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注大乘入楞伽經 (No. 1791_ 寶臣述 ) in Vol. 39

[First] [Prev]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耶 爲如一米投多米。相似不辨故。智不得

爲以諸法自相共相種種不同更相隱蔽而不
得耶 爲如少鹽投多水。味相隱蔽故。智不
得也
爲山巖石壁簾幔帷障之所覆隔而不得耶 
爲如是等障外有物故。智不得也
爲極遠極近老小盲冥諸根不具而不得耶 
極近者眼睫也。此上四節定宗。自下一一牒
難也
若不了諸法自相共相以有境界而不知
故 以有來事不能分別得故。應是無智也
若以諸法自相共相種種不同非不知故 
言非是無前境界相與智和合名爲智也
若山巖石壁智不具足而不知故 以有此
諸事不能分別故。亦是無智
佛言大慧此實是智智慧於中畢竟無得
如來言此實是智。非如汝説不得前境名無
智也。汝説有前境迭相隱覆故智慧不得。我
謂境界假名無實智慧不得者應是智。以覺諸
法唯是自心。有無性離。智慧於中了無所得
以無得故爾焔不起入三脱門智體亦忘 言
以不得於事故。智於境界不生。入三解脱門。
智體尚亦忘。況餘外法乎
非如一切覺想凡夫如是而知名爲不知 
明非如惡覺妄想愚夫。無始虚僞戲論熏習。
計著諸法有無形相。作如是而知者。名爲不
知也
不了諸法唯心所見其心住於斷見中故 
言彼愚夫不覺諸法唯是自心現量。計我我
所。分別境智以爲實有。以障礙遠近諸根不
具故。不知外法是有是無。即名無智。名爲斷

爲令捨離如是分別説一切法唯心建立 言
三界萬法唯心建立者。是一切如來應衆生
病發藥之要也。故伽陀云。知諸法唯心。便捨
外塵相。由此息分別。悟平等眞如。是謂但離
妄縁。即如如佛。凡情聖量不待別作觀行而
自銷殞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若有於所縁智慧不觀見
彼無智非智是名妄計者 牒頌計有所縁一
切法自共相一異義。種種境界事。不能觀察
分別知也。縱使能知亦不是智。不知非無智。
若言知不知爲智不智者。是妄想愚夫所計

無邊相互隱障礙及遠近是名爲邪智 是
二頌皆上三句牒。下一句破斥。如文自明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六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七
復次大慧愚癡凡夫清淨眞實離四句法 
因上偈言彼無智非智。是名妄見者。欲明愚
夫不知如來如實宗趣法。及言説法。故爲無
始虚僞惡邪妄想之所幻惑。故不能覺知自
心妄想。明菩薩知此二種法故。能了自心妄
想。是故次明如實宗趣法及言説法
大慧白言如是如是爲説種種諸方便教 
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羅。是如來隨衆生心
差別。以方便故作種種異説。言殊契一。詮旨
兩亡。可謂言説法通也
如實法者謂修行者諸菩薩摩訶薩當善修
學 言如實宗通法者。是諸修行者。於自心
現量無妄分別。不墮四句。超越心識。自覺聖
智所證境界離妄因縁。及能所取相應見相。
外道二乘智不能測。是故名爲如實宗通法。
故結勸諸菩薩於此二法應勤修學也。問言
説宗趣二義前文已明。今此再説豈非重繁
乎。答前約三乘。此約一乘。又前即先宗後説。
此則先説後宗。機感有殊。故非重也
爾時世尊復説頌言我説二種法言教及如實
教法示凡夫實爲修行者 教法示凡夫。一作
説者授童蒙。言凡愚無知亦如童蒙也。如實
宗通不是言説。故爲行者
  盧迦耶陀品第五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世尊何故作如是
説 大慧因上佛言三世如來有二種法。謂
言説法及如實法。即是有言説。故擧佛昔説
盧迦耶陀咒術詞論。不應親近請問如來。此
教既有言説。彼教何故作如是説也。盧迦耶
陀未尋正譯。即外道論師也
佛言大慧盧迦耶陀輪迴諸趣永不出離 
謂外道所有言説法。但飾文句誑惑世間。不
如義。不稱理。不能證入如實法。自壞壞他。永
不解脱
何以故不了諸法唯心所見生老病死憂悲
等患 何以故者佛自徴也。不了下釋。是故
下結。如文可知
大慧釋提桓因廣解衆論以彼能作生苦因
故 言帝釋福智倶勝。猶被世論弟子現畜
生形。以文詞惑亂。而況於人。是故不應親近
者。以彼世論能爲生死苦因故
大慧世論唯説身覺境界亦不自知是惑世
法 明世論言説。唯説此身見聞覺知虚妄
境界。所有百千字句。後末世中。分成多部。皆
出於盧迦耶陀。差別因相。各不自知是惑世
法。執爲勝解
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亦同外道説耶
 此難如來亦説世間種種言詞墮於世論。
非自證法。若爾亦同外道言説耶
佛言大慧我非世説亦無來去而解脱故 
佛答我不説世論生滅法。不同外道墮妄想
中。外法有無覺唯自心。離能所取。不起妄分
別。入於一心三解脱門。證如實法
大慧我憶有時於一處住是第十一世論 
如來擧其昔事廣明世論。言一切法梵天等
作也。以先問故答言初世論。再問故答言二
世。後四合明爲六。又以前六後五爲十一也。
瞿曇者。佛祖姓氏也。義如別説
彼復問言一切有記耶汝之世論非我所
説 虚空涅槃及非擇滅。此三是無爲法。餘
義可知。皆是外道世論。非是如來所説之法
婆羅門我説因於無始戲論何況而説作與
非作 佛説一切法。因於無始戲論業執諸
惡習氣而生三有。愚夫不覺。唯是自心妄想
所見。執取外法。及外道説我及根境和合知
生。佛非如是。謂知一切法悉虚妄故。不得説
有因無因。唯依妄念能所分別。假施縁起。本
無實體。非執我者所能覺知。又涅槃等亦但
數有三。況説作與非作耶
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分別外境皆是世
論 無明愛業爲因縁故生三界。及一切法
皆入自共相者是二乘法。乃至少有心識。流
注不盡。倶世論也
大慧爾時彼婆羅門義理相應非不相應 
婆羅門言。一切外道所有詞論。種種句味。因
喩莊嚴。莫不皆從我法中出。悉是世論。頗更
有非世論不。佛報言有非世論法。非汝有者。
故非汝所許。非世不許也。雖離言論。亦假種
種文句因喩莊嚴始可悟也。故言非不説種
種文句義理相應非不相應
彼復問言豈有世許非世論耶非汝有也 
言以不實種種外法。虚妄分別生計著故。不
了皆是自心現量。故不能知非世論也。起信
論云。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
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
來離言説相。離名字相。離心縁相。畢竟平等。
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眞如也。
能於自處住。不起有無妄念分別。是如來法。
非外道所有
婆羅門略而言之皆汝世論非是我法 明
妄識計著去來等法。皆世論也
大慧世論婆羅門若能了此分別不生 言
世論者作如上問。佛如上答。尚不少覺。自謂
聖明。不辭而退。反作念言以如來所説爲非
大慧汝今亦復問我是義唯得財利不得法
利 此擧昔答婆羅門義。結酬大慧所請
大慧白言所言財法戲論分別常斷二邊 
言財利増長貪愛。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不應
親近。法利蒙佛灌頂。於一切法悉得自在。故
應親近承事供養
大慧外道世論令諸癡人墮在二邊應勤觀
察 外道計五陰不從因生。故起常見。計造
色滅不能更生名斷見。如來所説唯是自心
現量。不見生住滅者。此二差別勸勤觀察。莫
如外道計執不捨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調伏攝衆生以戒降諸惡
智慧滅諸見解脱得増長 如來調伏攝受衆
生。常説修行三決定義。謂攝心爲戒。因戒生
定。因定發慧。以是名爲三無漏學。學是道故
解脱増長。能證實相。然戒爲定體。慧爲定用。
偈文影略。非不言也
外道虚妄説皆是世俗論横計作所作不能自
成立 言梵天等爲能作。一切諸法爲所作。
妄計能所。如來法身眞實自宗。彼不能成
唯我一自宗不著於能所爲諸弟子説令離於
世論 言如來唯以一自宗故。出現於世。能
所影像都無。爲弟子説令離世論
能取所取法唯心無所有皆是世法論 上
四偈略頌長行世論計執。如文可知 然外
道邪見。雖有九十六種。並不離五見二因。五
見者。謂十使煩惱中五利使也。如第三卷已
略釋。言二因者。謂無因。邪因也。或計二十五
諦從冥等生。或計六句和合等生。或謂自在
梵天等生。或謂微塵虚空宿作等而爲世間。
及涅槃本。統收所計不出四見。謂數論計一。
勝論計異。勒沙婆計亦一亦異。若提子計非
一非異。若計一者則謂因中有果。若計異者則
謂因中無果。三則亦有亦無。四則非有非無。
餘諸異計皆不出此。雖多不同。就其結過不離
二因。謂從虚空自然生。即是無因。餘皆邪因。
此方儒道二教。若約君臣父子三才五常等。
乃域中至化也。固不在言。且天竺外道。明説
三世。亦信因果。知厭生死。樂求涅槃。但眞源
小差。致去道懸遠。而況專門之學。善上一身。
縱有終身之憂。而無他世之慮。雖齊生死。強
一榮枯。唯計自然。或推天命。如所謂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若以自然爲因。能
生萬物。即是邪因。若謂萬物自然而生。如鶴
之白。烏之黒。即是無因。又謂易有太極是生
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業者。若計太極爲因。即是邪因。若
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即計陰陽變易。能生萬物。
亦是邪因。若計一爲虚無自然者。則亦無因。
然無因邪因。乃成大過。謂虚空自然等生。應
常生故。昔説小乘之因縁。已破外宗之玄妙。
是知佛法之淺淺。尤勝外道之深深故知殊
方異域。總由迷正因縁。紛然異計。尚不知三
界由乎我心。從癡有愛。流轉無極。安知性空
之理。妙有之門。眞如隨縁。性相無礙。圓融交
映。渉入重重者哉。言有濫同釋教者。皆是佛
法之餘。同涅槃經盜牛之喩。不能善取。加以
水漿。乳猶難得。況抨驢乳而得醍醐。或識解
膚淺。世智妄推。或苟求虚名。習邪見種。樹地
獄之苦本。遏種智之深因。豈不哀哉。廣明異
計。如瑜伽第六。顯揚第九第十。婆沙十一十
二。及金七十論説。中百等論亦廣破之
  涅槃品第六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而諸外道種種分別
 因上外道問。虚空涅槃及非擇滅。是所作
耶。非所作耶。佛言大慧。虚空涅槃及非擇滅。
本無體性。但以數有三耳。故擧如來説何法
以爲涅槃。而諸外道各妄分別。起涅槃見
佛言大慧如諸外道諦聽諦聽當爲汝説 
言非彼外道妄計涅槃。能得隨順眞實涅槃
大慧或有外道言見法無常非以見壞名爲
涅槃 有外道言。作無常等觀故不戀境界。
觀成得定故。色心心數諸法不現在前。亦不
縁念三世境界。癡愛業因盡故。如燈膏盡不
復明。如種敗不復芽。如火滅薪無不復燃。能
所取不起故。妄分別不生。於此有餘無餘作
涅槃想。此聲聞涅槃也。以見滅壞分段生死。
始得涅槃故。亦同外道
或謂至方名得涅槃境界想離猶如風止 言
方論師。計從方生人。人生天地。滅後還入於
方。謂方是常也。風仙論師。計風能生殺萬物。
風性亦常。皆謂得涅槃也
或謂不見能覺所覺常無常見名得涅槃 
圍陀論師。計梵天能生一切是能覺。萬物爲
所覺。伊&T049271;那論師。所計一切從伊&T049271;生。物是
無常。而彼是常。謂不見能所。不起分別。名得
涅槃
或有説言分別諸相深生愛樂執爲涅槃 
裸形論師作如此計。不知相從心現也。又云
一類以無想天爲涅槃。及以四空處爲涅槃
者。皆作此所計
或謂覺知内外諸法有性不壞作涅槃想 
毘世論師。計虚空及四大性三世不壞也
或計我人衆生壽命及一切法無有壞滅作涅
槃想 常見論師。計我及諸法更無壞滅
復有外道無有智慧作一切物以爲涅槃 
女人眷屬論師。計有自性及以士夫。功能轉
變作一切物也
或有外道計福非福盡是實作者以爲涅槃
 苦行外道計罪福倶盡。淨眼論師計不由
智慧。諸惑皆盡。摩陀羅論師計大自在天。是
眞實能作衆生生死者
或謂衆生展轉相生以不了故執爲涅槃 
尼揵子論師計劫初生一男一女。彼二和合
展轉相生。不知是無明愛業而爲根本。謂一
切物滅歸於彼。而爲涅槃
或計證。於諦道虚妄分別以爲涅槃 僧佉論
師計二十五諦從冥而生。自然四徳。謂證眞
實諦道
或計求那與求那者倶及不倶執爲涅槃 
摩醯首羅論師計摩醯首羅一體三分。有大
功能與功能者而共和合。墮四句見。執爲涅

或計諸物從自然生即執自然以爲涅槃 
自然論師所計有二。若以自然爲因能生萬
物。即是邪因。若謂萬物自然而生即是無因
或謂能解二十五諦守護衆生斯得涅槃 
迦毘羅論師。以明了二十五諦爲涅槃。若能
受六徳論令萬民安樂。安樂之性即是涅槃
或有説言時生世間時即涅槃 時敬論師計
時節爲因。能生世間諸法
或執有物以爲涅槃與涅槃無別作涅槃
想 或以有性爲涅槃。或以無性爲涅槃。或
以有無二法爲涅槃。或以萬物是諠動。涅槃
是寂靜。此二無別爲涅槃也。以上外道種種
妄計。起涅槃見。具如提婆等論廣釋其相
大慧復有異彼外道所説及以意識名得涅
槃 此示如來眞實涅槃。令開悟已隨順證
入。如經自明 故成唯識論。約三乘人。本有
修顯涅槃義別。通有四種。餘皆邪見 一本來
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相眞如理。雖有客
塵所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徳。無生
無滅。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
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絶。
名言道斷。唯眞聖者内自所證。其性本寂故
名涅槃 二有餘依涅槃。謂即眞如出煩惱
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無餘依涅槃。謂即眞如出生死苦。煩惱
既盡。餘依亦滅。衆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無
住處大涅槃。謂即眞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
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
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一切有情皆有
初一。二乘無學容有前三。唯佛世尊可言具
四 上諸外道種種異計。即是迷此本來自
性清淨涅槃。墮於邪見。各妄分別起涅槃見
也。上修無常觀。不念境界。如燈盡等起涅槃
想。即此有餘依無餘依涅槃也。上能了達唯
心所現。入於佛地。超心意識等名得涅槃。即
此無住處大涅槃也涅槃。古翻云無爲。亦云滅度唐
譯云圓寂。謂徳無不具。障無不

大慧彼諸外道虚妄計度汝及諸菩薩宜應
遠離 言諸外道種種計度作涅槃想。既違
正理。竟無所成。唯増妄識馳騁散亂。往來生
死不得解脱。是故勸諸菩薩應遠離也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外道涅槃見各各異分別
愚癡妄分別 明諸外道妄涅槃見。無解脱
方便妄生解脱想。人人邪解各自異趣。悉是
愚癡妄分別
一切癡外道妄見作所作眞實滅苦因 世
論言説是三界生死本。離世論言説。是名眞
實滅苦之因
譬如鏡中像雖現而非實分別則不生 言
妄想心鏡中現於境界。無實故不得説二。愚
夫不知故見有二。若了唯心。能取所取妄想
不生
心即是種種遠離相所相凡愚不能覺 言
從妄心生種種境界。既從妄想心生。故無能
相所相如愚所見妄分別者。雖見即是無見。
三有亦爾。愚不能覺
經經説分別但是異名字若離於言語其義不
可得 言妄想分別法。但有言説都無實義。
若亡詮會旨。妄分別義悉不可得
  法身品第七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而得善巧自悟悟他
 大慧因上明眞實涅槃超心意識。故擧能
證涅槃如來法身應正等覺自覺性以請問。
令我等菩薩得是善巧。自覺覺他
佛言大慧如汝所問如是等爲異不異 言
如來法身應正等覺。爲作法耶。非作法耶。爲
是果耶。爲是因耶。爲能相耶。爲所相耶。爲言
説耶。爲所説耶。爲能覺耶。爲所覺耶。爲異此
等辭句有如來法身耶。爲即此等辭句是如
來法身耶
佛言大慧如來應正等覺何以故倶有過故
 明如來法身是作是非作等。倶有過咎。故
佛遮彼過。總言非也
大慧若如來是作則是無常非作因成故 
若如來法身是作法。則是無常。佛不忍可。若
非作法。則無體性。非作因成。是故法身非作
非非作也
若非因非果則非有非無如來所有一切句
義 若非作非非作。則非因非果。若非因非
果。則非相非所相。故言非有非無。若非有非
無。則非説非所説。故言超過四句。夫墮句者
名曰世間。故言四句者。但隨世間而有言説。
若超四句唯有言説。則如石女兒也。石女兒
者唯有言説。不墮四句。以不墮故不可度量。
則非覺非所覺也。智者應知如來所有一切
句義亦如是。豈有異此即此辭句。是如來法
身耶
大慧如我所説諸法無我如來句義應知亦
然 此引昔權以明今實也。我常方便説一
切法無有我性。故説無我。非是無有陰界入
法之自性也。欲比法身與陰界入合。無有陰
界入生死自性。非無法身常住自性。故云如
來句義應知亦然。故地持經中明二法性。一
事法性。性差別故。二實法性。性眞實故。此陰
界入諸法自性。即事法性也。如來法身常住
自性。即實法性也
大慧譬如牛無馬性一切法無自性悉亦如
是 譬如牛馬合群。牛非馬性。馬非牛性。
馬體上不得説牛性是有是無。然非無馬體
自性也。以況法身與陰界入諸法合。法身
上不得説陰界入性是有是無。然非無法身
自性。故云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自相
而非有即有也。言非有者。無有諸法自性也。
即有者有法身常住自性也。然唯證相應。非
諸愚夫之所能知也。何故不知。以諸愚夫有
妄分別。故不知耳。言一切法空無生無自性
悉亦如是者。明如來法身。有一切法空。無生
無自性。超過有無常住自性。故云悉知亦然
大慧如來與蘊非異非不異一切法亦如是
 明如來法身與五陰法離一異也。故以牛
角爲喩。如於五陰於界處等一切法亦然。如
經自顯
大慧如來者依解脱説然有差別故非不異
 上明法身與陰界入繋縛諸法。離異不異。
此又明與出世解脱法離異不異也。如來法身
以解脱名説言。如來與解脱。非異非不異也。
若如來異解脱者。則同色相即是無常。若如
來與解脱一者。則人與所得法即無分別。修
行者見應無差別。然有能證人。所得法差別。
故非一。是故如來解脱。離異不異也
如是智與所知非異非不異無有滅故則如
虚空 自此以下明如來眞實法身也。智者
法身也。所知者陰界入也。言眞實法身。知一
切境界離有無一異。常無常等四句妄見。超
見覺聞知一切心量。唯有言説。無生無滅。猶
如虚空。故華嚴云。欲知諸佛心。當觀佛智慧。
佛智無依處。如空無所依
大慧虚空非作非所作永離一切諸根境界
 躡前重釋結酬所問。明如來法身正等覺
者。永離一切諸根境界。不可以識情虚妄測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出過諸根量非果亦非因
相及所相等如是悉皆離 下有七偈頌法身
離念。超過二見。此總明悉皆離也
蘊縁與正覺一異莫能見既無有見者云何起
分別 蘊縁者陰界入也。正覺者法身也。言
法身與陰界入離一異也。若無有見者。不得
分別有一異
非作非所作非因非非因非蘊非不蘊亦不雜
餘物 言法身離上來等法過咎也
非有一法體如彼分別見亦復非是無諸法性
如是 言法身非有一法體。如彼愚夫妄分
別見。雖非愚夫所見性。亦復非是無也。諸法
性如是者。謂諸法性本來亦爾。離有離無不
可言説
待有故成無待無故成有無既不可取有亦不
應説 夫方便教説有無者。相形待而生故。
爲遣執有故言無。遣墮無故言有。若言法身
超一切量。無既不可取。有豈容言説
不了我無我但著於語言彼溺於二邊自壞壞
世間 言愚夫不知如來法身。體離有無。計
我無我。著於言説。溺於一切二邊過患。則自
壞壞他流轉生死
若能見此法則離一切過是名爲正觀不毀大
導師 若能見此如來法身。則離有無一切
過患是故名爲能正觀察。不毀導師所説法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云何説是如來異名
 大慧因上言如來法身。無有生滅。又如佛
昔修多羅中。分別攝取不生不滅。説此即是
如來異名。然不生不滅。此則無法。云何説爲
如來異名。故大慧擧此二教相違。以請如來
會通。爲是無性。爲是如來異名
如世尊説一切諸法唯願世尊爲我宣説 
若法不生。則無有少法可取。誰是如來者。則
墮無見。若言攝取不生不滅是如來異名。既
有可攝取。則墮有見。故復請世尊爲我宣説。
庶不墮二見
佛言諦聽當爲汝説七地菩薩不了其義 
言我説如來異名名不生不滅。非是無法者。
答上問言此則無法也。亦非攝取不生不滅
者。答上問言云何説是如來異名也。亦不待
縁者。答不墮有見也。亦非無義者。答不墮無
見也。我説無生非即非離。即是如來覺法自
性種類倶生意成法身之異號也。然此不生
不滅。凡愚外道。昧劣二乘。七地菩薩心量未
滅。非其境界。是皆不能了耳
大慧譬如帝釋地及虚空而有多體亦非無
體 言佛雖有名字差別。終無異體別陳。故
引帝釋乃至手足。隨一一物雖有多名。其體
唯一
大慧我亦如是而不知是如來異名 如來
上酬大慧所問。先以法説。次引喩明。此又以
法而與喩合。言阿僧祇者。此云無數。餘文可

其中或有知如來者如水中月不出不入 
如上略擧或有知者五十種名。以例多數也。
毘紐此云大力。迦毘羅城名。以佛生彼城。因
名迦毘羅仙也。因陀羅此云尊重。倶毘羅及
戍迦。未見正譯。如是等滿三無數百千名號。
稱謂不同。然其體唯一。無有増減。此方餘界
有利根者。能知如來法身隨衆生心現。實無
去來。譬如皎月影現衆水。何有出入哉
但諸凡愚心沒二邊不知是佛差別名號 
言彼愚夫墮二邊見。雖亦承事供養。不了名
義。執著言説。昧於如來眞實法身。實無去來。
而謂不生不滅同於無法。不明是佛隨衆生
心現種種名字
如因陀羅釋掲羅等謂言即義無別義體 
釋掲羅。此云勇猛。言等者等餘也。因陀羅釋
掲羅等。並帝釋異名。以徒信名教昧於實體。
於諸法中隨言取義。諸愚癡者作如是言。義
如言説無有別異。謂言即義體性亦無。是人
不了言説生滅。義非生滅
大慧彼人愚癡離有離無故無生無體故 
明一切語言墮於名字。而眞實義不墮名字。
以離有無。無受生。無身相。是故不墮
大慧如來不説墮文字法唯除不墮於文字
者 如來應機所説諸法。雖盈龍宮遍法界。
其實不墮文字言教。文字語言本性離故。唯
除方便正顯實義。不墮名教者。是達如來説
法之微意也
大慧若人説法墮文字者非不隨義而分別
説 言若人不善説法。墮文字言教者。名虚
誑説。三世如來及諸菩薩。其實未嘗説答一
字。諸法性相離故。亦非不隨眞實義故。假分
別説以顯耳
大慧若不説者教法則斷非爲成立聖自證
處 上如來欲令衆生知義故。假作言説。以
顯愚夫計著言説。不得眞實義也。衆生聞此。
念言如來何故不直説眞實義。而作言説。令
衆生計著。不得眞實。義何也。爲除此疑故。明
不得直説眞實不生不滅法。令衆生起疑斷
滅無三乘等空見過也。正得方便假文字説。
若不假方便説者。教法則壞。無三乘聖人。誰
説爲誰。是故菩薩當莫著文字隨宜説法。明
方便言教。是諸如來隨衆生心欲解不同而
爲開演。令達諸法唯心所現。捨内外分別。轉
滅妄識。不是成立如來自覺聖智所證處也
大慧菩薩摩訶薩應隨於義不能令人心得
悟解 此示菩薩。應依實義莫隨言説。若依
文字者。損壞自他不得明悟
若能善知一切法相若不斷佛種則得勝妙
處 言能知實義者。有如上廣大利益也。勝
妙處者。即是自覺聖智所證處耳
大慧菩薩摩訶薩生勝妙處眞實之法離文
字故 明最後身菩薩得勝妙處已。出障圓
明。能盡未來。以十自在力。化有情類。令悟眞
實。離文字故。不應如上起執著也。言十自在
者。所謂初命自在。以於壽命修短應物故。心
財業生願信如智法等。亦復如是。具如華嚴
所明
大慧譬如有人以指指物莫著言説如觀指
端 愚夫計著言説之指。不得實義故。有此
二喩。先喩執詮忘義。次喩應證義捨詮。各有
法合如文具明。是故結勸宜修方便。故華嚴
云。若欲求除滅。無量諸過惡。當於佛法中。勇
猛常精進。莫徒執名教。如觀指端無異
大慧實義者微妙寂靜著文字者宜速捨離
 此明由悟眞實義故。離諸妄想散亂而得
涅槃也。眞實義者從多聞者得。多聞者謂
善思修隨順於義。非獨善言説也。不令自他
墮外道惡見名曰多聞。是故欲求實義者當
親近。與義相違者愼勿近之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及非數滅不生不滅 
因上佛言爲愚夫故。不得直説眞實不生不
滅義。猶如嬰兒不應食生。故復問言如來所
説不生不滅非有奇時。何以故。一切外道亦
説作者不生不滅。與佛世尊説三無爲法不
生不滅無有異也
外道亦説作者因縁與外道説無有差別 
上言佛與外道同説不生不滅法。此又言同
説因縁生諸世間。故亦無有異
外道説言微塵勝妙若有若無皆不可得 
此出外道不生滅義九物體也。一時。二方。三
虚空。四微塵。五四大種。六大梵天。七勝妙
天。八大自在天。九衆生主。即神我也。謂諸外
道計此九物不生不滅。能與生死諸法作因。
通名作者。與佛大乘説一切法本非生滅。若
有若無悉不可得亦無異
世尊大種不壞以其自相如向所説是則應
有 於九物中。擧一大種結難如來以例餘
也。言四大種亦不滅壞。周流七趣。自性常住。
不生不滅。如來分別所説諸法。雖稍異之。其
實無非外道已説。若有不同願説所以。如無
別義。一切外道即是如來。世尊常説一世界
中多佛出世者。無有是處。如向所説是則應
有。以其所説與如來無異也
佛言大慧我之所説一切諸法非有非無 
言如來所説不生滅義。不與外道同也。故不
生無常生滅論。外道計執一切諸法有實性
相。得不生不滅。如來不墮有無品故。凡所説
法。離有無生滅也。云何離有無。如幻夢色正
在夢時。不得言無也。然彼色相非實有故。不
得言有也。能所見取皆不可得。故説諸法不
生不滅。離有離無
若覺唯是自心所見是凡愚事非賢聖耳 
能覺唯是自心現量。安住法身眞實自性。無
妄分別。世間所作生死事業。皆寂靜故。妄想
作事。非聖人也
大慧妄心分別不實境界起生滅見非諸聖
人 此引小兒見乾闥婆城。及幻化人商賈
出入。心謂實有。愚人妄起生滅不生滅法。爲
有爲無。亦復如是。其實幻人不出不入。諸法
亦爾。離生離滅。凡夫妄想起諸異見。非聖賢

言虚妄者不如法性不生不滅則是涅槃 
言如來所説眞實法性而有奇特也。妄想者
不如實義以悟法性故。起種種諸顛倒見。執
一切法有實性相。不見本來寂靜義故。不能
離妄分別也。是故無相見者。與涅槃爲因故
勝。不同相見。計得不生不滅者是受生因。達
無性相。無有妄想生住異滅。寂靜妙常。則涅
槃也
大慧言涅槃者見如實處爾時世尊重説頌
言爲除有生執成立無生義云何爲我説 
此言無生無因者。謂非如外道。妄計作者。而
爲能生諸法因也。故楞嚴經云。妄元無因。於
妄想中。立因縁性。皆是衆生。妄心計度
離諸和合縁智慧不能見以是故我説空無生
無性 離諸妄縁無能見者。是故説空無生
無性
一一縁和合雖現而非有世事皆如是 妄
縁合成。本無自性。雖現可見而非實有。故
論問云。若一切法皆非實有。如何現前分明
可見。答云鏡像水月。乾闥婆城。夢境幻事。
第二月等。分明可見。豈有實耶。唯識亦云。
現見如夢中。見所見不倶。見時不分別。云何
言現見。野馬即陽焔遊氣
折伏有因論申述無生旨外道咸驚怖 言
外道聞説無因無生。即作斷滅怖畏
爾時大慧以偈問曰云何何所因復以何故生
於何處和合而作無因論 言云何者。曾有
大士語外道言。汝生法云何生。爲從有因生。
爲從無因生。答言從有因生也。言何所因者。
謂既從有因生。即問何所因。答言從微塵世
性。四大種等因生也。言復以何故生者。謂又
問彼大種等復以何故生。答言四大種等無
因生也。言於何處和合。而作無因論者。謂若
四大種等無因。無因則無法。無法則無處。無
處則無和合。無和合則無生。何得立四大無
因生諸世間論。大慧擧此重請佛決
爾時世尊復以偈答觀察有爲法非因非無因
彼生滅論者所見從是滅 佛言應觀有爲一
切諸法。非有因生。非無因生。故説無生。以滅
外道生滅戲論。問曰現見諸法有生有滅。云
何言無耶。答云一切諸法縁起無性。故無生
滅自體可得。生即無生。滅即無滅。如陽焔水。
本自乾爾。故金剛三昧經云。因縁所生義。是
義滅非生。滅諸生滅義。是義生非滅。如上九
偈破外道計從邪因生。故説無生
爾時大慧説偈問曰爲無故不生爲待於衆縁
爲有名無義願爲我宣説 爲無故無生耶。
爲待於衆縁故無生耶。既有不生名。不應無
此不生義。惟爲分別説也
爾時世尊復以偈答非無法不生亦非以待縁
此是無生相 如來答言悉皆非也。此是
意生法身名作無生。外道二乘七地菩薩非
其境界
遠離諸因縁無有能作者我説是無生 離
二性者。離内外二性也。餘文可知
外物有非有其心無所取無生故説空 非
如太虚斷滅空等故説空。謂法身無生故説
空。自此已上八行偈。説如來意生法身以爲
無生
因縁共集會是故有生滅倶非亦復然 若
離妄縁。更有別法而謂因果一性異性。是諸
外道凡愚妄想也。有無不生倶非四句。亦復
如是
唯除衆縁會於中見生滅生義不可得 凡
夫不能了諸妄縁。是故長劫爲之鉤銷。連環
不斷。故目因縁名鉤鎖也。若離妄縁無別生

我説唯鉤鎖生無故不生別有於諸法 此
末一偈。是牒外道救立生法是先有。要待因
縁生。譬如暗中物是先有。要待燈照始得見。
故言鉤鎖現若然。謂因縁現生法。亦如燈光
現暗中物。佛言若如此論者。是則離因縁外。
別更有生法也
無生則無性體性如虚空是則無生忍 言
無彼刹那生住異滅四相生故。可謂無生。此
則名爲無生法忍
一切諸世間無非是鉤鎖此則非教理 此
言無明與愛業者。於十二有支因縁中。略擧
其三也。若具言之。即無明縁行。行縁識。識縁
名色。名色縁六入。六入縁觸。觸縁受。受縁
愛。愛縁取。取縁有。有縁生。生縁老死憂悲苦
惱。此明三世妄因果法。謂過去有二支因。一
無明。二行。現在有五支果。一識。二名色。三
六入。四觸。五受。現在有三支因。一愛。二取。
三有。未來有二支果。一生。二老死。言一切衆
生。無始已來。皆爲無明十二因縁。長劫鉤鎖。
往來三界牢獄之中。無有出離。智者了悟修
道斷除。即得解脱。故云無明滅則行滅。乃至
生滅即老死滅。當知滅妄因縁故須修道。問
云何修道。答推求十二因縁根本迺是無明。
因無明故起煩惱業。因業故起果報而有諸
苦。皆因無明爲根本。如人伐樹。須先斷其根。
問無明何者是。答不覺心是。以不覺故妄起
分別。心外見法。謂有謂無。謂是謂非。謂得謂
失。受諸果報身心等苦皆由無明。我今欲斷
無明。先須自覺心源。隨心所起一切妄想。皆
從不覺心生。須知自心之性本無生滅。亦無
來去。何以得知。一切妄念忽然而起。覺即不
生。云何名覺。如貪瞋癡起時。還以自心觀察
推求此貪瞋癡有何形状。爲青黄。爲赤白。爲
未來。爲過去。爲現在。爲在内外中間。推求貪
瞋癡都無形状。若本來是有。今日覺時亦應
可見。今覺既無。故知由不覺故忽然妄起。覺
即不生。故覺是無明對治。此現在無明不得
心。以無無明故。一切妄想煩惱不生。煩惱不
生故業不生。故無過去二因。無二因故。現在
五果不生。五果不生故。愛取有三因不生。現
在三因無故。未來二果報不生。名斷十二因
縁鉤鎖。此十二因縁無處名爲涅槃。此自覺
聖智名爲菩提。依此十二因縁觀察修行者。
通有三類。上智觀者得佛菩提。中智觀者得
縁覺菩提。下智觀者得聲聞菩提。故肇論云。
三乘觀法無異。但心有大小爲差矣
生法若非有彼爲誰因縁展轉而相生此是因
縁義 言生法若非實有。彼因縁與誰爲因
縁。此二句牒外道計也。以其展轉相生故。正
知有因縁義。無別有生性也
堅濕暖動等凡愚所分別清涼八支道 以
人異故説異。非法性有異。以病別治殊。非眞
如有別。故言唯有一大乘。清涼八支道。八支
道者。能生一乘果法之因也。一即八。八即一。
圓融交映。無二無別。受一非餘。是爲偏見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七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八
  無常品第八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所言無常復有幾種
 因上凡夫虚妄起生滅見。非諸聖人。謂外
道凡夫不得如實。而起無常生滅妄見。故説
無常。聖人得如實理。應不起無常生滅妄見。
世尊何故。亦言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未知此
説孰爲邪正。所言無常復有幾種耳
佛言大慧外道説有生已不生無常性故 
有外道説四大種性。無始造作色等諸法。作
已而捨。即計所作法是其無常
有説形處變壞是名無常大種自性本來無
起 自下牒釋廣破妄計七種無常也。此初
牒釋破第六無常。言其中物無物無常者牒
計也。謂能造下諸句即釋破也。言能造大種。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