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温室經義記 (No. 1793_ 慧遠撰 ) in Vol. 39

[First] [Prev] 512 513 514 515 51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1793 [cf. No. 701]
温室經義記

 沙門釋慧遠撰 
此經開首。須知六要。一知教大小。教有二藏。
備如常辨。此經大乘菩薩藏收。二須知教局
漸及頓。小教名局。大乘法中從小入者名之
爲漸。不藉小入名之爲頓。此經是漸。三知教
有三藏之別。此經是其修多羅藏。四知經宗
趣。此經福徳檀行爲宗。五知經名字。經名不
同。備如常釋。今此經者人法爲名。佛是人也。
説洗僧經是其法也。六知説人。説有五種。一
者佛説。二聖弟子説。三諸天説。四神仙等説。
五變化説。此經是其佛所説也
佛説温室洗浴衆僧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次釋其名。初言佛者標別説人。佛外國語。此
翻名覺。覺有兩義。一者覺察。如人覺賊。二者
覺悟。如人睦窹。自覺覺他覺行窮滿故稱爲
佛。陳唱名説。温室洗浴是所説也。和曘名温。
蔭障名室。此明洗處。備具七物。沐湯形垢故
曰洗浴。但言洗浴即攝七物。此是説具。衆
僧所洗。外國正音名曰僧伽。此云和衆。行徳
無乖名之爲和。和者非一目之爲衆。衆是漢
名。僧是胡稱。胡漢并擧故曰衆僧。問曰。耆域
請佛及僧温室洗浴。今此何故偏言洗僧不
論佛也。釋有三義。一義釋云。僧有二種。一三
歸僧。簡因異果。二應供僧。佛亦在中。今此所
謂是應供僧。通攝如來。故不別説。第二義者。
所集之經流通末代。未來無佛故不説之。第
三義者。據施主心。佛僧通洗。論其受者。僧有
所須。佛則無假。今就受者故云洗僧。經者外
國名修多羅。此翻名綖。綖義似經。故存經

此經三分。初明由序。一心聽下是其正宗。阿
難白佛當何名下是其流通。序有二種。一發
起序。佛將説經。先託時處。集衆起説。二證
信序。阿難將傳。先對衆生。言如是法我從佛
聞。證成可信。初阿難曰吾聞如是。是證信序。
一時已下義有兩兼。當時起説名發起序。阿
難引來證成信。名證信序
阿難曰。吾從佛聞如是。一時。佛。在摩竭提國
因沙崛山中。王舍城内。有大長者。奈女之子。
名曰耆域。爲大醫王。療治衆病。少小好學。才
藝過通。智達五經。天文地理。其所治者。莫不
除愈。死者更生。喪車得還。其徳甚多。不可具
陳。八國宗仰。見者歡喜。於是耆域夜欻生念。
明至佛所。當問我疑。晨且勅家大小眷屬。嚴
至佛所。到精舍門。見佛炳然光照天地。衆生
四輩數千萬人。佛爲説法。一心靜聽。耆域眷
屬下車直進。爲佛作禮。各坐一面。佛慰勞曰。
善來醫王。欲有所問。莫得疑難。耆域長跪白
佛言。雖得生世。爲人疏野。隨俗衆流。未曾爲
福。今欲請佛及僧菩薩大士人温室澡浴。願
令衆生長夜清淨。穢垢消除。不遭衆患。惟佛
聖旨不忽所願。佛告醫王。善哉妙意。治衆人
病。皆蒙除愈。遠近慶頼。莫不復歡喜。今請佛
及諸衆僧。人室洗浴。願及十方衆藥療疾洗
浴除垢。其福無量 就初段中。言阿難者標
人別序。此名歡喜。曰猶辭也。吾聞如是是證
信辭。吾猶我也。阿難彰已是能聞人。言從佛
者出得聞處。如是者是所聞法。餐教曰聞。佛
語如法名之爲如。如法之言是當道理。故稱
如是。一時已下雖有兩兼。對前證信。自下偏
就發超以釋。捨中人二。文別有六。言人二
者。一是化主。二耆域請主。文別六者。一明
化主。二王舍城下明耆域請主。三夜欻念下
明其耆域啓請方便。四佛慰勞下明佛化主
安慰聽問。五耆域白下耆域正請。六佛告醫
下如來述讃。六中初二以爲一對。次二一對。
後二一對。就初段中。言一時者爲化時也。化
時寛濫。簡別餘時。是故言一。所言佛者爲化
人也。佛如前釋。在摩竭下爲化處也。摩竭提
國就寛通擧。此云不害。因沙崛山隨別以指。
此猶經中祇闍崛山。傳之音異。此方名爲靈
鷲山也。第二段中。先標其人。後嘆其徳。前標
人中。王舍城内出其住處。此城古昔多有王
住。名王舍城。有大長者彰其人。徳標時望故
號長者。奈女之子片其休。此事如彼奈女經
説。名曰耆域辨其諱。此名長命。長命因縁亦
如經説。下嘆其徳。初先正嘆。八國宗下擧世
驚喜顯徳高勝。前正嘆中。文別有四。一嘆醫
能。二少學下嘆其餘徳。三其所治下顯前第
一。曰其徳多下顯前第二。初嘆醫中。爲大醫
王醫自在也。治衆人病醫療廣也。嘆餘徳中。
先嘆學心。後嘆所成。少小好學嘆學心也。幼
而翫道名少小學。才藝過等嘆所成也。於中
有二。初才藝過通嘆其能。外國具有六十四
能。今略擧之。匡時之徳名歳。隨身之伎曰
藝。才謂三才。行上應天。下狹於地。中和人
情。藝是六藝。謂書數等。於此才藝博練有
餘。故曰過通。二智達下嘆其智。智達五經善
其文。五明論法名爲五經。非書詩等。天文地
理識其事。下重顯前第一段中。其所治者莫
不除愈明醫善也。廣如律經。死者更生喪車
得還略顯一相。如律中。呴睒彌國有長者子。
輪上遊戲。脚跌倒地。腹結而死。家命耆域爲
之救療。耆域未至。童子已死。其家親屬。車載
哭隨。送至殯所。耆域善聲論。遙聞哭音即知
不死。呼之令還。破腹解脹。繚合藥拊。少時還
活。故今擧之以醫善。下重顯前第二段中。其
徳甚多不可陳者。彼才藝等隨別廣論不可
盡也。上來正嘆。下擧八國同共驚喜顯徳高
勝。八國宗仰顯前文中其徳多也。見者歡喜
顯前所治莫不愈也。有患皆類。誰見不喜。自
下第三明其耆域啓請方便。於中初意次口
後身。夜欻生念明問我疑意方便也。盡昏靜
託彼靜時以興福心。故夜生念。福心先無。今
時迅起。故云欻生。遲曉請決故自念言明至
佛所當問我疑。晨旦勅家口方便也。耆域善
巧。欲以道法齊潤家親。故演勅家。大小眷屬
嚴至已下身方便也。於中三句。一嚴駕詣佛。
佛僧住處精靜之室通名精舍。二到已得見
佛。佛炳然光照天地正見佛身。身相顯著故
曰炳然。神暉洞朗名照天地。衆坐四輩數千
萬人兼覩其衆。佛爲説法見佛所爲。一心靜
聽覩衆所作。三見已設敬下車直進趣佛心
專。到已作禮申已受敬。各坐一面自然安而
聽。自下第四明其如來安慰聽問。佛慰勞曰
善來醫王安其心也。慰是安慰。勞是勞睞。嘆
其來好故曰善來。欲問莫疑聽其問也。自下
第五耆域正請。於中四句。一展情疏。二請洗
事。三因事興願。四請佛述成。從初乃至未曾
爲福是第一句。言雖得者得生人中而無福
善。辨得兼失故曰雖矣。情禾親道目之爲
疏。常流俗裏説之爲野。隨俗衆流顯前野。未
曾爲福彰前疏。今欲請佛及僧洗浴是第二
句。願令已下是第三句。願令衆生長夜清淨
離煩惱也。穢垢消除離惡業也。不遭衆患離
苦報也。唯佛聖下是第四句。唯者是其專獨
之辭。旨謂意旨。忽謂忽輕。耆域啓請專願佛
意不輕已願。自下第六如來述讃。善載總
嘆。耆域前作唯好名善。載是助辭。妙意下
別。別中三句。一者妙意嘆前願心。此乃菩薩
廣大之意。超出餘願故曰妙意。二治病皆愈
嘆前醫療。前諸徳中。醫救物苦。濟世之要。故
偏嘆之。三復請佛及僧洗浴嘆前所請洗浴
之事。下牒結嘆。願及十方牒前妙意。衆藥療
疾牒上治病。洗浴除垢牒前洗僧。其福無量
總結嘆也。上來序説。下次正宗
一心聽法。吾當爲汝先説澡浴衆僧及報之
福。佛告耆域。澡浴之法。當用七物。除去七
病。得七福報。何謂七物。一者然火。二者淨
水。三者澡豆。四者酥膏。五者淳灰。六者揚
枝。七者内衣。此是澡浴之法。何謂除七病。
一者四大安隱。二者除風病。三者除濕痺。四
者除寒冰。五者除熱氣。六者除垢穢。七者身
體輕便眼目精明。是爲除衆僧七病。如是供
養。便得七福。何謂七福。一者四大無病。所生
常安。勇武丁健。衆所敬仰。二者所生清淨。面
貎端正。塵水不著。爲人所敬。三者身體常香。
衣服潔淨。見者歡喜。莫不欽敬。四者肌體潤
澤。威光徳大。莫不敬歎。獨歩無雙。五者多饒
人從。拂拭塵垢。自然受福。常識宿命。六者口
齒好香。方白齊平。所説教令莫不肅用。七者
所生之處自然衣裳光飾珍寶。見者悚息。佛
告耆域。作此洗浴衆僧開士七福如是。從此
因縁。或爲人臣。或爲帝王。或爲日月四天神
王。或爲帝釋。或爲轉輪聖王。或爲梵天。受福
難量。或爲菩薩。發意治地。功成志就。遂致作
佛。斯之因供養衆僧。無量福田旱澇不傷
 於中初先勅聽許説。一心聽法是勅聽也。當
爲汝説是許説也。先説洗僧及報福者。前説
發願治病洗僧福皆無量。三種福中。今此先
説洗僧之福。故曰先説。施功於僧。福還歸已。
故曰反報。下正爲説。先開三門。洗浴之法當
用七物。是第一門洗僧之具。除去七病是第
二門七物之能。得七福報是第三門洗僧之
益。下廣辨之。廣初門中。先門起發。次列。後
結。廣第二中。亦先牒問。次辨其相。四大安
穩是内衣能。衣𦿔形醜故得安隱。除風病者
是淳灰能。除濕痺者是蘇膏能。除寒水者是
燃火能。能除熱氣者是楊枝能。除穢者是澡
豆能。身體輕者是淨水能。是爲下結。廣第三
中。初先直説。次以偈頌。後重釋疑。前直説
中。初先廣辨洗僧福報斯之因由。供養已下
結嘆僧田。前中先明七種福報。從此因縁或
爲人已下明前七報受之處所。又復前段明
七物果。後段明其洗心之果。就初段中。如是
供養得七福報總以標擧。何謂已下別明七
報。七中皆初正辨報體。後擧人敬顯報殊勝。
初一是其燃火之報。第二是其淨水報。第三
是其澡豆之報。第四是其蘇藁果報。第五是
其淳灰果報。第六是其楊枝果報。第七是其
内衣果報。下總結之。開者名大。士謂士夫。人
之別稱。故舊翻經名菩薩以爲開士。佛告耆
域。仰作此七物。洗浴衆僧大士。所得七福如
是。上明報體。下明七報受之處所。所謂在人
天乃至佛身。又復上來明七物果。下次明其
洗心之果。洗心有四。得報各異。一爲世間五
欲果報。二爲世間離欲果報。三爲出世小乘
果報。四爲出世大乘果報。初至輪王是求欲
心所得果也。求欲之心有下中上。所得各異。
下爲人臣及粟散王。中爲輪王。上生欲天。就
下品中。專好自爲不欲共他正得爲人。見他
喜助得爲大臣。爲首近率得爲帝王。中爲輪
王。無多階異。迴在後説。上心作中。隨心昇
降。有其五階。始從地天乃至他化。於中獨爲
不欲共他。直爲散天日月星等。見他喜助得
爲天臣四天王等。爲首近率爲諸天王。謂帝
釋等。或生梵下是離欲心所得之果。初禪之
果名爲梵天。就始言之。亦可上界通名梵天。
彼是禪果。由洗發禪故得生彼。非洗親生。第
三分中。小乘之果略而不辨。爲菩薩下是其
第四大乘之果。或爲菩薩種性解行。發意初
地。治地在於二地已上。彼超修道故曰治
地。功成在於八地九地。行報純熟故曰功成。
志就十地。學滿名就。作佛在果。上來正明洗
僧福報。自下第二結嘆僧田。斯由供僧結果
屬因。無量福田卑澇不傷就田嘆勝。生多福
故名衆僧爲無量福田。於中値福餘殃不及。
故是不爲卑澇所傷。此正道其世間卑澇
不能傷敗。不須異解。下次偈頌
於是世尊重爲耆域而作頌曰
  觀諸三界中  天人受景福
道徳無限量  諦聽次説之
夫人生處世  端正人所敬
體性常清淨  斯由洗衆僧
若爲大臣子  財富常吉安
勇健中賢良  出入無罣礙
所説人奉用  身體常香潔
端正色從容  斯由洗衆僧
若生天王家  生即常潔淨
洗浴以香湯  苾芬以薫身
形體與衆異  見者莫不欣
斯造温室浴  洗僧之福報
第一四天王  典領四域方
光明身端正  威徳護四鎭
日月及星宿  晃照除陰冥
斯由洗衆僧  福報如影響
第二忉利天  帝釋名曰因
六重之寶城  七寶爲宮殿
勇猛天中尊  端正壽延長
斯由洗衆僧  其報無等倫
世間轉輪王  七寶導在前
周行四海外  兵馬八萬四
明寶照晝夜  玉女隨時供
端正身香潔  斯由洗衆僧
第六化應天  欲界中獨尊
天相光影足  威靈震六天
自然食甘露  妓女常在邊
衆徳難稱喩  斯由洗衆僧
梵魔三缽天  淨居修自然
行淨無垢穢  又無女人形
梵行修潔已  志淳在泥洹
得生彼天中  斯由洗衆僧
佛爲三界尊  修道甚苦勤
積行無數劫  今乃得道眞
金體玉爲瓔  塵垢不著身
圓光相具足  斯由洗衆僧
諸佛從行得  種種不勞勤
所施三界人  無處不周遍
衆僧之聖尊  四道良福田
道徳從中出  是行最妙眞
以義入偈。要略易解。故下頌之。有何易解。向
前文中。七福之外別説人等。人謂定別。故今
就彼人身等上頌七福報。令知無別。是以須
頌。偈有二十。前十九偈就人天等頌上七福。
末後一偈頌頌前文中結嘆僧田。前十九中。
初偈總擧勅聽許説。觀者如來自言觀也。諸
三界中。天人顯福擧其所觀。世間福報。修善
如形。福似影故曰影福。道徳無限量擧出世
果。此等諦聽。次爲汝説。下十八偈正爲説之。
初有一偈。就人身上頌七福報。於中單頌淨
水之果。餘略不論。斯由洗僧結果屬因。次有
兩偈。就彼大臣頌七福報。於中有五。財富吉
安是内衣果。勇猛賢良出入無礙是火燃報。
所説人用是楊枝果。身體香潔是澡豆報。端
正從容是淨水果。略無餘二。次有兩偈。就帝
王身頌七福報。生即潔淨洗浴香湯苾芬薫
身是澡豆果。形與衆異見莫不忻是淨水果。
餘略不論。次有一偈。就四天王頌七福報。次
有一偈。就日月等頌七福報。次有兩偈。
其帝釋頌七福報。次有兩偈。就輪王頌七福。
次有兩偈。就他化天頌七福報。餘欲界天略
而不辨。次有兩偈。頌色界天。於中但明所受
梵身。不明七報。初言梵魔三缽天者。除五淨
居是餘色天。此乃胡語名彼梵天爲梵摩羅
三缽利天。不須漢語。擿字別配。淨居已下是
五那含。下有三偈。就佛以頌七種福報。於中
前二明佛自徳由行而成勸物同習。後偈明
佛利他之徳由行而成勸人同修。此諸偈中。
就人天等前頌七報皆不具足。隱顯故爾。欲
識玄相。准上七報次第求之。下次頌上結嘆
僧田。衆僧聖尊大乘僧也。四道良田小乘僧
也。須陀斯陀那含羅漢是其四道。道徳從出
是行眞者。如上所説人天等因是其道徳。從
僧田出。是洗僧行最爲妙眞。以從眞實福田
出故。下次釋疑
佛説偈已。重告耆域。觀彼三界。人天品類。高
下長短。福徳多少。皆由先世用心不等。是以
所受各異不同。如此受諸福報。皆由洗浴聖
衆得之耳 疑有二種。一以洗僧福行不殊
疑報差別。二聞由心所受不同疑不假僧。今
并釋之。從初乃至用心不等所受各異釋遣
初疑。二受諸福報皆從洗僧釋去後疑。上來
正説。下次流通
佛説經已。阿難白佛言。當何名此經。以何勸
誨之。佛言阿難。此經名温室洗浴衆僧經。諸
佛所説。非我獨造。行者得度。非神授與。求清
淨福。自當奉行。佛説經竟。耆域眷屬。聞經歡
喜。得須陀洹道。禮佛求退。嚴辦洗具。衆坐大
小各得道迹。皆共稽首禮佛而去。佛説温室
洗浴衆僧經 初阿難問當何名經問經名
字。以何勸誨問傳化儀。次如來答。名洗僧經
答其初問。諸佛記下答第二問。於中初明諸
佛共説彰法要勝勸人信樂。後明行者方始
得度勸人修學。行者得度明非無因。非神授
與明非異因。求清淨福自當奉行結勸修學。
當以此等而勸誨之。下明諸人聞法獲益。於
中初明耆域眷屬悟道求退嚴辦説具。以聞
果報皆由洗得。知法無性故得初果。後明
衆得益辭去
温室經義記畢
往昔淨影大師嘗製温室經義記。宣暢其幽
旨。千歳之久。相傳至今。可謂法門大幸也。
予前年得之珍祕。比日逐節隨科分會本經。
以便看讀。更命梓工謀作活字。以公海内同
好云
  于時寛保三癸亥冬十月
 三縁山袋谷沙門心應謹書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12 513 514 515 51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