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神僧傳 (No. 2064_ ) in Vol. 50

[First] [Prev]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從此病差。鬼不復至矣
慧紹
僧慧紹。不知出處。孩孺時母哺魚肉即吐。自
是不茹葷。八歳出家爲僧。通法華經苦行堅
節。後隨師僧要止臨川招提寺。常念佛恩之
重。誓欲捨身以報。乃僱人斫薪。於東山石室
積高一丈。中開一龕。即還寺告師。師諫不從。
於是剋日就山建八關齋會。闔境奔赴雲滿
山谷。至夜紹自行香執燭燃薪。入龕而坐。誦
藥王捨身品。火沿至額猶聞經聲。大衆忽見
一星大如斗直下火中俄而升天。咸謂天宮
迎接之瑞。紹嘗謂同學曰。吾燒身處當生梧
桐木。切莫伐之。後三日果爾而生。道俗異

悟詮
蜀僧悟詮。號覺海。有慧性。峽州富人程夷伯
年二十九。一夕夢其父曰。汝今年當死可問
覺海。其人茫然不曉。一日有僧説相。負覺海
字。程請一相。問云。我壽幾何。覺海曰。老僧
皆無求。但覓水一杯。呵氣入水中。令程飮之
曰。今夜有吉夢可相報。即夜夢至一官府左
廊下。男子婦人衣冠嚴整。皆相忻悦。右廊盡
枷鎖縲紲之人。哀號涕泗。傍有人云。左廊是
修捨橋路人。右廊是毀壞橋路人。若爾要福
壽可自擇取。程即夢覺發心。凡百里之内橋
梁路道一一修整。工畢覺海復來云。汝作此
事何延十年。程自是於道路上用工不倦。壽
九十二。五世昌盛
神僧傳卷第二


神僧傳卷第三
曇無懺
曇無懺。或云曇摩懺。中天竺國人也。六歳遭
父憂。獨與母居。見沙門達摩耶舍。以懺爲其
弟子。習學小乘。後遇白頭禪師遂業大乘。至
年二十誦大小乘經二百餘萬言。懺從兄善能
調象。騎殺王所乘白耳大象。王怒誅之。令曰。
敢有視者夷三族。親屬莫敢往者。懺哭而葬
之。王怒欲誅懺。懺曰。王以法故殺之。我以親
而葬之。並莫違大義。何爲見怒。傍人爲之寒
心。其神色自若。王奇其志氣。遂留供養之。懺
明解呪術所向皆驗。西域號爲大呪師。後隨
王入山。王渇須水不能得。懺乃密呪石出水。
因讃曰。大王惠澤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隣國
聞者皆歎王徳。于時雨澤甚調百姓稱詠。王
悦其道術深加優寵。頃之王意稍歇待之漸
薄。懺以久處致厭。遂辭往罽賓。欲演大乘彼
國不合。乃東適龜茲音丘
頃之復進到姑臧
止於傳舍慮失經本枕之而寢。有人牽之在
地。懺警覺。謂是盜者。如此三夕。聞空中語曰。
此如來解脱之藏。何以枕之。懺乃慚悟別置
高處。夜有盜之者。數過提擧竟不能動。明旦
懺持經去不以爲重。盜者見之。謂是聖人。悉
來拜謝。時河西王沮渠蒙遜僣據涼土。懺嘗
告蒙遜云。有鬼入聚落必多災疫。蒙遜不信。
欲躬見爲驗。懺即以術加蒙遜蒙遜見而駭
怖。懺曰。宜潔誠齋戒神呪驅之。乃讀呪三日。
謂蒙遜曰。鬼已去矣。時境首有見鬼者云。見
數百疫鬼奔驟而逝。境内獲安。時魏虜拓跋
燾聞懺有道術。遣使迎之。蒙遜既事懺日久
不忍舍去。後又慰辭以迎。蒙遜既吝懺不遣。
又迫魏之強。至蒙遜義和三年三月。懺因請
西行。更尋涅槃後分。蒙遜忿其欲去。乃密圖
害懺。僞以資糧發遣。厚贈寶貨。臨發之日懺
乃流涕。告衆曰。懺業對將至。衆聖不能救矣。
以本有心誓義不容停。比發蒙遜果遣刺客
於路害之。春秋四十九。是歳宋元嘉十年也。
遠近咸共嗟焉。既而蒙遜左右常白日見鬼
神以劍撃蒙遜。至四月蒙遜寢疾而亡
杯渡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人因目之。
初在冀州不修細行。神力卓越世莫測其由。
嘗於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渡竊而將
去。家主覺而追之。見渡徐行。走馬逐之不及。
至于孟津河浮木杯於水。憑之渡河。不假風
棹輕疾如飛。俄而及岸達于京師。見時可年
四十許。帶索襤縷殆不蔽身。言語出沒喜怒
不均。或嚴氷叩凍洗浴。或著履上山。或徒行
入市。唯荷一蘆圌
子更無餘物。嘗從延賢
寺法意道人處。意以別房待之。後欲往瓜歩
江。於江側就航人。告渡不肯載之。復累足杯
中顧盻言詠。杯自然流直渡北岸。向廣陵遇
村舍李家八關齋。先不相識。乃直入齋堂而
坐。置蘆圌於中庭。衆以其形陋無恭敬之心。
李見蘆圌當道。欲移置牆邊。數人擧不能動。
渡食竟提之而去。笑曰。四天王李家。于時有
一豎子窺其圌中。有四小兒並長數寸。面目
端正衣裳鮮潔。於是追覓不知所在。後數日
乃見在西界蒙籠樹下坐。李禮拜請還家。日
日供養。渡不甚持齋。飮酒噉肉。至於辛鱠。與
俗無異。百姓奉上或受不受。沛國劉興伯爲
兗州刺史。遣使要之。負圌而來。興伯使人擧
視。十餘人不勝。伯自看唯見一敗衲及一木
杯。後還李家。復得二十餘日。清旦忽云。欲得
一袈裟。中時令辦。李即經營。至中未成。渡云。
暫出。至瞑不返。合境聞有異香。疑之爲怪。處
處覓渡。乃見在北巖下敷敗袈裟於地臥之
而死。頭前脚後皆生蓮華。極鮮香。一夕而萎。
邑共殯葬之。後數日有人從北來云。見渡負
蘆圌行向彭城。乃共開棺鞾履存焉。既至彭
城遇有白衣黄欣。深信佛法見渡禮拜。請還
家。家至貧但有麥飯而已。渡甘之怡然止得
半年。忽語欣云。可覓蘆圌三十六枚。吾須用
之。答云。此間止可有十枚。貧無以買。恐不盡
辦。渡曰。汝但檢覓宅中應有。欣即窮檢。果得
三十六枚。列之庭中。雖有其數亦多破敗。比
欣次第熟視皆已新完。渡密封之。因語欣令
開乃見錢帛皆滿。可堪百許萬。識者謂是杯
渡分身他土所得&T049514;施。迴以施欣。欣受之皆
爲功徳經一年許辭去。欣爲辦糧食。明晨見
糧食具存。不知渡所在。後東遊入呉郡。路見
釣魚師。因就乞魚。魚師施一餧者。渡手弄反
覆還投水。游活而去。又見網師更從乞魚。網
師瞋罵不與。渡乃拾取兩石子擲水中。俄而
有兩水牛鬪其網中。網既碎敗不復見牛。渡
亦已隱。行至松江。乃仰蓋於水中乘而渡岸。
經渉會稽剡縣登天台山。數月而返京師。少
時遊止無定。請召或往不往時南州有。陳家。
頗有衣食。渡往其家甚見迎奉。聞都下復有
一杯渡。陳父子五人咸不信。往都下看之。果
如其家杯渡。形相一種。陳設一合蜜薑及刀
子薫陸香手巾等。渡即食蜜薑都盡。餘物宛
在膝前。其父子五人恐是其家杯渡。即留二
弟停都守視。餘三人還家。家中杯渡如舊膝
前亦有香刀子等。但不噉蜜薑爲異爾。乃語
陳云。刀子鈍可爲磨之。二弟還都云。彼渡已
移靈鷲寺。其家忽求黄紙兩幅作書。書不成
字。合同其背。陳問上人作何券書。渡不答。竟
莫測其然。時呉部民朱靈期使高麗。還値風
舶飄經九日。至一洲邊。洲上有山。山甚高大。
入山採薪。見有人路。靈期乃將數人隨路告
乞。行十餘里聞磬聲香煙。於是共稱佛禮拜。
須臾見一寺甚光麗。多是七寶莊嚴。又見十
餘石人。乃共禮拜還反。行少許聞唱導聲。還
住更看。猶是石人。靈期等相謂此是聖僧。吾
等罪人不能得見。因共竭誠懺悔。更往乃見
眞人。爲靈期等設食。食味是菜。而香美不同
世食。竟共叩頭禮拜。乞速還至郷。有一僧云。
此間去都乃二十餘萬里。但令至心不憂不
速也。因問靈期云。識杯渡道人不。答言。甚識。
因指北壁有一壺掛錫杖及鉢云。此是杯渡
住處。今因君以鉢與之。并作書著函中。別有
一青竹杖。語靈期云。但擲此杖置舫前水中。
閉船靜坐。不假勞力必令速至。於是辭別。令
一沙彌送至門上。語云。此道去行七里至船。
不須從先路去也。如言西轉行七里許至船。
即具如所示。唯聞舫從山頂樹木上過。都不
見水。經三日至石頭淮而住。亦不復見竹杖
所在。舫入淮至朱雀。乃見杯渡騎大航蘭以
捶捶之曰。馬馬何不行。觀者甚多。靈期等在
舫遙禮之。渡乃自下舫取書并鉢。開書視之
字無人識者。渡大笑曰。使我還耶。及鉢擲雲
中還接之曰。我不見此鉢四千年矣。渡多在
延賢寺法意處。時世以此鉢異物競往觀之。
有庾常婢偸物而叛。四追不擒乃問杯渡。云
已死。在金城江邊空塚中。往看果如所言。孔
寧子時爲黄門侍郎。在家患痢。遣信請渡。渡
呪竟云。難差。見有四鬼皆被傷截。寧子泣曰。
昔孫恩作亂家爲軍人所破。二親及叔皆被
痛酷。寧子果死。又有齊諧妻胡母氏病。衆治
不愈。後請僧設齋。齋座有僧勸迎杯渡。渡既
至一呪。病者即愈。齊諧伏事爲師。因作傳記。
其從來神異不可備紀。元嘉三年九月辭諧
入東。留一萬錢物寄諧倩爲營齋。於是別去。
行至赤山湖患病而死。諧即爲營齋。并接屍
還葬建康覆舟山。至四年有呉興邵信者。甚
奉法。遇傷寒病無人敢看。乃悲泣念觀音。忽
見一僧來云。是杯渡弟子。語云。莫憂家師尋
來相看。答云。渡死已久。何容得來。道人云。
來復何難。便衣帶頭出一合許散。與服之病
即差。又有杜僧哀者。住在南崗下。昔經伏事
杯渡。兒病甚篤。乃思念恨不得渡與念神呪。
明日忽見渡來。言語如常。即爲呪病者便愈。
至五年三月渡復來齊諧家。呂道惠聞而怛
之杜天期水丘熙等。並見皆大驚。即起禮拜。
渡語衆人言。年當大凶可勤修福業。法意道
人甚有徳。可往就之。修立故寺以禳災禍也。
須臾門上有一僧喚渡。便辭去云。貧道當向
交廣之間不復來也。齊諧等拜送慇懃於是
絶迹。頃世亦言時有見者
曇諦
釋曇諦。姓康氏。其先康居國人。漢靈帝時移
附中國。獻帝末亂移止呉興。諦父肜嘗爲冀
州別駕。母黄氏晝寢夢見一僧。呼黄爲母。寄
一麈尾并鐵鏤書鎭二枚。眠覺見兩物具存。
因而懷孕生諦。諦年五歳母以麈尾等示之。
諦曰。秦王所餉。母曰。汝置何處。答云不憶。至
年十歳出家。學不從師悟自天發。後隨父之
樊鄧。遇見關中僧&MT03037;
道人。忽喚&MT03037;名。&MT03037;曰。
童子何以呼宿老名。諦曰。向者忽言。阿上是
諦沙彌。爲衆僧採菜被野猪所傷。不覺失聲
耳。&MT03037;經爲弘覺法師弟子。爲僧採菜被野猪
所傷。&MT03037;初不憶。此迺詣諦父。諦父具説本末
并示書鎭麈尾等。&MT03037;迺悟而泣曰。即先師弘
覺法師也。師經爲姚萇講法華。貧道爲都講。
姚萇餉師二物。今遂在此。追計弘覺捨命正
是寄物之日。復憶採菜之事。彌深悲仰。性愛
林泉。後還呉興。入故章崑山。閑居&T023311;飮二十
餘載。以宋元嘉末卒於山。壽六十餘
求那跋摩
求那跋摩。此云功徳鎧。本刹利種。累世爲王
治在罽賓國。年十四便機見俊達深度。仁愛
汎博崇徳務善。其母嘗須野肉令跋摩辦之。
跋摩曰。有命之類莫不貪生。夭彼之命非仁
人矣。年二十出家受戒。洞明九部博曉四舍。
誦經百餘萬言。深達律品妙入禪要。時人號
曰三藏法師。至年三十罽賓國王薨。絶無紹
嗣。衆咸議曰。跋摩帝室之胤。又才明徳重。可
請令還俗以紹國位。群臣數百再三固請。跋
摩不納。乃辭師違衆林栖谷飮。孤行山野遁
迹人世。後至闍婆國。初未至一日闍婆王母
夜夢見一道士飛舶入國。明旦果是跋摩來
至。王母敬以聖禮從受五戒。母因勸王曰。宿
世因縁得爲母子。我已受戒而汝不信。恐後
生之因永絶今果。王迫以母勅。即奉命受戒。
漸染既久專精稍篤。頃之隣兵犯境。王謂跋
摩曰。外賊恃力欲見侵侮。若與鬪戰傷殺必
多。如其不拒危亡將至。今唯歸命師尊不知
何計。跋摩曰。暴寇相攻宜須禦捍。但當起慈
悲心勿興害念耳。王自領兵擬之。旗鼓始交
賊便退散。王遇流矢傷脚。跋摩爲呪水洗之。
信宿平復。後爲跋摩立精舍。躬自琢材傷王
脚指。跋摩又爲呪治之。有頃平復。時京師名
徳沙門慧觀慧聰等遠挹風猷思欲參禀。以
元嘉元年九月。啓文帝求迎請跋摩。帝即勅
交州刺史令泛舶延致。觀等又遣沙門法長
道冲道雋等往彼祈請。文帝知跋摩已至南
海。於是復勅州郡令資發下京。路由始興經
停歳許。始興有虎市山。儀形聳峙峯嶺高絶。
跋摩謂其髣髴耆闍。乃改名靈鷲。於山寺之
外別立禪室。去寺數里磬音不聞。毎至鳴椎。
跋摩已至。或冐雨不沾。或履泥不汚。時衆道
俗莫不肅然増敬。寺有寶月殿。跋摩於殿北
壁手自畫作羅云像。及定光儒童布髮之形。
像成之後毎夕放光。久之乃歇。始興太守蔡
茂之深加敬仰。後茂之將死。跋摩躬自往視
説法安慰。後家人夢見茂之在寺中與衆僧
講法。此山本多虎災。自跋摩居之。晝行夜往。
或時値虎以杖按頭抒之而去。跋摩嘗於別
室坐禪。累日不出。寺僧遣沙彌往候之。見一
白師子縁柱而立。亘室彌漫生青蓮花。沙彌
驚恐大呼。往視師子豁無所見。未終之前預
造遺文偈頌三十六行。自説因縁云。已證二
果。手自封緘付弟子阿沙羅云。我終後可以
此文還示天竺僧。亦可示此境僧也。既終之
後即趺坐繩床。顏貎不異似若入定。道俗赴
者千有餘人。並聞香氣芬烈。咸見一物状若
龍蛇。可長一匹許。起於屍側直上衝天。莫能
詔者。即於南林戒壇前。依外國法闍毘之。春
秋六十有五
僧亮
釋僧亮。未詳何許人。以戒行著名。欲造丈六
金像。聞湘州伍子胥廟多有銅器。亮告刺史
張劭借健人一百大船十隻。劭曰。廟既靈驗
犯者必死。且有蠻人守護。詎可得耶。亮曰。若
果福徳則與檀越共。如其有咎躬自當之。劭
即給人船。三日至廟。廟前有兩&T055114;容百餘斛。
中有巨蛇。長十餘丈。出遮行路。亮乃執錫呪
之。蛇即隱去。俄見一人秉笏出云。聞師道業
非凡營福事重。今特相隨喜。於是令人輦取
廟銅。既多十取一。而舫已滿。及歸遇風水甚
利。群蠻相報追不及矣。還都鑄像既成。唯焔
光未備。文帝爲造金薄圓光。安置彭城寺。至
太始中明帝移像湘宮寺焉
道生
竺道生。本姓魏氏。鉅鹿人。生而頴悟聰哲若
神。其父知非凡器愛而異之。後値沙門竺法
汰。遂改俗歸依。及年在志學便登講座。吐納
問辯辭清珠玉。雖宿望學僧當時名士。皆慮
挫詞窮莫敢詶抗。年至具戒器鑒日深。初入
廬山幽栖七年。常以入道之要慧解爲本。故
鑚研群經。萬里從師不憚疲苦。後遊長安從
什公受業。關中僧衆咸謂神悟。還止青園寺。
宋太祖文皇深加歎重。後太祖設會。帝親同
衆御于地筵。下食良久。衆咸疑日晩。帝曰。始
可中耳。生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何得非
中。遂取鉢便食。於是一衆從之。莫不歎其樞
機得衷。時涅槃後品未至。生曰。闡提皆當成
佛。此經來未盡耳。於是文字之師。誣生爲邪
擯而遣之。生白衆誓曰。若我所説不合經義。
請於見身即見惡報。若實契佛心願捨壽時
據師子座。竟拂衣入呉之虎丘山。竪石爲徒
講涅槃經。至闡提有佛性處曰。如我所説契
佛心否。群石皆首肯之。其年夏雷震青園佛
殿。龍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曰龍光。時
人歎曰。龍既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迹廬山肖
影巖岫。山中僧衆咸共敬服。後涅槃大本至
于南京。果稱闡提悉有佛性。與生所説若合
符契。生既獲斯經。尋即講説。以宋元嘉十一
年。於廬山升于法座講説涅槃。將畢忽見麈
尾紛然而墜。端坐正容隱几而卒
曇摩密多
曇摩密多。此云法秀。罽賓人也。年至七歳神
明澄正。毎見法事輒自然欣躍。其親愛而異
之。遂令出家。罽賓多出聖達。屢値明師。博貫
群經特深禪法。所得之要皆極其微奧。爲人
沈邃有慧解。儀軌詳正。生而連眉。故世號眉
禪師。少好遊方誓志宣化。周歴諸國遂適龜
茲。未至一日王夢神告王曰。有大福徳人明
當入國。汝應供養。明旦即勅外司。若有異人
入境必馳奏聞。俄而密多果至。王自出郊迎。
乃請入宮。遂從禀戒盡四事之禮。密多安而
能遷不拘利養。居數載密有去心。神又降夢
曰。福徳人捨王去矣。王惕然驚覺。既而君臣
固留莫之能止。遂度流沙進到燉煌。於閑曠
之地建立精舍。植㮈千株開園百畝。房閣池
林極爲嚴淨。頃之後適涼州。仍於公府舊寺
更葺堂宇。學徒濟濟禪業甚盛。常以江右王
畿志欲傳法。以宋元嘉元年展轉至蜀。俄而
出峽停止荊州。於長沙寺造立禪閣。翹誠懇
惻祈請舍利。旬有餘日遂感一衝器出聲放
光滿室。門徒道俗莫不更増勇猛。人百其心。
頃之沿流東下至于京師。初止中興寺。晩憩
祇洹。密多道聲素著化洽連邦。至京甫爾傾
都禮訊。自宋文袁皇后及皇太子公主。莫不
設齋桂宮請戒椒掖。參候之使旬日相望。即
於祇洹寺譯出禪經禪法要普賢觀虚空藏觀
等。常以禪道教授。或千里諮受四輩。遠近皆
號大禪師。會稽太守平昌孟顗。深信正法。以
三寶爲己任。素好禪味敬心殷重。及臨浙右
請與同遊。乃於鄮
縣之山建立塔寺。東境
舊俗多趨巫祝。及妙化所移比屋歸正。自西
徂東無思不服。元嘉十年還都止鍾山定林
下寺。密多天性凝靜雅愛山水。爲鍾山鎭岳
埓美嵩華。常歎下寺基構臨&T023311;低側。於是乘
高相地揆卜山勢。以元嘉十二年斬木刊石
營建上寺。士庶欽風獻奉稠疊。禪房殿宇欝
爾層構。於是息心之衆萬里來集。諷誦肅邕
望風成化定林達禪師即神足弟子。弘其風
教聲震道俗。故能淨化久而莫渝。勝業崇而
弗替。蓋密多之遺烈也。爰自西域至于南土。
凡所游履靡不興造檀會敷陳教法。初密多
之發罽賓也。有迦毘羅神王衞送。遂至龜茲
於中路欲反。乃現形告辭密多曰。汝神力通
變自在遊處。將不相隨共往南方。語畢即收
影不現。遂遠從至都即於上寺圖像著壁。迄
至于今猶有聲影之驗。潔誠祈福莫不享願。
以元嘉十九年七月六日卒于上寺。春秋八
十有七
求那跋陀羅
求那跋陀羅。此云功徳賢。中天竺人。以大乘
學故世號摩訶衍。本婆羅門種幼。學五明諸
論。後遇見阿毘曇雜心。尋讀驚悟。乃深崇佛
法。其家世事外道禁絶沙門。乃捨家潜遁遠
求師範。即投簪落&T061190;
專精志學。及受具戒
博通三藏。到師子諸國皆傳送資供。既有縁
東方。隨舶泛海中途風止。淡水復竭擧舶憂
惶。跋陀曰。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稱觀世音。
何往不感乃密誦呪經懇到禮懺。俄而信風
暴至密雲降雨。一舶蒙濟。宋丞相南譙王義
宣鎭荊州。創房殿請講華嚴等經。而跋陀自
忖未善華言有懷愧歎。即旦夕禮懺請觀世
音乞求冥應。遂夢有人白服持劍&T016254;一人首。
來至其前曰。何故憂耶。跋陀具以事對。答曰。
無所多憂。即以劍易首更安新頭。語令迴轉
曰。得無痛耶。答曰。不痛。豁然便覺心神喜
悦。旦起語義皆通備領華言。於是就講。元嘉
末譙王屢有怪夢。跋陀答云。京都將有禍亂。
未及一年元兇構逆。及孝建之初譙王陰謀
逆節。跋陀顏容憂摻未及發言。譙王問其故。
跋陀諫諍懇切。乃流涕而出曰。必無所冀。貧
道不容扈從。譙王以其物情所信。乃逼與倶
下。梁山之敗火艦轉迫。去岸懸遠判無全濟。
唯一心稱觀世音。手捉笻竹杖投身江中。水
齊至膝。以杖刺水。水流深駃。見一童子尋後
而至以手牽之。顧謂童子。汝小兒何能度我。
恍惚之間覺行十餘歩。仍得上岸。即脱納衣
欲償童子。顧覓不見。擧身毛竪。時王玄謨督
軍梁山。世祖勅軍中得摩訶衍。善加料理驛
信送臺。俄而尋得。令舸送都。世祖即時引見
顧問委曲。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跋陀曰。既
染釁戻分當灰粉。今得接見重荷生造。勅問
並准爲賊。答曰。出家之人不預戎事。然張暢
宋靈秀等並是驅迫貧道。所明但不圖宿縁
乃逢此事。帝曰。無所懼也。是日勅住後堂供
施衣物。給以人乘。及中興寺成勅令移住。後
於秣陵界鳳凰樓西起寺毎至夜半輒有推戸
而喚。視不見人。衆屢厭夢。跋陀燒香呪願曰。
汝宿縁在此我今起寺。行道禮懺常爲汝等。
若住者爲護寺善神。若不能住各隨所安。既
而道俗十餘人。同夕夢見鬼神千數皆荷擔
移去。寺衆遂安。大明六年天下亢旱。禱祈山
川累月無驗。世祖請令祈雨必使有感。如其
無獲不須相見。跋陀曰。仰憑三寶。陛下天威
冀必降澤。如其不獲不復重見。即往北湖釣
臺燒香祈請。不復飮食默而誦經。密加祕呪。
明日晡時西北雲起。初如車蓋。日在桑楡風
震雲合連日降雨。尋常執持香爐未嘗輟手。
毎食飛鳥乃集手取食。至太宗之世禮供隆
到。大始四年正月覺體不愈。便與太宗及公
卿等告別。臨終三日延佇而望云。見天華聖
像。隅中遂卒。春秋七十有五
慧達
釋慧達。姓劉氏。名窣和。本咸陽東北三城定
陽稽胡也。先不事佛目不識字。後因酒會疾。
命終備覩地獄衆苦之相。因出家爲僧。住于
文成郡。至元魏太武太延元年流化將訖。便
事西返行及涼州番禾郡東北望御谷而遙禮
之。人莫有曉者。乃問其故。達云。此崖當有像
現。若靈相圓備則世樂時康。如其有闕則世
亂民苦。爾後八十七年至正光初。忽天風雨
雷震山裂。挺出石像擧身丈八。形相端嚴唯
無有首。登即選石命工彫鐫別頭安訖還落。
因遂住之。魏道凌遲其言驗矣。逮周元年治
涼州。城東七里&T023311;忽有光現。徹照幽顯觀者
異之。乃像首也便奉至山巖安之。宛然符會。
相好圓備。太平斯在。保定元年置爲瑞像寺
焉。識者方知其先監。達後行至肅州酒泉縣
城西七里&T023311;中死。其骨並碎如葵子大。可穿
之。今城西古寺中塑像在焉
勒那漫提
勒那漫提。天竺僧也。住元魏洛京永寧寺。善
五明工道術。時信州刺史綦母懷文。巧思多
知天情博藝。毎國家營宮室器械無所不關。
利益公私一時之最。又勅令修理永寧寺。見
提有異術。常送餉祇承。冀有聞見。而提視之
平平初無叙接。懷文心恨之。時洛南玄武館
有一蠕蠕
客曾與提西域舊交乘馬衣皮。
時來造寺二人相得。言笑抵掌彌日不懈。懷
文旁見夷言不曉往復。乃謂提曰。弟子好事
人也。比來供承望師降意。而全不賜一言。此
北狄耳。獸心人面。殺生血食何足可尚。不期
對面遂成彼此。提曰。爾勿輕他。縱使讀萬卷
書。事用未必相過也。懷文曰。此有所知當與
角伎賭馬。提曰。爾有何耶。曰算術之能無問
望山臨水懸測高深圍圌
踏窖不舛升合。
提笑而言曰此小兒戲耳。庭前有一棗樹極
大子實繁滿。時七月初悉已成就。提仰視樹
曰。爾知其上可有幾許子乎。懷文怪而笑曰。
算者所知必依鉤股標準。則天文地理亦可
推測。草木繁耗有何形兆計期。實謾言也。提
指蠕蠕曰。此即知之。懷文憤氣不信。即立契
賭馬。寺僧老宿咸來同看。具立旁證。提具告
蠕蠕。彼笑而承之。懷文復要云。必能知者。幾
許成核。幾許瘀死無核。斷許既了。蠕蠕腰間
皮袋裏出一物。似今稱錘。穿五色線。線別貫
白珠。以此約樹。或上或下。或旁或側。抽線睫
眼周迴良久。向提撼頭而笑述其數焉。乃遣
人撲子實下盡。一一看閲疑者。文自剖看校
量子數成不。卒無欠賸。因獲馬而歸。提毎見
洛下人遠向嵩高少室取薪者。自云。百姓如
許地擔負辛苦。我欲暫牽取二山枕洛水頭。
待人伐足。乃還故去。不以爲難。此但數術耳。
但無知者。誣我爲聖。所以不敢。提臨終語弟
子曰。我更停五三日往一處行。汝等念修正
道勿懷眷戀。便寢疾閉尸而臥。弟子竊於門
隙視之。見提身不著床在虚仰臥。相告同視
一僧忽欬。提還床如舊。遙謂曰。門外是誰何
不來入。我以床熱故取涼耳。爾勿怪也。是後
數日便捨命矣
僧意
釋僧意。不知何許人。貞確有思力。毎登座講
説。輒天花下散于法座。元魏中住太山朗公
谷山寺。寺有高麗等像七尊。並是金銅。倶陳
寺堂。堂門常開。而鳥獸無敢入者。意奉法自
資束躬供養。將終前夕有一沙彌。死來已久。
見形禮拜云。違奉已來常爲天帝驅使。栖遑
無暇廢修道業。不久天帝請師講經。願因一
言得免形苦。意便洗浴燒香端坐靜室。候待
時至。及期果有天來入寺及房。冠服羽從偉
麗殊特。衆僧初見但謂是何世貴人入山參
謁不生驚異。及意爾日無疾而逝。方知靈感

道豐
釋道豐。未詳氏族。世稱得道之流。與弟子三
人居相州鼓山中不求利養。世之術藝無所
不解。齊高帝往來并鄴常過問之。應對不思
隨事標擧。帝曾命酒并蒸肫。勅置豐前令遣
食之。豐略無辭讓極意飽噉。帝大笑。亦不與
言。駕去後謂弟子曰。除却床頭物。及發撤床
見向者蒸肫猶在。都不似噉嚼處。時石窟寺
有一坐禪僧。毎日至西。則東望山巓有丈八
金像現。此僧私喜謂覩靈瑞。日日禮拜。如此
可經兩月。後在房臥。忽聞枕間有語。謂之曰。
天下更何處有佛。汝今成道即是佛也。爾當
好作佛身莫自輕脱。此僧聞已便起持重。傍
視群僧猶如草芥。於大衆前側手指胸云。爾
輦頗識眞佛不。泥龕畫像語不能出脣。知慮
何如。儞見眞佛不知禮敬。猶作本目期我悉
墮阿鼻。又眼精已赤叫呼無常。合寺知是驚
禪。及未發前舁詣豐所。徑問曰。汝兩月已來
常見東山上現金像耶。答曰。實見。又曰。汝聞
枕間遣作佛耶。答曰。實然。豐曰。此風動失心
耳。若不早治或狂走難制。便以針針三處。因
即不發。及豐臨終謂弟子曰。吾在山久。令汝
等有谷汲之勞。今去無以相遺。當留一泉與
汝。既無陟降辛苦。努力勤修道業。便於竈傍
去一方石。遂有玄泉。澄映不盈不減。於今見

僧稠
釋僧稠。姓孫氏。元出昌黎末。居鉅鹿之癭陶
焉。性度純懿。一覽佛經渙然神解。幼落髮爲
沙彌時。時輩毎暇。常角力爲戲。而稠以劣弱
見凌侮。稠羞之。乃入殿中閉戸抱金剛足。而
誓曰。我以羸弱爲等輩輕侮。汝以力聞當祐
我。我捧汝足七日當與我力。如不與必死無
還志也。如是至第六日。將曙金剛形現手執
一鉢筋謂稠曰。小子欲力當食此筋。稠辭以
齋故不欲食。神乃怖以杵。稠懼遂食。食已神
曰。汝已多力。然善持教勉旃。神去且曉。乃還
所居。同列復戲侮。稠曰。吾有力矣。恐汝不能
堪。衆試引其臂。筋骨強勁殆非人也。方驚疑。
稠曰。吾與汝試之。因入殿中横&T050460;壁行。自西
至東凡數百歩。又躍首至於梁數四。仍引重
千鈞。拳捷驍趫動駭物聽。衆皆驚服。嘗住嵩
岳寺。僧有百人泉水纔足。忽見婦人弊衣挾
帚却坐階上聽僧誦經。衆不測爲神人也。便
訶遣之。婦有慍色以足&T050460;泉。水立枯竭身亦
不現。衆以告稠。稠呼優婆夷。三呼乃出。便謂
神曰。衆僧行道宜加擁護。婦人以足撥於故
泉。水即上涌。衆歎異之。後詣懷州西王屋山
修習前法。聞兩虎交鬪咆響震巖。乃以錫杖
中解。各散而去。一時忽有仙經兩卷在于床
上。稠曰。我本修佛道。豈拘域中長生者乎。言
已須臾自失。後移止青羅山受諸癘疾供養。
情不憚其臭潰甘之如薺。坐久疲頓舒脚床
前。有神輒扶之還令加坐。因屢入定。毎以七
日爲期。聞有勅召絶無承命。苦相敦喩方遂
允請。即日拂衣將出山闕。兩岫忽然驚震響
聲悲切。駭擾人畜禽獸飛走。如是三日。稠顧
曰。慕道懷仁觸類斯在。豈非愛情易守放蕩
難持耶。乃不約事留杖策漳滏扶甫
又嘗有客
僧負錫初至。將欲安處問其本夏。答云。吾見
此中三爲伽藍。言終而隱。既而掘地爲井果
得鴟吻二焉。又所住禪窟前有深淵。見被毛
之人偉而胡貎。置釜然火水將沸涌。俄有大
蟒從水中出。欲入釜内。稠以足撥之蟒遂入
水。毛人亦隱。其夜因致男子神來頂拜稠云。
弟子有兒。歳歳爲惡神所噉。兒子等惜命不
敢當。弟子衰老將死。故自供食。蒙師之力得
免斯難。稠索水潠之奄成雲霧。時或讒稠於
宣帝以倨傲無敬。帝大怒自來加害。稠冥知
之。生來不至僧厨。忽無何而到云。明有大客
至多作供設。至夜五更先備牛輿。獨往谷口。
去寺二十餘里。孤立道側。須臾帝至。怪問其
故。稠曰。恐身血不淨穢汚伽藍。在此候耳。帝
謂尚書令楊遵彦曰。如此眞人何可毀謗也。
因謂曰。朕未見佛之靈異。頗可得覩否。稠曰。
此非沙門所宜。帝強之。乃投袈裟于地。帝使
數十人擧之不能動。稠命沙彌取之。初無重
焉。嵩陽杜昌妻柳氏甚妬。有婢金荊昌沐令
理髮。柳氏截其雙指。無何柳被狐刺螫
雙落。又有一婢名玉蓮。能唱歌。昌愛而歎其
善。柳氏乃截其舌。後柳氏舌瘡爛事急。就稠
懺悔。稠已先知謂柳氏曰。夫人爲妬。前截婢
指已失雙指。又截婢舌。今又合斷舌。悔過至
心乃可免。柳氏頂禮求哀。經七日稠大張口
呪之。有二蛇從口出。一尺以上。急呪之遂落。
舌亦平復。當終之時異香滿寺。聞者悚神。既
而剋日。准勅四部彌山。人兼數萬香柴千計。
日正中時焚之以火。莫不哀慟哭響流川。頃
有白鳥數百徘徊烟上。悲鳴相切。移時乃

寶公
沙門寶公者。嵩山高棲士也。旦從林慮向白
鹿山。因迷失道。日將隅中。忽聞鐘聲。尋響而
進。巖岫重阻登陟而趨。乃見一寺。獨據深林
三門正南赫奕輝煥。前至門所。看額云靈隱
之寺。門外五六犬。其大如牛。白毛黒啄或踴
或臥。迴眸盻寶。寶怖將返。須臾見胡僧外來。
寶喚不應。亦不迴。顧直入門内犬亦隨。入良
久寶見。人漸次入。門屋宇四周房門並。閉進
至講堂唯見床榻高座儼然。寶入西南隅床
上坐。久之忽聞東間有聲。仰視見開孔如井
大比丘前後從孔飛下。遂至五六十人。依位
坐訖自相借問。今日齋時何處食來。或言豫
章成都長安隴右薊北嶺南五天竺等。無處
不至。動即千萬餘里。末後一僧從空而下。諸
人競問。來何太遲。答曰。今日相州城東彼岸
寺鑒禪師講會。各各竪義。有一後生聰俊難
問。詞音鋒起殊爲可觀。不覺遂晩。寶本事鑒
爲和尚。既聞此語望得參話。因整衣而起白
諸僧曰。鑒是寶和尚。諸僧直視寶。頃之已失
靈隱寺所在。寶但獨坐於柞木之下。一無所
見。唯覩巖谷。禽鳥翔集喧亂。及出山以問尚
統法師。尚曰。此寺石趙時佛圖澄法師所造。
年歳久遠賢聖居之。非凡所住。或沈或隱遷
徙無定。今山行者猶聞鍾聲
阿禿師
釋阿禿師者。不知郷土姓名所出。爾朱未滅
之前已在晋陽遊諸郡邑。不居寺舍出入民
間。語譎必有徴驗。毎行市里人衆圍繞之。因
大呼以手指胸曰。憐爾百姓無所知。不識并
州阿禿師。人遂以此名焉。齊神武遷鄴之後。
以晋陽兵馬之地王業所基。常鎭守并州。時
來鄴下。所有軍國大事未出帷幄者。禿師先
於人衆間泄露。末年執置城内遣人防家不
聽輒出。若其越逸罪及門司。當日并州城三
門。各有一禿師盪出。遮執不能禁。未幾有人
從北州來云。禿師四月八日於雁門郡市捨
命。郭下大家以香花送之埋於城外。并州人
怪笑此語。謂之曰。禿師四月八日從汾橋過
東出。一脚有鞋一脚徒跣。但不知入何坊巷。
人皆見之。何云雁門死也。此人復往北州報
語郷邑。衆共開塚看之。唯見一隻履鞋耳。後
還并州。齊神武以制約不從浪語不息慮動
民庶。遂以祆惑戮之。沙門無髮以繩鉤首。伏
法之日擧州民衆詣市觀之。禿師含笑更無
言語。刑後六七日有人從河西部落來云。道
逢禿師形状如故。但能負一繩籠禿師頭。與
語不應急走西去
僧達
釋僧達。俗姓李氏。上谷人。十五出家。遊學北
代聽習爲業。初經營山寺。將入谷口虎踞其
前。乃祝曰。欲造一寺福被幽靈。若相許者可
爲避道。言訖尋去。及造寺竟安衆綜業。達返
鄴京。夜有神現。身被黄服。拜而跪曰。弟子是
戴山胡也。王及三谷正備供養。願不須還。達
曰。在山利少在京利多。貧道觀機而動。幸無
遮止。又經靜夜有推戸者。稱曰山神之妻。曰
日無暇今故參拜。并奉米餻一筐。進而重曰。
僧無偏爲禮佛之時。請兼弟子名也。達答餻
可將還。後當爲禮佛兼名也。因令通禮之時
一拜兼唱。達遣弟子道爽爲山神讀金光明
經。月餘有虎來盜犬去。達聞之曰。此必小道
人懈怠不爲檀越讀經。具問之。果云。年日來
別讀維摩耳。乃燒香禮佛告曰。昨雖誦餘經
其福亦屬檀越。若有靈鑒放犬還也。至曉犬
還。看於頂上有衘嚙處。一日少覺微疾。端坐
繩床。口誦般若。形氣調靜。遂終於洪谷山寺。
春秋八十有二
玄暢
釋玄暢。姓趙氏。河西金城人。少時家門爲胡
虜所滅。禍將及暢。虜師見暢而止之曰。此兒
目光外射非凡童也。遂獲免。仍往涼州出家。
其後虐虜剪滅佛法害諸沙門。唯暢得走。以
元嘉二十二年閏五月十七日發自平城。路
由代郡上谷。東跨太行。路經幽冀。南轉將至
孟津。唯手把一束楊枝一扼葱葉。虜騎追逐
將欲及之。乃以楊枝撃沙。沙起天闇人馬不
能前。有頃沙息騎已復至。於是投身河中。唯
以葱葉内鼻孔中通氣度水。以八月一日達
于揚州。洞曉經律深入禪要占記吉凶靡不
誠驗。迄宋之季年乃飛舟遠擧。適成都止大
石寺。手畫作金剛密迹等十六神像。昇明三
年又遊西界觀矚岷嶺。乃於岷山郡北部廣
陽縣界見齊后山。遂有終焉之志。仍倚巖傍
谷結草爲菴。弟子法期見神人乘馬著青單
衣。繞山一匝還示造塔之處。以齊建元元年
四月二十三日。建刹立寺名曰齊興。其後惠
太子遣使徴迎。勅命重疊辭不獲免。於是汎
舟東下。中途動疾帶恙至京。傾衆阻望。少時
而卒。春秋六十有九
曇超
釋曇超。姓張氏。清河人。形長八尺容正可觀。
蔬食布衣一中而已。初止都龍華寺。元嘉末
南遊始興。遍觀山水。獨宿松下。虎兕不傷。大
明中還都。至齊太祖即位。被勅往遼東弘賛
禪道。停彼二年大行法化。建元末還京。俄又
適錢唐靈隱山。一定累日。忽見一人來禮曰。
弟子居在七里灘。以富陽縣人鑿麓山下侵
壞龍室。群龍共忿。誓三百日不雨。今已百日
田地枯涸。欲屈道徳前行必能感致甘雨。潤
澤蒼生功有歸也。超許之。神乃去。超南行五
日至赤城山。爲龍呪願。至夜群龍化作人來
禮拜。超更説法。因乞三歸。自稱是龍。超請其
降雨。乃相看無言。其夜與超夢云。本因忿立
誓。師既導之以善。不敢違命。明日晡當降雨。
至期沾足歳以。大熟以永。明十年卒。春秋七
十有四
法度
釋法度。黄龍人也。南齊初遊于金陵。高士齊
郡名僧紹。隱居瑯邪之攝山。挹度清眞待以
師友。及亡捨所居山爲棲霞寺。先是有道士
欲以寺地爲觀。住者輒死。後爲寺猶多恐動。
自度居之群妖皆息。經歳餘忽聞人馬鼓角
之聲。俄見一人投刺於度曰靳尚。度命前之。
尚形甚都雅羽衞亦衆。致敬畢乃言。弟子王
有此山七百餘年矣。神道有法物不得。于前
後棲託或非眞直。故死病繼之。亦其命也。法
師道徳所歸。謹捨以奉給。并願受五戒永結
來縁。度曰。人神道殊無容相屈。且檀越血食
世祀。此最五戒所禁。尚曰。若備門徒輒先去
殺。於是辭去。明日一人送錢一萬并香燭等。
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其月十五日度爲設
會。尚又來同衆禮拜行道受戒而去。既而攝
山廟巫夢神告曰。吾已受戒於度法師矣。今
後祠祭勿得殺戮。由是廟中薦獻菜飯而已。
度嘗動散寢於地。見尚從外來以手摩頭足
而去。頃之復來持一瑠璃。甌中如水以奉度。
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間。其徴感如此
惠瑱
釋惠瑱。未詳其氏族。住上黨元門寺。奉戒眞
確禪懺爲業。後遇國滅三寶。瑱抱持經像隱
于深山。遇賊欲劫初未覺也。忽見一人形長
丈餘。美貎髯顏具好衣服乘白馬朱騌。自山
頂來徑至瑱前。下馬謂曰。今夜賊至師可急
避。瑱居懸崖之下。絶無餘道。疑是山神。乃
曰。今佛法毀滅貧道容身無地。故來依役檀
越。今有賊來。正可於此取死更何逃竄。神曰。
師既遠投弟子。弟子亦能護師。遂失所在。當
夜忽降大雪可深丈餘。雪深道隔遂免賊難。
後晴路開群賊重來。神遂告山下諸村曰。賊
欲劫瑱師汝等急往共救乃。各嚴器仗入山
拒撃賊。便驚散。毎日恒憑神力安業山阜。不
測其終
僧群
釋僧群。清貧守節蔬食持經。居羅江縣之霍
山。搆立茅室。孤在海中。上有石盂。水深六
尺。常有清流。古老相傳是群仙所宅。群因絶
粒。其菴舍與石盂。隔一小&T023311;。常以木爲梁。由
之汲水。年至一百三十。忽見一折翅鴨當梁
頭。群將擧錫撥之。恐有轉傷。因此回歸。遂絶
水數日而終。臨終謂左右曰。我少時曾折一
鴨翅。驗此以爲報也
神僧傳卷第三



神僧傳卷第四
慧通
釋慧通。不知何許人。宋元嘉中見在壽春。寢
宿無定遊歴村里。飮讌食噉不異恒人。常自
稱鄭散騎。言未然之事頗時有驗。江陵有邊
僧歸者。遊賈壽春。將應反郷。路値慧通稱欲
寄物。僧歸時自負重擔。固以致辭。遂強置擔
上。而了不覺重。行數里便別去。謂僧歸曰。我
有姊在江陵作尼名慧緒住三層寺。君可爲
我相聞道尋欲往。言訖忽然不見。顧視擔上
所寄物亦失。僧歸既至尋得慧緒。具説其意。
緒既無此弟。亦不知何以而然。乃自往壽春
尋之竟不相見。通後自往江陵。而慧緒已死。
入其房中訊問委悉。因留江陵少時。路由人
家墳墓無不悉其氏族死亡年月。傳以相問
並如其言。或時懸指偸劫道其罪状。於是群
盜遙見通者輒間行避走。又於江津路値一
人。忽以杖打之語云。何駃歸去。看汝家若爲。
此人至家。果延火所及舍物蕩盡。齊永元初
忽就相識人任漾求酒甚急。云今應遠行不
復相見。爲謝諸知識。並宜精勤修善爲先。飮
酒畢至牆邊臥地。就看已死後數十日。復有
人於市中見之。追及共語。久之乃失
邵碩
沙門邵碩。康居國人。與誌公最善。出入經行
不問夜旦。意欲求之則去。遊益州以滑稽言
事能發人懽笑。因勸以善。家家喜之。至人家
眠地者。家必有死。就人求細席者必有小兒
亡。時咸以此爲讖。至四月八日成都行化。碩
於衆中作師子形。爾日郫縣亦言見碩作師子
形。乃悟分其身也。刺史蕭慧開及劉孟明。皆
挹事之。孟明以男子衣衣二妾。試碩云。以此
二人給公爲左右可乎。碩爲人好韻語。乃謂
明曰。寧自乞食以清讌不能與阿夫竟殘年。
後忽著布帽詣明。少時明卒。先是孟明長史
沈仲玉改鞭杖之格嚴重常科。碩謂玉曰。天
地嗷嗷從此起。若除鞭格得刺史。玉除之。及
明卒仲玉果行州事。是年九月將亡。謂沙門
法進曰。願露骸松下然脚須著屐。進諾之。已
而化。舁其尸露之。明日往視失所在。俄有自
郫縣來者曰。昨見碩公著一屐行市中。曰爲
我語進公。小兒見欺止爲我隻屐。進驚問之
沙彌。答曰。舁尸時一屐墮。行急不及繋也
法願
釋法願。本姓鍾氏。名武厲。先頴川長社人。祖
世避難移居呉興長城。家本事神身習鼓舞。
世間雜伎及蓍爻占相備盡其妙。嘗以鏡照
面云。我不久當見天子。於是出都住沈橋。以
傭相自業。宗殼沈慶之微時請願相。願曰。宗
君應爲三州刺史。沈公當位極三公。如是歴
相衆人。記其近事所驗非一。遂有聞於宋太
祖太祖見之。取東治囚及一奴美顏色者。飾
以衣冠令願相之。願指囚曰。君多危難下階
便應鉗鎖。謂奴曰。君是下賤人。乃暫得免耶。
帝異之。勅住後堂知陰陽祕術。後少時啓求
出家。三啓方遂。爲上定林遠公弟子。及孝武
龍飛。宗殼出鎭廣州。携願同往。奉爲五戒之
師。會譙王搆逆。殼以諮願。願曰。隨君來誤殺
人。今太白犯南斗。法應殺大臣。宜速改計必
得大勳。果如願言。殼遷豫州刺史。復携同行。
及竟陵王誕擧事。陳諫亦然。齊高帝親事幼
主。恒有不測之憂。毎以諮願。願曰。後七月當
定。果如其言。及高帝即位。事以師禮。武帝嗣
興亦盡師敬。永元一年卒。春秋八十二
寶誌
釋寶誌。本姓朱氏。金城人。初朱氏婦聞兒啼
鷹巣中。梯樹得之。擧以爲子。七歳依鍾山僧
儉出家修習禪業。往來皖山劍水之下。面方
而瑩徹如鏡。手足皆鳥爪。止江東道林寺。至
宋大始初忽如僻異。居止無定飮食無時。髮
長數寸常跣行街巷。執一錫杖。杖頭掛剪刀
及鏡。或掛一兩匹帛。齊建元中稍見異迹。數
日不食亦無飢容。與人言始若難曉。後皆效
驗。時或賦詩言如讖記。江東士庶皆共事之。
齊武帝謂其惑衆收駐建康。既旦人見其入
市。還檢獄中誌猶在焉。誌語獄吏。門外有兩
輿食來金鉢盛飯。汝可取之。既而齊文惠太
子竟陵王子良。並送食餉誌。果如其言。建康
令呂文顯以事聞。武帝即迎入宮居之後堂。
一時屏除内宴。誌亦隨衆出。既而景陽山上
猶有一誌與七僧倶。帝怒遣推檢其所閤。吏
啓云。誌久出在省。方以墨塗其身。時僧正法
獻欲以一衣遺誌。遣使於龍光罽賓二寺求
之。並云昨宿且去。又至其常所造厲侯伯家
尋之。伯云。誌昨在此行道。旦眠未覺。使還以
告獻。方知其身分三處宿焉。誌常盛冬袒行。
沙門寶亮欲以衲衣遺之。未及發言。忽來引
衲而去。後假齊武帝神力。使見高帝於地下
常受錐刀之苦。帝自是永廢錐刀。武帝又常
於華林園召誌。誌忽著三重布帽以見。俄而
武帝崩。文惠太子及豫章王相繼而薨。永明
中常住東宮後堂。一日平明從門出入。忽云。
門上血汚衣褰衣走過。及欝林見害車載出。
此帝頸血流於門限。齊衞尉胡諧疾病請誌。
誌注疏云明屈。明日竟不往。是日諧亡。載屍
還宅。誌曰。明日屍出也。齊太尉司馬殷齊之
隨陳顯達鎭江州辭誌。誌畫紙作樹。樹上有
烏。語云。急時可登此。後顯達逆節。留齊之鎭
州。及敗齊之叛入廬山。追騎將及。齊之見林
中有一樹。樹上有烏如誌所畫。悟而登之。烏
竟不飛。追者見烏謂無人而返。卒以見免。齊
屯騎桑偃將欲謀反。往詣誌。誌遙見而走。大
呼云。圍臺城欲反逆斫頭破腹。後又旬事發。
偃叛走朱方。爲人所得。果斫頭破腹。梁鄱陽
忠烈王嘗屈誌至第。忽令覓荊子甚急。既得
安之門上莫測所以。少時王出爲荊州刺史。
其預鑒之明此類非一。誌多去來興皇淨名
兩寺。及梁武即位下詔曰。誌公迹均塵垢神
遊冥寂。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懼。語其
佛理則聲聞以上。談其隱淪則遁仙高者。豈
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何其鄙陋一至於
此。自今行來隨意出入勿得復禁。誌自是多
出入禁中。嘗於臺城對梁武帝喫鱠。昭明諸
王子皆侍側。食訖武帝曰。朕不知味二十餘
年矣。師何爲爾。誌公乃吐出小魚依依鱗尾。
武帝深異之。如今秣陵尚有鱠殘魚也。天監
五年冬旱。雩祭備至而未降雨。誌忽上啓云。
誌病不差就官乞活。若不啓白官應得鞭杖。
願於華光殿講勝鬘經晴雨。梁武即使沙門
法雲講勝鬘。竟夜便大雨。誌又云。須一盆水
加刀其上。俄而雨大降。高下皆足。舒州&T024025;
最寄絶。而山麓尤勝。誌公與白鶴道人皆欲
之天監六年二人倶白武帝。帝以二人皆具
靈通。俾各以物識其地得者居之。道人云。某
以鶴止處爲記。誌云。某以卓錫處爲記。已而
鶴先飛去。至麓將止。忽聞空中錫飛聲。誌公
之錫遂卓於山麓。而鶴驚止他所。道人不懌。
然以前言不可食。遂各以所識築室焉。有陳
征虜者。擧家事誌甚篤。誌嘗爲其見眞形。光
相如菩薩像焉。誌知名顯奇四十餘載。士女
供事者不可勝數。然好用小便濯髮。俗僧闇
有譏笑者。誌亦知衆僧多不斷酒肉譏之者。
飮酒食豬肚。誌勃然謂曰。汝笑我以溺洗頭。
汝何爲食盛糞袋。譏者懼而慚服。晋安王蕭
綱初生日。梁武遣使問誌。誌合掌云。皇子誕
育幸甚。然寃家亦生。於後推尋暦數與侯景
同年月日而生也。會稽臨海寺有大徳。常聞
楊州都下有誌公語言顛狂放縱自在。僧云。
必是狐狸之魅也。願向都下覓獵犬以逐之。
於是輕船入海。趨浦口欲西上。忽大風所飄。
意謂東南六七日。始到一島中望見金裝浮
圖千雲秀出。遂尋徑而往至一寺。院宇精麗
花卉芳菲。有五六僧皆可年三十。美容色並
著眞緋袈裟。倚杖於門樹下言語。僧云。欲向
都下爲風飄蕩。不知上人此處知何州國。今
四望環海。恐本郷不可復見。答曰。必欲向揚
州即時便到。今附書到鍾山寺西行南頭第
二房覓黄頭付之。僧因閉目坐船。風聲定開
眼。如言奄至西岸。入浦數十里至都。徑往鍾
山寺訪問。都無字黄頭者。僧具説委曲報云。
西行南頭第二房。乃風病道人。誌公雖言配
在此寺。常在都下聚樂處。百日不一度來。房
空無人也。問答之間不覺誌公。已在寺厨上
乘醉索食。人以齋過日晩未與。間便奮身惡
罵寺僧。試遣沙彌繞厨側漫呼黄頭。誌公忽
曰。阿誰喚我。即逐沙彌來到僧處。謂曰。汝許
將獵狗捉我。何爲空來。僧知是非常人。頂禮
懺悔。授書與之。誌公看書云。方丈道人喚我。
不久當亦自還。誌公遂屈指云。某月日去。便
不復共。此僧語衆。但記某月日。至天監十三
年冬。於臺後堂謂人曰。菩薩將去。未及旬日
無疾而終。屍骸香軟形貎熙悦。臨亡然一燭
以付後閤舍人呉慶。慶即啓聞。梁武歎曰。大
師不復留矣。燭者將以後事屬我乎。因厚加
殯送。葬于鍾山獨龍之阜。仍於墓所立開善
寺勅陸倕製銘於塚内。王筠勒碑文於寺門。
傳其遺像處處存焉
香闍梨
香闍梨者。莫測其來。止益州青城山寺。時俗
毎至三月三日必往山遊賞。多將酒肉酣樂。
香屢勸之不斷。後因三月又如前集。香令人
穿坑方丈許。忽曰。檀越等嘗自飮噉未曾與
香。今日須飡一頓。諸人爭奉殽酒。隨得隨盡
若填巨&MT03184;。至晩曰。我大醉飽扶我就坑。不爾
汗地。及至坑所張口大吐。雉肉自口出即能
飛鳴。羊肉自口出即能馳走。酒肉亂出將欲
滿坑。魚鮓鵝鴨游泳交錯。衆咸驚嗟。誓斷宰
殺。自後酒肉永絶上山。此香之風徳也。後因
誌公寄語遂化于寺。弟子營墓將殯。怪棺大
輕。及開止見几杖而已
道琳
釋道琳。本會稽山陰人。少出家有戒行。善涅
槃法華誦淨名經。呉國張緒禮事之。後居富
陽縣林泉寺。常有鬼怪。自琳居之則消。琳弟
子慧韶爲屋所壓頭陷入胸。琳爲祈請。韶夜
見兩胡道人拔出其頭。旦起遂平復。琳於是
設聖僧齋。鋪新帛於床上。齋畢見帛上有人
迹。長三尺餘。衆咸服其徴感。富陽人始家家
立聖僧坐以飯之。至梁初琳出居齊熙寺。天
監十八年卒。春秋七十有三
嵩頭陀
嵩頭陀法師。居婺州雙林北四十里巖谷間。
爲創香山寺。及建靈刹道俗萬衆共引麻&T035218;
擧刹。&T035218;忽中斷引者皆顛躓。師乃曰。有何魔
事使之然乎。因以鉢盛淨水。内外攪之呪而
作禮。捧鉢繞刹一周。刹乃不假人功屹然自
立。後又至莱山立寺。師常曰。莱山王而不久。
香山久而不王。後果如其所言。竟不知所終
阿專師
阿專師者。不詳其氏族。雲遊定州。時在州里
中聞人有會社齋供嫁娶喪葬之席。或少年
放鷹走狗追隨宴集之處。未嘗不在。其間鬪
諍諠囂亦曲助朋黨。如此多年。後正月十
五夜。觸他長幼坐席意口聚罵。主人欲打殺
之。市道之徒救解將去其。家兄弟明旦捕覓。
正見阿專師騎一破牆上坐喜笑。謂之曰。汝
等此間何厭賤我。我捨汝去。捕者奮杖欲擲
前人復遮約阿專。復云。定厭賤我我去。以杖
撃牆口唱叱叱。所騎之牆一堵忽然昇上可
數十仞。擧手謝郷里曰好住百姓見者無不
禮拜悔咎。須臾映雲而滅。可經一年。間在長
安。還如舊態於後不知所終
達磨
菩提達磨。南天竺婆羅門種。神慧疎朗聞皆
曉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徹數定學高
之。梁武帝普通初至廣州。刺史表聞。武帝遣
使詔迎至金陵。帝親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
捨經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徳。師曰。並無功
徳。帝曰。何以並無功徳。師曰。此但人天小果。
有漏之因。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眞功徳。師
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徳不以世求。
帝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師曰。廓然無聖。帝
曰。對朕者誰。師曰。不識。帝不省玄旨。師知
機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蘆一枝渡江。二十
三日北趨魏境。尋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
終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葬熊耳山。魏宋
雲奉使西域迴。遇師于葱嶺。見手携隻履翩
翩獨逝。雲問何去。曰西天去。又謂雲曰。汝主
已厭世。雲聞之茫然別師。東邁曁復命明帝
已登遐矣。迨孝莊即位。雲具奏其事。帝令起
壙。惟空棺一隻革履存焉
通公
通公道人者。不知其氏族。居處無常所語狂
譎。然必有應驗。飮酒食肉遊行民間。侯景甚
信之。揚州未陷之日。多拾無數死魚頭積於
西明門外。又拔青草荊棘栽市里。及侯景渡
江。先屠東府一城盡斃。置其首於西明門外。
爲京觀焉。朝市破落所在荒蕪耳。通公言説
得失於景不便。景惡之。又憚非常人不敢加
害。私遣小將于子悦將武士四人往候之。景
謂子悦云。若知殺者勿害。不知則密捉之。子
悦立四人於門外。獨入見通脱衣火燎。逆謂
子悦曰。汝來殺我。我是何人。汝敢輒殺。子悦
作禮拜云不敢。於是馳往報景。景禮拜謝之。
卒不敢害。景後因宴召通。通取肉搵鹽以進
於景。問曰好否。景曰太鹹。通曰不鹹則爛。及
景死數日衆以鹽五石置腹。中送屍于建康。
市百姓爭屠膾羹食皆。盡後竟不知所去
僧林
釋僧林。呉人。深有徳素行能動物。梁大同中
上蜀。至潼州城西北百四十里有豆圖山。上
有神祠。土民敬之。毎往祭謁。林往居之。禪默
累日。忽有大蟒。縈繩床前。擧頭如揖讓者。林
爲授三歸。受已便去。自爾安帖卒無災異。其
山北涪水之陽素來無猿。自林棲托已來便
有兩頭。依林而住。有初見者云度水來。及後
林出山門。猿還泅渡。如此非一。年月淹久孚
乳産生。乃有數十。有時送林至龍門口。竚望
而返。後住赤水巖故寺中。屋宇並摧止有叢
林。便即露坐。有虎蹲於林前低目視林。乃爲
説法。良久便去。爾後孤遊雄悍不避惡獸。常
行仁濟感化極多。末卒于潼郡
慧約
釋慧約。字徳素。姓婁氏。東陽烏傷人也。祖世
爲東南仕族。有占其塋墓者云。後世當有苦
行得道者爲帝王師焉。母留氏夢長人&T016254;
像令呑之。又見紫光繞身。因而有孕。便覺精
神爽發思理明悟。及載誕之日。光香充滿身
白如雪。俗因名爲靈粲。兒童時聚沙爲佛塔。
壘石爲高座。七歳便求入學。即誦孝經論語。
乃至史傳披文見意。宅南有果園隣童競採
常以爲患。乃捨己所得空拳而返。郷土以蠶
桑爲業。常懷悲惻。由是不服縑纊。季父喜畋
臘化終不改。常歎曰。飛走之類去人甚遠。好
生惡死此情何別。乃絶羶腥。叔父遂避於他
里恣行勦戮。夢赤衣使者手持矛戟。謂曰。汝
終日殺生。菩薩教化又不能止。捉來就死。驚
覺汗流。旦便毀諸獵具深改前咎。約復至常
所獵處。見麋鹿數十頭騰倚隨船。若有愧謝
者所居。僻左不嘗見寺忽値。一僧訪以至教
彼乃。擧手東指云剡中。佛事甚盛因仍。不見
方悟。神人至年。十二始遊于剡遍禮。塔廟肆
意。山川遠會。素心多究。經典宋泰。始四年於
上虞東山寺辭親剪落時年。十七事南。林寺
沙門慧靜。隨靜住剡之梵居寺。服勤就養年
踰一紀。及靜之亡。盡心喪之。禮服闋之。後却
粒巖栖餌以松朮。蠲疾延年深有成益。齊太
宰文簡公褚淵。嘗請講淨名勝鬘。淵遇疾晝
寢。見梵僧云。菩薩當至。尋有道人來者是
也。俄而約造焉。遂豁然病愈。即請受五戒。齊
給事中婁幼瑜少有學術。約之族祖也。毎見
輒起爲禮。或問。此乃君族下班。何乃恭耶。瑜
曰。菩薩出世方師於天下。豈老夫致敬而已。
時人未喩此旨。惟王文憲深以爲然。後還都
又住草堂。少傅沈約。隆昌中外任携與同行
在郡。惟以靜漠自娯禪誦爲樂。異香入室猛
獸馴階。常入金華山採結。或停赤松&T023311;。有道
士丁徳靜。於館暴亡。傳云。山精所斃。乃要大
治祭酒居之。妖猶充斥。長山令徐伯超立議
請約移居。曾未浹旬而神魅弭息。後晝臥見
二青衣女子從&T023311;水出。禮悔云。夙障深重。墮
此水精。晝夜煩惱。即授以歸戒。自爾災怪永
絶。天監十八年已亥四月八日。天子發弘誓
心受菩薩戒。乃幸等覺殿。皇儲已下爰至道
俗士庶。咸希度脱。弟子著録者凡四萬八千
人。嘗受戒時。有一乾鵲暦階而昇。状若餐受。
至説戒畢然後飛騰。又嘗述戒有二孔雀。驅
斥不去。勅乃聽上。徐行至壇俛頸聽法。上曰。
此鳥必欲滅度別受餘果。矜其至誠更爲説
法。無何二鳥同化。後靜居閑室。忽有野媼齎
書數卷置經案上。無言而出。并持異樹自植
於庭云。青庭樹也。約曰。此書美也不俟看之。
如其惡也亦不勞視。經七日又見一叟請書而
退。此樹葉緑花紅扶疏尚在。又感異鳥身赤
尾長形如翡翠。相隨棲息出入樹間。大通四
年夢見舊宅白壁朱門赫然壯麗。仍發願造
寺。詔乃號爲本生焉。又勅改所居竹山里爲
智者里。大同元年八月使人伐門外樹枝曰。
輿駕當來勿令妨路。人未之測。至九月六日
現疾北首右脅而臥。神識恬愉了無痛惱。謂
弟子曰。我夢四部大衆幡花羅列空中迎我
凌雲而去。福報當訖。至十六日勅遣舍人徐
儼參疾。答曰。今夜當去。至五更二唱。異香滿
室。左右肅然。乃曰。夫生有死自然恒數。勤修
念慧勿起亂想。言畢合掌便入涅槃。春秋八
十有四。六十三夏。初臥疾時。見一老公執錫
來入。及遷化日諸僧咸卜寺之東巖。帝乃改
葬獨龍。抑其前見之叟則誌公相迎者乎。又
臨終夜所乘青牛。忽然鳴吼涙下交流。至葬
日勅使牽從部伍。發寺至山吼涙不息。又建
塔之始白鶴一雙。繞墳鳴涙聲甚哀惋。葬後
三日歘然永逝
檀特師
檀特師。一名惠豐。身爲比丘。不知何處人也。
飮酒啖肉語默無常。逆論來事後皆如言。居
於涼州。宇文仲和爲刺史。請之至州内。歴
觀厩庫。乃云。何意畜他官馬官物。仲和不喩
其旨。怒不令在涼州。未幾仲和拒不受代。朝
廷令獨孤信禽之。仲和身死資財沒官。周文
遣書召之。檀特發至岐州。會齊神武來寇玉
壁。檀特曰。狗豈能至龍門也。神武果不至龍
門而返。侯景未叛東魏之前。忽捉一杖。杖頭
刻爲獼猴形。令其面常向西。日夜弄之。又索
一角弓牽挽之。俄而景啓降。尋復背叛。人皆
以爲驗。至大統十七年春初忽著一布帽。周
文左右驚問之。檀特曰。汝亦著王亦著也。
至三月而魏文帝崩。復取一白絹帽著之。左
右復問之。檀特曰。汝亦著王亦著也。未幾丞
相夫人薨。復又著白絹帽。左右復問之云。汝
亦著王亦著也。尋而丞相第二兒武邑公薨。
其事驗多知此也。俄而疾卒。周文命葬之
植相
釋植相。姓郝氏。梓潼涪人。嘗任巴西郡吏。太
守鄭貞令相齎獻物。下揚都見梁祖王公崇
敬佛教。便願出家。乃還蜀決誓。家屬并其妻
子。既同相志一時剪落。自出家後專習苦行
一食常坐。正心佛理以命自期。時南武郡有
法愛道人。高衒道術。相往觀之。愛於夕中自
以呪力現一大神。身著衣冠容相瑰偉。來擧
繩床離地四五尺。便誦戒神即馳去。斯須復
來擧床。僅動一角如前復去。俄爾又來在相
前立。相正意貞白初無微動。尋爾復去於屋
頭現。面舍棟破裂其聲甚大。相亦無懼神見
不動。便來禮拜求哀懺悔。至旦語愛曰。汝
所重者此是邪術。非正法也。可捨之相因行
路寄宿道館。道士有素。聞相名。恐化徒屬
拒不延之。其夜群虎繞院相吼。道士等通夕
不安。及明追之從受菩薩戒焉。又曾行弘農
水側。見人垂釣相勸止之。不從其言。即唾
水中。忽有大蛇&T016254;頭四顧。來趣釣者。因即
歸命。投相出家。後因梁末軍亂。入青城山
聚徒集業。未暇經始。適便遷化。初相置足於
綿州城西柏林寺。院宇成就。於堂頭植梧桐
一株。極爲繁茂。夏月忽無故葉落。又維那旦
打鐘初不發聲。大小疑怪不測所以。上座僧
謂有大變執錫逃避。須臾信報。相已終。乃
知樹枯鐘噎表其遷化之晨也。弟子㘅命露
屍松下焉
陸法和
陸法和。不知何許人也。隱於江陵百里洲。衣
食居處一與戒行沙門同。耆老自幼見之容
色常定。人莫能測也。或謂出自嵩高。遍遊遐
邇。既入荊州汶陽郡。居高要縣之紫石山。無
故捨所居山。俄有蠻賊文道期之亂。時人以
爲預見萌兆。及侯景始告降於梁。法和謂南
郡朱元英曰。貧道共檀越撃侯景去。元英曰。
侯景爲國立效。師云撃之何也。法和曰。正自
如此。及景渡江。法和時在清谿山。元英往問
曰。景今圍城其事云何。法和曰。凡人取果宜
待熟時。固問之曰。亦剋亦不剋。景遣將任約
撃梁湘東王於江陵。法和乃詣湘東乞征約。
召諸蠻弟子八百人在江津。二日便發湘東。
遣胡僧祐領千餘人與同行。法和登艦大笑
曰。無量兵馬。江陵多神祠。人俗恒所祈禱。自
法和軍出無復一驗。人以爲神皆從行故也。
至赤沙湖與約相對。法和乘輕舟不介冑。沿
流而下。去約軍一里。乃還謂將士曰。聊觀彼
龍睡不動。吾軍之龍甚自踴躍。即攻之。若得
彼明日當不損客主一人而破賊。然有惡處。
遂縱火船。而逆風不便。法和執白羽扇麾風。
風即返約。衆皆見梁兵歩於水上。於是大潰
皆投水。約逃竄不知所之。法和曰。明日午時
當得。及期而未得人問之。法和曰。吾前於此
洲水乾時建一刹。語檀越等。此雖爲刹實是
賊標。今何不向標下求賊也。如其言果於水
中見約抱刹仰頭栽出鼻。遂禽之。約言。求就
師目前死。法和曰。檀越有相必不兵死。且於
王有縁決無他慮。王於後當得檀越力耳。湘
東果釋用爲郡守。及魏圍江陵約以兵赴救
力戰焉。法和既平約。往進見王僧辨於巴陵。
謂曰。貧道已却侯景一臂。其更何能爲。檀越
宜即逐取。乃請還。謂湘東王曰。侯景自然平
矣。無足可慮。蜀賊將至。法和請守巫峽待之。
乃總諸軍而往運石以填江。三日水遂不流。
横之以鐵鎖。武陵王紀果遣蜀兵來度峽口。
勢蹙進退不可。王綝與法和經略一戰而殄
之。軍次白帝謂人曰。諸葛孔明可謂爲名將。
吾自見之。此城旁有其埋弩箭鏃一斛許。因
挿表令掘之如其言。又嘗至襄陽城北大樹
下。畫地方二尺。令弟子掘之得一龜長尺半。
以杖叩之曰。汝欲出不能得已數百歳。不逢
我者豈見天日乎。爲授三歸龜乃入草。初八
疊山多惡疾人。法和爲采藥療之。不過三服
皆差。即求爲弟子。山中多毒蟲猛獸。法和授
其禁戒不復噬螫
所泊江湖必於峯側結表
云。此處放生。漁者皆無所得。才或少獲。輒有
大風雷。船人懼而放之。風雨乃定。晩雖將兵
猶禁諸軍漁捕。有竊違者中夜猛獸必來欲
噬之。或亡其船纜。有小弟子戲截蛇頭。來詣
法和。法和曰汝何意殺因指以示之。弟子乃
見蛇頭齚袴襠而不落。法和使懺悔爲蛇作
功徳。又有人以牛試刀一下而頭斷。來詣法
和。法和曰。有一斷頭牛就卿徴命殊急。若不
爲作功徳。一月内報至。其人弗信少日果死。
法和又爲人置宅相墓以避禍求福。嘗謂人
曰。勿繋馬於碓。其人行過郷曲。門側有碓因
繋馬於其柱。入門中憶法和戒。走出將解之。
馬已斃矣。梁元帝以法和爲都督。郢州刺史
封江乘縣公。法和不稱臣。其啓文朱印名上
自稱居士。後稱司徒。梁元帝謂其僕射王褒
曰。我未嘗有意用陸爲三公。而自稱何也。褒
曰。彼既以道術自命容是先知。梁元帝以法
和功業稍重。遂就加司徒都督刺史如故。部
曲數千人通呼爲弟子。唯以道術爲化。不以
法獄加人。又列肆之所不立市丞。牧佐之法
無人領受。但以空檻籥在道間。上開一孔以
受錢。賈客店人隨貨多少。計其估限自委檻
中。所受所掌之司夕方開取。條其孔目輸之
於庫。又法和平常言若不出口。時有所論則
雄辨無敵。然猶帶蠻音。善爲攻戰。具在江夏。
大聚兵艦。欲襲襄陽。而入武關。梁元帝使止
之。法和曰。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
王坐處。豈規主位。但於空王佛所。與主上有
香火因縁。見王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今既
被疑。是業定不可解也。於是設供食具大&T059671;
薄餅。及魏擧兵。法和自郢入漢口。將赴江陵。
梁元帝使人逆之曰。此自能破賊。師但鎭郢
州不須動也。法和乃還州。堊其城門。著麁白
布衫袴邪巾。大繩束腰坐葦席。終日乃脱之。
及聞梁元敗滅。復取前凶服著之。哭泣受弔。
梁人入魏果見&T059671;餅焉。法和始於百里洲造
壽王寺。既架佛殿更截梁柱曰。後四十許年
佛法當遭雷雹。此寺幽僻可以免難。及魏平
荊州宮室焚燼。總管欲發取壽王佛殿。嫌其
材短乃停。後周氏滅佛法。此寺隔此陳境故
不及難。天保六年春清河王岳進軍臨江。法
和擧州入齊。文宣以法和爲大都督十州諸
軍事太尉公。西南大都督五州諸軍事荊州
刺史安湘郡公宋蒞爲郢州刺史。官爵如故。
蒞弟遣爲散騎常侍儀同三司湘州刺史義興
縣公。梁將侯瑱來逼江夏。齊軍棄城而退。法
和與宋蒞兄弟入朝。文宣聞其有奇術。虚心
想見之。備三公鹵簿。於城南十二里供帳以
待之。法和遙見鄴城下馬禹歩。辛術謂曰。公
既萬里歸誠主上虚心相待。何作此術。法和
手持香爐歩從路車至於館。明日引見。給通
幰油絡網車。詣闕通名不稱官爵。不稱臣。但
云荊山居士。文宣宴法和及其徒屬於昭陽
殿。賜法和錢百萬物萬段甲第一區田一百
頃奴婢二百人生資什物稱是。法和所得奴
婢盡免之曰。各隨縁去。錢帛散施一日便盡。
以官所賜宅營佛寺。自居一房與凡人無異。
三年間再爲太尉。世猶謂之居士。無疾而告
弟子死期。至時燒香禮拜佛。坐繩床而終。浴
訖將殮。屍小縮止三尺許。文宣令開棺視之。
空棺而已。法和書其所居屋壁而塗之。及剥
落有文曰。十年天子爲尚可。百日天子急如
火。周年天子遞代坐。又曰。一母生三天。兩天
共五年。説者以婁太后生三天子。自孝昭即
位至武成傳位。後主共五年焉
尚圓
釋尚圓。姓陳氏。廣漢人。出家以呪術救物。梁
武陵王蕭紀宮中鬼怪魅諸婇女。或歌或哭
紛然亂擧。王乃令善射者控弦擬之。鬼乃現
形。即放箭射鬼便遙接還返擲人。久而不已。
聞圓持呪。請入宮中諸鬼競作諸變現龍蛇
百獸。倏忽前後在空在地怪變多端。圓安坐
告曰。汝小家鬼何因敢入王宮。能變我身則
可自變萬種。秖是小鬼可住聽我一言。諸鬼
合掌住立。圓始發云。南無佛陀。鬼皆失所在。
自爾安靜。武帝聞召大蒙賞遇。年八十一終
所住城
法聰
釋法聰。姓梅氏。南陽新野人。八歳出家卓然
神秀。正性貞潔身形如玉。蔬藿是甘無求滋
饌。因至襄陽傘蓋山白馬泉。築室方丈。以爲
栖止之宅。入谷兩所置蘭若舍。今巡山者尚
識故基焉。初梁晋安王來都襄雍。承風來問
將至禪室。馬騎將從無故却退。王慚而返。夜
感惡夢。後更再往馬退如故。王乃潔齋。躬盡
虔敬方得進見。初至寺側但覩一谷猛火洞
然。良久竚望忽變爲水。經停傾仰水滅堂現。
以事相詢。乃知爾時入水火定也。堂内所坐
繩床兩邊各有一虎。王不敢進。聰乃以手按
頭著地。閉其兩目。召王令前。方得展禮。因告
境内多被虎災請求救援。聰即入定。須臾有
十七大虎來至。便與受三歸戒。勅勿犯暴百
姓。又命弟子以布故衣繋諸虎頸。滿七日已
當來於此。王至期日設齋衆集。諸虎亦至。便
與食解布。遂爾無害。其日將王臨白馬泉。内
有白龜就聰手中取食。謂王曰。此是雄龍。又
臨靈泉有五色鯉。亦就手食。云此雌龍。王與
群吏嗟賞其事。大施而旋。有凶黨左右數十
人。夜來劫所施之物。遇虎哮吼遮遏其道。又
見大人倚立禪室。傍有松樹。止至其膝。執金
剛杵將有守護。竟夜迴遑日午方返。王怪其
來晩。方以事首。遂表奏聞。下勅爲造禪居寺。
聰不往住。度人安之。聰住禪堂毎有白鹿白
雀馴伏栖止。行往所及慈救爲先。忽遇屠者
驅猪百餘頭。聰三告曰解脱首楞嚴。猪遂繩
解散去。諸屠大怒將事加手。並屹然不動。便
歸過悔罪因斷殺業。又於漢水漁人牽網所。
如前三告。引網不得。方復歸心空網而返。又
荊州苦旱。長沙寺遣僧至聰所請雨。使還大
降。陂池皆滿。湘東王承聞馳駕山門伸師襄
之禮。頻請下都固辭不許。乃捨宮造天宮寺
邀延。永住巴峽空晋鴻上。湘東王柏木爲寢
殿。及感放光旬日不歇。王於傍造浮圖僧房
講堂。并王服玩作露盤。立爲寶光寺。請聰居
之。王述般若義。毎明日將竪義。殿則夜放光
明。照數里不假燈燭。議者以般若大慧智光
幽燭所致。以梁大定五年九月無疾而化。端
坐如生形柔頂煖。手屈二指異香不歇。年九
十二
僧安
釋僧安。不知何許人。戒業精苦坐禪講解。時
號多能。齊文宣時在王屋山。聚徒二十許人。
講涅槃。始發題有雌雉來座側伏聽。僧若食
時出外飮啄。日晩上講依時赴集。三卷未了
遂絶不至。衆咸怪之。安曰。雉今生人道不須
怪也。武平四年安領徒衆至越州行頭陀。忽
云。往年雌雉應生此徑。至一家遙喚雌雉。一
女走出如舊相識。禮拜歡喜。女父母異之。引
入設食。安曰。此女何故名雌雉耶。答曰。見其
初生髮如雉毛。既是女故名雌雉也。安大笑。
爲述本縁。女聞涕泣苦求出家。二親欣然許
之。爲講涅槃。便領解一無遺漏。至後三卷茫
然不解
傅弘
大士傅弘者。住東陽郡烏傷縣雙林寺。體權
應道躡嗣維摩。時或分身濟度爲任。依止雙
林導化法俗。或金色表於胸臆。異香流於掌
内。或見身長丈餘臂過於膝。脚長二尺指長
六寸。兩目明亮重瞳外耀。色貎端峙有大人
之相。梁孝武聞之延住建業。乃居鍾山下定
林寺。坐蔭高松。臥依磐石。四澈六甸。天花甘
露恒流於地。帝後於華林園重雲殿開般若
題。獨設一榻擬與天旨對揚。及玉輦昇殿而
公晏然其坐。憲司譏問。但云法地無動。若動
則一切不安。且知梁運將盡救愍兵災。乃然
臂爲炬冀禳來禍。至陳大建元年夏中於本
州。右脇而臥。奄就昇遐。于時隆暑赫曦。而身
體溫暖色貎敷愉。光彩鮮潔香氣充滿。屈伸
如恒。觀者發心莫不驚嘆。遂合殮於巖中。數
旬之間香花散積。後忽失其所在。往者不見
號慕轉深。悲戀之聲慟噎山谷。初大士在日
常以經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閲。乃就山中建大
層龕。一柱八面。實以諸經運行不碍。謂之輪
藏。仍有願言。登吾藏門者生生世世不失人
身。從勸世人。有發於菩提心者。能推輪藏。是
人即與持誦諸經功徳無異。今天下所建輪
藏皆設大士像。實始於此。山有古松。大士曾
於松間願度衆生。以斧爲誓。至今松木斧痕
猶在。其飼虎之餘飯棄擲林間。化而爲石。青
白錯雜可作數珠。謂之飯石。至今長存。靈異
之蹟不可紀極
慧思
釋慧思。俗姓李氏。武津人也。少以弘恕慈育
知名閭里。常夢梵僧勸令出俗。駭悟斯瑞辭
親入道。數夢神僧勸令齋戒。唯一食不食別
供。所止菴舍。野人焚其所居。遂顯癘疾求誠
懺悔。所患平復。又夢梵僧數百形服瓖異。上
座命曰。汝先受戒律儀非勝。安能開發於正
道也。既遇清衆宜更翻壇。祈請師僧四十二人
加羯磨法。具足成就後忽驚悟。方知夢受。復
夢彌勒。彌勒説法開悟。故造二像並同供養。
又夢隨彌勒與諸眷屬同會法華。心自惟曰。
我於釋迦末法受持法華。今値慈尊豁然開
悟。轉復精進。靈瑞重沓。瓶水常滿。供養嚴備
若有天童侍衞之者。自大蘇山將四十餘僧
徑趨南岳。既至謂徒曰。吾寄此山期十載。以
後必事遠遊。師曰。吾前生曾居此處領徒。陟
嶺見一所林泉勝異。曰古寺也。吾昔居之。掘
地果得僧用器皿殿宇基址。又指兩石下得
遺骸。乃建塔。今三生塔是也。又於東畔靈岩
之傍建臺。爲衆講般若法。正當大岳之心。今
般若寺是也。南北學徒來者雲集。師患無水。
忽見岩下潤。以錫杖卓之。果得一泉。猶未周
續。有二虎引師登嶺。跑地哮吼。泉水流迸。今
虎跑泉是也。或問。何不下山教化衆生。一向
目視雲漢作麼。師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呑
盡。更有甚麼衆生可度者。江左佛學盛學義
門。自思南度定慧雙擧。道風既盛名稱普聞。
俄有道士生妬害心。密告陳主誣師。乃北僧
受齊國券。斸斷岳心釘石興妖。帝遂遣使追
師。使至石橋。見二虎跑憤大蛇當路。使驚乃
誓曰。我見思禪師當如佛想。若起惡心任汝
所傷。虎蛇乃退。使見師再拜以事白。未至之
前。師見一小蜂來螫
其面。即爲大蜂咬殺。
&T072556;至師前。師入定觀之。知是宿寃欲相嬈害。
師謂使曰。使者先去貧道續來。七日後飛錫
而往四門。關吏齊奏。師入帝已驚異。及師朝
見帝遂下迎。復問左右。卿等見此僧何如人。
對云。常僧。帝曰。朕見其踏寶花乘空而至。乃
迎師入殿供養。其道士罪以欺罔欲盡誅之。
師懇帝曰。此宿寃。願陛下赦之。乃可其奏。勅
彼道士給師役使。師奏辭還山。帝餞以殊禮。
未幾道士誣師者一人暴死。一人爲犬所嚙
而斃。應蜂兆矣。自是毎年陳主三信參勞榮
盛莫加。而神異難測。遇雨不濕履泥不汚。或
現形大小。或寂爾藏身。是年六月臨將終時。
連日説法。苦切呵責。聞者寒心。至二十二日
屏衆泯然而逝。小師靈辨號慟。乃開目曰。何
驚動吾耶。癡人出法。言訖長往
神僧傳卷四終




神僧傳卷第五
普明
釋普明。本名法京。俗姓朱氏。會稽人。少小志
操有異。有僧乞食因勸云。即子既有善性。可
向天台山出家。其中有初依菩薩在彼説法。
遂以陳太建十四年。踰山越&T023311;來入天台。正
値智者處坐説法。智者笑云。宿誓願力今得
相遇。隨智者往荊州玉泉寺。毎於泉側練苦
專思。智者反路台峯令造大鍾天台供養。江
陵道俗競爲營造。當欲鑄時盲人來看。明懸
鑒機知相不吉果爾。開模鍾便破缺。後還國
清所住之房。去水懸遠。房頭空地純是礓石。
仍懷念曰。若令此石出水豈不快乎。言竟數
日石中泉溜。周給東西。國清精舍。隋高帝置
立。明以講堂狹小欲毀廣之。共頂禪師商量。
頂勸勿改。有括州都督周孝節遙聞此事。即
施杉柱泛海送來。頂向赤城感見明身長一
十餘丈。高出松林之上。翼從數十許人語頂
曰。兄勿苦諫事願剋成。頂知神異合掌對曰。
不敢更諫一依仁者。竪堂之日感動山王。晨
朝隱軫状若雷震。摧樹傾枝闊百歩許。自佛
壟下直到於寺。至于日沒還返舊蹤。砰砰磕
磕勢若初至。又願共道俗造堂殿金銅盧舍
那像坐身丈六。時有一人稱從曹溪村來。施
金十一兩用入像身。問其姓名終不肯説。禮
拜辭退。周訪彼村無人識者。又比房侍者恒
聞房内共人語話。陰伺察視不見別形。所聽
言音唯勸修善。既而化縁就畢。大漸時至清
晨呼諸弟子曰。夫人壽命。不可常。保汝等宜
知。便自脱新淨之衣著故破者。換衣纔竟奄
然就滅
玄光
釋玄光者。海東熊州人也。少而頴悟。往衡山
見思大和尚。後返錫江南。屬本國舟艦附載
離岸。時綵雲亂目。雅樂沸空。絳節霓旌。傳呼
空中聲云。天帝召海東玄光禪師。光拱手避
讓。唯見青衣前導。少選入宮城。且非人間官
府。羽衞之設也無非鱗介參雜鬼神。或曰。今
日天帝降龍王宮。請師説親證法門。吾曹水
府蒙師利益。既登寶殿次陟高臺。如問而談
略經七日。然後王躬送別。其船泛洋不進。光
復登船。船人謂經半日而已。光歸熊州翁山。
卓錫結茅乃成梵刹。厥後罔知攸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