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注大乘入楞伽經 (No. 1791_ 寶臣述 ) in Vol. 39

[First] [Prev]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隨因縁力有定齊限。故名分段。二不思議變
易生死謂諸無漏有分別業。由所知障縁助
勢力。所感殊勝細異熟果。由悲願力改轉身
命無定齊限。故名變易。妙用難測。名不思議。
經云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云豈
類惡見斷滅論耶。已上如來敍無生意竟。下
文説如幻。正答二義無有相違
大慧説諸法相猶如幻者一切諸法如實住
處 如實住處者。謂無所住故名如實住。此
是自覺聖智無師智自然智之所證處不由他
悟。若有所住則爲非住
大慧見一切法如實處者謂能了達唯心所現
 從無住本立一切法。非了唯自心者豈能
明見乎。是故如來所説諸法無生如幻無有
相違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無作故無生有法攝生死
了達如幻等於相不分別 以無作性故説無
生。爲遮斷見故説業性攝生死。觀諸法如幻
性相故即無相可得。是故遠離縁起分別
復次大慧我當説復能開悟一切衆生 因
上如來爲衆生故。慈悲方便作種種異説。欲
令衆生了名句中實義。莫著言説。故説名句
文身。告諸菩薩。能觀此相達其義趣。疾得菩
提。復能以是開覺衆生。是知法無言象。非離
言象。若無言象而惑倒。執言象而迷眞。故聖
人利見垂象設教。豈徒然哉
大慧名身者謂依事立名是名文身 如依
瓶盆事。立瓶盆名。謂一名二名多名能詮自
性。名曰名身。言句身等者。即因名成句。因句
顯義。如銅鐵等瓶。句義各異。謂一句二句多
句能詮差別。名曰句身。由於此文能成名句。
謂一字二字多字爲二所依。名曰文身。若依
古譯翻文爲味。但是所顯非能顯也。身者多
法積聚義
復次大慧句身者謂句事究竟謂長短高下
 自下重明異義也。句身謂句事究竟者。言
有文時必有名。未必有句。若有句時必有名
及文。故云句事究竟也。名身者謂諸字名各
各差別。如從阿字乃至呵字者。如十四音阿
呵等字。皆初短次長。高下亦爾故繼言文身
者謂長短高下。即音韻屈曲長短高下也。名
句必依文字立故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四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五
復次句身者如足迹此名句文身相汝應修
學 世間諸法不出五陰。此又約五陰以明
名句文身也。句身如足迹者。謂如世人失象
馬者。尋迹以得之。故昧實相者亦因言而悟。
是名句身。色陰相顯故以迹言。四蘊者受想
行。識也。非有形兆故以名説。若照見本寂是
皆實相也。二由文顯勸應修學。古聖因是悟
入者。故捨全身。以求半偈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名身與句身及字身差別
凡愚所計著如象溺深泥 如來爲除衆生心
病故。以名句文身方便説法。如以毒攻毒也。
若諸愚夫猶著名句。不悟實義無解脱期。譬
如香象溺淤泥耳
復次大慧未來世中彼即答言此非正問 
因上説名句文身相。令諸菩薩了如實義。疾
得菩提。開示衆生。恐未來世惡覺觀者。以邪
見一異倶不倶等四句相問諸智者。彼當答
言。我所通達義。是離四句眞實法。汝今此問。
是名非問
謂色與無常爲異爲不異不爲記説 此敍
邪智惡思覺者。虚妄推度非理問難詞也。謂
色與無常。乃至智與智者爲異不異。智者應
告言。如是等問不可記事。而佛名爲無記置
答。以彼愚人無聞慧故。不知有無是邪是正。
欲令彼離斷常邪見諸怖畏故。不爲記説。倶
舍第十九云。諸契經説十四無記。即其義也。
亦名置答。所以不答者。謂此乃無義語也。知
之不免生死。不知不障涅槃
大慧不記説者如是等説名無記論 言不
爲記説者。欲令外道反思而自解。得出離作
者妄見故。以外道即陰離陰而計我故。故説
身命爲一爲異等。皆無記邪論耳
大慧外道癡惑説無記論以根未熟且止説
故 此明如來應正等覺。常以四種記論説
法度生。止記論者意在別時。以根未熟衆生
且置答故。不爲根熟者説止記論
復次大慧何故一切法不生是故我説一切
法常 言如來爲根熟衆生。開方便門示眞
實相。隨其種類或説不生不滅常無常等也。
謂離能所作無作者。故説一切法不生。以證
智觀察自共相法不可得故。説一切法無自
性。諸法本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故説一切
法無來去。諸法體空無自性相不可得。故説
一切法不滅。一切諸法相起即滅無常性。故
説一切法無常。諸法相起即是不起本無生
滅。無常性常。故説一切法常。是謂如來離能
所取不起分別。善巧説法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一向及反問分別與置答
一切皆無記 言如來四種言説者。一謂隨
問而答名爲一向。如問一切衆生悉生死也。
應一向答悉皆生死。二謂如有問者。反問令
答。名爲反詰。三謂根熟問者廣爲分別。如問
一切衆生死復生也。應當分別。有煩惱者死
而復生。無煩惱者死已不生。四謂折伏外道
故須置答。如問身與煩惱。鷄子鷄母孰爲先
後。故止而不答也。如數論計有。勝論計非有。
言諸外道有無等見。皆不可記
以智觀察時體性不可得以彼無可説故説無
自性 明正智觀察自性非有。通頌前一切
法不生等六門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須陀洹行差別相 
大慧因上愚夫分別妄法。生聲聞乘種性。然
聲聞法中有四果差別。故擧四果差別以請
問。行謂因行。須陀洹人所修因行。正欲趣向
阿羅漢果。根有利鈍。故有差別之異
我及諸菩薩摩訶薩普令衆生悉得饒益 
言方便相者。四果修行方便相也。須陀洹。此
云預流。謂從凡夫地修七方便。起八忍八智。
斷三界四諦下八十八使分別惑。斷至八十
七品名初果向。八十八品盡名初果。創入聖
人流類。故名預流也。斯陀含。此云一往來。謂
初果見道已。起九無間道九解脱道。斷三界
九地共九九八十一品修惑也。且欲界一地
九品修惑。共潤七生。在初果身中。斷欲界前
五品盡。名二果向。六品盡名二果。從此命終。
更須一往天上一來人間。斷餘三品惑。故云
一往來也。阿那含。此云不來。謂已在二果身
中。斷欲界九品修惑。至八品盡。名三果向。至
九品盡名三果。一往色界天上。不還來欲界
受生。故云不來。已上三果人名有學也。阿羅
漢此有三翻。一云殺賊。二云無生。三云應供。
謂在三果身中。斷上二界八地八九七十二
品修所斷惑。斷至七十一品。名第四果向。斷
七十二品盡。名第四阿羅漢果無學位。是以
但盡凡情。別無聖解。菩薩得是善巧。爲衆生
説如是聲聞法。如是菩薩法。令其證得人法
無我。淨惑智障。於諸地相究竟通達。至如來
所證境界。得佛法身法財。益物無盡。以有此
利故。請如來説四果差別
佛言諦聽當爲汝説差別有三謂下中上 
上問諸須陀洹。須陀洹行。今答云諸須陀洹
果。言互顯故。利鈍不同。故有三耳
大慧下者於諸有中上者即於此生而入涅
槃 七反生者。謂欲界一地。九品倶生煩惱。共
潤七生也。初品潤二生。次三品各潤一生。次
二品共潤一生。後三品共潤一生。明須陀洹
極鈍者。未斷欲界惑故人天七反得阿羅漢。
喩如毒蛇噬人。七歩即死。何以不四六。爲大
力故。何以不八。爲毒力故。以譬須陀洹何以
不六生。煩惱力強故。何以不八生。無漏業成
熟故。中機者或三生五生得阿羅漢涅槃果。
上機者即此一生得阿羅漢果。名現滅須陀
洹。不説中間經於二果
大慧此三種人斷三種結得阿羅漢果 言
須陀洹雖利鈍三種不同。通斷三種結也。謂
於五取蘊。執我我所名身見。是一結。於諸諦
理。猶豫不決。疑佛與外道。不知何者爲正。
是二結。謂於妄見。隨順外道非理戒禁。執爲
最勝。能得清淨。是三結。問能已永斷見道所
斷一切煩惱。得須陀洹果。何故但言此三種
人。即斷三結耶。答最勝所攝故。謂此三種結。
障解脱得。最爲殊勝。所以者何。由薩迦耶見。
執取五蘊。爲我我所。深生愛樂。故於大苦聚
不生厭離。於勝解脱無發趣心。或有有情。雖
已發趣解脱。然由戒禁取及疑。僻執邪道。疑
正道故。便邪出離。及不正出離。又此三結。是
迷所知境因故。迷見因故。迷對治因故。如大
般若經説斷三結。名預流果。薄貪瞋癡名一
來果。斷順下分五結永盡名不還果。斷順上
分五結永盡名阿羅漢果。令所有集法皆成
滅法。名獨覺菩提。永斷一切習氣相續。名爲
無上正等菩提。此皆約通教獨擧其要也。言
上上勝進得阿羅漢者。謂須陀洹所斷諸結
分爲九品。能斷諸結者智。亦分爲九品。若初
學人智慧微弱。名下下之智。能斷上上之結。
久學智慧名了。名上上之智。能斷下下結。得
阿羅漢涅槃果
大慧身見有二種見人無我即時捨離 唯
識論言。貪瞋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
禁取。如是總別十使煩惱中。六通倶生及分
別起。任運思察倶得生故。疑及邪見二取四
種。唯分別起。要由惡友及邪教力。自審思察
方得生故。經言身見有二種。謂倶生及分別
譬依縁起自性。種種妄計執著性生。如依倶
生有分別起。謂依五陰起妄想身見。以彼妄
想不實故。非有無法。愚夫横執。如陽焔中無
水。鹿渇所逼故。妄作水想。此分別身見。由無
智慧故。執我我所久遠相應。須陀洹觀雖有
五陰合成此人。中無有我也。令審觀故見人
無我。即時捨離斷分別身見
大慧倶生身見貪則不生是名身見相 言
能普觀自身與他身齊等。受想行識諸陰與
色陰倶。有名無體。無自性相。觀色陰從四
大種所造。展轉相因而生。四大中既無主宰。
誰能合集以成色乎。色陰有質尚空。況受等
四陰無色相故。豈非空耶。如是觀察明見有
無倶妄不實。五陰無體。身見即斷。凡貪愛者
爲有身見。捨身見故貪從何生。故法華云諸
苦所因貪欲爲本。貪不生故。是名斷身見

大慧疑相者於所證法善見相故是名疑相
 謂於所證四眞諦法善見彼相故。決定能
斷二種妄想身見故。疑無從起。亦不於天魔
外道凡夫處生大師想。起於淨見。是名斷疑

大慧何故須陀洹不取戒禁是名戒禁取
相 言須陀洹不取未來受生戒。觀有生處
即有諸苦。不求受生處樂。夫其取者。謂諸愚
夫於三有中。求五欲樂。苦行修習精進持戒。
願生彼處。如難陀爲求女色持戒。即其類也。
須陀洹人。不取未來受生處五欲樂。唯求所
證最勝無漏四眞諦理無分別法。方便受持
修行正戒。是名斷戒禁取相
大慧須陀洹人捨三結故是故捨彼非涅槃
貪 凡夫不能捨三結。不達人無我。由於身
見。保此我故。貪名利以榮我。瞋違情境恐侵
害。我愚癡錯解非理計校。不知五蘊都無我
主。但是形骸之色。妄想之心。從無始來。因縁
力故念念生滅。相續不窮。如水涓涓。如燈焔
焔。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覺執之爲我。
故起諸結。須陀洹人如上所觀五蘊無主。捨
三結故。離貪瞋癡。凡夫貪五欲。聲聞貪出世
涅槃。故言貪有多種。女色爲甚。故獨言捨纒
綿欲。及得三昧正受樂故。未能斷涅槃貪。菩
薩乘者。於此二種貪。悉能捨故
大慧云何斯陀含果而般涅槃是名斯陀
含 不了色相者。起色分別。斯陀含觀照種
種色相。從妄想生。故於人天一往來已。善修
禪定智慧我見不生。盡苦邊際而得涅槃。是
故名斯陀含
大慧云何阿含果更不還來是名阿那含 
阿那含又云出欲淤泥。以欲界煩惱猶如淤
泥。阿那含者已出欲界。皆生色界。觀三世色
性無實。見凡有生處即有諸苦過惡。煩惱習
不起。捨離諸結。更不還欲界受生。即於色天
而盡諸漏。是故名阿那含
大慧阿羅漢者分別永盡是名阿羅漢 言
阿羅漢修行四禪。及三三昧。了八解脱。分證
十力。三明六通皆已成就。煩惱發業所招諸
苦妄想永滅。是故名阿羅漢
大慧言世尊阿羅漢有三種於彼示生 瑜
伽論及法華論。説聲聞有四種。一決定種性。
亦名趣寂。二増上慢。此是凡夫得第四禪。謂
阿羅漢。三退已還發大菩提心。亦名不定種
性。如法華會舍利弗等得記聲聞。是其類也。
四者應化非眞。謂佛及菩薩變化示現。引實
聲聞向大乘故。此經所問除増上慢。止有三
種。謂説何者。佛告大慧。所説趣寂定性羅漢。
斷四住煩惱。出生死苦。得涅槃者。非是其餘
退已還發大菩提心者。已曾發善巧廣大行
願成熟有情佛所化者。爲莊嚴諸佛國土及
衆會眷屬。於彼示生作阿羅漢
大慧於虚妄處説種種法自心所見得果相
故 言爲妄想衆生處説種種法。斷諸煩惱
所證四果。如實所知行禪者及諸禪三昧。皆
性離故。唯自心量虚妄所見得果相耳
大慧若須陀洹作如是念及諸結不斷 此
明初果斷結。終不起念我能斷結。若起念者
應有二過。則墮身見及三結等悉不斷故。例
餘三果亦復如是。故金剛經佛問須菩提。須
陀洹等至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等
四果否。須菩提皆言不也世尊。若作是念。即
爲著我人衆生壽者。雖曰權乘昧劣。苟非離
麁妄念。亦不能斷分段生死
復次大慧若欲超過諸禪無量不離心故 
言欲超過聲聞諸禪。四無量心。及無色界四
空定等。得如來三昧者。當離三界自心妄想
相。大慧。聲聞極果即以想受滅定而爲究竟。
若謂超心量者不然。何以故。妄想心未滅故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諸禪與無量無色三摩提
及以想受滅唯心不可得 諸禪謂四禪也。
無量即慈悲喜捨度衆生四無量心也。無色
三摩提。四無色定也。想受滅。謂四禪四無色
定受想悉寂滅也。皆唯心量。彼悉無有。故云
唯心不可得
預流一來果不還阿羅漢如是諸聖人悉依心
妄有 次明四果亦不離妄想心量。故言如
是諸聖人悉依心妄有。圓覺經曰。有妄業故
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
禪者禪所縁斷惑見眞諦此皆是妄想了如即
解脱 初頌明所修行法。次頌明能證之人。
此第三偈能所合明。並不離妄想心量。若如
實覺。爲妄計生死故説涅槃。所治生死既無。
能治涅槃亦遣。故得菩薩一切解脱
復次大慧有二種覺智及取相分別執著建
立智 因上偈言了知即解脱。然知覺有不
解脱者。故擧二種覺智以簡優劣。謂觀察知
人法二無我。是正覺智。不知人法二種我空。
取相執著建立有我。如是了知是邪覺智。不
得解脱
觀察智者謂觀一切法如是觀法汝應修學
云何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是名二種覺智
相 凡夫計執有大種性相。妄想分別。以宗
因喩五分論法。成於不實而妄建立。是名邪
正二種覺智相。如來以榍出榍。如前破外道
計。亦説三支比量五分論也
菩薩摩訶薩知此智相光明照耀百佛世界
 若菩薩摩訶薩。達妄即眞。知此二種覺智
相。了人法空。我不可得。以離念無相智。而於
地前勝解行位。善巧觀察。即入初地。得大乘
光明等百三昧門。以彼勝力見百佛。乃至光
明照燭百佛世界。故攝論云。菩薩入初地時。
證十百明門。一於一刹那頃證百三摩地。二
以淨天眼見百佛國。三以神通力能動百佛
世界。四能往百佛世界教化衆生。五能以一
身化百類身形。令有情見。六能成就百類所
化有情。七若爲利益能留身住世百劫。八能
知前後際百劫事。九能以智慧入百法明門
洞達曉了。十能以身觀百類眷屬。餘地倍倍
増勝
善能了知上上地相自覺境界三昧勝樂 
言第二離垢地。乃至如來地。皆是成就初地
之中十無盡願。事見華嚴等經。餘義經文自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了知大種造色 
因上外道計有四大種性。造出四大色相故。
次勸菩薩當善了知大種造色。令知無實
云何了知大慧住如實處成無生相 言無
生者。通説有二。一理無生。圓成實性本不生
故。二事無生。縁生之相即無生故。言住如實
處成無生相者。謂觀三界唯心所現。離我我
所。能證理事倶無生也
大慧彼諸大種云何造色大種造色生 此
出外道妄計有四大種生造色也。謂彼妄想
計有津潤之性爲水大種。生内外水界。内即
血汗流液。外則河海泉源。有炎熾成熟之性
爲火大種。生内外火界。内則體含煖氣。外則
焚燎萬物。有飄動之性爲風大種。生内外風
界。内則氣息運動。外則萬籟倶吟。有色質分
齊之性爲地大種。生内外地界。内即皮肉筋
骨。外則原濕丘陵。妄想計有堅濕煖動離於
虚空。由執邪諦。不了五陰虚假積聚。本無自
性。言由大種造色生。故上佛告菩薩應善了

大慧識者以執著種種於餘趣中相續受生
 言識者。即上五陰中妄識也。由迷眞心而
成以執著種種言説境界爲親起因故。作業
受生。於諸趣中相續不斷。當知内身外境。四
大五陰。但是分別心量所現
大慧地等造色大種因外道分別非是我説
 非四大種爲大種因。謂皆由心現也。故結
云此大種造色相。是外道妄想分別
復次大慧我今當説五蘊體相非諸聖者 
自下復破五蘊皆空。無自性相。非獨色陰四
大不實
諸聖但説如幻所作是名諸蘊自性相 言
聖人雖見五蘊。了知不實唯假施設。離異不
異。如幻如夢。故大般若云。若菩薩摩訶薩。修
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色猶如聚沫。性
不堅固。如實知受猶如浮泡。虚僞不住速起
速滅。如實知想猶如陽焔。水不可得。虚妄渇
愛而起是想。如實知行猶如芭蕉。葉葉析除
實不可得。如實知識猶如幻事。衆縁和合假
施設有。相雖似有而無其實。是故五蘊無別
所有。不了如來所證境界。見有蘊法。執著分
別常現在前。是名妄想諸蘊自性相
大慧如是分別汝應捨離猶如大地普益群
生 寂靜法者。謂諸法實相。從本已來無有
起相也。餘義如文
復次大慧涅槃有四種 上明覺智。以顯生
徳優劣。此明涅槃。辨其顯徳邪正。是謂菩提
涅槃二轉依果徳也
何等爲四謂諸法自性無性涅槃非我所説
 外道計諸法體性是有名自性。後除爲無名
無性。以冥諦爲涅槃。又計有諸法相名種種
相性。後觀爲無名無性。以神我爲涅槃。又通
計性相是有名自相性。亦後觀爲無名無性。
以妄覺爲涅槃。上三種正出外道計。又斷五
陰六道中流注。以人無我爲涅槃。是二乘涅
槃。以見有五陰。亦同外道。故楞嚴經聲聞縁
覺墮定性者。皆云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大慧我所説者分別爾炎識滅名爲涅槃 前
謂證自智境界。轉所依藏識爲大涅槃。復云
一切識自性習氣。藏識意識見習轉已。我及
諸佛説名涅槃。此又獨言分別所知境界識
滅。名爲涅槃。離通別稱異。皆欲諸識習種現
行倶滅也。次文問答可見
大慧言世尊豈不建立八種識耶七識得生
 如來言分別識滅名涅槃。大慧疑之與前説
異。故問豈不建立八種識耶。而獨言爾炎識
滅。非餘七識皆滅。佛語大慧。以彼意識通三
性故。起惑造業與諸識爲因。及縁境界故。餘
七種識依之而起。意識若滅。則餘識不生
大慧意識分別境界思量隨轉無別體相 
言六識了境起計著時。生三習氣。熏習増長
阿頼耶識。由是末那第七意倶。執我我所。恒
審思量相續隨轉。無別體相
藏識爲因爲所縁故心聚生起展轉爲因 
又根本識爲因。變起根身種子器界爲所縁
故。故云執著自心所現境界諸心聚生。是謂
從種起現。由現生種。現種無性猶如茭蘆。遞
相爲因。故云展轉爲因
大慧譬如海浪是故意識滅時七識亦滅 
如海中波浪互相排引。亦展轉相生。色聲香
味觸。是自心現境界風。吹動諸識念念起滅。
亦復如是。故言意識滅時。餘七識亦滅
爾時世尊重説頌曰我不以自性及以於相作
 頌上外道四種涅槃。謂我不以自性作相
滅。以冥諦等爲涅槃
分別境識滅如是説涅槃 頌上妄見境界識
滅。是如來涅槃
意識爲心因心爲意境界因及所縁故諸識依
止生 頌上八識展轉互爲因
如大瀑流盡波浪則不起如是意識滅種種識
不生 如流盡則無波。以譬意識滅。餘七識
亦不生。頌上喩并法合也。問前云諸外道説。
取境界相續識滅。即無始相續識滅。又云聲
聞妄計未來根境滅。以爲涅槃。根境既滅。識
亦不生。今言如是意識滅。種種識不生。與彼
外道二乘何以異也。答外道見身壞命終六
識不取境。不知但是妄縁離故。計謂相續六
識滅。即無始相續識滅。墮落斷見。二乘雖
未來根境滅。相續六識但現行滅。而習種實
未滅也。此謂頼耶識中意識習種種相續永
滅。則餘七識亦隨滅。故不同耳
復次大慧我今當説不更取著妄所計相 
因上言妄想分別爾炎識滅。名爲涅槃。今正
明滅妄想識差別通相。令諸菩薩了知不實。
超諸妄想到如來境界。知外道法諸見不生。
離能所分別。於縁起中不復妄計也
大慧云何妄計自性差別相妄計自性差別
相 徴列十二種妄分別名。義如下釋
云何言説分別是名言説分別 計著種種
音聲章句。以爲有性。名言説分別也
云何所説分別是名所説分別 計有五法
三自性。名所説分別
云何相分別是名相分別 言計有四大相。
是名相分別
云何財分別是名財分別 計有財利慳貪
取著。名財分別
云何自性分別是名自性分別 如計有四
大性。言地性堅。水性濕。火性熱。風性動。乃
至眞俗。各有自性不同。名自性分別
云何因分別是名因分別 言若因若縁。有
無分別因相生。是名因分別
云何見分別是名見分別 依此有無起四
句見。是名見分別
云何理分別是名理分別 於五蘊中計我
我所。説虚妄法。是名理分別
云何生分別是名生分別 計有無法定從
縁生。是名生分別
云何不生分別是名不生分別 計諸法本
不生。無有體性。不假縁起。從因縁生者無因
無果。是名不生分別
云何相屬分別是名相屬分別 計。有爲諸
法。倶有因果遞相繋屬。如以金爲縷。金即在
縷。縷即在金。是名相屬分別
云何縛解分別是名縛解分別 計有煩惱
能縛衆生。後時修道能解衆生。如人先以繩
縛。縛已復解亦復如是。名縛解分別
大慧此是妄計性差別相若有若無 言愚
夫妄計有無。生此分別
大慧於縁起中凡愚分別見異於幻 於依
他縁起中生種種妄想自性。如依咒術見諸
幻事。愚夫妄想見異於幻。計有種種實物
大慧幻與種種於幻有無不應生著 言咒
術與種種物離一異也。若種種物異咒術者。
咒術不應與種種物爲因。若言種種物與咒
術一者。咒術與種種物應無差別。然見咒術
與種種物差別。是故離異不異。故告大慧及
諸菩薩。如依幻術生種種物。離一異有無。莫
計著也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心爲境所縛覺想智隨轉
 言愚夫妄心爲生死境界所縛。妄想智隨
境界轉也。覺謂妄覺也
無相最勝處平等智慧生 無相處八地也。
最勝處佛地也。言上二地得生死涅槃平等
在妄計是有於縁起則無 如依藤計蛇。妄
情謂有。於藤縁起。蛇相實無
妄計迷惑取縁起離分別 言妄計惑心取藤
爲蛇。縁起藤體實非蛇相。此一行擧縁起破
妄計也
種種支分生如幻不成就雖現種種相妄分別
則無 謂有種種名相支分生。如幻所起則
不成種種。雖現諸相。了妄分別則皆無實。唯
識論云。依他起自性分別縁所生。此一行破
縁起也
彼相即是過皆從心縛生妄計者不了分別縁
起法 彼縁起相即是過者。謂從心縛煩惱
而生。愚人不了故分別爲實有無
此諸妄計性皆即是縁起 上言縁起從妄計
心縛生。此又謂妄計性從縁起生。即是縁
起也
妄計有種種縁起中分別 此妄計性種種。
於縁起中生計度分別。故唯識云。由彼彼遍
計。遍計種種物。此遍計所執。自性無所有
世俗第一義第三無因生 明有世俗諦。第
一義諦。無有第三。若説第三諦。即同外道無
因生也
妄計是世俗斷則聖境界 由妄計縁而生三
界生死有無一切諸法。即是世諦。若了縁無
性妄想滅。即是聖人所行境界第一義也。故
唯識論謂諸法性略有二種。一者虚妄。謂妄
計所執。二者眞實。謂圓成實。復有二種。一者
世俗謂依他起。二者勝義。謂圓成實。故云圓
成實於彼。常遠離前性。謂於依他。若離妄計
即圓成實。故云斷則聖境界
如修觀行者於一種種現於彼無種種妄計相
如是 如二乘外道修觀行者。若作青想觀時。
天地萬物莫不皆青。赤黄白等亦復如是。元
無青處。正作青想。即是青也。即是無青處見
青。以譬凡夫外道。妄見有無生死諸法。亦是
無生死諸法處。妄見有也。故言妄計相如是
如目種種翳妄想見衆生彼無色非色不了縁
起然 不覺縁起唯假施設者。亦如不覺垂
髮火輪不實耳
如金離塵垢如水離泥濁如虚空無雲妄想淨
如是 此言離妄計垢濁。了縁起雲翳。即是
圓成清淨實性。故以上三爲喩
無有妄計性而有於縁起建立及誹謗由斯分
別壞 計縁起爲有名建立。計妄想爲無名
誹謗。言作此有無見者。由妄分別。自破正見
若無妄計性而有縁起者而得有縁起 上
二句牒計。次一偈明因妄想生縁起。即正破

相名常相隨而生於妄計以縁起依妄究竟不
成就 此上二句明因縁起又生妄想。次二
句又破縁起依妄。亦同妄計無有自性。了茲
縁妄竟無所成
是時現清淨名爲第一義 若度妄想即名聖
人第一義諦圓成實性
妄計有十二縁起有六種 頌上十二種分
別。由六塵境界風飄動而有
自證眞如境彼無有差別 自覺聖智所證境
界。了彼縁妄故無差別
五法爲眞實三自性亦爾修行者觀此不越於
眞如 言修行者。觀五法三自性體無二相。
即是如如
依於縁起相妄計種種名彼諸妄計相皆因縁
起有 言縁起妄計。更互相生。倶無有力。不
能自立
智慧善觀察無縁無妄計眞實中無物云何起
分別 言聖人自覺智慧觀察時。無有縁起
性。亦無妄計自性。即是正智如如圓成自性。
云何愚夫爲作妄想覺知。何所求也
圓成若是有此則離有無既已離有無云何有
二性 圓成實性是眞實有。圓常淨妙離妄
有無。本無二性
妄計有二性二性是安立分別見種種清淨聖
所行 爲妄計故有妄計縁起二自性。聖人
方便隨情説法。亦權安立。令知妄想種種清
淨。是聖人所行處故
妄計種種相縁起中分別若異此分別則墮外
道論 此明佛法知生死縁起法從自妄想心
中生。若計生死有無諸法異於妄想。從微塵
冥諦自在等生者。即外道論也
以諸妄見故妄計於妄計離此二計者則爲眞
實法 諸見者五惡見也。因見外境與妄識
倶。故生妄想。故言妄計於妄計。能離縁起妄
計二種妄想見者。即是正智所證如如眞實
法也
大慧菩薩摩訶薩於佛法中不由他悟 大
慧因上言自證眞如境。了彼縁妄無有差別。
故擧能證自覺聖智。及所證一乘行相以請
問。欲得是善巧。不隨他教而自悟入
佛言諦聽當爲汝説名自證聖智行相 言
此自覺聖智非言説所及。前聖所知。悲誨有
情。轉相傳授。説諸法無性。但妄想分別爲患
耳。依諸聖教無妄分別。即自證入。然此妄想
雖本無體。由無始來習以成性。要假靜縁觀
照自覺。非由他悟。離妄想見。即能漸次進入
佛位。如是修行。是故名爲自覺聖智相
云何名爲一乘行相梵天王等之所能得
 言一乘者即一心也。以包含運載爲義。若攀
縁取境。則運入六趣之門。若妄想不生。則運
至一實之地。故佛語大慧。離能所取如實而
住。是則了生死妄。即涅槃眞。頓悟一心更無
所趣。故非凡夫二乘邪劣心行所能知爾
大慧白言世尊而得解脱非自所得 上言
一乘非餘外道二乘梵天王等之所能得。即
知如來方便説三乘。故問何故説有三乘。而
不説一乘。佛語大慧。一乘人知生死自性是
涅槃故。聲聞縁覺無自涅槃法故。我説一乘。
以彼但依厭離世間調伏修行而得解脱。非
已力得涅槃法。是故不爲説一乘耳
又彼未能除滅智障是故我説以爲三乘 
如上過未滅。不堪受大法。故如來説三乘
若彼能除一切過習獲不思議自在法身 
言二乘味著三昧樂。作涅槃想。若能滅彼智
障。及業習氣。覺法無我。度不思議變易死。爾
時方離三昧所醉。於劣無漏三昧中覺悟。既
覺悟已。自知住有餘地。起上上昇進。如實修
行。諸功徳滿足。亦得如來自在法身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天乘及梵乘聲聞縁覺乘
諸佛如來乘諸乘我所説 此一行頌上諸乘
名也
乃至有心起諸乘未究竟我説爲一乘 言
有心動計有諸乘。即非究竟。若妄想心滅。即
無諸乘。亦無能乘諸乘之人。以無人故。亦不
建立諸乘。是名一乘
爲攝愚夫故説諸乘差別平等智解脱 引
導衆生故説三乘解脱。離諸煩惱是二乘解
脱。謂但盡分段生死名爲解脱。其實未得一
切解脱。達法無我平等大智。即是如來眞解

譬如海中木常隨波浪轉猶被習氣縛 言
聲聞雖斷現行煩惱。未斷所知及根本無明。
猶被習氣自共相風飄激其心。譬海中木常
隨浪轉三昧酒所醉住於無漏界乃至劫不
覺 味著滅定住於人空無漏界中。以爲涅
槃。未至佛究竟地。然亦不退更作凡夫。以
得三昧身。自謂是佛。乃至劫數不覺。未至
佛果
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後悟聲聞亦如是覺後當
作佛 言若於無漏界覺。自知住化城。未達
寶所。更起勝行集諸功徳。後亦當得佛無上

  佛心品第四
將釋此品義有三門。初敍來意。二釋品名。三
釋經文 初來意者。上品通明心生滅門覺與
不覺二義。攝一切法。生一切法。故但總名集
一切法品。自下凡十三品。別明心生滅門覺
與不覺二義。生攝一切法。此品居首。故次來
也 二釋品名者。梵音佛陀。此云覺者。梵乾
栗陀耶。此名眞實心。即一切佛自性離垢妙
淨明心也。故名佛心品 次經文下正釋經
文。餘品文前亦各有三門。應准思之。更不開

爾時佛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大慧言唯 
因上言自覺聖智證一乘道以成法身故。即
明法身大悲起用作種類身以化衆生。故次
明三種意成身也
佛言大慧意成身有三種入初地已漸次證
得 言三種意成身。是諸修如實行者。從初
地以上至佛地以來。麁細優劣有此三類耳
大慧云何入三昧樂意成身入三昧樂意成
身 明從初地至七地以還菩薩。要須入禪
定正受。始能現作種種身。如意遍至而無障
礙。言入三昧樂正受時。離諸妄心。寂然不動。
心海常安不起識浪。知一切境界。唯自心現。
本無所有。是故名爲三昧樂正受意成身。經
家好略。擧中三地意該前後。以明七地也
云何覺法自性意成身是名覺法自性意成
身 言八地菩薩。覺了諸法猶如幻夢。不須
入定。能現種種身猶如意生也。知幻故心轉
所依。住如幻等十三昧王。及餘無量三昧。能
現自在神通。速疾如意等。非是四大所造。形
容如似四大造也。一切色相。種種支分具足
莊嚴。普入佛刹以化衆生。達諸法性如幻夢
不實。是故名爲覺法自性意成身
云何種類倶生無作行意成身三種身當勤
觀察 明十地至如來地。了達諸佛自證聖
智境界。無量種類異機同感。應無前後一時
倶生。猶如意生而無障礙。現此種類不須作
意。故言無作行。是故法身大悲起用三意成
身。當勤修學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 我大乘非乘非聲亦非
字非諦非解脱亦非無相境 佛言我不對小
乘説大乘。明佛乘非聲説文字。非實非虚。非
解非縛。亦非有無境界
然乘摩訶衍三摩提自在種種意成身自在花
莊嚴 然此如來所得大乘。因上自覺聖智
證一乘道。法身起用現意成身也。三摩提自
在者。頌上入三昧樂意成身也。種種意成身
者。頌種類倶生無作行意成身也。自在花莊
嚴。頌覺法自性意成身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當爲汝説大慧言唯
 因上言三種意生身。欲明三種意生身。要
因無漏無間知故。得明五種内無間業。是無
漏之因
佛告大慧五無間者懷惡逆心出佛身血 
此徴數列名。義有内外。如下釋
大慧何者爲衆生母謂引生愛與貪喜倶如母
養育 愛爲根本。能引生死輪迴。還有貪愛
與身倶起。況如嬰兒縁於母故。養育成立
何者爲父所謂無明斷二根本名殺父母
 以無知故愛因此生。受識名色六入之身。故
名無明爲衆生父也。六處聚落者。即六入身
是也。以無間智永斷癡愛根本。名殺父母。故
淨名云從癡有愛即我病生。謂一切惑使皆
由是生也
云何殺阿羅漢是故説名殺阿羅漢 諸惑
習種隨諸有情眠伏藏識故。謂隨眠爲怨。明
羅漢。習使微細不現。如鼠噬人。雖復瘡愈。遇
雷微發。以譬羅漢習使雖復不現。遇縁微發。
究竟斷此微細習使。名殺阿羅漢
云何破和合僧究竟斷彼名爲破僧 觀察
五蘊如夢幻不實。無有色受想行識異相和
合以成身。名爲破僧也。凡和合名僧。今五蘊
亦名爲僧。了五蘊無體。因名破僧。故般若云。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云何惡心出佛身血名爲惡心出佛身血 
明不覺五陰諸法自共相是自心妄現不實
故。妄計有八識身。即有妄想覺知種種境界。
覺境界者名爲佛也。依之起染故復名血。以
空無相願三無漏智。斷彼八識妄覺染汚。名
爲惡心出佛身血也
大慧是爲内五無間若有作者無間即得現證
實法 内五無間是無漏因。此逆即順。若有
作者。無間即得自覺聖智。現證實法一乘道

復次大慧今爲汝説外五無間不生疑惑 
上説行内五無間不入地獄。得現證實法。恐
人聞此謂行外五無間亦不入地獄。故次明
行外五無間得地獄苦。令聞是義不生疑惑

云何外五無間於三解脱不能現證 言若
行此外無間者。不得三解脱無間樂。唯得地
獄無間苦也
唯除如來諸大菩薩尋即悔除證於解脱 
明唯除佛菩薩及大聲聞。見餘作無間業者。
爲勸發故。令除疑悔過。以神力變化示同其
事。譬如闍王弑父。身生惡疾懺悔。佛教作實
相觀。觀已惡疾即除。此闍王或是聖人化作。
化作此者有何利益。欲勸實作外無間者發
心懺悔也
此皆化現非是實造終無現身而得解脱 
無有實造無間業者。不得無間若也。言必得
無間苦。終無現身得解脱
唯除覺了自心所現離分別過方證解脱 
又如闍王受佛化已。覺知自心妄現不實。離
我我所妄想執見。或未來世於異道身。遇善
知識。離於自心妄想見過。方得解脱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貪愛名爲母無明則是父
是名無間業 此二頌。頌内五無間業。如
經自明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願爲我説諸佛體性
 因上識了境界則名爲佛。非眞佛故。須以
三解脱無漏智斷之。上佛不眞須斷。更説何
等而爲眞佛。故有佛之體性以請問也
佛言大慧覺二無我斷二煩惱是佛體性 
諸佛體性即法身也。常爲報化之所依故。一
切衆生曠劫漂沈。或墮邪小。而不能證者。良
由二障。二障不斷。由於二執。欲除二執。必假
二空。執障既亡。二死永斷。即聖性現前。應用
塵沙。名之爲佛。故云覺人法二無我。除惑智
二障。離分段變易二死。斷現行習氣二煩惱。
是故名爲諸佛體性。然諸障中煩惱尤甚。又
別示其相。欲學者痛治之
大慧聲聞縁覺得此法已爾時世尊重説頌
言 若知二無我除二障二惱及不思議死是
故名如來 頌上可知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五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六〔時〕
 東都沙門 寶臣 集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月光妙眼如是等 
因上覺二無我等法名爲佛。過去諸佛已覺
此法。故名爲佛。以過去故。世尊今覺此法亦
名爲佛。覺道雖一。過現不同。云何言我是過
去一切諸佛。及依本生經説如來過去曾種
種受生。如作頂生王。及象鳥王。月光妙眼仙
人等百千生。又言我是過去一切諸佛。擧二
文相違以請如來
佛言大慧如來應正等覺佛名無別是謂字
等 佛佛名字無二無別。是謂字平等。亦如
鴦崛摩羅與文殊師利共遊十方。所見十方
諸佛。彼佛皆稱釋迦佛者是也
云何語平等無有差別是名語等 密迹力
士經第二説。佛聲有八轉。謂體業具爲從屬
於呼。是八轉聲各具八徳。所謂調和聲。柔軟
聲。諦了聲。易解聲。無錯謬聲。無雌小聲。廣
大聲。深遠聲。八八即成六十四種。非唯釋迦
佛。一切諸佛皆如是。迦陵頻伽即鳥名。其聲
清雅超於衆鳥。故引爲喩
云何身平等現隨類身是謂身等 法身者
知二無我等法名法身。色身者相好莊嚴名色
身。佛佛皆無差別。除爲調伏彼彼諸趣差別
衆生。示現種種異類色身。此正答何妨是佛。
及百千種類受生。是名身等無有相違
云何法平等於大衆中作如是説 三十七
菩提分法者。菩提是覺。分是因義。此三十七
爲諸乘覺因。亦名道品。故淨名云。道品是道
場。是法身因。然三十七品總有七類。一對治
顛倒道。即四念處。二斷諸懈怠道。謂四正懃。
三引發神通道。謂四神足。四現觀方便道。所
謂五根。五親近現觀道。即是五力。六現觀自
體道。謂七覺分。七現觀後起道。謂八正道。義
如別説。此七類次第者。謂聞法已先當念持。
次即勤修。勤故攝心調柔。柔故信等成根。根
増爲力。七覺分別。八正正行。總以喩顯。法
性如地。念處如種子。正勤爲種植。神足如抽
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莖葉増長。開七覺花。
結八正果。一切諸佛皆同證得。是名法平等。
一本菩提分法下。更有十力四無畏等六字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迦葉拘留孫拘那含是我
依四平等故爲諸佛子説 頌上四佛之名。
及四平等密意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依何密意作如是語
 因上依四平等故。爲諸佛子説。即是如來有
所説。故擧昔教二夜中間。實無言説以請問
佛言大慧依二密法故離分別相離名字相
 明自證法所行境界。三世如來畢竟平等。
倶離言説心縁名字等相。故言不説
云何本住法法界法性皆悉常住 如金銀
等性本來自有。不由金師鼓之始有。以譬本
住法性本自有。不由如來説之始有。假如來
出世説之。法界不爲之増。若佛不出無所言
説。法界不爲之減。言此法住法位。皆悉常住。
非言説也
大慧譬如有人行曠野中亦不已説亦不當
説 亦如向古城道。本來自有。不由士夫行
之始有。以譬眞如法界本來自有。不由如來
説之始有。以明不説也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某夜成正覺某夜般涅槃
於此二中間我都無所説 頌上得道入滅。
於二中間悉皆無説
自證本住法故作是密語我及諸如來無有少
差別 言上二法。故作是密意而言都無所
説。明我與諸佛同證此無言説法。故三世中
無可説。凡言説者。順衆生情耳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當爲汝説大慧言唯
 因上我於某夜成正覺即是有。至某夜涅
槃即是無。故擧有無相以請問。令我及諸菩
薩。知有無二見是虚妄故。如實修行疾得菩

佛言大慧世間衆生墮二見故非出出想 
有無二見不能超情。非出離法。世間衆生墮
斯見者。妄謂離想
云何有見如是説者則説無因 一切諸法
因縁所起。性離有無。若執實有者。不了唯心
所現。則説世間無因無縁。而生諸法
云何無見謂知受貪瞋癡已而妄計言無 言
先受貪瞋癡爲有。後滅之爲無。是名無見
大慧及彼分別有相後取於無名爲壞者 
如來以上二意問大慧。言此中誰爲破壞佛
法者。而大慧白言。妄取貪瞋癡性爲有。後計
爲無。名破壞佛法者
佛言善哉汝解我問體性非異非不異故 
如來嘆其所解。言此人非止妄取貪瞋癡爲
有性。後除爲無。名壞佛法者。亦壞三乘聖人。
謂本取貪瞋癡爲有。後除貪瞋癡爲無。得成
聖果也。何以故。是破佛法者。煩惱内外不可
得故。體性非異非不異故。内者身也。外者塵
也。言内身外塵妄想不實。則無人可得。人尚
自無。貪瞋癡煩惱因何得有。則離性四句。故
知妄計有人斷煩惱得聖果者。是壞佛法人

大慧貪瞋癡性若内若外無有能縛及縛因
故 言貪瞋癡不在内外故不可得。本無體
性故無可取。三乘聖人知彼虚妄。即是自性
解脱。非是破壞貪瞋癡始得解脱。若破壞得
解脱者。即是有作法不可久也。縛者煩惱也。
縛因者衆生也。佛知煩惱與衆生無實故。即
無人斷煩惱得解脱也
大慧若有能縛及以縛因不起空見懷増上
慢 所縛亦衆生也。如鐵孕垢而自毀鐵形。
今觀衆生空故無縛因。亦無煩惱爲能縛。能
縛既無。所縛亦無。此重釋自性解脱。若作如
上説取貪瞋癡爲有。壞之爲無者。是名破有
爲無相。墮落斷滅空見也。是故破有爲空非
眞空。愚夫以爲眞空。故我依此義嘗密意説。
寧起人我有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増上
慢。謂破有爲無非眞空。愚夫以之爲眞空者。
未得謂得。名増上慢也
若起此見名爲壞者離文字相亦成壞者 
言墮妄想自共見中。不了自心現量。計爲有
無。乃至虚妄分別離文字法。亦成壞者。是謂
破壞佛法人也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有無是二邊乃至心所行
淨除彼所行平等心寂滅 明淨除有無。及
妄所行境界。則得平等寂滅心也
不取於境界非滅無所有有眞如妙物如諸聖
所行 言知貪愛境界性。虚妄無可取。即是
體性寂滅。非是無他所有始寂滅也。心外無
物故。有物悉如如。如聖賢境界
本無而有生生已而復滅因縁及有無彼非住
我法 頌上生滅有無之見者。不住如來實
相法界
非外道非佛非我非餘衆能以縁成有云何而
得無 佛言生法非外道作。又非佛作。非神
我作。亦非餘自在微塵世性等作。但從妄想
生故也。既從妄縁集會始得起者。即無自體。
無自體故。即明無此生法也。生法本無。何須
更無之
誰以縁成有而復得言無惡見説爲生妄想計
有無 言四大五蘊中各無主。誰聚集會之。
仍説因縁有生。有既不有。寧得復説破有爲
無。明外道惡見故。説有生法。妄想故。計爲有

若知無所生亦復無所滅觀世悉空寂有無二
倶離 能知因縁中本無生。後亦不須滅。觀
世間空寂如虚空華。即無有無二見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當爲汝説大慧言唯
 因上有無是外道宗。故擧如來自宗以請
問也
佛言大慧一切二乘謂宗趣法相言説法相
 自覺觀察。知生死不實如空中花。證實相
境界。名宗趣法相。爲人解説此不實法。令如
實理悟修證入。名言説法相。此二種宗法相。
一本作宗通及説通
宗趣法相者謂自所證是名宗趣法相 言
自覺聖智所證實法。遠離文言虚妄分別。入
眞淨界。成就如來自覺地行。超諸世間妄想
思覺。制伏魔外。光明暉發。此是如來内心所
證境界。本無生滅。名曰宗趣法相也
言説法相者汝及諸菩薩當勤修學 經通
大小乘有十二部。今説九部者。如涅槃第三
云。護大乘者受持九部。法華第一云。我此九
部法隨順衆生説。瑜伽等論。説聲聞藏無有
方廣。然諸經論且約一相。故作是説。如實説
者大小皆具。如深密中菩薩。依十二分教。修
奢摩他。瑜伽二十一云。佛爲聲聞一一具演
十二分教。而涅槃説大但有九者。依三部之
小相故。謂因縁中取因事制戒。於譬喩中依
爲誘引。於論義中約非了義。法華九部小者。
三相大故。於記&T040879;中取記作佛。自説之内依
不請友。方廣之中依廣大利樂。其正法廣陳
通大通小。今此既云一切二乘。及諸菩薩有
二種宗法相。則會權趣實。亦該法華涅槃之
二義也。故謂九部種種教法。離於一異有無
斷常等四句見相。方便善巧隨順衆生令得度
脱。是故名爲言説法相。結勸菩薩應勤修學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宗趣與言説自證及教法
若能善知見不隨他妄解 此偈略標釋宗説
二義。若善通達。則不隨妄想凡夫
如愚所分別非是眞實相彼豈不求度無法而
可得 言佛宗趣。不如愚夫妄分別見眞實
性也。而彼豈不妄起求度。若知諸法非有實
性。無可得故。即是解脱如來宗趣
觀察諸有爲生滅等相續増長於二見顛倒無
所知 明於生滅中。妄計有實増長有無二
見者。是愚夫顛倒。無正知見
涅槃離心意唯此一法實觀世悉虚妄如幻夢
芭蕉 言離心識即是涅槃。唯此一如而爲
眞實。已上明如來宗趣也。言如來有自宗通。
故知世法虚妄。悉如幻夢
無有貪瞋癡亦復無有人從愛生諸蘊如夢之
所見 此一行頌上言説相也。佛言雖有貪
恚癡。是虚妄所見故。實無有人也。從渇愛所
逼妄生五陰。計此五陰爲有者。如夢所見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願爲我説虚妄分別
相 因上宗趣言。觀世悉虚妄。如幻夢芭蕉。
故復擧妄分別相以請問
此虚妄分別云何而生何故名爲虚妄分別
 上總問妄想分別所行之相。此別牒問義
復有五。一問妄分別如何而生。二問妄分別
是何處生。三問妄分別所因。四問妄分別體
爲是誰。五問妄分別之名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當爲汝説大慧言唯 
一切異生流浪生死。皆由一念妄想爲縁。是
故大慧因問是義。實爲饒益安樂衆生。然妄
想不實。雖本無性。無始已來惡習所熏。從畢
竟無。成畢竟有。而衆生不了。須假方便聞思
觀察。悟彼無性本無生滅。不起有無分別妄
想。即能證入如來境界。言諦聽者聞慧也。善
思者思慧也。念之者修慧也。佛將涅槃最後
付囑。當遵四法則涅槃可證。一近善知識。二
聽聞正法。三思唯其義。四如實修行。衆經
無量。行門不同。皆能證入。唯此圓門統攝衆
行。故了義教多令諦聽。善思念之
佛言大慧一切衆生是故名爲虚妄分別 
言諸衆生種種色聲香味觸法不實境界。答
上問虚妄分別所行之相也。不能了達自心
所現。答上問妄想云何而生也。計能所取虚
妄執著。起諸分別。答上問妄想是何處生也。
墮有無見。増長外道妄見習氣。答上問妄想
所因也。心心所法相應起時。執有外義種種
可得。答上問妄想體爲是誰也。計著於我。及
以我所。是故名爲妄想分別。答上問妄想之
名也。言心心所法等者。謂八識心王。六位心
所。相應起時執有色等諸法可得也。餘義如
文自明
大慧白言若如是者外種種義性離有無過諸
見相 此下大慧擧世俗第一義二諦明其設
並也。如是者指世尊上答詞也。謂若如是者。
世諦所見外種種義墮有無相者。即是性離
有無。超四句見相者
世尊第一義諦亦復如是離諸根量宗因譬喩
 言第一義諦。亦如世諦墮有無四句者。即
是離有無四句也。離諸根量宗因譬喩者。謂
第一義離妄想諸根。及三種量。五分論。宗因
譬喩相
世尊何故於種種義一處言起一不言故 
明世尊何故偏於世諦離有無處言起分別。
第一義諦離有無處不言起分別耶。故知世
尊所説乖理。既同離有無。何故一處言起一
不起也
世尊又説虚妄分別此説豈不墮於世見 
又説妄想分別墮有無見。如幻非實。亦有無
相離。云何復説墮二見耶。此即顛倒世間見

佛言大慧分別不生不滅了自唯心之所現
故 佛告大慧。我非謂世諦處生妄想。第一
義處滅妄想。故云分別不生不滅。次下徴釋。
如文可知
但以愚夫分別自心捨五法自性諸分別見
 言前所説種種不實境界。生妄想分別者。
爲諸愚夫分別自心一切諸法。計種種相執
以爲實。令達所見皆唯心現。得離我我所等
諸惡因縁。覺自妄想心量。轉心意識明解諸
地。入如來境。捨五法三自性等對沙門諸妄
見也
是故我説虚妄分別如實了知則得解脱 
以是愚夫妄想因縁故。我説虚妄分別種種
計著生。若能知如實義。即得解脱滅諸妄想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諸因及與縁從此生世間
與四句相應不知於我法 言世間從因縁
生。愚夫不了因縁性離。起四句見。不知如來
達從縁生者。是無生法
世非有無生亦非倶不倶云何諸愚夫分別因
縁起 謂世間非與四句相應。云何愚夫妄
想分別。計因縁中有生
非有亦非無亦復非有無如是觀世間心轉證
無我 言因縁中無生。離於四句。能如是觀
者。妄心轉滅。得法無我也
一切法不生以從縁生故諸縁之所作所作法
非生 言從縁生者無自體故。知一切法無
生也。既從縁所作。非自有生。即明無也
果不自生果有二果失故無有二果故非有性
可得 如瓶上還自生瓶。即有能所生二果
之過。既無二過。即無生性可得也。自此已上。
頌上愚夫妄計種種不實諸法。從因縁生。起
有無分別。此中破因縁生法故。離有無四句
妄想見也
觀諸有爲法離能縁所縁決定唯是心故我説
心量 言妄想念慮者。名能縁也。六塵境界
名所縁也。明觀有爲法虚妄故。離能縁所縁。
決定唯是第一義心。故我亦説名爲心量。一
本云無心之心量。我説爲心量
量之自性處縁法二倶離究竟妙淨事我説名
心量 言量自體處。因縁及法是二悉離。究
竟清淨妙圓眞實。倶是對治法門。亦説爲心
量也
施設假名我而實不可得修行者觀察 明
三界虚假。我及諸法悉無實事。言有四種平
等。有爲之相無常平等。有漏之因苦平等。所
生法皆空不實。及無我平等是四平等。諸修
行者。常勤觀察
離一切諸見及能所分別無得亦無生我説是
心量 言修行者觀四平等。能離諸見能所
分別。無生無得。此相待而説。亦是心量
非有亦非無有無二倶離如是心亦離我説是
心量 謂離有無四句。如是離心亦復離之。
亦未超心量
眞如空實際涅槃及法界種種意成身我説是
心量 言對變異説眞如。對有説空。對妄説
實際。對生死説涅槃。對六道説法界。對五陰
説意成身。此皆是對治法門。若尋言取著有
所得者。並是心量。故大般若經云。若有一法
過涅槃者。我亦説爲如幻如夢。以涅槃無相
故。若取於相即是心量。非眞涅槃
妄想習氣縛種種從心生我説是心量 此
言六道生死。依正境界。是妄想世俗心量也。
如大慧言第一義諦亦如是。離諸根量宗因
譬喩。謂對世諦心量故説第一義量。上第一
義量亦皆對治説也。故楞嚴云言妄顯諸眞。
妄眞同二妄。猶非眞非眞。云何見所見。皆是
絶眞俗對待情見。欲令如實證入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云何爲語云何爲義
 因上言如實了知。則得解脱。故擧菩薩當
依於義。莫著言説。而問云何爲語爲義
佛言諦聽當爲汝説相對談説是名爲語 
言妄想習氣爲因。喉舌齶等爲縁。出諸音聲
文字談説。故名爲語
云何爲義菩薩摩訶薩種種行相是名爲義
 此明實義。是大菩薩於寂靜處。以正念觀
察。見人法二空。趣涅槃城自覺境界。滅諸妄
習。行諸地勝進行相。至如來地所證實法。故
名爲義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入離言説自證境界
 明諸菩薩善語義者。達非一異。如燈照色。
而色非燈也。謂因燈見色不得言異。而色非
燈。故不得言一。以譬因語入義不得言異。而
義非語故不得言一。故云因語言燈。入離言
説自證實義
復次大慧若有於不生不滅是愚夫見非賢
聖也 此明若有於不生不滅等染淨諸法
中。如言取義。計言説與義一者名建立。計言
説與義異者名誹謗。言以異於彼起分別故
者。釋成計異。譬如所見種種幻事。計以爲實。
是愚夫虚妄見解。非聖人也。釋成計一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若隨言取義建立於諸法
以彼建立故死墮地獄中 言諸愚夫隨言取
義。建立諸法。以計有法不免惡道。誹謗亦爾
蘊中無有我非蘊即是我不如彼分別亦復非
無有 蘊中無有我。以況言説中無義。非蘊
即是我。以況言説不即是義。言眞實義不如
彼愚夫妄想建立。亦復非無明離有無也
如愚所分別一切皆有性若如彼所見皆應見
眞實 言若如彼愚夫所分別見。一切言義
悉有實性者。一切凡愚即是見眞諦人。應名
聖人
一切染淨法悉皆無體性不如彼所見亦非無
所有 以彼愚夫不能見眞諦故。凡愚所見
染淨等法悉無自性。故云不如彼所見。亦非
無所有。謂眞實義非渉有無。唯是聖人自覺
聖智之所能證
復次大慧我當爲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因上菩薩當善語義相。欲明知語者
是識。知義者是智。故次□智識相也
大慧智有三種謂世間智計有無法 言計
著有無者。是凡夫外道世間情見智也
云何出世間智謂一切二乘著自共相 二乘
之人。計著陰界處等自共相故。不達法空。行
斷生死希望涅槃。是出世間智也
云何出世間上上智證法無我入如來地 
明自覺聖智。觀自共相一切諸法。本不生滅。
離有離無。達人法二無我。證如來地。是名出
世間上上智
大慧復有三種智知生滅智知不生滅智 
明如來一智。應物有殊也。謂導二乘。知自共
相。應凡夫知生滅。類菩薩知不生滅。故復言
三種也
復次大慧生滅是識離相無相及有無因是
智 言生滅墮有無。及有無因皆是識。無生
滅離有無及因名智
有積集相是識不著境界相是智 積集種
子起現行相是識。又能熏積集諸法種子相
名識
三和合相應生是識無得相是智 我及根
塵三事和合相應生是識。不藉縁生。不因境
起。無礙相應。性自神解名智
證自聖智所行境界如水中月不入不出故 
言自聖智覺諸境界無實。如水中月。故無出
入也。又云智性本明。固非生滅。但以離妄名
生。妄覆言滅。如水淨月現。水濁影沈。而月
性常爾。本無出入也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採集業爲心觀察法爲智
慧能證無相建自在威光 採集業種爲生死
因。名爲心識。觀察諸法如夢幻鏡像。不隨煩
惱而造諸業名智。能證無相淨妙法身。威光
自在。是名爲慧
境界縛爲心覺想生爲智無相及増勝智慧於
中起 言爲夢幻境界所縛者。名妄想心。覺
種種不實境界從妄想生者。名爲智。無相八
地也。及増勝者如來地。言佛慧從八地如來
地生
心意及與識離諸分別想得無分別法佛子非
聲聞 心者第八藏識也。意者第七識也。及
與識者前六識也。故下偈云。藏識名爲心。思
量性名意。能了諸境相。是故説名識。言覺藏
識。及諸轉識虚妄故。不復分別也。佛子者菩
薩也。言得無妄想分別法。即是菩薩。非聲聞

寂滅殊勝忍如來清淨智生於菩勝義遠離
諸所行 仁王經中説有五忍。謂伏。信。順。無
生。寂滅。各有下中上品。地前但得伏忍三品。
九地如次配次三忍。十地等覺及佛。得寂滅
忍。故云寂滅殊勝忍。是如來清淨智也。明佛
忍淨智。從勝義諦生。妄想心識所行境界。皆
悉遠離
我有三種智聖者能明照分別於諸相開示一
切法 如來隨機説法有三種智。是聖人照
明知分別諸相不實。開示一切令悟實法
我智離諸相超過於二乘了達唯心故 言
二乘厭生死求涅槃。計有五陰等諸法。不達
唯心量。佛智清淨。知陰界處相不實。名達心

復次大慧諸外道有九種轉變見 因上智識
相中外道智知生滅。是故次明外道九種生
滅轉變。謂或境轉心變。或心轉境變也
所謂形轉變相轉變起有無轉變論 依正
形状不同。名形轉變。五陰相生住異滅。一念
不住。名相轉變。言無因邪因能生諸法。名因
轉變。心生境起能所相應。名相應轉變。有無
四句見。名見轉變。言所生法從冥諦自在等
生。名生轉變。諸有爲法滅。名物轉變。縁能顯
果。名縁明了轉變。縁所作法差別。名所作明
了轉變。諸外道因是九種轉變。起有無見。生
轉變論
此中形轉變者謂形別異見一切法變亦復
如是 明此形轉變。譬如以金作諸器服。則
有種種形状不同。言有轉變。非金性變也。一
切諸法轉變亦爾。妙明眞體常住不易。凡夫
外道無有知者
諸餘外道種種計著一切轉變如是應知 
言諸餘外道。乃至所作明了轉變。種種計著
皆非一異。但妄想故。如是一切轉變
譬如乳酪酒果等熟自心所見無外物故 
外道妄計一切性轉變非一非異。譬如乳酪
酒果等熟也。因乳得酪不得言異。氣味不同
不得言一。彼實無有無法可轉變也。言有無
法是自心妄現。外性無實故
如此皆是愚迷凡夫如石女兒説有生死 
此結皆是愚夫自妄想習氣言有轉變。如夢
幻見色。石女生兒。本無是法。何得論有生滅
轉變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形處時轉變大種及諸根
中有漸次生妄想非明智 外道言形處時節
四大作種諸根轉變。二乘之人計有中陰漸
續生陰。悉是妄想
諸佛不分別縁起及世間但諸縁世間如乾闥
婆城 佛知因縁所起法無生。非如彼妄想
分別。計因縁中有世間諸法轉變也。但世間
從縁起者。如乾闥婆城本不實故。是知以智
照之。即世法而成佛法。故無分別。以情執
之。即佛法而成世法。故論轉變。一心實不動。
二見自成差。同共一法中。別成凡聖解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深密義及解義相 
大慧因上偈言大種及諸根。中有漸次生。即
是深密執著義。既有密執。亦應有斷。密執得
解脱故。擧深密執著義。反解脱義相以請問。
一本作一切法相續義。解脱義
令我及諸菩薩摩訶薩不著言説令轉所依 
無思益物。猶如日月摩尼水火等也。餘義
如經自明。言知密執解脱無實。有如是益。是
故應請
佛言諦聽當爲汝説執著有無欲樂堅密 
此明一切諸法虚妄無體。不可言説。聖人方
便引接衆生。令知不實故。作種種言説。凡愚
不了。計著言説而取其義。執著深密。所謂相
執著。乃至三乘一乘執著。此等密執其數無
量。皆是外道凡愚衆生。自妄想執。如蠶作繭
而自纒縛。以此執著轉教他人。是爲纒他。故
執著有無欲樂堅密。而不自覺
大慧此中實無密非密相求其體性不可得
故 上段經文並敍計。此正明諸法實義也。
故言此中實無密非密相。若定有者。諸大菩
薩則不能見諸法寂靜無有分別也。若諸外
道凡夫。能了唯心所見本無外物。皆同無相。
隨順觀察。於有無一切法。悉見寂靜。故無密
縛非密縛相。然此非唯本來無縛。亦無有解。
不悟諸法實義者。妄見縛與解耳。何以故。無
有縛解。謂一切凡情聖量有無諸法。悉虚妄
故。求其實體皆不可得
復次大慧愚癡凡夫是則無有密非密相 
言有三毒。及愛來生富樂果報。與貪喜倶行。
故有三界生死相續不斷
復次大慧若有執著一切諸密縛皆悉不生
 言心縛則一切縛。與塵勞而共起。故云諸
識密縛次第而起。心解則一切解。與實相而
相應。故云一切密縛皆悉不生。出要之方莫
越於此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不實妄分別是名爲密相
若能如實知諸密網皆斷 爲不實妄想故。
説有密縛。若了眞實。解脱尚無。密網豈有
凡愚不能了隨言而取義譬如蠶處繭妄想自
纒縛 言凡夫不知諸法無性隨言取義。故
爲妄想而自纒縛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此但妄計耳 因上
言於一切法執著深密。其數無量。皆是凡愚
自分別執。縛解倶無。大慧將設難料簡。恐墮
空見。故先牒問。如世尊説。由種種心分別諸
法者。即上佛言相等密執有無量種。皆是凡
愚自分別等文也。非諸法有自性者。牒上佛
言一切諸法。求其體性不可得也。此但妄計
耳。牒上佛言此中無縛亦無有解。不了實者
見縛解耳
世尊若但妄計無諸法者染淨諸法將無悉壞
 此明定宗正設難也。若言但妄分別。計有
種種縛解。而實無諸法者。則無衆生雜染煩
惱。亦無聖人清淨涅槃。將非如來悉壞一切
法。墮空見耶
佛言大慧如是如是此但妄執無有性相 
上大慧問中有二種難。一難如來言無縛解。
則無染淨一切諸法。二難如來墮空見過。佛
言如是等印述所問。先答前難言。眞實道理
實無衆生煩惱。亦無清淨涅槃。此但虚妄計
執。本無諸法性相也
然諸聖者以聖慧眼如實知見有諸法自性 
此答後難也。言我不墮空見。一切聖人有眞
實法自性。唯聖人以聖智知。以慧眼能見。不
墮空見也。是知上既遣有言空。今復示眞片
斷。但離情執。而眞性自明。故謂如實知見
大慧白言若諸聖人不同凡愚之所分別 
上因佛言有諸法自性。不墮空見。大慧復欲
設難料簡。還牒問言。若諸聖人以聖智能知。
以慧眼能見。有諸法眞實自性。非天肉眼所
能知見。不同凡愚妄分別見。故大慧因此躡
迹起疑。申五種難。望如來決也
云何凡愚得離分別不能覺了諸聖法故 第
一凡聖各別難也。言外道愚夫。既不見聖人
眞實法性。云何能依眞以捨妄。故云不能如
實覺了諸聖人法故
世尊彼非顛倒聖見遠離有無相故 第二
非倒不倒難也。言亦不得説彼愚夫。爲顛
倒不顛倒也。何以故非倒不倒。謂凡聖既各
別。愚夫不見聖人離於有無眞實法故。若嘗
見聖人所見法。又行世俗妄想事。可言顛倒。
以本不眞實故。不得言倒非倒也
聖亦不如凡所分別如是得故非自所行境界
相故 第三明聖同凡倒難也。言諸聖人。亦
不同凡虚妄分別。有所得相故。明非是聖人
自智所行境界相故。故不同凡如是得也。若
行自境界。即非無所得。是亦同凡
彼亦見有諸法性相墮於諸法性相見故 
此正立難也。言彼聖人行自境界。亦有諸法
眞實性相。即同凡愚妄計執性而顯現故。而
又不説眞實法性因縁非縁之所以故。墮於
凡愚妄執諸法性相見故。此謂聖人亦同凡
倒也
世尊其餘境界既不同此孰能於法了知性
相 此重釋成也。其餘境界者。即三界凡夫
境界也。言凡乖聖道過乃無窮。若聖異凡亦
復如是。若聖若凡。誰能於法如實了知眞實
性相
世尊諸法性相不因分別所見法相無如是
法 第四明凡境非妄難也。言諸法性相自
有。不由分別而有也。云何佛言以分別故。而
有諸法耶。世尊。分別心相。諸法境相。二相各
異。因不相似。云何諸法而由分別有也。復以
何事故。而謂凡愚分別諸法。而諸法性非如
是有。言爲衆生捨分別故。説如分別所見法
相。無如是實法耶。此明凡夫所見境界。是實
非妄。不由分別而有以立難也
世尊何故令諸衆生而説聖智自性事故 
第五明聖墮有見難也。言佛何故令彼凡夫
離有無見。而復執著眞實法性聖智境界。墮
於有見。何故不説空如來藏。非心行處寂滅
之法。而説聖智所行眞實自性事耶。此墮有
見也。佛上又言分別法性非如是有。是墮無
見。此難聖人亦墮有無也
佛言大慧我非不説遠離有無一切諸著 
明如來方便説有聖智眞實自性。即無眞實
之相可得。絶凡聖量。唯證相應。總答前五難
也。故語大慧。我非不説離見超情寂滅空法。
墮於有見。何故不墮有見。已説聖智所證實
法。不違眞空自性事故。我爲衆生無始覺故。
計著有無。於如實空法。以如實不空聖智事
説。令彼聞是法已。不生斷常怖畏。亦能如我
所證實法。離惑亂妄想相。入唯識眞實性。知
其所見別無外法。悟空無相及於無作三解
脱門。得如實法印。了聖人境界。故離有無凡
情聖量一切計著也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及彼宗因生相故 
此言一切法眞實自性本不生。不應更立不
生宗也。文有六節以破立宗情執 一法本
不生破。言菩薩不應成立一切諸法皆悉不
生者。總標勸也。何以故不應立不生宗。謂一
切法本來無有故。及彼宗因生相悉本來無
有故。不得立不生宗也
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彼宗有待而生故 
二因待生法破。明若立不生宗。即自壞不生
義也。又徴何以故自壞不生義。以所立彼不
生宗。要因待生法故。説不生宗。不生若因他
生法説。即是自壞不生義。故中論云。若法爲
待成。是法還成待
又彼宗即入一切法中不生相亦不生故 三
責同諸法破。又彼不生宗。即入一切法數中。
一切法者。世出世。生不生。有無一異常非常
等法也。若立不生宗。即入一切法數。言一切
法不生相本亦不生。故不待立也
又彼宗諸分而成故有無相亦不生故 四
假五分成墮有無破。又彼立不生宗。要假因
喩合結五分而成。故不應立。又彼不生宗。於
有無法上立皆不即。此宗即入一切法數中
也。有無性相本亦不生故。何處得立不生宗

是故一切法不生展轉因異相故 五立宗
多過破。是故若立一切法不生宗。即自壞不
生義也。結勸不應如是立宗。五分論成多過
失故。言因體性本不生上。更立不生宗。故
云展轉因也。異相故者。一切法體性不生。與
不生宗異也
如不生一切法空無自性亦如是 六相望准
例破。言如不生既爾。一切法空無自性不應
立宗。亦復如是
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生驚恐遠離大乘 上
總破不應立宗。此語菩薩應説一切法。體同
幻夢。性離有無也。如幻夢現故。生不成生
也。幻夢不現故。不生不成不生也。成上不因
立宗。不得説生不生也。故云如幻如夢。見不
見故。然一切法。皆是惑亂妄想相故。若説生
不生。愚癡凡夫多墮有無。而生怖畏。若言如
幻如夢。二情自遣。結會前説有眞實自性。離
有離無。應如是悟入即契大乘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無自性無説無事無所依
凡愚妄分別惡覺如死屍 言一切法無自性
相。亦無言説若事若理。能依心所依處悉無。
但是愚夫妄想惡覺。無有慧命。如彼死屍也。
頌上如來印述所難。先答前問。言諸法性非
如是有。此但妄計等
一切法不生外道所成立以彼所有生非縁所
成立 此明諸法性相本不生也。外道不了。
計虚妄法。成立有生。以彼所立生者非謂因
縁所成也。計從神我冥諦等生也。若能覺了
法從縁生即無自性。無自性故即是無生也
一切法不生智者不分別彼宗因生故此覺則
便壞 言智者知一切法體是不生故。不作
有無分別也。若不生宗因他生法立。如此妄
覺。即壞本不生義也。此二偈頌上一切法不
生。不應立宗也
譬如目有翳妄想見毛輪諸法亦如是凡愚妄
分別 謂妄想分別計有諸法者。譬如翳目
見毛輪垂髮也
三有唯假名無有實法體遊行無分別 言
三界有無生死諸法。但有假名。而無實義。愚
夫不達聖人方便言教是假施設。由此分別
妄想計度名言事相以爲實有。惑亂心識。佛
子菩薩能知如來方便言説無可計度。超過
情量所行境界。無有分別
無水取水相斯由渇愛起凡愚見法爾諸聖則
不然 由渇愛故。無水處妄作水想。以譬愚
夫由癡愛故。無生滅有無處。妄作生滅有無
想。此四偈頌上大慧假立五種難也
聖人見清淨生於三解脱是故生聖果 言
三解脱從聖人清淨知見生也。遠離生滅常
行無相境者。亦無有無一異等法也。由此有
無平等悟諸法實相。是故能生聖人果也
云何法有無云何成平等亂相爾時滅 佛
自徴問何者是有無。何者爲平等。謂彼愚夫
不達諸法虚妄。計著有無故。内外惑亂。若能
了者有無妄想本來平等。亂相自亡。上三偈
半。頌如來答五種難。結會諸法有眞實自性。
有無平等。能生聖果。是故唯證相應。莫妄分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不起分別説名爲
智 大慧因上言三有唯假名。無有實法體。
又云一切法不生。智者不分別。故擧此智不
得能所分別以請問也
世尊何故彼智不得於境一異義故言不得
耶 爲如一米投多米。相似不辨故。智不得

爲以諸法自相共相種種不同更相隱蔽而不
得耶 爲如少鹽投多水。味相隱蔽故。智不
得也
爲山巖石壁簾幔帷障之所覆隔而不得耶 
爲如是等障外有物故。智不得也
爲極遠極近老小盲冥諸根不具而不得耶 
極近者眼睫也。此上四節定宗。自下一一牒
難也
若不了諸法自相共相以有境界而不知
故 以有來事不能分別得故。應是無智也
若以諸法自相共相種種不同非不知故 
言非是無前境界相與智和合名爲智也
若山巖石壁智不具足而不知故 以有此
諸事不能分別故。亦是無智
佛言大慧此實是智智慧於中畢竟無得
如來言此實是智。非如汝説不得前境名無
智也。汝説有前境迭相隱覆故智慧不得。我
謂境界假名無實智慧不得者應是智。以覺諸
法唯是自心。有無性離。智慧於中了無所得
以無得故爾焔不起入三脱門智體亦忘 言
以不得於事故。智於境界不生。入三解脱門。
智體尚亦忘。況餘外法乎
非如一切覺想凡夫如是而知名爲不知 
明非如惡覺妄想愚夫。無始虚僞戲論熏習。
計著諸法有無形相。作如是而知者。名爲不
知也
不了諸法唯心所見其心住於斷見中故 
言彼愚夫不覺諸法唯是自心現量。計我我
所。分別境智以爲實有。以障礙遠近諸根不
具故。不知外法是有是無。即名無智。名爲斷

爲令捨離如是分別説一切法唯心建立 言
三界萬法唯心建立者。是一切如來應衆生
病發藥之要也。故伽陀云。知諸法唯心。便捨
外塵相。由此息分別。悟平等眞如。是謂但離
妄縁。即如如佛。凡情聖量不待別作觀行而
自銷殞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若有於所縁智慧不觀見
彼無智非智是名妄計者 牒頌計有所縁一
切法自共相一異義。種種境界事。不能觀察
分別知也。縱使能知亦不是智。不知非無智。
若言知不知爲智不智者。是妄想愚夫所計

無邊相互隱障礙及遠近是名爲邪智 是
二頌皆上三句牒。下一句破斥。如文自明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六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七
復次大慧愚癡凡夫清淨眞實離四句法 
因上偈言彼無智非智。是名妄見者。欲明愚
夫不知如來如實宗趣法。及言説法。故爲無
始虚僞惡邪妄想之所幻惑。故不能覺知自
心妄想。明菩薩知此二種法故。能了自心妄
想。是故次明如實宗趣法及言説法
大慧白言如是如是爲説種種諸方便教 
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羅。是如來隨衆生心
差別。以方便故作種種異説。言殊契一。詮旨
兩亡。可謂言説法通也
如實法者謂修行者諸菩薩摩訶薩當善修
學 言如實宗通法者。是諸修行者。於自心
現量無妄分別。不墮四句。超越心識。自覺聖
智所證境界離妄因縁。及能所取相應見相。
外道二乘智不能測。是故名爲如實宗通法。
故結勸諸菩薩於此二法應勤修學也。問言
説宗趣二義前文已明。今此再説豈非重繁
乎。答前約三乘。此約一乘。又前即先宗後説。
此則先説後宗。機感有殊。故非重也
爾時世尊復説頌言我説二種法言教及如實
教法示凡夫實爲修行者 教法示凡夫。一作
説者授童蒙。言凡愚無知亦如童蒙也。如實
宗通不是言説。故爲行者
  盧迦耶陀品第五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世尊何故作如是
説 大慧因上佛言三世如來有二種法。謂
言説法及如實法。即是有言説。故擧佛昔説
盧迦耶陀咒術詞論。不應親近請問如來。此
教既有言説。彼教何故作如是説也。盧迦耶
陀未尋正譯。即外道論師也
佛言大慧盧迦耶陀輪迴諸趣永不出離 
謂外道所有言説法。但飾文句誑惑世間。不
如義。不稱理。不能證入如實法。自壞壞他。永
不解脱
何以故不了諸法唯心所見生老病死憂悲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