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首楞嚴義疏注經 (No. 1799_ 子璿集 ) in Vol. 39

[First] [Prev+100] [Prev]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之一
 長水沙門子&MT01805;集 
  二解結同體疑二。一阿難伸請二。一述已
猶迷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説第二義門。今觀
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
人終不能解 前疑因果同異。今疑根塵結
解。故云第二義門。然根起之由前雖廣示。而
不的指何處爲結。結解之義尚未辨明。欲期
指陳皎然可識。故引前文佛所擧喩。以況己
迷也
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
際。與諸無明倶滅倶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
名爲出家。猶隔日瘧 諸無明者。謂全界無
明也。總攝一切二障見思。故名爲諸。始自迷
眞。隨逐有情生滅不離。故上文云。和合妄生
和合妄死。故云倶滅倶生也。初果有學雖未
斷思。已名破煩惱障得人空證。而全未破所
知障。法執猶存。故云猶隔日瘧 二請示結

唯願大慈。哀愍淪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結。
從何名解。亦令未來苦難衆生得免輪迴不
落三有。作是語已。普及大衆。五體投地。雨涙
翹誠。佇佛如來無上開示 無始生死。不能
超越。蓋由結縛。今待解除無礙無繋。不以懇
至莫由開曉。故雨涙求示也 二如來廣演
五。一世尊摩頂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亦
爲未來一切衆生。爲出世因。作將來眼。以閻
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難頂 頂是諸根之總。
手爲解結之要。摩而警動將有解期。拊而安
慰令知深旨 二諸佛放光
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微塵如來住
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其光同時。於彼
世界來祇陀林灌如來頂。是諸大衆得未曾
有 無明住地爲六情根。震動不安。因茲解
結。諸佛流光灌一佛頂。以表一多無礙自他
平等。下文諸佛標示。此佛釋成。同説同證更
無異路。問此經從前至此。四度放光。獨有今
文諸佛同放。仍又同説。斯何特異乎。答初爲
説教破邪。次爲揀妄顯理。次爲定見生智。今
爲入觀成行。前三依教發解。未能除障。今文
觀成破惑。正動無明入法界理。故諸佛放光。
同示解結體無二源。故知。説教破邪。顯眞揀
妄。立信成解。皆爲今日成行取證。非聊爾事。
故與前文異耳 三同説結根
於是阿難及諸大衆。倶聞十方微塵如來異
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倶生
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
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脱
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覺明初起
能所妄生。湛性既分六根成異。根塵偶對業
性即生。輪轉無窮。生死長縛。斯六根爲生死
結縛之源也。一念無念能所都亡。根塵識心
應時消落。無眞可得。無妄可除。覺性圓明法
眼清淨。斯六根爲自在解脱安樂妙常之源
也。其猶冰水由氣之動移相雖變異濕性常
一。結解同貫亦復爾也 四阿難再請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稽首白佛。云
何令我生死輪迴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
他物 染淨根本唯此六根。更無別法。於此
起見生死輪迴。於此忘情涅槃常樂。法執未
破。孰能洞明。故再咨詢欲期開示 五佛爲
釋通二。一長行二。一雙標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脱無二。識性虚妄猶
如空華 根境識三無別體性。唯一眞覺。故
曰同源。執見不亡。妄生取著。強分染淨横計
身心。從始洎終念念生滅。故云爲縛。了相無
相。分別不生。能所寂然念想虚。盡一法無取。
一眞體現。心與虚空等無差別。故名爲脱。識
性虚妄猶如空華者。與上根塵綺互相影。上
言根塵。影此識性。今言識性。影前根塵。故三
同源。亦同虚妄。故前文云。見與見縁并所想
相如虚空華。即此識性虚妄也。又云。此見及
縁元是菩提妙淨明體。即此根塵同源也
二雙釋二。一總顯無性
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
蘆 攬塵成根。對根有相。根境立矣。妄識生
焉。妄識能變根境二法。故根境識互相假藉。
一一體空。一一成立。故若交蘆 二別明縛

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
即涅槃無漏眞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由
阿難再問云何令我生死輪迴安樂妙常同是
六根更非他物。故佛先示根境識三唯一虚
妄同一性源。迷縛解脱誠非異轍。由此別示
結答。令無所疑。因解成觀。妙果可冀。言知
是者。略擧六根之二也。立知者。又略見字。
影在次文。意謂。若於六根三事。不了性無立
爲實有起遍計執。惑業由生自取輪迴抂入
諸趣。斯則六根是無明生死結縛之本。苟或
於此體眞達妄執取不生。妄知見覺泯然虚
寂。唯一圓成清淨寶覺。斯則六根。是菩提涅
槃元清淨體。更欲何物説爲異因。故般若云。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上云。此見及縁元
是菩提妙淨明體。此則正破無明法執。成就
圓通觀門也 二偈頌二。初標擧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汎論偈
頌。總有四種。一阿耨窣覩婆頌。不問長行并
偈。但數字滿三十二。即爲一偈。二名伽陀。此
云諷頌。或名直頌。謂以偈説法。非頌長行。三
名祇夜。此云應頌。四名蘊陀南。此云集施頌。
謂以少言。攝集多義。施他誦持故。爲何意故
經多立頌。略有八義。一少字攝多義故。二讃
嘆者多以偈頌故。三爲鈍根重説故。四爲後
來之徒故。五隨意樂故。六易受持故。七増明
前説故。八長行未説故。今此經内。於前四中
二三所攝。八意之内正唯三七。兼二五八。然
又長行偈頌相望有五對之例。謂有無。廣略
離合。先後。隱顯。至文詳而知之。此頌九行。
應頌諷頌。間雜相糅。連環起復。展轉相生。大
意破無明法執。令觀門明淨修行證入一眞
法界也 二正頌六。初二頌標宗破執二。一
比量正破
眞性有爲空。縁生故如幻。無爲無起滅。不實
如空華 此文正破無明法執。執爲無爲有
實體者。皆迷眞性。一眞法界本非對待。故此
雙破。即是解結之所因也。此中四句。前二句
破有爲。後二句破無爲。此二不立。方顯法界
一相義耳。言眞性有爲空者。眞性之言正是
標宗揀法。通下第二量轉。謂一眞中道第一
義諦也。應立量云。眞性有爲元空不有。從縁
生故。猶如幻事。眞性無爲本來不實。無起滅
故。猶如空華。由此二量三支無闕標揀分明
無諸過非。掌珍論中取爲善立。第二量中。先
因後宗。譯人語便。亦無所失。此義所顯。一眞
平等無諸對待。眞妄染淨生死涅槃凡夫諸
佛。皆如空華亂起亂滅。故下文云。一切世界
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故
中論云。若法爲待成。是法還成待。今則無因
待。亦無所成法。斯顯第一義中離一切相言
語道斷心行處滅。無明法執於斯盡矣 二
顯過況破
言妄顯諸眞。妄眞同二妄。猶非眞非眞。云何
見所見 初二句重顯前過。有爲無爲是對
待故。亦是破執眞性是有還同虚妄。惑者議
云。眞性之中雖亡有爲無爲。而此眞性應有
所得。是佛所證離諸僞妄。故名曰眞。是諸法
性畢竟應有。故此破云。若言離妄所顯有眞
性者。還同妄法倶爲妄也。以是遍計所縁境
故。離妄之眞還因妄顯。如前文云。菩提心生
生滅心滅。此亦生滅。起信亦云。言眞如者亦
無有相。謂言説之極因言遣言。此眞如體無
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眞故。亦無可立。以一
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説不可念。
故名眞如。應知若有眞性爲所得者皆爲妄
矣。故云妄眞同二妄也。猶非下二句況破執
妄。初句躡前所非。尚無眞與不眞。不眞即妄
也。次句正況。云何更存能見所見。根之與識
倶名爲見。所見即境也。斯則總破眞妄二心。
諸對待法皆無所有。方名顯淨法界一眞平
等。此上二頌。正是頌前根塵同源也。本源自
性尚非眞妄。豈得存乎根境識耶。故根境識
同此一源 二兩頌結解同體
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 頌前根塵相發
相見無性猶如交蘆
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 頌前縛脱無二
也。六道凡夫。業惑所繋不得自在。故名爲縛。
三乘賢聖。斷惑證理不隨業繋。故名爲解。此
則皆由六根迷悟所致。更非別岐。故無二路」
汝觀交中性。空有二倶非 交中無性。將何
遣有而更存無。一性之中無對待故。肇公云。
有既不有則無無矣。此則正顯根塵中道。亦
是上根塵同源之義
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脱 頌前知見立知
等文也。迷根執境。不了性空妄取爲有。即無
明矣。了性無性眞妄一如。根境識三不能爲
縛。故名解脱。斯則涅槃無漏眞淨 三一頌
生起下文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生起六解一亡
疑也。因次第者。下文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
空性圓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倶空不生。是
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一亦亡者。下文
云。今日如來若總解除。結若不生則無彼此。
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生起下文圓通
修證也。即取觀音從耳根門入三摩地。文殊
所選。堪與阿難及此界人入流正覺 四一
頌無明習氣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 阿陀那云執持。
即第八識。能執持種子起現行故。第八多名。
此名最通。三位之中相續執持位也。無明熏
習種子不斷。如暴流水流注不息。微細境界
唯佛能知。故起信云。無明熏習所起識者。非
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覺。謂依菩薩從
初正信。發心觀察。若證法身。得少分知。乃至
菩薩究竟地不能盡知。唯佛窮了
眞非眞恐迷。我常不開演 謂此識體。單眞
不立。獨妄不成。眞妄和合方有所爲。起信云。
謂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爲阿梨
耶識。若説即眞。妄習如何得盡。凡夫外道起
於常見執爲眞我。若説爲妄。恐撥爲斷滅。以
眞相不滅故。是故於小乘藏及大乘權教不
説第八。深密經云。阿陀那識甚微細。一切種
子成暴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爲
我。意顯前文根境識三六種結縛皆是此識
熏習變生。執眞執妄見有見空唯此識影。乃
至十地菩薩所見佛身業識上見。若佛如來。
已離業識。無自他相見。如起信説。此則正顯
已離倶生無明耳 五一頌一句遣幻非幻」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一切諸法唯識
所變。故皆自心。前六不了。見從外來。取而分
別。故起信云。三界虚僞唯心所作。離心即無
六塵境界。以一切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一
切分別即分別自心。故云自心取自心也。若
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衆生。
故云非幻。而由見妄忽生覺明相現。四大分
湛。根塵宛成。故云成幻法。而言幻者。以一一
法皆無性故
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分
別不生前後際斷。眞尚不*辨。妄何所立。是
故性眞常中求於去來迷悟死生了無所得。
斯則一相平等。迷悟都亡。生死涅槃猶如昨
夢。故肇公云。夫不存無以觀法者。可謂見法
實相矣 六一頌三句讃法令忻
是名妙蓮華 此平等性觀。能破無明開佛
知見。此知見性。處妄常眞在染不汚。今得顯
發如開敷出水。故以爲喩
金剛王寶覺 無明堅牢最爲難壞。一念能
破。金剛定力。此定尊上更無能過。於法自在。
是可寶重。如摩尼珠隨意生育。無上覺果。名
王寶覺
如幻三摩提 此觀現前。了一切法皆如幻
化。猶如明鏡現諸色像。一一色像體不可得。
同一鏡明不即不離。三摩提云正受。不受諸
受也
彈指超無學 此顯速疾能至大覺。故一念
不生即名爲佛。超過地位劫數之説。如前文
云歇即菩提。圓覺亦云。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皆斯義也。然至覺時。亦無自果可爲所得。故
云超無學耳。亦是約遲速校量。故説爲超。非
是都越地位直至無上覺耳
此阿毘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阿
毘達磨云無比法。即指此三昧也。亦云對
法。即以大乘平等大慧。對向一眞法界。體用
顯現。理智一如。故名對法。薄伽梵具足六義。
謂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十方諸
佛取證菩提涅槃妙果。唯此一路。能通至彼。
故名爲門。由前請云要因門入。故此開示金
剛三昧。爲能入門也 三六解一亡疑二。一
伸疑請決二。一敍慶所聞
於是。阿難及諸大衆。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
夜伽陀雜糅精瑩妙理清徹。心目開明。歎未
曾有 能詮之文。諷應交間辭句妙淨。所詮
之理。清明洞徹皎然可見。故使心開如目之
鑒 二正陳疑意
阿難合掌頂禮白佛。我今聞佛無遮大悲性
淨妙常眞實法句。心猶未達六解一亡舒結
倫次。唯垂大慈。再愍斯會及與將來。施以法
音。洗滌洗垢 由前偈云解結因次第六解
一亦亡。阿難疑意。前文既云。根塵同源。縛脱
無二。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脱。斯則結無前
後。解亦不倫。六根若亡一覺應顯。云何復云
解結因次六解一亡。故云心猶未明唯垂洗
滌等 二擧事廣明三。一且明結之因起二。
一擧事二。一問答結名二。一綰巾問結二。一
結巾初問
即時如來。於師子座。整涅槃僧。斂僧伽梨。攬
七寶几。引手於几。取劫波羅天所奉華巾。於
大衆前綰成一結。示阿難言。此名何等。阿難
大衆倶白佛言。此名爲結 涅槃僧僧裏衣
也。僧伽梨大衣也。劫波云時分。巾是彼天所
奉獻故。未詳縁起 二再結再問
於是如來。綰疊華巾又成一結。重問阿難。此
名何等。阿難大衆又白佛言。此亦名結。如是
倫次綰疊華巾總成六結。一一結成。皆取手
中所成之結持問阿難。此名何等。阿難大衆
亦復如是次第詶佛。此名爲結 如文 二
約體問名
佛告阿難。我初綰巾。汝名爲結。此疊華巾先
實一條。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復名爲結。阿難
白佛言。世尊。此寶疊華緝績成巾。雖本一體。
如我思惟。如來一綰得一結名。若百綰成終
名百結。何況此巾秖有六結。終不至七。亦不
停五。云何如來秖許初時。第二第三不名爲
結 巾喩眞性。結喩六根。逐綰而問。相由妄
別。令知根本是一妄結生六。無同異中熾然
成異。故一一綰皆名爲結 二徴釋同異二。
一問答
佛告阿難。此寶花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條我
六綰時名有六結。汝審觀察。巾體是同。因結
有異。於意云何。初綰結成名爲第一。如是乃
至第六結生。吾今欲將第六結名成第一不。
不也世尊。六結若存。斯第六名終非第一。縱
我歴生盡其明辨。如何令是六結亂名 體
雖元一。妄結成六。既已成根。六種名相隨心
計執不可移易。故云不可亂名 二印成
佛言。如是。六結不同。循顧本因一巾所造。令
其雜亂終不得成 如文 二合顯
則汝六根亦復如是。畢竟同中生畢竟異
 迷心執境。無異成異。故下文云。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即斯義也 二正示六解一亡
二。一就事問答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六結不成。願樂一成。復
云何得。阿難言。此結若存。是非鋒起。於中自
生此結非彼彼結非此。如來今日若總解除。
結若不生則無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此中譯家緝綴不足。應云欲得不成願樂一
成復云何得。佛意云。汝意嫌此六根妄隔。樂
成一體。有何方便而得成一。答意。若解此六
亦不成一。以一對六而立。六若不生則無所
對。故無一義 二貼喩釋成
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由汝無始心性狂
亂。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勞見發塵。如勞目
晴。則有狂華。於湛精明。無因亂起一切世
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心性發狂。見聞妄隔。根境識三一時倶
現。生死爲六。涅槃名一。由對待成。本無所
有。故如狂勞虚妄華相。三種世間故名一切
佛界生界一切境界倶不離此。以是分別妄
念起故。離心即無六塵境故
三却*辨解結次第二。一示解因三。一揀非顯
是二。一二邊倶非
阿難言。此勞同結。云何解除。如來以手將所
結巾偏掣其左。問阿難言。如是解不。不也世
尊。旋復以手偏牽右邊。又問阿難。如是解不。
不也世尊 若執此根有實體者。即墮常見。
若謂都無。成惡取空。諸佛不化。寧起有見如
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以墮斷故。既左
偏有相。右墮空門。空有二邊倶不見性。無明
根結如何解除。故前偈云。汝觀交中性。空有
二倶。非故此二。邊不能令脱 二中心方是」
佛告阿難。吾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
設方便。云何解成。阿難白佛言。世尊。當於結
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除結。
當於結心 意明。空有二邊既不能解。當須
中道正觀照無始結根非有非無不異而異
見全無明之法性。斷全法性之無明。不斷而
斷。非證而證。方得解成 二示正因縁二。一
顯今説意
阿難。我説佛法從因縁生。非取世間和合麁
相。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縁出
 中道正觀如幻三昧。能解無始無明根結。
能於彈指超證無學。能起無方不思議用。此
名佛法從因縁生。豈同世間所説麁相。以佛
無明永盡得一切種智。故能知此結解因由
非餘境界 二別示所知
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現
前種種松直棘曲鵠白烏玄。皆了元由 一
切世間色心染淨諸有境界。皆依無明。而得
住持。今無明已變成明。明即一切種智。佛既
證得一切境界。有何難了。是故即能皆了元
由 三總彰解益
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
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眞何待 上文云。若能
於此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得循圓
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但汝下劣。未能於中
圓自在慧。故我宣揚。令汝但於一門深入。入
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故云選擇。下文
云。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
消覺圓淨。是故諸妄消亡不眞何待 二明
次第二。一就事問答
阿難。吾今問汝。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同時
解縈。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結本以次第綰
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六結同體。結不同時。
則結解時云何同除 此顯六根不能頓解。
但應從一根門。即得六根解脱。非謂六根相
望成次第耳。但觀合顯。義自昭然 二約法
合顯
佛言。六根解除亦復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
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倶空不生。
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此正明次第
也。如下文云。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増。聞所聞盡。斯
則此根初解先得人空也。盡聞不住。覺所覺
空。即成法解脱也。空覺極圓。空所空滅。即倶
空不生也。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即得無生忍
也。維摩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於我不
應生著。既知病本即除我想。當起法想。應作
是念。但以衆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滅唯法
滅。當作是念。此法想者即是顛倒我應離之。
云何爲離。謂不念内外諸法。行於平等。謂我
等涅槃等。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是二皆空。乃
至得是平等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此則維摩
正就於身。作三空觀門。故次第觀而次第離。
今經但於一根深入。自然麁執先斷次第以
證。觀行雖別。所得攸同。即正約圓頓觀法。但
從一根而入。非約六根頓解。故云次第。不同
漸次法門約鈍根説。諸解云云。不能具敍
三廣引修證四。一阿難請問圓根四。一述解
申疑
阿難及諸大衆。蒙佛開示。慧覺圓通。得無疑
惑。一時合掌。頂禮雙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
身心皎然快得無礙。雖復悟知一六亡義。然
猶未達圓通本根 慧覺圓通由蒙開示。本
根入路未得通明。故今*申敬欲期達解 二
敍迷遇佛
世尊。我輩飄零。積劫孤露。何心何慮預佛天
倫。如失乳兒忽遇慈母 背覺合塵名爲孤
露。萍游六道故曰飄零。忽然邂逅厠爲堂弟。
名預天倫。由斯遭遇。如子得母。法身可久矣
 三結願彰益
若復因此際會道成。所得密言還同本悟。則
與未聞無有差別 際時會遇也。遭時遇佛。
從茲得道。始覺合本若不曾迷故云本悟。悟
覺也。既不曾迷。唯是一覺。夫何更有見聞之
異。故云未聞無有差別。此略擧六中之耳根
也。阿難所請。意在此根。微露其機求佛顯發。
如來知微。勅衆各説悟門。觀音文殊承機述
揀。感應相濟。化道曲成。于今受賜。豈得忘
本 四請示法門
唯垂大悲。惠我祕嚴。成就如來最後開示。作
是語已。五體投地。退藏密機。冀佛冥授 祕
密妙嚴即首楞嚴定。最後開示究竟説也。機
細念。靜然不動故曰退藏。即欲以湛旋其
虚妄滅生伏還元覺。故云冀佛冥授 二如
來詢諸聖衆
爾時世尊。普告衆中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
阿羅漢。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
無學。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爲圓
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 從佛口生從法化生
得佛法分。名生我法。向下雖有二十五門。諸
聖入道總而攝之不離十八。故擧以問令各。
敍述 三諸聖各説證門五。一滅塵合覺證
六。一憍陳如三。一遇佛獲悟
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
言。我在鹿苑及於鷄園。觀見如來最初成道。
於佛音聲悟明四諦 憍陳那姓也。此云火
器。其先事火。從此命族。五比丘者。初佛棄國
入山修道。淨飯乃命家族三人。一阿濕婆。二
跋提。三摩訶男拘利。舅氏二人。一憍陳那。二
十力迦葉。勅令隨衞。五人銜命。後各捨去。在
鹿園中共修異道。佛得果已思度何人。此五
於我先曾營衞。即往爲彼三轉法輪。問言
解否。陳那先答已解已知。諸天在空亦言其
解。故佛命彼名阿若多。阿若多者此云解也。
或言已知。鷄園精舍名也 二正陳悟旨
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
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 雖悟四諦。復
了音聲本常微密圓滿未曾生滅唯一覺性。
此則了音聲性空唯如來藏。故云妙音密圓。
此經所明圓通法門。唯取實證。則不可約隨
相而一解。下文如來勅文殊言。二十五無
學。皆言修習眞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
前後差別。故知此文正是入音聲慧法門。了
聲實相也 三結酬所問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爲上 如文 二
優波尼沙陀三。一値佛顯悟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亦觀佛最初成道。觀不淨相。生大厭離。悟
諸色性 亦云優波尼殺曇。此言近少。或云
塵性。謂微塵是色之近少分也。因觀不淨白
骨微塵。故以爲名。由多貪欲。故作此觀以爲
對治。復了色塵本如來藏。故云悟諸色性
正二陳悟旨二。一觀成得道
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虚空。空色二無。成
無學道 初作不淨想。後入骨鎖觀。皆爲治
貪。復因骨鎖。入析色明空。復因此空。見色實
相悟中道理。色之與空唯一實性。故云空色
二無 二重指釋成
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
從色相得阿羅漢 從悟得名也。眞善妙色
即畢竟空。相盡性顯。悟如來藏周遍法界。故
曰密圓成於無學 三結酬所問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色因爲上 三香嚴童
子三。一敍承尊教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
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爲相 觀香悟道。得
童眞位。名爲童子。初佛總教。觀有爲相。不的
言香。如云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
如電應作如是觀 二依教修觀三。一標觀

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沈水香。香
氣寂然來入鼻中 我於向晦宴然安息在於
靜室。清靜之室洗心之處。故名清齋。靜室
聞香是有爲相。即所觀境也 二正觀察二。
一觀行
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
無所從 木空煙火。以理推窮非香生處。既
來無因。去復何往。以何爲香而馨我鼻。此
別觀察香無生也 二觀益
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
香既無生。復何分別。故云意銷。分別不有。能
所倶亡。眞覺不動湛然常遍。塵垢既銷圓明
淨妙。故號香嚴 三重釋成
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
相盡歸如。眞香妙發。一念不辨即登無學
三結酬所問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爲上 四藥王藥
上三。一敍宿因
藥王藥上二法王子并在會中五百梵天。即
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無量劫爲
世良醫。口中嘗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數
凡有十萬八千。如是悉知苦酢鹹淡甘辛等
味并諸和合倶生變異。是冷是熱有毒無毒
悉能遍知 堪任補處。紹繼佛種令不斷故。
名法王子。五百梵天是彼徒屬。未詳縁起。敍
昔爲醫能療衆疾嘗藥知味分別性用對治不
差。昔既妙辯味塵。今亦因此發悟 二獲現
悟二。一正陳悟旨
承事如來。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
離身心。分別味因。從是開悟 觀味之因從
何而有。空有身心若即若離倶無生處。了知
即觀察也。無生處故。塵味寂然。分別即息。能
所亡泯。二倶絶朕。唯是一味清淨寶覺。故云
從是開悟。即證無生忍也 二蒙印獲益
蒙佛如來印我昆季藥王藥上二菩薩名。今
於會中爲法王子。因味覺明。位登菩薩 發
覺明悟由了藥味。故印此人藥王藥上。登成
也 三結酬所問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味因爲上 五跋陀婆
羅三。一遇佛顯悟
跋陀婆羅并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
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
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 跋陀
婆羅云賢護。准法華説。威音王佛有二萬億。
相繼出世。此人初佛像法之中。爲上慢者。毀
常不輕。由是墮獄經於千劫。罪畢得出。値後
威音出家獲悟也。隨例入洛。觀此水性了不
可得。不從因生。故悟水因 二正陳悟旨二。
一敍悟獲益
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宿
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 塵
無自性。纔生即滅。體是幻有。性相本空。水無
所因。安然不動。三倶無得。孰爲浴事。無始妄
習頓然銷落。乃至今時得成無學 二重指
釋成
彼佛名我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
由斯觀察。塵觸既盡。妙觸現前。得無生忍。名
佛子住。以善能守護令妄不起令覺不動。名
跋陀婆羅 三結酬所問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爲上 因觸悟道。
故云觸因 六迦葉三。一敍遇勝縁三。一佛
在依學
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從座起。頂
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於往劫。於此界中有佛
出世。名日月燈。我得親近聞法修學 摩訶
迦葉云大飮光氏。名畢鉢羅。頭陀上行衆推
無上。紫金光尼在家時婦。縁起如常。日月燈
所便得親近聞法修行 二滅後遵承
佛滅度後。供養舍利。然燈續明。以紫光金塗
佛形像 室利羅云如來體骨。然燈塗金皆
是身金光耀之因。累劫皆爾。非止一佛。故得
然也。經出別縁。各從一説 三由因感果
自爾已來。世世生生。身常圓滿紫金光聚。此
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屬。同時發心 如
文 二正陳悟旨二。一陳觀行
我觀世間六塵變壞。唯以空寂。修於滅盡。身
心乃能度百千劫猶如彈指 六塵生滅是意
家境。今觀此法。本自不生。今則無滅。以心生
故種種法生。心滅故種種法滅。心不見心。無
相可得。能所都寂。法性現前。身之與心本來
不動。故令能度多劫如彈指也 二重釋成
我以空法成阿羅漢。世尊説我頭陀爲最。妙
法開明。銷滅諸漏 塵法既空。妙法宣現。故
獲無漏成無學果 三結酬所問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法因爲上 已上六人。
依塵開悟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之一


首楞嚴經義疏注經卷第之二
 長水沙門子&MT01805;集 
  二旋根歸性證五。一阿那律三。一敍悟因

阿那律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
初出家。常樂睡眠。如來訶我爲畜生類。我聞
佛訶。啼泣自責七日不眠。失其雙目。世尊示
我樂見照明金剛三昧 或阿泥樓豆。成阿
&T072933;樓駄。皆梵音小轉。此云無滅。或云如意。是
佛堂弟。白飯之子。多樂睡眠。如來訶云。咄咄
胡爲寐螄螺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
字。故云訶畜生類。常言半頭天眼。今云金剛
三昧。此顯實證。與昔不同。當以意得 二正
陳悟旨
我不因眼觀見十方。精眞洞然如觀掌果。如
來印我成阿羅漢 金剛三昧所發之用同佛
見用。故云精眞洞然見十方也 三結酬所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旋見循元斯爲第一
旋其妄見循彼眞元。塵見既銷。精眞洞發一
切無礙。豈止障外細色而已二周利盤特
迦三。一敍其因由
周利*盤特迦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
言。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値佛聞法出家。
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
後遺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 周
利*盤特迦云蛇奴。於路所生。或云繼道。性
多愚鈍。過去爲大法師。善解經論。有徒五百。
祕吝佛法不肯教人。後生暗鈍。以宿善故遇
佛出家。五百比丘同教一偈。經九十日不得
成就。爲治散亂。教數息也 二正陳悟旨
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刹那。其
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
座下。印成無學 初觀息風念念生滅。微細
窮盡。生滅無從。息風既空心亡分別。豁然大
悟一切無礙。此則豈唯對治散亂。亦乃見
實相矣 三結酬所問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返息循空斯爲第一
返生滅息。循無生空。從息發明斯爲無上
三憍梵鉢提三。一敍悟因由
憍梵鉢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
有口業。於過去劫。輕弄沙門。世世生生有牛
齝病。如來示我一味清淨心地法門。我得滅
心入三摩地 亦云笈房鉢底。此云牛齝。牛
凡不食亦事虚哨。此人口相如牛之哨也。大
論出縁與經有異。教觀舌根嘗味入道。當得
心地一味法門。了味之知從此永滅。故云滅
心入三摩地 二正陳悟旨二。一敍觀行
觀味之知非體非物。應念得超世間諸漏
觀此嘗味之根。不自體生。不他物生。各猶無
生。共豈能有。縁中不得。非縁亦無。了味之知
竟從何有。一根既爾。諸根亦然。由是應念得
超諸漏 二敍觀益
内脱身心。外遺世界。遠離三有如鳥出籠。離
垢銷塵法眼清淨成阿羅漢。如來親印登無
學道 根復故内脱。塵銷故外遺。内外既亡。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