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十不二門 (No. 1927_ 湛然述 ) in Vol. 46

[First] [Prev] 702 703 704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927[cf.No.1928]

十不二門
 唐荊溪尊者湛然述 
然此迹門。談其因果及以自他。使一代教門
融通入妙故。凡諸義釋。皆約四教及以五味。
意在開教悉入醍醐。觀心乃是教行樞機。仍
且略點寄在諸説或存或沒。非部正意。故縱
有施設託事附法。或辯十觀列名而已。所明
理境智行位法。能化所化意在能詮。詮中咸
妙爲*辯詮内始末自他故。具演十妙搜括一
化。出世大意罄無不盡。故不可不了十妙大
綱。故撮十妙爲觀法大體。若解迹妙本妙非
遙。應知但是離合異耳。因果義一自他何殊。
故下文云。本迹雖殊不思議一。況體宗用秖
是自他因果法故。況復教相秖是分別前之
四章。使前四章與諸文永異。若曉斯旨則教
有所歸。一期縱横不出一心三千世間即空
假中。理境乃至利益咸爾。則止觀十乘。成今
自行因果。起教一章。成今化他能所。則彼此
昭著法華行成。使功不唐捐所詮可識。故更
以十門收攝十妙。何者。爲實施權則不二而
二。開權顯實則二而不二。法既教部咸開成
妙故。此十門不二爲目。一一門下以六即檢
之。本門已廣引誠證。此下但直申一理。使
一部經旨皎在目前
一者色心不二門。二者内外不二門。三者修
性不二門。四者因果不二門。五者染淨不二
門。六者依正不二門。七者自他不二門。八者
三業不二門。九者權實不二門。十者受潤不
二門。是中第一從境妙立名。第二第三從智
行立名。第四從位法立名。第五第六第七從
感應神通立名。第八第九從説法立名。第十
從眷屬利益立名。一色心不二門者。且十如
境乃至無諦。一一皆可總別二意。總在一
念。別分色心。何者。初十如中相唯在色。性唯
在心。體力作縁義兼色心。因果唯心。報唯約
色。十二因縁苦業兩兼。惑唯在心。四諦則三
兼色心。滅唯在心。二諦三諦皆俗具色心。眞
中唯心。一實及無。準此可見。既知別已攝別
入總。一切諸法無非心性。一性無性三千宛
然。當知心之色心即心名變。變名爲造造謂
體用。是則非色非心而色而心。唯色唯心良
由於此。故知但識一念。遍見己他生佛。他生
他佛尚與心同。況己心生佛寧乖一念。故彼
彼境法。差差而不差
二内外不二門者。凡所觀境不出内外。外謂
託彼依正色心。即空假中。即空假中妙。故色
心體絶。唯一實性無空假中。色心宛然豁同
眞淨。無復衆生七方便異。不見國土淨穢差
品。而帝網依正終自炳然。所言内者。先了外
色心一念無念。唯内體三千即空假中。是則
外法全爲心性。心性無外攝無不周。十方諸
佛法界有情性。體無殊一切咸遍。誰云内外
色心己他。此即用向色心不二門成
三修性不二門者。性徳秖是界如一念。此内
界如三法具足。性雖本爾。藉智起修。由修照
性。由性發修。存性則全修成性。起修則全性
成修。性無所移修常宛爾。修又二種。順修逆
修。順謂了性爲行。逆謂背性成迷。迷了二心。
心雖不二逆順二性。性事恒殊。可由事不移
心。則令迷修成了。故須一期迷了照性。成修
見性修心二心倶泯。又了順修對性有離有
合。離謂修性各三。合謂修二性一。修二各三
共發性三。是則修雖具九。九秖是三。爲對性
明修故合修爲二。二與一性如水爲波。二亦
無二亦如波水。應知性指三障。是故具三。修
從性成。成三法爾。達無修性唯一妙乘。無所
分別。法界洞朗。此由内外不二門成
四因果不二門者。衆生心因既具三軌。此因
成果名三涅槃。因果無殊始終理一。若爾因
徳已具。何不住因。但由迷因各自謂實若。了
迷性實唯住因故。久研此因因顯名果。秖縁
因果理一。用此一理爲因。理顯無復果名。豈
可仍存因號。因果既泯理性自亡。秖由亡智
親疎。致使迷成厚薄。迷厚薄故強分三惑。義
開六即名智淺深。故如夢勤加空名惑絶。幻
因既滿鏡像果圓。空像雖即義同。而空虚像
實。像實故稱理本有。空虚故迷轉成性。是則
不二而二立因果殊。二而不二始終體一。若
謂因異果因亦非因。曉果從因因方克果。所
以三千在理同名無明。三千果成咸稱常樂。
三千無改無明即明。三千並常倶體倶用。此
以修性不二門成
五染淨不二門者。若識無始即法性爲無明。
故可了今即無明爲法性。法性之與無明遍
造諸法。名之爲染。無明之與法性。遍應衆縁
號之爲淨。濁水清水。波濕無殊。清濁雖即由
縁。而濁成本有。濁雖本有而全體是清。以二
波理通擧體是用。故三千因果倶名縁起。迷
悟縁起不離刹那。刹那性常縁起理一。一理
之内而分淨穢。別則六穢四淨。通則十通淨
穢。故知刹那染體悉淨。三千未顯驗體仍迷。
故相似位成六根遍照。照分十界各倶灼然。
豈六根淨人謂十定十。分眞垂迹十界亦然。
乃至果成等彼百界。故須初心而遮而照。照
故三千恒具。遮故法爾空中。終日雙亡終日
雙照。不動此念遍應無方。隨感而施淨穢斯
泯。亡淨穢故以空以中。仍由空中轉染爲淨。
由了染淨空中自亡。此以因果不二門成
六依正不二門者。已證遮那一體不二。良由
無始一念三千。以三千中生陰二千爲正。國
土一千屬依。依正既居一心。一心豈分能所。
雖無能所依正宛然。是則理性名字觀行。已
有不二依正之相。故使自他因果相攝。但衆
生在理果雖未辦。一切莫非遮那妙境。然應
復了諸佛法體非遍而遍。衆生理性非局而
局。始終不改大小無妨。因果理同依正何別。
故淨穢之土勝劣之身。塵身與法身量同。塵
國與寂光無異。是則一一塵刹一切刹。一一
塵身一切身。廣狹勝劣難思議。淨穢方所無
窮盡。若非三千空假中。安能成茲自在用。如
是方知生佛等。彼此事理互相收。此以染淨
不二門成
七自他不二門者。隨機利他事乃憑本。本謂
一性具足自他。方至果位自即益他。如理性
三徳三諦三千。自行唯在空中利他三千赴
物。物機無量不出三千。能應雖多不出十界。
界界轉現不出一念。土土互生不出寂光。衆
生由理具三千故能感。諸佛由三千理滿故
能應。應遍機遍欣赴不差。不然豈能如鏡現
像。鏡有現像之理。形有生像之性。若一形對
不能現像。則鏡理有窮形事不通。若與鏡隔
則容有是理。無有形對而不像者。若鏡未現
像由塵所遮。去塵由人磨。現像非關磨者。以
喩觀法大旨可知。應知理雖自他具足。必藉
縁了爲利他功。復由縁了。與性一合方能稱
性。施設萬端則不起自性化無方所。此由依
正不二門成
三業不二門者。於化他門事分三密。隨順
物理得名不同。心輪鑒機二輪設化。現身説
法未曾毫差。在身分於眞應。在法分於權實。
二身若異何故乃云即是法身。二説若乖何
故乃云皆成佛道。若唯法身應無垂世。若唯
佛道誰施三乘。身尚無身説必非説。身口平
等等彼意輪。心色一如不謀而化。常冥至極
稱物施爲。豈非百界一心。界界無非三業。界
尚一念三業豈殊。果用無虧因必稱果。若信
因果方知三密有本。百界三業倶空假中。故
使稱宜遍赴爲果。一一應色一一言音。無不
百界三業具足。化復作化斯之謂歟。故一念
凡心已有理性三密相海。一塵報色同在本
理毘盧遮那。方乃名爲三無差別。此以自他
不二門成
九權實不二門者。平等大慧常鑒法界。亦由
理性九權一實。實復九界權亦復然。權實相
冥。百界一念不可分別任運常然。至果乃由
契本一理。非權非實而權而實。此即如前心
輪自在。致令身口赴權實機。三業一念無乖
權實。不動而施豈應隔異。對説即以權實立
稱。在身即以眞應爲名。三業理同權實冥合。
此以三業不二門成
十受潤不二門者。物理本來性具權實。無始
熏習或權或實。權實由熏理常平等。遇時成
習行願所資。若無本因熏亦徒設。遇熏自異
非由性殊。性雖無殊必藉幻發。幻機幻感幻
應幻赴。能應所化並非權實。然由生具非權
非實成權實機。佛亦果具非權非實爲權實
應。物機應契身土無偏。同常寂光無非法界。
故知三千同在心地。與佛心地三千不殊。四
微體同權實益等。此以權實不二門成
是故十門門門通入。色心乃至受潤咸然。故
使十妙始終理一。如境本來具三。依理生解
故名爲智。智解導行行解契理。三法相符不
異而異。而假立淺深設位簡濫。三法秖是證
三理。下之五章三法起用。既是一念三
千。即空假中成故有用。若了一念。十方三世
諸佛之法本迹非遙。故重述十門。令觀行可
識。首題既爾覽別爲總符文可知
十不二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02 703 704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