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雖然彼四大河譬如化譬説故。非ニハ
彼也
大日經疏第三

大日經疏第三鈔卷第八十四九日

經云復次祕密主如空中○ 十喩釋内。上
來第八泡釋畢。已下付第九第十二種
經文要有了簡也。此一段文。初虚空華
釋。後火爐釋。兩節分明也
經云。復次祕密主如空中無衆生無壽命。
彼作者不可得。以心迷亂故而生如是種
種妄見者 此初牒釋虚空華文於中初
牒文。釋論云下作釋也。先付經文上來
皆法譬對明。然今有譬説無法説。此法
准譬可知故以比來次第分明顯了義被
略法説可見。或一義云。此經文交説法
譬取義。其故。表如空中譬也。衆生壽命作
者等擧十六知見内故此法説也。故別不
法説云云付其列名ニハ云虚空華故直
表空華見。當段經文ニハ擧衆生壽命作者等。
下釋ニハ有種種人物形相此等不限空華。
其類衆多也。引證論文直取虚空爲喩
見。仍相違。但初列名當段經文不同意得
セハ列名且雖擧虚空一種實ニハ迷心所見
其類可非一。故當段擧衆生壽命作者等仍
無相違。次引證論文事彼直非取大虚空
體。取表色爲喩歟。然空一顯色同空華故
無相違爰以慧影第二云。衆生亦爾。遠
無漏法故爲顛倒分別心所轉於空法
轉取男女等相生染著心。如遠望虚空
謂爲青色也△無衆生無壽命彼作者不
可得此擧十六智見中四種。衆生第二。
壽命如次第三四。作者當第九也。一。大師
十喩詩云。空華灼灼&MT06279;有何實。無色無形但
有名。染淨元來不能動。雲霧曀晴名濁清。
實相如如&MT06279;一味法。迷人妄見三界城。四魔
三毒空之幻。莫怖莫驚除六情
釋論云。如虚空者。謂但有名而無實法
已下引證智論文。付其虚空有名字無其
實體事分明也
虚空非可見法。遠視故眼光轉見縹色 此
虚空體雖不可見法也遠見之故眼根
互映見縹色義明。縹色青色類也△一。
須彌吠瑠璃色映&MT06279;南州空青色ナル
諸法亦如是。空無所有。人遠無漏實智慧
故。棄實相見彼我男女屋舍城郭等。種種
雜物 此合法。虚空有名無實法諸法
&MT06279;キニ所有。可合。遠視故眼光轉見縹色。
遠無漏實智慧故見男女屋舍等可合也。
付之譬虚空合法可當實相理。而釋無漏
實智慧事一往不審也。但以大綱被對明
法譬故。理智等委細分別不及歟。若又虚
實可有約智義歟。若又法譬影略互
&MT06279;共兼理智也
心著。如少兒仰視青天謂有實色。有人飛
上極遠而無所見 此又擧譬。少兒視青
天謂有實色如遠無漏實智慧故見ルカ
男女等相。神通人飛行&MT06279;虚空無所見
覺諸法空理人可喩也。付之上ニハ遠視之故
見縹色釋。今極遠ナレハ無所見云。故一往似
相違。但上有地下遠視故見縹色。今飛上
空中事極遠ナレハ無所見云。故無相違也
又如虚空性常清淨。人謂陰曀爲不淨。諸
法亦如是。性常清淨。婬欲瞋恚等曀故人謂
不淨 此以虚空清淨無染徳。喩諸法本
來清淨義。以雲煙塵霧等陰曀貪瞋等
心可合也
此經云心迷亂者。如人以疾病非人等種種
因縁其心迷亂。妄見淨虚空中有種種人物
形相。或可怖畏。或可貪著。若得本心時則
知此事生時不染虚空。滅時亦非還淨。
本來不礙虚空。亦不異於空。行者修觀行
時。若有種種魔事種種業煩惱境。皆當安
心此喩如淨虚空 已下正釋今經意。於
中初釋喩。後行者下示法。初譬中至或可
貪著釋心迷亂文△疾病非人等者出迷
因縁。疾病者曀膜等類也。鬼魅等所著也
△有種種人物形相者怖畏貪著等違順
界也△若得本心○不異於空者得本心時
如實知明△行者修行時○於中至
如淨虚空初明觀相。觀行者萬行方便也△
若有種種魔事種種業煩惱境者。魔事約外
即天魔也。業煩惱約内貪瞋等也△種種
事。大品般若魔事品。并釋摩訶衍論
釋魔事對治門中廣明之。十喩中餘九種皆
付行者依三密觀行所現悉地相作此觀
門見。而今對種種魔事等作此觀事一往
不審也。但此十縁不生觀門觸縁對境通
一切可用故無相違。付之合上譬説心得
者。魔及業煩惱可合疾病非人&MT06279;。事トヲ
可合種種人物形相等。魔所作事及煩惱
境可廣故也
雖於無量劫中○所塵汚也 已下明觀
得益。意。處地獄雖經多劫。安住此十喩
觀。通達苦法不生也。故其心無罣礙義也。
上經文説&MT06279;初地菩薩相諸佛護持セラレ雖處
生死而無染著。爲法界衆生不辭勞倦。
成就住無爲戒疏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
劫常墮無間獄中。身心精進熾然不息。無
有退沒。不辭勞倦。何以故。淨菩提心其性
法爾如金剛故△爲得神通亦○自在飛
此擧上譬意也△空一顯色者當上智
縹色也△爲人法妄想○人法妄想
當上魔事業煩惱境也△經云復次祕密主
已下釋第十旋火輪譬。於中初正釋
旋火輪相。後釋論云下論同影譬也
經云。復次祕密主。譬如火燼若人執持在
手而以旋轉空中。有輪像生者 此牒經
文。此經文譬説ノミニ&MT06279;無法説事上聞。大師十
喩詩云。火輪隨手方與圓。種種變形任意
遷。一種a字多旋轉無邊法義因茲宣
如人持火燼。空中旋轉。作種種相。或方。或
圓。三角半月。大小長短。隨意所爲。愚少觀
之。以爲實事。而生念著然實都無法生。但
手中速疾力。能運一火。成無量相耳 已
下釋經旋火輪相。於中初譬喩後眞言行者
下法説也。付初譬説。經説有輪像生故偏
擧圓形見。然釋ニハ被出方圓三角大小長短
形見△愚少觀之○而生念著。此愚癡
少兒等見旋火輪相執實有也△然實都無
法生等者此明實無相ナル
眞言行者若於瑜伽中*○ 已下法説也。於
中初明所觀境。後爾時下明能觀相
眞言行者。若於瑜伽中隨心所運無不成
就。乃至於一阿字門旋轉無礙成無量法
門 此付明所觀境。初總釋一切隨心所
運成就事。乃至下且於a一字無邊法義
スル明△若於瑜伽中隨心所運無不成就
者明一切悉地隨心自在成就。大師釋青
和尚徳行。意生法事無不瑜伽又釋歎
所具徳云。百千陀羅尼貫之一心。萬億
荼羅布之一身△乃至於一a字門
明無量悉地成就中述a字門所具無邊
法義義。凡大日如來海印三昧王眞言五十
字門具八種旋轉十六玄門徳。雖有旋
轉總持徳。殊被出a字門事。此a諸字
能生實相本源故也。於中當經專説此a
一字功徳故疏家前後解釋皆結歸a
一字見
爾時當造斯觀。但由淨菩提心一體速疾力
功用使然。不應於中作種種見計爲勝妙。
而生戲論也 已下明能觀相。意。上所明
所觀境皆淨菩提心一念功徳故行者不可
生種種見計云也△一。一體速疾力三昧
事當經云。時佛入於一切如來一體速疾力
三昧疏第六云。謂入此三昧時證知一
切如來皆同一法界智體ナリト。於一念中能
次第觀察無量世界海微塵等諸三昧門○
各得能成就スル&T069222;無量衆生。故名一體速疾力
三昧也此意一體證知一切如來皆同一
體 速疾力一念中頓成就彼彼三昧門義
也。付之一體速疾力三昧通佛菩薩所入
定見。爰以疏。毘盧遮那本行菩薩道時以
一體速疾力三昧此因位所入見。以前
經文如來所入見 今釋但由淨菩提心等。
此初地淨菩提心因位速疾力見。以前時佛
入於等經文。并疏釋如來所入見△一。一
體速疾力三昧。限化他歟通自證歟事如

釋論無火輪喩。別有影喩。云。如影可見而
不可捉。諸法亦如是眼情等見聞覺知實不
可得。又如影映光則現不映則無。諸結使
煩惱遮正見光則有我相法相 已下引釋
譬同今經火輪喩也。凡十喩中。浮
泡并旋火輪喩智論中無之。雖然彼論
喩同浮泡義。影喩同旋火輪故被引證
論文也。依之十喩初今且依釋論
明其大歸耳△別有影喩云當經以鏡
喩名影。十喩第四名影此也。今智論
喩非鏡中影。是則瑜伽論等所明十三
顯色影色見△如影可見○已下正
明影喩。今論文三節見。是則約煩惱業苦
三道釋之。各法譬二段見△如影可見而不
可捉此明影可見ナレ&MT01302;然無實體義△諸
法亦如是○實不可得此合法。意。六塵
境界六識所縁ナレ&MT01302;其實體不可得ナル義也△眼
精等者擧眼識等耳鼻舌身意。義釋并疏
異本ニハ眼識等△見聞覺知者。見聞如次眼
耳二識也。覺鼻舌身三識也。知意識也△又
如影○則無此影像映日光時現不映則
無義明△諸結使煩惱○此合法。今合説
映光時現一邊ノミヲ合。不映不明則無
義。雖然翻顯心得於義無相違也。付之喩
映光約人見。法中云結使煩惱故非人。
雖然自元分喩故無相違。若又法譬影互
釋之歟△我相法相者。人法二執也
又如影人去則去。人動則動。人住則住。善惡
業影亦如是。後世去時亦去。今世住時亦住。
報不斷故罪福熟時則出。然是影非有物。
但是誑眼法。如旋火&T024801;疾轉成輪。亦非實
有。喩意大同也 已下約業果釋之。於中
初譬釋相分明也△善惡業影等者已下法説
也。於中至住時亦住明業。善惡則可十善
十惡業△報不斷○則出此約果報。罪福
者則上善惡業也。上去動住三義見。業
去住名字同也。果報則出當譬
歟△然是影○誑眼法智論ニハ以是故影非
實物誑眼法仍物者依正二報也△一。影
眼識所縁見。何云誑眼法△爲旋火&T024801;
此明智論影同當經旋火輪喩義
大日經疏第三


大日經疏第三鈔卷第八十五十日

祕密主應如是了知 上來十喩經文釋畢。
以下就自初至住心一品終一段可
有了簡。此一段文初六句經文釋。次梵本
下梵漢具闕釋。後已説結前生後。三節
分明也。初中初正釋六句經文。後阿闍梨
下被載無畏説
祕密主。應如是了知大乘句。心句。無等等
句。必定句正等覺句漸次大乘生句者 此
初牒六句經文。凡。此六句上來所明十縁
生句觀相所含徳相被開説見。仍六句一
行相皆歎十縁生句徳。總此十喩觀相
含沙性塵卷義門故實可具無量無邊
相。然且擧六句此攝塵沙徳也。仍一一
解釋見
梵音謂句爲鉢曇。義如前釋 已下正釋
經文。初釋大乘句等六句。後毘盧遮那下
釋具足法財等經文△梵音○如前釋
初總明句義。梵漢對明シテ委細解釋被讓前
段也。雖六句不同也。同名句故取一處
解釋之也△如前釋者。今疏第一云。句者
梵云鉢曇。正翻爲足。聲論ニハ是進行義住處
ナリ。如進歩スルニ擧足下足。其迹所住
謂之鉢曇。言辭句逗義亦如是故同一
耳。今就此宗謂修如是道迹。次第進修得
住三平等處。故名爲句此意也。足迹
則住處進行義也。留ムレハ一句一句義理此住
義諸句前後スル此進行義也
此十喩皆是摩訶衍人甚深縁起非聲聞縁
覺安足之處。故名大乘句 此初釋經
乘句。此十縁生句眞言行者大乘觀門&MT06279;
聲聞縁覺小乘所觀。故名大乘句也 一。
今大乘顯密通局事。一義云。今所簡聲聞縁
覺二乘故。大乘義可通顯密大乘取義。
隨而今所明即空即心即不思議三重幻
第三重即不思議幻也。此尤可通一道極無
等覺。但此義時。雖同大乘也第二劫他縁
覺心二種大乘ヲハ可除之歟。一義云。今十縁
生句被説眞言行者所觀故可限祕密。但
被擧聲聞縁覺事且准蟭螟大鵬待對
意得歟
心之實性。更無一法可以顯示之者。亦不
可授人。但如是深觀察時障蓋雲披自當
證知耳。故名心句 此第二釋心句。付
之一義云。心者指行者自心。此妄心觀十
縁不生也則心實性也。此名心句取義。一
義云。心者則淨菩提心也。此淨心觀時人法
戲論自然不相應釋障蓋雲披也。今疏上
釋云。今眞言行者於初發心時眞觀自心
相。了知本不生故即時人法戲論淨ナル&T069222;若虚
空。成自然覺不由他悟。當知此觀復名
頓悟法門也此意也△心之實性○不可
授人此無相心故難顯示難授人義明
△但如是深觀察○此釋得初地除蓋障
三昧義。付之所指心句指能觀心歟。指
所觀心事。一義云。直指&MT06279;十縁生句立心
名。彼十縁生句行者能觀心故。心句者約
能觀心也。一義云。十縁生句依所顯心
性名心句。仍心名可約所觀也
如來智慧於一切法中無可譬類。亦無過
上。故名無等。而心之實相。與之函蓋相稱。
間無異際。故曰無等等。若以十縁生了知
心處則安住其中。故曰無等等句 已下
第三無等等釋也△如來智慧○故名無
等者。此無等釋也。意於如來智慧。因位
力等不及故名無等亦無過上義。無等ニハ
少不符順但實ニハ可云無等無過上故作此
釋也。隨而今第一云。妙名更無等比更
無過上△而心之實性○此釋後
字。此則指所證理。則理智不二境智一
義也。仍無等等者無等シト訓可心得也。
演密鈔云。疏故曰無等等者。上字是
所等。下一等字是能等。謂如來智慧一切法
中無可譬喩。亦無過上。故名無等。則所等
也。心之實相與彼智慧猶如函蓋。是無等
之等。故曰無等等一函蓋相稱事△若以
十縁生○此句釋也。六句中第一第三
釋。句住處義故。意。以十縁生句觀了
知心實性時安住無等等中故云無等
句也
諸佛以此十縁生義必定師子吼説如來性
心實相印。若有能信解者假使十方世界一
切諸魔皆化身作佛説相似般若亦不能
變易其心使法相不如是。故曰必定句
此第四必定釋也。意。十縁生句是諸佛
決定法印故。行者信解之時雖聞相似般
若不改變其心。故名必定句也△諸佛以
此十縁生義○十縁生者。有空中三諦a
字門妙理也。諸佛説法皆不出三諦妙理
故云爾△必定師子吼事。如來説法云師
子吼。此涅磐經意也△説如來性心實相印
者。則指佛性妙理也△若有能信解者○
上擧所信境。今明能信相。信解十地通名
故。約&MT06279;初地已上行相作此釋見△一切諸
魔皆化身作佛演密鈔第四云。智度論云。
復有魔作比丘被服來語菩薩。汝先從小
師聞修六波羅蜜法。皆是虚妄。所集隨喜
心功徳亦是虚妄。汝先所聞皆是虚誑。文飾
不眞。非佛口説。今我爲汝眞示佛法。乃至
魔作佛身來所説異於法相者亦不信受。
譬如狗著獅子皮。諸獸見之雖怖聞ケハ
即知是狗。何況變化&MT06279;餘身等。能令行者變
易其心哉△相似般若事。智論第六十云。
佛言。有善男子善女人説有所得般若波
羅蜜。是爲相似般若波羅蜜○相似者名字
語言&MT06279;而心義異。如著心取相説五衆
無常乃至無生無滅。是相似般若。以不
著心不取相。説五衆無常。但爲破常顛
倒故不著無常。是眞實般若釋摩訶衍
論第九釋可引之△亦不能變易其心○文。
此正必定義也。其心者眞言行者心也。法相
者十縁生句也△如是者指相似般若
以此中道正觀離有爲無爲界極無自性心
生。即是心佛顯現。故曰正等覺句 已下
釋第五正等覺句△以此中道正觀者指
十縁生句觀△離有爲無爲界者以縁生無
觀離有爲無爲偏著義也△極無自性
心生即是心佛顯現者。此明所顯正等覺句
相也。付之十縁生句ヲハ皆約初地已
被明見。就中釋經無量智成就正等覺
顯現文。此智成就即是毘盧遮那心佛現前。
故云正等覺顯現極無自性心第九
住心地前分齊也。何指極無自性心生玉フ
正等覺句乎。答。付之了簡不同也。一義云。
十縁生句觀相通地前地上故彼觀得益
又不可限地上。仍今約地前極理極無自
心作此釋也。付正等覺義。可有遮表
二徳。故表徳此雖初地也。遮情又可通
地前。爰以於無量智成就正等覺顯現
下。約&MT06279;初地雖釋給又第八住心所謂空性
觀門正等覺顯現義今約極無自性心
釋之。所詮於第三劫能超心。眞佛顯現
遮表不同也。依之約一道極無眞言行者
住心作釋也。一義云。極無自性心至自
初地故。極無自性心生即是心佛顯現
位則初地也。仍無相違也。一義云。於極無
自性心可有顯密不同。顯極無自性心雖
地前極也祕密極無自性心則初地也。爰
以今疏下云。若生極無自性心。得入如上
曼荼羅海會。名阿闍梨 一義云。六無畏
段明能所寄齊相。以之爲規准被定疏家
一部性相。仍今擧所寄齊極無自性心。被
顯能寄齊初地行者也。仍不可及苦勞
了簡也
以深修觀察故如入大海漸次轉深。乃至
毘盧遮那以上上智觀方能盡其源底。故
曰漸次大乘生句。當知如是六句次第相釋
次第相生也 此第六漸次大乘生句釋也。
此漸次。大乘生義。十地佛果漸次轉深義也。
付之大乘生此法也。然釋乃至毘盧遮那
等擧人事。擧能證人取所證法。於大乘
名字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大人所乘故。名大
乘事有之。仍擧人顯法。尤有其謂也△以
深修觀察故上釋付深修觀察義在二釋
△一義云。即空即心即不思議三重中明第三
故名深修觀察義釋。此相望即空即心
即不思議三重淺深釋也。一義云。約初地
已上義釋深修義。此地前地上相望也。今
釋約初地已上深修見。或一義云。今
意可通地前地上取義。其故當疏
釋漸次證入者。如初無畏。以聲字觀修曼
荼羅行○略以行位分之已作十六重。深
淺不同也。此約六畏十地釋見。此時雖地
前地上不同也眞言行者即不思議幻故
云深修可心得也。一義云。漸次大乘生
約十住心取義。是則約十住心次第續生
義意得也。此疏鈔釋。如是十喩令行者心
漸從淺至深。淺者自餘九宗。深者今此祕
密莊嚴住心。從彼唯蘊無我至此第十
心令心彌淨彌同。住無垢淨菩提心言
付此釋有了簡。處也。此時漸次轉深及
大乘生義小難心得。但十箇住心有轉妙轉
義故名深修。無相違也。又大乘生ヲハ
或約究極第十住心。又付第六已上心得
無相違若又十住心悉以祕密意見故。勝
上大乘句心續生之相義故皆名大乘無相
違也△如入大海漸次轉深 此擧譬也△
乃至毘盧遮那○擧究極。乃至言依上三
義了簡可不同△以上上智觀此以三乘
上中下分別。以如來爲上上智觀性相見。
或又上上方便心了簡シタル有之。以十
地爲三句。開佛地爲第四上上方便也△
當知如是六句以下付上六句明相釋義。
次第相釋。今疏第一云。今此眞言門修行
菩薩以見法明道故即生獲除一切蓋
障三昧。得此三昧故即能與諸佛菩薩同
住發五神通。以五神通故○能知一切衆
心行。而作佛事。以能廣作&MT06279;佛事不斷
如來種故則於一切時一切處常爲十方
諸佛之所護持○當知如是諸句皆悉次
第相釋也准此文今次第相釋ヲモ可得意
也。意了知大乘故了知心實性。了知心
性故覺境智不二。知境智不二故決定信
解心實相印。覺心實相印故證正等覺。了
知正等覺故漸次轉昇得大乘生。可得意
也。大師金剛頂經開題云。順逆旋轉相釋相
生義釋。若依此義者今又逆次相釋可心
得也。付之相釋相生事△一義云。六句相望
後後名相釋。前前云相生。其故前生後故
云相生。後釋前故云相釋。取義。又義云。六
中前五句云次第相釋。後一句云次第
相生。其故漸次大乘生義此相生義故。一義
云。相釋相生者互釋互生義也。仍相互相義
也。付之相釋相生共前生後釋後義也。此義
解釋故云釋。其義生故云生。必シモ釋與生
不可取前後不同 一。付此六句法門標
示事
毘盧遮那即以此十縁生句不思議法界作
無盡莊嚴藏。從十世界微塵數諸法界門常
出生根力覺道禪定解説諸寶遍施衆生猶
尚不匱。故曰具足法財 此釋經具足法
財義。毘盧遮那擧果人。是則以毘盧遮那上
上智觀盡十喩源底故。約極位擧之也△
十縁生句不思議法界者約自證△作無盡
莊嚴者化他也。是則自自證出化他義也△
從十世界微塵數○如來性徳ヨリ出生根力
覺道等法門而示衆生義也△十世界微塵
數者標如來十智力。根力覺道等者。根
根。力五力。覺七等覺支。道八正道支。禪
禪。定四無色定。解脱八解脱也
一切如來智業由此具足。故曰出生種種工
巧大智慧。若於一念心中明見十縁生義則
上窮無盡法界。下極無盡衆生界。其中一切
相 已下出生種種工巧大智慧釋也。此
諸佛後得大悲善巧智依此十縁生句具足
義也。疏抄ニハ工巧權智大智慧實智慧正後
二智分別也△若於一念心中○ 已下如
實遍知一切心相釋也。意。一念心中見十
縁生句時上窮佛果。下盡&MT06279;衆生界。十界所
種種心相了了覺知。皆覺知即空即假
即中a三諦義也。是則菩提心一體速疾
功能也
阿闍梨言。行者初修觀行。境界現前時由内
因外縁力故自然有縁起智生。不同常途
習定功力苦至而後通徹也 此載疏主三
言。顯密二教差別淺深。成佛遲速勝劣。
此解釋所顯也。尤一部肝心可心得△行
者初修觀行境界現前時者眞言行者修三
觀行時。本尊境界現前義也。六無畏中
第二無畏本尊三昧衆相現前スル可相當
此等位△由内因外縁力故者。内因三密行
因。外縁本尊加被也△自然有縁起智生者。
内因外縁相應自然生十縁不生觀智
也。仍眞言行者先修三密妙行悉地現前
時作十縁不生觀解頓可悟入法界也。若
不知行次第可失圓頓宗旨△不同常途
習定等者。明常情通途顯教久遠成佛義。
餘教不知行次第偏翫一心利刀故。經
三祇時分悟入法界也。是則不知三密
則故也。大師翫一心利刀等解釋當段
爲本據有御釋。心得合スル
梵本中云自此以後次説眞言者持誦次第
如法悉地。如法果生。此是傳法者所記。故
不於經中具出。其大意言 已下明梵漢
具闕。於中初至如法果生自此以後等
文。釋三箇頌梵本有之由△眞言者持
誦次第者行因ナリ。如法悉地果徳。就之悉地
不同事。悉地變成就。此可通因果。果
生限果故不同也。一義云。悉地能成就。果
所成也△此是傳法者○已下漢本スル
明。意。三箇頌梵本解此以後等五句雖有
之翻譯漢本ニハ此文傳法者所記&MT06279;非本經
文。故不載之云意也△傳法者事。雖有異
義。先龍猛可心得歟△大意言者指上自此
以後等五句也
已説淨菩提心諸心相○果生也 已下結
前生後也。已説淨菩提心○相竟者結前也。
當品廣説淨菩提心故。云淨菩提心諸
心相竟也。付其心相答説染淨通屈時今
御釋云淨菩提心諸心相竟故。通淨心證
據也。但限妄心義ナラハ心相非九問
心相。爾者無失或又淨菩提心諸心相
文淨菩提心淨心。諸心相妄心取義事
有之△從此已下○已下生後也。第二品已
明住心品契當淨菩提心方便見。第二
初上品已約種種心相對辨一切智心
竟。然此妙果以何方便而能得至耶。故此
品次明入曼荼羅行法行果對辨分明也。
疏鈔牒&MT06279;今結前生後文釋其意云。上
十心差別。次説六無畏。次亦説十縁生句。
此第一眞言門住心品大意也。次説入曼荼
羅具縁眞言品。此意。已知住心差別淨菩
提心因縁。今明以此淨菩提心入曼荼羅
進修能得悉地果言也此結前生後疏主
見。或一義云。非疏主結前生後ニハ。被述
傳法者所記大意御釋取義。此時此是
傳法者所記。故不於經中具出。其大意
讀也。隨而疏主結前生後第二品
見。若以此文疏家結前生後意得可有重
過失。仍被述傳法者所記大意取義
也。但十卷義釋云。不於經中其出大意
言已説淨菩提心諸心相竟此意。大意
スレハ已説上不見。然云疏主結前生後
例證也。但第二結前生後住心具縁
兩品相望&MT06279;釋之。今相望住心品第已下
トヲ釋故。寛狹異歟。仍無過
大日經疏第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