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新華嚴經論 (No. 1739_ 李通玄撰 ) in Vol. 36

[First] [Prev+100] [Prev]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生覆育之樣式。故入之者創與智合。名之爲
神。亦以覆育衆生故爲神祐物也。以修行自
在處如天。亦以化利諸天故。於十方三界示
受天報。亦以迴向門同脩羅身入諸鬼趣。亦
表自在如王
新華嚴經論卷第十



新華嚴經論卷第十一
 長者李通玄撰 
第三從主稼神以下。至主晝神。此十衆神明
十行利生法門因果者。以主稼神。爲表行爲
資糧故。如世間以禾稼爲資糧。長養有爲之
身。佛法即十波羅蜜行爲資糧。長養法身。令
使世間習氣漸微出世習氣大慈大悲大智得
辦。如資糧位。准三乘説。十信十住十行十
向。爲道前四種資糧。初地以上爲見道加行。
爲三乘地前菩薩經一大僧祇劫修有爲有漏
行。初地見道。如此經。十信之中全信自心與
十方諸佛性相大智無差別體。十住初心以
修方便三昧力。見道。從初發心住及已上諸
住。總爲見道之位。十行十迴向十地。總爲加
行。總爲資糧。加行與佛因果同進故。爲加行
與佛果齊資以普賢行用資悲願成滿。以十
住初心所見法身理智性果資糧普賢行。不
屬人天有爲無常。從初發心住。五位進修如
來法身。理智性果普賢行果。於一眞法界之
中互爲資糧。廢一二倶不成。即一垢一淨心
起。是故以佛理智之果嚴行。以行嚴果。故爲
佛華嚴也。是故以下十住十行十迴向位中。
皆得十方諸佛與入位菩薩同號。及與智摩
頂會同體智也。如三乘菩薩。多生他方淨土。
及四禪向上。別有菩薩淨土。設在欲界。即言
以悲願力故留惑潤生。非如此經法門乘如
來法界乘。從初發心住。以如來大智法身性
果普賢行果。普周生死。動寂均平理事普進。
以法界體用以治餘習法。無前却故新等報。
不如三乘別教説有他方有別淨土留惑娑
婆。加行即在初地位。初資糧即在十信十住
十向。五位既無佛果。明知十地見道。未眞如
此經於十信心中。自信自心有十種世界。即
如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華色世界。如是有
十箇色世界。爲十信心是有爲故。所信佛境
界是色也。本所事佛。不動智佛。無礙智佛。解
脱智佛。如是十箇智佛。即是自心。所信自心。
十種智果以爲十種佛果號故。畢竟證修諸
佛滿處。成此智。不異此智。除此十信位中以
生滅心信十色世界十智如來。至十住十行
十迴向十地等覺十一地。總有五十箇因果。
皆以普賢行爲因。以如來法身理智性爲果。
或更互參之以相資發。以此二種因果五位
之中。共有一百重佛因果。通取五位上各有
五重因五重果。總爲一百一十重因果。如十
住位中佛因果者。即因陀羅花世界。波頭摩
花世界。寶花世界。佛號殊特月佛。無盡月佛。
不動月佛。如是十花世界。十箇同號月佛。以
爲佛果。法慧菩薩等十箇慧菩薩。以爲普賢
行修行之因。爲此十住以入方便三昧力。眞
證法身妙慧。即世界名花。以花開敷現果故。
所現佛果。皆號之爲月者。爲明十住之中創
見法身妙慧現前無煩惱熱得佛法身清涼如
月故。以所見道除惑處。而爲世界因陀羅花
者。此云能主花也。明初發心住生在佛家能
爲衆生設法主故。波頭摩花者。赤蓮花也。明
治地住進修増勝赫奕開敷可觀之義。總是
以隨位入道處因果。爲佛及國土世界菩薩
之名。皆非外有。總明自行所行也。如十行位
中十箇慧世界十箇佛號。皆名之爲眼。以爲
其佛果。功徳林等十林菩薩。以爲其行行之
因。以次十向十地。如經可知。至位方明。大
要言之。以當位十佛爲本位之果。當位十菩
薩爲當位修行之因。如此初會中。以如來爲
當五位之果。普賢菩薩及諸神天等。爲五位
修行之因。又普賢菩薩及諸神天等。以毘盧
遮那根本智。爲起修行本因。以自己修行之
身。爲佛差別智果故。爲以佛性智果爲因。以
現修之身。即理智之性果故。互爲因果體用。
是故神天嘆徳中。先嘆佛徳。次嘆自己與佛
同智同徳也。此爲入法界之樣。令諸學者迷
即凡悟即佛故。以智悲齊進也。如善財童子。
十行初位中歡喜行善知識所居之國。名爲
三眼。還同十行菩薩所居世界。名爲親惠世
界寶惠世界等十惠世界也。如三眼者。一摩
訶般若。二解脱。三法身。亦以智眼慧眼法眼
爲三眼故。如世品字。如摩醯首羅天王面上
三目故爲一切佛法不離此大智大慧法身
故。此十慧世界義。通此三眼。以是善財十行
之中。初善知識國名三眼。比丘名善見。即同
十行之位。佛號常住眼佛無勝眼佛。名爲善
見者。具三眼也。爲十行之中以智眼知衆生
根而同行故。佛號爲眼。善知識名善見。目髮
紺青。皮膚金色。圓光一尋。相好如佛者。明
十行中所行三眼行因果即佛也。在林中經
行者。明萬行稠林覆蔭衆生故。還如十行位
中菩薩號功徳林慧林勝林等十林菩薩也。
善財十行中知識。即以比丘。林中經行爲十
行位中之行處。如下文中。以功徳林等十林
菩薩爲所行。今此初會中。即以主稼神爲佛
果十行資糧。衆生入佛位故。資糧見道菩薩
長大悲故。如此會佛果五位。與第二三會已
後諸菩薩進修五位。及善財童子示行五位。
前後相參體勢相似。總明佛果普賢行果體
用相資始終不異。以是義故。五位中五十種
資糧五十種佛果。互爲主伴。互爲因果。互爲
體用。以如來理智性常資普賢行使令無染。
普賢行常資如來性果。使得圓滿悲智。廢一
邊一切不成。所有行門即是人天因果。設得
出世即是聲聞二乘。及出世淨土菩薩。及留
惑潤生等。故非法爾理智世及出世大悲動靜
染淨自在圓融故。如此十行與佛果資糧。猶
如黄瓜。果花同出花果相資。以無作功徳而
爲自在也。法爾理智行周故。於此主稼神一
段文中。義分爲四。一擧其衆數。二寄位表法。
三釋名配行。四結數嘆徳。一擧其衆數者。如
初行一句是。二寄位表法者。以主稼神資糧
位中十行位也。三釋名配行者。所謂一柔
軟勝味主稼神主歡喜行中檀波羅蜜。於此
檀中有二義。一法檀。二事檀。一法檀者。見
來求法者。歡善無厭故名柔軟勝味。以法味
資人。令心調伏故。二事檀者。即主稼神。是后
稷神之流也。以神祐五穀令生勝味資益含
生故。遍十方世界隨處異名。二時花淨光主
稼神。即是歡喜行檀波羅蜜中戒波羅蜜。知
根同行。號曰時花。令得性戒開敷。名之淨光。
亦世間五穀之花。依時祐之令光淨開敷故。
三色力勇健主稼神。明檀波羅蜜中忍波羅
蜜。明法忍功成。名爲勇健。隨忍成果故。得
色力嚴身。諸力之中風力爲最。諸行之内忍
力爲最。八風不能動故。以能隨行成忍故名
勇健。如善財十行中第三行具足優婆夷。是
其行。以明忍爲諸行中果故名具足。四増長
精氣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以
精進力資糧法力大慈大悲力。處生死海教
化衆生而無勞倦。自無所求故名増長精氣
主稼神。表無精進力即諸行不成立故。五普
生根果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禪波羅蜜。以
法性爲禪。出生萬行理智妙慧。名普生根果。
以法性理爲禪生智慧萬行故。即根即果。以
根從果生本末無異故。如佛果普賢行果互
相資故。明從果生根以根資果。六妙嚴環髻
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慧波羅蜜。明以妙慧
嚴行行復嚴慧。行慧互嚴將用利生以招依
果。以環其髻用嚴其首。此是垂髻如環。明解
行圓滿。七潤澤淨花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
方便波羅蜜。此位明成就大悲故。爲潤澤淨
花利他行故。令他解行法開敷故。此是檀波
羅蜜中方便門。成大慈悲故。八成就妙香主
稼神主檀波羅蜜中願波羅蜜。十行第八位
中同於八地。智無功用。五分法身香悉成就
故。又以淨智知根。依根設教。用成戒定慧之
妙香故。九見者愛樂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
力波羅蜜。法師成就法力利生。見聞法者皆
愛樂故。十離垢淨光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
智波羅蜜。以智能離自他垢故。諸法灌頂同
十住十地中灌頂位也。四結數嘆徳。如文可
知。已上十箇主稼神。總是歡喜行中檀波羅
蜜中十波羅蜜資糧。從行成號。已下例然。法
則如上
第二十箇主河神。是饒益行。行戒波羅蜜中
十波羅蜜。第一普發迅流主河神。明十行中
戒波羅蜜中檀波羅蜜資糧從行成號。已下
例然。法則如上。若以其事如此孟母是也。如
善財童子饒益行中善知識。於河渚中一萬
童子釋天爲首。聚沙爲戲。以河爲行。主戒體
明饒益故。此初會中河神。爲戒體前後相似。
普發迅流明應一乘之種。第二普潔泉澗主
河神。明應三乘及人天等善法。主十行中戒
波羅蜜中戒波羅蜜。已下諸神衆依行立名
號。以名下義。如前配之可知。如十行中戒體
者。如釋天童子。以算數法相黶子法五行陰
陽。以利人之巧術。以爲十行之中戒體。故名
普潔泉澗義。若不如是。行不滿故。明人天及
三乘總化。以巧術利生。是普潔義
第三主海神。明無違逆行。明忍波羅蜜如海
能納衆流是無違逆也。主忍波羅蜜有十箇
海神。即明忍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也。各隨名
下義。如前配之。大意。此十行中忍以法性大
悲。以爲忍體。是故如海含潤處其下流能容
一切。無明高慢生死之流。皆爲法流而無妨
礙。故名無違逆行。如善財童子無違逆行中
善知識。南方有城。名曰海住。有優婆夷名具
足。素服垂髮者。慈忍之貎具足成忍。無行不
周故名具足。海神者。女神。明慈悲柔軟處行
能忍。其心如海。福智具足饒益衆生。是故忍
爲萬行中果也。能容衆流
第四主水神。明無屈撓行。主精進波羅蜜。爲
明水體能淨諸垢。以明此位菩薩以法性之
水。常勤精進。教化衆生。一一知根而益。而
無屈撓。其心如水潤生隨物而益。各得其所
而無屈撓。於中十箇水神。即是精進波羅蜜
中十波羅蜜。明以其萬行如水同事潤生。各
各隨名下義配之。常以十行中精進爲體。如
十住中精進門。樂勤觀法性爲體。此十行中
精進門。處世益生。以行潤物爲體。位位中各
隨當位主行爲體。餘九於主行體上作別。不
得一向解故。即體意不當。如十迴向中精進
波羅蜜。圓融理智大悲。使令均平自在。如是
五位得一。即五位倶有齊等。以慣習生熟須
有次第。雖立次第。以法界智體而無前却。是
無前後中次第。是一性無差別中同異。不可
以情作前却解也。以實而論。初發心住中如
一渧之水入大海水中。總同海體。諸龍魚寶
咸在其中。爲教化衆生故。教網筌蹄方法不
可不具。以名言竹帛著籙。即似前後義生。體
道者。明鑒即如持寶鏡普臨萬像。十地即明
使慣習功成。等覺位中即明自在行周法界。
若但置十住一位。但明見道初功。又安十行
修行。但有出世心勝。加十迴向興大願雲。使
令悲智萬行圓滿。十地但蘊功成徳。使令慣
習須成。十一地入俗自在行周任法饒益。明
張教網學者有所歸依。若不如斯發心者何

第五主火神。明無癡亂行。主禪波羅蜜。於中
十神。明禪波羅蜜中十波羅蜜。皆以十行位
禪爲體。即明普智照而恒寂故。即以火神爲
定體。即寂而常照。即事而恒理。悲智照用而
無礙故。以火神爲定體。若其世間事也。即南
方离神是也。若其人也。是其心也。离法心故。
若其法也。是虚無之智也。若外事是其日也。
若在其身也是其目也。若方法也。爲中道。爲
正明。明爲虚無。爲智照萬有。爲普光明殿。
是女神故。善財童子南行意者爲若此也。明
無癡亂行。以火神能破闇故。不迷惑故。無闇
障故。此一段約用而爲定也
第六主風神。明善現行。以般若波羅蜜爲體。
十箇風神。明智慧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也。若
世間也。即辰巳之間巽神也。是女神故。爲法
則也。爲言説。爲教令。如周易乾五世卦巽上
坤下曰觀。易曰。風行地上可以觀象。君子設
教。而衆人從而法之。可以觀。以是義故巽爲
風教。明第六波羅蜜智慧功成。善現言教教
化衆生。此名善現行也。又辰巳之間。如來取
之爲齋戒法則。明吉凶之際或著之終。至午
即萬法正也。上値角宿角爲天門。主僧尼道
士在其中。明是設教令成衆善之門也。一切
風化皆從此起。象以口爲天門。吐納風氣成
正教故。以智爲神。又敷花發果發生一切能
持世界能成能壞。故名善現行也。此經下文
如海有四種風。一名能集。能集衆寶。明大圓
鏡智。二能成。能成衆寶。明成所作智。三名簡
擇。能簡衆寶。明妙觀察智。四名能散。能散衆
寶。明平等性智。是故以四智爲風神。能現法
自在故。以風神爲表善現行故。爲此第六智
慧法。以智慧風神。善現一切法行。悉皆自在
故。如十信位中。第六信位佛果配在東南方。
佛號究竟智。爲東南方是巽。以巽爲風神。又
易云。巽爲言説。以借物表法將風神明智慧。
能善現衆法故。方者法也。以取其法大像無
方也
第七主空神。明無著行。主方便波羅蜜成大悲
門。以法空起行。教化攝取一切衆生。故名方
便。故名無著行。於中衆神。明方便波羅蜜中
十波羅蜜。以一切法空爲體。以智爲神。故無
所著。以一切法空能生悲智故。即萬行無著
第八主方神。明難得行。爲智用無功功難成
故。主願波羅蜜。爲智體性淨。以願防之。念其
本願。引智起行。令行周遍。使令不住生死不
住涅槃。於中十箇神。明願波羅蜜中十波羅
蜜。方者法也。以第八行大智成以智設法饒
益衆生。此是大智爲神。總以震坎兌离四維
上下正方之神。都擧明無功之智圓攝故
第九主夜神。明善法行。主力波羅蜜。法力已
成法王功辦。常處生死長夜。以法照明世間
故。名善法行。於中十神。主力波羅蜜中十波
羅蜜。是女神也。此爲善財童子十地中知識
故。以明此位行體徹十地法故
第十主晝神。明眞實行。主智波羅蜜。於中十
神。明智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以智日恒明名
爲主晝。智無爲而應萬有。稱之爲神。嘆徳中
恒共精勤嚴飾宮殿者。以智普周教化衆生
成法宮殿。悲爲宮。智爲殿。成就衆生。悲智宮
殿展轉相益故。已上明十行位竟。十迴向門
如下
第四從阿脩羅王至日天子。於中有十衆。用
表十迴向。何以然者。爲阿脩羅居大海中不
沒其身。表十迴向圓融眞俗常處生死大海
不沒其身。前之十住十行。但修出世悲智心
増。加以迴向迴眞入俗。以成處世悲智圓滿
故。以阿脩羅等十衆。以表十迴向處大海而
不溺。表此位菩薩。以大悲心得眞不證。知眞
同俗。處俗無染。利生自在。第一從初一衆阿
脩羅王。義分爲四。一擧衆數。二寄位表法。三
釋名配行。四結數嘆徳。一擧衆數者。如初一
行是。二寄位表法者。寄阿脩羅位。表救護一
切衆生離衆生相迴向。爲明此初迴向如阿
脩羅雖處大海而海水不沒雖同天趣無天妙
樂故。如此位菩薩處於生死。無生死中五欲
之樂。雖處涅槃。無涅槃中寂滅之樂。故名救
護衆生離衆生相迴向。又如法界品云。成就
如來高出世間阿脩羅王。又王者。自在義。明
此位菩薩於涅槃生死中而得自在故。又阿
脩羅。亦云阿素羅。阿之言無。素云遊故。又云
妙。又羅云戲。如婆沙論。釋爲非天也。雖天趣
攝。爲多諂詐無天妙樂。象此位菩薩行大悲
方便萬行。似如諂詐。似如生死。無有人天五
欲。無常涅槃出世寂滅之樂。主十迴向中檀
波羅蜜門。舊名不須。此舊翻謬矣。或云毘摩
之母。以本從生故。故名劣天。如阿含經云。劫
初成時。光音天來入海中洗浴。水觸其身。失
精在水。還成肉卵。經八千歳乃生一女。身若
須彌有九百九十頭。頭有千眼。有九百九十
口。口有四牙。牙上出火。猶如霹靂。二十四手
九百九十脚在海浮戲。水精入身生一肉卵。
經八千歳生毘摩質多羅。身有九頭。頭有千
眼。口中出水。有九百九十手。有八脚。其形四
倍大於須彌山。純食淤泥及以藕根。又與天
諍。廣如正法念經説。然阿脩羅住處有五。一
地上衆寶山中。二云在須彌山北下入大海
二萬一千由旬。有阿脩羅王名羅睺。此云障
礙。能以手障日月明。領無量衆。三從此更下
二萬一千由旬。有阿脩羅王。名勇健。亦領多
衆。四復過二萬一千由旬有阿脩羅王。名花
鬘。亦領諸衆。第五復過是數名毘摩質多羅。
此云響高。是舍脂父。舍脂是天帝釋后。父與
天帝釋鬥戰時。發自海中揚聲大叫云。我是
毘摩質多羅。我是毘摩質多羅。時閻浮提山
岳一時震動。亦名穴居。謂彼中有光明城。於
中住故。或天趣攝。已上佛地論。依毘曇鬼趣
攝。又毘摩質多羅。此云種種事。又毘摩者。此
云遍空。質多羅云種種嚴儀。言此脩羅與帝
釋戰時嚴備種種軍仗之儀遍空而列。舊云
響高。又曰穴居者非。此依唐朝禮法師等翻
是第四惡趣攝。如經中十種阿脩羅王表位
進修中。以明菩薩大悲徹下如大海而得其
底。身出大海。明菩薩不沒惡道能離自憍慢
故。以眞攝俗。眞俗圓融處苦海而恒出。寄其
此位表迴向法門。三釋名配行者。一羅睺羅
阿脩羅王者。明十迴向中檀波羅蜜門故。此
迴向中十波羅蜜。以事表法中取阿脩羅。明
此十向純以大悲十願。以爲十度之體。無自
求益之心。以彼脩羅所居徹下。其身處海徹
上出身之半。總明託事表法令易解故。用彰
此位。純以大智大悲大願。徹眞俗爲體。如羅
睺羅者。此云能障。明此位菩薩以大悲心入
生死趣。顯大法空障諸惡趣故。二毘摩質多
羅阿脩羅王者。明檀波羅蜜中戒波羅蜜。毘
摩質多羅者。此云響高。明以大悲大願音聲
誓度三界六道故。以悲願爲戒體。王者。自在
義故處苦海中沈浮自在故。三巧幻術阿脩
羅王者。明忍波羅蜜。此位菩薩雖居生死大
海常得如幻忍故。四大眷屬阿脩羅王者。主
精進波羅蜜。明以萬行攝衆生遍故。五大力
阿脩羅王者。明以法性大禪定力在苦海而
無苦故。六遍照阿脩羅王者。明慧光攝化衆
生遍故。七堅固行妙莊嚴阿脩羅王者。明大
悲方便爲嚴故。八廣大因慧阿脩羅王者。以
智慧増明以本願利生爲因。爲在第八位中
得智増明。皆須念初發心時大願爲因故。令
度衆生故。九出現勝徳阿脩羅王者。明法師
位成力波羅蜜。十妙好音聲阿脩羅王者。明
智位成就妙音善説法故。四結數嘆徳。如文
可知。已上十波羅蜜。皆是知眞處俗融會大
悲性中十波羅蜜。如是十度以大悲爲體故。
託事現法。在於阿脩羅。喩菩薩處生死海而
得其底而恒不沒生死海中。是故下文云。成
就如來高出世間阿修羅王。又十住十行但
明達智應眞。號之爲神。十向十地。皆以十王
表之。明以慣習増長自在故。自餘廣意。至十
迴向品方明
第二不壞迴向。爲明以眞理智而同纒利生
成大悲戒。爲達俗性眞眞俗不二故。法華經
名妙法蓮華者。是其義也。此經名大方廣佛
華嚴者。亦其義也。以理智大悲法界自體清
淨覺而興萬行故。號佛華嚴經。明菩薩以法
性大智大悲不捨世流同事。名之爲水。具普
賢行。名之以蓮。以覺行同資。名爲妙法。故名
不壞迴向。眞性無虧同流入俗。名爲不壞。明
無性菩提無依住智自在故。今以迦樓羅王
託事現之。是金翅鳥也。於一段文中。義分爲
四。一擧衆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結
數嘆徳。一擧衆數者。如初行可知。二寄位表
法者。託事寄迦樓羅王位。明於大海上以清
淨目。觀命盡之龍。而以兩翼而搏取之。明拔
濟義。如法界品云。恒願拔濟衆生出諸有海。
迦樓羅王。此云金翅鳥王。顯十迴向菩薩。常
於生死大海之上。以法空清淨智目。觀有根
熟衆生。而以止觀兩翼而搏取之。安置自性
清淨涅槃之岸。此止觀。以法性爲止體。以自
性無性智爲觀體。非能觀所觀而有二事。主
戒波羅蜜戒淨故。猶如大海不宿死屍。明大
悲大智戒不宿人天及三乘染淨二見之死屍
故。此金翅鳥兩翼相去三十六萬里。三釋名
配行者。大速疾力迦樓羅王。明戒波羅蜜中
檀波羅蜜。明此位菩薩。以性起大悲入生死
海。度根熟衆生。以止觀力。如一念頃至於佛
果涅槃之岸。爲明於一念至法界性中非古
今三世所繋故。以金翅鳥取龍之喩。如速疾
力以金翅鳥取龍之時。於一念頃&T015647;身入海
水。水波未合取龍而出。名速疾力也。故下文
嘆徳中。善能救攝一切衆生出生死海。得道
菩薩亦復如是。以定慧觀察力。從無明大海
之際。繋長短心一念應眞。古今三世一時見
盡。如是見道。如是修道。是名爲發心。畢竟
二不別。如是二心先心難。但明十住初心從
凡夫地一念應眞難故。非爲究竟佛果難故。
至於究竟不異初心故。明法不異。智慧不異。
時復不遷故。以明法界體用故。以定慧照之
可見。以情思之即迷也。以下以諸波羅蜜依
名義配之可知。四結數嘆徳。如文可知
第三緊那羅王。明等一切諸佛迴向。以一切
諸佛處於生死。以法忍門。以爲萬行之主。令
一切衆生皆得菩提無上法樂故。寄表。緊那
羅王。此云疑神。亦爲行主。似人而頂上有角。
口似牛口。人見皆疑。人耶非人耶。故曰疑神。
明此位菩薩以十迴向成大悲心。以法忍力
生於六道。同行益生。人見皆疑。爲凡爲聖。若
是凡夫有智如佛。若是賢聖行同凡事故。以
疑神寄表其行也。此神能作行主與天作戲。
主忍波羅蜜門。以忍爲萬行主。若無忍者萬
行不成。是故忍爲行主。於中四義。如上准之。
十箇疑神。以忍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以名義
配之可見。此類畜生道攝
第四摩睺羅伽王。此云大蟒也。亦云大腹羅
伽。云胸腹行也。主精進波羅蜜。胸腹行者。明
趣求樂法利人匍匐離慢謙敬也。是精進義
也。明至一切處迴向也。六道之生無處不入。
此是守護伽藍神。能護法故。如此法界品云。
見佛歡喜曲躬恭敬。摩睺羅伽王。此中十王。
明精進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一一以名下義配
之可見。此衆亦明方便同於衆生愛著所爲。
明菩薩處生死同行令除愛網。如下嘆徳中。
皆勤修習廣大方便。令諸衆生永剖癡網故」
第五夜叉王。明無盡功徳藏迴向。主禪波羅
蜜。以禪定守護一切衆生心。令心不妄。得大
功徳藏故。夜叉者。此云苦活或名伺察。明以
禪門守護伺察一切衆生苦活心不妄。如法
界品云。常勤守護衆生。諸夜叉王。餘十王是
禪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以名下義隨位配之。
又毘沙門夜叉因主所管。得名毘沙門天王。
領夜叉衆。在須彌山北面
第六毘樓博叉龍王。亦依所管得名毘樓博
叉天王。主領龍衆。在須彌山西。并富多那。此
主熱病鬼。此之龍王主隨順堅固迴向。明般
若波羅蜜門如龍遊空能隱現降雨潤衆生
故。以般若空慧自在有無。雨諸法雨。益衆生
故。以龍表之也。毘樓博叉者。具云毘路波呵
迄叉。亦云雜語主。舊云醜目。新名毘者。種種
也。路者色也。波呵迄叉者根也。以種種色莊
嚴眼根。明以種種慧莊嚴諸見令無著。龍有
五種。一象形。二蛇形。三馬形。四魚形。五蝦
蟆形。一善住龍王。爲一切象形龍王。二難陀
龍王。此云歡喜。爲一切蛇形龍王。三阿那婆
達多龍王。此云無熱惱。亦名清涼。爲一切馬
形龍王。此一箇龍王遠離諸龍三種過患。一
熱沙不墮其頭。二不以蛇形行欲。三無金翅
鳥畏。又更有一苦。以風吹寶衣露身生苦。唯
此龍王得免斯惱。故曰清涼。依智論。此龍王
是七住菩薩。如婆樓那龍王。此云水天。一切
魚形龍主。摩那蘇婆帝龍王。亦名摩那斯。此
云慈心。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亦名得意。又云
摩那。云意高。以此龍有威徳。故名爲意高。爲
一切蝦蟆形龍王。如四分律文中説。諸龍初
生時。睡時。瞋時。行欲時。此時中不能變形。
餘時皆能變形。此約三乘中龍王。其事如此
一乘中龍王。其徳並是入不思議乘。佛果位
中大菩薩等。爲化衆生故。遍於諸道普現其
身。今於此會賀佛出興。酬其本縁寄位表法。
即如此經毘樓博叉龍王。得銷滅一切諸龍
趣熾然苦解脱。爲明此位船若智慧之龍常
遊法空以種種語言設諸教網故。此是十迴
向中檀波羅蜜。娑竭羅龍王。此云鹽海也。得
一念中轉自龍形示現無量衆生身解脱門。明
此是入生死成大悲戒報得願力神通故。此
十迴向大體。成慈悲願行。得願力神通。雲音
妙幢龍王。得一切諸有趣中以清淨音説佛
無邊名號海解脱門。此明忍招名譽。如獲益
分中廣明。徳叉迦龍王。此云能害於所害。爲
徳叉是所害聲。迦是能害聲。言此龍瞋時。嘘
視人畜皆致命終故。舊云多舌龍者。由多言
故多舌。非是口中有多舌故。表進修中。此是
第六般若波羅蜜門。善説多法故。故云多舌。
託此龍寄位顯法故。以下准上以名義配之。
可知。已上十龍王。以十向中般若波羅蜜爲
體。表智慧遊空雨法自在
第七等隨順一切衆生迴向。以鳩槃茶王主
之。明此位菩薩成大悲遍入諸道乘慈利生。
此是厭媚鬼神噉食精氣。亦名冬瓜鬼。依正
法念經説。其名字。如是惡衆生菩薩亦皆隨
順。是故名等隨順一切衆生迴向。乃至地獄
悉皆遍入。此神是南方天王領二部衆。一鳩
槃茶。二薜茘鬼。此鳩槃茶陰嚢大如冬瓜。若
行乃&T016254;置肩上。坐時而踞之而坐。法界品云。
常勤除滅諸餓鬼趣。鳩槃茶王。明愛染貪求
猶如餓鬼。大悲菩薩盡與隨行斷一切貪求

第八眞如相迴向。寄乾闥婆王以表法。此云
尋香。有香氣處以作娯樂而求其食。託事表
眞。如相位菩薩常以眞如法界戒定慧解脱
解脱知見五分法身無染之香。娯樂衆生。令
其愛樂。故下文云。皆於大法深生信解歡喜
愛重勤修不倦。入法界品云。常令衆生増長
歡喜。乾闥婆王以法悦衆生義故。於中十王
明願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此位智増隨根設
教。悦衆生故令歡喜故
第九無縛無著解脱迴向。託事於月天子表
力波羅蜜。以無縛無著法性虚空智慧。照燭
衆生淨煩惱熱。得法清涼故。於中十月天子。
明力波羅蜜中十波羅蜜。隨名下義配之可

第十入法界無量迴向。以日天子託事表之。
明十迴向中智波羅蜜如日處空下臨照萬
有。其位於上其功益下。像此位菩薩其智甚
高其行彌下。徹至人天神鬼外道邪行畜生
地獄。盡同其行。猶如日月其形在上其功在
下。善惡倶照故。於中十日天子明智波羅蜜
中十波羅蜜。一一隨名義配之。常以智波羅
蜜爲體。已上十王配十迴向中十波羅蜜竟。
如十住十行十迴向乃至十地。一一位中波
羅蜜。各隨當位取意即得。一例取之。即不知
其趣。如日月二位其形状及高下者。如倶舍
論。月去地四萬由旬。廣四十由旬。以水精白
銀合爲兩面。迴轉相映故有虧盈。此論如是
説者。未可爲定依。但依經説者。爲指南。依長
阿含經。其月上有城。其城正方一千九百六
十里。高下亦爾。二分天金作。一分琉璃作。以
遙看似圓。天壽五百歳。子孫相襲一劫。日月
相近光影相映即有虧盈。日廣五十由旬。其
城正方二千四十里。高下亦爾。其城純金七
寶瑩飾。王坐二千里。壽命子孫同月天子。以
風持故繞須彌山。日月天子總是四天王所
攝。此上多依長阿含經説。如是日月天子。
皆表十迴向成大悲願行之門。明悲智無依
常以法空爲體。隨根普照無有所爲。任無功
之智日。稱萬有而成益
第五從三十三天王以下。至大自在天王。於
中有十大天王。明十地利生因果者。從初第
一三十三天十大天王。託事表初歡喜地。分
爲四。一擧天王名號。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
行。四結數嘆徳。一擧天王名號者。如經云。
所論釋迦因陀羅天王等十大天王名號是。
二寄位表法者。寄託此天。表歡喜地菩薩得
歡喜地時得法悦。心無有世間五欲等諸繋
著故。樂唯是法樂。以此義故。多歡喜多適悦。
猶如世人創得生於忉利天上受天妙樂。又
如昇山頂至無相際身與空合。明此位菩薩
從十住十行十迴向習氣之有爲。而昇此地
之位法空之際。一分習氣盡故。以須彌之頂
忉利之天。寄表其位。令易解故。十住十行寄
表如神。十迴向位寄表如王。於此十地寄表
如天。明進修漸漸慣習殊勝。以總別同異成
壞門。三對六字義該。亦以十玄門該之。如是
進修差別。總是一刹那中同異。皆不得如情
所知。如理思之可見。又如仁王經云。習種銅
輪二天下。銀輪三天。性種性道種堅徳轉輪
王七寶金輪四天下。初地菩薩忉利王。二地
菩薩夜摩王。以次寄位配當。明福智殊勝不
可以世間之樂爲比也。以實而言。如菩薩悲
智所攝周遍六道所生。不棄微流一切惡生
之類。但以饒益故。法性自在故。寄表如天如
王。自在之義。不欣世樂之所表也。如此華嚴
經下文。初地菩薩多作閻浮提王。今十大天
王。但爲表法進修不離。一刹那間漸漸殊勝
故。又此天名妙高天。其山在大海中。出水高
八億由旬。入水深八億由旬。四寶合成。北面
黄金。南面琉璃。西面水精。東面白銀。形如腰
鼓。上有四層級。四天王各隨方所居四面。其
山頂上四埵。埵別八天王。各有自部衆。中頂
帝釋居。衆寶所莊嚴。以是名妙高。亦名峯山。
亦名忉利天。此云能主天。由帝釋能爲天主
也。依主爲名故。下有七重海。重別金山圍。迦
樓羅速飛七日方始達。金山有天居。皆四天
王所攝。其上三十三天。所有天身長一由旬。
衣長二由旬。廣一由旬。重六銖。壽一千歳。一
日一夜同此人間一百年。三十日爲一月。十
二月爲一歳。已上依倶舍三法等經説。此天
王有五種名。一名能主。一名釋提桓因。一名
憍尸迦。一名天帝釋。一名因陀羅天。此名天
主。具云釋迦因陀羅。釋迦者。此名百也。爲先
因百度設無遮齋得作天主。此配歡喜地中檀
波羅蜜。已下十天王是檀波羅蜜中十波羅
蜜。各隨名義配之可見。其四段配文。如前可
知。此位菩薩對治觀行苦空無常世法非實
皆從十二縁生本無體相。成於捨法身命財
等。如是於諸佛法信順修行。且治欲界麁慳
悋業行檀波羅蜜。於十二縁生未善了知。六
地菩薩方明十二縁法。作如錬眞金數數入
火喩。明對治慳障
第二復有無量夜摩天王。託事表離垢地。爲
此天離地際故。依空而居有衆妙樂也。象此
位菩薩戒波羅蜜増勝有妙樂。以法身爲戒
體故。漸増進離前地世間繋故。初地檀度爲
勝。此位上上十善淨戒爲勝。名爲離垢地。須
彌之頂界與人連。寄同世間。此位以空居。寄
同出世間。故名離垢。初地喩錬眞金。未云加
藥。但數數入火轉轉明淨。此地錬金如加礬
石轉令明淨。以戒爲礬石。然金體無二。明以
戒對治欲界中愛欲等麁障。但以法身大慈
大悲大願四攝四無量十波羅蜜三十七道品
之法藥。互相磨瑩使令智悲自在故。夜摩天
者。此云時分天也。爲此天無日月天光自相
照不分晝夜。但蓮華開合知其晝夜時分故。
此天身長二由旬。廣二由旬。衣重三銖。壽二
千歳。日月歳數與前天倍。此天王有十天衆。
即明此戒波羅蜜中十波羅蜜。各隨位名義
配之可知。此位修上上十善戒。治欲界現行
麁惑習氣。三地修九次第定。方無三界煩惱。
生如來家。同如來性
新華嚴經論卷第十一



新華嚴經論卷第十二
 長者李通玄撰 
第三復有不可思議兜率天王。此託事表發
光地。此名知足天。佛地論云。最後身菩薩於
此教化。如瓔珞本業經。十一地等覺地始名
一生補處。方名最後身。配在第三禪。此知足
天爲最後身。菩薩在中者。皆是如來隨時方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