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金光明最勝王經註釋 (No. 2197_ 明一集 ) in Vol. 56

[First] [Prev]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佛徳無邊如大海 無限妙寶積其中 智慧
徳水鎭恒盈 百千勝定咸充滿此一頌定惠大
  海。是總十力無畏等爲妙寶
足下輪相皆嚴飾 轂輞千輻悉齊平此半頌
  輪相
手足鞔網遍莊嚴 猶如鵝王相具足此半頌
  鞔網相
佛身光曜等金山 清淨殊特無倫匹 亦如
妙高功徳滿 故我稽首佛山王三句身光相。
  一句申敬禮
相好如空不可測 逾於千月放光明 皆如
焔幻不思議 故我稽首心無著總讃有二。初
  三句讃。後一句敬禮
爾時四天王讃歎佛已世尊亦以伽他而答之
品大段第四佛更勸讃結成。文分爲二。初結集家叙
  結前生後。後佛正説。有十五頌。分之爲四。初五頌讃
經。次五頌勸人護。次二頌勸天護。次三頌結也
此金光明最勝經 無上十力之所説初中有
  三。初半頌讃經勝
汝等四王常擁衞 應生勇猛不退心此半頌
  勅令護也
此妙經寶極甚深 能與一切有情樂自下四
  頌明經用。於中初二頌總明大千。後二頌別明瞻部。總
明中。此初半頌能與樂
由彼有情安樂故 常得流通贍部洲此半頌
  生善
於此大千世界中 所有一切有情類 餓鬼
傍生及地獄 如是苦趣悉皆除此一頌拔苦
住此南洲諸國王 及餘一切有情類 由經
威力常歡喜 皆蒙擁護得安寧別明此洲中。
  此一頌得樂
亦使此中諸有情 除衆病苦無賊盜此半頌
  明離諸苦也
頼此國土弘經故 安隱豐樂無違惱此半頌
  總結也
若人聽受此經王 欲求尊貴及財利 國土
豐樂無違諍 隨心所願悉皆從自下勸人護。
  於中分二。初二頌法説。後三頌喩合。法中此初一頌聽
受得樂
能令他方賊退散 於自國界常安隱 由此
最勝經王力 離諸苦惱無憂怖此頌明離衆
  苦也
如寶樹王在宅内 能生一切諸樂具 最勝
經王亦復然 能與人王勝功徳自下喩合。但
  喩合得樂中有三。此初一頌寶樹合得樂
譬如澄潔清冷水 能除飢渇諸熱惱 最勝
經王亦復然 令樂福者心滿足此一頌冷水合
  無遠也
如人室有妙寶篋 隨所受用悉從心 最勝
經王亦復然 福徳隨心無所乏此一頌寶篋合
  隨心
汝等天主及天衆 應當供養此經王 若能
依教奉持經 智慧威神皆具足自下勸天護分
  二。此初一頌増福智
現在十方一切佛 咸共護念此經王 見有
讀誦及受持 稱讃善哉甚希有此一頌佛所讃
若有人能聽此經 身心躍踊生歡喜 常有
百千藥叉衆 隨所住處護斯人此一頌聽得護
  
於此世界諸天衆 其數無量不思議 悉共
聽受此經王 歡喜護持不退轉此一頌天得不
  退轉
若人聽受此經王 威徳勇猛常自在 増益
一切人天衆 令離衰惱益光明此一頌合結也
爾時四天王聞是頌已。歡喜踊躍品大段第五
  四王慶喜護持有四。此初聞頌身心歡喜
白佛言。世尊。我從昔來未曾得聞如是甚深
微妙之法發言陳白有三。此初聞未曾聞
心生悲喜。涕涙交流。擧身戰動二身心歡喜
證不思議希有之事三得未曾有也
以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而散佛上明散
  花供養
作是殊勝供養佛已。白佛言。世尊。我等四王
各有五百藥叉眷屬。常當處處擁護是經及
説法師請願護持有二。此初身護也
以智光明。而爲助衞。若於此經。所有句義。忘
失之處。我皆令彼憶念不忘智護有三。此初令
  憶念
并與陀羅尼殊勝法門。令得具足二與總持
復欲令此最勝經王所在之處。爲諸衆生。廣
宣流布。不速隱沒三令弘法流通不絶也
爾時世尊。於大衆中。説是法時。無量衆生。皆
得大智聰叡辯才。攝受無量福徳之聚。離諸
憂惱。發喜樂心。善明衆論。登出離道。不復退
轉。速證菩提品大段第六大衆聞經得益有八。一
  得智。二得辨。三得福。四離苦。五得樂。六得五明。七得
涅槃路。八得不退轉。九速證菩提。文顯可知也
金光明最勝王經註釋卷第六


金光明最勝王經註釋卷第七

  金光明最勝王經無染著陀羅尼品
第十三
  三門分別。言來意者。就四天王護國等三品明守護中
有三。一令守護供養。二令離染不退。三令離障如意。上
已明守護供養。此明令離染不退。若有染著即有退屈。
以執著故。護令離染不退修行。有此品生。二釋名者。梵
云。似疏黎沙。此云無染著。舊云銀主者非也。所弘之
法從最清淨法界平等所流。復由呪力能令離染無所住
著故。云無染諸。陀羅尼者。義如常辨。三解難者。問。總
持有四。此無染著何陀羅尼。答。是能令菩薩得無生忍
陀羅尼。此品既云。陀羅尼者非方處。乃至云。無有法生
亦無法滅等。故知是也。或是神呪總持。此品復云。身亦
不被刀杖毒藥水火猛獸之所損害。故神呪攝。或可通
二。文無簡故
爾時世尊告具壽舍利子。今有法門。名無染
著陀羅尼。是諸菩薩所修行法。過去菩薩之
所受持。是菩薩母。説是語已此品之内大文分六。
  佛告標守。二間答名體。三請佛陳説。四讃印爲宣。
五顯勝勸修。六開教喜學。此即初也
具壽舍利子白佛言。世尊。陀羅尼者是何句
義世尊。陀羅尼者。非方處。非非方處。作是
語已自下問答名體。是何句義者。問能詮之名。非方
  處等者。問體也。以諸法體即是眞如。言非方處者。離有
也。非非方處者。離空也。下佛答中有其七句。舍利分悟
故有多少
佛告舍利子。善哉善哉。舍利子。汝於大乘已
能發趣信解大乘尊重大乘下答。有二。初讃。後
  答。此讃也。有二。言善哉者讃問。汝於大乘下讃徳。有
三。初讃捨小。已非發取故。次讃悟大。信解大乘故。
以信得解。非智證入。故法花經云。汝舍利弗尚於此經
以信得入。況餘聲聞。趣大以後經二萬劫始到十信初心
故。後讃堅固。尊重大乘故。餘如疏説
如汝所説。陀羅尼者。非方處非非方處。非法
非非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事非非事。
非縁非非縁。非行非非行。無有法生亦無法
下答有二。初答體。即是諸佛下答名義。初中二。初
  述成。後然爲下答説所以。此初述成也。非方處等如前
已解。第二非法等離詮非詮。非法者非一門詮。非非
法者非是不離非詮之法。是智證故。第三離三世。以常
故。非三世應有。非非過去等。非離世法故。以影略故。
第七句經亦同此解。第四事理對。是理非事。又云。非非
事者不離事法故。第五有爲無爲對。非有爲縁生。非非
有爲。了因顯故。或不離縁生法故。第六常無常對。行者
遷流。眞如非行非非行。同前釋。第七相非相對。以眞如
理離生滅等十相故。諸法體生後無名滅。如既不生故無
法滅。擧此例餘。第七離生滅相。通依三性倶得無失
然爲利益諸菩薩故。作如是説。於此陀羅尼
功用正道理趣勢力安立自下答説所以。然據勝
  義。非方處非非方處等忘言絶相。然今爲利益諸菩薩
故。於方便道理依俗諦中。作如是説。依何説法耶。謂於
此陀羅尼者。即指所説法體。依四種義安立施設。名之
爲説。下言安立者。施設之別名。依此四義而安立故。言
四種義者。一功用。即依總持有能得果之功用説。二正
道。即此功用體。離二邊證正理故名爲正道。即念惠等。
三理趣。即是眞如及所持法義等是念知等境總名理
趣四勢力。由此法義能令惠等滅惡生善證理得果故。名
勢力。即法威力。欲明能詮契順諸法故。或即總持念惠
二法有能攝持生善滅惡之勢力故也
即是諸佛功徳諸佛禁戒。諸佛所學。諸佛祕
意。諸佛生處。故名無染著陀羅尼寂妙法門。
作是語已自下名答問句義。初答義。故名無染著下
  答句。句即名也。前功用等四義在佛。即倶名功徳等。
或能爲因依。此能得佛不共法等名功徳。能令離過名禁
戒。爲佛師故名所學。法身妙理深難測故名祕意。成報
化佛故名生處。由能詮教詮此義故名無染著法門等。或
全惠名爲法門。與所持法爲門。即法之門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唯願善逝。爲我説此陀
羅尼法第三請佛陳説。有二。此初請佛陳説也
若諸菩薩能安住者。於無上菩提不復退轉。
成就正願得無所依自性辯才。獲希有事安
住聖道。皆由得此陀羅尼故第二請意。有三。初
  能學人。二能安住者下明修教得利益。有六。一得不退。
隨信住等四種不退。二得正願。謂十大願。如沼公疏引
發菩提心論廣述。三得無所依。即無住涅槃。四自性辨
才。即四無礙辨。不由師悟故名自性。五獲希有事。准菩
薩地四十六云。菩薩修習無上菩提有五希奇。一於有情
非有因縁而生親愛。乃至五具不思議大威神力。六安住
聖道。住極喜地得二空智名安住聖道。或可爲五。得無
所依自性辯才合之爲一。或有一説。具如疏明。皆由得
此等者結
佛告舍利子。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説。
  第四讃印爲宣。有三。初讃印。次更歎。後正宣。此初可

若有菩薩得此陀羅尼者。應知是人與佛無
更歎有三。此初歎能證得
若有供養尊重承事供給此菩薩者。應知即
是供養於佛歎能供養者。以證得者如佛所得必當得
  故。理平等故
舍利子。若有餘人聞此陀羅尼受持讀誦生
信解者。亦應如是恭敬供養與佛無異。以是
因縁獲無上果歎能學及供養者。釋文准知
爾時世尊即爲演説陀羅尼曰
怛姪他 刪陀喇儞 嗢多喇儞 蘇三鉢羅
底瑟恥哆 蘇那麽 蘇鉢喇底瑟恥哆 鼻
逝也跋羅 薩底也鉢喇底愼若 蘇訶嚧訶
 愼若那末底 嗢波彈儞 阿伐那末儞
阿毘師彈儞 阿鞞毘耶訶囉 輸婆伐底
蘇尼室唎多 薄虎郡社 阿毘婆馱
莎訶
佛告舍利子。此無染著陀羅尼句。若有菩薩
能善安住能正受持者。當知是人若於一劫
若百劫若千劫若百干劫所發正願無有窮
盡。身亦不被刀杖毒藥水火猛獸之所損害。
何以故。舍利子。此無染著陀羅尼是過去諸
佛母未來諸佛母現在諸佛母第五顯勝勸修。有
  二。此初讃法功能。初中七。一告所被機。二此無染著下
指所讃法王。三若有菩薩下明能學人。四能善安住下明
依修學。能善安住者。以此呪爲所依。能正受持起法行。
正受聞者正持思修慧。五當知是人下得益。有二。一
攝内能令發願。得不退故。二身亦不被。防外非衆惡侵
故。六何以故徴所因。七舍利子下解所以
舍利子。若復有人。以十阿僧企耶三千大千
世界滿中七寶奉施諸佛。及以上妙衣服飮
食種種供養經無數劫校量勝劣。於中分四。此即
  初擧布施福
若復有人。於此陀羅尼乃至一句能受持者。
所生之福倍多於彼二正校量
何以故徴也
舍利子。此無染著陀羅尼甚深法門是諸佛
母故四答所以
時具壽舍利子及諸大衆。聞是法已皆大歡
喜。咸願受持第六大段聞教喜學
  金光明最勝王經如意寶珠品第十四
  三門分別。一來意者。就流通中有其三種。第一學行流
通。有五。於中第二守護流通。於中復三。第一令守護供
養。第二守護令離染不退。第三此呪守護令離災難所求
如意。如文具彰。故此品生。二釋名者。梵云震多。此云
如意。本音但目意。心思量義。如者義加。末尼者。此
云寶珠。此是喩。陀羅尼者是法。如殊能令離諸災難所
求遂心。此呪亦爾。從喩爲名。應云如意寶珠陀羅尼品。
故下云如意寶珠神呪。以文略故。又釋。即此總持名爲
如意寶珠。從喩名故。云有陀羅尼名如意寶珠。三釋難
者。問。執金剛主所説神呪名曰無勝。餘説亦別。云何但
云如意寶珠品。答。有二解。品名從初。不可具辨。二云。
初二得其總名。餘者從其別稱。據寶總得名如意珠。
問。四總持之内是何總持。答。是呪陀羅尼。問。四天王
品中四王所説。亦名如意寶珠。與此何別。答。同名義
別。如文可知
爾時世尊於大衆中告阿難陀曰。汝等當知。
有陀羅尼名如意寶珠。遠離一切災厄。亦能
遮止諸惡雷電品文分四。一佛説。二衆説。三佛印。
  四奉行。佛説有三。一標示許説。二大衆樂聞。三佛正爲
説。初中有四。一標呪名。二示功用。三告同説。四許爲
陳。此初二也
過去如來應正等覺所共宣説第三告同説也
我於今時於此經中亦爲汝等大衆宣説第四
  許爲陳。有二。此即初許陳也
能於人天爲大利益。哀愍世間。擁護一切令
得安樂二明利益
時諸大衆及阿難陀聞佛語已。各各至誠瞻
仰世尊。聽受神呪大衆樂聞
佛言。汝等諦聽。於此東方有光明電王。名阿
掲多。南方有光明電王。名設羝嚕。西方有光
明電王。名主多光。北方有光明電王。名蘇多
末尼三佛正爲説。有四。一説電王名。二聞得益。三正
  説呪。四誦呪法。此説電名。雲相撃出聲名雷。故倶舍論
云如雲聲。是出光名電。即主電神名王。故准起世經云。
東方無厚閉電共於西方隨光明電相觸相著相楷相打。
以如是故從於虚空雲際之中出生光明。名曰閉電。乃至
廣説。電光者從其主神以立名也。興公云。阿掲多者名
爲無去。阿掲多者此云來。蘇此云如。末尼此云意。設羝
嚕者怨也。主多光者火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如是電王名字及
知方處者。此人即便遠離一切怖畏之事。及
諸災横悉皆消殄二明得益。有二。此初聞名益。問。
  聞電王名已離恐怖。何假説方離怖耶。答。由持呪力能
令彼王守護
若於住處書此四方電王名者。於所住處無
雷電怖亦無災厄。及諸障惱非時抂死悉皆
遠雖二明書名之益
爾時世尊即説呪曰 怛姪他 儞弭儞 弭
儞弭 尼民達哩 窒哩盧迦盧羯儞 窒哩
輸攞波儞 曷&MT01391;叉曷&MT01391;叉 我某甲及此住
處一切恐怖所有苦惱雷電霹靂乃至抂死悉
皆遠離。莎訶已上正説神呪及誦呪法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大衆中。即從座
起偏袒右肩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亦
於佛前略説如意寶珠神呪。於諸人天爲大
利益。哀愍世間擁護。一切令得安樂。有大威
力所求如願自下大衆説呪。有六。此初觀音説。有
  三。此初請説。亦有三。一請儀。二請説。三述益。令此菩
薩以天眼耳及他心通恒觀世間隨皆能救。云觀自在。舊
云觀世音。從一義説
即説呪曰 怛姪他 喝帝 毘喝帝儞渇帝
  鉢喇窒體雞。鉢喇底丁耶 密窒囇 戌
提目羝毘末麗 鉢喇婆莎蘇活切囇 安荼
囇般荼囇平聲税帝 般荼囉婆死儞 喝
囇羯荼囇劫畢麗 氷提羅惡綺 達地目
企 曷&MT01391;叉曷&MT01391;叉 我掲甲及此住處一切
恐怖所有苦惱乃至抂死悉皆遠離。願我莫
見罪惡之事常蒙聖觀自在菩薩大慈威光之
所護念。莎訶已上正説呪及誦呪法
爾時執金剛祕密主菩薩即從座起。合掌恭
敬。白佛言。世尊。我今亦説陀羅尼。名曰無
勝。於諸人天爲大利益。哀愍世間。擁護一切。
有大威力。所求如願第二。文有三。此初請説。言
  執金剛祕密主者。有云。觀音異形稱爲祕密。常執金剛
抂杵守護三寶。依目并所持爲名。依密迹金剛力士
經説。此執金剛及梵王是賢劫千佛之一佛也
即呪説曰 怛姪他 母儞母儞 母尼囇末
底末底 蘇末底莫訶末底 呵呵呵磨婆
以那悉度帝波跋 跋折攞波儞 惡蚶
含切姪㗚荼 莎訶
世尊。我此神呪名無勝擁護。若有男女。一心
受持書寫讀誦憶念不忘。我於晝夜常護是
人。於一切恐怖乃至抂死悉皆遠離已上正説
  神呪及誦持
爾時索訶世界主梵天王 即從座起。合掌恭
敬。白佛言。世尊。我亦有陀羅尼微妙法門。於
諸人天爲大利益。哀愍世間。擁護一切。有大
威力。所求如願第三説。此初請説也
即説呪曰 怛姪他 醯里弭里地里 莎訶
跋囉蚶魔布囇 跋囉蚶麽末泥 跋囉蚶麽
掲鞞 補澁跋僧悉怛囇 莎訶 
世尊。我此神呪名曰梵治。悉能擁護持是呪
者。令離憂惱及諸罪業。及至抂死悉皆遠離。
  正説神呪及誦持法
爾時帝釋天主即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
世尊。我亦有陀羅尼。名跋折羅扇儞。是大明
呪能除一切恐怖厄難。乃至抂死悉皆遠離。
拔苦與樂利益人天第四説。此初請説也
即説呪曰 恒姪他 毘儞婆刺儞 畔拕磨
彈滯 磨膩儞㨖㨖爾瞿哩 揵陀哩旃荼哩
 摩登耆卜羯死 薩羅跋喇鞞呬娜末
住答磨嗢多喇儞 莫呼喇儞 達喇儞計
斫羯囉婆枳 捨伐哩奢伐哩 莎訶
爾時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増長天王廣目天王
倶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亦有
神呪。名施一切衆生無畏。於諸苦惱常爲擁
護。令得安樂。増益壽命無諸患苦乃至抂死
悉皆遠離第五説。文段有二。略無誦益。初段中。初
  列名。次請儀。後述益。其文可知
即説呪曰 怛姪他 補澁閉 蘇補澁閉
度麽鉢唎呵囇 阿&T072240;耶鉢喇設悉帝 扇
帝涅目帝 忙掲例窣覩帝 悉哆鼻帝 莎

爾時復有諸大龍王。所謂末那斯龍王電光
龍王無熱池龍王電舌龍王妙光龍王第六説。
  文三。如前。初段有五。此即初列其名也
倶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二明請儀
我亦有如意寶珠陀羅尼。能遮惡電。除諸恐
怖。能於人天爲大利益。哀愍世間。擁護一切。
有大威力。所求如願。乃至抂死悉皆遠離。一
切毒藥皆令止息。一切造作蠱道呪術不吉
祥事悉令除滅三述益也
我今以此神呪奉獻。世尊。唯願哀愍慈悲納
四請納也
當令我等離此龍趣永捨慳貪第五發願。於中有
  四。此初標也
何以故徴也
由此慳貪於生死中受諸苦惱三釋
我等願斷慳貪種子四結
即説呪曰 怛姪他 阿折囇 阿末囇阿密
㗚帝 惡叉裔阿弊裔 奔尼鉢唎耶佉帝
薩婆波跋 鉢唎苫摩尼裔 莎訶 阿離裔
 般豆蘇波尼裔 莎訶
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口中説此陀羅尼
明呪惑書經卷受持讀誦恭敬供養者。終無
雷電霹靂及諸恐怖苦惱憂患。乃至抂死悉
皆遠離。所有毒藥蠱魅厭祷害人虎狼師子
毒蛇之類乃至蚊虻悉不爲害已上正説神呪及
  誦持益也
爾時世尊普告大衆。善哉善哉。此等神呪皆
有大力。能隨衆生心所求事悉令圓滿。爲大
利益。除不至心。汝等勿疑佛印可也
時諸大衆聞佛語已歡喜信受第四大段。大衆奉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辨才天女品第十五
  三門同前。言來意者。此下五品即是第三令増福智。増
福智中有四。一増辨才。二増衣服。三増飮食。四智慧。
何故如是。欲流通法以利他於。必藉辨才爲生説法。
雖有妙辨。若無衣服。相不端嚴。如闕飮食。四大虚惙。
又恐不能忍匱乏苦退行二利。設復能行。恐有悕求染心
而説。故増飮食令離斯縁。雖有助縁。若無慧。不能
了達世俗勝義。倒説法故。故増智慧。然二利行利他爲
先。説法利生必資四辨。故先明辨。有此品生。釋品名
者。梵云摩訶。云大。薩羅悉知婆底。此云辨才。提婆
仳此云天女。總應云大辨才天女品。所言大者。依莊嚴
論有四種大。一勝出大。於三有五中趣而勝出故。二
寂靜大。隨向無住涅槃故。三功徳大。福智二聚
故。四利物大。常依大悲不捨衆生故。言辨才者即捷
智。才即藝能。有捷智藝能故云辨才。即此辨才爲四種
大之所攝故名大辨才。神用自在光潔名天。有大辨才。
有大辨才天即女故云大辨才天女。眞諦三藏云。此第
九地菩薩。具四辨才。復能施與故立此號。三解妨者。
問。今此天女具四辨及四總持。何不名大總持天女。答。
總持是因。所持四法是果。從依果勝號如是。答如疏
爾時大辨才天女於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
佛足。白佛言。世尊就此品。文大分爲三。一標益辨
  才。二世尊我當下示求方軌。三爾時佛告下世尊讃勸。
初中爲二。初請説之儀。後益修行者。此即初也
若有法師説是金光明最勝王經初益持説
  之人。有二。此標應益人也
我當益其智慧具足莊嚴言説之辯二所益法。
  有三。一總標二具足也。別中。初與詞無礙辨。具足莊嚴
者。即八語具等
若彼法師於此經中文字句義所有忘失。皆
令憶持能善開悟。復與陀羅尼總持無礙。
  第二與餘辨才。第一於文字句義者。即法也。文即是字
體用合明。能詮依體非能詮。名是能詮。詮於義。略名
不説。皆令憶持者。即法義總持。文義是所憶持。能憶持
者即總持也。因果令説。能善開悟者。即樂説辨。復與
陀羅尼者。即呪及忍二總持也。總持無礙者。後結也
又此金光明最勝王經爲彼有情已於百千佛
所種諸善根。當受持者於瞻部洲廣行流布
不速隱沒第二益聞學之者。於中分二。此初明爲應修
  行者法久流行。此中有二。初明所爲。次法久流行。此同
般若能生一念淨信之心當知已曾供養多佛
復令無量有情聞是經典皆得不可思議捷利
辨才無盡大慧。善解衆論及諸伎術令學得益。
  有三。此初現得辨才。言捷利辨才者。即樂説及詞。以一
刹那能現諸聲名爲捷利樂説。辨中有七種。一迅辨。二
捷辨。三應辨。四無疎謬辨。五無斷盡辨。六豐義味辨。
七最上妙辯。捷利即初二辨也。無盡者即第五也。大惠
者即所餘。著善解衆論等者。即法義辨。不思議者。是
通四句也。妙用莫測名不思議
能出生死速趣無上正等菩提當證佛果
於現世中増益壽命。資身之具悉令圓滿増現
  壽等
世尊。我當爲彼持經法師及餘有情於此經
典樂聽聞者説其呪樂洗浴之法自下示求方軌。
  有二。初示持經及求辨方便。二爾時法師授記下正求辨
才。初段有四。初總標示法。此復有四。此初標行人及所
示法
彼人所有惡星災變與初生時星屬相違・疫病
之苦・鬪諍・戰陳・惡夢・鬼神・蠱毒・厭魅・呪術
起屍如是諸惡爲障難者。悉令除滅三標法功
  能也。言星屬相違者。凡人生日屬二十八宿。於中或有
星度相違。雖人不能。行斯洗法障難亦除。呪術起屍
者。西方呪術能起死屍遊行處處。或半全用損害於人。
此教説聽者應依此法也
諸有智者應作如是洗浴之法四標修學也
當取香藥三十二味。所謂自下別示其方。文分爲
  四。初教洗法。此中有八。此初標引洗方。亦二。此初
標也
昌蒲跋者牛黄瞿盧折娜苜蓿香塞畢力迦麝香
訶婆伽雄黄末捺眵羅合昏樹尸利灑白及因達羅喝
悉哆芎藭闍莫迦枸杞根弭苫松脂室利薛瑟得迦
咄者香附子目窣哆沈香惡掲嚕栴檀栴檀娜
凌香多掲羅丁字索瞿者欝金荼矩麽婆律膏
掲羅娑葦香捺刺柁竹黄𪂒路戰娜細豆蔲蘇泣迷羅
甘松苫弭哆藿香鉢怛羅茅根香嗢尸羅叱脂
洛計艾納世黎也安息香窶具攞芥子薩利殺跛
葉婆儞龍華鬚那伽雞薩羅白膠薩折羅婆青木
瑟佗皆等分次列藥名。沼公云。婆律膏者。是龍腦香
  脂。葦香者。葦内有此香。竹黄者竹内所出。細豆蒄者。
中麁細故。茅根香者。以兜婁婆香。興公云。白及者。帝
釋之手。零凌香者。零凌縣出。欝金者。草花之名。婆律
膏者。似水銀也。竹黄者。裹竹之葉。細豆蒄者。三角白
色。甘松者。黒色之草。霍香者。蜀地中出。叱脂者。出婆
羅門。艾納馬芹皆方有。葦香茅根似葦茅而有香也。龍
花者。出於複論。白膠者嶺南中出也
以布灑星日一處擣篩取其香末。當以此呪
呪一百八遍。呪曰第二示擣篩。布灑日。二十八宿中
  南方星名。即舊經云於鬼星日。當以此呪下第三教呪香

怛姪他 蘇訖栗帝 訖栗帝訖栗計 劫摩
怛里 繕怒羯㘓滯 郝羯喇滯 因達囉闍
利膩 鑠羯㘓滯 鉢設姪囇 阿伐底羯細
 計娜矩覩矩覩 脚迦鼻麗 劫鼻麗劫鼻
麗 劫毘羅末底丁里反 尸羅末底 那底
度羅末底里 波伐矩畔稚囇 室囇室囇
薩底悉體羝 莎訶
若樂如法洗浴時 應作檀場方八肘自下
  第四教作壇場。於中有八。此半頌示壇量
可於寂靜安稱處 念所求事不離心 應塗
牛糞作其壇 於上普散諸華彩上半示壇處。下
  半示塗壇法
當以淨潔金銀器 盛滿美味并乳蜜此半頌
  示供養
於彼壇場四門所 四人守護法如常此半頌
  教守護
令四童子好嚴身 各於一角持瓶水 於此
    常燒安息香 五音之樂聲不絶 幡蓋莊嚴
    懸繒綵 安在壇場之四邊此一頌半教莊嚴
復於場内置明鏡 利刀兼箭各四枚此半頌
  僻惡
於壇中心埋大盆 應以漏板安其上此半頌
  作洗處
用前香秣以和湯 亦復安在於壇内此半
  頌教作浴湯
既作如斯布置已 然後誦呪結其壇教其結
  
結界呪曰 恒姪他 頞喇計 娜也泥
呬麗 弭麗祇麗 企企麗 莎訶
如是結界已。方入於壇内呪水三七遍。散灑
於四方。次可呪香湯滿一百八遍。四邊安幔
障。然後洗浴身第七正教洗法。分三。初結前。次方
  入下作法。者四。一呪水作淨。二呪洗浴湯。三教蔽形
醜。四都示其呪。其文可知
呪水呪湯呪曰 怛姪他 索掲智貞勵反下
同二 毘掲智 毘掲荼伐底 莎訶
若洗浴訖。其洗浴湯及壇聲中供養飮食棄
河池内餘皆收攝第八示洗竟法也
如是浴已。方著淨衣。既出壇場入淨室内。呪
師教其發弘誓願。永斷衆惡常修諸善。於諸
有情興大悲心。以是因縁當獲無量隨心福報。
  別示有其方中。第二令發願。有五。一結前。二方著淨衣
者發願儀軌。三既出下發願處所。四呪師教其下依師
教授。此據初學。五永斷下發願。教願有三。初願修自
利。次於諸下願行利他。後以是因縁下修行得果
復説頌曰。若有病苦諸衆生 種種方藥治
不差自下第三明依修得益。總有三頌。分三。此初半頌
  標衆生有苦
若依如是洗浴法 并復讀誦斯經典 常於
日夜念不散 專想慇懃生信心此一頌依法修
  
所有患苦盡消除 解脱貧窮足財寶 四方
星辰及日月 威神擁護得延年 吉祥安隱
福徳増 災變厄難皆除遣此一頌半明學得益。
  益有八。一離病乃至八難盡除
次誦護身呪三七遍。呪曰自下第四教其護身。有
  二。初標教護身。後正説護身呪
怛姪他 三謎 毘三謎 莎訶 索掲滯
毘掲滯 莎訶 毘掲荼亭耶反 伐底 莎訶
 娑掲囉 三歩多也 莎訶 塞建陀 摩
多也 莎訶 尼攞建他也 莎訶 阿鉢囉
巿哆 毘&T005317;耶也 莎訶 呬摩槃哆 三歩
多也 莎訶 阿儞蜜攞 薄怛囉也 莎訶
 南謨薄伽伐都 跋囉蚶火甘摩寫 莎訶
 南謨薩羅酸底 莫訶提鼻裔 莎訶
 悉甸覩漫此云成就我某甲 曼怛囉鉢柁 莎
訶 怛喇都仳姪哆 跋囉蚶火甘摩拏都
莎訶
爾時大辨才天女説洗浴法壇場呪已自下示
  方便中。第三天女勸行。有三。此初結前示法
前禮佛足。白佛言。世尊。若有苾芻苾芻尼鄔
波索迦鄔波斯迦。受持讀誦書寫流布是妙
經王如説行者陳勸學人。有三。初自儀。次啓白。若
  有苾芻下所陳行人也
若在城邑聚落曠野山林僧尼住處。我爲是
人將諸眷屬。作天伎樂來詣其所而爲擁護
  明令得益。有三。此初守護供養
除諸病苦流星變怪疫疾鬪諍王法所拘惡夢
惡神爲障礙者。蠱道厭術悉皆除殄爲殄災殃
饒益是等持經之人苾芻等衆及諸聽者。皆
令速渡生死大海不退菩提令得勝益
爾時世尊聞是説已。讃辨才天女言。善哉善
自下示方便中。第四世尊讃歎。有四。此初總相讃嘆
天女。汝能安樂利益無量無邊有情二別指讃。
  有三。此初讃亦法益
説此神呪及以香水壇場法式果報難思二讃
  別示方。果報難思者。讃當得果也
汝當擁護最勝經王。勿令隱沒。常得流通。
  三勅護法
爾時大辨才天女禮佛足已。還復本座四蒙讃
  復座也
爾時法師授記憍陳如婆羅門承佛威力。於
大衆前讃請辨才天女曰自下示方軌中。第二正
  求辨才。文分爲四。一陳如讃請求法。二爾時辨才天女
下依請教示。三爾時憍陳下陳如聞法喜讃。四第八卷初
陳如教請加被。初中有二。此初標請
聰明勇進辨才天 人天供養悉應受 名聞
世間遍充滿 能與一切衆生願正明讃請。三
  頌分二。初兩頌讃。後一頌請。讃中有分三。此初一頌讃内

依高山頂勝住處 葺茅爲室在中居讃處及
  儀表。能出生死云住高山據實隨處而現。離憍慢故恒
居茅室
恒結軟草以爲衣 在處常翹於一足此半頌
  讃威儀表。和忍故軟草爲服。恒勤利物故常翹一足
諸天大衆皆來集 咸同一心申讃請申請有
  二。此半頌申同讃請
唯願智慧辨才天 以妙言詞施一切此半頌
  願惠所求。就説法利生詞無礙勝偏請
爾時辨才天女即便受請。爲説呪曰自下天女
  示法。有三。此初正説呪
怛姪他 慕囇只囇 阿伐帝貞勵阿伐吒伐
丁里下同 馨遇隷名具隷 名具羅伐底
鴦具師末唎只三末底 毘三末底惡近
唎莫近唎 怛囉只 怛囉者伐底 質質哩
室哩蜜里 末難地曇 末唎只 八囉孥畢
唎裔 盧迦逝瑟跇丑世反 盧迦失囇瑟
 盧迦畢唎裔 悉駄跋唎帝 毘麽目企
利反 輸只折唎 阿鉢唎底羯帝 阿鉢唎
底喝哆勃地 南母只南母只 莫訶提鼻 
鉢唎底近唎昏火恨 南摩塞迦囉 我
某甲勃地 達哩奢呬 勃地阿鉢唎底喝哆
 婆跋覩 巿婆謎毘輸姪覩 舍悉怛囉
輸路迦 曼怛囉畢得迦 迦婢耶地數 怛
姪他 莫訶鉢喇婆鼻 呬里蜜里呬里蜜里  
 毘折喇覩謎勃地 我某甲勃地輸提 薄
伽伐點提毘焔 薩羅酸蘇活丁焔反 羯囉
魯家滯雞由囇 雞由囉末底 呬里蜜里呬
里蜜里 阿婆訶耶弭 莫訶提鼻 勃陀薩
帝娜 達摩薩帝娜 僧伽薩帝娜 因達囉
薩帝娜 跋嘍拏薩帝娜 裔盧雞薩底婆地
娜 羝釤薩帝娜 薩底伐者泥娜 阿婆
訶耶弭 莫訶提鼻 呬里蜜里呬里蜜里
毘折喇覩 我某甲勃地 南謨薄伽伐底
莫訶提鼻薩囉酸底 悉甸覩 曼怛囉鉢
陀彌 莎訶
爾時辨才天女説是呪已。告婆羅門言。善哉
大士。能爲衆生求妙辨才及諸珍寶神通智
慧。廣利一切速證菩提自下二讃請。問。前請唯
  求辨才。何故天讃通有餘法。答。有二解。一云。不唯詞
無礙。説法利生無礙勝故。故偏陳請。一云。雖云但求
辨。因辨得餘。因果通讃。前好
如是應知受持法式三教修習法。有二。此初標擧也
即説頌曰。先可誦此陀羅尼 令使純熟無
謬失二教習。總有十九頌半。大分爲八。此初半頌教先
  誦呪
歸敬三寶諸天衆 請求加護願隨心 敬禮
諸佛及法寶 菩薩獨覺聲聞衆 次禮梵王
并帝釋 及護世者四天王 一切常修梵行
人 悉可至誠慇重敬自下第二有兩頌。歸敬求
  護。分三。初半頌標。次一頌一句所歸。後一句結
可於寂靜蘭若處 大聲誦前呪讃法 應在
佛像天龍前 隨其所有修供養第三一頌略示
  作法。於中有四。一句作法。一句教誦呪讃。即前讃請。
一句示坐處。一句教供養
於彼一切衆生類 發起慈悲哀愍心第四半
  頌起慈悲
世尊妙相紫金身 繋想正念心無亂第五有
  六頌半。令託境安心修本所求。於中有二。初二頌半求
佛總持。於中有四。此初半頌明觀佛
世尊護念説教法 隨彼根機令習定此二一
  頌總持中。此半頌明法及呪。忍三種總持
於其句義善思惟 復依空性而修習此半頌
  明義持
應在世尊形像前 一心正念而安坐此半頌
  三明行法處及修法
即得妙智三摩地 并獲最勝陀羅尼此半頌
  四明得果。以其智定衆徳本故。若得總持必成智定
如來金口演説法 妙響調伏諸人天 舌相
隨縁現希有 廣長能覆三千界
  自下四頌求辨才中。有四。此初一頌明所求辨及辨具。
説法者即法義二辨。妙響者即詞辨也。調伏者即樂説
辨。舌相即辨具
如是諸佛妙音聲 至誠憶念心無畏自下令
  求此二。此半頌求詞無礙辨
諸佛皆由發弘願 得此舌相不思議此半頌
  明求辨具
宣説諸法皆非有 譬如虚空無所著此半頌
  明求餘三辨
諸佛音聲及舌相 繋念思量願圓滿此半頌
  結由願得
若見供養辨才天 或見弟子隨師教 振此
祕法令修學 尊重隨心皆得成此一頌果遂。
  辨才天見有師弟修行。即授法修必得果遂
若人欲得最上智 應當一心持此法 増長
福智諸功徳 必定成就勿生疑自下第六三頌
  別示所求。有三。此初一頌求智及福也
若求財者得多財 求名稱者獲名稱 求出
離者得解脱 必定成就勿生疑此一頌求世出
  
無量無邊諸功徳 隨其内心之所願 若能
如是依行者 必得成就勿生疑此一頌例求一
  
當於淨處著淨衣 應作壇場隨大小 以四
淨瓶盛美味 香華供養可隨時 懸諸繒綵
并幡蓋 塗香秣香遍嚴飾 供養佛及辨才
天 求見天身皆遂願第七兩頌廣前作法
應三七日誦前呪 可對大辨天神前 若其
不見此天神 應更用心經九日自下第八教求
  時限。有三品求。此一頌上品求也
於後夜中猶不見 更求清淨勝妙處 如法
應畫辨才天 供養誦持心無捨 晝夜不生
於懈怠 自利利他無窮盡 所獲果報施群
生 於所求願皆成就此兩頌中品求
若不遂意經三月 六月九月或一年 慇懃
求請心不移 天眼他心皆悉得此一下頌下
  品求。或由根有上中下。或由陳輕重。或由宿福多少
爾時憍陳如婆羅門聞是説已。歡喜踊躍歎
未曾有自下第三陳如聞法喜讃。大分爲四。初標欲
  讀。此中有三。此初心歡
告諸大衆作如是言。汝等人天一切大衆如
是當知皆一心聽告衆令聽
我今更欲依世諦法讃彼勝妙辨才天女陳如
  欲讃歎勝義絶言故云依俗
即説頌曰。敬禮天女那羅延。於世界中得自
在。我今讃歎彼尊者。皆如往昔仙人説自下正
  讃。有二。初頌讚。後呪讃。初有二十二頌。大分爲三。初
一頌標讃。次二十頌正讃。後一頌歸禮。此初也
吉祥成就心安隱 聰明慚愧有名聞 爲母
能生於世間 勇猛常行大精進自下正讃。分
  二。初三總讃内外徳。後十七頌別讃内外。初文有三。初
一頌内。次一頌半外。後半頌總結。此初也。有四。一句
心安吉祥徳。一句聰惠名聞徳。一句長養有情徳。一句
常勤無倦徳
於軍陣處戰恒勝 長養調伏心慈忍下讃外
  徳。有三。此初半頌戰降怨徳
現爲閻羅之長姉 常著青色野蠶衣此半頌
  隨類化生徳
好醜容儀皆具有 眼目能令見者怖此半頌
  具諸相好徳
無量勝行超世間 歸信之人咸攝受此總結也
或有山巖深險處 或居坎窟及河邊 或在
大樹諸叢林 天女多依此中住 假使山林
野人輩 亦常供養於天女別讃内外。有二。初
  四頌半讃外徳。後十二頌半讃内。初中有三。此初一頌
半住處供養
以孔雀羽作幢旗 於一切時常護世 師子
虎狼恒圍繞 牛羊雞等亦相依 振大鈴鐸
出音聲 頻陀山衆皆聞響 或執三戟頭圓
髻 左右恒持日月旗此兩頌羽儀翼從
黒月九日十一日 於此時中當供養 或現
婆蘇大天妹 見有鬪戰心常愍此一頌乘便明
  供養時及辨形不定
觀察一切有情中 天女最勝無過者自下讃
  内徳。有二。初十頌半讃大智尊勝徳。後二頌讃大悲救
苦徳初中有三。初半標勝。次九別讃。後一頌結勝。此
初也
權現牧牛歡喜女 與天戰時常得勝自下別
讃。有十一。此初降怨勝
能久安住於世間 亦爲和忍及暴惡二住世勝
大婆羅門四明法 幻化呪等悉皆通三解了
  勝。四明法者即四薜陀論。舊云韋陀。或毘仳羅論。皆
訛謬也。一頡力薜陀。此云壽明。釋命長短事。二耶樹薜
陀。此云祠祀明。釋祭祠事。三娑摩薜陀。此云平明。平
是非事。四阿闥薜陀。此云術明。釋伎術事。此云幻化呪
等皆通者即第四明也
於天仙中得自在 能爲種子及大地四仙中
  勝能爲種子等者。釋勝所以
諸天女等集會時 如大海潮必來應五明四
  信勝
於諸龍神藥叉衆 咸爲上首能調伏六調伏勝
於諸女中最梵行 出言猶如世間主七梵行勝
於王住處如蓮華 或在河津喩橋栰 面貌
猶如盛滿月 具足多聞作依處 辨才勝出
若高峯 念者皆與爲洲渚八爲依勝。其徳爲
  依常如洲渚
阿蘇羅等諸天衆 咸共稱讃其功徳 乃至
千眼帝釋王 以慇重心而觀察九稱讃勝
衆生若有希求事 悉能令彼速得成 亦令
聰辨具聞持 於大地中爲第一 於此十方
世界中 如大燈明常普照 乃至神鬼諸禽
獸 咸皆遂彼所求心十遂求勝。有三。謂初半頌
  標。一頌釋。半頌結
於諸女中若山峯 同昔仙人久住世 如少
女天常離欲 實語猶如大世主十一徳尊勝。
  有二。此初一頌別明勝
普見世間差別類 乃至欲界諸天宮 唯有
天女獨稱尊 不見有情能勝者此一頌總結指
  
若於戰陣恐怖處 或見墮在火坑中 河津
險難賊盜時 悉能令彼除怖畏 或被王法
所枷縛 或爲怨讐行刹害 若能專注心不
移 決定解脱諸憂苦自下二頌讃内徳中。第二
  讃大悲救苦徳。有二。初別陳。後半頌結例
於善惡人皆擁護 慈悲愍念常現前 是故
我以至誠心 稽首歸依大天女總結歸禮
爾時婆羅門復以呪讃讃天女曰自下諸文沼公
  不釋。今據興公釋文。是故彼疏云。此第二歎寶徳。有
二。此初彰歎也
敬禮敬禮世間尊 於諸母中最爲勝 三種
世間咸供養 面貌容儀人樂觀 種種妙徳
以嚴身 目如修廣青蓮葉 福智光明名稱
滿 譬如無價末尼珠此後正歎。有三。初歸敬。
  次歎徳。後顯歎功徳。此初也。重言敬禮者所敬衆多故。
敬之至誠故。三種世間者。即天人非人三種是也
我今讃歎最勝者 悉能成辨所求心第二歎
  徳。有二。初歎實徳。後歎化徳。初中有四。此初所求必
成也
眞實功徳妙吉祥 譬如蓮華極清淨此第二
  眞徳清淨也
身色端嚴皆樂見 衆相希有不思議此第三
  福相難思也
能放無垢智光明 於諸念中爲最勝此第四
  智用強説也
猶如師子獸中上 常以八臂自莊嚴 各持
弓箭刀矟斧 長杵鐵輪并羂索 端正樂觀
如滿月第二歎化徳。有三。此初福備奇異也。既證八
  眞備前八行故示八譬
言詞無滯出和音 若有衆生心願求 善士
隨念令圓滿此次語辯捷利也
帝釋諸天咸供養 皆共稱讃可歸依 衆徳
能生不思議 一切時中起恭敬 莎訶此上
  呪頌是亦是讃。此後諸天若持呪時必須誦之。讃&T074119;
若欲祈請辨才天 依此呪讃言詞句 晨朝
清淨至誠誦 於所求事悉隨心此第二顯歎功
  能也
爾時佛告婆羅門。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利益
衆生施與安樂。讃彼天女請求加護。獲福無
此第四如來述成也
此品呪法有略有廣。或開合。前後不同。梵本
既多。但依一譯後勘者知之此翻經者之辭
金光明最勝王經注譯卷第七



金光明最勝王經註釋卷第八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辨才天女品之餘
爾時憍陳如婆羅門説上讃歎及呪讃法讃辨
才天女已自下第四。陳如教請加被。前請求辨之法。
  此請求時加被令得。大分爲四。初結前生。二南謨下
正教請加被。三爾時辨才下天女讃勸修行。四陳如歡喜
頂受。初中有二。此初結前
告諸大衆。仁等若欲請辨才天哀愍加護於
現世中得無礙辨聰明大智巧妙言詞博綜奇
才論議文飾隨意成就無礙滯者生後。有三。初
  告衆。二標所求。收生下啓論摶求法中。初總擧四
辨及智。聰謂能領。明謂能悟。智謂能妙下別擧四辨。
巧詞者詞無礙。博綜者法義無礙。論議文飾者樂説無
礙也
應當如是至誠慇重而請召言生下南。如文
南謨佛陀也。南謨達摩也。南謨僧伽也。南謨
諸菩薩衆獨覺聲聞一切賢聖正教請加初。有
  二。初請佛加被令得。此中有三。此初歸敬三寶
過去現在十方諸佛悉皆已習眞實之語能隨
順説當機實語無虚誑語讃佛語等爲請所由。有
  三。此初讃讃實語。實語&MT02499;讃妄以讃何益。有三。初讃
因。次讃果。後隨喜。此初也
已於無量倶胝大劫常説實語讃果
有實語者悉皆隨喜讃隨喜也。佛有喜無量故。不嫉
  生得。故讃加彼也
以不妄語故出廣長舌。能覆於面覆瞻部洲
及四天下。能覆一千二千三千世界。普覆十
方世界。圓滿周遍不可思議此讃語具
能除一切煩惱炎熱。敬禮敬禮一切諸佛如
是舌相。願我某甲皆得成就微妙辯才。至心
歸命此讃利益。以能益故。所以請加
敬禮諸佛妙辨才 諸大菩薩妙辨才 獨覺
聖者妙辨才 四向四果妙辨才請辨天等加被
  令得。於中有二。初禮所求辨。後敬禮無欺下請加令得。
初禮所求辨中。敬禮二字擧能敬。次諸佛下二十四
辨才是所禮求。後所有勝業下即請彼能成之者資我令
得。六頌中初一頌半聖者。辨。餘天及神仙辨才。聖中
今此一能成之人
四聖諦語妙辨才 正行正見妙辨才此半頌明
  辨所説。略擧三類顯一切法。正行有六。謂最勝・作
意・隨法・離二邊・差別・無差別正行。依行六度各有六
正行。廣如辨中邊論。正見有十一。苦諦有八。如病・癰・
箭・障・無常・苦・空・無我爲八見。觀集爲結。觀滅爲離
繋。觀道爲能離繋見。加上十一
梵衆諸仙妙辨才 大天烏摩妙辨才 塞建
陀天妙辨才 摩那斯王妙辨才初梵衆即仙。以
  離欲故。或梵天與仙各別。初解爲正。次大天鳥摩者。此
是欲界大自在天女。名烏摩。烏摩此云止。以女欲嫁其
父大天止而不許故。云大天止。次塞建陀者。此云蘊。西
方呼場及肩等名爲蘊。謂積物故。次摩那者。此云
慈心
聰明夜天妙辨才 四大天王妙辨才 善住
天子妙辨才 金剛密主妙辨才此四如文
吠率怒天妙辨才 毘摩天女妙辨才 侍數
天神妙辨才 室唎天女妙辨才初吠率怒此云
  多手。那羅延之別名。毘此云種種。摩此云業。舊云毘

室唎末多妙辨才羯摩天室唎天者。此云吉祥
醯哩言詞妙辨才 諸母大母妙辨才 訶哩
底母妙辨才 諸藥叉神妙辨才 十方諸王
妙辨才初室唎末多。此云吉祥惠。次醯哩。此無可翻。
  次訶哩底者。此云青色
所有勝業資助我 令得無窮妙辨才請加令得
敬禮無欺誑 敬禮解脱者 敬禮離欲人
    敬禮捨纒蓋 敬禮心清淨 敬禮光明者
    敬禮眞實語 敬禮無塵習 敬禮住勝義
    敬禮大衆生自下二十五頌頌請加令得。大分爲七。
  初十二頌歸禮菩薩請加令得。次二頌半請聲聞加。次二
頌半請色界天加。次二頌請欲天加。次五頌請八部加。
次一頌請餘人天加。次一頌請法界有情加。初中分三。初
七頌請加令得。次三頌請加令得如來辨。次二頌請加
令得佛及聲聞等辨。菩薩辨此中有二。此初二頌半總禮
一切菩薩請加。次四頌半別禮天女請加。此初總也。讃
十徳。一離慢無誑徳。二證眞擇滅徳。異二乘故。三不染
五塵徳。四能離纒蓋徳。五無漏恒行徳。六破愚生智徳。
七説必契境徳。八初諸習氣徳。九任運證眞徳。十將
導有情徳。十句經文如次配釋。其文可見
    敬禮辨才天 令我詞無礙自下別請天女。分文
  爲五。此初半頌請詞無礙
願我所求事 皆悉速成就 無病常安隱
    壽命得延長此一頌請無病延年。爲利有情故。不貪
  世命
善解諸明呪 勸修菩提道 廣饒益群生
    求心願早遂此一頌請解明呪勸習菩提
我説眞實語 我説無誑語 天女妙辨才
    令我得成就此一頌明己實求請加令得
唯願天女來 令我語無滯 速入身口内
    聰明足辨才此一頌請求天女入身加被
願令我舌根 當得如來辨 由彼語威力
    調伏諸衆生 我所出語時 隨事皆成就
    聞者生恭敬 所作不唐捐自下請如來辨。文分
  爲三。初二句請。次一頌半明求辨才意也
若我求辨才 事不成就者 天女之實語
    皆悉成虚妄此一頌反成天語不虚我求必就
有作無間罪 佛語令調伏 及以阿羅漢
    所有報恩語 舍利子目連 世尊衆第一
    斯等眞實語 願我皆成就此二頌請加令得佛及
  聲聞等辨。其文可見
我今皆召請 佛之聲聞衆 皆願速來至
    成就我求心 所求眞實語 皆願無虚誑
  此一頌半請聲聞加也
上從色究竟 及以淨居天 大梵及梵輔
    一切梵王衆 乃至遍三千 索訶世界主
    并及諸眷屬 我今皆請召 唯願降慈悲
    哀憐同攝受此二頌半請色界天加
他化自在天 及以樂變化 覩史多天衆
    慈氏當成佛 夜摩諸天衆 及三十三天
    四大王衆天 一切諸天衆此請欲界天加
地水火風神 依妙高山住 七海山神衆
    所有諸眷屬 滿財及五頂 日月諸星辰
    如是諸天衆 令世間安隱 斯等諸天神
    不樂作罪業 敬佛鬼子母 及最小愛兒
    天龍藥叉衆 乾闥阿蘇羅 及以緊那羅
    莫呼洛伽等請八部加。此初四頌標名
我以世尊力 悉皆申請召 願降慈悲心
    與我無礙辨此一頌申請
一切人天衆 能了他心者 皆願加神力
    與我妙辨才 乃至盡虚空 周遍於法界
    所有含生類 與我妙辨才請餘人天及法界生加
爾時辨才天女聞是請已。告婆羅門言。善哉
大士第三天女讃勸修行。有二。初天女讃歎
若有男人女人。能依如是呪及呪讃如前所
説受持法式。歸敬三寶虔心在念。於所求事
皆不唐捐。兼復受持讀誦此金光明微妙經
典。所願求者無不果遂速得成就。除不至心。
  助勸令修
時婆羅門深心歡喜合掌頂受歡喜領受
爾時佛告辨才天女。善哉善哉。善女天。汝能
流布是妙經王擁護所有受持經者。及能利
益一切衆生令得安樂。説如是法施與辨才
不可思議。得福無量品第三大段。如來讃勸。初讃
  天女
諸發心者速趣菩提勸依修學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品第十六
  三門同前。言來意者。修行流通有五。此令修福智中。第
二與其衣服財物。若無福利恐外希求妨其弘經。教依經
修學之時自得衣服。既無外求之患。復得修於福智成斯
勝行。故此品來。釋品名者。梵云摩訶。此云大。室利此
云吉祥。提婆仳此云天女。解妨者。問。此吉祥天女爲天
趣攝。爲鬼趣耶。答。眞諦三藏云。此初地菩薩應作樹神
王。領諸神名隨所至處與他勝樂。樂即功徳之果。今
解。准經但云天女。不説爲神。如下地神即名神故。設有
處説名樹神。王者如四天王亦名四天神王。以主神故名
爲神王。非必鬼趣。天女亦爾。是天趣攝
爾時大吉祥天女即從座起。前禮佛足合掌
恭敬與財物中。分之爲二。此初一品明弘經者應得四
  事。下之一品明得之方。初分爲四。一見弘經者能供四
事。二世尊下辨能供因并爲報徳。三若復下勸應行學。
四佛讃勸成。此即初也。復分爲三。此即初請益儀也
白佛言。世尊。我若見有苾芻苾芻尼鄔波索
迦鄔波斯迦受持讀誦爲人解説是金光明最
勝王經者此見修行
我當專心恭敬供養此等法師。所謂飮食衣
服臥具醫藥及餘一切所須資具皆令圓滿無
有乏少。若晝若夜於此經王所有句義觀察
思量安樂而住。令此經典於瞻部洲廣行流
布。爲彼有情已於無量百千佛所種善根者。
常使得聞不速隱沒。復於無量百千億劫。當
受人天種種勝樂。常得豐稔永除飢饉。一
切有情恒受安樂自下與其益。益中有二。初與
  世聞益。後亦得値遇下與出世益。世益有二。初與現益。
次復於下與後益。有三。一得勝身。二常豐樂。三能利物
亦得値遇諸佛世尊。於未來世速證無上大
菩提果。永絶三途輪迴苦難得出世益。有三。一
  値佛。二得菩提。三永絶下證涅槃
世尊。我念過去有瑠璃金山寶華光照吉祥
功徳海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具足辨能供因并爲
  報徳。有四。此初陳往昔値遇佛
我於彼所種諸善根二述昔殖因
由彼如來慈悲愍念威神力故三念得佛恩也
令我今日隨所念處隨所視方隨所至國能令
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快樂。乃至所須衣服
飮食資生之具金銀瑠璃車&T027012;碼碯珊瑚
魄眞珠等寶悉令充足四令我能益故。我爲報昔佛
  恩故。供養利益弘經之人。隨所念。他心通所縁云隨所
念處。天眼通所見云隨所視方。神境通所至云隨所至。
國七寶等如常所説
若復有人。至心讀誦是金光明最勝王經。亦
當日日燒衆名香及諸妙華爲我供養彼瑠璃
金山寶華光照吉祥功徳海如來應正等覺。
復當毎日於三時中稱念我名別以香華及諸
美食供養於我。亦當聽受此妙經王得如是
福。而説頌曰自下勸應行學。有二。初長行。後偈頌。
  其文可見。頌故不釋
由能如是持經故 自身眷屬離諸衰 所須
衣食無乏時 威光壽命難窮盡 能使地味
常増長 諸天降雨隨時節 令彼天衆咸歡
悦 及以園林穀果神 叢林果樹並滋榮
所有苗稼咸成就 欲求珍財皆滿願 隨所
念者遂其心重頌。有八益。一身眷無衰。二衣食不乏。
  三威光長命。四地味増多。五雨降隨時。六天神歡悦。七
百穀滋茂。八所念皆成。配文可知
佛告大吉祥天女。善哉善哉。汝能如是憶念
昔因報恩供養利益安樂無邊衆生。流布是
經功徳無盡佛讃勸成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増長財物
品第十七
  三門同前。來意如前。釋名者。興公云。梵云檀那云財。
但若云穀。跋但儞云増長。故存彼音應云財穀増長。増
長在前者即是翻家之意也。沼公云。少有加多云増。先
無令得稱長。財謂七珍。物謂四弘。經天女能令財物増
長此品廣明故云増長財物品。餘如前解。三解妨者。此
品亦與其飮食増其地味。與後品何別。答。能與者異故。
又眞諦云。此品正與衣服。珍財其飮食是兼後品正與
飮食。者是兼
爾時大吉祥天女復白佛言。世尊。北方薜室
羅末拏天王城名有財。去城不遠有園。名曰
妙華福光。中有勝殿。七寶所成。世尊。我常住
明其得法。品文分四。一明請求之軌。二我於爾時下
  明其得益。三既得如是下教其受用周。四爾時下世尊
讃益。就請軌中復分爲三。此初指其住所
若復有人。欲求五穀日月増多倉庫盈溢者。
  二擧祈願之人
應當發起敬信之心示其方法。於中亦二。初標勸祈
  修必得願遂。二即當誦呪下正教其法。初標中七分。此
初勸起信心。要由信心方方能受行故
淨治一室。瞿摩塗地應畫我像。種種瓔珞。周
匝莊嚴二標作檀場
當洗浴身著淨衣服塗以名香三令嚴身體也
入淨室内四示行法處
發心爲我毎日三時稱彼佛名及此經名號。
而申禮敬南謨瑠璃金山寶華光照吉祥功徳
海如來五示其修法
持諸香華及以種種甘美飮食至心奉獻。亦
以香華及諸飮食供養我像。持飮食散擲餘
方施諸神等此示供養
實言邀請大吉祥天發所求願。若如所言是
不虚者。於我所請勿令空爾五教令初祈請
于時吉祥天女知是事已。便生愍念。令其宅
中財穀増長六標因修得果
即當誦呪請召於我先稱佛名及菩薩名字
  教誦呪歸禮也
一心敬禮第二正教修法
南謨一切十方三世諸佛 南謨寶髻佛 南
謨無垢光明寶幢佛 南謨金幢光佛 南謨
百金光藏佛 南謨金蓋寶積佛 南謨金華
光幢佛 南謨大燈光佛 南謨大寶幢佛
南謨東方不動佛 南謨南方寶幢佛 南謨
西方無量壽佛 南謨北方天鼓音佛 南謨
妙幢菩薩 南謨金光菩薩 南謨金藏菩薩
南謨常啼菩薩 南謨法上菩薩 南謨善安
菩薩 敬禮如是佛菩薩已。次當誦呪請召
大吉祥天女。由此呪力所求之事皆得成就。
  第二教其請呪者有五。初結前生後。二次當下教其請

即説呪曰自下三示所誦呪
南謨室唎莫訶天女 恒姪他 鉢唎脯&T005027;
折囇 三曼&T058340; 達唎設泥去聲下皆同爾 莫訶
毘訶囉掲帝 三曼哆毘曇末泥 莫訶迦里
也 鉢唎底瑟佗鉢泥 薩婆頞他娑彈泥
蘇鉢唎底脯囇 痾耶那達摩多 莫訶毘倶
比帝 莫訶迷咄嚕 鄔波僧呬羝 莫訶頡
唎使 蘇僧匠里 呬羝三曼多頞他 阿
奴波剌泥 莎訶
世尊。若人誦持如是神呪請召我時。我聞請
已。即至其所。令願得遂四能行願遂
世尊。是灌頂法句定成就句眞實之句無虚
誑句是平等行於諸衆生是正善根五歎呪功
  能。有六。一灌頂法句。明是勝人法。如受王位國師乘象
取四海水吉祥茅草以灌頂示吉祥相。此表得聞此陀羅
尼當受佛位。二定成就句者。決滿所求。三眞實句者。説
契眞故。四無虚誑句者。不誑他故。五平等行者。一切有
情皆得行故。六正善根者。世出世善之根本故
若有受持讀誦呪者。應七日七夜受八支戒
  三教應受戒。此據在家二衆法説。出家五衆不必須受
於晨朝時先嚼齒木淨澡嗽已第四教嚴淨其身。
  亦洗浴著淨服
及於脯後香華供養一切諸佛第五教修供養。及
  於脯後者晨朝亦爾
自陳其罪第六自懺已愆也
當爲己身及諸含識迴向發願。令所希求速
得成就第七普爲發願
淨治一室。或在空閑阿蘭若處。瞿摩爲檀。燒
旃檀香而爲供養。置一勝座幡蓋莊嚴。以諸
名華布列壇内第八教立壇場
應當至心誦持前呪希望我至第九希天滿願
我於爾時即便護念觀察是人。來入其室就
座而坐受其供養第二大段。依請得益。有三。此初吉
  祥來應
從是以後當令彼人於睡夢中得見於我二令
  夢得見也
隨所求事以實告知。若聚落空澤及僧住處。
隨所求者皆令圓滿。金銀財寶牛羊穀麥飮
食衣服皆得隨心受諸快樂三正明得果也
既得如是勝妙果報。當以上分供養三寶。及
施於我。廣修法會。設諸飮食布列香華第三
  大段。教其受用。有六。此初應上好爲身及我而修供
養也
既供養已所有供養貨之取直復爲供養二應
*貨供養。餘更爲供養
我當終身常住於此擁護是人令無闕乏。隨
所希求悉皆稱意三成前勸令供養所以也
亦當應時時給濟貧乏。不應慳惜獨爲己身。
四應給貧窮不獨供己也
常讀是經供養不絶五既得資縁應正弘經也
當以此福普施一切迴向菩提。願出生死速
得解脱六總以前福布施迴向也
爾時世尊讃言。善哉。吉祥天女。汝能如是流
布此經。不可思議自他倶益第四大段。世尊讃歡
  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
  三門分別。一來意者。前雖益其衣服。未得飮食資持。此
益飮食資身安樂故。得弘法。故前品後有此品生。二釋
名者。興公云。梵云地唎 神 荼筏唎 地 毘 堅牢。今從
此方故。云堅牢地神。沼公云。堅牢是地義。即堅牢地
之神。今又能堅牢地是神用故。三解妨者。天女益於財
物。標云増長財物品。此地神加益於飮食。何故不言地
神益飮食滋味品。答。天女分成兩品故。増財物簡之。地
神品既不分無濫。不言飯食
爾時堅牢地神即於衆中從座而起。合掌恭
敬。而白佛言品文分二。初益飮食資持。後白佛言下
  與呪現身加被。初中亦四。此初標益弘經。於中有二。此
初儀軌也
世尊。是金光明最勝王經若現在世若未來
世若在城邑聚落王宮樓觀及阿蘭若山澤空
林有此經王流布之處標益有二。此初弘經時處
世尊。我當往詣其所。供養恭敬擁護流通
  益弘經
若有方處。爲説法師敷置高座演説經者第二
  正明得益。有三。此初明供弘經之人。復分爲五。此初指
弘經人及處
我以神力不現本身在於座所頂戴其足二明
  神頂敬也
我得聞法深心歡喜。得飡法味増益威光。慶
悦無量三明神蒙法利也
自身既得如是利益。亦令大地深十六萬八
千踰繕那至金剛輪際令其地味悉皆増益
  益其供養。供養有五。此初益地味。地味故令地所生
皆悉美好。地深十六萬等者。依興公云。大海深八萬四
千由旬。大海底下更有八萬四千由旬。所依合云十六萬
八千由旬也
乃至四海所有土地亦使肥濃。田疇沃壞倍
勝常日二益分限
亦復令此贍部洲中江河池沼所有諸樹藥
草叢林種種華果根莖枝葉及諸苗稼。形相
可愛。衆所樂觀。色香具足。皆堪受用三明益百
  
若諸有情受用如是勝飮食已。長命色力。諸
根安隱。増益光輝。無諸痛惱。心慧勇健。無不
堪能四益受用
又此大地凡有所須百千事業。悉皆周備五明
  益資具也
世尊。以是因縁諸贍部洲安隱豐樂人民熾
盛無諸衰惱。所有衆生皆受安樂。五結得益
既受如是身心快樂。於此經王深加愛敬。所
在之處皆願受持供養恭敬尊重讃歎第三明得
  供養更廣弘經。於中分三。此初明説聰加敬願持
又復於彼説法大師法座之處悉皆往彼。爲
諸衆生勸請説是最勝經王。何以故。世尊。由
説此經我之自身并諸眷屬咸蒙利益。光輝
氣力勇猛威勢顏容端正倍勝於常。世尊。我
堅牢地神蒙法味已。令贍部洲縱廣七千踰
繕那地皆悉沃壞。乃至如前所有衆生皆受
安樂次明其地神請説并益
是故世尊。時彼衆生爲報我恩後勸聽經。有三。
  此初念報恩也
應作是念。我當必定聽受是經。恭敬供養尊
重讃歎次心聽也
作是念已。即從住處城邑聚落舍宅空地。詣
法會所。頂禮法師。聽受是經後詣法會聽
既聽受已。各還本處。心生慶喜。共作是言。我
等今者得聞甚深無上妙法第三明聞經得益。有
  三。初歡慶相賀。此中有五。此初慶聞深法
即是攝受不可思議功徳之聚二慶獲福徳也
由經力故。我等當値無量無邊百千俱胝那
庾多佛承事供養永離三途極苦之處三慶當値
  佛。次永離下。四慶免三途
復於來世百千生中。常生天上及在人間受
諸勝樂五慶當勝報也
時彼諸人各還本處。爲諸人衆説是經王。若
一喩一品一昔因縁一如來名一菩薩名一四
句頌。或復一句爲諸衆生説是經典。乃至首
題名字次傳説利他也
世尊。隨諸衆生所住之處。其地悉皆沃壞肥
濃過於餘處。凡是土地所生之物悉得増長滋
茂廣大。令諸衆生受於快樂。多饒珍財。好行
惠施。心當堅固。深信三實。作是語已明其得益
爾時世尊告堅牢地神曰。若有衆生。聞是
光明最勝王經乃至一句。命終之後當得往
生三十三天及餘天處第三佛重述成。於中有二。
  此初述成聞經之益
若有衆生。爲欲供養是經王故。莊嚴宅宇乃
至張一傘蓋懸一繒幡。由是因縁。六天之上
如念受生。七寶妙宮隨意受用。各自然有七
千天女共相娯樂。日夜常受不可思議殊勝
之樂。作是語已述成供養之益
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以是因縁。若
有四衆昇於法座説是法時。我當晝夜擁護
是人。自隱其身在於座所頂戴其足第四地神願
  護。於中有三。此初願法護法師
世尊。如是經典。爲彼有情已於百千佛所種
善根者。於贍部洲流布不滅二願護正法。護正法
  者。爲利有情
是諸衆生聽斯經者。於未來世無量百千倶
胝那庾多劫。天上人中常受勝樂三明令生得
  益。有二。初得樂果。後離苦果。樂果有二。初受世果。後
得出世果。此初也
得遇諸佛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歴
三途生死之苦後得出世之果
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呪。能利
人天安樂一切大段第二。與呪現身加被。於中分三。
此初啓白也
若有男子女人及諸四衆。欲得親見我眞身
者。應當至心持此陀羅尼説呪亦三。初標告。中
  復有三。此初總告
隨其所願皆悉遂心。所謂資財珍寶伏藏。及
求神通長年妙藥。并療衆病。除伏怨敵。制諸
異論述呪功能
當治淨室安置道場。洗浴身已著鮮潔衣。踞
草座上。於有舍利尊像之前或有舍利制底之
所。燒香散華飮食供養。於白月八日布灑星
示持呪法。法有六。一當治淨室立壇場。二洗浴嚴其
  身。三所居座。四對尊儀。五備供養。六誦呪時白月八
日。西方月法。黒半在前。白半在後。布灑星者即此鬼星

即可誦此請召之呪自下別説教之。三呪即爲三
  段。此有三。初標。次説。後誦法。其文可見也
怛姪他 只里只里 主嚕主嚕 句嚕句嚕
 拘柱拘柱 覩柱覩柱 縛訶縛訶 伐
捨伐捨 莎訶
世尊。此之神呪。若有四衆。誦一百八遍。請
召於我。我爲是人即來赴請此示請法
又復世尊。若有衆生。欲得見我現身共語者。
亦應如前安置法式誦此神呪次誦共語呪。文段
  三。如前
怛姪他 頞折泥 頡力刹泥室尸達哩
訶訶呬呬 區嚕 伐囇 莎訶
世尊若人持此呪時。應誦一百八遍。并誦前
呪。我必現身。隨其所願悉得成就。終不虚然。
  此示誦法
若欲誦此呪時。先誦護身呪曰後教護身呪。文段
  三。如前
怛姪他 儞室里 未捨羯㨖捺㨖矩㨖 勃
勃地囇 底㨖婢㨖矩句㨖 佉婆
里 莎訶
世尊。誦此呪時。取五色線。誦呪二十一遍。作
二十一結繋在左臂肘後。即便護身無有所
此示誦法
若有至心誦此呪者。所求必遂。我不妄語。我
以佛法僧寶而爲要契。證知是實後結勸令學也
爾時世尊告地神曰。善哉善哉。汝能以是實
語神呪護此經王及説法者。以是因縁令汝
獲得無量福報後佛讃成也
  金光明最勝王經僧愼爾耶藥叉大將品
第十九
  三門分別。言來意者。五品益福智中。前益四辨及以衣
服飮食。今此益其智惠。由有智力能正説法。受用衣食。
若無智惠倒説法。染著衣食。爲離此過。與其智惠。有此
品生。又此神是第十地菩薩。難思智境能通達。故大集
經。此大士過去尸棄等佛所願作鬼神。釋品名者。僧愼
爾邪。此云正了知。藥叉此云勇健。威攝諸思。智異群
神。統領降怨。故稱大將。今明此將能益智惠故。以立
名。言解難者。問前與辨才。亦是智惠。此云與智。與前
何別。答。雖倶是智。而體用別。四辨明用。此明體。故四
辨後得智。此通根本故。又總別有殊。亦無妨也
爾時僧愼爾耶藥叉大將并與二十八部藥叉
諸神於大衆中皆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
地。合掌向佛此品分二。初以智惠益後爾時正了知
  下更以呪力加被。初段分三。初標能能擁護。次世尊
何故下明能護所以。後以是義故下明所護明益。初復
分二。此請護儀
白佛言。世尊。此金光明最勝王經若現在世
及未來世明擁護。有二。初護法師。於中有三。此初所
  弘經反時也
所有宣揚流布之處。若於城邑聚落山澤空
林或王宮殿或僧住處二弘經處
世尊。我僧愼爾耶藥叉大將并與二十八部
藥叉諸神倶詣其所。各自隱形隨處擁護彼
説法師。令離衰損常受安樂三明擁護
及聽法者若男若女童男童女。於此經中。乃
至受持一四句頌。或持一句。或此經王首題
名號及此經中一如來名一菩薩名。發心稱
念恭敬供養者。我當救護攝受。令無災横離
苦得樂明護聽衆等也
世尊。何故名正了知第二明能護所以。於中有
  三。此初徴也
此之因縁是佛親證。我知諸法。我曉一切法。
隨所有一切法如所有一切法諸法種類體
性差別釋也。有二。初明佛證知。次世尊下自述所以。
  此佛證也。初明能知二智。隨所有下明知法。知者後得
證知也。曉者本知曉達也。隨所有者。隨諸所有一切
種類即盡所有性。如所有者如諸一切所有道理。即如所
有性。前諸法體事。後諸法道理。前俗諦法。後眞諦法。
准解深密。如有性從勝義性但説眞如。如次即前二智所
行。上別明所知法。諸法種類下總明所知諸法。若俗諦
法有多種類體性差別。眞諦雖無體性差別。是彼眞性。
隨彼能依説所依義。亦有差別。又准對法。盡所有即蘊
處界。如所有即四諦十六行等。故有差別
世尊。如是諸法我能了知。我有難思智光。我
有難思智炬。我有難思智行。我有難思智聚。
我於難思智境而能通達自下述所以。有三。初標。
  我能了者本智。我能知後智。次釋能了。智光智。照了
大乘教理行果。非下所測。故曰難思。智炬者本智。破無
明闇。智行者了差別行也。智聚者了自體聚也。後結能
了。我於智境者本智能通後智能達。或智行者即行解
也。智用。智聚者即體性也。故唯議云。體依聚義。名之
爲身。身即體也。餘如前釋
世尊。如我於一切法正知正曉正覺能正觀
下結成。初牒指前四智。知・曉・覺・察如次配之。此
  依前解
世尊。以是因縁我藥叉大將名正了知結得名
  所以也
以是義故。我能令彼説法之師言詞辯了具
足莊嚴。亦令精氣從毛孔入身力充足。威光
勇健。難思智光皆得成就。得正憶念。無有退
屈。増益彼身令無衰減。諸根安樂常生歡喜。
  明所獲得益。復二。初法師益。後聽者益。初中。初牒所
以。以我有四種智故。能益法師能益法師有八。一益辨
才。二亦令下益身力。三益盛光。四益智惠。五益念力。
六益令不退。七彼身下増壽無減。八諸善根下益其安樂
以是因縁。爲彼有情已於百千佛所殖諸善
根修福業者。於贍部洲廣宣流布不速隱沒。
  此益聽者因縁所以義。以是得智等所以故。能流布。及
由聽受者善根力。不速隱沒也
彼諸有情聞是經已。得不可思議大智光明。
  明聞法益。有六。此初得前四智
及以無量福智之聚二得成福智
於未來世當受無量倶胝那庾多劫不可思量
人天勝樂三得生人天
常與諸佛共相値遇四得値諸佛
速證無上正等菩提五證菩提
閻羅之界三途極苦不復經過六離惡道。如文可解
爾時正了知藥叉大將白佛言。世尊。我有陀
羅尼。今對佛前親自陳説。爲欲饒益憐愍諸
有情故第二呪力加被。有六。此初請説顯意
即説呪曰二正説呪
南謨佛陀也 南謨達摩也 南謨僧伽
也 南謨跋囉蚶火含反摩也 南謨因達囉也
 南謨折咄喃 莫曷囉闍喃 怛姪他 呬里
呬里 弭里弭里瞿里 莫訶瞿里 健陀里
莫訶健陀里 達羅弭雉 莫訶達羅弭雉
單荼曲勸駈問反 訶訶訶訶訶 呬呬呬
呬呬 呼呼呼呼呼 漢魯曇謎瞿曇謎 者
者者者 只只只只 主主主主 旃荼攝
渉反鉢攞 尸掲囉 尸掲囉 嗢底瑟佗
呬 薄伽梵僧愼爾耶 莎訶
若復有人。於此明呪能受持者。我當給與資
生樂具飮食衣服華果珍異。或求男女童男
童女金銀珍寶諸瓔珞具。我皆供給隨所願
求令無闕乏。此之明呪有大威力。若誦呪時
我當速至其所令無障礙隨意成就三勸修益
若持此呪時。應知其法。先畫一鋪僧愼爾耶
藥叉形像。高四五尺。手執鉾鑹。於此像前作
四方壇。安四滿瓶蜜水或沙糖水塗香秣香
燒香及諸華鬘。又於壇前作地。火爐中安炭
火。以蘇摩芥子燒於爐中。口誦前呪一百八
遍。一遍一燒四示行法
乃至我藥叉大將自來現身問呪人曰。爾何
所須。意所求者即以事答。我好隨言於所求
事皆令滿足。或須金銀及諸伏藏或。欲神仙
乘空而去。或求天眼通。或知他心事於一切
有情隨意自在。令斷煩惱速得解脱。皆得成
五明得益。有三。一現身。二問答。三或須下隨與也
爾時世尊告正了知藥叉大將曰。善哉善哉。
汝能如是利益一切衆生。説此神呪擁護正
法。福利無邊六佛讃成也
  金光明最勝王經王法正論品第二十
  三門分別。言來意者。初學行流通中。此即第四。三品正
明持學。持學有二。初二擧昔。後一勸今。擧昔有二。一
最上生道。二爲決空勝道。此品爲初。又解。以四
天王護國品説。人王若能尊人重重正行弘經。天等擁
護。若不如是。天等捨離。故今此品擧昔人王正行弘經。
勸勉時會。有此品起。言釋品名者。先離後合。王者歸
也。爲衆所歸。亦通名君。又縱任自在名之爲王。法謂軌
則。正即簡邪。亦名聖也。聖語即見言見等。論謂決擇。
修環研&T057014;諸法道理。王即能行法人。法正論者即所行
法。應云王正法論。順天竺語云法正論。論是能論。正法
是所論。王之正法。正法之論。並依主釋。今此正辨王之
正法論。解妨者。問。地神請佛説王正法。何不自説指往
事耶。答。欲明三世法皆同故。法尊勝故。不自雜説。但
擧往事。問。若爾何故不擧過去佛説而引力尊憧王耶。
答。理國俗事故。擧過去梵王所説。據實梵王亦佛邊
聞爲四王説。如下善生於寶積所聞金光明。不云佛説。
問。往力尊王并子妙幢今誰是耶。答。有釋。妙幢即今妙
幢。又云。即釋迦佛。詳此二釋無文遮許。取捨任情
爾時此大地神女名曰堅牢。於大衆中從座
而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此品之文。大分爲三。
  初地神陳請。次世尊爲説。後大衆喜行。初復分四。此初
請威儀
白佛言。世尊。於諸國中爲人王者。若無正法
不能治國安養衆生及以自身長居勝位二擧
  所爲
唯願世尊。慈悲哀愍當爲我説王法正論治
國之要三陳所請
令諸人王得聞法已。如説修行。正化於正。能
令勝位永保安寧。國内居人咸蒙利益四明所益
爾時世尊於大衆中告堅牢地神曰。汝當諦
自下世尊爲説。有三。此初對衆勅聽
過去有王。名力尊幢。其王有子。名曰妙幢。受
灌頂位未久之頃述昔縁起。於中有八。此初明能所
  教人
爾時父王告妙幢言。有王法正論。名天主教
二明所授之法
我於昔時受灌頂位而爲國主三明得一門法
  之縁
我之父王名智力尊幢。爲我説是王法正論。
  四明得聞法處
我依此論於二萬歳善治國土。我不曾憶起
一念心行於非法五明我能行學
汝於今日亦應如是。勿以非法而治於國六誡
  子隨修
云何名爲王法正論七聞勅請教
汝今善聽。當爲汝説八勅聽許説
爾時力尊幢王即爲其子以妙伽他説正論曰
  自下陳昔正法。文分爲二。此佛標序也
我説王法論 利安諸有情 爲斷世間疑
    滅除衆過失 一切諸天主 及以人中王
    當生歡喜心 合掌聽我説自下正陳。彼説有七
  十三行頌。分二。初二頌力尊勅聽。後七十一頌爲陳正
論。勅聽中初一行述論益。次三句教所備。後一句勅聽
爲説。問。前長行中倶爲其子。云何勸聽更有天主人王。
答。長行文略頌中廣故。又解。正爲誡子。意謂。此論稱
理廣益。天主人王皆當歡喜故。汝今應合掌聽説
往昔諸天衆 集在金剛山 四王從座起
    請問於大梵 梵主最勝尊 天中大自在
    願哀愍我等 爲斷諸疑惑七十一頌爲陳正論。
  大文分三。初二頌論起所因。次二頌發問生起。後頌正
陳其論。初中有五。初二句衆集處。次一句能請人。次一
句所問者。次二句讃彼論主。次二句請爲説。其文可見
云何處人世 而得名爲天 復次何因縁
    號名曰天子 云何生人聞 獨得爲人主
    云何在天上 復得作天王發問生起。總有四問。
  如文可知。意各有三。一問其號。二號依徳立。即并問立
號所由。所由即是問王行何正法得名王等。若不爾者。
四王但問其名。云何天主言我治國法。廣引薩遮尼乾子
經釋王名義。如沼公疏
如是護世間 問彼梵王已 爾時梵天王
    即便爲彼説 護世汝當知 爲利有情故
    問我治國法 我説應善聽自下六十七頌正陳
  其論。有三。初二頌序昔許説。次六十頌半天正陳。後
是故汝人王下四頌半勸勉依學。初中分二。初一頌力尊
標序。次一頌天主許説誡聽
由先善業力 生天得作王 若在於人中
    統領爲人主天主正陳。有二。初三頌答名及業二問。
  後除滅諸惡下五十七頌半通答問得號所由。初亦有二。
初一頌答後二問。後二頌答後二問。此初也
諸天共加護 然後入母胎 既至母胎中
    諸天復守護 雖生在人世 尊勝故名天
    由諸天護持 亦得名天子答前。有二。初一頌
  半答第一問。後一頌半答第二。然由先善業力言亦流至
諸天共加護文也
三十三天主 分力助人王 及一切諸天
    亦資自在力下通答得號所由陳其正論。文復分二。
  初五頌略標。後五十二頌半廣釋。標中有三。初二頌標
諸天助王行正法他益。有二。初一頌天助。次一頌王化
其文可見
除滅諸非法 惡業令不生 教有情修善
    使得生天上此一頌王化。化中初半滅惡。後半生善
人及蘇羅衆 并健闥婆等 羅刹栴荼羅
    悉皆資半力 父母資半力 令捨惡修善
  此一頌半標人神共護自益。言羅刹栴荼羅者。栴荼羅此
云嚴熾執守惡者。即羅刹中執惡之者此意。惡者尚
護。況餘善者
諸天共護持 示其善惡報 若造善惡業
    令於現世中 諸天共護持 示其善惡報
  此一頌半全標由全行善化人得諸天護。初半標示。後一
頌別示善惡所得因果。問。造善可護。造惡如何護。答。
由昔修善今得爲王。故造惡時王故造惡時天示惡相
護令改修
國人造惡業 王捨不禁制 斯非順正理
    治擯當如法自下五十二頌半廣釋。分二。初三十五
  頌明王違正法故福臻。後十七行半明王依正法故福
湊。准瑜伽六十一及王法正理論。明王之過失王之功徳
等。且依此經分之爲二。初三十行廣明違正法。後如是
無邊過下五頌結成違正法。廣明分三。初八頌明見人造
惡不遮失。次若王捨正法下九頌明自行非法失。後國中
最大臣下十三頌明見臣造過不除失。初中亦二。初一頌
明見惡應遮
若見惡不遮 非法便滋長 遂令王國内
    姦詐曰増多此一頌不遮惡廣
王見國中人 造惡不遮止 三十三天衆
    咸生忿怒心因茲天忿
因此損國政 諂僞行世間 被他怨敵侵
    破壞其國土下五頌遂有禍生。禍生有五。此一頌怨
  敵壞國
居家及資具 積財皆散失 種種諂誑生
    更互相侵奪二財散相侵
由正法得王 而不行其法 國人皆破散
    如象踏蓮池三禍起所因也
惡風起無恒 暴雨非時下 妖星多變怪
    日月蝕無光四災變竝現也
五穀衆華果 苗實皆不成 國土遭飢饉
    由王捨正法五國土飢饉也
若王捨正法 以惡法化人 諸天處本宮
    見已生憂惱下王自行非法。分四。初二句明王捨正
  法。二次兩句天見心憂
彼諸天王衆 共作如是言 此王作非法
    惡黨相親附 王位不久安 諸天皆忿恨
    由彼懷忿故 其國當敗亡三此兩頌諸天共
  議也
以非法教人 流行於國内 鬪諍多姦僞
    疾疫生衆苦四下六頌災禍遂起。於中復九。此初一
  頌鬪諍等多也
天主不護念 餘天咸捨棄此半頌諸天棄捨也
國土當滅亡 王身受苦厄 父母及妻子
    兄弟并姊妹 倶遭愛別離 乃至身亡歿
  此一頌半違迫事生。國土滅。求不得苦。王身受苦。怨憎
會苦。父母等別離。愛別離苦。乃至身亡。即是死苦也
變怪流星墮 二日倶時出此半頌災怪竝生也
他方怨賊來 國人遭喪亂此半頌怨賊來侵
國所重大臣 枉横而身死此半頌大臣横死也
所愛象馬等 亦復皆散失此半頌畜産散失也
處處有兵戈 人多非法死此半頌人非法死也
惡鬼來入國 疾疫遍流行此半頌疾遍國也
國中最大臣 及以諸輔相 其心懷諂佞
    竝悉行非法 見行非法者 而生於愛敬
    於行善法人 苦楚而治罰下十三頌見臣造過不
  除失。分四。初一頌大臣造過。次一頌倒賞罰。即上二頌
如次
由愛敬惡人 治罰善人故 星宿及風雨
    皆不以時行下十頌有惡果生。於中分五。此初一頌
  三事乖時。一星。二風。三雨
有三種過生 正法當隱沒 衆生無光色
    地肥皆不沈二此一頌三種過失起。其文可見
由敬惡輕善 復有三種過 非時降霜雹
    飢疫苦流行 穀稼諸果實 滋味皆損減
    於若國土中 衆生多疾病三此二頌又三惡
  生。一非時霜雹。二穀稼損減。三衆生疾疫
國中諸樹林 先生甘美果 由斯皆損減
    苦澁無滋味四下三頌外果衰徴。有三。此初一頌諸
  果無味
先有妙園林 可愛游戲處 忽然皆枯悴
    見者生憂惱此一頌林樹皆枯也
稻麥諸果實 美味漸消亡 食時心不喜
    何能長諸大此一頌飡不資大也
    衆生光色減 勢力盡衰微 食噉雖復多
    不能令飽足五下三頌内報亦退。有四。此初一頌形
  色飢羸尫微
於其國界中 所有衆生類 少力無勇勢
    所作不堪能此一頌身無勇勢
國人多疾患 衆苦逼其身此半頌疾患苦迫也
    鬼魅遍流行 隨處生羅刹此半頌鬼魅流行也
若王作非法 親近於惡人 令三種世間
    因斯受衰損此第四結其過失。三種世間者即三界。
  由王依法増益人天。行非法故。三界衰損。或人畜百穀
爲世間。人疫畜損百穀不就。廣如上辨
如是無邊過 出在於國中 皆由見惡人
    棄捨不治擯自下五頌大段第二。結成違正法。有
  四。此初一頌結下不罸惡
由諸天加護 得作於國王 而不以正法
    守護於國界此一頌結不修善
若人修善行 當得生天上 若造惡業者
    死必墮三途此一頌結善惡之報
若王見國人 縱其造過失 三十三天衆
    皆生熱惱心 不順諸天教 及以父母言
    此是非法人 非王非孝子此二頌結違教非人
若於自國中 見行非法者 如法當治罰
    不應生捨棄自下十七頌半明依正法故福湊。分之
  爲二。初四頌標行正法。後十三頌半依標廣釋。標中有
二。此二頌標罰惡。於中有二頌。罰惡人
是故諸天衆 皆護持此王 以滅諸惡法
    能修善根故此一頌得諸天護也
王於此世中 必招於現報 由於善惡業
    行捨勸衆生下二頌標勸善。於中有二。此初一頌勸
  修善也
爲示善惡報 故得作人王 諸天共護持
    一切咸隨喜此一頌得善報也
由自利利他 治國以正法 見有諂佞者
    應當如法治自下廣釋。有二。初五頌半釋罰惡。後八
  頌半釋行善。釋初有五。此初一頌見惡必治。其文可見
假使失王位 及以害命縁 終不行惡法
    見惡而捨棄此一頌是不典捨也
害中極重者 無過失國位 皆因諂佞人
    爲此當治罰此一頌明罰所以
若有諂誑人 當失於國位 由斯損王政
    如象入華園此一頌重更成前。三句法。一句喩
天主皆瞋恨 阿蘇羅亦然 以彼爲人王
    不以法治國 是故應如法 治罰於惡人
  此一頌半結應治罰。沼公疏中。引尼健子經廣述行惡衆
生事也
以善化衆生 不順於非法 寧捨於身命
    不隨非法友 於親及非親 平等觀一切
  自下八頌釋行善。有二。初一頌半釋行善。後六頌半釋
得益。初中復三。初半頌化人不順非法行。次半頌修政。
不隨非法友。後半頌賞罰不簡親非親
若爲正法王 國内無偏黨 法王有名稱
    普聞三界中自下釋得益。有六。初一頌得名稱普聞
  益。其文可見
三十三天衆 歡喜作是言 贍部洲法王
    彼即是我子此一頌得爲天子益
以善化衆生 正法治於國 勸行於正法
    當令生我宮此一頌當得生天益
天及諸天子 及以蘇羅衆 因王正法化
    常得心歡喜 天衆皆歡喜 共護於人王
  此一頌半諸天喜護益
衆星依位行 日月無乖度 和風常應節
    甘兩順時行 苗實皆善成 人無飢饉者
    一切諸天衆 充滿於自宮此二頌護國益。於中
  復四。半頌星辰依度益。半頌風調雨順益。半頌人民豐
樂益。半頌能護諸天益。能令天衆常充滿故
是故汝人王 忘身弘正法 應尊重法寶
    由斯衆安樂明正法中。有三。已上第二廣陳正論。
  下第三勸勉依學。分三。此初一頌勸弘法利他
常當親正法 功徳自莊嚴此半頌勸親法自利
眷屬常歡喜 能遠離諸惡下三頌明其利益。有
  四。此初半頌眷屬離非
以法化衆生 恒令得安隱此半頌衆生身樂也
令彼一切人 修行於十善 率土常豐樂
    國土得安寧此一頌國豐人泰也
王以法化人 善調於惡行 當得好名稱
    安樂諸衆生此一頌得好名聞也
爾時大地一切人王及諸大衆聞佛説此古昔
人王治國要法。得未曾有。皆大歡喜信受奉
下品第三大段。大衆喜行
金光明最勝王經註釋卷第八


金光明最勝王經註釋卷第九

  金光明最勝王經善生王品第二十一
  三門分別。言來意者。十六品學行流通分五。第四正明
持學。持學有二。初二品擧昔時學。後一品勸今持學。擧
昔有兩意。一爲世果。即増上生道。二爲出世道。即決定
勝道。初修久修及大智大悲有差別故。前品明他依教修
行爲得世果。此品明自持學此經求出世果。故此品起。
釋名者。梵云。倶舍羅。此云善。唱婆婆。此云生。總云善
生。舊云善集。義翻非正。此品明昔善生求法持經之行。
故以爲名。解妨者。問。本意欲勸持經。擧其昔事以曉。
此既明往善生求法。何不名爲善生求法品。答。應言求
法。略故不論。又不但求。亦得聞法供養行經。若言求法
闕餘法行。故但云善生
爾時世尊。爲諸大衆。説王法正論已。復告大
衆。汝等應聽。我今爲汝説其往昔奉法因縁。
  品文分三。此結前生後。次正述修行。後大衆願學。此初

即於是時。説伽他曰
我昔曾爲轉輪王 捨此大地并大海 四洲
珍寶皆充滿 持以供養諸如來 我於往昔
無量劫 爲求清淨眞法身 所愛之物皆悉
捨 乃至身命心無悋正述修行有三十二頌。大分
  爲四。初二頌總標過去供佛求法。次二十三頌別明過去
修學此經。次兩頌爲除衆疑結會古今。後五頌明修學益
勸勉諸衆。初中有二。初一頌親近諸佛。次一頌爲求勝
法。其文可見
又於過去難思劫 有正遍知名寶髻 於彼
如來涅槃後 有王出世名善生 爲轉輪王
化四洲 盡大海際咸歸伏 有城名曰妙音
聲 時彼輪王於此住第二別明過去修學此經。於
  中有四。此初二頌明求法人。此亦有四。一明求法時。二
有王出下明求法人。三爲轉輪王下明王化。四有城名曰
妙音聲以下明其住處。其文可見
夜夢聞説佛福智 見有法師名寶積 處座
端嚴如日輪 演説金光微妙典第二正求法有
  十一。此初一頌因夢見聞。夢云羅呾娜。此云寶。倶佗此
云積。舊云寶冥訛
爾時彼王從夢覺 生大歡喜充遍身 至天
曉已出王宮 往詣苾芻僧伽處 恭敬供養
聖衆已 即便問彼諸大衆 頗有法師名寶
積 功徳成就化衆生此二頌覺已尋覓
爾時寶積大法師 在一室中而住止 正念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