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菩提心論見聞 (No. 2294_ ) in Vol. 70

[First] [Prev]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因果相亂。且之佛菩薩各一倶
也。必シモ相望時非無淺深。如一義者。
甚不准十六分。且會十六分
往數相類也。普門頓入大悲何定耶。
&MT06279;因行證位&T069222;中臺全無
。例如四方供養同時ナル。瑜祇經四方
一度説之心也。抑已上兩義平邊邊
一義相違。其故十六法解
横竪兩法。竪一義。横
。謂從内外外入。此意義從。
因至果從果向因。此意義也其實ニハ&MT01319;
横。而。雖竪而同體因果不
&MT06279;前無後而因而果。十六雖&MT01319;光體一
也。無窮源意委不ルニ。勝義嘆徳
亂達爲顯此義也。能能可口傳
云云

   三摩地菩提心二
  一所求菩提心體二
       又阿字下
  二總明菩提心功能
   一總含約普賢心明菩提心五
    凡月論下
   二別開約十六尊明菩提心
    從本垂迹
    一所觀菩提心當知法爾下
    二諸佛善巧説諸佛大悲下
    三修行者觀相令修行者下
    四大日菩提心由作此觀下 一明法
二明喩
    五四佛菩提心亦名無覺下 一明法
二明喩
    於三十下
    第二從本垂迹
   一明從本五佛五智
   二明垂迹十六尊四
    一明四佛爲本四波爲迹
    二明大日爲本四佛爲迹
    三明四佛爲本十六尊爲迹
    四結成十六大菩薩
 于時寛永八年九月二十日西塔南尾溪廣院
 書寫之
 山門三院執行探題天海大僧正樣拜上


菩提心論見聞第四
          一一切如來内證
  菩提心義一    法樂觀行佛地
 眞言行者不同四人 二等覺
          三初住
          四從凡超入佛地
     一自性身
     二自受用
同四 三他受用
 七人  四受職菩薩
     五後身菩薩
     六漸悟菩薩
     七頓悟菩薩
      一空 勝義
      二有 行願
      三不生 三摩地
 a字三義
      一形 阿字五大也
      二音 口有
口有
      三義 本不生字義

 此三摩地觀門已通七人行相
菩提心論見聞第四
  又摩訶般若經中事
尋云。又摩訶般若經中爾者顯密各別&MT06279;
相不同也。以何得&T069222;。後般若十六空相
スト十六大菩薩云事。何況廣明&T069222;空義。但
十六。或十七・十八或ハ十九・二十。此
説如何 示云。此論般若十六空
尤在深意。所以顯密雖全無隔。
故般若十六空密十六大菩薩也。闕而
不書料簡可。如前前但隨十六空
云事安然釋云。於空數處中十六
文 取意弘法釋云。十六大菩薩法界曼陀
羅等文 取意然則十八・二十同以
意。皆悉無&T069222;祕密諸尊云云況方等
胎藏界。般若密意金剛界。因果兩部同體&MT06279;
花嚴内證。此等料簡具ニハ&MT06279;五大院
。委可口傳
開見抄云。論已上至接也者。第二
十六尊。此中四。一四佛
四波爲&T069222;。二明大日四佛爲&T069222;
四佛十六尊&T069222;。四
&T069222;十六大菩薩者。論已上至之母者。是
第一也。爾者是何閦垂迹即菩提竪固義。寶
者寶生垂迹即福徳莊嚴義法者彌陀垂迹
即心法不染義。業者不空垂迹即事業成辨
云云三世至之母者。此四菩薩即大日
妙定功能四波。是即如形定徳
女惠徳ヲハ故云養育。問。
祕藏記中四波羅蜜見タリスト四佛。相違如
何。答。即彼記云。據酬四佛ヨリ&T069222;
四波羅蜜之義爾則今一義。論
於是至佛也者。第二明大日四佛
&T069222;。於是印者是表果位義也。謂於
一印二種。一一印。即九會
初會也金埵二果一印。即九會第九會也
大日此義可祕藏記。今此印即指
一印。夫萬法併歸一智義。論四方至
者。第二四佛本十六。謂
佛四母冥合時本有薩埵開發淨菩提
五智金剛最初佛家
金剛薩埵輪王
太子
次得五智珍寶スレハ
妙覺法王。故金剛王輪王
即位
法王妙智必與妙理可相應金剛
輪王
寶 
次定慧和合&MT06279;適悦故生
剛喜輪王
娯樂
次大覺法王必具大福聚
髻中明珠。故生金剛寶輪王
珠寶
次法王
必受職灌頂ンカ諸佛智光灌頂
金剛光輪王灌頂。又
珠寶照
次灌頂法王
正法正幢旗衆生界。故生金剛幢
輪王憧上安
珠雨珠寶
次建&MT06279;正幢ルカ衆生
各各衆生含法王咲悦。故生金剛咲
輪王雨寶隨各衆生願
之故名咲悦
次法王覺妙法
&MT06279;一切衆生心器。可妙法。故
剛法輪王
十善道
次甚深妙法必有殊勝利益
猛利智觀察。故生金剛利十善
益廣大ナル
次具速疾利益故即穢土而成道場
而成法輪。故金剛因
法輪次轉法輪必用言語故生金剛語
十善法
寶下
次轉法輪必具大精進佛國
就衆生。故生金剛業輪王出世&MT06279;
金爲地七寶所
階道
現前スルカ
次淨佛國土就衆生必護
衆生。故金剛護輪王守
藏神寶
次護國
ニハ必降魔王盡穢惡。故
剛牙輪王守
兵神寶
次降魔盡レハ一切調伏
二乘拳縛解自在&MT06279;如來事業圓滿ルカ。故
金剛拳輪王調象
調馬調人
四方至薩也者。
第四明位成&T069222;十六大菩薩者。論於三至
接也者。第三明&T069222;十六尊。此中二。
於三至供養者。初明&T069222;二十一尊
四接者。鈎普集等引堅持解説八供養
者。喜受證妙嚴歌舞神通無礙妙色蓮照
清涼但取至接也者。後明&T069222;
六尊。問。今降五佛四波等但取十六大菩
。若爾十六大士成正覺時可&T069222;五佛
四波等功徳哉。答。合&MT06279;三十七尊十六
大士。今除者略抄之詞。全非闕減之義ニハ也。
又魔至十六義者。第四明十六例證
内空至性空者。一内空謂依六根受用
境故觀之爲
二外
謂由六境所受
故觀之爲
三内外空扶根非内識
亦内亦外觀之爲
四四大空諸器世間觀
之爲
五空空謂能觀智觀
之爲
勝義空謂眞如理觀
之爲
七有爲空有爲諸法觀
之爲
八無
爲空無爲諸法觀
之爲
九畢竟空不見有情自他差別。
常能觀之爲
無際空廣化衆生
邊際之爲
十一散空福智資糧無爲
皆盡。觀之爲
十二本性空法本ヨリ無際。爲
弊。觀之爲
十三共相空
實諸法好觀
之爲
十四一切法空觀所執三寶
諸佛法
五無性空人法
性實非有ニ
十六無自性空
。故名
自性空
  一切有情於心質中事
尋云。於一切有情&MT06279;何者心質耶。且
一分&MT01319;淨性云其心如何 示云。所云心
質中者。如於内心中觀日月輪等料簡
干栗駄心或第八識等云云所謂上文云。照
見本心湛然清淨猶如滿月光遍虚空無所分
又云。爲一切有情悉含普賢之心我見
自心形如月輪今文云。一切有情於心質
中有一分淨性衆行皆備其體極微妙皎然明
白乃至輪迴六趣且不變易上下文同而
不同不同而同也。其故&MT06279;修徳
&MT06279;性徳。修性雖異其體一也。且於
於内心中等者明中臺法界體性智也。
謂一切有情等者明十六尊也。法界智
四智金剛薩埵十五尊。故五佛
日如來十六尊金剛薩埵因果遙
ナルニ周遍法界總徳後此全無差別也。
毘盧遮那而合。金剛薩埵因而合
ニハ口傳云云一切有情於心
質中等者。十六尊金剛薩埵雖出而合
因果諸尊也。所以上文ニモ爲明五佛十六
先總&MT06279;當知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等
云云今文如此語雖略スト全無&T069222;。但是擧
。即開合不同也。此
a字觀。何衆行皆備五點具足可
得意合。次有一分者於性徳圓滿心質
十六尊縁起其最初即金剛薩埵是也。此
一即十五十五即此一。一多同體&MT06279;
。本來常住&MT06279;變易也。如此依
徳圓滿具徳修徳十六尊。其故如
云云本不生大空一成二成三成
萬物。三部三際密意a字月輪祕觀。深
義更云云次淨性者。如來藏理也。全指
性徳。但隱覆顯現異義。如合宿
明闇料簡云云
  如月十六分之一事
尋云。月十六分者。現明相ヨリ也。隱
ヨリ又取意之也 示云。此事大旨如
料簡。但又異義不同也 一義云。合宿
一向闇也。雖闇&MT01319;本有明性。取
十六分之一云也。但金剛薩埵者後
起月始也。所以死滅朔還生也。故
相現十六修生也。取闇中明相
サン十六事頗相准也。雖修生ナル
闇中&MT01319;其體無相違也 一義云。所
云十六分者取月總體&MT06279;一分&MT06279;十六
十六分也。所以十五月圓滿&MT06279;
前光用。以總體。而取漸加十五
十六分也。但今文合宿晦朔
タリ。此文ニハ性徳明相
之也云云一義云。此事依晝夜分齊
明闇歟。後陰陽宿曜等ニハ寅時
&T069222;日分。聖教ニハ大旨明相ヨリ
也。故甚難思。爾者則
明相十六義也。所謂八日
二。此八日半月也。此則圓滿半也。此
前後明二合意有也。開レハ
二八十六分也。黒月上分下分&MT06279;中半
兩分意有之。此旨聊大日經タリ云云
一義云。晦夜中分丑時合宿分也。從寅時
一分明相有之。故取之云十六分也。天上
萬里下地一寸レハ。晦後夜明相ニハ下地
分明。雖然不可明相初日
月光下地ニハ&T069222;見全同。次黒月十六日
本有十六薩埵也。而從曉一分闇可
也。准&MT06279;白月之。五大院釋意也。何已
上各據一義レモ其理。所以月光
横竪二徳具足&MT06279;闕減。此宗
深意但在合宿際。凡三光天子同時倶現
如來成道此時。此事更問云云
尋云。以合宿際黒闇行者自證也又
後起月之也如何 示云。此事
又異義也 一義云。闇時自證也。從明相
他也 一義云。後起月自證也。從
他也云云何兩義各依一邊。其實ニハ
偏執。所以明闇闇明勝義行願菩提。
明闇倶時三摩地菩提。合宿之際可
  後起月乃至圓滿無礙事
尋云。十六分月光因果倶也。若因果
倶喩云者。十六分皆菩薩&MT06279;佛果
也。若隨云者。十六分
耶 示云。此事難計。經文ニハ十六之生始
成正覺十六大菩薩生獲得如來取金
剛位此等者。十六全無
タリ。又或文ニハ現世證得歡喜地後十六生
成正覺此文十七生&MT01302;タリ。但此宗
佛菩薩二界雖因果只是同體異名
也。諸尊皆同大毘盧遮那佛身可之。又因
果不二瑜伽瑜祇
更問
尋云。眞言行者修月輪觀時如世間
一分次第増加&MT06279;最後圓滿
耶 示云。同體圓明&MT06279;衆徳無闕減。且
行者證入十六分計也。何定
耶。初心即極密意可之。但或竪或
横。横竪無礙卷舒自在也。何如先先。又在
阿字觀云云開見抄云。論一切至
者。第二約從因至果菩提心義。此
二。一ニハ性徳十六尊。二明修徳
六尊。論一切至不現者是第一也。此中
二。一。二明解。論一切至變易者。
是第一也。一分淨性者。本有自性覺了
也。如菩提心義。本有普賢薩埵之所ヲモテ
熏習一切衆生自然必有覺了之義。所謂
外道凡夫種種邪推皆求順理解説氣分
也。喩如月十六分之一云云衆行皆備者。
本有自性十六尊。問。已一分
淨性。何備十六尊耶。答。以性徳十六尊
ルニ修徳十六尊。其覺了分良微劣故。十
&MT06279;一分淨性。亦不變易者。性不改
更無變易。皎然明白者。自性覺體本淨
圓明。論如月至不觀者。第二明解。若當合
宿之際等者。晦日月相並之際日光
レテ月光全。此則修得ナレ&MT01302;現故云所以
不現也。凡合宿者。兩部不二之内證三
摩地門之極位又此位也。此位ニハ無相離言&MT06279;
永超見聞境界。故寄。深義問
。論後起至生智者。第二修徳十六
。此中二。一明。二明法。論後起至
無礙者是第一也。謂於ヨリ日月一分相通
必有月光少現&T069222;。以此少分後起月十
五日十六分。問。前月晦夕是十
黒分之一也。何故少分明現スト云耶。答。
地上刹那一寸之影必是天上萬重相通タリ
月輪五十一由旬。五十一由旬ハ四千里。月輪
五十由旬。五十由旬二千里。然則二千里
萬里相去ランニンヤ。正合宿時月光
皆隱。若一分通日光少現是同夜ナル。此
一分之明暗或明。故喩本有薩埵
亦喩修得薩埵。若不爾者。豈有十六大菩
最初一性徳後十五修得&T069222;耶。問。天竺法
者。是黒月前白月後也。何故云後起之月
ヨリ日日漸加耶。答。此即譯者迴天竺
唐國。例律中白月十五日即爲前教
等也。一義云白月十五日者表從因至果
之金界。即是勝義心也。黒月十五日
本垂迹之胎界。即是行願心也。一月三十日
者表兩部不二之總體。即是三摩地也。是
天竺行願勝義次第黒月爲
唐國ニハ勝義行願之次第白月
影略互顯&MT06279;平等。譯者迴情甚合深義

  所以觀行者初以阿字等事
尋云。上來月輪觀。今又用&T069222;阿字觀
心如何 示云。凡三摩地菩提心者詮
智冥合定慧不二瑜伽。今顯此密意。月輪
阿字兩説尤親法解也。所以月輪觀智雖
&MT01319;&MT06279;智而顯理也。阿字觀理雖&MT01319;
而顯也。而月光所止但依阿字
大空。大空無明暗但隨月輪光徳。故
&MT06279;。阿字&MT06279;。法解體即事而
眞尤在深意云云抑三摩地菩提念喩
伽勝願二心。強。上來月輪觀
金界勝義意也。已下阿字觀胎藏行願
也。夫實ニハ勝義行願。行願在勝義。勝義
行願同體ナレハ三摩地月輪阿字不二密觀。具
口傳云云
尋云。上月輪觀顯理。下a
云云其文相如何 示云。於月輪觀
十六光用智慧増進也。此光用但歸滿月
一輪理體故也。上猶如滿月光遍虚空無
所分別之。次阿字大體本不生
理也。從一理諸字諸法之覺智
也。初以阿字發起本心之中等云之。
所以阿字一切字母五點具足&MT06279;&T069222;五智
次下云云
尋云。初以阿字發起本心之中云本
者其心如何 示云。阿字觀本意本心
本不生。此大體&MT01319;今約發起
初分心質。其義如。故本心理發
レハ智也理發智智冥同體不二之三摩
地。又如云云
尋云潔白分明證無生智云無生智
地住已上也 示云。此事學者互
難一定。所以此阿字觀十六大
菩薩。而ルニ此等十六大菩薩其位難定或
地上タリ。現世證得歡喜地等如。又
義釋華嚴十地十六大菩薩。或約
地前タリ。問。法身&MT06279;云。如黒月十五日
而見月輪。如是勝解行願現佛形相
是初月輪刹那刹那。金剛宗立次位
謂勝解行地等前地前後一地上ナル故也。
此異説云&MT01302;其實ニハ相違也。其故
十六大菩薩修性二義。性是迷修是
悟也。抑今阿字觀&MT06279;月輪觀發起本心
之中等云云月光者。以黒白
迷悟二心故。從因至果迷。從
果向因此阿字觀且以可示也。故
此文三十七尊内外凡聖云云凡阿字
者以不生。縱雖迷悟凡聖異無生
一理不可替。但非解行證 下文
見者則名勝義諦。若常
菩薩初地思之委云云
尋云。於今文迷悟凡聖三十七尊云云
其心如何 示云。本心之中已下從果向因
也。只漸令已下從因至果也。又本心者中臺
也。分明者三十七尊初以阿字無生智
初後不二也。爲ンカ此心下文&MT06279;五點具
阿字開示悟入四字。委云云
開見抄云。論所以至生智者。第二
初阿字者明初金剛薩多也。只漸令潔
白等者。明十五菩薩相也。證無生智
本有阿字所觀之體本不生智能觀之體。能
所一體心一境。靜覺レハ言説不
&MT01319;。覺本不生理甚深不覺本不
生理因業不&MT01319;。覺本不理者等空
不可得&MT01319;。能觀縁慮之一心レハ字相一境
能所不二。證無念時即身成佛證謂無證之證
成謂無成之成
疏云。我覺本不生者。謂覺自身自本以來
不生レハ即是成佛。而實ニハ無覺無成也。一切衆
生不是常寂滅相。了別&MT06279;。有
&MT06279;六趣。不自出&T069222;。今雖聞正法ノコヱヲ
種種有爲事迹中惟求挍計。冀望成
何有得云云
  夫阿字者一切諸法本生義事
尋云。阿字不生義以何爲體耶 示云。阿字
者一切諸法本不生諸法本
不生阿字タリ。所謂阿字別體
全一切諸法本不生理也。一切諸法本不生
異體。全阿字。故阿字諸法體。諸
阿字爲體。阿字諸法同體不二
意。義釋云。然此自證三菩提&MT06279;一切心
諸法本初不生。是處言語究竟心行
亦寂 若離レハ如來威神之力即雖十地
尚非其境界。況餘生死ヲヤ○爾時
世尊往昔大悲願ナル而作是念。若我但
是境界則諸有情不&T069222;。是故
&MT06279;於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普爲一切衆生
種種諸趣所喜見種種性欲所宜
種種身行開觀照門。而此應化
毘盧遮那身或語或意ルニ。於一切時
起滅遍際倶不可得之。抑阿字
者一切諸法本不生云諸法
&MT06279;六大因果之義。爲此因果倶
ナル妙法蓮華花菓倶時也。故
示悟入阿字五點也。智證大師
釋云。阿字不生微妙體即是衆生内心法。本
來清淨如蓮華。故題妙法蓮華經義釋
云。此經本地之身即是妙法蓮華經最深祕
密處又云。彼言諸法實相者。即是此經心
之實相也此事法曼荼羅深義其密意在
煩文。委如云云開見抄云。夫阿字等者
阿字者不生義也 大師云。夫一切諸
法或執或執。爲ニハ空執説有 爲
有執。爲空有非有非
。是中道。言尚留中道。爲其言
又説中道不可得。是不可得入阿字門。見
者不可得亦不可得。於レニ絶言。是一切諸
法本不生不可得義也已上一切法諸字
字相。本不生謂諸字字義。不可得阿字
字義阿字字相
諸字字義
知諸字皆不可得者以
字本不生皆入阿字本不生者爲中道
。於本不生即中道故云是故云不可得
本不生皆是爲顯中道義故爲
中道亦不可得故。云不可得亦不可得。或
本不生不可得
  准毘盧遮那經事
尋云。今此註誰人説耶 示云。五大院
解釋後人加此後者或義ニハ不空三
。譯者制&T069222;文言其例是多倶舍及大智度
論皆以爾也。又或義ニハ不空已下人註之加
也。所以大日經無畏説一行記。其時三
藏近故也云云凡此論公私語雜亂。委可

尋云。阿字五點義如何 示云。阿字五點
四因一果即胎・金尊位也。胎藏ニハ八葉九尊
タル十三大院也。大日即心王餘尊即心數
云云金界ニハ五佛三十七尊及通九會諸尊
也。五佛即心王餘尊即心數。抑四因一果a
者。一切諸法生住異滅。依正倶相准
滅同體初後不二。一念心王遮那周遍法界
體性四種曼荼羅云云更問開見抄云。註
准毘ト云ヨリ義釋者。菩提心義云。註&T069222;
日經者後人加云云謂後人者。謂
者書入也。如瑜伽經法將阿闍梨説
有人云。四種阿字開示悟入事義釋
之疏ニハ之。弘法大師祕之抄出&MT06279;別卷
法華大日二教爲一部祕意。可祕之故也
云云一者a是菩提心者。謂寶幢佛是菩
提心。夫如世軍之中幢。疏中之標&MT06279;
瞻望。進止之節莫不之。今如弘法
之中。萬行菩提心其標主。二阿字
是菩提行者。開敷華佛是萬行義。若但菩
ノミニ&MT06279;萬行&T069222;果。三密萬行資
菩提心。次第敷芽莖葉花滋榮&MT06279;愛。
三暗字是證菩提者。阿彌陀佛是證得
義。以萬行故成無上覺。四惡字是般涅槃
義天鼓音佛入涅槃義已證菩提已爲一切
衆生種種方便。成所作智猶如天鼓音無
事業。五惡字具足方便智者。此
大毘盧遮那本地之身。花臺具體超八葉
方所。非有心之境界。唯是無念之自證
也。雖本誓大悲藏普引
佛慧。故以自在神力身口意
滿生死。即是大方便。開佛知見者。
阿字故一切衆生本來有佛知見之性
是故如來以諸因縁&MT06279;眼膜使
&T069222;。即是最初淨菩提心示佛知見者。次
發淨菩提心法界藏種種
思義萬行。令普見一切善知識遍學
諸度門。悟佛知見者。次&MT06279;大悲萬行
大菩提。入佛知見者。次無上
已即以加持方便普門垂迹&MT06279;
。若有衆生常住時如來方便都
迹。故名入涅槃也。第五惡字者。以
別體此中ニハ説。學者應知。凡此五點
次第一往化他方便也。自證之前ニハ
。如疏云。若行者初發心時能如
佛性者。是名入如來定中臺
大日
何能
四處因行悟入
四方四佛
方至究竟云云
  開示悟入事
尋云。a四點四方四因。此義全同開示
悟入云云若爾者其心於法花云何見耶。
抑又天台法花三昧奧旨。於解釋
其旨者頗以難指南者也 示云。妙法蓮
者是如來祕密奧藏。其心全同遮那密
。弘行人師得&T069222;且以無異誘。爰以
王院解釋ニハ南岳・天台一心三觀理源出
字大空ヨリ。無畏・不空三密同體
頓之教行解釋。但顯密同異不
アラアラ。略初之。委可之。所詮胎・金兩
諸尊因果一切衆生迷悟元起都
妙法蓮華未敷開敷花菓倶時功徳也。其
源義合諸文。具ニハ口傳。序品云。曼陀
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有八王子各領四天下
方便品云。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所謂諸法如是相乃至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
寶塔品云。爾時寶塔中○能以平等大
慧○皆是眞實又云。八方土田三反淨土
分身來集取意 文又云。爾時大衆見二如來
在七寶塔中○結跏趺坐又云。接諸大衆
皆在虚空又云。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
知見譬喩品云。乘是寶車遊於四方嬉戯
扶樂自在無礙又云。與諸菩薩及聲聞衆乘
此寶乘直至道場以是因縁十方諦求更無餘
乘除佛方便化城品云。大通智勝佛十劫
坐道場十六王子轉法輪四諦十二因縁
取意涌出品云。有四導師一名淨行二名無
邊行三名上行四名安立行壽量品云。我
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又云。我本行菩薩
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分別功徳品云。微
塵刹土八方乃至八番増進經 云云 已上此
等文可解釋
玄一云。開方便權門示眞實妙理纂云。先
四味調熟來至法花迄序品四花六動
先表四位六番。至流通中變土地烈
實相玄二云。天雨四花住行向地開示悟
入約是位義乘是寶乘遊於四方四方是因位
直至道場是果位是各爲妙纂二云。此因無
易故云直至玄五云。圓教六根清淨。是
四百&MT06279;無明初住。是行五百
乘聞破無明佛知見得記作佛スト
者。即是決&MT06279;善位五百由旬
。即是妙位之始。得於證乘於東方
也。若至本門中増道損生&MT06279;更乘證乘
於南方。是進十行位也。西方是進
十迴向。北方是進入十地也。又如文云。説
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
沙人得無生法忍即是十住。復有千倍菩薩
得聞持陀羅尼トハ即十行。復有一世界微塵數
菩薩得巧説辨才即十迴向。復有一世界微
塵數得千陀羅尼三千大千微塵數得不退
即二地。二千國土微塵能轉清淨法輪即三
地。小千國土微塵八生當得菩提即四地。七
生當得即五地。六生當得即六地。五生當
即七地。四生當得即八地。三生當得
九地。二生當得即十地。一生當得即等覺。
此一生即是過無字。即是妙覺地妙
之終也纂五云。次圓教本迹二
始終。以迹門ニハ但入初住
也。本門ニハ方至餘一生在故。又如
別品委明始終。疏云。遊於四方者乘
。横四種四門四種四諦
十一位竟常樂我淨四徳。故言嬉戲自
記云。言横遊等者諸法在於一行
一法權實具足。故合一四相宛然。四門
四十一位具如法説理一之四釋
門二釋。其義已已先説。唯二釋
本無横竪義分四相。今亦如是本無
於門位而論横竪。亦可是約
前從結説。今從所依唯闕觀心
。究竟之徳即道場也同七云。迦葉所
即初阿也。次即後荼遍領&MT06279;決五
云。始入初住乃至十住。得眞實乘於東
十行遊南方十迴向。遊西方十地。遊
北方輪環無際&MT06279;得空而止之。於中央即妙
覺。直至道場即妙覺。是此意也淨名玄
疏二云。法花云。乘此寶乘於四方直至
道場。若得レハ分證眞實。即住於十住
知見乘此寶乘於東方。若住十行
是示佛知見此寶乘遊於南方。若住
迴向即是悟佛知見此寶乘於西
。若住十地等覺即是入佛知見
寶乘於北方。若住妙覺即是乘是寶
直至道場。名到薩婆若即大乘
性如虚空故云是乘不動不出
  即讃阿字是菩提心義事
尋云。阿字是菩提心義者其義如何 示云。
此事薩埵密慧此宗祕崛。輒非
況宗相深義也。不能顯耶。雖
&MT06279;三種菩提阿字大旨。空・有・不生
三點如勝義・行願・三摩地菩提金・蓮・佛
三部也。又月輪滿阿字遍地。陰陽和合
依正不二。及胎・金・瑜伽法門也。准
能能可
尋云。八葉白蓮等頌意如何 示云。此頌尤
宗相深祕。敢筆墨。又此頌文言全
三摩地軌。此則入智文也。所云一肘者。
金剛智要心次第ニハ云。應當安淨住。勿
&T069222;一切諸境。應一圓明猶如淨月
且如淨鏡不高不下。正當行者心中
一肘。圓滿光明内外瑩徹セリ。色白鮮潔&MT06279;
無類者。初雖未見久久精&T026760;即徹見
發明見已即更觀察。漸行令廣或四肘或
八肘。如息信増。乃至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分明。廣出現漸漸收凝。量同前相
依之漸進遍法界。如法所證各爲初地
無畏三藏
禪要同
一肘月輪如此。a字又可
云云
尋云。若如此得意可一肘月輪。何云
葉白蓮耶 示云。此條最極也。且常途料
云。若委此ハハ。一肘心月輪一肘
白蓮。其中a字等可觀也。故弘法大師
ルニ此事。次入&T069222;智相虚空。其内虚空
七寶莊嚴宮殿樓閣アリ。此中心滿月輪
其上八葉蓮華。蓮華又在月輪。且前
一肘而在a字素光。最後直心月輪
中蓮華臺上此釋分明也
尋云。八葉白蓮一肘間者。八葉一肘云何可
得意耶。又月輪素光a字黄色トルヘシ。而今頌
何以阿字素光色耶 示云。此事甚有
深意。雖口外大旨。所云八葉
者。源出陰陽不二心質ヨリ増長&MT06279;其形現
八葉方寸肉團一肘。淨名經云
乃至蓮華早濕淤泥合之。此八葉
心蓮者。胎藏九尊此且a五點金界五佛
也。五佛遍&MT06279;一肘三十七尊。所云一肘
者一尺六寸。即表十六大菩薩。左右定慧
相分三十二菩薩&MT06279;前五佛。三十七尊
心蓮。蓮華三昧經云。歸命本覺心法
身常住妙法心蓮臺本來具足三身徳三十七
尊住心城云云又天台數息觀十六特勝
後此可習合。四種三昧教主無量壽佛
深意可尋之閣鼻端念息更問云云抑白蓮
者。此則瑜伽月輪觀。若瑜阿字觀。且
金蓮&MT01302;。但今ニハ阿字八葉倶白色素光
云云是阿字月輪陰陽二法同體不二&MT06279;
互用其。所謂或月輪素光或阿字
光。或阿字素光或月輪黄光。或月輪阿字
倶素光。或月輪阿字倶黄光。何胎金金胎理
智冥合&MT06279;正覺時肉髻白毫兩光。此等
密意更問。凡此宗本意唯在即中而眞。故
復月輪外全無此心形。復大虚全無
心空。能如教觀之必同體。上文
云。照見本心湛然清淨猶如滿月光遍虚空
無所分別深意在之。華嚴經云。摩耶
虚空。三世諸佛常轉法輪。一一相中
皆具八相之。此事證道八相實儀
具可口傳。又付阿字月輪密觀&T069222;
光天子精光遮那内證云云
尋云。禪智倶入乃至寂靜智者。其意如何。又
&T069222;四句其密意耶 示云。已下二
大旨可兩句也。所云禪智倶入
者。定慧陰陽和合全料簡。所云金剛
縛等者。一切衆生皆云縛煩惱
此縛煩惱即菩提行也。達縛即解
。其内證實智金剛堅固。故下句
來寂靜智云也。此則悉上來三種菩提心
所含密意也。所以上文云。當知法爾應
住普賢大菩提心一切衆生本有薩埵爲貪瞋
癡煩惱之所縛故○無所分別四智四行五
智五佛三十七尊及胎藏曼陀羅内外諸尊
皆在如來一句。云召入倶入
之。所謂如者最初一念心質金剛薩多本心
也。來者薩王愛喜等順逆胎金三部諸尊
也。諸尊皆同大毘盧遮那佛身之。
又金剛者金智也。寂靜者胎理也。又縛
因理也。智者悟果智也。而ンカ理智
不二内證影略互顯也。此等印眞言更問
抑四句密頌如東西南北。開示・悟入・大
圓鏡智・及成所作智也。但一句
四四十六圓滿。法界大毘盧遮那三十七
尊十三大會禪智倶入一肘宛然タリ。但得
之。具口傳云云
  私云翻此頌
 圓月金輪照胎藏 光遍法界悉黄色
 八葉白蓮一肘間 炳現阿字素光色
 定慧開立如蓮華 常住諸尊隨縁理
 禪智倶入金剛縛 召入如來寂靜智
尋云。以月輪觀a字觀其義如此。若
具以月輪觀此等密意耶。而今文ニハ
只云但爲日光其明性論其相
者也。又於胎金兩部互含因果。其密義
如何 示云。於月輪者。有増減
修行。於日輪者。無増減諸尊
。只是性徳果滿修徳果滿也。修性同體&MT06279;
兩滿一滿也。故金界四行胎藏八葉以外此
等諸尊皆倶月光増減因果也。金界五佛胎
遮那後此全一果&MT06279;修性同大日。於
者更増減故也。心月體實義更問 云云
 此大日光照三世不變&MT06279;但其月光&MT06279;増減
。但爲日光奪無明性云云何月光因形
日輪果滿。但得意次用云云然則於
金兩部因果各有其心。所謂胎金相
&MT06279;因果時。以胎爲因曼荼羅。於果分
者但性徳如來&MT06279;金剛界可顯五佛也。
此則從因至果攝相歸性也。次以金爲果曼
荼羅。此果皆五佛正覺ナル。從此内證
下境諸尊。全指胎藏曼荼羅。此則從果向
因開性現相也云云又兩部各別因果
。胎藏毘盧遮那佛果滿三部諸
。此則隨縁眞如從果向因也。金剛界
因圓果滿&MT06279;一切因行諸尊五佛一
内證。此即不變眞如從因至果也。何或
兩部相望或胎金各立&MT06279;若倶開合若互
&MT06279;得密意。委更問淨名疏陰陽二法
長養萬物可思之。開見抄云。論即讃至
靜智者。是第一也。八葉至光盡素光色者
白色即月
輪也問答抄云。抑此阿字以何形色
耶。答。形體金色&MT06279;白色廣遍
&MT01490;一肘一尺
六寸
義釋云。
ニハ。状如而未敷像。有
以成八分。男子女人
。先觀此蓮花其開敷爲八葉白蓮
。坐此臺上a字金剛云云
剛色者是黄色。一義云。月輪之中圖a
蓮花爲。此則三種菩提心也。所謂月
&MT06279;天上上求菩提義。即是勝義心。
金剛部也。蓮花在下化衆生
即是行願心。且是蓮花部也。a字處中央
自證化他同時具足。即三摩地心。且
是佛部不二也。今此三種a字空・有・
不生之三義。是名阿字菩提且名阿字
。凡一論之肝心兩部之骨目也。又有
義趣。夫十界依正者是自心所變&MT01319;。諸佛
大悲曼荼羅。衆生迷熾燃トヲ
三界苦衆可畏
夜叉之解
縱雖聞如來誠説縱承
善友之開悟薄福衆生不信解&T069222;。然今於
阿字妙觀易解祕術。所謂十界依正總而
五大色方圓等。偁皆攝セリ
阿字五點祕決
更問
是故安心靜住&MT06279;レハa
字形體漸隨ルニ目前。即以
縁生句所現之字體。如幻如夢&MT06279;無有&T069222;
自性。當此時十界依正皆是自心所變。而
無自性。知此義趣者即是本不生
心。所以阿字字相本不生。此本不生
本來宛然&MT06279;而具。今始不得故云
可得。即是字義也。本分心地ニハ&MT01302;五點
之阿字加持門ニハ十界依正。如
法眼藏實際理地一塵ヲモ。佛事門
ニハ一法ヲモ云云禪智至靜智者。禪
左掌。智者右掌。以此二手金剛縛印
印相祕決
深義更問
金剛縛者。是摧破義也。金剛界生
地也。次金剛縛今解結使縛。自他共
結使即堪タリ無攝智云云寂靜智
阿字不生智也。如護經a者一切法
寂靜體。本ヨリ不生不滅云云
  夫會阿字者等事
尋云。夫會阿字者皆是決定觀之等者。上密
且論圓明淨識也。又所云淨識
者其心如何 示云。夫會阿字乃至觀之者。
結前生後語也。故圓明淨識密觀
月輪阿字祕觀也。所謂十界本有依正
胎金兩部諸尊也。如生佛只在一肘
本源圓明淨識是也。所云圓明
者月輪滿徳因果具足明光也。所云淨識
阿字妙理諸法不生淨體也。但淨識者且
異義也。一義云。金智界八識也。胎
九識也。故金界五相成身&MT06279;
識本非染悟申染即淨金剛智海
胎藏覺智上表徳眞如清淨當體也云云
&MT06279;ハハ之於圓明八・九・十三識
&MT06279;ハハ八識胎九識。又胎金倶ナレハ十不
可説微塵數識也。一義云。約胎藏界第八
識因分大圓鏡智也。約金剛界第九識果
分法界體性智也。夫實ニハ兩部不二圓明理智
冥合淨識也。何可上諸料簡云云
尋云。論家意或染淨合論&MT06279;倶爲第八識
染淨別開&MT06279;爲第八第九。而今所云淨識者
第八識淨分也。又別&MT06279;第九識也。抑
如來藏識第八識也。又可第九
 示云。此事可准上異義。所以
胎金離開。且染淨別開時。一義ナラハ
九識金八識。故淨識者胎九識也。又一
ナラハ八識金九識也。故淨識者金
識也。又於依持無明法性二種。故
第八第九云云但皆是一往
別全非本意ニハ也。夫實ニハ胎金不二理智
圓明月輪黄素同體染淨一如淨識也。何如
上料簡云云
尋云。纔見・常見此等不同云何可得意耶
示云。此事又異義 一義云。三若次第
次金・蓮佛三部也。所以眞勝義諦者。行者
先見金果海。此即智門也。若常見者普指
胎藏諸尊。此即理門也。廓因法界者佛部。
此即理智不二瑜伽也 一義云。纔見・常見
者擧大機小機不同。所以弘法大師解釋
&MT06279;小機大機證入玉フ。纔見者出
小機轉入次第。其十六大菩薩漸次可
轉證故也。若轉漸已下二種
此料簡者有亂達文點。所謂若纔見
則名見眞勝義諦。若轉漸増長レハ則入
初地。若常見者則廓&MT06279;法界量等
。卷舒自在&MT06279;一切智如此例證
大日經疏釋論等此多云云一義云。纔見
地前也。常見者初地也。若轉地上也。所以
未證位ニハ月輪圓明淨識不生
電光不退心也。至レハ初地證位
心月輪圓明&MT06279;常恒阿字不生淨識也。如
此證得スレハ眞珠體顯。即無差際&MT06279;
盧遮那法界體性。其心如云云但雖
初地全非權大乘ニハ。只是借名字
肘法界三十七尊實位。委更問云云何於
第三義尤相准也。凡此論
&MT06279;金界三菩提故。面&MT06279;
論勝義此竪全&MT06279;行願。勝義悲智
具足&MT06279;得瑜伽。如先云。或記云。周遍法界。
此有三種。一者周遍三千大千世界。則表
乘同化身境界。二者周遍化三千大千世界。
則表十地菩薩所見應身境界。三者周遍無
盡無餘界。則表自受法樂内證境界。是則本
地法身境界也開見抄云。論夫會至一切
者。第二明能觀人所證功徳。此中三。
一明所觀淨識。二明地前所見。三明地上
所見。論夫會至淨識者是第一也。當觀圓
明淨識者。菴摩羅識。此云無垢識或云
也。今此第九識體即八葉白蓮花。此上
圓明月輪。其中阿字也。論若纔ヨリ
義諦者。第二明地前所見。眞勝義諦
。然此經種種具支方便
世諦此因縁一切智智印即是眞
諦是故世諦眞諦爲。因
皆悉無常。果醍醐。是則爲。然
十縁生。世諦實相即是第一
義諦。是故權實即倶不思義也云云
ヨリ一切者。第三明地上所見。此中
二。論若常至初地者。初初地所見。禪
要云。所以初地者。證&T069222;此法ヨリ
得而大喜悦。故初地曰歡
云云若轉至一切智者後九地
所見
可解
是則常見用化他所見
也。凡眞言所立地前地上教門・實行
二義。若付實行者。顯密諸位無分證
次第階級。一切行者於一切教發心修行
間其心住法理時即諸佛驚覺&MT06279;本分
。今此直入本分者即阿字本初初地
也。此外無機證&T069222;次位。無盡萬徳頓證頓
滿故。如大師云。三祕密教説時方
地位之漸階頓妙之頓旨已上
略抄
次教門
者。即此自證圓滿萬徳竪。四十二地
階次不同
  凡修習瑜伽等事
尋云。修習瑜伽者。上圓明淨識三密
五相也。又所云三密五相者。其意如
何 示云。凡修習瑜伽者結前生後語也。
三密五相圓明淨識密觀
也。所謂胎金兩部諸尊不三密五相
云三密者身口意如次佛・金・蓮三部。即
胎藏曼荼羅也。所云五相者五智所成
證即金剛曼荼羅也。以此五相五佛
。一義云。以初通達心
界體性智。以以下四智
也。一義云。以已前次爲四智。以
法界體性智也。此兩義雖似異ナル
無相違。其故始終同體&MT06279;初後不二法身也。
於阿字觀五點具足阿字即習無點阿字
意有之。委更問
  所言三密等事
尋云。三部且胎藏意。三密諸尊。而ルニ
部即亘諸部。三密又通兩部其心如何。
抑三部三密三徳。五智奧藏又此何
耶 示云。此事密藏肝心。甚口外雖
。抑一切衆生本有
薩埵文等云云所以一切衆生皆陰陽和合&MT06279;
成其形。此則三種菩提心兩部不二瑜伽也。
三毒テハ三密。内外互
&MT06279;胎金各無&T069222;。故因果
但一人瑜伽也。諸尊皆同大毘盧遮
那佛身此意也。次五智内證即成&T069222;兩部瑜
。且以如此。所謂眼耳鼻舌四根
智也。在者即四佛四行尊也 在金者即
四智十六尊也。身意冥合&MT06279;胎金不二大日因
果相即&MT06279;諸尊同體瑜伽也。故ルニ此五相具
備方成本尊身也等云ヘル源意有之。委更問
云云
尋云。三密勝劣耶。又一密成佛可
也。如何 示云。此事學者異義也。一義云。三
密相即&MT06279;雖無暫離時&MT01319;。強レハ之意密勝タリト
云也。依之弘法祕藏&T047368;安然解釋等皆
タリ。況下若無勢力廣増益住法但
觀菩提心乃至純淨法也此文分明意密勝タリト
耶。故上根者雖印眞言
一念成覺也。但三密平等&MT06279;其體一ナル
成佛&T069222;三密
一義云。此宗三密平等&MT06279;更無別體。何
一密成佛耶。若此心ナラハ顯密全無
差異也。縱最初ニハ且雖一密。更成佛
足三密也。但至若無勢力等文
者不トモ供具等事業但住レハ三密觀
成佛云事。何此兩義倶以邊邊也。所詮三密
同體密意其義如何。若無一密成佛云者。
三密別體也。全難同體也。若三密具
スト云者。次同體何遮一密耶。故夫
ニハ一密成佛。其中意密勝
也。所以從此一門得入法界。全不可
一密。且明六大無礙常瑜伽。若無識大
瑜伽耶。凡此宗一密
&T060845;レハ眞言&MT06279;苦果往生淨土
云云何況現身住此教於至
耶。眞言不思議觀誦其明除一字含千理即
身證法如尤有其謂耶可貴可
尋云。付五相成身一相成就
答。可前三密云云開見抄云。論凡修
身也第二明即身成佛瑜伽。此中
三。一&MT06279;三密五相。二別&MT06279;三密行相
三別&MT06279;五相成身。論凡修至義也者是第
一也如文
可知
所言至心也第二別明三密
行相。一本即身義云。以手作印契
來事業時。自身本有佛部諸尊以
速疾顯矣。以&MT06279;眞言聲字實
時。自身本有蓮花部諸尊以語爲門
速疾顯矣。以&MT06279;滿月輪眞淨菩提
時。自身本有金剛部諸尊以速疾
顯也。行者對&MT06279;本尊以衆生屬行者
三密時。同本尊三業是勝義。同ハハ
三業是行願。倶時&MT06279;前後三摩地&MT01319;。自
三業周法界諸佛三業周法界
衆生三業周法界心・佛・衆生三無
。解三燈光明&MT06279;一室差別。口
決更問。又無相三密即以。如
師云。密教奧旨不&T069222;。唯在以
ルニ誠夫不相流之文字ヲモ
相之方便ヲモ&MT06279;不生之心地即傳無念
之本佛。一字頓悟之玄應八祖相承之奧旨。
次明至身之者第三別明五相成身。一
通達心者。諸佛告言。汝觀自心如滿月
。授心眞言。我見自心。猶如滿月
自心本淨&MT06279;瑕穢。菩提心義云。
今於第九淨識理處通達性徳本有佛性
大菩提心通達本心云云二是菩
提心者。諸佛告言。汝觀淨月輪得菩提
。授此心眞言能令月輪圓滿益明顯ナラ
菩提心義云。於性徳菩提心ルヲ修得菩提
證菩提心云云三是金剛心者。諸
佛告言。汝觀心月輪八葉。授此心
眞言。即觀心月輪八葉蓮花。問。蓮
所座。何觀ルヤ自身。答。自受用身
ルニ出故。如淨土身量具爾&MT01319;
身土無別。何足疑哉。四是金剛身者。諸佛
告言。當知自身爲金剛蓮。授玉フ心眞言。行
身成金剛蓮花。廣蓮花者。心月蓮花
二平等。即成一體徐徐延蔓&MT06279;遍界界
&MT01490;蓮花者。周遍法界一大蓮花徐徐偏&MT01490;
一肘量。五ヨリ身也者。諸佛告言。觀
心眞言。我觀自身衆相圓滿&MT06279;
五佛智拳滿月輪蓮花
。五相配ルニ五智三傳。一以第一
界智。是中因義。本有菩提心中臺。名
初發心即自證也下四
四智ナリ
二以第五
界智。是東因義即化他也。或記云。通達菩提
謂觀ルニ自心輕霧滿月也。意者
於無垢淨識眞如理處本有性徳佛
性本有菩提心也。謂一切衆生無始
由煩惱業&MT06279;六趣我身體&T069222;
月輪之性。若滅レハ我身煩惱惑障即顯我身
月輪體性。解如水月清濁現不
現等云云二修菩提心。謂自心淨滿
也。意者於性徳菩提心修徳菩提
修菩提心。是則淨&MT06279;二障輕霧
習氣顯徳スル&T069222;淨圓滿月輪也。妄霧次
レハ佛性。於涅槃理執雲斯藏心月
於本覺矣。三成金剛心。謂觀清淨月輪
本尊三摩耶身也。意者爲此菩提心
堅固&T069222;猶如金剛之用心月輪
摩耶金剛體。故名金剛心也。四證金剛身。
謂觀ルニ自身&MT06279;本尊三摩耶也。意
者令我心金剛金剛蓮花。令
法界&MT01490;身量諸佛入中&MT06279;一體。故
證金剛身也。五佛身圓滿者。觀三摩耶
金剛身變&MT06279;本尊萬徳圓滿身也。故名
身圓滿。意者已成佛身衆生圓備セリ。諸佛
入身加持堅固&MT06279;住如本。是五相意也。
瑜伽四地&T069222;五智諸文能
云云 文
  然此五相具備等事
尋云。五相成身五智五佛也。故第五觀
a五點具足&MT06279;四智・四佛圓滿&MT06279;毘盧
遮那法界體性智也。而何又重然此五
相具備方成本尊身也耶。又其圓明已下文
其意如何 示云。上五相&MT06279;行者證入
五相&MT06279;本尊身也。但行者得ヌレハ
本尊身。故總別雖異也別體
次下三世修行證有前後及達悟已無去來
之。天台ノ解釋三世乃殊毘盧遮
那一本不異如百千枝葉同趣一根此意
云云
次其圓明已下料簡不同也。或義云。
其圓明等者釋通達也。凡人心等者釋
提心也。此觀若成等者釋金剛心。三世諸
佛等者釋金剛身也。證本尊身等者釋
無上菩提心也 委可加料簡云云但一傳
云。先然此五相ヨリマテ無去來今瑜伽&MT06279;
菩提三摩地成佛從果向因也。又於
此中胎金兩部因果諸尊。謂其圓明即
普現身也者約&MT06279;月輪觀金界瑜伽。且
是普賢心也者約&MT06279;阿字觀胎藏瑜伽。月
a字同體&MT06279;一肘諸尊也。與十方諸佛乃至
無去來今者顯此心也 五智五佛三十七尊
從因至果從果向因具可加料簡。如先先
次凡人心云ヨリマテ一切行願伽行願菩
三摩地成佛從因至果也。且此中
胎金兩部因果諸尊。謂凡人心如合蓮華
&MT06279;阿字觀胎藏瑜伽。佛心如滿月
月輪觀金界瑜伽a字月輪同體&MT06279;
諸尊也。此觀若成乃至一切行願者顯
也。八葉九尊十三大會從因至果從果向
因具加料簡。如先先。何前文相然此
五相等金剛界果曼荼羅爲面。次文相
人心如合等胎藏界因曼荼羅。然
因偏非因。此全極果也。果偏。此果
全極因也。故金界胎藏諸尊。下台
金界諸尊。因果互闕減。胎金不
三摩地也然&MT06279;胎金表ナシ時。上
然此五相等者明。下證本尊身等者
。兩果且雖其體全一也。又其圓
者明。凡人心等者明。兩因
&MT01319;其體全一也。故此文相宜有
亂説。所謂或胎因金因初胎後金
合前後兩果讀之。或金因胎因初金後
前後兩果合&MT06279;讀之。又或其圓
則普賢心也。身心兩字讀以與十方等
云云凡人心如滿月佛心如合蓮花蓮華滿月
讀狹以此觀若成等云云或其圓明佛心如
滿月即普賢身也凡人心如合蓮花且是普賢
心也前後合&MT06279;。此觀若成乃至志於中現
與十方諸佛同之等云云又與十方諸佛乃至
無去來今此觀若成等云云何於前後兩果
或前讀之或後讀之。所以
胎至金從金向云云又前後兩因准
知。所以從因至果從果向因云云凡如
義。只得可讀之委更問。次故大毘
盧遮那云ヨリテハ前佛所説此等深義
能能可聞口傳云云
尋云。凡心如蓮花合佛心滿月云云
合蓮花凡心佛心如開蓮花可之也。
又佛心如滿月凡心分月云耶。若
又佛心合蓮花凡心&T069222;滿月可有
耶 示云。凡心合蓮花佛心
蓮花ナル&T069222;。佛心類滿月凡心分月ナル&T069222;
所以影略互顯也。凡一切衆生皆遮那
&MT06279;本有雖闕減。密覆凡心未知之
。本有佛性合蓮花。而&MT05977;四智四
佛之因果悉成開敷蓮花。且凡心性徳
滿月。而十六菩薩修徳分月
其義必然也 以前亂説意也。何
蓮花方取。滿月。各擧
其實ニハ胎金同體理智不二。如先先
尋云。六道含識三乘行位等云云之六道
含識之外何又云衆生業差別。三乘行位云
何別。并因地行相云耶 示云常料簡ニハ
&MT06279;行位不同下文&MT06279;業相差別
云云但此文ニハ迷悟次第&MT06279;從淺至深述之。謂
六道含識三乘行位。簡凡夫二乘
菩提薩埵時別&MT06279;密藏菩薩
菩提心。菩薩行相述衆生本有薩埵行相ナル
也。故簡非顯是雖異其體更別。所以
凡心合蓮花。轉其凡心全如滿月。故
生佛一如凡聖不二十界諸尊皆同遮那也。
三世諸佛悉於中現云意有之。何無去來今
證本尊者四智圓明受法樂前佛後佛體皆
密意也。如是眞實心引證能能可思
尋云。如是眞實心爾者指&MT06279;レノ
實心耶 示云此事此文照見本心湛然清
我見自心形如月輪云乃至圓明淨識
此也。料簡如先 開見抄云 論然此
宣説者。第四所證菩提心功徳。此
二。一五相具足圓滿徳。二明觀行
成就所現。三明古佛所説誠證。然此
滿月者。是第一也 諸五相是名
 此五智圓滿ルヲ大日尊。行者所尊
故云本尊身。大師云。我本來自性清淨
於世間出世間最勝最尊ナル本尊
又已成佛本來自性清淨世間出世
最勝最勝故本尊。佛與我無二差
。是三平等之心也云云其圓至身也者。
大日圓明至。身遍虚空法界
普賢身。心亘性相理事故云普賢心
金剛頂。普賢法身一切。能爲世
自在主。無始無終&MT06279;生滅。性相常住&MT06279;
虚空云云與十至來分者。私記答云。雖
レハ行者之情テテ三世二行ルニ
證果前後。至性海果分レハ法界體性
去來今差別且無前後成佛。唯一味
平等&MT06279;一體故。夫雙圓性海ニハ十方
之波浪。重如月殿ニハ三世之雲霧。凡人
心如合蓮花者。大師云。凡夫心合蓮花
聖人タリ開蓮花云云佛心如滿月者。
前已解釋。論此觀至行願者。第三明
行成就所現。若禪若穢者。如肇公
淨土穢土隨衆生所宜。淨土者示
寶玉。穢土者示瓦礫云云六道者地
獄鬼畜修羅人天。三乘者聲聞縁覺菩薩乘
也。成壞者 成謂成劫即攝住劫。壞謂壞劫
即攝空劫。衆生業差別等也。菩薩因地行
者顯密二教一切發心修行地前住上
相等也。三世諸佛者。顯宗所談因海
佛密教所談圓滿海諸佛。悉於中現者。疏
云。性本ヨリコト猶如明鏡澄然清淨&MT06279;&T069222;
穢濁任運能普衆像已上一心無
ナレハ十界悉。如傳心法要。無心似タリ
鏡與物無競&T069222;。無念&MT06279;云云
證本至行願者。總&MT06279;證果菩提。金剛頂
云。三十七尊皆名普賢。論故大至宣説
者。第三古佛所説。識證疏釋云。心
照明能見如來道。道者即是行者報也。
但我如是説ノミニ。三世如來所説且復無
異也。乃至此心處無垢清淨ナル&T069222;猶如圓鏡
現前ルカ。當知此即是先佛宣説
實之心也。如是心性常恒無住
變動。不破壞。即是諸佛大般涅槃。故
眞實已上略抄
  問前言二乘之人等事
尋云 前言二乘之人等者。指レノ耶。又
問意如何 示云。從此已下問答料簡&MT06279;
即身成佛。所謂付一問四重。雖
トハ而含四重。雖四重トハ但歸
也。所云問文。所云四重者。一ニハ
二乘之人已下此二乘&MT06279;也。二又乘散
善已下此出諸顯教。三今眞言行已下擧
勝義行願也。四故欲求妙道已下三摩
地心也。此又有四。如云云先初
&MT06279;簡二乘心眞言行者。後二
法執故云不得成佛。而密觀阿字月
輪等豈非ヤト法執也。答ルニ二乘法執
偏空菩提心。眞言行者不取。直
即事而眞而修菩提薩埵行相云云
示云。依上文。但於二乘雖有
法執。不成佛見也。所以要待劫隨
等滿方乃發生等云云ルニ今何前言二乘之
人有法執故不得成佛云耶 示云。且異義
也 一義ニハ迴心向大スト執心難蕩經
劫數不成佛也。非ニハ永不成佛
所以今文沈空滯寂限以劫數然發大心云。
全不方乃發生文言ニハ也 一義云。
迴心向大&MT06279;成佛スト眞言祕密上乘
不得成佛也。依下文又乘散善門
中經無數劫是故足可厭離不可依止
此事敢疑難也。所以此文上簡
非顯是也。後簡非者外道二乘心也。未
此心云何成佛。方乃發生者迴心
已後事也。次迴心向大セハ菩提薩埵行
。豈不成佛耶。故三乘五乘悉顯是
菩提云云示云。今復令修菩提心三摩地
者云何差別者。疑眞言行者修行云耶
 示云 此事且異義也 一義云。三密眞言
行者&MT06279;菩提心スルニ五相成身
爲疑。但今法執不同。後沈
空滯寂此阿字月輪心識對論計也。全
ニハ修行云云一義云。疑眞言行者
修行也。所以五相三密生佛雖同體也
修行&T069222;三摩地。唯雖發心スト
法執云云下文眞實
之智&MT01319;。或爲メニ無始間隔能證&T069222;於如來
一切智智。故欲妙道持次第
意分明也。但機上中下根三妄執
一切智。中下漸可麁細之
也。故義釋ニハ引法花窮
法花以前施設也。故妙樂御釋云。判八六等
教道須廢法花開顯方堪此聞論文
權門經論定性不定性不同也。
又乘散善門中等云即此心也。此事委如
云云
示云。然後發大心者爾者所云大心
ナル大心耶 示云。此事難定。若權大乘
云者次定性成佛也。背クソ永不成
耶。若實大乘大心ナラハ且論長遠經劫
速疾頓成之義也。又此論本意
祕密上乘大心。誰瑜伽
ニモ。抑定性成佛全非權門也。但經
劫迴心前後如圓宗云云&MT06279;
會密成佛體必。終異途。故
大心顯呂&MT01319;成佛三密
内證也。闕而不書料簡如先先
示云。又乘散善門中經無數劫爾者所
散善門者指何等教耶 示云。此事料簡
不同也 一義云。今眞言三摩地
&MT06279;顯乘散善門。故&MT06279;四衆大乘
皆可散善門也。委住心料簡 一
義云。今本意諸權乘散善門也。
其故成佛&T069222;。論二乘成不成佛時。依
ルニ法執劫數依止云云
故所簡散善門隔歴次第教門&MT06279;圓極
實義ニハ。終ニハ迴心向大&MT06279;成佛。頓
佛乘内證三密正覺。如先先
尋云。次破人法上執爾者破人法執
其位如何 示云。此事異義也 一義云。若
瑜伽四地。勝解行地初發心
ナルヘキ也。但如常途。人執現行地前
之於種子者見道之。況法執
人地已去所斷也。雖眞言行者初發
&MT06279;阿字不生妙觀人法
意也。故護祕密經中不思議法能變
倶生我執種子云云又大品經神通乘等
云云一義云。今所云破者非
也。所以眞言行者發初心即極リテ時。
一切妄執悉&MT06279;無自性粗雖見心實相
證位&T069222;之。漸諸行
後等間隔乃至證佛果時至究竟極位
也。故雖能正見眞實之智等云云一義云。眞
言行者初心本不生&T069222;人法
以無疑。但三妄四妄不同
所謂三妄執者。□妄執・細妄執・極細妄執
也。從第三極細妄執&MT06279;微細妄執
四妄執也。故初發心三妄執
猶殘微細妄執大覺也。何無
始間隔者微細妄執也。全非三妄云云
開見抄云。論問前至次第者。第五
菩提行。此中二。一明問答。二
勸修。論問前至智智者是第一也。此中
即有二重。初重疑難論文顯前。後二重
伏難此雖無論文論文ルニ之理必可
有。故問菩提至差別者第一重疑問也。意
云。上論文當觀乃至發生。今依此文
例難。今眞言行人於八分肉團即觀淨
月輪。豈非法執耶。答。二乘至大心者。是
第一重答也。意云。二乘之人未得體法
空觀。故法執遙隔佛慧。眞言觀
即事而眞。全異&MT01319;餘乘。無我人法。法爾&MT06279;
教義離絶セリ。第二重伏難意云。二乘之人
法執第一大心。何得成佛&T069222;。他縁
大乘等離人法咎。何經三祇成佛哉。
又乘至依止者。第二重答也。意云。修スト
顯教者未三密門。雖勝義行願之二
猶不三摩地門之一心ニハ。運於散
善之長途上於三摩地之直道散善門
不三平等
第三重伏難云。顯教行人不レハ三平
即身頓悟自證。何故眞言門之修
者受祖師血脈兩部祕法三密圓
五相妙觀速疾成佛ヲモ
難思神變ヲモ。今眞至智智者。第三重答也。
意云。上根上智之人頓悟頓證之類不
直得三味。雖機隱目前
閉悟。猶習氣如幻
。首楞密經中云。理即頓悟乘
頓除次第已上解如人夢
中爲魔鬼。曉覺了其體都無。其面影猶
怖畏也。理即頓悟者如。事非
者如面影。是故於山林無修
之修&MT06279;心於猶門ヘン無行之行。一切智
者如疏云。若見本不生際者是如實知
自心。如實自心即是一切智智云云故欲
求妙道修持次第者。第二明勸修。大師云。
問。初心凡夫法門此生證悟。答。此
眞言門菩薩初發心住&MT06279;a字門
法則三密修行レハ此生中佛位
云云
  故欲求妙道修持次第從凡入位者等事
尋云。修持次第從凡入佛位者等云云其心
如何 示云。從此已下論文廣歎三摩地
云修持次第等者指五種三昧道等。即
三摩地之菩提等也。所謂故欲已下&MT06279;
也。修持次第從凡已下別歎三摩地
也。能達已下自證三徳也。成大已下
化他四身也。爲行已下&MT06279;前。故大
已下引之也云云何具料簡
尋云。能達諸佛自性悟等其心如何 示云。
此事異義也 一義云。達諸佛自性云悟諸
佛法身等云其意聊不同也。謂自性ヲハ
法身法身者嫌化生義也 故
自性悟&MT01302;自性斷&MT01302;云云又法身シモ
法身法身者名軌則義也。此文隨
其意別也云云一義云。今理智
。謂法身者理也。自性者事也。然&MT06279;
自性具二自性理智二也。故
云意也 一義云能達等者總&MT06279;
三徳云三徳者法身般若解脱倶
毘盧遮那所成之功徳宛不權乘三徳
也 何如次諸佛自性者般若妙智也。諸佛
者性徳妙境也。境智相照&MT06279;遍法界
毘盧遮那解脱之理徳也
尋云。四身不同如何 示云。付此等
種法身五種法身二廢立有之。故今文
也。五種法身者禮讃
タリ。謂一ニハ淨妙法身。此大毘盧遮那也。二自
性法身。此阿閦也。三自受用身法身。此
陀也。四ニハ變化身。此釋迦也。五ニハ等流法身。
此十六大菩薩八供四攝等也。何依此意
毘盧遮那佛自性身乃至等流身讀也。
四種法身者大日經タリ。謂一ニハ自性法
身。即大日也。二ニハ用身。即四佛也。三變化
法身即釋迦等也。四等流法身。即十六大菩
薩四攝等也。何依此意大毘盧遮那自性
身乃至等流身讀也
尋云。此等相違云何可會耶。又十六大菩薩
變化身タル事有如何 示云。兩説倶各據
一義和會也。次付十六大菩薩
二意。所以鬼畜修羅等等流
時者。十六尊變化身ナル也。以釋迦
變化身時者。十六大菩薩已下皆可
流身ナル
尋云。爲行人未證等其意如何 示云。此
其心如初簡是下宜修佛乘料簡。但
種菩提心各不同也。雖然此本意勝義
行願全述三摩地ナル。故修持次第
&MT06279;五種三昧道四種法身。何爲行人等
廣有三密之決要。能能可
尋云。一切義成就菩薩者何ナル菩薩耶 示云。
一切義成就菩薩者釋迦菩薩也。所謂梵ニハ
薩縛悉地。此ニハ一切義成就菩薩也。
此即引金剛頂經。見ルニ後經。釋迦菩
薩六年苦行之後。坐金剛座正覺時。
&MT06279;成衆生&MT06279;度。所以一切
衆生從本自覺覺他覺行圓滿スト。住玉フ此觀
時遍空諸佛告言。汝證處一道清淨&MT01319;
剛瑜定薩般若智未成。以之無&T069222;驚覺玉フ
金剛座下合掌&MT06279;玉ヘト我所行
セリ。其時滿空諸佛授玉フ成就之明。如此速
一切義成就菩薩等云云
求難云。一切義成就菩薩者。理趣經ニハ金剛菩
タリ。相違如何。又如金剛頂經者。薩般
若智未成云云ルニルニ守護國界經。驚覺
之後舌端月輪月輪セヨトo@m玉フ。依
之成正覺云云耶 示云。此事有
ニハ同名異體云云但金剛手者普賢行願遍
一切處一切眞言總名也。故釋迦菩薩成
密瑜伽正覺時云金剛手菩薩更無失。次
月輪觀o@m者即薩般若智也。全無相違
此事更問云云
尋云。釋迦菩薩三世百劫修行也。
今引之證即身成佛耶 示云。此事異義
也 一義云。誠三世百劫菩薩。今成
時速三密教行即身成佛スト
意。全無相違 一義云。顯密二教雖異同
一佛所説也。但且機見不同二教不
也例如天台釋衣瓔少殊肉身不別。故
釋迦教歴劫修行遮那教
身成佛。何闕而不書料簡如先先
尋云。先云一道清淨金剛瑜等者如何可
意耶 示云。料簡不同也 一義云。一道
清淨者天台一道無畏心。金剛瑜定者華嚴
極無自性心也。薩般若智者眞言祕密莊嚴
心也。委十住心沙汰也 一義云。顯密二
事祕密不同。事理倶密如先先。但今所
云薩般若智者祕密灌頂極證也。薩縛悉
地一切義成就尤有深意。可
尋云。初坐金剛座取證無上道爾者所
無上道者指顯也指也 示云。此事異
義也 一義云。一切義成就者三密成就
地。次無上トハ也。故無上
者指スト意也云云一義云。成
道必機見不同。故於無上各可有
當分無上。所以四教無上且顯密無上云云
開見抄云。論後凡至未證第六明眞言密
教不&T069222;具相。此中八。一明三摩地
二明自他佛身。三明觀未證修。四明兩部
經證。五明今人現益。六明但觀&T069222;菩提。七
出現レハ&T069222;。八結三種菩提。論從凡
佛位者即三摩地者。是第一也。若有
レハ此教門。僧祇長劫一念之
a佛果衆徳三密之金剛。論能達
流身者。第二明自他佛身。此中二。
一明自證一身。二明化他四佛。論能達至
性智身者。是第一也。達六大無礙之自性
三無差別之法身法界體性智
也。論成大至流身者。第二明化他身。自
性法身自然本有トヲ。決定不名性
軌持軌則云。體依聚。受用法
者。自受法樂身ナル自受用身也。且
報身。今此報者非因縁酬答之果報。理
智相應。心觀相對。此身
他受用。即十地菩薩能化現八萬
四千色相也。變化法身者。變謂神變。化
化作。地前菩薩二乘凡夫能化&MT06279;三十二
也。等流身者即是九界應同之身暫時
出現
身也謂平等。流謂流出。即從佛界
九界
問。此四身兩部大經能説教主是何耶
答。凡眞言教主者。漢土本朝自門他門異解
。且存一義四身共
説故。大師云四種法身共十八
瑜伽同示此趣已上 又二教論大日經
四身之説法。或義云。自性受用者心
王理智法身也。以此二身教主二教
論・聖位經説文。變化・等流二身者心數眷
屬也。雖眞言便請心王教勅
。如守護説等是也云云
問。法身内證言説耶 答。此條文一宗
之大事輒以述者。依師承一義
言説 疑云。凡顯密二教分別者偏
依法身説法有無。若法身言説。與顯
宗何別哉 答。顯宗法身ルヲ無相
無言爲法身。且以四句別之
一色相色相顯宗
化他
二色相無相顯宗
自證
三無相有
密宗
化他
四無相無相密宗
自證
今此第四以心傳
心 問。自證無相有言説耶 答。大日經
云。甚深無相法劣慧所堪。爲應彼等
兼存有相説已上瑜祇經云。我本無言。
但爲利益已上疏云。自證之境説者
&T069222;觀者&T069222;已上大師云。無生相現
界宮。無染不染相具五大色。無言不言
三昧耶云云其證甚多。不ルニ。請
諸學者任。爲行人未證
之者。第三明&T069222;未證。疏云。常
坐禪示作成就者於眞言門心住
一境而不散亂。如觀本尊種子トヲ隨於
一事心不外縁即能大成就者。心在ニハ
&T069222;設無量劫中求成就尚不得。何
況一生現得法利ヲヤ已上則卜閑林
早息五欲之亂縁&MT06279;於禪坊スヘシ
三密觀行。圭峰大師云。黄昏時寂莫
ナレハ。總&MT06279;無數洹沙諸佛入我身。我身常
恒沙諸佛。此言甚非常在匋日中。論故大
證果者。第四明兩部經軌。悉地從心
者。疏釋云。當知眞言行者但以方便
其心。悉三業清淨ナレハ是中自得
而自覺悟也。解如人夢中
六度而淨佛國夢覺レハ則無成理之相
但是一念無明心中因果萬行耳也云云
如金至證果者。謂釋迦菩薩經三無數劫
難行苦行スト眞言功用無上道
o@m觀行遮那法身凡入佛位
即三摩地力。大師云。心王國土無爲樂
期四種法身恒沙之徳即身自得タル。夫
身命曠劫對治於悠途。豈得
曰不論
  凡今之人若心決定等事
尋云。若心決定如教修行者指ナル
示云。眞言教本來成覺&MT06279;凡聖同體也。業
即解脱&MT06279;一切衆生本有薩埵也故此心決定&MT06279;
無疑如教修行不起于座三摩地現
云云此即普門頓入上根即身成佛大機也」
示云。淨名經等滅定諸威儀
不起于座三摩地現前同異如何。又應於
是成就本尊之身者何本尊耶 示云。現諸
威儀三摩地現前者。理祕密事理倶密如
。又闕而不書料簡云云次本尊身者。隨
行者三摩地尊體無量也。何普門塵數諸薩
埵從此一門法界。委更問
  故大毘盧遮那供養次第法事
尋云。故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爾者
此文論主自引玉フ之也 示云。此事料簡不
同也 一義云。譯者所載タル也。其故今所引
供養次第法者。善無畏三藏始ヒテ金粟王
下承加被所寫第七卷也。爰安然・智
證同引目録無畏タリ。而ルヲ譯者引
助證意也 一義云。論主所載也。
所以ルニ文相譯者引也。但至金粟
王塔下難者無畏寫非今始タル。從本在
南天鐵塔内龍猛菩薩豈不耶。何此
二義倶不審也。所以先付譯者所引
。第七供養法無畏三藏雖之。從
此經世條勿論也。復龍猛菩薩未
南天鐵塔以前虚空説。毘盧遮
那要略念誦經者今供養法同本異譯
故也。次論主所引。若龍猛引玉ハハ
者。尤如念誦經。然今文言
養法ナル故也若爾者譯者所載也。又後人
書改之也。抑此經本法界宮雖有
第七卷譯者引之得意有。但
明局決之云云
尋云。若無勢力廣増益者何意耶 示云。此
事料簡不同也 一義云。行人若無擇地
壇等勢力者但觀ヨト菩提心。但付此義
難。其故同第七卷云。甚深無相法劣慧
所不堪爲應得等故兼存有相説次有相
&MT01319;無相。今何如此料簡耶
此經有相無相事理倶密&MT06279;。更
別體。擇地造壇等尤可勢力
。且此難説也 一義云。眞言教有相
無相同體&MT06279;事理倶密也。所云住法但觀菩提
者此也。何指&MT06279;此觀無相造壇等
有相意耶。然事理倶密擇地
造壇等勢力者。但修セヨト三密妙行云事也。
但至兼存有相之説文者且淺略門云云
但於有相無相者倶可四重祕釋。又三
種灌頂可云云
  若修證出現則爲一切等事
尋云。若修證出現乃至一切佛事等者。文
如何 示云。此文。謂文若修證出
等者明迹機自證化他也。此則指此宗
闍梨。文云大日經若於此教法此廣大義
正覺大功徳阿闍梨。諸佛不出世
即名但可重重阿闍梨。委更
問。二若歸本者明本佛依止二法也。此則
法界宮密嚴國土毘盧遮那如來遍一切
云云三不起于座等者明迹本同體事
理倶密即身成佛悉地也。其意在下頌云云
  讃菩提心曰若人等事
尋云。今頌意如何 示云。讃菩提心曰ヨリ
總結勝義・行願等三種菩提&MT06279;
摩地能所之菩提心也。但三種并具九種
提能所證入三部成就。如此源義口決
難辨。且可四重。所謂一ニハ淺略。於
四句二句能證心智二句
所證身位也。二深祕。初二句金界
勝義菩提心二句胎藏行願菩提
。二句心同體即三摩地菩提心也。三祕中
深祕。初二句心法成佛後二句色法成佛。
色心不二即身成佛云云四祕祕中深祕。此
四句各具兩部三密五智四身。謂先約
者。若人求佛慧者。證即口密也。通達菩
提心者。意密。父母所生身者身密。速證大
覺位者總&MT06279;三密也。次者。若
人求佛慧者。總&MT06279;五相成身也。通達菩提
者。通達心菩提心金剛心三相也。父母所
生身者。金剛身。速證大覺位者證無上菩提
身也已上五相成身五智五佛。如先先云云
何此四句兩部一句悉地法門。初文上根上
智之人者指此頌深意也。此則一根八葉
一智五智兩部冥一依正不二色心相應即身
成佛蘇悉地之人也。委更問。故四句雖
三句但有大覺内證。所云大覺者此宗
闍梨密教教主也。於一字且雖
十六重祕密慧生レハ遮那一位也。委
祕密灌頂口決。最初大阿闍梨云者
心有之。委更問云云
開見抄云。論凡今至之身者。第五今人
現益。不起于座者。如五字陀羅尼
此法爲最上乘者。諸根性下劣者疑惑&MT06279;
&T069222;。衆生性淨ナル諸佛本誓相應スル
聖身。即於一座便成最正
。若隨法門者應此信。若起於一
ハハ是凡夫&MT06279;ルニ三世諸佛。法
重罪已上即以不費心三祇之遠
ニモ於五位悠途ニモ而不&MT01319;法生
祕觀ヲモ。載大師即身成佛ヲモ云云嵯峨天皇仰
云。眞言宗即身成佛其證何ニソ。勤操弟子
五相三摩地觀忽然&MT06279;出家頂上
五佛寶冠肉身五體五色光明。當
爾時一人起萬民作。諸宗靡旗皇后
。不起于座三摩地現前之説唯彌應
而已。論故大至法也者。第六
&T069222;菩提心。若無支分淺略之作法。唯觀ヘシ
眞言深祕之菩提 問。言若無勢力廣増
住法但觀菩提心。明増益儀或
最上。何如此釋哉 答。如來説法
淺至大綱。然則廣増
是淺略門。三密觀行即深祕門。不思
議疏云。淨白純淨法者。於體法
&T069222;恒沙經無量功徳及布施諸度門云云
此善至佛事者。第七出現歸本。若
修證出等者。是隨縁之化他也。若歸本則是
等者。是法然之自證也。密嚴經云。不
界身成佛&MT06279;佛事。要密嚴土於無
上覺已上二句化他下二句自證。大師
&MT06279;密嚴云。密者金剛三密○嚴者具
徳言。以恒沙佛徳塵數三密スル
土嚴曼荼羅云云讃菩ヨリ覺位
者。第八結三種菩提。夫通&MT06279;三徳菩提
レハ兩部曼陀&MT06279;一生凡夫
萬徳佛位。幸哉此身適値此論。設雖
タリト紫金之妙體ント黄壞之朽骨。歸
命龍樹尊シ玉ヘ我心願而已
示云。此論龍猛千部之肝心遮那祕藏奧腑。
約義。言略旨廣。淺才聞而對
機滯情。如鬼貌。智者而彌
密家貴心。豈依繩起ラシ。爰以
相承祕論先師口傳聊談
密義。偏&MT01319;自宗修學不哲他宗
而已
于時嘉暦三年戊辰八月七日於尾州丹羽
小櫟安樂寺學頭坊談而已  安超記之
御本云
 貞治二年癸卯五月二十八日寫本雖爲六
 界調界依爲能爲四帖。右旨者爲後代流
 傳廣作佛事。歴於數日今書寫了
           弟子金剛玉範
        東方金剛藏世界阿閦如來
 出生義  南方寶莊嚴世界寶生如來
 五佛    西方大蓮華寶藏世界阿彌陀
        北方羯磨世界不空成就如來
        中央如蓮華胎藏世界大日如來
   十六大菩薩
 薩菩薩 普賢金剛薩埵也 賢護菩薩
 王菩薩 金剛藏王
 愛菩薩 寶憧菩薩    愛染菩薩
 喜菩薩 善哉菩薩   智憧菩薩等云云
  三摩地菩提心
  一阿字觀      一通達心
  二能觀人所證功徳三
   一所觀淨識
   二地前所見 
   三地上所見二 一初地所見
二九地所見
 二菩提心
  三即身成佛瑜伽行三
   一總標三密五相
   二別明三密行相   三金剛心
   三別明五相成身
  四所證菩提心功徳三
   一五相具足圓滿徳
   二觀行成就所現相  四金剛心
   三古佛所説成證
  五明問答勸修菩提行二
   一問答       五證無上
   二勸修       菩提
  六明眞言不具相八
   一明三摩地人 二明自他佛身 三觀未證修
   四兩部經證 五今人現益 六但觀菩提
   七出現歸本 八結三種菩提

           一勝解行地 三十心
           二普賢地  十 地
 金剛頂經四地
           三大普賢地 等 覺
           四普賢曜地 妙 覺

不空不一行云不審 答之云。
大日要義抄第三覺範
云。私ルニ二師
。貞元録等ニハ一行開元十五年長逝春秋
四十有五。不空神龍元年征跡。明知禪師
行年三十三三藏誕生。法弟三藏譯
春秋
七十
先哲禪師疏文寧可耶後人
先代經論事。祕經寶生阿
闍梨。天台十疑雜集論。四教義
玄奘所譯倶舍論天地此界多門寶等
是皆後人書入也
御本云
 康應改元己巳九月二日於上野國深巣苗
 島賜花藏寺本師御本爲令法久住書寫
 了            定  智
 于時寛永八年十月五日
       山門西塔溪廣院書寫了
 山門三院執行探題天海大僧正樣 拜上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