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經律異相 (No. 2121_ 寶唱等集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象師叩頭白言。願王莫憂苦。象淫心息厭
穢。草思美飮食如是自還。王即告曰。吾不復
用。象後果還。象師白王。象今還來。王言。我
不須汝亦不須象。散闍啓王。王若不須。唯願
觀我調象之方。王即可之。尋使師作七鐵丸
燒令極赤。作已念言。象呑此丸決定當死。王
或悔白言。大王。此白象寶唯轉輪王乃得
之耳。今有小過不應喪失。王怒隆盛告言。遠
去。象師告象。呑此鐵丸。若不呑者當以鐵鉤
斷裂汝腦象知其心。我寧呑此熱丸而死。屈
膝向王垂涙望救。王怒徐視散闍告象何不
呑丸。時象取丸置口呑之。入腹燋爛直過而
死。丸墮地猶赤。王見乃悔。即告散闍。汝調
象乃爾。何故在林不能制之。時淨居天知光
明王應發菩提心。即令象師跪答王言。我唯
能調身不能調心。唯有佛能調心耳。王言。佛
者何種。姓生。答二種*姓生。一者智慧。二者
大悲。勤行六事。所謂六波羅蜜。功徳智慧悉
具足已。號之爲佛。王聞踊躍。即起洗浴更著
新衣四向作禮。於一切衆生起大悲心燒香
立誓。願我所有功徳迴向佛道。自調其心亦
當調伏一切衆生。若於地獄有所益者當入
是獄。終不捨於菩提之心。作是誓已。六種震
動。諸山大海虚空之中自然樂聲。佛告諸比
丘。爾時白象呑鐵丸者難陀是也。時象師者
舍利弗是也。光明王者我身是也。我於爾時
見象調從始發道心出賢愚經
三卷
多福王事梵志増福太子奉佛兩師角術

昔有國王。名曰多福。太子名曰増福。王奉六
師。其子事佛。世無沙門。唯一白衣以爲師首。
外道五百人嫉其名徳。即白王言。國事兩法
令心不一。願與佛師各現奇徳。約不如者
屬爲奴。王即可之。外道與師剋日結約。王前
各試功藝。梵志善射即行入山。五百人各射
大鹿。皆貫左目負來伎。賢者入山精思
念佛。求威佐助以彰大道。有五色鹿踊從地
出。歡喜持歸。外道知之。伺賢者行。往語其婦
曰。卿夫捨家作沙門。但坐此鹿。破汝家法。
婦聞恚怒以鹿乞之。賢者來歸不見其鹿。即
問所在。婦曰。此不祥之物今已失去。夫甚愁
憂。復還山中至誠悔過。即有明月神珠忽從
地出。便持此珠察梵志出行。往詣其門衒賣
奇物。梵志婦曰。吾家亦有異物可以相比。
即出五色鹿。賢者便言。王使吾齎此鹿。汝
今盜之其罪不測。婦遽還之。至其試日。梵志
各送鹿皆傷左眼既穢且臭。王甚惋之。賢者
來奉奏神鹿齎明月神珠入王殿上。二物飛
騰倶戲星流電耀。擧宮讃奇。婆羅門五百人。
知術藝不如。即役爲奴。其婦爲婢。賢者導示
經教以爲弟子出雜譬喩
經第*三卷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六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七聲聞道上諸
國王部第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波羅奈王得辟支佛一 月氏王造三十二
塔成羅漢道二 摩訶劫賓寧王伐舍衞
遇佛得道三 有徳王擁護弘法法師失命
爲佛弟子四 功徳莊嚴王請佛得道五 
藍達王因目連悟道六 普安王化四王聞
法得道七 婆羅門王捨於國俸布施得道
八 摩達王從羅漢聞法得道九 乾陀王
捨外習内得須陀洹道十 普達王遇佛得
道十一
波羅奈王得辟支佛
波羅奈王。夏暑熱時處高樓上。坐七寶床令
青衣摩。牛頭栴檀香塗身。青衣臂多著釧
王身。時釧聲滿耳王甚患之。教次第令脱釧。
唯獨一釧寂然無聲。王時悟曰。國家臣民婇
女多事多惱亦復如是。即時離欲獨處思惟
得辟支佛。鬚髮自落著自然衣。從樓閣去以
己神足力出家入山。如是因縁中品辟支佛
也。有人願作辟支佛。種此善根時世無佛。
善熟。厭世出家得道。名辟支佛出坐禪三
昧經中卷
月氏王造三十二塔成羅漢道
月氏國王。欲求佛道故作三十二塔。爲供養
相一一作之至三十一。時有惡人觸王。王心
退轉。如此惡人云何可度。即時迴心捨生死
向涅槃。作第三十二浮圖以求解脱。由是因
縁成羅漢道。是故此寺名波羅提木叉梁言
解脱
爾以來未滿二百年。此寺猶在。吾亦見之
寶藏
摩訶劫賓寧王伐舍衞遇佛得道
舍衞國王名波斯匿。于時南方有國。名曰金
地。其王字劫賓寧。太子名摩訶劫賓寧。父崩
太子即位。體性聰勇。領三萬六千小國。威風
振莫不摧伏。然與中土不相交通。後有商
客往到金地。以四端細&T073554;奉上彼王。王問商
客言。此物甚好爲出何處。啓曰。出於中國。王
復問言。其中國者號字云何。答曰。名羅悦祇。
又名舍衞。王復問言。中國王以何等故不來
獻我。又答曰。各自霸土威名相齊。故不來
耳。王自思惟。今當加威令彼率伏。復問商客。
中國諸王何者最大。白言。舍衞國王爲第一
大。即便遣使詣舍衞國。持書示教其理委備
告語其王。波斯匿言。我之威風遍閻浮提。卿
何所恃斷絶使命。今故遣使共卿相聞。却後
七日與我相見。設不如是吾當興兵破汝國
界。波斯匿聞深用驚惶。即往詣佛具白斯事。
佛告王言。還語使云。我不大更有大王。王奉
佛教。告彼使言。世有聖王。近在此間。卿可到
邊傳汝王命。使即詣祇洹。于時世尊。自變其
身作轉輪王。七寶侍從皆悉備有。使前入化
城。既覩大王情甚驚悚以書與之。化王得書
&T050617;著脚下。告彼使言。吾爲大王臨領四域。汝
王頑迷敢見違拒。汝速還國致宣吾教。信至
之日馳奔來覲。臥聞當起。坐聞應立。剋期七
日不得稽遲。敢違斯制罪在不請。使還本國
具以聞見白金地王。王承斯問深自咎責。合
率所領諸小王輩欲朝大王未便即路。先遣
一使白大王言。臣所統御三萬六千王。爲當
都去。將半去耶。大王還報。聽半留住但將半
來。時金地王將萬八千小王同時來到。既見
化王謁拜畢已。心作是念。大王形貌雖復勝
我。力必不如。化王于時勅典兵臣以弓與
之。金地國王手不能勝。化王還取以指張弓。
復持與之勅令挽。金地國王殊不能挽。化王
復取而彈扣之。三千世界皆爲震動。復次取
箭彎弓而射。離手之後化爲五發。其諸箭頭
皆出光明。其光明頭皆有蓮華大如車輪。一
一華上各各皆有一轉輪王。七寶具足奮出
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五道衆生莫不蒙
頼。諸天境界見其光明及聞説法。身心清淨
有發無上正眞道意。復有得住不退地者。人
道衆生有得一道二道三道之者。出家入要
得應眞者。有發無上正眞道意。得不退地不
可稱計。三塗衆生離苦解脱生人天中。時摩
訶劫賓寧王。及金地諸小王。見斯神變其心
信伏。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萬八千小王一時
皆然。須臾之頃佛攝神力還復本形。諸比丘
僧前後圍繞。金地王衆求索出家。鬚髮自墮
袈裟在體。思惟妙法盡得羅漢出賢愚經
第七卷
有徳王擁護弘法法師失命爲佛弟子
過去遠劫。此拘尸城有佛出世。號歡喜増益。
住世無量化衆生已。然後乃於娑羅雙樹入
般涅槃。佛涅槃後遺法住世無量億歳。餘四
十年佛法未滅。有一持戒比丘。名曰覺徳。多
有徒衆眷屬圍遶能師子吼廣説經典。制諸
比丘不得畜養奴婢牛羊非法之物。時多破
戒比丘。聞作是説皆生惡心。執持刀杖逼是
法師。是時國王。名曰有徳。聞是事已。爲護
法故即便往至説法者所。與是破戒諸惡比
丘。極共戰鬪。令説法者得免危害。王時被瘡
擧身周遍。覺徳尋讃王言。善哉善哉。王今
眞是護正法者。當來之世此身當爲無量法
器。王於是時得聞法已。心大歡喜尋即命終。
生阿閦佛國作第一弟子。其王將從人民眷
屬。有戰鬪者。有隨喜者。一切不退菩提之心。
命終悉生阿閦佛國。覺徳比丘却後壽終。亦
復往生阿閦佛國。作聲聞衆中第二弟子。若
有正法滅時。應當如是受持擁護。時王者則
我身是。説法比丘迦葉佛是出大涅槃
經第三卷
功徳莊嚴王請佛得道
爾時功徳莊嚴王。從佛聞説偈及覩神變。増
益堅固菩提之心。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唯願
世尊。及菩薩弟子大衆。受我八萬四千歳請。
普明王如來。願以衣被飮食臥具醫藥給侍
所須。彼佛及大衆即便受請。王知佛受其請
已。歡喜便去。王子師子進及二萬王子捨世
榮位。於佛法中剃除鬚髮出家修道。勤行精
進樂求善法。時師子進得五神通堅固不退。
彼佛加其威神常爲衆生顯説妙法。遍三千
大千界施作佛事。無量衆生堅固不退無上
大乘。功徳莊嚴王於八萬四千歳中。以諸
樂具供養世尊及諸大衆。與一切群臣前後
導從爲聽法衆。而作是念。我諸子剃除鬚髮
出家修道。常受供養自不可行施。亦未見得
過人之法。寧可還家捨財布施修諸功徳。如
我所種諸善根耶。爾時普光明王如來。即知
功徳莊嚴王心所念。告師子進菩薩言。善男
子。現汝自在功徳神力。大菩薩變現使此大
衆普得見聞。迴彼邪心使得正見。師子進菩
薩即時入定現如是等相。大千震動。於上虚
空雨華香繒蓋幢幡妓樂美饍飮食瓔珞。衣服
種種珍寶。紛紛而下滿足大千。衆生得未曾
有皆大歡喜。爾時從地神諸天上至阿迦膩
吒。皆唱是言。此大菩薩可名虚空藏。所以然
者。從虚空中能雨珠寶充足一切。佛即印
可。王見踊悦得未曾有捨憍慢心。合掌向佛。
作如是言。希有世尊。菩薩功徳智慧乃能如
是。世尊。在家施者所益無幾。夫出家者以神
通力施無崖際。在家者施不稱彼意。雖施猶
悋以爲苦惱。出家不悋不生苦惱
王捨位。與子吉意。以眞信心剃除鬚髮。於佛
法中出家修道。増長善法常勤精進得四禪
四無量心及五神通。時吉意王。以法治化國
無怨者。精進不疲供養世尊。功徳莊嚴王者。
拘留孫如來是。師子進菩薩者。即虚空藏菩
薩是。吉意王者。即彌勒是也出功徳莊嚴王
請佛供養出家
得道
藍達王因目連悟道
舍衞有王。號曰藍達。土地豐沃人民淳信。君
臣父子相率以道。後王即位。法俗轉薄治行
不平。阿抂百姓横誅無辜。正亂禍應雨澤不
時。五穀不豐互生妖怪。遂致荒殘懼於危亡。
奉事邪道五百餘人。又祀妖神上下相學。如
風靡草。黎民樂亂競爲姦宄。強者陵弱更相
傷殺。劫奪人財不從道理。婬他婦女君臣荒
醉。迷惑日滋旱踰三年。前後請祷初不得雨。
諸師白王。今當大祠。應用童男七人白牛白
馬各十頭燒以祭天。然可獲雨。王即辦具。國
中凶凶大小掻擾。佛告目連。藍達國荒人民
勤苦。有三億人應從汝得解。可往開化。目
連往爲説法開解其意。國中人民初無受
者。目連。化作大鬼神身。長數十丈。當城門
坐。洪聲呼王及諸近臣使出。君臣惶惑自懼
不全。王即率將近臣叩頭自陳。唯願生活。神
謂王言。急求臣不忠子不孝者來。吾欲食之。
王即推問。答言無有。神復謂王言。急求偸盜
者。淫泆者。兩舌惡口者。吾欲食之。王即推
問。又答言無。神復謂王言。急求飮酒者。吾欲
食之。王即推問。又答言無。於是目連復現眞
身。往與鬼神共語。王見目連。叩頭守請令爲
解釋大神。日連謂王言。是神欲何所求。王言。
欲食惡人。目連問言。國中信有此輩人不。王
答言無。重請發遣。我當終身歸命道人。目
連語大神言。此國中人民無有卿所覓者。卿
可原赦其罪。若復有犯者。可更來食之。神即
聽其言。忽然而去。王及臣民。即倶叩頭陳謝
乞得歸命。目連告言。王若欲歸命者。宜先自
歸佛。王問佛功徳。目連説佛三界獨尊所説
之法聲聞三千。王言。吾今有幸乃獲異聞。即
啓目連。願欲請佛受尊法言終身奉行。目連
告王。信能爾者。其福難量。但當淨心存佛。王
即承教沐浴齋戒。遥向佛國稽首爲禮。曰吾
以闇昧誤處民上。不能洗心率導。使國空荒
咎在吾身。唯願天尊垂光降下。普令黎民獲
無盡之福。佛與諸比丘。未至百里豫行空中。
五色蓮華捧其足下。諸天翼從寶帳華蓋奉
迎道路。作衆名樂側塞空中。覩佛威神光耀
天地。王及群臣稽首足下。於四衢道廣施帳
幔掃灑淨潔。佛坐自然師子之座。悉布以天
繒綩綖。王手斟飮食躬行澡水。呪願畢。佛
便説苦空非常四諦之要。王即歡喜乞受五
戒。結解垢。除得須陀洹。時王所事五百外道
乞爲比丘。佛即聽之。以手摩其頭髮墮袈裟
著身。却後七日同得羅漢。衆會人民得須陀
洹。或受五戒勤行十善。歸命三尊。月六齋。
歳三齋。轉相率導以爲常法。阿難白佛。此王
人民。宿與目連有何等縁。佛言。昔惟衞佛
時。目連爲優婆塞。居宿貧窶奉行戒行守意
不毀。採華山中見須文樹。適欲上樹取華。不
知前有蜂房。群蜂數千驚散逐之。即心念言。
若我得道當度汝等。今日得道者皆爾時蜂
出藍達
王經
普安王化四王聞法得道
昔有五國王。國界比近共作善友更相往來。
其最大者名曰普安。習菩薩行。餘四小王常
習邪行。大王愍之。呼來上殿共相娯樂。乃至
七日。終日竟夜七日已滿。小王白大王言。國
事甚多請退還家。大王送之。出至道中語諸
小王。各説所樂。一王答曰。陽春三月樹木榮
華遊戲原野。一王復答。願我常作國王。鞍馬
服飾官屬人民圍繞左右。晃晃𦸸𦸸椎鍾鳴
鼓出入行來路人傾目。一王又言。願我婦兒
端正無雙。共相娯樂極情快意。一王復言。願
我父母常在。朋友兄弟妻子羅列。好衣美食
以恣身口。素琴青衣共相娯樂。倶白大王所
樂何事。大王答言。我樂不生不死不苦不惱
不飢不渇不寒不暑存亡自在。四王倶言。如
此之樂當有明師。大王答言。吾師號佛。近在
祇洹精舍。諸王歡喜同詣世尊。大王白佛言。
今得爲人闇鈍無智但深著世。樂不知罪福。
願佛爲弟子等説其苦諦。佛言。卿等善聽。當
爲説之。人生在世衆苦切身。略説八苦。一生
苦。人死時不知精神趣向何道。未得生處普
受中陰之形。至三七日中。父母和合便來受
胎。一七日如薄酪。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
凝酥。四七日如肉臠。五胞成就巧風入腹。
吹其身體六情開張。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
藏之上。母噉一粒熱食。潅其身體如入濩
湯。母飮一杯冷水。亦如寒氷切體。母飽之時。
迫迮身體痛不可言。母飢之時。腹中了鳥亦
如倒懸受苦無量。至其滿月欲生。頭向産門。
劇如兩石挾山生墮草上。身體細軟草觸
其身如履刀劍忽然失聲大呼。此是苦不。
言是苦。二者老苦。父母養育至年長大。飢時
極飢飽時極飽。無有節度。漸至年老頭白齒
落。目視茫茫耳聽不聰。盛去衰至皮緩面皺。
百節痛疼行歩苦極。坐起呻吟憂悲苦惱。識
神轉滅便旋即亡。命日促盡言之流涕坐起
須人。此是苦不。答曰實苦。三病苦。地水火風
和合成身。一大不調百一病生。四大不調四
百四病同時倶作。地大不調擧身皆痛。水大
不調擧身洪腫。火大不調擧身苦熱。風大不
調擧身掘強百節苦痛猶被杖楚。四大進退
手足不任。氣力虚竭坐起須人。口燥唇焦筋
斷鼻圻。目不見色耳不聞聲。不淨流出身臥
其上。心懷苦惱言輒悲哀。六親在側晝夜看
視初無休息。甘美飮食入口皆苦。此是苦不。
答曰實苦。四死苦。人死之時四百四病同時
倶作。四大欲散魂神不安。欲死之時刀風解
形無處不痛。白汗流出兩手摸空。室家内外
在其左右。憂悲啼哭痛徹骨髓不能自勝。風
去氣散火滅躯冷魂靈去矣。身體挺直無
復所知。旬日之間肉壞血流膖脹爛臭甚不
可近。棄之曠野衆鳥噉食肉盡骨枯髑髏異
處。此是苦不。答言實苦。五恩愛別苦。室家
内外兄弟妻子共。相戀慕一朝破亡。爲人抄
劫各自分張父東子西母南女北非唯一處。
爲人奴婢各自悲心。呼内斷絶窈窈冥冥
無有相見之期。此是苦不。答曰實苦。六求不
得苦。家有財物散用求官。望得富貴求之不
止。會遇得之得作邊職。未經幾時貪取民物。
爲人所言一朝有事。檻車載來憂苦無量不
知死活何日。此是苦不。答曰實苦。七怨憎會
苦。世人薄俗居愛欲之中諍不急之事。更相
殺害遂成大怨。各自相避隱藏無地。各磨刀
箭挾弓持杖。會遇狹道張弓樹箭。兩刃相
向不知勝負是誰。當爾之時怖畏無量。此是
苦不。答曰實苦。八憂悲惱苦。人生在世。長者
百歳短命胞胎者傷。墮縱得百歳夜消其半
餘。五十年。醉酒疾病不知作人。小時愚癡十
五年中未知禮儀。年過八十老鈍無智。耳聾
目冥無復法則。天下欲亂旱火大霜田種不
熟。室家内外多諸疾痛。治生喜失官家百調
閉繋牢獄未知出期。兄弟兒子遠行未歸。居
家窮寒無有衣食。比舍村落社稷不辦。家人
死亡無可殯殮。春時種作無有犁牛。節日共
聚應當歡喜共悲相向。此是苦不。答曰實苦。
於時五王及諸群臣會中數千萬人。聞説苦
諦心開意悟。即得須陀洹道。今觀宮殿如視
穢厠無可樂者。即捨王位付弟出家爲道。修
諸功徳日日不倦出五
王經
婆羅門王捨於國俸布施得道
多昧國。有婆羅門王。捨其王俸多事異道。王
欻一日自發善心欲大布施。如婆羅門法。積
寶如山有來乞者令其自取。手重一撮如是
數日其積不減。佛知是王宿福應度。化作梵
志。往到其國。王出相見。禮問起居曰。何所求
索莫自疑難梵志答言。吾從遠來欲乞珍寶
持作舍宅。王言大善。自取重一撮。梵志取一
撮行。七歩還著故處。王問。何故不取。梵志答
曰。此裁足作舍廬耳。復當取婦倶不足用是
以不取。王言。更取三撮。梵志即取。行七歩復
還著故處。王問梵志。何以復爾。答言。此足取
婦。復無田地奴婢牛馬。計復不足。是以息意
也。王言。更取七撮。梵志即取。行七歩復還著
故處。王言。復何意故。梵志答言。若有男女。
當復嫁娶吉凶用費。計不足用是以不取。王
言。盡以𧂐寶持用相上。梵志受而捨去。王甚
怪之。重問意故。梵志答曰。本來乞匃欲用生
活。諦念人命處世無幾。萬物無常旦夕難保。
因縁遂重憂苦日深積寶如山無益於己。貪
欲規圖唐自勤苦。不如息意求無爲道。是以
不取王意開解。願奉明教。於是梵志。現佛光
相踊住空中。爲説偈言
    雖得積珍寶 嵩高至于天
    如是滿世間 不如見道要
    不善像如善 愛而似無愛
    以苦爲樂像 狂夫不爲厭
王見。佛光遠照天地。又聞此偈踊躍歡喜。王
及群臣即受五戒。得須陀洹道出出曜經
第十六卷
摩達王從羅漢聞法得道
有國王。名曰摩達。出軍征討選民數百萬。時
有比丘得羅漢道。入國分衞。並被執録將詣
王宮。王使養官馬。勤苦七日。王自臨視。比
丘見王。輕擧飛翔上住空中現其威神。王便
恐怖叩頭悔過。我實愚癡不別眞僞。推問内
外誰令神人爲是事者。今當有所治殺。比丘
告王。非王及國人過也。自我宿命行道常供
養師。我時爲師設飮。師謂我言。且先澡手然
後當飮。我愚癡心念言。師亦不養官馬。何故
不豫澡手。師即謂我言。汝今念此輕耳後重
如何。我聞是語便自愁憂。師知其意。便念言。
我會當泥洹。何故令人惱耶。即以其夜三更。
師般泥洹。從來久遠各更生死。今用是故受
其宿殃。養馬七日。夫善惡行輒有殃福如影
隨形。王聞比丘説罪福。意解歡喜乞得歸命
於神人。比丘告言。卿當自歸於佛。佛爲三界
師。王及國人。皆隨比丘出到佛所。稽首作禮
奉受五戒。作優婆塞。佛便爲王及國人民。現
相好威神光耀天地。復爲説非常苦空。王於
是時得須陀洹道。國中人民皆受五戒十善。
歸命三尊月月齋戒。以爲常法摩達
國王經
乾陀王捨外習内得須陀洹道
時有國王。名曰犍陀。奉事婆羅門居在山
中。多種果樹樵人毀樹。時婆羅門。將詣王所
言其無状。殘敗果樹請王治殺王敬事婆羅
門。即爲殺戮。自後未久。有牛食人稻。其主
遂捶牛折一角。血流被面痛不可忍。牛徑到
王所白言。我實無状食人少稻。今捶折我角。
王曉鳥獸語。告牛言。當爲汝治殺之。牛言。
雖殺此人不止我痛。但當約勅後莫苦人。王
便感念。我事婆羅門。但坐果樹令我殺人。不
如此牛也。便呼婆羅門問言。今事此道有何
福乎。婆羅門報言。可得攘災致福富貴長
壽。王復問言。可得脱於生死不。報言。不得免
於生死也。王到佛所。五體投地爲佛作禮白
言。我聞佛道至尊。教化天下所度無數。願受
法言以自改革。佛即授王五戒十善。爲説一
切天地人物無生不死者。布施持戒現世得
福。忍辱精進心行智慧者其徳無量。後生天
上亦可得作遮迦越王。可得無爲度世之道。
佛現相好威神光耀。王歡喜意解。得須陀洹
道。牛後七日壽終。上生天上揵陀
國王經
普達王遇佛得道十一
有夫延國王。名曰普達。身奉佛法未常偏
抂。常有慈愍。國内愚民不知三尊。毎當齋
戒登高觀視。還必頭面稽首爲禮。國中臣民
怪王如此。自共議言。王處萬民之尊。遠近敬
服登謂人從。有何請欲毀辱威儀頭面著
地。群臣欲諫不敢。與吏民數千出宮未遠見
一道人。王下輦却蓋住。其群從爲之作禮。
尋從而還。施設飯食遂不成行。群臣諫言。大
王至尊。何宜於道路爲此乞匃道人頭面著
地。天下尊貴唯有頭面。加爲國王不與他
同。王勅臣下。求死人首及六畜頭。臣下遍索
歴日乃得。王言。於市賣之。臣下賣之。牛馬猪
羊頭皆售。但人頭未售。王言。貴賎賣去如其
不售。使以匃人如是歴日賣既不售。匃無取
者頭皆膖臭。王便大怒。語臣下言。卿言。人頭
最貴不可毀辱。今人頭何故匃無取者。即勅
嚴駕出曠澤中當有所問。群臣振聳出到城
外。告群臣言。卿寧識吾先君時。有小兒常執
持蓋者不。臣下對曰實識。王言。今此兒何所
在。對曰。亡已十七年。王言。此兒爲人善惡何
如。對言。臣等常覩其承事先王。齋戒恭肅誠
信自守非法不言。王告諸臣。今若見此兒在
時所著衣服。寧識之不。諸臣對曰。雖自久遠
臣故識之。王使取前亡小兒衣。曰。此寧是不。
臣下對曰是。王曰。今儻見兒身爲識之不。臣
下良久。對曰。臣自懼蔽闇卒覩不別。前所見
道人來。王大歡喜。又爲道人賣頭匃人不
取。今欲示其本末。有幸相遇。願爲開導。道人
即爲臣下説。王本是先王時執蓋小兒。常隨
先王。齋戒奉行正法清淨守意不犯諸惡。其
後過世生爲王子。今得尊貴皆由宿行齋戒
所致。臣下大小莫不僉曰。吾等幸遇得覩道
人。願哀愚朦乞爲弟子。道人告諸臣民。吾
有大師。當從受問。諸臣報言。願盡年命一受
法言。道人曰。我師字佛。身能飛行頂有光
明。分身散體變化萬端。獨歩三界莫與齊倫。
門徒清潔皆爲沙門。其所教授度脱不唐。臣
下即啓道人。佛寧可得見不。去此幾何。道人
報言。甚善。當啓世尊。六千餘里。道人即飛到
舍衞。具以啓佛。佛言。明日當到夫延國臨至
皆現威神。王及群臣持華香出城迎佛。覩佛
威靈喜懼交并五體投地稽首爲禮。白佛言。
勞屈世尊。并及衆僧遠到此土。王盡心供設。
手自斟酌行澡水。呪願畢。佛笑口光五色。阿
難言。佛不妄笑。答言。昔摩呵文佛時。王爲
大姓家子。其父供養三尊。父命子傳香。時
有一侍使。意中輕之不與其香。罪福響應暫
招役報。奉法無替今得爲王。若我得道當度
人。本末意解即得須陀洹。國中人民。皆
受五戒行十善出普達
王經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七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八行聲聞道中諸
國王部第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横興費調爲姦臣所害鬼復爲王一 感佛
聞法得須陀洹道二 波斯匿王後園生自
然甘蔗粳米三 波斯匿王請佛解夢四 
波斯匿王求贖女命五 波斯匿王遊獵得
末利夫人六 好信王發願潅佛七 耆域
藥王請佛僧八 瓶沙王有四種畏九 瓶
沙王樂食而死生四天王天十 瓶沙王與
弗迦沙王親厚更獻珍異十一 赤馬天
子問佛無生死處十二 多智王佯狂免禍
十三
横興費調爲姦臣所殺鬼復爲王
昔瓶沙王。有一大臣。犯事徙南山中去國千
里。由來無人不熟五穀。大臣到中。泉水通流
五穀大熟。四方諸國有飢寒者來至此中。數
年之中便有三四千家。來者給與田地令得
生活。其中三老諸長者宿年。共議國之無君。
由身之無首相將至大臣所。擧大臣爲王。大
臣答長老曰。若以我爲王者。當如諸國王之
法。左右大臣文武將士。上下朝貢發女開宮
租税穀帛當如民法。諸國老曰。唯然奉命。
一隨王法。即立爲王。處置群臣。文武上下發
調人民。築城作舍宮殿樓觀。民被苦毒不復
能堪。皆發想念欲謀圖於王。諸姦臣輩將王
出獵。去城三四十里。於曠野澤中索王欲殺。
王問左右。何縁殺我。並曰。民慕豐樂奉王以
禮。民困思亂破家圖國。王告之言。卿等自爲
非我本造。抂殺我者神祇知之。聽我發一願
死不有恨。即時願曰。我本開荒出土養民。來
者皆活富樂無極。自擧我爲王。依案諸國自
共作此今反殺我。我實無惡於此人民。若我
死者願作羅刹。還入故身中當報此怨。於是
絞殺棄尸而去。三日之後王神還身中。自名
阿羅波。即起入宮。殺新王并後宮婇女左
右姦臣。欲盡殺人。國中三老草索自縛來。
向羅刹自首。此是姦臣所爲。非是細民所可
能知。乞匃原恕願還治國。曰我是羅刹。與
人從事食飮當得人肉。羅刹急性忿不思難。
三老曰。國是王許故當如前。食飮所須當相
差次。國老共出宣令人民。從此爲次。家出一
小兒。生用作食。食羅刹王三四千家。正有一
戸爲佛弟子。居門精進持佛五戒。賢者大小
懊惱啼哭。遥向崛山爲佛作禮。悔過自責。佛
以道眼見其辛苦。便自説言。因是小兒當度
無數人。便獨飛往至羅刹門。現變光相照其
宮内。羅刹見光疑是異人。即出見佛便起毒
心。欲前唅佛光刺其目。擔山吐火皆化爲
塵。至久疲頓然後降化。請佛入坐頭面作禮。
佛爲説法一心聽法。即受五戒爲優婆塞。
里吏催食奪兒將還。室家㘁哭隨道而來。
觀者無數爲之悲哀。吏抱兒&T016254;食著羅刹前。
羅刹以手&T016254;兒。長跪白佛。國人相次以
食。我今受佛五戒不復得食人。請以小兒持
布施佛。爲佛給使。佛爲受之。説法呪願。羅刹
歡喜得須陀洹道。佛以小兒著鉢中。&T016254;出宮
門還其父母。而告之曰。快養小兒勿復愁憂。
衆人見佛莫不驚怪。是何神此兒何福。而獨
救之。羅刹所食奪還父母。佛即説偈言
    戒徳可恃怙 福報常隨己
    見法爲人長 終遠三惡道
    戒愼除苦畏 福報三界尊
    鬼龍邪毒害 不犯有戒人
見佛光像皆爲佛弟子。聞偈歡喜皆得道跡
出法句譬
經第五卷
感佛聞法得須陀洹道
舍衞國有二商人。一人念曰。佛身丈六華色
紫金。頂有肉髻項背日光巍巍難言。佛猶帝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