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臍。響出時觸頂及齗齒脣舌咽胸七處
退。是名語言。愚人不解而生三毒智者了
知心無所著。但隨諸法實相 上譬説。已
法説見。是聲字義御釋大都同也見△
亦咽口中有風名憂陀那智論本文ニハ。如
人欲語時口中風名憂陀那咽口。咽
隣近故無相違一。憂陀那事。天台小止
觀云。次有師言。臍下一寸名憂陀那。此ニハ
丹田釋論抄一云。憂陀那。此云目説
此釋十二部經憂陀那。若今憂陀那
相應スル義可之歟。可了簡△還入
至臍○音響觸七處スル義分明也。若
セハ咽口臍下トモ九處歟。凡音響
スル事。或五處。或三内。如今七處九處等
事。是皆開合不同也△愚人不解○以下
愚智不同△愚人不解而生三毒者擧
。意不音響無性。隨違順
△智者了知已下能悟。意了
音聲不生著相義也。付之諸法實相
者。諸法言雖廣。今先約聲字實相
心得歟。若又智者聲字一切無所著
故。廣云諸法實相歟。聲字實相義云。釋
迷亦能悟頌文云。此是文字愚能著能
愛。發貪嗔癡等種種煩惱。共造十惡五逆
故。頌曰能迷。於智即能觀因縁取不
捨。能建立種種法界曼荼羅。作廣大佛事
。上供諸佛下利衆生。自利利他因茲圓
滿故曰能悟彼御釋符合當段
眞言行者若於瑜伽中種種八風違順之
。或諸聖者以無量法音現前教授。或由
舌根淨故能以一音滿世界。遇此諸境
時亦當響喩觀察。此但從三密衆縁
而有。是事非生非滅。非有非無。是故於
妄主戲論 已下釋。於中初
觀相。後爾時得益△於瑜伽中
○遍滿世界此先明所觀境△若於瑜伽
中○違順之音者。利衰毀譽稱機苦樂違順
境。動行者故喩八風也。世間八方
八風。以彼喩違順也。疏家下御釋
第三以眞言行者未眞諦以來當
境界。或現種種可畏形色。或作異聲。乃
至震動大地○爾時安心不動無&T069222;退屈
於法教而淨除之。猶行者見此淨菩提
心有大義利故。自然生入死無怖畏想
彼人魔事不留礙△或諸聖者以無
量法音現前教授此明諸聖教授△或由
舌根淨○世界行者得舌根淨一音遍
滿世界義也。凡上來意得ルニ。若於瑜伽中
地前行者。或説聖者以下地上
。此中或爲諸聖所化。或爲衆生
。兩篇望上望下有之見。付之△或一義
云。或由舌根淨已下釋。明諸聖音聲周
義。其故次遇此諸境界釋故。共行
者所縁見。依之此了簡有也。但上明
教授。或由舌根淨行者。義宜
歟。隨而大疏鈔第一云。乃至問諸佛菩薩
教誡音聲。又自以音聲遍滿世界。遇此縁時。
以後響喩觀察此道理義應生著也△遇
此諸境界○戲論此明能觀相。諸境界者。
擧境界△亦當以響喩等者。明
違順能所不同也。皆以響譬不生
△但從三密衆縁而有此明從縁所生
△是事非生非滅等者因縁生生滅有
義分明也△是故於中○生滅有無
戲論故云
爾時自入音聲慧法門也。已下觀益
 音聲慧法門事。諸法無行經下卷云。若菩
薩摩訶薩。入是音聲慧法門者。縱使有
恒河沙劫。惡口罵詈。誹謗毀訾是人不
瞋恨。若人於恒河沙劫。以一切樂具
スレ&MT01302;愛心。譬如漏盡阿羅漢。一切
愛心。一切瞋處瞋心。善男
子。入是音聲慧法門菩薩利衰毀譽稱
譏苦樂等八法。已慧心不傾動。譬如須彌山
之。常途意者。了音聲不生
實相。音聲慧法門意得。若依自宗
深祕者。聲字實相。法佛平等三密衆生
本有曼荼開見スルヲ實相。音聲慧法門
意得
大日經疏第


大日經疏第三鈔卷第八十三
           八日

經云復次祕密主如因月出 十縁生句内。
上來響釋了簡畢。以下就水月
釋終一段了簡。此一段文。初ニハ
水月釋。後浮泡釋。兩節分明也
經云復次祕密主如因月出 此初牒釋水
經文。於中初證智論文。後持明行者
下合釋今經
經云。復次祕密主。如月出故照於淨水
而現月影像。如是眞言水月喩。彼持明者。
是説者 是初牒經文。此文水中
月無實體喩。行者心水澄淨時。諸佛
會現前。或得行者如意珠身。現一切衆生
心水時可實有執義被説也。大師被
水月詩云。桂影團團&MT06279;寥廓飛。千河
萬器各分暉。法身寂寂&MT06279;大空スレハ。諸趣
生互入歸。水中圓鏡是僞物。身上吾我亦
復非。如如不動&MT06279;人説。兼著スヘン如來大慈
△如是眞言水月喩。如前段經文
譬説。如是下合法。今如是眞言水月
合説又擧譬見
釋論云 此智論第六卷文也。此論文意。以
天上月體法性。以水中影像凡夫我
我所也。是則法性雖一味也。衆生妄想
心種種差別ナル義也。復次意。譬水中
水時不見無明起煩惱實智
前不生也。智論疏第二云。月本ヨリ天唯
一月衆水故見衆多月。諸法亦爾也。
本來一相ナレ&MT01302;衆生無明心水不一故遂見
諸法有種種相。生我我所實相。諸法本
來唯一實相。實相所謂無相也一。智論文
喩有三節。初而影現於水。次見水中月
喜欲取。後靜水中見月影。擾則不
此三段如次顯影現取著對治三義
月在虚空中行。而影現於水 此天上行
月體現水中喩分明也
實法性月輪在如如法性實際虚空中。而凡
夫心水有我我所相現 此法説也。天上
ヲハ實法性。水中影像喩凡夫我我所
也。實法性月輪如如法性實際虚空トノ二種ヲハ
能依所依名別。月輪智虚空理也。付
其天上月輪水中影像質影雖不同也。共
明了相也。而今約時眞妄大不同ナル事一
往不審也。但迷眞起妄道理故無相違也。
起信論謂。不如實智眞如法一故。不
而有其念△有我我所相現我者自
常一主宰是也。我所者諸法我也。
則計我衣鉢我童僕等是也。或釋。内執
總名爲我。外執六塵總爲我所
又如少兒見水中月歡喜欲取。大人見
則笑。無智者亦爾。身見故見吾我。無
故。見種種法。見已歡喜欲諸相。得道
聖人笑之也 已下嬰童見水中月
著愛無智人我我所明也。
十住心論云。異生羝羊心者。此則凡夫
善惡之迷心。愚者因果之妄執ナリ
○既同羝羊之思草婬。還似孩童之愛
無智者亦爾○此又如小兒已下
説也△身見者。五見第一。十煩惱第六也。
倶舍頌疏第十九云。我我所者。執我我所
有身見也。身則是有故名有身。身以
取蘊體。縁於有身我我所。執則是
見。見縁有身。名有身見。有身之見。依主釋
△見有吾我者人我也。則我我所執也△
無實智故見種種法者。則法我見也。則五蘊
實有心品也△見已歡喜欲取諸相者可
我法二見歟△得道聖人○少兒
無智者。以大人得道聖人
復次譬靜水中見月影。擾水則不見。無明
心靜水中。見吾我憍慢諸結使影。實智慧杖
心水則不見。以是故説諸菩薩知法如
水中月 此又以水中喩妄法無自性
。於中初譬説。次無明心下合説後以是故
下結成見。初譬意。以靜水無明。以
吾我憍慢煩惱。以水時不現實智
煩惱不生義。法譬待對分明也。付
之釋摩訶衍論明妄法生起時。以本覺
靜水。以無明風。以風水和合所起波
枝末無明。今以靜水無明見。所
詮取喩事依處不定也。故無相違也△無
明心靜中○已下合説也。無明能生無明。
吾我憍慢等所生惑也。付之一義云。無明
所知障法執。吾我憍慢等人執煩惱障
義。一義云。無明根本無明。吾我憍慢諸結
使等人法二執。諸結使言無限見
△實智慧杖○此明對治。意。以實智
無明心水時。根本盡故枝末皆無
故明諸結使不生ナル。付之釋摩訶衍論
後得智根本無明。正體智斷枝末無明
見。而今實智慧者正後二智別權實二
時實智歟。然以實智慧心水義。
正智根本義故釋摩訶衍論性相
異也。此心得一義云。諸論建立不同故。必
一准義。一義云。釋摩訶衍論意有
二智二能義。故正體智斷根本義不
△一義云。今以實智慧杖クト心水。擾
水中所現影像故當枝末結使然根本
智斷枝末義故彼相違。一義云。今
實智慧者。非指正體智。二智共眞實智慧
故云實智。仍不苦勞了簡者也。一。
ニハ身見故見人我。無實智故有法執見。
而今實智斷人法二我見故上相違セリ。但實ニハ
我相法相共可實智所離。上釋且一往義也
△以是故説○此結上。付之上ニハ我法二執
共擧クト之見而今被法如水中月事一往
不審也。付之一義云。法者。指我法等諸法
言也。不法執。隨而智論正文ニハ
法如水中月一義云。上雖我法二執
且約菩薩所觀法執
持明行者亦如是。由三密方便自心澄淨故
諸佛密嚴海會悉於中現。或自以如意珠身
一切衆生心水中現。爾時應諦想觀之
今此密嚴之相。從我淨心生耶。從佛淨身
生耶。自他實相。尚自畢竟不生。何況相違因
縁而有所生。又如一切江河井池大小諸器。
月亦不來。水亦不去。而淨月能以一輪
衆水之中。我今亦復如是。衆生心亦不
來。自心亦復不去。而見聞蒙益皆實不虚。
故當慧杖之。使無實。不
嬰童欲方便之以爲玩好之具
已下釋今經水月。准智論釋今
。故云亦如是也。於中初明行者諦觀
既能自淨其意下當如是説
持明行者亦如是者。此初合法△生三密方
便等者。已下別釋也。此中初示所觀。後
爾時下明能觀。初中自初至悉於中現
諸佛應現三密方便行者心水澄
淨時諸佛密嚴界會應月影現義也。今疏
一卷譬如珠力故水清。水清故珠現。定不
餘處之密嚴界會現前位。地
前地上事。一義云。地前義。其故六
無畏第二身無畏本尊三昧衆相現前
見。彼本尊三昧衆相現前現前則諸佛密
嚴界會現前義故地前義。一義云。可
義。其故今疏上卷。行者已得淨除五
障三昧。爾時於自心中常見十方一切諸佛
妙相湛然。如明鏡此得除蓋障三昧
初地見△或自以如意珠身○此行者
自身。又作妙應。現所化衆生心水義也。
仍正釋自證。或釋化他見。意。如
摩尼隨色分影。菩薩不一身
種種機水故名如意珠身也。付之若以
嚴界會現前地前心得義ナラハ常途菩薩猶
以八相成道&MT06279;衆生眞言地前菩薩應
現所化機水事不疑。若又取初地
ナラハ初地淨菩提心如意珠身心得也。
經説淨菩提心如意寶此意也△爾時應諦
想觀○已下能觀。此
表也△今此密嚴之相○已下別釋也。此中
今此密嚴○而有所生所現密嚴
海會。意。於所現密嚴海會。作實有セハ
慢著a字不生妙理相違。故觀
實相畢竟不生也。付之一義云。
當段別自他共無因四不生。從我
淨心生耶自。從佛淨身生耶他。自他實相尚
自畢竟不生共。何況相違因縁等無因也。自
二句文相分明也。自他實相尚自畢竟不
共事。自他和合&MT06279;ルヲ共。而自他
相畢竟不生故遮共生也。何況相違等
無因。自他相違故非因縁。故無因也。
仍不無因云意也。凡自他共無因四句。
中觀論頌。諸法不自生。亦不他生。不
無因。是故無生本據今疏主
處處成四不生義也△又如一切江河○
已下釋或自以如意珠身已下文意。於
初譬説。我今下合法△又如一切江河等者。
此譬淨月現衆水時月不來水不
彼此相感&MT06279;顯現スル義也。江河井池大小諸器
所度生界。淨月能化身也△我今亦復
如是○已下合法意。能化所化雖去來
妙感妙應其得益。付之法
譬待對スルニ去來言相違。譬説云月亦不來水
亦不去。故合法可衆生心亦不去自心
亦復不來。以月喩能化。以水譬所化故。
但去來言。互通用スルニ相違。故被擧一示
意△故當以○已下總結上
二段。意。若自證若化他。二利行悉此水
譬喩除心垢云意也
既能自靜其意。復當如如不動爲人演
。故曰持明者當如是説 已下釋
明者當如是説。付其既能自靜其意
行者自證。復當如如不動以下化他行相
見。凡經持明者當如是説一向化他
見。雖然自自證化他道理故爲化他
起因。先釋自證既能自靜其意也。付
十縁生句經文。眞言行者心垢淨除方便
故。先行者自證觀解スト見。隨而疏家
行者離著方便之見。而水月譬喩
下被持明者當如是説。故一向化他
見。所詮實ニハ十縁生句觀解可自證化
他。故水月譬喩下説化他義自證。餘擧
自證化他影互説可見歟。隨而水月
譬喩下。經ニハ當如是説化他疏家
持明行者亦如是。初約行者自證。後約
化他釋見。今又既能自靜其意
。當如如不動スト化他見。仍經文ニハ自證
由雖之以此釋見。付
之一義云。十縁生句觀相。無兼正二利
心得。或正約行者觀解兼通化他義。大
師如如不動爲人説。兼著如來大慈衣
意。化他行相。兼義見歟
經云復次祕密主 已下明浮泡。於中初
總釋。後如夏時雨水下別釋也
經云。復次祕密主。如天降雨生泡。彼眞言
悉地種種變化。當知亦爾者 此牒經文。此
經文意以水中浮泡水義眞言行
者種種悉地皆生行者心也。大師浮
泡頌云。天雨濛濛&MT06279;天上ヨリ來。水泡種種&MT06279;水中
開。乍乍滅不水。求自求他自業裁コト
ハルナリ。裁。即心變化不思議。心佛作之莫怪猜
萬法自心&MT06279;ヨリ一體ナリ。不此義尤可
此意也
聲聞經以受譬浮泡。般若中以泡爲喩。雖
實性而因縁猶是實法。故十句中有
而不泡喩。今此經譬意復殊也 此
總釋也△聲聞經以受譬浮泡○此用
事不同ナル明。付此御釋或被
聞經般若經今經三經不同義。或聲聞
經般若經其義一致&MT06279;今經譬説彼相替
釋云二義見。先云三經各別也意。以
五蘊中受蘊浮泡是爲和合人我
スル五蘊故只是人無我觀相也。爰以上
第二卷。聲聞經中雖此五喩而意明
無我般若經中明此以受雖
泡爲五蘊也。今經喩顯萬法一
心義。故聲聞經般若經二經ニモ。又相替
スト義。次聲聞經般若經其意同也
義意ナラハ聲聞經此拆法空也。般若説又同之。
隨而擧二經雖無實性而因縁猶是實法
二經説同拆法空故今經ニハ相替
心得也△聲聞經以受譬浮泡○
沫浮泡芭蕉陽炎幻五喩。拆破五蘊
也。初劫五喩下釋云。次句浮泡者。如夏時
暴雨ニハ水上浮泡。亦但屬衆縁。四句ヲシテ
都無起滅。受陰亦爾。諸苦樂等皆從情塵和
生。從縁無性ナリ。即是本不生也
證寂然界菩薩觀相也之聲聞經ヲモ
心得也△般若中以泡爲喩○此明
。大品般若第二十九卷六度相授品云。
觀色如聚沫。觀受如泡。觀想如野馬。觀
行如芭蕉。觀識如此意也△雖無實性
等者。拆破受陰時雖實性拆破
法處故云猶是實法歟。付之如先了
。聲聞經般若經淺深同雖拆法觀也聲聞
人我。般若經直爲法故有淺
心得也。一義云。今所指般若經
當證寂然界菩薩觀相。彼菩薩所觀
ニハ拆空分齊&MT06279;人無我域。故無淺深
義。但證寂界菩薩ヲハ漸過二乘境界
一重法倒判故可淺深事分明也△
故十句中○泡喩此般若經ニモ十句説時
事釋。意般若淺深。故或
五蘊拆空泡喩。或又十句ニハ
法空故除泡喩見。△今此經○此明
譬意聲聞經般若經等異ナル
夏時雨水雨水中渧之大小
種浮泡。形類各異。然水性一味。自爲因縁
四句推求無別所生之法。是故此泡擧體從
縁。泡起即是水起。泡滅即是水滅。故以
即心之變化也。如行者即以自心佛。
還蒙心佛示悟方便。轉入無量法門。又以
心爲曼荼羅。此境與心爲縁。能作種種不
思議變化。是故行者以浮泡喩之了
不離自心。故不著也 已下別釋也。
中初釋譬意。後釋論又云下明
ナル智論如化。初中初明法譬。後
是故下明行者諦觀△如夏時雨水○即是
水滅此初釋譬△如夏時雨水○形類各
此天雨濛濛○種種水中義也△然
水性○所生之法此明水性一味義△是
故此泡○水泡不離。上聲聞經
般若經泡雖滅而水存義譬。釋
因縁猶是實法。第二劫泡沫芭蕉
。此意也。今經意譬一心所變義故水
泡不離&MT06279;。泡起。泡滅也
譬。故意相替也。一。於泡喩ヲハ邊邊
第二劫萬法唯心泡喩云云
△故以此喩○以下合法。付之今即心
化者。非即空即心即不思議三重即心
ニハ。是則即不思議幻萬法一心
即心變化也△如行○無量法門此自身
佛還彼心佛示悟方便自心轉
無量法門明。今疏第一卷云。如是加持
受用身即是毘盧遮那遍一切身。遍一切身
者即是行者平等智身彼意同也△又以心
○不思議變化此以自身曼荼境界。此
曼荼爲自心能縁境界。自心令不思
議神變義也。此正釋又釋二段次自利
利他二義見。其故。上蒙心佛方便自心轉
入無量法門。是自證也。又釋自心曼荼羅
縁自心スト種種不思議化他神變見△
是故行者以浮泡喩○此明行者諦觀
之合浮泡心得者自身如本性。心
雨水。此心佛爲因縁入無量法門
悉地。雨水和合&MT06279;浮泡生。如此合
心得
釋論又云。修定者有十四變化。天龍鬼神亦
能作化。如化生先無定物。但以心生便有。
心滅則滅。是法無初中後。生是無從來
滅亦無所至。當知諸法亦如是 已下引
智論文。今經浮泡喩彼論如化也。於
中初至當知諸法亦如是如化無來無
法△修定者有十四變化○智論第
卷。如化者十四變化心。初禪二。欲界
ナリ。二禪三。欲界初禪二禪。三禪四。欲界
初禪二禪三禪トナリ。四禪五。欲界初禪二禪
三禪四禪ナリ。是十四變化心作八種變化
仍四禪十四變化ナル事明也。上必兼下故
禪各兼下不上也。付之十四變化偏
色界事。神通變化是依定力。而欲界
地故非彼依地。又無色界定地也定多
慧少也。故非依地。仍色界四禪定慧均等
故作此變化也。頌疏云。五通必依止觀均
。未故亦無通△天龍鬼神○
智論云。是變化復有四種。欲界ニハ藥草寶
物幻術ヲ以テ能變化諸物。諸神通神力故能
化諸物。天龍鬼神輩得報力故能變
化諸物。色界ニハ生報修定力故能變化諸物
今擧此中天龍鬼神。彼藥草等四種
修習所得也。今所引十四變化并天龍
鬼神且可生報所得歟△如化生
此智論文意也△如化生○心生便有
論復次化主無定物。但以心生便有。所作
皆無有實此文意也△心滅則滅論。如
變化心滅則化滅。諸法亦如是此意也△
是法無初中後論。復次如變化生法無初
中無後。諸法亦如△生是無所從來
論。如變化生時無所從來。滅亦無所去
諸法亦如
復次如變化相清淨如虚空。無所染著。不
罪福所汚。諸法亦爾。法性如如實際自
然常淨。譬如閻浮提四大河。一一河有五百
小河。以爲眷屬。此水種種不淨。入大海中
皆悉清淨。與泡喩意同也 已下擧如化清
△復次如變化○罪福所汚變化
性相清淨ナル展轉喩虚空也△諸法亦爾
者。此合法。譬如閻浮提等者。已下因明
自然常淨ナル義。因又擧海水清淨譬也。閻
浮提四大河○十住心論第一卷云。中印土
北有黒山。北有雪山。雪山之北香醉
。雪北香南有無熱惱池。縱廣五十踰繕
ナリ。池東銀牛口出殑伽河。池南金象ヨリ
信度河。池西瑠璃馬ヨリ縛芻河。池北
頗胝師子ヨリ徙多河。流入四海増一
阿含三十六云。四大江河。一一河者。正從
五百同經第三十四云。此閻浮地有
大河。所謂於恒伽新頭移陀婆及。一一河者
從有五百又心地觀經。四大河五百
無量少河有之見△與泡喩意同也
智論如化喩同當經泡故釋用彼
論文也。文展轉四大河釋畢釋樣見。
然彼四大河譬如化譬説故。非ニハ
彼也
大日經疏第三

大日經疏第三鈔卷第八十四九日

經云復次祕密主如空中○ 十喩釋内。上
來第八泡釋畢。已下付第九第十二種
經文了簡也。此一段文。初虚空華
釋。後火爐釋。兩節分明也
經云。復次祕密主如空中衆生壽命
彼作者不可得。以心迷亂故而生是種
種妄見者 此初牒釋虚空華中初
牒文。釋論云下作釋也。先付經文上來
皆法譬對明。然今有譬説法説。此法
譬可知故以比來次第分明顯了
法説見。或一義云。此經文説法
義。其故。表如空中譬也。衆生壽命作
者等十六知見故此法説也。故別不
法説云云其列名ニハ虚空華故直
空華見。當段經文ニハ衆生壽命作者等
下釋ニハ有種種人物形相此等不空華
其類衆多也。引證論文直取虚空
見。仍相違。但初列名當段經文不同意得
セハ列名且雖虚空一種ニハ迷心所見
其類可非一。故當段擧衆生壽命作者等
相違。次引證論文事彼直非大虚空
。取表色喩歟。然空一顯色空華
相違爰以慧影第二云。衆生亦爾。遠
無漏法故爲顛倒分別心於空法
轉取男女等相染著。如遠望虚空
謂爲青色△無衆生無壽命彼作者不
可得此擧十六智見中四種。衆生第二。
壽命次第三四。作者當第九也。一。大師
十喩詩云。空華灼灼&MT06279;何實。無色無形但
名。染淨元來不動。雲霧曀晴名濁清
實相如如&MT06279;一味法。迷人妄見三界。四魔
三毒空之幻。莫怖莫驚除六情
釋論云。如虚空者。謂但有名而無實法
已下引證智論文。付其虚空名字
實體事分明也
虚空非可見法。遠視故眼光轉見縹色 此
虚空體雖不可見法也遠見之故眼根
互映見縹色明。縹色青色類也△一。
須彌吠瑠璃色映&MT06279;南州空青色ナル
諸法亦如是。空無所有。人遠無漏實智慧
故。棄實相彼我男女屋舍城郭等。種種
雜物 此合法。虚空名無實法諸法
&MT06279;キニ所有。可合。遠視故眼光轉見縹色
無漏實智慧故見男女屋舍等合也。
之譬虚空合法可實相理。而無漏
實智慧事一往不審也。但以大綱
法譬故。理智等委細分別及歟。若又虚
實可智義歟。若又法譬影略互
&MT06279;共兼理智
心著。如少兒仰視青天實色。有人飛
上極遠而無所見 此又擧譬。少兒視
實色無漏實智慧故見ルカ
男女等。神通人飛&MT06279;虚空所見
諸法空理人可喩也。付之上ニハ遠視之故
縹色釋。今極遠ナレハ所見云。故一往似
相違。但上有地下遠視故見縹色。今飛
空中事極遠ナレハ所見云。故無相違
又如虚空性常清淨。人謂陰曀不淨。諸
法亦如是。性常清淨。婬欲瞋恚等曀故人謂
不淨 此以虚空清淨無染徳。喩諸法本
來清淨。以雲煙塵霧等陰曀貪瞋等
心可合也
此經云心迷亂者。如人以疾病非人等種種
因縁其心迷亂。妄見淨虚空中有種種人物
形相。或可怖畏。或可貪著。若得本心時則
此事生時不虚空。滅時亦非淨。
本來不虚空。亦不於空。行者修觀行
時。若有種種魔事種種業煩惱境。皆當
心此喩淨虚空 已下正釋今經。於
中初釋喩。後行者下示法。初譬中至或可
貪著心迷亂△疾病非人等者出
因縁。疾病者曀膜等類也。鬼魅等所著也
△有種種人物形相者怖畏貪著等違順
界也△若得本心○不異於空者得本心
實知明△行者修行時○中至
如淨虚空初明觀相。觀行者萬行方便也△
若有種種魔事種種業煩惱境者。魔事約
即天魔也。業煩惱約内貪瞋等也△種種
事。大品般若魔事品。并釋摩訶衍論
釋魔事對治門中廣明之。十喩中餘九種皆
行者依三密觀行現悉地此觀
見。而今對種種魔事等此觀事一往
不審也。但此十縁不生觀門縁對境通
一切用故無相違。付之合上譬説心得
者。魔及業煩惱可疾病非人&MT06279;。事トヲ
種種人物形相等。魔所作事及煩惱
境可廣故也
無量劫○所塵汚也 已下明
得益。意。處地獄多劫。安住此十喩
。通達苦法不生也。故其心無罣礙義也。
上經文説&MT06279;初地菩薩諸佛護持セラレ
生死而無染著。爲法界衆生勞倦
就住無爲戒疏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
劫常無間獄中。身心精進熾然不息。無
退沒。不勞倦。何以故。淨菩提心其性
法爾如金剛△爲得神通亦○自在飛
此擧上譬也△空一顯色者當上智
縹色也△爲人法妄想○人法妄想
上魔事業煩惱也△經云復次祕密主
已下釋第十旋火輪。於中初正釋
旋火輪。後釋論云下論
經云。復次祕密主。譬如火燼若人執持在
手而以旋轉空中。有輪像生者 此牒
。此經文譬説ノミニ&MT06279;法説事上聞。大師十
喩詩云。火輪隨手方圓。種種變形任
遷。一種a字多旋轉無邊法義因茲宣
人持火燼。空中旋轉。作種種相。或方。或
圓。三角半月。大小長短。隨意所爲。愚少觀
之。以爲實事。而生念著然實都無法生。但
手中速疾力。能運一火。成無量相耳 已
下釋旋火輪相。於中初譬喩後眞言行者
下法説也。付初譬説。經説有輪像生故偏
圓形見。然釋ニハ方圓三角大小長短
見△愚少觀之○而生念著。此愚癡
少兒等見旋火輪相實有也△然實都無
法生等者此明無相ナル
眞言行者若於瑜伽中*○ 已下法説也。於
中初明所觀境。後爾時下明能觀相
眞言行者。若於瑜伽中心所運
。乃至於一阿字門旋轉無礙成無量法
 此付所觀境。初總釋一切隨心所
成就事。乃至下且於a一字無邊法義
スル明△若於瑜伽中隨心所運無不成就
者明一切悉地隨心自在成就。大師釋
和尚徳行。意生法事無不瑜伽又釋
所具云。百千陀羅尼貫一心。萬億
荼羅布一身△乃至於一a字門
無量悉地成就中述a字門所具無邊
法義。凡大日如來海印三昧王眞言五十
字門八種旋轉十六玄門。雖
轉總持。殊被a字門事。此a諸字
能生實相本源故也。於中當經專説a
一字功徳故疏家前後解釋皆結a
一字
爾時當斯觀。但由淨菩提心一體速疾力
功用使然。不中作種種見計爲勝妙
而生戲論也 已下明能觀相。意。上所
所觀境皆淨菩提心一念功徳故行者不
種種見計云也△一。一體速疾力三昧
事當經云。時佛入於一切如來一體速疾力
三昧疏第六云。謂入此三昧時證知一
切如來皆同一法界智體ナリト。於一念中
次第觀察無量世界海微塵等諸三昧門○
各得能成スル&T069222;無量衆生。故名一體速疾力
三昧此意一體證知一切如來皆同一
 速疾力一念中頓成就彼彼三昧門義
也。付之一體速疾力三昧佛菩薩所入
見。爰以疏。毘盧遮那本菩薩道時以
一體速疾力三昧此因位所入見。以前
經文如來所入見 今釋但由淨菩提心等
此初地淨菩提心因位速疾力見。以前時佛
入於等經文。并疏釋如來所入見△一。一
體速疾力三昧。限化他歟通自證歟事如

釋論無火輪喩。別有影喩。云。如影可見而
捉。諸法亦如是眼情等見聞覺知實不
可得。又如影映光則現不映則無。諸結使
煩惱遮正見光則有我相法相 已下引
今經火輪也。凡十喩中。浮
泡并旋火輪喩智論中無之。雖然彼論
喩同浮泡義。影喩同旋火輪故被
論文也。依之十喩初今且依釋論
其大歸△別有影喩云當經
影。十喩第四名影此也。今智論
喩非鏡中。是則瑜伽論等所明十三
顯色影色見△如影可見○已下正
影喩。今論文三節見。是則約煩惱業苦
三道之。各法譬二段見△如影可見而不
可捉此明可見ナレ&MT01302;然無實體△諸
法亦如是○實不可得此合法。意。六塵
境界六識所縁ナレ&MT01302;其實體不可得ナル義也△眼
精等者擧眼識耳鼻舌身意。義釋并疏
異本ニハ眼識等△見聞覺知者。見聞次眼
耳二識也。覺鼻舌身三識也。知意識也△又
如影○則無此影像日光時現映則
無義明△諸結使煩惱○此合法。今合説
光時現一邊ノミヲ合。不明則無
。雖然翻顯心得義無相違也。付之喩
映光約人見。法中云結使煩惱故非人。
然自元分喩故無相違。若又法譬影互
之歟△我相法相者。人法二執也
又如影人去則去。人動則動。人住則住。善惡
業影亦如是。後世去時亦去。今世住時亦住。
報不斷故罪福熟時則出。然是影非物。
但是誑眼法。如&T024801;疾轉成輪。亦非
。喩意大同也 已下約業果之。於
初譬釋相分明也△善惡業影等者已下法説
也。於中至住時亦住業。善惡則可十善
十惡△報不斷○則出此約果報。罪福
者則上善惡業也。上去動住三義見。業
去住名字同也。果報則出
歟△然是影○誑眼法智論ニハ以是故影非
實物誑眼法仍物者依正二報也△一。影
眼識所縁見。何云誑眼法△爲旋火&T024801;
此明智論影當經旋火輪
大日經疏第三


大日經疏第三鈔卷第八十五十日

祕密主應如是了知 上來十喩經文釋畢。
以下就初至住心一品一段
了簡。此一段文初六句經文釋。次梵本
下梵漢具闕釋。後已説結前生後。三節
分明也。初中初正釋六句經文。後阿闍梨
下被無畏説
祕密主。應如是了知大乘句。心句。無等等
句。必定句正等覺句漸次大乘生句者 此
初牒六句經文。凡。此六句上來所明十縁
生句觀相含徳相開説見。仍六句一
行相皆歎十縁生句。總此十喩觀相
性塵卷義門故實可無量無邊
。然且擧六句此攝塵沙徳也。仍一一
解釋見
梵音謂句爲鉢曇。義如前釋 已下正釋
經文。初釋大乘句等六句。後毘盧遮那下
具足法財等經文△梵音○如前釋
初總明句義。梵漢對明シテ委細解釋
也。雖六句不同也。同名句故取一處
釋之也△如前釋者。今疏第一云。句者
梵云鉢曇。正翻爲足。聲論ニハ是進行義住處
ナリ。如進歩スルニ足下足。其迹所住
鉢曇。言辭句逗義亦如是故同一
耳。今就此宗謂修是道迹。次第進修得
三平等。故名爲此意也。足迹
則住處進行義也。留ムレハ一句一句義理此住
義諸句前後スル此進行義也
此十喩皆是摩訶衍人甚深縁起非聲聞縁
覺安足之處。故名大乘句 此初
乘句。此十縁生句眞言行者大乘觀門&MT06279;
聲聞縁覺小乘所觀。故名大乘句也 一。
今大乘顯密通局事。一義云。今所簡聲聞縁
覺二乘故。大乘義可顯密大乘義。
隨而今所明即空即心即不思議三重幻
第三重即不思議幻也。此尤可一道極無
等覺。但此義時。雖同大乘也第二劫他縁
覺心二種大乘ヲハ之歟。一義云。今十縁
生句眞言行者所觀故可祕密。但
聲聞縁覺事且准蟭螟大鵬待對
意得
心之實性。更無一法可以顯示之。亦不
授人。但如是深觀察時障蓋雲披自當
證知耳。故名心句 此第二。付
之一義云。心者指行者自心。此妄心
縁不生也則心實性也。此名義。一
義云。心者則淨菩提心也。此淨心觀時人法
戲論自然不相應障蓋雲披也。今疏上
釋云。今眞言行者於初發心時眞觀自心
。了知本不生故即時人法戲論淨ナル&T069222;
。成自然覺他悟。當知此觀復名
頓悟法門此意也△心之實性○不可
授人此無相心故難顯示人義明
△但如是深觀察○此釋初地除蓋障
三昧。付之所能觀歟。指
所觀事。一義云。直指&MT06279;十縁生句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