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婆藪槃豆法師傳 (No. 2049_ 眞諦譯 ) in Vol. 50

[First] [] 188 189 190 19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049

婆薮槃豆法師傳
 陳天竺三藏法師眞諦譯 
婆薮槃豆法師者。北天竺富婁沙富羅國人
也。富婁沙譯爲丈夫。富羅譯爲土。毘搜紐天
王世傳云。是帝釋弟帝釋遣其出閻浮提作
王爲伏阿修羅。其生閻浮提爲婆薮提婆王
之子有修羅。名因陀羅陀摩那。因陀羅是
帝釋名。陀摩那譯爲伏。此阿修羅恒與帝釋
鬪戰。謂能伏帝釋故有此名。毘伽羅論解阿
修羅謂非善戲。即應以此名譯之。諸天恒以
善爲戲樂。其恒以惡爲戲樂故有此名。亦得
名非天。此阿修羅有妹名波羅頗婆底知履
波羅頗譯爲明。婆底譯爲妃。此女甚有
容。阿修羅欲害毘搜紐天。故將此妹誑之。
以呪術力變閻浮提一處令陰暗。其自居闇
處不令人見。令妹別住明處。語妹云若人欲
得汝爲婦。可語云我兄有大力。若欲取我
必與我兄相違。若能將我兄鬪戰乃可相許。
毘搜紐天後於明處見此女。心大悦之。問云
汝是何人。答云我阿修羅童女。天云諸阿
修羅女由來皆適諸天。我既無婦汝又無夫。
今欲相取得見從不。女如其兄先言以答之。
天云汝今惜我身故有此言。汝已愛我我豈
相置。我有大力能與汝兄鬪戰。女遂許之即
爲夫妻。阿修羅後往明問毘搜紐天。汝云
何輒取我妹爲婦。天答云若我非丈夫。取
妹爲婦可致嫌責。我是丈夫無婦汝妹是
童女無夫。我今取之正是其理何故見怪。
阿修羅云汝有何能自稱丈夫。若是丈夫能
將我鬪戰得勝當以妹*適汝。天云汝若不信
當共決之。即各執仗互相斫刺。毘搜紐天是
那羅延身斫刺所不能入。天斫阿修羅頭斷
即還復。手臂等餘身分悉爾。隨有斷處
還復。從旦至晩斫刺不息。阿修羅無有死状。
天力稍盡轉就疲困。若至夜阿修羅力則
強。明妃恐其夫不如。取欝波羅華擘爲兩
片各擲一邊。明妃於其中行去而復來。天即
解其意捉阿修羅身擘爲兩片各擲一邊。天
於其中得去而復來。阿修羅由此命斷。阿
修羅先就仙人乞恩願令我身被斫刺即便
還復。仙人施其此恩故後時被斫刺而不失
命。仙人欲令諸天殺之故不施其擘身還復
之恩。故後時由此失命。毘搜紐天既居此
地顯丈夫能。因此立名稱丈夫國。此土有
國師婆羅門姓憍尸迦。有三子同名婆藪槃
豆。婆藪譯爲天。槃豆譯爲親。天竺立兒名有
此體。雖同一名復立別名以顯之。第三子婆
藪槃豆。於薩婆多部出家得阿羅漢果。別名
比隣持定梨
跋婆。比隣持是其母名。紱婆譯
爲子亦曰兒。此名通人畜如牛子亦名*紱婆。
但此土呼牛子爲犢長子。婆藪槃豆是菩薩
根性人。亦於薩婆多部出家。後修定得離欲。
思惟空義不能得入。欲自殺身。賓頭羅阿
羅漢。在東毘提訶。觀見此事從彼方來。爲説
小乘空觀。如教觀之即便得入。雖得小乘空
觀意猶未安。謂理不應止爾因此乘神通。往
兜率多天諮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爲説
大乘空觀。還閻浮提如説思惟。即便得悟於
思惟時地六種動既得大乘空觀。因此爲名。
名阿僧伽。阿僧伽譯爲無著。爾後數上兜
率多天諮問彌勒大乘經義。彌勒廣爲解説
隨有所得。還閻浮提。以己所聞爲餘人説。
聞者多不生信。無著法師即自發願。我今欲
令衆生信解大乘。唯願大師下閻浮提解説
大乘令諸衆生皆得信解。彌勒即如其願於
夜時下閻浮提。放大光明廣集有縁衆。於
説法堂誦出十七地經。隨所誦出隨解其義。
經四月夜解十七地經方竟。雖同於一堂聽
法。唯無著法師得近彌勒菩薩。餘人但得遙
聞夜共聽彌勒説法。晝時無著法師更爲餘
人解釋彌勒所説。因此衆人聞信大乘彌勒
菩薩教。無著法師修日光三摩提。如説修學
即得此定從得此定。後昔所未解悉能通達。
有所見聞永憶不忘。佛昔所説華嚴等諸大
乘經悉解義。彌勒於兜率多天。悉爲無著
法師解説諸大乘經義。法師並悉通達皆能
憶持。後於閻浮提造大乘經優波提舍。解
釋佛所説一切大教。第二婆藪槃豆。亦於
薩婆多部出家。博學多聞遍通墳籍。神才俊
朗無可爲儔。戒行清高難以相匹。兄弟既
有別名故法師但稱婆藪槃豆。佛滅度後
五百年中有阿羅漢。名迦旃延子。母姓迦
旃延從母爲名。先於薩婆多部出家。本是天
竺人後往罽賓國。罽賓在天竺之西北。與五
百阿羅漢及五百菩薩。共撰集薩婆多部阿
毘達磨。製爲八伽蘭他。即此間云八乾度。
伽蘭他譯爲結。亦曰節。謂義類各相結屬故
云結。又攝義令不散故云結。義類各有分限
故云節。亦稱此文爲發慧論以神通力及願
力。廣宣告遠近。若先聞説阿毘達磨隨所
得多少可悉送來。於是若天諸龍夜叉乃至
阿迦尼師吒。諸天有先聞佛説阿毘達磨。若
略若廣乃至一句一偈悉送與之。迦旃延子
共諸阿羅漢及諸菩薩簡擇其義。若與修多
羅毘那耶不相違背。即便撰銘若相違背即
便棄捨。是所取文句隨義類相關。若明慧義
則安置慧結中。若明定義則安置定結中。餘
類悉爾。八結合有五萬偈。造八結竟復欲造
毘婆沙釋之。馬鳴菩薩是舍衞國婆枳多土
人。通八分毘伽羅論。及四皮陀六論。解十
八部。三藏文宗學府允儀所歸。迦旃延子
遣人往舍衞國。請馬鳴爲表文句。馬鳴既
至罽賓。迦旃延子次第解釋八結。諸阿羅漢
及諸菩薩。即共研辯義意若定。馬鳴隨即著
文。經十二年造毘婆沙方竟。凡百萬偈。毘婆
沙譯爲廣解。*表述既竟。迦旃延子即刻石
表云。今去學此諸人不得出罽賓國。八
結文句及毘婆沙文句亦悉不得出國。恐餘
部及大乘汚壞此正法。以立制事白王。王亦
同此意。罽賓國四周有山如城。唯有一門出
入。諸聖人以願力攝諸夜叉神令守門。若欲
學此法者能來罽賓則不遮礙。諸聖人又以
願力令五百夜叉神爲檀越。若學此法者資
身之具無所短乏。阿緰闍國有一法師。名
婆娑須拔陀羅。聰明大智聞即能持。欲學八
結毘婆沙義於餘國弘通之。法師託迹爲狂
癡人往罽賓國。恒在大集中聽法。而威儀乖
失言笑舛異。有時於集中論毘婆沙義。乃
問羅摩延傳衆人輕之*聞不齒録。於十二年
中聽毘婆沙得數遍文義已熟。悉誦持在心
欲還本土。去至門側諸夜叉神高聲唱令。大
阿毘達摩師今欲出國即執將還於大集中。
衆共檢問言語紕繆不相領解。衆咸謂爲狂
人即便放遣。法師後又出門諸神復唱令執
還遂聞徹國王。王又令於大集中更檢問之
衆重檢問亦如先。不相領解如此三反。去而
復還至第四反。諸神雖送將還衆不復檢問。
令諸夜叉放遣出國。法師既達本土即宣示。
近遠咸使知聞云我已學得罽賓國毘婆沙
文義具足。有能學者可急來取。於是四方
雲集。法師年衰老恐出此法不竟。令諸學
徒急疾取之隨出隨書遂得究竟。罽賓諸師
後聞此法已傳流餘土人各嗟歎。至佛滅後
九百年中有外道。名頻闍訶婆娑頻闍訶是
山名。婆娑譯爲住。此外道住此山因以爲名。
有龍王名毘梨沙迦那。住在頻闍訶山下池
中。此龍王善解僧佉論。此外道知龍王有解
欲就受學。龍王變身作仙人状貌住葉屋中。
外道往至龍王所述其欲學意。龍王即許之。
外道採華滿一大籃。頭戴華籃至龍王所。
繞龍王一匝輒投一華以爲供養。投一華作
一偈讃歎龍王。隨聞隨破其所立偈義。即
取華擲外。其隨施所立偈義既立還投所擲
華。如此投一籃華盡。具破教諸偈。悉
就龍王。既嘉其聰明即爲解説僧佉論語外
道云。汝得論竟愼勿改易。龍王畏其勝己故。
此及其隨所得簡擇之有非次第。或文
句不巧義意不如悉改易之。龍王講論竟其
著述亦罷。即以所著述論呈龍王。龍王見其
所製勝本。大起瞋妬語外道云。我先囑汝不
得改易。我論汝云何改易。當令汝所著述不
得宣行。外道答云師本囑我論竟後不得改
易不囑我於説論中不得改易。我不違師教
云何賜責。乞師施我恩我身未壞。願令此論
不壞師即許之。外道得此論後心高佷慢。
自謂其法最大無復過者。唯釋迦法盛行於
世。衆生謂此法爲大。我須破之。即入阿
闍國以顯撃論義鼓云。我欲論義若我墮負
當斬我頭。若彼墮負彼宜輸頭。國王馝柯羅
摩阿祑多。譯爲正勒日。王知此事即呼外
道問之。外道曰王爲國主。於沙門婆羅門心
無偏愛。若有所習行法宜試其是非。我今欲
與釋迦弟子決判勝劣。須以頭爲誓。王即
聽許王遣人問國内諸法師。誰能當此外道。
若有能當可與論義。于時摩&T072933;羅他諸師。
婆藪槃豆法師等。諸大法師悉往餘國不
在。摩&T072933;羅他。譯爲心願。唯有婆藪槃豆

佛陀蜜多羅法師在。佛陀蜜多羅。譯爲覺親。
此法師本雖大解年已老邁。神情昧弱辯説
羸微。法師云我法大將悉行在外。外道強
梁復不可縱。我今正應自當此事。法師即報
國王。王仍剋日廣集大衆於論義堂。令外
道與法師論*義。外道問云沙門爲欲立義爲
欲破義。法師答云我如大海無所不容。汝如
土塊入中便沒。隨汝意所樂。外道云沙門
可立義我當破汝。法師即立無常義云。一切
有爲法刹那刹那滅。何以故。後不見故以
種種道理成就之是法師所説。外道一聞悉
誦在口。外道次第以道理破之。令法師誦
取誦不能得。令法師救之救不能得。法師
即墮負。外道云汝是婆羅門種我亦是婆
羅門種不容殺。汝今須鞭汝背以顯我得勝。
於是遂行其事。王以三洛沙金賞外道。外
道取金布散國内施一切人。還頻闍訶山入
石窟中。以呪術力召得夜叉神女名稠林。從
此神女乞恩願令我死後身變成石。永不毀
壞。神女即許之。其自以石塞窟於中捨命
即成石。所以有此願者其先從其師龍
王乞恩。願我身未壞之前我所著僧佉論亦
不壞滅。故此論于今猶在。婆藪槃豆後還聞
如此事歎恨憤結。不得値之。遣人往頻闍訶
山覓此外道欲摧伏。其*佷慢以雪辱師之
恥。外道身已成石。天親彌復憤懣。即造七
十眞實論破外道所造僧*佉論。首尾瓦解
無一句得立。諸外道憂苦如害己命。雖不値
彼師其悉檀既壞枝末。無復所依。報讐雪恥
於此爲訖。衆人咸*聞慶悦。王以三洛沙金
賞法師。法師分此金爲三分。於阿緰闍國
起三寺。一比丘尼寺。二薩婆多部寺。三
乘寺。法師爾後更成立正法先學毘婆沙義
已通。後爲衆人講毘婆沙義。一日講即造一
偈攝一日所説義。刻赤銅葉以書此偈。摽
置醉象頭下撃鼓宣令。誰人能破此偈義能
破者當出。如此次第造六百餘偈攝毘婆沙
義。盡一一皆爾。遂無人能破即是倶舍論
偈也。偈訖後以五十斤金并此偈寄與罽賓
諸毘婆沙師。彼見*聞大歡喜謂我正法已廣
弘宣。但偈語玄深不能盡解。又以五十斤金
足前五十爲百斤金餉法師。乞法師爲作長
行解此偈義。法師即作長行解偈。立薩婆多
義隨有僻處以經部義破之。名爲阿毘達磨
倶舍論。論成後寄與罽賓諸師。彼見其所執
義壞各生憂苦。正*勒日王太子名婆羅袟底
也。婆羅譯爲新。袟底也譯爲日。王本令太
子就法師受戒。王妃出家亦爲法師弟子。太
子後登王位母子同請留法師住阿緰闍國受
其供養。法師即許之。新日王妹夫婆羅門名
婆修羅多。是外道法師解毘伽羅論。天親造
倶舍論。此外道以毘伽羅論義破法師所立
文句。謂與毘伽羅論相違令法師救之。若不
能救此論則壞。法師云我若不解毘伽羅論
豈能解其深義。法師仍造論破毘伽羅論
三十二品始末皆壞。於是失毘伽羅論。唯此
論在。王以一洛沙金奉法師。王母以兩洛沙
金奉法師。法師分此金爲三分。於丈夫國罽
賓國阿緰闍國各起一寺。此外道慚忿欲伏
法師。遣人往天竺請僧伽*紱陀羅法師。來
阿緰闍國造論破倶舍論。此法師至即造兩
論。一光三摩耶論有一萬偈。止述毘婆沙義。
三摩耶譯爲義類。二隨實論有十二萬偈。救
毘婆沙義破倶舍論。論成後呼天親更共面
論決之。天親知其雖破不能壞倶舍義。不復
將彼面共論決。法師云我今已老隨汝意所
爲我昔造論破毘婆沙義。亦不將汝面共論
決。汝今造論何須呼我有智之人。自當知其
是非。法師既遍通十八部義。妙解小乘執
小乘。爲是不信大乘。謂摩訶衍非佛所説。
阿僧伽法師既見此弟聰明過人識解深廣該
通内外。恐其造論破壞大乘。阿僧伽法師住
在丈夫國。遣使往阿緰闍國報婆藪槃豆云。
我今疾篤汝可急來。天親即隨使還本國與
兄相見諮問疾源。兄答云我今心有重病由汝
而生。天親又問云何賜由。兄云汝不信大乘
恒生毀謗。以此惡業必永淪惡道。我今愁苦
命將不全。天親聞此驚懼即請兄爲解説大
乘。兄即爲略説大乘要義。法師聰明殊有深
淺。即於此時悟知大乘理。應過小乘。於是
就兄遍學大乘義。後如兄所解悉得通達解
即明思惟。前後悉與理相應無有乖背。
始驗小乘爲失大乘爲得。若無大乘則無三
乘道果。昔既毀謗大乘不生信樂。懼此罪業
必入惡道。深自咎責欲悔先過。往至兄所陳
過迷今欲懺悔。先諐未知何方得免。云
我昔由舌故生毀謗。今當割舌以謝此罪。兄
云汝設割千舌亦不能滅此罪。汝若欲滅此
罪當更爲方便。法師即請兄説滅罪方便。兄
云汝舌能善以毀謗大乘。汝若欲滅此罪當
善*以解説大乘。阿僧伽法師殂歿後。天親方
造大乘論。解釋諸大乘經。華嚴涅槃法華般
若維摩勝鬘等。諸大乘經論悉是法師所造。
又造唯識論。釋攝大乘三寶性甘露門等諸
大乘論。凡是法師所造。文義精妙有見聞者
靡不信求。故天竺及餘邊土學大小乘人。悉
以法師所造爲學本。異部及外道論師聞法
師名莫不畏伏。於阿緰闍國捨命年終八十。
雖迹居凡地。理實難思議也。前來訖此
記天親等兄弟此後記三藏闍梨從臺城出入
東至廣州重譯大乘諸論并遷化後事傳於
後代
婆藪槃豆法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188 189 190 19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