證之理。初
所詮之理者。周&T047368;云。理爲道理。機謂機品
云云次所證理者。玄賛一云。即依此理
時教。教應機説三。將理會教名爲一雨。將
教就機説三乘法。或三或一。理不相違
然義演云。據實理無三時。今約證有
淺深故。理分三時云云今云。義演由玄賛
今文 爲理。謂證有淺深即機淺深。
證智有淺深。證理一味無別。而漸機所證理
頓機所證理。一味榕故。漸機所證極云
三時。頓機所證極理亦云第三時也。故今云
理也。又由周&T047368;。則所詮理有淺深故。
漸機所被教所詮理立三時次。又頓機所被
教所詮理。自最初深。故准漸教第三理
第三時也。今云。此釋有理也。義演與周&T047368;
二釋共有理。故&MT10769;成取捨。雖然強判。則周
&T047368;所釋正今文釋也。義演所釋非今文所
也。此文中。約理及機四字。有二義別。初由
開發義。云是通&MT10769;也。二由此章次文意
謂此四字意通。亦應次若非漸次句首
也。初通&MT10769;者。&MT10769;云。由華嚴經第三十六
寶王如來
性起品
世界初成。先色界。次欲天。次人
已。次説如來出世。先起菩薩智。次縁覺・
聲聞。次一切衆生善根。復同經三十七。擧
出先照諸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次照
剛寶山。次照一切大地之喩已。次説如來
成就無量無邊智慧日輪。先照大菩薩。次照
縁覺。及照聲聞。次決定善根衆生。次照
切衆生。又涅槃三十二迦葉品説。佛已多喩ヲ以
菩薩・聲聞・闡提前後次第。謂如三子
一孝順父母利根智慧。二不
孝利根智慧。三不孝鈍根無智
三田一上田。種一得
二中田。收實得半。
三下田。種一得
一。爲藥草
三器一完。二
漏。三破
三病一易治。二難
治。三不
三馬一調壯大力。二不調齒壯
大力。三不調羸老無力
三受施人一貴族。聰
明持戒。二
中姓。鈍根持戒。三
下姓。鈍根破戒
廣説如彼。此等聖教先爲
。後爲二乘三子三田等。由經説。初喩菩薩
次聲聞。次一闡提。如次應
何深密經説初一時唯爲聲聞阿含等。後
菩薩般若及深密等耶。開發意通解
云。理在淺深。機有漸次。理即從淺至深機
亦大由小起。對機及理。依漸教門。故深密
經説三時別云云若由此義。則此四字不
次頓機也。次令次頓機句首義者。由
次文。云若據衆生機器及理。可頓漸之
云云若由此義。則理者所説道理。機者機
器殊別理有淺至深。則亦應唯淺唯
深道理。機亦有大不小起。故於頓機
。亦應約理及機文而釋也。謂由
者機縁増上力故。機器有淺深。則所詮理必
淺深。佛識上彼彼文義相現故。理者義理
也 乃有三時等者。是即約年月前後三時。
諸教者。有・空・中三時次第也。此是對不定
。云大由小起。解深密經等者。經第三
分別瑜伽品。説諸法唯識文也。若明
大之例。又法華經第五卷。説轉輪聖王
髻中明珠之譬。此亦先小後大也。同
第三卷。説大通智勝佛化益。此亦先小後
大也。雖三時次第。先小後大意相同也
 若非漸次等下。二約頓機三時。非漸
次者。即頓機也。是大不小起也 即無三
時諸教等者。無三時前後次第無三時
諸教者。簡漸機三時有空中教示次第
今云無諸教次第。此意。如前所明。有空執
頓一時無。非空非有中道彰教故。無前後三
。頓名第三時秋篠云。問。今云前後。爲
前後。爲時前後耶。答。此義
前後。非是年月。云云。今云。此説不爾。時即説聽究竟
時。是即教也。教是能詮。義是所詮。能所詮。同一時處故。
秋篠釋
約其多分等者。今家以多分處處
釋。然隨有少意別。成唯識疏云。即無
時前後次第。華嚴中説唯心。是初成道竟最
第一説。此約多分云云義演釋云。意云。説華嚴是頓
者。約多分説。如
法界品。五百聲聞亦在
。明知亦通漸教。云云
今云。成唯識疏中。雖
文相但以華嚴多分頓教。意含
密爲漸教亦約多分説意。問。以何知其意
耶。答。如唯識開發中云。若約漸教。此論即
漸教收。其漸教者。依多分説。解深密經説
唯識是。若約頓悟即頓教收。其頓教者。依
多分説。華嚴經等説唯心云云是則多
分言通頓漸二。問。以何深密爲漸教亦云
多分耶。深密經中明三性三無性中
道了義得益云。説此勝義了義教時。於
會中六百千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三百千聲聞。遠塵離垢。於諸法中
法眼淨。一百五十千聲聞。永盡諸漏心得
。七十五千菩薩。得無生法忍云云分別
瑜伽品得益亦復如是。此中六百千衆生發
心。是菩薩姓頓悟。由是深密經頓教。與
同。復三百千聲聞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者。是則深密經被二乘漸悟之教。聲聞相應
契經。與提謂經同應第一時教。又七十
五千菩薩得無生法忍。是被菩薩漸悟教。
即年月前後第三時教也。今云多分。深
密經中。漸悟菩薩得益在四品無自性品・
分別瑜伽品・
地波羅蜜品・成
所作事品也
其餘頓悟菩薩聲聞相應得益。
但在二品無自性品・分
別瑜伽品也
故此少分。又華嚴經爲
頓機。在前七會。是多分故。第八會但
聲聞得益。是少分故。華嚴深密倶約
頓漸教。今此次文云多分頓漸無別定
故。由是義演但於華嚴釋爲不是。後學
是差別。浪爲妄評。有智之人請審
察諸。然今此章中今文云約其多分。但雖
華嚴。次云多分頓漸意。與開發同。故
明知。通華嚴・深密之多分也。周&T047368;中釋
其多分。但於華嚴被頓悟釋未盡。今釋
文多分云。華嚴八會之中。前七會第二七日
説。但被頓悟之教。第八會在鹿苑後
教也。是故今此文云即初成道華嚴等中
説唯心是者。取前七會説故。今云約其多
也。前七會説頓悟法門。更無餘故。華嚴
等中者。舊華嚴二十六三丁左新經三十七三丁
唯心義也。已上約頓教三時已 
多分頓漸等下。三示別定教。成唯識疏亦
此顯頓漸無別定教。入法界品。五百聲
聞亦在座故云云意言。今家意言。一切經教
中。無此經全分頓教。或全漸教。隨知。有空
中三時教。亦無此經全分初時。或此經是全
分中時。或此經全分後時。多分頓或漸故。三
時教亦無別定教 隨一會中等者。或華嚴
會。或阿含。或般若・法華・涅槃。悉其一會中。
頓漸諸機隨蒙益。雖諸機同時蒙益。隨
彼機頓。亦名漸教 華嚴説有聲聞在
會者。示隨一會中所應益。舊華嚴四十五。
新經六十入法界品。如開發云。彼經八會非
是首末相續説故。初之七會成道即説第二
七日
故在初七未列聲聞。入法界品後時別説
逝多林説。又
祇園精舍説
故第八會亦有聲聞。如大般
。雖一部。非十六分相續説。謂佛成道
涅槃所説大義相似。聖者結集以爲
。故佛經内諸有&MT10769;思。雖前後説。合爲
。雖第八會後時別説。於事及理皆不
。上古諸師種種異説。既不是。所以皆
非。故華嚴通被頓漸。不唯説是頓教
云云然華嚴探玄&T047368;二之九丁左賢首法師以
提流支云前五會初七日説。及今家云第八
會後時説。同破云。此等所判恐不文。以
初七日定不説法。十地論云。何故不初七日
。思惟行因縁行故。已言思惟。明知非
。設有救言只不十地餘法
者。則不思惟也。下論又釋。爲
法樂。是故不説。故知初七定非説耳。又第
八會亦非後時。何得一部經。前已説半。
中説餘經。後方更續。豈令佛無阿羅尼力
能一念説一切法。祇園鶖子並是九世相
入。下文過去一切劫安置未來今。未來一切
劫回置過去世。又云。於一念中立三世
一切佛事。乃至廣説。如是等文處處皆在。
豈可所用鶖子祇園而非此類。是故知。
此經定是第二七日説云云今云。賢首法師所
&MT10769;穩。彼據離世間・不思議二品文。成
二七日説第八會。然二品文既説一念中
立三世一切佛事。若以離世間・不思議
是成破。一切世間悉皆應成所破。唯非
第八會第二七日説。一切百千劫事。悉皆第
二七日所用。如何但爲成第八會二七日
ト云。以離世間・不思議證耶。欲成
狹宗。以是寬因。則無量過去來。善因明
者自應審察。復以初七日思惟法樂義
菩提流支。若以彼破今家。離世間・不思議
今返破。則初七日亦於一念中立三
世一切佛事。如何云初七日思惟不説耶。復
&MT10769;今家豈令佛無陀羅尼力。不能一念
一切法。今亦以&MT10769;初七日思惟不説
謂佛成道已即時應説法。何レノ陀羅尼力所アリテ
闕。初七日間不説法。有思惟耶。復
己法樂者離世間不思議力故。顯己法
。一念何不他受用法樂耶。故彼所&MT10769;
穩當。今謂。離世間不思議之説。學者
非世間。以是不&MT10769;。十地論説思惟不説
法及自受法樂。學者世間之説。今家云第八
會後時説。亦學者世間。必以學者非世間
&MT10769;焉。違印度設&MT10769;故。賢首所&MT10769;却成
過失。菩提流支云初七日説前五會。違
者世間故。成大過失。違十地説。即學者世
間相違。故以離世間不思議説。&MT10769;今家第八
會後時説義。爲大過失。若強云離世間
不思議之説故。第八會後時説義不成。則
菩提流支離世間不思議成初七
日思惟即現他受法樂。故賢首&MT10769;進退不成。
學者詳察。余讀阿含經今家義。自成
道思惟雙林入滅。是阿含經説相。結集
一部。儼然可觀。今第八會亦如是已 
聲聞在會者。如前已明故。少分是漸教。今
頓教。約多分説也 深密亦有等者。明
深密亦通頓漸 亦有聲聞下。有得淨及六
百千衆生八字。現本脱落。披者補焉。下諸
藏章亦引此得益文。然有六百千衆生八字
故知脱落。深密通頓漸。多分是漸。如前已
 勝鬘經中等者。明勝鬘經雖唯一乘
菩薩姓頓教。至意生身説。通
説。故通頓漸。如前引經述&T047368; 法華
經中等者。明法華亦通頓教。經第六卷文。
周&T047368;云。八世界微塵數衆生等者。是頓悟大
乘人也。故知法華不唯漸云云法華是
會三歸一教。被漸機經。然彼經中處處説
頓悟。普門品亦説八萬四千衆生發無上菩
提心等。是少分説頓悟。故知頓漸無別教
。隨機以分。故此通也 故知法華等下。
法華漸教通頓。華嚴頓教亦通漸教。稱
頓漸名多分説。無一經一論別定頓漸
教。由是自知。立初時・第二時・第三時名。亦
機名故。無別定判三時教。是今家所判
也。近世他家講學。膠執華嚴五教宗名。定
判一經始爲終。大惑甚矣。其弊及今家
三時教判。吾門學者鳴鼓攻之可矣。固餘經
頓漸二悟益者。無垢稱經中説序品時。
八萬四千人皆發無上正學心。此是頓悟。又
説。三萬二千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此是漸
悟。又大般若第六分説。佛在鹿野四諦
。無量衆生發聲聞心。無量衆生發獨覺
。無量衆生發阿耨菩提心。無量菩薩得
生法忍。住初地二地三地乃至十地。無量一
生補處菩薩一時成佛云云又大品經第三勸學
説。欲聲聞地。亦當應般若波羅蜜
持讀誦。正憶念如説行。辟支佛地及菩薩地
亦復如是。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中廣説
。是中菩薩聲聞辟支佛當云云是應
知。此經雖般若云第二時教。隨機初時教
第三時教自可知。鹿苑轉法輪亦復如是。皆
機名初時等。如提謂經説&T047368;。不
膠執定判。又涅槃經説
[章]若依覺愛故略不説 鈔云。六段文中。
第六古今對叙結。此中有五。若依覺愛等
下。初結一時教無證。若依對虬等下。二結
五時亦無證 定有五時前後等者。對一時
教無漸次次第。則此五時有次第故。爲
道理。然云五時。爲證文。亦定判五。不
機有教時故爲妄所立 今總不依
者 總結不依 若依衆生等者。三擧今家
頓漸古説頓漸。今家頓漸約理機故。同
一會中爲頓漸。不古説定判。周&T047368;曰。
若有一機。初悟生空。後悟法空。教被於彼
名爲漸教。若有一機。頓悟二空。教被
即名頓教。時亦准是。要望機・理方名頓漸
云云若不約機等者。四正簡定判妄説。周&T047368;
曰。或立一時五時等。名時増減。不
及機。教時頓漸不成云云故唯識唯云等者。
五遮&MT10769;一教被機通頓漸。周&T047368;曰。此即
釋成。一教被機得頓漸。唯識論説阿陀
那之教不凡愚開演。而不定姓聲聞
今有教示此不定姓等。即得漸頓教
也。言定姓者。定姓聲聞也。問。論言愚。此即
趣寂。如何今取趣寂耶。答。趣寂之中有愚。
遮説愚法。云趣寂者。不不愚。若不
者。愚不愚二類何別。疏解愚即趣寂。亦同
於此。若言定姓是大乘定姓者。理不可。所
以爾者。阿陀那等教本爲被説。何所由説
遮耶。又云定姓大乘亦然。今唯識意明
一教有頓漸故。定姓大乘即其頓故已上
周&T047368;
辨云。唯識唯云等者。遮&MT10769;一教被機通
頓漸&MT10769;云。若云一會教通頓漸者。何故深
密・唯識説阿陀那識甚深細。我於凡愚
開演耶。通云。此唯彰阿陀那識正所被
機。定姓頓悟・不定姓爲對機。凡愚傍所被
故今云不定及定姓。文云唯云之唯
言。非簡持義。此顯勝義也。欲勝正所被
於凡愚不開演。凡謂無姓。愚謂定姓中愚
法聲聞。又非遮定姓者。不不愚法聲聞定
也 此依證果等者。周&T047368;曰。今立三時
但約聖果。不人天。若説人天。即有
四時教 其二乘等者。釋人天時。問。何故
人天乘是聲聞方便。答。信解品云。以
冷水面等。即其事也玄賛六云。用二乘權巧
三歸五戒之教以被
。如冷水灑面。且令悔滅伏十纒惑。暫息八難
之苦人天。少漸厭苦復本所忻。名醒悟
云云
[章]今依師授任情取捨 鈔曰。述今文
段第四結此三時教判師傳 今依師授者。
上來三時教判之説。非章主自作意悉是由
大唐三藏和上傳授之。云今依
師授
大乘法苑義林師子吼鈔卷二


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吼鈔卷
第三第三門始此門
中擧異計外道

  南都藥師寺傳法相宗
沙門 釋基辨 撰
[章]第三詮宗説爲宗別 鈔曰。自下第三
門。此門大分爲四。初叙此門。二辨
宗別。三叙今家宗別。四總結。初中有三。
初標牒此門。二釋詮宗二字。三釋各異二
。今則初・二・三也 第三詮家各異者。初
牒科門也。秋篠曰。内外大小各有所宗
其宗非一。故云詮宗各異云云 夫論宗已
下。釋詮宗二字。論宗者即詮宗也 崇尊主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